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节古今汉语词汇异同单音词多音词

合集下载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

古汉语基础(二)复习纲要第一章词汇部分主要内容:1.单音词和复音词(1)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2)古代汉语的复音词(3)正确区分单音词和复音词2.词的本义和引申义(1)什么是本义、引申义及其关系(2)怎样推求本义(3)词义引申的途径(4)词义引申的类型3.古今词义的异同(1)古今词汇的异同(2)古今词义的异同4.同义词(1)同义词的形成(2)同义词的辨析重点掌握:1.单纯词是指只包含一个词素的词,有时用一个汉字表示,如走;有时用两个汉字表示,必须合起来才有意义,如含糊。

2.连绵词又称连绵字,是两个音节连缀成意而不能分割的词,是由两个字构成的一个词,形成一个完整的声音组织,不可分割地表示一个意义,又叫连语,涟语。

3.叠音词是重叠两个相同的音节所组成的词,前人把它叫做重言,由于这类词多是形容事物形状、状态的,所以古人又叫它重言形况词,现在就其音节来看称为叠音词。

4.偏义复词是由两个意义相反、相对或意义相近、相关的词素组合成的、其中一个词素有意义,而另一个词素只充当陪衬音节的复音词。

5.合成词是由两个独立的单词结合而成的,凝固得只表示一个单纯的意义的复音词。

6.同义复词是由两个单音同义词作为语素构成的。

遇到同义词连用的情况,一般可以把它们当作一个同义复词来对待。

7.下列各复音词的类型是:犹豫、崎岖、相羊、浩荡、首鼠、从容、参差披靡、含糊属于连绵词溶溶、行行、盘盘、蚩蚩、融融属于叠音词有苗、阿母、喟然、有众、率尔属于附音词布衣、诸侯、天命、百姓、兴亡、借口属于合成词8.正确区分加点的词是复音词还是单音词的连用,并解释词义:(1)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园圃:一个复音词(或偏义复词)。

种树的地方。

圃字无义。

(2)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扶摇:一个复音词(或连绵词)。

旋风的意思。

(摶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天子之地方..千里,不千里,不足以待诸侯。

地方:两个单音词。

是土地方圆的意思。

(4)齐王闻之,君臣恐惧..。

通论二 词汇(二)

通论二    词汇(二)

注意区分偏义复词与由相同语素组成 的并列结构的合成词 “得失”: “尽思虑,揣得失, 智者之所难也。”(《韩非子·八 说》)
三 、古汉语中的复音词 (一)复合词
2.同义复词:由两个同义语素构成的双音 词,叫做“同义复合词”,简称“同 义复词”。 宾客、干戈、悦怿 而帅偏师,以修封疆。 跋履山川,踰越险阻。

古代汉语
词汇 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主讲教师 许秋华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一)单义词

定义:只有一个意义,只概括的反映某一客观事物 或某种行为,某种性状。 觥:“觥筹交错”(欧阳修《醉翁亭记》) 膢:“夫山居而谷汲者,膢腊而相遗以水”(《韩 非子· 五蠹》 膑:“孙子膑脚,兵法修列”(司马迁《报任安 书》) 屦:“屦大小同,则贾相若。”(《孟子· 许行》)
偏义复词的特点
(1)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无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第一个语素 “异同”:诸葛亮《出师表》:“宫中府 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车马”:《礼记· 玉藻》:“年不顺成---大夫不得造车马。”
(2)当两个语素的意义有好坏之分时,偏义 复词的意义偏向贬义或消极意义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 (《后汉书 何进传》) “中年伤于哀乐,与亲友别,则作数日 恶。”(世说新语 言语)
一 单义词和多义词
(三)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
要注意词义和字义的区别,把一词多义现 象和同音同形词区分开。凡是用同一字形表 达的词,只要它们之间意义有联系,就是一 个多义词;反之,则不是一个词,而是几个 同形的词。
二、词的本义及其探求 (一)什么是词的本义
词的本义是指有文字形体可考,有文献资料可供 参证的最早的意义,简单的说,就是一个词本来的 意义。 及 《说文》:“及,逮也。”本义是追上、赶 上。《左传》:“故不能推车而及。” 既: 韩愈《进学解》:“言未既,有笑于列 者曰。” 即:《说文》:“即,即食也。”《易经· 鼎》: “鼎有食,我仇有疾,不我能即。” 焚:《说文》:“焚,烧田(畋)也。从火 林。” 殷墟卜辞:“癸卯允焚,获兕十一、豕十 五……”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

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古汉语通论(二)古今词义的异同语言是发展的,学习语言要有历史发展的观点。

现代汉语是从古代汉语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又必须承认语言的继承性,看到古今汉语相同的方面;但是更应该重视语言的发展,看到古今汉语相异的方面。

继承和发展,是矛盾的统一,忽视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对的。

语言的各方面,词汇变化最快。

旧词不断消亡,新词不断产生,词义不断演变。

在学习古代汉语时,我们必须特别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意义直到今天仍旧是几千年前的意义,几乎没有发生变化的呢?有的。

例如“鸡”、“牛”、“大”、“小”、“哭”、“笑”等,它们所指称的仍旧是几千年前的同一概念。

这些是属於基本词汇的词,是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语言的继承性、稳固性的重要表现之一。

但是,像这种意义几乎没有变化的词,在汉语词汇中只占少数。

有没有这样的一些词:它们的现代意义和古代意义是毫无关系的呢?也是有的。

例如“该”字在上古和中古都只当“完备”讲(注:古代汉语里,字和词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致的;因此,研究古代汉语,传统上都以字为单位。

本书为了行文的方便,沿用了传统的办法,在论及某个具体的单音词时,往往不称“某词”而称“某字”,如不说“‘该’这个词”,而说“‘该’字”,以下皆同此(只是行文上这样,但我们实际上还是以词为单位)。

),宋玉《招魂》:“招具该备,永啸呼些。

”王逸注:“该,亦备也。

”到了中古以后才有“应当”的意义,在这后起的意义和“完备”的意义之间,我们看不出继承的关系来(注:《说文》:“该,军中约也。

”段玉裁注:“凡俗云‘应该’者,皆本此。

”但是“军中约”的意思没有史料可以证明。

)。

又如“抢”(qiǎng)字,现代是抢劫的意思;《庄子·逍遥游》中“抢(qiāng)榆枋”的“抢”,是“突过”的意思,《战国策·魏策四》中“以头抢(qiāng)地尔”的“抢”,是“撞”的意思,都和“抢劫”的意义无关。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古汉语词汇概说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古今

能会发生变化或扩大。
形态变化
03
一些单音词在演变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形态上的变化,如添加或
删除某些部分。
02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复音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组成的 词。
特点
与单音词相比,复音词具有更丰富的表意功能, 可以表达更为复杂的概念和事物。
例子
如“天地”、“江湖”、“风雨”等。
古汉语词汇概说
•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 古汉语复音词概说 • 古今汉语词汇对比 • 古汉语词汇的特殊现象 • 古汉语词汇的学习与运用
01
古汉语单音词概说
定义与特点
定义
古汉语单音词是指一个音节表示一个 词,与现代汉语的双音词和多音词相 对。
特点
古汉语单音词通常比较简单,意义明 确,易于记忆和使用。
同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 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同义词, 以增强表达效果。
反义词的运用
反义词丰富
古汉语中存在大量的反义词,这些词意义相反,形成鲜明的对比, 使语言更加鲜明生动。
反义关系辨析
反义词之间存在明显的对立关系,需要通过语境和上下文进行辨析, 以准确表达意思。
反义词选择
在写作和表达时,需要根据语境和表达需要选择合适的反义词,以增 强表达效果。
复音词的分类
并列式
由两个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的词根并列组成,如“天地”、“山水 ”、“动静”等。
偏正式
由一个修饰词和一个中心词组成,如“江山”、“风雨”、“人烟” 等。
支配式
由一个动词和一个名词组成,如“饮酒”、“写字”、“唱歌”等。
附加式
由一个表示抽象概念的词根和一个表示具体概念的词缀组成,如“子 丑”、“阿爷”、“老虎”等。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走群众路线
(b)经济方面:经济特区、白领、牛市、
熊市、网购
(c)文化方面:素质教育、超级女生、
拜金主义
(2)网络用语方面: (3)科学技术方面:
(4)国际用词方面:
词汇与国际接轨也是改革开放后的新的发展方
向。反恐
还有一些是由于改名而出现的新的城市名
称。“韩国首都“Seoul”的中文名称2005年1月
文言中几种特殊的双音词:
偏义复词
由两个音节构成,只有一个音节表达意义, 另一个音节只起陪衬作用。 体肤 “饿其体肤”孟子《生于忧患,死
于安乐》
耳目 “是芙蕖也者,无一时一刻不适耳 目之观”《笑蕖》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在古汉语中常 常是两个单音词:

贪婪
《楚辞·离骚》注:“爱财曰贪,爱食曰婪。”
1、汉语的词形变化
母 贫 且 母亲 贫穷
荀子《天论》:“天不能使之贫。”
《左传·隐公元年》:“爱其母。”
而且
《愚公移山》:“且焉置土石?”

词语的古代汉语是以单音节词为
主,而现代汉语则以双音节词乃至 多音节词为主。
(单音词指只有一个音节的词,
简称“一个字一个词”。两个音节
以上的词称为多音词)

古今言殊
——汉语的昨天和今天
一、汉语语音的演变
填空: 1. 声调的变化。 去声 现代汉语有四个调, 阴平 、阳平 、上声 、__。 古汉语也有四个调,平声 、 上声 、去声 、 入声 。 古汉语的 入声 字已经消失。
汉语语音的演变
声调的变化
平 上 去 入
阴平 阳平 上 去
2、韵母的变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古代汉语第六讲(一)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代汉语第六讲(一)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两个角度、两个标准:音节数和语素数。 1、音节数标准: 单音词 双音词 多音词 (天、地: 单纯词 合成词 (只含一个语素) (包含两个语素的) (刀、口、参差) (天下、寡人、爪牙)
划分古汉语词的结构的标准
将以上两种标准结合起来,我们发现: ① 单音词只能由一个语素构成,必定是 单纯词; ② 双音词可以由一个语素构成,也可以 由两个语素构成;前者叫“单纯双音 词”,后者叫“合成双音词”。
故事——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俊材置 左右。 放心——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放 纵恣肆之心) 睡觉——云髻半偏新睡觉。 后悔——秦王以为然,下吏治(韩)非。李斯使人 遣非药,使自杀。韩非欲自陈,不得见。秦王 后悔之,使人赦之,非已死矣。
三、复音词
复音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 词。
多人不能无生得失。《史记·刺客列传》 先帝尝与太后不快,几至成败。(被废后)
《后汉书·何进传》
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孟·梁下》
(主虹为虹,副红为霓)
世之有饥穰,天之行也,禹汤被之也。
《论积贮疏》 (穰ráng,丰收) ng,丰收 r ng,丰收)
偏义复词有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才能显 示出它的偏义特点,如果把它单独提出 来,很难确认它是偏义的。
2 合成双音词
合成双音词是由两个语素构成的双 音词。从其结构角度,主要可以分为偏 正式、联合式和附加式三类。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对比
1、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与→参加; 师→军队 2、加上词尾词头。 虎→老虎;杯→杯子;石→石头 3、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 复音词。 儿、子→儿子
双音合成词的形成过程
三、复音词
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主要优势,但单 音词增长到一定数量就会造成过多的同 音词和多义词,影响交际。因此单音词 必须向复音词发展。同时,单音词构成 能力强,演变为复音词也就有了可能。

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

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凶恶、凶残)加(更;增加)假(借助;不真实的)信(的确;书信)河(黄河;泛指江河)橹(盾牌;划船的工具)赢(背负;胜或获得)走(跑;不行)次(水边;量词)向(从前;对、朝或偏袒)穷(困厄、不得志;贫困、穷)率(一概、全部;率领、轻率)再(第二次;又一次)原(推究;原来、原则)床(坐具;卧具)抑(或者;抑制)归(女子出嫁;回来)比(等到;比较)比(紧挨、并排;比较)渠(他、它;水道)去(离开、距离;往)阳(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太阳、)怒(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发怒)危(高;危险)但(只;但是)略(夺取;简略)将(请;将要)或(有人、或许;或者)爱(吝啬;喜爱)固(本来;坚固)诸(之于、之乎;众、各)择(区别;选择)隐(哀怜、不忍;隐藏或隐瞒)稍(逐渐;稍微)诚(果真、如果;真诚)赞(引见、介绍;称赞)拜(授官;一种礼节)除(授官;除去)安(养生;安定、安然)鄙(边境;轻视或粗俗)池(护城河;水塘)摧(伤心;破坏或折断)汤(热水、开水;较浓汁液)按(查究;压住或按照)都(大;都市或全)病(困苦至极;疾病)必(果真、如果;一定、必然)齿(年龄、岁数;牙齿)伐(功业、夸耀;坎)顾(拜访;回顾或照顾)会(恰逢)聚会或会议)间(参与;中间或间隔)控(拉;控制或控告)迁(放逐;迁移)景(大、日光;景致或情形)害(嫉妒;祸害或害处)摄(整理、整顿;吸取或保养)遣(休、被夫家赶回娘家;消除或派遣)冒(涂盖、敷上;冒充或向外透)奇(适宜;特殊的或惊异的)要(邀请、相约;要求)严(尊重;严格或严密)卒(死;士兵)寻(不久;寻找)章(花纹;文章或图章)速(招致;速度快)寝(丑陋;睡觉)执事(对对方的敬称;掌管某项工作的人)行李(出使的人;出门所带的包裹等)夫人(那个人;尊称人的妻子)爪牙(得力助手或武士;比喻坏人的党羽)丈夫(男子;女子的配偶)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保养)山东(崤山以东;山东省)婚姻(儿女亲家;结婚)非常(意外的变故,不平常;十分,很)行路(路人;走路)根本(树木的根部;事物的根源或最重要的地方)学者(求学的人;有专门学问的人)逢迎(迎接;说话、行事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经营(搜集、保存;筹划、组织)上路(高高的道路;走上路程)于是(由这种情况;连词)从而(跟从、来;因果连词)行为(品行是、品行作为;举动)小学(小的方面学习;学校教育的初级阶段)痛心(痛恨;极端伤心)不必(不一定;不需要)颜色(脸色、容颜;颜料或色彩)智力(智谋和力量;理解事物的能力)可怜(可爱、可惜;值得怜惜)空中(中间是空的;天空)便利(吉利;方便)私人(心腹之人;非公家的)老大(年龄大;排行第一)首领(头颅、生命;某些集团的领导人)可以(可以凭借、可以用;可能或许可)浩荡(荒唐;水势浩大)不行(不能走路;不可以)自由(自作主张;不受约束)作案(作几案;进行犯罪活动)交通(交错相通;水陆运输的总称)失意(意见不合;不得志)成立(长大成人、成人立业;开始存在)县官(官府;县令)告诉(向上报告;让别人知道)然后(这样以后;顺承连词)果然(饱的样子;与事实相符)卑鄙(低微而鄙俗;品行恶劣)流涕(流眼泪;流鼻涕)约束(规约、盟约;限制、管束)同气(同胞兄弟;同类)亲戚(内外亲属;族外亲属)无道(无人谈论;没有道德修养)生日(生活一天天的;出生日)中国(中原;中华人民共和国)无论(更不必说;连词)左右(皇帝身边的近臣;方位或约数)无赖(活泼顽皮;品行不端)指示(指给……看;上级传达下级的命令)感激(感动愤激;深深地感谢)从容(言语举动适当得体;不慌不忙)因为(于是写;因果连词)绝境(与外界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困境)开张(广泛扩大;开业)青春(明媚的春光、春天;青年时期)具体(形体完备;明确、不抽象)痛恨(痛心遗憾;仇视愤恨)结束(整好装束;完毕)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祭品;为正义而死)往往(处处;常常)中间(中间夹杂;里面)扶老(拐杖;扶着老人)猖獗(跌倒,引申为“失败”;猖狂无忌)不过(不超过;转折连词)恰恰(莺啼和谐之声;正好)大风(麻风病;大的风)用心(因为用心;用功或肯动脑筋)中间(当中夹杂;当中)烈士(有节操、有抱负的人;为革命牺牲的人)美人(歌伎、宫妃;美貌女子)前进(上前进献;向前行走或思想进步)肉食(享受优裕的大官;肉食食物)或者(有的人、有些人;选择连词或者副词)致意(抒发心情;表示问候)何苦(哪怕、怕什么、怎怕;不值得做,犯不着)会计(聚会商议;财务计算的人)无赖(胡作非为、活泼好玩;流氓、无理取闹)作文(写文章;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形容(形体容貌;对人或事物的形状或性质加以描绘)豪杰(有声望地位的人、英雄人物;才能出众的人)风流(杰出、英俊,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生活浪漫放荡、男女关系不正当)年级高中学科语文版本期数内容标题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分类索引号G.622.475分类索引描述统考试题与题解主题词古汉语中常见的单音节和双音节词古今异义栏目名称专题辅导供稿老师审稿老师录入赵真真一校陈丽娜二校审核。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通论:古汉语词汇》古汉语单音词与复音词

(池,水池;塘,堤岸。《庄子达生》;“被发行 水池; 堤岸。 庄子达生》 思考: 而游于塘下。 防坊堤隄塘唐坟坋” 思考:,而游于塘下。“防坊堤隄塘唐坟坋”在堤坝这 歌 个意义上同义。) 个意义上同义。)
①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生春草 秋水》 ②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秋水》 消息盈虚,终则有始《庄子 秋水 盈虚
知道 艰—艰难 恐—恐惧 知—知道 将—将军 艰难 恐惧 知道 将军 洪—洪水 减—减少 道、路—道路 朋、友—朋友 洪水 减少 道路 朋友
⑶、原单音词换成词形全异的复音词
途—道路 伐—攻打 好—漂亮 师—军队 道路 攻打 漂亮 军队 息—呼吸 御—抵挡 呼吸 抵挡 丢失、 池—护城河 护城河 亡—丢失、逃跑 丢失
4、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解为现代一个 、 双音词
学记》 ①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 知道。 礼记 学记 ②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合散消息兮 安有常则?(贾谊《鵩鸟赋》 消息 ?(贾谊 ③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 味不同。 晏子春秋 内篇杂下 内篇杂下》 味不同。《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霍光传》 ④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汉书霍光传》 光与左将军桀结婚相亲。 汉书 霍光传 结婚相亲 ⑤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 沧海难为水 。(元稹 城市, 。(张俞 ⑥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昨日入城市 归来泪满巾。(张俞《蚕妇》 ⑦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痛恨于桓灵也 性行淑均, 于昔日, ⑧将军向宠,性行淑均,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 将军向宠 性行淑均 长晓军事,试用于昔日 之曰能。(同上) 之曰能。(同上) 。(同上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

古代汉语中的单音词、复音词和同义词学古代汉语需要掌握词汇相关的知识,有三个需要掌握的关键点:单音词和复音词词本义和引申义古今词义的异同以下是我自己听课后总结的重点,如有错误,感谢指出修正。

随着课程的逐渐深入,该文章也会逐渐补充完整。

今天先来说单音词和复音词。

单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

单音节词的数量占优势,尤其是在古汉语中。

复音词:由多个音节构成。

复音词在现代汉语中占优。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现代双音词多由古代单音词构成。

切记不要把两个古代单音词当成一个现代双音词。

不要把古汉语的双音词拆开来理解成后世的单音词。

单音词细说: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情况:第一种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如:“与”变成“参加”,“师”变成“军队”等。

第二种是加上词头词尾。

如:“虎”变成“老虎”,“杯”变成“杯子”。

第三种是利用两个同义词作为词素,构成一个复音词。

如:“儿”和“子”是同义词,合起来成为“儿子”。

古代单音节词很多,可以认为和词一样死了;但作为语素,在现代汉语中还是存在的。

如:“虑”字,现代汉语里,“虑”字只作为词素存留在“顾虑”、“考虑”等复音词里,或者出现在“深谋远虑”、“沉思熟虑”等成语里,而不能像古代汉语里《论语·卫灵公》:”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诗经·小雅·雨无正》:”弗虑弗图。

“里一样作为单音词自由运用了。

复音词细说:古汉语中有一种复音词是用两个单音的近义词或反义词作为词素组成的;其中一个词素的本来意义成为这个复音词的意义,另一个词素只是作为陪衬。

举例:今有一人,入人园圃,窃其桃李。

(墨子·非攻上)*种树的地方叫园,种菜的叫圃。

这里只有“园”起作用,“圃”字无意义。

很多人没有得失就活不下去。

(《史记·刺客列传》)*人多了不能无失。

“得”字无意义。

也有人把这种复音词叫做“偏义复词(或偏义组合)”。

有些从词组变来的固定组合,如果拆开来讲与整体的意义完全不同,那也应该认为是复合词。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讲解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讲解

三、古今词义的异同
1.古今汉语词汇意义的比较以义项为单位。
2.古今词义差异的四种类型: ①古义与今义微殊; ②古义保留,但不常用; ③该词古义消亡,现代用另词替代; ④ 该 词不使用,书写形式保留以记他词。 (例见 83页)
3.古今近似义项的辨析 A 程度差异
缪公之怨此三人者入于骨髓。(《史记 · 秦本纪》) (怨,恨)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妇人哭踊。(《礼记》) (啼,放声大哭)
(2)从字的记词职能看: A.一字一词(即字词对应)。 如:山、木、目。(注意:木和树、目和眼, 虽曾记录相同的事务,但并非记录相同的词) B.同字异词 ①(甲)姜氏欲之,焉辟害? (乙)晨往,寝门辟矣。 (丙)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C.异字同词 ②(甲)韩厥俛定其右。 (乙)执其干戚,习其俯仰。
第二章 词 汇
第一节 古今汉语词汇的异同
一、文言文中的字和词 1.字与词的区别 字和词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词是语言 中可以独立运用的最小表意单位,字是记 录词的书写符号;词具有音义两要素,字 则具有形音义三要素,但只有形才是其自 身独有的,而音义则是从词那里承受的。
2.字与词的对应关系 (1)从词的音节数量看: A.单音节词:一字一词。如:P378 B.多音节词:一词多字。如:网络、伊拉 克 C.合音词:一字二词。如:诸甭嫑������嘦 古代汉语以单音词为主,而且汉字字形 所反映的本义往往与词义有关系,所以,古 人一般把一个字当成一个词,用“字”称呼 词,用“字义”指词义(古人只把虚词叫作 “词”),这样,字和词在古人观念中实际 上成为同一概念。
3.通假、分化、异体、繁简等文字现象对字词关系的影响: (1)通假 既可导致异词同字,又可导致异字同词。如: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词1:田界 字1:叛 畔(字) 叛离(词) 词2:叛离 字2:畔 (2)分化 可导致异字同词。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字1:共(古) 供应(词) 字2:供(今)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古汉语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 寻常 原来是两个表示长度单位的意义相 对的单音节词,“寻”是八尺,“常” 是十六尺。 • 后来“寻常”由短语变成复合词,同时 意义也发生了转化,被用来表示“平常、 普通”的意思。
• 消息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单音节词, “消”指消亡,“息”指生长。如《周 易· 彖辞》:“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丰· • 后来“消息”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表 示“音讯”。蔡琰《悲愤诗》:“有客 从外来,闻之常欢喜。迎问其消息,辄 复非乡里。”
• 荀子:“单足以喻则单,单不足以喻则 兼。” • 汉代以后的训诂家不再象《尔雅》那样 主要以单音词训释单音词,而是经常采 用复音词(主要是双音词)训释单音词, 也是一个极好的证明。
• 其次,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 在词义的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 体现在多义词的产生。过多的单音多义 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语双音词比 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有 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 就单一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 汉语词汇的双音化。
• 转义复词:古代汉语中有一部分复合词, 是由两个意义相对或相反的单音节词素 合成的,其复合词的意义既不同于两个 词素中的任何一个,也不是两个词素义 的简单相加,出现词义转化的现象,这 种复合词叫做转义复词。
• 春秋 原来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单音节词, 分别指“春季”和“秋季”。如《礼 记· 王制》:“春秋教以《礼》《乐》, 冬夏教以《诗》《书》。” • “春秋”由短语变成为复合词,同时意义 发生了变化,被用来表示“光阴、岁月” 的意思。
• • •

2、本义和引申义相同的同义词 这类同义词原本不同义,后来一方经过 引申便变得与另一方同义了。 官:吏: “官”本义指“官署”,即 政府办公和收藏文书的地方。后来引申 指“官员”才与“吏”同义。“吏”本 义“官员” 明主之国,官不敢枉法,吏不敢为私。 《韩非子· 八说》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
④《汉书·霍光传》: “党亲连体,根据于朝廷。”
⑤《前出师表》: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 顾臣于草庐之中。”(“卑”指地位低下,“鄙”指见 识短浅)
古代单音词和现代复音词的对比,主要有三种 情况:
一是换了完全不同的词:
日: 太阳 股: 大腿 颠: 头顶 师: 军队
川: 河流 胫: 小腿 澡: 洗手 津: 渡口
十人,车牛一两,见牛者一人。 “车牛”,即“牛车”。
有人认为: 严格地说,偏义复词并不科学,因 为在古代汉语中,这两个单音词并没有象现代汉 语中有些词那样已固定成一个表偏义的双音词, (如窗户,不指户;兄弟、好歹、忘记等)而是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中一个语素不起作用, 由另一个语素代替两个语素的意义,显示出其偏 义性,但有的则仍是两个单音词。
二、汉语词汇复音化的重要的内在原因 是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 首先是词汇 量的迅猛增长。
一种语言的声韵系统再复杂, 音节的数 量毕竟有限, 在词汇量激增的情况下, 继 续维持词汇的单音节体系显然是不可能的, 汉语词汇向双音节、多音节的方向发展已 是势在必行。
三、词汇系统本身的急剧发展还表现在词义的 发展上。词义的发展变化主要体现在多义词的产 生。过多的单音多义词的存在势必影响交际。汉 语双音词比单音词表义精确、明晰。一个单音词 有多个词义,一旦进入复音词中其意义也就单一 了。因此为了明确表义,也促使汉语词汇的双音 化。(按: 参阅苏新春《汉语双音词化的根据和 动因》、皮鸿鸣《汉语词汇双音化演变的性质和 意义》、赵克勤《古代汉语词汇学》)
三、合成复音词形成后,两个语素意义发生了 不同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两个语素仍然保持着它们原有的意义。如 上述“恐惧”、“恭敬”等。
2.两个意义相近或相反的语素,只有一个表示 意义;另一个失去其意义,只是充当陪衬。这就 是所谓的“偏义复词”。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古代汉语-古今词义的区别

语言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发展变化的。

在汉语发展的过程中,词汇也是随着它所表示的事物、现象的消亡而消亡、变化而变化、产生而产生的。

由此,便产生了古今词义之间的异同。

本文就是通过具体的词例来说明古今词义异同所存在的几种情况。

由于古今词义的异同情况复杂多样,所以,笔者从多个角度对古今词义的异同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二、古今词义变化的类型(一)词义范围的变化(主要指词义的外延)1、词义范围的缩小其特点是词的古义的范围大于今义,今义一般包括在古义之中。

全面收敛。

“宫”在古代是房屋的统称。

如《战国策·苏秦连横约从》:“父母闻之,清宫除道。

”“清宫”即打扫房屋。

后来“宫”专指宫殿,词义范围缩小了。

又如“丈人”在古代是对老者的尊称。

《论语·子路从而后》:“子路从而后。

遇丈人,以杖荷蓧。

”现代“丈人”专指妻子的父亲,即岳父。

词义范围缩小了。

2、词义范围的扩大。

其特点是古义的范围小于今义。

词义从故意过渡到今义,所反映的客观事物的范围随之扩大,即由部分到整体,由个别到一般,由狭窄到宽泛,采取了全面扩张的方式,使古义成为今义外延的一个组成部分,这种演变称为词义范围扩大。

《说文》:“焚,烧田也。

”本义是放火烧山林进行围猎(“田”的意思是田猎,后来写作“畋”)。

《左传·子产说范宣子轻币》:“象有齿以焚其身。

”意思是大象因为有价值昂贵的象牙,因而导致自身遭受围猎。

又如《孟子·许行》:“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

”后来“焚”的意义范围扩大,泛指一切焚烧。

就是一例。

词义扩大的现象在汉语词义的发展变化中十分普遍。

古汉语许多词的意义在发展中由特指变为泛指,由专名变为通名,都属于这类情形。

“響”——古代的意思是回声,后来的意思泛指一切声音。

“色”——古代的意思是脸色,后来的意思指颜色、色彩。

“江”——古代为长江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例:“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的“江”指长江。

“河”——古代为黄河的专名,后来泛指江河。

2 古今词义的异同

2 古今词义的异同

(六)诽、谤 这两个词与“讥”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 或短处,但是它们之间有一定的差别。“诽”是背地里议 论、嘀咕,如“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荀子非十二 子》)。“谤”一般指公开地指责。如“厉王虐,国人谤 王”(《国语周语上》)。而“讥”则是微言讽刺。 (七)购、买 “购”是指重赏征求。如“太宗尝出御 府金帛购求王羲之书迹”(《旧唐书褚遂良传》)。 “买”指拿钱换东西。古代“购”和“买”不是同义词, “购”的东西往往不是商品,跟“买”的性质不相同。
(三)饥、饿 “饥”指一般的肚子饿,与“饱”相对。如“饥 渴而顿踣”(柳宗元《捕蛇者说》)。“饿”指严重的饥饿,指 没有饭吃而受到死亡的威胁。如“家有常业,虽饥不饿”(《韩 非子饰邪》)。 (四)盗、窃 “窃”是指“盗窃”,偷东西。如“窃货日益” (《荀子修身》)。“盗”相当于今天的“贼”;古书中的 “盗”,多是古代统治阶级对起义的奴隶或农民的称呼。如“岁 凶荒,人饥为盗,河南尤甚”(《旧唐书黄巢传》)。“窃” 除指“偷”以外,还表示“偷偷地,暗中”,如“窃载与之齐” (《史记孙膑列传》)。 (五) 荫、蔽 二者都有“遮住”义,但是范围大小差别很大。 “荫”只能从上遮住,而且指遮住阳光。如“树林荫翳,鸣声上 下”(欧阳修《醉翁亭记》)。而“蔽”遮的范围更大,可以从 前后左右遮住,也可以从上遮住。如“项伯亦以身翼蔽沛公” (《史记项羽本纪》)。
七、怎样掌握古义 (一)从字形上分析 勸:从力不从言,《說 文力部》:“勸,勉 也。” 幣:从巾不从贝,《說 文巾部》:“幣,帛 也。” 醒:从酉不从寝,《說 文酉部》:“醒,醉解 也。”
(二)从语境上分析
再:《左传庄公十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 而竭。” 睡:打瞌睡 《战国策秦策一》: “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 股,血流至足。”《史记 商君列传》:“ 孝公 既 見 卫鞅 ,语事良久, 孝 公 时时睡,弗听。”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用)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用)

单音词、复音词、同义词一、古汉语的单音词1 古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在古代汉语中,单音词占绝对优势,与现代汉语以双音词为主的情况很不相同。

只要翻阅任何一篇文言作品,我们就能发现这一特点。

例如:《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辨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篇短文共140个字,其中双音词仅12个,即:河伯(出现2次)、欣然、天下、北海、面目、望洋、以为、且夫、仲尼、伯夷、大方。

其余都是单音词,共116个。

如果译成现代汉语,这些单音词中有许多词就必须用双音词来表示。

2 古汉语单音词与现代汉语双音词的比较拿古汉语的单音词同现代汉语的双音词进行比较,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①从古代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换了完全不同的词:至——到来以——认为视——观看殆——危险②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一个实义语素,合成现代的双音词:秋——秋天流——水流灌——灌注道——道理叹——感叹③利用古代的单音词作语素,再加上词头或词尾:虎——老虎果——果子石——石头3 不要把古代连用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双音词古汉语中连用的两个单音词,有时候在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词相同,如果以现代双音词的意义去粗粗解释,而不细加推敲玩味,似乎也讲得通,但实际上却错解了古书的含意。

对于这种情况,必须细加辨别。

例如:①虽然——《墨子·公输》:“王曰:‘善哉!雖然,公输般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句中的“虽然”是“尽管这样”、“虽然如此”之意,是个词组,“虽”是转折连词,“然”是代词,不同于现代的转折连词“虽然”。

②然而——《孟子·梁惠王上》:“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二节古今汉语词汇异同单音词多音词

二节古今汉语词汇异同单音词多音词

整理课件
(表二)
书总 (篇) 词 名数
单 音 词
比 率
复 音 词
比 率
论 语
150 112 46
74 .9 %
37 8
25 .1 %
孟 224 158 71 65 29 子 0 9 %1%
韩非 635 385 60 25 40 子 0 0 % 01 %
左 104 265 26 78 74 整理课件
整理课件
例四:疾 a、病。宋穆公疾(隐3) b、憎恨。疾之也(隐4)今作“嫉” c、坏人。走出其疾矣。(桓8) d、病人。居疾于虎牢(襄9) e、急于从某事。晋疾,楚将避之。
(襄11)
f、厉害。请侯之伐我必疾。(襄11) g、犹言罪恶。而盖其疾也。(僖2)
整理课件
多义单音词的内在关系:
A、纵横关系:如“徒”: 横向:步行→步兵【门徒、徒众、… 】 ↓ 纵向:空
整理课件
有些特殊语境中的单音词更有特殊
含义,灵活性更大。如:“发”:
《孟子》:“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赵歧注:“发仓禀以用赈救之。” —(包括:动作、对象、目的)。 《辞源》只有“开发、打开”义,没
有具体对象。
整理课件
三、单音词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古汉语中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很普 通的词,但在文中用的是那一个义却颇费思索。 例一:“忍”:
2、从内容上去考察──词的本质属性。
第一,古代复音词主要记录历史词汇。
例1:《左传词典》十画的831个词:
单音词223;复音词608—包括:
a、名词572(占95%)——人名
289,地名、氏族名109,
其它168,(专有名词占71%); b、动词、形容词32(占5%)

单音词和双音词.doc

单音词和双音词.doc

单音词和双音词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文言单音词到现代双音词的演变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大致有三种情况:在原来的单音词后面或前面加上一个辅助成分(也称后缀或前缀),加后缀的如:鼻-鼻子,石-石头;加前缀的如:师-老师,姨-阿姨。

在原来单音词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同义词或近义词,合成一个双音词(原来的词作为语素之一)。

例如,率-率领,议-议论,亡-逃亡,恭-恭敬,予-给予,奇-奇怪,寒-寒冷,饥-饥恶,旗-旗帜,巩-巩固。

换为完全不同的另一个词。

例如:岐-岔路,夷-平坦,傍-靠近,邦-国家,眠-睡觉,冥-昏暗。

不要把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现代汉语的一个双音词有时文言里的两个单音词连用和现代汉语里的一个双音词词形相同,往往容易被误认为一个双音词而用现代词义去解释,结果就歪曲了愿意。

如,“今齐地方千里”(《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地方”是两个词,地-土地,方-方圆,周围。

文言中的复音词文言中也有小部分复音词,它们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音节(即字)组成,其构成情况大致如下:单纯的复音词。

这类词包括:联绵词:有双声关系的,如:踌躇、萧瑟、陆离、玲珑,辗转等;有叠韵关系的,如,彷徨、逡巡、须臾、窈窕、仓皇、披靡等。

译音词:如,单于、可汉、葡萄、琵琶等。

叠音词:如,奄奄、翩翩、霏霏、区区等。

这类词两个音节组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单个音节不表示任何意思,所以不能拆开解释。

合成的复音词。

从构词方式上看,包括:联合式,如,社稷、旌旗、婚姻、殷勤、首领、干戈、倾覆等。

偏正式,如,天子、布衣、足下、太息、横行等。

附加式,如,阿母、森然、率尔等。

偏义复词,这类词是指两个由意义相近或相对、相反的语素构成的双音词,在实际使用时,意义只偏在一个语素上,另一个语素只起陪衬作用。

如,“缓急”(《谭嗣同》)中的“冀缓急或可救助”)偏指“急”,“利害”(《〈指南录〉后序》中的“但欲求死,不复顾利害”)偏指“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古今汉语词汇异同 ——单音词、多音词
h
1
一、古汉语词汇分布情况的历史考察
1、甲骨文复音词有35个,
2、金文复音词有237个。
3、《论语》1504个词,其中复音词378个,占
总词数的25.1%。
4、《孟子》2240个词,其中复音词651个,占
总词数的29%。
5、《诗经》4000多词,其中复音词1329个,
书(篇) 名
总 词
单音 词
比率
劝 学 720 700 97%
逍遥游 1465 1385 94.6%
离 骚 2470 2330 94%
尔雅•释

1114 1089 97.8%
复音 词
22 80 140
25

率 君子、
庶人、 3% 蒙鸠、
射干 5.4% 兰槐、
6%
黄泉 昭昭、
赫赫
2.2%
h
5
(表二)
书 (篇) 名
单音词
词数 频率
42
89
18 134
21 325
14 432
5
327
3 3728
103 5035
h
双音 词数 87 10
3 5 0 0 105
词 频率 140 77 42 165 0 0 424
13
(表二:《左传》十画的单音词)
分类 义项 词数
单音词 举例
复音词
词数
举例
1
111 俯、俱、仓、倒、倚 592 亳社、倍奸、借助
h
7
第二,复音节词义项单一、功能固定、频率 较低;
例如:以“大”字起头的《左传》名词: 1、人名:大子友、大子壬(楚昭王)、大甲; 2、地名:大行陉、大林、大厖、大冥、大夏、大陸; 3、职官名:大司空、大司徒、大司马、大司寇; 4、天文历法:大火、大梁(十二星次之一); 5、音乐:大吕(钟名)、大武(舞及车名)、大夏; 6、大牢:大神、大祥、大牲、大蔡(大龟); 7、军事、御射:大屈(宝弓名)、大阅; 8、寝室车马、服饰玩器:大路、大带、大帛、大寝、 大璧;
例2、大了圉,晋怀公,怀公,子圉, 例3、女叔侯,如齐,司马侯,叔侯。
h
11
二、古汉语单音节词的特点
1、高频性(表一) 2、多义性(表二) 3、词义关系复杂性 4、词义灵活性
h
12
表一《韩非子》b声母的单、双音词使用频率比较
分类 次数
5次以下 6-10次 11-20次 21-50次 51-100次 10以上 合计
例6、《辞源》“一”字:13义 项,“中”字,15义项。
h
17
A、单音词词义如何体现——具体语境。 例一 : 族
家族:《左传》:“宫之奇以其族行。” 灭族:《史记》:“毋妄言,族矣。”
种族:《淮南子》:“万物百族” 。
例二:辞
辞谢:《战国策》“因请相之,靖郭辞。
推辞:《左传》:“辞曰:‘臣之壮也, 犹不如人。”
辞别:《史记》:“今者出,未辞也。”
h
18
B、单音词词义如何区分?
一要理顺一词多义的意义关系。如“治”:
第一,古代复音词主要记录历史词汇。
例1:《左传词典》十画的831个词:
单音词223;复音词608—包括:
a、名词572(占95%)——人名
289,地名、氏族名109,
其它168,(专有名词占71%); b、动词、形容词32(占5%)
例2:《左传》1-4画的词1689个: 单音节120个;
复音节1569个:人名892个,占57%;
2
44 神、耄、荐、贡、躬 12 容貌、孙子、时命
3
31 宫、耻、振、朔、盖
4
15 息、流、病、祖、讨 1 桓公
5
6 宰、徒、纳、逆、除
6
5 夏、唐、能、衰、豹 3 桓子、秦伯、高子
7
6 家、师、旅、桓、起
8
2 原、兹23 两义以上的占50% h 608 两义以上占2.6% 14
总 词 数
单 音 词
比 率
复 音 词
比 率
论 语
150 112 46
74 .9 %
37 8
25 .1 %
孟 224 158 71 65 29 子 0 9 %1%
韩非 635 385 60 25 40 子 0 0 % 01 %
左 104 265 26 78 74 h
6
2、从内容上去考察──词的本质属性。
频率最高的2000词—— 单音词957,双音词1020(使用频率 为—2.5:1)
可见单音词是汉语词汇的原始形态,在 词汇系统中一直发挥核心作用。
h
3
1、从形式上去考察──古汉语单 音节词占绝对优势。如:
《曹刿论战》113个词,复音节 5个,占4.4%;——曹刿、长勺、 牺牲、败绩、勇气,;
h
4
(表一)
A、凡物不足以讲大事。(祭祀) B、若之何其病败君这大事也。(战事) C、能行大事乎?(杀君或政变) D、大事奸义。(为王筑城)。 E、子奉君命,以会大事。(救王室) F、冯简不能断大事。(外交策略与辞令) G、武不才,任君之大事。(国政) H、日旰矣,大事未成。(盟会)
h
10
第二、同物异名:
例1、大子般蔡灵公,蔡灵侯、蔡侯斑、世 子般;
h
8
第一、同名异物:
例1:太师:(见《词典》)
A、载在盟府、大师职之。(鲁官,管档案)
B、以授大傅阳子与大师贾佗,使行诸晋国。
(晋官名)
C、使为大师,且掌环列之尹。(楚官名)
D、使大师效巧言之卒,大师辞。(乐官)
E、夫齐,甥舅之国也,而大师之后也。(姜
太公)
F、不如復大师。(大军)
h
9
例2:大事:(见《春秋左传词典》)
例1、乘 a、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乘坐) b、使公子彭生乘公。(帮助上车) c、公与之乘。(乘车) d、命子封师车二百乘以伐京。(一辆车) e、荀息请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于 虞。(驾车之马)
f、楚人乘我。(凭凌,掩杀) g、晋帅乘和。(车上甲士) h、乘其饮酒也。(趁) j、有马百乘。(四马曰乘。)
占总词数的30%。
6、《说文》9353个字,其中复音词1690个。
7、《论衡》全书中有复音词2303个。
8、《搜神记》中的双音节复合词为1967个。
9、《世说新语》中的复音词有1541个。
h
2
现代汉语中单、双音词之比重,据 《现代汉语频率词典》统计。
使用频率高的前9000个词——
单音词2400,双音词6285(1:2.5)
h
15
例2、原
a、如火之燎于原。不可弥,其犹
可扑灭。(平原)
b、武夫力而拘诸原。(战场)
c、兽臣司原。(田猎)
d、拔木塞原。(源)
e、西周国名。(东晋先轸后代之
氏族)
f、晋邑名。(晋臣原叔封地的简
称)
h
16
例4、师——军队、众人、官 长、教师、率领者、乐
师、周易卦名;
例5、《汉语大字典》“上”字, 收38义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