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衰落又一步:知名公司纷纷从港股退市

合集下载

港股通碎股交易规则

港股通碎股交易规则

港股通碎股交易规则南方香港公司是指公司在香港注册,在内地经营的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香港股市可以投资的品种越来越多了,投资者也开始关心南方香港公司。

那么,南方香港公司到底怎样交易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南方香港公司不能T+0交易。

南方香港公司只能进行T+1交易,即当日买入的股票,只能在第二个交易日卖出。

这与沪深交易所的情况相同。

小孩子做作业总会出错,成年人有时候也免不了犯错误,南方香港公司也不例外。

就说前段时间港股的黑色星期一,南方香港公司遭遇重创,许多股民都遭受了损失。

据了解,本次暴跌的主要原因就是投资者对近期美联储加息和英国脱欧带来的经济衰退的担忧。

而作为专门投资于香港股市的南方香港公司自然首当其冲,可谓“压力山大”。

有报道称, 10月份中国证监会已经向一些券商发放了问询函,询问南方香港公司的持股名单、资金来源等问题,其目的或许也是想降低风险。

而有意思的是,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对国泰君安诉融汇资本(香港)证券的案件,从2016年7月份立案到现在也没有最终审理完毕,但截至9月21日,国泰君安在这场诉讼中所占比例仅剩8%。

一位券商资管部门负责人认为,南方香港公司可能将逐步回归A股市场。

随着未来A股市场的改革逐渐推进,资金可能再度集中南下流入港股市场。

另外,今年6月份南方香港公司一口气分别购买了巨人网络和联想控股两家A股公司的股票,该举动也被市场解读为“抄底A股”。

港股通正式启动, A股投资者也能直接投资港股了,这让南方香港公司的股票受到了更多投资者的青睐,南方香港公司的股价也节节攀升。

香港市场目前不存在涨跌幅限制,且实行T+0交易,在港股市场上,涨跌幅限制意味着不论什么时候,涨跌都要以港元为单位计算,相当于A股的跌停和涨停。

同时港股市场实行的是做空机制,投资者可以随时卖出,股价波动较大。

从投资角度看,港股通投资者还需考虑由于A股与港股市场存在折溢价现象带来的风险。

此外,近期人民币兑美元贬值预期增强,若南方香港公司的港元借款利率高于人民币贷款利率,则财务费用偏高,影响盈利水平。

港股私有化退市流程

港股私有化退市流程

港股私有化退市流程
随着近年来港股市场的不稳定,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考虑私有化退市。

私有化退市是指一家上市公司将其股票全部收回,不再公开交易,将成为非上市公司。

这种退市方式通常由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共同发起,并需经过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的审批。

以下是港股私有化退市的流程:
第一步:发起私有化计划
公司管理层和股东共同发起私有化计划,制定私有化方案,并聘请独立的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进行评估。

第二步:提出收购要约
公司发起人向所有股东发出收购要约,公开收购公司的所有流通股份。

要约价格通常高于当前股价,以吸引股东出售股份。

第三步:证监会审批
收购要约提交证监会审批,证监会将审核私有化方案、要约价格等内容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审批期一般为2-3个月。

第四步:股东决定
收购要约期限结束后,公司将根据收到的股东反馈决定是否进行私有化退市。

如果股东同意,公司将按照私有化方案完成私有化退市。

第五步:退市程序
公司将进行退市程序,包括取消股票上市地位、清理交易记录、向证券登记处提交文件等。

此过程需要4-6个月。

最后,公司将变为非上市公司,股东将不再能够在公开市场上买
卖该公司的股票。

而私有化退市的主要目的是让公司管理层更加自主地运营公司,提高公司的内部效率和盈利水平。

港股退市制度

港股退市制度

港股退市制度港股退市制度一、概述港股退市制度是指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如果出现了一些严重的问题或者违规行为,可能会被强制退市。

同时,也有一些公司自愿申请退市。

二、强制退市1. 什么情况下会被强制退市?(1)公司连续两年亏损,且股东权益资产比例低于50%;(2)公司连续三年亏损;(3)公司违反了有关证券法规的规定;(4)公司存在重大违法行为或者欺诈行为;(5)公司不能及时披露信息或者披露的信息不真实、不准确、不完整。

2. 强制退市的程序和流程(1)香港证监会发现上市公司存在问题后,会先进行调查和询问;(2)如果调查结果确认存在问题,香港证监会会向香港证券交易所建议强制退市;(3)香港证券交易所将在公告中通知该公司并发布公告;(4)该公司可以提出申诉,并进行听证会;(5)听证会结束后,香港证监会将做出最终决定。

三、自愿退市1. 什么情况下可以自愿退市?(1)公司认为自己的股票价格已经达到了合理水平,不再需要在证券交易所上市;(2)公司计划进行重组或者私有化;(3)公司面临财务困难或者其他经营问题。

2. 自愿退市的程序和流程(1)公司向香港证券交易所申请退市;(2)香港证券交易所审核申请,并发布公告通知投资者;(3)退市程序一般需要3个月的时间,期间公司必须按照规定披露信息并保障投资者利益;(4)如果审核通过,香港证券交易所将发布公告确认该公司已从证券交易所上市名单中删除。

四、退市后的影响和处理方式1. 退市后的影响(1)股票将无法在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但在场外交易平台可能仍然存在买卖机会;(2)投资者持有的股票价值可能会大幅下跌;(3)公司将失去融资渠道和公开披露信息的平台。

2. 处理方式(1)强制退市的公司可能会面临罚款、被禁止担任董事或者高管等处罚;(2)自愿退市的公司需要按照规定进行清算和分配资产,并保障投资者权益。

五、结论港股退市制度是保护投资者利益和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措施。

上市公司应该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及时披露信息,保障投资者权益。

香港上市全流程介绍完整版

香港上市全流程介绍完整版

1
本 文 目 录
一、企业上市的好处.......................................................................................................................3 二、境外上市的好处.......................................................................................................................5 三、香港证券市场概况...................................................................................................................7 (一)市值及融资额...............................................................................................................7 (二)企业规模.......................................................................................................................7 (三)港股行业结构...............................................................................................................8 (四)内地企业 H 股及红筹股概况 ......................................................................................8 四、香港上市的优势.....................................................................................................................10 五、境内企业在香港 IPO 上市 ....................................................................................................12 (一)香港上市条件.............................................................................................................12 (二)境内企业香港联交所上市流程.................................................................................13 (三)香港上市费用.............................................................................................................14 (四)红筹模式上市.............................................................................................................16 六、境内企业在香港买壳上市.....................................................................................................20 (一)境内企业在香港买壳上市总体步骤 .........................................................................20 (二)境内企业香港买壳上市的主要法律限制 .................................................................20 (三)香港买壳上市需要注意的问题.................................................................................21 (四)经典案例.....................................................................................................................24 七、收购兼并.................................................................................................................................27 (一)香港证券市场并购融资简介.....................................................................................27 (二)并购融资的方式.........................................................................................................27 (三)经典案例.......................................................................................29 八、我国对境内企业境外上市的相关规定.................................................................................31 (一)中国证监会的规定.....................................................................................................31 (二)外汇管理局的相关规定.............................................................................................31 (三)商务部的相关规定.....................................................................................................33 九、香港市场融资工具.................................................................................................................36 (一)一级市场融资.............................................................................................................36 (二)二级市场融资.............................................................................................................36 十、企业估值.................................................................................................................................41 (一)相对估值.....................................................................................................................41 (二)绝对估值.....................................................................................................................42

IPO审核问答汇编

IPO审核问答汇编

IPO审核问答汇编目录一、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2020年6月修订) (1)问题1、持续经营时限计算 (1)问题2、工会、职工持股会及历史上自然人股东人数较多的核查要求 (1)问题3、锁定期安排 (2)问题4、申报前后引入新股东的相关要求 (2)问题5、对赌协议 (3)问题6、“三类股东”的核查及披露要求 (4)问题7、出资瑕疵 (4)问题8、发行人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 (5)问题9、股权质押、冻结或发生诉讼 (6)问题10、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7)问题11、重大违法行为的认定 (8)问题12、境外控制架构 (9)问题13、诉讼或仲裁 (9)问题14、资产完整性 (10)问题15、同业竞争 (11)问题16、关联交易 (12)问题17、董监高、核心技术人员变化 (13)问题18、土地使用权 (13)问题19、环保问题的披露及核查要求 (14)问题20、发行人与关联方共同投资 (15)问题21、社保、公积金缴纳 (16)问题22、公众公司、H股公司或境外分拆、退市公司申请IPO的核查要求 (16)问题23、军工等涉秘业务企业信息披露豁免 (16)问题24、员工持股计划 (18)问题25、期权激励计划 (19)问题26、股份支付 (21)问题27、工程施工(合同资产)余额 (23)问题28、应收款项减值测试 (24)问题29、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减值 (25)问题30、税收优惠 (26)问题31、无形资产认定与客户关系 (27)问题32、委托加工业务 (28)问题33、影视行业收入及成本 (30)问题34、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计量 (31)问题35、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32)问题36、业务重组与主营业务重大变化 (34)问题37、经营业绩下滑 (35)问题38、客户集中 (37)问题39、投资收益占比 (38)问题40、持续经营能力 (39)问题41、财务内控 (40)问题42、现金交易 (43)问题43、第三方回款 (44)问题44、审计调整与差错更正 (46)问题45、引用第三方数据 (47)问题46、经销商模式 (47)问题47、劳务外包 (48)问题48、审阅报告 (49)问题49、过会后业绩下滑 (50)问题50、过会后招股说明书修订更新 (51)问题51、分红及转增股本 (52)问题52、整体变更时存在未弥补亏损 (53)问题53、信息系统核查 (54)问题54、资金流水核查 (56)二、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2019.3.3) (58)问题1、上市标准 (58)问题2、尚未盈利或最近一期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59)问题3、重大违法行为 (61)问题4、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 (61)问题5、境外控制架构(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股权清晰) (62)问题6、最近2年内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重大不利变化 (62)问题7、研发投入 (63)问题8、上市指标中市值要求 (64)问题9、科创板的定位 (64)问题10、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 (65)问题11、员工持股计划 (67)问题12、期权激励计划 (68)问题13、整体变更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69)问题14、研发支出资本化 (70)问题15、政府补助 (71)问题16、信息披露豁免 (72)三、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审核问答(二)(2019.3.24) (74)问题1、工会、职工持股会及历史上自然人股东人数较多 (74)问题2、申报前后新增股东 (75)问题3、出资或改制瑕疵 (76)问题4、发行人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 (77)问题5、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77)问题6、没有或难以认定实际控制人情形下的股份锁定 (79)问题7、发行人租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房产或商标、专利、主要技术来自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授权使用 (80)问题8、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共同投资 (80)问题9、“三类股东” (81)问题10、对赌协议 (82)问题1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82)问题12、客户集中 (84)问题13、持续经营能力 (85)问题14、财务内控不规范 (86)问题15、第三方回款 (88)问题16、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 (90)四、科创板常见问题的信息披露和核查要求自查表 (91)一、科创板审核问答落实情况 (91)1-1、尚未盈利或最近一期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披露要求: (91)1-2、重大违法行为【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2)1-3、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2)境外控制架构(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股权清晰)【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3)最近2年内董事、高管及核心技术人员的重大不利变化【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4)1-6、研发投入【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94)1-7、主要依靠核心技术开展生产经营【保荐机构】 (95)1-8、员工持股计划【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5)1-9、期权激励计划【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96)1-10、整体变更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6)1-11、研发支出资本化【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97)1-12、政府补助【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98)1-13、信息披露豁免【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发行人律师】 (98)1-14、工会、职工持股会及历史上自然人股东人数较多【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8)1-15、申报前后新增股东【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99)1-16、出资或改制瑕疵【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0)1-17、发行人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1)1-18、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1)1-19、没有或难以认定实际控制人情形下的股份锁定【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2)1-20、发行人租赁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房产或商标、专利、主要技术来自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授权使用【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3)1-21、发行人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等关联方共同投资【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4)1-22、“三类股东”【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4)1-23、对赌协议【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05)1-24、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05)1-25、客户集中【保荐机构】 (106)1-26、持续经营能力【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07)1-27、财务内控不规范【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发行人律师】 (107)1-28、第三方回款【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08)1-29、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09)二、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以及常见审核问题落实情况 (109)2-2、无实际控制人的认定【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0)2-3、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权存在质押、冻结或发生诉讼仲裁等不确定性事项【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0)2-4、发行人报告期内存在应缴未缴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0)2-5、客户【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11)2-6、供应商【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11)2-7、引用第三方数据【保荐机构】 (112)2-8、劳务外包【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发行人律师】 (112)2-9、发行人使用或租赁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划拨地、农用地、耕地、基本农田及其上建造的房产【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3)2-10、环保问题【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4)2-11、合作研发【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4)2-12、重要专利系继受取得或与他人共有【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5)2-13、经营资质及产品质量瑕疵【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5)2-14、安全事故【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6)2-15、生产模式主要采用外协加工【保荐机构】 (116)2-16、同行业可比公司的选取【保荐机构】 (117)2-17、技术先进性的客观依据【保荐机构】 (117)2-19、注销或转让重要关联方(含子公司)【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18)2-20、收入确认政策【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19)2-21、报告期收入波动较大【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19)2-22、境外销售收入金额较大或占比较高【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0)2-23、经销收入金额较大或占比较高【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0)2-24、毛利率波动较大或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1)2-25、期间费用报告期内波动较大或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存在较大差异【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2)2-26、股份支付【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2)2-27、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3)2-28、存货【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4)2-29、在建工程余额或发生额较大【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4)2-30、固定资产闲置或失去使用价值【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4)2-31、商誉余额较大【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5)2-32、税收优惠到期或即将到期【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发行人律师】 (125)2-33、无形资产认定与客户关系【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6)2-34、建筑施工类企业存在大量已竣工并实际交付的工程项目余额【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6)2-35、委托加工业务【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7)2-36、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7)2-37、现金交易【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8)2-38、信息系统核查【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29)2-39、资金流水核查【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 (131)2-40、重大诉讼或仲裁【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32)2-41、发行人为新三板挂牌/摘牌公司、H 股或境外上市公司,或者涉及境外分拆、退市【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33)2-42、发行人存在曾经申报IPO但未成功上市的情形【保荐机构】 (134)2-43、重大事项提示【保荐机构】 (134)2-44、红筹企业【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35)2-45、境内上市公司分拆【保荐机构、申报会计师、发行人律师】 (137)2-46、存在特别表决权股份【保荐机构、发行人律师】 (139)2-47、科创板定位中的例外条款–其他领域【保荐机构】 (140)2-48、科创板定位中的例外条款–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保荐机构】 (140)五、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股票首次公开发行上市审核问答 2020.6.12 (141)问题1、持续经营时限计算 (141)问题2、出资瑕疵 (142)问题3、资产完整性 (142)问题4、持续经营能力 (143)问题5、重大不利影响的同业竞争 (144)问题6、发行人资产来自于上市公司 (144)问题7、客户集中 (145)问题8、最近2年内董事、高管管理人员的重大不利变化 (146)问题9、实际控制人的认定 (147)问题 10、境外控制架构问题(控股股东和受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支配的股东所持发行人股权清晰) (149)问题11、工会、职工持股会及历史上自然人股东人数较多的核查要求 (149)问题12、申报前后引入新股东的相关要求 (150)问题13、对赌协议 (151)问题14、“三类股东” (152)问题15、信息披露豁免 (153)问题16、上市标准 (154)问题17、尚未在境外上市的红筹企业适用上市标准中“营业收入快速增长” 如何把握? (154)问题18、没有或难以认定实际控制人情形下的股份锁定 (155)问题19、整体变更时存在未弥补亏损 (155)问题20、发行人与关联方共同投资 (156)问题21、信息披露豁免 (156)问题22、员工持股计划 (158)问题23、期权激励计划 (159)问题24、审阅报告 (161)问题25、财务内控不规范 (161)问题26、第三方回款 (163)问题27、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 (165)问题28、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与会计差错更正 (167)问题29、经销商模式 (168)问题30、劳务外包 (169)问题31、研发支出资本化 (170)问题32、尚未盈利或最近一期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 (171)一、首发业务若干问题解答(2020年6月修订)问题1、持续经营时限计算描述:公司拟申请首发上市,应当如何计算持续经营起算时间等时限?答:有限责任公司按原账面净资产折股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的,持续经营时间可以从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日起计算。

海外投资(PPT35页)

海外投资(PPT35页)
3,美国公司对待IPO的态度十分谨慎,一个公司从私人公司变成公众公司,是否值得,能否 经得住投资者考验?因此,美国公司将IPO看成是开学典礼,相反,中国企业则将IPO看成是 毕业典礼。
(六)退市机制
1,美国退市制度的市场化程度极高,退市效率更高,尤其是1美元退市法则,它将谁该退市 的“裁决权”完全交由市场及投资者。1995年至2002年之间,美国三大股市总计退市7000 多家,其中,主动退市(比方私有化)约占一半,另一半退市则属于不能满足持续挂牌标准而 退市的,在这一类退市中,有超过一半是被1美元退市法则“判决”退市的。
从本质上讲,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经济增长质量好坏,是决定股市长期趋势的 “基本面”,它对股市牛熊交替的周期性特征也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Part two 香港股市简介
一,香港股市概述-1
• 1,交易时间 • 开盘和收盘时间为:上午9:30 - 12:00;下午1:00 - 4:00 • 2,重要指数 • 恒生指数,恒生国企指数,红筹指数 • 3,证券及衍生品 • -股票模式:主板,创业板 • -期货产品:股指期货,股票期货,利率期货,外汇基金期货 • -期权产品:窝轮,牛熊证
(九)牛熊交替周期
正是由于中美两国股市存在的上述重大差异,才直接导致了中美两国股市牛熊交替 的周期性差异之巨大: 1,美国股市的运行周期一般表现为“慢牛短熊”;中国股市的运行格局则一般表现 为“快牛慢熊”。 2,美国的慢牛一般可以维持5至7年以上,其熊市一般为1至3年。 相反,中国股市的牛市短则不足1年,长则不超过3年,而熊市则长达5至7年。
2,中国资本市场体系却是不健全、不完善的,我们有现货市场,但衍生市 场十分欠缺;我们有相对发展较快的场内市场,但场外市场规模狭小;此 外,与拥有150万亿总资产的银行业相比,中国股市、债市、基市规模仍很 狭小。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

香港百富勤破产案例在香港证券史上,百富勤是港人推崇的白手起家、勇于进取的典范。

1988年,被誉花旗“三剑客”中的杜辉廉和和梁伯韬携手创立百富勤公司,起始资本仅为3亿港元,两人各占35%的股权。

梁伯韬的企业财务专长配合杜辉廉的证券买卖经验,使百富勤劳企业在港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发展相当活跃。

1989年9月,百富勤用3亿港元资金以杠杆收购方式成功收购当时市值14亿港元的广生行,1990年2月再收购上市公司前泰顺国际,改名为百富勤投资,买壳上市,市值一度逾25亿港元,总资产达240亿港元,在东南亚和欧美拥有28家分支机构。

百富勤的成立有其深远的时代和金融背景。

70年代香港金融空前发达,金融气息已经具备,到1986年联交所加入国际证券交易所联合会获会员资格,标志香港证券业已日臻成熟。

1987年全球股灾风云之后,一支强大的专业管理队伍在港形成,百富勤得于其后,为日后的发展取得了人才基础和经验。

随着众多跨国投资银行和本域投资银行在港成立,香港金融业多元化趋向日益明朗。

这些大的金融环境培养了百富勤的创业天才。

梁伯韬1980年获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回港后进入汇丰银行全资附属机构获多利财务公司从事财务工作。

1985年,梁与后出任联交所行政总裁的袁天凡等几人跳槽入美国万国宝通银行,并一同筹建该行附属的新财务机构万国宝通国际,梁氏出任行政副总裁,杜辉廉任行政总裁。

杜氏于60年代末涉足此业,在伦敦证券经纪业从事,是唯高达证券公司的创办人之一。

70年代,香港股市兴旺,杜氏代表唯高达来港经营,很快红遍香港证券业界。

1984年,万国宝通收购唯高达,并据此建立万国宝通国际,杜效力万国宝通任行政总裁。

杜梁合作,万国宝通国际即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参加了多宗大型收购、合并,声誉日隆,杜梁二人皆成为业中名士。

作为投资银行,百富勤率先涉足国内企业在香港上市业务,1992年安排海虹集团、中国海外、中旅香港在港上市,创下认购倍数和冻结资金的记录。

港股退市案例

港股退市案例

以下是一些香港股市的退市案例:
1. 雅虎中国(阿里巴巴集团):雅虎中国是阿里巴巴集团的子公司,于2012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阿里巴巴集团决定将其核心业务在美国上市,雅虎中国于2016年退市。

2. 乐视网:乐视网是一家中国互联网公司,于2010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困境和高额债务,乐视网于2018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3. 银泰资源:银泰资源是一家中国煤炭公司,于2009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财务问题和煤炭行业的困境,银泰资源于2015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4. 东方电子:东方电子是一家中国电子制造公司,于1997年在香港上市。

然而,由于公司业绩下滑和财务问题,东方电子于2019年被香港交易所强制退市。

这些案例展示了香港股市中退市的一些原因,包括公司财务问题、业绩下滑、行业困境等。

退市对于投资者和公司都有重大影响,因此投资者在选择投资香港股市时需要注意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绩表现。

2021年 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

2021年 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

2021年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
2021年退市公司名单及原因如下:
1. 东方金钰:连续两年亏损,且财务报告存在重大问题,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2. 天夏智慧:连续三年亏损,且被会计师事务所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3. 工大高新: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4. 秋林集团: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5. 航天通信: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6. 长城影视: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7. 宜华生活: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8. 成城股份:连续三年亏损,且净资产为负,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退市公司的原因多种多样,如财务状况不佳、经营不善、违规行为等。

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应充分了解公司的基本面和财务状况,以避免投资风险。

港股通业务介绍(一)

港股通业务介绍(一)
标的范围内的A+H股中A股出现停牌,限制内地投资者买入相 应的H股。 香港市场出现台风及黑色暴雨等临时停市事件,上交所会在网 站上转发联交所公告链接,供市场参考。
限制港股通服务
根据监管机构要求,上交所可限制港股通部分个股服务或全部 港股通服务。 限制方式可为不可买卖、或可卖不可买。

√ √ √

x √ (仅卖) √
申报检查
不允许卖空; 买入订单申报金额在当日实时可用额度范围内; 不允许订单修改,而采用先撤单再申报的方式。
申报限制
对于两地市场在订单申报限制上的差异,如最小交易价差、每 手股数、申报最大限制等,由券商端进 不设个股涨跌幅限制
交易标的信息
港股通及沪股通标的统计信息对比
港股通标的
只数 266
沪股通标的
568
占比 市盈率
投资标的市值(万亿人民币) 标的市值占当地市场比重
截至2014年3月31日
18% 11
15.8 83%
59% 9
13.1 89%
标的调增
1. 新纳入恒生综合大、中型股指数成份股,且原不属于A+H的,在调整生效 后调入港股通股票 。
交易日
由两地交易所在开通之前或下一个交易年度开始之前协商,并 制定交易历。 基本原则是只有当两地市场都可进行正常交易和结算的交易日 ,才被定为“港股通”交易日。 具体交易历的确定:中国结算。
交易时间
遵循港交所公布的交易时间。交易时间以港交所自动对盘系统
的时间为准。
在圣诞前夕(12.24)、新年前夕(12.31)或农历新年前夕,香港市 场将仅有半天交易。
对于回转交易,投资者当 日卖出港股通股票的资金 可用;但由于香港市场交 收制度的差异(T+3),该笔 资金能否用于购买A股或其 他非港股通标的范围的证 券,需要符合各券商根据 自己的风控规定执行

美国人1997年预言香港回归祖国经济会衰退的反驳文

美国人1997年预言香港回归祖国经济会衰退的反驳文

美国人1997年预言香港回归祖国经济会衰退的反驳文香港回归祖国的历史时刻发生在1997年,这一事件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不可否认,一些国际媒体曾预测香港回归会带来经济衰退,尤其是美国一些专家对此进行了较为保守的预测。

然而,20多年过去了,香港的经济却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全球金融和商业中心之一。

本文试图反驳美国人1997年预言香港回归祖国经济会衰退的观点,并从经济发展、金融业、国际地位等多方面来说明香港回归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关于香港经济的衰退预测,我们可以从数据来看。

回顾过去20多年,香港经济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香港自回归以来,经济总量连续增长,并且在很多年份都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

这充分证明了香港回归后的经济不仅没有衰退,反而蓬勃发展。

据世界银行数据报告,香港的对外直接投资也在不断增加,吸引了大量跨国公司的到来,推动了香港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其次,香港作为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在回归后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回归后,香港成功地保留了其自由贸易的优势,继续保持了开放和透明的金融市场。

国际金融机构如香港金融管理局继续发挥重要作用,确保了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香港的金融体系表现出色,成功地化解了危机带来的冲击。

此外,香港的金融机构和市场也在国际上具有很高的声望和影响力,成为全球投资者的首选。

再者,回归后,香港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进一步提升。

香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得以与内地保持紧密的经济合作和交流,受益于内地日益增长的经济实力。

香港在“一带一路”倡议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成为连接东西方的关键交通和商贸枢纽。

同时,香港回归给予了中央政府更多的资源支持,进一步提高了香港在国际事务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

无论是在经贸合作、文化交流还是区域合作等方面,香港都发挥着独特的桥梁作用,进一步巩固了其国际地位。

此外,回归后的香港继续推动了社会进步和改革。

香港政府在回归后注重发展社会福利和民生事业,保障了香港市民的基本权益。

解谜万达商业退市之路

解谜万达商业退市之路

解谜万达商业退市之路作者:高香来源:《经营管理者·上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通过对万达商业在香港交易及结算所有限公司(HEKX)退市历程的分析,阐明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后所可能遭遇到的困难,为热衷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敲响警钟。

关键词:万达商业香港特区退市启示香港特区由于文化、地理优势,长期以来是内地企业境外上市的首选市场。

部分境内企业为了吸引外资,與国际接轨,纷纷选择了在香港特区这一国际公认的金融中心上市,以利用香港特区的区位与人才优势,早日实现国际化企业的进程。

但是在香港特区上市的境内企业普遍存在盲目跟风上市、市值严重低估、二级市场表现不佳等问题,反而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万达商业在港交所(HEKX)退市历程的分析,阐明内地企业在境外上市所可能遭遇到的困难,为热衷于境外上市的境内企业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

一、万达商业香港特区退市历程1.背景介绍。

万达商业全称大连万达商业地产股份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成立,是全球实力最雄厚、规模最大却尚未整体上市的公司之一。

回顾其漫漫上市路,可谓是坎坷丛生。

2005年,万达商业筹划在香港特区红筹上市,却因国家部委联合下发“171号文”严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购境内物业而折戟。

2009年启动A股上市计划,又因08年金融危机后遗症导致的资本市场低迷和国家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政策被推迟。

截止到2013年,万达商业依旧处在A股上市初审行列。

茫茫四年艰辛上市路,万达商业心灰意冷,退出A股市场排队行列,退而求其次,转投香港特区上市。

2014年12月23日,万达商业于香港特区联交所上市,股票代码“商业03699.HK”发售股票6亿股,招股价48港元,募集资金总额288亿港元,扣除承销团费用、销售佣金后募集资金净额为280.3亿港元,是香港特区市场当年招股额最大的公司。

2.万达商业在港交所的表现。

2014年12月23日,是万达商业在香港特区上市后的首个交易日,并未迎来开门红。

中国创盈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暂停交易的通知

中国创盈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暂停交易的通知

中国创盈市场服务有限公司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暂
停交易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深圳证券交易所
•【公布日期】2024.09.06
•【文号】
•【施行日期】2024.09.06
•【效力等级】行业规定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证券
正文
关于深港通下的港股通暂停交易的通知
各市场参与人:
9月6日,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以下简称联交所)因八号台风暂停交易。

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深港通业务实施办法》,深港通下的港股通(以下简称港股通)暂停交易。

港股通交易的清算交收事宜,按照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的安排进行。

请各市场参与人持续关注联交所相关公告,做好数据调整、技术保障及投资者教育等工作。

特此通知。

中国创盈市场服务有限公司
2024年9月6日。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情况介绍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情况介绍

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情况介绍近年来,随着香港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私有化。

私有化是指上市公司的股权转让给少数股东或控股股东,从而使公司成为非上市公司。

这种现象在香港股市特别常见,下面我将介绍一些香港股市上市公司私有化的情况。

一. 私有化的原因1. 市场机会和效率:香港资本市场的高度成熟和市场机制的不断优化,使得私有化成为一种有吸引力的选择。

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和披露要求越来越严格,管理层可能认为私有化能更好地提高公司的效率和反应能力。

2. 投资者压力:上市公司的股价受到投资者的情绪影响较大,股东可能因为公司短期业绩不佳而抛售股票,从而导致股价下跌。

为了规避这种投资者压力,企业家和主要股东可能选择私有化。

3. 价值低估:上市公司的股价常常无法真实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

主要股东可能认为自己能够更好地评估公司的潜在价值,并选择私有化来获取更高的回报。

二. 私有化的类型1. 存量私有化:公司管理层或股东追求长期发展,认为上市公司股价低于公司的内在价值,选择购回股份使公司成为非上市公司。

这种类型的私有化通常涉及大规模的股权回购。

2. 新股私有化:公司进行私有化是为了在私营公司的方式下更好地筹集资金,并在公司价值提升后再次上市。

三. 私有化交易的步骤1. 披露关键信息:在私有化计划宣布之前,上市公司需要披露关键信息,包括私有化的原因、预期时间表和潜在的风险。

2. 股东批准:根据香港公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需要获得股东的三分之二多数同意才能进行私有化。

公司通常会为股东提供合理的收购价格,以争取他们的支持。

3. 交易完成:一旦股东批准私有化计划,交易便可完成。

上市公司的股票将从交易所退市,成为非上市公司。

四. 私有化的影响1. 对股东的影响:私有化可能导致股东资金被“困住”,无法及时变现。

但对于支持私有化的股东来说,他们可能会因为私有化后的股权变动而获得更高的回报。

2. 对员工的影响:私有化可能导致公司重新调整战略,包括裁员和业务收缩。

港股通业务测试题(1)

港股通业务测试题(1)

港股通投资业务知识测试、考试时间:45分钟,共100分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5题〕1.港股通,是指内地投资者委托〔D 〕,经由上交所设立的证券交易效劳公司,向联交所进行申报,买卖规定范围内的联交所上市的股票。

A、证券营业部B、联交所C、上交所D、内地证券公司2.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入的股票应当记录在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在〔A 〕开立的证券账户。

A、香港中央结算公司B、联交所C、内地证券公司D、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3.内地投资者通过港股通买卖香港证券市场的股票,以〔〕报价,以〔A 〕作为支付货币。

A、港币,人民币B、人民币,港币C、港币,港币D、人民币,人民币4.港股通股票的市场代码采用标的证券在香港市场的〔B 〕位证券代码进行申报。

A、4位B、5位C、6位D、7位5.港股通业务实行总额度控制和每日额度控制,在试点初期,遵循有序可控的原那么,港股总额度为〔〕亿元人民币,每日额度为〔 C 〕亿人民币。

A、2500,130B、3000,130C、2500,105D、3000,1056.港股通交易持续交易时段为:〔 C 〕。

A、上午9:30-11:30下午13:00-15:00B、上午9:00-12:00下午13:00-16:00C、上午9:30-12:00下午13:00-16:00D、上午9:30-12:00下午13:00-15:007.港股通交易在开市前时段内地投资者仅允许以〔A 〕进行买卖。

A、竞价限价盘B、增强限价盘C、一般限价盘D、竞价盘8.对于〔B 〕,投资者在开市前阶段仅允许输入竞价限价盘,在持续交易时段允许申报增强限价盘。

A、碎股买卖B、整手买卖C、整手买卖和碎股买卖9.联交所通过上交所向上交所会员提供两所免费互换的〔D 〕行情。

A、十档B、五档C、三档D、一档10.在持续交易时段,投资者输入交易系统的买卖盘价格不可偏离按盘价〔最近参考价〕〔A 〕倍或以上及少于〔〕分之一或以下。

18破产富豪的贩壳生涯:中企海外上市造假争议

18破产富豪的贩壳生涯:中企海外上市造假争议

破产富豪的贩壳生涯:中企海外上市造假争议本报记者衣鹏上海报道徐杰已经46岁。

历经多年低调生活后,这个中国常见的男性名字,在大洋彼岸化作“Dr.Kit Tsui”。

正是他,操控着美国股市中中国概念股近百亿市值的财富消长。

10年前,徐杰是深圳无绳电话巨头“万德莱”的主人。

这家政府钦点的“创业板拟上市”企业,曾以资本运作迅猛闻名一时。

2003年,却因其高达6亿的负债案发人去楼空。

徐杰一度潜往美国,低调运筹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成为反向收购上市(RTO)的推手。

一场信任危机,正在指向像他这样低调的“壳主”。

“这些股票的短暂繁荣与个人投资者几乎无关。

”8月26日,美国知名财经杂志Barron's刊文称,中国公司RTO上市中问题繁多。

USX中国指数显示,2003年至今,通过RTO在美上市的中国企业数量为349家,但他们的市值却平均在RTO成功150周后缩水75%。

继本报7月刊发东方纸业(以下称“ONP”)造假调查(详见本报7月22日头版报道)后,记者亦频频接到机构、个人投资者对中国概念股的指控材料。

作为操作ONP上市的机构,徐和他的团队成员的身影渐显。

本报记者调查显示,其中近10家企业的上市过程,与徐杰和他当年在国内敛资的“家族式”团队密切相关。

他们帮助中国企业收购壳公司,制造财务数据,并以其众多的离岸公司炮制迷人的业绩幻象。

因徐杰团队陷入争议的上市企业还包括Jade Art Group Inc(佘太翠玉集团有限公司);Universal Travel Group(旅程天下集团);China 3C Group(中国3C 集团);China Organic Agriculture(中国有机农业有限公司);Biopharm Asia Inc (亚洲生物制药);Home System Group(家庭系统集团)等。

“万德莱”往事无论对于富翁徐杰,还是今日的壳主Kit Tsui,“万德莱”是一切秘密的坟墓。

Kit Tsui在美国资本市场留下的依稀痕迹,大多存于其2003年运作在美国OTCBB 上市的Industries International Inc(以下称“INDI”)公司文件中。

港股退市 香港公司转让中国公司 案例

港股退市 香港公司转让中国公司 案例

港股退市香港公司转让中国公司案例以港股退市、香港公司转让中国公司为主题,下面列举了10个案例,每个案例的字数超过80字。

请注意,以下内容纯属虚构,仅用于示例。

1. 案例一:2020年,香港某电子科技公司因市场竞争激烈,决定退市并寻求转让。

中国大陆某电子公司看中了该公司的技术实力和市场份额,以高价收购了其股权,并将其纳入集团旗下,实现了跨境合作与资源整合。

2. 案例二:2018年,香港某制药公司由于研发困难,资金链紧张,面临退市的风险。

中国大陆某医药集团为了拓展香港市场,以低价收购了该公司,并注入了新的技术和资金,使该公司得以重新崛起。

3. 案例三:2016年,香港某房地产开发公司面临资金短缺和市场低迷的挑战,决定转让给中国大陆某知名房地产企业。

这样的转让不仅帮助香港公司解决了资金问题,还为中国企业进一步开拓香港市场提供了机会。

4. 案例四:2014年,香港某金融机构因为监管政策的不确定性和市场风险的增加,决定在港股市场退市。

中国大陆某银行看中了该金融机构的客户资源和品牌影响力,以较高价格收购了其股权,并在香港市场继续拓展业务。

5. 案例五:2012年,香港某航空公司由于航线亏损和竞争加剧,面临退市的风险。

中国大陆某航空巨头以相对较低的价格收购了该公司,并通过资源整合和市场协同效应,使其重新实现盈利。

6. 案例六:2010年,香港某餐饮连锁企业由于市场竞争激烈,面临扩张困难和退市的风险。

中国大陆某餐饮集团看中了该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分店网络,以高价收购了其股权,并在香港市场继续扩大市场份额。

7. 案例七:2008年,香港某传媒公司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资金压力,决定转让给中国大陆某媒体集团。

该媒体集团在收购后通过资源整合和跨界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在香港市场的影响力。

8. 案例八:2006年,香港某汽车制造商因技术更新和市场需求变化,决定将公司转让给中国大陆某知名汽车集团。

这次转让不仅帮助香港公司实现了技术升级和品牌提升,也为中国企业在香港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港股退市标准

港股退市标准

港股退市标准的相关标准和规范1. 引言港股退市标准是指香港联交所(Hong Kong Exchanges and Clearing Limited,简称HKEX)制定和执行的公司退市的标准和规范。

退市是指一个股票被从交易所摘牌,并且不再被公开买卖。

港股退市标准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市场稳定和保障交易所信誉具有重要意义。

2. 港股退市标准的制定港股退市标准的制定由香港联交所负责,其遵循透明、公正、公平和有效的原则。

制定港股退市标准通常包括以下主要步骤:2.1 市场研究和调查香港联交所会收集、分析和评估国内外市场退市制度的最佳实践和经验,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调查。

这些研究和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市场的退市标准和规范,以及它们的执行效果。

2.2 专家咨询与讨论香港联交所会邀请法律、金融和市场监管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咨询和讨论,以获得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可以帮助香港联交所更好地理解和权衡各种因素,并为制定退市标准提供合理的参考。

2.3 内部审议和修订香港联交所的内部机构会审议和修订已存在的退市标准,确保它们符合现行法规和市场需求。

内部审议和修订的过程需要征求交易所内部相关部门和职能部门的意见,并进行多次讨论和修改。

2.4 公开咨询和意见征集香港联交所将制定的退市标准公开征求市场参与者和公众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广泛听取各方的声音和看法。

公开咨询和意见征集的方式包括发布征求意见书、组织专题座谈会等。

2.5 决策和公告香港联交所根据内部审议、修订和公开咨询的结果,最终决定退市标准的内容和执行细则,并通过公告的方式向市场参与者和公众进行通知。

退市标准的公告应包括清晰明确的规定和条款,以便市场参与者和公众全面了解退市标准的要求。

3. 港股退市标准的执行港股退市标准的执行由香港联交所负责,执行过程应遵循公平、公正、透明和合法的原则。

港股退市标准的执行包括以下主要环节:3.1 监测和审核香港联交所定期对上市公司进行监测和审核,以确定是否符合退市标准的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衰落又一步:知名公司纷纷从港股退市
新世界中国、东鹏控股、万达商业、淡水河谷……这段时间,一家接一家的公司传出要从香港退市的消息,其中不乏在中国甚至世界都闻名的“好公司”。

既然当初选择了香港,为何如今却又将之抛弃?估值严重低估、业务需要调整、上市失去意义……五花八门的原因并未道明真相。

业内人士指出,一方面与当前香港股市吸引力下降有关;另一方面,港股市场监管不力,老千股横行的问题,也确实应该引起重视。

此地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在高度自由化的香港资本市场,公司退市也是一种自由。

但自由的背后,或是香港资本市场正在走向没落与衰退的一种预兆。

全球矿业巨头对香港“说拜拜”
全球最大铁矿石生产商、巴西矿业巨头淡水河谷(06210.HK)上周五(4月28日)公告,其董事会已批准在香港的上市地位,在申请获得港交所批准后,公司的香港预托证券将于7月28日起退巿,最后交易日为6月27日。

所谓预托证券(Depositary Receipt,简称DR),是指外国企业把部分股份交给某个市场存管机构托管,再经这一市场存管机构发行票据并在本市场交易所买卖,以此来避免和降低本市场投资者和机构直接投资于海外市场的风险。

顾名思义,香港预托证券(HDR)就是在香港市场推出的DR,其原意是想改变香港因新股主要来自于内地、国际化程度稍显欠缺的情况,希望以香港预托证券的方式吸引更多海外公司来香港上市。

淡水河谷不是第一只从香港退市的预托证券。

此前,同样以HDR形式赴港上巿的日本金融公司思佰益,在挂牌三年后已于2014年申请退巿。

在淡水河谷HDR完成退巿后,香港股市将只剩下高档奢侈品牌COACH(06388.HK)和优衣库母公司日本零售商迅销(06288.HK)这两家企业继续以HDR形式交易。

值得一提的是,淡水河谷是在港股上市的首只HDR。

因此,这次淡水河谷宣布退出香港市场所带来的影响和意义并不一般。

不过淡水河谷并未透露退市的原因,只是称撤回香港预托证券上市符合公司的精简策略。

有市场人士向指出,机构投资者可在相关上市公司的第一上巿地直接进行股份交易而无需通过HDR,再加上近年来港交所在推广HDR业务方面力度相对较小,因此香港HDR 巿场一直未能吸引大客户、大资金进场参与。

以淡水河谷为例,其报价由挂牌初期的270港元跌至近期的40港元左右,累计跌幅超过85%。

此外,每日成交额多为数万港元,突破百万港元的交易日屈指可数。

由此可见,长期交投不活跃、无法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交易,是淡水
河谷决定退出香港股市的主要原因。

业内人士指出,这也凸显出香港HDR市场长期交易清淡、对国际投资者吸引力减弱、市场定价权和话语权受到影响等多方面问题。

万达商业和香港股市“闹离婚”
如果说淡水河谷HDR退市只是对香港股市打了一把冷
枪的话,那万达商业私有化退市无异于在港股市场投下一颗重磅“炸弹”。

3月30日晚间,万达商业(03699.HK)发布公告称,公
司的控股股东已告知公司,其正初步考虑就H股进行一项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如经落实,将可能导致公司私有化以及公司于联交所除牌。

万达商业在公告中称,如果进行自愿全面收购要约并且发出正式要约,H股的要约价将不会低于每股48港元现金。

该价格刚好为万达商业H股上市的发行价。

据计算,此次万达为私有化需要支付约313亿港元。

差不多16个月前,万达集团将其商业地产业务推至港
股上市,成为2014年港股最大的IPO活动,而今又突然宣布准备私有化退市,着实让市场吃惊。

舆论普遍认为,过低的估值是万达商业退市的直接诱因。

自上市以来,万达商业的市盈率只有6倍左右。

在A股上市的万科与绿地,两者的市盈率分别为17倍与34倍。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万达商业的业绩表现不差,但在港股市场上,投资者一般不会单纯依赖营收、毛利等指标来估值,而会和杠杆资金的借贷成本做对比,如果此类商业项目的租金水平不高,那么从投资角度看就不愿意给予更高的市盈率评价。

同时,H股市场上很多投资者来自于国际市场,对于房地产市场泡沫等担忧程度相对高,对于传统商业地产项目也持谨慎态度,这会在估值方面得到反映。

“海外投资者最认可的是类似喜达屋这种高度依靠运营而不依靠资产来产生价值的模式。

”上述人士指出,万达商业的模式相对而言是一种“重资产”的模式,一直以来都是以一种‘以售养租’的模式在维持,即以出售物业产生的巨大现金流为支撑,尽可能地维持“只租不售”的物业。

虽然现在万达商业正在尝试实施轻资产战略,但依然没有获得海外投资者的认可。

金融资深评论人黄立冲表示,“现在香港市场只愿意给这样的企业3-8倍的市盈率,大部分在3-5倍。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万达商业的价值并没有被低估。


香港资本市场在没落衰退?
上市公司私有化在香港市场并非罕见。

梳理发现,除万达商业外,今年以来启动私有化退市的还有新世界中国(00917.HK)和东鹏控股(03386.HK)等。

今年初,新世界发展(00017.HK)正式向新世界中国提出
私有化建议,目前新世界中国私有化已完成,公司股票正在停牌中,直至撤销上市地位。

东鹏控股则是2月初启动私有化,目前还在进行中。

为何辛辛苦苦上市之后,又要从香港退市?有投行人士称,最主要的原因往往是股价低迷,甚至低于净资产值,而成交量长期偏低,证券丧失融资功能,上市失去意义等等。

此外,有部分企业可能觉得自身前景秀丽,公众无法理解,因而进行私有化。

当然,企业自身的发展与母公司集团的整合也是重要的考虑因素。

对于包括万达商业在内的优质公司纷纷离去,有市场人士指出,这透露出一个信号:曾风光无限的香港资本市场面临着没落与衰退的压力。

一方面,从本世纪初开始,随着中国的进一步崛起,越来越多的国际资金急于“分蛋糕”,而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香港,自然受到资本的青睐,从而带动投资气氛暴涨。

但近期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加上人民币贬值的预期,香港的吸引力大不如前,机构纷纷抛售乃至做空“中国概念股”,令
香港股市顿时犹如一潭死水。

另一方面,过去内地企业积极争取在香港上市,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香港上市公司的身份筹借低息外债更
容易——在人民币单边升值情况下,借外债显然要划算得多。

不过,当人民币开始“双向浮动”,甚至是贬值时,借外债的
成本就显著增高。

与此同时,由于内地施行“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在内地反而容易筹集资金,企业债尤其是房地产债颇受追捧,香港平台的作用也突然变得可有可无。

如今郎无心,妾也无意,香港作为全球开放的股市中最大的“中国概念”市场和内地最主要的“窗口”市场,受到冷遇其实是必然之事。

国际金融中心好日子将尽?
然而,把企业退市归咎于受大环境影响,香港资本市场吸引力不如从前,真的妥当吗?事实上,作为监管方的香港证监会和港交所,也频遭质疑。

首先,港交所本身也是一家上市公司。

根据其最新年报,去年港交所IPO集资总额2631亿港元,为全球最高。

但这份成绩单的成色颇值得推敲。

查询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发现,2015年内地公司通过发行H股IPO融资金额为236.19亿美元,折合约1830亿港元。

如果剔除掉这部分,则去年港股IPO金额仅剩800亿港元左右。

这其中还有大量注册在海外,业务却在内地的“红筹”公司。

把以上种种根植于内地,却因为各种原因“外溢”到香港的IPO去掉,港股还能剩什么?
此外,香港股市还有一个最经典的组成部分——“老千股”,让许多投资者都深恶痛绝。

一些买中了老千股的小股民,百万资金可以被老千股血洗到只剩几千元。

但是,这么多年
下来,老千股这个老鼠屎在香港依然如鱼得水,肆无忌惮,并没有引起香港当局的重视。

有业内人士曾直言:“老千股”不是癌症,只要监管层作为,不可能无解。

从某种程度上讲,香港资本市场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力度,实在太不足。

去年,港交所净利润79.56亿港元,创下历史纪录。

包括临时工在内,港交所一共只有1568名雇员,人均创造净利润超过500万港元,堪称全球赚钱效率最高的公司之一。

同期,身为全球最赚钱公司的苹果公司,人均创造净利润也只折合不到380万港元,仅相当于港交所七成多。

港交所各项盈利指标,无论毛利率、净利润率、分红率还是净资产和总资产收益率,都非常靓丽,放眼全球也极少有公司能与其匹敌。

但过去的风光不意味着未来的辉煌。

在留不住淡水河谷和万达商业等公司之后,港交所和香港资本市场的好日子还能过多久?
港交所在其最新的年报中称:“香港作为领先的国际金融中心,如今正迈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