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解读__新教材

合集下载

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表格式教案)

2023秋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2-1《我们生活的世界》(表格式教案)

D.鱼
3.属于人工世界的物体是( )
D.
4.下列选项中,( )不是木头的特点
A.有纹路
B.有气味.
C.透明反光
D.直接取自自然
5.下列事物属于自然世界的是( )
A.山脉
B.书本
C.钟表
D.手机
(一)按材料给几种常见的物体分类
在给物体分类的时候,先给物品编好号,方便分类。

可以让学生先尝试着说一说哪几种物体分为一类(授课过程中发现有些孩子会从功能上去分):如“我把4号和6号分为一类,因为都是木头做的”,引导孩子们按照材料的不同来分类。

为了让孩子们的分类更加准确,我利用了教材中的材料让学生直观观察,不过里面有些物品不齐全,如玻璃杯换成了玻璃珠,毛巾换成了布,陶瓷碗缺少等,但是我们可以跟第二课的
材料互用,加入木勺、金属勺,为了引导学生思考我还加入了剪刀(由两种材料制成)这种物品。

材料中提供的物品
(二)分享交流自己的分类结果
在分享交流时,我采用了希沃投屏的手段,选取了几位同学上台交流,在交流中边发现问题边进行研讨:
1. 衣服和毛巾到底是什么材料?为什么要归为一类?
2. 为什么会出现同一种物体被分在两类里的情况?
针对第一个问题,发现学生对纤维这种材料比较陌生,我利用服装上的标签引导学生“纤维”这种材料常被用来制成衣服、布等,是由连续或不连续的细丝组成的物质。

针对第二个问题,我出示两种学生分类的特殊情况,让学生自主思考原因,学生能够发现原来剪刀是由两种材料制成的,刀柄部分是塑料,刀身部分是金属,所以两种材料类别里都有剪刀。

(三)说一说每种材料的特点
在分类中,学生发现同一种材料的物品都有相似的特点,比如气球和橡胶手套都有弹性,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谈一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材料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  材料教案

第二单元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目标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2.科学探究目标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3.科学态度目标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2.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1.小组活动:每组10张不同物品的卡片2.教师使用:课件、实物、班级活动手册等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预设5分钟)1.出示《我们生活的世界》课题,导言:我们生活的世界绚丽多彩,物质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从身边的物质出发来认识了解周围的世界。

2.新授:请同学们说一说找一找我们身边的物品,思考一下,哪些是来自大自然的,哪些是来自人工制造出来的?3.教师组织学生识别实物图片。

二、讨论分类的标准(预设15分钟)1. 播放“自然视觉生活景观”剪辑视频和“创造工厂人工智能”剪辑视频2.引入科学词汇自然世界人工世界沙石木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3.教师分别对这些科学词汇进行讲解及举例说明。

4.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学习。

三、给物品分类(预设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对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

2.出示活动手册样本,先填写分类标准,再逐一出示物品图片,让学生深入理解物品分类标准。

3.布置学生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去分类,并完成学生活动手册。

四、研讨交流和总结(预设10分钟)1.我们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成了哪几类?(师生共同探讨研究)2.每一种材料有什么特点?(师生共同完成班级记录表)板书设计:《我们生活的世界》分类标准:自然世界人工世界金属塑料玻璃橡胶纤维纸……2.不同材料的餐具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2课。

本课教学将以常见餐具为载体引领学生通过运用多种感官对不同材料进行多角度观察,进而了解金属、陶瓷、木头、塑料几种材料的特点。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材料》单元教材解读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材料》单元教材解读

学情分析
①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并能指认组成物 品的一些材料。据调查,学生对纸和布的指认率达到 100%,木头指认率92%,橡胶指认率87%,塑料指认 率80%,陶瓷指认率79%,金属指认率75%,其中, 金属指认率低与问卷提供的图片清晰度不高有一定的 关系,学生容易混淆的是橡胶和塑料。在本项调查中, 男女生差异比较明显,男生错误率为6.5%,女生则为 19.8%。
世界的材料性,人工世 界, 材料的视角
2 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性能各异,辨识材 料的方法,逻辑推理
4 神奇的纸 从横向角度考察一种
材料性能的变化
5 椅子不简单 从一个小样本的整体角度感
受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
6 做一顶帽子 综合、集合材料、设计、
工具、人工世界的概念
12
二、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如果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他们 将能够做到
①能指认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根据材 料给物品分类。
②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记录身边常见材 料的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③知道现在用的一些材料经过人类长时 间的实践改进。
④能用合适的工具对材料进行改造加工, 使材料具备新的功能并用于新用途。
⑤辨识出一个物品中的多种材料,区分 出同一类物品的不同材料。
②关于材料的特点,学生多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 述,描述里既有特点也有用途,说明学生对“材料 的特点”的理解是模糊的,对特点的描述也是随意 的。
例:对布的描述:长、软、做衣服 对纸的描述:软、会撕破、能画画、折过有线、
会融化、木头加工成、易破 对塑料的描述:剪不掉
对金属的描述:不会碎、打不碎、咬不碎、会生锈、 焊接更牢固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 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材料第1课《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本课是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1课。

教材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了解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由此引出本课研究的主题。

本课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由我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引出本课要研究的材料这一主题;第二部分——探索,让学生根据材料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并在分类过程中对材料作初步的观察与辨别;第三部分——研讨,在经历观察与分类活动的基础上,让学生充分发表关于“按材料对物品分类”的观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初步描述各种材料的特点。

作为《材料》单元的起始课,本课要帮助学生建立“两种世界”的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看世界。

同时,还要了解学生对材料的“初始认识”,从而统领整个单元的学习。

【学生分析】学生对于生活中的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是,二年级的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于生活和学习活动中无意识的观察与了解,比较模糊和零散。

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甚至将两者混为一谈。

学生对材料的这种模糊概念或错误认识都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分类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方法。

2.体会物品的多样性,能运用分类的方法,更好地认识组成物体的材料。

科学探究目标:1.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给我们周围的物品分类。

2.结合学生实际用自己的标准,列举出各分类的代表性物品。

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分享自己的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运用分类的方法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生活的世界。

【教学重点】探索物品分类的标准,把周围物品分类。

【教学难点】按不同的分类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感受世界的多样性。

【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衣服、橡皮筋、烧杯、瓷杯、瓷碗、塑料杯、可乐瓶、玻璃瓶、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毛巾、学生活动手册等。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一、说教材:《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四类典型材料制成的餐具为主线,多方位观察四类典型材料,并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材料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品,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经过了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正确指认出金属、陶瓷、塑料、木四种常见材料,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材料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并用科学词汇对材料的特点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范围内,大部分学生也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推理出该材料制成的物品。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二)、观察餐具特点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六课《做一顶帽子》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六课《做一顶帽子》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两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六课《做一顶帽子》说课稿一、说教材《做一顶帽子》是二年级《材料》单元的第六课,也是单元总结课。

学生通过“做一顶帽子”的活动,深化了学生对材料特点的认识,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评价学生在这一单元科学概念形成的状况及探究能力的发展和描述物品能力的发展。

教科书共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通过问题“你能用不同材料做出不同功能的帽子吗”引导学生思考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点,不同情况下需要不同功能的帽子。

第二部分——探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做帽子,开一个帽子展示会”。

探索活动分为三部分:(1)设计、选材料和画草图;(2)制作帽子;(3)开一个帽子展示会。

第三部分——研讨,引导学生思考自己(或其他同学)做的帽子是不是根据功能与用途选择的材料,还有哪些需改进和完善之处。

二、说学情通过一年半科学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动手操作,并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简单的评价,也掌握了一些简单的研究方法。

本单元前几节课都是对材料的研究,学生能够用科学的词汇来描述材料的特点并给物品进行分类。

本节课是在学生对材料认识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综合的应用和提升,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学生对于帽子都不陌生,生活中对各种帽子都会有所接触,安全帽、太阳帽、泳帽等,这些丰富的生活经验都是本课学习重要的素材性资源。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概念目标】:1.同种物品可以选择同种材料制作,也可以用不同种材料制作。

2.不同的材料制作同种物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一样。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教学反思(共6课)(2022)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教学反思(共6课)(2022)

第二单元材料1.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课是“材料”单元的起始课,重在帮学生建立“人工世界”和“自然世界”两个概念,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去审视世界。

2年级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2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会混为一谈。

本课有以下活动:1.认识材料2.给物品分类活动材料:材料:橡胶手套、玻璃烧杯、塑料杯、气球、金属勺、小木块、木筷、回形针、布、玻璃珠、塑料瓶、陶瓷勺、玻璃瓶、纸自备材料:学生活动手册活动过程:一、聚焦本课我以讲故事的形式串联整个内容,首先出示乔治和佩琪,说到,乔治和佩琪要邀请大家到他们家玩,想去吗?那就让我们一起坐上佩奇家的专属座驾,出发吧!PPT呈现沿路的风景等。

问学生:你看到了什么?能把你们看到的物品分成2大类吗?学生自由表达,分类。

引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说说我们生活的世界中哪些物品属于人工世界,哪些属于自然世界?让学生畅所欲言。

二、探索活动一:认识材料那我们现在一起走进佩奇家里面看看吧!说说佩奇家里有哪些人工制造的物品,它们是什么材料做成的?这一活动主要让学生认识各种材料,通过观察佩奇家客厅里的物品,引出“材料”这一研究主题,启发学生对材料做出思考。

同时,也可以反应学生对材料的认识的前概念。

同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活动二:给物体分类1.这一活动主要是让学生按照材料类别对物品进行分类,培养学生的分类思维。

老师要提前准备好本课所需材料,并以小组为单位装好,做好课前准备。

通过已有生活经验,学生已经知道了常见材料的类别以及它们的特点。

提问:乔治调皮了,不一会就把课堂里的物品摊了一地,佩奇想收拾一下,你们愿意帮帮他吗?嗯,看来我们都认识,但是佩奇平时都喜欢根据材料的类别给物品分类摆放。

你们能按材料给这些物品分类吗?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方法,他们大多会说出把同一类的材料放在一起。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 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 教案

教科版(2023秋)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 2.4神奇的纸教案神奇的纸一、文本解读:本课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4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

通过前面的学习,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在本课,学生将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可以通过添加有趣的情境,对活动内容进行整合,借助任务挑战形式,驱动孩子更好地加工改造材料,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孩子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注意力范围狭窄,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注意力持续的时间会长一些。

纸是学生们非常熟悉喜欢的一种材料,学生用纸画画折折,对纸的基本用途有一定了解,但从未研究过纸的特点和本领,并且几乎不知道通过改造加工纸能有神奇的本领。

此外,虽然有前几节课的探究活动的铺垫,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交流能力仍处在发展中的,需要一定的指导。

前概念调查:带着一张普通的A4纸,对将要执教的二(1)班27个孩子进行了一对一访谈调查。

关于纸有什么功能,有6个孩子说纸可以做成杯子、盒子、袋子等日常用品,有8个孩子说纸可以用来做手工等艺术品,有13个孩子说纸可以用来做书、印刷、写画等学习用品,说明孩子折折做做比较喜欢,学生对纸功能不会停留在写写画画上,纸做日常杯子盒子等有所了解。

并且了解到有15个孩子想到涂油可以增加纸的防水性,有2个孩子说用涂其他,有10个孩子说不知道。

调查为本课探究纸简单加工有其他功能做好铺垫,有了这些调查后,因此本人设计了这堂课。

三、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纸经过加工改造后性能会发生改变。

性能得到改变与优化的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具有一定功能的物品。

科学探究:能对普通纸进行简单加工与改造,比较和描述纸在改变前后的变化。

科学态度:发展加工、改造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材料会随着人类的需求而不断改进教学重难点:重点:引领学生对纸这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改变它的性能,从而增加它的功能。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不同材料的餐具》教案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不同材料的餐具》教案

《不同材料的餐具》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四类典型材料制成的餐具为主线,多方位观察四类典型材料,并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材料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品,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

本节课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借助提供的四类8种典型材料制成的物品,提出思考如何知道这四类材料有什么特点。

第二部分探索,①运用眼、耳、手、鼻等多种感官观察这四类典型材料的特点,并在观察中进一步辨识“物品”和“材料”;②在多方位观察的基础上以游戏的方式展示学生的观察结果和描述能力的发展,在游戏中交流与修正对材料特点的认识与描述。

同时渗透对学生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第三部分研讨,分析四类材料制成的餐具的优缺点,将材料的特点与现实功能联系起来。

第四部分拓展,你还知道哪些物品可以用不同的材料制成,帮助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知识迁移到其他不同材料制成的物品上,渗透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

本节课通过深入观察和趣味游戏,学生理解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不同材料的性能可以用来制作不同用途的物品,学会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记录身边常见材料的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认识到在科学研究中准确描述事物很重要,发展学生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意识到选择材料建设人工世界需要考虑其优缺点,了解材料的合理有效利用对人类生活、发展带来了便利。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经过了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正确指认出金属、陶瓷、塑料、木四种常见材料,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材料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并用科学词汇对材料的特点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范围内,大部分学生也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推理出该材料制成的物品。

部分学生会将“材料”的特点与“物品”的特点混淆,也就是还未在本质上理解什么是“材料”。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不同的物品是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2.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单元教材解读与分析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单元教材解读与分析全册

的乐园
着的植物和生活着的动物。
13.1描述太阳每天在天空中东升西
落的位置变化。描述怎样利用太阳
第3课 太阳的位置和 的位置辨认方向。
方向
13.4知道太阳能够发光发热,描述
太阳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有着重要
影响。
第4课 观察月相
13.3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
第5课 气
各种各样的天
14.1知道有阴晴雨雪风等天气现象。 描述天气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
③对于材料的用途,学生对于由单一材料做物品比较 熟悉,比如他们认为做杯子的材料可以用纸、玻璃、塑 料、木头、金属、钢铁、不锈钢,而对于多种材料的综 合运用,学生的选择就显得比较随意,如关于做成椅子 的材料,学生选择就比较随意,只有16.7%的学生会根据 需求选择合适的做椅子材料。
④关于材料的变化与发展,学生对于书本的变化相对比 较熟悉,而对于如何改变纸的功能,呈现出来的方法就 比较单一。具体表现在关于“古代到现在的书本变化过 程是怎么样的?请你排排序”一项学生的正确率为 16.7%,46%的孩子只是将泥板书与甲骨文的顺序放错 了,这与他们平时生活及语文学习中较多接触甲骨文的 信息有关。在“白纸可以用来画画写字,给你一张白纸, 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有更多地用途?”一项,学生只能想 到折、剪、卷、揉等方法。
能在好奇心的驱使
下对常见的动植物
和物质的外在特征
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自然现象表现出探 究兴趣
人类与自然和谐 相处
了解人类的生活
实事求是
能如实讲述事实, 当发现事实与自己 原有的想法不同时, 能尊重事实,养成 用事实说话的意识
和生产需要从自 然界获取资源, 同时会产生废弃 物,有些垃圾可 以回收利用。珍 爱生命,保护身 边的动植物,意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全部教案(共6份)

根据2018年教科版二上新教材制定新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全部教案(共6份)学校:姓名:日期: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材简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起始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辨认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观察物品,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材料分类活动。

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孩子要依据材料类别对材料作出初步的辨别,这能促进他们在分类思维上的发展。

当然,孩子在辨认、交流各种材料并对其分类时,也会遇到问题和分歧,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交流和探索的动力。

【学情分析】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初步建立材料概念。

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是二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活动手册、14种物体、大盒子一个、礼物一盒(纤维手帕一块、木制孔明锁一把、小陶笛一个、玻璃弹珠、橡皮、塑料竹蜻蜓、金属哨子等)教师使用:材料贴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1.[PPT 出示佩奇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预设:认识,是佩奇!)今天,佩奇准备带大家去一位科学家刘博士家做客,你们准备好了吗?2.那就让我们一起乘坐佩奇家的专属座驾,一起出发吧。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共三套说课稿】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材料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说课稿一、说教材:《不同材料的餐具》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二课时。

本节课以四类典型材料制成的餐具为主线,多方位观察四类典型材料,并以游戏的方式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材料是具有一定特性的物品,材料的不同特性决定了材料的不同功能。

二、说学情:二年级学生已经基本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经过了本单元第一课时的学习能正确指认出金属、陶瓷、塑料、木四种常见材料,也能运用多种感官对材料进行较全面的观察,并用科学词汇对材料的特点进行描述。

在一定的范围内,大部分学生也能根据材料的特点推理出该材料制成的物品。

三、说教法和学法从新课标的教学内容、教学要求来看,记住几个知识点并不难,难就难在如何通过学习过程,来真正激发学生的个体意识,并通过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积极参与问题,解决问题,加强个体自我的心态调适,真正达到知识与情感的和谐统一。

教师要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

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热情。

四、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2.认识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金属、塑料、陶瓷等。

(二)、科学探究目标1.能用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点。

2.能观察和辨认不同的材料。

3.通过调查发现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三)、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培养学生进一步研究材料的兴趣和愿望。

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观察和辨认不同材料做成的餐具。

【教学难点】:能辨认不同材料的餐具,并用适当的词语描述不同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小组准备】:不锈钢碗和勺子、陶瓷碗和勺子、塑料碗和勺子、木碗和勺子、纸盒子【教师准备】:不同材料的餐具、课件、班级记录单等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1.出示准备好的餐具,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那么它是由什么做成的呢?2.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课题《不同材料的餐具》板书(二)、观察餐具特点1.各种材料都有什么特点?我们该如何知道呢?学生分组带着问题对四种材料的餐具进行观察,提示学生可用手敲,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等方法。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计划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含教学计划(总31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缺2课(新教材)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的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的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二、学情分析经过一个学年的科学学习,学生的观察与描述能力有了明显的发展,但学生依然处于形象思维阶段,他们的抽象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仍然比较弱,因此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仍然非常重要。

除了教科书为学生提供的“科学词汇”外,教师还要注重观察、记录方法的示范和引导,注重提供语言表达的范例。

二年级的学生已能初步控制自己的情感和行为,但还常有不稳定的现象,自制力还不强,意志力较差,遇事很容易冲动,活动的自觉性和持久性都比较差,且常与兴趣密切相关。

他们精力旺盛、活泼好动,具有好奇、好动、好模仿等特点,在活动过程中需要通过不断巡视来关注学生的观察体验进展,用学生喜欢的形式(如游戏、积分、奖励等)来促进学生更好地开展观察体验等活动。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我们生活的世界》教学设计

1.我们生活的世界【教材简析】《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起始课。

本课旨在让学生从材料的视角出发建立“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身边常见的物品,辨认这些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做的,能指认常见材料并把物品按材料类别进行分类。

通过这些活动了解学生在材料方面的已有概念,引导学生从材料的角度出发观察物品,激发研究材料的兴趣,明确研究材料的意义。

为了获取学生对材料的初始概念,启发学生聚焦观察材料的特征,激发学生研究材料的兴趣,本课设计了材料分类活动。

在把物品按材料类别分类的过程中,孩子要依据材料类别对材料作出初步的辨别,这能促进他们在分类思维上的发展。

当然,孩子在辨认、交流各种材料并对其分类时,也会遇到问题和分歧,这将成为驱动他们不断观察、交流和探索的动力。

【学情分析】本课立足于学生对材料的原有认识,从“我们生活的世界”这一熟悉的场景引入,引领学生认识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并初步建立材料概念。

学生对材料有许多感性的认识,他们能说出许多材料的名称,也知道许多材料的特点。

但是二年级学生对材料的认识主要来自生活中无意识的观察,是比较模糊和零碎的,他们往往分不清“物品”和“材料”有时会将两者混为一谈。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可以把物品按材料分类。

科学探究目标1.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2.能够按材料类别对常见物品进行分类。

科学态度目标关注身边的材料,发展研究材料的兴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材料对于制造人工世界的重要性,倡导节能环保。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会观察和辨认身边不同的材料。

难点:用适当的词语描述常见材料的特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活动手册、14种物体、大盒子一个、礼物一盒(纤维手帕一块、木制孔明锁一把、小陶笛一个、玻璃弹珠、橡皮、塑料竹蜻蜓、金属哨子等)教师使用:材料贴图【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2分钟)1.[PPT 出示佩奇图片]小朋友,你们认识这位朋友吗?(预设:认识,是佩奇!)今天,佩奇准备带大家去一位科学家刘博士家做客,你们准备好了吗?2.那就让我们一起乘坐佩奇家的专属座驾,一起出发吧。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二上《材料》单元第3课:《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二上《材料》单元第3课:《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3.书的历史【教材简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

书发展的历史是人们根据需要不断选择优化材料的历史。

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通过学生模拟做书,进一步了解材料的不同特点,在此过程体会做书材料随时代演变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本课通过历史上不同阶段各种书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通过本课学习,探讨用不同材料书写、做、保存、携带、使用等难易程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并能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观察一些材料的特点,并能用一些比较科学的词汇表达,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纸这种材料做书跟其他材料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信息学生了解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际做不同类型的书,进一步了解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初步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探究实践: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做书,感受到用材料做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激发学生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难点:在做书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课前对书的历史做好了解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片、毛笔、墨水、木棒、细绳、订书机、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书的历史(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骆宾王的《咏鹅》,学生朗读。

提问:《咏鹅》大家非常熟悉,这首古诗是一千多年前写的,它是怎么流传的现在的?(预设:通过书籍保存流传到现在)2.观察自己身边的书,讨论并出示课题:书的历史(板书)。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解读 新教材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解读  新教材

二上《材料》单元解读一、单元概述对应的课程标准: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解读新教材1.2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6.1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7.3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18.3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对“材料”既熟悉又陌生。

一方面,他们会经常听到“材料”或接触到各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生活中很多材料的物品都很熟悉,他们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品。

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用纸来做手工,也会无意识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选择金属杯子防止摔破。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从没想过“材料指什么”“材料有何特点”“材料与物体的不同”等指向材料性能的问题。

①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并能指认组成物品的一些材料。

据调查,学生对纸和布的指认率达到100%,木头指认率92%,橡胶指认率87%,塑料指认率80%,陶瓷指认率79%,金属指认率75%,其中,金属指认率低与问卷提供的图片清晰度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的是橡胶和塑料。

在本项调查中,男女生差异比较明显,男生错误率为6.5%,女生则为19.8%。

②关于材料的特点,学生多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描述里既有特点也有用途,说明学生对“材料的特点”的理解是模糊的,对特点的描述也是随意的。

例:对布的描述:长、软、做衣服对纸的描述:软、会撕破、能画画、折过有线、会融化、木头加工成、易破对塑料的描述:剪不掉对金属的描述:不会碎、打不碎、咬不碎、会生锈、焊接更牢固③对于材料的用途,学生对于由单一材料做物品比较熟悉,比如他们认为做杯子的材料可以用纸、玻璃、塑料、木头、金属、钢铁、不锈钢,而对于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学生的选择就显得比较随意,如关于做成椅子的材料,学生选择就比较随意,只有16.7%的学生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做椅子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解读__新教材
二上《材料》单元解读
一、单元概述
对应的课程标准:
1.2
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6.1
知道植物、动物、河流、山脉、海洋等构成了自然世界,而建筑物、纺织产品、交通工具、家用电器、通信工具等构成了人工世界。

知道我们周围的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17.3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肉眼观察和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18.3
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对自己和他人的作品提出改进意见。

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对“材料”既熟悉又陌生。

一方面,他们会经常听到“材料”或接触到各种材料的物品。

学生对生活中很多材料的物品都很熟悉,他们喜欢观察和摆弄身边的物品。

他们会用积木搭盖“房子”,用纸来做手工,也会无意识的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材料,比如选择金属杯子防止摔破。

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从没想过“材料指什么”“材料有何特点”“材料与物体的不同”等指向材料性能的问题。

①学生知道生活中常见材料的名称并能指认组成物品的一些材料。

据调查,学生对纸和布的指认率达到100%,木头指认率92%,橡胶指认率87%,塑料指认率80%,陶瓷指认率79%,金属指认率75%,其中,金属指认率低与问卷提供的图片清晰度不高有一定的关系,学生容易混淆的是橡胶和塑料。

在本项调查中,男女生差异比较明显,
男生错误率为6.5%,女生则为19.8%。

②关于材料的特点,学生多是根据生活经验来描述,描述里既有特点也有用途,说明学生对“材料的特点”的理解是模糊的,对特点的描述也是随意的。

例:对布的描述:长、软、做衣服
对纸的描述:软、会撕破、能画画、折过有线、会融化、木头加工成、易破
对塑料的描述:剪不掉
对金属的描述:不会碎、打不碎、咬不碎、会生锈、焊接更牢固
③对于材料的用途,学生对于由单一材料做物品比较熟悉,比如他们认为做杯子的材料可以用纸、玻璃、塑料、木头、金属、钢铁、不锈钢,而对于多种材料的综合运用,学生的选择就显得比较随意,如关于做成椅子的材料,学生选择就比较随意,只有16.7%的学生会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做椅子材料。

④关于材料的变化与发展,学生对于书本的变化相对比较熟悉,而对于如何改变纸的功能,呈现出来的方法就比较单一。

具体表现在关于“古代到现在的书本变化过程是怎么样的?请你排排序”一项学生的正确率为
16.7%,46%的孩子只是将泥板书与甲骨文的顺序放错了,这与他们平时生活及语文学习中较多接触甲骨文的信息有关。

在“白纸可以用来画画写字,给你一张白纸,你有什么办法让它有更多地用途?”一项,学生只能想到折、剪、卷、揉等方法。

⑤对于材料的来源学生对书本与衣服材料的来源很熟悉,正确率达到96%,而塑料瓶、金属门、陶瓷碗、玻璃杯材料来源的选择就比较随意,正确率分别为50%、33%、54%、29%。

本项调查,男女生差异比较明显,特别是金属、塑料、玻璃的来源,男生正确率明显高于女生。

而关于废旧材料的处理,学生所展现出来的认识是肤浅的。

许多学生对于“废旧报纸扔到垃圾桶或垃圾中转站后会到哪里去”的问题45.8%的学生回答不知道,33.3%的学生回答卖给人或烧掉化成土,只有20.8%的学生提到重新利用。

材料的一些特点是可以被观察并用来识别材料类别的。

材料与人类的关系十分密切,材料的使用也影响着周围的环境。

如果学生理解了上述内容,他们将能够做到
学生需要理解的内容
①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有各种材料做成的物品。

②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不同材料的性能可用来制作不同用途的物品。

③辨别生活中的常见材料。

④为了便利、快捷和舒适,人们对材料的性能进行改造与创新。

⑤能够表达并完成简单设计。

①能指认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并能根据材料给物品分类。

②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记录身边常见材料的特点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③知道现在用的一些材料经过人类长时间的实践改进。

④能用合适的工具对材料进行改造加工,使材料具备新的功能并用于新用途。

⑤辨识出一个物品中的多种材料,区分出同一类物品的不同材料。

⑥口头或利用简单图形表达自己的设计和想法。

⑦能根据实际需求选择材料并利用工具进行简单的加工制作。

⑧认识到许多材料在使用后还可回收利用,有恰当处理废旧材料的意识。

材料概念主线:材料是具有特殊性能的物质
活动主线:辨识生活中常见的材料
1我们生活的世界
世界的材料性,人工世
界,材料的视角
2不同材料的餐具
材料性能各异,辨识材
料的方法,逻辑推理
4神奇的纸
从横向角度考察一种
材料性能的变化5椅子不简单
3书的历史
从纵向角度考察一个
物品材料的演变
从一个小样本的整体角度感
受物品是由多种材料组成的
6做一顶帽子
综合、集合材料、设计、
工具、人工世界的概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
单元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物品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物品可以根据构成它的材料的性质来描述,也可以根据这些特性来区分物品或材料。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材料的特性决定材料的用途。

●通过科学技术可以将自然界的各种材料利用起来,材料经过加工可能改变它们的特性。

●某些材料可以反复使用,一些废弃的物品可以用来制造新的产品。

科学探究目标
●在教师指导下运用各种感官观察并识别构成物品的各种材料,与同伴交流自己的观察结果。

●在教师指导下,用科学词汇初步描述常见材料的特征。

●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可观察到的特征和性质,对物品和材料进行描述、比较和分类。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扩展观察活动。

●在教师指导下,将学习到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到新的情境中去。

●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提供的材料和工具,通过口述、图示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设计与想法,并完成任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