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南关学校张海蓉一、说教材《瑞雪图》是北师大教材第十二单元《雪》的和第一篇。
这篇优美的散文选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2年。
这年段,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心里自然是无比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散文。
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脉络清晰,尤其是雪中,雪后景色的描绘,更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很值得读者回味。
在这两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双声,叠韵和儿化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使得美丽的雪景更加可爱。
文章先写天气变化,然后写雪中景色,接着写雪后图画,最后写孩子们在雪地的嬉闹,这也为学生写清文章脉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说学生对于长年生活在北方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雪一点儿也不陌生,但作为四年级学生,虽然每年都能见到雪,可不一定会欣赏雪,尤其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现雪的美丽,更是无从下笔,也写不具体。
针对学生的这些弱点,我们把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作者运用重点词语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上。
三、说教法要想使课堂提高效率就得让学生多活动,因此,这节课我们主要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做适当引导的方法,并适时提供学法,提醒学生及时总结,教师设计训练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四、说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雪天的美丽景色,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作者是怎样在描写景物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
3、学习作者的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说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下雪前气候变化和雪天景色特点,并懂得“瑞雪兆丰年”的道理。
2.学习本文抓住下雪前的天气变化和下雪时、下雪后的景色特点进行记叙、描写,并在描写中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六、说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谈话导入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⑴那么通过上节课的初读课文,我们已经知道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⑵接下来让我们跟着峻青走进文章,去感受这场雪下得怎么样?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
《瑞雪图》语文教案与反思
《瑞雪图》语文教案与反思《瑞雪图》语文教案1《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上册第一篇主体课文,课文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
以及联想到课文产生的特殊年代——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
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充分体现了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课文的教学重难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雪后景色的美丽及的联想,体会的喜悦心情。
对于四班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语文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入情入境。
11月9日,我们这里下了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所有场景竟与《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大致一样,我灵机一动,不如提前学习这一单元,于是下雪的第二天正是大雪纷扬时我们学习了本文。
同学们边欣赏雪景边与课文对比,自然的融入雪前、雪中、雪后美景图、嬉雪图,使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形象的语言活现眼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缩短了学生与课文的时空距离,激发起他们的学习爱好。
二、景文结合,品词嚼句。
这篇文章是优美的抒情散文,感情溢于言表,在流畅、动人的景物描写中寄予情思。
但这种情思,文中并没有直露地抒发,而是全部寄寓在字里行间。
那么,要把握这种感情,只有读,通过学生感情朗读,让他们在自己的朗读中体会,同时还能起到训练朗读能力的作用。
我主要采纳了文本与实景结合、品读文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欣赏雪景中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深情。
三、点拨精讲,析疑解难让学生反复朗读,边读边感悟,捕捉关键词语品读出雪后景象的特点,让学生说出所感,欣赏窗外雪景,欣赏银条儿、雪球儿。
在感悟雪大景美的基础上,自然地引出人欢与及联想到“瑞雪兆丰年”的喜悦。
设计精当的问题进行点拨,让学生从中仔细思考揣摩,深化体会观察的细致入微和遣词用句的绝妙。
四、精读研读,激情朗读。
四年级语文上册《瑞雪图》说课课件北师大版
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 画”的含义。
预习闯关:
(快速阅读全文) 1.认读生字并组词:
瑞 袭 胶骤 彤咯 吱 茫 眺 妆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骤然 彤云密布 万籁俱寂 粉装玉砌
3.题目“瑞雪图”是什么意思?
4.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按照这样的顺序可 以分为﹙﹚﹙﹚﹙﹚﹙﹚四个部分。
目标检测:
第一天白天 下雪前
寒流来袭,天气骤变,布满阴 云,寒风呼啸,天气变化快、 冷
第一天夜里 大雪纷飞,大雪飘降,雪下得
下雪时
Hale Waihona Puke 大、稳第二天白天 下雪后
雪后美景,山川、河流、树木、 房屋天放晴,太阳出来,雪停 了
.品读句子2
A.连日来,暖和得如同三月阳春的气候骤 然变得冷起来了。(“骤然”是什么意思?你还 可以用哪个词语替换它?)
瑞 雪 图 1
瑞 雪 图
2
瑞雪图3
瑞雪图4
瑞雪图5
瑞雪图6
雪后的景美
瑞雪图7
瑞雪图5
雪地上的人更美!
趣 绿 如 而 雪 所 它 无 单 05 成 飘 用 让 洁 雪
雪 的 寓 意
事 。
树 披 银 装 , 真 是 一 件 赏 心 悦 目 的
果 能 够 再 次 目 睹 大 地 白 雪 皑 皑 ,
瑞雪图
峻青,原名孙俊卿,中国当代著
作 名作家。生于1922年。他的主要作 品有短篇集《黎明的河边》、《海 燕》、《最后的报告》、《胶东纪
者事》、《怒涛》;长篇小说《海 啸》;散文集《秋色赋》、《欧行 书简》。此外,还有与人合写的论
简文集《谈谈短篇小说的写作》。 《第一场雪》是峻青1962年在胶东 半岛农村写的一篇散文。当时,我
瑞雪的说课稿
瑞雪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瑞雪寒梅图》这幅名画,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瑞雪的赞叹,并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瑞雪的理解和爱慕。
具体目标包括:1. 了解《瑞雪寒梅图》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2. 学习瑞雪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3. 培养学生对瑞雪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4. 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瑞雪的感受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深入了解《瑞雪寒梅图》的艺术特点和瑞雪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表达能力。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瑞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并通过绘画创作表达自己对瑞雪的感受和理解。
三、教学准备1. 教学材料- 《瑞雪寒梅图》的图片或者幻灯片- 绘画用纸、颜料、画笔等绘画工具2. 教学环境- 教室内的黑板或者白板- 讲台上的投影仪和电脑四、教学过程1. 导入(可以通过播放一段与瑞雪相关的音乐或者展示一张与瑞雪相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2. 学习《瑞雪寒梅图》- 展示《瑞雪寒梅图》的图片或者幻灯片,简要介绍该画作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 请学生子细观察画面,描述画中的元素和场景,引导学生进一步了解瑞雪的表现形式和艺术效果。
3. 了解瑞雪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通过讲解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瑞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瑞雪寓意着幸福、吉祥和夸姣的寓意等。
- 引导学生思量瑞雪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和意义,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4. 绘画创作- 要求学生用绘画工具在纸上表达自己对瑞雪的理解和爱慕。
- 在绘画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选择不同的绘画风格和表现手法,如写实、抽象、装饰等。
-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匡助,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潜能。
5. 展示和分享- 鼓励学生将自己的绘画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并分享自己的创作过程和感受。
- 引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彼此的作品,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瑞雪图》的兴趣和好奇心。
帮助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
1.2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导入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1.3 教学内容:向学生展示《瑞雪图》的图片或实物。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瑞雪图》的特点和美感。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瑞雪图》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作品欣赏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欣赏和理解《瑞雪图》的艺术特色。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观察力。
2.2 教学方法:采用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分享。
2.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瑞雪图》的作者和相关背景。
引导学生欣赏《瑞雪图》的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特点。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瑞雪图》的感受和理解。
第三章:创作指导3.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对《瑞雪图》的创作兴趣和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自己的《瑞雪图》。
3.2 教学方法:采用示范法和练习法,引导学生动手创作。
3.3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绘画材料和工具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示范如何创作《瑞雪图》,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方面的技巧。
引导学生进行实际创作,提供指导和反馈。
第四章:作品展示与评价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评价能力。
帮助学生从作品中获得成就感和自信心。
4.2 教学方法:采用学生自评、互评和他评的方式进行。
4.3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并进行自我介绍和表达。
鼓励学生相互欣赏和评价,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努力和进步。
5.1 教学目标:激发学生对《瑞雪图》和相关艺术领域的进一步兴趣。
5.2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和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5.3 教学内容:组织学生进行课堂小结,分享自己的学习体会和感受。
提出拓展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瑞雪图》在艺术和文化中的意义和价值。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和学习相关的艺术作品,进行艺术创作实践。
第六章:艺术背景与文化意义6.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瑞雪图》在艺术史上的地位。
《瑞雪图》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瑞雪图》教案学科领域:美术年级:五年级教学时间:2课时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画的绘画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瑞雪图》。
2. 通过观察和分析,使学生理解雪景的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引导学生体会自然之美,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中国画的基本技巧,独立完成《瑞雪图》。
难点:如何表现雪景的幽静和诗意,如何处理画面的空间和层次。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雪景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准备画纸、画笔、水墨等绘画材料。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雪景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雪景的美。
2. 学生分享对雪景的感受和印象。
二、基本技巧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中国画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墨色、构图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简单的练习。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要求,学生独立进行创作。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5分钟)1. 教师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和创作过程。
二、深入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如何处理画面的空间和层次,如何表现雪景的幽静和诗意。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练习。
三、创作实践(15分钟)1. 学生根据老师的讲解,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分享创作心得。
六、教学延伸(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雪景的特点运用到其他季节的绘画中。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进行简单的实践。
七、课堂小结(5分钟)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
八、课后作业1. 学生完成一幅以雪景为主题的绘画作品。
2. 家长签名确认,监督学生的完成情况。
九、教学反思(教师)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瑞雪图的说课稿
瑞雪图的说课稿瑞雪图的说课稿瑞雪图的说课稿1一、说教材1、教学内容《瑞雪图》是北师大版第7册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美景。
课文通过对这一场瑞雪的描述,表达对这一场预兆来年丰收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2、教学目标的设定。
(1)、研读课文,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之情,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与作者交流,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3)、培养和发展想象力与探究能力。
[说明]确定以上的三个目标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体现“新课标”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重的教学理念。
3、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感受雪大、雪美的特点,体会大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的感情及表达方法。
4、教学准备。
(1)、由于部分孩子生活在南方,没见过雪,搜集关于雪景的多媒体课件,有利孩子对雪的认识。
(2)、收集有关雪的诗歌、图片,以及了解本课的写作背景。
(3)、圈划描写雪的重点句子。
二、说教法:1 、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感情朗读法:运用感情朗读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三、说学法:1、读-思-议-读法:在学文时,我从“导-扶-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学法迁移法:在教学“雪后美景”这段时,我引导学生迁移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四、说教学流程:复习导入→问题引入→品读词句→抓住中心→朗读回顾→提高能力第一步:复习导入新课。
《瑞雪图》教案
《瑞雪图》教案《瑞雪图》教案《瑞雪图》教案1第一课时一、引入课文。
1、大家喜欢下雪吗?2、讲述:四十几年前,在我国的胶东半岛上,下过一场大雪。
当时,正是自然灾害严重,农业欠收的时候,这时候下一场雪是多么的及时啊!著名作家峻青怀着异常高兴的心情写了一篇文章《瑞雪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一)、学习字词1、师范读,生边听边划记生字词。
2、认读生字,相机释义。
瑞雪胶东半岛骤然彤云密布簌簌万籁俱寂咯吱嗬眺望粉妆玉砌投掷3、给生字扩词。
4、比较形近字。
瑞端;眺挑逃桃;掷郑5、默读课文,推荐好词语,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答疑。
(二)、整体感知课文1、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生有感情的自课文,对照金钥匙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3、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4、师总结: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可以分为4部分,一、下雪前;二、下雪时;三、下雪后;四、点题,赞扬雪景。
三、再读课文,要求准确流畅。
1、点名读,师生评议。
主要侧重字音准确,是否流畅等。
2、全班齐读。
第二课时一、旧知导入。
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二、学习课文,理解课文。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下雪前,天气有什么变化?2、齐读课文,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这一段的主要内容?(板书:骤然变冷)(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场怎样的雪?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2、默读课文,找出这一段的的象声词,说说它们模拟了怎样的声音。
3、自渎课文,想想这一段怎样才能读得更好。
4、总结:“开始的时候,还伴着一阵小雨。
”——读得轻、快。
“大片大片”“彤云密布”——读得厚重。
“夜里……”——读得轻,脆。
5、师范读。
生揣摩,再读。
给本段课文加上小标题。
(板书:雪大夜静)(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1、师范读课文,生思考105页填空题:雪后的景色,先写(),再写人;先写色彩,再写();先写静,再写();先写(),再写近处。
瑞雪图语文教案范文
瑞雪图语文教案范文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瑞雪图》是一篇描绘雪景的优秀文章,通过对瑞雪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美好向往。
本章将通过学习《瑞雪图》,让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对自然美的欣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表达。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培养对自然的热爱。
学生学会欣赏和描绘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第二章:课文学习2.1 课文朗读学生跟随老师一起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韵律和情感。
学生个别朗读,老师进行评价。
2.2 生字词学习学生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学生通过造句,运用生字词。
2.3 课文解析学生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第三章:课堂讨论3.1 课文主题讨论学生讨论课文的中心思想,理解作者对瑞雪的感受。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讨论如何欣赏自然美。
3.2 瑞雪描绘讨论学生讨论如何描绘瑞雪,选用合适的词语和句式。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一篇描绘瑞雪的小短文。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作业内容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加强语音和语调的掌握。
学生写一篇关于瑞雪的作文,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
4.2 作业要求作业要按时完成,保证质量。
家长签字确认,加强家校合作。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高自信。
5.2 教学反思学生提出建议,促进教学相长。
第六章:实践活动6.1 活动设计学生分组进行瑞雪主题的绘画活动,将他们对瑞雪的理解和想象通过画笔表现出来。
学生可以选择不同的角度和场景,如雪中的树木、房屋、人物等。
6.2 活动步骤学生进行草图设计,确定画面构图。
学生上色,注意色彩的搭配和雪景的特殊色调。
学生对作品进行点评,选出最有创意和表现力的作品。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一、说教材《瑞雪图》一课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课,这个单元以“雪”为主题。
《瑞雪图》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这场预兆丰年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学会生字新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方法目标:通过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课文,领会内涵,实现有感情朗读。
情感态度目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丽,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精读课文,想象、感悟雪中、雪后的景象。
教学难点:理解“好一幅北国寒冬瑞雪丰年的图画”的含义。
四、说学情虽然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的认知水平还是以直观形象为主,所以如何透过语言文字去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成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难点。
五、说学法为了更好的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本节课我采用感情朗读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读、思、议、读”和“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实现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六、说教学过程第一环节:激发兴趣,引入情境兴趣是学系的先导,教学的第一锤一定要敲在学生心上。
因此,我以创设情境开始,课件配乐出示下雪美景图,再引出作者也非常喜欢雪,他还用优美的语言写下了胶东半岛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到文字当中去欣赏瑞雪图。
”这样的设计不但激发了学生兴趣,而且使学生明确了学习任务。
第二环节:情感体验,感悟主题要想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必须抓住文章的主题,因此,在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之后,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1.你理解瑞雪的意思吗?2.通过对全文的朗读你感受到这场雪怎么样?第三环节:品读重点,体会内涵首先,是对雪中部分的处理。
我主要采用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运用读、思、议、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学习。
读,即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思,即思考课文写出了下雪的什么特点?你是通过哪些词句体会出来的?并把他们圈画出来。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一、说教材《瑞雪图》是北师大教材第十二单元《雪》的和第一篇。
这篇优美的散文选自于著名作家峻青的作品《秋色赋》,原题为《瑞雪》,写于1962年。
这年段,正是我国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当时棉粮歉收,人们多么希望能有个好收成。
当作者在胶东半岛看到入冬以来第一场大雪时,心里自然是无比喜悦,于是挥笔写下了这篇散文。
这篇散文的语言优美、生动,脉络清晰,尤其是雪中,雪后景色的描绘,更是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很值得读者玩味。
在这两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恰当的双声,叠韵和儿化韵词,读起来朗朗上口,而且使得美丽的雪景更加可爱。
文章先写天气变化,然后写雪中景色,接着写雪后图画,最后写孩子们在雪地的嬉闹,这也为学生写清文章脉络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说学生对于长年生活在北方的学生们来说,他们对雪一点儿也不陌生,但作为四年级学生,虽然每年都能见到雪,可不一定会欣赏雪,尤其是让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现雪的美丽,更是无从下笔,也写不具体。
针对学生的这些弱点,我们把这篇文章的教学重点放在了体会作者运用重点词语和写作方法的指导上。
三、说理念新课改理念告诉我们,教材只是教师施教的媒介,如果我们只是教教材,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累,而且课堂效果不明显,我们只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不同的教材教学生,并形成一个互相交融的系统,这样才能使教师教得轻松,学生也学得轻松,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小学语文组的几位教师经过商议认为这篇课文为学生有条理地写文提供了范例,也为学生如何把景物写具体写美提供了范例。
因此,本课教学教师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让学生理清文章条理,积累好词佳句,学习写景的方法上。
四、说教法要想使课堂提高效率就得让学生多活动,因此,这节课我们主要采取让学生自读自悟,教师只做适当引导的方法,并适时提供学法,提醒学生及时总结,教师设计训练让学生加深理解与记忆。
五、说教学目标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4个。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的方法.2.赏析句段,学习作者多方面多角度将景物写具体写美丽的写法.3.积累写雪景的优美词句.4.指导学生背诵优美句段.六、说重难点的确定及突破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读过的写景文章并不多,而且作文表达始终是农村学生的弱点,因此,本节课的重点是积累写雪景的优美词句,而学习如何把看到的景物写具体写美则是难点。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
关于《瑞雪图》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瑞雪图》的基本知识,包括作者、创作背景、艺术特点等。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使学生能够欣赏和评价《瑞雪图》的艺术价值。
3. 提高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
二、教学内容:1. 《瑞雪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 《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
3. 《瑞雪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瑞雪图》的基本知识和艺术特点。
2. 采用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和评价《瑞雪图》的艺术价值。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瑞雪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展示《瑞雪图》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和欣赏。
2. 讲解《瑞雪图》的作者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来历。
3. 分析《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表现手法,让学生掌握作品的基本知识。
4. 引导学生欣赏《瑞雪图》的艺术价值,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分组讨论《瑞雪图》的文化内涵和价值,分享讨论成果。
五、课堂小结:通过对《瑞雪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并掌握了作品的基本知识、艺术特点和文化价值,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传统文化素养。
激发学生对传统艺术的热爱和传承,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六、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瑞雪图》的兴趣和热情。
2. 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合作能力和思考能力。
3. 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和课后作业,评估他们对《瑞雪图》知识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参观美术馆或艺术展览,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欣赏更多的传统艺术作品。
2. 邀请艺术家或专家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传统艺术的发展和传承。
3. 开展传统艺术创作活动,鼓励学生尝试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培养学生的艺术创造力。
八、教学资源:1. 《瑞雪图》的图片和相关资料,用于课堂教学和欣赏。
2. 艺术史教材或相关书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
《瑞雪图》说课稿
《瑞雪图》说课稿《瑞雪图》是四班级的一篇课文,下面是《瑞雪图》的说课稿,仅供参考!“瑞雪图”说课稿我今日说课的题目是《瑞雪图》(板书课题) ,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详细的阐述。
一,说教材《瑞雪图》是北师大版学校语文四班级上册第十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该单元以雪为主题绽开。
《瑞雪图》是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按雪前、雪中和雪后的挨次用生动美丽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美,表达对这一场预兆来年丰收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依据新课标其次学段的目标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同学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能够运用已经学过的识字方法独立识字,认字8 个,写字6 个; 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品尝重点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2 、研读课文,培育同学敢于质疑、合作解疑的探究性学习力量,通过合作学习使同学感受瑞雪的大而漂亮,体会课文观看、描写景物的挨次。
3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使同学感受瑞雪的大而漂亮,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这样的目标设计,目的是体现学问与力量、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通过三者的相互渗透,促进同学语文素养及力量的整体提高。
重点难点:为落实本课的教学目标,我把本课教学重点确定为:感受瑞雪的大而漂亮,体会课文观看、描写景物的挨次。
我将本课的教学难点定为:体会课文观看,描写景物的挨次。
教学时间:依据课文内容需要,将支配2 个课时进行教学。
今日我说课的内容为第二课时。
课前预备:多媒体课件二,说学情我们班共有54 名同学,同学家长的个人素养特别高,所以这些孩子较过去的孩子而言,他们猎取信息的途径多,信息量大,见识广、思维活跃、求知欲强、情愿沟通、乐于表达。
在学习上,他们也具备肯定的学习力量,如:搜集资料的力量,“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力量,语言组织、表达力量等。
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锦集3篇)
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锦集3篇)【篇一】四年级上册语文《瑞雪图》教案一、学生分析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讲,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是《课程标准》对本学段的要求。
《瑞雪图》一文所描绘的美丽雪景是我所教的这些南方孩子不曾见到过的,如何让他们通过阅读作品与作者产生共鸣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
因此,我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品读课文、课外延伸相结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使之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教学要求1.识记本课13个生字,正确书写12个生字。
2.通过学文,感受雪后的美丽景象,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丰收的希望。
3.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优美片段。
三、教学重点1.理清文章的脉络,知道本文是按照“下雪前――下雪中――下雪后”的顺序来展开描写的。
2.品读佳段,在读中感悟,体会瑞雪给人们带来的喜悦与希望。
四、教学难点1.尝试着给课文所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2.学习作者有序地进行观察、描写的写作特点。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雪景图片,师边解说)每到冬天,孩子们最盼望的就是能下场大雪,好痛痛快快地玩玩。
而农民伯伯们更是满心欢喜,因为瑞雪兆丰年呵!你们瞧,画面上的孩子们玩得多开心啊!今天老师想带同学们一起来欣赏一幅美丽的《瑞雪图》。
(揭示课题并板书)(二)初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文章脉络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2.开火车分节朗读课文,纠正读音。
3.师: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指名回答)4.请按照时间顺序将课文分成四个部分。
(指名回答,引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5.师:你能从文中找出关键字词给这四部分内容分别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吗6.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尝试概括。
7.四人小组交流讨论,整合意见,确定小标题。
8.小组派代表回答,推选出加得既生动又贴切的小标题作为该部分内容的题目。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质疑、解疑1.师:通过预习,我想同学们一定对这场瑞雪有独特的感受,谁愿意先来说一说(学生用一两句谈谈自己预习后的感受)2.师:在预习中你遇到什么问题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先在四人小组中交流,简单的问题可以由同组伙伴帮助解答,确实无法解答的再请老师帮忙。
北师大版《瑞雪图》优秀教案
北师大版《瑞雪图》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体验、思考,理解《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
2.培养学生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激发创造力和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分析《瑞雪图》的艺术风格和表现手法,理解其创作背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内涵,培养审美情感。
三、教学过程1.导入(1)展示瑞雪图作品,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魅力。
(2)简要介绍作者和相关背景,引发学生兴趣。
2.作品分析(1)观察作品,让学生描述作品中的画面内容。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3.深入解读(1)讲解作品背后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创作的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细节,理解作品的深层含义。
(3)讨论作品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欣赏与评价(1)让学生发表对作品的看法,进行评价。
5.创作实践(1)引导学生进行创作,以瑞雪为主题,表现自己的生活感受。
(2)教师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3)展示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和交流。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美,培养审美情感。
(3)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继续深入研究《瑞雪图》或其他美术作品。
四、教学反思1.教学效果评价: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能够理解《瑞雪图》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是否能够欣赏美术作品。
2.教学方法评价:本节课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3.教学改进: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
1.导入(1)展示《瑞雪图》,让学生初步感受作品的美感。
(2)介绍作者徐悲鸿及其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作品的兴趣。
2.作品分析(1)让学生观察作品,描述画面内容,如雪景、人物、动物等。
(2)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表现手法,如线条、色彩、构图等。
(3)分析作品的艺术风格,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等。
《瑞 雪 图》说课(有对应的教学设计和课件)
《瑞雪图》说课一、说教材《瑞雪图》是北师大版语文第7册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美景。
作文通过对这一场瑞雪的描述,要表达对这一场预兆来年丰收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作者按雪前、雪中和雪后的顺序写了第一场写了雪的美,写得很有层次,首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啊!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茏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极目远眺,万里江山变成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树具有特色的雪后景致。
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蓬松松沉甸甸的雪球儿。
”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
玉屑似的雪末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在写雪景美的基础上,写人的活动:“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
那欢乐的喊声、嘻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通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喜雪、赞雪的思想感情。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入研读课文,体会文字中蕴涵的美,感受下雪后景象的美,丰富学生对下雪的认识。
2、能力目标:推动学生的想象力,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学习作家是按怎样的写作顺序描绘事物,理解作家的写作思路。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雪的向往、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2.收集有关雪的诗歌、图片。
四、教学流程:第一步:复习导入新课。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让学生准确地把握文章里的思想感情,必须先抓住文章的重点。
所以,接下来一下我是这样设计的:谁来回忆一下作家按怎样的顺序来描写《瑞雪图》的?在雪前、雪中、雪后和联想这几部分中,你最感兴趣的是哪些内容?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他们一定会指出是文中描写的雪中和雪后这两部分,而这两部分之所以美,就是因为作者在文中深入了自己的情感,是文章的重点,所以这样一来,我用学生对文章的感性认识抓住了文章要点!第三步:精讲细读,体会情感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
《瑞雪图》教案(通用9篇)
《瑞雪图》教案(通用9篇)《瑞雪图》篇1《瑞雪图》教材分析:本课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勾画了一幅瑞雪图:描述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雪前、雪中和雪后的美景。
同时,文本产生的特殊年代,还赋予了文本自身独特的人文内涵——本文写于1962年,当时我国连续几年遭受自然灾害,粮食歉收,人们都期盼丰收年的到来。
因而,一场及时的大雪也给胶东半岛上的人们带来了吉祥、幸福和喜悦。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大多十岁左右,他们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心,有较强的求知欲。
在学习活动中,他们思维活跃,接受事物较快,其有意注意和主动探究问题的意识有所增强,能努力探索问题的结果。
第二学段,这时学生的朗读能力已基本形成,语言发展也初步规范,内部言语的心理机制也开始成熟。
因此,应将教学重点放到以默读、感悟为主要方式的语段训练上,同时进行言语表达和语感训练。
第二学段仍要加强朗读教学,但与第一学段不同,主要是通过典型语句的朗读比较,感悟句段内的语言组合规律,以发展良好的语感心理图式。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以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
同时,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又往往是多元的。
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以学习表达为中心,做到“三个强化”:强化“先学后教”,提高教学起点和实效;强化“语言学习”,凸显语文的学科本色;强化“当堂训练”,变革学生的'课堂状态。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认识“瑞、骤、籁、俱、寂、眺、妆、砌、”8个生字,会写“即、亚、阴、降、稳、幅”。
2、理解“彤云密布、骤然、极目远眺、粉妆玉砌、万籁俱寂、瑞雪、”在文中的意思。
3、懂得课文观察、描写景物的顺序,能为课文描绘的图景加上小标题。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瑞雪图》教案范文
《瑞雪图》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瑞雪图》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3)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
(2)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
(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瑞雪图》的阅读与理解。
(2)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3)课文句式和表达方式的模仿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对课文中所描绘的自然景观的理解和描绘。
(2)对课文中所蕴含的哲理的领悟和表达。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瑞雪纷飞的景象,引导学生产生兴趣。
(2)简介课文作者及其背景,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期待。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感知文本内容。
(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或与同学交流,解决生字词的学习。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自然景观描绘和哲理表达。
(2)分享成果:各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互相交流学习。
四、课堂巩固1. 课堂小测:进行生字词和课文句式的默写练习。
2. 口语表达: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句式和表达方式,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五、课后作业1. 书写练习:让学生书写课后作业,巩固生字词的学习。
2. 阅读拓展:推荐与《瑞雪图》相关的文学作品,让学生进行阅读拓展。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对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情况。
3. 学生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的提高情况。
七、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适合学生,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瑞雪图》说课设计
一.说教材
《瑞雪图》是北师大版语文第7册主题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
是一篇借景抒情的传统散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为我们描述
了胶东半岛的第一场雪的美景。
课文通过对这一场瑞雪的描述,表
达对这一场预兆来年丰收的大雪的喜悦之情。
作者按学前、雪中和雪后的顺序写了第一场写了雪的美,写得
很有层次,首先整体写“推开门一看,嗬!好大的雪!那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一层白茫茫的厚雪。
极目远眺,万里江
山变成一个粉妆玉砌的世界。
”接着,具体写柳树、松树具有特色
的雪后景致。
先写静态美:“落光了叶子的树木上,挂满了蓬松松
沉甸甸的雪球儿。
”再写动态美:“一阵风吹来,树木轻轻地摇晃着,那美丽的银条儿和雪球儿簌簌落落地抖落下来。
玉屑似的雪末
儿随风飘扬,在清晨的阳光下,幻映出一道道五光十色的彩虹。
”
在写雪景的基础上,写人的活动:“一群群孩子,在雪地里堆雪人,掷雪球。
那欢乐的喊声、嬉闹声把树枝上的雪都震落下来了。
”通
过孩子们的欢乐,表达了人们无比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作者喜雪、赞
雪的思想感情。
在了解了本课以后根据教学要求我设定了以下目
标及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设定
1.知识目标:认字8个,写字6个;练习写摘录笔记,练习独
立识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观察、
描写景物的顺序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瑞雪的大而美,体会作者的喜悦
心情。
三个目标是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也体现“新课标”
提倡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并
重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观察、描写景物的顺序,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
渗透
按一定顺序观察、有条理地描写景物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重点:
1.练习提问、区别处理问题、标画重点词句、品味重点词语,理解“彤云密布、骤然、极目远眺、粉妆玉砌、万籁俱寂、瑞雪、幻映”等词在文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感受瑞雪大而美的特点,体会作者的喜悦心情;感悟“瑞雪丰年”的丰富内涵。
五.教学准备:
1. 因为学生基本都是南方的孩子很少有关于大雪的体验,所以很难理解作者想表达的感情,因此我在上课初始就使用图片引入,有利于孩子对白雪的认识。
2.圈划描写雪的重点句子。
六、说教法
《瑞雪图》是一篇阅读课文,应该以讲读为主。
1 、多媒体直观法:教师利用电教手段,创设多种情意,使学生置身于课文所描绘的情景中,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快、更准地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2、自读自悟法: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的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提高素质的教学特点,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
3、感情朗读法:运用感情朗读法,抓住关键词句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七.说学法:
1、读-思-议-读法:在学文时,我首先要求孩子们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朗读熟悉将要学习的段落并针对每一自然段的不同要求提出问题,要求孩子们带着问题学习课文,学会自主思考、自主学习。
接着要求孩子们根据所思考的内容填写表格,品评自己觉得优美的语句。
我从“导-扶-放”逐步引导学生学会采用“读-思-议-读”的方法理解课文,体会情感。
2、学法迁移法:在教学“雪后美景”这段时,我引导学生迁移上一段的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八.说教学程序:
依据课文内容和要求,我准备用两课时教学全文。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字词;
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熟悉内容。
这里我主要说一下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第一步:复习导入
根据上节课的学习我设计这样的导入语: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2自然段,谁能说说,下雪前天气有什么样的变化?并通过指名回答的形式随机抽查学生对于课文的掌握程度。
第二步:问题引入,抓住要点
要求学生自由朗读所学段落,老师提出问题并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是我在教学这篇文章时的主要方式方法。
所以接下来我是这样设计的:让学生根据我所提供的导读卡,按照读思写品的顺序以自主学习为主,提出这样的问题:这一段话写了哪些景物?天气有什么特点?根据老师的引导,学生一定会从文中找到与问题相对应的答案,在通过小组汇总以后填写表格,通过学生的相互帮助学习从而达到教学的目标。
第三步:品读词句,体会感情
(一)体会雪大
这一环节,是教学重点,我准备用感情朗读法,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情感。
并结合“读---思---议---读”的方法学习:1读:指名读了解内容。
2思:引导学生思考并得出问题:文中哪一句话突出“下得大”
这一特点,你从哪几个方面来体会雪下得很大?
3议:根据上面问题,学生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4读:指名读读出雪下得很大的那种气势!
(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事物特点进行描写的!同时在学生自读后总结该如何有感情朗读,而后再读,要求读出雪下得大的特点,以此训练学生的朗读能力,并在反复朗读中体会写作特点。
)
(二)体会景美
课文中“雪后美景”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是最能体会作者的情感所在。
我依然用感情朗读法教学这一部分,并运用上一段中的
“读-思-议-读”的学习方法放手让学生同桌合作学习雪后美景这一部分。
1读:雪后美景这一部分。
2思:同桌思考,梳理出问题:你从哪些语句中品味出雪景的美丽?为什么能从这些语句中感受到雪景的美丽?
3议:同桌展开讨论,解决问题。
4读:同桌通过朗读,表现出雪景的美。
(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我还让学生动手勾画出文中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最后总结:这一部分你有什么收获?从而掌握作者的写作方法。
最后再感情朗读,进一步体会作者的情感。
)(这样的方法教学“雪中”“雪后”,充分体现了朗读教学的优越性,不但培养了学生读的能力,也发展了学生思维能力。
)(三)体会人欢
对于“雪后人欢笑”这一部分我采用填空的方式让孩子们自主体会学习,根据我提供的线索反复阅读思考体会,根据上下文学生自然能完成填空并从反复朗读中体会到文中的情感。
并且通过填空的方法让学生总结出作者写景的方法,为课后布置学生观察描写下雨或日出的景象做准备。
第四步:感情朗读,整体回顾。
最后课件再出示一幅瑞雪丰年图,并揭示“瑞雪兆丰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等谚语的具体含义,从中总结体会到作者喜悦的感情。
此时此刻,学生已完全掌握本文的朗读技巧,领会了文章的思想感情,再配上音乐朗诵相信学生一定能读出最好的水平!在朗读过程中,试着背诵雪中,雪后两部分。
因为,教学中已反复朗读,所以背的任务也不难解决。
到此全文结束。
最后说说我的板书设计,根据课文重点和作者的写作特点我的板书设计为:
瑞雪图下雪前:乌云密布、寒风呼呼
下雪时:簌簌落落、大、稳
下雪后:粉妆玉砌
瑞雪兆丰年
以时间顺序和每一大段的概括形式呈现,既梳理了全文又简洁明了并展示了课文的层次条理,又体现了雪的每一阶段的特点,板书设计帮助我进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应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读为本,以学为导,导学结合的教学特点,使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体验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