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
教科版(2017版)科学二年上册《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说课稿(附反思、板书)课件
板块三、探究 1.观察太阳的东升西落 学生根据课件上的图片,指出“清早”、“中午”和“傍晚”时太阳所
2.提问:清早出来,面向太阳,我们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 学生回答后出示:清早出来,面向太阳,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 北,右面是南。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样句式去说一说在中午和傍晚 怎样利用太阳来辨别方向。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体验到了探究成功的喜悦感、成功 感,感受到了科学研究的乐趣。同时,在课堂上我也产生了一些疑 惑:如何收、放,如何加强学生的探究能力?如何关注接受能力较 弱或是操作稍慢的学生?过多关注,影响课程进程,过少关注造成 差距拉大。这是我们值得去研讨的。
不足之处:有个别学生在学习上不够主动,学生们的知识不够丰富。 改进措施:我们要关注学困生,应多表扬鼓励他们,教师应让学生多看 书,要开阔孩子们的视野。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 教学水平。
4.室外辨别方向:带上太阳示意牌和写着“东、南、西、北、清早、中午 和傍晚”的7张大卡片,根据上课时间完成学生活动手册第三页的活动记 录表。
板块四、研讨 (一)探究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1.老师把学生带到操场,选出一组示范。 老师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 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 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5.学生猜谜语,激发兴趣。 有位老公公,一副红面孔,天亮就出工,从东忙到西,傍晚才收工。 6.出示太阳的图片,引出探究主角“太阳”。
板块二、聚焦 1.学生观看视频,欣赏:日出日落钱塘江 2.聚焦提问:我们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发表,回忆和交流自己对太阳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一、第一课《大自然的礼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大自然的丰富资源,认识到大自然的珍贵。
2.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关爱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认识大自然的礼物。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大自然中的动植物、自然景观等。
2.教学视频: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大自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大自然有哪些礼物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大自然的礼物,讨论其特点、用途等。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的奇妙现象。
(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现象背后的大自然礼物是什么?(2)教育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大自然。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大自然中的礼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二、第二课《有用的植物》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观察植物、关爱植物的意识。
3.提高学生合作交流、分享成果的能力。
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用途。
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教学准备:1.图片素材:各种植物及其用途。
2.教学视频:植物的生长过程。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植物图片,引导学生观察。
(2)提问:你们知道植物有什么用途吗?2.探究活动(1)分组讨论:每组选取一种植物,讨论其用途。
(2)小组分享:每组汇报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发言。
3.视频学习(1)播放教学视频,让学生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引导学生思考:植物的生长与我们生活有什么关系?(2)教育学生关爱植物,保护生态环境。
5.作业布置(1)让学生画一画有用的植物。
(2)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分享本节课所学内容。
三、第三课《动物的家》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动物的家。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上课课件
介绍一些常见的不良饮食习惯,如偏食、暴饮暴食等,以及如何克服 这些不良习惯。
个人卫生与保健
手卫生
解释如何正确洗手,以及手卫生 在预防疾病中的作用。
总结词
了解个人卫生和保健的重要性, 以及如何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口腔卫生
介绍如何保护牙齿和口腔健康, 包括正确的刷牙方法和使用牙线 的技巧。
星空探索
总结词
了解星座的基本概念。
详细描述
介绍星座的概念、命名和特征 ,以及不同星座在文化和历史 中的意义。
总结词
了解星座的观测方法。
详细描述
介绍观测星座所需的器材和方 法,如望远镜的使用和星图的 解读等,以及如何记录观测结
果。
04
材料与能源
材料的性质
总结词
了解材料的性质是认识材料的基础
详细描述
人体呼吸系统
解释呼吸系统的组成、功能和 呼吸过程,以及呼吸器官的作 用。
健康饮食
总结词
了解健康饮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选择和搭配食物。
健康饮食原则
介绍平衡饮食、适量饮食、多样化饮食等原则,以及如何根据不同年 龄段和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食物的选择与搭配
解释如何选择新鲜、营养丰富的食物,以及如何搭配食物以获得全面 的营养。
节能与环保
总结词
节能与环保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详细描述
节能是指采取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环境和社会可接受的一切措施,以减少对能源的消耗和有效利用能源。 环保是指采取各种合理的方式来保护环境,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节能与环保是相辅相成的,节能可以减少 对环境的压力,环保可以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植物的叶
叶的形态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教案含板书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含板书
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课题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单元一学科源自科学年级二
学习
目标
1.学会根据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
2.体会一天中,早、午、晚天气冷热变化。
引入课题,引发学生思考太阳位置和方向的关系
让学生一起去操场来验证他们的猜想。
讲授新课
根据太阳位置确定方向:
早晨,面对太阳,太阳在东、右为南、后为西、左为北。找4名同学举着图片分别站在东、南、西、北4个方向。一名同学举“早”站在东,一名同学举“午”站在南,一名同学举“晚”站在西方。
老师手举“太阳”图片边走边说,早晨在东、中午在南、晚上在西。
早晨:太阳在东
中午:太阳在南
傍晚:太阳在西
一天中最热的时间:中午
拓展
鼓励学生完整的表述从动物、植物和人类三个角度描述太阳的影响。
学生课外阅读《太阳时钟》一书中的“植物生命中的昼与夜”。
讨论一天中什么时间最热,记录我们的冷热感觉。
小组或组长汇总后汇报结果
能让学生根据经验分享“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能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课堂小结与反思
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板书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东升西落
3.能利用太阳的位置辨别方向及冷热变化。
重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方向。
难点
利用太阳位置辨别东、南、西、北。
教学过程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触摸、观察和比较,区分不同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见的固体物体,如木块、金属片、气球等。
2.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2. 讲解和示范:讲解物体的软硬、光滑和粗糙等特性,并示范如何观察和描述。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互相观察和描述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观察和描述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描述物体的特性。
2. 观察学生是否能积极参与实践活动。
1.2 《比较物体》教学目标:1. 能够比较不同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2. 能够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测量能力。
教学内容:1. 认识常用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等。
2. 学习如何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和示范:讲解如何使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和比较,并示范操作。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使用工具测量和比较不同的物体。
4. 总结和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测量和比较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是否能正确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 观察学生是否能准确比较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水的奇妙》教学目标:1. 了解水的性质和特点。
2. 学习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教学内容:1. 水的性质和特点,如透明、无色、流动性等。
2. 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以及相关实验。
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水的性质和特点。
2. 讲解和示范:讲解水的沸腾和蒸发过程,并示范相关实验。
教科版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完整版)
教科版科学小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教材解读二年级上册由“我们的地球家园”和“材料”两个单元组成。
两个单元总计13课,原则上每课需1课时来完成教学。
另外每个单元都有“科学阅读”内容,可以穿插在每课教学中进行,也可以在单元复习时集中在一课时落实。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共7课,分别是《1.地球家园中有什么》、《2.土壤——动植物的乐园》、《3.太阳的位置和方向》、《4.观察月相》、《5.各种各样的天气》、《6.不同的季节》、《7.做大自然的孩子》。
这7课的编排逻辑是这样的:整体认识(第1课)→具体认识(第2—6课)→讨论升华(第7课)。
具体介绍如下:第1课从整体上引导学生认识地球家园中和地球家园周围有什么;第2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中的一种重要资源——土壤;第3、4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究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变化现象,使学生能够根据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判断东西南北方向和描述月相变化现象;第5、6课引导学生具体探索地球家园的天气和四季变化,认识这些变化对动植物和人类生活的影响;第7课引导学生在学习了前面6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要做大自然的孩子,感谢大自然的恩赐,保护动植物,爱护大自然。
“我们的地球家园”单元,统整“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三个主要概念组织教学内容,从整体的地球家园中有什么到局部的寻访土壤居民,从遥远的太阳、月球与生活的联系到触手可及的天气、季节与生命的联结,整个单元以“关爱家园、关注生命”为线索,串联起一系列活动,并将整个活动落脚到“做大自然的孩子”,在落实单元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目标进行升华。
简单地说,本单元以地球与宇宙科学领域的概念为基础,将关注点聚焦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的话题上来,将发展点落脚到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课题中来,将兴趣点迁移到珍爱生命、保护身边的动植物的活动里来。
本单元教学内容集科学探究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自然体验教育于一体,并体现了博物学的重要特征——与自然的直接交往。
小学科学二上2—3《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3.书的历史【教材简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
书是文字的载体。
文字需要借助载体才能传播,而文字与载体的结合,便是书的雏形。
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验到制作书的材料发展过程,感受到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通过前面2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发现同一种物品可能用不同的材料制作。
这节课,他们将通过模拟书的演化历史,体会做书材料随时代演变、革新的过程。
聚焦板块,通过历史上不同阶段各种书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探索板块,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做一本简易的书,来感受不同材料的特点和不同材料来制作书的优缺点。
研讨板块,引导学生回顾从书写到装订的过程,探讨用不同材料书写、制作、保存、携带、使用等难易程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并能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初步的认识,能够观察一些材料的特点,并能用一些比较科学的词汇表达,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为什么做书的材料会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跟其它材料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 历史上制作书的材料有龟壳、石头、陶土、竹片、木片、丝绸等,造纸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用纸制作书,具有书写方便、装订便捷、容易携带等优点。
科学探究目标:1.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不同的材料,并用科学词汇进行简单的对比描述。
2.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制作书的优缺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1.围绕材料的发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制作书材料的变迁。
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3.书的历史》 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书的历史》一、背景与教材分析《书的历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书的发展历史,经历思考—探究—研讨的科学过程。
亲自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书,感受纸这种材料做书的优越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应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该部分内容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有如下:1.通过观察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 2.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体会材料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的便利。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1.思考。
书是文字的载体,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书是纸做的,那么古代的书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2.探究。
学生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写字,并尝试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及使用该种材料制作书的特点。
3.研讨。
在经历探索三种不同的材料的特点以及制作一本书的活动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从材料的发展变化中,获得启发。
二、学生分析1.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认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上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发生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2.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习能力仍需不断提升。
他们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做科学记录,所以在设计科学记录表时应尽量简单明了,且本年龄段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胜任简单的小组探究活动,良好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关系仍需加强。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pdf
内容结构
详细列出教材各单元、各 课的内容,包括知识点、 技能点等。
重点与难点
指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和 学生学习时可能遇到的难 点。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科学知识、技能和 科学方法。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团结 协作等良好品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体验、感悟 和思维方式的培养。
THANKS
感谢观看
REPORTING
物质基本性质认识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颜 色、形状、硬度、气 味等基本性质。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在 水中的溶解性,了解 溶解现象。
了解物质的质量和体 积的概念,以及它们 之间的关系。
物质状态变化观察实验
观察和描述物质的三态:固态、 液态和气态。
了解物质状态变化的过程和条件 ,如熔化、凝固、汽化、液化等
。
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状态变化时伴 随的热量变化。
观察并记录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 情况,如光照强度、温度、水分等条件变 化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PART 03
动物习性及特征
REPORTING
动物分类及特点介绍
哺乳动物
介绍哺乳动物的特点,如哺乳、 有毛发等,并举例几种常见的哺
乳动物,如猫、狗、兔子等。
鸟类
介绍鸟类的特点,如有羽毛、能 飞翔等,并举例几种常见的鸟类
近代科技
概述近代科技的发展历程和重要事件,如工业革 命等。
现代科技
重点介绍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变革,如信息技术、 人工智能等。
当代科技创新成果展示
信息技术
展示当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成果,如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
人工智能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 做大自然的孩子-3学习任务单
课例编号
7
学科
小学科学
年级
二
学期
第一学期
课题
《做大自然的孩子》
教科书
书名:《科学》
出版社: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 7月
学生信息能说出人类生活离不开动植物的一些实例。
2、能参与制作一个爱护小动物的装置——小鸟餐厅。
课前学习任务
准备材料:一个空的饮料盒或牛奶盒,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支记号笔,一段至少40厘米长的塑料绳或布条,几种食物,例如米粒、玉米糁、花生等。
提示:只有在寒冷和缺乏食物的冬天,我们才可以提供小鸟餐厅,其他时间不要这样做,不能让小鸟形成依赖。
【学习任务三】
“自然侦探”课后任务:课后可以走进小区或附近的公园里,探寻动植物的奥秘,了解更多植物、动物与人类的联系。
要求:将你的发现记录在下面的表格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动植物,可以给它拍张照,也可以把它的样子如实地画下来,或者记录它的三个以上的特征,回家后再通过网络或书籍查询它的名称,也可以和老师,同学,家长交流。
地点
动植物名称
与人类的联系
【学习任务四】
做好下一课《我们生活的世界》学习准备:找一找家里的物品是由什么材料制成的?
推荐的学习资源
课上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
寻找动植物和我们的联系,说说与我们的衣、食、用、住、行有关的动植物,尝试说出10个或10个以上不同的动植物名称。
【学习任务二】
制作小鸟餐厅。
准备材料:一个空的饮料盒或牛奶盒,一把尺子,一把剪刀,一支记号笔,一段至少40厘米长的塑料绳或布条,几种食物,例如米粒、玉米糁、花生等。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优质课课件2套(公开课示范课教学课件)
研讨
3.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我们是怎样知道的?
答:中午的时候最热,因为清早和傍晚 太阳斜射地面而中午太阳正好直射地面。
晒干粮食
让水变热 晒衣服杀菌
课堂小结
学完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吧!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课后到操场利用太阳辨别方 向。
3.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有位老公公 一副红面孔 天亮就出工 从东忙到西 傍晚才收工
中午出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 ,南后面是 , 北 左面是 ,东右面是 。 西
依靠太阳位置辨认方向
清早出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东,后面是西, 左面是北,右面是南。
傍晚出来,面向太阳, 前面是 ,西后面是 , 东 左面是 ,南右面是 。 北
学生活动手册 第3页
清早 中午 傍晚
√
东
北
南
西
√
南
东
西
北
南方和北方,你怎么确定?
北
北
西
东
南
按照东南西北的顺序,去排列确定。
学生活动手册 第3页
北
西
东
南
探 索 “利用太阳辨别方向”游戏
材料怎么用?游戏该怎么做?要注意什么?
不要用眼睛直接 观察太阳,以免灼 伤眼睛。
√
东
北
南
西
√
南
东
西
北
√
西
南
北
东
研讨
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2.我们是怎样利用太阳的位置来辨别方向的?
探索
南
√ 西
北 东
研讨
1.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
早晨从东方升起,中午在南方,傍晚在西方落下。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ppt课件
巩固提升
《太阳时钟》是一套知识性、文学性、艺术性 完美结合的科学绘本,它与新课标科学教材同步。 荣获德国青少年文学大奖,作者以清新流畅的文笔 ,描绘出植物和动物在四季中不同的面貌;以华丽 秀美的蝴蝶的鲜为人知的秘密。阿
课堂小结
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 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 针去找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新知讲解
早晨
早、中、晚,什么时候最热?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中午
傍晚
通过以上活动及我们的切身感受,我们知道了一天中早、晚比较凉爽,中午最热。
新知讲解
太阳能够发光发热。
举例说明太阳对动物、植物和我们人类生活的影响。
太阳影响植 物的开花…
我们知道了不同时间段,太阳的光和热带给我们的感受不同。其实,太 阳对动植物的活动也是有影响的,蒲公英在清晨开花,在夜晚和阴雨天闭合 。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板书设计
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太阳 东升西落 太阳对动物的影响 太阳对植物的影响 太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新知讲解
到操场上,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4)8名同学分别站在圆圈的中间,面对不同时间的太阳,辨别自己前后左右的方向。
太阳在一天中的位置是东——南——西,可以利用当时太阳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 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新知讲解 清早、中午和傍晚,面对太阳,判断我们前、后、左、右的方向,并记
录我们的冷暖感觉。
提示:不要直接用眼睛观察太阳,以免灼伤眼睛。
新知讲解
一天中,太阳的位置是怎样变化的?我们怎样利用太阳来 辨别方向?
(1)太阳东升西落; (2)太阳在一天中的位 置是东——南——西; (3)可以利用当时太阳 的方向,按顺时针去找 对应的另外三个方向。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3课《书的历史》课后训练及答案
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课后训练及答案第3课《书的历史》1.判断题:9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用笔圈出相应的答案。
(1)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2)竹筒是中国古代最早出现的“书”。
(3)泥板携带起来非常方便!2.选择题:9分(1)下列选项中,()不是现在造纸用到的材料。
A. B. C.白菜芦苇木材(2)古时候人们用()在竹简上书写。
A. B. C.树枝铅笔毛笔(3)在以下几种材料中,书写感受最好的是()。
1/ 3A. B. C.泥板竹简纸3.连一连:12分将下面几种材料与书写时使用的笔连在一起。
铅笔树枝毛笔4.活动探究:(能力指数★★★)12分小天、小月和小林分别在泥板、竹条和纸上书写,然后把它们分别装订起来,请你把相应的图标涂上颜色。
(代表“好”,代表“一般”代表“不好”)(1)泥板的书写感受:()装订感受:()(2)竹条的书写感受:()装订感受:()(3)纸的书写感受:()装订感受:()5.综合探究:(能力指数★★★★)8分(1)请按照“书的历史”的先后顺序给以下材料排序:()①②③2/ 3(2)用纸制作的书()携带。
A.方便B.不方便(3)用泥板制作的书()损坏。
A.容易B.不容易(4)用竹简制作的书印刷()。
A.方便B.不方便参考答案1.(1)圈√解析: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
(2)圈×解析:甲骨文是中国古代出现最早的“书”。
(3)圈×解析:泥板易损毁,不方便携带。
2.(1)A解析:芦苇和木材都是造纸常用的材料。
(2)C解析:古人用毛笔在竹简上书写。
(3)C解析:纸的书写感受要优于泥板和竹简。
3.4.(1)书写感受涂装订感受涂解析:泥板的书写感受和装订感受均不好。
(2)书写感受涂装订感受涂解析:竹条的书写感受和装订感受略好于泥板。
(3)书写感受涂装订感受涂解析:纸的书写感受和装订感受比泥板竹条都好。
5.(1)①③②(2)A (3)A (4)B 综合解析:最早出现的是甲骨文(泥板模拟),其次是竹简,最后出现的是纸。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
- 4.1地球的结构
- 4.2天空和宇宙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知道感官的作用。
2.使学生掌握物质的基本性质和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3.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形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难点:物质的变化、力的作用。
2.教学重点:人体的结构、物质的基本性质、运动形式。
二、教具与学具的准备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教具与学具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1.教具方面:应选择具有直观性、操作简便的教具,如人体结构图、实验器材等。
2.学具方面:鼓励学生自行准备学习卡片、实验材料等,提高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依据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教材,教学内容涵盖以下章节:
1.第1章:我们的身体
- 1.1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 1.2感官的作用
2.第2章:身边的物质
- 2.1物质的性质
- 2.2物质的变化
3.第3章:力和运动
- 3.1力的作用
- 3.2运动的形式
3.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后,让学生完成判断物质变化的练习题。
4.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5.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六、板书设计
1.板书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教学重点和难点。
2.板书布局:左侧展示教学内容,右侧展示相关实验或例题。
七、作业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地球家园第一课《地球家园中有什么》1.地球家园中有(空气、土壤、岩石、水、动物、植物、人)等。
2.非生物和生物资源对地球家园缺一不可。
3.地球是(生命)共同的家园,人类的生活离不开地球提供的各种(资源)。
第二课《土壤一动植物的乐园》1.土壤上生长着许多(植物),土壤表面和土壤里生活着许多(动物)。
2.我们要保护生活在土壤上的(动植物)。
3.(土壤)是地球家园的重要资源。
第三课《太阳的位置和方向》1.太阳的(光和热)对植物的生长、动物和人类的生存有着重要影响。
2.太阳为我们的地球家园带来(光和热),它在天空中的(位置)会不断变化。
3.不要用眼睛(直接观察)太阳,以免伤害眼睛。
第四课《观察月相》1.我们看到的月球发亮部分的形状叫(月相)。
2.月相是(变化)的,不同的夜晚月相不相同。
3.月相是(逐渐)发生变化的,有时月相亮面逐渐(变大),有时逐渐(变小)。
第五课《各种各样的天气》1.常见的天气现象有(阴、晴、雨、雪、风)等。
2.天气会(影响和改变)我们的家园。
3.天气的变化对人类的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第六课《不同的季节》1.一年中季节变化的典型现象(各不相同)。
2.季节变化对(植物生长、动物迁徙和人类衣着)会产生影响。
3.梧桐树春天(长叶),夏天(茂盛),秋天(结果),冬天(落叶)。
第七课《做大自然的孩子》1.人类的(衣、食、住、行)离不开动植物提供的资源。
2.野外植物的果实(不能)轻易食用。
3.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给小鸟(喂食),比如天气严寒或雪天,不能让小鸟产生依赖。
第二单元材料第一课《我们生活的世界》1.我们周围的世界可分为(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人工世界是由(人)设计并制造出来的。
2.物品是由(材料)制成的,不同材料具有各自的特点。
3.物品按材料可分为(金属类、塑料类、陶瓷类、木头类、玻璃类)等。
第二课《不同材料的餐具》1.不同的物品往往由不同的(材料)做成的。
最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可打印
迁徙行为
动物为寻找更适宜的生 存环境而进行的周期性
移动。
动物习性观察实验设计
01
02
03
04
选择观察对象
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动物进行观 察,如蚂蚁、蝴蝶等。
制定观察计划
确定观察时间、地点、方法等 ,并做好记录准备。
进行实地观察
按照计划进行实地观察,记录 动物的行为表现。
分析观察结果
对观察结果进行分析,总结归 纳动物的行为习性规律。
能力目标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 力和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思考和讨论 ,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表达能力。
课程安排与时间规划
课程安排
本课程共分为多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若干课时,每个课时围绕一个主题展开教 学。
时间规划
建议每周安排2-3课时进行科学课的教学,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实 践。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反馈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安排和时间规划。
物质变化类型及实例分析
物理变化
物质形态或状态的变化,如水的 三态变化;
化学变化
物质组成或性质的变化,如燃烧 、生锈等;
实例分析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物质变 化类型及其原因。
实验操作注意事项和安全规范
实验前准备
了解实验目的、步骤和注意事 项;
实验操作规范
正确使用实验器材,按照实验 步骤进行操作;
安全注意事项
信息技术革命
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方式和工作方式。
环保理念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节约用水
洗脸、刷牙时关闭水龙头,用洗菜水 浇花等。
垃圾分类
将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 等进行分类投放。
绿色出行
最新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教科版(全)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材 中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理 解相关科学现象和规律。
能力目标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 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 象,进行简单的实验操作 和观察记录。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 好奇心,形成尊重事实、 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和精 神。
方法目标
初步学会科学探究的基本 方法,包括观察、实验、 比较、分类等。
废弃物处理
了解实验室废弃物处理的 正确方法,如分类收集、 妥善处理废液等。
05
天气现象及变化规律
天气类型及特征
晴天
天空晴朗,阳光明媚,适 合户外活动。
多云
云量较多,阳光时隐时现 ,天气变化较快。
阴天
天空阴暗,云层厚重,光 线暗淡。
雨天
天空下雨,地面湿滑,需 注意防雨和交通安全。
雪天
天空降雪,气温较低,需 注意保暖和防滑。
科技产品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智能手机
01
正确设置和使用手机功能,注意保护眼睛和耳朵,避免长时间
使用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平板电脑
02
掌握正确的操作姿势和输入方法,注意保护屏幕和电池,避免
过度使用和损坏。
智能家居设备
03
了解设备的安装和使用方法,注意保护个人隐私和安全,避免
被黑客攻击和侵犯。
科技改变生活,创新引领未来
观察幼苗在光照、水分和营养充足条件下的生长 情况,如叶子的数量和颜色、茎的粗细等。
03 开花结果
观察植物在成熟阶段开花、结果的过程,了解植 物的繁殖方式。
记录并分析数据
01
生长数据记录
定期测量并记录植物的株高、叶面积、茎粗等生长数据。
第3课 《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上册科学第二单元第3课《书的历史》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甲午战争的概况、《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台湾人民反抗日本殖民统治的英勇事迹,掌握《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过程与方法:从《马关条约》和《南京条约》内容的变化,说明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历史趋势,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甲午战争是日本帝国主义为吞并朝鲜、入侵中国而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
在战斗中,以邓世昌为代表的爱国官兵进行了英勇顽强的抗争,他们是光荣的民族英雄。
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黄海大战、《马关条约》【教学难点】甲午战争的性质、中国战败的原因、《马关条约》的影响【教学准备】1.为学生准备:纸张、竹简、泥板、铅笔、毛笔、墨水、木棒、课件、记录表。
2.教师准备:课件、评价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了解书的历史。
1. 提问揭示课题:我们今天要上的课是?2.了解书的历史。
播放书的历史微视频,解说词如下:在很早很早以前,根本没有纸,人们会用树枝在陶泥上刻一些简单的文字符号。
后来,人们会在乌龟壳上,动物的骨头上刻划文字,这相当于最早的“书”了。
技术发展了,人们会在青铜器上铸字,但这还不算真正的书。
真正的书出现在战国时期,有人用毛笔将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保存,并用绳子编册成书,我们称它为简册。
因为竹片和木片比较容易获得,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一直用这种材料。
简册,虽然使用较为普遍,当然也有一些缺点,比如简册有些重。
丝绸出现后,人们便在轻巧的丝绸上写字,称之为缣帛,可是丝绸太贵了,一般人用不起。
这个时候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出现了——蔡伦。
他是一位很会动脑筋的人,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想到了更好的办法造出了一种书写材料——纸。
他用树皮、麻头和破渔网作为原料,经过多次加工,制出了最早的纸——蔡侯纸,这也是是享誉世界的四大发明之一——造纸术。
3.小蜗牛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材料做的书呢?4.这些文字是怎么写到这些材料上的呢?(设计意图:通过引入书的历史小故事,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形成系统的认识和思考。
小学科学教案:教科版二上《材料》单元第3课:《书的历史》教学设计
3.书的历史【教材简析】《书的历史》是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三课时。
书发展的历史是人们根据需要不断选择优化材料的历史。
本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
通过学生模拟做书,进一步了解材料的不同特点,在此过程体会做书材料随时代演变的过程,并通过比较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本课通过历史上不同阶段各种书的展示,让学生感受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通过本课学习,探讨用不同材料书写、做、保存、携带、使用等难易程度,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感受到不同材料的优点和缺点。
并能从材料的变化中,获得一些启示。
【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常见的材料有了初步的认识。
能够观察一些材料的特点,并能用一些比较科学的词汇表达,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身边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各种各样的书基本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历史上还有哪些材料用来做成书?纸这种材料做书跟其他材料相比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信息学生了解是有限的。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实际做不同类型的书,进一步了解每种材料都有各自的特点,初步建立“材料”与“功能”的联系。
科学思维:用比较的方法,区别不同的材料有不同的特点。
探究实践:运用多种感官、借助简单工具观察材料的特性并思考适合相应材料的书写工具以及装订方法。
态度责任:通过做书,感受到用材料做某种物品时,需要考虑其优缺点。
激发学生进一步改进物品的兴趣和愿望。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践操作体验,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难点:在做书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材料的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课前对书的历史做好了解学生准备:纸张、泥板、竹片、毛笔、墨水、木棒、细绳、订书机、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初步了解书的历史(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课件1.课件出示骆宾王的《咏鹅》,学生朗读。
提问:《咏鹅》大家非常熟悉,这首古诗是一千多年前写的,它是怎么流传的现在的?(预设:通过书籍保存流传到现在)2.观察自己身边的书,讨论并出示课题:书的历史(板书)。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神奇的纸》教学设计
4.神奇的纸【教材简析】通过第3课的学习,学生体验了制作物品的材料是一个不断演变和优化的过程。
纸的出现,是书写材料的一次革命,更是成为了人们文化生活和日常生活的必需品,纸的演变与发展过程从一个侧面反应了科技发展的历史。
在本课中,学生将利用“纸”这种材料,体验对一种材料进行加工、改造以改变和优化材料性能的过程。
本课中,安排了对纸的简单改造活动。
学生将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纸折叠成瓦楞状,然后去体验改造后的纸在弹性与缓冲、承载力、隔热能力等方面的变化。
学生将发现对纸进行简单加工后,它的性能会发生“神奇”的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可以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同时,他们还会产生继续改造材料以改变材料性能的探究欲望。
聚焦板块,首先是观察一张普通的纸,观察它的特点,说说它的用途,然后想办法让它具有更多神奇的本领,指向为改变功能而加工材料,也就是基于需求对材料性能进行加工改造。
探索板块,在指导学生将纸折成瓦楞状并完成对比观察后,学生用“按一按”、“放一放”、“摸一摸”的方法,对比形状改变前后纸的变化。
“按一按”指向的是弹性的对比,“放一放”指向的是承载力的变化,“摸一摸”指向的是隔热能力的对比。
研讨活动分为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折叠前后,纸有什么变化”,在学生有了充分的体验后,就会有丰富的答案。
第二个问题:“下面的物品为什么要用瓦楞状的纸”是将学生的视角延伸到生活中,认识材料新性能在生活中的运用。
拓展板块,是通过给纸刷上一层油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纸的新功能。
同时,进一步启发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其它材料,利用加工、改造的方法来增加新的性能,从而满足我们的生活需求。
【学情分析】作为生活中十分常见的材料,二年级学生对于纸已经非常熟悉。
但是对于纸的认识较为单一,很少会对纸进行更细致的观察与思考。
在动手能力方面,“叠一叠”这个环节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或以录制微视频的形式指导学生折出符合实验要求的瓦楞纸。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材料经过加工、改造、优化后其性能会发生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3.书的历史》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教科版二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书的历史》一、背景与教材分析《书的历史》是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上册《材料》单元的第3课的内容。
本节课以书的历史为线索,指向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巧妙地把材料的变化和书的发展结合在一起,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书的发展历史,经历思考—探究—研讨的科学过程。
亲自用不同的材料制作书,感受纸这种材料做书的优越性。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对应新课标“物质科学领域”的学习内容—“1.1物质具有一定的特征,材料具有一定的性能”。
该部分内容对1~2年级学生的要求有如下:1.通过观察物体的轻重、厚薄、颜色、表面粗糙程度等特征2.辨别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体会材料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的便利。
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1.思考。
书是文字的载体,在现在的学习生活中最常见的书是纸做的,那么古代的书使用什么材料做的呢?让学生认识到做书材料的变化,引发学生对材料变化的思考。
2.探究。
学生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写字,并尝试装订成一本简易的书,以此来感受不同材料具有不同的特征以及使用该种材料制作书的特点。
3.研讨。
在经历探索三种不同的材料的特点以及制作一本书的活动后,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总结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并从材料的发展变化中,获得启发。
二、学生分析1. 已有的知识经验分析:二年级学生对周围物品的组成材料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能够辨认各种材料的一些特点,并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如坚硬、光滑、粗糙、有气味等。
纸是学生最常见的一种人造材料,身边各种各样的书基本上都是用纸做的。
为什么会选择用纸做书,只有极少一部分学生通过书籍或是父母讲述,电视等方式间接知道一些零散的信息。
为什么做出的材料会发生变化?纸这种材料做书有哪些优越性?这些也是学生不清楚的。
2. 学习能力分析:学生刚刚接触科学知识的学习,学习能力仍需不断提升。
他们能用简单的文字或者图画做科学记录,所以在设计科学记录表时应尽量简单明了,且本年龄段的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胜任简单的小组探究活动,良好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关系仍需加强。
3.心理特点分析:学生对动手进行探究非常感兴趣,对自身有疑问的的思考充满好奇,但是容易在探究过程中偏离目标,需要教师加以引导。
三、教材处理按照教材的安排,在介绍书的发展历史后,再由学生体验三种不同材料的优缺点,得出不断发展变化的材料令人类生活更加便利,这样安排不能很好地开阔学生思维,引导其自主探究。
影响学生的探究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因此,本节课采用“倒叙”的方法,在导入环节引出现在的书绝大部分都是用纸做的,那么古代的书也是用纸吗?如果不是用什么吗?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材料做书的发展变化?等一系列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想要探究的兴趣。
思考—探究——研讨,学生以小组合作形式,亲自体验在三种不同材料上书写的感受,体验的感受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中,对比优缺点,进行汇报。
本环节让学生分析,在听了其他小组的汇报后,更容易认同或者有其他不同的想法。
加深自主探究的意义。
另外,在制作一本书的环节,如果每个小组都制作,课堂时间会比较紧凑,所以可以安排一个小组上讲台做演示实验,用希沃授课软件同步投屏,也能达到相同的效果,提高教学效率,吸引学生的注意。
通过前面环节的学习后,学生已经对做书的材料发展有了一定认识,最后播放三分钟的微课——《书的历史》作为总结,进一步加强学生认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以及体会到生活中科学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四、教学策略1. 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小组合作探究,让学生感受到古代书书写材料和现在书写材料的不同,在发现用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中领悟材料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方便。
2. 信息技术与小学科学教学融合,运用希沃授课软件实时拍摄照片或者视频,记录学生的实验过程,及时评价学生在实验过程的表现,不恰当的做法在研讨环节给予纠正。
3.设计简洁的实验记录表,方便学生记录。
最后以制作的微课作为本节课的总结加深学生对书发展历史的印象。
五、教学目标1. 科学概念目标认识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2. 科学探究目标学会选择相对应材料的书写工具,对比优缺点。
3. 科学态度目标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4.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科学产品给人们带来的便利、快捷和舒适。
六、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在泥板、竹片和纸三种材料上写字,对比优缺点。
2. 教学难点:感受使用泥板、竹片和纸,探讨使用不同的书优缺点,如:获取材料的书写、装订、携带、阅读情况等七、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泥板、竹片、细绳、铅笔、订书机、树枝、活动记录表教师准备:手机、有关书的历史文字、图片资料、教学课件八、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思考1.导入新课:同学们,李老师今天带了一本很好看的书推荐给大家,我发现里面的文字、图片好丰富。
请问同学们,这本书使用什么材料做的?2.提问:古代用纸做的通过观察老师展示的书,吸引学生注意,初步认识到纸是现在做书做常用的材料。
的书用什么材料做的?2.提问: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像古代的人那样用泥板或者竹片来写字呢?(可能回答用龟壳、用竹子、用木片、用丝绸等......)因为不方便书写、不方便携带等......通过反问古代做书的材料,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对做书材料变化的思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生很据生活经验大胆猜测,为后面亲自体验出来的探究感受做铺垫。
探究我们选择三种古代做书的材料(泥板、竹片、纸)来进行探究,在材料上书写,在活动记录表上“画”感受,描颜色的星星越多表示探究1.每个小组四位同学在在泥板、竹片和纸上书写“从古到今”,每位同学在一种材料上写一个字。
亲身体验,感受在三种不同的材料上书写的优缺点。
突破重点内容。
书写的感受越好。
(讲清实验规则,先选择书写不同材料的“笔”,再进行合作探究,最后指导学生完成好课堂活动记录表。
)学生实验过程中巡视,及时拍摄做得好的小组或者操作不当的小组。
最后给予表扬或纠正。
探究2.请三位同学上讲台装订泥板、竹片、纸,体会三材料装订成书的难易程度。
实时投屏。
每个小组认真进行探究实验实验结束,展示学生书写好的泥板、竹片和纸,比较。
其他同学认真看三位同学的演示实验,得出结论。
通过装订成书的活动,体验不同材料的装订的难易程度,再次感受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
意识到做书材料不断变化的原因。
研讨1.比较三种材料的书,说说它们的优缺点。
2.从做书材料的变化,说一说你懂得了什么?3.播放《书的历史》微课4.做书材料还会有怎么样的发展?根据学生实验记录表进行回答。
体会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带来许许多多的便利。
了解书的历史发展历程。
畅想未来的书是怎么样的。
学生经历书写、装订的体验活动后,初步能对三种材料进行客观的评价,体会纸这种材料的优越性。
巧妙突破难点。
通过体会:“以后的书会是怎么样的?”启发学生思考并得出结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会不断出现更好的材料用来做书,意识到科学技术的进步会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更多的便利。
九、板书设计书的历史树枝泥板材料易得毛笔竹片防水;不易损坏铅笔纸书写、印刷方便;阅读方便;装订方便十、教学总结与反思回顾这节课的授课情况,我做如下总结:本课通过设计对比的分层体验活动,学生感受到古代、现代做书的材料的不同,从而发现不同材料做书的优缺点,在体验中感受,在交流分享中获取制作书的材料变化历史,体会到生活中科学技术的进步,给人们生活、学习带来的方便。
(一)解决重点、巧妙突破难点:1.在书写体验环节,体验“陶泥(树枝)——竹简(毛笔)——白纸(铅笔)”的书写变化过程,说说在三种不同时期出现的书写材料上写字的感受。
另外,比较获取材料的难、易程度比较,从而进一步了解不同材料上书写的优缺点。
2.鉴于本节课的材料太吸引学生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研讨,所以在设计学生活动时,加入了比赛和计时的环节。
比如,比比哪组小朋友分工明确、合作最高效;在书写体验环节,每次书写活动都加入计时环节,调控速度,也暗示孩子们白纸上写字最快等优点。
3.在装订书本环节使用希沃授课软件投屏,解决时间紧凑的问题也深深地吸引着学生注意力,效果佳。
(二)课堂推进过程中有困惑、需要再思考的地方:1.在“三种不同材料上书写”的探究环节结束后这个环节应该让学生多多交流,谈感受,发现问题等。
同时也要严格控制好时间。
2.关于实验过程的管理,材料的处理、分发、管理、回收,还需要注意。
务必讲清楚实验的要求,让学生养成严谨的实验习惯。
有效的课堂管理,可以让整个探究过程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在实验过程中还要注意的问题有如下几点:①在学生的实验过程中,会有发现毛笔蘸的墨汁过多或过少的问题,如何控制好墨汁的量以免课堂减少不必要的骚动,值得思考。
②制作泥板时水分如果过多会弄得桌子很脏,泥板的水分过少会造成整块泥板干裂。
③因为本次实验涉及到墨汁和泥板,二年级的小朋友会比较容易弄脏衣服,所以要提前在实验桌铺好一层废纸的报纸,并提醒学生拿纸巾回来,备用。
另外,本次实验的所有材料,包括泥板,都是可以回收重复利用的。
学生活动记录表第____组课堂活动记录表时间:活动一:画星星活动二: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