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课上课课件

合集下载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24张PPT)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24张PPT)

作案工具 江洲车儿、朴刀、枣子、白酒、酒桶……
作案手段 诈骗、抢劫?
疑点分析
嫌疑人档案
嫌疑人姓名:杨志 身份:管军提辖使 职责:押送生辰纲
采访审问 ——疑点一
改变时间
自离了这北京五七日,端的只是起 五更趁早凉便行,日中热时便歇。 五七日后,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 时便歇。
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 如今正是尴尬去处。
细节探疑 (2)为什么吴用要安排这样的时间和地点来劫取生辰纲呢?
①时间:六月初四正午,有什么天气特征?
十分炎热,热不可当。为在松林休息和白胜 卖酒作好准备。从中可以看出,这个时间是吴 用精心挑选的,可以说是智用天时。
细节探疑
赤日炎炎似火烧, 野田禾稻半枯焦。 农夫心内如汤煮, 楼上王孙把扇摇。
细节探疑
尴尬去处:容易出麻烦的地方
采访审问——疑点二
装扮可疑
戴着凉笠儿,穿着青纱衫子,系 了缠带行履麻鞋,跨口腰刀,提 条朴刀
随行的人也都装作脚夫、客人
生辰纲很贵重,为了 不引人耳目
采访审问 ——疑点三
阻止喝酒
为何兵士要买酒喝,你却千方 百计的阻拦?
你这村人理会的甚么!到 来只顾吃嘴,全不晓得路 途上的勾当,多少好汉, 被蒙汗药麻翻了。
(1)五七日后······杨志却要辰牌起身,申时便歇。 (2)杨志赶着催促要行,如若停住,轻则痛骂,重则藤条便打,逼赶要行。 (3)杨志也嗔道:“你两个好不晓事!这干系须是俺的!你们不替洒家打这夫子 ,却在背后也慢慢地挨。这路上不是耍处!” (4)杨志道:“你这般说话,却似放屁!前日行的须是好地面;如今正是尴尬 去处,若不日里赶过去,谁敢五更半夜走?”杨志跳起来喝道:“那里去!且睡 了,却理会!” (5)杨志大骂道:“你们省得甚么!”拿了藤条要打。······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3张ppt)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3张ppt)
概括方法: 1.六要素法:时间,地点,人物,
起因,经过,结果 2.某人 + 做了某事 + 结果怎样
悲剧?
伟大?
鲁迅说过,悲剧就是把有价值的 东西毁灭给人看。课文题为《伟 大的悲剧》,所谓“悲剧”表现 在哪些方面?斯科特一行的“伟 大”体现在哪里?
1-4组探究“研读探究悲剧 ” 5-7组探究“合作探究伟大”
品味语言
HERO
111111
思 但是在这白雪皑皑的荒漠上,只有心中的海市蜃楼,它召来那些

由于爱情、忠诚和友谊曾经同他有过联系的各种人的形象,他给 所有人留下了话。(联系上下文看,么要这样比喻?)
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好的往事和他对祖国、 亲人和朋友的怀念。虽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所以说是” 海市蜃楼”,这样写更加突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合作探究 伟大: 斯科特一行的“伟大”体现在哪里?
①坚毅,勇敢,执著,坦然面对死亡,有为事业献身的英雄气概。 他们自己所进行的
探险是人类的不朽事业时,没有对探险的执著、超人的力量和勇气,是不可能从事这项事业的。而他们 在归途中与死亡抗争,一个个牺牲时,都是响当当的汉子,活得明白,死得悲壮。
②诚实守信,有绅士风度。
他写过许多名人传记,如《三位大师》 《罗曼·罗兰传》等。他的传记小说能抓住历 史人物性格进行再创造,别具一格,引人入 胜。
《伟大的悲剧》节选自1927年出版的历 史特写集《人类的群星闪耀时》中一篇名为 《夺取南极的斗争》的文章 。在这本传记 中,十四个足以影响人类文明发展进程的事 件在其笔下被精准且生动记录成册。
伟大的悲剧
斯蒂芬·茨威格
1. 学习速读课文,梳理内容,
感悟情感。
教学目标:

第22课《伯牙鼓琴》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第22课《伯牙鼓琴》课件(共19张PPT)+2022-2023学年部编版(五四学制)语文六年级上册
伯牙鼓琴
学习目标
学习运用借助注释、查阅工具书等学习小古文的基本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通过朗读、品味、联想等多种方式品味语言,理解“知音”之意。
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高山流水”之美。
通读全文
伯 牙 鼓 琴,锺 子 期 听 之。方 鼓 琴 而 志 在太 山,锺 子 期 曰:“善 哉 乎 鼓 琴,巍 巍 乎 若太 山。”少 选 之 间 而 志 在 流 水,锺 子 期 又 曰:“善 哉 乎 鼓 琴,汤 汤 乎 若 流 水。”锺 子 期 死,伯 牙 破 琴 绝 弦,终 身 不 复 鼓 琴,以 为 世 无 足复 为 鼓 琴 者。
细读课文

心志、情志
是伯牙想象到的画面
伯牙的情感和志向的寄托
细读课文
8.你觉得伯牙想到大山(有人认为指东岳泰山),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情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张岱《泰山》
——顶天立地、藐视困难、正气凛然
细读课文
9.你觉得伯牙想到流水,寄予了自己怎样的情志?
理解文意

刚刚
心志,情志

高大的样子

一会儿,不久
水流大而急的样子
摔破
断绝
值得
细读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两个人物,一个是——伯牙,一个是——锺子期。是什么让伯牙和锺子期成为知音的?
——伯牙擅长弹琴,锺子期擅长听琴。——伯牙弹的,锺子期都能听懂。
细读课文
2.从哪儿可以看出伯牙会鼓琴,锺子期会听呢?默读课文,找到相关语句,画下来。
方 鼓 琴 而 志 在清风,锺 子 期 曰:“善 哉 乎 鼓 琴,徐徐乎 若清风。”
方 鼓 琴 而 志 在杨柳,锺 子 期 曰:“善 哉 乎 鼓 琴,依依乎 若杨柳。”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课件(共53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第22课 智取生辰纲 课件(共53张PPT) 语文部编版九年级上册
两个虞候在老都管面前絮絮聒聒地搬口。 老都管对杨志的态度转变:从“不做声”“看他不得”“且奈他一奈” 到“恼他”,再到“喝道”,最后到骂杨志“该剜口割舌”。
他们内部的矛盾一步一步激化,杨志越来越孤立,逐渐丧失了领导的权威。
(3)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智多星吴用计谋比青面兽杨志的计谋要高明。 杨志虽然精明、谨慎但同时也十分的粗暴蛮横,他不善于 带兵,直接导致众人对其不满,同时也不善于处理与军健 及虞候、老都管的关系,最终内部失和,矛盾不断激化。
执拗( niù ) (15)拗 拗口( ào )
zào( 噪 )音 (16) 暴zào( 躁 )
干zào( 燥 )
2.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1)逞办:_显__示__(_自__己__的__)机__智__。__ (2)尴尬:_处__境__困__难__,__不__好__处__理__。__ (3)窥望:_暗__中__观__察__。_ (4)面面厮觑:_互__相__望__着__发__愣__。__ (5)忍气吞声:_形__容__受__了__气__而__强__自__忍__耐__,__不__说__什__么__话__。__ (6)喃喃讷讷:_连__续__不__断__地__小__声__说__话__的__声__音__。__ (7)絮絮聒聒:_絮__絮__叨__叨__,__来__回__地__说__。__ (8)死心塌地:_形__容__主__意__已__定__,__决__不__改__变__(_多__含__贬__义__)。__
好汉 智取 生辰纲 (暗线)
上路 中计 失纲
定计 施计 劫纲
六月初四正午 斗智斗勇
黄泥岗松树林
当堂检测
1.下列词语中加红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勾当(gōu)
着意(zhuó) 怄气(òu)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21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作案人员】 托塔天王——晁盖 晁盖,人称“托塔天王”。梁山泊的第
二任寨主。武功超群,神武过人,平生仗义 疏财,为人义薄云天,专爱结交天下好汉, 闻名江湖,是一个真正敢于为民请命的好汉。 传说邻村西溪村闹鬼,村人凿了一个青石宝 塔镇在溪边,鬼就被赶到了东溪村(晁盖是 东溪村人)。晁盖大怒,就去西溪村独自将 青石宝塔夺了过来,在东溪村放下,因此人 称“托塔天王”。后因生辰纲事件,被官府 追杀,不得已投奔梁山落草。
五 回顾案情经过,反思总结
杨志是一勇之夫,如何济得恁事也!须以思结这十四人,方 可商量事体,要行使行,要往便往。一味乱打众人,自然拗起来。 虽然由你智勇足备,亦不能跳出这七个人圈套了!徒自作恶耳, 蠢人!蠢人!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回末总评) 梁中书十万重宝不堪再误,物色青面兽,望其出死力以相报。 夫杨志阶下虏耳!……极知天不太平,不肯去,又不得不去。去 而为一都管、两虞候制肘,只以赍盗粮而辱君命。前失高太尉花 石纲,今失梁中书生辰纲。悲哉!杨志之遇也。
——(《评论出像水浒传》王望如回末总评)
……在结构上,杨志的故事和林冲故事是不同的。……杨 志故事却是把失意、得志、幻灭这三部曲概括了杨志的求官之 梦。 ……但在另一权贵梁中书那里,杨志却一开始就受到提拔, 似乎可以一帆风顺了,但在权贵门下做奴才也并不容易。奴才 中间有派别,经常互相倾轧。梁中书用人不专,注定了杨志的 幻灭。同时也注定了黄泥冈上杨志一定要失败。
客观原因:
本质上是不义之财
吴用团队准备充分、 团队协作好
主观原因:
过分自信 缺乏沟通 不讲策略,不善团结 不够坚持,盲目从众
主题归纳
本文生动地叙述了杨志押运生辰纲的失败经过,鲜明 地反映了封建社会里存在着复杂尖锐的阶级矛盾,充分表 现了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共16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共16张PPT)
表现:处士笑而然之。 可见处士是一个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研读课文:
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 蕴含的道理?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研读课文:
说说这篇课文告知了我们什么道理?
艺术离不开对生活的细心视察,艺术家应该向富有实践经历的劳 动人民虚心学习。做事情应该向内行请教,不管其地位如何。
主题思想:
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
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斗牛图》画得有 错误的故事,告知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视察事物,不能凭空想像也不能 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警告人们做事情要虚心请 教,不要闭门造车。
书黄荃画雀
苏轼
黄筌画飞鸟,颈足皆展。或曰:“飞鸟缩颈则展足,缩足则展颈,无两展者。”验 之信然。乃知观物不审者,虽画师且不能,况其大者乎?君子是以务学而好问也。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 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语云:“耕/当问 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解释字词:
处士: 好书画: 所宝: 尤: 曝:
书戴嵩画牛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众人称其为“苏东坡”,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并称“三苏”。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画家、词人、诗人,唐宋八大家之一,豪 放派词人代表。其诗,词,赋,散文,均成 绩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 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 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研读课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鸟的天堂》上课课件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鸟的天堂》上课课件

róng shù( 榕树 )
jiū ch纠án缠(
)
涨潮
木桩
zhǎng cháo( 目不暇)接 mù zhuāng(
)
mù bù xiá jiē(
)
2. 用“√”从“【 】”里选出正确的字形或字音。
√ 高【塔 搭】
√ 【塔 搭】一只
√ 船【桨 浆】
√ 不可计数【shǔ shù】
√ 树【稍 梢】
点拨:本题考查形近字和多音字。注意:“不可计数”
课堂小结
• 知道了大榕树为什么成为鸟的天堂 • 了解了鸟儿在大榕树的生活 • 感受到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课堂演练
一、近义词连线。
灿烂 展示 颤动 纠正 不可计数
改正 不计其数 绚烂 展现 抖动
二、缩写句子。
1.我们在河边大树下发现了几只小船。 __我__们__发_现__了__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繁茂的枝叶
密密麻麻地jiū chán(
)着,树上的枝干不. 可计数【shǔ shù】
,枝上又生根,根又深入泥土里。zhǎng cháo(
)的时候,河
水会淹没mù zhuāng(
)似的树根。早晨的时候,接连从树【稍
梢】上飞出的鸟儿让人mù bù xiá jiē(
)。
1. 看拼音,在语段中的括号里正确地书写词语。
2.我回头看见后面那被抛在后面的茂密的榕树。 __我__看_见__榕__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请写几句呼吁保护鸟儿的宣传语。
1.保护鸟类,为环境增姿添彩。 2.地球上没有鸟类,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3.同在蓝天下,人鸟共家园。 4.关爱生灵,保护鸟类。 5.让人类在大自然愉快前行,让鸟儿在天空中 自由翱翔。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共18张PPT)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文言文二则书戴嵩画牛课件(共18张PPT)
• 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 “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古 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本文所叙故事的要点
• 时间:一日 。
• 地点: 蜀中 。
• 人物: 杜处士、牧童 。
• 事件经过:

两人对《斗牛图》各持什么态度?
• 此画斗牛也。
这是……
ch ù
• 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
抽缩 大腿
• 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摆动,摇 错误
杜处士如此珍爱的画被牧童“拊掌大 笑”,他是什么样的态度?
处士笑而然之
认为他说得对
化解为难 对牧童的称赞
用简洁的语言提炼本文所叙故事的要点
• 时间:一日 。 • 地点: 蜀中 。 • 人物: 杜处士、牧童 。 • 事件经过:处士尤热爱嵩《牛》
杜处士:尤所爱 牧童:拊掌大笑
杜处士“尤所爱”的具体体现:
①锦囊玉轴,常以自随。
用锦缎做画囊,用玉做画轴,常常把它们带在身边
②(一日)曝书画
(有一天杜处士)在晒他的书画收藏品
晒书画
从现有史料可知, 晒书被官方重视的 时代始于宋代, 目的是:“曝晒, 不致虫伤渑变破 坏。”
牧童拊掌大笑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
• 1、用“三行法”翻译本文。 • 2、完成本课的练习册。 • 3、阅读检测卷《书黄筌画雀》的相关练习。
牧童见画笑指谬
处士笑而然之
苏轼写作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
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画牛当问( 牧童 ) 做事情应该向内行请教,不管他的地位 如何。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戴 嵩 《
斗 牛 图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9张PPT)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共29张PPT)
“伟大”在斯科特等人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虽 然失败并牺牲,但却显示了人类团结协作、坚忍不 拔、勇于探索的崇高品质。
22 伟大的悲剧/
你认为斯科特他们伟大吗?说 说你的理由。
1、诚信,具有令人敬佩的绅士风度。 2、坚毅执著,有为事业而献身的英雄气概。
3、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4、无私的爱。
22 伟大的悲剧/
七年级语文下册
22 伟大的悲剧/
22 伟大的悲剧
22 伟大的悲剧/
对于人类来说 南极是一个童话般的世界
大语文课件
2
22 伟大的悲剧/
这里有着湛蓝的天、洁白的雪和艳红的太阳
大语文课件
3
南 极 的 夜 晚 悲剧/
然而,在这能荡涤心灵的纯美景致之下 无处不隐藏着致命的危险
22 伟大的悲剧/
四、斯科特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在冰冷的帐篷里,给英国公众
写下了一封绝命书。下面摘录的是这封信的一部分,阅读后结
合课文内容(有条件的,可在课外查找有关斯科特的其他材料),
写一篇阅读笔记。
此次灾难的原因并不在于组织工作不当,而在于一切必须担 当的冒险事业都可能遭遇的厄运。
………… 如果我们能够活下来,我本来想把我的伙伴们坚忍不拔、勇 往直前的事迹讲给大家听。它一定会深深打动每一个英国人的心 。如今不得不让这些潦草的札记和我们的遗体来讲这些事迹了。
是指斯科特在离开世界之前心中回忆的美 好和往事和他对祖国亲人和朋友的怀想。虽 是美好的,却是无法实现的,这样写更加突 出了悲剧效果,给人心灵的冲击。
22 伟大的悲剧/
5、一个人虽然在不可战胜的厄运的搏斗中毁灭自己,但他的心灵却 因此变得无比高尚。所有这些在一切时代都是最伟大的悲剧。(这两句 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22课《伟大的悲剧》课件(41张PPT)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在战争后的十余年 间,茨威格的作品呈现爆发式态势。主要突出在小说和 传记作品的创作中。1917年创作戏剧《耶利米》,1920 年创作传记《马赛琳娜德博尔德》、人物评传《三大 师》、传记《罗曼·罗兰》,1922年创作小说集《热带癫 狂症患者》和《日内瓦湖畔的插曲》,1925年创作人物 评传《与恶魔搏斗的人》,1927年创作历史特写集《人 类群星闪耀时》等等。
身份?
• 5个,斯科特(海军上校)、鲍尔斯(身份不 明)、威尔逊(科研博士)、埃文斯(英国 海军军士)、奥茨(英国皇家禁卫军骑兵上 尉)、
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全文,找出课文中“悲剧”的具体表现,在课文中勾画出来。
明确:失败之悲、作证之悲、死亡之悲
整体感知
2.斯科特一行南极探险,遭遇灭顶之灾,可为什么说他们的悲剧是“伟 大”的?
整体感知
复述课文内容。(提示六要素)
明确:课文主要写了在1912年,斯科特 探险队五人,筋疲力尽又满怀希望奔向南极点, 却悲哀地发现已经有人捷足先登,只好垂头丧 气地踏上归途,由于遇到恶劣的天气,最后一 个个悲壮地牺牲的故事。
全班自由朗读全诗,小组探究下列问题
初读抢答
• 1 文中的故事发生在哪一年? • 1912 • 2 斯科特探险队是哪个国家的探险队? • 英国 • 3 这个探险队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什么
斯科特虽然成功地到达南极点,却没能够平安归来, 最后全军覆没,其中的原因有以下几条:
首先,斯科特非常迷信人拉雪橇的优越性,但对使 用爱斯基摩狗有偏见,因而他选择攀登南极点的主 要运输工具是西伯利亚矮种马和3辆履带式拖拉机。 拖拉机只走了几天注油系统就坏了,只得作为一堆 废铁,扔在雪地里。由于马西伯利亚矮种马不能适 应南极高原恶劣的环境,体力不支,斯科特他们只 好在崎岖的冰原上用人力拖着笨重的雪橇步行前进, 消耗了队员大量体力,也影响了行进速度。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59张PPT).ppt

第22课《智取生辰纲》课件(共59张PPT).ppt

示例分析
老都管本就瞧不起杨志,为了大局一直在 忍耐,至此终于忍受不了了,提出要求,不过 用的是商量的语气,杨志的回答却很不客气, 还当着他的面立刻打骂军健,激化了与老都管 的关系,矛盾集中爆发。
语言描写和侧面描写,表现杨志的刚愎自 用。
合作探究
3.这个故事的重点是梁山好汉智取生辰纲,为何花费大半 篇幅描写押送生辰纲的队伍矛盾步步激化的过程?
字词累积
一、读准字音
嗔怪(chēn )
怨怅(chànɡ ) 朴刀(pō ) 逞办(chěnɡ )
恁地(nèn ) 呕气(òu ) 省得(xǐnɡ ) 聒噪(ɡuō )
字词累积
啰唣(zào )
面面厮觑(qù )
还言语(huán ) 忒认真(tuī )
剜口割舌(wān ) 草芥(jiè )子
甚么(shén )
①杨志、老督管、虞候、厢禁军(军健)
②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
杨志押送生辰纲 ——明线 晁盖智取生辰纲 ——暗线
整体感知
杨志押送生辰纲——开端
七雄贩枣蒙杨志 白胜设计诱官军
发展
杨志无奈买白酒——高潮
杨志误失生辰纲——结局
吴用智取生辰纲——尾声
合作学习 讨论探究
合作探究 押送生辰纲 1.阅读课文1-9段,说说押送生辰纲的队伍里,人的身份分 为几个层级,他们的关系如何。
作品介绍
《水浒传》也称《水浒》、《忠义 水浒传》。它并非一人一时之作,而是 在民间口头传说、艺人讲说演唱的基础 上由文人加工编撰而成。
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描写农民起 义全过程的长篇小说。它的主要倾向是 “官逼民反”,局限在于只反贪官,不 反皇帝。
作品介绍
从《水浒传》成书到现在,近700年来, 人们常说的一个成语“逼上梁山”,充分反 映了另一个成语“官逼民反”的真理。今天 学习的《智取生辰纲》,是主人公杨志被 “逼”上梁山的前奏曲。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7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2课《寓言四则——穿井得一人》课件(共27张PPT)
从丁氏的角度来看:
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 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
从“有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
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 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 是雨,以致于以讹传讹。
合作探究
主旨
这则寓言通过一个笑话告诫人们 告诉人们不可轻信传言并盲目传播, 说话、念词不要产生歧义。
疏通文意
从井里打水浇地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
等到 打井
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宋国有一家姓丁的,家中没有井,须到外 面打水浇地,因此经常有一个人住在外面。等 到他家打了一眼井之后,便对别人说:“我家 打井得到一个人。”
疏通文意
听到
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
疏通文意
听到,得到 像
不如
求闻之 若此, 不若无闻也。
像这样听取传闻,还不如什么都没听到呢。
文言积累
1、古今异义 (1)及其家穿井 及
古义:待,等到 今义:连词,和
(2)丁氏对曰

古义:应答,回答 今义:正确
2、词类活用
(1)闻之于宋君(动词的使动用法,闻,使知道 )
(2)得一人之使(动词用作名词,使,劳动力 )

)神秘的语调
(3)丁家人答道,“得到一个空闲的人的劳力, 并非在井内挖到了一个活人。”( 强调的语)调
合作探究
丁家穿井后,告人曰:“吾穿井得一 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家打井省了一个劳动力。
你认为产生误传的关键一词是 什么?为什么? 关键一词是“人”。因为“人”可
指人,也可指劳动力。丁家本意是 (打井后)节省一个人的劳力;话语 传出后转变为“得到一人”。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上课课件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上课课件

四 在班级“寻找大自然的书页”活动中,典典搜集了
许多资料,请完成下面的任务。
1. 典典为每个季节都做了一幅画,其中不恰当的
是A(
)
A. 春:小荷初露
B. 夏:蝉
鸣蝉噪
C. 秋:瓜果飘香
D. 冬:大
雪飘飞
2. 下面这些“大自然的书页”代表什么意思?请选一 选。
①将是晴天 ②天将下雨 ③这里曾经是海洋
( AB ) (A. 总结句 B.中心句 C.转折句) (多选,填序 号) 。
点拨: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把大自然比作了大画册和大书。课文第1 自然段简要介绍了 “我”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好玩的东西”,引出下文。第2~5 自然段重点描写了小麻雀、老鹰、蚂蚁及各种花草树木,从 不同的角度表现了大自然的乐趣。结尾第6 自然段呼应课题, 赞美了大自然中无尽的乐趣。故结尾这句话既总结了全文, 又是全文的中心句。
点出主题,读不完的大书
小练笔
简单写一写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 大自然的乐趣,和同学交流。
结构梳理
总写 读 不 完 分述 的 大 书 总结
大自然引起沉思和遐想 麻雀、老鹰、蚂蚁
花草树木
竹子、棕榈 大自然有无穷的奥秘, 无尽的乐趣。
主题概括
本文通过对大自然植 物和动物的仔细观察,写 出了大自然无穷的奥秘和 无尽的乐趣。
有趣的植物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写花儿和草的?
颜色
形状
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花儿有红的、黄的、紫的、蓝的
形状有单瓣的、重瓣的
草的叶子各不相同,有长有短,有宽有窄,有的还带着刺。
“我”家的果树 读完你的脑海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梨树
桃树
它们开不同的花,结不同的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银行标志
关贸总协定
GATT
宗旨:降低关税,减少贸
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
由化
调解员,国际贸易自由化
性质:关贸总协定是一个 有关关税及贸易政策的国 际性多边协定, 不是一个 正式的国际组织,但实际 上一直起着国际经济组织 的作用
关贸总协定标志
合作探究二:有人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是“源起于美国,也功止于美国”,请结合以下材料谈谈 你的看法。
——国际贸易体系
1、原因:
①经济危机使人们认识到贸易保护主义的严重危害和国际贸易协 调合作的必要性; ②美国为了经济扩张而积极倡导建立国际贸易组织;
2、标志: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宗旨:
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充分利用世界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
【合作探究一】:阅读案例,分析应该向IMF、WB、GATT中哪
第24课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第 22 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课标要求: 以“布雷顿森林体系” 建立为例,认识第
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的形成。
构建知识网络
1、以小组为单位,阅读教材,根据小子目, 构建本课知识网络 2、小组展示成果,其他组互评 3、师生合作完善
知识网络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形成背景
2、建立过程
3、内容:“双挂勾一固定原则”,加权投票制度
4、影响
5、瓦解
二、关贸总协定——国际贸易体系 1、原因 2、标志 1947年美中等23个国家签署《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3、宗旨 4、影响
一、布雷顿森林体系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 1、形成背景:
3、内容:
①成员国有义务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的货币与美元的 汇率基本固定,美元与黄金的比价基本固定。这就是所谓 的“双挂勾一固定原则”(1盎司黄金=31.1克)
②加权投票制度
《布雷顿森林协定》规定:每个成员国拥有 250票的基本投票权,每增加10万美元的任缴资 金,就增加一票。战后初期,美国任缴的资金 最多,因此掌握了35% 的表决权。
5、瓦解
时间: 原因:
20C70年代 ①1973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②欧共体的建立 ③日本经济的崛起
新货币 体系的 建立:
1976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委员会召开牙买加 会议通过和建立以黄金非货币化、储备货币多 样化、汇率制度多样化为特征的牙买加体系一 直运行至今。但美元依然是国际主要支付手段。
二、关贸总协定
①必要性:以英镑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难以维系; 战后世界经济发展需要建立有效机制以规划经济秩序; ②可能性:美国实力空前膨胀,积极谋求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怀特计划)
2、建立过程:
①1944年44个二战盟国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开会, 形成《布雷顿森林协定》 ②1945年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个金融机构或组织求助,并说明理由
实例1:1997年,韩国爆发金融危机,韩元贬值一半以上,整个 国家的外汇储备只剩下39亿美元
实例2:希腊2009年的预算赤字将超过GDP的12%,国家负债高 达3000亿欧元,创下历史新高。
实例3:东方网报道:2012年中国贷款3.6亿美元,用于长江干堤 加固项目和河北省城市用水项目。人民网消息:中国贷款1000万 美元开展海南省农村供水与环境卫生项目,该项目将使46.49万 农民受益。
案例4: 欧盟以转基因生物安全不确定为理由,按照预防性原则 对进口转基因农产品采取限制措施,而且随着全球范围内公众对 转基因产品的日益关注,欧盟转基因农产品政策有被效仿趋势, 这对积极开拓海外市场的美国等转基因农产品出口大国无疑是一 个沉重的打击。(一纸禁令使美国每年仅玉米出口一项就损失3亿 美元)双方引发激烈冲突
材料四 作为世界性的国际贸易组织,它所制订的一系列 多边贸易规则已成为各缔约国所普遍接受的共同准则。保 证进行国际贸易的相对自由、透明及其稳定性,极大地促 进了世界贸易的增长和发展。据统计,自总协定成立以来, 世界贸易总额增长了 10倍以上。
第八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 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是各国经 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趋势。经济 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生产全球化、贸易全 球化和资本全球化。
单元结构
第22课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战后国际金融、投资、贸易制度化
第23课 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 ——七八十年代,经济全球化的表现
材料三 1971年8月15日,尼克松总统宣布实行“新经济政 策”,停止对各国用黄金兑换美元,同时对进口商品课征 10%附加税,削减10%的对外援助。墙倒众人推,美元与 黄金脱钩立刻引发了新一波贬值大战,到1973年第八次美 元危机之后,由于无法忍受美国带来的高通胀率,各国纷 纷放弃对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实行浮动汇率,布雷顿森林 货币体币基金组织
IMF
稳定国际救汇率急;,稳定金融秩序
消除妨碍世界贸易的外汇管制;
加强国际货币合作,通过提供
短期贷款缓解成员国国内经
济困难及平衡国际收支的逆差。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标志
国际复兴开发银行
WB
扶贫,经济恢复与发展
• 向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 技术援助,以协助成员国
复兴经济和开发资源。
材料一 法国总统戴高乐将军,在布雷顿森林体系运行之初就 尖锐地指出:“美元特权”把世界贸易变成了美国的仓库,美 国出现了贸易赤字,不用像其他国家那样为外汇储备减少而苦 恼,只需要多印些美元就可以无偿向其他国家换取商品劳务, 换句话说,“一股独大”的国际铸币权给美国带来了巨大利益 。 材料二 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在结束金融混乱,促 进国际贸易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固定汇率制让汇兑风险 大大降低,促进了资本与贸易的自由流动,1948年到1976年之 间,国际贸易的年平均增长率为7.8%,为战前的10倍。美国通 过援助、信贷、投资、购买商品和劳务活动,向全球提供了大 量的美元,比如在欧洲的“马歇尔计划”和在日本的经援,在 一定程度上,有力带动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恢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