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合集下载

浅谈“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

浅谈“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

浅谈“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改革作者:姚月平徐美庆来源:《新课程·上旬》 2014年第9期文/姚月平徐美庆摘要:课堂是教育的主阵地,是教学的中心。

课堂教学体现着学校的办学思想和管理水平,是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素质的主渠道。

针对课堂教学现状,从学生的发展出发,树立“人本”“生本”意识,明确了“以学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实践中学生的主动性得以调动,教师积极性得以发挥,教师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得以改变,对新课程改革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与提高。

关键词:课堂;改革;以学为中心一、新课程改革的理论认识新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到现在已经10多年了,那么这次教育部推行的新课程改革的两大理论基础是什么?一是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二是“建构主义理论”。

根据这两大理论,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是什么和课堂教学改革有了更深的理解。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学校美景图,这是我校最经典的图片,点击量有几十万次,而且每一届毕业的学生都喜欢用它作为背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呢,因为它很美,美在桃红柳绿,生动活泼。

由此我们想到了我们的教育是什么,教育就是让姚明成为姚明,让孙杨成为孙杨,让桃树桃花绕绕,让柳树柳絮飘飘,学生要多元评价。

再请大家看两节公开课图片,一节是宁波市的,一节是我校2007年的数学公开课,听课教师的关注对象不一,有的在看任课教师,有的在看手中的资料,有的不知在看什么。

教师就在学生身边,但没有一位教师在观察课堂里的“学生”。

于是我们的传统课堂模式:学生在“听中思考”“听中接受”,但也有“似听非听”。

于是老师教得辛苦,学生听得也辛苦。

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

学生是天生具有自我学习能力的,所以课堂教学要让“教学”走向“学教”,让“教室”变为“学室”,让学生在问学中增长学问,让学校成为学习者的乐园。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研究综述作者:来源:《环球市场信息导报·月末版》2014年第04期摘要:“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随着高校教育从精英向大众教育推进而得到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视,本文以历史沿革和教育学的角度论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历史沿革从教育理念层面提出“以学生为中心”观点中外历史上主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源于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威于1900年在《学校与社会》一书中提出“现在,我们的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中心的转移,这是一种变革,这是一种革命,这是和哥白尼把天文学的中心从地球转到太阳一样那种革命。

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而教育的一切措施则围绕着他们转动。

儿童是中心教育措施便围绕他们组织起来。

”这是挑战传统教育提出的“以儿童为中心论”的宣言。

随后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于1952年哈佛大学教育学院举办了一次主题为“课堂教学如何影响人的行为”的学术研讨会,首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

46年后,1998年10月5日至9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又提出“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各国高等教育界、经济界及政府机构的4000多名代表出席了会议。

这次会议的规模在世界高等教育界的历史上是空前的。

在我国春秋时代,孔子认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主张“因材施教”;蔡元培针对封建传统教育无视学生特点,违反其身心发展的自然法则,束缚其个性发展而提出了“崇尚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观点,均彰显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

二、“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内涵西方教育家杜威提出了“儿童中心论”,强调尊重人类自由的天性、尊重心灵和遵循教育的规律,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

罗杰斯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包括: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既着眼于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也要关注未来社会的发展,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高校主题教育四个以学

高校主题教育四个以学

高校主题教育四个以学
一、以学为先
学习是高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以学为先,将学习放在首位。

这不仅要求我们要认真听讲、做好笔记、完成作业,更要求我们要有主动学习的意识,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以学为基
学习是高校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来源。

因此,我们应以学为基,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这需要我们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还要涉猎相关领域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式,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以学为主
学习是高校教育的主要内容,也是大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重要途径。

因此,我们应以学为主,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和学习质量。

这需要我们采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式。

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四、以学为重
学习是高校教育的核心价值,也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

因此,我们应以学为重,始终将学习放在心中最重要的位置。

无论是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学习意识和思维能
力,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和视野。

同时,我们还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价值观,注重学习的实际效果和长远影响,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和支持。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教育学题库(含答案)

一、解释概念术语1、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育人科学。

2、教育: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3、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包括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所接受的一切有目的的社会生活影响的总和。

4、狭义的教育:是指通过专门的教育机构(学校)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根据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在受教育者积极参与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其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5、基础教育:又称国民基础教育,是培养公民基本素质的教育,是对国民实施的基本普通文化教育,也是为继续升学和就业打好基础的教育。

6、素质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儿童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7、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8、人的社会化:指通过教育活动使人的发展符合社会的要求,从自然人发展为社会人。

9、教育先行:就是要求教育要面向未来,使教育在适应现存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适当超前发展。

其一是教育投资增长速度上适当超前,其二是在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上适当超前。

10、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一方面随社会的演变而发展变化,另一方面教育又有其自身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每一时代的教育与先前时代的教育有历史继承关系,与同时代不同社会的教育有相互交流和借鉴的关系;二是指教育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之间的不平衡性。

11、人(儿童)的发展:是指一个人(儿童)从出生到成熟随年龄增长身体和心理两方面发生的不断发展完善的变化过程。

身体的发展包括机体的正常发育和体质的增强;心理的发展包括智力和个性心理品质的发展。

12、年龄特征:年龄特征是指人(儿童)在身心发展的一定年龄阶段中表现出来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1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111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教育理论综合知识》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多选题下列属于人的性格结构特征的是_____。

A : 情绪特征B : 品质特征C : 态度特征D : 理智特征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答案】ACD。

解析:性格是指人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相组合而形成的人格特征。

性格的结构主要包括四个:态度、意志、情绪、理智。

2、单选题“足智多谋,随机应变”是思维过程的_____。

A : 广阔性B : 独立性C : 灵活性D : 逻辑性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灵活性又叫变通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

故选C。

3、单选题当一个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时,老师撤除了对他的批评。

老师的这一做法属于_____。

A : 正强化B : 负强化C : 消退D : 惩罚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规律中的负强化是指为了让孩子摆脱厌恶刺激,题干中的撤除批评,从而增强孩子良好行为出现的概率,让不爱学习的学生表现出好的学习行为,因此属于负强化。

4、多选题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配合的方法有_____。

A : 互访B : 民主评议C : 召开家长会D : 组建家长委员会参考答案: A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A,C,D。

参考解析:广义的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需要三者相结合统一。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配合的方法有三种:互访、家长会、家长委员会。

5、简答题简要说明学生中心课程理论的优、缺点。

参考答案:参考解析:优点: (1) 重视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准备,在课程设计和安排上满足了学生的兴趣,有很大的灵活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 强调实践活动,重视学生通过亲自体验获得直接经验,要求学生主动探索,有利于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强调围绕现实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精心设计和组织课程,有利于学生获得对世界的完整认识。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教学是启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的过程,是帮助学生建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

强调的是将学生置于教学的中心地位,重视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和主动性,促使学生全面提升自我能力,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成长的过程。

首先,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必须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认知水平和发展潜力等因素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教师应该积极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需求和期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例如,在一堂英语课上,如果学生对音乐感兴趣,可以通过音乐中的英文歌曲、音乐视频等形式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学习英语,实现知识的融合。

其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例如,在一个小组合作的科学实验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讨论、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激发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和价值观培养,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人生目标,激发学生正能量。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全面发展,实现自我价值的提升。

例如,在一个课外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服务社区、参与公益活动等形式,让学生感受社会的温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最后,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要注重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实际情况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及时纠错,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教师应该以学生的成功和发展为导向,以鼓励和支持为主线,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和自我认知,帮助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和困难,实现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概论》复习资料

《高等教育学概论》概念篇1985年高等教育学成为一门学科教育:广义上,教育是社会的产物,教育是一种培育人的社会活动,教育是向人们传授知识、技能,开发人的智能、潜能,以及施加思想品德影响的活动。

学校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主要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传授知识、技能,开发智力,提高全面素质和思想道德品质的社会活动。

(判断)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研究教育活动和教育规律的科学。

(判断)■研究对象:1.培养人的社会活动,2.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任务、过程、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

3.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教师的职责、任务,4.学校的组织与条件、领导与管理。

(多选)教育分类:按社会职能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按智能程度分,幼儿、初等、中等、高等四类学校教育;按培养目标与教育内容的性质分,有普通教育和专业(职业)教育两种。

教育学的分类:按不同教育对象分,幼儿教育学、普通教育学、高等教育学、职业教育学、成人教育学和特殊教育学(6种)教育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它与其他一些学科相结合,互相交叉渗透,又形成了许多新的边缘性教育学科,如教育哲学、教育经济学、教育社会学、教育人类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统计学、教育心理学、比较教育学、教育工艺学、教育未来学、以及各科教育学等。

(多选)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由大学、文理学院、理工学院、师范学院等机构实施的各种类型的教育(学术、专业、技术教育以及师范教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本法所称高等教育,是指在完成高级中学教育基础上实施的教育。

具体而言,高等教育是指对中等教育以上程度的人,以传授和研究各种科学、技术、艺术等有关学问为主要活动,高等教育承担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文化、捉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

高等教育是具有一定专业方向的教育。

高等教育学是以高等教育的特殊矛盾与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即以怎样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为研究对象,探索和揭示高等教育活动规律的科学。

高等教育是一门独立的学科:1.教育对象不同。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研究与实践作者:曲立昂来源:《南北桥》2021年第23期【摘要】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作为评价一个国家文化水平的重要标尺,其核心要素就在于对“人”的培养。

上至教育主管部门下到具体执教的教师,均应当遵循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本位思想。

对于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价要体现出产出与教育价值目标相适宜的原则。

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倡导以学生学习成果为逻辑起点,对教育理念和教学体系进行设计整合,这一点正是《音乐美学》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教学创新理念的核心所在。

本文聚焦《音乐美学》课程的创新性改革过程,系统阐释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教与学模式研究的成果。

【关键词】音乐美学“学生为中心” “以学习为中心” 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21.23.002一、课程改革创新背景及理论依据以学生学习为中心。

有两层意思:第一,把学习作为教育的中心。

教育的目的是学而不是教,不能本末倒置。

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培养其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是培养终身学习能力的必经之路。

在这个框架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营造者、学习过程的辅导者。

第二,在学生所有活动中,学习是中心。

要紧紧抓住这个中心,离开了这一点,学习就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

“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下文简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为指引的教育理念遵循主体性及过程性设计原则,由需求决定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其教育理念的核心在于强调从以人为本入手,强化课程教学活动与人才培养目标的适切性,即课程在学生培养目标体系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应该具备的角色定位、目标量化标准,以及围绕上述两个目标而采取的教与学的适配性。

而这一切和大连艺术学院从建院以来着力强调的“三个一切”,即“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教学、一切为了学院发展”的总体目标不谋而合。

学校为大教师第一学生至上我的办学理念与追求

学校为大教师第一学生至上我的办学理念与追求

2010·5B 人物编者按:姚虎雄,吴江市实验小学校长,中学高级教师,苏州市名校长,苏州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江苏省实施素质教育先进个人。

从教26年来,发表省级及以上管理论文近30篇。

姚虎雄一直追求“平等、自由”的教育文化,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作为自己的教育信念。

他提出了“让每个人沐浴在爱与希望的阳光中”的教育理念,致力办“生动·大气”的教育,尝试用“文化悦纳、文化传导、文化诊断、文化创新”的“文化经营”模式来治校办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和风格。

学校为大教师第一学生至上———我的办学理念与追求姚虎雄要当好一个校长,必须对教育教学的本质规律有深刻的认识,对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有清醒的把握,对教育和办学有自己的理解和追求。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我始终把“学校为大,教师第一,学生至上”作为我的办学理念与追求。

一、学校为大:校长必须融入学校我出生于六十年代,六十年代的严肃、传统赋予了我那个时代特有的“认真与原则”;我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身上又自然融入了“开明与开拓”。

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造就了我自身独有的一种人格特质。

这种特质用社会学家的话来说就是“圆融”。

我经常反思自己为人处事的方式,因为我知道,行为方式的背后就是人的文化特质。

庄子有句名言“内直外曲”,意思是内心明辨是非,而外在要表现出一种处理事情的高超的“圆通”艺术。

“圆通”是庄子认为的为人处事的刚性与柔性的完美结合。

我一直希望自己既能传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又能主动接纳现代先进文化,努力追求一种生动、大气的处事方式,并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特质。

因为,我深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校长的文化特质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文化品质。

六年前,我有幸进入吴江实小这所百年老校,担任这所学校走进第二个百年的第一任校长。

怎么当好一所百年老校的新校长?我首先做的就是悦纳百年老校的优秀传统文化。

悦纳,是传承学校优秀文化的关键。

它要求校长首先要处理好个人文化与学校文化之间的关系。

校园教育理念

校园教育理念

校园教育理念
学校的教育理念:
1、以民为本的理念。

当代教育特别强调以民为本,把注重人,理解人,重视人,爱惜人,提高和进步人的精神贯注于教育科研的整个过程、多方位。

2、全方位发展的理念。

以推动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与不断完善,铸就全方位发展的优秀人才为己任。

3、素质教育的理念。

特别强调知识、工作能力与素养在优秀人才总体构造中的相互影响、对立统一与融洽进步。

以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和加强素养为基础教学目标,致力于全方面激发学生的诸种素养潜力。

4、创造性理念。

加强教育创新与创业教育并推动两者的结合与相融,塑造自主创新、自主创业型复合型优秀人才变为当代教育的基础目的。

5、主体性理念。

它标准教育过程要从传统式的以教师为核心、变化为以学生为核心、以活动内容为核心、以活动内容为核心,提倡自主性教育、快乐教育、塑造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良好习惯,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和进步。

教育理念,即有关于教育形式的意识,是教育核心在教学活动内容及教育思想活动内容中产生的对“教育个体性”的社会意识和主观性标准,包含教育服务宗旨、教育重任、教育目的、教育理想、教学目标、教育标准、教育原则等具体内容。

以教师为主导

以教师为主导

“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是中小学教学所有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成功的根本所在,是中小学教学所有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模式都应该坚持的指导思想。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由“教”与“学”两个方面组成。

教师是教育思想的体现者,是教学方向的把握者,是教学计划的执行者,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

知识落实是基础,思维培养是核心,技能生成和能力转化是关键。

成功的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上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上主体作用的最佳结合。

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追求目标趋势:①各国日益重视教育,对教育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②教育处于不断改革之中,改革又是沿着由重视知识、技能的传授,到重视智力、能力的开发和培养这个方向发展的。

目标:扩大和提高科技队伍。

具体措施:加强中小学科学特别是理科基础知识教学,努力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才能,加速发展高等教育,扩大大学生队伍,大力培养研究生。

二十年中一些主要国家的大学生在校人数成倍增长。

世界教育改革的新动向(1)国家领导人亲自抓教育改革(2)教育改革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各国都把教育视为安全和发展的保证,竞争和斗争的强有力的武器,未来表发展的美键(3)全面和重点相结合,提高一代人的素质教育改革的重点:重在质量,重在基础,重在普教。

因为:A、人才的培养是具有积累性和程序性的,只有普及了小学教育,才能更好地挑选出精英的中学生,以此类推,才能选出精英的大学生、研究生和选拔出尖端的科技人才。

B、科学技术要最终变成生产力,除了要有尖端人才搞创造发明,还必须有亿万爱过良好普通中等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技术工人,没有他们,科学技术革新和创造发明就难以物化,社会生产效率就难以提高。

赞科失的教学原则及其评价五条:1.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2.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原则 3.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4.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5.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的原则解决目前学生课业负担过重应该注意的几个方面A、改进教法、少教多学——要教为主导,学为主体。

学校教育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学校教育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学校教育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直接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因此教学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认识结构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设计成以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灌输与注入。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重“教”轻“学”,重“师”轻“生”。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太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只根据教师的意愿及考试要求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

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使以“学”为主成为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性问题。

一、要实现以“学”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首要前提1.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参与意识并非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对教师的服从,也不是仅限于课堂答问的参与,而是一种动态的、隐性的过程,着眼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它的最初级形式是平等、认同,高级化形式是同化一思维同步,情感共鸣。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质疑、存疑、设疑。

3.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即学生对自身所进行的学习有自觉的意识。

教师可以采用实施全面的学习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调控和调节意识,以及给学生反省的机会。

4.尊重和培养自我意识,也就是学生对自己及其状态的意识,包括对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及时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意识。

二、创设合理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是主体性教学的关键建构以“学”为主的学习环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与建构以“学”为主理论及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被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渊源、框架体系及教师角色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渊源、框架体系及教师角色

一、理论渊源:“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形成与发展“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在较长一段历史时期内,成为指导和引导整个教育领域发展的主流思想之一。

基础教育方面,自教育家夸美纽斯于17世纪初提出班级授课制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开始在基础教育领域萌芽并逐渐起到主导作用,而赫尔巴特的“课堂、教师、教材”“三中心”教育理念成为教育学学科建制的基础,从“三中心”的内容可以看到,其核心是教师,要通过教师将课堂、教材等联系起来。

高等教育方面,古典大学以及教学型、应用型大学中,都强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定位,加之盛行于一定时期的教授治校等理念的出现,更加强化了高等教育中教师的权威性,“以教师为中心”也是指导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理念也逐步更新,从基础教育领域看,美国哲学家杜威“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思想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但罗杰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发展,彻底颠覆了长期以来形成的固化教育理念,尤其是对高等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卡尔罗杰斯参加哈佛大学举办的一场学术研讨会时,在大会报告和专题演讲中,首次提出教育应该遵循“以学生为中心”的观点,这一观点在与会者中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同时也成为新闻媒体关注的焦点,这一事件被称为教育史上著名的“罗杰斯挑战”。

开启了长达半个世纪的教育理念大争论,争论的焦点是教育究竟应该以谁为中“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理论渊源、框架体系及教师角色惠霞(甘肃政法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70)摘要: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观的转变引发了一场教育革命。

梳理“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理论渊源,能够准确勾勒出这一理念的构成要件,即学习主动性、学习过程、学习效果及综合能力的培养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教学理念的主要构成要素,而明晰教师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教育者、服务者和支持者角色,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提出“以学生为中心”的观念最早是由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和教育家杜的“以儿童为中心”的观念转换来的。

杜的以儿童为中心的思想在教育界影响很大,传统的教学基于填鸭式、灌输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体作用,学生被动地研究知识,杜对以教师为中心这一教学方法是极力反对的。

他提出的新思想引起了教育界的重视,有重要的启迪作用,并被进一步运用到中学和大学的教学模式中逐步发展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观念。

可以说“以教师为中心”的对立面就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特征主要是:学生起到主体作用,教师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在传授知识与技能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积极主动性的激发和引导,既要“授之以鱼”又要兼顾“授之以渔”,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小组活动、协作式、设计式、个别式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或选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多种教具进行教学设计规划。

是否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的主要判断依据一方面是学生的主体作用是否能表现出来;另一方面是谁是研究的主体,即能否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投入到课堂中的情绪和积极性,学生是否是自己的管理者。

如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负责控制和管理研究活动,积极投入到课堂建设和活动规划中,那么这种教学模式便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是我们目前所应倡导和积极研究的。

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模式培养质疑能力叶圣陶先生提出:“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

”所谓“不需要教”即达到研究上的“自由”,人类的教育是“自由的教育”,在这个过程中,不应当只有“施”,或者只有“受”,学生的研究是在求学,教师在这当中应当有一个责任,那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达到一个辅助的作用。

让学生通过研究掌握到自主汲取知识的技能,有思辨的想法,从而能对知识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其来说才是更好的教育。

研究知识不要成为最终目的,而要成为手段。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书本为中心,课堂教学形式采用“三统一”的教学模式,即课程时间、课程进度、课程考试统一进行,填鸭式向学生灌输死板而枯燥的知识,造成学生只会呆板地接受知识,而不是自己去通过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护理教育学简答题

护理教育学简答题

第一章五)简答题六)1. 教育学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其标志是什么?四个阶段:教育学萌芽阶段、独立型态的教育学阶段、科学教育学阶段、教育学多元化发展阶段。

2. 简述学校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区别。

最主要区别在于:①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组织性最强,因此可控性最强;②学校教育是由专门机构、专职人员承担的;③学校的任务是专门培养人,而这些人是取得入学资格的。

?3. 简述护理教育的任务。

?护理教育的任务为: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开展护理科学研究和护理教育研究、发展社会服务的项目。

4. 环境对人身心发展作用的限度表现在哪几方面。

(1)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是一个变量:表现为①环境中不同构成成分对人的不同发展时期影响不同;②随着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而相对减弱;③随着个体活动能力大小而变化。

?(2)环境对人发展的影响在性质上有积极与消极之分;在方向上可能是一致的、协调的,也可能是不一致的、互相矛盾的。

(六)问答题1. 个体实践活动受哪些因素的影响?(1)活动对个体的要求与个体现有发展水平的相差度:只有那些高于个体发展现有水平,又是个体有能力进行的,经过努力能够达到目标的活动,才能有效促进个体的发展。

?(2)活动的组织结构水平与重复度:活动的目标越明确,步骤越清晰,手段越具体,活动主体越易从结构上把握活动。

这种把握有助于个体学习的迁移和思维逻辑的形成。

对于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只有通过一定量的重复,才能形成熟练的操作技能与技巧,并把思维的重点转向事物的本质联系和活动的结构本身,进而内化为相应的思维结构。

?(3)个体在活动中的自主程度:个体对活动的态度可分为三个等级:被动应答、自觉适应及主动创造。

被动应答是个体对外界刺激所做的应答性反应,对个体发展的影响较小。

自觉适应是个体主动接受、理解活动的目的、要求,自觉参加活动,为完成活动任务调动自己的潜在能力,在活动中得到发展。

主动创造是个体为满足自己需求提出活动目的和任务,在活动中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探索。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

教育学简答论述题汇总(权威)1. 简述教育的外部规律。

作为一种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生产力水平、科学技术和文化传统等的影响,并对这些因素的变化产生反作用。

(1)政治经济制度和教育发展之间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它对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权、教育目的,教育内容的取舍和教育体制的改革等起决定作用;反过来教育通过培养合格的公民和政治人才为政治服务,通过传播思想、形成舆论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还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

但是教育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不对政治经济制度产生决定性作用。

(2)生产力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对教育发展的水平和速度、教育结构变化、教育内容方法手段、专业设置等起到制约作用;教育可以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和科学技术反作用于生产力。

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

(3)科学技术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科学技术能改变教育者的观念,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质量、教育内容方法手段和教育技术等;教育能完成科学知识再生产、推进科学体制化,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可以促进科研技术成果的开发利用。

(4)文化和教育之间的关系: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它既可以传播文化,又构成文化本体。

文化对教育具有价值定向作用,文化发展可以促进学校课程发展,其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等;教育可以传承、改造、传播交流融合、更新和创造文化。

(5)人口和教育之间的关系:人口的数量、质量和结构影响和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可以控制人口增长、改善人口素质、提高人口质量、优化人口结构和有助于人口迁移。

2.简述教育的文化功能。

(1)教育能够传承文化:可以传递、保存文化,活化文化。

(2)教育能够改造文化:选择、整理、提升文化。

(3)教育可以传播、交流、融合文化。

(4)教育能够更新和创造文化。

3.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表现在:(1)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做出社会规范(即学校教育可以促进学生个体社会化进程);(2)学校教育可以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

为什么要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以学为主的教学改革课改前,我们的课堂教学方法,多以讲授教学法为主,这种传统的讲授方法有有利的一面,它有利于教师胸有成竹地进行系统讲授,具有直截了当、清顺流畅、控制自如等特点,所以它经久不衰,至今仍为广大教师乐于采用。

当然,它不乏一些缺点,例如,:学生经常处于被动地位,情绪容易消极,气氛容易低沉、思维容易陷入凝滞状态,学生应有的心智活动经常被教师所取代等等。

近年来,各地提出了多种改革教学的方法,我也加入了这一行列,经过实验、分析、比较,我认为,在诸多方法中,以“以学为主”教学法为佳,因为它吸收了百家之长,融汇百花之芳,适合于教学改革的需要。

采用“以学为主”教学法教学小学语文,破除了陈腐的教学观念和方法,符合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和学习语文的规律,有利于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以学为主”教学法是改革教学达到设计优化的一条重要途径,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以学为主”教学法是一种新型优化的教学方法。

“以学为主”教学法是一种把教学活动的重心放在学上,使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统一起来,学生自学和教师引导结合起来的教学论和教学法。

其基本精神是:“(1)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确定以“教师为中心”到“学生为本位”的转化;(2)要做到从“以教为主”到“以学为主”的转化;(3)充分肯定教师在学习过程中“导”的作用,“导”是为了学生更主动地学,“导”着眼于方法、思想、治学之首,要注意从“教”到“导”的转化;(4)处理好“学”与“导”的关系,既要导之于前,更要导之于后,关键是提高自学能力,使达于“无师自通”的境界,促使从“导”到“学”的转化;(5)全面发展智能开发的前提和基础,要施行从“只管教书”到“教书育人”的转化。

“以学为主”教学法,从教学关系上说“学”是主体,“导”是主线,教学活动的重心由教转到学上。

从活动形式上说,学生主要活动形式是自学(自读、自写、自思、自解、自测、自结)教师的主要活动形式是引导、主导、诱导、及时指导、因材施导、因势利导。

学校教育方式是什么

学校教育方式是什么

学校教育方式是什么学校教育方式是以学校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评价为导向,通过班级教育、课程教学、社团活动、辅导辅助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认知、情感、道德、实践等方面的培养和促进,最终达到知识传授、素质提升和人格完善的教育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学校教育的特征之一是以学校为中心,这意味着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都要在学校里度过很长一段时间,全面地受到学校的教育和管理。

学校是学生求知的场所,也是他们生活的场所,学生们要与学校、与老师、与同学建立起密切的联系,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

以学生为主体是学校教育的另一大特征。

学生是学校教育的本质和核心,是学校内各项活动和教育的主体和对象。

学校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提供全面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助力学生实现个人价值。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的重要载体。

课程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和途径。

学校要根据课程设置,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培养相应的能力和素质。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导力量。

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情感教育、行为引导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师还要担任学生的辅导员,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

评价是学校教育的导向。

评价体系的完善与合理是学校教育成功的重要保证。

评价体系要引导学生正确树立自我、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的价值观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发展,从而培养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素质人才。

学校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现个人价值。

学校应该在课程设置、教育手段、教学方法以及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增强教育质量。

学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创新、创造、实践等能力,积极推进学生创新创业工作,鼓励学生接受社会实践,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方法还有很多待探索和实践。

学校应该以人为本,完善细节,不断优化教育环境和教育方式,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素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教育应变以“教”为主为以“学”为主
学习是学生主动建构内部心里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直接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因此教学过程应是促进学生自主构建认识结构的过程,教师应把教学设计成以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过程和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而不是灌输与注入。

由于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中最大的弊端是重“教”轻“学”,重“师”轻“生”。

教学过程中忽视学生的主体性,不太关注学生的已有知识基础,只根据教师的意愿及考试要求采取硬性灌输的方法,结果造成学生学习的消极、被动。

长此以往,不仅降低了教学质量,而且降低了学生的自我效能感,进而严重阻碍了学生的主动发展,从而使以“学”为主成为向素质教育转化的根本性问题。

一、要实现以“学”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意识是首要前提
1.尊重和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

这种参与意识并非是通常意义上所讲的对教师的服从,也不是仅限于课堂答问的参与,而是一种动态的、隐性的过程,着眼于学生间、师生间的沟通,它的最初级形式是平等、认同,高级化形式是同化一思维同步,情感共鸣。

2.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即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提问,让学生主动质疑、存疑、设疑。

3.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即学生对自身所进行的学习有自觉的意识。

教师可以采用实施全面的学习指导,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学习
调控和调节意识,以及给学生反省的机会。

4.尊重和培养自我意识,也就是学生对自己及其状态的意识,包括对肢体活动状态的意识,及时思维情感等心理活动意识。

二、创设合理的、全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设计,是主体性教学的关键
建构以“学”为主的学习环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等四大要素。

与建构以“学”为主理论及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可被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人的智力是多维度的,包括言语、操作、音乐、身体知觉、知己能力、知人能力、人际交往能力。

从而着重强调,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师生间和谐的关系。

此外,还要十分重视针对学生间的个性差异,在教学中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它变传统的单一教学目标为主体的、全方位的目标分析,变教条式的讲课程序为观念化、社会化的课堂情境创设,变形式性的作业为强化练习设计,变教师满堂灌输为综合、适用各种建构主义教学方法(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随机通达教学)引导学生自己学习从而达到确实建构以“学”为主。

(作者单位甘肃省徽县一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