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合集下载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皇家珍瓷——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和哥窑瓷器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皇家珍瓷——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和哥窑瓷器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皇家珍瓷——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和哥窑瓷器宋代经过后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就慢慢形成了这个文官得宠,文官得宠导致宋代的文化高度发展。

我想这种繁荣它是有很多证据存在的,比如我们都很清楚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当时汴梁的市井繁华的景貌,《清明上河图》这件作品,我们可以当一个纪录片来看,我们当时没有科技手段,没有录音、录像这种手段,能把当时的社会能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当时就有这种现代科技的这种手段的话,我们能把当时的记录,记录到今天,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了《清明上河图》这样的画卷,从郊外一直画到城里,把整个汴梁的繁荣,鳞次栉比的店铺全部都反映出来,那么当时有客栈,有民居,有店铺,作坊,甚至有卖瓷器的专卖店,这些都是唐以前的历史上不存在的。

解说:当我们仔细端详这些,今天看起来十分平凡的瓷器的时候,当我们凭借着想象梦回千百年之前的大宋王朝的时候,无论是曾经繁华一时的北宋汴梁,还是偏安一隅的南宋临安,在那些昔日辉煌的宫廷大殿之中,都有过这样的瓷器,它们是宋朝皇帝们独享的皇家御用瓷器,他们便是宋代五大名窑中的官窑瓷器和哥窑瓷器,但是这些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普通的瓷器,究竟是什么样的原因,让它们成为南北两宋众多皇帝始终追逐的皇家瓷器呢?又是怎样传奇的身世,让这样一些昔日在宫廷中随处可见的皇家瓷器,成了今天收藏市场上价值连城的罕见之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先生,为我们揭开这些宋代皇家御用瓷器的前世今身。

我们先认识一下官窑,这是官窑,他比汝窑透亮一些显得颜色更青绿一些,这就是我们的官窑。

我们现在的官窑概念一般情况下指的都是明清官窑,带有明确纪年款的,但是官窑是从宋代就开始宫廷就有烧造的,凡是都得有人先定个调子,宋代官窑的这个调子倒不是赵匡胤宋代祖去定的,赵匡胤是武将出身,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历史给了他这样一个机会当上皇帝了,所以他一开始主要的精力都放在治国上了,他在当皇帝之前,他虽然对读书很有兴趣,但是他对艺术感受还不是很深,比如当时有这么一个故事,就是赵匡胤平定了四川以后,把后蜀皇宫孟昶的很多宝物俘虏过来以后,就把这些东西运到了汴梁,然后有一个黄金的盆子,上面镶满了宝石,古书上记载七彩宝石都镶满了,然后赵匡胤就问,这是干吗用的,然后大臣都说这是孟昶的小便壶,然后赵匡胤就说了说,他用这个撒尿的话,他吃饭用什么呢,就是他显然对孟昶的生活的这种纸醉金迷非常不感兴趣,赵匡胤当时就说使用这种东西不亡国才怪了,所以他当时对艺术的感受实际上内心还是一种抵触或者是排斥,我想每个朝代的建国初期的皇帝的心态大致都是这样的,说完他就吩咐把那个尿壶就给摔了,鉴于南唐李后主和后蜀孟昶的这些亡国的教训了,宋朝初年的时候对艺术品是全国范围,都不是很追求,宋代经过后来一百多年的发展,它就慢慢形成了这个文官得宠,文官得宠导致宋代的文化发展,我想这种繁荣它是有很多证据存在的,比如我们都很清楚的清明上河图,清明上河图反映了北宋当时汴梁的市井繁华的那个精貌,清明上河图一件作品我们可以当一个纪录片来看,我们当时是没有这种科技手段没有录音录像的这种手段,能把当时的社会能记录下来如果我们当时就有这种现代科技的这种手段的话,我们能把当时的记录,记录到今天我觉得对我们今天的人都是非常难得的事情,但是还是有了清明上河图的这样的画卷,他从郊外一直画到城里,把整个汴梁的那种繁荣,鳞次栉比的店铺全部都反映出来,那么它当时有客栈,有民居,有店铺、作坊,甚至有卖瓷器的专卖店,这些都是在唐以前的历史上都不存在的。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之(变土为金)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之(变土为金)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之(变土为金)【前言】千百年前的中国人究竟用怎样的神奇之手让平凡的泥土变成了今天价值连城的瓷器?神秘的法门寺地宫中究竟有着怎样非同寻常的瓷器大发现?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与我们一同走进历史深处,追寻中国瓷器的神秘身世,讲述马未都说瓷器收藏——变土为金。

【画外音】当时光过去了千百年,今天的我们已经无从了解究竟是怎样一位先祖在怎样的一种情形之下发明了一种叫作“瓷器”的东西,当年的这位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姓名的人应该不会想到,他不经意的一次举动,缔造了一个绵延数千年的瓷器帝国,甚至今天,在英语中的“瓷器”仍然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而在那些散发着幽幽光芒的神奇器物背后有着太多穿越历史沧桑,有着太多人世的悲欢离合。

那么千百年之前的中国人究竟又是用怎样的神奇之手让平凡的泥土变成了今天收藏界价值连城的瓷器?这个我们今天仍然在生活中使用的瓷器它的源头究竟在哪里?中国瓷器究竟又是为什么会经历一个颜色由深变浅的过程?而神秘的法门寺地宫中究竟又会有怎样非同反响的瓷器大发现?今天收藏专家,观复博物馆馆长马未都将与我们一同开始一段奇妙的瓷器之旅,在历史深处追寻中国瓷器的神秘身世,讲述马未都说瓷器珍藏之变土为金。

【正文】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知道中国的四大发明,造纸、火药、指南针、活字印刷。

但是我们有一个更重要的发明,使用得更为广泛的一个方面,反而没有列入四大发明,是我们的瓷器。

我们的英文都叫China,瓷器。

那么我们上一讲讲的是陶,这一讲讲瓷。

我们首先要讲陶和瓷的界限在哪儿。

第一个界限是它的烧造原料不同。

陶是用黏土烧的,黏土随处可取,往深了,一般的地方,挖一挖,深一点的地方,黏的黄土,有黏性的都可以烧成陶器;那么瓷器就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最好的瓷土就是我们的高岭土。

景德镇使的高岭土。

第二点是烧结温度不同。

一般陶器都是在一千度以下,除唐三彩,唐三彩在一千一百度左右。

但是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烧结温度不同。

再有呢,就是吸水率不同。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藏瓷赏析,每个都是精品,价值不菲!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藏瓷赏析,每个都是精品,价值不菲!

马未都观复博物馆藏瓷赏析,每个都是精品,价值不菲!观复博物馆于1996年10月30日获政府批准成立,马未都先生为创办人。

该馆设有:瓷器馆、家具馆、工艺馆、油画馆、和门窗馆。

“观复”出自老子《道德经》第十六章,原文是:“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

意思是说:达到虚空的极点,安住於甚深的禅定之中;宇宙万物相互运作生长,我们得以观察到它们的本根源头。

不论万物如何变化多端,终会回归根本。

回归根本称作静,就是所谓的回归其本来自性。

“观”即看,“复”即一遍又一遍。

世间万物你只有静下心来一遍又一遍反复仔细观察,才能认清它的本质。

“观复”博物馆由此得名。

口径7.8cm,底径7.6cm;高17.2cm。

唐代制瓷业素有“南青北白”之说,青指越窑青瓷,白指邢窑白釉。

此白釉罐造型浑圆饱满,釉色莹润,洁白细腻,体现了盛唐素器风行的瓷器审美。

底部刻划“盈”字,系指百宝大盈库。

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唐白釉盈字款罐口径9.9cm;底径9.3cm;高27.3cm,器身丰腴,通体黑釉,装饰月白色块,笔法隽美,飘逸浪漫。

明显的笔触痕迹,是有意识地在进行涂画,其装饰感强烈,在中国陶瓷史上意义重大。

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五代越窑青釉俯仰莲瓣五管瓶口径6cm;底径10.5cm;高36.3cm。

器身满饰肥厚的覆仰莲瓣,肩部贴塑五根小管,瓶盖与瓶身所饰莲瓣,覆仰呼应;顶部有宝珠钮一颗,钮上饰覆莲瓣,钮下有六瓣钮托,钮珠造型又似一颗莲子,匠心巧妙,生动传神;整器施以繁缛的贴塑刻划工艺,整体造型端庄优美。

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北宋钧窑天青釉海棠式水仙盆长18.5cm;宽15cm;高5.5cm。

折沿浅腹,口沿起线,四足如意状,海棠式器型,平和优美,通体施天青釉,色泽淳厚,底刻数字“五”。

为北宋宫廷御用瓷器。

此外,“蚯蚓走泥纹”特征也常被用来甄别宋钧之用。

现收藏于观复博物馆。

宋磁州窑唐草纹梅瓶口径4.5cm;底径11.4cm;腹径20cm;高48.3cm。

马未都:变土为金话陶瓷

马未都:变土为金话陶瓷

马未都:变土为金话陶瓷作者:马未都来源:《资治文摘》2008年第08期市场上的陶俑多假货我们今天对陶器的认识非常低,所以在收藏市场上,陶器的价位一直偏低。

早年北京潘家园市场刚刚形成的时候,有大量陶俑涌到市场,比如小型的汉兵马俑、说唱俑;还有一些动物俑,比如骆驼、马。

因为说唱俑很容易讨一般人的喜欢,所以仿制的特别多。

有一年,潘家园这种俑的数量突然增多,买的人也随即增多,各类消息也增多,很多人都冲过去买,甚至很多大单位都去买。

有一个单位买了很多,乐不可支,又找了许多专家鉴定,当时把我也请去了。

看完以后,众说不一,有人说这东西对,有人说这东西不对,闹得矛盾比较激烈。

当时这些俑都搁在地上,在一个大走廊里排了很长的队。

我当时提了两条。

第一条,我说:“我们现在已看到的这部分俑,从西汉起到隋唐止,几百年时间,历朝历代的俑都有了,从无间断。

这些俑同时凑在一起的可能性有多大?或者说从统计学角度上讲,概率有多大?”第二条,我说:“你们注意没注意,所有的俑神态各异,非常精彩,但有一个问题,就是所有的俑上附着的土都是一样的,这是怎么一回事?”因为历史上所有下葬的地方,都是事先想好的。

历朝历代的东西,不可能都跑到一个地方下葬,绝对不可能。

这些俑有山东出土的、河南出土的、河北出土的、陕西出土的,这就决定上面附着的土质不可能都是一样的。

所以我当时觉得这件事特别可疑。

我有一个朋友,他是一个凡事都激动的人,一听说这事,他就说:“我不能落空!”上去就买!每天早上天不亮,他就去潘家园,指挥一辆卡车,让工人往卡车上装。

他的俑买得都很便宜,装满一卡车后就运回家,他在大兴租了个院子,运了满满一院子。

我劝他要慎重,但他不死心,还说:“你看那么多人都在买,还有那么多单位,不能等到最后,机会让我给丧失了。

”后来隔了很长一段时间,他来找我,说:“那事儿有点危险。

”我问:“怎么危险呢?”他说:“这事儿有一个问题,我去洗这些俑发现的。

”俑上全是土,他就用水冲洗。

马未都说收藏——汝窖

马未都说收藏——汝窖
宋 汝 窑天青 釉三足樽 承盘
说: “ 本朝 以定州 白瓷器 有芒 不堪 用 ,遂命 汝
北京故 宫博物 院藏
4 术博览Alx o 4 rEp
Col l i Appr aton ect on eci i
坚 萋
州 造青瓷 器 ,故河北 唐 、邓 、耀州 悉有 之 ,汝 卖 出。这 也就 解释 了宝 丰发现 的那 个汝 窑窑 址 类文 献记 载中 ,都对 它推 崇备 至 。汝 窑作 为上 州 为魁 。”这 是 南宋 人 的记载 ,他 生活 的时 期

个 很专 业 的术 语 ,有两 种解释 :常规 的解释
清宫 《 造办 处活 计清 档 》记载 ,在 雍正七 高宗 幸清 河郡 王第 ……张 俊进 奉… …汝窑酒 瓶
年 ( 79 1 2 )的时候 ,宫里 有过 一次 统计 ,雍 正 皇帝让 太监 刘希 文 、王太 平整 理了 一箱汝 窑瓷

就是 指碗 的 口部 是涩 圈 ,没 上釉 ;另一 种解释 就 是光芒 ,指 白色刺 眼 。将来 讲定 州 白瓷的 时
对 、洗 一 、香 炉一 、香合 一 、香球 一 、盏 四
只 、盂子 二 、出香一 对 、大奁 一 、小 奁一 。”

候 ,我会详 细地 讲到 这一 点 。明代 有一 个人 叫 器 。这 个档 案今 天可 以查 到 ,清点 的结 果是 :
都 没 问题 ,在 古代 是 不可能 的。这样 看来 ,宝
台北故 宫博物 院藏
丰的条件 不构成 一个 皇家专 用的窑 口。
汝窑为魁
汝窑 作为宋 代五 大名 窑的魁 首 。是老大 。 汝窑 名气很 大 ,自古 以来 的流传 甚广 ,我们一
说 就 是 汝 、官 、哥 、钧 、定 。 南宋 人 叶 ( 音 置 ) 《 斋 笔衡 》里 有这 样 一 段记 载 ,他 在 坦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下)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下)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陶瓷篇(下)十三.晕染江山,墨分五色–过渡期及清早期青花陶瓷史上,把明天启、崇祯一直到清顺治三朝统称为“过渡期”,以1644为界,前后大约二十年的时间。

由于政局动荡,瓷器少有约束,但品种也较单一,大部分是青花,间或有五彩或单色釉。

1.天启崇祯青花明末皇朝无可救药,但青花却一反常态地焕发出勃勃生机。

它拜托了嘉万的繁缛和密不透风,走向了清丽舒朗,这种风格也影响到清代青花的走向。

过渡期乃至清早期康熙青花,最生动的是民窑,一是因为少政治约束带来的活力,二是因为晚明版画对青花画工的影响。

晚明的小说、尤其带版画的小说非常流行。

[图]明崇祯人物出行花瓶笔筒是文房用具中出现最晚的品种,晚明才出现。

最开始是竹笔筒,很多雕刻名家在晚明出现。

竹笔筒催生了瓷笔筒。

[图]明崇祯人物笔筒2.顺治青花顺治青花流行一种图案,落花流水纹,反应了一种无可奈何花落去的社会心态。

顺治青花的龙纹有一种典型画法,“一龙三现身”,就是画一个龙头、一段龙身、一条龙尾,中间地方是云彩。

也有一龙五身、一龙七身的,只有顺治朝这么画。

[图]清顺治青花云龙纹花觚还流行一种造型,象腿瓶,又叫“筒瓶”,寓意天下一统。

[图]清顺治青花筒瓶3.康熙青花康熙治国有道,治理瓷器生产也井井有条。

早期的康熙青花官民不分,后期逐渐形成了官窑的定制。

比如康熙晚期的龙凤纹有非常规范了,且官窑中反应百姓生活的逐渐减少了。

康熙纹饰显得勃勃生机,比如麒麟纹,从明中晚期的卧到康熙朝的站,比如龙纹不仅凶猛而且非常有力量有弹性。

[图]清康熙青花海水云龙纹瓶再有就是四王(王原祁、王时敏、王翚(hui)、王鉴)的山水画对瓷器的画工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图]清康熙青花山水人物棒槌瓶康熙瓷器上的刀马人物、战争场面非常流行,俗称“刀马人”。

典型的故事有三国、水浒等。

西方人非常喜欢“刀马人”瓷器,目前已知的康熙刀马人瓷器,国外特别多,国内反而很少。

[图]清康熙青花刀马人物棒槌瓶康熙中期以后,瓷器上大量书写汉字,比较多的时赤壁赋、醉翁亭记等。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一)

马未都说收藏之⽟器篇(⼀)他⼭之⽯可以攻⽟——新⽯器时代⽟器⼀⽚冰⼼在⽟壶中国⼈对⽟的认识,⼀般都从⽂学开始。

⽐如形容⼥孩长得漂亮,常说'亭亭⽟⽴';形容男⼈长得帅,有个现成的成语叫'⽟树临风'。

'⽟树临风'⼀词,来⾃杜甫的《饮中⼋仙歌》。

杜甫当时作了⼀⾸诗,对他周圈很多能喝酒的朋友,包括李⽩、张旭、贺知章等⼈,做了⼀番描述,其中有这样的句⼦:'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眼望青天,皎如⽟树临风前。

'他描述的崔宗之潇洒⾼傲。

⽟树临风后来就成为成语,⼀般形容男⼦漂亮就⽤这个词。

形容情感的时候,我们经常⽤⼀些什么样的词呢?⽐如'宁为⽟碎,不为⽡全'。

⽐喻为了保持⽓节,要做出牺牲。

为什么要说'宁为⽟碎'呢?因为⽟有很多物理上的优点,它坚实、致密、温润、细腻,这些优点被⼈类逐渐捕捉到,并充分发挥想象,赋予其⽂学含义,⽤来形容⼈的性格。

还有⼀⾸唐诗,我们都很清楚:'洛阳亲友如相问,⼀⽚冰⼼在⽟壶。

'这⾸诗我⾃⼰就很喜欢,是唐代诗⼈王昌龄⾮常著名的⼀⾸诗《芙蓉楼送⾟渐》。

当时王昌龄送别他的朋友,写下这⾸诗。

⼀⽚冰⼼在⽟壶,表现了诗⼈内⼼的⾼洁,表达了他⼼中像⽟⼀样的情感。

如果他说'⼀⽚冰⼼在茶壶',听着就不是那么回事⼉。

中华民族对⽟的这些情感是逐渐积累的,并不是与⽣俱来的。

我们还有⼀句常说的话。

双⽅引发了⽭盾,⼀旦化解以后,就会说'化⼲⼽为⽟帛'。

这句话怎么来的呢?⽟、帛,过去都是国家之间作为礼物赠送的国礼,送给你丝绸,送给你美⽟。

可见⽟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在⽣活当中,我们经常⽤⽟作为敬语,⽐如'⽟成此事',就是说请对⽅帮忙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体⽋安',就是说对⽅⾝体不舒服。

再有过去书信往来,经常说'敬候⽟⾳',就是等你给我回信。

晕染江山 墨分五色 马未都说收藏-过渡期及清早期青花

晕染江山 墨分五色 马未都说收藏-过渡期及清早期青花

鉴 萋
天启崇祯青花
风雨飘摇 的明朝到了天启 、崇祯 时期 ,已
经明显出现 了颓 势。天启皇帝喜欢做 家具 ,不
悠忽 悠 直晃 荡 。我 就在 那 儿看 到 一个 青 花笔
筒 ,非常大 。那个人把 笔筒刚掏 出来 ,我一下 就 愣 了 ,那 是 我到 那时 为 止 ,甚 至 到今 天为 止 ,看到 的最好 的一个 崇祯 青花笔筒 ,上面的
或单色釉 。
明 代 人 宋 应 星 写 了 一 本 书 叫 《天 工 开 物 》,是 中国科技 史上非常重要 的一部著作 ,
在崇祯 十年 首版发行。宋应 星在 书中对纺织 、 印染 、铸造 、制瓷等工艺都做 了详尽 论述 ,对 明朝嘉 、万 以来科技 的高速发展做 了一个概括
性 的总结 。 《 工开 物 》可 以说 是一 本教 科 天 书 ,对 当时社会经 济的发展起到极大 的作用 。
就说 :” 我有两 干美金 ,行 不行 ?” 实际 上我在
但 明末的青花瓷器却 ~反常态 ,焕发 出勃
勃生机 。它摆 脱了嘉靖 、万历以来那种 繁缛 、
密不透 风 ,走向了清丽舒 朗 ,这种风格 也影响 到清代 青花 的未来走 向 ,尤其奠定了康 熙一朝 青花瓷器 的基础。天启 、崇祯 两朝 的官窑瓷器
璧 cc rt 萋。t 。cn ・ n。。 一 e e t 。 。
马未都说收藏●过渡期及清早期青花
晕染 江山 墨分 五色
清 康 熙 青 花 福 山 寿 海 图 花 盆 北 京 故 宫 博 物 院 藏
过渡期
明 代末 期最 后 两个 皇帝 在位 时 间非 常短 暂 ,一个 是天 启朝 ,一个 是 崇祯朝 。在 中 国 陶瓷 史 上 ,把 天启 、崇祯 ,一直 到清 代入 关 后 的 第一个皇 帝顺 治 ,这 三朝统 称为 ” 过渡 期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上)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瓷器篇》(上)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陶瓷篇(上)一.陶瓷文明,曙光初现–陶瓷诞生1.陶器诞生陶器源于用火,出于偶然。

烧制陶器,距今不到一万年,是新旧石器时代分解的一个特征。

陶器是人类用物理和化学的方法,第一次改变泥土的特性,成为人类生活的用具,是文明的巨大进步。

陶器的用途首先是制造容器,还有烧砖。

历史上的烧陶,一般温度会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

陶器的发现,大都沿着黄河流域,如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长江流域也有,如良渚文化,但比黄河流域要少得多,而且烧的温度也略低。

没有纹饰的陶器,成为素陶;画有纹饰的陶器成为彩陶。

[图]仰韶彩陶人面鱼纹盆[图]马家窑彩陶水波纹罐2.秦砖汉瓦其实战国时期,砖就能烧得很好了。

秦砖汉瓦,说的是一种质量的体现。

[图]汉瓦当3.秦兵马俑秦兵马俑属于灰陶。

和红陶比,灰陶硬,原因在于加了一道工艺,即在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闷制。

秦俑都用灰陶烧制,与真人1:1比例,是秦始皇军队的翻版,种类多、数量巨大,是中国陶瓷史上的一个奇迹。

而俑的出现,是人殉制度的替代,是文明的进步。

秦俑本是彩绘,出土后都褪色成灰色。

[图]秦俑4.汉俑汉俑比秦俑要小很多,大者也不过真人的一半。

汉俑有两类,一类是兵马俑、官吏俑,比较庄重;一类是说唱俑、杂耍俑,反应世俗文化。

汉俑还可见颜色鲜亮的彩绘俑。

[图]汉彩绘俑[图]汉说唱俑汉陶中还有一些动物造型,比如狗。

[图]汉红釉陶狗5.釉陶陶器在汉代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进,就是在陶器上施釉,烧制出的就是釉陶。

釉陶有颜色,釉里含铜的,烧出来呈绿色,釉里含铁的,烧出来呈黄色。

釉陶出现后,除了建筑造型,容器也多样起来,比如陶壶、陶罐、陶盆等。

汉绿釉很受收藏者欢迎,而且讲究“反铅”,即埋藏两千年出土的汉釉,表面都泛着一种银色的、像云母一样的光泽。

[图]汉绿釉水榭6.唐三彩汉绿釉影响了中国陶器最重要的一支–唐三彩。

“三彩”不是三种颜色,二是多种彩色,主要有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白色等。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笔记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笔记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笔记第一讲陶器人类用火的目的:取暖、熟制(用火是人类文明的开始)烧造陶器的原始目的:容器(容器的发展也是人类文明的发展;广泛的概念:住房、澡盆、U盘)* 陶器并非由中国人发明,之前在欧洲有出土,但是瓷器确实由中国人发明中华民族:农耕文明,定居,自给自足,生产发达,但是贸易不发达游牧名族:贸易发达,使用金属器、皮制、木制(不易碎、轻便)陶器的缺点:易碎、吸水* 现代仅存的陶器使用:花盘(利用了其吸水、透气性)早期陶罐:以数量取胜,因质量较差(甘肃、青海在历史上大量出产彩陶)战国时期便可大量烧造高质量的砖(秦砖并非起始烧造于秦朝,汉瓦同)* 当时的骑兵不能在马上打仗,因为没有马鞍、马镫,使不上力;骑兵只是一种行进速度,在马上行至敌人面前后下马作战,当时多为步兵,马鞍、马镫等大概在三国以后才出现灰陶比红陶更加坚硬,因多加了一道工序* 兵马俑都是灰陶,是社会文明的进步,代替了人殉制度(孔子反弹:始作俑者,其无后乎)我国历代的陶俑大致分两种:1)兵马俑(庄重——中原,战争连连)2)说唱俑(生活富足,歌舞升平地区——如四川,大量出土,国家的后方)釉陶的出现,克服了陶器吸水率高的问题* 含铁呈黄色,含铜呈绿色——汉绿(黄)釉,开始反映生活,大量生产生活用具“反铅”:长时间的地下埋藏,使器物表面泛着金属光泽(似云母)“唐三彩”:典型的釉陶,陶器非瓷器;也并非只有三种颜色;烧造温度比灰陶提高一百度,硬度提高;多用于陪葬(明器、冥器),汉、唐为中国历史上两次厚葬之风;古时认为三彩并不吉利(挖到就打碎)唐代爱马:唐太宗“昭陵六骏”(拳毛騧、什伐赤、白蹄乌、特勤骠、飒露紫、清骓)——最心爱的六匹马* 唐太宗:“马,甲兵之本,国之大用”——强国,对军事重视* 唐玄宗过生日时:舞马衔杯(陕西出土的金银器酒壶)第二讲早期瓷器陶、瓷的界限:1)烧造原料:只要一定黏度的土即可烧造陶器,瓷器一定要用瓷土(景德镇的高岭土最佳)2)烧结温度:陶器都在1000度以下(唐三彩除外:1100左右),瓷器1200度以上3)吸水率:陶器吸水,瓷器几乎不吸水4)透光率:陶器不能透光,瓷器在一定条件下要求能透光瓷器的优点:1)强度大于陶器2)原材料便宜(铜、漆器)3)原材料分布广泛我们对瓷器的追求:由青到白瓷器出现:商代有原始青瓷出现,东汉有真正意义上的瓷器出现,后陶器迅速地退出历史舞台早期陶器都为青瓷(含铁),含铁量越高瓷器越黑,将铁去除后即为白瓷——瓷器的生产史是摆脱黑暗的过程(理论上说,白瓷、黑瓷均可称作青瓷)两晋南北朝:中国处于分裂状态,文人逃离政治,艺术长足发展(绘画:顾恺之;书法:王羲之:文学:刘勰《文心雕龙》;诗歌:陶渊明),士大夫们强调内心的感受,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更多地关注外在* 代表人物: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 魏晋人坐牛车——放缓生活节奏,停下来享受生活* 该时期陶瓷:大量动物造型(受整体社会风气影响,喜欢这种情趣)唐代:* 瓷器高速发展——政府“禁铜令”(经济发展,导致货币的需求上升,铜只可用于铸造货币,不能生产生活用品,逼迫陶瓷发展)* 瓷器“南青北白”,两方对峙的局面南:越窑(最早期泛黄,青中泛黄——糖黄色)北:刑窑(“盈”款——大盈库,供皇上赏赐使用;“翰林”款)执壶:唐代受工艺所限,不能烧造长嘴的壶(短流),五代后出现长流早期的壶都是酒壶,现代的喝茶方式为明代确定下来* 其他小窑口:长沙窑(开文字装饰的先河)鲁山花瓷(色块的装饰,没有具象的表达,很“现代”)*鲁山花鼓* 晚期:秘色瓷(越州窑的改进版:已由早期的糖黄色,改进为青翠的绿色)——法门寺:共14件瓷器至秘色瓷,渐渐有了宫廷的特征(官窑的形成:宋代)第三、四、五讲宋代五大名窑宋瓷:两个系统——官窑(汝官哥钧定)、民窑(八大系统)汝窑:* 汝窑为魁(历史记载)* 珍贵(推崇备至,上供用品)* 稀有(烧造时间短,仅二十余年)(全世界67件)* 特征:①蟹爪纹②鱼鳞状开片(裂纹为斜进,与其他各窑瓷器开片都不同)③胎薄与底同厚(香灰色)④裹足烧(足底有釉)⑤釉色为天青色* 多为素器,釉厚,无纹饰,釉色以玛瑙呈现* 款识:①序号:甲乙丙;②奉化:宋高宗宠妃刘贵妃的寝殿* 雍正时期仿制的汝窑程度最好(款识为“大清雍正年制”)* 汝窑收藏:北京故宫、台北故宫、大英博物馆、大维德基金会更加珍贵:柴窑(柴荣柴世宗时所烧)——“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只有记载,没有实物:“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汝窑的颜色最接近柴窑官窑:比汝窑透亮,显得更青绿* 北宋末年(宋徽宗时期)开始烧造,窑址不明,十分罕见(宋徽宗执政时间很短)* 宋徽宗对艺术的酷爱:设立文殊院(艺术的作坊)* 特点:紫口铁足(南宋明显:胎薄);有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官窑胎体厚重,南宋轻薄哥窑:类似官窑(紫口铁足、开片),二者极难分辨(窑址也不明),存世量较大(多为清代仿制)* 特征:金丝(细开片)铁线(大块开片)、紫口铁足钧窑:玫瑰紫、钧红、天蓝、月白……“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窑变* 乳浊釉(不透明,遮盖力强);其余:玻璃釉* 划时代的贡献:以铜为成色剂,高温下一层呈现红色(之前的红色都为酱红色)* “蚯蚓走泥纹”:宋钧的鉴定特征(钧窑釉极厚,且黏稠)* 主要烧造时期:宋金元(官窑、民窑),官钧瓷器底部多有刻数字* 在晚清时期,钧窑地位极高:“家有万贯,不值钧瓷一片”定窑:五代至北宋早期开始烧造(其余北宋晚期)* 底部刻“官”字最多的宋瓷(宋代早期),但白瓷与宋徽宗的审美倾向冲突,嫌白瓷刺眼,偏爱青瓷* 可以用纹饰表现——釉薄(其余不动雕工,以釉色作为表现形式)* 白瓷——牙白色(其余青瓷);其他定窑颜色:红定(紫定)、墨定(黑定)、绿定* 新工艺:覆烧(扣过来烧),涩口,足部满釉宋代审美:* 宫廷(徽宗重青瓷:收敛、温厚、宁静、含蓄;以颜色为表现形式,强调内心的感受)* 民间(重纹饰,强调对世俗的感受,对文字的装饰感兴趣)第六、七讲宋代民窑民窑:北方(磁州窑、耀州窑、钧窑、定窑),南方(饶州窑、龙泉窑、建窑、吉州窑)磁州窑:存世量很大* 北方民窑的主力军,延续至明清,大量出口;窑口发现时间很晚(民国,外国人命名)* 特点:典型为白底黑花(强烈),率真、粗犷,非常丰富;大量的文字装饰(反映宋代人的哲学)发明技艺:化妆土(遮丑——该地烧制瓷器的材料不好)的出现,使磁州窑的内容非常丰富* 宋代瓷枕造型丰富:动物形、人形、几何(方、圆、银锭、如意……)* 宋代典型器型:梅瓶(盛酒)耀州窑:北方最著名的青瓷(橄榄绿),窑址位于陕西省* “刀刀见泥”:斜向入刀刻划钧窑:广泛的生产,质量得不到保障,宋后一路衰落* 发展:红---蓝(钧窑挂红,价值连城)定窑:白瓷* 工艺简化,提高产量:凸雕---阴刻---印花---素器* 孩儿枕(故宫)饶州窑:现景德镇“饶玉”* 影青:非常薄,透明度高,以柴窑形容“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完全符合* 宋代以后,实用玻璃器停止生产(中国在战国、汉唐有大量的玻璃器,明清都为观赏器):①生活中的坚实度低于瓷器;②导热快于瓷器;③成本高* 景德镇的优势:①高岭土;②地理位置(昌江---运输);③江西人文墨客;④优秀工匠云集* 仿金属器:瓷土好,韧性高龙泉窑:南方最重要青瓷* 欧洲人称“塞拉同”:法语,《牧羊人》男主人公的青色上衣,以此指代龙泉的青瓷* 最好的龙泉在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青绿色(粉青、梅子青)建窑:黑瓷——“曜变”“天目”* 主要生产茶盏---黑色茶盏,保温* 仿生:兔毫、鹧鸪斑、油滴、玳瑁* 宋人:斗茶(挂盏为佳---“咬盏”)* 唐代煎茶(茶饼煎热、碾碎、过箩、煮、三沸、加盐姜),宋点茶(沸水注茶,连茶带水一起喝)现代喝茶方式:明代人朱权发明,“瀹饮”(音越),滗去茶叶吉州窑:* 表现内容精巧、纤秀、细致* 仿耀州窑,代表了南北方文化的融合第八讲元青花元青花:①蓝色(蒙古族,尚蓝尚白)②没有初创期(在元代中晚期出现)③题材众多(受元曲、小说影响;朱元璋长期驻扎)④多为大件(蒙古人性格)元青花:①汉、波斯、蒙古文化的结晶(蒙古尚蓝尚白、波斯重装饰)②市场的热爱* 浮梁瓷局(景德镇)* 装饰层数很多(没有七层:元朝人“重九恶七”)* 多画牡丹(表示富贵;少数民族心胸开阔,喜大件的花)* “至正型”:层次丰富的元青花青花瓷特点:①以优雅、悦目的蓝色为陶瓷开辟了装饰的新路②发色稳定,成品率高(工艺保证)③质地优良,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元青花的出现确立了青花的霸主地位(只有清代中后期出现的粉彩能与之抗衡)* 确立了景德镇瓷都的地位* 强调人工美、装饰美,改变了宋代以来追求含蓄、自然的美学观,大罐“鬼谷下山”:①题材:有情节(朱元璋:关心军事题材——萧何月下追韩信,三顾茅庐,鬼谷下山)* 人物纹青花罐全世界不足十个:昭君出塞(东京)、尉迟恭救主(美国)、百花亭(大阪)、锦香亭(英国)、三顾茅庐、西厢记、细柳亭②元青花开中国陶瓷装饰的先河六艺:礼——礼节——道德水准乐——音乐——修养射——射箭——技艺御——驾驭——行动书——书法——形象思维数——算术——逻辑思维第九、十、十一讲明青花永乐:朱棣(迁都北京、建故宫、永乐大典、组织下西洋)* 报恩寺、报恩寺塔(南京):青花做地砖* 压手杯:虎口大小,胎厚有沉重感;带有明确纪年款“永乐年制”全世界仅三件* 一束莲:莲花、藕蓬配水生植物,丝带捆为一束——为官清廉(青花、莲花)* 永乐青花特点:①尺寸大:永乐气魄大;②形制特别:波斯文化;③内容特别:龙纹凶猛(中国最凶猛时期)* 苏麻离青(高铁低锰——浓重、晕散):青中泛黑,有锡光斑,手感凸凹不平宣德:雅好艺术* 逐渐摆脱了波斯文化的影响永宣后为空白期:正统、景泰、天顺期间,没有官窑(永宣刚建立起官窑制度)* 共28年,三朝两帝:土木堡之变、夺门之变明朝中叶:上三朝+ 成化、弘治、正德(三位皇帝均短寿:成年之前登基、40岁前过世)成化青花以淡雅、柔弱著称(永宣:浓烈)* 染料:平等青(国产)——色彩疏淡(强调平涂、线条)* 婴戏碗:求子心切(万贵妃的严格控制,成化的性格柔弱)* 官窑无大器弘治:一生未纳妾(中华历史上唯一一夫一妻制皇帝)* 官窑极少:勤俭* 青花特点:大量留白正德:无子,好女色、尚武* 青花:上启成弘、下接嘉万* 存在大量方形的瓷器* 受伊斯兰文化影响(直接用阿拉伯文字进行装饰):①开国上层贵族信奉回教;②出口需要明晚期:嘉靖、隆庆、万历* 明朝瓷器第二次高峰:千变万化的造型、醒目的蓝色、贴近生活的装饰,商品特性明确嘉靖:回归浓烈* 开始使用回青(蓝中带紫)* 题材:道教内容丰富(嘉靖受道教影响深重)——八卦、云鹤、葫芦、八仙(清朝使用“暗八仙”)隆庆:“隆庆开关”——对晚明的商品社会有很大好处,并推动第二次收藏热* 蓝得发紫(颜色好看);隆庆人物腰长;款识:大明隆庆年“造”万历:* 瓷器特征: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明确主题* “克拉克风格”:晚明时期的外销瓷——开光瓷器(用轮廓线勾画外框,其间绘制主题图案)第十二讲明亡清初青花明亡清初(过渡期,约20年):明代晚期:天启、崇祯清代:顺治* 政局动荡(1644年:崇祯、李自成、顺治同时为帝),官窑产品单一,多为青花,少量五彩、单色釉,民窑蓬勃发展* 瓷器与社会形态关联很大,呈现出思想的自由解放,生命状态的自由倾向* 晚明青花并非“粗大明”,摆脱了嘉万繁缛、密不透风的装饰风格,走向清丽、疏朗,为康熙朝青花奠定基础* 崇祯年间青花多写“干支”,不写年号* 文房用具中,笔筒出现最晚(于明朝晚期:万历),其他在宋代就已齐备屠隆(晚明)《文具雅编》,笔筒最早作为案头的装饰(竹制,后有玉、象牙等),或只放置不用的毛笔,使用过的毛笔都是悬挂,而不能倒置(笔毛散开、墨汁流入笔杆)* 顺治:青花龙纹“一身三现”(五、七、九现)该时期青花基本沿袭明代风格统瓶:上有收口,并不一般粗,不是桶状(政治涵义:大清一统)(多画刀马人)帽筒:上下一般粗康熙:* 在期间签订《尼布楚条约》(中俄边境:平等,其后的一百多年两国边境安定)* 瓷器的官窑生产定制:如《耕织图》《棉花图》(棉花:保暖)先农坛:一亩三分地(康熙亲自耕种,以示对农业的重视)* 初期多描绘战争场面的刀马人青花(三国、水浒),少见歌舞升平画面(西方喜欢:①题材:与当时欧洲的战争背景契合;②工艺:精致、流畅)* 初期不写本朝款,多写大明宣德、成化、嘉靖、万历年款,一来认为打碎不吉利,二来也是给当时文士的一种情感宣泄* 康熙有一半汉族血统,并写一手很好的董其昌字,后期多有《圣主得贤臣颂》笔筒,讲述西汉一位帝王得贤臣的颂,康熙深明稳固江山需汉臣出力,并了解汉文化的影响,《圣主得贤臣颂》便是满汉、君臣皆能接受的范畴* 康熙青花特点:①翠毛蓝(历代中最蓝的,取悦于人);②墨粉无色(同是青花,能分层次);③分量重(技术提升,釉质增厚);④紧皮亮釉* 该时期动物形态生机勃勃(麒麟:卧-- 坐-- 立)龙纹:最为凶猛枯枝花鸟(鸟:很肥)康熙青花:自由开放雍正青花:不再青翠,变得规范历史背景:①政治:吏治力度大(政治康熙晚期遗留的历史问题:贪污腐败、亏空钱粮、假公济私、结党怀奸)②艺术:雍正艺术造诣高(45岁登基);审美倾向收敛雍正青花风格:①直追永宣(仿制多可乱真)②淡描(仿成化)* 万历时期有铁线描:替代平涂(为省颜料)雍正仿制:清淡(为“雅”)元明大盘:多变形、花鸟处在常态(神态较呆)清代仿制:形制周正、鸟为绶带鸟(倒挂树枝、追逐小虫)=====参考不同时期画家作品的整体风格,可以对陶瓷的鉴定起到很大帮助,触类旁通====* 赏瓶(玉堂春瓶):以青花、缠枝莲,暗喻为官“清廉”(奖状+警示)景德镇瓷器的大规模生产(康熙晚期至雍乾时期):“督陶官”制度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雍、乾)唐英:谨小慎微、兢兢业业(严格按照上头旨意做事)乾隆:盛年登基(25岁)、基业雄厚(康雍)、在位最久(89岁)、花钱最多的皇帝* 千叟宴(御赐养老牌)* 艺术能反映当时社会形态:《渔家乐》:康熙:捕鱼(出击)、享受成果乾隆:钓鱼(等待)、享受过程动物纹:康熙:凶猛,瑞兽(以麒麟为蓝本),为祈愿(安定)——担心乾隆:狮子绣球、百子龙灯(喜庆)——放心乾隆:陶瓷烧造达到工艺的高峰* 唐英:在任期间创新57种(e.g.大花觚[姑]、六方大瓶)康乾盛世(清中期、18世纪):(官窑)摹古、创新——形制规范、工艺熟练、熟能生巧(民窑)烧造量很大、质量很高乾隆后期:陶瓷风格走向僵化清晚期: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嘉庆、道光时期的瓷器合称“嘉道”(收藏界的蔑视):康乾盛世优秀的官窑瓷器到此结束;作品因循守旧(不再求创新,呈简单定式);过去该时期瓷器不作为收藏品;原因:国力衰竭,督陶官制度终结龙纹:凶猛,具有侵略性、杀伤力(康熙)——平缓、标注(乾隆)——妩媚软弱(嘉庆)陶工的工艺水平下降、偷工减料:莲花纹饰:缠枝莲(清早期)——钩子莲,釉面大面积不平整:波浪釉(雍正时期:“橘皮皱”,只是局部的起皱)清朝的五个辛丑年:1661:康熙即位1721:康熙做满60年皇帝(又辛丑年制)1781:《四库全书》首发1841:《广州条约》(割让香港)1901:《辛丑条约》咸丰期间:景德镇停烧,所以这个时期存世的陶瓷数量极少特点:非常细弱,没有生机(像道具布景一样,“纸片”),仿了大量的雍正瓷(款为“大清雍正年制”,实为仿品)同治青花:彻底不讲艺术性(日用瓷、艺术瓷相差不大)此时开始,粉彩与青花平分天下,粉彩是陶瓷中唯一可与青花比肩,能撼动其霸主地位的“同光中兴”:鸦片战争之后,国门打开,贸易增加。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亭亭玉立,玉树临风;宁为玉碎;化干戈为玉帛;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一直是美好和美德的象征。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以实物考据,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并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

玉器文化大约分为四个时期。

童年时期,即新石器时代;少年时期,即夏商周,所谓“三代玉”;青年时期,即汉唐时代,形成了系统化的玉文化;壮年时期,即宋元明清,汉唐后玉器走下神坛,变成全民普及的文化。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期时代玉器人类文明,无一例外要经过三个时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石器的磨制,二是产生了容器–陶器。

石器的打磨,最初是无美学意识的行为,只是为了让石器工具更好用,但圆滑漂亮的石器给了原始人类美感,而打磨的过程也给了他们成就感。

玉器,应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玉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由物质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玉器的繁荣,实际上是精神的力量。

早期的玉器和后来不同,它的定义比较宽泛,认为“美石为玉”,不强调后来的温润、透亮的感觉。

我国最早的玉器实物有八千年历史,是内蒙古兴隆洼出土的。

早期玉器最典型的两个代表是北方红山文化的红山玉,和南方良渚文化的良渚玉,距今都是大约五千年左右。

红山玉和良渚玉都有强烈的图腾崇拜。

玉,最早是被巫用来通灵的,是巫玉神沟通的媒介。

《说文》中有“灵,灵巫也。

以玉事灵”。

玉是神的物质体现,神是巫的精神体现,玉、巫、神三位一体,营造出神秘感。

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赤峰,1908年,一个日本人发现了红山文化,但直到1951年才被正式命名。

红山玉的出土是零星的(相反良渚玉的出土是成批的)。

红山玉以鸟兽造型为主,比如鸮、鹰、猪、龙。

红山玉的典型玉器是玉猪龙,古时候猪的地位很高,后来汉玉的“握”也是猪形。

红山玉的另一典型品种是C形龙,龙首似马,长鬃飘逸。

红山玉上很多都有小孔,一个或几个,表明玉石悬挂在身上的。

马未都教你:瓷器收藏应该怎么玩?

马未都教你:瓷器收藏应该怎么玩?

马未都教你:瓷器收藏应该怎么玩?在古玩收藏领域,瓷器收藏是⼀个艺术⽂化发展历史悠远、占⽐最⼤、受众⼈群最⼴的⼀个类⽬。

瓷器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创造性发明,上⾄王公贵族,下⾄贩夫⾛卒,皆爱不释⼿。

其更是蜚声海外,与丝绸、茶叶等,构成了古代中国最为重要的出⼝贸易商品。

外国⼈最初对瓷器称呼为China,后引申为中国之意。

正是基于中国古代陶瓷的辉煌成就,以及由此⽽引发的陶瓷传播之路,使得这种独具中国特⾊的物品被世界⼈民所喜爱,将中国与瓷器永远地结合在了⼀起。

我们收藏瓷器,不仅可以欣赏先⼈⾼超的艺术成就,陶冶个⼈艺术情操;还可以从中学习了解、传承保护我们的历史⽂化。

另外就是⼤家很感兴趣的经济价值,说的通俗⼀点,就是收藏瓷器可以赚钱。

那么瓷器收藏应该怎么玩?马未都先⽣这样说:·问:准备玩陶瓷收藏有哪些必要准备呢?马:从收藏⾓度讲,如果你想做出正确的⽂物鉴定,要得到基本的正确判断⾸先应该好好读书。

如果有条件最好找个⽼师。

如果想投资,最重要的是应该有专业⼈员指点,我们现在常常习惯于把完全科技的投资交给专业⼈员,⽐如炒股,但买古董找专业⼈员的⼏乎没有,都是⾃⼰亲⾃上阵。

因为那个东西看得见摸得着,⼜有美感,⾃上阵可以得到乐趣,但确实风险很⼤。

具体到收藏陶瓷的⼊门知识,我推荐两本书:《中国陶瓷史》和《明清瓷器鉴定》,前本书不必说原因。

后本书因为现在市⾯上能收的陶瓷都是明清以后的,再早点的东西对于⼀般⼈都⽐较难遇到,遇到了也不容易辨识更不容易获利,如果没有专业⼈员技术指导很容易出差错。

所以从⼊门⾓度说,主攻⽅向应该是明清陶瓷作品,那么此书必读。

·问:你是过来⼈,能不能给咱们新⼈指条收藏捷径呢?马:我说四项基本原则吧。

⼀、眼⼒。

你如果想收藏古玩,⼜不是专家,有些⼈特别⾃信,⾃⼰跑古玩市场瞎逛,遇上⼀⽼乡背着⼀⼤堆东西,然后⿁⿁祟祟地成了交。

花去了⼤半辈⼦积蓄。

拿来给我看,全是假的,我看着他那虔诚的样⼦,都不好意思将真相告诉他。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读后心得从百家讲坛讲《《马未都说收藏》,听得我是如痴入迷,兴奋不已,讲得如此精彩,不久听说出一套《马未都说收藏》书,立马就上网淘书,发现马未都的四本书就一百来块,作为中华书局的书来说,还是很难得的,于是毅然买下学习。

提起马未都大家可能都不陌生,他创办了中国首家私人博物馆,观复博物馆。

但是不知大家知不知道,马先生早年是做编剧的,1991年红极一时的《编辑部的故事》马未都是编剧之一。

由此可见,除了收藏,马老师的文字功底也很了得。

语言生动幽默,文化底蕴深厚,深深吸引了我。

众所周知,在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

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

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

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

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

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

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

有关瓷器类的书我也喜欢看,只是了解大概陶瓷的发展大概,不了解陶瓷制作的基本工艺,对于瓷器只是停留在喜爱的水平,从来也没有对陶瓷工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过真正深入的了解,而马未都在《陶瓷篇》中,讲了作者在年轻时曾碰见一件非常漂亮的雍正粉彩碗。

当时就认定他是官窑,但底部没款,心里不踏实,但有个师傅说:虽然没有官窑的款识,但比官窑精美,行话气死官窑。

于是买了此碗,后来每每在家再细细观赏,才体会到粉彩色彩那细微的变化,真正了解粉彩的辨识能力。

作者在买了这件器物后的感受是:有时不需要太过于注重名分。

是啊,在学校评职称荣誉等等,其实对你一生不一定是最重要,掌握多少学问,反而对你一生是最重要的,对学生更重要。

对一件美妙的瓷器来说,大清雍正年制无非是一个名分而已,有时不必太在意。

书中还介绍了元代着名的青花瓷鬼谷子下山,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的故事。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

《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百家讲坛》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
陶瓷是最有广泛群众基础的一项收藏,陶瓷的文化背景也是最奥妙的,我们要了解陶瓷首先要了解我们的历史,我们的历史有多长。

以我这样的年纪,我今年52岁,以我这样的年纪两个人首尾相接就到清朝了,五个人就到乾隆,就可以看到乾隆了。

那麼17个人首尾相接就可以看到宋徽宗了,27个人就可以看到唐太宗。

100个人首尾相接的历史就是我们民族的文明史,不到五千年,从甲骨文到现在不到五千年。

以此看,历史没有多长,对吧,我们把它量化以後就感到它没有多长,不像想象的那麼长。

我们有文字的历史,从甲骨文到现在不足五千年,就是我们刚才这样的计算方法,就是我们在座这些人首尾相接,大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个文明史,一个有文字记载的文明史。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

马未都说收藏全集篇一:马未都说收藏目录终于会编辑了目录如下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20XX.01.02)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一)盛世收藏(20XX.03.03)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五)拍案惊奇(20XX.03.07)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四)正襟危坐(20XX.03.06)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十)大器晚成(20XX.01.20)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三)一塌清风(20XX.03.05)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七)小家具大境界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六)箱柜传奇(20XX.03.10)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九)去伪存真(20XX.01.19) 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二)床前明月(20XX.03.04)马未都说家具收藏/马未都说家具收藏(八)软硬兼用(1月13日)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东方奇葩景泰蓝(20XX.02.11)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名贵材料的雕刻(20XX.02.09)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镶嵌艺术(20XX.02.05)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薪火相传(20XX.02.14)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掌中乾坤鼻烟壶(上)(20XX.02.12)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掌中乾坤鼻烟壶(下)(20XX.02.13)马未都说收藏杂项/马未都说收藏之竹雕传奇(20XX.02.06)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八)瓷中神话元青花(20XX.2.24)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变土为金(20XX.01.27)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皇家专业瓷——珐琅瓷(20XX.07.14)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二)外销瓷的神话(20XX.07.16)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三)陶瓷的收藏与辨伪(20XX.07.17)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二十一)艳压群芳话粉彩(20XX.07.15)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九)永宣青花(20XX.03.24)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六)民窑传奇(上)(20XX.02.17)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七)民窑传奇(下)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成弘青花(20XX.03.25)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八)光彩夺目说五彩(20XX.07.10)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二)明亡清兴话青花(20XX.03.27)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九)争雄斗艳说斗彩(20XX.07.11)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三)雍乾青花(20XX.03.28)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四)晚清青花(20XX.03.29)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五)瓷中珍品釉里红(20XX.07.07)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十一)嘉万青花(20XX.03.26)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四)皇家珍瓷(2月3日)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五)五彩珍瓷(2.16)马未都说陶瓷收藏/马未都说陶瓷收藏(一)曙光初现(20XX.01.26)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二)夏商周的美玉(20XX.08.26)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三)新奇的德玉文化(20XX.08.26)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四)鼎盛汉玉(20XX.08.28)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五)隋唐辽金话美玉(20XX.08.29)马未都说玉器收藏/(一)神秘的玉童年(20XX.08.25)马未都说玉器收藏/宋元明玉器(20XX.09.01)篇二:《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读后感读《马未都说收藏?杂项篇》后感最近系统阅读了马未都先生撰写的《杂项》。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陶瓷收藏(笔记整理)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笔记(2008-07-08 22:57:25)去博物馆看陶瓷必读!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最好的陶器在黄河流域甘肃彩陶青海柳湾彩陶秦兵马俑灰陶汉俑兵马俑,说唱俑(四川出土多,歌舞升平)汉代绿釉陶楼汉代为厚葬高峰期唐三彩明器唐代为第二个厚葬高峰期唐人爱马昭陵六骏舞马衔杯陶用黏土烧制,瓷器用瓷土烧制/烧陶的温度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不透光,瓷器不吸水,透光魏晋,士大夫强调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被人忽略。

唐代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禁铜令促使瓷器业的发展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长沙窑首创釉下彩鲁山花瓷大色块,鲁山花鼓唐代晚期秘色瓷出现越窑改进版开始有了宫廷特征五代钱王政权烧制大量秘色瓷进贡北宋北宋官窑汝窑汝州五大名窑之首烧制时间仅二十多年,寥若晨星全世界约67件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裹足烧,天青色(柴窑,后周柴世宗的御瓷,雨过天请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欧阳修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官窑宋徽宗时期烧造北宋抑武尚文琮式瓶南宋官窑紫口铁足,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大片为官,小片为哥,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红瓷,金彩描花宋代北方民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率真,粗犷,化妆土,文字装饰,瓷枕耀州窑北方青瓷,橄榄绿,刀刻纹饰,刀刀见泥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景德镇影青,青白瓷,胎质地致密,透光性非常好宋代人追求生活的情趣,比其他朝代更甚龙泉窑Celadon 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而是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建阳窑福建主要生产茶盏,黑胎,鹧鸪斑吉州窑和磁州窑非常接近,画得更为精巧纤秀南北融合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含有强烈的哲学因素元青花蒙古人尚白尚蓝,元朝大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基调没有初创期,突然成熟题材众多,造型硕大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明早期青花(永宣青花)永乐定调,尺寸大受波斯文化影响龙纹凶猛郑和带回大量波斯纹样,苏麻离青永宣不分彻底摆脱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学系统,宋代朴素,青花繁华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明中期青花成化成化帝性格柔弱成化青花柔弱,使用平等青“成化无大器”,人物纹“成化一件衣”表面油腻弘治官窑少见,勤俭,弘治黄釉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阿拉伯文图案明晚期青花嘉靖佛头青(回青),蓝中带紫隆庆青花最为浓艳万历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主题明晚期瓷器大量出口欧洲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读书笔记一,陶瓷过渡期“过渡期”指明天启朝-崇祯朝-顺治三朝。

马未都的收藏哲学

马未都的收藏哲学
隔一年 ,这一古董竟 已卖 出 7 2 9 万
马未都和郑渊洁有 过这样 一段 港元 的天价 。一个是买得起 ,一个 对话 。郑渊洁 向马未都请 教什 么样 是买不起,两次失之交臂使马未都
俩 作 家逗 趣
文 /黄新宇 有一次 ,著名作 家贾平 凹 ( 陕西人 )与 美文 杂
调 职
言毕 ,两人哈哈 大笑。
( 自 说文解字 ) 选
( 自( 选 ( 生命时报 )
小王原先在 1 楼人 事部 门工作 ,一个 0 月前 ,被调到 9 楼行政部 门去 了。
志执行主编穆涛 ( 河北人 )同车赴外地公干 。车过秦岭

时,穆涛打趣贾平凹说: “ 你们陕西人真谦虚,那么大 个 山,却叫个岭 ( 秦岭 )。”
思维敏捷的 贾平 凹一听 ,乐了,立马回应道: “ 你
出买与不 买的决 定。”年轻人仔 细 马未都说: “ 我犯 了个终身大错 ,
地端详 十来分钟 , 最后憋红着脸 , 我当时有这笔钱 ,可一下子花 出去 说 出一句 让马未都哭笑不得 的话: “ 我这会儿技术 归零 了。”马未都 要是没放弃 , 价格至少翻 10 倍。 00 ”
今 天 ,小王 的 同学打 电话到人 事部 f 找他: “ 小王在么?”接电话的同事说: “ 小王 已不在人 事 了。 ”小王的 同学: “ 啊? 什 么时候 的 事,我 怎 么不知道 啊,还 没来
得 及送他 呢 ?” “ 没关 系,你 可 以去 下匠
找他啊 。”
们 河北人更谦虚 , 么大一个省会 , 那 却叫个庄( 家庄 )” 石 。
心 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灵 间/
马未都 的收藏 哲学
文/ 赵我欢 曾经有一位年轻的狂热收藏爱 的古 董 值 钱 。郑 渊 洁 问马 未 都 : 痛惜万分 。马未都说 ,其 中 “ 买得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

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读书笔记–《马未都说收藏之玉器篇》亭亭玉立,玉树临风;宁为玉碎;化干戈为玉帛;一片冰心在玉壶。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一直是美好和美德的象征。

玉器文化是中华民族形成最早的文化,以实物考据,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并且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从未间断的。

玉器文化大约分为四个时期。

童年时期,即新石器时代;少年时期,即夏商周,所谓“三代玉”;青年时期,即汉唐时代,形成了系统化的玉文化;壮年时期,即宋元明清,汉唐后玉器走下神坛,变成全民普及的文化。

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时期时代玉器人类文明,无一例外要经过三个时期:石器时代,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

新石器时代与旧石器时代的区别,主要在于两点:一是石器的磨制,二是产生了容器–陶器。

石器的打磨,最初是无美学意识的行为,只是为了让石器工具更好用,但圆滑漂亮的石器给了原始人类美感,而打磨的过程也给了他们成就感。

玉器,应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诞生的。

玉产生的一个基本条件就是由物质获得了精神上的满足,玉器的繁荣,实际上是精神的力量。

早期的玉器和后来不同,它的定义比较宽泛,认为“美石为玉”,不强调后来的温润、透亮的感觉。

我国最早的玉器实物有八千年历史,是内蒙古兴隆洼出土的。

早期玉器最典型的两个代表是北方红山文化的红山玉,和南方良渚文化的良渚玉,距今都是大约五千年左右。

红山玉和良渚玉都有强烈的图腾崇拜。

玉,最早是被巫用来通灵的,是巫玉神沟通的媒介。

《说文》中有“灵,灵巫也。

以玉事灵”。

玉是神的物质体现,神是巫的精神体现,玉、巫、神三位一体,营造出神秘感。

红山文化在内蒙古赤峰,1908年,一个日本人发现了红山文化,但直到1951年才被正式命名。

红山玉的出土是零星的(相反良渚玉的出土是成批的)。

红山玉以鸟兽造型为主,比如鸮、鹰、猪、龙。

红山玉的典型玉器是玉猪龙,古时候猪的地位很高,后来汉玉的“握”也是猪形。

红山玉的另一典型品种是C形龙,龙首似马,长鬃飘逸。

红山玉上很多都有小孔,一个或几个,表明玉石悬挂在身上的。

陶瓷鉴定纲要(三看微观断真伪)

陶瓷鉴定纲要(三看微观断真伪)

陶瓷鉴定纲要(三看微观断真伪)我们之所以提出陶瓷鉴定三步走的具体实战方法,既是陶瓷鉴定在程序上的基本要求,也是陶瓷鉴定内在逻辑的具体体现。

第一步是一看宝光断新老,这一步解决了陶瓷的新老问题,因为只有一百年以上的瓷器才可能出现宝光。

但问题来了,凡是一百年以上的瓷器都有宝光,那从距今几千年前的原始青瓷到距今一百年的瓷器都在这个“老”的范围,面对的一件器物,究竟是唐宋元明清哪个时代的呢?它又是来自哪个窑口呢?这些问题就需要第二步二看宏观断年代了。

我们通过器物的器型、胎釉彩、装烧工艺、纹饰、款识等宏观方面的综合分析,就可以得出这件器物是来自哪朝哪代的哪个窑口的结论。

但问题又来了,现在的作假手段极为高明,仅从器型、纹饰、款识等方面已经很难做出真假的判断了,因为现在的仿品已经仿得让专家们都经常打眼。

而断真伪又是陶瓷鉴定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如果断不出真伪,那后面的一切都是零(陶瓷鉴定一般为分为断真伪、断时代、断窑口、断器型、断价值这么五项内容)。

而断真伪最终只有靠科学鉴定和从微观上入手了,这就进入到了陶瓷鉴定的第三步:三看微观断真伪。

看微观主要是要依靠科学鉴定及标型学的升级版迹型学了。

科学的鉴定离不开各种仪器,但仪器总有误差。

一是断年代:1、碳14:看衰减。

碳14的误差较大,正负500年;2、热释光:看增强。

即加热至300度,看释放光的强弱。

老器光强,新器光弱。

它的误差也不小,正负100年(飞机过安检后,经x光照射,即可攻破热释光,假变真;太阳下暴晒的器物也影响,真变假)。

二是断元素:1、x荧光光谱仪:看元素,但它只能看假不能看真,即只能用排除法,如果古陶瓷中含有现代元素(如锌、钡、锆),即为假。

也即如果瓷器釉面中含有气化锌、氧化钡、氧化锆,都是1960年以后才出现的,故凡有这几样元素的,均为仿品。

2、红外光谱仪:看分子结构,釉质老化,也叫脱玻化技术(二氧化硅的均质体向晶体的转变,也即由亚稳定状态向稳定状态转变,玻璃体向结晶体转变,即为脱玻化。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马未都说收藏——官窑、 哥窑

高山仰止 卓越千古——马未都说收藏——官窑、 哥窑

忡忡 ,就去找大 臣赵普 ,征求 治国方略 。赵普是宋 代非常
有名 的 大 臣 ,号 称 ” 部 《 语 》 冶 天 下 ” 赵 匡 胤 就 问赵 半 论 。 普 ,国 家 怎 么 去 治 理 ,怎 么 才 能 避 免 五 代 十 国 那 样 的战 争
频繁 .皇帝一朝朝地换 。赵普就跟皇帝 说 ,主要 问题就 是

北 京 故 宫博 物 院 藏
人都 是做 官的 ,导致宋代文化高度发展 。很多 学者都 对宋 代 的文化 予以 肯定 ,认 为 中国后

北宋经过 一百多年的发展 ,到 了宋徽 宗时 期 ,社会生 活非常富 足。又赶上宋徽宗这 样一 个皇帝 ,酷 爱艺术。大家都很清楚 ,宋徽 宗是
宝物运到汴梁 。其中有一个黄 金做 成的盆子 ,上面 镶满宝 石 ,古书上记载是” 七彩 宝石” ,都镶满 了。赵 匡胤就 问:” 这 是干什么用的?” 臣说 :” 大 这是盂昶 的便盆 。” 匡胤就 赵 说 了 :” 他拉屎都 用这 个 ,吃饭该用什么呀?使这种东两 , 不亡 国才怪呢 !” 完他就 把便 盆摔了 。赵匡胤 显然对 这 说
年 宋 徽 宗 时 期 才 开始 烧 造 ,窑 址 不 明 。历 史上 黄 河 多 次 改 变 河 道 ,每次 泛 滥 的 时 候 都 淤 积 大 量 泥 沙 ,将 汴 粱 旧 城 以及 整 个 黄 河 下 游 淹 没 ,
玉 礼 器 ,古 代 大 量 使 用 。 大 部 分 人 很 容 易 把 这
高 山仰止
卓越千古
代宫廷就有烧造 。
宋朝初年
凡事都 得有人先定 个调 子 。宋代 官窑 的这个调子 ,并 不是 开国皇帝赵匡胤定 的。赵匡胤是 武将 出身 ,他在立 国 初 期 ,对 文化 并未 过 多顾 及 。赵匡胤 当皇帝可 能 不是经 过深谋远 虑的 ,而是临 时的一个冲动 。陈桥兵变 ,黄袍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上)》笔记 (2008-07-08 22:57:25)去博物馆看陶瓷必读!烧造陶器是新旧石器时代分界的一个特征最好的陶器在黄河流域甘肃彩陶青海柳湾彩陶秦兵马俑灰陶汉俑兵马俑,说唱俑(四川出土多,歌舞升平)汉代绿釉陶楼汉代为厚葬高峰期唐三彩明器唐代为第二个厚葬高峰期唐人爱马昭陵六骏舞马衔杯陶用黏土烧制,瓷器用瓷土烧制/烧陶的温度低于1000度,瓷器要烧到1200度以上/陶器吸水,不透光,瓷器不吸水,透光魏晋,士大夫强调内心的感受。

内心的感受,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很容易被人忽略。

唐代南青(越窑)北白(邢窑)禁铜令促使瓷器业的发展皮日休“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长沙窑首创釉下彩鲁山花瓷大色块,鲁山花鼓唐代晚期秘色瓷出现越窑改进版开始有了宫廷特征五代钱王政权烧制大量秘色瓷进贡北宋北宋官窑汝窑汝州五大名窑之首烧制时间仅二十多年,寥若晨星全世界约67件蟹爪纹,鱼鳞状开片,香灰胎,芝麻钉,裹足烧,天青色(柴窑,后周柴世宗的御瓷,雨过天请云破处,者般颜色做将来)欧阳修道尚取乎反本,理何求于外饰官窑宋徽宗时期烧造北宋抑武尚文琮式瓶南宋官窑紫口铁足,开片规律不一,北宋厚重南宋轻薄哥窑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大片为官,小片为哥,代表宋代官方最高的审美标准钧窑以铜为呈色剂,在高温下呈现红色,对中国陶瓷史的贡献入窑一色,出窑万彩,蚯蚓走泥纹定窑定器有芒不堪用,红瓷,金彩描花宋代北方民窑磁州窑白地黑花率真,粗犷,化妆土,文字装饰,瓷枕耀州窑北方青瓷,橄榄绿,刀刻纹饰,刀刀见泥宋代南方民窑饶州窑景德镇影青,青白瓷,胎质地致密,透光性非常好宋代人追求生活的情趣,比其他朝代更甚龙泉窑 Celadon 最好的时期不是北宋而是南宋胎薄,釉厚,不开片建阳窑福建主要生产茶盏,黑胎,鹧鸪斑吉州窑和磁州窑非常接近,画得更为精巧纤秀南北融合宋代陶瓷美学的追求中含有强烈的哲学因素元青花蒙古人尚白尚蓝,元朝大量穆斯林知识分子进入中国蓝色是伊斯兰文化的主基调没有初创期,突然成熟题材众多,造型硕大汉族文化,西域波斯文化,蒙古文化的结晶明早期青花(永宣青花)永乐定调,尺寸大受波斯文化影响龙纹凶猛郑和带回大量波斯纹样,苏麻离青永宣不分彻底摆脱宋以来建立的官方陶瓷美学系统,宋代朴素,青花繁华官窑瓷器第一次署上本朝年款,成为定制明中期青花成化成化帝性格柔弱成化青花柔弱,使用平等青“成化无大器”,人物纹“成化一件衣”表面油腻弘治官窑少见,勤俭,弘治黄釉正德上继成弘,下接嘉万阿拉伯文图案明晚期青花嘉靖佛头青(回青),蓝中带紫隆庆青花最为浓艳万历装饰繁缛,密不透风,没有主题明晚期瓷器大量出口欧洲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下)》读书笔记一,陶瓷过渡期“过渡期”指明天启朝-崇祯朝-顺治三朝。

以1644年为界限,前后约20年时间,多青花,少五彩或单色釉。

二,天启崇祯青花(明末青花)1,一反常态,走向清丽舒朗,风格影响到清代青花的走向,尤其奠定康熙一朝青花的基础。

2,民窑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大大高于官窑。

原因:1,明末天启,崇祯两朝的统治者对瓷器生产完全放任,政治气候放松,社会经济急速发展。

2,晚明版画对青花的画工产生深刻的影响。

三,顺治青花顺治八年御窑厂开始恢复,顺治十一年,政府下令烧造龙缸。

顺治青花典型的对龙绘法:“一身三现”,“一身五现,七现,九现”一定是单数。

烧造“筒瓶”,寓意“大清天下一统”。

口部有收口,区别于晚清的“帽筒”。

四,康熙青花1,康熙鼓励百姓安居守业,男耕女织,亲自宣旨让大臣画《耕织图》,《棉花图》。

这一时期,瓷器纹饰受到了社会横向的许多影响,如麒麟纹,龙纹的绘法。

2,“四王”的山水对瓷器纹饰的影响。

3,康熙瓷器上的刀马人物和战争场面非常流行。

4,寄托款。

康熙早期的瓷器写大量寄托款如“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大明嘉靖年制”。

瓷器上允许写前朝的款,寄托汉人的情思。

5,康熙中后期,瓷器上大量书写汉字,写的比较多的就是《赤壁赋》,《醉翁亭记》,《圣主得贤臣记》。

再有康熙六十大寿烧得青花万寿瓶,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各有一只。

总结,康熙青花最蓝,有“翠毛蓝”之称。

色彩层次分明,对胎土要求高,分量重,釉面坚硬,有“紧皮亮釉”之称。

五,雍正青花风格突变,变得规范起来。

原因:1,与政治有关。

2,与其艺术修养有关。

(喜欢宋代瓷器)六,雍正青花风格1,雍正青花直追明朝永宣青花。

2,淡描,直追成化。

七,赏瓶(玉堂春瓶)的纹饰青花缠枝莲暗示“为官要清廉”。

八,督陶官康熙时期:臧应选,郎廷极雍正时期:年希尧,唐英乾隆八年(1743年),唐英在景德镇主持绘制《陶冶图》二十开,亲自题字,是陶瓷工艺中最重要的文献。

九,嘉道不分第一,说明康乾盛世所代表的优秀陶瓷到此结束。

第二,嘉道瓷是陶瓷中因循守旧的产品,过去在古董行被称作“大路货”。

第三,嘉道的东西在过去不作为收藏品。

乾隆晚期到嘉庆,督陶官制度就此终结,“代管”取而代之。

国立衰竭不堪回首。

表现在纹饰上的龙纹软弱,妩媚,勾子莲,成色上的橘皮釉,波浪釉。

十,咸丰官窑瓷器景德镇被迫停烧,咸丰瓷器极少,从收藏角度上反而凸显价值。

咸丰青花特点就是非常细弱。

十一,同光中兴(同治,光绪,慈禧太后)粉彩的数量上来了,跟青花平分天下。

“体和殿制”,“储秀宫制”为慈禧太后专用款。

西方列强进入中国,大量吸走中国瓷器,大量仿品出现。

十二,宣统民国以后,珠山八友最有代表。

以王步,邓碧珊为代表。

马未都说收藏•陶瓷篇整理1.陶器的缺点:1 易碎。

2 吸水。

2.马家窑文化中也分马家窑的、半山类型的、马场类型的,它有很多种,我当时分不清楚,就是人家告诉我这是马家窑的3.汉瓦,汉朝也是这样,汉瓦不是到汉代才开始烧造瓦,很早就有了,只不过把好处又归了汉,因为汉朝也是政治上的一个强盛时期4.秦兵马俑是属于一种灰陶。

灰陶跟红陶比起来,灰陶硬。

你观北京的四合院都是灰砖盖的。

它只是工序上加了一道工艺,它就使它的硬度增加,所以今天看也是灰砖比红砖贵,就是它多一道工艺。

在古代灰的陶器相对都比红的硬,烧结温度就略微要高,多了一层工艺,这种工艺是在它烧制的最后阶段泼水去闷制,所以使它的陶器变得坚硬5.我们观到的这个汉俑,它有两类。

一类都是这种兵马俑,不管是秦的还是汉的,它都是很庄重的;另外一类都是这种说唱的,反映生活的另外一种形态。

我们一般来说,你了解一个文化背景,应该了解它最后面的大背景,凡是说唱俑出土多的地段大部分都是歌舞升平的时候,是他国土安宁的时候,比如四川出土的说唱俑就非常多6.陶器到了汉代以后,它有一个突飞猛进的改入。

汉代对陶器的一个改进主要表现在他在给陶器上上釉,我们所说的汉绿釉,就是这种东西,汉绿釉,在陶器上开始上釉,釉在克服陶器的吸水率。

含铁的呈现红色,凡是含铜的呈现绿色,就是汉绿釉的产生。

7.汉绿釉的这种盛行,导致我们很擦痕能够一段时间,包括西方人很注重收藏中国的汉绿釉。

他的汉绿釉是讲什么,反铅,一说汉绿釉就是反铅,因为这个汉代的文物一般距今都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不管是汉绿釉还是汉黄釉,在地下这种长时间的埋藏使它出土的时候上面都有一层泛着银样的一种云母一样的光泽,这种行话就叫“反铅”。

8.汉代的这个绿釉的出现导致后来影响到中国的陶器中。

最重要的一支就是“唐三彩”。

唐三彩是陶器,不是瓷器,我们一般人会误认为,大部分人会误认为唐三彩就是个陶瓷啊,其实它跟瓷器无关。

它就是一个典型的釉陶,上了釉的陶器。

唐三彩是非常容易破损的。

那么我们先讲一下它的概念。

它说的三彩不是三个颜色,是有多种颜色,唐三彩的颜色很多,主要色调是黄色、绿色、黑色、蓝色、赭色、很多,白色,很多种颜色。

唐三彩它的烧造温度相对以前的那种灰陶、红陶又提高100度,大概能达到1100度,它烧造的温度就提高。

一旦温度提高,它的硬度就提高。

唐三彩主要是明器,明器是什么意思,就是下葬用的,专门为死人陪葬用的一种器具,也鸣冥器。

9.昭陵六骏拳毛剐(马)、什伐赤、白蹄乌、特勤膘、飒露紫、清骓10.第一个界限是它的烧造原料不同有黏性的都可以烧成陶器;那么瓷器就不行,瓷器一定是瓷土,最好的瓷土就是我们的高岭土。

景德镇使的高岭土。

11.第二点是烧结温度不同。

一般陶器都是在一千度以下,除唐三彩,唐三彩在一千一百度左右。

但是瓷器要在1200度以上,烧结温度不同。

12.三,就是吸水率不同。

陶器是吸水的,瓷器几乎不吸水。

13.四再有一点就是透光率不同。

瓷器是要求在一定的条件下是能够透光的,陶器无论什么条件,它都不会透过光线来。

14.在商代,就有原始的青瓷出现了,在商代就有了。

15.科学上可以认定的瓷器是在东汉,距今2000年。

原始的青瓷它已经具备了不吸水,烧结温度比较高,使用的是瓷土,尽管那个瓷土的质量比较差,但也是瓷土,它达到了一些客观条件。

这是原始青瓷(图:商代青瓷器),就是这个样子。

16.瓷器的优点:1 强度大于陶器。

2 原材料便宜。

3 原材料分布广泛。

17.中国瓷器的“南青北白”:南方以青瓷为主北方以白瓷为主]南青:越窑北白:邢窑]18.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第一个高峰,有两个体系出现了“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即官窑系统;民窑系统称八大窑系。

官窑和哥窑命名是特例,其他都是以窑址地名命名。

19.(一) 汝窑的特点:窑址在河南宝丰清凉寺。

1 汝窑为魁:五大官窑中排第一。

2 汝窑稀有:全世界不过67件,其中台北故宫有21件,最为集中。

3 汝窑珍贵:认为是贡品。

20.(二) 汝窑的特征:1 蟹爪纹。

2 鱼鳞状开片。

3 香灰色的胎。

4 釉色是天青色。

5 一般为素器,没有纹饰。

6 款识:甲乙丙,还有写奉化21.(四) 更珍贵的柴窑:马未都说陶瓷四皇家珍瓷——宋代五大名窑之官窑、哥窑22.官窑特征:(1) 紫口铁足:紫口指器物釉薄,边缘会露出紫色;铁足是足部露出铁。

南宋官窑更明显。

(2) 都有开片,但没有一定规律,无法从开片上判断时代。

(3) 胎体厚薄不同:北宋厚重,南宋轻薄,与南北方人性格和审美看不同有关,所以南宋瓷器的瓷口铁足明显。

23.官窑传世作品:北宋官窑极为罕见,曾拍卖过一只琮式瓶,全世界仅存三只。

琮是古代礼器,礼地用,内圆外方,象征天圆地方。

马先生认为此非赝品的理由:(1) 瓷器烧造中圆形好烧,方形难烧,南宋时才开始能够烧制外方内方的瓷器。

该瓷器仍是比较容易的内圆外方式,年代应该比较久远。

(2) 没有造假的必要,成本高,也不用欺世盗名,清雍正年间大量仿制官窑作品,只求形似,不是完全模仿,且落款就写“大清雍正年制”,只是君主的喜好而已。

24.哥窑历史: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中谜团最多的,至今窑址不明,因为和官窑非常接近,很难区分,且南方吴方言中“官”与“哥”的发音在北方人听起来是一样的,所以有人认为官窑和哥窑本是一个窑口,被人为分成了两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