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第一节课数学课上课要求复习过程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2bd577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61.png)
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关于初一数学上册复习教案初一上册数学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复习教案(1)常见的几何体;(2)构成图形的基本元素——点、线、面及点、线与平面图形的一些简单性质;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3)棱柱的特征;并注意棱柱和圆柱的联系与区别(4)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沿某些棱展开的平面图形及圆柱、圆锥的侧面展开图;(5)用一个平面去截一个几何体,截面的形状;(6)物体的三视图,立方体及其简单组合的三视图;(7)中的平面图形.一.填空:1.这个几何体的名称是______;它有_____个面组成;它有____个顶点;经过每个顶点有____条边。
2.正方体或长方体是一个立体图形,它是由______个面,______条棱,_____个顶点组成的.3.在①长方体、②球、③圆锥、④圆柱、⑤三棱柱这五种几何体中,其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都完全相同的是(填上序号即可)4.一个棱柱有十个顶点,且所有侧棱的和为30cm,则每条侧棱长为cm.5.将下面4个图用纸复制下来,然后沿所画线折起来,把折成的立体图形名称写在图的下边横线上:6.如图是一些相同的正方块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则构成这个立体图形的小方块数为.7.如图所示,木工师傅把一个长为1.6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后,表面积比原来增加了80,那么这根木料本来的体积是8.要把一个长方体的表面剪开展成平面图形,至少需要剪开________条棱.9.如图,截去正方体一角变成一个多面体,这个多面体有____个面,____条棱.10.若要使图中平面展开图按虚线折叠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两个数之和为6,x=____,y=____.11.四棱柱按如图粗线剪开一些棱,展成平面图形,请画出平面图来:12.薄薄的硬币在桌面上转动时,看上去象球,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13.右图中,三角形共有个。
14.如图是用边长为1的小正方体摆放成的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这个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785211b307e87101f696ab.png)
第一章:《有理数》的复习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梳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计算,进一步体会数系扩充之后运算的一致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全章的复习,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转化等数学思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运算。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四、教学过程(一)概念复习1、正数与负数(1)请同学们分别举出3个正数、3个负数的例子。
(学生口述,教师板书学生的答案。
)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
(2)正数、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例如:如果水位升高8 m记作8 m,-5 m表示____________。
2、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
注意:(1)整数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2)小数也可化为分数。
3、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
提问:数轴上的点表示的任意两个数大小关系如何确定?在数轴上的点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 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2) 正数>0>负数;(3) 两个负数比较,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4、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1)求出列举的正、负数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例如:若a与b是互为相反数,则a+b=。
5、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0没有倒数。
6、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就是一个数a的绝对值。
数a的绝对值记作:︱a︱;(1)任何有理数a的绝对值都是非负数,即︱a︱≥0.a(a>0)(2)︱a︱=(a=0)学生活动:同桌相互给出一正、一负及0三个数,分别说出它们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
7、科学记数法:把一个大于10的数记成a ×n 10的形式。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a306033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c2.png)
初一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最新3篇篇一:数学《有理数》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课的内容是《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教材中的第一章第四节,“有理数的乘除法”是把“有理数乘法”和“有理数除法”的内容进行整合,在“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之后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本章教材的编排中,“有理数的乘法”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既是有理数加减的深入学习,又是有理数除法、有理数乘方的基础,在有理数运算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有理数的乘法”从具体情境入手,把乘法看做连加,通过类比,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形式,自己归纳出有理数乘法法则。
通过这个探索的过程,发展了学生观察、归纳、猜测、验证的能力,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了自信心。
所以本节课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现实地位。
(二)学情分析:因为学生在小学的学习里已经接触过正数和0的乘除法,对于两个正数相乘、正数与0相乘、两个正数相除、0与正数相除的情况学生已经掌握。
同时由于前面学习了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学生对负数参与运算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仍还有一定的困难。
另外,经过前一阶段的教学,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课堂上合作交流也做得相对较好。
(三)教学目标分析:基于以上的学情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探索归纳得出有理数的乘除法法则,并能熟练运用。
2、能力目标: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使学生经历探索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过程,发展观察、猜想、归纳、验证、运算的能力,同时在探索法则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类和归纳的数学思想。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探索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学习态度,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生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
4、教学重点:会进行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
5、教学难点:有理数乘除法法则的探索与运用。
确定教学目标的理由依据是:新课标中指出课堂教学中应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同时也基于本节内容的地位与作用。
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精选13篇)
![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精选1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7d7c3ac0408763231126edb6f1aff00bed57093.png)
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精选13篇)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精选一三篇)制定详细的复习计划,学生对复习要有起码的安排和目标的制定,制定复习计划要顾及阶段性和针对性。
那么大家知道复习计划是怎么写的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上数学复习计划1一、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在回顾基础知识的同时,掌握"双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能力,从中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在复习中,让学生进一步探索知识间的关系,明确内在的联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以及计算能力。
3、通过专题强化训练,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激发其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摸拟训练,培养学生考试的技能技巧。
本学期的知识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基本概念比较多,也比较抽象,很多内容都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的基础知识。
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知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复习,使学生对所学概念、计算方法和其它知识更好地理结合掌握,并把各单元内容联系起来,形成较系统的知识,使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圆满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另外,通过总复习,查缺补漏,使学习比较吃力的同学,能弥补当初没学会的知识,为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
二、复习重点1、《第二章有理数的运算》:抓住有理数、数轴、相反数、定值、大小比较等这些重要的概念极其相关知识,以判断的形式为主进行复习,强化训练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极其混合运算。
2、《第三章字母表示数》:重点是同类项及合并同类项,求代数式的`值,难点是列代数式和去括号,让学生清楚的掌握同类项和合并同类项,经过填空,判断练习,提高学生的熟练程度。
强化训练化简求值。
3、《第四章平面图形及其位置关系》:掌握与线段、角、平行线、垂线相关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知道三个定理和线段中点、角平分线等定义的三种语言的相互转化。
熟练地结合图形进行线段及角的和差倍分的简单计算,会用量角器和三角板画角。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复习教案(表格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章 有理数复习教案(表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1946cde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c2.png)
义务教育学校课时教案备课时间:上课时间:A. 正数B. 负数C. 正数或负数D. 正数或0或负数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有()①-23/7 是负分数;② 1.5 不是整数;③非负有理数不包括 0;④可以写成分数形式的数称为有理数;⑤ 0 是最小的有理数;⑥ -1是最小的负整数. A.1 个 B.2 个 C.3 个 D .4 个6. 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入相应的括号内:-7,3.5, -3.1415,0,17,0.03, - 2,10,- 4非负整数集合{⋯};整数集合{⋯};正分数集合{⋯};非正数集合{⋯}.【3、数轴】数轴有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
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叫做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在数轴上的所表示的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所以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数轴上的点并不都表示有理数7. 在数轴上表示下列各数、并将这些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再用“<”连接起来.3,-4,0,2,-2,-1【4、相反数】(1)相反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2)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位于原点两侧并且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所表示的两个则 a_____b,| a |_____| b |.18. 若|a|=3,|b|=7,则|a+b|的值是( )A.10B.4C.10或4D.以上都不对【6. 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数学中规定:在水平的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2)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法则:①正数大于0,0大于负数,正数大于负数;②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练习:19. 如图的数轴上,每小格的宽度相等.(1)填空:数轴上点A表示的数是____,点B表示的数是 ____.(2)点C表示的数是− 0.3 ,点D表示的数是-1,请在数轴上分别画出点C和点D的位置.(3)在(1)(2)的条件下将A,B,C,D四个点所表示的数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连接.20. 数轴上表示数a,b的点如图所示,把a,-a,b,-b 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a<a<bB. -a <-b<a<bC. -b<a<-a<bD. -b<b<-a<a21.如图,有理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所示.(1)结合数轴可知:-a___b(用“>、=或<”填空);(2)结合数轴化简:|a+1|+|-b+1|.22.工厂生产的乒乓球超过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正数,低于标准质量的克数记作负数,现对5个乒乓球称重情况如下表所示,分析下表,根据绝对值的定义判断哪个球的质量最接近标准?解:| +0.01|=0.01,|-0.02|=0.02,|-0.01|=0.01,| +0.04|=0.04,|-0.03|=0.03.因为0.01<0.02<0.03<0.04,所以A球和C球的质量最接近标准.四.课堂小结、课堂作业板书设计第一章有理数例题课堂练习作业设计与布置作业类型作业内容试做时长基础性作业基本性作业(必做)教科书第16页复习题1复习巩固第1题5分钟鼓励性作业(选择)教科书第17页复习题1复习巩固7题5分钟挑战性作业(选择)教科书第17页复习题1复习巩固9题5分钟拓展性作业作业反馈记录教学反思备课组长审核签字教研组长审核签字年级部审核签字党支部审核签字时间时间时间时间。
最新初一数学入门课(第一节数学课)复习进程
![最新初一数学入门课(第一节数学课)复习进程](https://img.taocdn.com/s3/m/3b60bce7ccbff121dc36838c.png)
课前要求
1.书本放在课桌左上角(以后要求 课本打开,组长检查预习情况) 2.水瓶放在椅腿斜后方 3.举手回答问题,今天请说一下自 己的姓名
宇宙之大, 粒子之微, 火箭之速, 化工之巧, 地球之变, 生物之谜, 日用之繁, 无处不用数学。 ——华罗庚
数学学什么?
数字 Number
此页需记笔记
作业格式及改错要求
※此要求抄在作业本第一页,家长签字
1.作业本需折中线, 2.每次作业的第一行写上日期:※月※日, 第二行顶格写上本次作业的页码和题号 3.每道题写清每题的大小题号,例如:第一大题第1小题写作 1.(1), 每题都写原题题号不要自己重新标序号! 4.除老师特别说明的题,所有题必须抄题 5.无论大题小题,题间要空一行,每次作业距上次作业需空3至5行 6.作业本改错:应在老师评分下一行顶格写上“改错”两字并加上冒 号,然后另起一行订正,改错的题也需标清题号,特别强调每题都需 分析错因(审题、概念不清、跳步、计算),写详细过程。 7.学诊改错:只要订正在原错题旁边即可(不要擦掉错题!),必须 用与作业笔迹不同颜色的笔写清错因并改错,写不下的需附纸改错
改错:利用课间和午休时间找老师面批改错 1.全周作业每天全对或当天改错合格,一周0.5分(20周共计10分) 2.当天没有改错第二天补交或改错不合格,一天扣0.1分 3.全周有一天未改错完成者,全周不计分即0分
奖励与处罚(最多5分) 1.整学期课上表现积极突出1分, 扰乱课堂秩序、严重不听讲(课上点名批评3次)(一课-1分) 2.本学期会定期布置一些活动(如课前讲堂、几何画板制作等)酌情分次给分 3.课下学习态度积极认真(积极问题,作业特别工整,主动进行错题整理,题型分类 等)
初一数学复习的步骤详解
![初一数学复习的步骤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0cc6b0acbb0d4a7302768e9951e79b89680268d4.png)
初一数学复习的步骤详解初一数学复习的步骤详解当初一数学复习之旅开始时,仿佛是一场需要精心准备的探险。
首先,重要的是要对已学过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回顾。
就像清理思路之前,先整理一下自己的装备,回顾课本中的每一个知识点,将它们从头到尾再走一遍,能帮助学生对整个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接着,梳理知识点,分门别类地整理各种数学概念和公式。
在这个阶段,像是在规划探险路线,确保每个部分都不遗漏。
利用笔记或制作思维导图是个不错的办法,可以让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一目了然。
接下来的步骤是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通过做题目来检验掌握情况,就像在实地考察中检验自己的准备是否充足。
在练习中,重点放在典型题型和常见错误上,帮助学生找出薄弱环节,及时调整策略。
这一过程能大大提升解题的准确性和速度。
在进行题目练习的同时,复习的关键在于总结和反思。
每做完一套题目,回顾错误的地方并分析原因,仿佛是在总结探险的经验教训。
这不仅有助于避免类似错误的重复出现,也能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此外,定期进行模拟测试也是复习的重要环节。
模拟测试像是一场试炼,能有效地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帮助调整复习策略。
在测试后,认真分析测试结果,找出不足,改进复习方法,是提升成绩的有效途径。
最后,不容忽视的是调整复习的节奏和心态。
保持一个积极的态度和适当的休息时间,确保复习效果的最大化。
在整个复习过程中,就像是在保证探险队员的体力和心理状态一样,保持健康的状态对于最终的成功至关重要。
通过以上步骤的细致准备和执行,初一数学的复习将会变得更加有序和高效。
每一步都像是探险中的一个关键环节,帮助学生在数学这片知识的森林中,找到自己的方向,最终取得优异的成绩。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复习教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3339448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65.png)
word格式-可编辑-感谢下载支持第 67 课时一、课题: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1)二、复习目标:1、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整理本章知识网络;2、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3、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三、复习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四、复习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
五、教具:小黑板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复习过程:(一)、本章知识网络回顾学生自学完成(二)专题讲解专题1:有理数(和统称有理数。
)有理数分类: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有()①零是整数中最小的数;②有理数中没有最大的数;③无限小数都是有理数;④无限循环小数一定是有理数。
A、3个 B、4个C、1个D、2个专题2、数轴、绝对值、相反数、倒数⑴数轴:⑵相反数: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零的相反数是。
从数轴是看,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分别在两侧,并且与的距离相等。
①通常用a与表示一对相反数。
②a-b的相反数为 .③a+b的相反数为 .④a与b互为相反数,则a+b 0.⑤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的相等,即|-a| |a|.⑥|a|=|b|则a= (即a与b互为)。
⑦反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有理数有理数是 .a ( )⑶绝对值: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零的绝对值是。
即|a|={ 0 ( )-a ( )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的点离开的距离。
①若|a|=a,则a 0,若|a|=-a,则a 0。
②绝对值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⑷倒数:。
①没有倒数。
②通常用a(a≠0)与互为倒数。
③倒数等于它本身的数是。
*利用数轴,我们可以很方便地解决许多题目例2 (1)求出大于-5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2)求出适合3<x<6的所有整数;(3)试求方程x=5,x2 =5的解;(4)试求x<3的解专题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⑴数都大于零,数都小于零,即〈 0 〈。
⑵两个正数大的数较大。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复习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ef94dc2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e5.png)
⼈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各章复习教案第⼀章有理数复习⼀、知识要点本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有理数的概念与有理数的运算两部分。
有理数的概念可以利⽤数轴来认识、理解,同时,利⽤数轴⼜可以把这些概念串在⼀起。
有理数的运算是全章的重点。
在具体运算时,要注意四个⽅⾯,⼀是运算法则,⼆是运算律,三是运算顺序,四是近似计算。
基础知识:1、⼤于0的数叫做正数。
2、在正数前⾯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有理数(rational number):正整数、负整数、0、正分数、负分数都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称为有理数。
5、数轴(number axis):通常,⽤⼀条直线上的点表⽰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数轴满⾜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个点表⽰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origin);(2)通常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上)为正⽅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向;(3)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6、相反数(opposite number):绝对值相等,只有负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7、绝对值(absolute value)⼀般地,数轴上表⽰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正数⼤于0,0⼤于负数,正数⼤于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的反⽽⼩。
8、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的加数的符号,并⽤较⼤的绝对值减去较⼩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加法交换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表达式:a+b=b+a。
加法结合律:有理数的加法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表达式:(a+b)+c=a+(b+c)9、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相反数。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42a3ca33d15abe23492f4d0b.png)
七年级数学第一章复习教案(优秀版)word资料教学内容:整式的运算教学目标:掌握整式的运算,能熟练地运用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重点、难点:本章重点是整式的有关概念及整式的加、减、乘、除运算,乘法公式是重中之重。
本章难点是对有关概念的理解及去括号和添括号时括号中各项的符号的处理法则。
【学习过程】一、整式的有关概念1、引入:一个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某校学生总数为x ,其中男生人数占总数的35,该校男生人数为___;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为a 的正方形,高为h ,体积是___;像上述____这样的式子,都是数和字母的乘积,这样的代数式叫做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例如上述____。
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为整式。
2、易错点:容易出错处主要体现在:(1)系数中出现负号的容易漏掉符号;(2)将系数π看作是字母。
(3)求多项式的次数来源于单项式的次数,然后再将各项的次数求最高值。
3、练习(1)下列整式哪些是单项式?哪些是多项式?它们的次数分别是多少?单项式的系数分别是多少?多项式的项数分别是多少?(2)x 的2倍与y 的平方的 12的和,用代数式表示为_____,它是__________(填单项式或多项式);(3)单项式-4ab 2,3ab ,-b 2 的和是_________,它是____次_____项式;(4)3x 3-4 是_____次_____项式;3x 3-2x-4 是___次____项式;-x-2的常数项是____;(5)a-5a 2b 3+3ab+1 是_____次____项式,最高次项是____,最高次项的系数是______,常数项是____;(6)2x-3πx3+8 是___次___项式,第二项是____,它的系数是_____.二、整式的加减1、合并同类项合并同类项法则去(添)括号法则整式的加减运算2、巩固练习:(1)5xy2-2x2y 与2xy2-4x2y 的和;(2)3x2+6x+5 与4x2+7x-6 的差。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第一章有理数复习课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f3c760b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4.png)
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案学习目标:1.能正确掌握数的分类,理解有理数、数轴、相反数、绝对值、倒数五个重要概念。
2.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法则,能进行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的运算和简单的混合运算。
3.养成“言必有据、做必有理、答必正确”的良好思维习惯。
增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思想。
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包括法则、运算律、运算顺序、混合运算)是本章的重点。
知识难点:绝对值的概念及有关计算,有理数的大小比较,及有理数的运算是本章的难点。
考点:绝对值的有关概念和计算,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及混合运算是考试的重点对象。
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一)有理数的基础知识1.相反数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其中一个数就叫另一个数的相反数。
0的相反数是0,互为相反的两个数,在数轴上位于原点的两则,并且与原点的距离相等。
2.绝对值(1)绝对值的几何意义: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数轴上表示该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
(2)绝对值的代数意义: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可用字母a表示如下:⎪⎩⎪⎨⎧<-=>=)0()0(0)0(a a a a a a(3)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3.倒数的定义:乘积是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即ab=1,那么a 和b 互为倒数;倒数也可以看成是把分子分母的位置颠倒过来。
(二)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法(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的两个数相加得0;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有理数加法的运算律:加法的交换律:a+b=b+a ;加法的结合律:( a+b ) +c = a + (b +c)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的基本思路是:先把互为相反数的数相加;把同分母的分数先相加;把符号相同的数先相加;把相加得整数的数先相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课说课稿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课说课稿](https://img.taocdn.com/s3/m/4437e3b5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cc.png)
1.生活情境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有理数相关的生活故事,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找零,让学生初步接触到有理数的概念。
2.问题导入:提出一个与有理数相关的问题,如“小明有3个苹果,小华给了小明2个苹果,请问小明现在有几个苹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3.游戏导入:设计一个简单的数学游戏,如数独或接龙,让学生在游戏中自然地接触到有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1.有理数的概念:通过PPT课件和实物教具,引导学生理解有理数的定义和分类,如有理数的正负、整数和分数等。
2.有理数的运算规则:通过示例和练习,逐步讲解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3.有理数的大小比较:通过比较实例,让学生了解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法则,如正数大于负数、分数的大小比较等。
(一)学生特点
面对人教版七年级的学生群体,他们正处于青少年时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在认知水平方面,他们已经开始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能够理解和接受一定的抽象概念。然而,由于个体差异,部分学生可能还未完全适应初中的学习节奏。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于数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可能因为过去的学习经历而对数学产生恐惧或抵触心理。至于学习习惯,学生们在这一阶段已经形成了各自的学习方式,但仍有提升空间,特别是在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方面。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的定义、分类、运算规则、大小比较,以及实数的概念。能够熟练运用有理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复习课的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合作精神。通过典型例题的讲解,让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有理数 复习1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章 有理数 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218e09f158f5f61fb736669f.png)
课题第一章有理数复习1 主备人课型复习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本章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适量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掌握。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数学发展是实际生活的需要,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资源多媒体重点难点有理数的运算。
利用有理数运算法则灵活运算,对各个知识点的概括、总结。
教学过程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知识疏理,形成体系 40’1.什么是正数?什么是负数?0是正数或负数吗2.有理数分成哪几大类?分别是什么?3.数轴的三要素是什么?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如何?4.什么是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有何关系?a学生独立回答小组讨论,派一名学生回答画出数轴来说明让学生温习旧知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本章的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运算,这需要同学们熟练掌握法则和熟练利用法则;环节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动态修改小结4’6.如何比较两个负数的大小?、7.有理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法则分别是什么?8.有理数的加法运算律和乘法分配律是是什么?9.乘方的概念和运算法则是什么?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顺序是什么?11.什么是科学计数法和近似数?谈谈本章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复习题1,用式子来分别表示说出加法与减法的关系,乘法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口答学生大胆发言考察学生对法则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考察乘方的相关知识(0)0(0)(0)a aa aa a>⎧⎪==⎨⎪-<⎩板书设计第一章有理数复习1知识疏理,形成体系回顾知识的具体内容教学后记本节是全章的复习课.首先是复习本章的主要概念和法则.在上节课所留复习作业的基础上,一上课,就进行课堂提问,“关于有理数,你都知道什么”,“关于有理数的运算,你又知道什么”.通过学生的回答,既可检查学生作业完成的情况,又充分地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0152cd449649b6648d74791.png)
第一章 《有理数》(两课时)复习教案【复习目标】:复习整理有理数有关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法则,运算律以及近似计算等有关知识;【复习重点】:有理数概念和有理数的运算;【复习难点】:对有理数的运算法则的理解;一、知识回顾(一)正负数 有理数的分类:_____________统称整数,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_统称分数,试举例说明。
____________统称有理数。
(二)数轴 规定了 、 、 的直线,叫数轴(三)、相反数的概念像2和-2、-5和5、2.5和-2.5这样,只有 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0的相反数是 。
一般地:若a 为任一有理数,则a 的相反数为-a相反数的相关性质:1、相反数的几何意义: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除0外)分别在原点O 的两边,并且到原点的距离相等。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和为0。
(四)、绝对值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 的点与原点的 叫做数a 的绝对值,记作∣a ∣;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任一个有理数a 的绝对值用式子表示就是:(1)当a 是正数(即a>0)时,∣a ∣= ;(2)当a 是负数(即a<0)时,∣a ∣= ;(3)当a=0时,∣a ∣= ;【课堂练习】1.把下列各数填在相应额大括号内:1,-0.1,-789,25,0,-20,-3.14,-590,正整数集{ …};正有理数集{ …};负有理数集{ …};87负整数集{ …};自然数集{ …};正分数集{ …};负分数集{ …};2.如图所示的图形为四位同学画的数轴,其中正确的是( )3.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用“>”号连接起来。
4,-|-2|, -4.5, 1, 04.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整数B.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分数C.数轴上的点只能表示有理数D.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5. -5的相反数是 ;-(-8)的相反数是 ;- = 0的相反数是 ; a 的相反数是 ;6. 若a 和b 是互为相反数,则a+b= 。
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复习教案(5篇材料)
![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复习教案(5篇材料)](https://img.taocdn.com/s3/m/f326e4d5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12.png)
七年级上第1章有理数复习教案(5篇材料)第一章有理数复习教学目标:1:识记有理数的基本概念;2:能够运用相关基础知识,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3.掌握并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规则和规律进行计算。
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有理数的基本概念和算法。
教学过程:(一)有理数的基本概念一:正数和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叫做正数。
2、负数:在正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比0小的数叫做负数。
3、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
4.同一个问题中,正数和负数分别代表意义相反的量。
二:有理数: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这样的数叫做有理数。
有理数的两种分类三:数轴:定义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称为数轴。
数轴满足以下要求:(1)在直线上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这个点叫做原点;(2)通常直线上的右(或上)方向为正方向,选择合适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中,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所有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关于有理数和数轴的练习4:倒数绝对值相等,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其中一个是另一个的相反数。
数a的相反数是-a,(a是任意一个有理数);0的相反数是0.若a、b互为相反数,则a+b=0.相反数的相关练习题五:倒数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a的倒数是;0没有倒数;若a与b互为倒数,则ab=1.倒数相关练习题倒数、相反数区别:1:互为倒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同,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符号相反。
2:0没有倒数,0的相反数是0。
3:倒数对于本身的数是1或-1。
4:两个相反数之和为0,两个倒数之积为1。
示例:六:绝对值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
记做|a|。
由绝对值的定义可得:|a-b|表示数轴上a点到b点的距离。
a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若a>0,则︱a︱= a;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若a<0,则︱a︱=-a;0的绝对值是0.若a =0,则︱a︱= 0;对任何有理数a,总有︱a︱≥0.绝对值知识的相关练习题例题:七:有理数大小的比较:1)数轴比较:在数轴上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2)两个负数,较大的绝对值较小。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小结 课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小结 课程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981f995a76e58fafbb00301.png)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复习小结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梳理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理解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
2.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运算,并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体会数系扩充之后运算的一致性。
3.通过利用数轴的直观性解决问题,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4.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和分析能力。
5.在教学中渗透美的教育,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学会与人相处,感受探索与创造,体验成功的喜悦。
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数学之美。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概念、有理数的运算.2.教学难点:负数、有理数法则以及以及数形结合、转化思想、分类讨论、化归的思想方法的应用.三、学情分析: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第一章《有理数》,对有理数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有理数的知识的理解(由于其抽象程度较高)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四、教学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一) 创设情境,引入新知建构知识框架;(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1、整数和分数统称为_____;2、数轴:(1)数轴的概念:规定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直线,叫做数轴;(2)数轴上的点与有理数的关系: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零用______表示,正有理数用__________的点表示,负有理数用____________的点表示.3.相反数:(1)概念:如果两个数只有_______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____.(2)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_______,并且与原点的距离_______.4.绝对值:(1)概念: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________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2)绝对值的求法:正数的绝对值是它________,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___________,0的相反数是____;5.有理数的加法:(4)运算律:①交换律:a·b=_______;②结合律:(a·b)·c=__________;③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a(b+c)=___________.8.有理数的除法(1)法则一:两数相除,同号得____,异号得____,并把绝对值_______ ;0除以任何不等于0的数都得____;(2)法则二:除以一个数不等于0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________.9.有理数的乘方:(1)意义:一般地,求n个相同因数a的________的运算叫做乘方;记作:a n,其中乘方的结果叫做____,a叫做_______,n叫做________;(2)乘方运算的符号法则:正数的任何次幂都是________,负数的奇数次幂是______,负数的偶数次幂是________.10.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先算_______,再算________,最后算________;如果有括号,就先算______________.(三)运用知识,体验成功:设计意图:分层教学,让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发展,感受成功的喜悦.例1:规定正常水位为0米,高于正常水位0.2米记作+0.2米,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高于正常水位3米记作+3米 B.低于正常水位5米记作-5米C.+6米表示水深为6米 D.-1米表示比正常水位低1米例2:把下列各数分别填在相应的括号内.-12,13,-2,+6,227,0,0.8,314,-4.2.正数:{ ,…};负数:{ ,…};正整数:{ ,…};正分数:{ ,…};负整数:{ ,…};负分数:{ ,…}.例3:实数a、b在数轴上对应点的位置如图2-1所示,则a____b(填“<”、“>”或“=”) .例4:有理数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2所示,化简|a-1|-|b-a|.例5: 绝对值等于3的数有________个,它们分别是________,它们表示的是一对________数.例6:用“>”或“<”填空:(1)9________-16;(2)-715________-215; (3)0________-7. 例7:有理数a 、b 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2-3所示,则a +b a 2b 的值是( )图2-3A .正数B .0C .负数D .无法判断例8:(1)-22×34÷13-23; (2)(-6)×(-4)-(-32)÷(-8)-3; (3)5×⎝⎛⎭⎫25-2+12÷⎝⎛⎭⎫12―13―14. (四)知识深化,应用提高: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对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将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网络化,对在获取新知识中体现出来的数学思想、方法、策略进行反思,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本章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本章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a2b20ef3169a4517623a33d.png)
本章复习【知识与技能】1.认识一些简单的几何体的平面展开图及会画从不同方向看立体图形的平面图形.2.掌握直线、射线、线段、角这些基本图形的概念、性质、表示方法和画法,会进行线段、角的基本运算.【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共同回顾本章知识点,建立知识间联系.2.结合图形,指导学生进行线段与角的计算,形成识图和解题能力.【情感态度】逐步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体会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几何图形并进行线段与角的计算.【教学难点】从图形中找到几何元素间的关系,并应用于解题之中.一、知识框图,整体把握【教学说明】本章知识的基本概念较多,应要求学生自主回忆这些定义,并在交流中发掘线段与角之间的联系.二、释疑解惑,加深理解1.复习几何图形应注意的问题:(1)任何图形都可以说是几何图形,但我们所学习、研究的一般是较为规范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柱体、圆锥体、球体等.几何图形包括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常见的立体图形可分为柱体、锥体、球体三大类,柱体分为棱柱和圆柱,通常以侧棱的条数给棱柱命名,如有5条侧棱的棱柱就叫五棱柱.锥体分为棱锥与圆锥,它们的共同点是只有一个公共顶点;不同点是棱锥的侧面是三角形,底面是一个多边形,而圆锥的侧面是曲面,底面是一个圆,我们通常用虚线表示立体图形中被遮挡的部分.立体图形是由平面图形所围成的,因此研究立体图形往往先从平面图形开始.(2)观察物体时,所选择的正面不同,所得的平面图形也会不同;不是所有的立体图形都可以展开成平面图形,例如球体便不可展开;同一立体图形可以有不同的平面展开图.(3)由旋转而得到的几何体可成为旋转体,常见的几种旋转体为:①将长方形绕一边旋转一周,形成圆柱;②将直角三角形绕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旋转一周,形成圆锥;③将半圆绕直径旋转一周,形成球.例1 如图,此正方体的展开图是()【分析】本题可结合左图看,易知选A.但本题也容易错选D,错在没有分清三角形、圆、心形之间的相对位置(心尖与圆不相对),这也是解这类题极容易犯的错误.例2 (1)可以旋转形成如图所示几何体的图形是()(2)将下图的图形绕虚线旋转一周,可以得到的几何体是()【分析】本题第(1)小题中该旋转体由两个圆锥组合而成,选B,第(2)小题该图形可旋转成C项中的几何体,这两小题分别易错选C、B,原因是没有把该几何体看成一个组合图形.2.复习直线、射线、线段应注意的问题:(1)直线没有长短、粗细,直线的基本性质中,“有”表示“存在”,“只有”说明“唯一”;直线上有无数个点,经过一点的直线有无数条;过任意三点都不在同一直线上的n个点,可以画[n(n-1)]/2条直线.(2)端点不同的射线不是同一条射线;射线只有一个端点,在记录射线时要注意射线的端点字母必须写在前面;若一条直线上有n个点,则有2n条射线.(3)线段有两个端点,不可延伸,可度量,表示端点的两个大写字母表示,线段的中点一定在线段上.例3 如图,图中有多少条射线?多少条线段?多少条直线?解:由图可知:以A为端点的射线有1条,以B为端点的射线有3条,以C、D 为端点的射线各有2条,所以共有射线8条,有AB、BC、BD、CD共4条线段,只有一条直线BC.【注意】直线与线段都可用两个大写字母AB表示,AB与BA可以不加区别,但射线不同,AB表示以A为端点向AB方向延伸,BA正好相反.射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射线都是直线上的一部分,需正确理解三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做题时观察要仔细,思维要有条理.3.复习角应注意的问题:(1)顶点与边(射线)是组成角的两个要素.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无关;平角的两边成一直线,但不能说平角就是直线.周角的两边重合成一条射线,但不能说周角就是射线.(2)当以某一点为顶点的角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其中任意一个角都不能只用一个大写字母表示;用三个大写英文字母表示角时,一定要把顶点字母写在中间.(3)在进行角度换算时,要注意:把高级单位转化成低级单位要乘进率,把低级单位转化为高级单位要除以进率,如1°=60′,1′=(1/60)°;转化时必须逐级进行,“越级”转化容易出错.(4)角的平分线是一条在角的内部的射线,不是线段,也不是直线.(5)互为余角的角和互为补角的角反映了角的数量关系,而不是位置关系;一个角的余角与补角可以有多个;书写方位角时,习惯上把南或北写在前,东或西写在后.例4 如图,点A、O、B在一条直线上,∠AOC=∠BOC,若∠1=∠2,则图中互余的角共有()A.5对B.4对C.3对D.2对【分析】根据余角的性质知∠AOE=∠COD,结合图形易发现,∠AOE与∠1,∠1与∠COD,∠AOE与∠2,∠2与∠COD都互余.解本题时需重视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本题易漏数,而错选C或D.【答案】B三、典例精析,复习新知例1 观察下列几何体,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得到的图形都是长方形的是()【分析】从正面、左面、上面看得到的图形都是长方形的几何体是长方体,故选B.【答案】B例2 如图,G,M,N分别是AB,AC,CB的中点,那么下面结论成立的是()A.MN=GBB.MG=12(AC-GC)C.GN=12(GB+AC)D.MN=12(AB+GC)【分析】因为G是AB的中点,所以AG=GB=12AB.因为M是AC的中点,所以AM=MC=12AC.因为N是CB的中点,所以CN=NB=12CB,所以MN=MC+CN=12AC+12CB=12AB=GB.故A正确.【答案】A例3 把一副三角板的两个直角顶点O重合,如图.(1)若∠BOC=60°,则∠AOD等于多少度?(2)若∠BOC=80°,则∠AOD等于多少度?(3)∠AOD+∠BOC等于多少度?解:(1)由题意可知∠AOB=∠COD=90°.若∠BOC=60°,∠AOC=30°.∠AOD=∠AOC+∠COD=120°.(2)同理,若∠BOC=80°,则∠AOD=100°.(3)∠AOD+∠BOC=(∠AOC+90°)+(90°-∠AOC)=180°.例4 小王从家出发向南偏东30°的方向走了1000米到达小军家,此时小王家在小军家的_______方向.【分析】如图,在小王家、小军家分别建立相应的坐标,由题意知∠BAC=30°,则在△ABC中,∠BAC+∠ACB=90°,所以∠ACB=60°.又因为∠ACB+∠ACD=90°,所以∠ACD=30°.即小王家在小军家北偏西30°的方向.【答案】北偏西30°.四、复习训练,巩固提高1.如图:∠AOC=______+______,∠BOC=∠BOD-∠______=∠AOB-∠______.2.如图,射线OA的方向是: ______;射线OB的方向是: ______;射线OC的方向是: ______.3.8点30分,分针与时针成()的角.A.70°B.75°C.80°D.85°4.任意一个锐角的补角与这个角的余角的差是()A.180°B.90°C.45°D.不能确定5.如右图是一个正方体的展开图,图中已标出三个面在正方体中的位置,f:前面;e:右面;d:下面.试判定另外三个面a、b、c在正方体中的位置.6.如图所示,已知线段AB=80cm,M为AB的中点,P在MB上,N为PB的中点,且NB=14cm,求PA的长.【教学说明】以上几题是对本章内容的复习与巩固,教师可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评讲,特别是稍难的第5、6题,做第5题时,教师可让学生折纸表示,逐步培养自身的空间想象能力.做第6题时,教师向学生提示:从图形可以看出,线段AP等于线段AM与MP的和,也等于线段AB与PB的差,所以,要求线段PA 的长,只要能求出线段AM与MP或求出线段PB即可.【答案】1.∠AOD ∠COD COD AOC2.北偏东15°北偏西40°南偏东45°3.B4.B5. a:上面b:后面c:左面6.解:解法一:因为N是PB的中点,所以PB=2NB,而NB=14cm,所以PB=2×14=28cm.又因为M是AB的中点,所以AM=MB=12 AB,所以AM=MB=40cm.又因为MP=MB-PB=40-28=12 (cm),所以AP=AM+MP=40+12=52(cm).解法二:因为N是PB的中点,所以PB=2NB,所以PB=2×14=28(cm).又因为AP=AB-PB,AB=80(cm),所以AP=80-28=52(cm).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体会?说说看.1.布置作业:从教材复习题4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本课时的复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综合应用数学知识、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关键是要抓住基本概念,并通过图形将全章知识串联起来,利用知识间的联系加强理解,便于实际应用,提高计算能力.在选择训练习题时应注意筛选加强基础和提高能力、发展智力并举的问题,全面复习又要突出重点.教师指导学生练习时,更要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易误点进行指导.后序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完美版)教案-数学初一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
![(完美版)教案-数学初一第1课时 整理与复习(1)](https://img.taocdn.com/s3/m/90d384fbaff8941ea76e58fafab069dc50224786.png)
第九单元整理与复习整理与复习(1)教学内容:课本第110-111页。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加深对负数的认识,能正确使用负数描述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加深对小数的认识,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能运用小数描述一些简单的事物;加深对字母表示数的理解,进一步提高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能力,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进一步发展符号感。
2.通过复习,能正确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值。
3.体会探索数的特征的一些方法,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进一步加深对负数和小数的认识,熟练地用字母表示数量、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把多位数改写并根据要求写出它的近似值。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我啧啧赞叹,新时代的电力工人,高科技应用也在与时俱进。
过了一会儿,无人机悠悠飞了回来。
这个多脚的金属制造物看上去既轻盈,又有气势。
降落时,它发出的蜂鸣声和飞溅的雪花让人心生喜爱。
育儿知识大全网 / 。
英语的单词是很重要的一项,英语想要拿到高分,就一定需要在英语单词上多下功夫,学好单词也是英语逆袭的必要条件,想要掌握好英语单词的话,最好不要大面积占用时间来背英语单词,可以将英语单词的学习时间分为一些零散的闲暇时间“我只是个‘飞手’,我徒弟是‘机长’,比我飞得好!”原来,“机长”和“飞手”是无人机驾驶领域的不同级别。
此刻,高师傅的“机长”徒弟正在巡视另一条线路。
同一片飘雪的天空下,还有很多像他们这样忙碌的电力工人。
以大雪为布景,我拍摄下许多精彩的画面。
其中一张我特别喜欢。
那是高师傅和他的同事在仰望天空中翱翔的无人机,他们的眼睛闪闪发亮,身后的输电铁塔异常高大。
新春摄影大赛中,这张照片获了奖。
我在微信上把这个消息告诉高师傅,他点了个大大的“赞”,并回复:“风霜雨雪都不怕,巡线路上再出发!”我知道,这个时候,高师傅和他的同事们还在野外进行春节特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丘成桐
客家人,美籍华人 , 数学家,哈佛大学终身教 授。荣获1982年度最高数 学奖菲尔兹奖,是第一位 获得这项奖的华人。
陶哲轩
现任教于美国加州 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 )数学系的华裔数学家 ,第二位获得“菲尔茨奖” 的澳籍华人数学教授。
米尔扎哈尼
米尔扎哈尼1977年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她小 时候梦想成为一名作家,但后来发现数学更加让她着迷 。她说:“解数学题很有趣,就好像猜谜或是破案时连 接各个线索。我当时感觉,这是我愿意做的,之后就走 上这条路。”1994年和1995年,米尔扎哈尼连续两次摘 得高中生国际奥数大赛金牌,被称为“伊朗的天才少女” 。她于2004年在美国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斯 坦福大学教授。谈到获奖感受,米尔扎哈尼说:“女性 能够胜任与男性同样的工作,对女性来说,很重要的一 点是,要保持积极和自信。”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仅供参考! 感谢您的业本:一本用来做家庭作业,另一本做课堂练习。 一、课前准备:两分钟预备铃,拿好书、课堂练习本、 练习册等上课相关材料。
二、课堂要求: 1、坐姿:上课铃一响,安静坐好,左臂在上,右臂在下 平放桌面,抬头挺胸,身子坐直。 2、上课认真听讲,上课不能讲小话,玩小动作,做与数 学课无关的事情。 3、上课有同学举手发言时,其它同学需保持安静。 4、阅读课本上的例题时要先用本子遮住答案,自己做一 遍再校对答案。
家庭作业要求
1.先复习再做作业。 2.作业本对折,先竖写。做一题空一行,划线
用红色笔,写字用黑色笔。 3.先在左上角写日期。 4.如有错题先订正,订正时写原题号,订正好
再写当天的作业,要抄写题目,写解作答, 写清楚解题过程。 5.作业用黑色水笔,准备好尺子,作图铅笔。 6. 课堂作业独立完成,不能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