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汉语语法异同

合集下载

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

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谈谈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不同(15分)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

古白话就是古人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

不同:词的古义和今义1.词义程度上的差异(1)词义变化显著的(2)词义变化微殊的2.词义范围上的差异(1)词义扩大(2)词义缩小(3)词义转移3.词义感情色彩上的差异(1)词义褒贬的差异(2)词义轻重差异语音: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单音词居多数2.古代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复音词的对应关系单纯词(1)叠音词(2)联绵词(3)音译外来词复合词(1)同义复词(2)偏义复词语法:虚词和实词虚词部分一、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二、古代汉语常用虚词(一)之、其、者、所、或、莫、焉、诸(二)曾、且、乃、非、勿、毋、弗(三)于、以、为、与、因(四)而、则、虽、然(五)唯(惟)、盖、夫;也、矣、乎、焉、哉;欤(与)邪(耶)、耳实词部分古今汉语实词用法基本相同,但古代汉语一些实词在句中可以临时具有其它词类的语法功能,词类活用现象比较突出。

1.名词或名词性词性词组活用为动词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3.数量词活用为动词特殊的动宾关系(一)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3.名词的使动用法(二)意动用法1.形容词的意动用法2.名词的意动用法四、名词用作状语(一)普通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状态2.表示行为的处所3.表示行为的凭依4.表示行为的身份或态度(二)方位名词作状语1.表示行为的处所2.表示行为的方向(三)时间名词作状语“日”、“月”、“岁”等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行为动作的频数和时间的持续等。

古代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与古汉语比较,现代汉语语法有以下7个特点:1、量词越来越丰富;2、介词、语气词基本上已完全更换;3、代词系统明显简化;4、词类活用现象显著减少;5、先秦时代没有的动态助词成为常用的词类,动结式动补短语、被字句、把字句等成为基本的句法结构和句式;6、代词宾语在否定句、疑问句中的位置有了改变;7、句子的连带成分增多,结构趋于复杂,表意更为准确、精密。

古今字义的异同

古今字义的异同

• 完——古代是“完整”、“完好”之义。 《说文》:“完,全也。” 成语“完璧归 赵”,完都表示“全”义。现代汉语中“完” 是“完了”、“终结”之义。
• 交通——古代是“勾结”义,贬义词,如 《汉书· 江充传》:“(赵太子丹)交通郡国豪 猾,攻剽为奸,吏不能禁。”现代则是各种 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史记· 苏秦列传》:“读书欲睡,引锥 自刺其股,血流至足。”苏轼《秋声赋》: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以上几例中“睡” 均为“坐寐”义。古之“睡觉”作“寐”作 “寝”。《论语》:“宰予昼寝。” 后来 “睡”由“坐寐”发展到各种方式的睡觉。
“睡”的意义演变可以用下图表示:
古义 义素一
义素二
今义 打盹
2、新词产生
词是客观事物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它与 社会生活的联系最为密切,对社会生活的变化 反映最为敏感,因此词汇的发展变化比起语音、 语法也最快。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 学、习俗等等的不断变化,人类思维的深化, 新思维、新概念也大量地产生出来,这些都要 求语言能够满足新的交际需要,因而也就推动 了新词的大量产生。
【基本理论】 古今字义的异同,概括起来有哪几种情况? 古今字义在范围上的差异有哪几种情况? 字义的扩大、缩小、转移各有什么特点? 古今字义在情感色彩上有哪些差异?
一、词义的变化与词汇的变化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在讲古今字义的异同之前,首先应该 明确,词义的变化与词汇的变化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 词汇是语言中所有词的总合。词汇是 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是由众多的词构成 的,自古至今,词汇是一直在不断地发展 变化着的。汉语的字词也一样,这种发展 变化包括三个方面:
• 暂——古今均有“时间短”之义。但古义 还表“突然”、“仓猝”,《史记· 李将军 列传》:“李广暂腾而上胡儿马。”“暂 腾”是“突然(一下子)腾跃起来”的意义。 此义现代已无。 • 信——古代指“信使”、“使者”,即传 递信息(含书信)的专人。如《世说新语· 雅 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 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句中“信”指 使者,“书”指“信”带来的书信。现代 则指“书信”。

古今汉语差异

古今汉语差异

古今汉语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字形、词义、语音、语法这四个方面。

古汉语字形的发展主要是一个由繁到简,数量不断变化的过程,主要有假借字、古今字、繁简字这几种情况。

假借字,许慎所说:“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有些假借字被借用以后,它的本义不再用它来表示,而本义往往另外用在原来的字上添加偏旁的方法来表示。

“乎”的本义是呼叫,假借为疑问语气词。

假借之后本义用后起字“呼”来表示。

但也有些假借字被借用以后,它的本义仍然用它来表示,它同时兼有表示本义和假借义的功能。

如“之”的本义是动词往、到,假借为代词或者连词。

古今字是指同一个词在古书中先后所使用的不同的字。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矣。

”其中的“内”与“纳”的关系是古今字。

繁简字就有很多了伙夥、发与髪、發,古今字与繁简字都属于异体字。

假借、古今、繁简都导致了古汉与今汉在自形方面的诸多差异。

语言的词汇伴随着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和词义的改变而发生着改变。

词义的转变主要是词语在范围和感情色彩方面的改变。

这里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古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为主,例如在古汉语中“知道”是“知晓道理”之意,“然后”则是“这样之后”的意思。

词语范围的变化主要是词语范围的扩大、缩小以及转移三方面。

范围缩小如:“亲戚”表示亲人,可以包括父母、妻子以及子女,现在是表示因为婚姻而联成的亲属,它不包括父母、妻子以及子女。

范围扩大如:在古时“河”表示黄河,“江”表示长江,现在两者都表示河流。

转移的例子则有:“走”表示跑,现在表示行走。

“狱”表示案件、官司,现在是表示监狱。

感情色彩的变化也有三种情况变化。

由褒到贬、例如“爪牙”古义指勇猛的得力助手,今义却指那些走狗。

由贬到褒,如锻炼,在古义中有着“玩弄法律对他人诬陷”的意思和从中性到褒贬,如谤,在古汉语中是指批评议论的意思,与今天的诽谤、毁谤大不相同。

在词汇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大部分的词语都出现了一词多义的变化,词语的性质也跟着词义的不同发生了变化,这里主要是大部分的虚词都由实词引申而来。

福师14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答案

福师14秋《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答案

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1.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A. 战国末期B. 汉代C. 魏晋时期D. 唐代?正确答案:A2. "民不为已用,不为已死,而求兵之劲,城之固,不可得也。

"(荀子?君道)中"不为已用"、"不为已死"的真正含义是:A. 不替自己出力,不替自己卖命B. 不被自己使用,不被自己死C. 不被自己使用,不替自己卖命D. 不替自己出力,不被自己死?正确答案:A3.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史记?魏公子列传)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

(朱子话类)?正确答案:D4. 古今汉语中()都不充当句子成分,都不表示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只表示说话的各种语气。

A. 谦词B. 语气词C. 叹词D. 助词?正确答案:B5.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A. 渠B. 伊C. 他D. 其?正确答案:B6. 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A. 状语B. 谓语C. 定语D. 补语?正确答案:A7. (下列句子中"颇"用作副词表示程度的减轻或数量的减少的是:A. 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深观蛟龙。

(《论衡?别通》)B. 颇似楚汉时,翻覆无定止。

(李白《猛虎行》)C. 五老比肩,不甚峭削,颇似笔架。

(徐霞客《游白岳日记》)D. 其后漕稍多,而渠下之民颇得以溉田矣。

(史记?河渠书)?正确答案:A8.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告子下)B. 百里奚举于市。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南召一中翟杰(474650)教学目的:研读现代汉语语法从而了解古代汉语语法。

教学设想:学生在初中阶段语法知识相当薄弱,有必要详细讲述,使他们迅速理解文言文语言现象。

选取初中文言课文的句子,通过学习旧知获得新知,温故知新。

一课时教学容:现代汉语的词法和句法。

教学过程:一、导语。

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

页码如下:名词886 动词301 形容词141 数词1176 量词792 代词240副词397 介词650 连词782 助词1644 叹词1225 主语1643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 状语1656 补语101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与、以与、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福建师范大学14春学期课程考试《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14春学期课程考试《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作业考核试题答案

福建师范大学网络学院《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期末考试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文后的问题晋灵公不君。

厚敛以彫墙。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者(2)。

宰夫胹熊蹯不孰(3),杀之,置之畚,使妇人载以过朝(4)。

赵盾,士季见其手(5),问其故而患之(6)。

将谏,士季曰:“谏而不入,则莫之继也(7)。

会请先,不入,则子继之(8)。

”三进及溜(9),而后视之。

曰:“吾知所过矣,将改之。

”稽首而对曰(10):“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诗曰:‘靡不有初,鲜克有终(11)。

’夫如是(12),能补过者鲜矣。

君能有终,则社稷之固也(13),岂唯群臣赖之。

又曰:‘袞职有阙,唯仲山甫补之(14)。

’君能补过,袞不废矣。

”犹不改(15),宣子骤谏(16)。

公患之,使鉏麑贼之(17)。

晨往,寝门闢矣(18)。

盛服将朝(19),尚早,坐而假寐(20)。

麍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

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21)。

有一于此,不如死也。

”触槐而死(22)。

秋九月,晋侯(灵公)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23)。

其右提弥明知之(24),趋登(25)曰:“臣侍君宴,过三爵(26),非礼也。

”遂扶以下。

公嗾夫獒焉(27),明搏而杀之。

盾曰:“弃人用犬,虽猛何为(28)?”斗且出,提弥明死之。

注释:(1)厚敛:加重赋税。

(2)彫:画。

(3)宰夫:厨子;胹:燉;熊蹯:熊掌;孰:熟。

(4)载:用车装。

(5)赵盾、士季:晋国大夫;其手:宰夫的手。

(6)患之:为这事忧虑。

(7)莫:没有谁;之:指赵盾。

(8)之:指士季。

(9)及:到;溜:通霤,指屋檐下。

(10)稽首:古代礼节。

(11)靡:没有谁;初:开始;鲜:少。

(12)夫:句首语气词。

(13)社稷:国家。

(14)袞:天子之服,指天子。

(15)犹:还,仍。

(16)骤:多次。

(17)贼:杀。

(18)闢:开。

(19)盛服:穿戴整齐。

(20)假寐:不脱衣冠睡觉。

(21)信:守信用。

(22)触:撞。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_0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_0

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概述古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摘要:语法是语言中蕴含的使用规律,汉语文化延绵至今,其语法规律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与发展。

本文旨在分析古代汉语语法与现代汉语语法的不同之处,力图站在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明晰两者的区别,以便促成更为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关键词:古汉语语法;现代汉语语法;比较研究任何语言的组合都不能缺少论文联盟一定的规则,所谓语法,正是语言表达习惯中所蕴含的规律。

伴随着时间的递进,语言在演进过程中其语法规律也会发生相应的流变。

从时间纵向轴上来看,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基础、从中发展而来。

但受到各类社会文化环境因素的作用,现代汉语与古代汉语毕竟是存在于不同时代的语言,它们的语法规律也有着必然的差异性。

无论是学习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都应当把握住两者的规律,并正确认识古今汉语语法所存在的差异性,从而站在比较的视野下深化对两者的本质理解。

古今汉语在语法上的差异虽没有词汇、语音方面的差异大,但归结到词类、句式的微观层面上,可以发现两者有着众多的不同之处。

在此,本文尝试从以下两方面来阐述古今汉语语法差异性的表现。

一、古今汉语词法上的差异同现代汉语一样,古代汉语的词类也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然而有所不同的是,古代汉语中的虚词除了副词、介词、助词、语气词、连词之外,还包括一部分的代词,每类虚词的构成成分也与现代汉语存在不同。

除此之外,古今汉语中的实词活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词法上的区别主要可表现为:其一,词类活用上的不同。

古代汉语实词不丰富,句法上也并不严格,存在词类分工不细、不明的状况,词类活用的使用较为复杂。

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例子并不多见,而古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范围则相对广阔许多。

例如:(1)名词活用作动词、使动词、意动词,或者直接作状语。

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即为名词作动词使用。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中的王为使称王的意思,属于使动用法。

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一、古今汉语语法的差异和文字、词汇等相比,古今汉语语法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古汉语语法和现代汉语语法相同的地方很多。

从词类方面看,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一样,可分为实词和虚词。

能够独立充当句子成分或者能够和别的词组合短语的词就是实词;反之,只表示句子中多个成分之间的关系和表示句子的语气的词就是虚词。

实词大多通过词汇意义起作用。

虚词大多是通过语法意义起作用。

当然,实词和虚词都有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只是虚词以表现语法意义为主。

这些特征,在古今汉语中都得以鲜明的表现。

所谓词的语法意义,指的是词在句子中所处的地位和它们之间关系的意义。

无论古代汉语,还是现代汉语,一般把他们的实词分为名词、动词、形态词、代词、数量词等,把虚词分为连词、助词、介词、叹词等。

《马氏文通》中把“词”成为“字”,还有其他许多学者也是这样称谓的,如清代学者袁仁林《虚字说》,刘淇《助字辨略》中都是这样称谓的。

把“词”看作“字”,和汉语的特点密不可分。

作为表意文字,字既是表音单位,又是表意单位,有些字有数个不同的读音,每个字在特定的语境中只能读一个音。

字有不同的写法,但在一种场合,只能写一种字体。

大多数字有独立的表意功能。

古代汉语中往往一个字就是一个词。

现代汉语中虽然多音节词不断增多,但字和词有着直接的密不可分的联系。

从句子成分方面来看,现代汉语句子中的主干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和枝叶成分定语、补语、状语,在古代汉语中都存在。

因此文言文的句子成分,与白话文一样,也分为基本成分、附加成分和独立成分三大类。

这些成分的特点和划分,古今汉语中大同小异。

总体上看,古今汉语语法一脉相承,但语言毕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化,在发展演化过程中,出现了许多语法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比较普遍词类活用指某类词跟它通常的意义都不一样。

从语义上讲,它应该属于一种词义的引申,但与一般词义引申不同。

一般词义引申,意义是固定的,是历史的积淀,已经成为语言运用中的常项。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

古今汉语语序的差异

语法是语言组合的规则,现代汉语语法是从古代汉语语法发展而来的,二者是一脉相承的,是“源”与“流”的关系;但由于它们是不同时代的语言,因此,两者之间又存在着差异。

而语序是汉语语法中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手段,这不仅在汉语中,凡是在不讲究构形形态的语言里,句子主语、谓语、宾语的确定以及它们之间的意义的关联,主要是用语序来表现的。

所谓语序,就是词在句子中所处位置的先后顺序。

不同的词造出来的句子意义不同,相同的词因排列顺序不一样,造出来的句子表达的意义也不一样。

古今汉语语序大致是相同的,一般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定语在前,中心语在后;状语在前,谓语在后;谓语在前,补语在后。

这正是语言继承性的特征。

但是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在语序的运用上也有不同的方面。

相比之下,现代汉语的语序更加稳定,更加准确,更不易引起歧义。

下面,本文主要就古今汉语语序某些不同或语序虽同而古汉语用得较多的地方进行阐述。

一、宾语前置宾语前置是指把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以达到突出、强调的目的。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表现在:1、疑问句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2、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前置。

不吾知也。

(《论语?先进》)3、指示代词“是”作宾语前置。

先秦时代,代词“是”作宾语常常前置。

这种句中的“是”有明显的指代作用,或指代人或指代物。

如: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

(《左传?僖公四年》)4、古代汉语中,动词前面有结构助词“是”、“之”、“焉”、“之为”等,名词、代词作宾语前置,而现代汉语少有这种用法。

如:(1)先君之好是继。

(《左传?僖公四年》)(2)姜氏何厌之有?(《左传?僖公四年》)(3)我周之东迁,晋郑焉依。

(《左传?隐公六年》)(4)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孟子?告子上》)5、借“唯……是(之)……”格式宾语前置。

这种句式中的“唯”是副词,它不但强调宾语,而且还强调宾语的单一性、排他性,可译为“只”、“只是”。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讲解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讲解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汉语词汇意义的比较以义项为单位。
2.古今词义差异的四种类型: ①古义与今义微殊; ②古义保留,但不常用; ③该词古义消亡,现代用另词替代; ④ 该 词不使用,书写形式保留以记他词。 (例见 83页)
3.古今近似义项的辨析 A 程度差异
缪公之怨此三人者入于骨髓。(《史记 · 秦本纪》) (怨,恨)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礼记》) (啼,放声大哭)
(2)从字的记词职能看: A.一字一词(即字词对应)。 如:山、木、目。(注意:木和树、目和眼, 虽曾记录相同的事务,但并非记录相同的词) B.同字异词 ①(甲)姜氏欲之,焉辟害? (乙)晨往,寝门辟矣。 (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异字同词 ②(甲)韩厥俛定其右。 (乙)执其干戚,习其俯仰。
第二章 词 汇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一、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1.字与词的区别 字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是语言 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字是记 录词的书写符号;词具有音义两要素,字 则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但只有形才是其自 身独有的,而音义则是从词那里承受的。
2.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1)从词的音节数量看: A.单音节词:一字一词。如:P378 B.多音节词:一词多字。如:网络、伊拉 克 C.合音词:一字二词。如:诸甭嫑������嘦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且汉字字形 所反映的本义往往与词义有关系,所以,古 人一般把一个字当成一个词,用“字”称呼 词,用“字义”指词义(古人只把虚词叫作 “词”),这样,字和词在古人观念中实际 上成为同一概念。
3.通假、分化、异体、繁简等文字现象对字词关系的影响: (1)通假 既可导致异词同字,又可导致异字同词。如: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词1:田界 字1:叛 畔(字) 叛离(词) 词2:叛离 字2:畔 (2)分化 可导致异字同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字1:共(古) 供应(词) 字2:供(今)

福师10秋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二

福师10秋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二

福师10秋学期《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一、单选题(共15 道试题,共30 分。

)V1. (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AA. 指示代词(相当于"此")B. 系词C. 动词D. 名词满分:2 分2. ('"被"字表示被动的用法,大约产生于)AA. 战国末期B. 汉代C. 魏晋时期D. 唐代满分:2 分3. (下列句子中是被动句的是:DA. 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孟子•告子下)B. 百里奚举于市。

(同上)C. 晋韩室子聘于周,王使请事。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D. 屈原放逐于楚国。

(盐铁论•刺相)满分:2 分4.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也有与现代汉语大致相当的近和远指。

下列表示远指的是:DA. ""是"B. "斯"C. "兹"D. "夫"满分:2 分5. ('()是指以动词为中心词(构成的词组AA. 动词词组B. 名词词组C. 形容词词组D. 介词词组满分:2 分6.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D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满分:2 分7.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

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DA.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B. 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满分:2 分8. (南北朝时期产生了一个第三人称代词是BA. 渠B. 伊C. 他D. 其满分:2 分9. (为了使"之"字语法的作用充分体现,我们把定中词组中的"之"字统称为()。

福师13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

福师13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

福师11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古文,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回答。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1)为上,破卒次之;全伍(2)为上,破伍次之。

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修橹轒輼(3),具(4)器械,三月而后成,距闉(5)又三月而后已。

将不胜(6)其忿(7)而蚁附之。

杀士三分之一而城不拨(8)者,此攻之灾也。

故善用兵,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拨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

必以全(9)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

注解:(1)卒:古代军队,一百人为卒。

(2)伍:古代军队,伍人为伍。

(3)轒輼:攻城用的战车。

(4)具:准备。

(5)距闉:在城外堆起高过敌人城墙的土山。

(6)胜:忍受、控制。

(7)忿:怒火。

(8)拨:攻陷。

(9)全:指最完善的策略。

一、将全文译成现代文(50分)参考答案:战争的原则是:使敌人举国降服是上策,用武力击破敌国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军降服是上策,击败敌军就次一等;使敌人全旅降服是上策,击破敌旅就次一等;使敌人全卒降服是上策,击破敌卒就次一等;使敌人全伍降服是上策,击破敌伍就次一等。

所以,百战百胜,算不上是最高明的;不通过交战就降服全体敌人,才是最高明的。

所以,上等的军事行动是用谋略挫败敌方的战略意图或战争行为,其次就是用外交战胜敌人,再次是用武力击败敌军,最下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

攻城,是不得已而为之,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制造大盾牌和四轮车,准备攻城的所有器具,起码得三个月。

堆筑攻城的土山,起码又得三个月。

如果将领难以拟制焦躁情绪,命令士兵象蚂蚁一样爬墙攻城,尽管士兵死伤三分之一,而城池却依然没有攻下,这就是攻城带来的灾难。

所以善用兵者,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摧毁敌国不需长期作战,一定要用“全胜”的策略争胜于天下,从而既不使国力兵力受挫,又获得了全面胜利的利益。

15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试卷(最新)

15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试卷(最新)

15春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20 分。

)V 1. 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A. 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B. 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纪)C. 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D. 吾何爱一牛?(孟子•梁惠王上)满分:2 分2. 下列句子中,"稍"用作副词表"稍微"之义的是:A. 项王乃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之权。

(史记•项羽本纪)B. 其后,秦稍蚕食诸侯。

(史记•魏公子列传)C. 仆自去年八月来,痞疾稍已,往时间一二日作,今一月乃二三作。

(柳宗元《与李翰林连书》)D. 如水清冷,便有极清处,有稍清处。

(朱子话类)满分:2 分3. “项伯杀人,臣活之”中的“活之”属于()结构。

A. 动宾B. 动补C. 连动D. 偏正满分:2 分4.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经常用作状语表示各种不同的意义。

下列句子中表示工具的是:A. 豕人立而啼。

(左传•庄公八年)B. 彼秦者……虏使其民。

(战国策•赵策)C. 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相遗以水。

(韩非子•五蠹)D. 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汤问)满分:2 分5. 下列句子中连词”若”表示并列关系的是:A. 天地开辟,人皇以来,随寿而死若中年夭亡以亿万数。

(《论衡•论死》)B. 必有忍也,若能济也。

(国语•周语)C. 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告父之仇。

(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D. 时有军役若水旱,民不困乏。

(汉书•食货志上)满分:2 分6.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A. 业精于勤,荒于嬉。

(韩愈《进学解》)B. 师还馆于虞。

(左传•僖公五年)C. 子路宿于石门。

(论语•宪问)D. 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论语•季氏)满分:2 分7. 在古代汉语里,以动词或形容词为中心语的定中词组既可充当主语或宾语,还可充当()A. 状语B. 谓语C. 定语D. 补语满分:2 分8. 下列句子中“于”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的是:A. 业精于勤,荒于嬉。

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

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

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1.引言1.1 概述概述词类划分是语言学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它涉及到对词汇的分类和归类,是理解和研究语言结构的基础。

在汉语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存在着许多不同之处。

本文将探讨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之处,并讨论这种差异所产生的原因和背后的影响。

古代汉语词类划分是汉语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随着古代汉语时期的延续,词类划分的标准和观点也产生了一定的变化。

在古代汉语中,词类划分主要根据字形、音韵和用法来确定。

根据字形,古人将词汇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根据音韵,古代汉语词类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根据用法,又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兼用、副词等多个类别。

这些标准和观点在古代汉语时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认可。

然而,随着时代的演变,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发生了一些变化。

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主要基于语法功能和句法位置来确定。

根据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标准,词汇主要分为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介词、连词、助词、量词和叹词等。

相比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词类划分更加细致和明确,更能满足语法和句法分析的需求。

词类划分的变化不仅仅是汉语语言发展的结果,也受到了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词类划分观点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对汉语语法的不断深入研究和认识,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外来语言、社会变革和文化因素等的影响。

不同的观点和标准在不同的语言学派和学者之间存在差异,这也是造成词类划分的不同的原因之一。

通过对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之处进行探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法的演变和变化,了解词类划分背后的语言学和文化因素。

同时,对于汉语教学和语法分析等领域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们将详细讨论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词类划分的具体差异以及影响词类划分的因素。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探讨古今汉语词类划分的不同之处。

为了便于读者理解,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展开。

首先,在引言部分简要概述了本文的主题和目的,引起读者对古今汉语词类划分差异的兴趣。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异同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异同

一、定义现代汉语;我们这里指的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语;这个词通常有广义与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指现当代以来汉民族使用的语言;包括民族共同语——普通话和方言;狭义的现代汉语则仅指普通话..现代汉语这门课程讲解的是狭义的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是古代汉族的群众语言..古代汉语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承和发展..古代汉语是古代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是现代汉语的前身;现代汉语是古代汉语的继续和发展.. 古代汉语有两种书面语形式:文言文和古白话.. 文言文是在先秦口语基础上所形成的书面语;在发展中日益与口语相脱离;并从历代口语中吸取营养;与时俱新..古代汉语的学习对象是文言文..二、语音、音韵现代汉语语音特点:1.每1音节都有声调..声、韵、调是汉语音节3要素;其中声调是音节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2.没有复辅音..辅音以清辅音为主;浊辅音只有m; l;r;n;3.元音占优势..任一音节必有韵母;任一韵母必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元音;汉语的复韵母即使两个元音好hǎo或三个元音教jiào也是一个音节..现代汉语以清辅音为主;清辅音声带不振动;所以;音节中噪音少而乐音多..古代汉语音韵:(一)双声与叠韵1双声: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如参差、凛冽2叠韵:两个字的韵母相同;如窈窕须臾(二)中古声调的“四声”:平、上、去、入; 后三类归于“仄”;平声高扬平缓;仄声曲折低抑;音感不同..古代的注音方法:一直音法:用同音字注音二反切法:用两个汉字拼注一个汉字读音的注音方法..其方法是:反切上字与被切字声母相同;下字与被切字韵母、声调相同..如:“呼报反”;即用“呼”的声母h和“报”的韵母ao声调ˋ相拼;是“号”或“爱好”的“好”..现代汉语普通话也有四个声调;但不是平、上、去、入;而是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四个声调..普通话的这四个声调是从古代的四声演变来的;将中古韵书广韵中平、上、去、入四声的归字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阴、阳、上、去四声作比较;可以总结出古今声调演变的规律;主要是:平分阴阳、浊上变去、入派三声..“平分阴阳”意思是古代的平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分化成阴平、阳平两类..规律是:古代的全清、次清声母平声字;後来都演变为阴平字;古代的全浊、次浊声母平声字;後来演变为阳平字..声调从古到今的发展演变与声母的浊音清化及入声韵尾的消失相关联;这是因为汉语语音是由声母、韵母、声调构成的完整的系统;一旦音系内的某种成分发生变化;其他成分也会相应变化;从而调整音系格局;保持音系内部的协调性;所以;古代声母韵母的变化导致了古四声到现代汉语四声的演变..三、文字、字体汉字的构造规律共有六种;称为“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实际上汉字的造字法只有前四者;而后面的只是用字法..字体:夏朝;商朝;周朝主要使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金文..春秋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发展自己的书写方式 ..到了秦朝;文字书写方式才得到统一;以小篆作为通用的字体;并陆续创造出隶书;用于对小篆的简化书写:实际上;由于汉字发展的师承关系;地域不同;实际书写也有所不同..所以一部分古籍和字画中使用了不同写法的汉字..古书用字中的字形情况一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1;古今字:就汉字的时代性而言的;写古字时今字尚未产生;与本有其字而借用它字的通假不同;如反——返昏——婚道——导2;异体字:异体字间差异类型:1造字方法不同2义符不同3声符不同如裤衣夸3;繁简字:二假借字;通假字1;假借字是指用同音字来代替没有造出的字..如“莫”;本指黄昏;像日落草丛中;借用来作没有造出的字无定代词“莫”;此外如“来”;本义是小;借作往来的“来”..“其”字的本义指簸箕;借用虚词“其”的书写形式2;通假字1定义:音同音近的替代字..确切一点;就是用音同音近的字代替本字的用字现象..2特点:通假字和被通假字本字在读音上相同;而在意义上却毫不相干;所谓同音;严格讲;有音同和音近两种类型;音同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的读音完全相同;音近指通假字和被通假字之间或声母相同双声;或韵母相同迭韵..四、词汇特点现代汉语:1.以单音节词根和根词为主;新词的构成广泛采用词根复合法;现代汉语中的音节一般都有意义..这些记录意义的音节就构成了现代汉语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和词..如:江河;山峰等;2;汉语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双音节词占优势 ..汉语多采用词根复合构词法创造新词;双音节词具有音节对称和谐的美感;具有偶数的节奏韵律..如:目—眼睛;外交部长—外长;3.多音节词语中四字格为主..与双音节词占优势有关;也与汉语偶数节律习惯有关..有些数字略语多采用偶数形式..如“四化”、“五好”、“三大纪律”、“四个一样”等..古代汉语词汇的构词特点:以双音节词为主1、单音词、复音词叠音词、连绵词、复合词、偏义复词1叠音词:两个相同的汉字重叠而成..如关关雎鸠;逃之夭夭;灼灼其华2连绵词:双音节单纯词;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如仿佛;犹豫;琵琶3复合词:两个语素按一定构词法组合而成;如江山、社稷4偏义复词:两个字组合以后;偏重于其中一个字的意义;另一个字只起陪衬作用;如;作息;缓急等2、古今词义的变化发展一古今意义基本未变:如山、水、牛、羊......二历史事物的消亡;社会观念的改变或旧词被别的词语所取代造成旧词死亡;古今意义完全不同:如该古:完备三古今意义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发展如劝古:鼓励今:规劝3.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词的范围变化1.词义的缩小:“坟”表示用土堆积而成的高地;现在是表示坟墓..2.词义的扩大:“江”表示长江;现在是表示河流..3.词义的转移:“走”表示跑;现在是表示行走..词的感情色彩和轻重变化1一些词语在发展中意义的轻重发生了变化..例如:“恨”表示遗憾、不满;古义轻;今义重.. 2一些词语在发展中感情色彩发生了变化..例如:“爪牙”表示得力助手;感情色彩是褒义的;现在是贬义的..三、词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一本义:一个词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史料可证的意义..二引申义: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三假借义:有时;一个词有些义项与本义毫无相干;只是由于同音的缘故;被借作他用而产生;我们称这种义项为假借义..如河畔;桥畔等;“叛”与“畔”同音;所以又借用为“背叛”的意思;如“亲戚畔之”的“畔”即用其假借义..五、语法现代汉语1现代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虚词和语序;不大用形态例如:“大抓工业”和“抓大工业”;“我要学”和“要我学”..我和弟弟;我的弟弟;由于虚词和与的的不同;因此表示的语法关系和意义也不相同..2词短语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如;词:地震;短语;地面震动;句子地面震动了..都表示有陈述关系的诸位结构..3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汉语中同一类词可以充当多种成分;反之;同一种句法成分又可以由几类词充当;兼类词较多;例如动词兼名词、动词兼介词、动词兼形容词等等..4量词语气词丰富 ;如:一个人;一头牛..语气词常出现在句子末尾;表示各种语气的细微差别;如:是她么是他吧是他呢5词形没有形态变化;一个词不管作主语、还是作宾语;它的发音和词形都没有什么变化..6复合词为主;现代汉语的词法以词根复合构词法为主..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能产性;可以满足言语交际对词汇量的需求..而且;也便于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如:“天”可以构成“今天”“昨天”“前天”“明天”“星期天”“春天”“秋天”“蓝天”“天下”“天气”等等大量的词古代汉语古代汉语的语法主要体现在词汇使用和句子结构上..词汇使用;主要是指词类活用; 1;使动用法、意动用法2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等..句子结构:古代汉语大量使用省略句式;主要如主语;所以大量句子看不到主语的存在;只能靠上下文的意思来推定..“邴夏曰:‘射其御者; 御者君子也..”还出现一些否定句疑问句.. 古代汉语有很多特殊句型;如宾语前置句:沛公安在倒装句:大哉;尧之为君判断句:王;人君也..省略句;被动句:“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古代汉语常用虚词.. 无论现代汉语还是古代汉语;充当句子万分的词语在句子的次序都是比较固定的;通常情况下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动词谓语在宾语前;定语和状语在它所修饰的中心词前等等..这种顺序古今一致变化不大..但是;古代汉语的表达方式中也有同现代汉语不同的地方;有其自己的特点;有少数句式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例如:古代汉语听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是”;还有古代汉语的被动句式;谓语前置、宾语后置、定语后置等等;也都有不同特点;学习古代汉语必须了解这些特殊顺序的用法..。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

——现代汉语语‎法与古代汉‎语语法比较‎一、任何语言的‎表达都有一‎定习惯,后人总结规‎律,便形成语法‎。

文言中所谓‎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相对于翻‎译成的现代‎汉语而言。

二、查《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概念。

页码如下:名词886‎动词301‎形容词14‎1数词117‎6量词792‎代词240‎副词397‎介词650‎连词782‎助词164‎4叹词122‎5主语164‎3谓语13‎16 宾语87 定语298‎状语165‎6补语10‎1三、用句子成分‎分析法分析‎下面的句子‎:年少的我一‎直做着美丽‎的梦明确:1、单句成分位‎置关系主状谓宾主语在谓语‎之前状语在谓语‎之前宾语在谓语‎之后定语在主语‎或宾语之前‎。

2、各个句子成‎分由什么词‎充当主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谓语:动词,形容词宾语: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

状语:副词,介宾短语四、短语:大于词,小于句。

任何句子不‎加标点即为‎短语。

A名词短语‎:以名词为主‎体、中心,整体上具有‎名词性,语法作用大‎致与名词相‎同。

可作主语宾‎语。

1、并列关系用“和、跟、同、与、及、以及、或”连接例如:工人农民城市和乡村‎、2、偏正关系名词和定语‎组成,修饰语+中心语。

定语是修饰‎语,名词叫中心‎语。

例如:壮丽山河3、方位短语(上下左右中‎东西南北前‎后)例如:黑板上4、“的”字短语例如:吃的、喝的、我们班的5、复指短语例如:司机老王B动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调查研究2、偏正式(状语+动词)例如:立即动身3、动宾式:例如:挖地道4、动补式例如:变得更美丽‎5、连动式例如:开门进屋打‎开本讲课6、兼语式例如:请你参加(“你” 是“请”的宾语,“参加”的主语,一兼二职,兼语C、形容词短语‎:能充当任何‎成分。

1、并列式例如:坚韧和刚强‎2、偏正式例如:非常生动3、形补:漂亮极了D、主谓短语例如:春天来了E、介宾短语介词加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或代词构‎成。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语音方面: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与现代汉语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古代汉语的语音单位,如声母、韵母和声调,与现代汉语存在一定的差异。

其次,古代汉语的语音系统更为复杂,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声调数量比现代汉语多,而且古代汉语中的声母和韵母也比现代汉语丰富。

2. 词汇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词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首先,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多与现代汉语中的词汇含义不同,例如古代汉语中的“走”指的是跑,而现代汉语中的“走”指的是行走。

其次,古代汉语中的词汇比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更丰富,例如古代汉语中有许多表示颜色、方位、数量等的词汇,而现代汉语中则没有这些词汇。

3. 语法方面: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首先,古代汉语中的句子结构比现代汉语更复杂,例如古代汉语中的被动句、倒装句等结构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失。

其次,古代汉语中的词汇在句子中的功能和现代汉语也存在差异,例如古代汉语中的名词可以直接作状语,而现代汉语则需要使用介词短语来表示。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主要区别体现在语音、词汇和语法
三个方面。

虽然现代汉语已经逐渐取代了古代汉语的地位,但古代汉语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仍然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古代汉语:语法--古今对比

古代汉语:语法--古今对比
copyright (c) Zhongmin Chen 2006
• 上古最常見的指示詞是“是、此、茲、 斯”(近指) • 子於是日哭,則不歌。《論語述而》 • 先王之道,斯為美。《論語學而》 • 賢者也有此樂乎?《孟子梁惠王上》 • 文王既沒,文不在茲乎!《論語子罕》
copyright (c) Zhongmin Chen 2006
乌鸦的翅膀绝对遮不住太阳的光辉。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偏 正
谓 动 偏 正
后 补



copyright (c) Zhongmin Chen 2006
三,句子分主謂句和非主謂句
• 非主謂:誰?我。 • 主謂句:
–名詞性謂語句 –動詞性謂語句 –形容詞性謂語句 –主謂謂語句 (動賓、動補、兼語、連動)
copyright (c) Zhongmin Chen 2006
限指 一夫不耕,或受之饑;一女不織,或受之寒。 賈誼《論積貯疏》 特指 其: 非其鬼而祭之,諂之。《論語為政》 今欲舉大事,將非其人不可。《史記項羽本紀》
copyright (c) Zhongmin Chen 2006
• 第二人稱的“若、爾”也可作指示代詞: (“若”近指為常) 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論語憲問》 君如有愛中國之心,則若時可矣。《公羊傳定公 四年》 • “爾”遠指為常: 袁曰:“必無此嫌。”車曰:“何以知爾?” 《世說新語》 爾夕忽極,於此病篤,遂不起。(同上)
zhongminchen2006zhongminchen2006四修飾語在中心語前面一個剛進大學不久的天真幼稚的青年
古今語法比較
copyright (c) Zhongmin Chen 2006
語言學基本知識 • 語法單位: 語素(詞素)—詞—短語(詞組)—句子 語素/詞的區別: book books s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福师《古今汉语语法的异同》在线作业一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 试卷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20分。)得分:20
1." 奉璋峨峨"中“峨峨”的意思是:
A. 盛壮
B. 很盛壮
C. 不太盛壮
D. 盛壮貌
答案:D
满分:2分得分:2
2.下列句子中,"疑问代词+动词"是状中词组的是:
答案:AB
满分:2分得分:2
17.在古代汉语中,介词词组的结构形式是()
A. 介词+宾语
B. 宾语+介词
C. 介词+形容词
D. 形容词+介词
答案:AB
满分:2分得分:2
18.古今汉语的名词组合功能基本相同,表现为:
A. 一般都能同数量词组合。
B. 名词和名词组合,可构成联合词组、偏正词组或同位词组。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A
满分:2分得分:2
7."于时言言,于时语语。"前一个"言"、"语"是动词, 而后一个"言"、"语"也是动词。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A
满分:2分得分:2
8.('“何陋之有”是宾语前置句。
A. 错误
B. 正确
答案:B
满分:2分得分:2
9.古 今汉语的"为",用作介词,在用法上相同之处是都可用来引进动作的服务对象,动作行为的目的。
答案:D
满分:2分得分:2
8.先秦汉语里"是"字主要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师12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一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古今汉语语法差异17.5 徐启庭2005年7月第1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阅读下面一段古文,根据文后提出的问题回答梁北有黎丘部,有其鬼焉。

喜効(1)人之子姪昆(2)弟之状。

邑丈人之市而醉归者,黎丘之鬼効其子之状,扶而道苦之。

丈人归,酒醒而诮其子曰:“吾为汝父,岂谓不慈哉?我醉,汝道苦我,何故?”其子泣而触地曰:“孽(3)矣,无此事也。

昔也往责(4)于东邑,人可问也。

”其父曰:“嘻!是必夫(5)其鬼也,我固尝闻之矣。

”明日端(6)复饮于市,欲遇而刺杀之。

明旦之市而醉。

其真子恐其父之不能反(7)也,遂逝(8)迎之。

丈人望其真子,拔剑而刺之。

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真子。

夫惑于似士而失于真士,此黎丘丈人之智也。

注释:(1)効:同“效”。

(2)昆:兄。

(3)孽:作孽,制造灾祸。

(4)责:讨债。

(5)夫:那个。

(6)端:专门。

(7)反:回来。

(8)逝:前往。

一、翻译上面的文字。

(40分)参考答案:魏国的北部有个叫黎丘的乡村,(那)有个奇怪的鬼,喜欢装扮别人的儿子、侄子、兄弟的样子。

乡村的一个老人到街市上喝醉酒回家,黎丘的鬼装扮成他的儿子的样子,扶他却在路上折磨他。

老人回到家,酒醒后就责骂他的儿子,说:“我是你的父亲啊,难道我对你不够好吗?我喝醉了,你在路上折磨我,是为什么?”他的儿子哭着磕头碰地说:“冤枉啊!没有这样的事啊!昨天我去村东向人讨债,可以问他的。

”他的父亲相信他的话,说:“呵!那就肯定是那奇鬼啊,我本来曾听说过的啊!” 第二天特意又到街市上喝酒,想碰上(那鬼)将它刺死。

第二天早晨前往街市上喝醉了,他真的儿子担心父亲不能回家,就前去接他。

老人看见儿子,拔出剑就刺他。

老人的头脑竟被像他儿子的鬼弄糊涂了,因而杀死了自己真正的儿子.那些被冒牌的贤士搞糊涂的人,见了真的贤士,反而不能辨认,他们的头脑其实是和黎丘老人一样啊!二、对照“我醉,汝道苦我。

”一句的译文中“道”和“苦”两词古今句语作用的差异。

(20分)参考知识点:古今名词语法差异p1-8古今形容词语法差异p16-23三、辨析“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杀于真子。

”句中两“于”字的用法的语法差异,并说明古今被动句式的句构造差异。

(20分)参考知识点:古今被动句构造的差异p141-144古今介词的差异p59-61四、对照“此黎丘丈人之智也”的译文,说明古今语法差异。

(20分)参考知识点:古今判断句句式差异,参见P126福师12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二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古今汉语语法差异17.5 徐启庭2005年7月第1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阅读下面一段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

昔者仲尼与蜡宾,事毕,出游于观(1)之上,喟然而叹。

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言偃(2)在侧,曰:“君子何叹?”孔子曰:“大道之行也,与三代之英,丘未之逮(3)也,而有志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4)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5)寡孤独废疾(6)者皆有所养,男有分(7),女有归(8)。

货恶其弃于地,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9)。

”注释:(1)观:宗庙或宫廷两旁的高大建筑物。

(2)言偃:孔子的弟子。

(3)逮:赶上。

(4)与:通举,推举。

(5)矜:通鳏,年老无妻。

(6)废疾:即残废。

(7)分:职责。

(8)归:出嫁,这里指夫家。

(9)大同:高度自治。

一、古文今译(40分)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

参考答案:有一天仲尼做蜡祭的助祭人,祭祀的事情完毕后,出来到观台上游玩,长叹了一口气。

仲尼的感叹,大概是在叹惜鲁国吧!言偃在旁边,说:“先生为什么叹气呢?”孔子说:“大道行于天下,和夏商周三代的英杰当政的时代,我孔丘未能赶上,而有一些这方面的知识。

大道行于天下时,天下为公有,选择贤者授权于能者,讲求诚信修养和睦,所以人不独亲爱自己的亲人,不独以自己的子女为子女,使老人能够得以终养天年,壮年人的才能得以使用,幼年人能够健康成长,矜夫寡妇孤儿独夫都能够得到豢养。

男人有职分,女人有归属。

财货,厌恶它被抛弃在地上,不一定要藏在自己这里,力气,厌恶不是自己出的,不一定是为了自己。

因为这样,谋诈封闭而不兴起,盗窃做乱侵害的事不发生,所以,外面的门户不须关闭,这称为大同社会。

二、简答(40分)1、对照“仲尼之叹,盖叹鲁也。

”的译文,简要说明古今判断句的语法差异。

(20分)参考知识点:古今判断句句式差异,参见P1262、对照“丘未之逮也”的译文,简要说明古今否定句的语法差异。

(20分)参考知识点:古今否定句句式差异,参见P162-166三、辨识(20分)对照译文,辨别下列句子中加重点号词的古今语法差异。

(1)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参考知识点:古今名词语法差异,参见P1-8(2)故外.户而不闭参考知识点:古今名词语法差异,参见P1-8福师1203考试批次《古今汉语语法异同》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三本课程复习题所提供的答案仅供学员在复习过程中参考之用,有问题请到课程论坛提问本复习题页码标注所用教材为:教材名称单价作者版本出版社古今汉语语法差异17.5 徐启庭2005年7月第1版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如学员使用其他版本教材,请参考相关知识点阅读下面的古文,回答文后提出的问题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

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叁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对曰:“姜氏何厌之有?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昵,厚将崩。

”一、将上面的古文译成现代文(40分)参考答案:从前,郑武公在申国娶了一个妻子,叫武姜,她生下庄公和共叔段。

庄公出生时脚先出来,武姜受到惊吓,因此给他取名叫“寤生”,很厌恶他。

武姜偏爱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世子,多次向武公请求,武公都不答应。

到庄公即位的时候,武姜就替共叔段请求分封到制邑去。

庄公说:“制邑是个险要的地方,从前虢叔就死在那里,若是封给其它城邑,我都可以照吩咐办。

”武姜便请求封给京邑,庄公答应了,让他住在那里,称他为京城太叔。

大夫祭仲说:“分封的都城如果超过三百方丈,那就会是国家的祸害。

先王的制度规定:国内最大的城邑不能超过国都的三分之一,中等的不得超过它的五分一,小的不能超过它的九分之一。

现在,京邑的城墙不合规定,这不是先王的制度,这样下去您将会控制不住的。

”庄公说:“姜氏想要这样,我怎能躲开这种祸害呢?”祭仲回答说:“姜氏哪有满足的时候!不如及早处置,别让祸根滋长蔓延,一滋长蔓延就难办了。

蔓延开来的野草还不能铲除干净,何况是您受宠爱的弟弟呢?”庄公说:“多做不义的事情,必定会自己垮台,你姑且等着瞧吧。

”事后不久,太叔段使西边边境上的城邑和北边边境上的城邑从时从属(两方)于自己。

公子吕(郑国大夫)说:“国家受不了分裂的状况,您打算怎么来对付呢(若之何:对他怎么办?)(若……和:是一种固定格式)?如果打算把国家大权交给大叔段,那么就请让臣下去侍奉他;如果不给,那么就请除掉他。

不要使人民产生二心。

”庄公说:“不用(指现时用不著动手),他将自己走向灭亡。

”叔段又收取原先分属于自己的地方作为自己独占的城邑,(其势力范围)到达廪延。

子封(即公子吕)说:“可以动手了!领土扩大,他将获得更多的民众。

”庄公说:“多行不义,别人就不会亲近他,土地虽然庞大,也会垮台。

”二、对照译文,分析下列句子中划横线部分的古今语法差异(60分,每小题20分)1、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考核知识点:古今判断句句式差异,参见P1262、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考核知识点:古今判断句句式差异,参见P1263、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考核知识点:古今疑问句在句构造上的差异,参见P1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