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共五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共五篇)
第一篇: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防治
夏秋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高发季节,特别是秋季开学后,学校、幼儿园极易发生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暴发流行,广大市民应了解相关防治知识,避免感染;学校、幼儿园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应提高警惕,及时做好各项预防措施,防止疫情的发生。
一、什么是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又称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40年来世界范围内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患者主要症状有:明显的眼刺激症状,刺痛、砂砾样异物感、烧灼感、眼结膜充血、眼睑水肿、分泌物增加、畏光、流泪等。本病为自限性,自然病程1-2周,一般无后遗症,预后较好。
二、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病毒可经手、眼科器械、毛巾等接触传播,游泳池水被病毒污染后极易引起传播。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引起暴发流行。
三、如何预防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
1、确诊患者应在家或定点隔离治疗至所有症状完全消失(约7-10天);患病期间不要到公共游泳池游泳;患者用过的毛巾、手帕等日常用品进行煮沸消毒。
2、保持良好的个人用眼卫生习惯,避免未洗手触摸眼睛,不要与他人共用毛巾、脸盆、眼药水和眼部化妆品等用品;接触患者后应用肥皂和流水洗手;在疾病流行期间避免进入公共浴室、泳池等场所。
3、学校、幼儿园、工厂等人员密集的单位在疾病流行期间应加强单位内公共环境、物品的消毒,开展红眼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同时加强晨检等健康监测工作,一旦发现红眼病患者应劝其回家隔离治疗,并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防疫部门做好疫情控制工作。
第二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俗称红眼病。
一、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
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的特点为接触传染、主要通过眼-手-眼或眼-污染物品-眼传播。
2、本病传染性极强,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感染所引起的免疫力时间很短,容易再次感染,人群普遍易感、常造成大范围爆发流行。
3、多发于夏秋季、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大量的致病病毒存在于眼及其分泌物中,还可存在于急性期病人的粪便和咽部分泌物中,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传染。病毒一旦侵入眼很快发病,一般不超过24小时,表现为起病急,潜伏期短,当患者感到眼部不适后1-2小时内眼睑红肿,2-3天内红肿达到高峰。病人的感觉是眼刺痒到刺痛,眼内异物感明显并有烧灼感,怕光、流泪、眼睑沉重、睁眼困难、眼部分泌物增多,多为粘液性,重者呈血性。少数患者可有全身发热,乏力,咽痛及肌肉酸痛等症状,极个别患者可伴发脊神经麻痹的表现如下肢运动麻痹或瘫痪。
二、预防与控制办法。预防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尚无疫苗可用,主要采用切断传播途径和消毒含病毒污染物的方法。具体措施如下:1.根据症状和结膜下出血的特征及早发现病人诊断病人并不困难,患者和疑似病人应进行隔离,尤其在学校,患者的洗漱用品应消毒,如:洗脸毛巾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物品用75%酒精或“84消毒液”擦拭,污染物要煮沸消毒。
2.病人的隔离重点是眼部分泌物以及被分泌物污染的手和物品,如病人的毛巾、手帕要严格消毒,脸盆、洗脸、手的污水亦应消毒,病人的眼药、食具等均不应与健康者共用。病人不用手去扶摸公用物品,不与健康人握手,不去公共场所,如理发店、澡堂、食堂、游泳池等。
3.要加强个人卫生,常洗手,不揉眼,不去病家串门,不摸病人
摸过的东西,不与病人共餐。发现该病应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传染病报
三、治疗。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目前尚没有针对病毒的特效药物,一般采用对症治疗和预防细菌性继发感染。临床上可用抗病毒眼液如0.5%病毒灵眼液,0.1%疱疹净眼液,5%吗啉双胍眼液,阿苷洛韦眼水,干扰素眼液或0.2%阿糖胞苷眼液,开始时每小时一次,3天后逐渐减少次数,晚间涂环胞苷眼膏或抗生素眼膏。有角膜上皮病变的患者加用表皮生长因子眼液或眼表面润滑剂或人工泪液促进上皮修复及保护上皮.保卫处医务室
2010年9月8日
第三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用)
“红眼病”的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传染性极强,常发生于夏秋季节。患眼结膜泪液、眼分泌物含有大量病毒,是其主要传染来源。通过患眼一污染病毒的手、物、水—健眼途径接触传播。
一、临床表现
1.潜伏期短,约为8~48小时,多数在接触后24小时内双眼同时或先后发病。有较重的怕光、流泪、异物感,甚至眼部有磨痒,刺痛或眼球触痛。
2.分泌物少,为水样或浆液性。
3.眼睑高度水肿。
4.球结膜下出血:发病后2~3天内即见球结膜下有点状、片状出血,重者波及整个球结膜,7~14天后消失,尤以青年人多见。
5.耳前淋巴结肿大。
极少数病人在结膜炎症消退后一周发生下肢运动麻痹。
二、预防措施
1.隔离传染源:对患者应采取隔离措施,防止传播,隔离期10天;
2.注意个人卫生:不用脏手揉眼,勤洗手,实行分巾分盆;
3.公共卫生:要对游泳池、浴室、理发店以及集体单位的浴池和
洗脸池严加卫生管理;
4.在没有肯定有效的抗病毒药前,不要乱用“预防性眼药水”,以免交叉感染;
5.加强消毒工作肠道病毒对热及干燥敏感,加热至60℃分钟即可灭活。常用的消毒剂如75%酒精有较好的消毒作用。病人洗脸用具每日煮沸消毒或开水浇烫。病人接触使用的物品和手,用75%酒精擦拭消毒。污染物煮沸消毒。发现感染急性出血性结膜炎后要及时到医院治疗。
宾阳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第四篇: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防治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acute hemorrhagic conjunctivitis, AHC)又称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俗称红眼病)是近30年来世界暴发流行的一种新型急性病毒性眼病。1969年首先西非加纳暴发流行,沿西海岸迅猛蔓延到非洲大部分国家。与此几乎同时印度尼西亚、新加坡、日本、印度等也暴发流行,很快波及亚洲大部分国家及欧洲、中东国家。澳州、美洲也有流行报道。1971年我国首次暴发流行本病,除边远地区外遍及全国各省市,包括香港、台湾。此后80年代、90年代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及我国均有多次地区性小规模流行。本病特点为潜伏期很短,起病急骤、眼刺激症状重,结膜高度充血,常见结膜下出血及角膜上皮点状剥脱。本病传染性极强,人群普遍易感,发病率高,传播很快,发病集中。大流行期间曾造成一些城市停课、停产、停市,给人民生活、工作和社会生产造成严重危害。本病每于夏秋季节流行,多见于成人。自然病程短,目前尚无特殊有效疗法。预后良好,但印度、新加坡、泰国、美国及我国均有个别病例在结膜炎后出现下肢运动麻痹等神经系统症状。结膜炎后一段时间人群虽有一定免疫力但中和抗体滴度升高频率低,仍易感。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为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制定了“急性出血性结膜炎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发现后须隔离患者,严防接触传播并及时向主管卫生、防疫部门作疫情报告,控制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