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汇总.

合集下载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知识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知识

医学院2012-2013-2学期12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考试试题[A卷]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30分〕(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1.测量小腿长度应测量从膝外侧到下列哪个点的最短距离?A、外踝尖;B、外踝下缘;C、内踝尖;D、足跟;E、以上都不是〔〕2.测量关节活动度时,起始位置一般是:A、水平位;B、垂直位;C、人体解剖位;D、卧位;E、功能位〔〕3.肱二头肌在使前臂旋后运动时,常伴肱三头肌收缩,此时,肱三头肌被称为: A、主动肌;B、拮抗肌;C、协同肌;D、固定肌;E、伸肌〔〕4.下面不属于痉挛特点的是:A、肌张力增高B、运动迟缓C、折刀现象;D、深反射亢进;E、病理征阳性〔〕5.一个步行周期是指:A、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B、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C、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D、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E、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6.下列哪个感觉属于深感觉:A、痛觉;B、振动觉;C、实体觉;D、触觉;E、温度觉〔〕7.在《新徒手肌力检查法》中,2-级的标准是:A、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B、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上;C、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D、解除重力的影响,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E、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50%以下〔〕8.对于未使用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需向其大声说话,他才清楚对方说话内容,最可能FIM评分是:A、7分;B、6分;C、5分;D.4分;E、3分〔〕9.以下各项对诊断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是:A、肌张力增高;B、腱反射减弱;C、病理征阳性;D.肌肉萎缩;E、肌张力减弱〔〕10.平衡反应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大脑皮层;D、中脑;E、脑干〔〕11.C5神经根损伤最可能出现的肌力减弱的肌肉是:A、三角肌;B、肱三头肌;C、骨间肌;D、肱二头肌;E、腕屈肌〔〕12.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多为:A、3相;B、4相;C、5相;D、7相;E、8相〔〕13.关于Ashworth痉挛分级,错误的是:A、1级,无肌张力增高;B、2级,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活动有一定阻力;C、3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受累部分活动较容易;D、4级,肌张力显著增高,无法被动活动;E、5级,受累部分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14.下列哪项不是书写障碍的表现形式:A、够字障碍;B、书写惰性现象;C、写字过多;D、镜像书写;E、以上都不对〔〕15.髋关节在步行周期中运动的幅度是:A、最大屈20º,最大伸30º;B、最大屈30º,最大伸20º;C、最大屈25º,最大伸25º;D、最大屈15º,最大伸35º;E、最大屈10º,最大伸40º〔〕16.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运动障碍以下哪种需诱发其出现:A、联合反应;B、肌张力变化射;C、病理反射;D、联带运动;E、平衡反应〔〕17.下列人体系统中,与平衡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躯体感觉系统;B、视觉系统;C、前庭系统;D、自主神经系统;E、运动系统〔〕18.检查脊髓损伤患者时,痛觉消失的位置在肚脐水平,提示受损脊髓属:A、T2节段;B、T4节段;C、T6节段;D、T10节段;E、T12节段〔〕19.不属于单侧忽略评价方法的是:A、二等分试验;B、临试实验;C、自由画试验;D、钟摆试验;E、画线试验〔〕20.六分钟步行试验检查,哪项结果提示轻度心衰:A、少于150米;B、150~425米;C、426~550米;D、551~625米;E、626~750米(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21.下列关于评定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韦氏记忆测试--WMS;B、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C、FIM--功能独立性评定;D、行为记忆测试--RBMT;E、TEA--日常专注力测验〔〕22.人体协调性有赖于:A、躯体感觉系统;B、视觉系统;C、前庭系统;D、运动系统;E、中枢神经系统〔〕23.影响肌力的因素有:A、肌肉的横截面积;B、肌纤维类型;C、肌肉的初长度;D、肌收缩类型;E、年龄与性别〔〕24.物体失认者的障碍有:A、命名物品;B、描述物品;C、选择物品;D、复制物品;E、通过视觉以外的感觉通路命名〔〕25.作业治疗师对患者的功能评定内容有:A、ADL;B、感觉及知觉;C、认知能力;D、家务活动能力;E、步行能力二、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10分〕26.ROM27.肌张力28.平衡功能29.认知30.言语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31.失认症的最主要类型是_________。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量表

肌力评定内容目前肌力评估方法大致分两种:手法肌力检查、器械肌力检查手法肌力检查目前有3种标准:Lovett分级、M.R.C.分级、Kendall百分比器械肌力检查下又分:等长肌力测试、等张肌力检查、等速肌力测定。

一、肌力检查与评价肌力是指肌肉兴奋后收缩所产生的动力和张力,耐力则指维持一定时间收缩或多次反复收缩的能力。

决定肌力大小的因素有神经系统功能状态、肌肉的生理横断面、收缩前的肌肉长度和肌肉作用力臂长度,而耐力的大小则和可以取得的肌收缩的能量有关。

肌力检查的方法及评定:(一)手法检查与MMT(Ma nual Muscle Testi ng)六级标准衡量这种检查方法为目前最常用,衡量标准已为各国学者所认可。

1 【检查方法】先嘱被检查者作主动运动,注意观察其运动的力量和幅度;然后检查者给予一定的阻力,让被检查者作对抗运动,以判断肌力是否正常。

依次检查各关节的运动力量,并注意两侧对比。

(1)上肢肌力:双上肢前平举、侧平举、后举检查看关节肌肉力量;屈肘、伸肘,检查肱二头肌、肱三肌力量;屈腕、伸腕,检查腕部肌力量;五指分开相对、并拢、屈曲、伸直,检查各指关节肌肉力量。

(2)下肢肌力:仰卧位直抬腿、大腿内收、外展,检查髋关节屈曲、内收、外展肌肉力量;仰卧位直抬腿及膝关节屈曲,检查伸髋及屈膝肌群力量;仰卧位双下肢伸直,踝关节跖屈、背屈、内翻、外翻,检查踝关节肌肉力量。

2【评定标准】0级完全瘫痪,肌力完全丧失。

I级可见到或触摸到肌肉轻微的收缩,但无肢体运动。

□级肢体可在床上移动,但不能抬起。

川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对抗阻力。

W级能作对抗阻力的运动,但肌力减弱。

V级肌力正常二、肌张力【定义】肌肉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称为肌张力。

肌张力是维持身本各种姿势以及正常运动的基础,并表现为多种形式。

如人在静卧休息时,身体各部肌肉所具有的张力称静止性肌张力。

躯体站立时,虽不见肌肉显著收缩,但躯体前后肌肉亦保持一定张力,以维持站立姿势和身体稳定,称为姿势性肌张力。

肌肉骨骼损伤检查

肌肉骨骼损伤检查

理学检查(physical examination)又称体格检查,是临床上最基本、最主要的检查方法。

对某些疾病,单一的检查往往难以作出正确诊断,需要结合病史、理学检查和其它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判断。

第一节理学检查原则(一)检查顺序一般按视诊、触诊、叩诊、动诊、量诊顺序进行。

1.先健侧后患侧。

2.先健处后患处。

3.先主动后被动。

(二)充分暴露、两侧对比。

(三)全面、反复、轻柔、到位第二节理学检查的基本内容一)视诊(inspection):观察步态有无异常,患部皮肤有无创面,脊柱有无侧凸、前后凸,肢体有无畸形等。

(二)触诊(palpation):检查病变的部位、范围,肿物的大小、硬度、活动度、压痛,皮肤。

(三)叩诊(percussion):为明确四肢骨折时纵向叩击痛;脊柱病变常有棘突叩痛。

(四)动诊(assessment of mobility):检查关节的活动范围和肌收缩力。

当神经麻痹或肌腱断裂时,关节均不能主动活动,但可以被动活动。

当关节强直、僵硬或有肌痉挛、皮肤瘢痕挛缩时,则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

(五)量诊(measurement)根据检查原则测量肢体长度、周径、关节的活动范围、肌力和感觉障碍的范围。

1.肢体长度测量(measurement of limb length)测量时患肢和健肢必须放在对称位置,以相同的解剖标志为起止点,双侧对比测量。

(1)上肢长度:肩峰至桡骨茎突或肩峰至中指尖。

(2)上臂长度:肩峰至肱骨外上髁(3) 前臂长度:肱骨外上髁至桡骨茎突或尺骨鹰嘴至尺骨茎突。

(4)下肢长度:间接长度测量自骼前上棘至内踝下缘(棘踝线);直接长度测量自大转子至外踝下缘。

(5) 大腿长度:大转子至膝关节外侧间隙。

(6) 小腿长度:膝关节内侧间隙至内踝下缘,或外侧间隙至外踝下缘。

2.肢体周径测量(measurement of limb circumference)(1)上肢周径:通常测两侧肱二头肌腹周径。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计划,实现最佳康复效果。
康复评定流程
制定评定方案
根据初步评估结果,制定具体 的评定方案,包括评定的内容、 方法、时间等。
制定康复计划
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 康复计划,包括治疗目标、治 疗方案、康复训练等。
初步评估
收集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 相关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病 情和功能状况。
实施评定
按照评定方案进行各项评定, 记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 和解释。
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
通过调整工作和生活方式,减轻肌肉骨骼系 统的压力,控制损伤的发展。
康复训练
在损伤恢复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帮助肌肉骨骼系统恢复正常功能。
合理使用辅助器具
使用合适的辅助器具,如支具、拐杖等,可 以减轻肌肉骨骼系统的负担。
社会支持与政策建议
提供健康教育和宣传
制定相关政策
通过各种渠道提供关于肌肉骨骼系统损伤 的预防和控制的健康教育和宣传,提高公 众的认知水平。
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和康复效果。
03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康复 评定
康复评定概述
康复评定是评估肌肉骨骼系统损 伤患者功能状况和康复潜力的过 程,旨在为制定康复计划提供依
据。
康复评定包括对患者身体功能、 活动能力、参与能力等方面的评 估,以及疼痛、心理和社会适应
等方面的评估。
康复评定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 要定期进行,以便及时调整康复
电疗法
通过电刺激等手段缓解疼痛, 促进肌肉再生和恢复。
药物治疗
非处方药
注射治疗
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用于缓解疼 痛和消炎。
如封闭针、神经阻滞等,用于局部疼 痛的控制。
处方药
如可待因、吗啡等,用于较严重的疼 痛控制。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骨骼与肌肉系统影像学诊断
好发部位:手足小关节,手部常累及掌指关节和近位指间关节 临床表现:受侵关节梭形肿胀、疼痛
关节僵硬(晨僵),关节畸形 关节半脱位
慢性关节病—类风湿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
➢ X线表现 关节周围软组织:对称性梭形肿胀 关节间隙:早期增宽、进而变窄 骨端:关节边缘软骨下骨侵蚀,囊性变,多发、边缘不清楚 骨质疏松:小关节周围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晚期
➢ CT/MRI 少用
• 类风湿关节炎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概述:原因不明 中轴关节慢性自身免疫性炎症
好发部位:骶髂关节、上行至脊椎小关节及周围韧带 临床表现:下腰痛、不适,晨僵、活动后缓解
多数病人(90%以上)HLA-B27阳性
慢性关节病—强直性脊柱炎
影像学表现
➢ 骶髂关节 最早且100%累及,中下1/3开始,双侧对称 骨质破坏:以髂侧关节面为主,关节面模糊、虫噬样,关节间隙“假增宽” 骨质增生硬化:破坏边缘 关节间隙变窄 骨性强直
• 肘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化脓性关节炎
影像学表现—进展期、愈合期
➢ X线/CT表现 关节间隙变窄 关节面骨质破坏:承重区 反应性骨质增生 关节半脱位或脱位 关节强直:纤维性、骨性
➢ MRI表现 关节软骨破坏、中断(承重区、大面积)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髋关节化脓性关节炎
关节感染—关节结核
概述:95%以上继发于肺结核 侵犯途径:血行侵犯到骨(骨型关节结核)或滑膜(滑膜型关节结核) 好发年龄:儿童和青少年 好发部位:大关节,如髋、膝关节 临床表现:肿胀,轻度疼痛,功能障碍,无红、热
慢性关节病—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椎)
影像学表现
➢ X线/CT表现 上下关节突变尖 关节面骨质硬化 关节间隙变窄 椎体边缘出现骨赘 椎体上下缘硬化 退变性滑脱

肌肉骨骼 康复学

肌肉骨骼 康复学

概念1.肌肉骨骼康复学:是康复医学的一个分支科学,它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功能障碍的原因、评定与治疗的方法以及伤残预防等问题,并运用物理治疗学、作业疗法、假肢和矫形器技术以及职业训练等手段,改善或代偿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使患者能够回归家庭和社会。

2.关节活动范围(ROM):是指关节的远端骨朝向或离开近端骨运动的过程中,远端骨所达到的新位置与开始位置之间的夹角,即远端骨所移动的度数。

3.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多因跌倒时手撑地所致,直接暴力也可发生。

折端长发生在桡骨远端2~3cm范围内松质骨内,骨折远端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4.手功能位:手处于能最大限度发挥其功能的姿势。

即前臂呈半旋前位,腕背伸20°~25°,尺侧偏斜约10°;拇指充分掌侧外展,掌指关节和指间关节微屈,处于对掌位;其他4指分开,各关节屈曲度不尽相同。

即掌指关节屈30°~45°,近端指间关节屈60°~80°,远端指间关节屈10°~15°5.脊髓休克:脊髓被横断与高级中枢失去联系后,断面以下的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处于无反应状态。

6.四肢瘫:指由于椎管内的脊髓神经组织受损而造成颈段运动和感觉的损害和丧失。

7.截瘫:指脊髓胸段、腰段或骶段椎管内脊髓损伤之后,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的损害或丧失。

8.皮节:指每个脊髓节段神经的感觉神经轴突所支配的相应皮肤区域。

9.人工全髋关节置换(THR):指应用人工材料制作的全髋关节结构植入人体以替代病损的自体关节,从而获得髋关节功能。

10.假体松动:是骨与假体界面之间存在超出由于弹性模量差异引起的位移以外的活动。

11.60°~120°疼痛弧征阳性:肩主动或被动外展至60°~120°时疼痛,外旋时疼痛加重,外展超过120°时疼痛减轻或消失。

肩峰前外缘压痛,肱骨大结节压痛。

填空1.肌肉骨骼康复学的内容涉及(基础学科)(康复评定)(康复治疗)(疾病康复)2.手固定的正确位置是掌指关节屈60°~70°,指间关节屈10°或中立位。

@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康复专科检查内容

@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康复专科检查内容

肌肉骨骼系统疾患康复专科检查内容脊柱检查:一、脊柱弯曲度(一)生理性弯曲正常人直立时,脊柱从侧面观察有四个生理弯曲,即颈段稍向前凸,胸段稍向后凸,腰椎明显向前凸,骶椎则明显向后凸。

让患者取站立位或坐位,从后面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轻度侧弯时需借助触诊确定,检查方法是检查者用示、中指或拇指沿脊椎的棘突以适当的压力往下划压,划压后皮肤出现一条红色充血痕,以此痕为标准,观察脊柱有无侧弯。

正常人脊柱无侧弯。

除以上方法检查外还应侧面观察脊柱各部形态,了解有无前后突出畸形。

(二)病理性变形1.颈椎变形颈部检查需观察自然姿势有无异常,如患者立位时有无侧偏、前屈、过度后伸和僵硬感。

颈侧偏见于先天性斜颈,患者头向一侧倾斜,患侧胸锁乳突肌隆起。

2.脊柱后凸脊柱过度后弯称为脊柱后凸,也称为驼背,多发生于胸段脊柱。

脊柱后凸时前胸凹陷,头颈部前倾。

脊柱胸段后凸的原因甚多,表现也不完全相同,常见病因如下。

(1)佝偻病:多在儿童期发病,坐位时胸段呈明显均匀性向后弯曲,仰卧位时弯曲可消失。

(2)结核病:多在青少年时期发病,病变常在胸椎下段及腰段。

由于椎体被破坏、压缩,棘突明显向后凸出,形成特征性的成角畸形。

常伴有全身其他脏器的结核病变如肺结核等。

(3)强直性脊柱炎:多见于成年人,脊柱胸段成弧形(或弓形)后凸,常有脊柱强直性固定,仰卧位时亦不能伸直。

.(4)脊椎退行性变:多见于老年人,椎间盘退行性萎缩,骨质退行性变,胸腰椎后凸曲线增大,造成胸椎明显后凸,形成驼背。

(5)其他:如外伤所致脊椎压缩性骨折,造成脊柱后凸,可发生于任何年龄;青少年胸段下部均匀性后凸,见于脊椎骨软骨炎。

3.脊柱前凸脊柱过度向前凸出性弯曲,称为脊柱前凸。

多发生在腰椎部位,病人腹部明显向前突出,臀部明显向后突出,多由于晚期妊娠、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第五腰椎向前滑脱、水平骶椎(腰骶角>34。

、患者髋关节结核及先天性髋关节后脱位等所致。

4.脊柱侧凸脊柱离开后正中线向左或右偏曲称为脊柱侧凸。

肌力评估

肌力评估
评定标准
根据肌力的情况,一般均将肌无力为以下六级:
0级完全瘫痪,不能做任何自由无能无力。
Ⅰ级完全瘫痪,肢体运动时,可见肌肉轻微萎缩,但肌体不能移动。
Ⅱ级肢体能在床上平行移动,但不能抬离床面。
Ⅲ级肢体可以克服地心吸引力,能抬离桌面。
Ⅳ级肢体能做对抗外届阻力的运动。
Ⅴ级肌力正常,行动自如。
பைடு நூலகம்肌力评估
概述肌力是指肌肉收缩时产生的最大力量。肌力测试是肌肉功能评定的重要方法,尤其是对肌肉骨骼系统病损、以及周围神经病损患者的功能评定十分重要。同时,肌力测试也可作为评定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禁忌证关节不稳、骨折未愈合又未作内固定、急性渗出性滑膜炎、严重疼痛、关节活动范围极度受限、急性扭伤、骨关节肿瘤等。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评定(精品)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评定(精品)
57
单足站立腰椎伸展检查 检查法:让患者单足站立,腰椎伸展 此肢位,增加关节突起间的压力,易诱发疼痛
58
腰椎骨折 棘突叩打检查: 轻度前屈,轻叩腰椎突起,及关联肌
59
SLR检查 检查法:取仰卧位,做直腿抬高,到900
60
足跟足尖步行检查
检查法:让足跟足尖步行,L5-S1椎间板损伤易对 S1产生压力胫神经,患者不能用足尖支撑体重, L4-5对L5产生压力腓骨神经不能足跟着地
胸锁关节痛提示挫伤,肋软骨痛,肋间隙 痛伴水疱,外伤伴压痛
40
后方:肩胛骨: 检查法:肩胛骨的内侧缘,外侧缘,上缘,肩 胛岗,岗上肌,岗下肌,有无压痛,萎缩,痉 挛。
41
42
棘突
检查法:坐 位头稍前屈, 检查者用示 指中指触诊, 静止时压痛 注意半脱位, 对线有大的 异常,提示 脊柱的侧弯。
43
取仰卧位,膝关 节屈曲,检查者边让 膝慢慢伸展,边让小 腿向内旋,向外旋。 出现疼痛提示损伤, 有卡住感提示半月板 断裂。
74
3Cabot’试验 检查法:取仰卧位,大腿外展足放在胫骨 上,检查这一手的拇指和食指触及关节面, 另一手在伸展的方向施加抵抗,如有关节 裂隙疼痛提示半月板断裂。
75
滑膜炎症表现 1膝前部痛 2长时间的膝屈 曲有前部痛 3活动增加膝的 疼痛减少 4膝关节屈伸时, “膨膨”的异常 声 音
83
触诊 胫后动脉:用中指和示指触及脉动,减 少提示有压迫症状。
84
外踝及附着韧带
检查:腓骨远端突出部位,有无疼痛,肿胀
85
内踝及附着韧带
86
韧带的不安定性
87
足牵引检查 检查者向上下牵引足部, 向下产生松弛感,提示前 距腓韧带断裂,向上松弛 感提示后距腓韧带断裂。

肌肉骨骼康复学名词解释

肌肉骨骼康复学名词解释

Froment试验:拇、食指用力相捏时,不能做成圆圈,而是方形,即拇指的指间关节过伸、掌指关节屈曲、食指远指间关节过伸畸形,提示尺神经损伤.Wartenberg试验:小指不能内收为阳性,提示尺神经损伤。

由于小指收肌(即骨间掌侧肌)麻痹及小指伸肌无对抗的外展活动,所以小指在掌指关节处稍呈外展位.脊髓休克:也称脊休克。

当脊髓与高位中枢断离时,脊髓暂时丧失反射活动的能力而进入无反应状态的现象称为脊髓休克。

脊髓震荡:脊髓的功能性损害,脊髓实质在光镜下无明显改变或有少量渗出甚至出血。

截肢:将肢体全部或部分切除,其中经关节平面的截肢又称关节离断。

骨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软骨退行性变和继发性骨质增生为特征的慢性关节疾病.颈椎病: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出的相应症状和体征.肩周炎:是肩关节囊、滑囊、肌腱及肩周肌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变形、纤维环破裂,髓核组织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种综合症。

Q角:从髂前上棘到髌骨中点连线代表股四头肌牵拉力线,从髌骨中点到胫骨结节连线与股四头肌牵拉力线相交之角即为Q角。

神经干叩击试验(Tinel征):神经损伤及其修复过程中,于损伤相应平面轻叩神经,在其分布区可出现放射痛及触电感或者蚁走感。

复杂性局部疼痛综合征:指继发于意外损伤、医源性损伤或全身性疾病之后出现的以严重顽固性、多变性疼痛,营养不良和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综合征.骨化性肌炎:由于关节扭伤、脱位或关节附近骨折,骨膜剥离形成骨膜下血肿,若处理不当,使血肿扩大、机化并在关节附近软组织内广泛骨化,造成严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骨不连:骨折修复的正常愈合过程终止,骨折处不能发生骨性连接者。

马蹄足内翻:即足内翻呈马蹄状。

主要分为先天畸形和踝部内翻损伤两种。

马蹄内翻足的形成主要由于足部肌力不平衡所致,即内翻肌强而短缩,外翻肌弱而伸长,跖屈肌强于足背屈肌。

肱骨外上髁炎:又称网球肘,是由于肱骨外上髁部前臂伸肌群,特别是桡侧伸腕肌起点反复牵拉而产生的慢性损伤性炎症。

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ppt课件

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ppt课件
▪ 康复治疗:
▪ 卧床休息 ▪ 物理因子治疗 ▪ 颈椎牵引 ▪ 手法治疗 ▪ 运动疗法:牵伸运动,增强肌力训练,协调性训练,有氧运动 ▪ 矫形支具疗法 ▪ 药物:口服,外用,药物注射疗法
25
第八节 肩关节周围炎的康复
▪ 肩关节周围炎是指以肩痛和肩关节运动障碍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症状群,可能的疾病诊断为肩峰下 滑囊炎、冈上肌肌腱炎、肩袖损伤、肱二头肌长 头腱及其腱鞘炎、喙突炎、冻结肩、肩锁关节病 变、撞击综合征等。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
▪ 康复治疗:
▪ 物理因子治疗 ▪ 关节松动术 ▪ 运动疗法 ▪ 支具 ▪ 药物治疗
27
第九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康复
▪ 腰间盘突出症主要是指腰椎,尤其是L4-5,L5-S1, L3-L4的椎间盘纤维环破裂和髓核突出压迫和刺 激相应水平的一侧或双侧神经根所引起的一系列 症状和体征。
骨骼肌肉系统常见病损的康复
1
第一节 骨折的康复
▪ 骨折的临床特征:外伤史,疼痛与压痛,局部肿胀,畸形,
功能障碍,异常活动及骨擦音,X线检查
▪ 骨折临床处理的三大原则:
▪ 复位:是骨折治疗的基础。 ▪ 固定:是骨折愈合的关键。 ▪ 康复治疗:是患者恢复功能的保障。
▪ 康复评定:
▪ 骨折对位对线、骨痂形成情况检查。
▪ 关节活动范围测定
▪ 肌力评价
▪ 肢体长度及周径测量
▪ 感觉功能评定
▪ ADL能力评定
2
▪ 临床愈合标准:
▪ 骨折断端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 ▪ 骨折断端局部无异常活动(主动或被动)。 ▪ X线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没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 在解除外固定的情况下,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
29

十块关键肌、28个关键点及评分标准

十块关键肌、28个关键点及评分标准

十块关键肌、28个关键点及评分标准?
答:十块关键肌和28个关键点是脊髓损伤评估中的重要内容,它们用于评估患者的神经功能和损伤程度。

以下是十块关键肌、28个关键点及评分标准的相关信息:十块关键肌包括:
1.肱二头肌(C5):负责屈肘动作。

2.桡侧伸腕长肌和短肌(C6):负责伸腕动作。

3.肱三头肌(C7):负责伸肘动作。

4.指深屈肌(C8):负责中指屈指动作。

5.小指展肌(T1):负责小指外展动作。

6.髂腰肌(L2):负责屈髋动作。

7.股四头肌(L3):负责伸膝动作。

8.胫前肌(L4):负责踝背伸动作。

9.趾长伸肌(L5):负责伸趾动作。

10.腓肠肌和比目鱼肌(S1):负责踝跖屈动作。

28个关键点则分布在患者的身体不同部位,包括枕骨粗隆、锁骨上窝、肩锁关节的顶部、肘前窝的桡侧面等,每个关键点都对应着不同的脊髓节段和神经支配区域。

通过对这些关键点的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患者的脊髓损伤程度和神经功能状况。

评分标准通常根据患者的肌肉力量和感觉功能进行评估。

肌肉力量评估一般采用0-5级的分级标准,其中0级表示完全瘫痪,5级表示正常肌力。

感觉功能评估则包括轻触觉、针刺觉和位置觉等方面,评分标准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而定。

《肌肉骨骼康复》课程笔记

《肌肉骨骼康复》课程笔记

《肌肉骨骼康复》课程笔记第一章概论一、定义及研究对象1. 定义:肌肉骨骼康复是一门应用科学,旨在通过系统的康复治疗和训练,帮助患者恢复或提高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减轻或消除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2. 研究对象:肌肉骨骼康复主要研究骨骼、关节、肌肉、肌腱、韧带等组织的损伤、疾病和劳损,以及相应的康复治疗手段。

二、肌肉骨骼康复的发展1. 传统观念:以往,人们认为肌肉骨骼疾病和损伤只能通过手术、药物等治疗手段来缓解症状,康复治疗在肌肉骨骼疾病治疗中的作用被忽视。

2. 现代观念:随着康复医学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康复治疗在肌肉骨骼疾病治疗中的重要性。

现代康复治疗注重患者主动参与,采用多种康复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旨在帮助患者尽快恢复功能,降低复发率。

3. 发展趋势:肌肉骨骼康复将更加注重个体化治疗,结合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知识,采用先进的康复技术和设备,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三、肌肉骨骼康复的理论基础1. 生物力学:研究肌肉骨骼系统在运动和负荷作用下的力学特性和规律,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2. 运动生理学:研究运动对肌肉骨骼系统的影响,探讨运动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机制。

3. 神经生理学:研究神经系统在肌肉骨骼康复中的作用,如神经肌肉接头、神经可塑性等。

4. 心理学:研究心理因素在肌肉骨骼康复过程中的作用,如患者心理状态、康复信心等。

四、肌肉骨骼损伤与疼痛1. 损伤类型:包括急性损伤、慢性损伤和劳损。

2. 疼痛原因:肌肉骨骼损伤导致的疼痛主要源于炎症、肿胀、压迫等。

3. 疼痛评估: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 AS)、数字评分法(NRS)等方法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4. 疼痛管理: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等手段。

五、肌肉骨骼康复的工作内容1. 康复评定:对患者肌肉骨骼系统的功能进行全面评估,包括关节活动度、肌力、平衡能力等。

2. 康复治疗:根据评定结果,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康复护理等。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一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一


副运动检查的手法包括牵拉或牵引(纵向 牵引、侧方牵引)和滑动。例如,检查肩关 节(盂肱关节)的松弛程度,可进行侧方牵引 和纵向牵引;检查髌骨的活动性,可进行髌 骨的牵引、向内侧、外侧和下方滑动的检 查。牵引和滑动的量以关节松弛消失,关 节囊变得紧张为度。在牵引和滑动的过程 中,治疗师体会和判断关节内的可动程度 是正常还是高于或低于正常。
第三节资料整理与结果分析
• 评定的最后一个步骤也是最困难的部分, 是将所有主观检查和客观检查所获得的结 果进行整理、将重要资料汇总进行综合分 析并作出诊断。肌肉骨骼系统损伤及功能 障碍主要反映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疼痛;②关 节活动受限与挛缩;③关节不稳;④无力。肌 肉骨骼系统损伤的功能障碍诊断包括确定 与上述症状相关的受累组织或结构和组织 结构损伤的功能障碍状况。
筋膜出现炎症反应时称为筋膜炎,筋膜炎又将成为持续 性疼痛、肌肉痉挛以及关节活动障碍的原因
(四)滑膜与滑囊 滑膜组织位于滑膜关节和滑囊的内面。 特点:1.滑膜含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因此当外伤或 炎症时可产生明显的疼痛。 2.滑囊多位于肌、腱与韧带或骨之间,作用是 减少摩擦;
外伤、炎症或异物引起的滑膜或滑囊组织的炎症称为 滑膜炎或滑囊炎。
1 2
肌肉骨骼系统及其功能障碍 评定方法

肌肉骨骼系统及其功能障碍
肌肉骨骼系统组成 骨 肌肉骨骼系统 软骨
软组织(韧带、关节囊、肌肉、肌 腱、滑膜、滑囊和筋膜)
起运动、支持和保护作用。
一、骨与关节
骨与关节的关系
骨借关节相连构成骨骼,提供身体的结构,成为人 体活动的支架。
(一)关节的生理学运动 屈、伸 内收、外展 旋内、旋外 内翻、外翻 背屈、跖屈 环转
• (一)视诊 • 对疼痛患者应从静态和动态两方面进行观察。 • 如膝关节疼痛的患者静态观察:正面观下肢有无x型腿或o 型腿、摇摆步态、鸭步、双侧髂骨高低是否对称、有无向 一侧偏斜,股四头肌有无萎缩,侧面观有膝反张,髋关节, 踝关节对线是否正常。后面观脊柱有无侧弯,髂后上棘是 否对称,腘横纹是否同高,有无突出的囊肿,足弓有无塌 陷。 • 动态观察:患者仰卧位,双侧膝关节用力向下压床面, 观察髌骨是否正直向上移动,有无外侧倾斜、移动、前后 翘、左右翘等,从而判断髌骨有无位移和可能导致髌骨移 位的原因。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

康疗康复评定技术试题汇编

医学院 2012-2013-2 学期 12 级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康复评定》期末考试试题[A 卷]注:考试题目必须答在答题卡上,否则成绩无效。

一、选择题〔共 30 分〕(一)单选题〔每题 1 分,共 20 分〕:〔〕 1.测量小腿长度应测量从膝外侧到下列哪个点的最短距离?A、外踝尖;B、外踝下缘;C、内踝尖;D、足跟;E、以上都不是〔〕 2.测量关节活动度时,起始位置一般是:A、水平位;B、垂直位;C、人体解剖位;D、卧位; E 、功能位〔〕 3.肱二头肌在使前臂旋后运动时,常伴肱三头肌收缩,此时,肱三头肌被称为 : A、主动肌; B、拮抗肌; C、协同肌; D 、固定肌; E、伸肌〔〕 4.下面不属于痉挛特点的是 :A 、肌张力增高 B、运动迟缓 C、折刀现象; D 、深反射亢进; E、病理征阳性〔〕 5.一个步行周期是指:A、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B、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C、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再次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D、从一侧足跟着地到另一侧足跟着地为止所走的距离;E、从一侧下肢着地到另一侧下肢着地为止所用的时间〔〕 6.下列哪个感觉属于深感觉:A、痛觉;B、振动觉;C、实体觉; D 、触觉; E 、温度觉〔〕 7.在《新徒手肌力检查法》中, 2-级的标准是:A、解除重力的影响,完成关节活动范围的运动;B、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 50%以上;C、解除重力的影响,可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 50%以下;D、解除重力的影响,不能引起关节的活动;E、抗重力完成全关节活动范围的 50%以下〔〕8.对于未使用助听器的听力障碍者,需向其大声说话,他才清楚对方说话内容,最可能 FIM 评分是:A 、7 分; B、6 分; C、5 分; D .4 分; E 、3 分〔〕 9. 以下各项对诊断周围性瘫痪最有意义的是:A、肌张力增高;B、腱反射减弱;C、病理征阳性; D .肌肉萎缩; E、肌张力减弱〔〕 10.平衡反应中枢位于:A、脊髓;B、延髓;C、大脑皮层;D、中脑;E、脑干〔〕 11.C5 神经根损伤最可能出现的肌力减弱的肌肉是:A、三角肌;B、肱三头肌;C、骨间肌;D、肱二头肌; E 、腕屈肌〔〕 12.正常运动单位电位多为:A 、3 相;B 、4 相;C 、5 相;D 、7 相;E 、8 相〔〕 13.关于 Ashworth 痉挛分级,错误的是:A、 1 级,无肌张力增高;B、2 级,肌张力轻度增高,受累部分被动活动有一定阻力;C、3 级,肌张力明显增高,受累部分活动较容易; D、4 级,肌张力显著增高,无法被动活动;E 、5 级,受累部分僵硬于屈曲或伸展位〔〕 14.下列哪项不是书写障碍的表现形式:A、够字障碍; B 、书写惰性现象; C、写字过多; D 、镜像书写; E、以上都不对〔〕 15.髋关节在步行周期中运动的幅度是:A、最大屈20º ,最大伸30º;B、最大屈30º ,最大伸20º; C 、最大屈25º ,最大伸25º;D 、最大屈15º ,最大伸35º;E 、最大屈10º ,最大伸40º〔〕 16. 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所致的运动障碍以下哪种需诱发其出现:A、联合反应; B 、肌张力变化射; C、病理反射; D 、联带运动; E、平衡反应〔〕 17.下列人体系统中,与平衡功能没有直接关系的是:A、躯体感觉系统; B 、视觉系统; C、前庭系统; D、自主神经系统; E、运动系统〔〕 18.检查脊髓损伤患者时,痛觉消失的位置在肚脐水平,提示受损脊髓属:A、T2 节段; B 、T4 节段; C、T6 节段; D 、T10 节段; E、T12 节段〔〕 19.不属于单侧忽略评价方法的是:A、二等分试验;B、临试实验;C、自由画试验; D 、钟摆试验; E、画线试验〔〕 20.六分钟步行试验检查,哪项结果提示轻度心衰:A、少于 150 米;B、 150~425 米;C、426~550 米;D、551~625 米;E、626~750 米(二)多选题〔每题 2 分,共 10 分〕:〔〕 21.下列关于评定量表的说法,正确的是:A、韦氏记忆测试 --WMS;B、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 ---MMSE;C、FIM--功能独立性评定;D、行为记忆测试 --RBMT;E、TEA-- 日常专注力测验〔〕 22.人体协调性有赖于:A、躯体感觉系统;B、视觉系统;C、前庭系统;D、运动系统;E、中枢神经系统〔〕 23.影响肌力的因素有:A、肌肉的横截面积;B、肌纤维类型;C、肌肉的初长度;D、肌收缩类型; E 、年龄与性别〔〕 24.物体失认者的障碍有:A 、命名物品; B、描述物品; C、选择物品; D 、复制物品; E、通过视觉以外的感觉通路命名〔〕 25.作业治疗师对患者的功能评定内容有:A 、ADL; B、感觉及知觉; C、认知能力; D、家务活动能力; E、步行能力二、名词解释〔每题 2 分,共 10 分〕26.ROM27.肌张力28.平衡功能29.认知30.言语三、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10 分〕31.失认症的最主要类型是_________。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人因工效学评估方法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人因工效学评估方法

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及人因工效学评估方法摘要:一、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概述1.定义与分类2.常见疾病及症状3.病因与影响因素二、人因工效学评估方法1.评估目的与意义2.评估方法分类a.生物力学评估b.功能评估c.心理评估三、人因工效学评估在预防与治疗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中的应用1.评估流程与实施策略2.评估结果的应用与干预措施3.案例分析四、我国相关政策与措施1.法律法规与标准2.企业与员工的职责3.工伤保险与职业病防治五、总结与展望1.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防控现状2.人因工效学评估的发展趋势3.未来研究方向与挑战正文:一、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概述1.定义与分类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Work-related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简称WMSDs)是指由于工作活动引起的肌肉、骨骼、关节、神经系统等方面的损伤和疾病。

根据国际劳工组织(ILO)的分类,WMSDs可分为四大类:肌肉疲劳和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关节疾病和骨关节炎。

2.常见疾病及症状常见的WMSDs包括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周炎、腕管综合症等。

症状表现为疼痛、麻木、肌肉无力、关节僵硬等。

3.病因与影响因素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病因主要包括:不良工作姿势、长时间重复性操作、过量用力、精神压力等。

此外,年龄、性别、个体体质等因素也会影响患病风险。

二、人因工效学评估方法1.评估目的与意义人因工效学评估旨在识别和减少工作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预防工作相关肌肉骨骼疾患的发生。

评估有利于制定合理的干预措施,提高工作效率,降低企业成本,保障员工健康。

2.评估方法分类人因工效学评估方法可分为以下三类:(1)生物力学评估:通过对工作姿势、用力方式、运动范围等方面的测量,分析工作过程中肌肉骨骼系统的负荷和应力分布。

(2)功能评估:评估工作能力、肌肉力量、关节活动度等,以了解个体在工作中的适应能力和潜在风险。

(3)心理评估:研究工作压力、焦虑、疲劳等心理因素对肌肉骨骼健康的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的头、颈、躯干、骨盆、四肢在空 间的一种排列方式
25
姿势评定的意义
找出造成不良姿势的原因及严重程度 帮助诊断病情及预后 制定训练方法 评定病情的进展
26
评定过程
观察: - 头部位置,胸廓形状,腹部形状,背部两侧 是否对称; - 两肩,两髂棘,两上肢自然下垂时与躯干之 间的角度是否相同; - 脊柱是否有异常弯曲,脊柱的活动度,有无 肌肉痉挛及其他异常隆起; - 骨盆有无倾斜.
骨盆
平坦、突出
前倾、后倾

过伸展
32
从后方观察
理想的立位姿势,垂线应通过: 从后方的枕外隆凸、脊柱棘突、 双膝关节内侧中心线、两侧内踝 中心线
33
从后方观察
头 肩 肩胛骨 髋 胸椎、腰 椎 臀沟 下肢 踝 脚 倾斜、旋转,朝向哪一侧 双肩水平相等?哪侧高 肩内侧缘平行?下角水平相等,有 无“翼状肩” 双髋水平?髂后上嵴在同一平面 棘突竖直?有无侧弯 皱纹相等 竖直?有无内翻膝、外翻膝 跟腱竖直 平行?脚趾稍外展
16

触诊 皮肤:温度的升高提示下层有炎症。温 度的降低提示由血管方面病症。 皮下软组织:脂肪、筋膜、腱、肌肉、 韧带、关节囊、神经。 用较强的压力触诊
17
疼痛的量表
18

压痛的阶段表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第四阶段
患者主诉疼痛
患者主诉疼痛 ,并有退缩感 由于疼痛,引起关节的后缩 患者的疼痛严重,不能触摸
理想的立位姿势,垂线应通过:冠状 缝顶部稍靠后方、外耳道口、耳垂、颈 椎体、肩峰突起的中间部位、胸椎的前 方、腰椎体、髋关节的稍靠后方、膝关 节稍靠前方、踝关节外踝前方2厘米
30
31
从侧方观察
头、颈的位置
胸椎、腰椎的排列 手臂的排列
任何向前方或上方的倾斜
任何脊柱屈曲度的增大 任何向前或后的变化
腹部形状
12
观察和视诊
观察 患者的外观、动作 视诊 皮肤 皮下软组织 骨的构造

13

皮肤
跌打伤 瘢痕 外伤 手术伤痕 伴随血管变化的炎症 苍白 紫绀
14

皮下软组织
肿胀 萎缩 小结节 淋巴结 四肢周径的变化:左右对比
15

骨的构造 在步行异常或关节活动异常时,必须作骨 的构造的评定。 脊柱、骨的视诊包括脊柱侧弯、骨盆的倾 斜、肩得高度。 先天性的异常包括X和O形腿,外伤性变形 可有屈曲挛缩和克莱士骨折等必须纪录。
22
运动疗法检查的注意点 脱臼 没有治愈的骨折 骨化性肌炎 化脓性关节炎 明显的骨质疏松 新接的骨折 手术后
23
其他的机能检查
脑电图(EEG) 肌电图(EMG) 体位感觉性诱发电位(SSEP) 影像学检查
24
姿势
姿势人体的一种自然状态 非强制的,无意识状态下的自然姿态:即 构成身体的各个组织器官,尤其是骨骼, 肌肉,内脏,神经系统互相关联所构成的 姿态
6
评定的方面
•患者的病历 •观察、视诊 •触诊
•关节活动度
•特殊的运动学、骨科、及神经学的检查
•X线诊断及特殊诊断法
•机能检查
7
患者的病历
患者的主诉 即往史 家族史 职业 社会背景

8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临床诊断结果的SOAP
主观性(Subjective) 检查者对患者病历的查阅评定 客观性(Objective) 对客观的要素进行评定、观察。 评定(Assessment) 综合基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检查 计划(Plan)包括检查和治疗的开始
4
滑动 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表面。滑动 是关节副运动中重要的运动形式。 实际上在关节内,两个完全一致的关 节面是不存在的,生理状态下,滑动的 方向遵循凹凸法则:运动的关节面为凸 面时,滑动的方向与骨的角运动方向相 反,运动的关节面为凹面时,滑动的方 问与骨的角运动方向一致
5
轴旋转
骨围绕着机械轴进行旋转的运动。往 往是与转动、滑动组合出现。人体产生 轴旋转的关节如肱骨屈曲、伸展时肱骨 头的轴旋转。 关节囊由于炎症等原因而至关节囊纤 维化或纤维缩短,关节的松弛度变小, 副运动必然受到影响。
肌肉骨骼系统损伤的评定
1

肌肉骨骼系统的组成
骨、软骨、及软组织(韧带、关节囊肌肉、肌腱、 滑膜、滑囊和筋膜)
运动、支持、保护 关节生理学运动 屈、伸、内收、外展、内旋、外旋、 内翻、外翻、背屈、跖屈、环转。

2
关节的副作用
是发生在关节面之间、运动幅度小且不 可随意控制的关节囊内或关节间隙运动肢 体和脊椎滑膜关节内都存在副运动。其运 动方式包括转动、滑动和轴旋转。

9
问诊包括的两个阶段
直接问诊法
用疑问的形式,让患者直接的,真 实地回答,并记录。
10
自由问诊法
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治疗师 和患者相互提问,对患者的主诉充 分的调查,是必需的评定。 排除无关的话题,与患者建 立良好关系。
11
OPQRST记忆法

O:从症状开始或主诉开始 (Onset of complaint ) P:痛苦的诱发因素,缓和的因素 (Provoking or palliative concerns) Q:疼痛的性质(Quality of pain) R:延伸特定部分 (Radiating to a particular area) S:症状及主诉部位的严重度 (Sit and severity of complaint ) T:症状及主诉的时间 (Time frame of complaint)
19

脉搏
对脉幅测定,可用于血管的完整性 的检查,如动脉不全,椎动脉循环不良。
20

关节活动度的检查 被动运动 自主运动 抵抗运动
21
肌力的评价 5:对抗阻力完全完成抗重力活动 4:对抗部分阻力完成抗重力活动 3:除去阻力完成抗重力活动 2:除重力完全活动 1:有肌肉的收缩,没有关节的运动 0:完全没有肌肉的收缩

3
转动(rol1) 从一个骨表面转动到另一个骨表面。 转动只在两个关节面不一致或不相符合时 出现。转动的结果产生骨的角运动,转动 的方向与关节面的凹凸形状无关。 做单纯骨角运动的被动伸张手法时, 关节表面压力增大,容易导致关节的损伤。 功能正常的关节不产生单纯的转动,一定 伴随着滑动或轴旋转。
27
维持立位姿势机制与肌肉活动:
• 正常的脊柱生理弯曲:颈椎,腰椎前凸; 胸椎,骶椎后凸; • 抗重力肌的活动及平衡被破坏时将重心 移动还原的机制 • 胸腹腔内压从前方支撑体重 • 平衡的保持:牵张反射,交互伸张反射 紧张性迷路反射,紧张性颈反射等各种 反射的调节作用
28
29
从侧方观察(利用垂线,依照人体骨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