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

合集下载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平菇是一种非常常见的食用菌,其营养价值高、口感清香,是人们餐桌上的重要食材。

现在很多人都想通过自己种植平菇来获取健康的食品,提高生活质量。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是一种非常省时间,省力的栽培方法,也非常适合初学者。

一、材料准备1. 平菇菌种:可以在专业的菌种基地购买,最好选择好的菌种,以免种植过程中出现各种问题。

2. 发酵料袋:可购买现成的,也可以自制。

自制方法如下:取新麦秸或稻草,泡一晚上,晾干后切碎,加入适量的水拌匀,再添加约15%的菜籽粉或豆粕,拌匀即可。

将拌好的发酵料装入塑料袋,每袋1-2公斤即可。

3. 水桶或大盆:用于浸泡发酵料袋。

4. 温度计、电子秤:用于控制温度和重量。

二、种植步骤1. 清洁环境:将种植场地清洁干净,打扫干净杂物,平整场地等工作。

2. 菜包埋置:将发酵料袋放入大盆中,浸泡在水中,浸泡时间约为8-10个小时,浸泡后取出,挤干水份,将发酵料打开,将种植菇包放入其中,封口处理。

3. 温度控制:将埋好菇包的发酵料袋放入室温环境下,控制温度在20°C~28°C左右,一般在室内温度较高的地方存放,并保持有适量的光照。

4. 湿度控制:为了保持发酵料袋内的湿度,需要定期喷水,使发酵料袋外表保持潮湿状态,也可以在菇包埋置时在发酵料袋中添加适量的水分,控制发酵料袋内的湿度。

5. 繁殖周期:一般在2-3个月之后,发酵料袋内会长出小蘑菇,此时菇包已经开始繁殖。

繁殖期持续约为一个月左右,平菇的生长速度较快。

6. 收获:当蘑菇的杆长约为10厘米,伞面扩张,边缘开始翻卷时就可以采摘了。

采摘要轻拿轻放,不要捏压或拧扯,以免伤及菌丝。

三、注意事项1. 温湿度控制:平菇对温湿度要求较高,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随时注意环境的调节。

2. 菌种选择:种植平菇需要选择好的菌种,不要盲目购买。

3. 土壤消毒:在种植平菇之前,要对土壤进行消毒处理,减少病虫害的发生,确保平菇的品质。

食用菌栽培技术——粗木屑发酵料袋栽平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粗木屑发酵料袋栽平菇

食用菌栽培技术——粗木屑发酵料袋栽平菇目前,随着食用菌产业的发展,原材料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近几年东北三省的细木屑价格猛涨,粗木屑却成了废料(如削片机上的电筛子漏下的粗木屑及枝桠粉碎机粉碎出来的粗木屑)。

笔者利用本地比较丰富的粗木屑作发酵的主料栽培平菇,现总结如下:1供试菌株平菇2026,引自河北石家庄高新食用菌站提供母种。

原种为玉米粒培养基,玉米粒99%,石膏1%。

将玉米颗粒经浸泡或煮熟加入石膏拌匀,装入葡萄糖瓶,高压或常压灭菌,接种后25℃下培养14d即可长满瓶。

2培养料配方栽培种配方:a.木屑75%,稻糠13%,麦麸10%,石膏1%,黄豆粉1%;b.杂木屑78%,玉米面20%,石膏,石灰各1%。

水60%。

用17cm×33cm×0.04cm聚乙烯袋,菌种每袋装1.1kg,封盖后装入铁筐,常压灭菌后,取出降温25℃时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接种,后长到高度的一半时开始发酵粗木屑。

3拌料建堆发酵料配方:a.粗木屑70%,稻糠14%,麦麸10%,黄豆粉3%,石膏1%,生石灰2%;b.粗木屑68%,稻糠10%,玉米面15%,黄豆粉4%,石膏1%,生石灰2%;c.粗木屑65%,稻糠20%,玉米面10%,黄豆粉2%,石膏1%,生石灰2%。

首先将粗料和精料拌匀,把黄豆粉溶于水中均匀地撒在料上搅拌均匀,加水量60%~65%为宜,pH6~8,将混配后的原料做成底宽150~250cm,高80cm,长度不限,料堆四周的倾斜度不宜太大,堆上用直径5cm圆木棍,打通气孔,孔间距20cm,孔深至料底。

堆建在空闲房里,随即关好门窗,料堆建在室外要加盖草帘保持料堆的湿度。

如高温季节,建堆后先在料面上喷洒敌敌畏或500~8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料面喷雾,如冬季在用热水拌料,升温快发酵时间短。

建堆后要经常检查温度,一般48h,当料堆25cm深处达60℃后维持24h左右,开始第1次翻堆,翻堆时打开门窗。

复堆后,在料面喷洒0.5%敌敌畏或辛硫磷杀虫,然后打通气孔,关闭门窗,当料温再次达到60℃后,维持24~48h进行第2次翻堆。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

平菇发酵料袋栽技术平菇发酵料袋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发酵过程培育平菇的栽培方法。

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传统上,平菇的栽培方法主要是在秸秆或木屑上进行,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大,耗时长,管理困难。

而利用发酵料袋栽培平菇,可以减少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

1. 配制发酵基质:将秸秆、麦秸和水混合,并加入一定量的棉籽皮、菌种和草木灰进行调配。

调配好的发酵基质应具有适当的湿度和透气性。

2. 发酵基质装袋:将调配好的发酵基质装入塑料袋中,每袋重约4-5kg,并在袋子上打孔,以便透气。

3. 杀菌处理:将装袋好的发酵基质放入高压蒸汽锅中进行杀菌处理,一般温度为90-100摄氏度,时间为2-3小时。

4. 干燥和冷却:杀菌处理后,将袋子放置在通风处晾晒,使发酵基质中的湿气蒸发,待其降至常温后,即可进行下一步操作。

5. 接种菌种:将平菇的培养基(菌包)打开,取出菌丝,均匀地撒在发酵基质上,然后用发酵基质覆盖住,以便菌丝能够顺利生长。

6. 发酵过程:将装有菌丝的袋子放入温度保持在25-30摄氏度的发酵室中,保持相对湿度在70-80%左右,定期进行通风换气,促进菌丝的生长和发酵。

7. 锦菇产生:大约10天到15天后,发酵基质上会出现锦菇小蘑菇,此时应加强通风,以及时排除废气和异味。

8. 成熟和采收:大约30天后,锦菇即可成熟采摘。

采摘时,用刮刀将锦菇从发酵基质上刮下。

通过以上步骤,发酵料袋栽培平菇的技术就完成了。

发酵料袋栽培平菇的优点是栽培周期短、劳动强度低、便于管理、产量稳定且易操作。

它也可以有效地利用农业废弃物,转化为有机肥料,提高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率。

这种栽培技术在当前的食用菌产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草菇发酵熟料栽培方法

草菇发酵熟料栽培方法

草菇发酵熟料栽培方法引言草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被广泛应用于烹饪和药用。

发酵熟料栽培是一种有效的草菇栽培方法,可以提高产量和品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草菇发酵熟料栽培的方法。

材料准备1.草菇菌种:选择优质的草菇菌种,可以从市场购买或者自己培育。

2.发酵熟料:常用的发酵熟料包括稻草、玉米秸秆、豆秸等,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材料。

3.配方添加剂:为了提高发酵效果和营养价值,可以添加适量的配方添加剂,如玉米粉、蛋壳粉等。

4.培养基:使用适当的培养基来提供养分和水分。

步骤1.制备发酵熟料:将选好的稻草或其他发酵熟料切碎,控制长度在3-5厘米。

然后将其浸泡在水中,使其含水率达到60%-65%。

2.发酵处理:将浸泡好的发酵熟料堆积成长方形,每层厚度约为30-40厘米。

在每一层的表面均匀撒上适量的配方添加剂,然后覆盖一层培养基。

3.接种菌种:将草菇菌种均匀地撒在培养基上,并轻轻拌匀。

然后再覆盖一层培养基,使菌种与培养基充分接触。

4.堆积发酵:将处理好的发酵熟料堆积成长方形,每层高度约为1.5-2米。

堆积时要注意保持通风透气性能,可以在堆积过程中适当翻动和湿润发酵熟料。

5.发酵管理:保持发酵堆的温度和湿度。

温度控制在55-65摄氏度之间,湿度控制在60%-70%之间。

可以使用温湿度计进行监测,并根据需要调整环境条件。

6.发酵时间:一般来说,发酵时间为15-20天。

在发酵过程中,要定期检查堆积状态,保持适当的湿度和通风。

7.培养菇丝:当发酵熟料发酵完成后,可以进行菇丝的培养。

将发酵好的熟料移至培养室或菇棚,并撒上一层覆土。

保持适当的湿度和温度,待菇丝长出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8.菇体生长: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草菇会在5-7天内生长成熟。

定期检查菇体的生长情况,及时采摘。

注意事项1.选择优质的草菇菌种,确保其活力和纯度。

2.发酵熟料要选择新鲜、无污染的材料,并进行充分处理。

3.发酵堆积过程中要注意通风透气性能,避免发生温度过高或者缺氧等问题。

简述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简述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简述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学名:Agaricus bisporus)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具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营养成分的特点,深受人们喜爱。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是一种利用废弃物进行培养平菇的方法,不仅能有效利用资源,还能达到环境友好的效果。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原料准备:选择适宜的发酵原料,如秸秆、玉米秸秆、麦秸等,将其进行粉碎或切碎。

2. 发酵原料处理:将选取的原料进行消毒处理,可以通过蒸汽灭菌或化学药剂消毒等方法,确保原料的卫生安全。

3. 调配发酵料:按照一定比例将发酵原料进行混合调配,加入适量的水进行湿润处理,使其达到适宜的水分含量。

4. 堆堆料:将调配好的发酵料堆放在适宜的地点,通常为室内或绿色大棚。

堆料时可以采用层层堆放的方式,每层厚度一般为20-30厘米。

5. 接种菌种:在堆放好的发酵料中均匀撒播平菇菌种,一般每平方米使用2-3千克的菌种。

6. 发酵过程:在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0-26摄氏度)和湿度(一般为70-80%)条件下,进行发酵过程。

发酵期间,要进行适时翻堆,保持通风透气,促进发酵料的充分分解和菌丝的生长。

7. 培养平菇:经过发酵处理后的发酵料,即可用来培养平菇。

将发酵料平铺在培养箱中,覆盖保湿层,然后撒播平菇菌种,保持适宜的温湿度,培养期一般为20-30天。

通过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不仅可以有效利用废弃物,还可以提高平菇的产量和品质。

此外,该技术还能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环境价值。

因此,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在食用菌产业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食用菌培养料的通气发酵技术指导

食用菌培养料的通气发酵技术指导

食用菌培养料的通气发酵技术指导采用常规的发酵方法处理蘑菇培养料,往往因发酵期长,使培养料的营养物质耗损多,物理性状变差,料堆各部位发酵不均匀,腐熟度和质量差异很大,从而影响蘑菇产量的提高。

下面两种堆料发酵方式,都比较容易设置,简单易行,特别适合栽培户采用,大家不妨一试。

通气堆料发酵法原料预湿、添加辅料次序、堆形和操作方法等同常规堆料。

堆料前在地面按预定堆形的长和宽度,用木棍或竹杆搭成台子,台子离地面10-15cm,密度以不漏草为好。

台子上每隔30cm左右竖一根长5-8cm的棍子,然后建堆。

成堆后,把棍子拔掉,以利通气和调节堆心温度。

每隔5、4、3、2天翻难,堆期15天。

比常规堆料的质量好,增产7.1-19.6%,平均为14.3%。

堆料12-15天,单产为15.45-12.55kg/m2,比堆料21天增产40.6-14.6%。

太阳能堆料发酵法照通气堆料方法建堆后,覆盖一层屋脊形的农用塑料薄膜,脊顶和脊边离堆面约50和5cm,堆周的塑料薄膜用两道绳子捆紧,以免被风吹开。

4、4、3-4天翻堆2次,堆期11-12天。

利用太阳能堆料,料堆升温快,堆心料温保持在55-65℃;料表层白天料温50℃以上,夜间降到45℃左右。

中温纤维素分解菌生长旺盛、繁殖快,料表面覆盖着放线菌等的灰白色菌落。

料堆好气发酵较均匀,堆料11-12天已腐熟,料量和碳氮含量比常规堆料多1/4左右。

料体积比常规料大48.3%,呈黄色,无异味。

物理性状良好,疏松柔软、有弹性、保水性、透气性好。

由于料堆表层温度较高(45℃以上),抑制了低温杂菌的生长、繁殖,害虫无处藏匿,死于薄膜上。

生物效率为34.6-44.1%,最高单产达16.55kg/m2,比常规性堆料增产10.2-42.9%,平均26.5%。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一、引言食用菌是一类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丰富营养和独特风味的食品,深受人们喜爱。

而食用菌的栽培过程中,发酵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本文将深入探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食用菌的生长过程。

二、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是指将原料中的养分转化为真菌所需的可利用形式,提供给食用菌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基质选择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原理首先涉及到基质的选择。

基质通常是由木材、秸秆、麦麸等有机废弃物组成,这些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是食用菌生长所需的重要营养物质。

2. 消毒处理在基质选择后,需要进行消毒处理,以杀死其中的有害微生物,防止对真菌的生长产生影响。

消毒处理常用的方法有高温蒸汽消毒和化学消毒剂处理。

3. 菌种接种消毒处理后,将食用菌菌种接种到发酵基质中。

菌种的选择要根据食用菌的特性和栽培条件来确定,不同的食用菌对菌种的要求有所不同。

4. 发酵条件控制发酵过程中,温度、湿度、通气等条件的控制对真菌的生长至关重要。

不同的食用菌对发酵条件的要求也有所差异。

通常,发酵温度控制在20-30摄氏度之间,湿度保持在60-80%左右,适当的通气有助于释放二氧化碳和调节氧气浓度。

5. 养分转化在发酵过程中,食用菌会利用基质中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等养分进行生长和繁殖。

真菌通过分泌酶类,将复杂的有机物分解为可利用的小分子物质,提供给自身进行吸收和利用。

6. 发酵产物形成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真菌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如有机酸、酶、多糖等。

这些产物不仅为真菌自身提供能量和营养,还对食用菌的生长和品质有一定影响。

三、发酵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有几个关键因素需要特别注意:1. pH值的调节发酵过程中,pH值的变化会影响真菌的生长和代谢。

通常,食用菌的适宜pH范围为5-7之间。

如果pH值过高或过低,会影响食用菌的生长速度和产量。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食用菌是指能够供人食用并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真菌,如蘑菇、平菇、香菇等。

食用菌的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技术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

食用菌的发酵是指利用菌丝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代谢,产生有益的物质,如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和产生的营养成分等。

食用菌发酵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适宜的养料、湿度和温度等环境条件,使菌丝体能够进行正常的代谢活动,从而达到产生所需产品的目的。

在食用菌发酵过程中,菌种培养技术是最为关键的一环。

食用菌的菌种培养技术主要包括菌种贮藏、菌种增殖和菌种分离等过程。

首先是菌种贮藏,目的是将菌株保存在适宜的条件下,以便后续的菌种培养和发酵使用。

常用的菌种贮藏方法有鳞片法、石膏板法和液体氮贮藏法等。

其中,液体氮贮藏法是目前最为常用的一种方法,其优点是能够长期保存菌种,并且能够保持菌株的原始特性。

在菌种增殖过程中,首先需要消毒培养基和培养器具,以防止外界杂菌的污染。

然后,将经过贮藏的菌种接种到含有适宜养分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

培养基的成分和配比在不同食用菌的菌种培养中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菌种增殖过程中,还需要控制培养温度、湿度和pH值等因素,以促进菌丝体的生长和繁殖。

菌种分离是指将菌丝体从菌种中分离出来,以便后续的纯培养和发酵使用。

菌种分离主要包括传代分离和单孢分离两种方法。

传代分离是将菌种连续传代培养,通过培养基的选择性和稀释性来分离出单菌种。

而单孢分离是将菌种在培养基上稀释到只有一个孢子的浓度,然后将单个孢子分离出来。

菌种分离的目的是为了获取纯培养的菌种,并消除菌株间的遗传差异。

食用菌的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在提高食用菌产量和品质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通过科学的菌种培养技术,可以选择和定向培育优良的菌株,提高菌株的生长速度和产量,同时还能够控制食用菌的营养成分和口感等特性。

因此,发酵与菌种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食用菌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食用菌发酵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食用菌发酵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食用菌发酵料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首先,原料配比要科学
严禁胡搭乱配。

注意碳氮比例!每个技术人员都有自己经验配方。

千万不要道听途说,没有经过检验就大量投入,避免因此导致一败涂地!
其二,拌料
重要的是均匀一致。

将配方中的各种原料按量加入,充分搅拌均匀,尤其是水分,调整好水分才能在每一次翻堆过程中节省时间与成本。

石灰重中之重,因每次堆温上升就会导致PH值下降,因此要根据各地水质因地制宜。

其三,发酵
发酵料在发酵过程中是“有氧发酵”。

在每次建堆后都要在料堆上均匀打孔成品字形排列,供给充足的氧气排出有害气体。

千万不要覆盖薄膜,厌氧只会使原料发酸发臭。

每次翻堆都要将原料充分散开挥发掉有害气体,争取将原料内层的翻到外层,将未腐区的原料放到高温区进行腐熟,因为每次发酵的高温区在表层以下15-20厘米左右,所以温度计测温应以温度计插入深度15-20厘米为标准。

其四,确保食用菌的绿色
有的人在食用菌栽培中使用化肥或农药,如果你的产品因此被禁入各大商超,只会砸了食用菌的招牌!如果必须用药请使用低毒残留短的。

发酵料一般常规用药只是在发酵环节调节水分时低浓度使用。

切记!
其五,每次翻堆注意的温度
书本上说达到60度翻堆。

实际操作过程中一般会达到65-70才会翻堆,从而可以保证发酵料维持温度的时间。

凡经过此法处理后的原料,栽培中被污染的几率很低,同时增加了原料的腐熟程度,可以起到吃料快、增加产量的作用。

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剂使用方法

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剂使用方法

食用菌栽培基料发酵剂使用方法现如今人们对食用菌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像草菇,平菇,鸡腿蘑,金针菇等都频繁出现在各家的餐桌上,但好多养户对食用菌的基料调配都模棱两可,下面小编就为大家总结一下食用菌基料的发酵方法:1、备料:按培养料重量的0.1%(即千分之一,如报废料重新利用,可按0.2%添加)备好食用菌培养料发酵助剂;将粉碎或切断的主料预先浸泡或冲淋预湿,将水分调至60—70%,PH值8左右。

水分太低,不利于功能微生物快速繁殖,发酵速度慢;水分太高,不但升温慢,还可能因通气不畅造成局部厌氧环境,使"腐败菌"繁殖而产生臭味。

水分合适与否的判断办法:用手紧抓一把物料,见水印但不滴水即可。

2、混料:用新鲜米糠(注:"米糠"不是"统糠",米糠的营养性与透气性均好,陈旧米糠或统糠营养较差,均不利;无米糠的可用麦麸皮或玉米粉替代)将发酵助剂稀释(每1公斤发酵助剂加5公斤米糠),再将稀释好的发酵助剂,与提前预湿的麸皮、饼肥、粪肥等其他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再均匀混入主料中。

3、制堆:将培养料原料搅拌均匀,按常规堆制,堆内用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尖头棒均匀打孔通气,并加盖麻袋、草帘等透气性覆盖物,以便保温、保湿。

4、翻倒:当物料温度升至65℃左右,可进行第一次翻倒,3—4天再次翻倒,双孢菇料堆翻倒间隔略长。

5、控温:发酵初期温度可能迅速升至70-75℃以上属于正常,但应立即翻倒,不能长期保持75℃以上的高温,否则会造成培养料养分较大损耗,影响产量。

后期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撤去覆盖物、增加打孔密度、补水、降低堆高、翻倒等措施将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6、调湿:伴随着料堆温度的急剧升高和热量的不断积聚,物料中的水分会大量蒸发散失,故翻倒的同时,还应视具体情况及时补水(补0.5%生石灰水为佳),最后一次补水与翻堆应同时完成,播种时应尽量避免"生水"的加入,以免造成播种后菌种"不吃料"。

食用发酵菌种植方法

食用发酵菌种植方法

食用发酵菌种植方法引言发酵是一种古老而重要的食物加工技术,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可以改变食材的口感、味道和营养成分。

食用发酵菌种是发酵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选择合适的菌种和植种方法可以有效地控制发酵过程,提高食品的品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食用发酵菌种植方法。

1. 固体发酵法固体发酵法是最常见的发酵菌种植方法之一,适用于酒曲、豆豉、红曲米等食材的发酵。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好食材,在清洁的容器中将食材均匀分布。

- 步骤二:在食材中均匀撒上发酵菌种。

- 步骤三:将容器盖好,放置在适当的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发酵。

- 步骤四:根据发酵时间,定期检查发酵程度,如果需要翻动或拌匀食材可以进行调整。

- 步骤五:发酵完毕后,可进行晾晒、烘干等后续处理。

2. 液体发酵法液体发酵法适用于酸奶、酸菜等食品的发酵。

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一:准备好需要发酵的食材。

- 步骤二:制作好发酵基质,通常是含有益生菌的食材或添加了菌种的液体。

- 步骤三:将食材浸泡在发酵基质中,确保完全浸泡。

- 步骤四:将容器密封好,放置在适当的温度条件下进行发酵。

- 步骤五:根据发酵时间,定期检查发酵程度,如果需要可以进行搅拌或调整。

- 步骤六:发酵完毕后,进行过滤或分离过程,得到发酵食品。

3. 温度和湿度控制菌种的种植过程中,温度和湿度是两个关键的控制因素。

不同的菌种在不同的温度和湿度下发酵效果不同,因此需要根据菌种的要求进行调整。

一般来说,温度在20-40摄氏度之间,湿度在50-80%之间是适宜大部分菌种生长的条件。

4. 菌种的保存为了长期保存菌种并保持其活力,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干燥保存:将菌种晾干或烘干后保存在干燥的容器中,避免湿气侵入。

- 冷冻保存:将菌种存放在低温下,通常是-18摄氏度以下的冰箱或冷冻库中。

- 延续发酵:利用菌种进行连续发酵,每次保存一部分活性好的发酵物质作为下一次发酵的菌种。

结论食用发酵菌种的种植方法是提高食品品质的重要环节。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随着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食用菌的需求量逐年增加。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是一种常见的生产方法,其原理是利用菌丝在特定环境下生长繁殖,最终产生可食用的菌体。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的原理及其过程。

一、食用菌栽培料的选择食用菌栽培料是指提供食用菌生长所需的基质,一般由植物秸秆、木屑、麸皮等材料制成。

在栽培料选择上,应优先考虑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成分。

物理性质主要包括透气性、保水性和排水性,而化学成分则需具备适宜的碳氮比和微量元素含量。

二、发酵菌种的选取发酵菌种的选取是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的重要环节之一。

优质的菌种能够提高发酵效率,促进菌丝生长。

常用的菌种有木耳菌、香菇菌和草菇菌等。

选取菌种时,需考虑其适应性、病虫害抵抗力以及产量等因素。

三、发酵条件的控制发酵条件的控制对于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至关重要。

常见的控制因素包括温度、湿度、通风和pH值等。

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速度的关键因素,通常在20-30摄氏度之间。

湿度和通风则能够调节栽培料的水分含量和氧气供应,促进菌丝的生长繁殖。

pH值的控制能够影响发酵过程中菌丝的代谢活性和酶的产生。

四、发酵过程的监测与调控在食用菌栽培料的发酵过程中,需要进行监测与调控,以确保发酵过程的顺利进行。

常见的监测指标包括栽培料的温度、湿度和pH 值等。

根据监测结果,可以及时调整发酵条件,如增加通风量、调节温度等,以满足菌丝生长的需求。

五、发酵结束后的处理当发酵过程达到一定程度后,即可停止发酵,进行后续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杀菌、脱水和包装等。

杀菌能够有效地杀死发酵物中的有害微生物,保证食用菌的质量和安全。

脱水则能够降低食用菌的水分含量,延长其保存期限。

最后,将食用菌经过包装,使其能够更好地保持新鲜度和口感。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的研究和应用,为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

通过合理的栽培料选择、菌种选取和发酵条件控制,能够提高食用菌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人们对健康食品的需求。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

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原理一、食用菌栽培料发酵概述食用菌栽培料发酵是指通过合理的培养条件,使菌丝在菌床中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这个过程是一种微生物学上的发酵过程,其中包括了发酵菌种的选择、发酵条件的控制以及发酵过程中的相关生化反应。

二、食用菌栽培料发酵菌种的选择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的第一步就是选择适合的菌种。

常见的食用菌主要有香菇、平菇、黑木耳等。

不同的菌种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同,因此在选择菌种时需要根据菌种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发酵菌种。

三、食用菌栽培料发酵条件的控制1. 温度控制温度是影响菌丝生长和繁殖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菌种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来说,温度在20-30摄氏度之间是适宜的。

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菌丝的正常生长,从而影响发酵效果。

2. 湿度控制湿度是菌丝生长和繁殖所需的重要条件之一。

适当的湿度可以促进菌丝的生长和繁殖,但过高的湿度会导致菌床变湿,容易滋生杂菌,影响发酵效果。

3. 通气控制通气是菌丝生长和繁殖所需的氧气供应。

通气不良会导致菌丝缺氧,影响发酵效果。

因此,需要通过合理的通气设计,保证菌床中的氧气供应充足。

四、食用菌栽培料发酵的相关生化反应1. 菌丝的生长和繁殖在适宜的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下,菌丝会在菌床中生长和繁殖。

菌丝的生长是通过菌丝吸收培养基中的养分,将其转化为自身所需的物质,从而实现生长和繁殖。

2. 物质的分解和转化在菌丝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菌丝会分解菌床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菌丝所需的养分。

这个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生化反应,包括酶的分泌、底物的降解和产物的生成等。

3. 菌丝的代谢产物菌丝在生长和繁殖过程中会产生代谢产物,包括有机酸、酶、多糖等。

这些代谢产物对于食用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了重要的调节作用。

总结:食用菌栽培料发酵是一种通过合理控制发酵条件,使菌丝在菌床中进行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合的发酵菌种,并控制好温度、湿度和通气条件。

同时,菌丝的生长和繁殖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生化反应,这些反应决定了发酵的效果。

平菇林下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林下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林下发酵料栽培技术平菇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其特点是肉质鲜嫩、口感细腻,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林下发酵料栽培技术是一种适合平菇生长的栽培方法,通过利用林下的有机废弃物进行发酵,为平菇提供养分和生长环境。

本文将介绍平菇林下发酵料栽培技术的具体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发酵料的准备1. 选择适合的有机废弃物作为发酵料,如稻草、木屑、豆渣等。

这些废弃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和氮源,可提供平菇所需的营养物质。

2. 将废弃物进行堆放或堆肥处理,加入适量的水分和适宜的发酵剂,如菌种、农家肥等。

发酵剂的添加有助于加速废弃物的分解和发酵过程。

二、发酵料的堆放1. 在林地中选择合适的区域进行发酵料的堆放。

应选择通风良好、阳光充足的地方,避免阴湿和积水的环境。

2. 将发酵料均匀地堆放成一定的高度和宽度,便于管理和通风。

堆放时要注意保持堆体的稳定性,避免倒塌和损坏。

三、发酵料的管理1. 定期翻堆和湿水,促进发酵料的均匀发酵和水分的调节。

翻堆可使废弃物充分接触氧气,加速分解和发酵的进行。

2. 控制发酵料的温度和湿度,使其保持在适宜的范围内。

一般来说,平菇的生长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湿度在75-85%之间较为适宜。

3. 对发酵料进行质量检测,如pH值、有机质含量等。

发酵料的质量直接影响平菇的生长和产量,应及时调整和改进发酵料的配比和管理方法。

四、平菇的栽培1. 发酵料达到一定的发酵程度后,可以进行平菇的栽培。

将平菇菌种均匀地撒播在发酵料表面,然后轻轻覆盖一层薄土。

2. 保持栽培环境的适宜温湿度,及时调整通风和湿润度。

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和湿度对平菇的生长造成不利影响。

3. 定期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和生长调控。

平菇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应及时发现和处理,避免疾病的传播和产量的下降。

五、平菇的收获和处理1. 平菇一般在生长后的30-40天左右即可收获。

收获时应将菌盖和菌褶一并拔起,避免破坏菌丝和发酵料。

2. 收获后的平菇应及时进行清洗和分类处理。

食用菌发酵料制作方法

食用菌发酵料制作方法

食用菌发酵料制作方法食用菌发酵料是一种用于培养食用菌的基质,可以提供食用菌生长所需的营养和环境条件。

食用菌发酵料的制作方法主要包括物料准备、混合、调理和发酵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食用菌发酵料的制作方法及其注意事项。

一、物料准备食用菌发酵料的物料准备包括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的选择和处理。

主要原料可以使用玉米秸秆、麦秸秆、稻草、木屑等废弃农作物或植物纤维作为基础,具体选择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产条件而定。

辅助原料可以选择谷物糠、豆饼、菜籽渣等,用于提供额外的营养和改善基质的物理性质。

物料准备时需要注意清洗和消毒,以保证无害微生物和杂质的存在。

可以采用高温蒸汽或化学消毒剂进行处理,确保物料的卫生和无菌。

二、混合将准备好的主要原料和辅助原料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

混合的目的是均匀分布各种原料,提供均衡的营养和水分条件。

混合时可以采用机械搅拌或人工翻拌的方式,确保混合均匀。

三、调理混合后的原料可能存在营养不足或过湿的情况,需要进行调理。

调理的方法包括添加适量的水分、有机肥料、矿质元素和调节剂等。

水分的调节需要根据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和生长环境确定,一般在50%-70%之间。

有机肥料和矿质元素的添加可以提供额外的营养,促进食用菌的生长和发育。

调节剂的添加可以调整基质的酸碱性和通气性,提供适宜的生长环境。

调理时需要注意调控各种成分的比例和浓度,确保食用菌发酵料的营养均衡和生长条件适宜。

四、发酵调理后的食用菌发酵料需要进行发酵处理。

发酵的方法可以采用自然发酵或人工接种的方式。

自然发酵是将调理后的食用菌发酵料堆放在适当的环境条件下,让自然的微生物菌种进入发酵料中进行发酵。

人工接种是在调理后的食用菌发酵料中加入食用菌菌种,通过菌丝的生长和繁殖来进行发酵。

发酵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和通气等。

不同的食用菌种类对发酵条件有不同的要求,在制作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控环境条件。

在发酵的过程中需要进行适当的翻堆或搅拌,以提供充足的氧气和促进发酵的均匀性。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发酵料栽培技术

平菇发酵料是产生平菇的重要基础,主要由小麦粒和草料经厌氧发酵制成。

这里为您整理平菇发酵料的栽培技术:
一、选好高品质的稻草和小麦。

稻草要选择新鲜、松软、纤维少的,小麦要选择采收成熟后不久的新鲜谷粒。

二、小麦和稻草混合物的配比。

通常以小麦粒和稻草的重量为1:1~3:1。

包括不同配比可以调节平菇的产量和大小。

三、混合并且充分腌制。

将混合好的料进行适当腌制,让小麦吸收足够的水分,帮助发酵进程。

一般需要7~10天左右。

四、加入菌种发酵。

在混料充分腌制后,加入经过培养的高质量平菇菌种,开始厌氧发酵。

保温35~40°C。

五、转移至干净环境继续发酵。

当混料发酵7~10天后,需转移至清洁、通风良好的环境继续发酵完全,直至气味清淡、色泽一致。

六、适当调节熟料的温度和湿度。

防霉变及提高平菇产量。

温度控制在15~20°C范围内,湿度控制在78%~80%之间。

以上是平菇发酵料栽培的关键技术。

要想制作成阶平菇熟料,必须确保好素材质量和环境卫生条件、严格按照程序来操作。

希望对你有帮助!
1。

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

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

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

多数草腐菌适宜用发酵料栽培,多数木腐菌应该用熟料栽培,只有少数抗杂菌能力强、发菌快的品种如平菇、姬菇等可以考虑用生料栽培。

生料栽培操作简单,省工省时,但很难控制病虫害。

熟料栽培原料中的养分分解比较充分,接种后发菌快,但是操作麻烦,成本较高。

发酵料栽培是食用菌生产中成本低、工序少、技术性较强的一项栽培技术,掌握此项技术就可以大量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食用菌(平菇和双孢菇)栽培料的发酵技术要点。

1制作平菇发酵料的技术要点1.1原料的选择培养料应新鲜、无虫害、病菌,并且贮存在干燥处。

常用的原料很多,主要有棉籽皮、玉米芯、麸子、豆秸等。

各培养料的特点如下:棉籽皮营养丰富,具有适宜的碳氮比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透气性好,是平菇栽培的理想原料。

玉米芯应新鲜、整个贮存,用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

豆秸、麦秸、高梁壳等农作物下脚料,均可用来栽培平菇。

这些原料一般都必须粉碎,并添加一定量的麸皮等物质来调节碳氮比,施用磷肥等物质来调节矿物质等。

麦麸应新鲜,不能用腐烂的,否则影响菌丝生长和产量。

1.2原料的配方棉子壳1000kg,石灰10kg,石膏10kg,克霉灵1kg。

玉米芯850kg,麸子100kg,豆饼20kg,石灰20kg,石膏10kg,克霉灵1kg。

1.3拌料建堆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

首先对场地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对原料进行暴晒24h。

建堆时,先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培养料含水量65%-70%)和化学药品,做到“三均匀”(即主料和辅料均匀、干湿均匀、化学药品在料中均匀),并达到两个指标(含水量65%~70%和pH10)。

建堆时将料堆成宽1.0~1.5m,高1.0~1.2m,长度不限,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

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

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

发酵料栽培平菇技术平菇口感滑嫩、营养丰富是广大消费者最常食用的食用菌,也是栽培最广泛,年产量最大的食用菌。

然而,近年来平菇价格极不稳定,往往在平菇最适生长的季节价格有大幅度的下降,在这种竞争激烈的市场中想保证不赔钱、多赚钱,就需减少污染率提高产量。

那么通过什么方法才能够提高平菇发酵料的产量、减少污染率呢?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种结合金宝贝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剂来减少污染率提高产量的方法。

栽培配方棉籽皮30公斤、木屑30公斤、玉米芯22公斤,麸皮18公斤、熟石灰1公斤、金宝贝食用菌栽培料发酵剂一公斤一、栽培料的发酵1、备料:按培养料重量的0.1%(即千分之一,如报废料重新利用,可按0.2%添加)备好金宝贝食用菌培养料发酵助剂;将粉碎或切断的主料预先浸泡或冲淋预湿,将水分调至60—70%,PH值8左右。

水分太低,不利于功能微生物快速繁殖,发酵速度慢;水分太高,不但升温慢,还可能因通气不畅造成局部厌氧环境,使"腐败菌"繁殖而产生臭味。

水分合适与否的判断办法:用手紧抓一把物料,见水印但不滴水即可。

2、混料:用新鲜米糠(注:"米糠"不是"统糠",米糠的营养性与透气性均好,陈旧米糠或统糠营养较差,均不利;无米糠的可用麦麸皮或玉米粉替代)将发酵助剂稀释(每1公斤金宝贝发酵助剂加5公斤米糠),再将稀释好的金宝贝发酵助剂,与提前预湿的麸皮、饼肥、粪肥等其他辅料混合均匀,然后再均匀混入主料中。

3、制堆:将培养料原料搅拌均匀,按常规堆制,堆内用直径10厘米左右的尖头棒均匀打孔通气,并加盖麻袋、草帘等透气性覆盖物,以便保温、保湿。

4、翻倒:当物料温度升至65℃左右,可进行第一次翻倒,3—4天再次翻倒,双孢菇料堆翻倒间隔略长。

5、控温:发酵初期温度可能迅速升至70-75℃以上属于正常,但应立即翻倒,不能长期保持75℃以上的高温,否则会造成培养料养分较大损耗,影响产量。

后期根据不同食用菌种类对温度的不同要求,分别采取撤去覆盖物、增加打孔密度、补水、降低堆高、翻倒等措施将温度控制在适当的范围内。

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

发酵料栽培鸡腿菇高产技术鸡腿菇,学名是毛头鬼伞,因其形如鸡腿,肉质似鸡丝而得名,并无鸡肉味。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具有商业潜力的珍稀菌品。

被誉为“菌中新秀”。

鸡腿菇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口感极佳,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一、生长环境鸡腿菇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抗杂逆性强,能利用稻草、玉米芯、花生秆等农作物秸秆在室外或室内栽培。

菌丝生长温度范围为3-35度,最适温度范围为22-28度,子实体生长温度范围为5-32度;培养料含水量以60%-79%为宜。

当子实体生长时,空间的相对温度为85%-90%;鸡腿菇属好气性菌类,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需要足够的氧气,特别是在子实体的生长阶段,应经常通风换气;鸡腿菇对光照不是很敏感,菌丝生长阶段在避光条件下培养,子实体生长阶段在散射光下,适宜光照强度为500-1000勒克斯。

二、培养料配方和发酵玉米芯100千克,尿素1千克,石灰3千克;稻草(切段或碾碎)40千克,玉米秆粉40千克,马粪(干)20千克,磷肥2千克,石灰3千克;棉籽壳89千克,稻草5千克,石灰2千克,石膏粉3千克和磷肥1千克。

料水的比例为1:1.3-1.4。

混合均匀后,将材料堆积至1米高,宽1米以上,长不限的料堆,然后盖薄膜保温发酵。

在温度升至60度以上并保持10小时后翻堆,再次达到60度后维持10小时左右即可摊凉、进行装袋发菌。

三、装袋发菌将发酵好的培养材料装入20cm和40cm的塑料袋中,分两头与中间三层接种,接种量为15%至20%。

接好种后移到培养室中培养,在20-25度适温条件下,约30-40天菌丝满袋,即可移入出菇棚(室)进行覆土出菇管理。

四、覆土出菇管理将发好菌的菌捧去掉塑料袋,平放在地畦内或床架上,宽度为60-80厘米,长不限,进行四周及表面覆土。

覆土材料事先在烈日下晒干,然后用1%-1.5%甲醛和0.3%-0.5%敌敌畏混合熏蒸消毒。

覆盖土壤时,先用1%-2%的石灰水预湿,表层一次性覆盖3-5厘米后,然后通过勤喷的方法逐步调整好泥土含水量,调水期间要注意通风,如果培养料的温度正常,不要让过多的水分流到料里去,以免材料变质和变黑。

食用菌基质发酵工艺

食用菌基质发酵工艺

一、食用菌基质发酵工艺概述食用菌是一种优质的食品,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

而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基质发酵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基质发酵工艺指的是将各种基质(如玉米秸秆、麦秸秆、木屑、豆饼等)与菌种混合,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形成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基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食用菌基质发酵工艺的步骤、影响因素、优化方法等内容。

二、基质发酵工艺步骤1. 基质选择:选择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基质,如玉米秸秆、麦秸秆、木屑、豆饼等。

2. 湿化处理:将干燥的基质加水,使其含水量达到60%左右。

3. 消毒处理:将湿化后的基质进行消毒处理,以杀灭其中的细菌、真菌等微生物,避免对菌种的影响。

4. 菌种接种:将所选菌种接种到基质中,使其均匀分布。

5. 发酵过程:将接种好的基质放置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如温度、湿度、通风等,使其发生发酵反应。

6. 发酵结束:经过一定时间的发酵后,基质中的营养物质得到分解和转化,形成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基质。

三、影响基质发酵的因素1. 温度:不同的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不同,一般在20~30℃之间。

2. 湿度:基质湿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发酵效果,一般在60%左右。

3. 通风:通风不良会导致基质中的二氧化碳积聚,影响菌种的生长。

4. 菌种选择:不同的食用菌对基质的要求不同,菌种的选择也会影响基质的发酵效果。

5. 基质选择:不同的基质对食用菌的生长有不同的影响,选择适合的基质也是影响基质发酵的重要因素。

四、基质发酵的优化方法1. 调节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使其符合菌种的生长要求。

2. 选择适合的基质和菌种,提高发酵效率和产量。

3. 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如葡萄糖、酵母提取物等,促进菌种的生长。

4. 加强消毒处理,避免基质中的杂菌对菌种的影响。

五、结语基质发酵是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发酵效果直接影响到食用菌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调节环境条件、选择适合的基质和菌种、加入适量的营养物质等优化方法,可以提高基质发酵的效率和产量,为食用菌的生产提供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用菌发酵料栽培的做法和发酵技术
在食用菌生产过程中,对栽培原料的处理有生料、熟料和发酵料三种方法。

多数草腐菌适宜用发酵料栽培,多数木腐菌应该用熟料栽培,只有少数抗杂菌能力强、发菌快的品种如平菇、姬菇等可以考虑用生料栽培。

生料栽培操作简单,省工省时,但很难控制病虫害。

熟料栽培原料中的养分分解比较充分,接种后发菌快,但是操作麻烦,成本较高。

发酵料栽培是食用菌生产中成本低、工序少、技术性较强的一项栽培技术,掌握此项技术就可以大量生产,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笔者根据多年的栽培实践,总结出具有代表性的两种食用菌(平菇和双孢菇)栽培料的发酵技术要点。

1制作平菇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1.1原料的选择
培养料应新鲜、无虫害、病菌,并且贮存在干燥处。

常用的原料很多,主要有棉籽皮、玉米芯、麸子、豆秸等。

各培养料的特点如下:
棉籽皮营养丰富,具有适宜的碳氮比且质地疏松,吸水性强,
透气性好,是平菇栽培的理想原料。

玉米芯应新鲜、整个贮存,用时粉碎成黄豆粒大小。

豆秸、麦秸、高梁壳等农作物下脚料,均可用来栽培平菇。

这些原料一般都必须粉碎,并添加一定量的麸皮等物质来调节碳氮比,施用磷肥等物质来调节矿物质等。

麦麸应新鲜,不能用腐烂的,否则影响菌丝生长和产量。

1.2原料的配方
棉子壳1000kg,石灰10kg,石膏10kg,克霉灵1kg。

玉米芯850kg,麸子100kg,豆饼20kg,石灰20kg,石膏10kg,克霉灵1kg。

1.3拌料建堆
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

首先对场地和工具进行彻底消毒,其次对原料进行暴晒24h。

建堆时,先将主料和辅料混合均匀,加足水分(培养料含水量65%-70%)和化学药品,做到“三均匀”(即主料和辅料均匀、干湿均匀、化学药品在料中均匀),并达到两个指标(含水量65%~70%和pH10)。

建堆时将料
堆成宽1.0~1.5m,高1.0~1.2m,长度不限,料堆四周尽可能陡一些。

当然,在生产中可根据具体情况灵活掌握,如高温季节料堆要缩小,低温季节可增大。

建堆后,用木棒(直径5cm左右)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33cm插一孔,孔与孔之间呈“品”字形,以利通气发酵,还可在料堆膜上再盖草帘和塑料保温保湿。

1.4适时翻堆
平菇发酵料多在春秋堆制,一般在建堆后48~72h应进行翻堆,生产中在距料表面33cm处温度达到65~70℃并维持24h后进行。

翻堆时必须将料松动,以增加料中含氧量,同时把堆中心的料翻出来,四周的料翻人中心,以便培养料均匀发酵,全部发酵过程大约6-8d。

高温季节1-2d翻堆1次,低温季节2~3d翻堆1次,一般情况翻堆3次即可。

然后把培养料扒开、摊平降温,待排出废气,料温降到20℃以下即可进行栽培。

1.5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如建堆后迟迟达不到60℃,可能由于培养料过紧过实等原因造成堆料通气不良。

遇此情况应及时翻堆,再重新建堆发酵。

如果开堆时培养料呈白化现象,水分散失过多,可用80℃以上的热水,拌匀后重新发酵。

1.6发酵料的质量标准
开堆时可见适量白色放线菌,质地松软、有弹性,浅褐色,无异味、有芳香味,料含水量适中(60%~65%),pH6.5~7。

2制作双孢菇发酵料的技术要点
在生产中一般采用发酵栽培,可分两次发酵,即前发酵和后发酵。

前发酵在室外堆料场进行,后发酵在菇房内进行。

2.1前发酵的技术要点
2.1.1原料的选择
培养料应新鲜、无虫害、病菌,并且贮存在干燥处。

常用的原料很多,主要有农作物秸秆、粪肥、化肥、麸子等。

各培养料的特点如下:
秸秆是最基本的原料,一般是稻草、麦秸等,稻草最易腐熟,
麦秸次之,玉米秆较难,建堆时应切成10-15cm小段,容易发酵。

禽粪的种类很多,它们的特点也不同。

猪粪速效性养分多,出菇快,菇密且小,牛粪透气性差,但菇粗壮,开伞迟且丛生菇少,马粪升温快,堆温高,腐熟好。

马粪和牛粪可单独使用,猪粪最好与牛马粪混合使用。

鸡、鸭、羊等粪作培养料时最好是随收随晒,晒干后储藏,如让其自然发酵会影响质量。

化肥主要有尿素、过磷酸钙等,主要是增加含氮量和磷、钙等营养。

麸皮、米糠等要新鲜无霉变,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提高含碳量和含氮量,增加营养。

2.1.2原料的配方
稻草或麦秸40%、牛马粪56%、石膏1%、过磷酸钙1%、石灰2%。

稻草或麦秸56%、牛马粪38%、饼肥(豆饼等)3%、过磷酸钙1%、石灰2%。

麦草1000kg、干鸡粪80kg、石膏80kg、石灰20kg。

稻草600kg、干猪粪400kg、饼肥(豆饼等)20kg、尿素3kg、过磷酸钙15kg、石灰20kg。

2.1.3工艺流程
将粪肥预堆-麦稻草预湿-建堆发酵-第5~7天第1次翻堆-第11天第2次翻堆-第15天第3次翻堆-第17-20
天第4次翻堆-第21~23天前发酵结束。

2.1.4粪肥麦草预堆
建堆前4d,将晒干的粪肥预湿,含水量达到50%。

建堆前2d麦稻草预湿,将稻草切成10-15cm小段,然后将草在水泥地上铺成宽约3m,厚约30cm,长度不限,边踩边喷水。

湿润后再铺30cm厚的稻草,如此重复,并从草堆的顶部每天早晚各喷水1次,2d后麦草即可湿润。

手拧草可见水滴出现,其含水量在60%左右。

2.1.5拌料建堆
建堆场所最好是紧靠菇房的水泥地面,并且排水良好,避风向阳,水源干净、便利。

建堆要掌握四原则,即保温、保湿、保肥、通气。

建堆时一层稻(麦)草、一层粪肥,逐层堆叠,两者总厚度为15~20cm,一般可垛成10-12层,料的顶部
用一层牛粪覆盖,堆的高度1.5~2.0m,宽度2.3-2.5m,长度不限,堆成车厢状,四周垂直,顶部呈龟背状。

2.1.6翻堆
翻料关键要做到料松、均匀、迅速。

翻堆的时间应依据料的温度而定,自然条件下,当料堆中心温度65-70℃时,开始第1次翻堆,共需翻5次。

一般为第5~7天、第11天、第18天、第20天各翻堆1次,共需21~23d,并且顺序依次加入相应的辅料。

第1次翻堆时,应均匀地加入石膏粉,减小堆宽20-30cm。

第2次翻堆时,应加入生石灰。

建堆后,用木棒(直径5cm左右)在料堆上插通气孔,每隔33cm插一孔,以利通气发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