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读书笔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该在肩膀上长着自己的脑袋

——读列宁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一、为什么选择这本书?

在阅读本书之前,我大体翻阅了一下《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前四个观点,

伊格尔顿的论证方式实在不能令我满意,虽说伊格尔顿的语言诚然是酣畅浅白,通俗易懂,但他对一些重要的观点的论述并没有完全解释清楚,考虑到自己对马

克思主义的了解有限,因此并没有十足的把握判断伊格尔顿的辩驳是否忠实于马

克思的原著,于是我放弃了对《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的进一步阅读,反过头来

阅读有大量数据资料为支撑的《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

与《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相比较,《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所

探讨的问题更为具体而详实,而资本主义目前的生存状况和它即将何去何从也正

是我现阶段最为关注和感兴趣的话题。

二、读书笔记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这本书分为十个章节,依次为1.生产

集中和垄断、2.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3.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4.资本输出、5.

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6.大国瓜分世界、7.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8.

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9.对帝国主义的批判、10.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在单

独阅读每个章节的时候,我各自产生了一些感悟与疑问,接下来我会首先针对每

个章节的内容谈一下自己的理解以及疑惑之处,之后会总结一下这本书带给我的

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并针对一些社会现实问题给出自己并不成熟的看法和意见。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

翻开本书的第一章,我首先惊叹的是列宁充分利用各项统计数字的能力,他

通过对各项重要统计数据的整理和对比,使得资本主义自由平等光环下的种种不

合理趋势暴露无遗。例如列宁在文章的第三段中讲到,“不到1%的企业,占有

总数3/4以上的蒸汽力和电力,而297万个小企业(占总数91%),却仅占有7%

的蒸汽力和电力。”这一强烈地对比反差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的生产资料分

配的不合理性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足以一言惊醒梦中人,让那些仍对资本主

义抱有美好幻想的可怜人重新审视资本主义,进而清醒的认识到资本主义的不平

衡本质。

在这一章中作者想着重向读者阐明的一点是,“生产集中发展到一定的阶段

就自然而然的走到垄断”,在这一点上,作者给出了两个原因“一方面,几十个

大型企业之间容易达成协议;另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巨大造成了竞争的困难,产生了垄断的趋势。”之后,作者以欧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历史出发,

细细分析了这种转变。从作者逐步深入的论述中,我们可以看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企业演化的历史,实质上正是资本和权力越来越向少数人手中集中的过程,当资本和权力的集中登峰造极的时候,资本主义社会起初倡导的自由竞争模式便演化为了垄断。当然从作者的论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资本主义的联合制是有其社会价值的,正如希法亭所写,联合制使技术改进有可能实现,这说明,资本主义自由放任的市场政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催生社会生产技术的飞速发展,但是,我们也应当清楚地看到,这种联合制带来的技术进步并非造福于社会的全体成员。在联合制的受益者坐拥高利的同时,广大的社会基层劳动者却丝毫没有获益于这种转变带来的技术革新。

(二)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

很坦率地承认,在阅读这一部分内容之前,我对银行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货币支付的中介机构”的层面,对于银行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所能造成的翻天覆地的影响也还只是停留在感性认识的层面,只是知道经济危机的产生与投资银行的某些不耻行径有很大的关系,却没有细细地加以追究。跟着列宁的文字一路读下去,我对银行在资本垄断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有了更加清醒理性的认识。

我很赞同利西斯对帝国主义的一个描述——“金融君主国”,这一描述深刻的揭露了帝国主义社会的实质,这是对帝国主义国家“伪自由,伪平等”制度的最好讽刺。我在想,在很长一段历史内,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曾为自己率先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而深感自豪(例如,法国大革命对波旁王朝的推翻,英国光荣革命对斯图亚特王朝的推翻等等),却不知道自己无数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自由民主的社会到头来还是沦为了另一种形式上的“君主国”,只不过与原来的波旁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比起来,这种“君主国”更善于伪装自己,表面上看起来更光鲜亮丽一些而已。在这个君主国里,善于投机的大银行家们成了现实意义上的君主,他们以资本牵制的方式将这个国家的经济命脉掌控在股掌之中,于是便相当于掌控了这个国家的全部,而原来在君主制国家中备受剥削的劳苦大众却并没有因社会制度的转变而过上殷实富足的生活,相反,他们却沦为了另一种意义上的奴隶,他们在工厂主的监督之下更加辛苦卖力地劳作,为这个新形成的社会创造了大量的财富,然而自己得到的报酬却微乎其微。这不得不让人质疑,当初我们花费了巨大代价所追求的自由平等到底到哪里去了?这个问题很容易回答,被利欲熏心的银行家们吃到肚子里去了。

当然,这些大银行家们并不是心肠真的很坏(这一点,列宁在他的书里也提到过,但是由于当初看书的时候没有把这一点做好标记,于是当我回过头来再去找的时候,就找不到列宁的原话了~~(>_<)~~),只是由于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下,这些苦心经营的银行家们不得不以更加“恐怖”的方式积累自己的资本,因为自己一旦被其他银行所压制,就仅剩两种选择,一种是损失在某一方面的全部利益,另一种就是屈服,成为更大规模银行组织的附属银行,也就意味着很难再有翻身的机会了。这一点,从列宁在第五章“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中所举的例子——

洛克菲勒的美孚石油公司对德意志银行的打压中,可以很清楚的看出。

(三)金融资本与金融寡头

首先,我想说的是,我对那些靠竭尽脑汁剥削工人劳动积累了大量资本,而到头来还是被势力更大的银行家们所牵制的工业家们抱有幸灾乐祸的态度。如果当初他把更多的福利发放给那些为他劳动的工人们,或许就不会出现像现在这样大银行家一人独占巨额财富的恼人局面了吧!

在这一章节中,我对德国经济学家海曼所举的“母亲公司—女儿公司—孙女公司”的垄断方式感到惊诧不已,不得不说,在利益的驱动下,垄断组织的维持者真的可以成为发明创造的天才!正如列宁所说,“‘参与制’不仅是垄断者的势力大大增加,而且还是他们可以不受惩罚地、为所欲为地干一些见不得人的龌龊勾当,可以盘剥公众。”从这个时期银行资本家们的所作所为来看,此时资本主义的资本集中既然到了登峰造极的阶段,诚然,此时金融寡头统治着一切,既控制着报刊,又控制着政府。同时我也在想,为什么报刊和政府不能有自己的发言权呢?毕竟报刊和政府应当是最能体现资本主义民主性的机构啊,但是这个想法立刻就被否决了,在货币流通的时代,社会上的每一个组织和机构,不论是营利还是非营利,也不论是它建立的最初目的是什么,终究脱不开与银行的关系,既然有着这层关系,银行便可以很容易地通过资本牵制的方式来掌控这些机构的发言权。在我看来,报刊媒体与政府部门应当是最能体现资本主义社会民主性的机构,他们应当成为广大劳苦大众为自己申辩的有力工具,然而银行机构却恰恰利用了公众对这些机构的信任感,在和蔼可亲的外表下秘密地进行着欺骗公众、聚敛财富的无耻行径。在为金融资本所控制的社会里,连最能体现一个社会民主性的机构都变得恐怖而不可信,那么,这个时候的社会还有什么公平性可言呢!

(四)资本输出

“对自由竞争占完全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是商品输出。对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来说,典型的则是资本输出。”在我看来,资本输出与商品输出最大的不同便是,商品输出是实际可控的,而资本输出相较而言则显得缥缈而不稳定。“在资本输出中,规定拿贷款来购买债权国的产品,尤其是军用品、轮船等,作为贷款的条件。”法国的这个手段真的“高明”得很,用联系订立有利契约,代替开放的市场上的竞争,似乎资本输出国完全可以拿着一张空头支票蒙混过关,轻而易举地获得对落后国家土地、原料和劳动力的大量控制权。

列宁在书中提到,“只要资本主义还是资本主义,过剩的资本就不会用来提高本国民众的生活水平,而会输入到国外,输入到落后的国家,以提高利润。”这说明,那些“将过剩的资本用于改善和提高劳动人民物质和文化生活”的美好愿景是不可能实现的。垄断组织要想维持自我的生存,就必须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撑,只要垄断组织还存在一天,他们就绝不会将资本投入到回报甚微的事情中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