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下多媒体课件第9课 土地的誓言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 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 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 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
这是“九一八”当晚,南京国民党政府采 取“不抵抗”政策,日军很快攻占东北军 驻地沈阳北大营。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端木蕻良,(1912.9.25— —1996.10.5)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 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 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的海》和《曹 雪芹》。
听读课文
听老师范读,注意以下要求:
1.注意听准字音。 2.注意教师在朗读时的语气重音, 感 受 作者情感。
怀念、赞美、忧伤、愤怒等
读一读
chì háo
lán
dàn gèn
炽痛 嗥鸣 斑斓 怪诞 亘古
qì zhà měng huì lán lǒnபைடு நூலகம் 默契 蚱 蜢 污秽 谰语 田垄
跟读课文
1、边读边划出令你内心有所触动的句子。 2、说说你是如何理解标题“土地的誓言”的?
课堂小结:
这篇散文通过呼告手法、选择有 特征性的景物、运用排比和比喻将叙 述与抒情结合起来深情地回忆了故乡 的景物,追忆了自己成长的足迹,显 示了自己与土地密不可分 的关系,既 有对故土的深情赞美,也暗含有家难 回的忧伤和愤怒,更有面对土地发出 的眈眈誓言 ,流露出强烈的爱国情怀。
我爱这土地
艾青
感知内容,把握情感
1、作者的家乡——关东原野是一片什么样 的土地?请在文中找出可以概括其特点的 两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2、面对土地,作者发出了怎样的誓言?从 中表现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讨论探究

中学初一下学期语文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中学初一下学期语文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

03
主题思想分析
土地的誓言的主题思想
热爱祖国、保卫祖国
通过对土地的深情告白,表达了作者 对祖国的深厚感情,以及誓言保卫祖 国的决心。
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
文章强调了维护民族尊严和领土完整 的必要性,呼吁人们为祖国的繁荣昌 盛而努力。
作者的情感表达
炽热的爱国情怀
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 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忠诚。
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深厚感情,强调家乡的生机和活力,为全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
“那里的河流清澈见底,田野肥沃,果园里硕果累累。”
这句话描绘了家乡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的物产,展现了家乡的富饶和生机。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牢记我的家乡,牢记我对她的誓言…
这句话总结了全文,强调了作者对家乡的热爱和誓言,突出了家乡的珍贵和不可替代。
中学初一下学期语文第9课土地的誓 言ppt课件
目录
• 课程导入 • 课文内容解析 • 主题思想分析 • 写作技巧分析 • 课堂互动环节 • 课后作业布置
01
课程导入
土地的重要性
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
土地资源的有限性
提供食物、水源、住所等基本生活条 件。
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资源是可持续发 展的基础。
坚定的信念与决心
文章中流露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 保卫祖国的决心,激励读者为祖 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主题思想的意义和影响
激发爱国热情
01
通过深入剖析主题思想,能够激发读者的爱国热情,增强民族
自豪感和责任感。
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价值观
02
对于正处于价值观形成期的青少年来说,这样的主题思想有助
于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社会责任感。
土地承载着文化和历史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土地的誓言》优质课件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土地的誓言》优质课件PPT
• “埋葬”更多了一层沉重的感觉 和悲愤的心绪。
3、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
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红熟 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 里,存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 里喷涌着血液一样。
• 这句话里“红熟的浆液”指什 么?
• 表层是指“大地深处沸腾的浆液 ”,即岩浆。

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一种联想 呢?
2 .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 誓言?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炸毁 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反诬是中 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进攻北大营。 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
日军进沈阳
日 军 大 举 入 侵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杀人如麻。
日本侵略者用我国同胞进行细菌试验。
(抒情散文)
hóng 端木蕻良
你如何理解文中的标题?
从文章来看,这一誓言是作 者对土地发出的。
这一标题应该理解为“面对 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 自身发出的誓言”。
面对土地发出了誓言
• 土地 • 《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 《土地的誓言》 • 如: • 朱德《母亲的回忆》
• 力求简洁
东北作家群
• “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 红、舒群、端木蕻良等,代表作有萧红 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 八月的乡村》等。
作者:
端木蕻良:(1912.9.25 — — 1996.10.5 )原名曹汉文、 曹京平,辽宁省昌图县人。 先后毕业于南开和清华,学 生时代即开始创作,是东北 流亡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 主要著作有《科尔沁旗草 原》、《大地的海》和《曹 雪芹》。
问: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出作者怎样 的思想感情? 排比手法的运用,加强了情感的冲击力。表现东 北大地的丰饶美丽,加大信息量和对读者的冲击 力,表达作者的赞美和怀念之情。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2张PPT)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土地的誓言》课件(共22张PPT)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七年级语文(下) 第二单元 第9课 土地的誓言
我 爱 这 土 地
艾 青
2020/2/1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日军用铡刀屠杀反抗的人民。
2020/2/1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杀人如麻。当这些冤魂在1970年 被挖掘出来时,早已成为累累白骨……
2020/2/1
初读课文 掌握字词
自主学习二 (5分钟)
1、给划线字注音。(3分钟)
炽痛( )
泛滥( )
白桦( )
呻吟( )
默契( )
嗥鸣( )
斑斓( )
谰语( )
你觉得这篇文章中哪些语句写得最富有感情, 最能打动你?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学习过程:1、组内交流 2、班级展示
例如: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我看见 奔流似的马群,深夜嗥鸣的蒙古狗……故乡有一种声 音在召唤我。
这些景物都是东北所特有的,展现了东北大地的 丰饶美丽。表现了作者思念故乡,热爱故乡的感情。
端木蕻良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积累“炽痛、泛滥、 斑斓”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 作者情感。
3、培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了解作者 知道背景
自主学习一(5分钟)
你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知道多少呢?
学法指导:查阅相关资料并总结。
端木蕻(hóng)良,原名曹汉文, 辽宁省昌图县人。1928年入天津南 开中学读书。1932年考入清华大学 历史系,同年加入“左联”,发表 小说处女作《母亲》。1933年开始 创作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 1935年完成,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

《土地的誓言》PPT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

《土地的誓言》PPT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_

细读感悟
作者为什么要将上述这些东北特有的景物密集的排列在一起呢? 作者精心选择有特色、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又一
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 加大了信息容量和对读者的冲击力。
细读感悟
“当我记起故乡的时候,我便能看见那大地的深层,在翻滚着一种 红熟的浆液...在那亘古的地层里,有着一股燃烧的洪流,像我的心 喷涌着血液一样",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红熟的浆液”喻指 什么?
有谁能忘记呢?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富饶的关东平原,又有谁能忘记呢?无数的东北同胞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事隔十年,作为东北作家群中的一员,端木蕻良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而对故乡的土地发出了壮怀激越 的誓言。让我们走进《土地的誓言》。
土 地 的 誓 端 言 木


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导入
九·一八,这一段历史我们不曾忘记, 九·一八,这一段历史我们不能忘记。 有谁能忘记呢?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富饶的关东平 原,又有谁能忘记九九呢·一·一八八?,,这这无一一段段数历历史史的我我们们东不不曾能北忘忘记记同,。 胞背井离乡, 四处流浪。 有谁能忘记呢?日寇的铁蹄践踏了富饶的关东平原,又有谁能忘记呢?无数的东北同胞背井离乡,四处流浪。
整体感知
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我”必须回去,为了她,“我” 愿付出一切。这些誓言表达了作者热 爱故乡,思念故乡的情感,抒发了作者 因失去故乡而优伤、愤怒的感情。同 时也表达了作者愿意为故乡而战斗和 牺牲的坚定信念。
细读感悟
“对于广大的关东原野,我心里怀着挚痛的热爱。 我无时无刻不听见她在呼唤我的名字,我无时无刻不听 见她召唤我回去。” 将“无时无刻不”改为“每时每 刻都”效果如何?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9、土地的誓言课件

统编(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9、土地的誓言课件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39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40
珍爱和平环境
争分夺秒学习
振兴祖国经济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41
土地的誓言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2
1931年9月18日晚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
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地段的南满铁路,
反诬是中国军人所为,并以此为借口,
进攻北大营。这是柳条湖爆破现场。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3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炸这 死是 的“ 中柳 国条 人湖
” 事 件 中 被
8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9
图为日本侵略军屠杀中国人之后焚尸灭迹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0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1
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2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我 要 妈 妈
13
创作背景: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941年9月 18日,九一八事 变已经过去了整 整十年,抗日战 争正处于十分艰 苦的阶段,流亡 在关内的东北人 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 制的思乡之情写 下了这篇文章。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6
学习目标:
1、通过朗读,感受文中饱满、 深沉的爱国情感。 2、了解作者选择有意味的景物 组成一个个画面,展现东北大 地特有的丰饶、美丽的景象。 3、学习作者采用的人称变化 、 呼告、排比等表现手法。
部编(统编)版语文下册
17
谰语 lán
端木蕻良 hòng 嗥鸣 háo 怪诞 dàn
22
白桦林
东北特有的物产:

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 .ppt

七年级语文下册《土地的誓言》课件人教版 .ppt
走进历史
背景资料
1931年9月18日晚 10时20分,日本“关 东军”将沈阳北郊柳 条湖附近一段路轨炸 毁,却反诬中国军队 破坏铁路、袭击日本 军队。以此为借口, 日军随即攻占沈阳, 策划并制造了震惊中 外的“九一八”事变。
背景资料
短短3个多月,日军 就侵占了我国东北全境。 从此,3000万东北同胞 经受了长达14年的殖民 统治。
日军进沈阳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军在沈阳小西门随意搜查 行人,并强迫被搜查者弯腰90度。
战后成为一片废墟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
被日军残杀的同胞累累白骨 是对日本法西斯暴行无声的控诉
背景资料
我 要 妈 妈
写作背景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 变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战 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 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可归。 作者怀着难以抑制的思乡之情写 下了这篇文章。
秋景 春景
找一找 悟情感——心灵感应
你觉得文中哪些句子或词语写得最富有感情, 最能打动你?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并谈谈 你的理解和体会 。
我们已经看到东北黑土地优美的景色、丰富的物 产,领略丰收的喜悦心情。请在自己的头脑中想象 当年我们这片故土的美景,再想象日本侵略军在这 片土地上的烧杀抢掠恶劣行径,我们仿佛看到家乡 的乡亲们那痛苦的表情,哀怨的眼神,我们体味到 了作者当时什么情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深层 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欣赏充满激情的语言。 3、理解“泛滥”、“埋葬” 等词语的确切含义。
读一读 知内容——印象东北
1、第一段描绘了沦丧故乡昔日的美丽、丰饶,朗读时 应饱含深情,语气舒缓。
2、第二段叙述自己在故乡的成长足迹,大量运用排比 句式,语气要越来越强烈。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9《土地的誓言》 课件(34张)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9《土地的誓言》 课件(34张)

奔流似的马群
红布似的高梁
金黄的 豆粒
斑斓的山雕
奔驰的 鹿群
带着松香气 味的煤块
鬼子来了
日伪军屠杀东北抗日义勇军士兵
战后成为一片废墟的东北军驻地北大营。
逃难 流浪
我 要 妈 妈
被日军残杀的同胞累累白骨是对 日本法西斯暴行无声的控诉
辽 宁 平 顶 山 被 日 军 屠 杀 的 中 国 同 胞 的 遗 骨
端木蕻良
土地的誓言
1941.9.18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辽宁省昌图 人。东北作家群中的代表人物,开了抗日文学的先声, 主要作品有《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曹 雪芹》等。 他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北广袤的黑土, 铁蹄下的不屈人民、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 浓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犷的东北风格震 动着人们的内心。学.科.网zxxk.
人称的变化实际上是情感变化的结果。
文章开始用第三人称,是因为感情起初 比较平稳,但随着作者情绪的一步步激动, 作者就不满足于使用向第三者介绍的人称代 词“她”了,于是抛开读者直接与自己所叙 述的对象进行对话交流,对土地以“你”相 称,情感显得更加直接而迫切。
这在修辞上叫“呼告”,具有强烈的抒
情效果。
(三)探究主旨
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 切。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 的面前—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愿意为了美丽的东北故乡而奋斗,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表达了强烈而深沉的 爱国之情。
(四)寻美读美
本文有忧伤、舒缓的回忆,有强烈急 切近乎呐喊的誓愿,有深沉浑厚的故乡情 结,时而舒缓,时而沉醉,时而急促,时 而悲伤,读出你认为美的句子吧!读出你 的感情!
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土地的誓言》课件PPT含视频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土地的誓言》课件PPT含视频
军有预谋地制造了柳条湖事件,炸毁铁轨并反诬中国军队,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炮轰沈阳。
我有时把手放在我的胸膛上,我知道我的心还是跳跃的,我的心还在喷涌着血液吧,因为我常常感到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成为三十年代东北作家群产生重要影响的力作之一。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假如我是一只鸟,
群文助读
我 爱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因为它代表一个国家的主权,一寸土都决不容侵犯,一撮土都是珍宝。
我是生自土中, 来自田间的, 这大地,我的母亲 我对她有着作为人子的深情。
——李广田《地之子》(节选)
同学们,再见!
授 课 教 师 : 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明珠学校 李春梅
“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 君主都祭祀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 国家。
——《现代汉语词典》
“得饭易,得土难;土地,国之基也。 天假手野人,以土地授公子,此乃得国之 兆,又何怒焉?”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秦牧《土地》(节选)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群文助读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李广田《地之子》(节选)
• “在他们心目中,土地代表着上天不可思议的赏赐, “得饭易,得土难;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9《土地的誓言》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课件:9《土地的誓言》
作者 用诗一般的语言塑造了两个颤 栗着、愤怒着并且不可阻挡地将要爆发 出来的意象:一个是大地之心,一个是 作者之心。表达了作者与故乡密不可分
的亲密之情,须臾不可分割。 返回
“在故乡的土地上,我印下我无 数的脚印。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 欢笑,在那稻颗上我捉过蚱蜢,在 那沉重的镐头上留着我的手印。”
作者的欢乐只属于失去的故园。 所以用“埋藏”更多了一层沉重的 感觉和悲愤的心绪。
表达了作者解放故乡的坚定信 念,及甘愿为故乡解放而奉献一切 的决心。
返回
1.运用大量富于鲜明感情色彩的 词语,直接抒发感情。
2.运用排比、比喻等修辞方法, 加强情感的冲击力。
3.人称的恰当变换运用。
分小组探讨:课文总共 只有两段,这两段在内容和 结构上有何异同?
答案
结构相同:都是先直接抒发对 故土的思念之情,然后回忆,最后 再直接抒情。
答案
(1)本段在列举东北景物时选择了 有特征、有意味的景物组成叠印的一个 又一个画面,像电影镜头一样闪现,展 现东北大地的丰饶美丽。(2)本段在形 容景物、物产时用了许多富有特色的形 容词。(3)本段运用了排比、比喻的修 辞手法,使文章感情表达更充沛,使景 物描绘更形象、生动(4)文章从听觉、 视觉、嗅觉等多角度来描绘东北景物、 物产,给人以耐人寻味的感觉。
194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变已过去了整整十年,抗日 战争正处于十分艰苦的阶段,流亡在关内的东北人依然无家 可归。作者怀着难以遏制的思乡之情写下了这篇文章。
东北平原
东北大地
单击视频播放
九一八事变 屠杀中国人
1931年9月18日,关东军进攻中国军队驻地沈阳北大营,九一八事变爆发
辽 宁 平 顶 山 被 日 军 屠 杀 的 中 国 同 胞 的 遗 骨

初一语文下册9土地的誓言课件新人教版

初一语文下册9土地的誓言课件新人教版

•(2)
:(野兽)大声嚎叫。
•(3)
:没有根据的话。
•(4)
:热烈而深切。
•答案:(1)亘古 (2)嗥鸣 (3)谰语 (4)炽痛
•3.走进文本 •(1)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在发出誓言?作 者以此为题,有什么作用? •答案:课文重在写誓言,这誓言是作者发自内心的,是面对土地发 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发出的誓言,作者以此为标题,意在强调“ 这誓言是有关土地的”这层意思,显得醒目、简洁,突出重点。
初一语文下册9土地的誓言 课件新人教版
• 图解课文
•1.正音辨形
•喷涌( )
•田•垄﹒( )
•泛•l﹒àn( )
山涧( )
污•秽﹒( )
怪•d﹒àn( )
默契( )
炽•痛﹒( ) •斑﹒lán( )
•答案:yǒnɡ jiàn qì lǒnɡ huì chì 滥 诞 斓
•2.据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填词
•(1)
:远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 文,主要作品有《憎恨》《科尔沁 旗草原》《大地的海》《长江》等。 与萧军、萧红等人习惯上被称 为“东北作家群”,开了抗日文学 的先声,第一次把作家的心血与东 北广袤的黑土,铁蹄下的不屈人民、 茂草、高粱,搅成一团,以一种浓 郁的眷恋乡土的爱国主义情绪和粗 犷的地方风格震动着人们的内心。
品读课文:
1、 作者是用怎样的笔墨来描绘自己家
乡的景物的?
2、读出你认为最富有感情的语句,说说它为
什么最能打动你。
你注意到这些问题了吗?
1、第一段中列举了哪些东北特有的景物、 物产?你认为有必要列举那么多吗?删去一半如 何?
2、 怎样理解第一自然段中“我常常感到 它在泛滥着一种热情”
3、怎样理解第二自然段中“在那田垄里埋葬
过 我的欢笑”中的“埋葬”这两个词语的确切含义? 4、 文章结尾一句“为了她,我愿付出一切。 我必须看见一个美丽的故乡出现在我的面前— 或者我的坟前”的含义是什么?
作者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
土地,原野,我的家乡, 你必须被解放!你必须 站立!为了她,我愿意 付出一切。
思考
文章题目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
就是指土地发出的誓言呢?
什么誓言?(书中原话)
你们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课文总结
《土地的誓言》这篇抒情散文充满着饱
满、深沉的爱国热情。他把九.一八事 变以后东北流亡人民压抑的情感用火 一样炽热 的语言表达出来。日本侵略 强占了关东原野十年之久,他失去的是 美好家园,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 版图上沦丧的土地,文章对关东原野的 怀念,正体现中华民族驱逐民族侵略者, 收复东北失地的激情。
土地的誓言
——端木蕻良
赵速臻
பைடு நூலகம்
多媒体教学触控一体机厂家直销
“ 九 一 八 ” 事 变
历史不容忘记
回顾历史
1931年9月18日,日
历史背景
本侵略者自行炸毁沈 阳北郊的一段铁路却 污蔑是中国军队袭击 日军,于是侵占东北 三省,从此揭开了中 国十年抗日的帷幕。 战争是无情和残酷的, 日军的侵略造成了中 国军民30000000万 人伤亡,最著名的就 是日军南京大屠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