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精选《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10篇《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大全《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范文就在好文网篇一:《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意见今天听了曾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节课,能感受到曾老师备课充分,较好地把握了教材的编排特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对例题进行改编。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年级下学期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年级下学期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
曾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较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新知的起点,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尝试归纳算法以及师生有针对性的讲解、评议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亮点:一是可以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将计算教学与解题教学相机结合。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曾老师借助直观的纸带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十进制加减法的兴趣。
引入十进制加减法是顺理成章的,让学生以更好的状态进入探索新知解题的活动,积极探索十进制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巩固应用环节第二题和第三题的设计上,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思想。
在这种背景下,学生更能理解学习十进制加减运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基本能做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体验解题,尝试十进制加减的竖写,在探索中实现十进制加减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总结小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垂直时小数点对齐的原理。
第三,注重学生学情反馈,多让学生板演,做到因材施教。
现在的课堂提倡的是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评课教师:刘雁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及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
”计算是由于解决问题的需要而产生的,又是解决问题的必要,所以潘老师把计算和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获取信息后,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掌握计算方法。
潘老师这节课主要有以下一些亮点;一、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首先,潘老师能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利用个人的身高优势引出姚明的身高,让学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我与姚明的身高差距,以及验算差距计算是否正确,巧妙的引出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素材。
比如:要想知道我们计算是否正确,该怎么办?从而引出验算,不仅让学生养成验算的好习惯,而且引出小数加法的计算。
二、利用矛盾冲突,唤起学生注意力今天学习的数与以前学习的数有什么不同?如果盖住小数点就变成什么数?为学生试计算小数加减法做好铺垫。
通过比较整数加减法计算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计算方法,为学生总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提供依据。
三、充分体现教师主导作用,学生主体地位通过让学生编小数加减法问题,在小数加减法中有哪些情况?将小数加减法计算中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一出现。
用学生自己编的题作为全班研究的“例题”学生有兴趣,对各种“新情况”也有思考,有感受,展现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然后让出题人当小老师巡视指导,其他同学做并提出问题和质疑,从而,教学的重难点在孩子们的自我认识中得以解决。
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体现教师备课充分备课前,老师就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1、数位没有对齐;2、计算结果不知道化简;3、小数减法,不知道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后再减,这三点中,带着这些错误,潘老师精心设计了这堂计算课的问题和练习。
总之,这节课“以生为本,对话、研究”的氛围浓厚,所有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算理,学生发现;疑难,学生探讨;评价,学生参与。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评课教师:胡疆燕
听了潘星老师的比赛课《小数的加减法》,使我感受到计算课也能上的很精彩。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加减法和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进行的。
也就是说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还是有一定经验基础的,备课前,潘老师就对学生的错误进行了充分的预设,发现错误主要集中在:1、数位没有对齐;2、计算结果不知道化简;3、小数减法,不知道在被减数的末尾补0后再减,这三点中,带着这些错误,潘老师精心设计了这堂计算课。
首先,潘老师利用个人的身高优势引出姚明的身高,让学生用一个算式来表示我与姚明的身高差距,巧妙的引出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
不仅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还为后面的研究提供素材。
接着,让学生试着自己计算结果。
目的是唤醒学生整数加减法计算的经验,利用旧知识的迁移解决减法的问题。
通过分析和交流理解结果的小数点要与竖式上面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为后面的新知做准备。
本节课教学的还一个亮点之一就是让学生自己编题,学生落笔写下的一道题,很可能是从头脑中思考的几种情况筛选出来的。
这些丰富的认知体验,都为后面的交流奠定重要的基础。
用学生自己编的题作为全班研究的“例题”学生有兴趣,对各种“新情况”也有思考,有感受,展现了浓厚的学习热情。
从而,教学的重难点在孩子们的自我认识中得以解决。
总之,这节课“以生为本,对话、研究”的氛围浓厚,所有的问题,由学生提出;算理,学生发现;疑难,学生探讨;评价,学生参与。
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孩子们的“超强”能力。
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学,相信孩子,反而会有更多的惊喜和收获!。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1. 引言《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是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的一本教材,本课程主要介绍了小学三年级学生学习和应用小数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对这一教材进行评课,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细致分析和评价。
2. 教材内容《简单的小数的加、减法》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小数的加法:教材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加法规则,并通过逐步分解的方法,帮助学生掌握小数的加法运算。
•小数的减法:教材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题,引导学生掌握小数的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加深他们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3. 教学目标本教材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理解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规则;•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在导入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学习小数加法和减法的欲望。
例如,教师可以用购物的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购物时的小数运算。
第二步:讲解小数加法的基本规则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简要讲解小数加法的基本规则,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
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投影仪展示运算步骤,并引导学生跟随操作。
第三步:讲解小数减法的基本规则教师会简要讲解小数减法的基本规则,并通过实例演示和学生互动,加深学生对小数减法的理解。
教师可以让学生主动参与计算,并引导他们思考减法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第四步:练习演算在这一步骤中,教师会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演算来巩固所学的小数加减法的知识和技巧。
教师可以设置不同难度和形式的练习题,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第五步:拓展应用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小数加减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例如,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购物账单或时间表,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进行计算和解答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篇一听了诸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课如其人,诸老师的课朴实且扎实,从不矫揉造作,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精炼的教学语言,从容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下面我就这堂课谈一些自己的感受。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诸老师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篇二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在创设问题情景、学生活动、意义建构、数学应用等环节有创意。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有理数加法是小学算术加法运算的拓展,所以本节课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在对教材精心整合的前提下,设置感知环节,以问题为纽带,让学生先列有理数加法算式并猜测答案来感知有理数加法算理,通过有效合理的'问题情景的营造,启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
2、理解环节,教师通过引导学生举实例验证答案来理解有理数加法算理,这样做不但突出主题,而且把抽象的数学算式放到丰富多彩的实际背景中去理解,极大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举的例子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容易接受。
3、归纳总结环节,通过两组练习来帮助学生将有理数的加法进行分类并逐类总结法则,教师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多角度、多层次的设计问题,学生通过对一个个问题解决的过程类比得出法则,从而体会数学发现、发展过程。
总之,整个课堂起始于感知,发展于理解,进一步归纳总结,最后达到应用,四个环节步步深入,使学生在原有的认识基础上自我挖掘,自我提升,最后达到了对新知识的全面理解和灵活应用.拓展例题功能,渗透搭配规律。
篇三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教师采取了以学生手中的文具价格为契机,通过学生的提问和解决方法,很自然的把小数加减法的各种形式穿插其中。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评课稿执教者:梁传贵评课人:梁运红今天有幸听了思陇小学梁传贵老师的《小数加减法》一课,让我收益匪浅。
梁老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既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谈谈本人对本节课的想法。
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计算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梁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
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练,学生的兴致会提不起来,学习就显得很被动。
而梁老师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
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了起来。
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
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第二、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梁老师创设了现实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而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上的。
本节课的一点小瑕疵就是在一处小细节上梁老师没有去强调、去总结(列竖式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没有得到突破。
我认为“该出手时就出手”,该强调的还是要强调,这样才能使我们的课堂更加扎实、高效。
当然,课堂上老师什么时候说?怎样说才更适度?这也是值得我们共同努力探讨的问题!。
四年级《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4.在学法指导上,教师的课堂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这样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三生”课堂教学的特色。
5、有一个想法:是否在本节课中加入第二个加数或减数比第一个数位少的,如3.68-0.4,这样是不是会更全面一点。观点不成熟,仅供参考。
龙王镇中心小学教师评课表
学科
数学
班级
四年级
主讲
王永晴
时间
4.22
课题
小数的加减法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评课人
评
课
内
容
1.王老师具备较好的教材灵活处理能力,将原来的2004年的奥运会的例题改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本校举行的“大家跳,大家唱”活动情境引入,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上课的仪表端正,仪态大方,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一直很镇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比较关注。学生质量也比较好。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小学四年级数学《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1]
小学四年级数学《两位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今天有幸听了张老师的《小数加减法》一课,让我收益匪浅。
张老师教学目标的设计,既有知识技能目标又有过程性目标,充分体现了《课程标准》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的要求。
以下谈谈本人对本节课的想法。
第一、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有助于计算教学。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和初步认识一位小数含义的基础上教学的。
章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教学目标。
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是计算题中的一部分,因此具有计算题的普遍特征,学生较易掌握,但枯燥、乏味。
如果只是一味地讲、练,学生的兴致会提不起来,学习就显得很被动。
而王老师的情景创设比较成功。
课一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欲望激了起来。
让学生在主动中探索,在快乐中求知。
超市购物活动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要求。
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
而且真切地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然后运用学生最喜爱的闯关题和抽卡比大小游戏,不断激活课堂气氛。
激发学习兴趣成为本课的最大特点。
第二、从知识与技能方面来看,张老师创设了现实超市购物情景,让学生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通过有序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正确进行计算,并能用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而这样的教学是建立在旧知迁移的基础上的。
这里的基础主要有第一、整数加减法竖式计算方法;第二、小数与分数的关系;第三、小数与元、角、分的化聚的关系。
而这种情境的创设,贴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生活中的数学”引入到“教材中的数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真正能为探究新知识服务。
另外,教学完小数加减法后,老师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交流。
从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中,自主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4篇)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精选14篇)小数加减法评课稿1新课程要求:教师教学的本质在于帮助、激励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重在于体验、感悟和共享;教学活动的方式主要是自主、合作和探究;评价教学的标准主要看学生的投入、乐学与善思。
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当前数学教育、数学教学的意义和任务。
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学生的实际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尊重学生的思维进程、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
做到:问题由学生提出、分析、解决;概念由学生归纳、概括、提炼;规律由学生探索、发现、揭示。
尽量注意数学思想与方法的渗透,数学知识与数学技能的达成,做到有机的统一。
主要是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通过引领学生走进生活情景,使学生对小数加减法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产生急切需要。
启发学生经过自主尝试探索研究其计算方法、理解算理、归纳算法。
2、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在概括总结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注重学习研究的方法策略,特别是通过与整数加减法的比较分析,找出内在联系,注意验算检查,提高计算能力。
3、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意识和研究能力。
善于在生活中学数学、想数学、用数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本课教材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如果只是原有知识上的简单重复,学生就会很枯燥,没有兴趣,因此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采取尝试探索教学法,让孩子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体。
把研究利用小数的意义来掌握计算方法是本课学习的重点,也是本课学习的难点。
首先引导探索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根据自己生活经验,提出有价值的一步计算的数学问题,并列出了相应的算式。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自然引出这节课的课题。
让学生尝试计算、体验认知的过程。
让学生充分尝试多种方法,又通过汇报交流,初步总结出建立在小数意义上的小数加法的计算法则。
通过学生的再一次尝试、汇报交流,从而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相同点。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优秀3篇)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优秀3篇)《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篇一1、环节安排清晰、完整。
本节课由情景引入,导出6道算式,通过这6道算式对万以内的加减法这一单元的知识进行复习,口算、笔算、估算、验算有机结合。
接着在梳理的基础上进行巩固、应用,用填方格的形式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最后到商场促销活动各类价钱的计算,又回到生活情景,使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连贯。
2、目标定位合理、准确。
在本课中,既有基本知识的的梳理,又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巩固,同时还有能力的提升。
由此可以看出,教师在课前对本课的教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从教学材料的选择到教学内容的展开,都可以看出教师对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定位和把握是比较合理、到位的。
3、反馈形式新颖、可借鉴。
在本课第一环节由情景导入引出算式的反馈中,教师对算式反馈的处理干净、利落。
指名一生说算式,其余同学说问题,反馈形式新颖,把算式和解决问题进行结合,由算式联想到意义,把算式的意义、作用扩大,把计算与解决问题进行整合。
同时使全体学生同时进行思考,这种反馈形式可供我们借鉴。
《简单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篇二尤老师的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交流,在交流中让学生自己学会了当堂知识。
上课学生的听讲状态也比较好,能够做到认真听讲,积极参与,这点我的课堂差的很远,往往讲几分钟就得整顿学生状态,需要虚心学习如何达到如此流畅的课堂氛围。
整节课都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借助画图理解题意,学生画图,学生说图意,学生提问题,学生自己解答,自己说算理,教师只是起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这是我们学习的地方。
建议是这节课的难点的突破是否能再深一下,比方说160-90最后算法最优化,大多数同学能说出16个十减9个十得7个十,所以得70。
最后还有学生说16-7=9.9加个0得90,这里老师能否追问一下,9为什么加个0,算理就巩固加深了。
在解决问题中学习整十整百整千的口算,尤老师在看信息提问题环节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空间交流。
简单的小数加减法 评课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今天听了李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
任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购书一事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
让学生提出“两本书一共花多小钱?”和“《数学家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
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第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的课堂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这样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听完这节课,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范文(10篇)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范文(10篇)小数加减法评课稿范文(通用10篇)小数加减法评课稿范文篇1从讲台上走下来的那一刻开始,一直很不安,很内疚、很遗憾,带着不自信走上讲台,又带着懊恼走下讲台,整个过程让我有些晕。
课处理到这个程度,的确需要很好的反思自己。
下面谈两个自问自答的问题、三个遗憾点、两个不确定的思考。
一、自问自答的两个问题1、问题一: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1)原因:问题的推敲不到位上完这节课,我一直在思考着的问题是,我的40分钟哪里去了?尽管我在课堂上数次的看表调整时间,依然无济于事。
仔细的回忆了一下,又和一位听课教师核实了一下,我的时间分配是这样的:复习约10分钟+新授约20分钟+拓展约10分钟,很显然,这样分配不合理,计算教学的课堂,怎么能没有训练就下课呢?!时间浪费在复习和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的处理上。
原因有很多,比如因为有意强调学生的学习、书写习惯而忽略了重点的把握,比如因为想照顾多数学生而最大限度的给学生发言的机会等等,但是最大的一个原因还是我的问题提炼的不到位。
典型错例:当学生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引导学生展示交流时,问题应该是:“这样做对吗?”而不是:“同学们仔细观察他写的竖式和计算结果,你有不同意见吗?”问题的跑偏带动学生关注点、思维点的跑偏,学生很无辜,我很懊恼。
(2)对策:修正问题、微调切入点如果重新来上这节课,我想这样改动:复习环节:组织学生做笔算整数加减法之后,展示学生作品,并提问:“这样做对吗?”、“同学们来想一想,笔算整数加减法时该注意什么?”把学生的评价点集中到题目做的对不对上面,迅速回忆起注意事项,揭示课题。
新授环节:继续使用三本书的价格情景,学生提问并列式时,顺势把5.40改写成5.4,确保两个例题一个是小数位数相同的,一个是小数问题不同的。
然后以这两道题为载体,研究小数加减法笔算的注意事项,明白为什么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和怎样对齐的道理,同时讨论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张金勤今天听了张爱桦老师执教的《小数加减法》一课,让我很受启发,也有很多想法,总结如下。
一、张老师的课挖得深、挖得透,努力拓展学生的探究空间。
《小数加减法》这样一节课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会觉得没什么讲头。
是呀,照我们平时上课,这节课有什么可挖掘的呢?不就是讲清计算法则,然后进行大量练习,练熟为止吗?如果是我,我肯定不会选这节课。
但张老师的课让人耳目一新,让我看到了怎样从简单的、没什么可讲的课中,挖掘思维含量,拓展延伸学生的思维空间。
张老师的课就在于不只让学生知其然,更让学生自主探究出所以然,引导学生探究出法则背后的知识。
学生的思维总是在老师的设疑中步步深入,学生经历了刨根问底、追本溯源的思考过程,这就是科学的探究过程,就是在研究科学、自主建构知识。
张老师的课挖的透,还在于问题设计得好,问题设计的有空间,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学生能够跳一跳就摘到的果子,所以,这样的问题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开发和锻炼。
二、摆正了教师和学生的关系。
在课堂上,学生是什么?学生是主体,是学习探究的主人。
教师是什么?教师是服务者,是引导者,是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的启发。
所以,课堂是学生的,就要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去研究、思考、发现。
而不能教师霸着话语权,捆住学生的手和脚,教师不停的讲,学生被动地听。
学生没有经历学习的过程,所以获得的知识必然肤浅的、机械的,思维并没有得到启发和锻炼。
数学不在于学到多少知识,而在于真正使学生思维受到锻炼和启发。
本节课,张老师几乎没有讲,她所做的只是在关键处设疑和恰当的总结,引着学生的思维步步深入,学生始终处在探究的主体地位,所以,学生真正得到了锻炼。
老师讲得少,学生得到地反而多。
三、备课充分,对教学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
整节课,可以看出,张老师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了充分的预设。
包括学生有哪些知识基础,学生尝试学习中会出现哪些种情况,学生可能会怎样思考回答,学生哪儿有疑问,教师应如何引导等等,教师做了充分地考虑,所以课堂得心应手。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小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
三年级下数学评课稿小数加减法人教新课标明天是杨志波教员的一节数学新授课。
〔一〕总体评价:让先生阅历探求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进程,了解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算理,会列竖式计算小数加减。
使先生体会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的联络,初步构建加减法认知体系,提高迁移的看法和计算才干。
使先生感受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普遍运用,增强用小数加减法处置实践效果的自觉性。
〔二〕主要优点:A、课程资源的应用与开发1、该教员能充沛开掘课程资源,依据实践教学条件,发明性地应用黑板、卡片、教学挂图、模型、实物等惯例媒体,丰厚了教学内容和方式,有利于先生观察、模拟、尝试、体验欢欣愉悦的教学环境,使数学学习更好地表达生活性和思想才干。
2、所应用的教学资源契合先生年龄特征、心思特征和学科认知开展水平,具有迷信性、思想性、兴趣性、灵敏性和开放性,教学资源题材多样、内容丰厚、言语真实。
最大限制激起了先生学习兴味、开阔了先生的视野、拓展了先生的思想。
3、该教员适外地发明性地运用教材,以补充和丰厚课堂教学内容。
该教员在数学教学中,除了合理有效地运用教科书以外,还积极应用声像资源等,给先生学习提供了更多的丰厚、真实的言语学习和体验的时机。
4、丰厚的课程资源,较好地开拓了教和学的渠道,更新了教和学的方式,使数学教学愈加真实、生动、开放和灵敏,为先生的自主学习发明条件。
5、教员依据先生的认知才干、思想才干和生活阅历,尽能够创设了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先生在生活运用于数学的进程中,逐渐构成了逻辑思想的才干。
该局部充沛调动先生的主体看法,教员仅起到点播启示的作用。
B、课堂气氛营建1、该教员能做到面向全体先生,营建良好的言语学习环境。
在教学中,能坚持以先生为本,面向全体先生,调动起一切先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坚持了高度的学习数学的决计,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取得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受;关注集体差异,能做到尊重先生特性,充沛开掘先生的不同潜能,因材施教,为先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开展空间。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篇一:小数加减法评课稿《小数加减法评课稿》丁益武:小数加减法评课稿》丁益武》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董老师的课朴实、实在,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陈彪: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滕於肥:教师大胆放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丁益武:董老师还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邵双双:所谓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在做中,说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评课稿
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评课稿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评课稿小数加法与减法的评课稿1今天为我们数学组听课日,通过这种形式,大家一起交流,讨论,共同学习,互相促进,提高。
一天内,我听了将四节数学课,受益匪浅。
老师们的教学环节设计,教材处理,教学语言等许多地方,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
我们四年级卢老师展示的是《小数加减法》,这是整个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下面我就结合卢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一些感受。
如有不妥之处,还望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小数加减法是在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小数的意义基础上教学的,,生活中许多学生在购物时,已经有了小数计算的经历和自己的方法。
卢老师在预习作业中设计了,两道整数加减法的计算题,并复习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预习目标得到了有效的落实。
这节课体现了以下几大亮点:一、体现了以自学为主的课堂模式在课前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在课堂上进行了预习反馈,在预习反馈过程中,,卢老师是充当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老师在教学中,要学会使用启发性的语言,巧妙的设问和提问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卢伟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就通过了这种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法时,通过学生独立尝试板演后,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你是怎样对齐数位的?2,小数加减法关键是什么?3,比较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你发现了什么?正是这三个问题的设计,让学生领会了小数计算的重要方法,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二、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有层次性、针对性和有效性形式多样体现在设计的练习有基本的竖式计算,找错,解决问题以及拓展题,同时也体现了练习的层次性,设计的第二题练习先找出错在哪里,再改正,这三道题目的设计让学生明白计算小数加减法中容易出现的三种情况:(1)漏写小数点;(2)整数没有与小数的整数部分对齐;(3)当两个小数相减时,整数部分为0,但0漏写了;这里把小数减法的重难点得到落实和突破。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何春英今天听了任晓燕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小数的加减法》是人教版四下的内容,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曾在三下学习过小数的初步认识及简单的一位小数加减法,四下学习这一内容之前学习了小数意义和小数的基本性质。
在此基础上,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是比较轻松的。
任老师在本课的教学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因此在教学上体现以下三个特点: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借助学生喜闻乐见的购书一事设置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与爱好。
让学生提出“两本书一共花多小钱”和“《数学家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爱好。
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第二,教师大胆放手,学生自主探索。
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充分利用2004年雅典奥运会跳水比赛情境,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第四:在学法指导上,教师的课堂突出“四让”的特色:(1)问题让学生提出;(2)算理让学生发现;(3)疑难让学生研讨;(4)评价让学生参与。
:这样既符合了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也体现了自主探究课堂教学的特色。
听完这节课,也引发了我深深的思考。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她的教学体现以下特点:
第一,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陈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第二,重视错误资源,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师出示错误算式,让学生找出错误之处,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然后,让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同时,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第三,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养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本课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讨,
1、复习题3米+4厘米=()厘米,与本课关系不大,可以改为一道整数加法运算。
2、教师语言不严密,如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末尾对齐”,应该是“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
学生回答的问题,教师要及时指出错误之处,并进行恰当评价。
3、教师钻研教材不够。
本课教的是例1,例2是被减数末尾的位数不够,需根据小数的性质来处理,与例1相比,有难度。
教者只教了例1 ,但练习中出现了例2的题目,学生练习时效果不好。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通用12篇)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通用12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评课稿,评课有利于帮助和指导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形成教学风格,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评课稿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1今天李xx老师展示的是《小数的加减法》,这是整个小数计算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下面我就结合李老师的这节课,谈一谈我的感受。
第一、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教学的。
李老师很好地把握了学生学习的起点,引导学生利用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知中。
第二、在学生进行了交流反馈环节时,李老师通过及时的引导,帮助学生掌握了重点和突破了难点。
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通过学生板演,老师提出了三个有价值的问题。
1、竖式计算时应注意什么?2、对于计算的结果,当小数末尾有0时,是怎么处理的?3、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相同点?正是随着不断的追问、补充、完善,得到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即相同数位对齐,按照整数计算法则进行计算。
第三、整节课中,全体同学的参与积极性很高,主要表现在分组讨论和参与展示环节。
建议:1、在计算教学中,应对学生强调用通过多种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2、缺少学生的自我学习小结,检测完成后,让学生自我小结一下:这一课我收获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弄懂,我课堂上表现如何,发言几次,质疑几次。
学生通过自我小结,将整节课在脑海中再现一次,起到回顾的作用,还可体会到参与的喜悦和成功的幸福。
3、在展示环节中,学生缺少自学成果的展示,本节课学生在整数加减法的旧知基础上通过自学、组内交流,多数学生是能够学会小数加减法计算的,课堂上如果能够展示的话,教师只要加以追问、补充、完善,就可使学生明确算理,掌握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这样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
《小数的加减法》评课稿1.上课者具备较好的教材灵活处理能力,将例题改为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上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入,比较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2.上课的仪表端正,仪态大方,整堂课比较出色的是一直很镇定,对学生的学习状态也比较关注。
学生质量也比较好。
老师善于引导,善于启发学生进行思考。
3.整堂课的思路比较清晰,从情境引入到新课教授,到练习的设计,最后总结,有条不紊。
当上课中“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引不出想要的减法算式时,老师提示的“你能提出一道用减法解决的问题吗”体现了张老师课堂机智的运用。
建议:1.规范使用数学语言,小数计算的方法可统称为“计算法则”本人觉得比“道理”要合适。
生跟着你的思路下来说出“验算”时我觉得挺合适,没有必要说成是“验证”。
当其中一位同学回答不出来时,请同桌帮他“说明”一下,“说明”何解?其实只要说,“那请同学来帮忙”就可。
2.素材选择比较合理,但觉得不够,没有整数减去小数这一教学设计,学生不一定会做,如可在练习时设计5-0.41这类需要在5的末尾添上小数点,添上小数末尾的两个0时候才可以去对齐小数点再进行计算的题目。
生可能会因为一位数减去两位小数没学过而产生矛盾冲突,怎么减?这是小数加减法里“补0”的计算,我觉得应作为一块新课内容纳入。
3.有些细节讲得太过详细,像“小数的性质以及小数中间的0能不能去掉”提示一次我觉得画龙点睛,提示两次,显得突出重点。
但这并不是本节课的重点。
老师得不到学生想要的答案时的反馈的热情比较低,当学生说出老师想要的答案时,老师的音量一下子提高流露出的欣喜可能让部分学生受挫。
老师在引导的时候做得比较多,学生交流比较少。
4.细节问题:板书杂乱。
重点算式可老师自己列出,不需要请很多同学上来列,而且最好先让学生同步算完再请生上黑板板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数加减法评课稿》
丁益武:
听了董老师执教的《小数的加减法》这堂课,使我受益菲浅,董老师的课朴实、实在,他对教学环节的设计,教材的处理,淡定的教态等许多方面,都是值得我借鉴和学习的地方。
陈彪:
这堂课在教学方法上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通过自己探索、合作交流获得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紧密联系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老师借助整数教学运用迁移的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已有的知识,让学生计算,运用迁移的让旧知识顺理成章地引入小数加减法,使学生以最佳状态进入解决问题的活动,主动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笔算方法。
在巩固练习环节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的基本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学生更能体会出学习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价值。
滕於肥:
教师大胆放手,由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一知识经验促使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去解决问题,尝试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在探索中感悟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同时,通过师生、生生间的交流活动将初步的感悟上升到新的高度总结出小数加减法笔算的一般方法,进一步理解列竖式时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丁益武:
董老师还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是,使学生逐渐形成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良好习惯。
教学时充分利用主题图,为学生提供各种素材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空间。
邵双双:
所谓对齐,就是小数点对齐,让学生在做中,说中发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在学生充分体验、感受的基础上被自主发现,成为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的成果。
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
麻文杰:
董老师比较关注学习过程,注重学习方法的引导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关注“教”到关注“学”,从而进一步关注“人”的发展。
本节课董老师让学生通过购物获得数学信息,使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提出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和验算,特别是在教学加法中,通过多种方法验证计算结果,培养学生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
在这一系列动态过程中,学生获得的是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滕於肥:
总之整节课教学目标在各个教学环节中得到有效落实,教学环节完整有序,但是由于学生不多,课堂氛围不够浓厚,由于学生基础的原因,回答的问题不够完整,这也是在我们山坑小学无法改变的事实。
局限了教师锻炼的平台。
董老师通过深入研究小数减法计算方法,注意检验过程,研究归纳计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