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历史全套复习资料含历年高考真题专项练习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全国乙卷)唐代中后期文人间流行诗歌唱和之风,“江南”成为唱和的重要主题。
杭州、苏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等地名常在唱和诗歌中出现。
这种风尚()A.得益于稳定的地方秩序B.缘于坊市制度的崩溃C.助推山水田园诗的兴起D.导致经济重心的南移【答案】A【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题是本原因题、影响题。
时空是:唐中后期(中国)。
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材料主要内容是唐中后期文人流行诗歌唱和,江南是重要主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诗歌唱和主要体现的是文人之间作诗与别人相酬和,而诗人之间这种诗歌唱和基本以江南为主题,主要是因为唐中后期,南方相对北方,社会秩序更加安定,A项正确;唐朝时期坊市制度没有崩溃,排除B 项;山水田园诗兴起于魏晋时期,排除C项;经济重心的南移是因为安史之乱,排除D项。
故选A项。
2.(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中华文明在五千多年不间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融汇各地域文化的涓涓细流,内涵不断丰富,影响逐渐扩大,形成“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的气象。
选择一个地域,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以具体史实阐述该地域对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贡献。
(要求:选择的地域与史实须相互吻合,表述清晰,观点正确)【答案】【参考答案】地域:黄河流域。
观点: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
论述:黄河流域气候适宜、土壤肥沃、动植物资源丰富,中国先民很早在这里繁衍生息。
旧石器时代有丁村人、蓝田人,在新石器时代出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代代先民繁衍生息、辛勤劳动,刻画出中华文明的成长轨迹。
新石器时代,先民使用磨制石器工具,开创了原始农业和家畜饲养业,产生了各式各样的农业工具,生活逐渐稳定,由此进入农耕文明。
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孕育了中国的自然观、时间观、宇宙观乃至伦理观。
农耕的发展促进了制陶等手工业的发展,产生精美的陶器代表:彩陶和黑陶,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奠定了中华文明精于工艺、善于创造的基因。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人民解放战争》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新课标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抗日战争胜利后,根据党中央争取国内和平民主的方针,各解放区继续实行抗日战争时期确立的民主选举的各项原则和制度。
一些解放区开展了民主选举运动,颁行了选举法规。
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这次选举产生了10名边区参议员,包括各社会阶层的代表。
在党派关系上,共产党员61人,国民党员19人,救国会员1人,无党无派人士89人。
解放战争后期,对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者的范围和条件作出新的规定。
1949年1月,《东北解放区县村人民代表选举条例草案》规定:经军事法庭、司法机关和人民法庭判决剥夺公民权者,有反革命行为及民主政府缉办在案者等无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1949年6月,东北行政委员会明确地把“赞成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设新民主主义新中国”,列为被选为人民代表会议代表的首要条件。
其他解放区颁布的选举法规也有类似的规定。
——摘编自韩延龙等《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范围调整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放区人民政权选举制度的积极作用。
【答案】(1)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需要,由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矛盾为主转变为阶级矛盾为主;经过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解放战争胜利在即;解放区的日益扩大;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建立了新兴的人民政权;(2)用法律维护和保障解放区人民的民主权利,体现了人民当家做主;有利于解放区人民去支援解放战争,加快战争的胜利;对建国后人民民主政权的建设提供了经验。
【解析】(1)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解放战争时期。
据材料一“1945年10月至1946年初,陕甘宁边区为召开第三届参议会首次大会进行了乡、县、边区三级普选。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含答案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两次世界大战与国际秩序的演变》1.(2024·湖北·高考真题)1913年,多米尼加对德国进出口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约20%,到1916年这两项数据均清零。
1914—1917年,阿根廷三大农产品大麦、小麦和亚麻的出口量价齐跌。
尽管战时需求挽救了巴西橡胶业,但其咖啡贸易在1914—1915年间下降了三分之一。
1914—1918年,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
这些现象反映()A.世界市场因战争濒临崩溃B.欧美国家侵略重心转移C.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全球性D.单一产业结构弊端显现【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题干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全球)。
据题干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在一战期间的经济数据变化,多米尼加与德国贸易清零,阿根廷农产品出口量价齐跌,巴西部分产业受影响,而上海、大阪的现代纺织厂产量暴增,这些现象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世界不同地区经济的影响,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的全球性,C项正确;虽然战争确实扰乱了世界市场,但“濒临崩溃”的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A项;题干信息未直接体现欧美国家侵略重心的变化,排除B项;单一产业结构的问题并非题干现象的主旨,排除D 项。
故选C项。
2.(2024·山东·高考真题)下图为1918年10月23日英国《笨拙》杂志刊登的一幅漫画《大兵与文官》。
该漫画揭示出()协约国军队总指挥福煦对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和英国首相劳合·乔治说:先生们、如果你们要走这条路,小心踩雷!A.英国对德国的强烈担忧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非正义性C.战后国际关系体系的脆弱D.英、法、美利益诉求的一致性【答案】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8年10月(世界)。
2024年天津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
2024年天津市历史高考复习试题及解答参考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以下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实,叙述正确的是:A、秦始皇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个国家B、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了汉朝,定都长安C、秦始皇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郡县制,地方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命D、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都城从咸阳迁至洛阳答案:C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确实实行了郡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这样可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选项A中的国家顺序错误,选项B中的汉朝建立时间错误,选项D中的都城迁移方向错误。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下列关于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描述不正确的是:A、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北方,孙权巩固江东,刘备占据益州B、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的关键性战役,奠定了三国的基础C、220年,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立为帝,国号魏,标志着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D、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局面答案:D解析:选项D中的描述不正确。
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这一事件发生在221年,确实是三国鼎立局面的一部分,但并不能说是进一步巩固了三国鼎立局面,因为此时魏、蜀、吴三国已经各自建立了政权,三国鼎立局面已经形成。
选项A、B、C都是关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正确描述。
因此,正确答案是D。
3、题干:以下哪个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A、五四运动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三大改造完成D、改革开放答案:C解析:三大改造(即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开始逐步恢复和发展。
A项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B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D项改革开放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因此,正确答案是C。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
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专项复习《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1.(2024·湖北·高考真题)《岳麓书院藏秦简》记载:“丞相其以制明告郡县……毋令吏以苛徭夺黔首春夏时。
令皆明焉,以为恒。
不从令者,赀(处罚)丞、令、令史、尉、尉史、士吏、发弩各二甲(甲胄)。
”这表明秦朝()A.相权挑战皇权B.延续秦国耕战国策 C.统治残暴严苛D.崇尚儒家民本思想2.(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以下是某时期洞庭郡行政管理体系示意图。
该时期是()A.春秋B.秦朝C.宋朝D.元朝3.(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有史料记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国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
”“大农之诸官,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
”以上史料反映的是()A.相地而衰征B.盐铁官营C.均输平准D.摊丁入亩4.(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公元前60年,西汉在乌垒城设置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该机构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5.(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史载:“(西)汉成帝初置尚书五人,其一人为仆射,四人分为四曹:常侍曹(主公卿),二千石曹(主郡国二千石),民曹(主凡吏民上书),客曹(主外国夷狄)。
后又置三公曹(主断狱),是为五曹。
”由此可知()A.尚书台正式确立为新行政中枢B.汉成帝开始设立中朝削弱相权C.尚书各曹掌握朝廷的重要职能D.尚书仆射控制中朝威胁到皇权(2024·浙江1月·高考真题)中国天文学起步较早,成果丰硕。
下列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6.①创立延续至今的干支纪日法②编订新的历法《授时历》③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④张衡撰写天文学专著《灵宪》A.①④②③B.①④③②C.④②①③D.④①③②7.(2024·全国新课标·高考真题)三国魏代汉、西晋代魏,都通过“禅让”实现:权臣在切实掌握军政权力后,皇帝下诏表彰其功业、德行,表示尊重天意、民心,主动让位;公卿大臣则群起劝进,权臣再三谦退,“不得已”建立新政权。
高中历史复习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复习练习题及讲解### 高中历史复习练习题及讲解#### 一、选择题1.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推行郡县制B. 焚书坑儒C. 统一度量衡D. 修建长城2.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对中国古代社会产生了哪些影响?A. 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 强化了皇权C.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D. 所有选项3. 明朝时期,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贸易往来B. 展示国威C. 寻找建文帝D. 传播文化#### 二、填空题1.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建立了______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______时期。
2. 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实行了______,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改革。
3.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______时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达到了高峰。
#### 三、简答题1. 简述清朝康乾盛世时期的特点。
2. 请简述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四、论述题1. 论述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起源、发展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 练习题讲解#### 一、选择题1. 答案: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焚书坑儒、统一度量衡、修建长城等措施,都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2. 答案:D。
唐朝科举制度的完善,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加强了皇权,同时对文学艺术的发展也产生了积极影响。
3. 答案:B。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展示国威,同时通过航海活动,也促进了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
#### 二、填空题1. 周武王灭商后建立的是周王朝,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了西周时期。
2. 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是推恩令,这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改革。
3. 唐朝的开元盛世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发展达到了高峰。
#### 三、简答题1.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文化发展,对外关系也相对和谐,是清朝的鼎盛时期。
2. 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全集(含答案)
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全集(含答案)
本文档收集了历年的高考历史真题以及相应的答案,供学生们进行复和评估。
为什么要做历年真题?
历年真题是考生们复备考的重要资料,通过做历年真题,可以帮助考生更好地了解考题类型、题目难度以及各个知识点的考查情况,有利于考生发现自身的薄弱点并加以提高。
如何使用本文档?
本文档按照考试年份顺序排列,每一年的真题都附带有相应的答案,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性的进行练和检验。
文档特点
本文档收集了历年高考历史真题,并加入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对每一道考题进行了逐个分析和解答,对常考、易错、易忽略的知
识点重点讲解,对考生的疑点和薄弱环节详尽解答,是备考历史考试不可缺少的资料。
总结
历年真题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通过坚持做历年真题可以有效地检验考生的备考成果,找出薄弱点并进行针对性提高,加深知识点理解和记忆,预测考题类型和难度,建立信心和增强考试技巧,是历史考生备考复习的必备资料。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中古时期的世界》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中古时期的世界》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北京卷)中世纪德意志自治城市科隆是商业和手工业重镇,行会众多。
1413年,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该决议不需要封建领主批准②工人通过罢工阻止新机器的引进③行会有效保护了成员的经济利益④该决议重创了机器大工业生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A【解析】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中世纪的德意志。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中世纪的自治城市获得了一定的特权,而且从材料看出该决议是该城最高行政机构市政会议讨论决定,所以不需要封建领主的批准,①正确;根据材料“永远禁止制造和使用纺丝搓丝机,理由是它会让该城许多丝织业从业者断了生路”可以看出行会有利于保护成员的经济利益,③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以行会决议的形式阻止制造和使用新机器,没涉及工人罢工,②错误;机器大工业生产出现于工业革命之后,④错误。
g故①③正确,②④错误,A项正确,排除BCD项。
故选A项。
2.(2023年湖南卷)公元723年,日本太政官奏:“百姓渐多,田地窄狭。
望请劝课天下,开辟田畴。
其有新造沟池营开垦者,不限多少,给传三世。
若逐旧沟池,给其一身。
”天皇准奏。
这()A.反映了灌溉技术进步B.动摇了土地公有原则C.体现了天皇地位提高D.推动了庄园制度发展【答案】B【解析】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本质题、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公元723年日本。
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公元723年,日本政府颁布鼓励开垦荒地的《三世一身法》。
此法规定:凡新掘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三代占有,利用旧沟渠开垦的田地准许终身占有。
由于贵族豪强可以驱使属民和奴婢开垦,然后把开垦的荒地占为己有,因此该法令一定程度上促使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国有制原则日趋削弱,班田制也逐渐难以维持,B项正确;材料反映了土地的开垦,没有涉及灌溉技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天皇的地位,排除C项;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冲击土地公有制度,而非推动了庄园经济,排除D项。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两次鸦片战争》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两次鸦片战争》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全国乙卷)19世纪70年代之前,伦敦市场上中国茶叶价格的日常波动很难影响到中国国内的茶叶出口价格。
随着中英间电讯联系的建立,中国茶叶的出口价格随着伦敦市场的标价而变动,销售数量也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波动,这()A.导致中国茶叶出口衰落B.改变了中国对外贸易的入超状况C.促成了世界经济一体化D.削弱了中国茶叶的国际市场地位2.(2023年北京卷)关于鸦片战争,有人认为,“自由贸易者背后的经济能力极其强大,无法遏制或阻挡”“如果在鸦片之外还有其他好的选择,比如说糖蜜或者大米,这场冲突就可能被称为糖蜜战争或者大米战争”。
对于上述观点,认识正确的是()①滥用了自由贸易原则②混淆了毒品与一般商品的区别③没有揭示英国发动战争的侵略本质④意在说明英国发动战争是偶然事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2023年湖北卷)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的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
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
上述材料说明()A.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B.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C.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D.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4.(2023年浙江卷6月)庄票是由钱庄签发的有若干金额的票据,可以代替现金。
1846年,洋商在与华商的交易中首次接受上海钱庄的庄票。
19世纪50年代之后,庄票已经成为外商普遍接受的结算工具。
1869年,汇丰银行首次接受钱庄以庄票作为抵押,向其提供贷款。
据此可知()A.现金快速退出了中外贸易结算B.庄票在中外商业往来中获得认同C.钱庄资本主要来自于外国银行D.帝国主义对华经济侵略日益加深2022年1.(2022年北京卷)《海国图志》问世不久即传入日本,当时著名学者佐久间象山感叹自己与魏源“所见亦有暗合者”“真可谓海外同志”,另一日本学者感慨道:“使海内尽得观之,庶乎其为我边防之一助矣!”这表明此时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A.有了“开眼看世界”的意识B.主张中日结盟以反对西方的侵略C.产生了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D.掀起了“师夷长技”的社会运动2.(2022年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江苏省历史高考试题及答案指导(2024年)
2024年江苏省历史高考复习试题(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关于秦始皇统一六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秦始皇通过战争手段统一了六国B.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中央集权制度C.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D.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使用的是秦朝的货币和度量衡2、下列关于唐太宗李世民的“贞观之治”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国家政治清明,经济繁荣B. 唐太宗李世民实行科举制度,选拔人才C.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减轻农民负担D. 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与邻国友好相处,边疆安定3、题干:以下哪个朝代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黄金时期”?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4、题干:下列哪项不是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A、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B、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C、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D、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5、我国古代著名的科技著作《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A. 沈括B. 宋应星C. 李时中D. 王祯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A. 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B. 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C. 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D. 旨在反对封建专制7、(1)宋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 商品经济的发展B. 手工业的繁荣C. 农业生产的进步D. 交通运输的改善8、(2)以下关于我国古代科技成就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指南针的应用促进了航海事业的发展B. 印刷术的发明提高了文化传播的速度C. 火药的发明改变了战争的形式D. 造纸术的发明提高了人们的书写效率9、题干:以下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战役,描述错误的是:A.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秦国与赵国之间的一场决定性战役,赵国大败。
B. 淝水之战:东晋时期,晋军与苻坚率领的前秦军队之间的一场著名战役,晋军以少胜多。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
2022-2024全国高考真题历史汇编中国近现代史(选择)一、单选题1.(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表是清末新军第九镇、第八镇及第二十一协军官的来源构成。
这可用于说明新军()C.引发了军阀混战D.助推了民主革命发展2.(2024全国高考真题)19世纪50年代之前,江苏镇江府土地多集中于地主手中。
而到了六七十年代,镇江府“大地主不复存在”,十之八九的土地为耕者所有,1888年后基本集中在小农户手上。
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B.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太平天国运动D.土地商品化程度提高3.(2024全国高考真题)下图表(表)为1943年陕甘宁边区佳县城关区各阶层公粮负担情况。
A.社会阶级间的差距的扩大B.农民生产生活需求的满足C.中国共产党阶级基础扩大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4.(2023全国高考真题)如表是中国民族资本构成比重表(%),如表可以反映出()C.近代金融体系臻于完善D.经济结构逐渐失衡5.(2023全国高考真题)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
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6.(2023全国高考真题)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
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
这反映出当时()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7.(2023全国高考真题)有学者认为,绅商是一个新兴的社会阶层,主要活跃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们已开始接触和使用新的资本主义营运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意识开始带有近代趋向,但在很多方面依然非常守旧和传统。
高考历史(全国通用)配套课件+配套练习:专题二十五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含最新五年高考真题三年
A组专项基础练1.(2015·陕西商洛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欧洲工业革命之前有思想革命。
文艺复兴与启蒙,都走在宪政和民主运动的前头。
近代中国的启蒙是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发生在清末宪政与辛亥革命之后。
欧洲的民主进程,先提出个人解放、自由平等与人的价值,然后提出开设议院的主张。
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发展过程则是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议会主张,然后鼓吹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因此,近代中国民主运动没有带来欧式的自由平等与个人解放。
民族资产阶级革命领袖孙中山,提倡的也非个人的自由平等。
三民主义里面只有民权主义,没有民主主义。
这个不是语意学上的问题。
尽管孙中山说民权是基于法国革命的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
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孙中山给人民选举、罢免、创制和复决四个基本政治权,可是人民的主权是由国家行使的。
——摘自冯兆基《民国时期中国民主的构想》(1)据材料,指出中国近代与17、18世纪欧洲相比,民主宪政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
(2)据材料,分析孙中山不提倡个人自由平等的原因。
解析第(1)问,顺序、内容两个层面归纳。
其有关信息可以从两段材料中获取。
第(2)问,从材料第二段“可是他提倡的是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因为,他认为中国人已经太自由了,变成了一盘散沙”说明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他主张国家平等,可是他不相信人类有平等,因为自然界就是没有平等的……”说明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答案(1)不同:(进程)欧洲是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宪政民主运动。
中国是宪政民主运动推动了思想解放运动。
(内容)欧洲强调保障个人自由、平等基础上建立民主宪政。
中国则主张先建立民主宪政,再实现个人解放;提倡国家自由,反对个人自由;主张国家平等,国家行使人民主权。
(2)原因:中国人自由散漫缺乏约束;进化论思想影响。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
新高考历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史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开端,包括了夏、商、周三个朝代。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商朝时期出现了甲骨文,周朝则实行分封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百家争鸣,儒家、道家、法家等思想流派兴起。
2. 秦汉时期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实行郡县制,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汉朝继承秦制,推行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对外开疆拓土,开辟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分裂时期,各民族政权并立,社会动荡不安。
这一时期,佛教传入中国,道教兴起,文化艺术繁荣。
4. 隋唐五代时期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昌盛。
唐朝实行科举制,选拔人才,对外开疆拓土,与周边国家保持友好往来。
5. 宋元明清时期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
宋朝实行科举制,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文化繁荣。
元朝实行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对外扩张。
明朝实行海禁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有限。
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对外交往受限。
二、中国近现代史1. 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鸦片战争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等农民起义爆发,试图挽救民族危亡。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2. 民国时期民国时期,北洋政府统治,军阀割据,国家分裂。
国共合作,进行北伐战争,统一了大部分国土。
抗日战争爆发,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
3. 新中国成立至改革开放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土地改革,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文化大革命期间,国家陷入混乱。
改革开放后,实行市场经济,经济快速发展,国家逐渐走向繁荣。
三、世界史1. 古代文明古代文明包括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等。
这些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2. 中世纪中世纪时期,欧洲处于封建社会,教会统治,文化停滞。
十字军东征,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全国甲卷)【历史—选修3:20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加快向中国东北移民的步伐,在伪满初即制订了所谓“屯田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
为实现移民侵略,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
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缘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日本侵略者认为“选定和取得农耕地,与满洲日农移民成败的关系极大”。
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并列为“七大国策”之一。
为此,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
截至1944年底,日本移民侵占土地相当于当时东北耕地总面积的1/10,到1945年战败投降为止,日本在中国东北的移民达10.6万户31.8万人。
——摘编自孔经纬《一九三一至一九四五年间日本帝国主义移民我国东北的侵略活动》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向中国东北移民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移民中国东北的后果。
【答案】(1)【参考答案】方式:制定侵略方针;欺诈性宣传;政府主导;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强化移民机构等。
(2)【参考答案】后果:使我国东北的农业生产围绕着日本帝国主义利益进行,是“工业日本,原料满洲”的殖民主义经济政策的具体体现;他们对东北地区的农业物资和人力资源进行野蛮掠夺,使之成为日本进行侵略战争的经济后方;使得东北地区的社会经济进一步殖民地化;严重地破坏了东北地区的农业经济等。
【解析】(1)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
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国。
方式:根据材料“在伪满初即制定了所谓‘总四兵’移民和一般‘农业移民’的侵略方针”可知,制定侵略方针;根据材料“日本政府对本国人民进行欺诈性宣传”可知,欺诈性宣传;根据材料“1936年,日本政府正式通过了庞大的移民计划”可知,政府主导;根据材料“日本移民主要配置在沿苏边境一带,山林边远地区,重要政治、经济、军事和交通的中心地区”可知,有目的向重点地区移民;根据材料“日本和伪满洲国都强化了有关移民机构”可知,强化移民机构。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十年真题含答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古代世界的帝国与文明的交流》十年真题含答案2023年1.(2023年浙江卷1月)亚历山大的远征,开启了大约300年的“希腊化时代”。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多个新的希腊文化中心,其中某一中心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一般认为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博物馆。
该中心位于下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公元前290年前后,托勒密·索托在埃及亚历山大城创建的亚历山大博学园,有专门收藏文化珍品的缪斯宫,④处于埃及亚历山大城,D项正确;ABC项不符合材料,排除ABC项。
故选D项。
2.(2023年湖南卷)公元前27年,屋大维组织元首顾问议事会,成员包括执政官、行政长官等官员以及多名元老。
屋大维向元老院提出的重大议题,事先都经过这个议事会讨论。
这一机构的设立()A.推动了民主进程B.颠覆了寡头统治C.削弱了元首权力D.保留了共和因素【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设问词可知是影响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罗马。
据题干可知主要结论:屋大维执政时期,屋大维组建元首顾问议事会,参与国家大事的讨论,然后在元老院议决。
结合所学可知,公元1世纪末屋大维建立元首制,成为披着共和外衣的君主制。
材料中元首顾问议事会有权商讨国家大事,保留了某些共和因素,D项正确;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不利于民主进程,排除A项;这一机构是罗马贵族寡头统治的产物,排除B项;这一机构加强了元首的权力,排除C项。
故选D项。
3.(2023年全国甲卷)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
担保的牛羊多超出诉讼物价值,且影响农牧生产。
共和国早期,败诉方改向国家缴纳罚金,到公元前3世纪末,罚金已无足轻重。
这一变化表明罗马共和国时期()A.系统完备的罗马法体系形成B.法律注重保护公民的利益C.法律事务受到神权严格控制D.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扩大【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共和之前的古罗马部分诉讼中,败诉方须将用于担保的牛羊祭神,以赎伪誓之罪。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全国乙卷)[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1910年,法国元帅福煦曾说:“飞机只是玩具,没有什么军事价值。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初,飞机分配到的任务仅有目视侦察一项,之后开始尝试空中照相。
由于战争需要,飞机逐步应用于空战,驾驶员用枪支互击,用手投掷炸弹。
1915年,德国出现配置机枪的战斗机,交战国开始争夺制空权。
1916年,德国运用“空中马戏团”的方式组成特殊的作战中队,并于1917年最先制成全金属军用飞机,使空军的发展有了质的飞跃。
1918年,协约国和美国发起总反攻时,拥有飞机8000多架,而德国有3300余架,协约国牢牢掌握了制空权。
——摘编自(英)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等(1)根据材料,概括飞机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使用情况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飞机应用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影响。
2.(2023年山东卷)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的折页:1924年温布利博览会20世纪初,英国提出了与自治领和殖民地举办一次博览会的计划。
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这一计划搁浅。
一战后,计划重启。
1924年,博览会在伦敦温布利举办。
下图为本次博览会规划示意图和相关展览内容——据《谢菲尔德每日电讯》等材料中哪些信息可以作为解释英国为什么举办这次博览会的证据?概括说明理由。
3.(2023年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海上格局指国家力量在海上的对比态势。
16—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先后成为海上霸主。
17世纪中后期,在与英国海战失利后,荷兰霸主地位被取代。
18世纪至19世纪初,英国多次击败法国,维持了海上霸权。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美国海权崛起,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
二战结束后,美国海军成为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21世纪以来,“海上多极”趋势明显。
海上格局转换的焦点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力量对比的竞争;二是关于海洋规则的博弈。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 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十年真题
高考历史专项复习《三国两晋南北朝到隋唐五代的政权更迭》十年真题2023年1.(2023年湖南卷)南北朝后期,南北政权遣使频繁,双方挑选使节,必求“容止可观,文学优赡者”。
北朝使节皆为汉族高门人物,而非鲜卑子弟。
这说明()A.南方政权整体实力占优B.南北政权文化认同趋近C.南北政权关系趋向和好D.汉族高门控制南北政权2.(2023年新课标卷)如表关于唐人李元谅身世的三则史料中()A.《旧唐书》的记载相对客观B.所有的信息皆可互相证实C.墓志采用了《旧唐书》记载D.出现较早的史料最为真实3.(2023年北京卷)“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是对唐代两个重要时期的赞誉。
一般认为,“贞观之治”更强调政治开明、社会安定;“开元盛世”更强调经济发达、文化繁荣。
以下诗文能够直接反映“贞观之治”特点的是()①“君臣相得”“乐闻直谏”②“小邑犹藏万家室”“公私仓廪俱丰实”③“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④“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4.(2023年山东卷)下图为西汉与隋京畿区示意图。
与西汉相比,隋京畿区的变动是为了()A.减少制度变革阻力B.拓宽财政收入来源C.促进中原地区民族交融D.缓解关中地区经济压力5.(2023年湖北卷)唐代初期,太宗称:“我今为天下主,无问中国及四夷,皆养活之。
不安者,我必令安;不乐者,我必令乐。
”由于边远诸族聚居地生产相对落后,无法执行内地赋役标准,朝廷依据实情实施轻税政策,如建中元年(780)规定:“诸边远州有夷僚杂类之所,应输课役者,随事斟量,不必同之华夏。
”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唐朝()A.采取灵活政策促进民族交往B.重视边境民族地区的社会治理C.调整经济政策推动区域发展D.坚持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2022年1.(2022年海南卷)西晋初年,中原的很多百姓喜欢用细毛毡子做头巾、系带儿、裤边儿。
有人戏说中原必会被西北的少数民族所击败,因为人们头上戴的、腰上系的、身上穿的都是西北产的,“能无败乎”?这一现象反映了()A.群言百家影响社会风尚B.人口流动利于区域开发C.经济往来促进民族交融D.地方特产丰富人们生活2.(2022年北京卷)汉代某地区“地广人稀”,到南北朝时期逐渐发展为“民多田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制:分封制和宗法制。(4分) 作用:稳定政治秩序; 维护政治联系。(2分)
材料二 我将我享(祭献),维羊维牛,维天其右 (保佑)之。仪式刑(效法)文王之典,日靖四 方。伊嘏(伟大)文王,既右飨(祭献)之。我 其夙夜,畏天之威,于时保之。 ——《诗经· 周颂· 我将》 (2)结合所学,概括材料二《周颂· 我将》所蕴 涵的主要意义,综括指出材料一、二所反映的中 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4分) 意义:以乐歌形式歌颂周文王的功德。(2分) 特点: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2分)
(2017.4· 浙江高考· 31)材料一 除了军事与经济 资源的互为挹注,这些封君与周王室之间,也依 仗宗族纽带,用祖先崇拜的繁缛礼仪,以朝贡、 觐见、馈赠、通婚、封赏…………不断加强亲戚 之间的关系。……亲缘网络的伦理要求,是敦睦 亲戚的孝道。于是,周人统治的机制,取得了道 德的意义。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周人统 治的机制”是什么?概括这种机制在当时的积极 作用。(6分)
经济 经济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史 实
2、商:王权与 神权结合 3、西周:宗法、 分封制
4、世官制
总 况
内外“服”的推测
夏代的统治区域……分为“服”内与 “服”外两个部分,“服”内是夏的直接 控制区(夏族自己的城邦国家),而“服 ”外是其他异姓方国。 (张鸣《中国政治 史导论》)
夏、商皆居东土,周独起于西方, 故夏、商二代文化略同。(王国维《殷 周制度论》)
中国古代史部分
政治: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建立、发展、强化) 分裂—统一 经济: 自然经济、小农经济 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文化: 传统思想的发展演变(儒家思想) 文化教育体系(科举制) 科技领先 外交: 开放—闭关锁国
先秦 ①(夏商西周)(前21世纪—前771) ②春秋战国 (前770—前475—前221) 秦汉(前221—220) 魏晋南北朝(220—589) 隋唐(581—907) (五代十国) 宋(辽夏金)元(960—1368) 明清(1368—1840) 古希腊城邦(前8—前4世纪) 古罗马共和国—帝国(前509—前27—476西罗 马帝国亡)
(A)
(2016· 江苏单科· 1)中国传统家族有“长兄如 父”“小儿不及长孙”的说法。这些说法体现的 是 A.家族和睦 B.等级秩序 C.贵族世袭 D.宗法观念
(D)
(2015· 浙江文综· 14)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 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B)
(2017· 新课标全国Ⅰ卷· 24)周灭商之后,推行 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 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 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
(2013· 海南单科· 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 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 刻影响。这表现在 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 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
(B)
今天复习内容: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第三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
政治政治 政治 1、夏:世袭代 替禅让
经济 经济 1、井田制 2、集体劳作 3、青铜冶铸; 养蚕取丝
思想文化 思想文化
史 实
2、商:王权与 神权结合
3、西周:宗法、 4、工商食官 分封制
4、世官制
总 况
(2017· 江苏卷· 1)《国语》讲“祀,国之大节” 。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 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 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
今天复习内容: 《必修一》《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 革命》《第二课 辛亥革命》
一、先秦
阶段特征
政:原始—奴隶—封建社会
经:生产力进步,农耕经济模式确立
思: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奠基 1、夏商西周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 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 为 政》)
政治政治 政治 1、夏:世袭代 替禅让
(2013 · 新课标全国Ⅱ卷· 24)司马迁著《史记》 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 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 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 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 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献记录应当与口头传说相印证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 王位世袭 王位世袭制 王位世袭制(“因”) 制 (“因”) 兄终弟及(“损”) 宗法制(“益”) 内外“服” 内外“服” 内外“服”制 制 制 (“损”)分封制 (“因”) (“益”) 商人尚鬼 商人尚鬼(“损”) (“益”) 礼乐制(“益”)
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 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 为政》)
( B)
(2013· 海南单科· 1)商代甲骨卜辞中,有大量“ 受禾”、“求年”、“有足雨”的内容。这反映 了当时 A.农业生产已是重要的经济活动 B.农业的收成与祭祀活动密切相关 C.巫师是农业生产的重要组织者 D.自然环境恶化影响农业生产
分封制与外服的不同 商代的征伐,只不过迫使叛逆者屈 服,尚未有把被征服地区的土地人口授 予自己的亲戚子弟统治的史实;而周人 的各封国却造成了前所未有的不同族人 混居在一起的现象 。(沈长云《上古史 探研》)
(2)宗法制中国社会与文化
九 世 之 乱
之变革,莫剧于 殷周之际。…… 由是天子之尊, 非复诸侯之长而 为诸侯之君。 (王国维《殷周 制度论》)
2018届高三历史通史 复习
通史复习原则
1、与专题配合,构建知识框架体系 2、注重典型、特殊历史时期 社会转型、剧变时期,体现新的趋势
(春秋战国、明末清初、清末民初等)
具有某些突破性发展的时期 (宋) 3、注重历史时期中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等微观史实的落实与交融 4、强调历史时期的宏观特征及中外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