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合集下载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事件排序解题技巧事件排序是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试判断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让广大参加事业单位考试、公务员考试(从2006年起国考已不再考事件排序题,但仍有部分省市的公务员考试会考查)、大学生村官考试、选调生考试、三支一扶考试、基层政法机关考试等公职考试更好地备考,QZZN归纳总结了事件排序常考8类题型及解题技巧供广大考生备考参考。

事件排序题主要有以下8类题型,通过实例来说明其解题方法与技巧。

1.顺承关系顺承关系是指事件之间存在着在程序或时间上有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的一种逻辑关系。

【例1】(1)“五月花”号到达美洲(2)哥伦布发现西印度群岛(3)英国将北美东部划为殖民地(4)马可波罗宣扬东方极度富有(5)美利坚民族形成A.5-4-1-2-3 B.4-1-2-3-5C.4-2-1-3-5 D.4-1-2-5-3【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C。

此题即属于顺承关系,是按时间发展的先后顺序来排序的。

此题讲述的是北美洲的一段历史,最先是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宣扬东方富裕,哥伦布向往东方而出发航海,结果发现了美洲,之后一批欧洲人为避免本国宗教和政治迫害乘“五月花”号船到达北美大陆,英国崛起后将该块新大陆视为自己的殖民地,后来在美洲的不同民族杂居相处,逐渐形成共同的语言和习惯,美利坚民族形成。

2.因果关系事件排序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事件的起因导致了事件的结果,即后面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前面事件的原因而产生的结果,所给出的事件呈现出一种前因后果的发展关系。

【例2】(1)引起火灾(2)造成短路(3)电线起火(4)造成损失(5)使用大功率电炉A.5-2-3-1-4 B.5-4-3-2-1C.5-1-2-4-3 D.5-3-2-1-4【解答】本题正确答案为A。

此题五个事件符合因果关系,事件的前因和最终的结果分别为(5)和(4),即只有首先使用了大功率电炉,才会有后续事件的发生,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造成损失。

再看选项,B、C两个选项都不符合,故首先排除。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做了许多行测模拟题还是没有有效的提升自己的分数?那是你没有掌握一些技巧和重点,下面由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更多的考试资讯!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巧解事件排序题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会考查这样一种题型——事件排序题,题干通常会给出一些打乱顺序的句子,让我们根据内在逻辑把句子间的正确顺序排出来。

遇到这种题型应该怎么解呢?它的解题方法主要有两种:(一)首尾排序法:判断选项中给出的首句或尾句是否适合排在那个位置。

一般来说,首句是事件的起因,尾句是事件的结果。

(二)相对顺序排序法,如果有些选项的首句和尾句相同,这时可以通过确定两个句子的相对顺序来进行排除。

接下来通过例题来看一下。

【例题1】(1)放干湖水 (2)同学们参加义务劳动(3)清淤泥 (4)湖边风景更胜从前(5)挖坚冰A.(5)-(2)-(1)-(4)-(3)B.(2)-(1)-(5)-(3)-(4)C.(1)-(5)-(4)-(3)-(2)D.(5)-(1)-(4)-(3)-(2)【答案】B【解析】解析:同学们通过参加义务劳动改造湖边,湖边的风景才会更胜从前,放干湖水、清淤泥和挖坚冰都是改造的过程。

所以2应排在第一位,4排在最后一位。

故答案选B。

【例题2】(1)小王利用网络联系客户(2)小王主动学习运用互联网做业务(3)客户夸小王信誉好,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4)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有受潮问题(5)小王及时更换产品A.(3)-(4)-(5)-(2)-(1)B.(2)-(1)-(4)-(5)-(3)C.(5)-(3)-(1)-(4)-(2)D.(1)-(2)-(3)-(5)-(4)【答案】B【解析】小王首先学习运用互联网,然后利用互联网联系客户,客户收到货物后发现问题,小王及时更换产品,客户夸小王信誉好,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故答案选B。

【例题3】(1)传回月面图像 (2)发射火箭(3)卫星进入月球轨道 (4)嫦娥一号卫星与火箭分离(5)卫星进入地球轨道A.(3)-(1)-(2)-(4)-(5)B.(2)-(4)-(5)-(3)-(1)C.(3)-(4)-(5)-(2)-(1)D.(2)-(4)-(3)-(5)-(1)【答案】B【解析】只有先进入地球轨道后才能进入月球轨道,只有B符合这一顺序。

长沙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长沙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长沙事业单位考试行测技巧:事件排序解题技巧事件排序是事业单位考试中常考的一种题型,相对于判断推理的其他题型,事件排序题想对很简单,但很多同学并不能快速掌握这部分题型的解决办法。

下面给各位考生介绍几种解题方法,让大家能快速应对这类题型。

一、首尾法首尾法是指,在已知的五个事件中,能先找到事件的起点和终点,根据首尾的信息对比选项进行排除,如果不能一次排除错误选项选择出正确答案,就需要作进一步对比。

【例题】(1)被捕入狱(2)成为劳模(3)痛改前非(4)刑满释放(5)入室盗窃A、5-1-3-2-4B、5-1-4-3-2C、1-4-3-2-5D、4-3-2-5-1【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B。

此题首项应为入室盗窃,末项应为成为劳模,符合的选项只有B。

二、因果法事件排序中的因果关系是指事件的起因导致了事件的结果,即后面事件的发生是由于前面事件的原因而产生的结果,所给出的事件呈现出一种前因后果的发展关系。

【例题】(1)引起火灾(2)造成短路(3)电线起火(4)造成损失(5)使用大功率电炉A、5-2-3-1-4B、5-4-3-2-1C、5-1-2-4-3D、5-3-2-1-4【解析】本题正确答案为A。

此题五个事件符合因果关系,事件的前因和最终的结果分别为(5)和(4),即只有首先使用了大功率电炉,才会有后续事件的发生,事件的最终结果是造成损失。

再看选项,B、C两个选项都不符合,故首先排除。

剩余A、D两项,区别在于(2)和(3)的先后顺序,根据常识可以知道,造成短路是电线起火的原因,两者顺序不能颠倒,故正确答案为A。

三、直接排序法顾名思义,直接排序法就是不看选项,只看题目的五个事件直接排列顺序,排完后再去查看选项,看哪一项符合所排的顺序,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题】(1)大学学费高昂,家庭无力支付(2)小李全家非常感动(3)学校给小李办理了助学贷款(4)高考取得很好的成绩,被某著名大学录取(5)高中时,小李学习刻苦,成绩优异A、1-2-3-4-5B、5-4-1-3-2C、4-2-5-1-3D、5-4-2-3-1【解析】此题答案为B。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

事业单位考试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排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行测中的排序题目会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排序题目的类型和做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的题型事件排序可分为表示五个事件的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和两组事件的两种题型。

1、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的题型[例1](1)藏羚羊被大肆捕杀(2)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法规(3)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4)藏羚羊濒临灭绝(5)偷猎者被绳之以法A.1-4-2-5-3B.4-1-2-3-5C.2-3-5-1-4D.2-1-4-5-32、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两组事件的题型[例2](1)暑假计划回老家(2)学校举办夏令营(3)改变计划(4)回老家过春节(5)参加夏令营A.1-3-5-2-4B.2-3-5-1-4C.1-2-3-5-4D.4-1-3-2-5(二)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在了解了排序题类型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解题方法:1、解答有关事件排序题目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要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不要先入为主,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三)例题与解析【例题1】(1)创作电影插曲(2)接到配音任务(3)歌曲被广为传唱(4)到基层体验生活(5)电影取得成功A、2—4—1—3—5B、1—3—2—5—4C、2—4—1—5—3D、2—1—5—4—3【解析】C本题叙述的是电影插曲成名的过程。

行测排序解答方法

行测排序解答方法

一、时间顺序两句话出现典型的时间提示,且讨论的是同一话题时,可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做题:(1)年份:可以根据年份的先后进行排序。

(2)朝代:可以根据朝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3)时间提示词:过去、现在、未来。

二、逻辑顺序(1)观点+解释说明【举个小例助你记忆】例题(2022青海)①此外,在集成高铁强国先进成熟技术的基础上,中国建立了更加完善的创新体系和试验体系,因而新车型开发周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②速度是反映高铁综合技术水平最主要的指标③在衡量高铁速度水平的四个指标中,除最高线路试验速度由法国保持外,其余三项记录均由中国创造④例如,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5年就完成项目立项到实际上线运营,而西门子时速2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从技术招标到批量采购耗时近10年⑤高铁已经成为中国极少数能够比肩国际技术前沿,甚至在部分领域引领全球技术发展的高技术复杂度产业将以上5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④②③①⑤B.②④③⑤①C.⑤②③①④D.③⑤①④②【答案】C【解析】对比选项,判断首句。

②句指出速度是反映高铁综合技术水平最主要的指标,③句引出衡量高铁速度水平的四个指标中三项记录由中国创造,对比②③两句,应先引出速度是反映高铁技术的最主要指标,再说明衡量高铁速度水平的指标,故③句应在②句后,排除D项;④句用“例如”举例,不适合放在首句,排除A 项。

⑤句介绍中国高铁在国际上的地位,②⑤两句不好判断,保留B、C两项。

继续观察发现,④句举例子,对比中国标准动车组和西门子高速动车组的建设时长,表明中国标准动车组的建设时长更短,对比B、C两项,④句前分别是①②两句,①句指出中国新车型的开发周期处于全球领先水平,①④两句构成捆绑,C项当选。

②句提到速度是反映高铁综合技术水平最主要的指标,并未涉及高铁建设时长,话题不一致,②④两句不能构成捆绑,排除B项。

故正确答案为C。

第一讲 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件排序题型的四种解题思路

第一讲 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件排序题型的四种解题思路

第一讲国家公务员考试事件排序题型的四种解题思路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近几年每年都会考查时间排序题,题量一般两道左右。

各地方省市对此类题型也会有所考查。

这类题型实际上并不难,但国家公务员考试网(/)注意到,很多考生解答这类题目往往需要花费比较多的时间,这实际上是没有掌握方法的表现。

该题型的解答思路和方法较为明确,掌握好基本的解题切入点可以大大提高解题速度和正确率。

◆解题切入点:指示代词关联词时间◆题型特点:话题统一指组成段落的句子之间,或者组成复句的分句之间,有紧密的联系,围绕一个中心,集中表现一个事实、场景或思想观点。

◆作答提示:运用排除法并结合选项是做好语句排序题的重要方法。

一般来说,在选项中组合在一起频率较高的语句排在一起的可能性较大;另外,结合选项还能够找出突破点,再通过排除法,只要排除部分语句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解题思路:语句排序题中经常会涉及到关联词、指示代词、时间等,这是帮我我们快速作答的关键。

(一)代词的称代性:要点为了保持句子在表意上的简洁性,往往在后续句子中使用代词来称代前文已经陈述、说明的内容,这就为我们排定句子的前后顺序提供了一个路标。

【例1】(2010年国家)①单纯罗列史料,构不成历史②只有在史料引导下发挥想象力,才能把历史人物和事件的丰富内涵表现出来③历史研究不仅需要发掘史料,而且需要史学家通过史料发挥合理想象④所谓合理想象,就是要尽可能避免不实之虚构⑤这是一种悖论,又难以杜绝⑥但是,只要想象就难以避免不实虚构出现将以上6个句子重新排列,语序正确的是()A.④⑤⑥③②①B.③①②④⑥⑤C.⑤③②①④⑥D.①③④⑥⑤②【解析】D。

由④的“所谓合理想象”可知,前文一定讲的是“合理想象”,③所以应该在④的前面,由⑤句的“这”可知,其前面一定叙述了一种悖论,排除A、C项。

再从①③句的逻辑关系来看,③句中的“不仅……而且”表明此句应在①句之后,D项语序正确。

【例2】①因而残垣断壁失去部分的构图,也就容易让人通过想象获得②奥林匹亚的废墟之美,究竟属于哪种美呢?也许废墟和残垣断壁本身就是美,这种美与其整体建筑结构左右对称有关③不论是帕台农神庙还是厄瑞克特翁庙,我们推想它失去的部分时,不是依据实感,而是依据这种想象④我们的感动,就是看到残缺美的感动⑤这想象的喜悦,不是所谓空想的诗,而是悟性的陶醉A.④②⑤③①B.②③①④⑤C.②⑤①④③D.②①③⑤④【解析】D。

招警行测答题技巧:如何巧解事件排序题

招警行测答题技巧:如何巧解事件排序题

招警行测答题技巧:如何巧解事件排序题事件排序题在招警行测考试中主要考查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个现象,或者一件事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招警考试网在此将具体解题思路呈现如下:第一,找逻辑关系,避免盲目排序。

第二,找首尾项,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第三,巧用排除法,逐个排除错误选项。

例1:风调雨顺 (2)棉花丰收 (3)外汇储备增加(4)国力增强 (5)大量出口A.1-2-5-3-4B.2-1-5-3-4C.3-4-1-2-5D.1-4-3-5-4答案:A。

解析:按照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进行排序。

风调雨顺后棉花丰收,进而可以大量出口棉花使外汇储备增加,从而增强了国力。

例2:(1)百年老树枝繁叶茂 (2)勘测施工线路(3)将老树平行移动300米 (4)研究制定移动方案(5)老树萌发新芽A.5-2-3-4-1B.1-2-4-3-5C.1-2-3-4-5D.2-1-4-3-5答案:D。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因施工迁移百年老树的事件。

“研究制定移动方案”后才能移动古树,即4在3之前,排除A、C。

比较B、D选项,(在)勘测施工线路(时)——(发现)百年老树枝繁叶茂——(经过)研究制定移动方案(后)——将老树平行移动300米——老树(重新)萌发新枝,D选项更符合事件逻辑顺序。

故本题选择D。

例3:(1)影响原油开采 (2)断流时间增加(3)入海口海水倒灌 (4)河水浪费严重(5)油田被迫减产A.3-1-5-4-2B.2-4-3-5-1C.5-3-1-4-2D.4-2-3-1-5答案:D。

解析:本题描述的是因海水倒灌导致油田减产的事件。

根据事件间的因果关系,“河水浪费严重”是事件逻辑起点,而“油田被迫减产”是事件的逻辑终点,故本题选择D。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公务员考试中的事件排序解题技巧公务员考试中,事件排序题是一类常见的题型。

这类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件发生先后顺序的判断和理解能力。

虽然看起来相对简单,但要在短时间内准确地完成排序,还是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事件排序题的特点。

这类题目通常会给出一系列相互关联的事件,要求考生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事件之间可能存在明显的时间线索,也可能需要通过逻辑推理来判断先后。

在解题时,第一步是要快速浏览所有的事件选项,对整体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

这有助于我们初步把握事件的主题和大致的发展脉络。

接下来,寻找关键的时间标志词或事件发展的逻辑线索。

比如,“首先”“然后”“之后”“最后”等表示顺序的词汇,或者一些明确的时间点,如“2020 年”“春天”“月初”等。

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为我们提供重要的排序依据。

如果题目中没有明显的时间标志词,那么就需要通过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来判断顺序。

比如,原因在前,结果在后;准备工作在前,具体行动在后;先有计划,再有实施等等。

另外,我们还可以采用排除法来解题。

先观察选项中开头和结尾的事件,判断其合理性,排除明显错误的选项,从而缩小选择范围。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技巧,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进行分析。

例 1:①准备食材②点火烹饪③购买餐具④享用美食⑤清洗餐具首先,我们看到“准备食材”应该是整个过程的开端,所以可以先排除以其他事件开头的选项。

然后,准备好食材后“点火烹饪”,接着“享用美食”,享用之后“清洗餐具”。

而“购买餐具”这个事件相对独立,且一般会在准备食材之前发生。

所以,正确的排序应该是③①②④⑤。

例 2:①制定计划②组织实施③明确目标④监督检查⑤总结经验在这个例子中,“明确目标”是首要的,然后根据目标“制定计划”,接着“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最后“总结经验”。

所以合理的顺序是③①②④⑤。

除了掌握上述方法,平时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大量的练习,我们可以更加熟悉各种类型的事件排序题目,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事业单位行测时间排序解题方法

事业单位行测时间排序解题方法

事业单位行测时间排序解题方法欢迎关注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2016辽宁事业单位大部分考试科目为职业能测试和公共基础知识,具体考试内容需要看考试公告,查看最新辽宁事业单位考试招聘信息。

辽宁中公事业单位考试网为广大考生整理了辽宁事业单位考试资料供考生备考学习。

事业单位的行测考试中有一种特殊的题型是事件排序,题目比较简单,大家做题速度很快,准确率也很高。

现在中公教育和众多考生分享这种题型的解题方法,方便考生能够积极备考。

一、直排法事件排序的题目比较短,确定的就是前后之间的顺序。

所以在看到题目比较短、内容较简单时,我们就可以自己针对题目直接排序,比如下面的这个例子。

(1)建立城市交通控制系统 (2)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3)私家车越来越多 (4)经济高速发展(5)城市交通出现堵塞A.4-2-3-5-1B.4-5-3-2-1C.2-1-4-3-5D.1-3-4-2-5【答案】A。

解析:经济高速发展后,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导致私家车越来越多,进而出现堵塞,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控制系统,根据顺序确定为4-2-3-5-1,故答案选A。

二、首尾法在做题目的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有的直排法是不能直接确定选项的。

那这个时候可以根据选项结合题干确定最优的答案。

2.(1)向农民卖种子 (2)小麦产量下降(3)互相推卸责任 (4)小贩收购假种(5)记者采访A.1-2-3-4-5B.2-5-3-1-4C.3-1-5-2-4D.4-1-2-5-3【答案】D。

解析:小贩收购假种后向农民卖种子,是事件的起因,对应的首句内容。

所以确定4为首句,进而确定答案为D。

三、相对排除法还有第三种解题方法,对应的也是比较难的题目,就是根据首尾确定完选项之后,但是还是有两个选项不确定,这个时候怎么才能保证题目的准确性呢?我们可以通过选项之间的相对顺序来进一步确定答案,排除错误选项。

(1)一份赔偿的生效 (2)一次事故的发生(3)一份判决地做出 (4)一个椰子的坠落(5)一场诉讼的提出A. (4) - (2) - (5) - (3) - (1)B. (2) - (1) - (5) - (4) - (3)C. (4) - (1) - (2) - (5) - (3)D. (2) - (1) - (4) - (3) - (5)【答案】A。

事件排序四大方法精讲

事件排序四大方法精讲

行测传统题型讲解:事件排序四大方法一、直接排序法所谓直接排序法,就是不看选项,只看题目的五个事件进行直接排列顺序,排完之后再去查看选项,看哪一项符合所排的顺序,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直接排序法就是挖掘事件之间的逻辑顺序,是最为原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为事件排序的核心问题是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这种逻辑顺序可能是顺承关系(按时间或事情脉络发展)、因果关系、充分关系、必要关系等。

但在一个事件中往往会包含多种关系,建议考生在进行直接排列时应该多方考虑。

例题1:(1)面临合同续签(2)商户集体停业(3)摊位租金上涨(4)恢复营业(5)进行协商A.1—3—2—4—5B.2—5—4—1—3C.1—3—2—5—4D.2—1—5—3—4解析:此题答案为C。

题干描述的是合同续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事件。

按照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因为在合同续签的时候出现摊位租金上涨的问题,所以商户集体停业,然后进行协商,最后恢复营业。

查看选项,C项符合我们直接排列的顺序。

二、代入排序法代入排序法恰好是与直接排序法相反的一个过程,直接排序是不看选项直接对事件进行排列,代入法则是依照选项的顺序依次查看题干的五个事件,最为合理的即为正确的顺序。

代入法费时较多,主要针对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理清楚头绪的事件。

建议考生在用时要分清楚条件。

例题2:(1)成为优秀的记者(2)意外受伤(3)准备参加全国比赛(4)恢复信心(5)从小刻苦训练A.4—2—1—5—3B.5—3—2—4—1C.5—1—3—2—4D.5—1—2—4—3解析:此题答案为B。

将选项顺序代入后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B项中,因为从小刻苦训练,所以能参加全国比赛,训练中意外受伤,通过努力恢复信心,最终成为优秀记者是较为合理的顺序。

同时,比较其他选项可看出,(5)和(1)分别应是事件的始末,因此答案是B。

三、排除法排序排除法针对的是这样一类题目,这类题目描述的时间往往有很明显的时间顺序或者是因果关系,一个动作或者是事件的发生必须在另一个动作或者是事件之前或者之后,这样通过排除明显有错误的选项,就可以很快选出正确的答案。

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传统题型讲解--事件排序四大方法

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传统题型讲解--事件排序四大方法

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传统题型讲解--事件排序四大方法事件排序是吉林省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部分的一种传统题型,也是一项重要考核内容。

事件排序是指将给定的事件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的一类题目。

解答事件排序题目,专家总结考生可参考以下四种方法:一、直接排序法所谓直接排序法,就是不看选项,只看题目的五个事件进行直接排列顺序,排完之后再去查看选项,看哪一项符合所排的顺序,进而选出正确答案。

直接排序法就是挖掘事件之间的逻辑顺序,是最为原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因为事件排序的核心问题是事件发展的逻辑顺序,这种逻辑顺序可能是顺承关系(按时间或事情脉络发展)、因果关系、充分关系、必要关系等。

但在一个事件中往往会包含多种关系,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在进行直接排列时应该多方考虑。

例题1:(1)面临合同续签(2)商户集体停业(3)摊位租金上涨(4)恢复营业(5)进行协商A.1—3—2—4—5B.2—5—4—1—3C.1—3—2—5—4D.2—1—5—3—4解析:此题答案为C。

题干描述的是合同续签过程中遇到问题的事件。

按照事件发生的因果关系和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因为在合同续签的时候出现摊位租金上涨的问题,所以商户集体停业,然后进行协商,最后恢复营业。

查看选项,C项符合我们直接排列的顺序。

二、代入排序法代入排序法恰好是与直接排序法相反的一个过程,直接排序是不看选项直接对事件进行排列,代入法则是依照选项的顺序依次查看题干的五个事件,最为合理的即为正确的顺序。

代入法费时较多,主要针对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理清楚头绪的事件。

专家建议考生在用时要分清楚条件。

例题2:(1)成为优秀的记者(2)意外受伤(3)准备参加全国比赛(4)恢复信心(5)从小刻苦训练A.4—2—1—5—3B.5—3—2—4—1C.5—1—3—2—4D.5—1—2—4—3解析:此题答案为B。

将选项顺序代入后进行比较,可以看到在B项中,因为从小刻苦训练,所以能参加全国比赛,训练中意外受伤,通过努力恢复信心,最终成为优秀记者是较为合理的顺序。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

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任何一场考试取得成功都离不开每日点点滴滴的积累,下面为你精心准备了“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持续关注本站将可以持续获取的考试资讯!行测言语理解技巧:不容“小瞧”的事件排序事件排序是某些省考行测重要题型之一,此部分难度系数不高,主要通过首尾排序和相对顺序排序法即可解题。

但往往是这个简单的题型,却让很多人“大意失街亭”,许多考生不懂得方法,在读完题干后,一句一句的为给定的事件排顺序,特别浪费时间,我们一定要结合具体的方法去快速解题。

这里教大家一个保险的招数,如果确定要选择某一选项,可以按照选项给出的顺序再顺一遍几件事情的顺序没看是否存在跳跃,没有问题即可确定答案。

下面介绍一下首尾排序法和相对顺序排序法在考试中的应用。

一、首尾排序法:从选项出发,观察4个选项给定的首句和尾句,适合的留下,不适合的排除即可。

【例题1】①确定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②对十八大代表初步人选实行差额考察③各选举单位召开全委会投票④对不符合十八大代表条件的人选及时调整⑤十八大代表候选人初步人员公示A.2-4-5-3-1B.2-4-5-1-3C.1-3-4-5-2D.2-3-4-1-5【答案】A【解析】考查确定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的顺序。

最终应该是确定十八大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即1句在最后面。

通过尾句的确定而选择答案,当然,为了保证正确率,可以按照A选项的顺序再顺读一遍。

二、相对顺序排序法:一方面,如果我们确定某些事情的相对顺序,可以用确定的顺序直接选择或排除答案,另一方面如果在观察选项给定首句或尾句的时候,我们确定排除了一些选项,有时候可以观察剩下选项的不同点确定答案。

例如剩下的待选选项只有4句和5句的相对顺序不同,那我们就可以直接看4、5句的顺序,从而确定答案。

【例题2】①推广使用可降解的塑料制品②发明塑料③产生白色污染④制成各种塑料制品⑤弃置成为固体废物A.2-4-3-5-1B.2-4-5-3-1C.1-2-3-4-5D.1-2-4-3-5【答案】B【解析】由于塑料的发明,制成塑料制品产生白色污染,后推广可降解塑料制品。

公考行测——新题型之事件排序解题方法指导

公考行测——新题型之事件排序解题方法指导

新题型之事件排序解题方法指导1.首先观察四个备选答案的第一个序号,要注意第一个开始序号相同的个数,一般应以序号最多的那个序号为事件排序的第一步,并以此作为推理的逻辑起点。

2.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某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直至最后选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这里尤其提醒的是,选出最符合逻辑的答案。

对于那些牵强的排序或者过于偶然性的排序,应仔细斟酌。

4.切忌以自己的思路作为判断正误的“唯一准绳”,当自己的思路与选项的思路不一致时,一般应以选项的思路为参考作出综合推理,选出正确答案。

1.(1)某公司推出送奶服务(2)李大妈发现奶箱是空的(3)获得赔偿(4)给奶品公司打电话(5)发生车祸A.1-2-5-3-4B.1-5-2-3-4C.l-5-4-2-3D.1-5-3-4-22.(1)责令店主停业整顿(2)追查熟食加工点(3)举行婚礼(4)出现多人食物中毒(5)核查各种菜品A.3-5-4-2-1B.4-3-2-5-1C.3-4-5-2-1D.3-4-1-5-23.(1)119接到报警(2)消防队赶到封锁现场(3)道路堵塞(4)运化学试剂的汽车发生遗撒(5)路边树丛突然起火A.4-5-1-2-3B.3-4-5-1-2C.4-3-2-1-5D.4-5-2-3-14.(1)摔倒(2)遗留废料(3)提起诉讼(4)上班(5)道路施工A.4-2-1-5-3B.5-2-4-1-3C.4-3-2-1-5D.4-5-2-3-15.(1)晕倒(2)领导探望(3)步入社会(4)工作任劳任怨(5)成为劳模A.4-2-1-3-5B.l-3-2-4-5C.5-4-1-3-2D.3-4-1-2-5参考答案解析1.B【解析】这是一道因奶品公司未如约履行送奶服务,最终给客户赔偿的排序题。

2.C【解析】这是一则食物中毒,并予以严查的经过。

经典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经典事件排序解题技巧

事件排序解题技巧在行测中,事件排序题并不难,它的出题方式一般是在题干中给出一个事件中的5个事件节点,让考生按照事情开展的合理顺序选出正确的答案,虽然这类题目难度不大,但是如果能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就可以更加快速解题。

今天,我为大家整理了。

一、因果顺序类这类题目描述的事件的起因或结果是非常确定的,通过确定事件的起因可以确定首句,根据事件的结果可以确定尾句,从而能够快速的选出答案。

例:1考试成绩差 2上课打瞌睡 3上网4沉迷于网络游戏 5熬夜A 1-3-4-5-2B 2-1-3-5-4C 5-2-1-3-4D 3-4-5-2-1【解析】这道题我们一看就可以确定事件的起因是上网,事件的结果是:考试成绩差,而以上网作为首句,以考试成绩差作为尾句的只有D选项,就可以直接选出答案D。

二、流程顺序类所谓流程顺序类,就是要根据事件之间的逻辑顺序或者顺承关系,理清楚事情脉络的开展,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1市民自发看护鸽子 2对不文明行为进展“曝光〞3有人偷捕鸽子 4放养一批广场鸽子5对城市放养鸽子的利弊作了研究A 4-3-1-2-5B 4-3-5-2-1C 3-2-5-1-4D 5-4-3-2-1【解析】解这道题即利用了顺承的逻辑关系,首先对城市放养鸽子的利弊作了研究,发现利大于弊,就放养了一批广场鸽子,然后发现有人偷捕鸽子,就对这种不文明的行为进展了“曝光〞,引起了市民的关注,市民便自发看护鸽子。

选D。

三、排除排序法排除排序法针对的是这样一类题目,题目中的某两个事件有明显的先后关系,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排除错误选项选定答案。

例:1制衣 2买衣料 3量体 4试穿 5合体A 1-3-5-2-4B 2-3-1-4-5C 1-5-3-2-4D 3-1-4-2-5【解析】这道题我们知道肯定是先买了衣料才可以制衣,因此2必然在1的前面,而满足这样的顺序的只有B,所以直接选B即可。

例:1飞铲 2带球过人 3踢球 4脚扭伤 5医院治疗A 3-2-1-4-5B 2-5-3-1-4C 3-1-5-2-4D 1-2-4-3-5【解析】这道题目我们知道肯定是先踢球后脚扭伤,后进医院,所以3在4前,4在5前,满足此顺序的只有A选项,直接选A即可四代入排序法代入排序法是与直接排序法相反的一个过程,直接排序法是不看选项直接对事件进展排列,而代入法那么是依照选项的顺序依次查看题干的五个事件,最为合理的即为正确的顺序代入法费时较多,主要针对逻辑关系比较复杂,难以理清楚头绪的事件【经典例题】1分析方案与实际的差异 2考察本年实际完成3拟定总体方案 4制定具体方案 5考虑方案修正因素A 2-1-3-4-5B 5-1-2-4-3C 1-2-4-3-5D 3-2-1-5-4【解析】这道题逻辑关系相比照拟复杂,方案修正因素与考察本年实际完成以及分析方案与实际的差异谁先谁后不好确定,就需要我们代入选项进展排除,代入后发现A、C都是方案都制定好了最后才考虑修正因素,显然不合理,排除,B选项是先制定了具体方案才制定总体方案,也不合理,排除,就只剩下D选项,此题就选择D。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事件排序题解题思路和解答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事件排序题解题思路和解答分析

公务员考试行政能力测试判断推理事件排序题解题思路和解答分析事件排序已不是国家公务员考试以及大部分省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块的主要题型之一了,但仍是广西等少数省(区)市公务员考试、部分省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模块的命题方向。

本文从事件排序题的解题原则入手,阐释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并通过实例讲解进行说明。

公务员考试的事件排序题,主要考查应试者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个现象,或者一件事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

尽管没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必然存在的,因此在解题时必须遵循这一逻辑关系。

下文中将从事件排序题的解题原则入手,阐释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并通过实例讲解进行说明。

一、解题原则专家提醒考生解答时间排序类试题,必须根据事物之间的逻辑关系和一般知识对事件作出排序,以便所选的选项最合乎逻辑,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首先,答题时,应试者可以结合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事件,以便使你设想的事件顺序讲得通;其次,正确的答案应以最少的假设来联系和安排这五个事件的发生顺序。

不要钻牛角尖,认为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没有一个是正确的,应从中找到一个比较正确的;最后,当五个事件分成两组事件时,应仔细分析哪组事件在前,哪组事件在后,不要弄错了先后顺序。

二、解题思路一般来说,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思路如下:第一,照准逻辑关系,避免盲目排序。

相当一部分考生在做题时往往在看完题干之后不看可选项,先入为主,直接在头脑中排出一个自以为对的顺序,然后根据这一顺序去查找与之相符的选项,结果却发现没有一个是符合的,这种做法使考生在做题时常会陷入误区,正确的做法是:首先分析题干的逻辑关系,然后结合选项来做题,避免不看选项便盲目排序。

第二,寻找首尾项,快速选出正确答案。

在考题当中,有的试题只需找出首尾项,便能很快选出正确答案,利用这个方法,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以保证答案的正确性。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什么是行测排序题?行测排序题是公务员考试中常见的一种题型,也是考察应试者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这类题目中,通常会给出一组事物、人物或事件,并要求根据某种特定标准进行排序。

排序题的解题思路解答行测排序题需要遵循一定的思路和步骤,下面将介绍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1.理清题意:仔细阅读问题描述,确保对问题要求有充分理解。

明确需要按照何种标准进行排序。

2.列出排序依据:根据问题描述,找出可以作为排序依据的特征或条件。

这些特征或条件可以是时间先后、大小关系、重要性等等。

3.确定排列顺序:根据所列出的排序依据,确定排列顺序。

可以使用数字、字母或其他符号来表示顺序。

4.逐项比较:将每个选项与其他选项进行比较,根据所列出的排序依据判断大小关系,并标注在选项旁边。

5.填写答案:按照比较结果填写答案。

通常情况下,答案是将选项按照大小关系从小到大或从大到小排列。

示例题目及解析下面是一个示例题目,通过对这个题目的解析,可以更好地理解行测排序题的解题思路:问题描述:根据以下信息,对A、B、C、D四人的年龄进行排序。

1.A比B年长2岁;2.C比D年长3岁;3.B比C年长4岁。

解析步骤:1.理清题意:根据给出的信息,要求对A、B、C、D四人的年龄进行排序。

2.列出排序依据:根据给出的信息,可以得知A和B之间相差2岁,C和D之间相差3岁,B和C之间相差4岁。

3.确定排列顺序:我们可以选择以A为基准进行排序。

即先确定A的位置,再通过与A的年龄差来确定其他人的位置。

4.逐项比较:根据所列出的排序依据,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A > B– C > D– B > C5.填写答案:根据比较结果填写答案。

由于我们选择以A为基准进行排序,所以答案应为 A > B > C > D。

注意事项在解答行测排序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只有充分理解题目要求,才能正确回答问题。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

真题解读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事件排序解题方法事件排序题主要考查考生在未掌握全部必要事实的条件下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要求在每个问题中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词语或一句话表述的,接着给出的选项是表示五个事件的四种可能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让考生选择一种最合理、最合乎逻辑的事件排列顺序。

题中给出的五个事件表述虽然简单,但它表示一件事或一个现象演变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环节,尽管没有给出其他细节,但五个关键环节之间是必然存在的事件时间顺序或事件逻辑顺序或空间逻辑顺序等逻辑关系。

答题时,可根据选项的一些顺序来确立最先发生的事件或者最后发生的事件,根据已有的顺序和事实的逻辑顺序进行对照,比较看是否适合事实的逻辑顺序。

事件排序试题在2004年、2005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和地方省市公务员考试都有涉及,2006年-2009年,在公务员考试中事件排序的并不多,主要是北京、天津市公务员考试年年都考,北京市公务员考试一般都是5题,天津市公务员考试一般10题。

从整体上来说,事件排序在判断推理这个模块中算是比较简单的一部分,可是其分值也较低,所有考生需要关注的是做这类试题的速度非常关键,只有在这些相对简单的题上节约时间,才能为难题空出事件,这样才能做好整个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题。

解事件排序的题主要可以用代入法、首尾法、排除法和直接排序法,本文中QZZN公务员考试辅导专家以2007年到2009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真题来讲解事件排序题的解题方法。

北京市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事件排序练习1.(1)某公司推出送奶服务(2)李大妈发现奶箱是空的(3)获得赔偿(4)给奶品公司电话(5)发生车祸[2007年北京市应届生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41题]A.1-2-5-3-4 B.1-5-2-4-3 C.1-5-4-2-3 D.1-5-3-4-2【QZZN答案】B【QZZN解析】此题可以用首尾法解题。

行测排序题秒杀技巧

行测排序题秒杀技巧

行测排序题秒杀技巧
在行测的排序题中,秒杀技巧主要是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以下是几个常用的技巧:
1. 先看条件,再看要求:在阅读题目时,先仔细阅读给出的条件和要求,理清思路。

明确每个选项之间的比较关系和排序规则。

2. 逆向思维:有时候,通过排除法可以更快地确定选项的位置。

如果根据特定的条件,可以排除某些选项的位置,那么就可以从剩下的选项中更快地确定顺序。

3. 利用排列组合:有些排序题可能涉及到多个元素在给定条件下的排列组合,可以利用组合数量来推断选项的位置。

4. 注意排斥关系:排斥关系是指某些选项彼此排斥,即如果一个选项在某个位置,那么另一个选项就不能在相邻的位置。

通过观察选项的排斥关系,可以更快地确定选项的位置。

5. 高效比较法:当选项数量较多时,可以采取两两比较的方式,逐个确定选项的位置。

通过比较大小、属性等信息,确定选项的相对位置。

6. 留意限制条件:有时候,在题目中给出了一些限制条件,比如某个选项不在某个位置,或者某个选项在特定的位置等,这些限制条件可以在解题过程中帮助确定选项的位置。

除了以上技巧,还要在平时训练中多做排序类题目的练习,提高观察力和分析能力。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总结,可以逐渐提高在行测排序题中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

行测排序题一、行测排序题概述行测排序题是行测题型中的一种,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思维、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排序题在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等考试中均有出现,题量较大,掌握解题方法对于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至关重要。

二、行测排序题类型及解题方法1.事件排序事件排序题主要描述了一组事件的发生顺序,要求考生根据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排序。

解题方法如下:(1)抓关键词:找出事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先后关系。

(2)找逻辑关系:分析事件之间的因果、转折、并列等逻辑关系。

(3)排除法:根据分析,排除不符合逻辑的排序选项。

2.语句排序语句排序题要求考生将给出的语句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使整个句子通顺、合理。

解题方法如下:(1)抓关键词:找出语句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先后关系。

(2)找逻辑关系:分析语句之间的因果、转折、并列等逻辑关系。

(3)排除法:根据分析,排除不符合逻辑的排序选项。

3.条件排序条件排序题描述了一组条件与结果之间的关系,要求考生根据条件进行排序。

解题方法如下:(1)抓关键词:找出条件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关键词,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先后关系。

(2)找逻辑关系:分析条件之间的因果、转折、并列等逻辑关系。

(3)排除法:根据分析,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排序选项。

三、解题技巧及策略1.抓关键词:快速找出题目中的关键词,分析关键词之间的先后关系和逻辑关系。

2.找逻辑关系:分析题目中的逻辑关系,如因果、转折、并列等,以便进行排序。

3.排除法:根据分析,排除不符合逻辑或条件的排序选项,提高正确率。

四、实战演练与解析【例题】以下事件按照发生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准备食材→ 洗菜→ 切菜→ 炒菜→ 吃饭B.准备食材→ 洗菜→ 吃饭→ 切菜→ 炒菜C.洗菜→ 准备食材→ 切菜→ 炒菜→ 吃饭D.准备食材→ 吃饭→ 洗菜→ 切菜→ 炒菜【解析】正确答案为A。

首先分析各个事件之间的先后关系,准备食材→洗菜→切菜→炒菜→吃饭是一个完整的做饭过程,符合逻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行测答题技巧:事件排序题的答题方法备战事业单位行测考试,排序题是常见的题型之一,一般行测中的排序题目会给出五个事件,每个事件是以简短语句表述的,接着给出表示事件的四种假定发生顺序的四个数字序列,请选择其中最合乎逻辑的一种事件顺序。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排序题目的类型和做题方法。

(一)事件排序的题型
事件排序可分为表示五个事件的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和两组事件的两种题型。

1、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一组事件的题型
[例1](1)藏羚羊被大肆捕杀(2)颁布保护藏羚羊的法规(3)藏羚羊数量有所回升
(4)藏羚羊濒临灭绝(5)偷猎者被绳之以法
A.1-4-2-5-3
B.4-1-2-3-5
C.2-3-5-1-4
D.2-1-4-5-3
2、五个词或短语集中说明两组事件的题型
[例2](1)暑假计划回老家(2)学校举办夏令营(3)改变计划
(4)回老家过春节(5)参加夏令营
A.1-3-5-2-4
B.2-3-5-1-4
C.1-2-3-5-4
D.4-1-3-2-5
(二)事件排序的解题方法
在了解了排序题类型之后,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解题方法:
1、解答有关事件排序题目时,要利用自己掌握的常识对事实作出必要的补充或假设,按事件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应试者应使用自己日常学习与生活中所积累的一般知识来填补题目中所欠缺的部分,以便使你假想的程序推理更合理。

2、在多数情况下,可采用排除法,即首先确定要环节必为最先发生或最后发生,或者确定某两个环节必前后发生,进而对选项进行排除。

3、四个选项给出的四个顺序也许没有一个与你设计的最合理的顺序相同,但其中必有一个是相对合理的,不要先入为主,钻“牛角尖”,认为没有正确选项。

(三)例题与解析
【例题1】(1)创作电影插曲(2)接到配音任务
(3)歌曲被广为传唱(4)到基层体验生活(5)电影取得成功
A、2—4—1—3—5
B、1—3—2—5—4
C、2—4—1—5—3
D、2—1—5—4—3
【解析】C本题叙述的是电影插曲成名的过程。

接到任务是创作的前提,即(2)在(1)前,排除B;而电影成功,又是歌曲传唱的基础,即(5)在(3)之前,排除A;先有体验生活,才有创作插曲,即(4)在(1)之前,排除D,因此,本题的合理顺序是2—4—1—5—3。

故选C。

【例题2】(1)工人失业增多(2)自由竞争
(3)劳动生产率提高(4)贫富差距加大
(5)采用先进生产技术
A、5—3—2—4—1
B、2—5—3—1—4
C、5—2—3—4—1
D、1—2—5—3—4
【解析】B本题描述的是自由竞争的一系列影响。

在自由竞争的前提下开始采用先进生产技术,即先由(2)才由(5),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即出现(3),进而造成工人失业,即(1),最终导致贫富差距加大,因此本题的合理顺序是2—5—3—1—4。

故选B。

在行测考试中,排序题目是常见题型但并非难题,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找出事件的先后顺序,勤于练习,争取将这部分题目分数拿下。

最新招考公告、备考资料就在辽宁事业单位考试网
/liaoning/。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