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相关试验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乳腺癌是女性较为常见的恶性肿瘤,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和环境的污染,患乳腺癌的女性逐年增加。
在乳腺癌的治疗中,内分泌治疗在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观察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内分泌治疗是指通过药物干预影响癌细胞内分泌系统的功能,达到抑制癌细胞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在ER(-)PR(+)乳腺癌患者中,内分泌治疗通常采用激素受体调节剂,如阿曲库铵或他莫昔芬。
这些药物能够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的作用,抑制激素诱导的癌细胞增殖,从而起到治疗作用。
针对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我们进行了一项临床观察研究。
我们选取了一组ER(-)PR(+)乳腺癌患者,这些患者在手术切除肿瘤后接受了内分泌治疗作为辅助治疗。
我们进行了长达5年的随访观察,以评估内分泌治疗对于这类患者的疗效。
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ER(-)PR(+)乳腺癌患者中,其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明显降低。
尤其是在接受内分泌治疗的患者中,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
这表明内分泌治疗在这类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
我们还观察到,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副作用较小,大部分患者能够很好地耐受治疗。
在我们的观察中,并未发现严重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这表明内分泌治疗在这类患者中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具有明显的疗效,能够降低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较小,安全性较高。
在面对这类乳腺癌患者时,内分泌治疗应作为重要的治疗手段之一。
我们也应该意识到,这只是一项观察研究,需要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我们的观察结果。
我们将继续跟踪这些患者,进一步观察内分泌治疗在长期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希望我们的研究能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帮助。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ER+(或ER状态未知)乳腺癌患者接受或不接受5年他莫昔芬 治疗的15年乳腺癌死亡率
60
50
乳 40
腺
癌 死
30
亡
率 20
10
安慰剂
34.8%
25.7
大约5年的他莫
昔芬治疗
11.9 17.8
25.6%
15年获益9.2% (SE 1.2)
(%)
8.3
Log-rank 2p<0.00001
0
0
5
10
15
E2•ER
Nucleus
全球乳腺癌患者激素受体状态
Early: 81%
100% Breast cancer pts
Advanced: 19%
Premenopausal 26%
Postmenopausal 74%
ER negative 46%
ER positive 54%
ER negative 27%
• 此外盆腔放疗后会产生长期的放射不良反应,这 些都限制了放射去势的应用。目前不再将其作为 常规治疗方式。
内分泌药物
• 抗雌激素类 • 芳香化酶抑制剂 • 孕激素 • LH-RH类似物 • 雄激素
乳腺癌内分泌药物治疗作用机理
下丘脑
LHRH
垂体
FSH
LH
卵巢/睾丸
‘诺雷得’ (戈舍瑞林,LHRHa)
后续
• ABCSG-6 后续
• NSZBP B33 后续
0 Ana/Tam/A+T 0 Let/Tam 2~3 Exe/Tam
DFS、TTR改善、对侧乳腺癌发生率降低
DFS、局部或远处治疗失败改善
DFS、BC-FS、止对侧乳腺癌发生时间改
乳腺癌手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研究进展

[ 要】 内分泌治疗是激素受体 阳性乳腺 癌患者 治疗 的重要 方式之 一 , 有部分 激 素受体 阳性患 者 内分泌治 疗无 效 。 摘 但
部分患者起初对 内分泌治疗 药物 有效 , 随着疗程 的延 长疗 效下降等 。文 中就 内分 泌治疗疗 效的相关 因素 、 芳香化酶抑 制剂 的
应用 、 内分泌 治疗 耐药机制和 内分泌治疗耐药逆转等研究 的进 展进行综述 。
乳 腺癌 为 与雌 激素 关 系密切 的肿瘤 I 。 大 约 2 ]
6 % ~ 0 的乳 腺癌 生长 为激 素反 应 性。 内分 泌 治 0 7%
疗 已成 为乳 腺癌 治疗 的重 要 组 成部 分 , 以 显著 提 可 高 雌 激素 受体 (soe cpo, R) et gnr et E 阳性患 者 的无 r e r
病生存率和 总体 生存率。在所有乳腺癌患者 中,R E 阳性乳 腺癌 对 内分 泌 治 疗 药 物 反 应 良好 , 是 并 非 但 所 有 E 阳性 的乳腺癌 患者均 能 从 内分 泌 治 疗 中获 R
益 。其 中有 约 3 % 的 患者 内分 泌 治 疗 无效 ; 0 而且 有
第31届圣·安东尼奥会议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最新临床试验解读

T m) a 与来 曲唑 单药 相 比 , F D S无显 著获 益。来 曲唑单 药 与 三 苯 氧胺 单 药 相 比 , 具 有 显 著 地 生 存 优 势 。 因此 对 于 则
高 危 患 者 , 该 首 选 来 曲唑 单 药或 先 期 使 用 Lt 应 e。
19 9 9年 9月 至 20 0 3年 5月 共 人 组 6 T B r N C治疗 的一个有效靶
是一种 肿瘤抗原 , 在包 括乳腺 癌在 内的 多种分 化 的 肿瘤 中均 有 表 达。Mi lr 研 究发 现 , 多 数 早 ee等 d 大
期 T B 中也 均 有 MU 1的表 达 , 步 的 研 究提 NC C 初 示, 以考虑研 制 以 MU 1为基 础 的肿瘤 疫苗 来 治 可 C 疗 早期 的 T B 。S xn N C ae a等发 现 瘦 素 (e t ) 胰 1pi 和 n
( S 的危险度为 0 8 ( 0 0 ) T R的危险 度为 0 8 O ) .7 P= .8 , D .5 ( 00 ) P: . 5 。两个序 贯组 平均 中位 随访 7 1个月 , 个序 两 贯组与 L t 比较 , e组 均未 显 示生 存 获益 。其 中 T m— L t a e 组 与 Lt 比较 ,F e组 D S的 危 险 度 为 10 ; 组 分 析 , 巴结 .5 亚 淋 阴性组 D S的危险度 为 0 9 , 巴结阳性组 D S的危险 F .6 淋 F
王 东民
乳腺 癌 内分 泌治疗一 直是近几 年圣安 东尼奥会议 的 热门话题 。几乎每一年都有重要 的临床试 验结果公布 , 对 我们治疗乳腺 癌 的临床 实 践和 临床 思维 不 断予 以 修正 。
今年 也 不 例 外 ,I —8和 T A 的 试 验 结 果 再 一 次 弥 补 BG1 9 EM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摘要】本研究旨在观察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通过分析患者特征、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分析,确定内分泌治疗对该类型乳腺癌的临床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患者中具有显著的疗效,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预后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等因素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内分泌治疗在该类型乳腺癌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前景,未来应继续深入研究以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
【关键词】内分泌治疗、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生存分析、预后因素分析、临床疗效、展望和建议。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乳腺癌是妇女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治疗策略包括手术、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多种方法。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适用于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其中又分为ER(雌激素受体)和PR(孕激素受体)两种类型。
在ER(-)PR(+)乳腺癌患者中,虽然ER受体为阴性,但PR 受体为阳性,这类乳腺癌通常对激素治疗具有一定的敏感性。
内分泌治疗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内分泌信号传导,抑制激素对肿瘤生长的促进作用,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复发的目的。
随着内分泌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临床研究也开始关注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患者特征分析、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监测、生存分析和预后因素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全面评估内分泌治疗在这类乳腺癌患者中的临床疗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为科学的依据和指导。
1.2 研究目的我们进行这项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评估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以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制定治疗方案,并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目前对于ER(-)PR(+)乳腺癌的治疗策略尚不完全明确,内分泌治疗在这类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仍需进一步探讨。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

《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要点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内分泌辅助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一些乳腺癌患者在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子宫内膜病变的副作用。
为了规范和改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的子宫内膜病变管理,制定了《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指南》。
本指南的要点如下:1.内分泌辅助治疗的基本原则:内分泌辅助治疗主要通过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刺激,阻断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生长。
常用的内分泌辅助治疗药物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和氮芥类物质。
根据患者的年龄、更年期状况、乳腺癌的特性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2.子宫内膜病变的诊断和监测:对于接受内分泌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需要定期进行子宫内膜病变的监测,包括子宫腔镜检查、子宫HSG(宫腔X线造影检查)和子宫超声等。
同时,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采取适当的生化学指标检测和组织病理学检查。
3.管理子宫内膜病变的策略:根据子宫内膜病变的程度和临床病情,制定相应的管理策略。
对于轻度子宫内膜增生或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可以继续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但是需要密切监测子宫内膜病变的进展。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需要中断内分泌辅助治疗,采取手术或其他合适的治疗手段进行干预。
4.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在内分泌辅助治疗期间,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子宫出血情况。
如果出现异常的子宫出血,需要及时进行处理,可能包括给予药物治疗或外科手术。
此外,也要注意监测和预防其他潜在并发症,如肾功能损害、骨密度减低等。
5.治疗结束后子宫内膜病变的处理:当患者完成内分泌辅助治疗后,需要全面评估子宫内膜病变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处理措施。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子宫内膜病变,可以继续随访监测。
对于严重子宫内膜病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
总之,乳腺癌内分泌辅助治疗相关子宫内膜病变管理是提高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和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药物治疗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进展内分泌治疗有其毒副反应较小,且能长期应用的优点,主要适用于雌或/和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内分泌治疗中最常用的药物是三苯氧胺(TAM),是非甾体类的雌激素受体拮抗药物。
1986年通过美国FDA论证成为激素受体阳性、淋巴结阴性、不论绝经状态的乳腺癌患者均可用作术后辅助治疗。
亦可用于淋巴结阳性患者在化疗结束后的内分泌治疗。
长期以来TAM已作为激素受体阳性病例内分泌治疗的金标准。
1998年EBCTCG总结临床研究的结果,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术后口服TAM5年可使5年复发率和死亡率分别降低47%和26%,在辅助化疗结束后再用TAM 可进一步降低死亡率。
其中50岁以下组序贯应用化疗及TAM较单用化疗组的复发或死亡危险分别下降40%和39%,与单用TAM相比分别下降25%和21%。
50岁以上组则分别下降54%和49%,及19%和11%。
对淋巴结阴性的乳腺癌应用TAM五年的辅助治疗可使10年绝对生存率提高5.6%,局部复发率降低14.9%,对淋巴结阳性病例分别为10.9%及15.2%。
对TAM应用的时间EBCTCG的临床研究的结果是术后应用二年或一年可使肿瘤危险性下降28%或21%。
如果应用5年的辅助治疗可降低50%的复发危险性,超过5年以上未能证实其能进一步提高疗效。
NSABP B-14的研究证实TAM用药超过5年反而降低无病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可能是由于TAM长期应用所获得的耐药性所致。
TAM的常见副反应有潮红(39.7%)、肌肉、关节酸痛(21.3%)、乏力(15%)。
此外可增加血栓性疾病、子宫内膜增厚,及子宫内膜癌等危险。
但发生率均低于2%-3%。
其他的雌激素受体竞争抑制剂有托瑞米芬(Toremifene法乐通)和雷洛昔芬(Raloxifene)等。
这些药物疗效与TAM相似。
但其副反应略低。
近年来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发现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上又一重大的进展。
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作用不同于TAM,而是抑制外周组织及肿瘤细胞中的雄激素转化成雌激素时所需的芳香化酶。
乳腺癌术前新辅助治疗

序贯
长春瑞滨(N)
25mg/m2
联合顺铂(P)
75mg/m2
用药时间
d1 d1
d1、8 分d1-3
d1 d1
d1、8 分d1-3
1/21d 1/21d 1/21d 1/21d
乳腺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
(一)治疗前检查 (二)术前新辅助治疗 (三)HER-2阴性乳腺癌术前化疗 (四)HER-2阳性乳腺癌术前治疗 (五)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术前内分泌治疗
80-100mg/m2
d1
1/21d×4 1/21d×4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多西他赛
表柔比星(E)
90mg/m2
d1
环磷酰胺(C)
600mg/m2
d1
序贯
多西他赛(D)
80-100mg/m2
d1
1/21d×4 1/21d×4
方案
剂量
用药时间
AC(蒽环类联合环磷酰胺)-T(序贯紫杉类)
多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周疗紫杉醇
1
HER-2阳性患者新辅助治疗,曲妥珠单抗联合化疗与单用化疗相比能够显著提高pCR率,奠定
多柔比星(A)
60mg/m2
d1
1/21d×4
环磷酰胺(C)
600mg/m2
d1
序贯
紫杉醇(P)
80mg/m2
d1
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周疗紫杉醇
表柔比星(E)
90mg/m2
d1
1/7d×12 1/21d×4
环磷酰胺(C) 序贯 紫杉醇(P)
600mg/m2
d1
80mg/m2
d1
1/7d×12
术前化疗常用方案用法用量表(2/2)
来曲唑在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癌症进展》2021年3月第19卷第5期ONCOLOGY PROGRESS,Mar2021V ol.19,No.5*综述*来曲唑在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中的研究进展孟春艳#,张付菊,苏永平天津市宁河区中医医院药剂科,天津301500摘要摘要::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乳腺癌是激素依赖性的全身性疾病,因此内分泌治疗是临床治疗乳腺癌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曲唑是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是临床中最常用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
来曲唑的作用具有强选择性,可强烈抑制雌激素水平,而对皮质激素、醛固酮、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影响很小。
因此,与抗雌激素药物相比,来曲唑的抗肿瘤作用更强。
因其作用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对全身各系统及靶器官无潜在毒性,故安全性较好,为多数患者耐受。
2001年来曲唑在美国被批准上市,目前在世界上20多个国家被推荐作为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
目前中国已将来曲唑作为治疗绝经后晚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线、二线首选用药,以及转移性乳腺癌的首选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
本文对来曲唑在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关键词::来曲唑;乳腺癌;辅助内分泌治疗;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中图分类号::R737737..9文献标志码文献标志码::A doi:10.11877/j.issn.1672-1535.2021.19.05.02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一种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多数发达国家中居女性常见恶性肿瘤的前几位[1]。
近年来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在中国沿海地区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长较快[2]。
临床对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包括外科手术切除病灶或全乳根治术、化疗、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等。
乳腺癌是一种激素依赖性全身性疾病。
乳腺癌患者中激素受体阳性者约占70%[3]。
因此,辅助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4-5]。
他莫昔芬又称三苯氧胺,是在临床中使用多年的乳腺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来曲唑等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是最常见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药物,其他第3代芳香化酶抑制剂还包括阿那曲唑、依西美坦[6]。
化疗联合内分泌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化疗联合内分泌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一、内容简述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
针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治疗方案,目前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综合手段。
单一治疗手段的疗效有限,探索新的辅助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新型的辅助治疗手段,已经在许多乳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内分泌治疗通过干扰肿瘤细胞内的雌激素信号传导通路,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
而化疗则通过杀死癌细胞,降低肿瘤的体积和侵袭性。
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优势在于可以发挥两种治疗方法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风险。
本研究通过对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临床医生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研究还将对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的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
1.1 研究背景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上升。
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占所有乳腺癌的大部分,约占7080。
对于E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在辅助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
传统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如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s)和芳香酶抑制剂(AIs)的疗效有限,且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寻找更有效的内分泌治疗方法已成为乳腺癌研究的重要课题。
化疗作为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疗效。
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E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无病生存期。
目前关于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E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仍存在争议,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证实其有效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旨在探讨化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在ER+乳腺癌新辅助治疗中的疗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健康。
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乳腺癌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其中,内分泌治疗作为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已经在乳腺癌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本文将对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进展进行综述。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乳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与雌激素密切相关。
雌激素通过与乳腺细胞表面的雌激素受体(ER)结合,促进乳腺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因此,内分泌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抑制雌激素的合成或阻断雌激素与ER 的结合,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
二、内分泌治疗药物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药物主要包括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和芳香化酶抑制剂()。
1.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他莫昔芬(Tamoxifen)是最早使用的SERM类药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他莫昔芬通过与ER竞争性结合,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他莫昔芬还能抑制肿瘤血管和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他莫昔芬主要用于治疗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复发率和死亡率。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下调剂(SERD)氟维司群(Fulvestrant)是一种新型的SERD类药物,通过阻断ER并诱导其降解,从而抑制雌激素对乳腺细胞的促进作用。
氟维司群主要用于治疗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对他莫昔芬耐药的患者。
3.芳香化酶抑制剂()芳香化酶是合成雌激素的关键酶,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的活性,降低体内雌激素水平。
常用的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来曲唑(Letrozole)、阿那曲唑(Anastrozole)和依西美坦(Exemestane)。
芳香化酶抑制剂主要用于治疗绝经后E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与他莫昔芬相比,具有更高的疗效和更好的耐受性。
三、内分泌治疗的临床应用1.早期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对于早期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通常作为辅助治疗使用。
根据患者的年龄、绝经状态、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情况,选择合适的内分泌治疗药物。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指南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指南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常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中。
内分泌治疗作为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不同的疾病阶段和临床情况下都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指南和相关信息。
一、内分泌治疗的原理及适应症内分泌治疗是通过干扰或阻断肿瘤组织中的雌激素信号传导,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和扩散的目的。
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的主要适应症包括:1. 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约70%的乳腺癌患者为雌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在内分泌治疗中溢于言表。
这些肿瘤对雌激素依赖明显,通过给予内分泌治疗可以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2. 更年期前后女性乳腺癌:更年期前后女性雌激素与卵巢功能相关的巨大变化,容易导致雌激素水平的波动,从而增加了乳腺癌的风险。
内分泌治疗在这一群体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二、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和药物选择内分泌治疗的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卵巢、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内分泌治疗中最常用的方法。
常用的药物包括:1. 雌激素受体调节剂:如丽珠维 (Tamoxifen)、托烷司琼(Toremifene) 等。
这些药物可以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在竞争性抑制雌激素结合,从而达到抑制乳腺癌细胞生长的效果。
2.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如阿那曲唑 (Anastrozole)、依那西普(Exemestane) 等。
这些药物可以通过抑制体内产生的雌激素的合成酶,从而进一步降低体内的雌激素水平,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三、内分泌治疗的疗效评估与副作用管理内分泌治疗后,应通过一系列的疗效评估指标来监测治疗的效果。
常用的评估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体格检查等。
通过及时准确地评估治疗效果,可以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以获得最佳效果。
同时,内分泌治疗也伴随着一些副作用,如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心血管疾病等。
在内分泌治疗中,我们应该注意对患者的副作用管理和年龄、病情以及患者自身状况的综合考量,有效地降低并缓解患者的副作用,以提高治疗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AI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

芳香化酶抑制剂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作用*前言*很久以来,术后服用5年三苯氧胺一直是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的辅助内分泌治疗“金标准”,它能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和死亡的危险。
但是长期应用三苯氧胺具有一些副作用,例如:增加子宫内膜癌(2.5倍)和血栓栓塞性疾病(2.0倍)的发生率,五年三苯氧胺后仍有复发的危险,这些都促使人们去寻找和开发新的药物,以提高辅助内分泌治疗的疗效,并且降低其副作用。
芳香化酶抑制剂通过抑制芳香化酶来阻断非卵巢组织中雌激素的合成,它能使绝经后妇女的雌激素水平下降超过97%。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包括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
本文将介绍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在绝经后乳腺癌患者中的大规模临床试验。
*第三代芳香化酶抑制剂的代表性试验*阿那曲唑的代表性试验是ATAC试验。
ATAC试验是最早的乳腺癌术后直接、单独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进行辅助内分泌治疗的临床试验,试验的参加者为绝经后、可手术、并适合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浸润性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在进入试验前都已接受了根治性手术治疗,部分有指证的患者接受了化疗和/或化疗。
试验对服用三苯氧胺5年或服用阿那曲唑5年的辅助内分泌治疗进行了随机的对比。
经过68个月的随访后,结果显示阿那曲唑组的无病生存率显著高于三苯氧胺组,同时阿那曲唑与三苯氧胺相比,乳腺癌患者的复发、远处转移和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都显著降低了。
阿那曲唑还有些小规模的临床试验(ITA试验等)证实应用三苯氧胺2~3年后换用3~2年的阿那曲唑(总的治疗时间也为5年)也比应用5年的三苯氧胺有效。
来曲唑的代表性试验有MA-17试验和BIG1-98试验。
MA-17试验与ATAC试验的不同处是所有患者都已经接受了5年三苯氧胺的辅助内分泌治疗并没有疾病事件的发生,然后被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接受或不接受5年的来曲唑治疗。
试验随访到2.4年时,服用来曲唑的患者发生乳腺癌复发或转移的可能性只有不用来曲唑患者的57%。
来曲唑的另一个代表性试验为BIG1-98试验,它的试验设计与ATAC试验相似,试验组为术后直接应用5年的来曲唑,与5年三苯氧胺的对照组进行比较。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相关差异基因表达及预后

database.【Results】We included two GEO databases (GSE111563 and GSE59515). A total of 21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 were
obtained, including 17 upregulated genes and 4 downregulated genes. 10 node genes with high degree of connectivity were selected,
关键词: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生物信息分析 【文章编号】2095-3720(2021)05-0001-05 【中图分类号】R587.2
【文献标志码】A
Expression of different genes and their prognosis in breast cancer using bioinformatic analysis
tissues and 291 cases of para-cancer tissue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ere four genes including FOS, CYR61, ATF3, FOSB are
[作者简介]邱实,博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 significantly difference between breast cancer tissues and para-
neoa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 was from NCBI’s 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 database. The 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恶性肿瘤,其治疗方式多样化,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
目前,内分泌治疗已成为乳腺癌辅助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对于ER(雌激素受体)和(或)PR(孕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更是必不可少。
本文旨在观察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并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研究目的二、研究对象选择2015年至2020年间在我院就诊并接受内分泌治疗的ER(-)PR(+)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共计200例。
三、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标准化的内分泌治疗方案,包括口服类固醇激素、抗雌激素药物等。
定期进行影像学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临床评估等,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状况。
四、研究结果经过一定时期的随访观察,结果显示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部分患者病情得到了明显缓解,肿瘤体积减小,甚至完全消失;部分患者的生存周期得到了明显延长,在无进展生存率方面表现出明显优势。
五、结论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具有显著的疗效,可以有效地控制肿瘤的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针对此类患者,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值得临床医生大力推广和应用。
六、临床意义七、展望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前景广阔,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尚待解决。
内分泌治疗在一些患者中可能会出现耐药性,需要进一步研究明确其发生机制,以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还需要进行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的临床观察研究,进一步验证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
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临床实践的不断积累,内分泌治疗将会在乳腺癌治疗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随着乳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乳腺癌治疗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入。
乳腺癌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放疗、化疗和内分泌治疗等多个方面。
对于ER(-)PR(+)乳腺癌患者来说,内分泌治疗在辅助治疗中的疗效备受关注。
本文将通过对相关文献的综合分析,总结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一、ER(-)PR(+)乳腺癌患者的特点ER(-)PR(+)乳腺癌患者是指雌激素受体(ER)阴性、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这部分患者占据乳腺癌患者的10%左右。
与ER(+)PR(+)患者相比,ER(-)PR(+)患者具有一些特点:预后较差、对化疗和靶向治疗反应差、易产生耐药性等。
如何有效地治疗ER(-)PR(+)乳腺癌患者成为了临床研究的焦点之一。
对于ER(-)PR(+)乳腺癌患者,内分泌治疗是否有效一直备受争议。
一些临床研究发现,ER(-)PR(+)乳腺癌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并不理想,而另一些研究则显示内分泌治疗对这一类型乳腺癌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
以下将通过相关研究进行具体分析:1. 相关临床研究分析另外一项发表在《中国肿瘤》杂志上的临床研究也表明,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具有一定的疗效。
研究结果显示,在进行了一定周期的内分泌治疗后,部分患者的肿瘤生长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甚至出现了肿瘤缩小的情况。
2. 内分泌治疗的作用机制为了更好地理解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辅助治疗中的疗效,我们需要了解其作用机制。
内分泌治疗是通过干扰肿瘤细胞的激素依赖性来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效果。
在ER(-)PR(+)乳腺癌患者中,PR阳性可能仍然会对激素的依赖性产生影响,因此内分泌治疗仍然具有一定的疗效。
内分泌治疗在ER(-)PR(+)乳腺癌中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和肿瘤免疫应答等途径发挥作用。
这些机制的存在为内分泌治疗在这类乳腺癌患者中的有效性提供了可能的解释。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

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逐年上升,给患者带来了巨大的困扰和危害。
乳腺癌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种,其中内分泌治疗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治疗手段。
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成为了乳腺癌治疗的重要手段。
新辅助内分泌治疗是指在手术之前,通过使用内分泌治疗药物来达到缩小肿瘤体积、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乳腺癌最常见的类型是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约有70%的患者属于这一类型。
因此,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与传统的内分泌治疗相比,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具有以下几个优点。
首先,它可以帮助患者缩小肿瘤体积,增加手术的成功率。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对于患者的治疗和康复非常重要,通过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达到手术的指征。
其次,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可以帮助患者尽量保留乳房组织。
对于乳腺癌患者来说,乳房的完整性与形态是重要的身体形象认同和自我价值的象征,能够保留乳房组织对于患者的心理康复意义重大。
最后,新辅助内分泌治疗还可以帮助医生评估患者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通过对患者的治疗反应进行观察和评估,可以进一步优化治疗策略,提高治疗效果。
然而,新辅助内分泌治疗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治疗反应的评估和预测不够准确。
每个患者对于内分泌治疗的敏感性各不相同,因此,如何准确评估患者的治疗反应,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其次,内分泌治疗的副作用和安全性也需要引起重视。
乳腺癌患者中有一部分患者患有其他疾病,例如心血管疾病和骨质疏松等,内分泌治疗所使用的药物可能会对这些疾病产生一定的影响和不良反应,因此,如何平衡治疗的效果和副作用,需要医生们进行仔细的权衡。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和挑战,科学家和医生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索。
通过临床试验和病例观察,他们不断完善和优化内分泌治疗的方案和用药策略。
例如,针对治疗反应的评估,他们提出了一系列的指标和方法,如内分泌细胞活性测定、血清肿瘤标记物的测定和乳腺癌组织的遗传学分析等,以期在临床实践中更好地预测患者的治疗反应和预后。
乳腺癌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40例体会

11 一 般 资 料 .
例 , 为 女性 , 均 年龄2 ~ 0 , 9 6 岁 平均4 岁 。其 中未绝 经 5
2 例 , 龄2 ~ 9 , 均4 岁 ; 经 1 例 , 龄4 ~ 0 2 年 94岁 平 0 绝 8 年 7 6 岁 , 均5 岁 。均行 乳腺 癌 改 良根 治 术 , 后 病理 类 平 2 术 型均 为浸 润性 导管 癌 , 期 I 分 ~Ⅱ期 , 术后完 成化 疗 。 1 治疗 未绝 经2 例 给予 他莫 昔芬 2 / 口服 : . 2 2 0mgd
何 选择 合适 的药 物 .使 患 者获 得 最长 的生 存 时间及 提高 生活质 量 . 这是 我们 医师 追求 的最 终治 疗 目标 。
现将 我 院2 0 — 0 0 间4 例 乳腺 癌 患 者 行 内分 泌 0 5 2 1年 0 治疗 情况报 告 如下
1 临床 资料
案 选择 。目前 临床 应用 的A 主要 有来 曲唑 、 I 阿那 曲唑
2 讨
4 内分 泌 药 物治 疗 患者 不 良反 应情 况 种
经 前激 素受 体 阳性 乳腺 癌 患者 .在 排 除高危 因素 需
论
作 卵 巢 去势 治 疗 者 .其 余 患者 考 虑 初 始T M治疗 5 A 年: A 若T M治 疗 2 3 ~ 年后 患 者 进入 绝 经 状 态 , 虑转 考 换 依 西美坦 完成 5 治疗 ; 1 于绝经后 激 素受 体 阳 年 f对 2
性乳 腺癌 患者 考虑 给予A 初始 治疗 。 A I 或T M治疗 2 3 ~
乳 腺癌 是与 内分 泌 密切 相关 的疾 病 .正 确对 乳
N A P B 3 我 国 的乳 腺 癌 患 者 中绝 经 前 发 病 比 S B 一3 例很 高 . 6 %左 右 。因此 . 国临床 上很 多是 接 受 达 0 我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解读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晚期乳癌患者,激素受体(ER和/或PR)阳性,即使有内脏转移,如果没有症状,可以首选内分泌治疗。
ER和PR阴性的患者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也可以选内分泌治疗,尤其是对软组织转移和/或以骨转移的患者。
此外,临床中ER和PR状态也可能为假阴性,且有些患者原发灶与转移灶的激素受体情况也可能不同。
因此对于ER和PR阴性,仅有骨转移或软组织转移的复发转移患者,也可以考虑严格疗效评价和病情监控下试用一次内分泌治疗。
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后患者,芳香化酶抑制剂是复发乳腺癌的首选一线治疗。
对未接受抗雌激素治疗的绝经前患者,初始治疗可以是抗雌激素单药治疗,或有效的卵巢功能抑制后加用芳香化酶抑制剂,卵巢功能抑制可以采取外科切除,或应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激素(LHRH)拮抗剂。
绝经前抗雌激素治疗失败的患者,首选二线治疗方案是卵巢功能抑制联合芳香化酶抑制剂。
复发转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可以选择的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来曲唑和依西美坦)、抗雌激素药物(他莫昔芬、托瑞米芬和氟维司群)和孕激素类药物(醋酸甲地孕酮和甲羟孕酮)。
内分泌药物的选择原则主要遵循:1、不重复使用辅助治疗阶段治疗失败的药物;2、他莫昔芬治疗失败的绝经后患者首选芳香化酶抑制剂AI治疗;3、绝经前乳癌患者,可采用手术切除或卵巢功能有效抑制治疗基础上,遵循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疗原则;4、芳香化酶抑制剂失败的可选择孕激素治疗或氟维司群;5、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阿那曲唑或来曲唑)治疗失败可选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依西美坦)、孕激素或氟维司群;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治疗失败可选非甾体类芳香化酶抑制剂、孕激素或氟维司群。
6、既往未曾接受过抗雌激素治疗者仍可选择他莫昔芬或托瑞米芬。
抗雌激素药物氟维司群是激素受体阳性、抗雌激素或芳香化酶抑制剂经治再次进展的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选择用药之一。
对于在既往的他莫昔芬治疗中疾病进展的患者,氟维司群与阿那曲唑有效率相似,但缓解持续时间更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regnenolone
Cortisol
Progesterone Aldosterone
2020/11/4
Androstenedione
Testosterone
Aromatase Inactivators
and
Aromatase Inhibitors
Estrone
Estradiol
Risk reduction by age, (ER+)
54
45
37
32
34
Recurrence Mortality 11
<50
50-59
>60
patient age (years)
8
Tamoxifen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V)
no. of cases
Tamoxifen
as First0-Li2ne5Therapy
2020/11/4
Adrenal gland
Peripheral tissues
Aromatase
Aromatase
= Estrogen =20A20/n11d/4rostenedione
Receptor
Tumor
Postmenopausal wo10men
Anti-Aromatase Agents: Mechanism of Action
25
21个月
P=0.03
20 14个月
15
10
5
0
2020/11/4 Femara 0.5mg Femara 2.5mg
AG 500mg
16
Anastrozole (Arimdex) vs
Megestrol Acetate in Advanced Breast Cancer
Phase III Trials
2020/11/4
14
Femara > AG
Clinical Benefit (CR+PR+SD>=6 个月) %
40%0%
0% Femara 0.5mg
2020/11/4
Femara 2.5mg
AG 500mg
15
Femara > AG
Median Duration of Clinical Benefit (months)
2020/11/4
2
乳癌内分泌治疗药物
乙烯雌酚 雌激素
MPA MA 孕激素
TAM 抗雌激素
Droloxifene Toremifene
AG
Zoladex
芳香化酶抑制 (失活) 剂
兰他隆
Exemestane Arimidex
肾上腺皮质激 素类
Femara (Letrozole)
2020/11/4
3
三苯氧胺 TAM (Tamoxifen,他莫昔芬)
Incidence in >20,000 patient follow-up years
160 140 120 100 80 60 40 20
0
2020/11/4
157 91
contralat. b.c.
42 9
Endometrial cancer
Placebo Tamoxifen
9
The Role of Aromatase in Estrogen Biosynthesis and Tumor Growth
women.
Lancet 1998; 351: 1451
2020/11/4
5
Tamoxifen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
Reductions in risk in ER+ patients
60 51
50
% reduction
40
30 22
20 11
50 50
40
37
30
20
10
6
28
21 Recurrence Mortality
% reduction
0
-3
-10
2020/11/4 ER poor
ER unknown
ER +ve
7
% reduction
60 50 40 30 20 10
0
2020/11/4
Tamoxifen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II)
2020/11/4
17
Survival Data Anastrozole / MA
60 50 40 30 20 10
0
2020/11/4 Median time to death(months)
P < 0.05
2 year survival rate (%)
Arimidex MA
18
Femara® ( letrozole ) vs
目前最常用的非甾体类抗雌激素药 复发转移乳癌的解救治疗 乳癌术后预防复发转移的辅助治疗 高危健康妇女预防乳癌
2020/11/4
4
Tamoxifen Adjuvant Therapy
Early Breast Cancer Triallists report on 55 trials in 37,000
10
34 17
28
Recurrence
Mortality
0 2020/11/4 1 year
2 yrs
5 yrs of therapy
6
Tamoxifen Adjuvant Therapy for Breast Cancer (II)
Risk reduction by ER status (5yrs therapy)
11
Anti-Aromatase Agents by Generation
Generation
Nonsteroidal Inhibitors
Steroidal Inactivators
First
Aminoglutethimide Testolactone
Second
Fadrozole
Formestane
Third
2020/11/4
Anastrozole Letrozole
Exemestane
12
高选择性芳香化酶抑制剂
选择性抑制芳香化酶
作用强度更强
不良反应更轻
2020/11/4
13
Femara (Letrozole) vs
Aminoglutethimide (AG)
Phase III Trial
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2020/11/4
1
乳癌内分泌治疗历史
1896年 卵巢切除术治疗复发转移乳癌
1922年 放疗卵巢去势
1939年 雄性激素
1944年 人工合成雌激素
1951年 孕激素
1953年 肾上腺切除和下丘脑切除
1973年 三苯氧胺
1981年 芳香化酶抑制剂
1990‘s 新一代的芳香化酶抑制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