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特征及策略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
广州公共交通运输发展报告——以公共汽车的发展为研究中心一、广州概况(一)地理位置广州市是广东省省会,广东省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的中心。
广州市地处中国大陆南方,广东省的中南部,珠江三角洲的北缘,接近珠江流域下游入海口。
其范围是东经112度57分至114度3分,北纬22度26分至23度56分。
东连惠州市博罗、龙门两县,西邻佛山市的三水、南海和顺德区,北靠清远市的市区和佛冈县及韶关市的新丰县,南接东莞市和中山市,隔海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相望。
(二)政区人口广州市辖越秀、海珠、荔湾、天河、白云、黄埔、花都、番禺、南沙、萝岗十区和从化、增城两个县级市, 总面积为7434.40平方千米,占全省陆地面积的4.21%。
2009年末,广州市户籍总人口79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0.45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654.68万人,县级市人口139.94万人。
全市农业人口80.61万人,非农业人口714万人。
(三)城市公共交通概况广州公共交通由四部分组成:轨道交通、公共汽车、出租车和客轮。
但随着桥梁的大量建设,客轮在公共交通上的作用已大不如前,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一种补充手段。
轨道交通、公共汽车与出租车已经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铁三角”。
本发展报告将重点描述这公共汽车的发展情况。
根据《广州年鉴2010》,截至2009年底,广州市有营运公共汽(电)车10715辆、轮渡25艘、出租小汽车18893辆;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776条,线路总长16604公里;轨道交通线路5条(其实截至2010底,轨道交通线路已开通7条),运营里程147公里;城市公共交通客运量39.36亿人次(不含花都区、番禺区和从化市、增城市),比上年增长5.81%,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4亿人次(不含增城市、从化市),出租车客运量7.15亿人次,轨道交通客运量6.75亿人次,轮渡客运量1899万人次。
全市共有公共汽(电)车企业4户,出租车企业71户。
广州将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
“
一
河北省出 台意见优 先发展 公共交通 拟实施 分时段 限行
近E l,河 北省 政 府 印发 了关 于城 市优 先发 展公 共 交 通实 施 意见 ,提 出在 城市 交通 高 峰期 实施 小 汽 车分 时段 限行 ,以缓解 城 市交 通拥 堵 和资 源环 境压
力。
卡通”。此外 ,哈市年底前还将实施建设提速
工程 ,启动 1 处公交换乘枢纽站和 2 处综合交通枢 纽站建设 ;新建 、改建 、扩建 3 0 个公 交首末 站 ;
推 进公 交 标 准停 靠 站 和 出 租车 乘 降 点建 设 ;建 设 3 座L E D屏 公 交 站 台 和 5 O处公 交 电子 站牌 ;在 5条
合2 8 6 3 . 1 5 吨标准煤 ) , 节省燃油费 1 7 0 0 . 0 8 万元 ( 按
2 0 1 1 年柴油 均价 7 . 5 3 元/ 升计 算 ),减少二 氧化
碳 排放 7 1 3 7 . 8 4吨 ,节 能减 排 效 果 显 著 ,带 来 良好 的环 境效 益 。
一
( 据 《 济 南 日报 》 )
合 ,在平衡用地时优先考虑保证城市公共交通基础
设 施 建设 用地 需要 。
口 广州将大力支持公共交通发展
9月 1 5日上 午 ,广 州 市 市 长 陈建 华 结 合 开 展
五是财政优先。把公共交通作为公共财政保障 的重点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逐步增加投入 比例 , 保 障综合交通枢纽 、场站建设以及车辆设备购置更
大补贴力度 , 进一步降低公交行业资产负债率。四
要加 大公 交 地铁 接 驳力 度 ,优化 接驳 线 路 ,方 便 群 众 出行 ,建设 人 民满 意的公 交 出行体 系 。
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
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是广州市政府近年来制定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旨在加快广州市地铁建设和运营的速度和质量,进一步提升广州市的城市交通水平。
背景随着广州市人口的增加和城市交通压力的不断增大,传统的交通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出行需求。
因此,广州市政府着手推动地铁建设,以满足人们出行的需求。
目前,广州市地铁系统已经逐步形成,覆盖了广州市大部分区域,成为广州市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工具。
目标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的目标是,未来五年内,加快广州市地铁的建设和运营速度,实现以下目标:•完善广州市地铁路网,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扩大地铁覆盖范围,进一步提升城市交通的便捷程度;•推广电子支付,方便乘客购票和乘车,提高广州市地铁的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营安全性和紧急处理能力,保障广州市地铁乘客的安全;措施为了实现上述目标,广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包括:加快地铁建设进程未来五年内,广州市将加快地铁建设进程,新建多条地铁线路,扩大广州市地铁路网的覆盖范围。
同时,广州市还将对原有地铁线路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
推广电子支付为方便广州市地铁乘客购票和乘车,广州市将进一步推广电子支付。
广州市将建设更多的自动售票机和自助购票设备,方便乘客购票。
同时,广州市还将开通移动支付和QR码支付等多种支付方式,方便乘客在地铁内购物和支付。
提高安全保障能力为保障广州市地铁乘客的安全,广州市将加强地铁运营安全监管和应急处理能力。
广州市将配备更多的保安和清洁人员,提高地铁的环境卫生水平。
同时,广州市还将加强紧急事件的处置能力,使地铁乘客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和救援。
结论广州市地铁发展战略是广州市政府推进城市交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举措。
通过实施一系列措施,未来五年内,广州市地铁将加快建设和运营速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智能化水平,为广州市公民出行提供更加便捷、安全和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广州交通近况调查报告
广州交通近况调查报告广州是中国的第三大城市,也是中国南方的交通枢纽。
作为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广州的交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报告将对广州交通的近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并给出相关建议。
一、广州交通概况1.公共交通:广州拥有完善的公共交通网络,包括地铁、公交、轨道交通和出租车。
地铁线路已达到19条,总长度超过400公里,覆盖广州市内各个区域。
公交线路众多,运行密度高,能够满足大部分市民的出行需求。
轨道交通的轻轨线路目前有4条,为广州市居民提供便捷的交通工具。
2.道路交通: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广州的道路交通压力也越来越大。
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拥堵现象,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此外,一些道路的设计和规划不合理,也导致交通拥堵问题的加剧。
3.自行车交通:自行车在广州的交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广州的自行车道网络在不断扩大中,鼓励市民骑自行车代替机动车出行。
广州市政府还推出了共享单车项目,方便市民短途出行。
但是自行车交通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租赁点过于密集,容易导致乱停乱放的现象。
二、广州交通问题分析1.道路交通拥堵:随着城市的不断扩大和人口的增加,广州的道路交通压力越来越大。
主要道路在高峰时段经常出现拥堵现象,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不便。
这主要是由于道路规划和设计存在问题,以及私家车数量的增加所致。
2.地铁拥挤:广州的地铁线路发展迅速,但是由于市民对地铁的依赖和出行需求的增加,地铁在高峰时段常常拥挤不堪。
尤其是部分主要线路,乘客常常需要挤在车厢中,给乘坐体验带来了不便。
3.公交线路不足:虽然广州的公交线路众多,但是对于一些远郊地区和偏远地区来说,公交线路的覆盖仍然不够完善。
这导致一些市民需要乘坐多次公交车才能到达目的地,增加了出行的时间和成本。
三、改善广州交通的建议1.加强道路规划和设计:广州市政府应加大投入,改善道路的规划和设计。
疏解交通瓶颈,合理规划道路布局,加大对交通拥堵点的改造力度,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广州市交通拥堵情况探究
广州市交通拥堵情况探究广州,这座繁华的南方大都市,经济蓬勃发展,人口密集,交通状况也日益复杂。
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广州市民生活中一个备受关注且亟待解决的问题。
广州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可谓严峻。
在早晚高峰时段,主干道上车流如织,车速缓慢,车辆常常排起长龙。
尤其是在一些重要的交通枢纽,如天河区的天河路、中山大道,海珠区的广州大道等路段,拥堵情况更是严重。
市民们在通勤路上花费的时间大幅增加,不仅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的效率,也给人们带来了不小的心理压力。
造成广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长是主要因素之一。
随着广州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这座城市工作和生活,导致出行需求大幅增加。
其次,机动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私家车数量的快速增长,使得道路上的交通流量超出了道路的承载能力。
再者,城市规划和道路建设的不完善也加剧了交通拥堵。
一些区域的道路狭窄,路网结构不合理,断头路、瓶颈路较多,导致交通流无法顺畅通行。
另外,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相对滞后,不能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导致很多人选择自驾出行,进一步加重了道路交通压力。
交通拥堵给广州市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一方面,它增加了市民的出行时间和成本,降低了生活质量。
长时间的堵车让人们感到疲惫和焦虑,影响了工作和学习的心情。
另一方面,交通拥堵也给城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损失。
货物运输的延迟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交通不畅也降低了城市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此外,交通拥堵还导致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车辆在低速行驶和频繁启停的过程中,燃油消耗增加,尾气排放增多,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不利影响。
为了缓解广州市的交通拥堵状况,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在交通规划方面,加大了对道路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新建和扩建了一批道路,优化了路网结构。
同时,积极推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增加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公交服务的质量和频率,鼓励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
广州公交
从化公交
主条目:广州从化公交 从化公交以常规公交、微循环公交、快线公交、定线运输与预约运输相结合的中小型客车“村村通”线路作 为主要载体。广州从化公交图册 2006年,从化市开通第一批城区公交车,即1路(今广州公交从1路)及2路(今广州公交从2路)。 2014年10月25日,广东从化经济开发区高技术产业园和明珠工业园微循环公交线路正式开通,为从化市首 批开行的微循环公交线路。 2019年7月,广州市从化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开通了20条农村客运小型化预约试点线路。线路涵盖楼星村、三 百洞村、银林村、仙溪村等33个未通公交线路的行政村。 2020年2月24日,从化区首条惠民蔬果专线正式开通,并在公交车上设置约1平方米的“蔬果专座”。
广州公交
中国广东省广州市境内公共交通系统
01 历史沿革
03 特色公交 05 乘坐导引
目录
02 公交类型 运营情况 06 文化特色
07 运营成果
09 运营机构
目录
08 建设规划 010 服务理念
基本信息
广州公交(Guangzhou Public Transport)是指服务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的城市道路、水路等的公共交通, 包括公共汽车、水上巴士和出租汽车等。
夜班公交
线路编号开头带“夜”字的公交线路为夜班公交线路。截至2020年8月,广州共营运124条夜班公交线路, 其中广州市城区占116条,番禺区占4条(均为南站夜班线路),花都区占1条,从化区占3条。
节假日公交
线路编号开头带“节假日”字的公交线路为节假日公交专线。截至2020年8月,广州共营运9条节假日公交 专线,广州市城区占8条,番禺区占1条。
05
便民车
06
机场穿梭巴 士
观光巴士 骨干公交
广州地铁公交新方案
3.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减少私家车使用,缓解交通拥堵。
二、现状分析
1.地铁线路覆盖范围有限,部分区域市民出行不便。
2.公交线路重复较多,部分线路客流量较小,运营效率低。
3.地铁与公交换乘站点布局不合理,换乘距离较长,不便市民出行。
三、方案内容
1.优化地铁线路
(1)加密地铁线路,扩大覆盖范围,提高地铁服务水平。
4.完善公共交通信息服务
(1)建立公共交通信息平台,提供实时公交、地铁运行信息。
(2)推广手机APP、电子站牌等智能化查询方式,方便市民出行。
5.引导市民绿色出行
(1)开展绿色出行宣传活动,提高市民环保意识。
(2)完善非机动车停车设施,鼓励市民骑行出行。
四、实施步骤
1.调研阶段:收集现有地铁、公交线路数据,分析客流需求,为方案制定提供依据。
2.方案设计阶段:结合现状分析,制定优化方案,征求相关部门及市民意见。
3.方案实施阶段:根据设计方案,分阶段推进地铁、公交线路优化工作。
4.监测评估阶段:定期评估方案实施效果,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优化措施。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工作小组,确保方案顺利实施。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公交优先政策的落实。
3.加强部门协同,提高方案实施效率。
4.加强宣传引导,提高市民对优化方案的认识和支持。
六、预期效果
1.提高公共交通运营效率,缩短市民出行时间。
2.优化地铁与公交接驳,提升市民出行满意度。
3.引导市民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改善城市交通环境。
本方案旨在为广州市地铁与公交优化提供指导性建议,具体实施过程中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在实施过程中,应密切关注市民需求,确保方案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广州交通近况调查报告
广州交通近况调查报告近年来,广州市交通保持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尤其是在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方面的优化和改善,让广州的城市交通更加便捷和舒适,这无疑是对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
但是,与此同时,广州的交通问题也变得越来越突出。
为了了解广州市交通的近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关于广州市的交通调查。
我们收集了一些数据,分析了广州市交通问题的核心,并提供了一些解决方案。
一、交通状况广州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交通场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目前,广州市的交通分为地铁、公共汽车、出租车和私家车这四种方式。
地铁广州地铁是广州市的主要轨道交通系统,也是广州市交通运输发展的一个重心。
截至2021年8月,广州地铁已拥有了14条地铁线,覆盖了广州市辖区的大部分区,为广州市的公共交通提供了巨大的支持。
公共汽车广州市公共汽车在城市交通中具有重要地位。
截至2021年8月,广州市公共汽车共有近300个线路,覆盖城市的每个角落。
公共汽车的收费政策也十分灵活,不同站点、不同距离的收费标准也不同。
出租车广州市的出租车服务非常便利。
出租车是广州市的便民交通之一,适合短途出行和非常规出行。
私家车私家车是广州市的主要交通工具之一,随着城市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私家车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私家车也带来了许多交通问题,如交通拥堵、车祸等。
二、交通问题我们对广州市的交通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1.交通拥堵广州市的交通拥堵已经成为了一道难题。
除了因为私家车数量不断增加所带来的问题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也导致了道路拥堵:如工程施工、道路设计、道路安全等。
2.安全问题广州市的交通安全状况亟待改善。
近年来,交通事故在广州市频繁发生。
有许多因素导致了交通事故:如驾驶员不遵守交通规则、交通设施不完善等。
3.行车体验不佳广州市的交通环境虽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还有许多问题需要被解决。
例如,一些车站和公路的环境较为陈旧,设施老旧;基础设施不完善,如路面不平整,道路状况不佳等。
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调研报告
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行业发展调研报告广东省城市公共交通协会胡聪陈顺军一导言(一)调研背景广东省地处中国大陆东南部,东西相距约800千米,南北距离约655千米,拥有41.9万平方千米海域和3368千米海岸线;全省陆地面积为17.9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87%;地理上与香港、澳门、广西、湖南、江西和福建接壤,与海南隔海相望;具有地少、水资源丰富、地缘优势显著的特点。
图1 广东省行政区划图广东省各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略不平衡。
全省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21个地市行政区域,习惯上被划分为珠三角、粤东、粤西、粤北四个地区(见表1)。
表1 广东省各地区所辖市划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努力开拓,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不断涌入。
2008年全省人均GDP达37402元,位居全国第一,常住人口突破9544万人,规模居全国首位,各市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见表2)。
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很快,我省城市居民出行可选择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步行,骑单车,开私家车,乘公共汽(电)车、地铁、出租汽车、城市轮渡等公共交通工具,然而,从经济成本、便捷、节能减排、保护环境和节约用地等方面综合考虑,城市公共交通顺理成章成为政府解决好城市居民出行的首推方式。
但全省具有人口多、经济发达、城镇化水平高、出行需求大、出行质量要求高的特点,需要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与之配套。
表2 广东省各地市社会经济情况汇总表注:以上数据均参照《<广东统计年鉴>2009》,为2008年底数据。
而全省城市公交行业的发展受各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管理机制建设情况等多方面的影响作用。
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反映了城市对公共交通的客观需求与供给能力,城市管理机制建设的情况体现了城市对公共交通行业健康发展的推动力。
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与居民出行息息相关。
有研究认为:居民出行越频繁的地方,其经济发达程度越高;社会经济越发达,居民的出行需求越大、对高质量出行的要求越强烈,政府推动公交行业发展的后劲越足。
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
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广州市作为中国南方重要的城市之一,其城市交通规划一直备受关注。
交通是城市的动脉,对于经济发展、社会繁荣和居民生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改善广州市的城市交通状况,相关部门提出了一系列规划和措施,以满足人民群众对便捷、高效、安全和环保的出行需求。
一、广州市城市交通发展现状广州市是一座经济发达、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城市交通压力一直存在。
公路拥堵、地铁拥挤、公共交通需求难以满足,已成为广州市居民共同面临的问题。
随着城市快速发展,交通规划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二、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目标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的目标是构建便捷、高效的交通网络,提升居民的出行质量。
首先,规划要提高交通的整体效率,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发生。
其次,规划要加强公共交通建设,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覆盖率和服务质量。
此外,规划还要发展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采用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三、广州市城市交通规划措施1. 建设高速公路网广州市交通规划将继续优化和扩展高速公路网络,提高城市快速干道的通行能力和交通效率。
同时,加强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提高交通一体化水平,减少交通拥堵。
2. 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广州市将进一步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地铁线路和公交线路的覆盖范围,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质量。
增设公交专用道、建设公交总站等措施将进一步提升公共交通的优势。
3. 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广州市将积极推进城市轨道交通的建设,提高轨道交通的运营规模和服务水平。
规划中将重点发展地铁、轻轨等城市轨道交通方式,增加居民的出行选择,一定程度上减少道路交通压力。
4. 鼓励绿色出行方式广州市将推广绿色出行方式,鼓励居民步行、骑行和使用电动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此外,建设更多的步行街和自行车道,提供更好的步行和骑行环境,使得居民在出行过程中更加便捷、环保。
5. 优化道路布局广州市将进行道路布局的优化和调整,增加道路的宽度和通行能力。
此外,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和监控,提高交通运行的效率和安全性。
广州CBD的交通特征与交通组织研究
近年来,广州城市空间结构呈现出向外扩张的趋势,城市边界不断向周边地 区延伸。这一过程中,城市人口也随之增长,导致交通需求不断增加。根据广州 市交通规划数据,全市交通出行量从2010年的44.9亿人次增长到2019年的64.7亿 人次,年均增长率为4.9%。
交通需求的增长带来了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城市居 民的生活质量。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城市空间结构变化过程中,交通基础设 施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改善。此外,广州市中心城区的高密度开发和功能过度集 中也加剧了交通压力。
2、推广公共交通,减少私家车 使用
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有效途径。政府应该加大对公共交通的 投入力度,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面。例如,优化地铁和公交线路,提 高运力和效率;推广共享单车和电动车等新型公共交通工具;建设智能交通系统,
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引导市民减少私家车使用, 从而降低道路拥堵程度。
交通特征分析
1、交通流量:广州CBD的交通流量在工作日和高峰期间较大,主要原因是大 量上班族和商务人士的涌入。据统计,广州CBD日均车流量超过30万辆次。
2、交通流向:在交通流向方面,主要的车流方向是从周边的住宅区、商业 中心以及火车站等方向进入广州CBD,并在下班高峰期流出。
3、交通方式:广州CBD的交通方式以机动车为主,但公共交通也占据了一定 比例。其中,地铁线路覆盖广泛,公交车线路也相对丰富。
3、交通监控:广州CBD的交通监控设备基本覆盖主要路段和交叉口,但在实 时调度和应急处理方面还有待提高。
3、交通监控:广州CBD的交通 监控设备基本覆盖主要路段和交 叉口
1、法律政策: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安全意识。 2、交通规划:优化道路网布局,提高公共交通覆盖率,鼓励绿色出行。
广州市交通问题探析
广州市交通问题探析广州,作为中国南方的重要城市和经济中心,其交通状况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长,交通问题日益凸显,给市民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城市的进一步发展。
交通拥堵是广州市交通面临的首要问题。
在早晚高峰时段,城市的主干道常常陷入严重的堵塞,车辆行驶缓慢,形如蜗牛。
造成拥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机动车数量的急剧增加是一个重要因素。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拥有了私家车,导致道路上的车辆密度过大。
其次,城市规划不够合理。
一些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作区过于集中,使得人们在特定时段的出行需求集中在某些区域,加重了交通压力。
再者,公共交通系统的不完善也使得部分市民不得不依赖私家车出行,进一步加剧了道路拥堵。
公共交通的服务质量和覆盖范围也是广州市交通的一个突出问题。
虽然广州市拥有地铁、公交车等多种公共交通方式,但在一些偏远地区或新开发区域,公共交通的覆盖还存在不足。
部分公交线路设置不合理,导致市民换乘不便,增加了出行时间。
此外,公共交通工具在高峰时段的拥挤程度也让人望而却步,影响了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的意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滞后也是广州市交通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
一些道路狭窄、路况不佳,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流量需求。
停车场的建设不足,导致车辆乱停乱放,不仅影响了道路通行效率,还破坏了城市的美观。
此外,交通信号灯的设置不够科学,有时会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拥堵。
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也是广州市亟待解决的问题。
在交通执法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规范和不严格的情况。
部分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如随意变道、插队、闯红灯等,而执法力度有时不足以起到有效的威慑作用。
交通信息的发布和引导也不够及时和准确,导致市民在出行时难以获取准确的路况信息,无法做出合理的出行规划。
广州市的交通问题还体现在交通环境污染上。
大量的机动车排放的尾气对空气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不仅危害市民的身体健康,也对城市的生态环境构成了威胁。
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分析及改善策略研究
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分析及改善策略研究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广州市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其对外道路交通运作一直备受关注。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规模的不断增加,广州市的道路交通压力逐渐加大,交通拥堵、交通安全、交通效率等问题日益凸显。
对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进行分析和研究,制定相关改善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广州市位于珠三角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是连接华南地区与香港、澳门的重要交通枢纽。
广州市的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直接关系到城市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旨在通过对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现状的分析,揭示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策略,以期为广州市的交通建设和规划提供参考,同时也为其他城市的交通管理提供借鉴。
1.2 研究目的引言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的现状,并探讨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旨在为提升广州市道路交通运作水平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具体研究目的包括:1.全面了解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的基本情况,包括道路交通量、道路网络密度、交通拥堵情况等,为进一步分析奠定基础。
2.深入剖析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存在的问题,分析造成问题的原因及影响因素,为提出改善策略提供依据。
3.提出科学有效的改善策略,包括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优化交通管理模式、促进公共交通发展、推动智慧交通建设等方面,从而提升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的效率和便捷性。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有望为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的改善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为广州乃至全国的城市道路交通运作水平提升提供有益启示。
1.3 研究意义:广州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对外交通运作的顺畅与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有效的改善策略,为广州市交通管理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通过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当前广州市对外道路交通运作的状况,为相关部门提供改进措施和政策建议,促进广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提升城市的交通运行效率和居民的出行体验。
2024年广州轨道交通市场环境分析
2024年广州轨道交通市场环境分析1. 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州市的轨道交通系统成为人们出行的重要选择之一。
从2010年广州地铁开通的首条线路开始,广州轨道交通网络得到了快速的扩展和发展。
然而,市场环境对广州轨道交通的发展和运营起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对广州轨道交通的市场环境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发展前景。
2. 政策环境广州市政府高度重视轨道交通的发展,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广州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
其中包括:•制定和实施轨道交通规划:广州市政府制定了长期的轨道交通规划,明确了轨道交通网络的建设目标和时间表。
•支持资金投入:政府向轨道交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轨道交通建设。
•优化乘车环境:政府加大对轨道交通站点的维护和管理力度,提升乘车环境,为乘客提供更好的出行体验。
这些政策环境的改善,为广州轨道交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广州市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城市之一,人口数量众多,人口流动性强。
由于人口的增长和城市扩张,城市交通压力不断加大。
广州轨道交通作为解决交通拥堵和提升出行效率的重要方式,受到市民的热烈欢迎。
另外,由于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和汽车尾气排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其中轨道交通成为首选。
大量的市场需求促使广州轨道交通网络不断扩充和完善。
4. 竞争态势除了广州地铁运营的各条线路外,广州市还有其他交通运输方式,如出租车、公交车等。
这些交通方式与广州轨道交通形成了竞争关系。
在竞争中,广州轨道交通具有以下优势:•快速、便捷:相对于其他交通方式,广州轨道交通具有更快的运行速度和更稳定的运力,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
•准点率高:广州轨道交通系统运营管理良好,准点率高,能够提供可靠的出行服务。
•舒适、安全:广州轨道交通注重乘车环境的改善,车厢内舒适度高,乘车过程中安全性得到保障。
然而,广州轨道交通仍需面对竞争对手的挑战,需要通过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创新来保持竞争优势。
广州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
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及对策摘要:本文分析了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不到住、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不足、交通法规不健全、城市交通参与者交通法规意识淡薄等,提出了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以人为本进行科学的交通管理、促进队伍建设和全民交通意识的提高以及加速发展公共交通等对策。
广州作为我国改革开放最早、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十年来不断加大投入,兴建、改建、扩建了多条城市道路,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了较大改善。
但由于城市的人流、物流、车流急剧膨胀,交通基础设施存量仍显不足,供需矛盾仍很突出,还不能满足广州经济和人民生产、生活需要,城市交通拥堵已成为广州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广州城市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1.城市交通发展规划不到位(1)交通源布局不合理。
由于各种限制,广州城区没有按城市的自然条件、地位和地理位置布局把城市的生活区、办公区、商业区,工业区和交通枢纽区等功能区:进行合理分布。
随着交通源自然发展时间的延长,其布局的合理性逐渐消失,而路面交通的不合理性通过逐渐加重的拥挤和堵塞逐步表现出来。
天河中心区是典型例子,商业越来越旺,交通却越来越紧张,让城市规划者及交通管理者始料不及。
(2)路网布局不合理。
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如路网整体性差,非交通占道突出、个别路段的路幅狭窄,同时,也存在次干道,特别是中小街道的配套交通设施不够完备、管理力量薄弱,部分路段双向交通易于发生堵塞而不能得到及时排除等诸多因素,不足以吸引机动车辆进入次干道和中小街道行驶,从而导致大量交通拥入主干道,形成主干道拥堵的局面。
比如,天河中心区主要车流量集中在天河北路、黄埔大道、体育东、体育西、天河路上行驶,而相邻的次支线由于多为狭窄,有的还人为封堵住,不能联网为主干路分流。
相反,从次支路驶出的车辆还要在主干道上路口掉头、转弯,加重主干道负荷。
(3)停车站场布局不合理。
车辆有行必有停,但作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区停车场却寥寥无几,大型商场、宾馆、机关也大多没有专门的停车场地。
广州交通调研报告
广州交通调研报告广州交通调研报告一、引言广州作为中国南部重要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交通发展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至关重要。
为了深入了解广州的交通状况和问题,进行了一次交通调研。
本报告将根据实地调研和数据分析,对广州交通的现状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对未来交通发展提出建议。
二、交通现状1. 高速公路:广州拥有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连接了全国各主要城市,对外联通十分便利。
2. 城市道路:广州道路密集,交通拥堵问题相对突出,尤其在市中心区域。
交通流量大,道路狭窄,导致拥堵现象时有发生。
3. 地铁:广州地铁发展迅速,已有多条线路贯穿城市。
地铁是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
4. 公交:广州公交车辆众多,车次密集,覆盖面广。
公交是居民通勤和短途出行的主要方式,但部分线路上客流高峰期拥挤现象明显。
三、交通问题分析1. 道路拥堵:广州市中心区域道路狭窄,交通流量大,导致拥堵现象突出。
交通拥堵不仅浪费了居民的时间,也对环境造成了不利影响。
2. 公交运营不足:虽然广州的公交系统覆盖面广,但仍存在车次间隔过大、车辆拥挤等问题,影响了乘客的出行体验和效率。
3. 地铁瓶颈:部分地铁线路在高峰期客流激增时容易发生拥堵,乘坐体验下降。
同时,地铁网络覆盖面还有待进一步扩大,不能满足城市快速发展的需求。
四、对策建议1. 道路改造:广州需要加大对市区道路的改造力度,拓宽道路,提高通行能力,缓解交通拥堵。
同时,应推广使用智能交通系统,优化交通信号控制,提高交通流动性。
2. 加强公交服务:在公交线路设置上,要考虑乘客需求,提高线路质量和车辆数量,减少乘客拥挤现象。
增加电子支付方式,提高乘客出行便利性。
3. 地铁扩建:广州应继续扩大地铁线路网络,特别是连接市中心区域和郊区,提高公共交通覆盖范围。
此外,应加强地铁运行管理,确保高峰期地铁运营的顺畅。
4. 多式联运:广州要积极发展多式联运,提供更多便利的出行方式,包括共享单车、出租车、轮渡等,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
广州市公共交通情况介绍(20120427)
深化经营体制改革,司企利益进一步平衡。
从2006年5月开始,打 破传统的“供车”、买断 和挂靠等经营模式,推行 劳动承包制经营模式,全 市3.8万名司机100%与公 司签订了劳动合同。2007 年开始,协调物价等部门 对企业收取司机承包费和 政府规费进行了规范限定 和压减,累计为司机每车 每月减负2410.33元。
一、近几年改革发展情况
中山大道快速公交试验线全程走向示意图
一、近几年改革发展情况
← 快速公交试验线华景新城站
美国交通运输研究委员会
颁发的2011年可持续交通奖 →
一、近几年改革发展情况
5.建设智能化公交系统,以信息化改造传统公交。
为实现公交发班班次与运能相匹配,2011年开发了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公交客流分析系统,使“智能化、 精细化”的现代管理模式渗透到公交行业管理的各个环 节。已建成1个监控中心和7个调度分中心,智能公交系 统覆盖率达100%。在公交总站和中途站共建设310块电 子站牌,及时发布公交到站、应急等信息,为市民乘坐 公共交通提供了有效的出行指引;“羊城通”卡发卡量 达到2500多万张,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型、应用最成功 的一卡通电子收费系统之一。
阳光招聘摇号现场
完成车辆更新换代,档次及设施全国一流
2006年前我市出租车以1.6升的捷达等低档车 型为主,通过逐步淘汰,2010年广州亚运前全 面完成了所有出租车的更新换代,目前我市运营 的出租车均为大众桑塔纳、起亚远舰、现代索纳 塔等车型,中档以上车型比例比由2006年前的 10%提高至100%,车辆运营更新年限也由8年 改为5年。
一、近几年改革发展情况
广州市区道路常规公交线路数量分布
60条夜班线路分布图
一、近几年改革发展情况
广州交通运作分析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r q i me t a e a g h u Asa me , hsp p ra ay i e in lta co e aig c n i o s ie tf nen la d e ur e ns f rGu n z o in Ga s ti a e n l ssr go a r f p r t o dt n , d niy itr a n t i n i
域范 围内城市交通运行状况 ,总结广州交通运行 中存在 的问题 ,找出交通发展过程 中的 自身影响因素
和外在影响 因素,并从土地、能源和环境约束条件下提 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 只能从调节客运方式结构
入手,寻找个体交通 与公共交通 的最佳平衡 点改善思路。最后 ,从注重前期交通研 究、加大交通与土 地利用协调、提升公共服务质量、加强小汽车 引导等 四个方面 ,提 出相应的发展对策建议。
建议 。
1 交通运行特征分析
Abs r c : c r n o t e r g o a h r ce itc fGu n z o n h a i n l e ta i o e a d u b n d v l p e t t a t Ac o di g t h e i n lc a a t rsi s o a g h u a d t e n to a n r l t r l n r a e e o m n c c y
De eo v l pm e a e s e nt l M a ur s
M A io y LI S e g k n JN X a — i, N h n — a g , I An
(. rn p r t nPa nn IerhIsi t o a g h u Gu n z o 10 0 Chn ; 1T a sot i ln igRe ac tue f ao s n t Gu n z o , ag h u5 0 3 , ia
广州智能公共交通系统发展现状与展望
类先进的通信技术 、 定位技术 等 , 才能充分发挥交
通 系统 的最 大功 效 。
1 广州市公 共交通 问题所在
截至 20 06年 1 2月底 , 州共有营运公共 汽 广 车、 电车 8 0 辆 , 1 营运线路 46条 , 6 4 线路长度达到 878 m, 比上一年有较大的增加¨ 。广州最近 4 k 均 J 几 年的交 通 增 长 主 要 是 运力 方 面 的增 长 , 目前 公 交还 面 临较 大 问题 。 1 1 公共 交通换 乘不 便 .
能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 关键词 : 智能公 共交通 ;系统;广州;发展 中图分类号 : 4 1 1 U 9 . 文献标识码 : A
0 引言
尽 管在过 去 的几 年 中 , 州 的公 共 交 通 发 展 广
车 在跑 , 时 乘 客 需 等 车 半 个 小 时 , 至 一 个 小 有 甚 时, 如此 长 的等 车时 间使公 共交 通 的吸引力 下降 。
胡非 与,徐建 闽
( 华南理工大学 土木 与交通学 院 , 广州 5 0 4 ) 16 0 摘要: 近年来 , 作为智能交通系统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智能公共 交通系统 , 国内有 了快 速发展 。通过介绍 广 在 州市 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问题 , 出了通过发展智能公共交通 系统来解决 问题 的设想 。结合 广州 目前 已有的公 提 共交通基础设施 、 智能公共交通子 系统 以及未来几年公共交通 和社会交通模 式快 速变化 的要 求 , 未来广州智 对
・
18 7 路和 23 6 路的“ 相似度” 也接近或超过 5%。过 0 多重叠的公交线路给公交车站的设计造成了诸多不 便, 而且容易造成企业之间的恶性竞争 , 违规驾驶的 情 况增多 , 造成拥堵 , 全隐患 大为增 加 。 容易 安 13 边远地 区公 交 密度低 。 至存 在公 交盲 区 . 甚 边远地 区公 车 数 量 较 少 , 车 时 间太 久 也 是 发 广州 目前公共交通存在的较 大问题。例如仑头立 交站 往天河 方 向只 有 大 学 城 4线 、 2线 , 常需 要 经 等待较长 的时间。而 目前每 50 0 m公交站点覆盖 率大 约 为 9 . % , 高 于 上 海 的 9 % 和 北 京 的 51 虽 0 8% , 5 但低于香港的 9 %。 7 14 公 交运 营管 理体 制 . 目 , 州常规 公 交运 营 主要包 括一 汽、 前 广 二 汽、 三汽、 电车公司、 新穗 、 新福利、 珍宝、 冠忠等企 业, 形成互相竞争关系。 目前 , 体现在运营管理上 的问题 主要包 括 : 交线 路 设 置 过 多 , 分线 路 之 公 部 间设站重复较多 , 各公交公 司均 为独立核算企业 , 各 公交 公 司 之 间 为 抢 客 源 过 度 竞 争 , 出现 飞 车抢 客和慢行等客等现象 , 损害乘客利益。
广州公共交通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推进国家公交都市示范工程建设近年来,广州公共交通事业得到了较快发展,公共交通建设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形成了以轨道交通为主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新型有轨电车、水上巴士积极参与的多样化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大大方便了市民出行。
目前,公共汽车、地铁、的士、水巴、城市轨道交通(城轨)等已经成为广州市民出行的主要公共交通工具,但随着城市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以及运力的相对不足,广州正面临着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的压力。
一、广州公共交通现状调查分析目前广州公共交通系统大致包括四部分:轨道交通、常规公交、出租车和轮渡。
至2013年末,广州市的公交分担率达到60%,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特大城市的差距,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跻身全国前列,基本形成以轨道交通(含新型有轨电车)为骨干,公共汽(电)车为主体,出租车、水上巴士等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具体如下:公共汽车:据2011年底的统计,广州市有公交企业4家,公共汽车10019台,公交线路总数已达到776条,较“十一五”期末增长35%,线路总长度10477公里,从业人员2.9万人,日均客运量660万人次,占城市公共交通出行总量的51.7℅,经过几年的发展,至2013年末,全市目前开通公交线路1043条,公交车辆达1.34万台,开通320公里公交专用道,目前已经形成三大旗舰公司:即广州市第一巴士有限公司、广州市第二巴士有限公司和广州市第三巴士有限公司,三大公交公司的组成,使广州的公交资源更为集中,企业经营规模效应更为明显,有效平衡中心城区与城郊地区的线网分布,提高公交服务水平,更有利于群众出行。
另番禺区、花都区、增城区、从化区也各自有公交企业,广州市番禺区公共交通公司、广州市花都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增城市公共交通公司、从化市公共交通公司等。
地铁:广州地铁总公司成立于1992年,是广州市政府全资的大型国有企业,负责广州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的工程建设、运营管理和附属资源开发经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特征及策略❋㊀曹小曙㊀黄晓燕❋❋摘㊀要:本文从运力㊁运量及公共交通发展阶段等方面梳理了广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演化特征,基于广州市现状城市公交路线路网数据,借助GIS 软件平台,分析广州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㊂认为广州市公共交通体系应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地面公交为主体,其他方式为补充,干支结合,发展多层次立体交通体系㊂关键词:公共交通㊀发展特征㊀策略一 引言城市功能空间的高效率发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有序㊁通畅和快捷的城市交通[1]㊂城市公共交通作为城市客运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维持城市运作的重要因素㊂同时,与私人交通相比,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具有能耗低㊁效率高㊁运量大㊁污染小等优点,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和交通方式大众机动化与现代化的重要子系统㊂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空间快速782❋❋❋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71139;41130747)[Foundation: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No.41171139;41130747]㊂曹小曙,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生导师㊁教授,主要从事交通地理与土地利用研究;黄晓燕,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规划与交通地理㊂扩张,交通拥堵㊁交通安全㊁交通污染和能源短缺成为我国城市普遍面临的问题㊂公共交通作为现代客运交通的主导,对于建设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满足居民出行需求起着重要作用㊂自1980年代起,我国政府就明确提出了城市客运交通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发展方针㊂2005年以来,又先后印发‘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国办发 2005 46号)等系列文件,正式确立了 公交优先 发展的战略思想,为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指明了方向,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㊂在此背景下分析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现状特征,找出存在的问题及可能发挥的潜力,探索适合城市发展的交通模式,科学规划公交线网,可以为公交进一步发展和建立强有力的公交优先发展保障体系提供规划㊁建设㊁管理等方面的依据㊂二㊀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演化(一)公共交通运力结构演化㊀㊀广州公共交通系统主要包括四部分:常规公交㊁轨道交通㊁出租车和轮渡㊂其中,常规公交和轨道交通从运力和运量来看,均为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主体㊂从公共交通运力组成结构来看,常规公交一直占很大比例,是广州市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㊂使用历年‘广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公共汽(电)车㊁轮渡㊁轨道交通㊁出租车的营运车船客位数的构成,结果表明常规公交是广州市公共交通运力的主体,公共汽(电)车的客位数1990~2011年均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60%以上㊂但广州市常规公交运力的增长速度远低于轨道交通㊂图1表明,随着轨道交通运力的不断上升,常规公交运力增长趋势减缓,公共汽(电)车的客位数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比例逐渐下降㊂1998年轨道交通正式营运以来,轨道交通的运力逐年上升,1998年轨道交通营运车船客位数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1.12%,至2011年这一比例达到23.77%,轨道交通服务骨干作用日益显现㊂1998~2011年轨道交通营运车船客位数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8.90%,而882图1㊀1990~2011年广州城市公共交通营运车船客位数结构资料来源:历年‘广州市统计年鉴“㊂常规公交的年均增长率仅为8.91%㊂从营运线路长度来看,1998~2011年轨道交通的年均增长率为21.89%,常规公交的年均增长率也仅为8.87%㊂在广州市公共交通运力组成中,出租车占有较大的份额㊂1990~2003年,广州市出租车营运车船客位数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比例均高于轨道交通,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至2003年,该比例达到14.93%,而同期轨道交通的比例仅为6.85%㊂直到2004年后,出租车营运车船客位数开始逐年下降,且营运车船客位数占公共交通总客位数的比例低于轨道交通,至2011年,该比例仅为5.42%,而轨道交通为23.77%㊂(二)公共交通发展阶段1.常规公交发展阶段广州城市常规公共交通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缓慢发展阶段(1950~1978年)㊁网络发展完善阶段(1979~2000年)㊁转型期的快速扩张阶段(2001年至今)㊂1950~1978年改革开放前,广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处于缓慢发展阶段㊂常规公交是最早发展起来的城市内部公共交通供给,自1950年代起就逐步成为广州居民出行的重要交通工具㊂1952年广州仅有1条公交线路,4辆营运车,至1957年,整个广州也仅有12条公交线路㊂982直至1979改革开放后,广州市公共交通有了较大的发展㊂1979年共有公交车辆894辆,线路119条,其中主城区共有40多条线路㊂1979~2000年广州市公共交通网络处于不断完善的阶段㊂至2000年广州市区公共汽车㊁电车营运线路达276条,42160公里㊂2000年后,广州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进入转型期的快速扩张阶段㊂公共交通线路逐年增加,公交运力不断增大㊂根据广州市统计年鉴数据,广州市区公共汽车㊁电车营运线路从2001年的358条增长至2011年的868条;公共汽车㊁电车线路长度从1997年的6397km增长至2011年的13766km,增长了1.51倍㊂图2㊀1990~2011年广州城市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条数及长度变化资料来源:历年‘广州市统计年鉴“㊂2.轨道交通发展阶段从轨道交通的发展历程来看,广州市轨道交通从1997年1号线建成通车以来,主要经历了三个建设阶段㊂第一阶段(1997~2005年):1997~2001年,广州仅有1号线一条轨道交通线路,线路长度为18公里㊂到2002年,地铁2号线首段(三元里至晓港)开通试运营,广州轨道交通营运线路长度达到35公里㊂这一阶段的轨道交通线路沿广州市主要交通走廊分布,形成十字形交叉地下轨道网络,该线网主要覆盖中心城区,以解决客流输送为主要目的㊂第二阶段(2006~2009年):2006年广州地铁3号线一期全线(广州东092站至番禺广场㊁天河客运站至石牌桥)㊁4号线(新造至黄阁段)开通试运营,轨道交通网络有了很大的完善,营运线路长度达到108公里㊂线网呈长条形布局,面对城市化浪潮的兴起,适应GDP的高速增长,这一阶段的轨道交通建设开始配合广州 南进 的空间发展战略,以解决客流输送为主,引导城市空间发展和土地利用开发为辅㊂第三阶段(2010年至今):2010年广州乘举办亚运会之机,轨道交通建设有了进一步发展,轨道交通线路增加到8条,营运线路长度达236公里㊂线网串起奥体中心㊁天河体育中心两个主中心和广州新城㊁大学城㊁白云新城㊁花地新城等四个地区性的体育中心,连接亚运会的亚运会主赛区 亚运新城㊁亚运会主训练馆区 大学城㊁亚运村等三大集散点,线网呈放射状布局㊂图3㊀1998~2011年广州城市轨道交通营运线路条数及长度变化资料来源:历年‘广州市统计年鉴“㊂(三)公共交通运量发展演化1.公共交通客运量广州市公交客运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达到8%㊂特别是从2006到2007年公交客运量大幅上升,增长率达30%㊂这主要是由于2007年1月广州开始实施 禁摩 等政策,以及开行中小巴士㊁接驳巴士等公交线网的延伸,使公交客运量明显增长㊂特别是公共汽车㊁电车客运量走出持续低迷状192态,2007年有较大幅度回升,全年达到23亿人次㊂进入2007年后,广州市公交客运量增长趋势逐渐变缓(见图4),至2009年公交客运量为38亿人次㊂图4㊀广州市公交客运量增长变化(1990~2011年)从不同公交方式的客运量来看,公共汽(电)车最高,除1990年外,其图5㊀1990~2011年广州市各种公交方式客运量构成比例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例均在50%以上㊂但由图5可看出,2003~2006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出现下降趋势,在图6中2003~2011年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例下降趋势则更为明显㊂这主要是由于自2002年以后,广州公共汽(电)车票价的提升㊁道路行驶条件的恶化以及公交系统一体化程度不足等原因导致客运量下降㊂同时,从2002年轨道交通来快速发展,轨道交通营运线路长度由2002年的27公里快速增至2011年的236公里,分流292了一部分客流,在一定程度上致使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在2003~2006年呈下降趋势㊂虽然由于 禁摩 政策的实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2006~2007年出现迅速增长,但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例仍然呈下降趋势㊂出租车客运量占总客运量的比例仅次于公共汽(电)车,高于轨道交通客运量比例㊂但随着轨道交通的发展,对客运量的分流,这一比例总体上呈下降趋势㊂轮渡的公交客运量非常小,主要兼有旅游观光的功能㊂2.公共交通客运周转量广州市公交客运周转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平均增长率达到17%㊂从不同公交方式的客运周转量来看,公共汽(电)车最大㊂单从公交客运周转量来看,1990~2011年公共汽(电)车的客运周转量呈上升趋势㊂但从各种公共交通方式客运周转量构成比例来看,公共汽(电)车客运周转量占总量的比例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占比增长速度较快,2002年轨道交通客运周转量占比仅为2%,到2011年增至17%㊂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轨道交通在广州市公共交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㊂图6㊀1990~2011年广州市各公交方式客运周转量出租车的客运周转量也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但出租车客运周转量占比相对稳定,基本上在15%上下波动㊂轮渡的客运周转量则呈现出逐年下降的趋势,其在客运周转总量中的占比非常小㊂由于受到线路㊁船只㊁班次数量少的限制,轮渡并不是广州市民公共交通的主要工具,它主要用于跨越珠江两岸的交通㊂392图7㊀1990~2011年广州市各种公交方式客运周转量构成比例三㊀广州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特征公共交通线路网是由城市公共交通依据城市街道布设的固定线路和停车站点组成㊂线路网的结构布局是否合理是有效吸引城市居民采用公共交通方式出行的关键,也是城市公共交通战略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㊂公交线路网长度㊁线路网密度㊁线路重复系数及公共交通站点服务面积是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交线网程度的重要指标㊂因此,以广州市街道(镇)为基本单元,分析2011年这些指标的特征,来综合反映广州市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现状㊂(一)公共交通线路网长度根据广州公交网及图吧广州市公交地图网提供的公交信息,截至2011年,广州市区公共汽(电)车营运线路共有750多条(见表1)㊂公共交通线路网总长度达10477公里①㊂根据公交线路设计的原则及标准,单条公交线路长度的设置应该在合理范围内㊂线路过长会导致车辆周转时间过长,使车辆准点率下降,增加系统的运①数据来源于广州市交通委员会2012年4月27日发布的数据㊂492表1㊀2011年广州城市公共交通营运线路条数单位:条营费用,影响运输线率,产生公交线路的非直线系数大等不良效果;线路过短,车辆周转过快,客流量可能不足,不能充分发挥公交车的运输效益,也增加了乘客的换乘次数㊂然而,从广州市单条公交线路的长度来看,广州市常规公交线路最长为53.29公里(番143路),常规公交平均线路长度为12.91公里,略高于建设部提出的8~12公里的标准㊂考虑到广州市为特大城市,且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上限可以放宽,如广州市常规公交平均线路长度较为合理㊂但广州市12公里以上的公交线路408条,占线路总数54.40%㊂可见,广州市公交线路在长度的设置上有待进一步调整,增开公交短驳线,与轨道交通线相衔接,使长距离公交主要依托轨道交通来完成㊂(二)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可分为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和公交线路网人口密度㊂其中,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是指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面积上,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该指标的大小反映了居民接近公交线路的程度,密度越高表明居民基于公交出行的可选择性越高㊂计算公式为:D=L/A(1)式中,D表示公交线网密度,L表示有公交线路经过的城市道路中心线总592长度,A表示有公交服务的城市用地面积㊂公交线路网人口密度是指有公交线路经过的道路中心线总长度与有公交服务的每平方公里的总人口的比值,也可称为万人拥有公交线路长度,该指标的大小反映了交通区内公交线网的服务水平,体现城市居民享受公交线服务的程度与公平性㊂计算公式为:DP=L/P(2)式中,DP表示公交线网密度,L表示有公交线路经过的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P表示总人口㊂根据广州市各区域的人口密度和发展水平,结合已有研究成果,将广州市分为中心城区㊁内边缘区及外边缘区㊂中心城区主要包括越秀㊁荔湾㊁海珠㊁天河四区;内边缘区包括黄埔㊁白云㊁番禺三区;外边缘区则主要指花都区㊁南沙区㊁增城市和从化市㊂从而分析不同区域的公共交通运力现状㊂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㊂广州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结构㊂从图8和表2可知,公共交通线路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区,中心城区的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和公交线路网人口密度均最高,分别为3.3461公里/平方公里和0.0333公里/万人;内边缘区的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为1.1757公里/平方公里,公交线路网人口密度为0.0118公里/万人;而外边缘区的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和公交线路网人口密度均最低,分别为0.2421公里/平方公里和0.0024公里/万人㊂广州市中心城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服务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内边缘区与外边缘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偏低㊂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标准,在中心市区公交线路网密度应达到3~4公里/平方公里,在城市边缘地区应达到2~2.5公里/平方公里㊂相比之下,广州市中心市区公交线路网密度为3.3461公里/平方公里能满足规范要求,但内边缘区与外边缘区的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偏低,特别是外边缘区仅为0.2421公里/平方公里远不能满足规范要求㊂从广州的十个区来看,无论是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还是人口密度,最高的692均为越秀区,其次是荔湾区㊂可见,越秀区和荔湾区是整个广州市居民基于公交出行的可选择性最高的区域也是城市居民享受公交线服务程度最高的区域㊂相比而言,番禺㊁花都㊁南沙三区的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和人口密度均较低,居民可享受公交线服务的程度很低㊂表2㊀2011年广州市各区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密度单位:公里/平方公里,公里/万人类㊀别区公交线路网面积密度公交线路网人口密度中心城区荔湾区3.28310.0324越秀区4.77660.0478天河区2.53190.0253海珠区2.79280.0279中心城区3.34610.0333内边缘区白云区1.85520.0186黄埔区1.12890.0113萝岗区1.06810.0107番禺区0.65040.0065内边缘区1.17570.0118外边缘区花都区0.23470.0023南沙区0.24950.0025外边缘区0.24210.0024㊀㊀资料来源:根据本研究中所建立的公共交通数据库计算所得㊂(三)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指公共交通线路总长度与线路网长度之比,反映了公交线路在城市道路上的密集程度,是说明公交网络结构合理性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的合理范围,目前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应当根据公交客流的具体情况来确定㊂公交线路重复系数过大会导致公共资源浪费严重㊁运营效益下降;重复系数过小,车次不够,不能满足客流的需求㊂但总的来看,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某区域公交车次的多少㊂其计算公式为:R=Lt/L(3)792式中,R表示公共交通线路重复系数,Lt表示公交线路总长度,L表示有公交线路经过的城市道路中心线总长度㊂从公交线路网的重复系数来看,与公交线路网密度的空间差异类似,也呈现出由中心向外围递减的圈层结构㊂由表3可知,中心城区㊁内边缘区㊁外边缘区的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分别为8.17㊁4.14和1.54㊂整个广州市公交线路重复系数最高的区依然是越秀区,达到10.87㊂但从三大区域公交线网密度及重复系数的空间差异大小来看,公交线路网密度的差异要远大于公交线路网重复系数㊂中心城区㊁内边缘区㊁外边缘区的公交线路网密度比值为14ʒ5ʒ1,而公交线路重复系数的比值为5ʒ3ʒ1㊂可见,广州市中心城区㊁内边缘区㊁外边缘区公交车次多少的差异小于公交线路覆盖的差异㊂表3㊀2011年广州市各区城市公共交通线路网重复系数(四)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是公交站点服务面积占城市用地面积的百分比,它是反映城市居民接近公交程度的又一重要指标㊂计算公式为:SC=At/A(4)式中,SC表示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At表示公交站点服务面积,A表示城市用地面积㊂参考‘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市区线路公共汽车站距为500~ 800米,市郊线路为800~1000米,以及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米半892(a )公交线路网密度分布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 )公交线路重复系数分布图8㊀2011年广州市各镇街公交线路网密度及重复系数分布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等规定㊂①为了便于与规范推荐值进行比较,本研究中以公交站点为圆心,分别以300米和500米为半径,生成的缓冲区计为常规及快速公交站点服务面积㊂已有研究结果表明:地铁站点的覆盖半径通常是800~1000米(正常步行约10分钟),这个距离是步行前往地铁站的距离上限㊂②因此,本研究中地铁站点的服务面积则按照800米为半径进行计算㊂通过计算分析广州市公交站点覆盖率,主要有以下结论㊂(1)广州市公交站点覆盖率呈现出由中心城区向外围递减的特征㊂广州市中心城区以300米和500米为半径计算公交站点覆盖率分别为71.45%㊁90.04%,但在过渡地区公交站点的覆盖率仅分别达31.58%和992①②GB50220-9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㊂Hess.D.B.Access to public transit and its influence on rider ship for older adults in two US cities.J.Transport Land Use,2009(2):3-27.(a)广州市各镇街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㊀㊀㊀(b)广州市各镇街地铁站点覆盖率图9㊀2011年广州市各镇街城市公共交通及地铁站点覆盖率51.38%,外边缘区则更低,仅分别为6.93%和13.90%㊂地铁站点的覆盖率则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中心高,外围低的特点,中心城区地铁站点的覆盖率达到54.48%,而外边缘区仅为1.21%㊂(2)全市层面,广州市公交站点覆盖率不能满足规范要求㊂从全市层面来看,广州市以300米和500米为半径计算的线路公交站点覆盖率分别为42.60%和59.35%,不能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关于 公共交通车站服务面积,以3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城市用地面积的50%;以500米半径计算,不得小于90% 的规定㊂(3)分区层面,仅有中心城区公交站点覆盖率能满足规范要求,过渡地区及外围区域的公交站点覆盖率低㊂从分区层面来看,广州市中心城区以300米和500米为半径计算的线路公交站点覆盖率满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㊂但也可看到中心城区中以500米为半径计算的线路公交站点的覆盖率仅有荔湾及越秀区能满足003规范值,天河及海珠区公交站点的覆盖率相对较差㊂过渡地区及外围区域的公交站点的覆盖率远不能达到规范要求㊂其中,过渡地区中番禺区的公交站点的覆盖率最低,以300米和500米为半径计算的线路公交站点覆盖率分别为19.82%和36.89%(见表4)㊂可见,广州市除了中心城区外区域公共交通服务能力不足㊂表4㊀广州市各区城市公共交通站点覆盖率(2011年)单位:%区类㊀区名线路公交站点覆盖率(以300米半径计算)线路公交站点覆盖率(以500米半径计算)地铁站点覆盖率中心城区荔湾区70.3690.4357.37越秀区89.4598.8670.58天河区58.8682.7137.38海珠区67.1388.1452.59平均值71.4590.0454.48过渡地区白云区48.4770.6817.05黄埔区32.2254.0411.35萝岗区25.7943.900.00番禺区19.8236.897.64平均值31.5851.389.01外围区域花都区6.3511.850.08南沙区7.5115.952.33平均值6.9313.901.21规㊀范推荐值ȡ50ȡ90㊀㊀说明:规范指GB50220-95,即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㊂四㊀广州市公共交通发展策略(一)发展 立体公交 ,合理引导城市公交结构㊀㊀加快推进公交优先发展战略,从城市规划㊁建设㊁管理和资金投入等多方面确保城市公共交通优先发展㊂公共交通规划应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公共交通103规划与城市规划要衔接并相互协调㊂政府应给予公共交通发展必要的资金保障,财政优先保证公共交通发展的建设及管理经费㊂广州在扶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需合理引导城市交通结构,建设完善以轨道交通为骨干,常规公交为主体,出租车㊁水上巴士等为补充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形成多模式㊁多层次㊁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打造 立体公交 ㊂首先,应加快发展快速公交及轨道交通等大运量公共交通系统,通过建立快速㊁大容量㊁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逐步减少地面公共交通种类和车辆,同时有计划地把分散的客流用公共汽车集中输送给快速轨道交通㊂其次,不断完善常规公交网络,解决城市居民特别是城市外围区域居民的 乘车难 问题㊂结合轨道交通网络建设,提前做好地面公交调整规划,不断优化中心区线网布局,加强发展区线网覆盖范围,大力推进外围区及中心城镇城乡服务均等化,打造功能明确㊁层次清晰的 干 支 微 (即干线㊁支线㊁区域微循环线)三层次公交服务网络㊂最后,应适当引导自行车交通,一方面,适当控制自行车发展规模,对自行车交通进行合理引导,减轻城市道路交通压力,降低机动非机动车辆混行状况,保持交通畅通;另一方面,保障自行车与公交车的便捷换乘,在客流较大的公共汽车站点设置自行车换乘停车场,供自行车免费或低价停放,方便出行者转乘公共汽车㊂(二)强化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建设和管理实现广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多元化㊁立体化发展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尤其是解决中心区交通问题,建立合理的城市交通体系的重要途径㊂在建设轨道交通和完善常规地面公共交通的同时,需要合理规划公共交通换乘枢纽加强各种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优化公共交通行业资源配置,提高公共交通管理和服务综合效率,打造 集约公交 ㊂首先,应推进城市外围区域轨道交通换乘枢纽建设,鼓励和引导市民通过停车换乘方式进入中心城区㊂其次,应通过优化调整公交线路㊁站点设置等措施,强化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衔接㊂(三)加大智能公交系统的研究与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是为解决交通拥挤㊁交通事故㊁能源和环境问题而诞生的新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