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第一讲:审美本质论共31页
第三章 美的本质
一、词源学中的“美”
古希腊语: kalos 指內在素质的優良,也包括外表形式的美 丽可爱。
在拉丁语中:belus。 更多具有“娇小”、“青春”等等表示肉 体性状的意义,具有情欲的暗示。
来源于拉丁文的法文beau既表示肉体又表 示道德,有时还用来对阶层、制度进行价 值判断。 现代英语中beau还有这方面 的含义:1. 花花公子,好打扮者 2. 喜修饰者 beau monde 时髦界... 3. 宝儿,法国,好修饰 的人,花花公子 4. 美好的
《资本论》
“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 蜂高明的地方 , 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 前 , 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 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 , 在这个过程开始时 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 , 即已经观 念地存在着。”
其次,进一步说,美是人类符号实 践的产物
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类其别于动物的一个 基本标志; 创造和使用符号也是人类实践的一个基本 内容; 人类实践的“有意识”和“自由自觉”的 特点,总要通过符号表现出来; 人类所创造和欣赏的美,必定存在于具体 可感的符号实践中。
在印度语中:saundarya 词源意义是“有咸味”,具有“媚”的暗 示,引申为“文雅”、“优美”和“形”、 “情”、“量”、“似”、“笔墨”一起 合称为绘画的六种主要成分,有时还具有 表示青春的欢爱与相思,即印度美学中的 “艳情”。
古代汉语
“美”的词源学解释有两种
“羊大为美”
《说文解字》“美, 甘也,从羊从大, 羊在六畜主膳也。 美与善同意。”
奥地利分析哲学家维特根斯坦
“凡是能够说的事情,都能够说清楚,而凡 是不能说的事情,就应该沉默” “[语言]现象,没有有什么共同的东西”, 只有“许多不同方式的相互联系”。“意 义即使用”。“在实际生活中,当人们作 出审美判断时,诸如‘美的’‘美好的’ 之类的形容词,几乎不起任何作用”。
美学概论讲义
第二节 美学研究的对象与范围 一、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各种 观点:
1、 美学研究对象就是美 代表人物: 鲍姆嘉通、康德
2、 美学研究对象就是美的艺术 代表人物:黑格尔
唐寅作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
二 心理学的方法 所谓心理学的美学,是把美视为人类 意识过程中所产生的心理现象,并运用 心理学的方法来论述和阐释这些心理现 象,则称之为心理学的美学。 19世纪以后,心理学方法逐渐发展 起来。
德国心理学家费希纳用实验心理学 的方法用于美学研究,创建了实验美学。 具体说来有选择法、制作法和表现法。 另外,还有里普斯的“移情说”, 谷鲁斯的“内摹仿说”,英国美学家布 洛的“心理距离”说等等。 20世纪以弗洛伊德最为有名。
人的需要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不断变化着的。人类在社会实践中产生 一种新的需要,即精神需要。
原始民族最初所从事的“艺术活动” 多用于实用目的。
人们的审美需要是人类诸种需要多 层次结构中的一种“享乐”的需要。
墨子: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 常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随着人类的劳动实践活动,人由 “自在的人”变成“自为的人”,审美 需要驱使主体的人的感官,由非社会人 的感官向社会人的感官转化。
法国的丹纳提出种族、时代、环境” 三因素对艺术的影响
当代美学发展趋于多元性,美学研 究方法亦多种多样。不过,马克思主义 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理论和实践相 结合的原则以及逻辑和历史相统一的原 则。
美学概论美学导论
第3页/共35页
返回
Question1
回答是肯定的,在美学学科诞生之前, 中西方对美都有自己的思考,产生了审 美意识和美学思想,我们把这些思考命 名为学科前史,以区分于学科诞生之后 的美学史。
第4页/共35页
返回
审美意识
指尚不成熟、不自觉或不清晰的有某种 审美追求的意识,它往往没有获得系统 性理论性的表述,或者仅仅通过审美实 践活动体现出来;
第17页/共35页
返回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
➢ 第一代(20世纪初):王国维、蔡元培、 梁启超等;
➢ 第二代(20世纪二、三十年代):朱光 潜、宗白华、钱锺书等;
➢ 第三代(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学 大讨论;
➢ 第四代(20世纪80年代后):朱立元、 张法等。
第18页/共35页
返回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返回
美学史上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论争
➢ 鲍姆嘉通、康德: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 美学是关于美的科学;
➢ 黑格尔: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的艺术; ➢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第9页/共35页
返回
中国当代美学界 关于美学研究对象的几种观点
✓ 朱光潜: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美学 是艺术哲学;
✓ 洪毅然: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美学是 关于美的规律的学问;
返回
第15页/共35页
第二节 美学史的简要回顾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中国当代美学发展状况; 现代美学的重要转变 。
第16页/共35页
返回
西方美学思想发展线索
➢ 本体论阶段(古希腊罗马到16世纪) ; ➢ 认识论阶段(文艺复兴—十九世纪) ; ➢ 语言学阶段(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
审美经验论之一:美感的本质特征[1]
(Thomas M.Messer著《爱德华·蒙 克》,Harry N.Abrams,INC, Publishers,NewYork,第84页。)
——普列汉诺夫
“一种有关美旳判断,只要 夹杂着极少旳利害感在里面,就 有偏爱而不是纯粹旳欣赏判断 了。”
——康德《判断力批判》
讨 论:
美感中究竟有无功利性?
美感旳本质特征四:
美感旳想象发明性
想象发明性是美感对世界旳新旳认
识形式、新意境旳实现,尤其是具有不 可反复旳唯一性,体现着发明性旳本质。
(英)庚斯博罗:《蓝衣少年》
广义上旳美感:
广义上旳美感则叫审美意识,它指旳 是审美中意识活动旳各个方面和多种 体现形态,涉及审美感受、审美体验、 审美情趣、审美判断、审美观点、审 美态度、审美能力、审美理想等共同 构成旳审美意识系统。
在西方美学史上,美感又叫 审美鉴赏、审美判断或趣味判断。
如:康德将自己旳美学研究 论著称为“判断力批判”
梵高:《星夜》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人言头上发, 总向愁中白。 拍手笑沙鸥, 一身都是愁。
美感旳想象发明性孕育了不同 旳意境
“忧端齐终南,澒洞不可掇 。”——杜甫《自京 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穷愁重于山源自终年压人头。”——李群玉《夜 雨》
“春愁离恨重於山,不信马儿驮得动。”——石 孝友《木兰花·送赵判官》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 清照《武陵春》
发明性旳构成要素: 独具性、唯一性,新奇性
发明性是在表象旳基础上形成 一种独具旳新奇旳形式;
(最新整理)第一章美的本质和特征
价值
好用--------好看
2021/7/26
8
下一页
美产生于劳动
2021/7/26
9
好用
好看
2021/7/26
10
二、美的本质
“美的本质”问题,是一个探讨事物之所以美的 原因与特质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试图给美下 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定义的问题。
膳食,满足人们饮食的需要,有实用价值,是善
也是美,“美与善同意”。另有解释说,“美”
就是羊头或羊角为装饰的人,还有解释说,“大”
是由“火”演变而来,故“美”是火烧羊,是味
美。
2021/7/26
心灵感受—实用价值 5
哲学、美学意义上“美”:
• 凡是客观上与人构成一定的审美关系,能够引起
人们审美感受的具体形象,称为美。
• a.休谟·马歇尔的“美在愉快”说
• “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它只存在于 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 b.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的“美在无意 识的欲望”说
2021/7/26
15
(4)从事物之间的关系中探求美
•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 (5)从社会生活来探索美的本质的有:
2021/7/26
30
• 恩格斯则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中, 则对资本主义的丑恶从两个方面作了深 刻剖析。说资产阶级“在这种贪得无厌 和利欲熏心的情况下,人的心灵的任何 活动都不可能是清白的。”不过,在这 里,马克思、恩格斯都是从一种理论和 概念上对丑进行分析。
• (6)由上所述,我们可以给丑下如下一 个定义: 丑是在感性的形式中包含着一种对生活、 对人的本质具有否定意义的东西。
第一讲-绪论-美学
Richard Shusterman “Art and Social Change”, in International Yearbook of Aesthetics, vol. 13 (2009)
美学的研究对象
1,关于美的学科
回答“美是什么”(美的本质问题)
2,关于感性认识的科学或感性学
鲍姆嘉通为代表
蔡仪 (1906—1992)
——《新美学》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高尔泰:主观派
美是主观的,美在心不在物。 美是自由的象征。
“有没有客观的美呢?我的回 答是否定的,客观的美并不存在。”
“美,只要人感受到它,它就 存在,不被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论美》
——
高尔泰 (1935—)
《寻找家园》
美学热潮之 美学大讨论
——
Hegel (1770-1831)
美学的对象 我们的看法
象)
客观方面:美(审美对
审美关系 主观方面:美感
式):艺术
主客观的结合(最高形
审美活动: 欣赏美、创造美
美学的学科定位
1、从关于美的科学的角度来讲,美学是同 研究真的狭义哲学(认识论、本体论)、 研究善的伦理学并列的广义哲学分支学科。
柏拉图(Plato):
西方美学史上第一篇专门研究美 的著作:《大希庇阿斯篇》
书中柏拉图本人始终没有出场, 担任主角的大部分是苏格拉底。他 通过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的对话说 明自己的观点。
《大希庇阿斯篇》-- 对美的本质的思考
Socrates
P.K.
Hippias
S
H:美是漂亮的小姐、母马、竖琴、汤罐
如‘卡力斯惕克’。但是这个名称也还不妥,因 为所指的科学所讨论的并非一般的美,而只是艺 术的美。因此,我们姑且用‘伊斯特惕克’这个 名称,因为名称本身对我们并无关宏旨,而且这
看清美——马克思主义美学中的审美本质
大 众 文 艺183摘要: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马克思主义审美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审美意识,对构建艺术审美体系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关键词:美的本质;审美价值;社会意识绥化学院杰出青年基金项目 SJ10003马克思主义认为,事物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层次。
美的本质也是如此。
具体地说,美的本质由表及里、从浅到深,主要表现为三个层次,即美的本质论意义、美的根源论意义和美的中介论意义。
一、美是主观的美是什么?这是美的本质问题。
从本质论讲,我同意中国当代美学家吕荧的观点,即美是主观的,“美是人的社会意识”。
为什么美是主观的,是“人的社会意识”呢?美,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对于美的看法,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相同的。
同是一个东西,有的人会认为美,有的人却认为不美;甚至于同一个人,他对美的看法在生活过程中也会发生变化,原先认为美的,后来会认为不美;原先认为不美的,后来会认为美。
所以美是物在人的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这实际上就是说,美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就在于它是人作为审美主体对社会存在的客观事物的一种熟悉、反映、判定或评价。
在历史上,西方很早有人就已从与客观事物的联系和关系上提出美是主观的,比如,像朱狄所说,是十七世纪荷兰的唯物主义哲学家斯宾诺莎“历史上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地提出了美是主观的观点”。
斯宾诺莎说:“假如神经从呈现于眼前的对象所接受的运动使我们舒适,我们就说引起这种运动的对象是美的;而那些引起相反的运动的对象,我们便说是丑的。
”后来十八世纪英国哲学家休谟,不仅提出美是主观的,是人的感觉或意识,而且他“并不完全否认美与客观事物的秩序和结构有关”,也就是说,不否认美与客观事物之间具有某种联系和关系。
他说:“虽然美和丑还有甚于甜与苦,不是事物的性质,而是完全属于感觉,但同时也须承认:事物确有某些属性,是由自然安排得恰适合于产生那些非凡感觉的。
”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研究在批判地继续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思想的基础上,以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这一“新世界观”为武器,把这一脉唯物主义美学研究进一步明确地、大刀阔斧地引进了人类社会历史领域,从与社会存在的关系角度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入地提出了美是人的社会意识的思想。
美学三讲ppt课件
审美的功利与实用功利的区别:
(1)实用功利是一种物质财富的满足和享受, 是一种生活需要和欲望的满足。美感则是一种精 神满足和享受。所以,它们的功利性质是不同的。 (2)实用功利为一种个人欲望所制约、所束 缚,故它是不自由的;审美的享受则不受个人欲 望束缚,是无私的,自由的。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梁思成、周谷城的对话
二、什么是 审美
审 美 活 动
审 美
“审美”,通俗地说,就是对美好事物 的感受、欣赏,美好的事物存在于我们日常 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是我们平常对它们不大 留意。 深入地看,“美好的事物”绝不只是 “漂亮”而已,其中也有许多深刻的道理在 里面,需要我们悉心体会。
审 美
审美活动是人类的一种超越了物质性 需求的精神活动,是为人的精神性生命需 要而产生、存在的。在此意义上,“审美” 即是“非物质功利”或“超物质目的、功 能”的意思,这是对人类审美活动的首要 理解。
一方面人们努力把美学和艺术理论区分开, 另一方面在为美学划界时又都靠在艺术身上, 不能不说这是一种矛盾,这个矛盾直到今天 依然像幽灵般游荡在美学界,遮蔽并迷惑着 人们的智慧。 那么美学到底在研究什么?
朱立元先生的观点: “美学是对现实中以艺术活动为典范(重 点)的审美活动进行思考、解释的学说与 理论;具体说来,美学应将美与艺术等审 美现象放在一种能集中体现审美关系的社 会性和历史性的审美活动中加以考察。”
一定的文化修养 文化修养包括广义的 一般社会文化知识及狭义的各门类艺术 知识、美学知识两部分。 文化会使一个人的心灵更加丰富、细 腻、敏感、深刻。整体文化修养越好, 他(她)会从审美活动中得到越多,审 美活动也就越有魅力。
2、审美能力(Aesthetic Capability)
美学原理讲义大全
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琴诗》
• 4、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说 • 李泽厚
• 美是“人旳本质力量旳对象化”,是“自 由旳形式”
第四讲 美旳本质旳初步探索
• 一、美旳本质和人旳本质、生活旳本质旳 关系
• “自由自觉旳活动恰恰就是人旳类旳特 征。”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 “君子知夫不全不粹之不足觉得美也。” • “故天之所覆,地之所载,莫不尽其美,致
其用。”
• (二)结合艺术来研究美 • 1、从主客观关系研究美 • “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
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 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空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 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 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王国维)
• ④ 方式 • 美旳东西产生快感是必然旳。
• 但凡不凭概念而被以为必然产生快感 旳对象就是美旳。
• 4、黑格尔
• 美旳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内 容旳实在是由理性生发出来旳,是作为理 念旳客观性相。
• 美是感性与理性、形式与内容旳统一,在 这统一中,感性形式隶属于理性内容,是 理性内容旳显现。
• 第四种:美学研究审美心理学。(立普斯、 布洛)
• 我国有关美学旳研究主要涉及下列几种方面 旳内容:
• 第一,美旳问题。
• 第二,审美经验或审美意识问题。
• 第三,艺术问题。
• 五、美学与其他学科旳关系 • (一) 美学与哲学旳关系 • (二)美学与心理学旳关系 • (三)美学与伦理学旳关系 • (四)美学与文艺学旳关系
美学原理第01章 审美的本质ppt课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使得原本独立于人类之外的自然界变成了“人化的自 然”或“属人的自然”; 正是由于社会实践促进了人的意识能力的提高与发展,从而产生出判断
客观世界是非美丑的审美能力。
因此社会实践是美产生的源泉。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创造美”。这 里的劳动就是指社会实践,它包括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以及社会变 革的一切社会活动,生产实践、社会变革实践,科技实践。
第一节 关于审美本质的探讨历程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二、中国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一、西方思想史中关于审美本质的论述
1.毕达哥拉斯学派——“和谐” 2.柏拉图——“美的事物”与“美本身”问题的提出 3.亚里士多德——“美本身”体现为“美的事物”属性 4.普洛丁——“理式”实体的神学化
5.休谟——审美本质的主观化,相对化,甚至失去客观标准 6.康德——主体审美心理结构论 7.黑格尔——“理念的感性显现” 8.分析美学——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消解 根本问题并非表述审美本质的方式,而是是否还有能力追求审美经验所指向的
更高理想境界。
一、西方美学家论美
1、从社会物质属性探求美
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开始分离,社会上出现了专供人们欣赏的人工自然物、 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旅游休闲、度假等满足人的精神生活要求的产业。
美化生活
千手观音——艺术美
欣赏自然美
欣赏文学作品
人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有精神生活要求。 特别是当物质生活的满足已达到一定程度后,人们更注重精神需要的满
把坚贞的品格移到青松上; 把孤傲的品格移到青竹上; 把高洁的品格移到梅花上。
“岁寒三友”格外 美
由此获得双重美感: 松、竹、梅本身所具有的自然美; 和人的移情作用所产生的社会美; 这就是移情现象。
美学 第一讲:审美本质论
围绕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理解产生的激烈论争
对美学文艺学研究方法产生极大兴趣,形成“方法论热”。西方现当代
美学思想得到了大量引进,并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影响了中国当代文 艺实践和美学理论建设
五六十年代已形成基本美学思想的美学家们,在80年代间对自己的思想
宫中多饿殍”。
唐代,则以肥为美,绝代佳人杨贵妃就是丰腴的。 宋代,以瘦为美 新中国时期,以健康壮实为美 现当代出现多样化,以瘦为美如“排骨美女”,中性美
三、美是什么
2)民族性的差异 如中国人的“龙”、“凤”图腾,在中国人眼中是吉祥、喜庆的象征,是很
美的,但对其他国家的人来说,它就不一定是美的了。 中国人一般以黑眼珠为美,可是欧洲白人则以黄头发蓝眼睛为美 3)阶级性的差异 每个阶级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念和标准。 面色鲜嫩红润、体格健壮是乡下美女的标志,而纤手细足,弱不禁风则为上 流社会的美女特征。 鲁迅曾说过的焦大不会爱林妹妹,实际上意味着阶级差别,也就是审美的差 别之一。 阶级矛盾、阶级斗争情况不同,穿衣戴帽没有十分明显的阶级性。在阶级矛 盾尖锐、阶级斗争激烈的形势下,人们的服饰就显示出突出的阶级性。 例如,在我国辛亥革命前后,长袍马褂外加瓜皮帽,是封建遗老遗少的装束, 西装革履手持文明棍,则是假洋鬼子(买办资产阶级)的服饰,革命者则是 一身特有的中山装而后学生装。这些不同阶级的服饰就显示了不同阶级的审 美趣味
一、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
(3)“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是一个完整的概念。
它虽然分成理念和感怀显现两个方面,但实际上是一个不可
分割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理念始终占据统治的地位。
“感性显现”,只是理念的自我显现,也就是说,理念为了
中西方美学史上关于美的本质的讨论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的探讨美的本质是美学中的一个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难题。
困难主要不在于说明“什么是美的”,困难在于回答“美是什么”。
(一)从精神上探索美的根源古希腊的柏拉图是在欧洲美学史上最早对美的问题作深入的哲学思考的人。
他提出:“美的本质就是美的理式”,他认为现实中的一切事物的美都根源于“美的理式”,即“美本身”。
它是使一切事物“成其为美的那个品质”,“这美本身,加到任何意见事物上面,就使那件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作,还是一门学问。
”。
柏拉图在研究美的本质时,有两点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第一,他区分了“什么是美的”和“什么是美”这两个概念。
第二,他讨论了美的各种定义,提出了美不是恰当,美不是有用,美不是善,美不是视觉听觉产生的快感等等。
康德(1724-1804 年)的美学是建立在先验论的唯心主义基础上的。
在美的问题上,他认为美“只能是主观的”。
他说:“至于审美的规定根据,我们认为它只能是主观的,不可能是别的。
”在趣味判断中,美具有没有目的而又合目的性的形式。
所谓没有目的,即没有客观的目的,指不考虑对象的性质和用途,与概念、利害无关。
康德对美的分析,值得注意的有下列几点:第一,趣味判断和利害、概念无关。
他说:“一个关于美的判断,只要夹着极少的利害感在里面,就会有偏爱而不是纯粹的欣赏判断了。
”第二,美虽然是合目的性的形式,但只有引起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和谐的自由的活动,才能普遍必然地引起快感,而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才是判断对象美不美的真正原因。
第三,康德认为这种快与不快的情感虽是个人的,但又具有必然的普遍有效性。
黑格尔(1770-1831 年)黑格尔(1770-1831 年)在哲学上是客观唯心主义者。
他认为绝对精神是世界的本质。
在美学上,他提出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可以看出,他认为美的根源在于理念、绝对精神,而感性的实在不过是理念生发出来的,是作为理念的客观性相。
美学概论 PPT
3)艺术中的丑及其审美价值,如何审丑。
提要: (1)丑的含义。 (2)艺术中丑的审美价值的三种情况。 (3)审丑的五个要点。
4)悲剧性美感的类型及实质。
提要: (1)三种类型。 (2)实质在于唤起人的崇高感。(要求分 析 特点)
5)喜剧性美感的来源及类型。
提要: (1)重要美感特征:笑,基本特征:对
其他特 VIP专享精彩活动
权
VIP专属身份标识
开通VIP后可以享受不定期的VIP随时随地彰显尊贵身份。
专属客服
VIP专属客服,第一时间解决你的问题。专属客服Q全部权益:1.海量精选书免费读2.热门好书抢先看3.独家精品资源4.VIP专属身份标识5.全站去广告6.名
(5)马克思主义产生对美学研究的意义。 (6)现代西方美学的特点。 (7)我国美学几代人努力后的现状。
2)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对美学研究领域 的革 命性意义。
三个要点。(教材论述比较集中) 3)美学的研究对象的主要观点。
提要: (1)历来有不同的看法、原因。 (2)西方传统美学的两大流向。 (3)西方现代美学转变。 (4)我国美学界的探讨。 (5)教材的观点、归纳。
教材有四个要点。(分析)
2)审美过程。
提要: (1)哪五个阶段。 (2)每个阶段的含义、特点、作用。
3)审美欣赏的特点。
教材中四个要点、每个特点的功能的理解 或基本作用或意义。
4)审美批评的特征、种类和过程。
主要能列举,知其含义。
5)名词概念:审美、鉴赏式审美、审美注
意、审美体验、审美品味、审美领悟、审美净 化、审美批评。
2、中外审美思想举要
1)中:
《国语》五举论美:上下、内外、大小皆 无害,曰美。
(2)王国维的美学是渴望把中西美学 思 想溶为一炉的艰难尝试。
第一章 本质论(美术)
第一章本质论第一节:历史上关于美术的各种解释1、从创作主体解释美术:美术是人创造的,在整个美术创造活动中,人,创作主体的作用是第一重要的。
作为创作主体的美术家,其思想情感、个性品格、审美修养等,直接影响到美术作品的价值高下与成功失败。
因此,重视人,重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重视美术家在创作活动中的主体性,在考察美术本质问题时是完全合乎逻辑的。
情感说:认为美术是情感的传达。
代表人物:列夫、托尔斯泰《艺术论》表现说:认为美术是心灵的表现。
代表人物:克罗奇、科林伍德无意识说:认为美术是本能欲望的表现。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无意识是他的学说五大支柱的核心)、荣格。
游戏说:认为美术是自由的游戏。
代表人物:康德、席勒、斯宾塞自娱说:认为美术是自我娱乐。
代表人物:郭若虚、孙衍栻2、从主客体关系解释美术:主体与客体是对立统一、互为依存的,离开了客体就无所谓主体,离开主体也就无所谓客体。
主体是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的承担者,客体是主体创作活动与审美认识活动指向的对象,包括自然客体与社会客体。
即使是精神客体,也具有现实的根源、载体和形式,它一旦成为被具体指向的对象并被表现出来。
就必然为主体所反映。
因此、考察美术,既不能脱离主体,也不能脱离客体,应从主客体关系上解释美术。
理念说;认为美术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他认为现实是美术的直接根源,理念是美术的最终根源,只有理念才是最高的真实)黑格尔(他认为包括美术在内的艺术是理念的感性形象的显现,比之自然是具有真正的美的)、宗炳。
摹仿说:认为美术师对现实的摹仿。
代表人物: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绘画是对所见之物的描绘、、、)亚里士多德、达芬奇(自然是艺术的源泉)。
巫术说:认为美术是巫术摹仿。
爱德华、泰勒,詹姆士、弗雷泽,萨蒙、雷纳克。
巫术说认为:原始艺术是一种巫术摹仿,是作为一种控制狩猎活动的手段发生的、目的是祈求狩猎的成功。
第二节美术的社会本质一、美术在社会中的位置美术首先是一种社会现象、社会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黄金时代是在我们的前面,而不在 我们的 后面。
•
7、心急吃不了热汤圆。
•
8、你可以很有个性,但某些时候请收 敛。
•
9、只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蹩脚 的工人 总是说 工具不 好)。
•
10、只要下定决心克服恐惧,便几乎 能克服 任何恐 惧。因 为,请 记住, 除了在 脑海中 ,恐惧 无处藏 身。-- 戴尔. 卡耐基 。
21、要知道对好事的称颂过于夸大,也会招来人们的反感轻蔑和嫉妒。——培根 22、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3、一切节省,归根到底都归结为时间的节省。——马克思 24、意志命运往往背道而驰,决心到最后会全部推倒。——莎士比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