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高三历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替
影响:统一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政权巩固、民族融合、文 化进步、边疆开发、赈济灾荒、抵御侵略、提高国际地位等
(2)分裂的出现:
A、原因:经济根源是自然经济的自给性、分散性和封闭 性;商品经济发展不充分。
C、如何消除分裂割据:发展商品经济形成统一市场、完 成政治统一、保持中央政权的强大和政令的畅通、防止地 方割据势力抬头等。
1、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频繁
三国
两晋
魏 (220—265)
蜀(221—263) 吴(222—280)
西晋
建立(266—316)
(304—439)
十六国
东晋
统一(280—316)
民 族 大 融 合 的 出 现
途径
改革 友好交往 蜀汉诸葛亮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关系 其他 东吴征服、招降、笼络越族
特点 范围广、时间久、民族众多,又一次民族融合高潮
实质
影响
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促进各族进步,社会经济发展,为隋唐统一创造 条件
少数民族的内迁:
1.内迁少数民族? “五胡”:匈奴、鲜卑、羯、氐、羌
政治根源是地方势力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统治阶级 内部矛盾、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直接原因是中央集权被削弱。
B、影响:社会动荡、经济发展迟缓、国弱民穷;但分裂 中也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政权数目不断减少、长期分裂割 据人民渴望统一、经济的发展要求政治统一、民族交往促 进了民族融合、思想上出现了要求统一的理论或言论)
2.内迁的时间? 东汉、魏、晋时期(北朝末年,胡汉差异) 3.分布?
甘、陕、晋、冀、辽
4.内迁原因?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统治者的混战 5.内迁---融合? 彼此攻战使北方经济、文化遭到破坏, 但彼此攻战中各族贵族势力被削弱,民 族布局被打乱,民族融合的趋势加强。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
魏晋南北朝高三知识点总结魏晋南北朝,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是从西晋灭亡到隋朝建立之间的时间段。
在这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许多变化,给中国历史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将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政治篇1. 三国分立: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分裂为魏、蜀、吴三国,魏国为曹魏,蜀国为刘备所建的蜀汉,吴国为孙权所建的吴国。
三国相互争夺领土,展开了一系列的战争。
2. 五胡乱华:五胡是指匈奴、羯族、氐族、羌族和鲜卑族,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入侵中国北方,对中原地区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这段时间也被称为五胡十六国时期。
3. 建立统一政权:南朝刘宋和北朝北魏分别在南方和北方建立起了统一的政权,结束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局面。
二、经济篇1. 农业生产: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业生产逐渐从封建制向地主农民经营过渡,土地兼并愈演愈烈,农民失去土地,社会出现大量游民。
2.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在魏晋南北朝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商品交换活跃,市场经济逐渐形成。
3. 瓷器制作: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瓷器制作水平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著名的汝窑、钧窑、定窑等窑口相继兴起,瓷器成为中国的重要出口商品。
三、文化篇1. 文学艺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艺术繁荣发展,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家和艺术家,如曹操、曹丕、曹植、王羲之等。
2. 道教兴起:魏晋南北朝时期,道教逐渐兴起并广泛传播,成为当时的重要宗教信仰。
3. 佛教传入: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对中国的宗教、哲学、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科技篇1. 医学发展:魏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得到了较大发展,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等医学著作被广泛传播。
2. 数学进步:魏晋南北朝时期,数学发展迅速,出现了重要的数学著作如《九章算术》等。
3. 发明创造: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出现了许多重要的科技发明,如造纸术、指南针等。
综上所述,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个方面都有重要发展的时期。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品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琅班(耶)王氏
地傅氏O
建康
)京兆杜氏
洛阳
陈郡谢氏
扶风苏氏●
荥阳郑氏
陇西李氏
· 庾氏
荀氏
4、 代表政权—前秦(1)建立:4世纪下半叶, 氐族建立政权,(376年) 统一北方。2、 疆域:东濒大海,南抵汉 水,西至龟兹,北达沙漠,与南方的东晋形成对峙的局 面。3、 淝水之战(383年):前 秦建立后,统一北方,进攻 东晋,最终被击败与淝水。之后迅速崩溃,民族矛盾加 剧。
西晋
十六国383年淝水之战业东晋(317-420)
公元376年前 秦统一北方
三国(220-280)
263 魏灭 蜀266 晋代 魏280 晋灭吴
宋420
齐479
隋朝统
吴222
东汉
502 577
蜀221
魏220
266-316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国家分裂和民族交融时期,也是政治、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上承秦汉帝国、下启隋唐帝国,为隋唐的大一 统奠定基础。政治上,国家由长期分裂走向新的大一统,各民族政权的制度创新为隋唐制度奠定了基础;经济上,由于江南的开发,为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南北经济趋向平衡;文化上,科技持续领先世界,南北文化差异明显但走向交融,儒、释、道三教共同发展,玄学产生,文学承上启下,丰富多彩;民族关系上,继春秋战国之后再次掀起民族交融的高潮,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国时期,蜀、吴两国加强了对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
蜀汉降服南中
西晋时五胡内迁后,受压迫,卷入争夺中央权力的内战、灭西晋,力 五胡内迁
东晋至南朝,在江南开发的过程中,许多少数民族也逐步与
北民南迁 江南开发
民族交融: 各民族间共同生 活、彼此学 习、 共 同发 展、逐渐交 融的过程,包括经济生活、文化语言、风俗习惯、民族心理等相互影响、趋向一致。
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义+笔记)
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讲义)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西汉与东汉王莽篡权改国号为“新”王莽改制——王田制;盐、铁、酒专营;改革币制刘秀兴复汉室(定都洛阳)真题回顾【小学】(2019下)在中国历史上,仿照《周礼》的制度推行新政。
以“王田制”为名恢复“井田制”,将盐、铁、酒、铸钱收归官府专营,多次改变币制的改革运动是()。
A.邹忌变法B.王莽改制C.庆历新政D.戊戌变法三国鼎立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渡之战(曹操VS袁绍)——以弱胜强;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赤壁之战(曹操VS孙权刘备)——以弱胜强;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220年,曹丕称帝,国号为“魏”221年,刘备称帝,国号为“汉”史称“蜀汉”229年,孙权称帝,国号为“吴”夷陵之战(刘备VS孙权)——蜀军元气大伤司马昭灭蜀司马炎称帝,国号为“晋”西晋灭吴,三国结束两晋与南北朝(作背景了解)晋惠帝“何不食肉糜?”八王之乱与“五胡”乱华司马睿南迁建立东晋南北朝并立南北朝淝水之战(以少胜多)双方——前秦(苻坚)VS东晋(谢安)典故——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知识梳理西汉——新——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三皇五帝始,尧舜禹相传。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自此完。
知识回顾中国历史之三国两晋南北朝(笔记)【说在课前】大家好,欢迎来到粉笔课堂,我是包展羽。
今天是文化素养历史常识的第三节课,本节课讲解三国两晋南北朝,幼儿在讲义的301页,小学289页,中学302页,大家翻到对应的页码。
先秦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重要考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淝水之战【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内容比较少,只讲四场战争。
这四场战争是重要考点,其它内容考频低,今天就不讲了。
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
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点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
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使这一时期中国文化的发展受到特别的影响。
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高中魏晋南北朝历史知识1文学艺术:1.建安文学:代表作家主要是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蔡琰等。
2.竹林七贤: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3.“田园诗”代表人物陶渊明。
4.“山水诗”是指描写山水风景的诗。
东晋诗人谢灵运(385~433)是诗歌史上自觉以山水入诗的第一人。
5.汉乐府诗《孔雀东南飞》和北朝民歌《木兰诗》合称为“乐府双璧”。
6.曹魏:钟繇开始把隶书转化为楷书。
7.东晋:“书圣”王羲之,代表作《兰亭序》(天下第一行书)、《黄庭经》。
“小圣”王献之8.思想界异常活跃。
道教系统化,佛教和反佛斗争激烈,佛儒道三教开始出现合流的迹象,文学、绘画、石窟艺术等打上了佛教的烙印。
9.绘画:以佛画为中心内容,三国东吴的曹不兴,被誉为中国佛像画的鼻祖。
东晋南朝时有三文大画家,即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陆探微、张僧繇。
“六朝四大家”:曹不兴、顾恺之、陆探微、张僧繇。
10.四大石窟:以中国佛教文化为特色的巨型石窟艺术景观,包括:莫高窟(甘肃敦煌)、云冈石窟(山西大同)、龙门石窟(河南洛阳)、麦积山石窟(甘肃天水)科技:1.南朝:祖冲之精确地算出圆周率是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这一成果比欧洲早一千年。
他还为《九章算术》作注。
又著《缀术》等书。
2.西晋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6项原则,即“制图六体”。
这一理论一直沿用到明末。
3.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是一部综合性地理著作,详细介绍了中国境内一千多条河流以及与这些河流相关的郡县、城市、物产、风俗、传说、历史等。
第06讲 三国两晋南北朝-2024年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课件(统编版 中国古代史)
当铺兴起于南北朝。
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03 文 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汉末兴起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 受到儒学的影响,主张“贵儒”和“尊道”。佛教在中国盛行,也吸收儒、 道的思想,渐趋本土化。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佛教 和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充实了劳动力资源。)
03 士 族
自三国、西晋以来,一些声明显赫的士大夫家族世代把持官位,享受 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特权,形成一个特殊的社会阶层,称为士族。
士族的萌芽:东汉政权是在豪强地主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因此,豪强地主在 东汉王朝享有政治上经济上的特权。他们在政治上把持中央和地方政权,经 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庄园,渐成割据,逐渐成为名门大族。 士族的形成:三国、西晋 士族的鼎盛:东晋 士族的渐衰:南朝 士族的消亡:隋唐时期
称为“状”。获得资品的士人,由吏
儒的家雄提心倡壮的志三纲五常。
部授官。
01 三 国
九品中正制的背景: (1)东汉末年政治与社会秩序大乱 (2)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 (3)豪强大族控制了地方选人权,严重干扰了人才选拔 (4)曹操开始尝试新的选人方法 (5)曹丕采纳礼部尚书陈群的建议
03 南北朝
PART ONE
01
南朝
4南建2方康0年先,,后 加出经 上身历 先低了 前级宋 在士中质、 此族国污齐定的南损、都武朝坯梁的将时件、吴刘,,陈和裕为工四东夺了匠个晋取防把,王皇止 坯又朝位在 件统,,烧 放称合改制 在为称国过 耐六南号程 火朝朝宋中 泥。。。气 支四此体 撑个后和 的王1有 匣朝70害 钵均年物 中定间都,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 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5课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知识清单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一)三国鼎立1. 背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社会矛盾激化,加上黄巾起义的打击,东汉政权名存实亡。
各地豪强地主势力崛起,拥兵自重,形成了多个割据势力。
2. 形成过程官渡之战(200年)交战双方:曹操与袁绍。
概况:曹操以少胜多,大败袁绍。
影响: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陆续消灭袁绍的残余势力,基本统一了北方。
赤壁之战(208年)交战双方:曹操与孙刘联军(孙权、刘备)。
概况:孙刘联军以少胜多,大败曹军。
影响:曹操无力南下,孙权巩固了在江东的统治,刘备趁机占领荆州南部四郡,并以此为基础,向西南发展。
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
3.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魏: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
蜀: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汉,史称蜀汉。
吴: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今南京),国号吴。
(二)西晋的短暂统一1. 建立: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史称西晋。
司马炎即晋武帝。
2. 统一:280年,西晋灭吴,完成了全国的统一。
3. 灭亡原因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八王之乱严重消耗了西晋的国力。
少数民族内迁,民族矛盾激化。
西晋统治者昏庸腐败,政治黑暗。
过程:316年,内迁的匈奴族灭亡西晋。
(三)东晋与南朝1. 东晋的建立317年,西晋宗室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政权得到了南北士族的支持,其中琅邪王氏功劳最大,司马睿即位时,甚至邀请王导与其共坐御床,时称“王与马,共天下”。
2. 南朝的更替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都城均在建康,史称南朝。
589年,隋灭陈,结束了南北长期分裂的局面。
(四)十六国与北朝1. 十六国概况:西晋末年到东晋时期,北方各族统治者先后建立了许多政权,历史上把北方主要的15个政权,连同西南的成汉,总称为“十六国”。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东汉末年分三国,历史又进入了分裂时期.在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时期,那么同学们对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了解多少呢?下面由店铺为你提供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两晋南北朝历史知识整理一1三国历史事件1.黄巾之乱2.董卓乱政:汉献帝3.挟天子以令诸侯:曹操汉献帝4.官渡之战:曹操胜袁绍统一北方5.赤壁之战:刘备孙权胜曹操6.三国鼎立: 220年曹丕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世称蜀;222年孙权在南京称帝,国号吴国。
蔡金龙注:注意三者顺序。
7.魏灭蜀之战:司马昭(钟会邓艾诸葛绪)胜姜维降刘婵8.三分归晋:司马炎称帝晋灭吴之战科技文化1.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2.三曹:曹操(《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曹丕(《典论》) 曹植(《洛神赋》)3.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4.蔡琰:蔡文姬《胡笳十八拍》5.华佗:外科圣手麻沸散五禽戏2两晋历史事件1.晋统三分:魏灭蜀,晋灭吴2.士族兴起3.贾后乱政:晋惠帝贾南风赵王司马伦专政4.八王之乱5.五胡乱华:匈奴、鲜卑、羯、羌、氐6.五马渡江:司马睿等司马五王南京建立东晋7.世族扰政:王导王与马共天下8.东晋北伐9.淝水之战:谢安胜苻坚投鞭断流风声鹤唳草木皆兵10.朋党之乱:11.刘裕篡晋:东晋灭亡建立南朝宋科技文化1.小说:张华《博物志》、甘宝《搜神记》、葛洪《神仙传》2.史书:陈寿《三国志》、范晔《后汉书》3.诗文:左思《三都赋》、陶渊明《桃花源记》4.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东晋)5.绘画:顾恺之东晋《洛神赋图》画圣飘带精神6.书法:草书(章草):西晋索靖的《月仪帖》;草书(今草):东晋王羲之的《十七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行书:东晋王羲之的《丧乱帖》和《兰亭序》。
7.宗教:南朝梁范缜《神灭论》;东晋慧远是净土宗祖师;法显是中国首位西行求法的僧侣。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高考历史知识点: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
三国两晋南北朝(封建国家的分裂到统一;封建经济破坏、恢复和南方的开发;封建化和大融合。
)
1、南方开发的原因、发展和影响。
2、文化:圆周率,《齐民要术》,郦道元与《水经注》,佛教和道教,范缜,陶渊明,艺术。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
秦和隋的相似性。
*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
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
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
原因和启示*。
(尤其从制度分析。
)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
)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
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
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
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
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高三历史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
高三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复习材料【本课导言】三国两晋南北朝包括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几个阶段,除西晋外都处于分裂状态。
尽管战火连绵,形势动荡,但社会经济在曲折中仍有进步,南方的开发初见成效,文化领域也有不少重要成果。
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重点难点】重点: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的脉络;南方经济的发展成就;孝文帝改革的内容。
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原因;孝文帝改革的影响。
【时空定位】【本单元主要知识】: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治1.政权更迭、政局动荡。
2. 制度:(1)三省制: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台改称尚书省,与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三省,它们共同执掌辅助决策和执行等权力。
(2)九品中正制:曹魏时,创立了新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
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选官标准从初创时期的家世和才能并重,发展到西晋时期主要看重家世。
这样,九品中正制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
随着士族的没落,九品中正制无法继续。
三、孝文帝改革1.前期——特点:冯太后主持;改革重点是建立新的制度。
2.后期——特点:孝文帝主持;改革重点是实行汉化政策。
3.北魏孝文帝的主要内容四、思想文化1.三教并行:道教、佛教盛行,儒学受到挑战,但吸收佛、道精神,有新的发展。
(佛教传播:西汉传入,南北朝鼎盛;原因是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需要;社会动荡不安,穷苦百姓寻找精神寄托;佛教教义的中国化。
)范缜:无神论者,主张 。
2.科学技术的进步数学:南朝祖冲之精确 值(比欧洲早近1千年)。
农学:北朝贾思勰《 》,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3.艺术书法:东汉末年,书法成为一门艺术;曹魏钟繇把隶书转化为楷书;东晋 (书圣)。
绘画:东晋顾恺之,擅画人物,《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封建国家的 和 时期。
中央集权遭到严重削弱,封建国家陷入分裂;各民族相互交往现融合。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权更迭知识清单
第4讲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与隋唐盛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代特征:政权更替频繁;长期分裂与局部统一并存,分裂中孕育统一趋势★隋唐时代特征: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经济繁荣,制度完善,民族关系融洽,中外交流频繁,兼容并蓄,文化艺术全面繁盛(一)基础知识梳理1、三国与西晋:(1)三国鼎立:220年,曹丕称帝,定都洛阳,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定都成都,国号蜀;229年,孙权称帝,定都建业,国号吴;(2)西晋短暂统一:266年,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西晋;280年,西晋灭吴,西晋统一;316年,西晋被内迁的匈奴贵族刘曜所灭。
(3)西晋短暂统一的影响:中国历史进入了一个比较长的政权分立时期。
2、东晋与十六国:(1)政权并立:南方:317年,司马睿在建康重建晋朝,史称“东晋”;北方:先后出现了一批割据政权,最主要的有15个,加上西南地区的成汉,合称“十六国”。
(2)东晋政治特点:士族专权(门阀政治)3、南北朝:(1)北朝: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于439年统一北方。
结束了十六国以来北方分裂割据的局面。
(2)南朝:420年,东晋武将刘裕夺取皇位,改国号宋。
此后南方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合称“南朝”。
4、魏晋时期的文化:(1)宗教:佛教、道教的发展与儒学形成了三教并行的局面,使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
(2)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突出:①文学:建安文学、东晋田园诗、南朝骈文、南北朝民歌等风格各异的文学形式②艺术:绘画→东晋顾恺之为代表,其代表作《女史箴图》、《洛神赋图》;书法→东晋王羲之被称为“书圣”;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佛教艺术的结晶)、莫高窟;③科技: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地理→西晋地图学家裴秀绘制出《禹贡地域图》,并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医学→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4、隋唐兴亡(1)隋朝的兴亡:581年,杨坚建立隋→ 589年隋灭陈,统一→ ★618年,隋朝灭亡(2)隋朝的建设:①广设仓库;②营建洛阳;③开通大运河(3)唐朝的盛衰:盛:618年,李渊建唐→唐太宗:贞观之治→武则天:武周政治→唐玄宗:开元盛世衰:由盛转衰:安史之乱→走向灭亡:黄巢起义;907年,朱温灭唐(4)隋唐盛世①唐太宗与贞观之治:★措施: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完善三省六部,增加科举考试科目;知人善任、虚怀纳谏;②武则天与武周政治:★措施:打击关陇士族;改革科举;③唐玄宗与开元盛世:★措施:选贤任能、改革吏治、改革兵制;发展生产、抑制兼并;大兴文治、限制佛教。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三国两晋南北朝知识梳理
1. 三国时期:公元220年-280年
- 三国分别是魏、蜀、吴三个政权
- 曹操、刘备、孙权为三国的代表人物
- 著名的战役有赤壁之战、汉中之战等
2. 两晋时期:公元265年-420年
- 两晋分别是晋朝、东晋两个政权
- 晋朝建立于西晋亡后的南北朝时期
- 代表人物有司马炎、王导、桓温等
3. 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589年
- 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南朝政权有宋、齐、梁、陈四个朝代,北朝政权有北魏、东魏、西魏、北周、北齐五个朝代
- 北朝政权位于华北地区,南朝政权位于江南地区
- 南北朝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萧衍、高僧法起、萧统等。
2024届新高考历史热点精品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历史解释】民族交融:民族交融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民族互相学习的 过程;民族交融有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从民族交融的过 程中可以看到,各民族人民对于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三、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
(一)民族迁徙
少数民族由游牧转向长期定居
1.少数民族内迁:
(2)冯太后培养孝文帝学习汉/儒家文化。
(3)宗主督护制使得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税,阶级矛盾尖锐。
(4)民族歧视和压迫导致民族矛盾激化,各地人民起义不断。
北魏孝文帝
2.内容:
拓跋(元)宏
(1)前期冯太后主持:(针对社会矛盾尖锐,创建新制)
①俸禄制,整顿吏治。
②三长制(基层行政组织)取代宗主督护制,抑制地方豪强荫庇大量户口,管理户籍,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江南开发
二、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江南开发
(一)原因
1.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2.北方战乱,北民南迁,带来充足劳动力和先进生产工具与技术;(根本原因) 3.江南地区战争相对较少,基本处于和平环境,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4.江南统治者轻徭薄赋,注重经济发展。
东晋十六国形势图
一、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三)十六国与北朝
2.北朝(439-581):
(1)北魏统一北方:4世纪末,鲜卑拓跋部建立的北魏强大起来,439年统一北方。
(2)北方政权的更替:6世纪前期,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稍后又分别被北齐、北
周取代,上述五个王朝合称北朝。
(3)隋完成统一:577年北周灭北齐,581年
(1)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士族与皇权共治世代担任重要官职。
高考历史——魏晋南北朝知识点
三国两晋南北朝:(魏蜀吴、东晋、西晋、南朝、北朝)政治:国家分裂、民族融合:在这一时期,国家是四分五裂的状况,各个政权互相攻伐,一方面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各个民族相互交流,推动了民族的大融合选官用官:世卿世禄(先秦)→军功授爵(秦)→察举(汉)→九品中正(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三国曹魏统治者曹丕正式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官员,起初有利于选拔一些德才兼备的官员,适应了社会发展要求,但日益演变成为世家大族垄断官吏的来源(东晋的“王与马”共天下),官员素质也逐渐低下;选官权由中央到了地方,威胁到中央集权。
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的作用,让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视“家谱”的编撰门阀制度:统治者根据九品中正制,按门第高低选拔官吏,上品无寒族,下品无士族;地方地主豪强势力很大,在政治上把持中央政权,在经济上兼并土地,经营农庄;统治者依靠门阀(士族)维护统治,但也容易产生地方割据。
少数民族封建化:北魏孝文帝改革:颁布均田令(按人口分配土地,死后土地归还政府,重新分配);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学习汉族先进文化,鼓励同汉族通婚;迁都洛阳(为了更好的学习汉文化);北魏孝文帝改革,推动了民族融合,加快了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经济:大地主庄园:魏晋南北朝时期连年战乱,地主豪强拥有大量土地,农民依附地主豪强,租种地主土地。
在这一基础上,大地主庄园经济得到发展,它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巩固了“门阀制度”。
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北方多战乱,北民大量南迁,北方大量土地无人耕种,这为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提供了条件。
北民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具,南方涌入大量的劳动力,南方统治者为了保境安民,兴修水利,颁布一些奖励农耕措施,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商品经济:商品经济得到一定发展,但仍然受到严格的时间、空间限制屯田制度:国家强制农民或士兵耕种国有土地,征收一定数额田租;平时为农,战时为兵;有利于边疆地区的开发,有利于政府的财政收入,维护社会的稳定。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一、高考考点:1.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经济;江南经济的发展;均田制。
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科学技术;道教与佛教;唯物论思想家;文学和艺术。
二、阶段特征: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从公元220年曹丕建魏到公元589年隋朝统一全国),是中国历史上封建国家分裂,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得到迅速开发、发展的时期。
政治方面:封建国家长期分裂,南北长期对峙,政权并立且更替频繁,地主阶级内部分化,形成了士族制度。
经济方面:江南经济大开发,北方经济在破坏与恢复中交替发展,南北经济趋向平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重要地位。
民族关系方面:民族融合出现高潮,少数民族封建化进程加快。
对外关系方面:中国与周边国家仍保持着密切联系。
文化方面:承上启下,成就辉煌,一些领域在世界上居领先地位,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三、重点难点问题: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变化、主要特点、经济地位及启示变化:(1)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特点:①江南经济迅速开发,中原相对停滞。
②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③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④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
其中,江南经济赶上北方是最重要的特点。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北经济趋向平衡,为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打下基础。
一方面是江南经济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北方农业虽屡遭破坏,但总体还是在恢复和发展。
江南经济开发从江东扩展到长江流域,进而波及岭南和闽江流域。
(3)魏晋南北朝手工业门类与秦汉基本一致,但品种更丰富,产量增加,技术有所进步,突出的手工业部门有纺织业、冶矿业、制瓷业和造纸业。
发明灌钢法,开始利用石油和天然气,白瓷产生。
(4)魏晋南北朝时期商业畸形发展,钱币衰落,布帛、谷物等食物货币盛行。
但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比较活跃。
这一时期对外贸易不逊于前代。
主要特点:金太阳考案P21地位及启示:这一时期的经济从宏观上看,在纵的方面表现为艰难曲折、波浪式的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