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末闲谈》学案分析

合集下载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的应用与评估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的应用与评估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的应用与评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必备工具,而教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

本文将针对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的应用及评估进行探讨,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教案设计理念教案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具备一定的指导意义。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的设计,强调“学习在于纪律,成就在于积累”,而非“道理讲得多好,做的如何都没有用处”。

在这一设计理念下,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课文中的知识和思想的理解和积累,从注重纪律和积累中去掌握知识,进而达到学习和成就的目的。

这种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提升教学效果,更能够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二、教案内容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在内容上注重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要对课文的重点段落进行分析和解读。

教师要指导学生对语文中的名言警句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其中蕴含的哲理,以及与学生日常生活的联系。

此外,教师还应该注重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作文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课文来提升自己的语文能力,更好地运用语文知识。

三、教学策略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在教学策略上注重互动性和多样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

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例如视频教学、情景演示、小组合作等,使之更加生动、有趣。

在教学后期,教师要变换方式和强化知识记忆,温习巩固课文内容,体现教学效果。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高中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

针对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的评估,主要应从以下三个角度进行考核:一是知识掌握能力的测评,即学生是否掌握了本次教学中的重点知识点和重要概念;二是思维能力的测评,即学生是否能够对课文中的思想和哲理进行深入探讨和思考;三是语文应用能力的测评,即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的语文知识应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并写出高质量的作品。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教案通过其优秀的设计理念、丰富的内容和多样化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在语文学科中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春末闲谈 学案

春末闲谈 学案

《春末闲谈》学案
【学习目标】
1.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
形象化的说理
【教学方法】课时数
一.导入:
二.作者简介
鲁迅相关知识(学生自己整理回答)
三.总体感知,明确文章内容:
1.(1-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从一件小事入手,对古今中外统治者们奴役驱使禁锢麻痹人民的的行径进行了尖锐的批评和无情的嘲讽。

四.研读分析
1.明明是细腰蜂吃小青虫,亦有考据学家们立过异说,为什么“我遇见的前辈们都不采用此说”呢?试分析有哪些原因?
2.试体会“夷人究竟可恶,偏要讲什么科学”一句的言下之意。

3.俄国E君“忽然发愁”,我“也就皱眉叹息,装作发愁的模样”?请分析“装”的含义。

4.第四节中提到的黄金世界是怎样的世界呢?这是什么人希望的世界?
5. 为了达成这样的世界,有哪些圣贤们都想出了怎样的方法来?有怎样的结果?
6.体会统治者们“三恨”的言下之意。

五.总结
1.知识、趣味、说理融于一炉
2.逻辑严密,说理形象化
3.语言幽默生动,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反语、仿拟、夸张……。

必修五第7课《春末闲谈》学案(第一学时)

必修五第7课《春末闲谈》学案(第一学时)

《春末闲谈》学案班级姓名编写:库晓婷【学习目标】2、把握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3、理解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4、掌握课文严谨的结构和严密的论证。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识记相关文学常识。

2、整体把握课文。

3、认真研读文中的几个具体问题。

引人入胜“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是“对存在进行思考”的一种成熟的高级形式,坚持“韧”的战斗的有力武器。

既有“闲谈”,必有“正说”。

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

在探究“正说”内涵的过程中,我们会获得一种再创作的审美享受。

……[课堂学案]……一.文本信息1 写作背景:《春末闲谈》写于1925年4月22日。

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诗经”,妄图用封建思想麻痹革命人民的斗志,瓦解革命运动。

针对这股反动逆流,鲁迅写了这篇批判奴化思想的战斗檄文。

“闲谈”是鲁迅借以传递深邃思考的载体。

既有“闲谈”,必有“正说”。

一九二五年春末,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这正是探究“正说”的目的。

那么鲁迅在北京的这一番“闲谈”,要表达什么思想,请同学朗读课文。

2.作家剪影作者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中国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1923年 14篇)、《彷徨》(1926年 11篇),散文集《朝花夕拾》,《两地书》,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南腔北调集》、《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热风》、《坟》、《且介亭杂文集》、《花边集》、《准风月谈》、《伪自由书》、《而已集》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1936年 8篇)二、基础知识(一)正字音易读错的字果蠃.()螟蛉..()窠.()里卓.()然孵.()化麻痹.()嘉猷.()棘.()手(二)释词义释词义释词义释词义1.果蠃:2.反朴归真:3.“君子劳心,小人劳力”:4. 极峰:三、总体感知1、“细腰蜂的毒针”、“刑天”在文中分别喻指什么?毒针:刑天:三、文本探究(一)整体感知1.《春末闲谈》的结构层次是怎样的?【提示】全文8个小节,可分三部分:2.鲁迅为何此时此刻此地作此“闲谈”?能否缄口不谈?为何不去大声疾呼?。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课堂教学案例分析

本文通过对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课堂教学案例的分析,探讨如何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阅读能力。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作为一篇现代散文,既有高度的文学价值,又具备现实生活的隐喻与启示,针对该篇散文,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学目标本课探讨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这一篇散文,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具体训练目标有:1.通过阅读、学习散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2.通过解读、理解散文,加深学生对现实生活的洞察和感悟,提高学生的思辨和创新能力;3.通过分析、比较散文的语言、结构和特点,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自如、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二、教学内容1.散文赏析教师要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散文,以及散文的特点和表现形式,然后通过阅读散文,讲解散文的大意和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意图、感悟和哲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目的。

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这篇散文的特点:(1)散文主题明确,情感真挚。

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以作者的妻子患上了白血病为主线,以庭院和花田、家庭和婚姻为情感载体,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家庭、婚姻的珍视。

(2)语言简洁清新,意境深邃。

作者的语言既简单又富有意境,比如:白色的杜鹃开到半夜;水莲花开得像一朵雪花,都展现了作者对生命的赞颂和对自然的赞美。

(3)结构巧妙,时空交错。

散文的结构不仅巧妙而且非常自由,时间和空间正反交错,使得这篇散文富有艺术性,同时也表现出现代散文特有的时尚与潮流。

2.语言分析在散文赏析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散文的语言、结构、文化底蕴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从而达到提高学生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的目的。

下面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分析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1)使用比喻和象征。

作者在散文中运用了很多比喻和象征,比如水莲花像雪花、青蛙的哀鸣像人类的悲叹等。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春末闲谈》的文意和艺术特色。

(2)掌握作者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本。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散文欣赏和解读。

(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鲁迅散文的魅力,树立文学自信。

(2)领悟作者关注民生、追求进步的思想情怀。

(3)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春末闲谈》的文意和艺术特色。

(2)掌握鲁迅的生平和文学地位。

(3)了解现代散文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教学难点:(1)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寓意。

(2)探究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鲁迅及其文学地位。

(2)概述《现代散文选读》的意义和特点。

(3)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春末闲谈》,理解文意。

(2)鼓励学生查找相关资料,了解鲁迅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和深刻寓意。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4. 情感体验:(1)让学生感受鲁迅散文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关注民生、追求进步的精神品质。

(3)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进行情感交流。

5. 总结拓展:(1)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

(3)推荐相关作品,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四、课后作业2. 查找其他鲁迅散文作品,进行自主阅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民生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如何有效运用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教案进行综合能力提升

如何有效运用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教案进行综合能力提升

语文春末闲谈是高二上册语文教材中重要的一章,其中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多个领域的内容,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阅读理解、写作表达、思维拓展、知识积累等四个方面,分析如何有效运用语文春末闲谈的教案进行综合能力提升。

一、阅读理解语文春末闲谈中包含了许多经典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学生可以通过阅读这些文章,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水平。

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如:1.拓宽语文知识面通过学生朗读、背诵、默写等方式,让学生熟悉语文中常用的词语、成语、典故等,这些知识可以作为学生理解文章的基础,提升学生的阅读效率。

2.注重语言感知在阅读中,要求学生注重语言的感知,对于生僻字、熟词生义等需要多注意,这样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注重细节分析在阅读课文时,引导学生注重细节分析,了解文章中的人物、事件、情感等细节,并通过这些细节来推断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水平。

4.注重情感体验在阅读中,引导学生注重对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的体验,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朗读等方式来增强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情感认知。

二、写作表达语文春末闲谈中的许多文章都提供了思考的空间,学生可以通过写作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要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基础知识打牢要求学生在写作时注重基础知识的运用,如词汇、语法等。

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或小组合作的方式来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

2.要求立意明确在写作表达中,学生需要有明确的表达意图,这样才可以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指导学生写作计划、提纲等方式来帮助学生明确自己的写作思路。

3.注重表达技巧写作表达同样需要注重表达技巧的运用,如句式多样性、修辞手法的引用等。

引导学生在写作时创新表达方式,培养多样化的写作技巧,对于提升学生写作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思维拓展语文春末闲谈中的文章不仅仅是文学作品,还涵盖了哲学、历史等领域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非常广泛。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教案标题:春末闲谈教案教学目标:1. 通过闲谈,培养学生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

2. 帮助学生们了解春末的特点和意义,培养他们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热爱。

3. 促进学生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

教学重点:1. 春末的特点和意义2. 口头表达能力的培养3. 学生间交流互动的促进教学内容:1. 介绍春末的特点和意义,包括气温逐渐升高、植物开始生长、昆虫活动增多等。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对春末的感受和体会。

3. 设计一些有趣的话题,如“春末的蝴蝶”、“春末的植物”等,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和交流。

4. 引导学生们观察身边的春末景象,鼓励他们用文字或图片记录下来,以展示在课堂上。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春末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春末的兴趣。

2. 介绍春末的特点和意义,让学生了解春末的自然现象和环境变化。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分享自己对春末的感受和体会,鼓励他们用丰富的语言描述。

4. 口头表达:设计一些话题,让学生们进行口头表达,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春末的理解和感受。

5. 展示和交流:鼓励学生展示自己记录下的春末景象,进行交流和互动。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表现,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2. 收集学生记录的春末景象,评价其观察和描述的准确性和丰富性。

教学反思:1. 总结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交流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次教学提供改进方向。

2. 总结学生对春末的理解和感受,为后续教学内容的设计提供参考。

通过这样的教案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增进对春末的了解和感受,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同时促进学生间的交流和互动,达到教学目标。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文章内容;(2)了解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3)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文章;(2)学会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3)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社会的关注;(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文学的热爱;(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文章内容的掌握及写作特色的分析;(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提高解读文本的能力。

2. 教学难点:(1)文章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2)作者隐喻手法的运用及寓意揭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背景;(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文章情境。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文章,感知文本;(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生僻字词;(3)让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思想。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四、作业布置1. 熟读文章,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2. 结合课后练习,加深对文章写作特色的认识;3. 写一篇关于文章主题思想的短文,培养写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思维发展,不断优化教学方法,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理解文章的能力;2. 学生对作者鲁迅及其作品的了解程度;3. 学生分析文章写作特色和表达技巧的能力;4. 学生合作探讨、分享讨论成果的质量;5.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把握。

七、教学拓展1. 推荐阅读鲁迅的其他作品,如《呐喊》、《彷徨》等,加深对鲁迅文学成就的认识;2. 组织学生参观鲁迅纪念馆,了解鲁迅的生平和思想;3. 开展以鲁迅为主题的文学创作活动,如写作、绘画等,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春末闲谈 教案

春末闲谈 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教案标题:春末闲谈教案目标:通过开展春末闲谈活动,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发展,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目标:1. 学生能积极参与春末闲谈活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2. 学生能通过交流与合作,丰富思维,拓宽知识面。

3. 学生能尊重他人的观点,建立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1. 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如何培养学生尊重他人观点的能力。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课堂讨论话题的选取。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创设愉快的学习氛围,向学生介绍春末闲谈活动的目的和意义。

2. 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对话题的兴趣。

步骤二:话题介绍(10分钟)1. 选择一个适合的话题,可以是与春天相关的话题,也可以是社会热点话题。

2. 介绍话题并提供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欲望。

步骤三:小组讨论(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5-6名学生组成。

2.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发言人,并由发言人介绍小组成员的想法和观点。

3. 学生用英语展开讨论,相互交流意见和观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进行思辨。

步骤四:展示和总结(10分钟)1. 让每个小组的发言人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结论。

2.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他们在本次活动中学到的东西,分享经验和感悟。

3. 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评价,鼓励他们继续发挥自己的优势,不断提高。

步骤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相关的写作或研究作业,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思考和深化对话题的理解。

2. 提供必要的参考资料和指导,确保学生能够按时完成作业。

教学拓展:1. 可以将春末闲谈活动与其他课程内容相结合,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

2. 可以邀请一些专业人士或领域内的专家作为客座讲师,与学生进行深度对话和交流。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和参与度。

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春末闲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春末闲谈》教案及教学反思

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春末闲谈》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理解文本的深层含义。

2.学习运用修辞手法,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引导他们思考大自然与人类的关系。

4.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提升他们的人文素养。

教学内容及安排教学内容本次教学的重点是语文版高二语文必修五中《春末闲谈》一文,该文出自季羡林先生的《随园诗话》系列之一。

本文主要谈论了大自然的真实面貌,从苍鹰的天性,到松林寂静的声音,再到大地的壮美景色,作者深情地描绘了大自然的无限魅力。

教学安排1.教学前准备在开始教学之前,先准备一份教材及相关参考资料(注释、翻译、讲解等),为学生解读和理解文本提供帮助。

此外,还要求学生提前阅读好本文,对文中的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2.导入课程导入部分可以通过一些适当的活动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例如:引用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诗句,让学生自己感受诗句中的意境。

3.讲解文本(1)梳理文本内容。

通过对文本的整体阅读及逐个段落分析,从大自然和人类的角度,理解作者的态度和意图。

(2)解读文本难点。

重点是对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例如隐喻、比喻、夸张等。

4.与学生互动师生互动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它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以下是教学过程中可选的活动:(1)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让他们自由组合,讨论文中的难点或所感所想,并通过展示的形式进行交流。

(2)课堂演讲。

设置时间段,让学生就文本中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个人演讲,并与同学进行互动。

5.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考虑:(1)思考问题。

对文本中的一些问题有一个系统化的分析和整合,例如:季羡林的生平、他为什么善于观察和体察大自然、他是如何在晚年中仍然保持了不断学习的状态等。

(2)写作练习。

练习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自己的语言素养。

教学反思本次教学,通过对《春末闲谈》一文的分析,可以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拟定了系统的课前准备,为后续的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其次,本教学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讲解以及与学生的互动,使学生对大自然和人类的关系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最后,作业的提出引导了学生思考更多的问题,让他们从课堂中获得更多的收获。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

《春末闲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2)能够概括和描述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3)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的写作风格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2)通过写作和分享,培养学生的表达和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和欣赏。

(2)培养学生对人生和社会的思考和反思。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理解和分析。

(2)写作技巧的掌握和运用。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的理解。

(2)对作者写作风格和技巧的欣赏。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春末闲谈》。

2. 生词和短语的列表。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春天的美好时光,激发学生对春末的兴趣。

(2)提问学生对春末的印象和感受,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2. 课文阅读与理解:(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教师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和理解课文。

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的列表,引导学生学习和理解。

(2)学生通过查字典和小组讨论,掌握生词和短语的意思和用法。

4. 写作技巧的分析与欣赏:(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作者的写作技巧,如描绘手法、修辞手法等。

(2)学生通过讨论和分享,表达对作者写作技巧的欣赏和理解。

五、作业布置1. 学生回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关于春末的短文。

2. 学生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生词或短语,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下节课分享自己的学习和理解。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提问和小组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课文理解:通过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掌握:通过作业和课堂提问,检查学生对生词和短语的掌握情况。

第四册第1课《春末闲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doc

第四册第1课《春末闲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学案教案说课稿案例苏教版中职语文(单招).doc

课题序号第四册第1课授课班级授课课时2授课形式讲读授课章节春末闲谈名称使用教具教学目的1、理解文章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2、体会文章幽默生动而富于战斗力的语言。

3、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与严密的论证。

教学重点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教学难点生动具体的形象与深刻的思想。

更新、补充、删节内容课外作业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及《学案》相关练习。

教学后记一、谈话导入二、简介时代背景简介鲁迅及其杂文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开拓者和奠基者。

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不仅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先河者,也是现代白话杂文的伟大开拓者。

“五四”时期,他结合社会斗争的需要,创造了一种人们称之为“匕首”或“投枪”的文体,写了许多杂感合论文。

1927年年底定居上海后,他将生命的“最后十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杂文创作上。

它们广泛地涉及他在小说里所接触到和没有接触到的问题,成为另一种参与社会思想斗争的武器。

它是鲁迅时刻关注国家民族命运、民众疾苦的载体,是与他所处的时代保持密切联系的最有效的方式。

鲁迅说,杂文作者的任务,“是在对于有害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抗争”。

鲁迅杂文的发展和演变可以划分以下三个阶段:形成期: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批判了“节”“烈”“孝”等封建伦理观念,揭露了封建复古派的本质,体现了“五四” 时期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时代精神。

杂文集《热风》和《坟》。

发展期:它大致包括从1925年女师大风潮发生到1928年“革命文学”论争开始前鲁迅写的全部杂文。

鲁迅运用杂文抨击北洋军阀政府,同时与宣扬封建复古主义的“甲寅派"和持资产阶级自由主义立场的“现代评论派”进行论战。

《华盖集》和《华盖集续编》。

后期:反映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社会的风貌,抨击了日本帝国主义和所谓“友邦人士”的侵华罪行,谴责了国民党政府奉行的“不抵抗主义”,揭露了中国文艺界的种种黑暗状况。

高二散文选读:春末闲谈导学案

高二散文选读:春末闲谈导学案

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学习建议本专题首先的任务是通过对专题内容的学习激发起对思维的兴趣,体会到思想的力量以及对社会人生的意义。

本专题包含四个文本,钱钟书的《论快乐》引经据典,介绍了古今中外人们对“快乐”的看法,分析了快乐的本质,得出了“快乐由精神来决定’’的结论,从而使人对快乐追求上升为一种人生观。

余光中的《假如我有九条命》看上去是对人生的假设和规划,实际上诉说的是人在现实中面临的困窘与苦恼,人生苦短,却要应付各种现实问题,社会的、家庭的、个人的、外在的、内心的,责任、道义与欲望,没有一样是可以回避和摆脱得了的,然而人不可能有九条命,所以人永远处在这种矛盾与尴尬里。

林清玄《可以预约的雪》讲的也是一种人生哲理,它可以与《假如我有九条命》来对读,后者描写的人生的忙乱、苦恼、矛盾与尴尬在林清玄这里有一种解决的方案,他从一年一度如期开放的菅芒花与人生无常的对比中展开思考,得出了这样的生活信念:“在更深更广处,我们一定要维持着美好的心、欣赏的心,就像是春天想到百合、秋天想到菅芒花,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

史铁生的《想念地坛》是《我与地坛》的姊妹篇,叙述的是作家面对地坛的心灵感悟,描绘的是“安静”的境界,追寻的是生命的意义。

所有这些,都要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去思考,并且,以这些文本为中心,展开发散式的思维,启发学生去关注社会人生,省察自己的内心世界,把自己的感悟整理出来,与同学和老师交流,通过文本让学生体会到思想的美丽。

结合必修课的学习,进一步认识人作为一个能思想、会思想的动物要时时问一问为什么,要认真学习,继承人类一切有价值的思想文化成果,同时,培养自己思想的勇气与思想的个性。

其次,关注文本。

这些文本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但是,这些思想的呈现方式又不是赤裸裸的,它们与一般的议论文是有区别的。

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一种文体,完整的议论文要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个要素,在论证时,常采用例证、引证、喻证、比较、归谬、归纳、演绎等方法,这与议论性散文的区别是明显的。

《春末闲谈》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春末闲谈》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春末闲谈》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课文《春末闲谈》,使学生了解并掌握文中描绘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珍惜时光的积极情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教学重点:课文《春末闲谈》的主题思想及其表现手法。

2. 教学难点:课文中描绘的自然景物、人物形象以及故事情节的理解与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以春天的图片或歌曲作为导入,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引出本课《春末闲谈》。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句子或段落。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角度对课文进行深入分析,如自然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4. 分享成果:各组代表分享自己的见解和分析,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 总结提升:教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点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主题,启发学生思考。

四、作业布置1. 请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结合自己的体会,写一篇关于《春末闲谈》的读后感。

2. 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运用课文中的描写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教师要反思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引导是否得当,学生是否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教学目标是否得以实现。

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不同学生的需求,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合作探讨的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阅读理解能力。

2. 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读后感作业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自己的感悟。

3. 创作评价:对学生的自然景物创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对课文描写手法的运用和创造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观察,选择一个自然景物进行写生或创作,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通过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教案提升阅读能力

通过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教案提升阅读能力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教育的普及与重视度不断提高,作为核心学科的语文教育也逐渐成为备受关注的课程之一。

然而,现实中仍有一部分学生对于阅读理解方面存在着困难和不足。

因此,学校和教师们需要加强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视,提供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案和方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全面提升阅读能力。

为达到这一目标,我结合自己的授课经验和教学素材,设计了一份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的教案。

本教案主要通过让学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逐步理解和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性质、风格等方面,并帮助学生逐渐培养提高阅读理解和文学鉴赏的能力。

一、教材选择和解析本教案所涉及的教材是高二上册语文春末闲谈,这本书是一部著名的文学类故事集,作者为当代年轻作家典妮·维拉塞克。

这本书以短篇小说为主,内容涉及着社会生活、情感世界、人际关系等方面,充分反映了当代青年的生存状态和思考方式,富有思想性和感受性和文学性。

同时,该书注重语言风格、情节节奏以及人物塑造等方面的掌握,是学生拓宽视野和丰富阅读经验的好材料。

二、教学方法和步骤1.教学目标通过本次阅读教学,学生应该能够了解春末闲谈这部文学作品的整体性质与特点,逐步掌握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和技巧,并在此基础上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2.教学方法本教学中主要以讲授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阅读作品为切入点,通过讲解文本内容的同时,逐步介绍文学作品的阅读方式和特点,并辅以描写、感悟、总结等适当的实践活动进行。

3.教学步骤1)教师先通过引言和背景介绍来引导学生进入文学作品的世界,同时简要介绍该文学作品的整体风格与体裁。

2)教师分析和解读本篇读物,刻画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讲解文本中的意象、象征意义,让学生深入了解并领略故事的内涵与精神。

3) 教师介绍文章的结构和情节安排,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如标注重点、提取主旨等。

4)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个人分析,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于文本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同时帮助学生锻炼归纳总结能力,提高阅读表达和思考能力。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

语文《春末闲谈》教案(苏教选修之《现代散文选读》)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掌握《春末闲谈》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

(2)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运用语言表达的手法和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和人文关怀。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升他们对散文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春末闲谈》的主题思想和作者观点。

2. 分析并欣赏作者的语言表达手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 深入剖析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独特见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春末闲谈》,勾画出关键词语和句式结构,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理解。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解读课文,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讨论中出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课堂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课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6. 总结拓展: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关注自然、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五、课后作业1. 请结合课文《春末闲谈》,谈谈你对自然、人生、社会的看法。

2. 选取一篇你喜欢的现代散文,分析其语言表达手法和技巧,分享你的心得体会。

3. 推荐一篇你认为值得一读的现代散文作品,并简要说明推荐理由。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高课堂互动性。

2. 运用案例分析法,以课文《春末闲谈》为例,讲解作者的语言表达手法和技巧。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的表现。

苏教版 选修《春末闲谈》说课稿

苏教版  选修《春末闲谈》说课稿

《春末闲谈》说课稿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篇目是《春末闲谈》(板书:课题、作者),完成本课教学需要1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来对本课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版高中语文《现代散文选读》的“感性与理性同样有力”单元,本单元是议论散文教学单元,议论散文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像普通的议论文那样依赖逻辑推理,而是更多依靠作者感受力,比议论文形象生动,比一般散文注重说理,从自身感受出发,得出感悟,抒发议论。

本文是一篇选读课文,它是鲁迅的一篇具代表性的杂文。

体现了鲁迅鲁迅以一种闲谈的方式,将自然景物人格化,通过细腰蜂用毒针麻醉青虫捕食的趣事,联想到中国历代统治阶级的麻痹人民精神的种种控制术,他们在理论上用“圣贤之言”将“治术”合法化,实践上采用思想文化专制策略,以达到让愚民而久治的目的;通过形象化的说理,揭露统治阶级“治术”的险恶本质,尖锐指出其必败的下场,对当时阻挠民主改革和社会进步的反动派予以猛烈抨击。

体现了鲁迅先生面对黑暗现实的敢于挑战的良知和勇气,针砭时弊的“闲适与从容”,用看似平静的笔调写出对阻挠社会进步的势力之强烈愤怒,在看似“闲谈”的背后有对中国国情的深刻认识。

品味鲁迅,读出的,收获的是一份沉静还是引发一腔激愤,这是截然不同的审美境界。

结构看似闲谈,实则精心;语言尖锐幽默、生动形象,好用反语。

二、【学情分析】高三学生对鲁迅已比较熟悉,在学习本文之前他们已学过一些鲁迅的杂文(《拿来主义》《灯下漫笔》等),对鲁迅的文风杂文的特点已有初步了解。

这个年龄阶段的大部分学生正从感性思维走向理性思维,人生观世界观正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人生有着强烈的表达冲动。

但鲁迅的深刻与当今学生的认知水平肯定会有较大差距。

而当时军阀割据反对民主变革的社会背景也与当今改革开放的社会有很大不同。

因此学生可能存在对文章主题开掘不深,对议论散文的特点浮光掠影,对鲁迅之“愤怒”与平庸者的“泄愤”之区别缺乏见识等问题。

《春末闲谈》分析

《春末闲谈》分析

《春末闲谈》分析1、分析《春末闲谈》的思想。

《春末闲谈》是一篇杂文,发表于1925年。

文章分析了治人者和被治者的矛盾,对封建专制主义及其治人术作了剖析和辛辣嘲讽,深刻论证了一切统治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及其“不能十分奏效”,热烈歌颂了人民的斗争精神。

2、细腰蜂的叙写在《春末闲谈》中起了什么作用?细腰蜂的叙写使文章析理严密透彻,说理形象化,使文章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以细腰蜂的毒针来比喻封建统治者的种种麻痹术,显得新奇贴切。

细腰蜂的毒针在青虫身上一螫,麻痹了运动神经,便呈不死不活状态。

封建统治者对人民施行各种统治方法,也想使他们甘心成为被奴役榨取的机器,这就把统治者不管挂着任何美名的方法的“麻痹术”实质形象的揭示出来。

文章进一步分析,细腰蜂之于青虫,只需要它不动,这比较容易。

封建统治者之于人民群众,却是要无知觉而能运动,这是无法统一的矛盾。

无知觉就不能运动,也就不能贡献统治者以“玉食”,一有知觉,就能思想,会识破种种麻痹术,进行反剥削压迫的斗争。

文章以此论证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不能完全凑效。

3、《春末闲谈》的知识性、趣味性特点。

丰富的知识性体现在文章的实例中,有中外历史文化知识,中外古今的各种麻痹术等;有自然科学知识,文学知识。

生动的趣味性既来自于知识性,又得力于作者生动有趣的叙述。

这些有趣的知识经作者剖析,增强了文章的理趣。

知识性和趣味性都服务于文章的中心思想,都为论争“统治者的一切麻痹术都是不能十分奏效的”这一中心论点,使中心思想的论证严密而充分,说理透彻生动,在趣味盎然中使读者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感情的陶冶。

4、《春末闲谈》的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特点。

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的语言特点,既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又使说理文章风趣生动,避免枯燥无味或板起面孔说教的缺陷。

反语的运用,有时能比正面的批判更深刻有力地否定荒谬事物。

文章还常以貌似为治人者着想的口吻,行嘲弄和讽刺之实。

幽默风趣,好用反语确使文章的战斗性大为增强,也常使读者忍俊不禁,读来趣味盎然。

春末闲谈学案

春末闲谈学案

第7课春末闲谈学习重点1.记:掌握本文的重点字音、词语,初步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

2.读:理解作者的行文思路,理清本文的脉络;明确作者对当时中国社会思想的态度,理解本文的主旨;体会精彩语句及幽默语言的表现力。

3.写:针对鲁迅的杂文,发表自己的意见,写一片段作文。

4.练:掌握反语的修辞手法,完成练习。

一、诵记名言警句鲁迅名言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题小像》惯于长夜过春时,挈妇将雏鬓有丝。

梦里依稀慈母泪,城头变幻大王旗。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似水照缁衣。

——《七律·无题》二、了解文学常识1.作者及背景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1918年至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革命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从1927年到1935年,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和《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

后十年的杂文,收辑在《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伪自由书》《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等专集中。

本文写于1925年4月22日北京。

当时,以北洋军阀政府为中心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势力,为了对抗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实行白色恐怖政策,在思想文化战线上提倡“尊孔读经”,出现了一群所谓“特殊知识阶级”鼓吹“特别国情”。

军阀政府残酷镇压民众集会游行,反动文人甘当他们的走狗,常发表一些愚化民众的论说。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战士的责任,作家的良知,促使鲁迅无法缄口,他又拿起了他的如椽巨笔,写下了这篇战斗檄文。

2.文学知识鲁迅杂文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旗手,鲁迅不仅是白话文小说的开先河者,也是现代白话杂文的伟大开拓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末闲谈》学案训练积累一、基础锤炼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蜾蠃.(yíng) 螟.蛉(míng)螫.针(shì) 箪食.壶浆(shí)B.绝祀.(sì) 嘉猷.(yóu)机械.(jiè)返璞.归真(pú)C.苍颉.(jié)勋.章(xūn)疲惫.(bèi)噬脐.莫及(qí)D.解剖.(pōu)孵.化(fū) 棘.手(jí)不落窠.臼(cháo)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婉转惊蛰委屈蛛丝蚂迹B.羸弱流敝国是卓尔不群C.轶事瞥见愁怅费尽心机D.旷达牟利麻痹冥思苦想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学生在备考阶段,必须培养一种整体意识,即在阅读时感悟作者的中心思想,并有意识地把自己的答案往作者的中心思想上靠,决不能断章取义,目无全牛....。

B.闯荡在人生道路上,犯错是难免的,如果犯而不校....,那么就一定会在错误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

C.我现在写的都是一些小事,然而小中见大,于琐细中见精神,于平凡中见伟大,窥豹一斑,尝.鼎一脔...,不也能反映出老舍先生整个人格的一个缩影吗?D.“五一”小长假期间,春光和煦,江苏省各旅游景区鲜花绽放,各种表演美轮美奂....,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游公园、看风景,尽享春光。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暮色笼罩着四野,大青石在暴雨的清洗下发出淡淡的寒光,张涵予想到晚上来的人需要吃住,便马上又忙碌了起来。

B.漫步在新加坡街头,映入眼帘的不单是那些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也不只是那些井然有序的人流车辆,那更具美丽幸福特征的是那些茂密成荫,舒枝展叶的热带雨林。

C.托尔斯泰的世界是那些碰到了复杂的和表现为互相没有联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隐秘的男人们和女人们,这些问题在日常生活中,也在整个世界范围内被揭示出来。

D.由于消费者的盲目追捧,许多洋品牌在中国市场这块“蛋糕”中占有较大比例,即使降低产品质量和服务档次,大部分消费者仍会买洋品牌的账。

5.①②句分别置于下面文段的开头、结尾,最恰当的一项是①。

早上才起,工毕归来,不觉总要在那里小立一会儿。

那藤蔓缠着麻线卷上去,嫩绿的头看似静止的,并不动弹;实际却无时不回旋向上,在先朝这边,停一歇再看,它便朝那边了。

前一晚只是绿豆般大一粒嫩头,早起看时,便已透出二三寸长的新条,缀一两张长满细白绒毛的小叶子,叶柄处是仅能辨认形状的小花蕾,而末梢又有了绿豆般大一粒嫩头。

有时对着墙上斑驳的痕想,明天未必便爬到那里吧,但出乎意料,明晨竟爬到了斑驳的痕之上。

好努力的一夜功夫!②。

A.①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②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B.①今年的叶格外绿,绿得鲜明,又格外厚,仿佛丝绒剪成的②“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C.①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②即使没有花,兴趣未尝短少;何况他日花开,将比往年盛大呢D.①兴趣并不专在看花,种了这小东西,庭中就成为系人心情的所在②“生之力”不可得见;在这样小立静观的当儿,却默契了“生之力”了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春末闲谈》的最后两段“于是我们的造物主——假如天空真有这样的一位主子……区区物质的头的有无也算不得什么难问题”,回答下面问题。

1. 本段中作者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提出“三恨”,请说说作者写这“三恨”有什么言外之意?2. 文章中的“细腰蜂的毒针”和“刑天”在分别喻指什么?3.作者引用陶潜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有何意义?4. 本文的最大特点是幽默风趣、好用反语,这对于文章表达思想有什么好处?拓展迁移三、阅读经纬二丑艺术鲁迅浙东的有一处的戏班中,有一种脚色叫作“二花脸”,译得雅一点,那么,“二丑”就是。

他和小丑的不同,是不扮横行无忌的花花公子,也不扮一味仗势的宰相家丁,他所扮演的是保护公子的拳师,或是趋奉公子的清客。

总之:身分比小丑高,而性格却比小丑坏。

义仆是老生扮的,先以谏净,终以殉主;恶仆是小丑扮的,只会作恶,到底灭亡。

而二丑的本领却不同,他有点上等人模样,也懂些琴棋书画,也来得行令猜谜,但倚靠的是权门,凌蔑的是百姓,有谁被压迫了,他就来冷笑几声,畅快一下,有谁被陷害了,他又去吓唬一下,吆喝几声。

不过他的态度又并不常常如此的,大抵一面又回过脸来,向台下的看客指出他公子的缺点,摇着头装起鬼脸道:你看这家伙,这回可要倒楣哩!这最末的一手,是二丑的特色。

因为他没有义仆的愚笨,也没有恶仆的简单,他是智识阶级。

他明知道自己所靠的是冰山,一定不能长久,他将来还要到别家帮闲,所以当受着豢养,分着余炎的时候,也得装着和这贵公子并非一伙。

二丑们编出来的戏本上,当然没有这一种脚色的,他那里肯;小丑,即花花公子们编出来的戏本,也不会有,因为他们只看见一面,想不到的。

这二花脸,乃是小百姓看透了这一种人,提出精华来,制定了的脚色。

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

我们只要取一种刊物,看他一个星期,就会发见他忽而怨恨春天,忽而颂扬战争,忽而译萧伯纳演说,忽而讲婚姻问题;但其间一定有时要慷慨激昂的表示对于国事的不满:这就是用出末一手来了。

这最末的一手,一面也在遮掩他并不是帮闲,然而小百姓是明白的,早已使他的类型在戏台上出现了。

六月十五日。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三年六月十八日《申报·自由谈》。

)1.浙东戏班中的“二丑”角色有哪些特点?2.鲁迅先生借《二丑艺术》讽刺与批判的是什么样的人?3.请说说“世间只要有权门,一定有恶势力,有恶势力,就一定有二花脸,而且有二花脸艺术。

”在文章中的深刻含义。

4.文章是围绕“二丑艺术”展开论述,请梳理一下作者的写作思路。

《汉家寨》学案训练积累一、基础锤炼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荟.萃(huì)砾.石(lì)憔.悴(qiáo)屏.气凝神(píng)B.山坳.(ào)肆虐.(nüè)伫.立(zhù)阪.上走丸(bǎn)C.脚踝.(huái)白炽.(zhì)揣.测(chuǎi)峥嵘嶙.峋(lín)D.怔.怔(zhēng)倔.强(jué)蜃.气(chén)雄大磅.礴(páng)2.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我从天山大坂上下来,心被四野的宁寂——那充斥天宇六合的恐怖一样的死寂包裹着,听着马蹄声单调地试探着和这静默碰击,不由得摒住了呼吸。

B.那时的天山已经完全升起于北方,横挡住大陆,冰峰和干沟裸谷相衬映,向着我倾泻般伸延的,是汉家寨那三岔戈壁的万吨铁石。

C.无论后来我走到哪里,总是两眼幻视、满心幻觉,天涯何处都像是那个铁色戈壁,都那么空旷宁寂、四顾无援。

D.山坳折皱之间,风蚀的痕迹像刀割一样清晰,狞恶的尖石棱一浪浪堆起,布满着正对太阳的一面山坡。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那位大夫一听说到了本行,便滔滔不绝侃侃而谈....,给我仔细讲解各种各样安眠药的性能,唯恐我不明白,一定要让我这块顽石点头。

B.我听了大吃一惊,悲从中来。

一时心血来潮,提笔写了一篇悼念文章,自诧为倚马..可待..,情文并茂。

C.家长对班级建设的意见以及孩子优缺点的信息,对班主任以后的班级管理工作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

D.能亲自体验美国西部峡谷这种壮阔的美景,也是此生无憾了。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在我们眼前,带来的不仅是视觉的冲击,更有对自然、对生命的感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我觉得正因为是爱得真切的原因,才使秋瑾在徐锡麟死难后,下定决心跟清廷抗争到底。

B.由于持续高温少雨天气,导致云南、广西、贵州、四川、重庆五省区市旱情不断加重,有关部门在全力救灾的同时,还加大了人工降雨的力度。

C.2011年12月1日是第24个世界艾滋病日。

目前,艾滋病在中国逐渐流行并呈现快速上升,已经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展。

D.清新的琴声,渐渐让那栋古老而有些压抑感的老别墅有了一丝鲜活气,有了几分音乐所产生的欢愉感。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一次去青海湖,湖面如无边无际的大海一样。

,,,,。

青藏高原上的纳木错湖,海拔高达4500米,堪称举在天上的湖。

,好像大地佩戴的一块翡翠坠子。

青藏高原上的湖泊美在何处?我觉得:美在清澈,美在水色。

①像晴朗的夜空②走近岸边③远望湖水湛蓝湛蓝④湖水是绿色的⑤湖水如蒸馏水一样清澈A.②④⑥⑤①③ B.③①②⑤⑥④ C.④⑥⑤①③② D.⑤③①④②⑥二、课内阅读阅读课文《汉家寨》第二部分“就这样,走近了汉家寨……我心里想:这里一定还是有一口食可觅,人一定还是能找到一种生存下去的手段”,回答下面问题。

1. 请概括汉家寨中一老一少的两个人物的特点?2. 汉家寨的老人和小女孩都在坚守着什么呢?3. 文中作者两次提到穿破红棉袄的小女孩,这是为什么?小女孩又代表着什么?4.作者走进汉家寨的时候,看见三道巨大的戈壁滩觉得“三个方向”都像是“可怕的暗示”,请问它们到底暗示着什么呢?如何理解文中的“仿佛它是我人生的答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拓展迁移三、阅读经纬静夜功课张承志子夜清时,匀如池水的夜静谧地等待着,悄悄拍了拍,知道小女儿这回真地睡熟了。

蹑脚摸索,漆黑不见门壁。

摸索着突然踢了椅子一下,轰隆砰然的炸响惊得自己晕眩了刹那。

屏息听听,暗寂中流响着母亲女儿的细微鼾息——心中松了一下。

摸至椅子坐下,先静静停了一停。

读书么?没有一个读的方向。

写么?不。

清冷四合。

肌肤上滑着一丝触觉,清晰而神秘。

我突然觉察到今夜的心境,浮凸微明的窗棂上星光如霜粉。

我悄悄坐下了,点燃一支莫合烟。

黑暗中晃闪着的一星红点,仿佛是一个异外的谁。

或者那才是我。

窗外阴云,室内沉夜;黑暗充斥般流溢着,不知是乌云正在侵入,还是浓夜正在漾出。

其中那一点红灼是我的魂么,我觉得双目之下的自己的肉躯已经半溶在这暗寂中了。

我觉得那红亮静止了,仿佛不愿扰乱世界的消溶。

于是我坐得牢些,不再去想书籍或纸笔。

这样,有生以来第一次看见了真正的夜。

我惊奇一半感叹一半地看着,黑色在不透明的视野中撕絮般无声裂开。

浪头泛潮般淹没,黑的粒子像溶开但未溶匀的染料,趁夜深下着暗力染晕着。

溶散有致,潮伏规矩,我看见这死寂中的一种沉默的躁力,如一场无声无影的角斗。

手痉挛了一下,触着的硬硬边缘是昨夜读着的书,高渐离的故事。

远处窗外,遥遥有汽笛凄厉地撕裂黑布般的夜,绝叫着又隐入窗外沉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