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生物学基本工具-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合集下载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命体内分子结构和功能的一门学科,其研究范围包括基因表达和调控、蛋白质结构和功能、DNA重复和修复、细胞信号传递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帮助大家复习此学科。

DNA1. DNA是双螺旋结构,由磷酸、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胸腺嘧啶、鸟嘌呤和胞嘧啶)组成。

2. DNA的复制包括三个步骤:解旋、合成和连接。

3. DNA合成是通过DNA聚合酶进行的,这些酶在模板链上添加互补碱基。

4. DNA可以通过DNA甲基化调节基因表达。

5. DNA可以被DNA锁蛋白等转录因子识别和结合。

RNA1. RNA是由核糖、磷酸和四种碱基 (腺嘌呤、尿嘧啶、胸腺嘧啶和鸟嘌呤)组成。

2. RNA主要分为三种类型:mRNA (信使RNA)、rRNA (核糖体RNA)和tRNA (转运RNA)。

3. 基因表达分为两个步骤:转录和翻译。

4. 转录过程分为三个步骤:启动、延伸和终止。

5. tRNA担任将氨基酸与相应的密码子匹配的角色。

蛋白质1. 蛋白质是由氨基酸组成的长链。

2. 氨基酸有20种类型,它们是由不同的侧链区分的。

3. 蛋白质折叠形态对其功能至关重要。

4. 蛋白质可以通过转录调节子的活性来控制基因表达。

5. 蛋白质可以通过磷酸化、甲基化和泛素化等方式进行修饰,从而调节其功能。

细胞信号传递1. 细胞信号传递是细胞中信号分子相互作用的过程。

2. 细胞信号分为内部信号和外部信号。

3. 细胞膜可以通过受体蛋白与外部信号相互作用。

4. 内部信号分子可以通过传递信号的级联反应来控制基因表达等生物过程。

5. 蛋白激酶和蛋白磷酸酶是关键的信号传递分子。

总结以上是分子生物学的复习资料,包括DNA、RNA、蛋白质和细胞信号传递等方面的知识点。

学习分子生物学需要积累大量的概念和实验技术,以便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和影响它们在细胞和生物中的功能。

希望此资料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分子生物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领域,研究生物体内分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的规律。

在现代生物科学中,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对于我们深入理解生命的起源、进化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分子生物学的复习资料,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DNA的结构和功能DNA是生物体内存储遗传信息的分子,其结构包括磷酸基团、脱氧核糖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碱)。

DNA的功能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作为遗传物质传递遗传信息,二是作为模板参与蛋白质合成。

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是实现这些功能的重要过程。

2. DNA复制DNA复制是指在细胞分裂前,将一个DNA分子复制成两个完全相同的DNA分子的过程。

该过程是由D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酶协同作用完成的。

DNA复制的过程包括解旋、引物合成、链合成和连接等步骤。

3. 转录转录是指在DNA模板上合成RNA的过程。

转录是由RNA聚合酶和其他辅助蛋白质共同完成的。

转录的产物是mRNA,它是蛋白质合成的模板。

4. 翻译翻译是指在细胞质中,根据mRNA上的遗传密码,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翻译是由核糖体和tRNA等分子参与完成的。

翻译的产物是蛋白质,它是生物体内功能最为重要的分子之一。

5. 基因调控基因调控是指细胞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调节基因的表达水平和时机的过程。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调控和转录后调控两个层次。

转录调控主要通过转录因子和启动子区域的结合来实现,而转录后调控则通过miRNA、lncRNA等分子的参与来实现。

6. 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DNA序列发生变化,导致基因功能改变的现象。

基因突变可以分为点突变、缺失、插入和倒位等不同类型。

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和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7. PCR技术PCR(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体外扩增DNA的方法。

PCR技术通过DNA聚合酶的反复复制,可以在短时间内扩增大量的DNA片段。

PCR技术在分子生物学研究、医学诊断和法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表现型:是生物内在遗传因子的外在表现,是生物的一整套显而易见的遗传性状。

2.基因型:是某一生物个体全部基因组合的总称。

3.等位基因:基因以不同形式存在4.中心法则:5.核酸:是由众多核苷酸聚合而成的多聚核苷酸,包括RNA和DNA。

基本单位是核苷酸:有核糖核苷酸和脱氧核糖核苷酸。

6.核苷酸:是由含氮碱基、戊糖和磷酸三部分组成。

7.碱基:由嘌呤和嘧啶。

RNA(G、A、U、C),DNA(G、A、T、C)8.核酸的一级结构:是指构成一个核酸分子的各个核苷酸结构单元的排列次序。

9.RNA的二级结构:发夹结构的形成原因:自我配对,在不同区段的互补序列之间形成碱基配对10.正超螺旋:在一端使绳子向紧缩方向捻转后,将绳子松弛使其处于自然状态,则会产生一个左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加的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的超螺旋叫做正超螺旋。

(双螺旋dna处于拧紧状态时所形成的超螺旋)11.负超螺旋:在一端使绳子向松缠方向捻转后,将绳子绳子两端连接起来,则会产生一个右旋的超螺旋以解除外加的捻转造成的胁变,这样的超螺旋叫做正超螺旋12.核酸的变性:在物理和化学因素的作用下,维系核酸二级结构的氢键和碱基堆积力受到破坏,DNA 由双链解旋为单链的过程。

13.增色效应:由于DNA变性引起的光吸收增加,也就是变性后DNA 溶液的紫外吸收作用增强的效应。

14.核酸的溶解温度(Tm):热变性使DNA分子双链解开一半所需的温度称为溶解温度。

(GC含量越高,Tm值越高。

经验公式:Tm=69.3+0.41*(G+C)%)15.核酸的复性:变性DNA在适当条件下,.分开的两条互补单链还可以全部或部分重新形成双螺旋DNA结构的现象称为复性(退火)16.核酸的分子杂交:利用不同来源的核酸分子按照碱基互补配对的原则形成稳定的杂交双链分子。

(升温变性,缓慢退火复性)17.基因组:细胞或者生物体所携带的一套完整的单倍体序列,包括全套基因和基因间区域。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1、分子生物学定义: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Crick提出中心法则(P463)第二章1、染色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生物:●一般只有一条大染色体且大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色体DNA几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

●几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白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

真核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中DNA相对分子质量一般大大超过原核生物,并结合有大量的蛋白质,结构非常复杂。

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白、非组蛋白、DNA。

2、组蛋白一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不同种生物组蛋白的氨基酸组成是十分相似的。

对稳定真核生物的染色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用);无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大部分疏水基团都分布在C端);H5组蛋白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白的可修饰性(包括甲基化、乙基化、磷酸化)。

3、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色效应: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一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色效应。

4、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减色效应:随着DNA的复性, 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5、融解温度(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生理条件下为85-95℃6、C值反常现象:C值是一种生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一般情况,真核生物C 值是随着生物进化而增加,高等生物的C值一般大于低等生物,但是某些两栖类C值大于哺乳动物,这种现象叫C值反常现象。

7、核小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和由大约200bpDNA组成的。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分子生物学熊曹杨一、名词解释1.分子杂交:不同来源或不同种类生物分子间相互特异识别而发生的结合。

如核酸(DNA、RNA)之间、蛋白质分子之间、核酸与蛋白质分子之间、以及自组装单分子膜之间的特异性结合。

2.基因家族:基因组中存在的许多来源于同一个祖先,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组基因。

同一家族的这些基因的外显子具有相关性,可在基因组内集中或分散分布3. SD序列:信使核糖核酸(mRNA)翻译起点上游与原核16S 核糖体RNA或真核18S rRNA3′端富含嘧啶的7核苷酸序列互补的富含嘌呤的3~7个核苷酸序列(AGGAGG),是核糖体小亚基与mRNA结合并形成正确的前起始复合体的一段序列。

4. 顺式作用元件: DNA、RNA或者蛋白质中的一些特殊的核酸或氨基酸残基序列,只作用于与其连接在一起的靶,而不作用于不与其相连的靶。

5. RNA编辑:在初级转录物上增加、删除或取代某些核苷酸而改变遗传信息。

6. 复制叉:DNA在复制原点解开成单链并分别作为模板,各自合成其互补链,产生两个由未解链的DNA母链和新复制的DNA子链形成的叉子状区域。

7. 同工tRNA:能接受和携带相同氨基酸、但分子结构上有差异的转移核糖核酸(tRNA)。

对应一种氨基酸的同工tRNA数目不等,有的可多至5~6种。

8.DNA变性: DNA分子由稳定的双螺旋结构松解为无规则线性结构的现象。

9. 内含子:真核生物细胞DNA中的间插序列。

这些序列被转录在前体RNA中,经过剪接被去除,最终不存在于成熟RNA分子中。

10. PCR:聚合酶链式反应,体外酶促合成特异DNA片段的一种方法,由高温变性、低温退火及适温延伸等几步反应组成一个周期,循环进行,使目的DNA得以迅速扩增,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操作简便、省时等特点。

11. 反式作用因子:通过直接结合或间接作用于DNA、RNA等核酸分子,对基因表达发挥不同调节作用(激活或抑制)的各类蛋白质因子。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复制叉:复制时,双链DNA要解开成两股链分别进行,所以,这个复制起点呈现叉子的形式,被称为复制叉。

复制子:单独复制的一个DNA单元被称为一个复制子,是一个可移动的单位。

一个复制子在任何一个细胞周期只复制一次。

Klenow片段:用枯草杆菌蛋白酶处理大肠杆菌DNA聚合酶而从全酶中除去5’-3’外切酶活性的肽段后的大片段肽段。

外切酶:是一类能从多核苷酸链的一端开始按序催化水解3、5-磷酸二酯键,降解核苷酸的酶。

内切酶:是一种能催化多核苷酸的链断裂的酶,只对脱氧核糖核酸内一定碱基序列中某一定位置发生作用,把这位置的链切开。

前导链:在DNA复制过程中,与复制叉运动方向相同,以5'-3'方向连续合成的链。

冈崎片段:在DNA复制过程中,前导链连续合成,而滞后链只能是断续的合成5’-3’的多个短片段,这些不连续的片段称为冈崎片段。

端粒:是真核生物线性基因组DNA末端的一种特殊结构,它是一段DNA序列和蛋白质形成的复合体。

端粒酶:是负责染色体末端(端粒)复制,是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核蛋白.其中的 RNA 成分是端粒复制的模板.(因此端粒是逆转录酶) 作用:维持端粒长度.DNA复制参与的酶和蛋白:拓扑异构酶,解链酶,单链结合蛋白(SSB蛋白),引发酶,DNA聚合酶,DNA连接酶。

线性DNA末端复制方式:1)环化;2)末端形成发卡结构;3)某些蛋白质的启动。

DNA修复的方式: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反应。

AP位点:所有细胞中都带有不同类型、能识别受损核酸位点的糖苷水解酶,它能特异性切除受损核苷酸上的N-β糖苷键,在DNA链上形成去嘌呤或去嘧啶位点,统称为AP位点。

AP修复:DNA分子中一旦产生了AP位点,AP核酸内切酶就会把受损核苷酸的糖苷-磷酸键切开,并移去包括AP位点核苷酸在内的小片段DNA,由DNA聚合酶Ⅰ合成新的片段,最终由DNA连接酶把两者连成新的被修复的DNA链。

分子生物学复习整理

分子生物学复习整理

1、增强子:能提高转录起始效率的序列被成为增强子或强化子。

增强子可位于转录起始点的5’或3’末端,而且一般与所调控的靶基因的距离无关。

2、C值反常:也称C值谬误。

指C值往往与种系的进化复杂性不一致的现象,即基因组大小与遗传复杂性之间没有必然联系,某些较低等的生物C值却很大,如一些两栖动物的C 值甚至比哺乳动物还大。

3、DNA重组技术:又称基因工程,将不同的DNA片段(如某个基因或基因的一部分)按照预先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的技术。

4、基因家族:在基因组进化中,一个基因通过基因重复产生了两个或更多的拷贝,这些基因即构成一个基因家族,是具有显著相似性的一组基因,编码相似的蛋白质产物。

5、SD序列:存在于原核生物起始密码子AUG上游7~12个核苷酸处的一种4~7个核苷酸的保守片段,它与16SrRNA3’端反向互补,所以可将mRNA的AUG起始密码子置于核糖体的适当位置以便起始翻译作用。

根据首次识别其功能意义的科学家命名。

6、核酶:是一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分子,通过催化靶位点RNA链中的磷酸二酯键的断裂,特异性的剪切底物RNA分子,从而阻断基因的表达。

7、RNA干扰:是利用双链小RNA高效、特异性降解细胞内同源mRNA,从而阻断体内靶基因表达,使细胞出现靶基因缺失表型的方法。

8、反式作用因子:是指能直接或间接地识别或结合在各类顺式作用元件核心序列上参与调控靶基因转录效率的蛋白质。

9、操纵子:是指原核生物中由一个或多个相关基因以及转录翻译调控元件组成的基因表达单元。

10、基因组:生物有机体的单倍体细胞中的所有DNA,包括核中的染色体DNA和线粒体、叶绿体等亚细胞器中的DNA。

11、cDNA文库:真核生物基因组DNA非常庞大,而且含有大量重复序列,无论用电泳分离技术还是用杂交方法都难以直接分离到靶基因片段。

为了较快地分离到相关基因,通过反转录mRNA得到的cDNA不含冗余序列,通过特异性探针筛选的cDNA构成的cDNA文库。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全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全1. 概述- 分子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分子层面结构和功能的科学领域。

- 分子生物学主要关注DNA、RNA、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合成、结构和功能。

2. DNA- DNA是遗传物质,储存了生物体的遗传信息。

- D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胸腺嘧啶和鳕嘧啶。

- DNA的双螺旋结构由两条互补链以螺旋形式相互缠绕而成。

3. RNA- RNA在细胞中起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

- RNA由核苷酸组成,包括核糖核苷酸和四种碱基:腺嘌呤、鸟嘌呤、尿嘧啶和胞嘧啶。

- RNA分为多种类型,包括mRNA、tRNA和rRNA等。

4. 蛋白质合成- 蛋白质合成是通过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完成的。

- 转录是将DNA转录成mRNA的过程。

- 翻译是将mRNA翻译成蛋白质的过程。

5. 基因调控- 基因调控是控制基因表达水平的过程。

- 基因调控包括转录因子的结合、DNA甲基化和染色质重塑等。

6. 克隆技术- 克隆技术是复制生物体基因或DNA序列的方法。

- 主要克隆技术包括限制性内切酶切割、聚合酶链式反应和DNA串联。

7. PCR- PCR是一种通过体外扩增DNA片段的技术。

- PCR包括三个步骤:变性、退火和延伸。

8. 分子遗传学- 分子遗传学研究基因在遗传传递中的分子机制。

- 分子遗传学主要研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基因表达等。

9. DNA测序- DNA测序是确定DNA序列的方法。

- DNA测序技术包括Sanger测序和高通量测序等。

10. 基因工程- 基因工程是利用DNA技术修改或转移基因的技术。

-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药和生物学研究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上是关于分子生物学的简要复习资料,希望能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物学复习资料第⼀章1、分⼦⽣物学定义:从分⼦⽔平研究⽣物⼤分⼦的结构与功能从⽽阐明⽣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2、Crick提出中⼼法则(P463)第⼆章1、染⾊体的结构和组成原核⽣物:●⼀般只有⼀条⼤染⾊体且⼤都带有单拷贝基因,除少数基因外(如rRNA基因)是以多拷贝形式存在。

●整个染⾊体DNA⼏乎全部由功能基因和调控序列所组成。

●⼏乎每个基因序列都与它所编码蛋⽩质序列呈线性对应关系。

真核⽣物:真核⽣物染⾊体中DNA相对分⼦质量⼀般⼤⼤超过原核⽣物,并结合有⼤量的蛋⽩质,结构⾮常复杂。

其具体组成成分为:组蛋⽩、⾮组蛋⽩、DNA。

2、组蛋⽩⼀般特性:进化上的保守性(不同种⽣物组蛋⽩的氨基酸组成是⼗分相似的。

对稳定真核⽣物的染⾊体结构起着重要的作⽤);⽆组织特异性;肽链氨基酸分布的不对称性(碱性氨基酸集中分布在N端的半条链上。

例如,N端的半条链上净电荷为+16,C端只有+3,⼤部分疏⽔基团都分布在C端);H5组蛋⽩的特殊性:富含赖氨酸(24%);组蛋⽩的可修饰性(包括甲基化、⼄基化、磷酸化)。

3、变性:DNA双链的氢键断裂,最后完全变成单链的过程称为变性。

增⾊效应:在变性过程中,260nm紫外线吸收值先缓慢上升,当达到某⼀温度时骤然上升,称为增⾊效应。

4、复性:热变性的DNA缓慢冷却,单链恢复成双链。

减⾊效应:随着DNA的复性, 260nm紫外线吸收值降低的现象。

5、融解温度(Tm ):变性过程紫外线吸收值增加的中点称为融解温度。

⽣理条件下为85-95℃6、C值反常现象:C值是⼀种⽣物的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般情况,真核⽣物C值是随着⽣物进化⽽增加,⾼等⽣物的C值⼀般⼤于低等⽣物,但是某些两栖类C值⼤于哺乳动物,这种现象叫C值反常现象。

7、核⼩体是由H2A、H2B、H3、H4各两个分⼦⽣成的⼋聚体和由⼤约200bpDNA组成的。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英译汉Necrosis 细胞坏死Apoptosis 细胞凋亡DD 死亡结构域FADD 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蛋白Cyclin 细胞周期蛋白CDK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CKI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蛋白Life span 固有寿命DNA damage DNA损伤DNA repairing DNA修复Primary cell 原代细胞Established cell line 稳定细胞系Transformed cell 转化细胞系Crisis 临界点genome 基因组Mutation 突变Spontandous mutation 自发突变Induced mutation 诱发突变HGP 人类基因组计划Oncogene 癌基因Pre-oncogene 原癌基因Antioncogene 抑癌基因Molecular diseases 分子病FHC 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LPLD 脂蛋白脂肪酶缺陷病Hbs 镰刀状红细胞性贫血ADA 腺苷脱氨酶缺陷PKU 苯丙酮尿症PCR 聚合酶链反应PCR-RFLP 聚合酶链反应-限制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SSCP 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Alzheimer’s disease, AD老年性痴呆neurobiology 神经生物学neuron 神经元Divergent circultry 辐散性环路Resting potential 静息电位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Temporal specificity 时间特异性Spatial specificity 空间特异性MHC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glycoprotein 糖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免疫球蛋白Plasma proteins 血浆蛋白质Hormones 激素enzymes 酶Gene 基因genome 基因组C Value C值C-value paradox C值矛盾nucleosome 核小体Satellite DNA 卫星DNA polycistron 多顺反子Overlapping gene 重叠基因Gene family 基因家族Split gene 断裂基因denaturation 变性renaturation 复性hybridization 杂交probe 探针Nick traslation 缺口平移法Random priming 随机引物法biotin 生物素digoxigenin 地高辛Alkaline phosphatase 碱性磷酸酶Horseradish peroxidase 辣根过氧化物酶Southern blotting Southern印迹Northern blotting Northern印迹In site hybridization 原位杂交名词解释一、细胞周期与细胞凋亡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到下一次有丝分裂开始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总2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分子生物学期末复习资料检疫1111班考试题型:1、单项选择(1分/题,共50题);2、多项选择(分/题,共10题);3、名词解释(2分/题,共5题);4、问答题(共15分,4题);5、论述题(共10分,1题)第二章基因与基因组一、基因的概念(一)基因概念的发展1、孟德尔:一个因子决定一种性状。

2、摩尔根:性状单位,突变单位和交换单位。

3、顺反子:功能单位,决定一条多肽链的表达4、操纵子:基因表达调控单元(原核)•结构基因、调节基因(可表达)•控制基因(启动基因和操纵基因)(二)现代基因概念的发展1、重叠基因:一个基因包含或部分包含另一基因2、断裂基因:内部含间隔区,即由外显子和内含子互相间隔组成的嵌合体3、跳跃基因:转座元件,可移动遗传元件4、假基因:拟基因,没有功能,序列与功能基因相似。

(三)基因的分子生物学定义是编码多肽链或RNA的DNA片段,包括编码序列:外显子(exon)、插入序列:内含子(intron)、侧翼序列:含有调控序列(四)基因组基因组:一个细胞或病毒的全部遗传信息二、病毒基因组1、病毒基因组核酸的类型(7种)双链DNA(dsDNA)病毒;单链DNA(ssDNA)病毒;双链RNA(dsRNA)病毒;单链正链RNA病毒;单链正链RNA病毒;逆转录RNA病毒;逆转录DNA病毒2、病毒基因组的特点•一种核酸,DNA/RNA ,线性或环形•大小相差很大;•一般为单拷贝;•一条或几条核酸链;•连续或间隔;•编码序列大于90%;•相关基因往往丛集形成一个功能单位或转录单元;•有重叠基因。

三、原核生物基因组1、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1)一般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组成;(2)通常只有一个DNA复制起点;(3)结构基因大多组成操纵子;(4)编码序列不重叠(5)没有内含子(6)编码序列(结构基因)在基因组中所占比例较大,基因密度非常高(非编码—调控序列)(7)结构基因多为单拷贝,rRNA基因为多拷贝;(8)有编码同工酶的同基因(isogene)(9)转座现象:插入序列和转座子等(10)具有多种功能识别区域(往往具有特殊的序列,并且含有反向重复序列。

分子生物学基本工具-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分子生物学基本工具-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整理

分⼦⽣物学基本⼯具-分⼦⽣物学-复习资料整理第⼆章分⼦⽣物学基本⼯具第⼀节基因操作的⼯具酶【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切开的是3,5-磷酸⼆酯键。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1.寄主菌属名的第⼀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斜体字母的略语表⽰酶来源的菌种名称,如⼤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为Eco;2.⽤⼀个正体字母表⽰菌株的类型,⽐如Eco R、Hin d;3.如果⼀种特殊的寄主菌株具有⼏个不同的限制修饰体系,则⽤罗马数字标出,⽐如Eco RI、Hin d III。

【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点】1.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每种酶都有其特定的DNA识别位点,通常是由4~8个核苷酸组成的特定序列(靶序列)。

2.识别序列的对称性:靶序列通常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的结构,即双链的核苷酸顺序呈回⽂结构。

3.切割位点的规范性:交错切或对称切(可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分⼦)。

【粘性末端】是指DNA分⼦在限制酶的作⽤之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重新环化起来。

【平末端】在识别序列对称处同时切开DNA分⼦两条链,产⽣的平齐末端结构,不易于重新环化。

【同裂酶】能识别和切割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的不同来源的内切酶。

不同同裂酶对位点的甲基化敏感性有差别。

【同尾酶】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能产⽣相同粘性末端的⼀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由同尾酶产⽣的粘性末端序列很容易重新连接,但是两种同尾酶消化产⽣的粘性末端重新连接形成的新⽚段将不能被该两种酶的任⼀种所识别。

【⼀个限制酶单位(U)】在理想的反应条件(适宜的缓冲液和反应温度,通常为37℃)下,1h内中完全降解1µgλDNA所需要的酶量。

【DNA连接酶作⽤的特点】1.连接的两条链必须分别具有⾃由3’-OH和5’-P,⽽且这两个基团彼此相邻,因此不能封闭gap(缺⼝),只能封闭nick(缺刻)。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33.DNA多态性的类型:1)片段长度多态性2)序列多态性,序列中碱基发生变化,长度不变3)可变数目串联重复(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VNTR)多态性
34.遗传标记是指能够用以区别生物个体或群体及其特定基因型、并能稳定遗传的物质标志遗传标记是一些等位基因或遗传物质,能在生物体上以各种形式表现出各种变异
13.电泳技术:利用电泳现象对混合物进行分离、分析的技术 。
14.电渗现象:液体在电场中对于一个固体支持物的相对移动。
15.色谱技术:也叫层析技术、色层技术,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
16.色谱技术:是利用混合物不同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中分配系数(或吸附系数、渗透性等)的差异,使不同组分在作相对运动的两相中进行反复分配,实现分离的分析技术。
54.简单说明有那些方法可以得到所需要的基因:直接分离法化学合成r)连接linker:用化学合成法合成的一段10-12bp的特定限制性内切酶识别位点序列的平端双链
56.linker的作用:用T4 DNA连接酶连到平端DNA上,然后再用酶切,形成一个人工粘性末端
45.Western blotting:免疫印渍技术即利用抗原-抗体反应,检测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的特异性蛋白质 应用――蛋白质定性定量及相互作用研究。用于检测样品中特异性蛋白质的存在 ,细胞中特异蛋白质的半定量分析,蛋白质分子的相互作用研究
46.菌落杂交:用于重组细菌克隆筛选的固相杂交技术
47.斑点印迹和狭线印迹:不经过电泳,将被检RNA/DNA变性后直接点到膜上,烘烤固定,用于杂交 应用:特定基因及其表达的定性及半定量分析
24.凝胶交联度(C):表示凝胶溶液中交联剂占单体和交联剂总量的百分含量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绝对重点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第一版)一名词解释1 Southern blot / Northern blot—DNA斑迹法 / RNA转移吸印技术。

是为了检测待检基因或其表达产物的性质和数量(基因拷贝数)常用的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二者均属于印迹转移杂交术,所不同的是前者用于检测DNA样品;后者用于检测RNA样品。

2 cis-acting element / trans-acting factor—顺式作用元件 / 反式作用因子。

均为真核生物基因中的转录调控序列。

顺式作用元件是与结构基因表达调控相关、能被基因调控蛋白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特定DNA序列,包括启动子和上游启动子元件、增强子、反应元件和poly(A)加尾信号。

反式作用因子是能与顺式作用元件特异性结合、对基因表达的转录起始过程有调控作用的蛋白质因子,如RNA 聚合酶、转录因子、转录激活因子、抑制因子。

3VNTR / STR—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 / 短串联重复。

均为非编码区的串联重复序列。

前者也叫高度可变的小卫星DNA,重复单位约9~24bp,重复次数变化大,变化高度多态性;后者也叫微卫星DNA,重复单位约2~6 bp,重复次数约10~60次,总长度通常小于150bp 。

(参考第7题)4 viral oncogene / cellular oncogene—病毒癌基因 / 细胞癌基因。

病毒癌基因指存在于逆转录病毒中、体外能使细胞转化、体内能导致肿瘤发生的基因;细胞癌基因也叫原癌基因,指存在于细胞内,与病毒癌基因同源的基因序列。

正常情况下不激活,与细胞增殖相关,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

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殖,从而形成肿瘤。

第1 页/共16 页5 ORF / UTR—展开阅读框 / 非翻译区。

均指在mRNA中的核苷酸序列。

前者是特定蛋白质多肽链的序列信息,从起始密码子开始到终止密码子结束,决定蛋白质分子的一级功能;后者是位于前者的5'端上游和3'端下游的、没有编码功能的序列,主要参加翻译起始调控,为前者的多肽链序列信息改变为多肽链所必须。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物学复习资料第⼀章绪论1.经典的⽣物化学和遗传学(现代⽣物学的两⼤⽀柱)进化论和细胞学说相结合,产⽣了作为主要实验科学之⼀的现代⽣物学,⽽以研究动、植物遗传变异规律为⽬标的遗传学和以分离纯化、鉴定细胞内含物质为⽬标的⽣物化学则是这⼀学科的两⼤⽀柱。

2.孟德尔的遗传学规律最先使⼈们对性状遗传产⽣了理性认识,⽽Morgan的基因学说则进⼀步将“性状”与“基因”相耦联,成为分⼦遗传学的奠基⽯。

3.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著名实验:1、Avery的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DNA是遗传信息的载体;2、Hershey和Chase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是可以进⼊寄主细胞的转染因⼦。

4.分⼦⽣物学定义从分⼦⽔平研究⽣物⼤分⼦的结构与功能从⽽阐明⽣命现象本质的科学,主要指遗传信息的传递(复制)、保持(损伤和修复)、基因的表达(转录和翻译)与调控。

5.⼈类基因组计划牵头单位:美国能源部、美国国家卫⽣研究所参加国: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本、中国启动时间:1990年⼈类基因组计划最初的⽬标:价值达30亿美元的⼈类基因组计划。

要测定30亿个碱基对的排列顺序,确定基因在染⾊体上的位置,破译⼈类全部遗传信息。

⼈类基因组计划与曼哈顿原⼦弹计划和阿波罗计划并称为三⼤科学计划。

2001年中、美、⽇、德、法、英6国科学家联合公布了⼈类基因组图谱及初步分析结果。

2003年4⽉14⽇,美国联邦国家⼈类基因组研究项⽬负责⼈弗朗西斯·柯林斯博⼠在华盛顿宣布,美、英、⽇、法、德和中国科学家经过13年努⼒共同绘制完成了⼈类基因组序列图,⼈类基因组计划所有⽬标全部实现。

中国贡献:作为参与这⼀计划的唯⼀发展中国家,我国于1999年跻⾝⼈类基因组计划,承担了1%的测序任务。

6.DNA重组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初兴起的技术科学,⽬的是将不同DNA⽚段(基因或基因的⼀部分)按照⼈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整理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整理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

分子生物学理论资料1.结构基因的编码产物不包括(C)A、snRNAB、hnRNAC、启动子D、转录因子E、核酶2.已知双链DNA的结构基因中,有义链的部分序列是5'AGGCTGACC3',其编码的RNA 相应序列是(C)A、5'AGGCTGACC3'B、5'UCCGACUGG3'C、5'AGGCUGACC3'D、5'GGUCAGCCU3'E、5'CCAGUCGGA3'3.已知某mRNA的部分密码子的编号如下(A):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GCG UAG CUC UAA CGG UGA AGC以此mRNA为模板,经翻译生成多肽链含有的氨基酸数目为A、127B、128C、129D、130E、1314. 一般来说,真核生物基因的特点是(D)A、编码区连续B、多顺反子RNAC、内含子不转录D、断裂基因E、外显子数目=内含子数目-15.关于外显子说法正确的是(E)A、外显子的数量是描述基因结构的重要特征B、外显子转录后的序列出现在hnRNA中C、外显子转录后的序列出现在成熟mRNAD、外显子的遗传信息可以转换为蛋白质的序列信息E、以上都对6.断裂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B)A、结构基因中的DNA序列是断裂的B、外显子与内含子的划分不是绝对的C、转录产物无需剪接加工D、全部结构基因序列均保留在成熟的mRNA分子中E、原核和真核生物基因的共同结构特点7.原核生物的基因大多与(A)无关。

A、内含子B、操纵子C、启动子D、起始密码子E、终止子8.关于启动子叙述错误的是(D)A、原核和真核生物均有B、调控转录起始C、与RNA聚合酶结合D、都能被转录E、位于转录起始点附近9.顺式作用元件的本质是(B)A、蛋白质B、DNAC、mRNAD、rRNAE、tRNA10.关于真核生物的启动子,正确的说法是(B)A、与RNA聚合酶的。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

1:操纵子:在细菌基因组中,编码一组在功能上相关的蛋白质的几个结构基因,与共同的控制位点组成一个基因表达的协同单位,称为操纵子。

操纵基因:是操纵子中的控制基因,是阻遏蛋白的结合部位。

2:阻遏蛋白:是负调控系统中由调节基因编码的调节蛋白。

3:RNA病毒:基因组的是核酸是RNA的病毒。

病毒是最简单的生物,外壳蛋白包裹着里面的遗传物质核酸。

4:诱导物:诱导(induction)--可诱导基因在特定环境信号刺激下表达增强的过程。

在可诱导的操纵子中产生诱导作用的小分子物质就叫做诱导物(inducer)。

例如大肠杆菌的乳糖操纵子。

5:Tm(melting temperature):是使DNA双螺旋链解开一半时的温度。

DNA Tm 一般在70—85℃之间。

6:重叠基因:一段核酸序列可以编码多于一个多肽链。

7:内含子:在编码区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8:外显子:在编码区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

9:DNA损伤(DNA damage):是指在生物体生命过程中DNA双螺旋结构发生的任何改变。

10:DNA的转座,或称移位(transposition),是由可移位因子(transposable element)介导的遗传物质重排现象。

11:转座:从DNA到DNA的转移过程称转座。

12:反转座:从DNA到RNA再到DNA的转移过程叫反转座。

后者为经RNA介导的转座过程。

反转座仅发生于真核生物中。

13:转录( transcription ):是在DNA指导的RNA聚合酶催化下,按照碱基配对的原则,以四种NTP为原料,合成一条与DNA互补的RNA链的过程。

14:启动子:是RNA聚合酶特异性识别和结合的DNA序列。

15:终止子(terminator) :能提供转录终止信号的DNA序列称为终止子。

16: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 element)是指对基因表达有调节活性的DNA序列,其活性只影响与其自身同处在一个DNA分子上的基因17:反式作用因子:与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的蛋白因子就称为反式作用因子(转录因子)。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分子生物学》复习资料.docx

分子生物学“95%疾病产生的原因源自基因的无序表达。

”分子生物学的意义,就是消除疾病。

第一章绪论分子生物学研究:核酸、蛋白质等所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

1861年,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揭示遗传的物质性(性状表征)1909年,Wilhelm Ludvig Johannsen使用"基因"代表遗传学最基本单位。

1910年,Morgan (美)通过果蝇实验证明:基因遗传性状分离,基因连锁交换现象。

1928年,Griffith (英)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

10年后,Avery (美)证明DNA分子是遗传信息的有效载体。

即标记核昔酸,%标记氨基酸。

噬菌体侵染过程:1尾端吸附,2 DNA注入,3利用细菌生命过程合成自身物质,4合成新 DNA和蛋白质,并组装为新子代噬菌体,5细菌裂解,噬菌体释放。

1953年,Watson和Crick提出脫氧核糖核昔酸的双螺旋膜型。

1958年,Crick提出中心法则。

基因表达调控主要表现:信号转导、转录因子、RNA剪辑。

基因组:人体全部基因总和。

蛋白组:人体全部蛋白总和基因组计划:人体全部基因序列测序。

蛋口组计划(后基因组计划):鉴定基因产物和功能。

第二章染色体与DNA真核细胞染色体蛋白质组成:组蛋片(染色体结构蛋白,组成核小体)、非组蛋白(RNA聚合酶、肌动蛋白、肌球蛋白、微管蛋白)组蛋白特点:1进化上的极端保守性。

2无组织特异性。

3肽链上氨基酸分布不对称。

4具有修饰作用:甲基化、磷酸化5富含赖氨酸的组蛋白H5真核生物基因组DNA分类:1不重复序列:结构基因基本为单拷贝基因2中都重复序列:3髙度重复序列:只在真核生物内出现,不转录。

包含:卫星DNA.反相重叠序列(互补序列重复)、较攵杂单位的重攵(灵长类特有)DNA包装步骤:1核小体的组成:组蛋白+200bp DNAo•核小体组蛋白:H2A S H2B、出、出各两分子生成的八聚体,并伴有Hi在核小体在外边, 直径lOnmo2将200bp的DNA分子(2nm)缠绕在核小体外,从68nm压缩到10nm中,压缩率1/73六个核小体形成一个螺线管,压缩率1/6,直径30血4螺线管形成超螺线管,压缩率1/40,直径4000nni5超螺线管形成染色单体,压缩率1/5原核生物基因组特点:1结构简单2存在转录单元3有重壳基因DNA的一级结构:四种核昔酸的连接排列顺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分子生物学基本工具
第一节基因操作的工具酶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够识别双链DNA分子中的某种特定核苷酸序列,并由此切割DNA双链结构的核酸内切酶。

切开的是3,5-磷酸二酯键。

【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命名】
1.寄主菌属名的第一个字母和种名的头两个字母组成3个斜体字母的略语表示酶来源的
菌种名称,如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表示为Eco;
2.用一个正体字母表示菌株的类型,比如Eco R、Hin d;
3.如果一种特殊的寄主菌株具有几个不同的限制修饰体系,则用罗马数字标出,比如Eco R
I、Hin d III。

【II型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基本特点】
1.识别位点的特异性:每种酶都有其特定的DNA识别位点,通常是由4~8个核苷酸组成
的特定序列(靶序列)。

2.识别序列的对称性:靶序列通常具有双重旋转对称的结构,即双链的核苷酸顺序呈回文
结构。

3.切割位点的规范性:交错切或对称切(可形成粘性末端或平末端的DNA分子)。

【粘性末端】是指DNA分子在限制酶的作用之下形成的具有互补碱基的单链延伸末端结构,它们能够通过互补碱基间的配对而重新环化起来。

【平末端】在识别序列对称处同时切开DNA分子两条链,产生的平齐末端结构,不易于重新环化。

【同裂酶】能识别和切割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的不同来源的内切酶。

不同同裂酶对位点的甲基化敏感性有差别。

【同尾酶】识别的靶序列不同,但能产生相同粘性末端的一类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由同尾酶产生的粘性末端序列很容易重新连接,但是两种同尾酶消化产生的粘性末端重新连接形成的新片段将不能被该两种酶的任一种所识别。

【一个限制酶单位(U)】在理想的反应条件(适宜的缓冲液和反应温度,通常为37℃)下,1h内中完全降解1μgλDNA所需要的酶量。

【DNA连接酶作用的特点】
1.连接的两条链必须分别具有自由3’-OH和5’-P,而且这两个基团彼此相邻,因此
不能封闭gap(缺口),只能封闭nick(缺刻)。

2.在羟基和磷酸基团间形成磷酸二酯键是一种耗能过程。

3.不能将两条单链连接起来或使单链环化起来。

【常见DNA连接酶】
✧ E.coli DNA连接酶:连接具互补碱基黏性末端(最初研究表明),现在研究可连接平末
端;需NAD+辅助因子,活性低,不常用。

✧T4 DNA连接酶-连接具互补碱基黏性末端和平末端,需ATP辅助因子,活性高,常用。

【DNA连接酶的作用机制】
1.E(酶)+ATP→E-AMP+ppi
E(酶)+NAD→E-AMP+NMN
2.E-AMP +DNA=DNA-AMP+E
3.DNA上的3’-OH对被活化的磷原子进行亲核攻击,形成磷酸二酯键,同时释放出AMP。

【衔接物/接头】由人工化学合成的一段10-12个核苷酸组成,具有有1个或几个限制性酶切位点的平末端的双链寡核苷酸短片段。

【末端转移酶】是一类不依赖于DNA模板的DNA聚合酶。

特性:该类酶可以在没有模板链存在的情况下,将核苷酸连接到dsDNA或ssDNA的在3’-OH。

特别是对于平末端的双链DNA末端加尾十分有用。

最常见的用途:给外源DNA片段及载体分子加上互补的同聚物尾巴,以创造黏性末端,便于重组。

第三节克隆载体
【克隆载体的定义】通过不同途径将承载的外源DNA片段(基因)带入受体细胞且能在其中维持的DNA分子。

也称DNA克隆载体。

【克隆载体必备条件】
1.克隆位点(一个或多个)
2.能携带外源DNA片段进入受体细胞,能自我复制或整入染色体随受体细胞DNA复制而复
制。

3.有选择克隆子的标记基因
4.安全性(不含损害受体的基因,不任意转入别的,尤其人的细胞)
【质粒载体的生物学特性】
1.质粒是独立于染色体以外的能自主复制的裸露的双链环状(少数为线性和RNA)DNA分
子。

2.质粒的大小差异很大。

3.质粒的生存:在寄主细胞中“友好”地“借居”,离开了寄主它本身无法复制;同时质
粒往往有宿主专一性,如大肠杆菌的复制起点不一定能在其它生物细胞中繁殖。

4.质粒的复制类型:一种质粒在宿主细胞中存在的数目称为该质粒的拷贝数。

据拷贝数将
质粒分为两种复制型:
“严紧型”质粒,拷贝数为1-3;
“松弛型”质粒,拷贝数为几十到上百。

5.质粒的不亲和性:两种亲缘关系密切的不同质粒不能在同一宿主细胞中稳定共存。

载体
质粒与受体的质粒应是不同的不亲和群。

6.质粒的转移:按是否含有接合转移基因分为:
转移性质粒,含有tra基因;能通过结合作用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

分子量大,进行严紧型复制。

非转移性质粒,不含tra基因;可以为转移性质粒所带动转移。

分子量小,进行松弛型复制。

7.质粒的存在形式:
超螺旋/双螺旋共价闭合环/(SC构型)
开环双螺旋/(OC构型)
线状双螺旋/(L构型)
【质粒载体的改造】
1.去掉不必要的DNA区段。

2.减少限制酶的识别位点,一种酶只保留一个(单一的限制性酶切位点)。

3.加入易于捡出的选择性标记基因。

4.对质粒进行安全性改造,要求质粒不能随便转移。

5.改造或增加基因表达的调控序列。

【质粒pBR322】
1.结构特点:
1)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amp r或Ap r),3种限制酶单一识别位点。

2)四环素抗性基因(tet r或Tc r),内部有7种,启动区内有2种限制酶单一识别位点。

3)DNA复制起点(ori)
2.优点
1)具有较小的分子量。

2)具有两种抗菌素抗性基因可供作转化子的选择记号。

3)具较高的拷贝数,而且经过氯霉素扩增之后,每个细胞中可累积1000~3000个拷贝。

4)对多种常见的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只含有一个能切割的位点。

【pUC质粒载体】
1.结构特征:
1)来自于pBR322的Ori
2)氨苄青霉素的抗性基因(amp r),但核苷酸序列发生了变化
3)LacZ′基因:编码β—半乳糖酶的α—肽链即氨基末端。

4)MCS区段:是一段用于插入外源DNA片段的特定区域,由一系列的紧密相连的限制
性内切酶位点组成,而且每个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在整个载体中是唯一的。

2.优点:
1)具有更小的分子量和更高的拷贝数
2)适用于组织化学法检测重组体:通过α-互补作用,利用菌落颜色筛选重组子。

3)具有多克隆位点区段(MCS),可以定向克隆防止载体自我连接。

【α-互补】
大肠杆菌β-半乳糖苷酶可以和其底物X-Gal 相互作用并且释放出一种蓝色物质,当该酶的α-片段和ω-片段分开时就失去了这种显色的功能。

通常将编码该酶α-片段的Lac Z’ 基因插入到载体的多克隆位点的侧翼序列中,而在一些人工构建的大肠杆菌株系中却只能编码产生该酶的ω片段。

这样一来,含有功能性完整的Lac Z’基因的载体导入到这类寄主细胞中时,载体编码的α-片段就能和寄主编码的ω片段发生互补并具有了对底物X-gal的作用功能(发生显色反应),这种现象被成为是alpha-complementation。

释放出的蓝色物质可以将整个菌落染成蓝色,非常容易辨别,如果Lac Z’插入外源基因被破坏,菌落则是无色的。

X-Gal:5-溴-4-氯-3-吲哚-β-D-半乳糖苷
【TA克隆载体——针对PCR产物的克隆】
1.原理
PCR产物在Taq酶的非模板依赖活性作用下,于3`端加一非配对的A。

故可研制一种线性载体,其5`端各带一不配对T,可直接与PCR产物以TA连接进行克隆,即TA克隆。

2.TA载体的再生方法
(1)克隆载体线性化
(2)克隆载体末端补平反应
(3)克隆载体末端加T反应
注:再生后的TA载体,原线性化的酶切位点消失
【穿梭质粒】是指一类具有两种不同复制起点和选择标记,因而可以在两种不同类群宿主中存活和复制的质粒载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