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新诗
五四时期的新诗的特点
五四新诗的特点:
1、思想观念的现代性:思想观念的转变是五四文学最突出的转变。
思想观念包括政治观念、伦理观念、教育观念、历史观念、家庭观念等等。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生观念、价值观念的变化。
2、情感体验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情感体验上的现代性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对群体性情感的淡化和对个体性情感的强调;二是对规范化情感的否定和对自然化情感的推崇。
强调个体性情感,就是重视个体情感的复杂性、细微性、差异性,重视不同个体对感情体验的自我特征。
3、思维和想象方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思维和想象方式方面的变化,主要是强调主、客二元分离的思维方式和科学思维的特点。
4、艺术形式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变化,总的特点是自由化表达原则对程式化表达原则的取代。
5、语言系统的现代性:五四文学在语言系统方面的变化,总体上是用白话语言系统取代了文言语言系统,确立了现代文学语言书面语。
五四新诗的不足:
新诗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虽替代了古诗,但与传统古诗相比,其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直觉思维减弱、忽视词法、不重视表现等问题。
五四时期的新诗的特点
五四时期的新诗的特点五四时期的新诗是中国近现代诗歌发展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段时期,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深远影响的一段时期。
时至今日,五四时期的新诗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既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载体,又是文学的原创内涵的展示。
五四时期的新诗大体可以归纳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其表现形式的变化,另一方面是其内容和艺术表现的变化。
首先,论及五四时期的新诗的表现形式,它与传统中国诗歌有显著的不同,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方式为新韵律和新格律,新韵律指的是五四时期作品中常用的类苦苦律、宋诗律、古风律、绝句律、双行诗等,而且在这些韵律中存在着很多变化。
新格律则是五四时期诗人根据自己的创作需要开辟出来的新体裁,诸如画线韵、、、等。
其次,论及五四时期的新诗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其内容主要指的是五四时期新诗的主题,写作的本质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主张和意境,如革命性的文艺,赞颂抗战的文艺等。
五四时期的诗歌充满着时代特征,表现出新诗人关心社会现实,关注民族解放事业,并努力把历史现实和革命追求融入到文艺创作中来。
此外,五四时期的新诗的艺术表现也表现出了较强的创新性。
新诗人采用语言的流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增强语言的表现力,使诗歌充满了感情色彩和创造性的内涵,从而形成了具有独特音乐性的五四时期新诗的特点。
总之,五四时期的新诗是中国文学史上一段重要的时期,其影响不仅体现在文学形式变革上,也体现在艺术表现上,五四新诗使中国文学走向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把中国文学带到了新的高度。
其表现形式包括新韵律和新格律;其内容主要是反映社会现实,表达思想主张及意境;其艺术表现注重语言的表达形式,提高诗歌的表达力,运用感情色彩和创造力,融入新诗的抒情风格中,使新诗具有凝练而有力的意境。
五四时期的新诗歌,为中国文学史上添砖加瓦,融入崭新的生命力,真正成为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烙印。
五四 诗歌
五四诗歌是指五四运动时期(1919年)产生的诗歌作品,这些诗歌反映了当时社会风貌和民众心声,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五四诗歌以新诗为主,代表诗人有郭沫若、闻一多、朱自清等。
五四诗歌的主题多样,包括爱国、民主、科学、自由等,诗人们通过诗歌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以及对个人理想的追求。
在艺术风格上,五四诗歌突破了传统诗歌的束缚,采用了白话文,注重个性和情感的表达,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
以下是一些五四诗歌的代表作品:
1. 郭沫若《天狗》:这首诗以一只天狗为主角,象征着诗人对自由、独立的渴望,以及对旧社会制度的反抗。
2. 闻一多《死水》:这首诗通过对“死水”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痛恨,以及对新生事物的向往。
3. 朱自清《背影》:这首诗以父亲送别儿子为题材,展现了父子之间的深情厚意,以及对家庭、亲情的价值观念。
4. 徐志摩《再别康桥》:这首诗以诗人与康桥的别离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的憧憬。
这些五四诗歌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而且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意义。
五四时期的新诗
五四时期的新诗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文化史上一个重要的节点。
在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迅猛兴起,为中国文学整体的嬗变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和活力。
在这个时期,许多优秀的新诗家涌现出来,他们以独特的创新思维和激情澎湃的价值追求,创作出了一大批经典的新诗作品。
五四时期的新诗从传统文化中解放出来,期望通过诗歌表达当代社会的现实与理想。
这些新诗不再追求格律之美,而是注重以自由的形式表达内心的感受和社会的矛盾。
新诗家们用自己纷繁复杂的情感,关注社会现实,探索人性的深处,从而创作出了一批独具特色的佳作。
五四时期的新诗多样而丰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形式是以“诗意自由”为基调的“白话诗”。
白话诗是新诗家们在言语表达上的一种探索,它摒弃了传统汉字的规范用法,将白话语言与诗歌形式结合起来,使诗歌更加贴近生活、贴近普通人,更有力地表达出民众的内心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
丁玲的《垦殖地》、张天翼的《我不是潘金莲》、郭沫若的《呐喊》等作品,都是白话诗的佳作,它们直观地揭示了社会的黑暗与不公,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除了白话诗,五四时期的新诗还呈现出其他形式的创新。
一方面,有一部分新诗家秉持着传统文化的感恩之心,对古代文学进行了借鉴和继承。
他们在形式上选择了古体诗的形态,但在内容上表达了当代人独特的心理和情感。
土风舞的《秋菊打官司》、瞿秋白的《女神》、汪曾祺的《边塞哀歌》等作品,都是这一时期传统与现代完美结合的例证。
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新诗家选择了更加形式多样的表达方式,他们摒弃了传统的韵律和格律,打破了字数和结构的限制,以直抒胸臆、自由奔放的形式创作。
高长虹的《敖包相会》、徐志摩的《再别康桥》、闻一多的《归去来兮辞》等作品,都是以自由诗的形式展示了五四时期新诗的独特魅力。
五四时期的新诗除了在形式上的创新,还在主题和思想表达上体现了时代的特征。
新诗家们追求个人人格的解放,强调人的自由和尊严。
他们关注社会现实的种种不公,揭示社会的黑暗与腐朽。
五四新文学运动名词解释
五四新文学运动名词解释
五四新文学运动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次重要文艺运动,它发生在1919年五四运动后的一段时期。
以下是相关名词的解释:
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北京上百名学生组织示威游行,开始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
这次运动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也成为五四新文学运动的背景。
2. 新文学:五四新文学运动倡导的是一种新的文学观念和风格,对传统文学形式和内容进行了批判和改革,提倡以现实生活为题材,以白话为基础的现代文学。
3. 五四新诗: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形式之一,以“白话诗”为主要表现形式,热衷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4. 白话文运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的一部分,强调使用白话书写文学作品,摒弃文言文的繁琐和陈旧。
5. 文艺复兴:五四新文学运动也被称为中国文艺复兴运动。
它拉开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序幕,催生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家和作品,促进了中国文化的现代化进程。
6. 进步主义文化观:五四新文学运动倡导的是一种积极进取、热爱自由、倡导自由个性发展的文化观,强调文学要关注社会现实,关注弱势群体,向传统社会和封建思想进行挑战。
“五四”新诗集序跋与新诗初期形象的建构
到对民族苦难的书写,充满了对殖民势力的反抗。
如《怒吼吧,中国!》是一首写给外国殖民者的挽歌。
正是因为在上海目睹了殖民者对中国人民的欺压行为,加上田间具有的左翼思想和爱国情怀,导致他对日本人入侵中国产生了强烈的反抗情绪。
田间在《中国牧歌》这部诗集的跋语《诗,我的诗啊!》中写道,他的诗歌主要来自“故乡的风”、扬子江上“农民的暴风雨”,更是来自“失去的东北的土地”。
上海同时也是一座革命之城,田间在上海光华大学读书期间就表现出高度的革命意识和思想觉悟,他不仅参与了“左联”在校内的宣传组织工作,而且参与了社会上的很多革命活动。
这些活动使田间进一步认识到“左联”的普罗文学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因此他的诗歌创作充满了革命热情。
田间通过对自我的写照来鼓励人们要保持内心的强大,积蓄起反抗的力量。
《瘦了》一诗中,诗人觉得自己“脸色黄了”,“手也没有一点力,/扯不碎一片树叶子啊!”由身体的虚弱上升到精神的虚弱,诗人被“强盗”杀死的其实并非身体,而是内在的抗争精神和力量。
心能够强大起来,朝着新生活不断奋斗进取。
由此推衍开来,诗人呼吁受苦受难的底层人的内心也应该强大起来,才能获得创造新生活的理想;踏上反抗现实的革命征程是底层人唯一的出路。
《朋友之死》是一首纪念亡友欸乃的诗篇,田间在此表达了坚定的革命信念;田间诗歌在对灰暗世界的书写中隐含着底层人的新生。
《未明集》的开篇《我厌恶这春天》直接写出了年轻诗人的叛逆眼光,周遭世界在他的诗行中呈现出灰暗而凋敝的颜色。
但一切终将长眠在“幽远的坟墓”里,“我们像杨柳树低着头的灵魂”也将随着“明天江河的风帆”而再度充盈。
田间早期的诗歌创作源于他的上海生活体验和“左联”文艺观念,其作品的上海书写因此具有鲜明的特色:一个左翼诗人笔下的上海成为了一座底层人的苦难之城、民族压迫之城和孕育革命之城;尔后,诗人去了延安和敌后抗日根据地,他在那里的诗歌创作同时肩负着反抗阶级剥削和民族压迫的重任,应和了其早期上海书写的主题,从中似乎也可以看出诗人创作发展的内在关联和一致性。
第4章第一个十年新诗概述
(一)前期新月派简介
1927年以前,《晨报副刊》“诗镌”,闻一多、徐 志摩、朱湘等。
“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诗的形式格律化(新 格律派)。“和谐”“均齐“为新诗最重要的审美 特征。
闻一多“三美”理论:“音乐美(音节、韵律),绘 画美(色彩、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 齐)”。
诗
第一部个人新诗集《尝试集》(沟通新旧两 个时代的桥梁)。
第一批白话诗人:胡适、刘半农(《教我如 何不想她》)、周作人(《小河》,胡适称 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沈尹默(《三 弦》)、俞平伯(《冬夜》)、康白情 (《草儿》)等。
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年叶绍钧、朱自清等 创办的《诗月刊》。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地上吹着些微风。啊, 微风吹动了我头发,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光恋爱着海洋,海洋恋爱着月光。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漫漫流,水底鱼儿慢慢游。啊, 燕子,你说些什麽话,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野火在暮色中烧。啊, 西天还有些残霞,教我如何不想她?
早期白话诗艺术特色:白描/比喻/象 征
特点:明白平易 缺陷:缺乏飞腾的想象力。 诗歌的形式:散文化倾向。
三:一方面把“五四”新诗 运动的“诗体解放”推向极至,一方面使诗的抒情 本质与诗的个性化得到充分重视与发挥。奇特大胆 的想象让诗的翅膀真正飞腾起来。
2、1922年湖畔诗派 :汪静之、冯雪峰、潘漠华、应修 人等。《湖畔》、《蕙的风》;贡献:爱情诗的创 造。
生的信念 对爱情和青春的咏唱,对大自
然的赞美
三美理论:P92
音乐美:音节和韵脚的和谐、排列组合 有规律
绘画美:辞藻华美、富有色彩、具有视 觉冲击力
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新诗浪潮
从周作人《小河》看五四初期新诗的特征汉语言一班李义洲二十世纪初的中国风云变幻,各方面都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巨变。
尤其是五四运动一声炮响,揭开了中国历史崭新的一页。
文学也在时代的浪潮中发生着蜕变,而五四文学革命无疑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使用白话文。
而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难便是白话文能否写出优秀的诗歌来。
诗歌在中国历经千年的发展而灿烂辉煌,虽然到晚清时已经走进了死胡同,但一直沿袭下来的格律和章法却是一道无形的厚障壁。
用白话文写诗也就意味着要推翻这一道厚障壁,才有可能真正建立起一套新的诗歌体系以符合时代发展的大潮。
而在这一努力中,周作人的《小河》无疑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连胡适都盛赞它为“新诗中的第一首杰作”。
那么应当可以认为,《小河》多少能够反映出当时新诗运动的一些特征。
初看《小河》,你会发现它已经完全摆脱了古典诗歌的五七言形式,长短句错落有致,给人呈现出一种形式上的美感。
如诗的开头:“一条小河,稳稳地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土;/生满了红的花,碧绿的叶,黄的果实。
”再来比较这一时期的新诗作品,如胡适“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
”(《鸽子》);沈尹默“霜风呼呼的吹着,/月光明明的照着。
/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
”(《月夜》)你会发现五四新诗的第一个突破便是在形式上,它完全以长短不尽相同的句子来连缀成诗,无固定的规律和章法可循。
这一方面受到西方诗歌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是新诗采用白话文为载体的必然趋势和内在需求。
新旧诗所属的语言体系不同,故所呈现的面貌也应不同。
如果新诗仍然只在五七言的框架里改革,那必然是不会长久的。
若是读一读《小河》,你便会惊讶于它语言的流畅和直白,仿佛和今天的文字没什么两样。
如第二段开头:“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
五四时期的新诗通用版
五四时期的新诗通用版五四时期的新诗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大里程碑,它在中国文化界引起了广泛的革命和创新。
这个时期的新诗通常体现了青年一代对于封建传统的反叛和对于现代文学的追求。
本文将从五四时期新诗的背景、特点和意义三个方面介绍新诗的通用版。
一、新诗的背景五四运动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具有巨大影响的革命潮流,这场运动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中掀起了一阵文化解放的浪潮。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和中国青年的觉醒,新诗成为了青年反抗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工具。
二、新诗的特点五四时期的新诗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着显著的特点。
首先,新诗采用了自由诗的形式,摒弃了传统的律诗和绝句的约束,使得诗人能够更加自由地表达情感和思想。
其次,在内容上,新诗主要关注社会问题和人生体验,表现了对于现实的关切和探索。
此外,新诗还强调个体的感受和体验,注重表达诗人内心世界的变化与冲突。
三、新诗的意义五四时期的新诗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为后来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新的范式和表达方式。
自由的形式和对现实的思考成为了后来诗人们的共同选择。
其次,新诗也为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
它突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开创了以个体经验为中心的文学模式。
最后,新诗对于社会的启迪和影响也不容忽视。
新诗在呼唤社会进步、民主与科学的同时,也激发了人们对于社会变革和国家独立的渴望。
总的来说,五四时期的新诗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它代表了中国青年对封建传统的反抗和对现代文化的追求,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
这种新诗的通用版体现了创新与变革,注重个体和社会的自由与解放,并为后来的文学作品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章:五四新诗运动和郭沫若的诗歌
(一)对黑暗势力的叛逆和反抗,对光明未来的向往和憧憬“五四”是一个狂阻突进 的时代,是需要火并且产生了火的时代,《女神》就是以火为基本色调奏出了叛逆、 反抗、自由、新生的时代音响。其中的《凤凰涅槃》和《女神之再生》把这种时代精 神发挥得最有特色。它们融中外神话、历史与现实、说理与象征为一体。充分传达出 诗人对祖国、对人民、对自我新生的强烈愿望,《凤凰涅槃》以有关凤凰的传说作素 材,借凤凰“集香木自焚,复从死灰中更生”的神话故事,象征旧中国以及诗人旧我 的毁灭和新中国以及诗人新我的诞生。除夕将近的时候,在梧桐已枯、醴泉已竭的丹 穴山上,冰天下“寒风凛冽”,一对凤凰飞来飞去地为自己安排火葬。自焚之前,它 们回旋低昂地起舞,凤鸟“即即”而鸣,凰鸟“足足”相应。它们诅咒现实,诅咒冷 酷、黑暗、腥秽的旧宇宙,它们倾诉着自己的不幸和那“缥缈的浮生”,面对那屠场、 因牢和地狱,它们悲哀、烦恼、寂寥,它们痛不欲生,集香木自焚。为凤凰的自我牺 牲、自我再造营造了一种浓烈的悲壮氛围。当它们同声唱出“时期已到了,死期已到 了”的时候,二场漫天大火终使旧我连同旧世界的一切黑暗和不义同归于尽。由燃烧 而获得新生的不只是凤凰,也包括诗人自己,他在写这首诗的前两天,就曾在一封信 里表露自己愿如同凤凰一样。采集香木,把现有的形骸烧毁了去,再生出个“我”来。 这种把一切投入烈火与旧世界决裂的宏伟气魄,这种毁弃旧我,再造新我的痛苦和欢 乐,正是“五四”时期人民大众反抗叛逆精神的形象写照。诗人以汪洋恣肆的笔调和 重叠反复的诗句歌颂凤凰的更生,渲染了大和谐、大欢乐的景象,尽管这种境界带有 乌托邦的色彩,反映出“五四”青年一代将对美的渴望当作了美的现实,但它表达了 诗人对“五四”新机运的歌颂,洋溢着炽热的向往光明追求理想的热情。
(4)结社。1921年6月(一说“7月”),与郁达夫、成仿吾等人在日本东京 发起成立“创造社”,主要成员还有张资平、田汉等。相关知识:1922年创办 第一份刊物《创造季刊》,后陆续创办有《创造周报》、《创造日》(《中华新 报》的副刊)和《创造月报》、《文化批判》等。 (5)彷徨。1922年在《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发表《天上的街市》,这 以后的作品结集为《星空》(诗歌、戏曲、散文集)出版。以后还出版有诗集 《瓶》(爱情诗集)、《前茅》、《恢复》等。 (6)文艺与政治活动。1923年,郭沫若在日本九州帝国大学医学部毕业后, 与日本妻子和三个孩子回国,同时活跃在文艺和政治两个大舞台上。
五四新诗运动
《女神》中的代表作《凤凰涅槃》以“情绪的自 然消涨”结构全诗,形成一曲节奏动人的乐章。 从序曲的沉郁、凤歌的愤懑,凰歌的凄婉,直到 凤凰同生歌的沸腾激昂,形成了“弱一强一弱一 特强”的节奏起伏,把对旧世界的诅咒、对新生 的渴望和新生后的欢快逐层次地尽情渲染。诗中 的节奏形成了新诗特有的宏大气势,是诗人炽热、 奔放的青春热情的外化,让读者从中感到生命的 力量、自由的力量和不可阻挡的时代的力量。
发点的。
郭沫若前期的文学思想是文学家“自我的 表现”的观念和“文学的本质是有节奏的 情绪的世界”的观念,是分别从创作主体 和文学本体两个方面共同阐发的“生命文 学”的思想体系。
前期郭沫若艺术个性的形成,既有中国传
统文艺思想的无意识积淀,更有对外来文 化艺术的自觉接受。
留日期间, 创作对他 影响较大 的
(三)郭沫若文化人格的文学史意义
郭沫若是一个追求多方位自我实现的“球形天
才”。他的巨大影响,主要不是他在某一领域达
到了怎样的深度,而来自于他作为文化巨人的综 合能量。
郭沫若又是一个朝气蓬勃的青春型诗人。他探首
新文坛之际,恰逢五四新文化先驱呼唤新青年、
创造少年中国的岁月。
郭沫若还是一个参与意识极强的入世文人。
不足的是:诗歌过于平实,情感浓度不够, 想象力不足,缺少诗歌的意味;诗歌语言 上的散文化倾向,只注重新诗语言和旧体 诗的区别,而忽视了诗歌语言和其他文体 的区别,诗歌的语言失去了韵律感和节奏 感。
《蝴蝶》:两个黄蝴蝶,双双飞上天。/不 知为什么,一个忽飞还。/ 剩下那一个, 孤单怪可怜;/也无心上天,天上太孤单。 《鸽子》:云淡天高,好一片晚秋天气!/ 有一群鸽子,在空中游戏。/看它们三三两 两,/回环来往,/夷犹如意,——/忽地里, 翻身映日,白羽衬青天,鲜明无比。
第11讲早期白话新诗:理论与创作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第11讲早期白话新诗:理论与创作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五四”文学革命在创作实践上是以新诗的创作为突破口,而新诗运动则从诗形式上的解放入手。
梁启超设计的“诗界革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起初,“新意境”、“新语句”与“古风格”。
后来,“以旧风格含新意境”,但最终止步于宋诗派的模仿风气中。
这样,新诗探索的任务就交给了文学革命,由此也产生了“五四”新诗运动。
但是新诗运动白手起家,新诗到底应该什么样谁也不知道,只是心中都有一个大约的构想。
因此,新诗运动基本上都是先有理论后有创作。
从早期白话诗到新格律诗,再到象征诗派,几乎都是理论先行。
胡适在纲领性的《论新诗》中提出“作诗如作文”的思想。
“作诗如作文”包括两方面的要求:一是打破诗古典诗歌的格律,换以“自然的音节”;二是以白话写诗,并吸收国外新语法。
这一理论为新诗的语言形式和思维形式规定了道路。
胡适还提出“诗的经验主义”:其核心就是“言之有物”,也即“有我”与“有人”。
前者突出了写作者主体的性情与间介,后者强调了与“一般人”即平民百姓的沟通与交流,这正是“五四”时期的文化的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表现。
五四新诗运动的“散文化”与“平民化”的目标,这两者之间,是存在着深刻联系的。
但是胡适创造新诗的试验受到了《学衡》派的反对,《学衡》派强调“诗之有格律,实诗之本能”,他们的理想是“新材料与旧格律”的结合。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早期的白话新诗,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伊默、俞平伯、康白情、李大钊、陈独秀、鲁迅等都有尝试,1922年,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等以“中国新诗社”的名义创办了第一个新诗刊物《诗》月刊。
《尝试集》——中国新诗的开山之作。
“何况以新诗历史论,《尝试集》在文学史上将有不朽的地位!”(苏雪林:胡适的《尝试集》)胡适的《尝试集》1920年3月出版,是我国第一本白话诗集。
人们称《尝试集》为“沟通新旧两个艺术时代的桥梁”。
在艺术上,早期白话诗的具体做法有两个:一是白描,如胡适的《人力车夫》;二是比喻、象征,例如胡适的《老鸦》、周作人的《小河》。
现代诗歌_现代诗歌大全
现代诗歌_现代诗歌大全现代诗歌又称新诗,是指"五四运动"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诗歌。
下面,小编在这给大家带来现代诗歌大全,欢迎大家借鉴参考!现代诗歌【1】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现代诗歌【2】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从明天起,和每一个亲人通信告诉他们我的幸福那幸福的闪电告诉我的我将告诉每一个人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现代诗歌【3】小草和大树生活在一个地方,本来是和和睦睦,偏偏大树自傲自大看不起小草。
于是,小草和大树理论评说。
也许,你觉得自己如何高大挺拔,可我不愿循你的枝叶攀顶,我喜欢用温柔染绿大地,不愿与争抢你头顶的空间,你以为人们如何对你投一青睐,可是没有我的陪伴,怎么能显示出你的高大,瞧看细细的尖间,我已疲倦无休止的仰望,也讨厌你那幅自大的尊容。
但我倾心与你的伟岸,你用绿枝展示勃勃的生命,我用温柔和娇小昭示和谐。
大地说,我和你一样美丽,春天说,你们供同给人间新绿。
于是,大树羞的满脸懊悔,小草和大树握手讲和,我们都是大地的孩子,高大与娇小相伴,温柔和粗犷相恋,世界因小巧玲珑而也丰富,人间因挺拔伟岸而多彩。
现代诗歌【4】春天,十个海子春天,十个海子全都复活在光明的景色中嘲笑这一野蛮而悲伤的海子你这么长久地沉睡到底是为了什么?春天,十个海子低低地怒吼围着你和我跳舞、唱歌扯乱你的黑头发,骑上你飞奔而去,尘土飞扬你被劈开的疼痛在大地弥漫在春天,野蛮而复仇的海子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这是黑夜的儿子,沉浸于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拔,热爱着空虚而寒冷的乡村那里的谷物高高堆起,遮住了窗子它们一半用于一家六口人的嘴,吃和胃一半用于农业,他们自己繁殖大风从东吹到西,从北刮到南,无视黑夜和黎明你所说的曙光究竟是什么意思现代诗歌【5】等待秋天整个夏天我,都在等待着秋天来叫我我相信,秋天会来叫我;我听见屋外,树叶飘落的声音;它是秋写给大地的问候,轻声地说着:秋天要来了;侧耳,果实掉落的声音在心底神秘呼唤;丝毫的异样,都是秋的寓意;停靠在夏的站牌下,静静倾听:秋的班车嘀声响起,等待秋天将我带入秋的领域。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一个十年)
现代文学【不同文体的发展:新诗】(第一个十年)第一个十年一、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1.“诗界革命”的演变梁启超从“新意境”、“新语句”、“古风格”的构想到“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让步。
黄遵宪局限在传统诗歌范围内,其调整与改良止步于对宋诗派的摹仿。
2.胡适对新诗的理论倡导1)“作诗如作文”语言形式与思维方式“散文化”:打破诗的格律,以白话写诗。
对传统有组织的反叛。
2)“诗的经验主义”“有我”与“有人”的“言之有物”。
强调主体的性情与见解,与平民的沟通交流。
“平民化”启蒙主义在诗歌观念上的反映。
3.“《学衡》派”:反对诗体的解放“新材料与旧格律”结合的理想。
对“诗界革命”的呼应。
二、“尝试”中的新诗———早期白话诗1.新诗阵营的发展①阵地:《新青年》《新潮》《少年中国》《星期评论》《学灯》《觉悟》②作者:胡适、刘半农、周作人、沈尹默、俞平伯、康白情③刊物:《诗》月刊第一个新诗刊物,1922“中国新诗社”,叶绍钧、刘延陵、朱自清。
2.胡适《尝试集》《尝试集》在新诗史上的地位、意义:《尝试集》是新诗史上第一部诗集,它标示一个新的诗歌时代的到来。
其在内容上反映了新的时代主题,形式上有自由诗体,但许多作品未脱尽旧诗痕迹,所以它是一部过渡性作品,承上启下。
《一颗星儿》《“威权”》《一颗遭劫的星》具备现汉抒情诗形式法则的雏形。
3.早期白话诗特征1)作品沈尹默《三弦》《月夜》俞平伯《冬夜》旧文学的意象和新思潮的哲理,旧格律的影响与欧化的文法。
周作人《小河》打破旧镣铐的“欧化”诗风。
朱自清《毁灭》追求“平常”的倾向。
2)特征两类形态:白描手法如客观写实摹写生活场景和自然景物托物寄兴,表现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感悟和思索形式上,散文化的倾向,平实风格。
歌谣化努力。
1920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
周作人、刘半农、沈尹默。
三、“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新诗内部的结构性调整。
1.创造社诗人的理论和创作1)成仿吾《诗的防御战》抨击早期白话诗的理性色彩,强调诗的抒情本质。
五四新诗革命背景中的外国诗歌翻译
第 2 第 5期 6卷
.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 ( 会科 学版) 社
V 12 . o. 6 No 5
Tr n l in o r in Po t n h n e to a h Ne Po ty Re o u i n a sato fFo eg es i t e Co t x fM y 4t w e r v l to
W . N G i —he A X ao s ng
王 晓 生
( 中南 大 学 文 学 院 , 南 长 沙 湖 408) 10 3
[ 要 ] 四新 诗 革 命 是 如 何 受到 外 国诗 歌 翻 译 的 影 响 ? 当时 的 翻 译 者 主 要 选 择 了泰 戈 尔 、 德 、 特 曼 三 位 诗 人 进 摘 五 歌 惠 行翻译 , 目的 就是 为 正在 展 开 的 新诗 革 命 寻 找 理 论 资源 和 合 法 性 。徐 志 摩 的征 求 译 诗 事 件 , 映 了对 翻 译 实践 探 索 反 的 自觉 , 更说 明 了对 新 诗 创 作探 索 的 成 熟 。从 他 们 的 翻 译 实践 中 , 以知 道 用 中 国 传 统 的 古 体 诗 去 翻 译 国 外 的 自由 可
体诗 , 只能是削足 适履。这从 另一个侧面为新诗革命的 白话 自由体方 向提供 了理论 支持 。
[ 键 词 ] 歌 翻 译 ; 求译 诗 ; 关 诗 征 白话 自由 体 ; 歌 意 味 生 成 诗 [ 图分 类 号]2 7 2 中 I0 . 5 [ 献标识码 ] 文 A [ 文章 编 号] 6 2 94 2 1 ) 5 0 6 — 0 1 7 — 3 X(0 1 0 - 0 6 7
没有断裂,何来承传?——从文化断裂的角度谈五四新诗发生的意义
河南社会科学
HENAN S 0CI AL S CI ENCES
Au g. , 201 3
第2 1 卷 第8 期
Vo 1 . 2 1 No . 8
没有 断裂 , 何来承传 ?
从 文化 断裂的 角度谈 五四新诗发 生的意义
龚云普 ( 华 南师 范大学 文 学院 , 广东 广州 5 1 0 6 3 1 )
性 的意义 , 恰恰 在于 它的现代 主义 的性 质 , 在于 它要实 现的 是拆 除掉横 亘在中 国知识分 子与现代世界之 间的语 言障壁 ,
建立 中国知识 分子 与变化着 的现代 世界 的更直 接更亲切 更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5 — 1 7
进儒家思想新发展 的功绩与重要性 , 乃远远超过前一 时期 曾 国藩 、 张之洞等人对儒家思想 的提倡。……新文化运动 的最 大贡献在于破坏 和扫除儒家的僵化部分 的躯壳 的形 式末 节 ,
作者 简介 : 龚云普( 1 9 7 1 一
) , 男, 江西 吉安人 ,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 究生 , 惠州学院副教授 。
・
9 7・
及束缚个性的传统腐化部分 。 ” . 4
五四新文化 运动 , ? 白话文作为文学 的工具 , 当时新文学作者们 觉得它“ 不好 ” : 用它做文太平直 。对于新文学发生期的五 四
有效 的精 神联 系 , 并在 这种联系 中创造属于 中国现代 知识 分
笔者 在本文套用海外 学者王德威 “ 没有晚清 , 何来五 四”
的表达 , 意在表 明“ 没有 断裂 , 何来 承传 ” 正是五 四新文化 、 新
子的文化 与文 学” 口 】 。对 于中国古 典文 学而言 , 五 四新 诗的发
不可略过的五四新诗
●丁 宗 林
一
培根说过 : 读诗使人灵秀。中国是 个盛产诗歌的国度 , 三千年来,穿越 《 诗 《 》 唐诗、宋词 、 = 楚辞 、 元曲等 座座文化高峰 , 灵秀的中国人积淀下
精神 。
新诗要有 自 然的平仄、 用韵等, 自 不 觉 的把传统诗论转化成新诗的审美标准, 并以 这种 “ 契合” 点来生产现代新诗。 刘半农一方面吸收歌谣的散体或者 外国的诗歌特点 ,另一方面继承了中国 传统诗歌的特点和手法——重视意境的 营造, 运用比 兴等。 《 教我如何不想她》 每一段的开头渲染了不同的景色.以引 起感情的抒发,每一段都营造了优美的 诗歌意境,实感的景色引起人们无穷的
天的云彩、河畔的金柳、波光里的艳影 、
想象。同时诗人采用了西方抒情诗的一
些特点 , 反复吟唱,用生活中的白话来 抒发心中强烈的感情。而胡适则向宋诗 学习, 《 如 蝴鳓 、 得清新自然。 朱经农》等,显
.
们 民族 自己的形 式
软泥上的 青荇、康河的柔波这一意味弥 深的音乐境界,优美的节奏象涟漪般荡 漾开来。既是虔诚的学子寻梦的跫音 , 叉契合着诗人感情的潮起潮落,有一种 独特的审美快感。 朱湘的 《 曲 中 采莲 》 微风拂柳,荷
闻一多先生12年留美回国,看到 95
的是封建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和民不 聊生的景象。于是 , 赤诚爱心转化为对
现状的强烈不满和渴望改变旧中国的激
一
优秀的诗歌传统。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 中国诗坛也发生了质的变革,出现了以 白 话为载 , 体 以弘扬 “ 德先生” “ 、 赛先 生”为旗帜的新兴诗歌运动。它吹响了 那狂飙突进的崭新时代的号角,唤醒了 那潜藏于人们内心深处的 自由的性灵 , 开创 了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新的时代 , 也使中国诗学 、 诗歌美学步人 了一个新
五四新诗革命中的“散文诗”
五四新诗革命中的“散文诗”王晓生【摘要】五四文学革命从形式和内容上逐渐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新诗”观念.所谓“新诗”,在诞生之初,便与“散文诗”的概念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五四时期的诗人在探讨“新诗”的特征时,虽然有偏重于韵律或文法的差异,却往往借用“散文诗”一词作为“新诗”的另一个命名.之所以如此,因为“散文诗”一词表达了当时人“新诗”观念两方面的图景:语言的散文化和诗体的散文化.“散文诗”的这个概念内涵是五四文学革命的需要塑造出来的.后来的研究者往往把此时的“散文诗”误读为现在的散文诗概念.不过,在杂志栏目从“诗”、“新诗”到“散文诗”的设置变化中,不难发现“散文诗”的文体意识正在当时潜在成长.但也正是在这同一过程中,“散文诗”这一本身似乎蕴含着矛盾的概念,正促使人们进一步赋予其特殊的诗体内涵.【期刊名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34)004【总页数】6页(P79-84)【关键词】文学革命;散文诗;概念的误读;文体意识生成;矛盾性内涵【作者】王晓生【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8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我国古代早就有现代散文诗一类的文字,但并不是算作现代文类意义上的散文诗。
王光明认为在现代以前出现的“极像散文诗的作品”,比如屈原和庄子的某些作品,只能称作一种“诗意的散文”。
[1]P168-169虽然我国很早就有散文诗一类的文字,但那时并没有自觉的散文诗的观念,也没有出现“散文诗”这个名词。
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诗观念是从五四文学革命开始逐渐形成的。
[1]P168-175后来的散文诗研究者一般都认为,“五四”时期是散文诗美学内涵发现的时期,也是散文诗完成更广大文学革命任务的时期。
正是因为历史的因素、革命的因素、美学的因素等纠缠在一起,“散文诗”作为一个概念,要厘清它在“五四”时期的历史内涵以及其和新诗的关系,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五四”时期的“散文诗”一词真正内涵是我们现在所谈论的散文诗吗?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蝴 蝶 》
胡 适
忽 十地 分里 鲜, 丽翻 !身 映 日 , 白 羽 衬 青 天 ,
夷 犹 如 意 ,
回 环 来 往 ,
看 他 们 三 三 两 两 ,
有 一 群 鸽 子 , 在 空 中 游 戏 。
云 淡 天 高 , 好 一 片 晚 秋 天 气 !
《 鸽 子 》
( 胡 适 )
——
被胡适目为白话新 诗标志的是他的汉 译英诗《关不住 了》,照胡适的说 法,它是“我的 ‘新诗’成立的纪 元”。
《水调歌头· 粉碎四人帮》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扫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粱野心大, 阴谋毒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我生在小河旁边, 夏天晒不枯我的枝条, 冬天冻不坏我的根。 如今只怕我的好朋友, 将我带倒在沙滩上, 拌着他卷来的水草。 我可怜我的好朋友, 但实在也为我自己着 急。” 田里的草和虾蟆,听了 两个的话, 也都叹气,各有他们自 己的心事。 水只在堰前乱转, 坚固的石堰,还是一毫 不摇动。 筑堰的人,不知到哪里 去了。
李金发的早期象征派诗歌
以李金发为代表的早期象征派诗歌是中 国现代新诗中最早的现代主义诗歌。它的 产生,一方面是受到了西方象征主义诗歌 的直接影响,另一方面也是对诗坛上浅白 平直的诗歌的反驳。 代表诗人有李金发、 穆木天、王独清等。 李金发有“诗怪”之称,被朱自清称 为诗歌界突起的“一支异军”。
西方象征主义诗歌发展
1922年6月4日
《蕙的风》
汪静之
是哪里吹来 这蕙花的风—— 温馨的蕙花的风? 蕙花深锁在园里, 伊满怀着幽怨。 伊底幽香潜出园外, 去招伊所爱的蝶儿。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关不住了》
我说“我把心收起, 像人家把门关了, 叫‘爱情’生生的饿死, 也许不再和我为难了。” 但是五月的湿风, 时时从屋顶上吹来 还有那街心的琴调 一阵阵的飞来。 一屋里都是太阳光, 这时候“爱情”有点醉了 他说,“我是关不住的, 我要把你的心打碎了!” (1919年2月26日)
刘半农的早期白话诗
《相隔一层纸》 屋子里拢着炉火, 老爷吩咐开窗买水果, 说“天气不冷火太热, 别任它烤坏了我。” 屋子外躺着一个叫花子, 咬紧了牙齿对着北风喊“要死”! 可怜屋外与屋里, 相隔只有一层薄纸。
《教我如何不想她》
天上飘着些微云, 地上吹着些微风, 微风吹动了我的头发. 啊! 教我如何不想她? 月亮恋爱着海洋, 海洋恋爱着月光。 啊! 这般蜜也似的银夜。 教我如何不想她? 水面落花慢慢流, 水底鱼儿慢慢游。 啊! 燕子你说什么话? 教我如何不想她? 枯树在冷风里摇, 野火在暮色中烧。 啊! 西天还有些儿残霞。 教我如何不想她?
伊底眼
汪静之
伊底眼是温暖的太阳; 不然,何以伊一望着我, 我受了冻的心就热了昵? 伊底眼是解结的剪刀; 不然,何以伊一瞧着我, 我被镣铐的灵魂就自由了呢? 伊底眼是快乐的钥匙; 不然,何以伊一瞅着我, 我就住在乐园里了呢? 伊底眼变成忧愁的引火线了; 不然,何以伊一盯着我, 我就沉溺在愁海里了呢?
《凤凰涅槃》
序曲 除夕将近的空中, 飞来飞去的一对凤凰, 唱着哀哀的歌声飞去, 衔着枝枝的香木飞来, 飞来在丹穴山上。 山右有枯槁了的梧桐, 山左有消歇了的醴泉, 山前有浩茫茫的大海, 山后有阴莽莽的平原, 山上是寒风凛冽的冰天。
凤又啄, 凰又扇, 山上的香烟弥散, 山上的火光弥满。 夜色已深了, 香木已燃了, 凤已啄倦了, 凰已扇倦了, 他们的死期已近了! 啊啊!
1919,1,24
早期白话诗的特点
多是写景(白描)、说理诗(托物寄兴) 形式自由 平白无味,散文化倾向严重
周作人认为,五四以来的诗歌作品“都像是一个 玻璃球,晶莹透彻得太厉害了,没有一点儿朦胧, 因此也似乎缺少了一种余香与回味。” 茅盾则说,早期白话诗具有“历史文件的性质”。
郭沫若
诗人,在新诗发展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文艺理论家,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有文艺论文发表,且观点 屡有变迁。 小说家、散文家。 历史剧创作,数量最多,影响最大。 考古家、古文字学家,在日本,啃了十年的甲骨文。 历史学家,在中国历史研究中独树一帜。 中国古代思想史研究,《十批判书》。 翻译家,翻译涉及世界许多国家的文学和学术。 书法家,浓笔重墨,挥洒自如的墨迹。 革命家、政治家,参加过北伐,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建 国后官衔众多。
天色昏黄了, 香木集高了, 凤已飞倦了, 凰已飞倦了, 他们的死期将近了。 凤啄香木, 一星星的火点迸飞。 凰扇火星, 一缕缕的香烟上腾。
哀哀的凤凰! 风起舞,低昂! 凰唱歌,悲壮! 凤又舞, 凰又唱, 一群的凡鸟, 自天外飞来观葬。
《天狗》
郭沫若 我是一条天狗呀! 我把月来吞了, 我把日来吞了, 我把一切的星球来吞了, 我把全宇宙来吞了。 我便是我了! 我是月底光, 我是日底光, 我是一切星球底光, 我是X光线底光, 我是全宇宙底Energy底总量! 我飞奔, 我狂叫, 我燃烧, 我如烈火一样地燃烧! 我如大海一样地狂叫! 我如电气一样地飞跑! 我飞跑, 我飞跑, 我剥我的皮, 我食我的肉, 我吸我的血, 我啮我的心肝, 我在我神经上飞跑, 我在我脊髓上飞跑, 我在我脑筋上飞跑。 我便是我呀! 我的我要爆了!
刘大白(1880-1934)
《卖布谣》(一)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卖布买米, 有饭落肚。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弟弟裤破, 没布补裤。 嫂嫂织布, 哥哥卖布。 是谁买布, 前村财主。 土布粗, 洋布细。 洋布便宜, 财主欢喜。 土布没人要, 饿倒哥哥嫂嫂!
《田主来》 一声田主来,/爸爸眉头皱不开。/ 一声田主到,/妈妈心头毕剥跳。/ 爸爸忙扫地,/妈妈忙上灶:/“米 在桶,酒在坛,/鱼在盆,肉在篮; /照例要租鸡,/没有怎么办?—— /本来预备两只鸡,/一只被贼偷; 一只遭狗咬;/另买一只又没钱, 真真不得了!——/阿二来!/和你 商量好不好?/外婆给你那只老婆 鸡,/养到三年也不老,/不如借给 我,/明年还你一只雄鸡能报 晓!”/妈妈泪一擦,/阿二唇一跷: /“譬如贼偷和狗咬,/凭他揎得大 肚饱。/别说什么借和还,/雄鸡雌 鸡都不要。/勤的饿,惰的饱,/世 间哪里有公道!/辛苦种得一年田, /田主偏来当债讨。/大头重称十足 一,/额外浮收还说少。/更添阿二 一只鸡,/也不值得再计较!/贼是 暗地偷;/狗是背地咬;/都是乘人 不见到。/怎像田主凶得很,/明吞 面抢真强盗!”/妈妈手乱摇: /“阿二别懊恼!/小心田主听到了, /明年田脚都难保!”
《小河》
周作人
一条小河,稳稳的向前流动。 经过的地方,两面全是乌黑的 土, 生满了红花,碧绿的叶,黄的 实。 一个农夫背了锄来,在小河中 间筑起一道堰, 下流干了;上流的水,被堰拦 着,下来不得: 不得前进,又小能返回,水只 能在堰前乱转。 水要保他的生命,又不能退回, 便只在堰前乱转。 堰下的土,逐渐淘去,成了深 潭。 水也不怨这堰——便只是想流 动, 想同从前一般,稳稳的向前流 动。 一日农夫又来,土堰外筑起一 道石堰。土堰坍了:水冲着坚 固的石堰,还只是乱转。 堰外田里的稻,听着水声,皱 眉说道,—— “我是一株稻,是一株可怜的小 草, 我喜欢水来润泽我, 却怕他在我身上流过。 小河的水是我的好朋友, 他曾经稳稳的流过我面前, 我对他点头,他向我微笑, 我愿他能够放出了石堰, 仍然稳稳的流着, 向我们微笑; 曲曲折折的尽量向前流着, 经过的两面地方,都变成一片 锦绣。 他本是我的好朋友, 只怕他如今不认识我了; 他在地底里呻吟, 听去虽然微细,却又如何可怕!
五四新诗
早期白话诗 郭沫若的浪漫主义诗歌 早期象征派诗歌 新月派诗歌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晚清梁启超的“诗界革命”
把“诗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革命”的目标改为“以旧风格合 新意境”,“虽间杂一二新名词,亦不为 病”,却拒绝引入“新语句” 。
“五四”胡适提倡的新诗运动
“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 题目,做什么诗;诗该怎么做,就怎么 做。”(胡适《谈新诗》)
1920年2月初作
《女神》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五四时代精神的体现:个性解放,破坏和 创造的精神。 想象奇特,雄奇的风格。 形式自由,追求与内在情绪相一致的节奏。
对郭沫若的评价问题
从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以后,郭沫若的文 学创作就一直成为了政治的附庸。鲁迅之 后,郭沫若被树为文化旗手。解放后,他 一直担任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文联主席。 郭老的晚年,每当发生重大政治事件,往 往要发表诗词表态。
这不像我朋友平日的声音, 被轻风搀着走上河滩来时, 快活的声音。 我只怕他这回出来的时候, 不认识从前的朋友了,—— 便在我身上大踏步过去。 我所以正在这里忧虑。” 田边的桑树,也摇头说,— “我生的高,能望见那小河, 他是我的好朋友, 他送清水给我喝, 使我能生肥绿的叶,紫红的桑葚。 他从前清彻的颜色, 现在变了青黑, 又是终年挣扎,脸上添出许多痉 挛的皱纹。 他只向下钻,早没有工夫对了我 点头微笑。 堰下的潭,深过了我的根了。
象征主义运动跨越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至二十世纪 三、四十年代间,繁荣达三分之二个世纪。 十九世纪七十、八十年代为前期象征主义,主要 基地在法国,以魏尔伦、兰波、马拉美三大诗人 为代表。 九十年代到第一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称为象征主 义中期,即象征主义的传播扩散期,主要活跃在 俄国和德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的象征主义则仍称后期象征 主义。主要代表有瓦雷里、里尔克、叶芝和勃洛 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