茯苓真伪鉴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茯苓真伪鉴别(4-225)

伪品茯苓外形上和正品十分相似,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做出判断:

伪品茯苓一般切成茯苓丁,为大小5~8毫米的方形药材,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偶见霉斑,气微,入口尝略有甜味。打碎水装片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淀粉粒,淀粉粒较小而不规则,取少许粉末滴加稀碘液变淡蓝色。

正品茯苓一般较伪品茯苓断面更加细腻,嚼之味淡,粉末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菌丝,无淀粉粒,滴加稀碘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茯苓是真菌类药材,不含有淀粉,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霉变,经笔者鉴别,原来是一种人为造假的茯苓伪品,系茯苓打粉,掺杂淀粉后经压制切片所得。

伪品茯苓一般切成茯苓丁,为大小5~8毫米的方形药材,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有不均匀,偶见霉斑,气微,入口尝略有甜味。打碎水装片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淀粉粒,淀粉粒较小而不规则,取少许粉末滴加稀碘液变淡蓝色。

伪品茯苓外形上和正品十分相似,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做出判断。正品茯苓一般较伪品茯苓断面更加细腻,嚼之味淡,粉末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菌丝,无淀粉粒,滴加稀碘液无明显

颜色变化。

性状鉴别:完整的茯苓呈类圆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棕褐色或黑棕色,粗糙,具皱纹和缢缩,有时部分剥落。质坚实,破碎面颗粒状,近边缘淡红色,有细小蜂窝样孔洞,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有的中间抱有松根,习称获神块。气微,味淡,嚼之粘牙。

以体重坚实、外皮色棕褐、皮纹细、无裂隙、断面白色细腻、粘牙力强者为佳医。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灰白色。①用斯氏液装片,可见无色不规则形颗粒团块、末端钝圆的分技状团块及细长菌丝;遇水使合氯醛液粘化成胶冻状,加热团块物溶化。②用5%氢氧化钾溶液装片,可见细长的菌丝,稍弯曲,有分枝,无色(内层菌丝),或带棕色(外层菌丝),长短不一,直径3-8(-16)μm,横隔偶见。

理化鉴别:

(1)粉末少许加碘化钾试液1滴,显深红色,如加α-萘酚及浓硫酸,显橙红色至淡红色。(检查多糖类)

(2)取粉末0.5g加丙酮10ml,水浴温浸1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冰醋酸1ml 使溶解,再加硫酸1滴,显淡红色,后变淡褐色。(检查麦角甾醇)

(3)薄层色谱取粉末2g,加乙醚4ml,冷浸24h,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样于中性氧化铝板上,用苯-95%乙醇(9:1)上行展开,在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有黄绿色及紫色两个荧光斑点。

茯苓是常用药材,具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功效。中医专家表示:茯苓主产云南和安徽,分别称为云茯苓和大别山茯苓,在我国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最近在工作中,发现一种茯苓样品出现了霉变,这引起了笔者的注意。

中医专家指出:茯苓是真菌类药材,不含有淀粉,所以一般不会发生霉变,经笔者鉴别,原来是一种人为造假的茯苓伪品,系茯苓打粉,掺杂淀粉后经压制切片所得。

伪品茯苓一般切成茯苓丁,为大小5~8毫米的方形药材,仔细观察,可见表面色泽略

有不均匀,偶见霉斑,气微,入口尝略有甜味。打碎水装片置普通光学显微镜下可见菌丝和淀粉粒,淀粉粒较小而不规则,取少许粉末滴加稀碘液变淡蓝色。

伪品茯苓外形上和正品十分相似,可以通过上述方法做出判断。正品茯苓一般较伪品茯苓断面更加细腻,嚼之味淡,粉末在光学显微镜下可见大量菌丝,无淀粉粒,滴加稀碘液无明显颜色变化。

茯苓系常用药材,临床应用广泛,如果误用了伪品入药就难以起到治疗作用,伪品茯苓中掺杂了大量的淀粉粒,遇环境潮湿容易滋生霉菌,产生毒素,从而对人体产生毒副作用,使用时要注意鉴别。

土茯苓和茯苓名称相近、形态相似,两者的辨别要点如下:

1.土茯苓呈圆柱形,稍扁或呈不规则条块,有结节状隆起,表面黄棕色或灰褐色,凹凸不平;茯苓呈球形、椭圆形、扁圆形或不规则团块,大小不一,外皮薄而粗糙,棕褐色至黑褐色,有明显的皱缩纹理。

2.土茯苓切面类白色至淡红棕色,粉性,折断有粉尘飞扬,水湿后有粘滑感;茯苓断面为颗粒性,外层淡棕色,内部白色,少数淡红色。

3.土茯苓气微,味微甘涩,粉末淡棕色;茯苓气微,味淡,嚼之粘牙,粉末为灰白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