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克定律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Word版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Word版

胡克定律及其拓展(传统实验)实验目的1.探究弹性限度内引起弹簧形变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是否成正比,即验证F∝x是否成立;2.探究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匝数之间是否成反比,即验证k∝1N是否成立。

3.用作图标记法直接获取F-X的图像实验原理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为F=-k·x或△F=-k·Δx,其中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倔强)系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牛,x的单位是米,它是形变量(弹性形变),k的单位是牛/米。

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

弹性定律是胡克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力学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

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即F= -k·x 。

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1.用弹簧挂钩上加一定质量的钩码,使得弹簧发生形变,其形变量(伸长量)为x,通过计算验证F∝x;2.控制弹簧的匝数N,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并验证k∝1N。

3.用作图标记法画出F-X图像实验器材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四个弹簧白板卷尺钩码实验步骤课题一:1.固定弹簧,用刻度尺测出弹簧长度l;2.在其弹性限度内用钩码在弹簧挂钩上加一个力F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长度l1;3.仿照步骤2,得到F2,F3,F4,F5,F6和l2,l3,l4,l5,l6;4.换用另一根弹簧,重复1-3步;5.整理器材。

课题二:1.固定弹簧,用刻度尺测出弹簧长度l;2.使弹簧匝数为N1,在其弹性限度内用钩码在弹簧挂钩上加一个力F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长度l1;3.仿照步骤2,得到N2,N3,N4,N5,N6,F2,F3,F4,F5,F6和l2,l3,l4,l5,l6;4.换用另一根弹簧,再重复1-3步5次;5.整理器材。

图一图二图三课题三:1.将四个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弹簧的长度。

胡克定律物理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物理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验证胡克定律的正确性,即探究弹性限度内引起弹簧形变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是否成正比,即验证Fx是否成立。

2. 探究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匝数之间是否成反比,即验证k是否成立。

3. 通过实验数据,用作图标记法直接获取F-x图像。

二、实验原理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为F=kx,其中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系数。

在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牛(N),x的单位是米(m),k的单位是牛/米(N/m)。

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

三、实验器材1. 弹簧:四个不同匝数的弹簧,要求材质相同,长度、直径一致。

2. 钩码:不同质量的钩码,用于施加外力。

3. 刻度尺:用于测量弹簧的形变量。

4. 铁架台:用于固定弹簧。

5. 细线:用于连接弹簧和钩码。

四、实验步骤1. 将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用细线连接弹簧和钩码。

2. 逐个增加钩码的质量,记录弹簧的形变量(伸长量)。

3. 重复步骤2,改变弹簧的匝数,记录弹簧的形变量。

4. 计算不同情况下弹簧的劲度系数k。

5. 用作图标记法绘制F-x图像。

五、实验数据1. 弹簧1:匝数N1=10,形变量x1(单位:m),外力F1(单位:N)。

2. 弹簧2:匝数N2=20,形变量x2,外力F2。

3. 弹簧3:匝数N3=30,形变量x3,外力F3。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计算不同情况下弹簧的劲度系数k。

2. 分析F-x图像,观察其是否呈线性关系。

3. 比较不同匝数弹簧的劲度系数k,验证k与匝数的关系。

七、实验结论1. 通过实验验证了胡克定律的正确性,即弹性限度内引起弹簧形变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成正比。

2. 实验结果表明,弹簧的劲度系数k与其匝数成反比。

3. F-x图像呈线性关系,进一步证实了胡克定律的正确性。

八、实验总结本次实验通过探究弹簧的形变量与外力之间的关系,验证了胡克定律的正确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实验器材,如何记录实验数据,以及如何分析实验结果。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2

转动惯量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测定扭摆的仪器常量(弹簧的扭转常量)k.2.测定几种不同形状物体的转动惯量,并与理论值进行比较.3.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二、实验原理:根据胡克定律,弹簧受扭转而产生的恢复力矩M与所转过的角度θ成正比,即:M=-kθ①,k为弹簧扭转常量根据转动定律:M=Iβ②(I为物体绕转轴的转动惯量,β为角加速度),得β=d^2θ/dt^2=-kθ/I=-ω^2θ,得ω^2=k/I③.根据简谐振动规律:T=2π/ω=2π√I/k④由式④可知,测得物体扭摆的摆动周期,并在I和k中任何一个量已知时即可计算出另一个量.(1)先测载物盘转动的周期T0,有T=2π√I0/k(2)再测加了塑料圆柱的载物盘的周期T1,有T1=2π√I0+I1/k,I1为塑料圆柱转动惯量理论计算值I1=mr²/2由(1)(2)得k=4π²*I1/T1²-T0².理论分析证明,若质量为m的物体绕通过质心轴的转动惯量为I0,当转轴平行移动距离x时,则此物体对新轴线的转动惯量变为I0+mx²,称为转动惯量的平行轴定理.三、实验仪器:扭摆、空心金属圆柱体、实心塑料圆柱体、塑料球、验证转动惯量平行轴定理用的细金属杆及杆上可滑动的两块金属滑块、电子天平、游标卡尺、转动惯量测试仪.四、实验内容和步骤:(1)熟悉扭摆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以及转动惯量测试仪的使用方法。

(2)测量金属载物盘和塑料高圆柱扭摆周期,并计算弹簧的扭转常数K。

1,将金属载物盘固定在扭摆支架上,调节扭摆底座的三个螺丝,使其达到水平状态。

2调节光电传感器在固定支架上的高度,使载物盘上的挡光杆能自由通过光电门3.开启主机电源,状态指示为“摆动”,本机默认扭摆的周期数为10次,可参照仪器使用说明更改次数。

更改后的周期数不具有记忆功能,一旦切断电源或按“复位”键,便恢复为10次。

4先将载物盘转至90。

附近,让它自由摆动,按下“执行”键,当载物盘上的挡光杆第一次通过光电门时,主机开始计时,同时自动存储周期数,带周期数达到预设值时,自动停止计时。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原理(3篇)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实验原理(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杨氏模量(Young's Modulus)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它表征了材料在受力时抵抗形变的能力。

在工程实践中,杨氏模量是衡量材料刚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对材料的选择和结构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方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并掌握相关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

二、实验原理1. 杨氏模量的定义杨氏模量(E)是指材料在弹性变形范围内,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应力与相应的应变之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E = σ / ε其中,σ为应力,ε为应变。

应力(σ)是指单位面积上的力,其数学表达式为:σ = F / A其中,F为作用在材料上的力,A为受力面积。

应变(ε)是指材料形变与原始长度的比值,其数学表达式为:ε = ΔL / L其中,ΔL为材料形变的长度,L为原始长度。

2. 胡克定律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杨氏模量与应力、应变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即胡克定律:σ = Eε该定律表明,在弹性变形范围内,材料的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3. 实验原理本实验采用拉伸法测定金属材料的杨氏模量。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将金属样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上,使其一端受到拉伸力F的作用。

(2)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和受力后的长度L。

(3)计算金属样品的形变长度ΔL = L - L0。

(4)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应力σ = F / A,其中A为金属样品的横截面积。

(5)计算应变ε = ΔL / L0。

(6)根据杨氏模量的定义,计算杨氏模量E = σ / ε。

三、实验仪器1. 拉伸试验机:用于施加拉伸力F。

2. 样品夹具:用于固定金属样品。

3. 量具:用于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受力后的长度L和形变长度ΔL。

4. 计算器:用于计算应力、应变和杨氏模量。

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样品固定在实验装置上,确保其牢固。

2. 调整拉伸试验机,使其施加一定的拉伸力F。

3. 测量金属样品的原始长度L0。

4. 拉伸金属样品,使其受力后的长度L。

弹性参数测定实验报告(3篇)

弹性参数测定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弹性参数测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泊松比等弹性参数的实验步骤;3. 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二、实验原理弹性参数是描述材料在受力后发生形变与应力之间关系的物理量。

本实验采用拉伸试验方法测定材料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

1. 弹性模量(E):在弹性范围内,应力(σ)与应变成正比,比值称为材料的弹性模量。

其计算公式为:E = σ / ε其中,σ为应力,ε为应变成分。

2. 泊松比(μ):在弹性范围内,横向应变(εt)与纵向应变(εl)之比称为泊松比。

其计算公式为:μ = εt / εl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材料试验机、游标卡尺、引伸计、应变仪、万能试验机、数据采集器等;2. 材料:低碳钢拉伸试件、标准试样、引伸计、应变仪等。

四、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将试样安装到材料试验机上,调整好试验机夹具,检查实验设备是否正常;2. 预拉伸:对试样进行预拉伸,以消除试样在安装过程中产生的残余应力;3. 拉伸试验:按照规定的拉伸速率对试样进行拉伸,记录拉伸过程中的应力、应变等数据;4. 数据处理: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弹性模量和泊松比;5. 结果分析: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值,分析误差产生的原因。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弹性模量(E)的计算结果:E1 = 2.05×105 MPaE2 = 2.00×105 MPaE3 = 2.03×105 MPa平均弹性模量E = (E1 + E2 + E3) / 3 = 2.01×105 MPa2. 泊松比(μ)的计算结果:μ1 = 0.296μ2 = 0.293μ3 = 0.295平均泊松比μ = (μ1 +μ2 + μ3) / 3 = 0.2943. 结果分析:实验结果与理论值较为接近,说明本实验方法能够有效测定材料的弹性参数。

实验过程中,由于试样安装、试验机夹具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

胡克定律 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 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胡克定律实验报告引言胡克定律是描述弹性力学中弹簧的力学性质的基本定律之一。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之间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并探究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一根弹簧、一台称重器、一根细线及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

首先,将弹簧固定在水平台上,然后在弹簧下方悬挂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

通过称重器测量悬挂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弹簧的伸长量。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固定了弹簧的一端,并在另一端悬挂了不同质量的物体。

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我们得到了以下数据:质量(kg)伸长量(m)0.1 0.010.2 0.020.3 0.030.4 0.040.5 0.05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成正比。

我们可以通过绘制质量与伸长量的图表来验证这一定律。

在图表中,横轴表示质量,纵轴表示伸长量。

通过将实验数据绘制在图表上,我们可以观察到一条直线,说明质量与伸长量之间确实存在线性关系。

通过线性回归分析,我们可以得到斜率k,即弹簧的弹性系数。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计算出弹性系数k为0.1 N/m。

讨论与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验证了胡克定律,并成功测量了弹簧的弹性系数。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期一致,说明胡克定律在实验中得到了有效的验证。

然而,实际情况中,弹簧的弹性系数可能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如弹簧的材料、制造工艺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弹簧的弹性系数进行修正。

此外,本实验仅考虑了弹簧在小范围内的伸长情况。

在大范围内的伸长情况下,弹簧的力学性质可能会发生变化,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实验来探究。

总之,胡克定律是弹簧力学的基础,通过本实验我们对胡克定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与受力之间的关系,我们验证了胡克定律,并成功测量了弹簧的弹性系数。

这对于理解和应用弹簧力学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1] 弹簧力学与弹簧设计[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8.[2] 弹簧力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J]. 物理实验, 2015, 35(3): 45-48.。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汇编]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汇编]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汇编]背景胡克定律是描述弹性力学的一条定律,描述物体被弹簧等弹性体拉伸或压缩产生的力的大小与伸长或缩短的长度之间的关系。

其数学表达式为F=kx,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性系数,x为物体的伸长或缩短长度。

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量弹簧拉伸产生的力和伸长长度之间的关系来验证胡克定律。

原理胡克定律可以用下面的简单实验来验证:将一个弹簧固定在一端,另一端悬挂一个质量m。

当弹簧拉伸时,质量受到弹性力的作用,产生加速度。

根据牛二定律可得:F=ma其中F为弹性力,m为质量,a为加速度。

由于弹性体在悬挂质量下的伸长长度x与加速度a成正比,因此可将F=kx,其中k为弹性系数。

实验装置实验需要用到的装置有:1.弹簧2.质量块3.板秤4.直尺5.计时器实验步骤1.将弹簧挂在一个固定的支架上,确保弹簧完全垂直,并且前方没有阻拦影响振动。

2.在弹簧下方连接质量块,并逐渐增加质量,使弹簧伸长。

3.在每次加质量后,记录板秤上的示数和弹簧下端的伸长长度,并计时10秒钟。

4.重复步骤2和3,增加质量,直至达到一定的值。

6.用数据分析软件绘制示数与伸长长度之间的图像,读取直线斜率得到弹性系数k。

7.根据弹性系数k计算出每个质量块下的弹簧伸长长度,将计算值与实际值比较,验证胡克定律。

结果和分析本实验使用的弹簧的弹性系数为6.5 N/m。

通过实验和数据分析,得到示数与伸长长度之间的线性关系,如图所示。

y=0.007x+0.18由于直线斜率为0.007,因此弹性系数k为0.007 N/m。

对于每个质量块下的伸长长度,根据胡克定律计算得到的值与实际测量值之间的误差小于0.2 cm,符合实验的精度要求,因此可认为胡克定律得到了验证。

结论在本实验中,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长度和拉伸产生的力,验证了胡克定律在弹性体拉伸和伸长的情况下成立的特性。

实验的结果表明,弹簧的弹性系数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和绘图的方式得到,并通过与实际测量值进行比较来验证胡克定律的正确性。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

引言概述:本文是关于胡克定律实验的报告,旨在通过实验数据和分析,力图揭示弹簧的物理性质以及胡克定律的应用。

本篇报告是胡克定律实验的第二部分,主要包括五个大点的阐述,分别是实验目的、实验装置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与分析以及实验结论。

正文内容:一、实验目的:1.确定弹簧的弹性系数k;2.验证胡克定律的准确性;3.探究弹簧长度与弹力之间的关系;4.分析实验误差,提高实验的准确性。

二、实验装置和原理:1.实验装置:弹簧、质量盘、质量挂钩、尺子、验针、指示器、重物等;2.胡克定律原理:依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弹力与其形变量成正比,即F=kx,其中F为弹力,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x为形变量。

三、实验步骤:1.确定弹簧的自然长度;2.将质量盘挂在弹簧下方,并记录质量盘的质量;3.逐步挂载质量挂钩并记录弹簧的伸长量;4.重复上述步骤多次,取平均值;5.绘制弹簧伸长量与挂载质量之间的关系曲线。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测量了弹簧的自然长度为L0,质量盘的质量为M;2.实验数据显示了弹簧伸长量与挂载质量之间的线性关系;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出弹簧的弹性系数k;4.通过比较实测数值与计算数值,验证了胡克定律的准确性;5.通过分析实验误差,提出了实验改进的建议。

五、实验结论:1.弹簧的弹性系数k可以通过实验测量得到;2.弹簧的伸长量与挂载质量之间满足胡克定律的线性关系;3.实验结果验证了胡克定律的准确性;4.实验误差可通过仪器精度提高和实验操作改进来减小;5.本实验为深入了解弹簧性质和胡克定律的应用提供了基础。

总结:本实验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挂载质量,验证了胡克定律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表明弹簧的伸长量与挂载质量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该关系可以用胡克定律的数学表达式F=kx来描述。

实验结论对深入理解胡克定律和弹簧的物理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通过分析实验误差,提出了改进实验准确性的建议。

本实验为物理实验教学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

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杨氏弹性模量的测量实验报告引言:弹性模量是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描述了材料在受力时的变形能力。

弹性模量的测量对于材料的性能评估和工程设计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杨氏弹性模量,了解材料的弹性特性,并探究实验方法的可行性。

实验原理:杨氏弹性模量是指材料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单位面积内应力与应变之比。

实验原理基于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根据胡克定律,可以得到杨氏弹性模量的表达式:E = (F/A) / (ΔL/L)其中,E为杨氏弹性模量,F为施加的拉力或压力,A为试样的横截面积,ΔL为试样的伸长或缩短量,L为试样的原始长度。

实验装置:本实验所使用的装置为弹性模量测量仪,包括拉力计、试样夹具、游标卡尺等。

实验步骤:1. 准备试样:选择合适的材料制备试样,保证试样的几何形状规整,并记录试样的尺寸参数。

2. 安装试样:将试样夹具固定在拉力计上,并调整夹具使其与拉力计保持水平。

3. 测量试样尺寸: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试样的原始长度L和横截面积A,并记录测量结果。

4. 施加拉力:通过旋转拉力计的手柄,施加适当的拉力至试样上,保持拉力稳定。

5. 测量伸长量:使用游标卡尺等工具,测量试样在施加拉力后的伸长量ΔL,并记录测量结果。

6. 计算杨氏弹性模量:根据实验原理中的公式,计算杨氏弹性模量E,并记录计算结果。

7. 重复实验:根据需要,可重复以上步骤多次,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步骤中的测量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试样的杨氏弹性模量。

在实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试样的选择: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作为试样,以确保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2. 试样尺寸的测量:为了准确计算杨氏弹性模量,试样尺寸的测量应尽可能精确。

3. 拉力的施加:施加拉力时,应保持力的稳定,并避免试样的非均匀变形。

4. 实验数据的处理: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杨氏弹性模量时,应注意单位的转换和计算公式的正确使用。

拉伸变形的胡克定律

拉伸变形的胡克定律

拉伸过程中材料行为分析
弹性阶段
材料在拉伸初期,应力与应变 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
屈服阶段
当应力达到一定值时,材料开 始发生塑性变形,应力不再增 加,而应变继续增大。
强化阶段
经过屈服阶段后,材料重新呈 现弹性,应力随应变增加而增 大,直至达到最大应力。
颈缩与断裂阶段
在最大应力后,材料局部发生 颈缩现象,最终断裂。
韧性评估
通过计算材料的断裂韧性、冲击韧性 等指标来评估材料的抵抗断裂的能力 。这些指标通常与材料的微观结构、 化学成分、加工工艺等因素有关。
03
胡克定律在拉量是描述材料在弹性阶段应力和应变关系的比例系数,也称为杨氏模量。
弹性模量测量方法
静态法、动态法、纳米压痕法等,其中静态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测量材 料在拉伸或压缩过程中的应力和应变来计算弹性模量。
结构优化设计考虑因素
载荷与边界条件
结构优化设计需要考虑实际工程中的 载荷和边界条件,以确保优化结果符 合实际需求。
材料性能与制造成本
在选择材料和制定制造方案时,需要 综合考虑材料性能和制造成本,以实 现经济性和可行性的平衡。
安全性与可靠性要求
结构优化设计需要满足安全性和可靠 性要求,确保结构在正常使用条件下 不发生破坏或失效。
04
影响拉伸变形因素探 讨
材料类型及微观结构影响
材料类型
金属、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不同类型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拉伸性能。
微观结构
材料的晶粒大小、相组成、缺陷分布等微观结构特征对其拉伸性能产生显著影响。
温度和加载速率对拉伸性能影响
要点一
温度
要点二
加载速率
随着温度的升高,材料的拉伸强度通常会降低,而塑性则 会增加。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杨氏模量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杨氏模量的测定方法,即拉伸法。

3. 通过实验,验证胡克定律,并计算杨氏模量的值。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E)是衡量材料在受到拉伸或压缩时抵抗变形能力的物理量。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应力(σ)与应变(ε)成正比,即σ = Eε。

其中,σ为应力,单位为帕斯卡(Pa);ε为应变,无单位;E为杨氏模量,单位为帕斯卡(Pa)。

实验中,通过测量金属丝在受到拉伸力作用下的伸长量,计算出应变和应力,进而求得杨氏模量。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金属丝(直径已知)2. 杨氏模量测量仪(含拉伸装置、夹具、光杠杆、望远镜、标尺等)3. 千分尺4. 游标卡尺5. 砝码6.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金属丝固定在杨氏模量测量仪的拉伸装置上,确保金属丝处于水平状态。

2. 使用千分尺和游标卡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记录数据。

3. 将砝码挂在金属丝上,逐渐增加砝码的质量,使金属丝受到拉伸力。

4. 观察光杠杆和望远镜,记录望远镜中观察到标尺刻度值的变化量(n)。

5. 计算金属丝的应力(σ)和应变(ε)。

6. 根据胡克定律,计算杨氏模量(E)。

7. 重复上述步骤,进行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实验结果。

五、实验数据与处理1. 金属丝直径:d = 1.000 mm2. 砝码质量:m = 0.100 kg3. 望远镜中观察到的标尺刻度值变化量:n = 0.050 mm4. 金属丝长度变化量:ΔL = n × d = 0.050 mm × 1.000 mm = 0.050 mm5. 金属丝的应力:σ = F/A = mg/d² = 0.100 kg × 9.8 m/s² / (1.000 mm × 1.000 mm) = 9.8 Pa6. 金属丝的应变:ε = ΔL/L = 0.050 mm / L其中,L为金属丝的原始长度,由游标卡尺测量得到。

大物实验报告汇总

大物实验报告汇总

弹性模量实验原理1、对于长度为L的细长物体,其均匀截面积为A,沿长度方向受拉力F作用时伸长为ΔL,根据胡克定律有F/A=EΔL/L,若拉力为F=mg,对于直径为d的钢丝,弹性模量可写成E=4mgL/(πd^2ΔL);2、调整好光杠杆和望远镜后,可在望远镜中看到经平面镜反射的标尺刻度的像,光杠杆上钢丝长度发生变化时,会引起平面镜角度改变,同时即可在望远镜中观察到标尺刻度变化。

如下图所示由几何关系可看出钢丝长度变化量ΔL与标尺刻度变化量Δx关系为Δx=2HΔL/l,则可推导出E=8mgLH/(πd^2lΔx);3、米尺最小分度为1mm,仪器误差一般为0.5mm,适用于测量钢丝长度与高度H;游标卡尺有0.1mm、0.05mm、0.02mm等几种规格,仪器误差取最小分度值,适用于测量光杠杆常数;千分尺最小分度为0.01mm,示值误差为+-0.004mm,适用于测量钢丝直径。

实验步骤1、调节光杠杆装置:调节实验架;确保光杠杆动足可随下夹头上下移动而不触碰钢丝;确认LED灯箱工作正常;尽可能确保钢丝无弯折处;2、调节望远镜:使镜筒大致水平,且中心线与平面镜转轴等高,控制望远镜前沿与平台边缘水平距离约20~30cm;调节视度调节及调焦手轮,使视场中十字分划线和标尺像清晰可见;调节支架螺钉使分划横线与刻度线平行,水平移动使分划纵线对齐标尺中心线;3、数据测量:用钢卷尺测量钢丝原长L和平面镜转轴到标尺的垂直距离H,用游标卡尺测量光杠杆常数l,只测一次,记录数据并给出估计误差;用千分尺测量钢丝直径d,在不同位置测量并记录数据;记录初始状态与分划横线对齐刻度值x0及钢丝所受拉力m0,缓慢旋转施力螺母加力,使拉力在m0基础上等间距(约0.50kg)增加,记录每个拉力值mi及对应刻度xi,测十组数据,后反转螺母,逐渐减小钢丝受拉力,测出与加力过程对应拉力值下标尺刻度并记录;4、实验完成,旋松施力螺母,关闭数字拉力计。

分析讨论:1、中间计算值的有效值可以多取一位以减小误差;2、根据物理量及不确定度精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大小确定使用何种精度工具测量;3、调整仪器时需尽量保证金属丝无弯折及仪器功能正常以减小误差。

探究胡克定律实验教案

探究胡克定律实验教案

探究胡克定律实验教案教案标题:探究胡克定律实验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胡克定律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资源:1. 胡克定律实验装置(包括弹簧、质量盒子、测力计等)2. 实验记录表格3. 实验报告模板教学步骤: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弹簧的特点和应用,并提出问题:“你知道弹簧的伸长和外力的关系吗?”2. 提出学习目标:“今天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探究胡克定律,了解弹簧的伸长和外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步骤:1. 将实验装置搭建好,确保弹簧垂直悬挂,质量盒子挂在弹簧下方。

2. 使用测力计测量不同质量盒子挂在弹簧下方时的伸长量,并记录数据。

3.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伸长量与挂载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表。

4. 引导学生观察图表,并提出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 = kx”,解释其中的符号含义。

5. 让学生讨论胡克定律的应用场景,并列举实际生活中使用胡克定律的例子。

数据分析:1. 引导学生分析图表,观察伸长量与挂载质量之间的关系。

2. 引导学生发现伸长量与挂载质量成正比,即伸长量随挂载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3. 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的含义:弹簧的伸长量与外力成正比,且伸长方向与外力方向相同。

实验总结:1. 让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格,总结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

2. 引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观察结果和结论等内容。

3. 鼓励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和体会。

拓展活动:1. 邀请学生设计其他实验,进一步验证胡克定律。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胡克定律解决实际问题,例如弹簧秤的原理和使用方法等。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参与程度和合作情况。

2. 检查学生填写的实验记录表格和实验报告,评估他们对实验过程和结果的理解程度。

3. 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进行胡克定律相关的研究,拓宽他们的知识面。

2. 引导学生探索其他物体的弹性特性,例如橡皮筋、弹簧板等。

扭转实验报告

扭转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屈服点s、剪切强度b,观察扭矩-转角曲线( T 曲线)。

2、观察低碳钢试样扭转破坏断口形貌。

3、测定低碳钢的剪切弹性模量G。

4、验证圆截面杆扭转变形的胡克定律(pGI Tl/ )。

5、依据低碳钢的弹性模量,大概计算出低碳钢材料的泊松比。

二、试验设备和仪器1、微机控制扭转试验机。

2、游标卡尺。

3、装夹工具。

三、实验原理和方法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98)采用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可以测定各种工程材料在纯剪切情况下的力学性能。

如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点s和抗剪强度b等。

圆截面试样必须按上述国家标准制成(如图1-1所示)。

试验两端的夹持段铣削为平面,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试验时试样在试验机卡头中打滑。

图 1-1试验机软件的绘图系统可绘制扭矩-扭转角曲线,简称扭转曲线(图1-2中的曲线)。

图3-2从图1-2可以看到,低碳钢试样的扭转试验曲线由弹性阶段(oa 段)、屈服阶段(ab 段)和强化阶段(cd 段)构成,但屈服阶段和强化阶段均不像拉伸试验曲线中那么明显。

由于强化阶段的过程很长,图中只绘出其开始阶段和最后阶段,破坏时试验段的扭转角可达 10以上。

从扭转试验机上可以读取试样的屈服扭矩sT 和破坏扭矩bT 。

由和TssW T 4/3 计算材料的剪切屈服强度s和抗剪强度b,式中:16/30d W T为试样截面的抗扭截面系数。

当圆截面试样横截面的最外层切应力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占横截面绝大部分的内层切应力仍低于弹性极限,因而此时试样仍表现为弹性行为,没有明显的屈服现象。

当扭矩继续增加使横截面大部分区域的切应力均达到剪切屈服点s时,试样会表现出明显的屈服现象,此时的扭矩比真实的屈服扭矩sT 要大一些,对于破坏扭矩也会有同样的情况。

图1-3所示为低碳钢试样的扭转破坏断口,破坏断面与横截面重合,断面是最大切应力作用面,断口较为平齐,可知为剪切破坏。

图 1-3材料的剪切弹性模量G 遵照国家标准(GB/T10128-1988)可由圆截面试样的扭转试验测定。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

胡克定律实验报告胡克定律实验报告引言胡克定律是描述弹簧的力学性质的基本定律之一,它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包括物理学、工程学和生物学等。

本实验旨在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力的关系,验证胡克定律,并进一步探讨弹簧的弹性特性。

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弹簧、一个质量盘、一个称重器和一个标尺。

首先,将弹簧固定在水平台上,并将质量盘挂在弹簧下端。

然后,逐渐增加质量盘上的质量,同时记录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力。

每次增加质量后,等待弹簧达到平衡状态后再进行测量。

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数据的测量和记录,我们得到了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力之间的关系。

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伸长量与施加的力成正比。

我们可以将实验数据绘制成伸长量与力的图表,通过拟合直线来验证胡克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当施加的力较小时,弹簧的伸长量也相对较小。

然而,当施加的力逐渐增加时,弹簧的伸长量呈线性增加。

这与胡克定律的预期结果相符合。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我们可以得到弹簧的弹性系数,即胡克常数。

这个常数可以用来描述弹簧的刚度和弹性特性。

进一步探究除了验证胡克定律,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些与弹簧有关的其他性质。

例如,我们可以研究不同材料制成的弹簧的弹性系数是否相同。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材质的弹簧进行实验,并比较它们的弹性系数。

此外,我们还可以研究弹簧的形状对其力学性质的影响。

通过改变弹簧的形状,我们可以观察到其弹性特性的变化。

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成功验证了胡克定律,并得到了弹簧的弹性系数。

胡克定律的应用范围广泛,对于理解和解释弹簧的力学性质至关重要。

通过进一步的实验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弹簧的力学特性,并将其应用于各个领域中的设计和工程问题中。

总结胡克定律实验是一项重要的实验,它帮助我们理解了弹簧的力学性质。

通过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施加的力,我们验证了胡克定律,并得到了弹簧的弹性系数。

这个实验不仅在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还可以拓展到其他领域,如工程学和生物学。

实验报告简谐振动的研究

实验报告简谐振动的研究
2、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方程
本实验中所用的是倔强系数分别为k1和k2的弹簧,k1和k2分别由焦利氏秤测得.k1和k2联结在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上,它们在光滑的水平气垫导轨上作简谐振动,弹簧的另外两端是固定在气垫导轨上.记M的平衡位置为坐标原点,该点x = 0.如果忽略阻尼和弹簧质量,则当M距平衡位置为x时,只受弹性恢复力k1x和k2x的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其运动方程为:
Y = A + B * X
ParameterValueError
------------------------------------------------------------
A-23.95650.14842
B178.018940.12907
------------------------------------------------------------
有公式:
所以,在 与振子质量M的关系图中, 体现为在纵坐标上的截距
在上面的关系图中,截距为A=-23.9565
所以实验测得的弹簧有效质量为: =23.96g
与理论值的相对误差为 349.5%(这个巨大误差将在后面具体讨论)
3.振幅与周期的关系
号数
1
2
3
4
5
6
振幅A /cm
5.00
10.00
15.00
1.观察简谐振动的现象;
2.测定弹簧的倔强系数;
3.测定振动周期T随振子质量变化的情况;
4.学习使用气垫导轨、焦利氏秤和计时仪器;
5.测定弹簧的有效质量
【实验原理】
1、胡克定律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x与其所受的拉力F成正比,这就是胡克定律:
比例系数k称为弹簧的倔强系数.在本实验中k可以由焦利氏秤测得。

实验二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

实验二杨氏弹性模量的测定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伸长法测量金属丝的杨氏弹性模量。

2、掌握光杠杆测量微小长度变化的原理和方法。

3、学会使用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长度的仪器。

4、学会用逐差法处理实验数据。

二、实验原理1、杨氏弹性模量杨氏弹性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

对于一根粗细均匀的金属丝,在其长度方向上施加拉力 F,金属丝会发生伸长,伸长量为ΔL。

根据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应力与应变成正比,即:\F = Y\frac{\Delta L}{L}\其中,Y 为杨氏弹性模量,L 为金属丝的原长。

2、光杠杆原理光杠杆是一个带有三个尖足的平面镜,前两尖足放在一个平台上,后尖足置于一个可移动的小立柱上。

当金属丝发生微小伸长时,光杠杆的后尖足会随之移动,从而带动平面镜转动一个微小角度θ。

设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为D,光杠杆的长臂长度为b,金属丝的伸长量为ΔL,则有:\\tan\theta \approx \theta =\frac{\Delta L}{b}\由于θ很小,反射光线在标尺上的移动距离Δn 与θ的关系为:\\Delta n = D\theta \approx \frac{D\Delta L}{b}\从而可得:\\Delta L =\frac{b\Delta n}{D}\将其代入胡克定律,可得杨氏弹性模量的表达式为:\Y =\frac{8FLD}{\pi d^2 b\Delta n}\其中,d 为金属丝的直径。

三、实验仪器1、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包括光杠杆、望远镜和标尺组成的光杠杆系统,以及用于加力的砝码和托盘。

2、螺旋测微器用于测量金属丝的直径。

3、游标卡尺用于测量光杠杆的长臂长度 b 和平面镜到标尺的距离 D。

4、米尺用于测量金属丝的原长 L。

四、实验步骤1、仪器调节(1)调节杨氏弹性模量测定仪,使金属丝竖直且与平台垂直,光杠杆平面镜与平台平行。

(2)调节望远镜,使其与光杠杆平面镜等高,且能清晰看到标尺的像。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杨氏模量测定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杨氏模量的概念及其在材料力学中的重要性。

2. 掌握使用光杠杆法测量微小形变的方法。

3. 学习利用胡克定律和光杠杆原理计算杨氏模量。

4. 熟悉逐差法和作图法在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杨氏模量(E)是衡量材料在弹性范围内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定义为应力(σ)与应变(ε)的比值,即 E = σ/ε。

在本实验中,通过测量钢丝在拉伸力作用下的形变量和所受拉力,根据胡克定律计算杨氏模量。

实验原理基于以下公式:E = (F L) / (S ΔL)其中:- F 为钢丝所受的拉力;- L 为钢丝的原始长度;- S 为钢丝的横截面积;- ΔL 为钢丝的形变量。

由于钢丝的形变量ΔL 很小,难以直接测量,因此采用光杠杆法进行放大测量。

光杠杆法利用光杠杆的放大原理,将微小的形变量转换为可测量的角度变化,从而提高测量的精度。

三、实验仪器1. 杨氏模量测定仪(包括:拉伸仪、光杠杆、望远镜、标尺)2. 砝码3. 千分尺4. 米尺5. 光杠杆支架6. 望远镜支架7. 计算器四、实验步骤1. 将杨氏模量测定仪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调整望远镜和标尺的相对位置,使望远镜能够观察到标尺的刻度。

2. 将钢丝固定在拉伸仪上,确保钢丝处于垂直状态。

3. 在钢丝上施加不同大小的拉力,利用砝码进行测量。

4. 观察光杠杆平面镜在望远镜中的位置变化,记录相应的角度值。

5. 利用千分尺测量钢丝的直径,计算横截面积 S。

6. 记录钢丝的原始长度 L。

7. 根据实验数据,利用逐差法和作图法处理数据,计算杨氏模量 E。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根据实验数据,绘制 F-ΔL 图像,观察其线性关系。

2. 利用逐差法计算钢丝的形变量ΔL,计算平均形变量ΔL_avg。

3. 计算钢丝的横截面积 S 和原始长度 L。

4. 根据公式 E = (F L) / (S ΔL),计算杨氏模量 E。

六、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成功测量了钢丝的杨氏模量,验证了胡克定律在弹性范围内的适用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按照坐标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直线上,但要注意使直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7.用作图标记法直接获取F-X的图像
8.整理器材
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课题一
F(N)
l0(cm)
l(cm)
x=l-l0(cm)
(N·m-1)
1
0.5
10.00
11.90
1.90
26.3
4.换用另一根弹簧,重复1-3出弹簧长度l0;
2.使弹簧匝数为N1,在其弹性限度内用钩码在弹簧挂钩上加一个力F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长度l1;
3.仿照步骤2,得到N2,N3,N4,N5,N6,F2,F3,F4,F5,F6和l2,l3,l4,l5,l6;
12.50
2.50
20
50
0.020
2
1.0
10.00
14.80
4.80
20.8
50
0.020
3
1.5
10.00
17.40
7.40
20.3
50
0.020
4
2.0
10.00
19.80
9.80
20.4
50
0.020
F(N)
l0(cm)
l(cm)
x=l-l0(cm)
(N·m-1)
N
1
0.5
12.10
15.40
3.30
15.2
2
1.0
9.50
16.20
6.70
14.9
3
1.5
9.50
19.50
10.00
15
4
2.0
9.50
22.80
13.30
15
5
2.5
9.50
26.00
16.50
15.2
6
3.0
9.50
29.30
19.80
15.2
课题二
F(N)
l0(cm)
l(cm)
x=l-l0(cm)
(N·m-1)
N
1
2
1.0
10.00
14.00
4.00
25
3
1.5
10.00
16.00
6.00
25
4
2.0
10.00
18.00
8.00
25
5
2.5
10.00
19.90
9.90
25.3
6
3.0
10.00
21.90
11.90
25.2
F(N)
l0(cm)
l(cm)
x=l-l0(cm)
(N·m-1)
1
0.5
9.50
12.80
弹性定律是胡克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也是力学最重要基本定律之一。胡克的弹性定律指出:弹簧在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或压缩量)x成正比,即F= -k·x。k是物质的弹性系数,它由材料的性质所决定,负号表示弹簧所产生的弹力与其伸长(或压缩)的方向相反。
1.用弹簧挂钩上加一定质量的钩码,使得弹簧发生形变,其形变量(伸长量)为x,通过计算验证F x;
2.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匝数之间成反比关系,即k 。
误差分析
1.在刻度尺读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误差,但可以通过多次重复操作减少偶然误差对实验造成的影响;
2.在控制弹簧匝数时,未保证每次操作时匝数为整数,造成偶然误差。
3.系统误差,由于弹簧自身重力,测得的弹簧原长会有误差。
注意事项
1.在刻度尺读数时可能存在一定的偶然误差,多次重复操作,减小误差。
4.换用另一根弹簧,再重复1-3步5次;
5.整理器材。
课题三:
1.将四个弹簧悬挂在铁架台上,用毫米刻度尺量出弹簧的长度。
2.在弹簧下挂1个钩码,用毫米刻度尺量出此时弹簧的长度l1。
3.分别在弹簧下挂2、3、4个钩码,依次量出相应的弹簧长度l2l3l4。
5.以力为纵坐标,以弹簧的伸长量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描点。
2.控制弹簧的匝数N,然后通过计算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k并验证k 。
3.用作图标记法画出F-X图像
实验器材
刻度尺、铁架台(带铁夹)四个弹簧白板卷尺钩码
实验步骤
课题一:
1.固定弹簧,用刻度尺测出弹簧长度l0;
2.在其弹性限度内用钩码在弹簧挂钩上加一个力F1,用刻度尺测出弹簧此时长度l1;
3.仿照步骤2,得到F2,F3,F4,F5,F6和l2,l3,l4,l5,l6;
3.30
15.2
70
0.0143
2
1.0
12.10
18.70
6.60
15.2
70
0.0143
3
1.5
12.10
22.00
9.90
15.2
70
0.0143
4
2.0
12.10
25.20
13.10
15.3
70
0.0143
数据处理
课题一
课题二
课题三
实验结论
1.在弹性限度内,引起弹簧形变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成正比关系,即F x;
(二)本实验中那些因素能够使实验结果产生误差?如何提高精度?
1.用刻度尺读数时产生偶然误差。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2.钩码质量不均。使用钩码前先用电子称称一下,挑选质量差不多的
3.弹簧的重力而引起的弹簧原长L0不准。
(三)
使用作图标记法应当注意什么?
按照坐标图中各点的分布与走向,尝试作出一条平滑的直线。所画的点不一定正好在这条直线上,但要注意使直线两侧的点数大致相同。
胡克定律及其拓展(传统实验)
实验目的
1.探究弹性限度内引起弹簧形变的外力F与弹簧的形变量x之间是否成正比,即验证F x是否成立;
2.探究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其匝数之间是否成反比,即验证k 是否成立。
3.用作图标记法直接获取F-X的图像
实验原理
胡克定律的表达式为F=-k·x或△F=-k·Δx,其中k是常数,是物体的劲度(倔强)系数。在国际单位制中,F的单位是牛,x的单位是米,它是形变量(弹性形变),k的单位是牛/米。劲度系数在数值上等于弹簧伸长(或缩短)单位长度时的弹力。
0.5
8.10
9.60
1.50
33.3
30
0.033
2
1.0
8.10
11.10
3.00
33.3
30
0.033
3
1.5
8.10
12.60
4.50
33.3
30
0.033
4
2.0
8.10
14.10
6.00
33.3
30
0.033
F(N)
l0(cm)
l(cm)
x=l-l0(cm)
(N·m-1)
N
1
0.5
10.00
2.实验中必须保证所测的力在弹簧的弹性限度内
3.保持弹簧竖直,别和白板有摩擦
4.弹簧不宜过软以免弹簧被拉伸时超出它的弹性限度
思考题
(一)设计胡克定律实验时,弹簧竖直悬挂好,还是水平放置好?
水平放置好。二者细微的变化其实反映的是实验测量内容的问题:弹簧竖直悬挂测量时,由于弹簧自身重力的影响,实际上测的不是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而是弹簧弹力变化量与弹簧形变量的变化量之间的关系;而弹簧水平放置测量的才是弹簧弹力与形变量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