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讲解

合集下载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及其引起的思考摘要:频发的金融危机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特征,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上总共发生了四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本文通过对这四次金融危机的比较研究,从成因背景、影响程度、各国治理措施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共性和特性分析,从而为我国经济在日后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金融危机;比较研究;启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四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美国次贷危机及衍生的金融危机(2007年至今)。

从历史进程来看,金融危机频发已成为全球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面对金融危机后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的普遍呼声,我国应当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以防范金融风险与金融危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可以从方方面面来分析探讨以前各时期、各个国家和地区金融危机的特点,以期发现其中的一些共通之处,来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上面提到的四次危机都是近期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因此,本文分别从危机的背景和成因、危机的传递和影响以及解决危机采取的对策三个大的方面来分别对上述四次危机进行了比较详尽的分析和比较,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金融风险的防范等有所启示。

一、四次金融危机简介第一次是1992年9月的欧洲货币危机,又称“9 月危机”。

是年9月,在欧洲外汇市场出现了大量抛售英镑和里拉、抢购马克的风潮,一时间,英镑和里拉对马克的汇价急剧下挫,在官方干预无效的情况下,英镑和里拉先后退出欧洲货币机制,实行自由浮动。

西班牙的比塞塔、葡萄牙的埃斯库多以及爱尔兰也受到重创。

在这场危机中,英国、意大利、法国、西班牙以及瑞士等国的中央银行向外汇市场投人了近10 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约60亿美元。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

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金融危机是指金融体系发生严重失序,导致金融系统运行失灵,进而影响整个经济体系的一系列事件。

以下将分析五次金融危机的根源及直接原因,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些危机。

1.1929年经济大萧条:这次危机的根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初,当时美国的股市经历了一段繁荣期。

然而,股市的繁荣是建立在高度杠杆化的基础上,许多投资者借钱进行投资。

最终,当股市开始下跌时,大量的投资者因负债累累而破产。

这导致了银行的资金流失和关门,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经济衰退。

2.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崩盘: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股市的过度繁荣和市场的投机行为。

20世纪80年代,一些金融创新(如衍生产品)的出现使得投资者难以理解和控制风险,这导致了市场上的过度投机。

当股市遇到一些不好的消息后,投资者纷纷抛售股票,导致股市崩盘。

3.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东亚国家的经济结构问题和国际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初,东亚国家如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经历了高速经济增长,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高度借贷和外贸依赖的基础上的。

当国际投资者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条件表示怀疑时,投资资金开始撤离,这导致了货币贬值、利率飙升和企业倒闭。

4.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股的繁荣和科技公司的过度估值。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出现引发了科技股的热潮,许多投资者涌入科技股市场,使得科技公司的估值飞涨。

然而,大部分科技公司并没有产生真正的盈利,这导致了投资者对科技股的失望和抛售,最终引发了互联网泡沫的破灭。

5.2024年次贷危机:这次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房地产市场和次贷市场的暴露。

20世纪初,美国推动一项房屋拥有政策,使许多低收入家庭可以贷款购房。

然而,银行对贷款者的信用记录和偿债能力没有进行充分审查,导致了很多次贷无法偿还。

当次贷市场出现问题时,金融机构和投资者对信贷市场的恐慌导致了全球金融体系的崩溃。

浅述世界史上历代金融危机讲解

浅述世界史上历代金融危机讲解
1933年,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引起了资本主义各 国的政局动荡。经济危机也使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引出 一连串的关税战、倾销战和货币战。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历史上最严重的经 济危机,它造成工业、农业、商业和金融部门的危机,三千多万工 人失业,广大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资本 主义世界,激发了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矛盾。经济危机又引发政治 危机,使资本主义国家内部政局动荡,国家之间矛盾进一步激化, 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三)二十一世纪金融危机 1.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
二.世界历史上历代金融危机
(一)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金融危机
1.1637年郁金香狂热
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是一种十分危险的东西。1637年的早 些时候,当郁金香依旧在地里生长的时候,价格已经上涨了几百甚 至几千倍。一棵郁金香可能是二十个熟练工人一个月的收入总和。 这是现代金融史上有史以来的第一次投机泡沫。而该事件也引起了 人们的争议——在一个市场已经明显失灵的交换体系下,政府到底 应该承担起怎样的角色?郁金香事件不仅沉重打击了举世闻名的阿 姆斯特丹交易所,更使荷兰全国的经济陷入一片混乱,加速了荷兰 由一个强盛的殖民帝国走向衰落的步伐。郁金香事件,已经作为人 类历上第一起大规模投机泡沫事件,被记入了经济发展史。而“郁 金香狂热”也被当成一个专业术语,成了经济泡沫的代名词。
在南海泡沫事件中导致人们改变预期的主要原因来自于法国约翰· 劳的失败。这说明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灭在国际上具有相当高的传 染性,和法国密西西比泡沫的教训一样,保持一个与政府行政部门 相对独立的金融机构,防止金融部门的腐败,时刻保持对金融体制 的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是避免发生泡沫经济的必要条件。
3.1837年经济大恐慌

三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解决

三次金融危机的原因及解决

经济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周期性生产过剩。

具体表现为产品大量积压,企业纷纷倒闭,生产大幅度下降,失业人数剧增,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生活陷于混乱和瘫痪。

1900~2008年全球发生较严重的经济危机20多次,其中最典型的经济危机有三次:1929年金融危机、1987年滞胀危机、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

下面分别介绍其成因及解决方案:(一)1929年金融危机:本次金融危机习惯上被叫做世界经济大危机,是1929~1933年间在主要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发生的、迄今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世界性生产过剩危机。

一战以后,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曾经历了20世纪20年代相对稳定的发展时期,但随着各国进行大规模的固定资本更新以及开展“产业合理化”运动,生产迅速扩大,而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却在相对缩小,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

由于市场调节的滞后性,使经营者忽视市场需求,而盲目扩大投资,造成生产过剩投资过度需求不足,造成生产过剩,从而影响了市场供求关系。

首先在美国爆发,并迅速波及资本主义世界。

这次危机历时近五年,其间资本主义各国工业生产急剧下降,各国企业大批破产,失业人数激增,失业率高达30%以上。

同时国际贸易严重萎缩,各国相继发生了深刻的货币信用危机,货币纷纷贬值,资本主义国际金融陷入混乱之中。

应对政策措施:英美法等国主要采取加强国家干预政策;德国日本主要采取军事化政策,实施对外侵略。

其中最为出色的是美国的罗斯福新政。

首先从金融方面开始,1发行货币,授权复兴金融公司用购买银行优先股票的办法给它们提供流动资金。

2为了恢复群众对银行的信任,它规定由财政部整顿银行,并监督银行的重新开业等。

罗斯福政府维护并加强了美国金融资本的私人所有制,也加强了国家对金融制度的管理与控制。

在农业方面采取一系列奖励措施,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

政府投资兴办公共工程,吸收大量劳动力,解决失业人员就业问题,并对失业人员进行救济。

20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0世纪以来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

20世纪的金融危机及其对国际关系的影响文桦1200800675摘要:首先笔者想对这个题目进行一点简要的解读。

题目分量部分,第一是20世纪的金融危机,我会对发生在20世纪的比较突出的几次金融危机进行一个梳理;第二部分是发生在20世纪的金融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解读完题目,这篇文章的重心就放在讨论了最新一次的美国次贷危机对国际关系的影响问题上,并且着重谈了在这次危机中国所受到的影响,以及面对这场危机我们应当如何应对。

关键词:20世纪次贷危机一自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

进入工业时代后,经济、金融危机始终伴随着人类经济发展间歇性爆发。

20世纪以来,全球发生的重大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主要包括:1929年至1939年:大萧条。

随着1929年10月美国华尔街股市崩盘,一场毁灭性的经济大萧条席卷了几乎所有工业化国家,并在一些国家持续十年之久。

大萧条期间,美国最高失业率达到25%,德国、澳大利亚和加拿大的失业率一度接近30%。

美国经济在1933年陷入谷底,工业产出下降到衰退前的65%。

1973年至1975年:石油危机引发的经济危机。

1973年10月,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为打击以色列及其支持者,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宣布对美国等国实行石油禁运,同时联合其他产油国提高石油价格,从而导致石油危机爆发。

这场危机在主要工业国引发了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工业生产下降了14%,日本的工业生产下降超过20%。

20世纪80年代:拉丁美洲债务危机。

自20世纪60年代起,拉美国家大举外债发展国内工业,外债总额在80年代初超过3000亿美元。

1982年,墨西哥宣布无力偿还外债,触发了震动全球的“债务危机”。

债务问题严重阻碍了拉美地区的经济发展,拉美国家1988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只有1800美元,退回到70年代的水平。

20世纪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崩溃。

1990年,日本的房地产和股票市场在持续数年的过度增长后,开始出现灾难性下跌。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九十年代经济危机始末

日本经济危机(20世纪90年代)战后,日本在美国的帮助下,经过民主化改革,在确立市场机制的基础上,利用冷战格局对日本的有利条件实施了一整套政策措施:制订和平宪法;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对企业进行科学的经营管理等,使日本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了经济腾飞,在20世纪80年代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但是,冷战结束后,日本经济却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金融危机的暴发导致了全面经济萧条,其持续时间之久,下降幅度之大,为战后之最,使日本经济发展步入极为艰难的阶段。

为此,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便开始对本国经济体制和模式进行了全面的调整和改革。

一、日本经济危机的特点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暴发的经济危机,被称为是日本“失去的十年”。

此次危机以1991年初四大证券公司舞弊丑闻被曝光为暴发点,经济形势急转直下,从泡沫景气转为衰退和萧条。

与以往经济危机相比,其发生和发展有许多不同点。

(一)经济增长持续低靡日本经济自1992年以来持续低靡,平均增长率仅为0.9%,有7年时间经济增长率低于1%。

在1995和1996年虽然有短暂的恢复(实际GDP增速分别达2.5%和3.4%),但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1997年GDP增速又跌落到0.2%,1998年跌落为-0.6%。

1999年和2000年虽又有所回升,但GDP的增速也仅为1.4%和0.9%。

(二)企业大量倒闭,负债规模空前,失业率攀升从1991年开始,资产负债额在1000万日元以上的倒闭企业每年都达1万家以上。

1995年达到1.51万家,1996年虽有所减少,也为1.48万家,但到1997年又比1996年增高12.5%,达到1.64万家。

1998年再创新的记录,又有1.92万家企业破产,比上一年高出17.1%。

与此同时,倒闭企业的负债规模也达到了空前的水平,从战后到1990年的45年间,倒闭企业负债规模超过4万亿日元的仅有一次,即1985年的4.2万亿日元。

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摘)

九十年代亚洲金融危机(摘)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

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汇及其他金融市场一片混乱。

在泰铢波动的影响下,菲律宾比索、印度尼西亚盾、马来西亚林吉特相继成为国际炒家的攻击对象。

8月,马来西亚放弃保卫林吉特的努力。

一向坚挺的新加坡元也受到冲击。

印尼虽是受“传染”最晚的国家,但受到的冲击最为严重。

10月下旬,国际炒家移师国际金融中心香港,矛头直指香港联系汇率制。

台湾当局突然弃守新台币汇率,一天贬值3.46%,加大了对港币和香港股市的压力。

10月23日,香港恒生指数大跌1211.47点;28日,下跌1621.80点,跌破9000点大关。

面对国际金融炒家的猛烈进攻,香港特区政府重申不会改变现行汇率制度,恒生指数上扬,再上万点大关。

接着,11月中旬,东亚的韩国也爆发金融风暴,17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跌至创纪录的1008∶1。

21日,韩国政府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

但到了12月13日,韩元对美元的汇率又降至1737.60∶1。

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投资的日本金融业。

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

于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

2月11日,印尼政府宣布将实行印尼盾与美元保持固定汇率的联系汇率制,以稳定印尼盾。

此举遭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及美国、西欧的一致反对。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扬言将撤回对印尼的援助。

印尼陷入政治经济大危机。

2月16日,印尼盾同美元比价跌破10000∶1。

受其影响,东南亚汇市再起波澜,新元、马币、泰铢、菲律宾比索等纷纷下跌。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简单介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简单介绍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金融危机简单介绍一、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共经历了五次金融危机1:1992-1993年的欧洲金融危机原因:从本质上看是由于德国单独提高贴现率所引起,但是其深层次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货币政策的不协调,从而从根本上违背了联合浮动汇率制的要求,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又与欧盟各成员国经济发展的差异紧密相连。

表现形式及结果:90年代初,两德合并。

为了发展东部地区经济,德国于1992年6月16日将贴现率提高至8.75%,结果马克汇率开始上升,从而引发欧洲汇率机制长达一年的动荡。

金融风波接连爆发,英镑和意大利里拉被迫退出欧洲汇率机制。

欧洲货币危机发生在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中。

2:1994-1995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主要原因有三:(1):债务规模庞大结构失调(2):经常项目持续逆差,结果储备资产不足,清偿能力下降(3):僵硬的汇率机制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表现形式及结果:1994年12月20日,墨西哥突然宣布比索对美元汇率的波动幅度将被扩大到15%,由于经济中的长期积累矛盾,此举触发市场信心危机,结果人们纷纷抛售比索,1995年初,比索贬值30%。

随后股市也应声下跌。

比索大幅贬值又引起输入的通货膨胀,这样,为了稳定货币,墨西哥大幅提高利率,结果国内需求减少,企业大量倒闭,失业剧增。

在国际援助和墨西哥政府的努力下,墨西哥的金融危机在1995年以后开始缓解。

3:1997-1998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绝不是偶然,不同国家存在着许多共同的诱发金融危机产生的因素,如宏观经济失衡,金融体系脆弱,资本市场开放与监控,货币可兑换与金融市场发育不协调。

表现形式及结果:亚洲金融危机是泰国货币急剧贬值在亚洲地区形成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这次金融危机所波及的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影响之大都为历史罕见,不仅造成了东南亚国家的汇市、股市动荡,大批金融机构倒闭,失业增加,经济衰退,而且还蔓延到世界其他地区,对全球经济都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 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良时金融事业部:杨小强文章摘要:时间主要股市表现第一次90 至 92 道琼斯:经历二次较大的调整:年第一次:1987年8月至10月,指数由最高的2722点跌至最低的1616点,跌幅38.98%。

第二次:1990 年 8 月至 10 月,指数由 2934.65 下探到2365.1,跌幅17.4%。

日经:持续时间较长,跌幅较大从 1990 年开年的最高的 38915 点跌至 1992 年 8 月 18 日的14309 点,跌幅63.23%。

此后日经长期维持在 22000 与 14000 之间走箱体运动,直到 1997 年第二次97 年 6 恒生指数:月至98 从 1997 年 8 月的最高 16820 点,到 1998 年 8 月 6544 点,年底下跌过程维持一年,跌幅达到61.1%。

日经指数:从 1997 年 6 月的 20879 点至 1998 年 10 月的 12788 点,跌幅38.75%。

第三次2000 至道琼斯指数:2002 年从2000年1月的11749.9跌倒2002年10月的7197点,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2000 年 4 月从最高 20327 点开始,到 2002 年 6 月的 7604点,跌幅62.59%恒生指数在 2000 年 3 月摸高 18397 点后,4 月出现大跌,到 03 年 4月份最低到达 8338 点,跌幅54.68%进入 1990 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 1990 年的日本房产泡沫、1994-1995 年墨西哥金融危机以及 1997 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等涉及范围较广、影响较大的金融危机,还包括那些影响相对较小的金融动荡,这些震荡在巴西、阿根廷、俄罗斯等国一直没有停止。

下面就其中影响最大的三次做一个简要的介绍:第一次、1990 年到 1992 年经济衰退此期间发生了冷战后的第一次战争——海湾战争。

1990 年 8 月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

20世纪90年代末3次金融危机

20世纪末三个金融危机案比较分析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从历史进程来看,三次危机都是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本文将从盯住固定硬币的汇率制度角度分析比较三次危机,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所启示。

三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一)危机的背景和成因的比较分析1、危机的本质不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内部僵化的汇率机制使各国在经济和财政状况上的差异并没有在其货币的汇率上体现出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货币政策自主权,不能根据国内经济条件随意调整利率和汇率,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合作性,核心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主导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政策,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政策上的非协调一致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如马克趋于坚挺,另一些国家的货币如英镑则呈弱势。

德国政府由于东西德统一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并担心引发通货膨胀,便提升了贴现率。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大幅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这些弱币便受到重大冲击,最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贬值。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均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国际投资基金冲击下,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本利益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亚洲快速发展,因此也不会出手援助,故而引起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房市、股市严重动荡,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

由于墨西哥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富裕的邻国,引进外资但被外资抽取了大量利润,存在着长期的外贸逆差, 墨西哥政府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迅速外逃时, 引发比索大幅贬值, 墨西哥政府拿不出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比索汇率,从而引起股市和借贷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进而波及全球经济, 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世界上规模较大的三次金融危机

世界上规模较大的三次金融危机

世界上规模较⼤的三次⾦融危机⾦融危机⼜称⾦融风暴,,是指⼀个国家或⼏个国家与地区的全部或⼤部分⾦融指标(如:短期利率、货币资产、证券、房地⾦融危机产、⼟地(价格)、商业破产数和⾦融机构倒闭数)的急剧、短暂和超周期的恶化。

特征是⼈们基于经济未来将更加悲观的预期,整个区域内货币币值出现幅度较⼤的贬值,经济总量与经济规模出现较⼤的损失,经济增长受到打击。

往往伴随着企业⼤量倒闭,失业率提⾼,社会普遍的经济萧条,甚⾄有些时候伴随着社会动荡或国家政治层⾯的动荡。

类型:⾦融危机可以分为货币危机、债务危机、、银⾏危机等类型。

近年来的⾦融危机越来越呈现出某种混合形式的危 类型:机。

第⼀次是在上世纪30年代的1922年-1929年,这段时间是美国经济繁荣的7年。

空前的繁荣和巨额报酬极⼤地激发了华尔街投机商的野⼼,不少美国⼈卷⼊到华尔街狂热的投机活动中。

1920年⾄1929年,美国股市的平均股价升幅达5倍,股价呈抛物线式的上升,股票市场急剧升温。

1929年10⽉24⽇(星期四),当纽约证券市场开市钟声响过之后,令⼤多数股民难以置信的事情发⽣了:交易场内显⽰的⼏乎全是卖盘,刹那间,股票呈价跌量增的背离之势,各个技术⽀撑点均⽆⼒抵抗先后被逐⼀击穿。

⾄当天收盘时,纽约证券交易所成交股票近130万股,是平时成交量的4⾄5倍。

在第⼆个交易周,股价仍然毫⽆反弹之意,连创新低。

⾄1930年,25种有代表性的⼯业股票价格由1929年平均每股最后成交价格的366. 29美元降为96. 63美元。

这次股灾引发了美国乃⾄全球的前所未有的⾦融、经济危机。

第⼆次是90年代初的墨西哥⾦融危机,时间在1994-1995年。

⾃从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来,同美国⽣产者价格相⽐,到1993年,墨西哥的⽣产价格按美元计算已经升⾼了45%。

⾄少被⾼估了25%。

增长减速了(除了选举年份以外),以商业银⾏贷款利率衡量的真实利率⾮常⾼,并且对外账户的平衡变成了⼤量[资本账户]的顺差。

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和第三次危机

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和第三次危机

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和第三次危机一、20世纪经济理论的两次危机1. 第一次危机:1929年世界经济大崩盘1929年的股市崩盘是世界经济史上最为著名、最为重要的事件之一。

这次危机的爆发标志着20世纪以来的一系列重要经济变革和经济学理论创新。

自此以后,宏观和微观经济理论开始逐渐兴起,对现代经济具有深远的影响。

2. 第二次危机:1970年代的混沌年代20世纪70年代,全球经济环境的变化对现代市场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这个时期的经济危机有:石油危机、高通胀率、经济衰退等。

这些事件引发了对经济理论和经济体系的全面反思,同时也催生了许多新的经济模型和理论。

二、第三次危机3.1970年以后的全球化浪潮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各种知识资本和信息资本的交流和流通加速了全球一体化的进程,也促进了新的经济关系。

但与此同时,全球化的过程也带来了债务问题、投资热潮、资本约束等种种问题,这些问题日益涌现,并侵蚀着全球市场的稳定性和发展性。

4.现代市场结构下的投资行为市场结构的变化对投资行为的影响日益加大。

在现代市场环境下,投资行为的特征和规律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新兴市场的发展、科技革命以及人口结构的变化等趋势,都对投资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不断涌现的新型投资工具,如基金和衍生品等,也在扰动市场的平衡。

5.新技术和金融体系变革新技术和金融体系的变革日益加速,对市场产生的影响也在逐渐加大。

比如,区块链技术和数码货币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传统金融体系的运作规则,也影响着全球的经济格局。

这些新兴的技术和金融体系的变革,也可能成为未来市场或者金融危机的催化剂。

三、案例分析1. 黑色星期五1987年10月19日,被誉为“黑色星期五”的一天,全美股市大跌。

道琼斯指数一天之内跌了22.6%。

这次危机是由于各个市场一起跌落,造成了全球范围的经济后果。

此次事件给世界经济发展历史带来了重大的警示。

2. 2008年房地产危机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房地产市场一度被认为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

第一,亚洲金融风暴(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始于东南亚国家的货币贬值和金融体系崩溃。

此次危机引发了东南亚地区经济下滑,导致泰国、印度尼西亚和韩国等国家放弃固定汇率制度。

危机的原因包括外债积累、固定汇率政策、资本市场的不稳定和金融监管问题。

第二,俄罗斯金融危机(1998年)俄罗斯金融危机爆发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导致俄罗斯卢布贬值和债务违约。

危机的原因主要是俄罗斯债务问题和严重的经济问题,包括宏观经济政策失误和金融机构的腐败。

第三,全球金融危机(2024年)全球金融危机是2024年爆发的一场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此次危机加剧了银行系统流动性问题,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金融机构倒闭和经济衰退。

危机的主要原因是次贷危机暴露了全球金融体系的风险管理问题,以及银行和金融机构的过度杠杆。

第四,欧洲主权债务危机(2024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主要涉及希腊、爱尔兰、葡萄牙、西班牙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

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这些国家的高度负债、低增长和缺乏竞争力的经济结构。

此次危机引发了欧元区的稳定问题,威胁到了整个欧洲经济。

这四次世界性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如下:首先,这四次危机都起源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但危机的影响是全球性的。

它们都是由于经济和金融问题的加剧导致的,但其具体原因和特点各有不同。

其次,这四次危机都给全球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危机爆发后,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市场出现动荡,经济增长放缓,失业率上升,企业和家庭面临债务问题。

再次,这四次危机都揭示了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和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亚洲金融风暴和俄罗斯金融危机暴露了金融体系脆弱性和监管不力的问题。

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揭示了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和风险管理不善的问题。

最后,这四次危机都促使各国和国际机构采取了行动来应对危机。

国家采取了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和促进经济复苏。

国际机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也提供了贷款和援助来帮助受危机影响的国家。

三次金融危机

三次金融危机

网络学习课程
20世纪三次金融危机
首先通过学习我明白了什么事金融危机,所谓金融危机指的是金融资产或金融机构或金融市场的危机,具体表现为金融资产价格大幅下跌或金融机构倒闭或濒临倒闭或某个金融市场如股市或债市暴跌等。

通过本次学习,我总结了这三次危机的异同。

首先介绍一下这三次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

1929年的金融危机主要是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产品以及工业的产出过剩。

百姓都将大量的钱投入股市,使得股价一路飙升,以致高额的泡沫股价。

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主要是泰铢严重贬值,使得整个东南亚地区陷入危机。

2008年的次贷危机是在美国因次级抵押贷款机构破产,投资基金被迫关闭,股市剧烈震荡引起的金融风暴。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完整版)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

20世纪以来的金融危机及其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因美国股票市场投机过度导致股票暴跌,引发1929~933年的世界金融危机,使得全美证券贬值总额达到840亿美元.危机期间,美国抽回了大量对德国的投资,通过资金链的传导作用,引发德国经济崩溃。

受累于英国在德国的大量投资,英国也被推入了金融危机的深渊.这场危机重创了全球,使得各国生产出现严重衰退。

危机爆发的原因在于:一是贫富差距加剧了借贷消费,使得消费品市场过度膨胀发展。

当借贷消费放缓并受阻时,一方面导致消费品生产减少和生产过剩,引发社会购买力不足;另一方面投资锐减,造成资本过剩.二是投资者对经济前景的看好并不反映在实体经济中,而是表现在股票市场上。

银行信用助推了股市繁荣,至1929年,道琼斯指数从75点上升至最高的363点,上涨了4。

84倍。

股市泡沫高涨加速大量资金撤出再生产部门,转向更高回报率的证券投资领域。

三是金融创新加快和金融监管不当。

危机前,美国投资者只需支付10%的保证金就可以购买股票,余额由其经纪人支付,增大了整个金融体系的系统性风险。

金融监管部门没有对危机期间的银行倒闭采取干预措施,使得银行业出现倒闭—挤兑—倒闭的恶性循环。

美国金融监管部门对有问题的金融机构救助迟缓助推了这次危机的蔓延。

1982~1983年的拉美债务危机20世纪60年代,许多拉美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国内经济,举借了大量外债.但由于资金使用、制度约束等多方面因素限制,债务资金并没有提高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反而造成了还本付息的困难.1982年8 月,墨西哥政府宣布无力偿还到期的外债本息,请求国外银行准许延期,遭到拒绝后,墨西哥政府宣布无限期关闭外汇市场的汇兑业务,暂停偿付外债等措施,引发市场恐慌,爆发了债务危机。

随后,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等拉美国家也相继因债务问题陷入危机。

1危机的主要原因包括:一是两次石油危机推高了国际油价,拉美国家对石油进口依赖性很强,而石油价格的上涨又会增加这些国家的通货膨胀水平.二是拉美国家私人银行贷款增速很快,超过了政府和金融机构贷款的增速;短期和长期贷款结构不合理,短期贷款比重增长迅猛,而中长期贷款比重大幅下降;此外,贷款利率大多采用固定利率,增大了利率风险。

20世纪90年代三次大的国际收支危机有什么共同点

20世纪90年代三次大的国际收支危机有什么共同点

20世纪90年代三次大的国际收支危机有什么共同点?①首先,受到传染的国家和地区与危机国常常有密切的贸易联系。

②其次,受到传染的国家都选择了钉住一种外国货币的汇率制度,同时还保持了较高的资本账中开放,为国际收支危机的金融传染提供了渠道。

③危机国与传染国都存在经济基本面的不稳定。

④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在缺陷为国际收支危机的传染提供了条件,表现为大量投机资本的存在,金融全球化导致的资金流动加快,各国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下降等。

伯南克对信贷渠道所作的解释(1)他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强调了银行贷款与证券资产的不同。

(2)它采用Ban级公司债券与政府债券的利差比较显示出,在银行危机过程中,企业或地融资的成本大幅上升,表明企业在得不到银行贷款后不得已转而寻求其他融资渠道的结果。

(3)伯克南认为仅仅采取货币渠道解释货币政策传导失不够的,它发现在银行大面积破产过程中,不仅获比数量大幅下降,信贷数量也大幅下降,究其原因,是银行破产和主动收缩信贷导致的。

伯南克对LS-LM模型的作了哪些改进?伯南克用表示信贷市场和产品市场均衡的CC曲线来替代IS曲线,方法是将贷款市场均衡条件代入IS-LM曲线中,就可以得到商品市场和贷款市场同时均衡的条件,即CC曲线。

然后把CC曲线与货币市场的均衡LM曲线置放在分析途中,分析货币扩张给CC曲线和LM曲线带来的变化,来分析货币政策通过银行信贷渠道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

该模型使得货币政策多了一个可以观察的中介目标,即信贷水平。

而信贷水平的加入,使伯南克对于IS-LM模型改进的本质。

财政部银行绩效外部评价指标体系的内容(1)2009年1月,财政部发布了《金融类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绩效评价暂行办法》,建立了一套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银行绩效评价主要包括四大类10个财务指标。

(2)第一类指标是盈利能力指标,包括资本利润率、资产利润率和成本收入比3个指标。

(3)第二类指标是经济增长指标,包括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率、利润增长率和经济利润率3个指标。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

历次金融危机分析1637年郁金香狂热1720年南海泡沫1837年恐慌1837年,美国的经济恐慌引起了银行业的收缩,由于缺乏足够的贵金属,银行无力兑付发行的货币,不得不一再推迟。

这场恐慌带来的经济萧条一直持续到1843年。

恐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贵金属由联邦政府向州银行的转移,分散了储备,妨碍了集中管理;英国银行方面的压力;储备分散所导致的稳固美国经济机制的缺失等等。

1907年银行危机1929年大崩溃1987年黑色星期一1994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墨西哥发生了一场比索汇率狂跌、股票价格暴泻的金融危机。

不仅导致拉美股市的暴跌,也让欧洲股市指数、远东指数及世界股市指数出现不一致程度的下跌。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9月美国次贷风暴2009年的次贷危机如今已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然而,“华尔街没有新事物”,综观20世纪以来全球范围内发生的几次重大金融危机,1929年美国大萧条、1990年日本银行危机、北欧银行危机……均可见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子。

让我们不妨以史为鉴,通过以往几次金融危机的演变过程来为本次金融危机拨云撩雾1929-1939年美国大萧条时期20世纪90年代北欧三国银行危机背景:上世纪80年代初期北欧银行业的贷款比重及利息设定等都受到连串限制。

至1985年金融改革取消金融机构贷款限额管制,市场变得更为开放,但也同时造成银行间为了竞争市场占有率,而导致承做过多高风险的贷款。

1985-1989年,北欧三国(芬兰、瑞典、挪威)房价与股市表现都呈倍数成长,投机风气盛行,5年内瑞典房市上涨50%,股市则上涨超过200%。

房市股市荣景加速泡沫形成,也使私人部门借贷情形更变本加厉,加速民间消费与资本投资的快速成长。

后来政府为了对抗经济过热,1987-1992年间陆续升息,导致经济出现衰退及资产价格(特别是商用不动产)剧烈下跌,严重影响金融体系稳固及民间消费行为。

政府介入:1991年开始,北欧三国政府陆续采取不一致方式拯救市场。

[整理版]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整理版]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

00000090年代世界经济危机00000回首20世纪90年代,整个世界都在接受着经济危机带给人类的考验,重重000000的考验,也使人们对经济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

首先,我们先回顾一下90年代的几次重大的金融危机:0000020世纪90年代,汇率危机、股市崩溃和严重的通缩开始在世界各国蔓延。

00000020世纪80年代,日本持续了30多年的经济增长模式在世界上一直备受瞩目。

1990年1月,随着日本股票市场突然下跌,日本出现了危机。

此后不久,日本的房地产部门和银行部门处于几乎破产的状态。

90年代的整整10年,日本处于不同程度的经济停滞状态。

00000020世纪90年代的前3年,中欧国家也经历了两次金融危机。

在1979年,欧洲货币联盟的成员决定开始建立一种称为半固定的汇率制度,并用来促进欧洲内部汇率的稳定,以此推进其长期孕育的单一欧洲货币计划,然而,它却酿成了两场惊人的货币危机(1992年9月和1993年8月)和几十次的汇率重估。

000000 1994年12月,墨西哥遭受了一场严重的货币危机。

在此之前,墨西哥一直实施固定汇率制度,允许比索以一种渐进的、可控的方式贬值。

不难发现,给墨西哥经济造成极大危害的的比索危机,与两年半之后的发生在东南亚的危机几乎如出一辙。

0000001997年夏天,东南亚货币危机爆发了。

亚洲新兴市场国家一个一个的陷入了经济混乱之中。

0000001997年10月,香港股市急剧下滑,第二轮亚洲金融危机开始了。

在两个月里,韩国就成了外汇危机的下一个受害者,这场危机以股市缩水和银行恐慌而告终。

韩国请求接受了IMF的几百亿美元的援助,避免了全国性的破产。

000000 1998年8月,俄罗斯拖欠到期国债和卢布贬值同时发生。

当卢布被允许浮动后,它急剧贬值到几乎毫无价值的地步。

而此前许多参与俄罗斯债务市场的国际投资者,都通过与俄罗斯银行签署了远期外汇合同来对冲卢布贬值的风险。

00000001998年9月,马来西亚遭受金融风暴袭击。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90年代以来的三大经济危机
括美国在内的七国集团的现状比做一架等待起飞的飞机。
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始末。
1997年6月,一场金融危机在亚洲爆发,这场危机的发展过程十分复杂。
到1998年年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997年6月至12月;1998年1月
至1998年7月;1998年7月到年底, 历经一年半。
平。
查看更多精彩图片
为摆脱危机,日本银行连续8次降低利润,1995年8月竟至0.5%。
世界其他主要国家在这次经济衰退中,受到的影响较小,持续时间比较短,
进入199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在1993年9月23当时美国财政部长小劳埃
德·本森特在华盛顿就即将举行的七国集团财政部长会议向新闻界吹风时,将包
跌幅达到38.74%。
日经指数
2000年4月从最高20327点开始,到2002年6月的7604
点,跌幅62.59%
恒生指数
在2000年3月摸高18397点后,4月出现大跌,到03年4
月份最低到达8338点,跌幅54.68%
进入1990年代以来,世界先继发生多次经济危机,除1990年的日本房产泡
不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求援,暂时控制了危机。韩元危机也冲击了在韩国有大量
投资的日本金融业。1997年下半年日本的一系列银行和证券公司相继破产。于
是,东南亚金融风暴演变为亚洲金融危机。
第二阶段:1998年初,印尼金融风暴再起,面对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
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印尼开出的药方未能取得预期效果。2月11日,印尼
第一阶段:1997年7月2日,泰国宣布放弃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制,
引发了一场遍及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当天,泰铢兑换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7%,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世纪末三个金融危机案比较分析及思考20世纪90年代,世界范围内共发生了三次比较大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分别是欧洲货币体系危机(1992—1993年)、墨西哥金融危机(1994—1995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7—1998年)。

从历史进程来看,三次危机都是在国际上影响比较大的金融危机,其产生、发展都有其自身深刻的背景原因。

本文将从盯住固定硬币的汇率制度角度分析比较三次危机,从中寻找一些经验和教训,希望能对我国金融风险的防范有所启示。

三次金融危机的比较分析(一)危机的背景和成因的比较分析1、危机的本质不同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和东南亚金融危机的本质是货币危机。

在危机爆发前,欧共体内部僵化的汇率机制使各国在经济和财政状况上的差异并没有在其货币的汇率上体现出来,成员国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货币政策自主权,不能根据国内经济条件随意调整利率和汇率,中央银行的干预能力有限,更主要的是缺乏政策的合作性,核心国德国的货币政策主导了整个欧洲的货币政策,德国实力的增强打破了欧共体内部力量的均衡。

政策上的非协调一致导致一些国家的货币如马克趋于坚挺,另一些国家的货币如英镑则呈弱势。

德国政府由于东西德统一财政出现巨额赤字并担心引发通货膨胀,便提升了贴现率。

过高的德国利息率引起了外汇市场大幅抛售英镑、里拉而抢购马克,这些弱币便受到重大冲击,最后不得不退出欧洲汇率机制,实行贬值。

而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前,东南亚各国均实行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在国际投资基金冲击下,以泰国为首的东南亚各国相继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与东南亚国家没有根本利益联系,同时也希望能够亚洲快速发展,因此也不会出手援助,故而引起东南亚国家本币大幅度贬值,房市、股市严重动荡,这是典型的货币危机。

墨西哥金融危机的本质是流动性危机。

由于墨西哥一个发展中国家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后,主要贸易伙伴是美国等富裕的邻国,引进外资但被外资抽取了大量利润,存在着长期的外贸逆差, 墨西哥政府用投机性强、流动性大的短期外国资本弥补巨大的经常项目赤字,当大量的短期国际资本迅速外逃时, 引发比索大幅贬值, 墨西哥政府拿不出大量的外汇储备来支撑其比索汇率,从而引起股市和借贷市场行情的大幅下跌,进而波及全球经济, 最终酿成了一场严重的金融危机。

最后,由于北美自由贸易区和墨西哥的金融稳定对美国经济至关重要,影响美国切身利益,因此美国主动提出了援助方案,稳定了墨西哥金融危机。

2、危机的背景不同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都是在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推动的。

为大力吸引外资, 墨西哥政府于1994年下半年彻底开放了证券市场, 从而给国际短期资本进入国内证券市场铺平了道路。

东南亚国家也于90 年代中期加快了金融自由化的步伐, 例如泰国即连续四次较大幅度地放松了外汇管制的改革, 过早放开了资本项目的本币可自由兑换, 使得国际游资顺利涌入国内成为现实。

同时国内又缺乏相应的引导和管理, 为国际游资在该地区的兴风作浪创造了有利的环境。

欧洲货币体系危机是在金融一体化的浪潮下推动的。

为了推动欧共体内部成员国之间经济与贸易的发展,1979年3月,在德国总理和法国总统的倡议下,欧洲经济共同体的8个成员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丹麦、爱尔兰、卢森堡和荷兰)决定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将各国货币的汇率与对方固定,共同对美元浮动。

然而欧共体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状况存在差异。

德国经济景况尚好,但面临巨额财政赤字和通货膨胀的压力,而英国等另外一些国家的经济却迟迟未能摆脱衰退,仍然陷于不景气状况,且近期内几乎没有复苏的希望。

尽管各国都在为欧洲统一而努力,但解决国内问题仍被看作首要任务。

矛盾无法解决,因此必然引起大幅度的变动。

(二)危机的传递及影响比较分析1、危机的爆发地及影响程度不同1992年的欧洲货币危机虽然生成于当今世界一大经济中心,而且在这一中心内波及较多国家,但由于该中心经济基础雄厚,经济一体化及自由化程度高,经济政策稳健,政府介入市场能力强,特别是该地区存在强有力的“法德轴心”,尤其是金融大国一一德国这一核心稳如磐石,因此,这次危机仅被限制于货币危机。

整个国际金融市场只是在西欧这一块荡出了数个“金融涟漪”。

墨西哥金融危机是由比索“高估一一贬值”引起。

由证券市场掀起的金融泡沫掩盖了经济基础一一产业结构的不合理,另外,在所利用的外资中短期间接投资比重过高,经常项目逆差过大,国际收支与财政收支赤字严重等诸多问题,因此货币危机很快恶化为金融危机。

所幸的是墨西哥在北美自由贸易区内,有美国作依靠,迅速而及时的多达40亿美元的支持使得由墨西哥荡出的“金融涟漪”得以有效遏制,在掀起一阵“金融风潮”之后,很快便趋于平息。

泰国的危机同样是由泰株“高估一一贬值”直接引发的,但是随之而来的不只是货币危机,而且是遍及整个资金流通领域的金融危机,而事态的发展已清楚显示:泰国由此而陷入了一场经济危机。

由于产业结构、贸易与投资结构相近,使得该地区的经济风险呈正相关分布,由泰国而始的危机,很快席卷了几乎整个东南亚。

本地区虽不乏有关贸易、投资及经济互助协定,但缺乏的是经济稳定核心一一金融大国的支持,因此风暴袭来,多是从本国利益出发,或迟或早使本国货币走向浮动,开始了螺旋式竞争性贬值,如此“金融涟漪”很快发展成“金融风潮”。

2、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不同欧洲货币危机虽然把英镑打出了欧洲汇率机制,并给欧洲货币联盟和欧洲一体化的前景蒙上了一层阴影,但由于政府特别是德国中央银行对市场的强有力的介入,使得此次危机仅被限于货币范围内,其影响更多地在于对欧洲各国迈入一体化过程中的货币政策协调机制提出了挑战,但对欧洲各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

由于墨西哥经济在供应方面严重依赖进口,比索的贬值引发了通货膨胀,物价上涨,人民生活水平降低,失业增加政府已将19 95 年的通胀指数定为16 %,经济增长从4%降低至2.5%;存贷款利率上扬,投资不足,企业转型困难,制造业滑坡。

但由于美国强有力的支持,整个经济并未损伤元气,也正因如此墨西哥才得以迅速走出危机阴影,迎来新一轮繁荣曙光。

东南亚金融危机最终引起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但是总体来说影响程度并不大,主要是影响东南亚各国的实体经济,导致众多企业破产倒闭,通货膨胀率、失业率上升,各国经济明显衰退。

(三)危机中各国家所采取对策的比较分析1、财政政策发生金融危机时,这些国家出现了货币大幅贬值,为防止财政大幅恶化,这些国家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例如:欧洲货币危机时,英国政府减少对外举债,缓建一些政府的工程项目。

但当各国的通货膨胀压力都有所缓解,各国股市的波动反过来又影响到该国的投资和消费需求时,为了稳定本国货币和股市,各国往往又会采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例如在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马来西亚财政部决定向国内经济注入70亿林吉特(约19.8亿美元)进行汽油补贴,以增强私营部门的信心并保持扩张性的财政政策;次贷危机中美国政府实行减税、增加公共支出等扩张性财政政策,增加社会总需求,促进经济增长,如通过了1680亿的退税方案、7870亿美元的复苏和再投资方案。

2、汇率政策世界银行统计,实行浮动汇率制的国家爆发经济金融危机的比例始终高于固定汇率国家。

发生经济金融为危机时,汇率动荡,为控制汇率暴跌局面,有关中央银行有进入外汇市场进行干预的必要。

例如,东南亚金融危机时,泰国动用1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

欧洲货币危机中,英国积极主张对欧洲汇率机制进行重组,以更合理地分担各国央行为稳定汇率而遭受的损失。

3、货币政策但金融危机爆发时,为防止国民经济下滑,各国往往会在通货膨胀得到控制的前提下执行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从而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刺激经济复苏。

次贷危机中美联储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仅2012年12月美联储的资产采购额就达到了850亿美元,同时美联储保持了零利率的政策,把利率保持在0到0.25%的极低水平。

三、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一)中国必须选择正确的经济增长模式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不管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还是美国次贷危机,经济增长模式的缺陷成为了引发危机的内在基础性因素。

这也给我国经济发展一个启示:我们要对过去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的模式进行反思。

次贷危机后,美国和欧洲的消费需求大幅度萎缩,我国靠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必须寻求新的经济增长途径,即通过进一步的改革强化国内需求增长的能力,否则中国经济和社会以后会面对比较大的挑战。

·在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同时,要格外注重外资的构成和流向,同时注意本国的金融稳定力量,以减轻大规模外资投机活动可能带来的冲击。

·在建立科学的主要贸易伙伴结构,防止严重的贸易逆差。

(二)金融开放必须和应对能力相适应资本市场的开放要循序渐进,禁忌过快、盲目开放。

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原因之一就是东南亚各国在金融市场未成熟、不发达、抗风险能力不强的情况下过早的开放资本市场。

我国必须从国情实际出发, 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实施或被迫加快金融开放的步伐。

只有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的程度, 各项措施准备充分, 各种条件具备的情况下, 才能承诺开放汇率、利率和实行人民币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金融工具不发达,金融机构操作水平机以及内部监控水平有待提高。

汲取历史教训,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要循序渐进,不可过早过快。

此外在资本市场开放的过程中要加强金融监管,防止金融监管滞后、缺失,预防金融危机的爆发。

·发展中国家引进外资问题上应以稳妥为原则,要注重产业结构的平衡发展,要利用外资而不要被外资所利用。

·发展中国家有必要经常保持较为充足的外汇储备,在本国货币迈向自由兑换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国家银行对金融体系的调控手段和机制,包括公开市场业务和再贴现等。

·加强国际货币金融政策的协调和配合。

·应给汇率以适当的灵活性,外资不应被用以过久的支持本国货币的汇率。

·与主要相关的各国中央银行之间应保持稳定的实质性的合作关系,制定合作措施,以应对流动性流动资金流向的问题。

(三)加强金融自由化和审慎监管要同步进行金融自由化进程中常伴随着金融脆弱性的增强, 更需要强化金融监管, 建立风险防范机制, 保障金融体系平稳运行。

亚洲金融危机中某些发展中国家经济体系不完善, 金融基础薄弱, 缺乏健全的金融风险防范机制。

在此条件下盲目、匆忙地全面实行金融自由化, 为“投机者”创造了机会。

这次的次级贷款也带有明显的监管宽容性。

金融自由化程度越高、危机蔓延的速度越快, 监管部门职责就愈大。

目前, 我国正在进行利率自由化和汇率自由化改革, 金融创新和金融集团化不断涌现, 分业经营的限制逐渐模糊。

在金融活动交叉化的趋势下, 金融体系的稳定需要监管的系统性考虑和迅速应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