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之我见范文
小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计算教学之我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准确、迅速、灵活的计算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表面看来是学生计算不够细心,实际上有着我们教师在计算教学中的很多误区。
一、情境与实效数学新课程教学改革确实提出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方法。
如新课标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所以,教师也将计算教学置于某个情境之中,使枯燥的数学课,充满了生趣。
但是,很多教师在情境中把数学课上成了学生的上成了看图说话课,口语训练课。
例如:一节7加几的计算课,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一轮红日,一棵树,7只小鸟跟着一只鸟妈妈站在枝头,另外有6只在一旁。
画面一出现,教师问学生看到了什么?学生马上说开了。
“小鸟真可爱,我还没有捉过它!”“天上有一个红红的太阳。
”“树真高啊!”┉┉十来位同学发言,竟没有一个同学说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
学生纠缠于情境之中,浪费过多的时间,即便通过教师的引导,回到了计算上,可还有很多学生沉浸于那些与教学无关的想象中,使计算教学的目标难以落实。
建议:为计算教学创设提供服务的情境计算课中的情境提供的信息不能太多了,让学生浮想联翩,能为计算教学提供高效服务的能够用,不能的或者协助不大的尽量不用,使得以计算为重点的计算课有计算味。
小学数学计算中有很多的计算法则、计算公式,它们是我们计算的根据。
有很多教师的头脑中有重法则,轻算理的思维。
如学生计算小数加减法,数位没有对齐时,教师绝大部分情况是简单地说明是小数点没有对齐,对于深层的原因,算理方面的原因提及甚少。
对于计算三角形的面积时,少数学生总是忘了乘二分之一。
有的教师就责怪学生,给了公式你都不会算。
其实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这与我们教师重法则,轻算理的教学行为相关。
建议:增强操作,录求算法与算理的平衡操作是学生探索算法,抽象算法的手段。
数学教学不止要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论,更重要的是使学生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计算能力是指一个人在解决问题或处理数据时所具备的数学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对于他们的学习和日常生活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当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数学计算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成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的共同期盼。
在此,我就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问题谈谈我自己的看法。
我认为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从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开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对数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在学习数学时会更加用心,更加投入。
教师和家长应该从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的魅力,培养他们的数学兴趣。
可以通过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故事等方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触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动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通过合理的教学方法和有效的教学资源进行。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会进行分析和推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还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实际生活,设计富有情境感和趣味性的数学教学任务,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互动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数学是一门综合性强的学科,它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
教师和家长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念,使他们主动思考,勇于探索,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教师和家长还应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数学并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而是贯穿在日常生活和各个学科中的。
教师和家长应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时能够有效地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实际生活的应用,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小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计算教学之我见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
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是常有的现象,分析清楚造成计算错误的原因,方可防患于未然。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
进行计算教学,既应让学生切实掌握好与计算有关的数学知识,还需要组织好有针对性的多层次、多方位、多种形式的练习。
为了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在教学中我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每天5 分钟口算训练。
20 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是后续计算的基础。
因此,这两部份内容的口算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后面的计算速度和正确率。
在我的教学中,每天坚持做20 道题的口算练习。
练习形式有听算、视算、开火车等,形式多样,生动有趣,效率较高二、提倡解题策略与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我们在进行计算教学时,要注意培养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计算,只要学生找出了自己的方法就允许他使用,教师不必急于硬性给学生灌输最优化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在解决计算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对自己的计算方法进行改进,从而找到最优化(或自己喜欢的)的计算方法。
例2:“每箱汽水是24 瓶,12 箱这样的汽水一共多少瓶?”学生可以列出算式 24 ? 12 =?然后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也可以写成不同的算式来计算:24?10+24?224?2+24?1024?5+24?5+24?212?10+12?10+12?4…? ……也可以用竖式进行计算。
不的计算方法都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
学生可以讨论不同的方法,交流各自对不同算法的看法。
总结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运算法则。
运算法则是一种相对方便的方法,在具体运用的时候,也可以用不同118的。
三、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进行计算要想会算而且算得快、算得好,理解算理是关键。
而理解算理主要靠激发学生要算、想算、怎么算的意识。
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那就是要从生活实际引入,让学生在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探究出合理的算理。
例如:教学9 加几的进位加法时,首先在引入环节设置情境:教师出示事先装备好的课件,小兔要请客,它为好朋友准备了两盒牛奶,第一盒里有9 瓶牛奶,第二盒里有8 瓶牛奶,小兔子一共准备了几瓶牛奶?小朋友你能帮小兔子算一算吗?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进行引入,学生的兴趣就被激发出来了,有的在用手指头算一共有多少盒;有的学生在用摆小捧的方法进行计算……在学生操作了一会儿后,教师再提出一个问题:你有什么办法能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有多少瓶牛奶吗?这时学生就会深入思考该怎么办?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于是凑十法就自然而然地被学生发现了:即从第二盒中拿出一瓶放在第一盒中,第一盒就凑成十,然后再加上第二盒中剩下的7 瓶一共就是17 瓶。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之我见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能力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而作为学生,提高计算能力无疑是其重要的学习任务之一。
仅仅依靠传统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计算能力提升效果显然不够理想。
我们有必要探讨一种更有效的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方式。
在我看来,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我们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校外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
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改变过去传统的死记硬背式的教学模式。
学生们需要更多地参与到实际的动手操作中。
在数学课上,不仅可以用传统的铅笔和纸进行计算练习,也可以引入计算机辅助教学,使用专门的数学软件进行计算实践。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培养其动手动脑的能力,从而更好地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去思考、去探索。
过去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单向灌输知识,学生单向接受,这种模式不利于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该提倡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计算的乐趣,加强他们的计算实际操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需要在学校和家庭之外进行延伸。
学校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各种数学俱乐部、数学竞赛等活动,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实际的计算练习和比赛,从而不断提高他们的计算能力。
家长也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孩子进行数字运算、逻辑推理等方面的活动,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学校数学教学资源的投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教学设备和教学计算软件的使用。
企业和社会组织也可以提供更多的数学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参与计算活动。
只有全社会上下齐心,才能够真正推动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教师、家长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工具,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校外以及日常生活中都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计算能力,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并且计算能力的高低,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计算能力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综合的思维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更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际,谈谈个人对于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一点浅见。
一、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扮演计算情境的创设者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
以往的计算教学,不仅机械枯燥,而且计算教学的模式更是一成不变、千篇一律。
学生充当“计算器”,教师总是充当计算器的“指令者”。
学生不顾及计算方法的理解,更谈不上对计算方法的形成进行探索,因此,对于计算也就谈不上兴趣。
新课程改革提出了“生活中的计算”和“运用计算解决生活问题“等新理念,这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师在计算课堂上有必要扮演计算情境的创设者。
例如:我在教学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9+几的时候,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有一天小猴和妈妈一起到山上去摘桃子,小猴摘了4个,小猴妈妈摘了9个,小猴妈妈问小猴,我们俩一共摘了多少个桃子。
可是小猴算了很长时间,都算不出结果来。
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助一下小猴吗?设计这样的教学情境既激发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有渗透了助人为乐的思想教育。
一举两得。
二、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
大量事实说明,缺乏认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是学生计算上造成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我们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努力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练习中要严格规范计算过程,解题时,要求学生做到计算格式规范,书写工整,作业和卷面洁净,即使是草稿,也要书写工整,字迹清晰,计算时要让学生养成自我验算的习惯。
长时间的训练之后,学生就能养成一种较好的学习习惯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证。
三、注意培养学生口算能力,打好计算的基础《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教学篇•教学反思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许多学生计算能力一般,计算正确率无法保证,而且口算速度慢。
计算作为小学数学的基础,学好其中的基础知识并形成一定的计算能力,可使人终身受益,引导学生学好计算对其整数、小数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深入学习有着重要意义。
一、注重口算、估算的练习,提高计算速度及正确率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提高口算能力是提高学生笔算速度和正确率的有效途径之一,因为笔算的熟练程度受基本口算的影响。
数学新课标中提出,小学数学应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并鼓励算法的多样化,因而我们不妨把口算作为计算教学的突破口。
小学生的口算技能和能力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或达到熟练程度的,教师需要反复不断地对其加以训练,可以在每堂课的前几分钟安排基本的口算、估算练习。
在教学中,凡是需要计算的题目,都尽量与口算、估算的训练相结合,当然,口算内容要有计划、有目的地按层次进行,针对学生的实际计算情况,采用多种形式交替进行强化训练,要求学生达到一定的口算速度。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课堂教学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阵地,教师应为学生提供生动而具体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去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在小学计算教学中,与数字打交道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和乏味,因而我们需要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来活跃课堂氛围,使课堂教学更加活泼和生动。
但在实际教学中,往往会出现时机把握不当而造成情境过于牵强的现象,把数学课上成了口语课和看图说话课,不但难以达成计算教学目标,反而会影响教学进度。
所以,教师所创设的情境一定要贴近生活实际,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而且可操性要强,以激发学生的探索求知欲,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理解和掌握计算法则为重点由于理解算理和抽象算法是相辅相成的,算理为算法提供了理论指导,算法是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的基本方法和程序。
因此,计算教学并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法则,掌握基本的计算方法,也不是反复练习就可以达到准确和熟练要求的,还要帮助学生感知和理解算理,让他们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小学数学学科计算教学之我见
教学交流 Jiao Xue Jiao Liu …………………………………………50FAXIAN JIAOYU 2018/06————————————————————————————摘要: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较强、应用范围较广的学科,其中计算方法的应用更是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为此,本文分别从学好课标树立观念、掌握特点制订方案、实施教学解决困惑等方面进行了阐述,旨在通过计算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应用;观念;特点;多样性;解决————————————————————————————数学,是一门理性思维比较强、应用性比较广泛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其中的计算方法应用更是具有举足轻重、无可替代的作用。
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必须赋予小学数学教师创新的观念、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
一、树立观念时学好课标“运算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增加的核心概念。
通过学习,我们不难发现,数学计算既是学习数学的基础内容,又是学生学好数学,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必备保障。
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重,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与数学概念的掌握具有密不可分的联系。
那就是,理解数学概念是计算能力的基础,数学概念又是通过计算实践这一载体加以巩固和提升。
而为了使这两者更好地融会贯通,小学数学计算教学应着重培养小学生计算法则的掌握和计算技能的形成。
只有如此,才能通过计算来有意识地渗透、引入某些数学概念;才能通过计算来落实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步骤及结果;才能通过计算来明晰几何知识所涉及的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才能通过计算来验证公式的推导及运用……由此可见,教师必须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开拓思路,以生为本,提高对新课标理念与目标的认知度,培养学生将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的能力。
二、制订方案时掌握特点1.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概要:算法多样化满足了课堂中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了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的要求。
但是,我们必须在“算法多样化”的背后做理性的思考。
算法多样化的作用关键在于呈现后,组织和引导学生分析、认识各种算法的特点,学会在不同情况下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计算教学过程中,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注意力和记忆力,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同时计算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专心,严谨细致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的学习能力,计算仔细,书写工整和自觉检查的学习习惯。
计算教学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学生观察,思维能力的发展,关系着学生的学习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养成。
因此,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
一、计算教学需要创设情境计算教学也需要创设情境,让枯燥、乏味计算变生动形象。
新课标明确指出:计算应是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抽象出数和简单的数量关系,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并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应避免将运算和应用割裂开来。
新教材对计算教学的编排进行了深化改革,它完全打破了以往计算的格局。
用学生熟悉情景把计算教学和应用数学有机结合,这样学生学学起来才不会枯燥乏味。
教师在这样的情境中便可以顺理成章的呈现四则运算的算理。
对于学生来说计算不再抽象和枯燥乏味。
计算教学的情境创设应巧妙。
数学中的情境创设是指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出来,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激发探索的欲望,然后将实际问题逐步抽象成数学问题。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且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但创设的情境既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又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我们要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紧密相关的生活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材中的主题图就是很好的素材,在教学设计时要仔细斟酌主题图,充分利用好主题图,灵活处理,把主题图串成一个生活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小学数学计算之我见19.2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教学心得交流小学阶段整数、小数和分数及其混合运算已经成了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最广泛的计算方法,同时,也是进一步学习的必要基础之一。
小学数学课标明确指出“正确、熟练、合理、灵活”的八字要求。
由此可见,计算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地位。
我在以前的教学中,特别注重探索和总结如何搞好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现共勉于大家。
一、加强口算教学,打好计算数学基本功。
口算是小学数学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它不借助任何工具,只凭思维和语言进行计算,具有快速灵活的特点,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小学课标中也明确指出:“口算是笔算、估算、简算的基础,……要掌握基本的口算方法,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
”由此说明,口算训练相当重要。
我在数学教学中,每堂课都保证2-3分钟的口算练习时间,做到经常化、习惯化,实践使我体会到,加强口算教学要做到“快”、“新”、“巧”。
1、求“快”口算是笔算的基训,因为每题笔算都是由若干个口算组成的。
如763×58是由6道表内乘法和7道20以内加减法口算的组合;564÷3是由3道表内乘法和3道100以内减法口算的组合。
如果其中一道口算题出错,就会导致整个题全错,可见口算之重要。
这就要求我们在口算教学中做到“准和快”。
着力培养学生敏捷、快捷、高效的口算能力,使学生每次口算训练时,眼、耳、口、手、脑都参与其中,养成快看、快记、快算、快答的良好学习习惯,培养学生“有意注意”的良好心理品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训练学生看题一眼明,计算一次成,结果一口清。
2、求“新”小学生都有强烈好奇和好胜心理,单一的口算形式学生就会感到乏味和枯燥,就不能达到口算的预期效果。
因此,教师应经常地变化练习形式和不断地标新立异。
我在口算中就经常采用“开火车”、“抢答式”、“听算法”、“板演式”、“分组比赛法”等多种形式,以激发学生口算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省时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期末考试完毕,老师们将试卷放到一起进行分析,大家都发现一个问题,就是不管是低年级、中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失分最多的不是复杂的解决问题,而是大家都认为最简单的计算题。
大家在抱怨学生的不认真、马虎的同时,也开始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
以前总认为,计算计算,算算而已,只要是算对了,不必深究,面对学生的试卷,我重新研读了《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受益颇多。
一、转变思想治本为先计算是数学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应该要求学生算得正确,迅速。
同时还要注意计算方法的合理灵活。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数学学习质量,而且还会对相关学科的学习产生巨大的影响。
而且提高计算能力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树立认真,细致,耐心,不畏困难的品质。
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计算能力的重要性。
二、转变方法,标本兼治总结现有的数学教学,我发现存在以下几个误区:1、拘泥于形式上的算法多样化2、练习形式单调3、重视了算法多样化,却忽略了算法最优化4、必要的技能训练缺失针对这些误区,我总结出了几个转化方式:(一)理解算理,形成算法。
算理和算法是计算教学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算理解决的是“为什么这样算”的问题,而算法是算理的具体化,解决的是“怎样算”的问题。
算理探究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操作方法都是算法的雏形,需要精心设计,实现算理和算法的相互交融,促进算法的有效生成。
而理解了算理,形成了算法,我们还要促进算法内化。
教学中,我们往往会在探究环节中想方设法地帮助学生理解谑理,总结算法,而到了练习环节又都自然而然的地过渡到练习巩固,形成计算技能的阶段。
乍看之下,这种过程是顺理成章的,但仔细想想,就靠开始授课时那么一探究,一引导,我们的学生就真的理解了吗?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在学习20分钟以后,知识就会被遗忘42%。
小学数学一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一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摘要:计算水平是每个人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培养学生的计算水平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
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初次接触正规的学校教育,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的计算水平的提升在于算理的探究、思维的碰撞、练习的多元化以及严谨计算习惯的养成教育上。
关键词:兴趣习惯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动,知识储备基本处于空白状态,所以如何做好学生的启蒙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学生在入学初始接触的是十以内的加减法进而到20以内、100以内这些都是学生今后能否具备良好计算水平的基础。
万丈高楼平地起,只有扎实有效的抓好基础计算教学,在学生从小的学习教育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一直困扰我们的学生计算水平弱的弊端。
下面我将从自身在一年级计算教学中的点滴感悟来谈谈一年级该如何做好计算教学。
一、重视计算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一年级学生的学生年龄小,好动,自控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
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恰当地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图画、情景有机地组合起来,有效的将学生的注意力及兴趣引向课堂。
在计算教学中,情境的创设要贴近生活,符合低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同时提供的信息不要太多,这样才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创设贴近生活,学生感兴趣的情境。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数学认知的重要源泉,要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我们能够以教材为本,灵活设计一些学生生活中的或是身边的题材来设计教学内容,学生更易于接受,也更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②创设操作性情境。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我们能够利用这个点,在教学过程中尽量让学生动起来,从而持续的调动学习积极性。
特别是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获得更广泛的数学经验;创设开放性、探索性情境。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协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和技能。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
•文学教法149【参考文献】[1]杨燕.新课标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A].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年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整合研究研讨会成果集[C].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中心,2017:2.[2]康小玲.小学中年级学生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学周刊,2018,(17):61-62.[3]周见蔧.小学数学计算能力培养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5,(10):81.[4]张娟.提升小学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之我见[J].考试周刊,2017,(23):117-118.[作者简介:陈代连(1977--),女,汉族,四川宜宾长宁,本科,二级教师,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花滩镇中心小学校,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
]文/陈代连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摘要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可以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整个过程,由此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非同一般。
对于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同时也是教师日常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难点。
计算能力和运算能力是小学生所必须要掌握的一项最基本的数学技能。
因此,培养小学生数学计算能力的思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能力培养计算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内容,不管是数学概念的形成,数据结果的获得以及数学问题的解决等等,都离不开数学计算的参与,因此,计算能力将直接决定着数学内容学习的结果。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计算机的普遍使用,对于数学计算能力的培养被人们逐渐的淡化,其实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不仅是小学数学中最重要一项教学内容,而且是学生后续学习数学以及其它自然学科的一个基础,因此,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势在必行。
1 要明确教学大纲的要求教学大纲对于数学计算教学的要求可以分为三个层次,详细的说就是根据每一部分的作用进行区别对待。
(a).对于“一位数加减,乘除法口诀表”最基础也最重要的口算要达到十分的熟练;(b).对于“万以内的加减法,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这样的要求是要达到比较的熟练;(c).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这样的只要会算就行。
计算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之我见五井小学许静前段时间到寺头中心小学参加了“数学计算教学及数学主题学习”现场会,回来后,我一直在思考:数学计算教学该怎样教,怎样把学生从机械、枯燥、乏味的计算中解放出来,怎样增强计算教学特别是低年级计算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计算、算得对、算得快?现整理如下:一、内容呈现情境化创设具体、生动的课堂教学情境,是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艺术。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找准切入点,创设能使学生积极思维的环境,让学生沉浸在紧张、活跃、和谐的氛围中,从而激发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自愿、兴奋地投入到探究新的教学活动之中。
在计算教学中,如果我们所呈现的数学情境能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尽可能多地呈现本班的真实生活情境,就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能让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二、探究过程活动化从直接感知实物过渡到表象运算,是低年级计算的重要形式。
著名数学家赖登塔尔说过:“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方法是实行再创造。
”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去进行这种再创造的工作,而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
就低年级计算数学而言,更应该“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本。
”“眼过百遍,不如手做一遍。
”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所以教师可以利用他们这个特点,引导和组织学生在算理的探究过程中,用学具或小棒分一分、摆一摆、说一说,增加算理探究的趣味性,通过多种直观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表象。
例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的退位减法36-8时,我充分利用“6或8不够减怎么办”的认知冲突,以此激发学生主动探索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心理需要,然后再组织学生通过摆小棒、拨计数器来探索不同的算法,学生们一个个兴致勃勃地投身于操作活动之中。
在组织学生交流算理和算法的时候,我适时用故事来设置疑问:“有一天,一个两位数36在街上玩,碰到了一个一位数8,8看到6比他小,就欺负6,还百般嘲笑他。
小学数学计算题教学之我见
小学数学计算题之我见【摘要】:计算教学在整个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它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直接关系着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掌握,关系着各种数学能力与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与发展。
但经调查有些学生不喜欢上计算教学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在教学工作中,我做了探讨和研究,取得了一些好的效果。
关键词:计算教学能力培养新的时代,新的章程,“双减”政策为新时代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在做题时间缩短的情况下保证教学质量就只能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
随着数学教学的发展,关于教学方法的讨论也越来越热烈,更多的教育工作者把注意力放到怎样提高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上来。
新时代的数学教育要肩负起了教学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在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数学的价值教育,即要重视数学应用功能的发挥,要重视数学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作用的发挥。
在多年的数学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学习、总结。
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形成了独特的教学风格,事实证明,对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现结合教学中的实践来谈谈小学数学中的一些教学方法。
计算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最重要的教学内容,计算能力是每个小学生必须具备的技能之一。
计算能力不是单凭一腔热血不断重复训练就能具备的,其中还有很多的计算技巧需要掌握。
比如一年计算加减法中的“凑十法”和“破十法”,是整个学习阶段开始,是保证整个小学计算正确率必不可少的途径,也是提高计算技巧重要的环节。
针对一年级小同学记忆时间段,掌握知识慢的特点,在教学中,讲解了方法后,我让学生反复训练,而且最重要的是要画出如下计算思维导向图:画计算思维导向图这一步看似是在浪费时间,其实是在训练学生的计算思路,增强学生计算能力,提高计算正确率,为以后整个小学计算题打下坚实的基础,对计算能力薄弱的学生老师进行单独指导,一直到每个同学熟练掌握为止。
加强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
[] 1李嘉禄 . 钢琴表演艺术[ . : 民音 乐出版社 ,9 3 M】 北京 人 19 . [】 2卡尔 ・莱默 尔, 瓦尔特 ・ 吉泽金 , 姜丹. 现代钢琴演奏技巧
参 考文 献
贴键训练 是提高手指跑 动速 度 , 用于快速跑动 的作品 。 适
手 指离键 过高 , 手指 的动 作越大 , 要的 时间也就越 多 , 费 需 浪
了过 多的时 间 。所 以, 指 的贴键 训练是 可 以保 证手 指动作 手
的最简化 , 需要 的 时间和 能量消 耗都是 最少 的 。 所 ( ) 二 贴键 训练
N
唆
旁
加强小学高年级计算教学之我见
陈玉 山 宿迁 市宿城 区陈 集小学 ,江 苏 宿迁 230 280
计算 , 贯穿于小学教学的全过程 。它是小学生的一项
必 备的数 学 能力 ,也是 传 统 小学数 学 教学 最 为重 视培 养 的 能力 之一 。实施 新课 程 以来 ,课标 对 学生 计算 能 力 的培养 仍很 重视 , 所不 同的是 , 以往 的教 材相 比, 与 它不 仅要 求计 算 正确 、 迅速 , 且 更突 出要 求计 算 方法 的合 理 、 而 简便 与灵 活, 并注 意 把各 种计 算 ( 口算 、 笔算 、 估算 、 简便 计算 ) 机地 有 联 系与整 合起 来 , 学 生在 使用 各种 计 算方 法 的实 践 中逐 使 步提 高 能力 , 更 高 的要求 提 升 学生计 算 的素 凰 然 而 , 从 由 于受传 统教 学 的影 响 , 很长 时间 以来, 多老师 一提 到计算 , 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教学之我见王凌,江苏省数学特级教师,南京市建邺区教师进修学校小学数学教研员。
现代信息技术已经逐渐渗透在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中,对数学教育教学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例如计算器的普及就要求我们思考如何调整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以适应这种变化。
正因为如此,计算教学成为课程改革的热点之一。
我们如何认识计算教学在发展儿童数学学习能力中的作用,这是个不容回避的问题。
如果仅将计算教学定位于培养儿童的计算技能是远远不够的,“今天一个其数学本领仅限于计算的人,几乎没有什么可贡献于当今的社会。
因为廉价的计算器就能够把事情办得更好。
”所以应当把儿童的计算学习过程定位在: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关于解决问题的猜测、尝试解决、验证与修正、形成算法、推广应用的过程,是一个学生实现再创造与数学化的过程,这其中包含了丰富的数学实践,是培养学生掌握数学学习方法的良好途径。
从这个角度来认识计算教学,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过程更加接近计算教学的真谛。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课程改革以来,计算教学的一般教学方法所蕴含的教学意义。
下面进一步分析计算教学过程需要关注的一些问题。
一、如何理解计算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过去数学知识的呈现过于抽象、数学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不够。
这使得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计算的现实意义,因为根据情境提出实际问题是理解运算意义的重要基础。
这些正是我们的数学课堂需要改良的。
因此《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避免将运算与应用割裂开来。
创设情境,由解决问题引入计算教学,可以帮助学生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理解计算的现实意义,学生根据情境提出实际问题是理解运算意义的重要基础。
例如二年级上册教学乘法的认识,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图提出问题:小鸡是怎样站的?小鸡一共有多少只?通过相同加数的连加来学习乘法,有助于儿童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并且在今后的类似情境中进行迁移而得以应用。
现在老师们都在创设情境,却又出现了情境运用不当的情况。
比如情境中的非数学因素过多,反而干扰了学生的学习活动。
在创设情境时,关键要考虑情境是否能与数学内容紧密结合,能够凸显“数学味”,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在这方面,教材为我们提供了较好的素材,以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整十数的乘法为例。
要解决“搬下10箱够不够”这个问题,必然引出“10箱一共多少瓶”,得出12×10这一亟待解决的计算问题。
12×10这个算式的结果究竟是多少,情境图充分关注到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学生通过对情境图不同角度的理解,可以想到:①竖着看,可以用12×5×2;②横着看,可以用12×2×5;③已放好9箱,正在搬最后一箱,可以用12×9+12;④借助已有的学习经验,可以想用12×1,再在积的末尾添一个0。
这样,教师就可以组织学生讨论12×10的结果究竟是多少,怎样算比较简便以及为什么可以这样算。
可以发现,情境不仅应该展示生活内容,而且应是数学学习内容的载体;好的情境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凝聚学生的注意;情境要能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帮助学生顺利地进行同化;情境要能凸显数学学习的线索,能在学生探索知识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教师在创设情境的过程中,要注意从具体材料、具体动作入手而不是从抽象语言入手进行教学。
从平时的听课情况看,这是很多一线教师存在的认识误区:挂情境图=创设情境。
以一年级上册连减问题为例,教科书为教学提供了图画情境。
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和教师一样,也能很容易地把图画表象和抽象语言符号与现实客体联系起来,能依靠图画表象和抽象语言符号对客体的关系进行认识。
这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许多教学失败的真正原因也就在此。
有学生看图所想到的是“摘下3根,还有5根没有摘,一共有多少根?”或者是“已经摘下3根,再摘1根后还剩4根,原来一共有多少根?”学生这样的理解方式与“连减”这一教学内容出现较大偏差的原因恰恰在于教师对情境图的不恰当使用。
事实上,正如前面已经指出的,只有学生对学习对象有了丰富的具体经验以后,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进行主动的、充分的理解,达到对知识及其关系的相应水平的认识。
因此教师应把教科书中的图画转化为具体实物,通过具体的操作过程引导学生观察,从而感知和理解图意而获得丰富的具体经验。
二、对计算教学中算法多样化的思考算法多样化是学生自主探索,经历算法探索过程的成果呈现。
探索是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过程,意味着学生认识能力、情感体验、控制能力的提高。
如果说情境起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求问题的欲望,探索则体现了人独立思考的过程,具有浓烈个性学习色彩。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个性差异发展的重要渠道。
算法多样化是学生学习方式改善的必然结果。
学生的学习不能再是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而是他们从自己的现实出发,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得出有关数学结论的过程。
这种活动带有不同的个体体验,所以就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算法。
在这过程中,他们与教材及教师相互作用,形成数学知识和能力,发展情感态度,提升思维品质。
怎样才能实现有效的算法多样化呢?首先,学习素材应该是学生在自己的生活中熟悉的,能激发他们解决问题的愿望。
苏教版教科书在学习素材的呈现上作出了精心安排,教师要将教材中的学习材料用生动、有趣的方式呈现给学生。
其次,给学生探索的机会。
教师要做的,是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你是不是可以通过操作学具得到问题的解答”;而不是放任自流,从这一角度看,算法多样化也体现着社会化活动的成分。
再次,要考虑估算在学生探究时的作用,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利用估算确定结果的大致范围,同时也为探究算法进行适当的前期准备。
最后,要关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使学生不仅能探索出结果,更要关注探索算法。
教师要合理地组织探索过程,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安排相应的探索操作活动。
通过行为操作、表象操作、符号操作参与实现从具体到抽象的心智活动,达到对算理的理解。
教师要组织学生广泛的交流。
交流时引导学生探讨“怎样算”和“为什么这样算”,理解算法中的道理;要引导学生关注他人的算法,把学生间的交流与师生间的交流融合起来,丰富解决问题的视角,理解不同算法的道理,为算法比较作好准备。
算法多样化的交流过程是一个对算理理解的重要过程。
很多教师反映他们知道要让学生探究,要体现算法多样化,但是往往课堂过于开放,结果很难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
由此我们有必要考虑:在引导学生进行算法多样化的过程中,教师怎样才能做到收放自如呢?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学情具有比较充分的了解,只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以五年级上册“小数除以整数”为例,学生究竟会怎样探究?教师就可以通过课前的学情调查来了解。
题目:小明用11.4元买了4盒同样的酸奶,每盒酸奶多少元?学生出现的解题方法有:1、11.4元=114角114÷3=38(角)38角=3.8元2、将11.4乘10得114,用114÷3=38,再用38除以10得3.83、用竖式计算会出现两种不同的情况:通过学情调查,教师就可以将教学的重点放在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进行竖式笔算的方法和理解如何确定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及其道理。
当然,实际教学时也可能出现学情调查中未出现的情况,这就需要教师要有较高的数学素养和对学生的信任。
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计算教学内容都适合让学生进行探究学习,在让学生进行探索的教学情境中,不能包含太多的要求学生修正自己的认知结构以后才能获得的知识,否则学生或者意识不到问题的存在,或者被问题搞得不知所措。
以二年级下册隔位退位减法为例:题目:202-34我们请学生在课前试做并询问他们的想法,出现的解决方法有:1、202-34=172学生思路:个位2减4不够,向十位借1,但十位是0,就用4减2。
十位0减3不够,向百位借1,结果是172。
2、202-34=78学生思路:个位2减4不够,向十位借1,但十位是0,就向百位借1到个位,12减4得8,十位0减3不够,向百位借1,结果是78。
3、202-34=178学生思路:个位2减4不够,向十位借,12减4得8。
前面20减3得17,结果是178。
根据我们的学情调查,学生的解决方案有七种之多,上述的三种是较为常见的。
解答正确的学生也有,但是总体看来数量较少。
从学生的口述思路可以看出,不同的学生在解决该题时,都自觉地调动了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相应的解题经验进行了自我建构,尽管答案不正确,但是在他们自身看来都是合理的。
这就说明该题的难度与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不匹配,在这种情况下,再盲目地要求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来发现隔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就显得不合适了。
只有当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新奇性、差异性与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相适应时,才能出现主动学习。
教师必须树立培养学生进行检验的意识和习惯,这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很多学生习惯了解题,但是不习惯对解题结果进行验证。
教师们大都遇到过学生交上来的作业本中出现“种了45.6棵树”这类荒诞的错误,而学生们往往对此类错误无动于衷。
这与我们教学过程中对验算不恰当的教学法密切相关。
通常,我们都是在学生已经掌握算法,能正确计算之后才要求学生对相应的式题进行验算,事实上,此时的验算已经成为一种摆设,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验算的作用,仅将其当作教师要求的一个过程而已,所以常常会出现计算结果与验算结果不一致时,学生并未想到要对计算结果作出调整。
我们认为:验算应当在学生探究时发挥最有效的作用。
因为此时虽然探究出结果,但是结果是否正确尚不得知,通过验算才能知道探究结果是否正确。
这正是高水平解题者与低水平解题者的一种重要区别,是学生元认知水平高低的一种具体体现。
验算的方法既可以利用运算间的关系,如利用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对减法进行验算,也可以考虑用计算器进行验算,如初学小数运算时,计算器的应用就可以成为验算的有效路径。
在某些情况下,恰当的估算也是一种常用的验算方法。
加强对不同算法的体验,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学生自主探索找到的算法是学生的创造,是他们的学习成果,其中既包含着数学知识,还包含了宝贵的精神和态度。
对学生算法的尊重,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算法优化时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要精心设计引导优化算法的教学过程,让各种算法在碰撞、争论、比较中显现各自的特点。
优化算法的主体是学生,对好的算法只有个体有了充分的体验,才会自觉自愿地去应用。
体验的前提是理解各种算法的算理。
算理的理解是算法优化的重要基础。
算法优化的方式可以是体验不同算法,自主选择,优化算法。
也可以在同类问题的纵深发展过程中,优化算法。
以分数除以整数的教学片段为例: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5÷3如何计算:师:你能将1/5÷3转化成已经掌握的分数除法吗?小组讨论并将讨论结果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