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五大都市圈

合集下载

全球四大都市圈盘点

全球四大都市圈盘点

全球四大都市圈盘点本文来源:侯晋中作者:李伟、伍毅敏都市圈是介于“城市”和“城市群”之间的区域概念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都市圈莫属东京都市圈和纽约都会区(尊重其各自的习惯译法不同),同时东京和纽约又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城市,是北京的发展目标。

1、东京都市圈是由日本内阁府指定,范围包括一都三县(东京都、千叶县、埼玉县和神奈川县),(参见图1)。

图1东京都市圈范围2、纽约都会区是美国统计局定义的地理单位(Greater New York)图2 纽约都会区范围50公里是现有都市圈发展半径的极限首先看看日本。

日本将城市地区称作市街地,即人口密度不小于4000人/平方公里的地区。

按照这个标准制作了如图3所示的东京都市圈的成长图。

可以看出,东京都市圈是从小到大逐步发展起来的,其半径从1920年的10公里,发展到1980年的50公里左右,且从1980年开始,其长轴半径一直稳定在50公里附近(短轴半径为30公里左右)。

图3 东京都市圈发展历程按照同样的人口密度标准,纽约都会区的发展轨迹(参见图4)也是从小到大向外逐步成长,与东京都市圈一样在1980年前后长轴半径在50公里附近稳定(短轴半径也为30公里左右)。

图4 纽约都会区发展历程东京都市圈和纽约都会区长轴半径随时间推移(参见图5)的轨迹,呈现出典型的成长曲线,经过了几十年的成长,进入了现在的稳定阶段。

图5 东京都市圈、纽约都会区长轴半径的推移东京都市圈和纽约都会区的长轴半径二十多年都稳定在50公里附近,与人们日常生活规律、通勤范围、交通运输效率等因素息息相关人对于通勤时间长度的忍耐性是尽管交通运输效率较过去有了长足提升(如新干线、轨道交通快线),但都市圈的半径并没有出现无限制的增长的主要原因。

通勤圈的大小决定着都市圈的大小1、日本首都交通圈轨道交通所示半径恰是50公里左右可以得到证明,法定的东京都市圈居民出行调查的范围(即通勤圈范围)就是这个范围。

图6 日本首都交通圈轨道交通网络示意图(不含地铁)2、伦敦都市圈无论人口密度还是主体建成区范围都更小,接近50公里长轴半径虽然也有一些新城,但总体上联系紧密程度更弱(参见图7)。

长三角利用外资环境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五大都市圈比较的视角

长三角利用外资环境的国际比较——与世界五大都市圈比较的视角

三 角作 为 全球第 六 大都 市圈 , 应该 说在 中 国吸 引外 资过程 中是 较 为 成 功 的区 域 。但 与 世 界 五 大 都 市 圈相 比, 由于起 步 较 晚 , 管 从 发 展 程 度 还 是 制 度 不 建 设等 诸多 方 面 都 会 有 所差 距 。本 文 就 长 三 角 投 资 环境 的相 关 层 面 与世 界 五 大 都 市 圈 进 行 比较 分 析 , 图探求 一 些 经 验 与 不足 , 长 三 角 吸 引外 资 试 为 提供 有 益参 考 。
与 世 界 五 大都 1 复旦大学经济学 院 , 上海 2 0 3 ;. 海金融学院 , 04 3 2 上 上海 2 10 ) 0 2 9
【 摘
要】 长三 角作为全球 第六大都 市图 目前 已经成为 中国吸 引外 资最集 中的 区域之 一。通过 与世界 其他五 大
东 道 国和地 区来 说 , 创 造 良好 的投 资 环 境 , 引 要 吸
都市 圈是 城 市化 发 展 的 高 级 阶段 。在 都 市 圈
形成 的空 间里 , 由于集 聚形成 的规 模经 济 和 范 围经 济 , 之 高速通 道缩短 了城市 问空 问距 离 和经 济距 加 离 , 资 回报 率 和要 素 收 益 率 明显 提 高 。基 于此 , 投 都 市 圈凭借 优越 的投 资环 境 , 为 吸引 外 资最 集 中 成 的区域 。进 入 2 1世 纪 以来 , 随 中 国 经 济 的发 展 伴 和对外 开放 步伐 的加 快 , 三角 都市 圈 吸 引外 资呈 长 快 速增 长 的态势 。2 0 0 3年 以来 长 三 角 实 际利 用 外
各 方投 资 , 繁荣 本 国及 本 地经 济 , 资 环境 是 ~个 投 复 杂 的系统 , 其 发 展 和 完善 过程 中 , 资 环 境 具 在 投

探访世界六大都市经济圈

探访世界六大都市经济圈

探访世界六⼤都市经济圈2019-06-10纽约都市圈:⾸屈⼀指的全球⾦融中⼼纽约都市圈是世界五⼤都市圈之⾸,北起缅因州,南⾄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城市,以及40个10万⼈以上的中⼩城市。

在这个区域中,⼈⼝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的20%,城市化⽔平达到90%以上。

纽约都市圈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

位于波⼠顿郊区的128号公路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科技企业,因此这⾥也享有“美国东海岸硅⾕”的美誉。

其周边的⿇省理⼯学院、哈佛⼤学和波⼠顿⼤学等著名学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

其中由⿇省理⼯学院毕业⽣们创办的公司就占到了70%。

此外,纽约华尔街全⽅位的⾦融服务,也使这些企业的发展如虎添翼。

纽约在整个城市圈中处于地理和地位的双重核⼼位置,⽽它对整个城市圈的影响⼒,很⼤程度上来⾃于这条全长仅有500多⽶的华尔街。

这⾥云集了包括纽约证交所、美联储、⾼盛、美林、摩根斯坦利等响当当的⾦融机构,正是这些知名机构,使华尔街成为国际⾦融界的“神经中枢”。

⾼质量的服务,⾃然离不开⾼素质的⼈才。

纽约上班族当中,35%的⼈集中在⾦融⾏业。

⼈才和资本的不断集聚使得纽约从300多年前北美殖民地⼀个⼩⼩的贸易前站起步,成为⾸屈⼀指的全球⾦融中⼼。

俗话说,罗马不是⼀天建成的,纽约都市圈完善的产业布局也并⾮⼀天铸就。

历史上,纽约都市经济圈经历过三次重⼤调整。

1921年第⼀次调整主要是向郊区扩散,带来的却是城市规划铺张、⼟地资源利⽤率低下等问题;1968年第⼆次规划,重点是建⽴多个城市中⼼,但结果还是因为⼟地利⽤效率降低,城市空洞化现象严重等问题⽽以失败告终。

1996年,美国东北部⼤西洋沿岸城市带的规划,确⽴了拯救纽约都市圈的全新理念。

在纽约都市圈中,不得不提的还有⼀个特殊的⾓⾊,那就是美国⾸都华盛顿,它的存在为整个都市圈抹上了浓重的政治⾊彩。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中国大都市带、都市连绵区、城市群、都市圈、城市密集区

1.都市区概念:它是一个大的人口核心以及与这个核心具有高度的社会经济一体化倾向的邻接社区的组合,一般以县作为基本单元。

北京都市区、长三角都市区、上海都市区、杭州都市区、金华-义乌都市区、宁波都市区、温州都市区等。

2.大都市带概念:大都市带在一个较大的区域范围内,有若干个彼此分离的大都市区在人口和经济活动等方面逐渐紧密连成一体所形成的一种空间结构形态,是一种新的城市区域空间组织形式和城市区域发展的现象。

世界大都市带目前世界上有6个大都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以及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等。

其中又以第一、第二个大都市带最为典型: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该大都市带简称波士华希(),是世界上第一个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都市连绵带,沿着大西洋,北起马萨诸塞州、新罕布什尔州,南到弗吉尼亚州,共涉及美国10个州。

北端城市为波士顿,南端是华盛顿,中间以纽约为中心,依次排列着普罗维登斯、哈特福德、纽黑文、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和特大城市,延伸,宽,面积约为13.万9平方公里。

据美国《幸福》杂志197年7的统计,美国50家最大商业银行中的28,50家最大人寿保险公司的42,%50家0最大的工业公司的33,%50家最大零售公司的42,%50家最大运输公司的28都%将总部设在这个大都市带内。

另外,华盛顿是美国的首都,纽约是联合国总部所在地,这个大都市带不仅是美国政治中心,也是世界政治活动的中心地。

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东海道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核心,包括横滨、京都和神户等特大城市,在濑户内海沿岸和北九江地区所形成的日本最大的大都市带。

这个大都市带面积约为10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国土面积的20,%居住人口达600余0万,集中了日本50以%上的人口,远远超过美国东北海岸的大都市带,人口密度也比后者高出3-倍4。

世界著名经济圈

世界著名经济圈

世界著名的经济圈纽约①概念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超100万人以上人口的大城市,10万城市人口以上的城市共50多个(其中100万人口以上的10个以上)。

该大都市圈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

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②基本指标超1000万人口的城市1个,全球十大机场2个,GDP超过2万亿美元,人均超过3万美元,城市人口超过5000万。

③经济特点全球金融中心、经济中心,其中纽约市人口超过1500万,系世界经济中心、政治中心。

其中纽约3大机场年客流量约7600万人次,居全球第一2、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①概念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出海口为圣劳伦斯河。

这个大都市圈与美国东北沿海大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有20多个100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占据美国70%以上制造业产值,形成了一个特大工业区域。

②基本指标超200万人口以上城市5个以上,有全球十大机场1个,GDP2.5万亿美元以上,人均约3万美元,城市人口超过5000万。

③经济特点:全球汽车制造中心,机械制造中心,如著名的福特汽车公司就在此区内。

3、美国西海岸大都市圈①概念以旧金山-洛杉矶为中心,北有西雅图、温哥华,南至墨西哥,是一带状型大都市圈,由3个大都会区西雅图——温哥华、旧金山、洛杉矶构成,城市面积15万平方公里以上,城市人口4000万以上。

②基本指标在其幅地内拥有全球十大机场2个,GDP约3万亿美元,人均约3万美元,3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旧金山、洛杉矶等。

③经济特点全球软件中心,航天中心、高科技中心,著名的硅谷就在这一区域内,西雅图还是微软总部所在地。

4、美国南部大都市圈①概念以密西西比河下游流域为中轴,亚特兰大、达拉斯、休斯敦、迈阿密为4大都会(特大城市),集中了美国南部的主要城市与产业,城市面积在20万平方公里以上。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世界五大都市圈世界上最着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

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

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

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

圈内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发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结构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设区基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发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发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扩散,圈内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世界五大都市圈探访录之伦敦:创意产业之都

世界五大都市圈探访录之伦敦:创意产业之都

世界五大都市圈探访录之伦敦:创意产业之都伦敦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

这一地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

由伦敦城和其他32个行政区共同组成的大伦敦是这个都市圈的核心。

作为整个都市圈的龙头,这片约1600平方公里的土地,在雾都时代,曾经是一个工业中心、接着又慢慢演变成一个金融和贸易中心。

然而,伦敦日新月异的脚步并没有就此停下。

在近10多年里,以创意产业为主的新兴产业开始在大伦敦地区异军突起。

凭借着每年210亿英镑的产出值,创意产业目前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伦敦第二大支柱产业,不少评论都把世界最酷城市的桂冠送给了伦敦。

一个鸡蛋可以做什么用?这是几年前,在英国伦敦举行的一场"头脑风暴"中的题目。

有人说可以用来做漂亮的彩蛋,有人建议将它加工成面膜,也有人说,以后集会时,就怀揣两个鸡蛋,去丢那些"讨厌的人"。

也许很少有人把这些五花八门的答案当真,但2002年,一栋外观酷似鸡蛋的全玻璃建筑,却成了伦敦的市政厅大楼。

游客:这个是现代的伦敦,很与众不同,看上去好象快要倒的样子,但我觉得这和周围很配,形成一种非常强烈的对比,让人们感受了新旧伦敦的两种风味。

没有人知道,究竟是不是那场头脑风暴,画出了伦敦市政厅的雏形。

但越来越多年轻的灵感,正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给人惊喜,却是不争的事实。

在伦敦泰晤士河南岸,每天都排着长队,人们等上两三个小时也不愿意错过的,就是眼前这个超级巨无霸,"伦敦眼"。

1993年,《星期日泰晤士报》举办了一场竞赛,征集最疯狂的千禧年庆祝计划。

两名年轻建筑师提议,建造一个全球最大的摩天轮,让人们体验一番从高处俯瞰泰晤士河、俯瞰伦敦、俯瞰地球的美妙感觉。

如今,这座135米高的伦敦眼,就像块巨大的磁铁,吸引着成千上万的游客,人气一点也不熟给泰晤士河对岸的大笨钟。

漫谈世界五大都市圈

漫谈世界五大都市圈

漫谈世界五大都市圈作者:栗宁来源:《地理教育》2009年第02期1957年,法国地理学家戈特曼首次提出了大都市圈概念,用以概括一些国家出现的大城市群现象。

城市圈,指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

经济高度整合的城市圈,是一个地区参与国际经济分工合作及竞争的主要力量和阵地。

一、纽约都市圈纽约都市圈,世界五大都市圈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纽约占据了区域内的核心地位。

在这个区域中,人口达到6 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纽约都市圈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

纽约港是美国东部最大的商港,重点是发展集装箱运输;费城港主要从事近海货运;巴尔的摩港作为矿石、煤和谷物的转运港;而波士顿港则是以转运地方产品为主的商港,同时兼有渔港的性质。

都市圈内合理完善的产业分工格局,使其对世界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力。

二、五大湖都市圈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经过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美国南北战争后,五大湖各城市就完成了从商业城市向以大机器工业为基础的工业城市的过渡,成为美国重要的制造产业带。

它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共同构成北美制造业带,底特律是全球著名的汽车城。

随着汽车产业竞争的加剧,五大湖地区的制造业出现衰退。

随之而来的是五大湖工业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体现为制造业在经济中的比重日益缩小,而服务业所占比重迅速扩大。

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金融、通信、旅游、医疗等属于服务性质的产业快速发展,五大湖都市圈整体经济竞争力有所提升。

三、伦敦都市圈伦敦都市圈,又称伦敦—伯明翰—利物浦—曼彻斯特城市群,形成于1970年,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

全球五大都市圈的特点、做法及经验摘要:本文通过简略比较和探讨已趋向成熟的国外五大都市圈的发展特点、经验及其做法,有助于我们认清都市圈发育的一般规律和国内大都市圈所处发展阶段和存在不足,从而为我国大都市圈的培育发展提供有效范例和借鉴。

关键词:国外都市圈比较启示目前,国际公认以纽约、伦敦、东京、巴黎、芝加哥为核心的国外五大都市圈,以其人口规模宏大、地域广阔、经济和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当今世界最大财富和最先进生产力,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城市经济和全球经济竞争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纽约都市圈——产业分工布局最完善、最有序的大都市圈(一)基本概况及特点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经济最发达的东海岸,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包括纽约、波士顿、华盛顿、费城、巴尔的摩等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总面积13.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纽约都市圈以曼哈顿岛为核心,然后逐渐向外蔓延和扩散,在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四个圈层:一是核心圈,主要包括曼哈顿地区,是典型的中央商务区(CBD),是纽约的城市商务活动中心和高档功能集聚区域,也是整个纽约都市圈的核心部分和美国经济的“心脏”,曼哈顿岛总面积58平方公里。

二是纽约市(城区),主要包括纽约市辖的曼哈顿、皇后、斯塔腾岛、布朗克斯、布鲁克林等五个自治区,总面积约830平方公里。

三是纽约大都市区,是指由纽约市区及其周边若干郊区相连接、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所组成,其中的郊区不属于城市当局管辖,但与城市经济高度联系,是主要的通勤区域,属于纽约大都市圈的内圈,总面积为10202平方公里。

四是纽约大都市圈,即上述所界定的“跨越10个州、包括五大中心城市”的空间范围,包括纽约大都市区加上纽约大都市圈的外圈,总面积为13.8万平方公里①。

纽约都市圈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也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功能最完善的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

世界五大都市圈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会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都市圈是城市开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

从经济开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

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根底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

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开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开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形成与开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根底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

圈人口到达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到达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开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开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开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构造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构造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立区根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开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开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开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开展轴线扩散,圈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版图

世界级城市群的经济版图

26独家策划EXCLUSIVE城市群的发展,被认为是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位一体发展理念的重要途径。

同时也是连接区域经济和全球经济网络体系的节点,是国家进行政治、经济、文化多层面竞争的重要空间载体。

目前世界公认的大型城市群有五个,它们分别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北美五大湖城市群、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欧洲西北部城市群、英国中南部城市群。

据世界银行报告显示,地球上1.5%的土地上聚集着全世界一半的生产活动。

在日本,3500万人拥挤在东京这块不足日本总面积4%的土地上,实现了超过日本60%的经济总量;在美国,2.43亿人集中在仅占全国总面积3%的城市群,成为世界生产率最高的城市区域。

事实上,城市之间不管如何竞争,协同发展终归是大势所趋。

因为,任何一个单独的城市所拥有的资源禀赋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当“唯GDP论英雄”时代已渐行渐远时,更加注重经济质量的提升才是未来发展的主旋律。

可以说,城市群是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重要承载体,也是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核心区。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是美国经济的核心地带,也最重要的工商业区;该区域也是全美最大的生产基地,制造业产值占全国的30%;同时,它又是美国的金融、贸易、运输中心,甚至是世界上最大的金融中心。

该城市群以纽约为核心,北起波士顿,南至华盛顿,分布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长900多公里,宽50—160公里,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人口约4500万,其中包括波士顿、华盛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等一系列大城市。

从发展历程看,外向型经济是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兴起和壮大的主要驱动力。

虽然技术的进步使生产的区位约束条件日益宽松,但海运仍然是实现国际贸易物资交流的最有效手段。

近年来,知识经济和高技术产业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高科技产业和研究机构、高校在这些沿海城市群聚集,增强了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孵化功能,为城市群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

世界最大城市群

世界最大城市群

世界最大城市群世界六个最大城市群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来头很大,涵盖了华盛顿,纽约,波士顿等多个大城市核心,外加四十几个中小城市。

面积虽然只占美国的1.5%,但是人口却占了美国的20%,城市化水平在90%以上,纽约更是世界上经济最强的城市,这个城市群毫无疑问是世界最大的金融中心以及城市群。

北美五大湖城市群这是一个跨国的城市群,从美国这边涵盖了芝加哥,底特律这样的大都市,而加拿大涵盖了多伦多以及蒙特利尔,都是双方拥有极高实力的城市,而芝加哥的繁华,底特律汽车城之称让人陶醉,多伦多是加拿大实力前五的城市,仅仅这些加起来就已经能被称之为是一个世界工厂。

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这个城市群几乎涵盖了日本所有大部分繁华的城市,大家所熟知的东京,京都,神户,大阪等都连成了一片,3.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7000万人,相当于两个北京市的面积却生活了几倍于北京的人数,这里拥有全日本80%的金融等机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世界级金融圈。

英伦城市群顾名思义,这里是以伦敦为中心的城市群,这个城市群涵盖了世界大都会伦敦,还有世界工业之都曼彻斯特,还有各工业重镇,面积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人,看数据似乎有点小,实际上的确如此,这个城市群是城市群面积最小的城市群,但是千万不要觉得没有实力,这可是世界上最早的城市群,城市密度也是最大的。

欧洲西北部城市群欧盟的建立给欧洲许多国家带来了便利,而这个城市群就在欧洲的西北部,主要的城市都是大牌,比如巴黎,阿姆斯特丹,海牙等,总面积达到了145万平方公里,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世界级城市群了。

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大家有没有猜对呢?目前的长江三角洲已经是中国最有活力,创新数值最高的城市群了,包含的三个省会:南京,杭州,合肥。

还有中国最高经济代表--上海市,光上海市周边,就已经有杭州,宁波,苏州,无锡,南京,苏州多个新一线城市,二三线城市也在其中连成一片,光这个区域就占据了我国1.5亿人口,才占全国2.1%的面积,却创造了全国1/4的经济,足以见得实力。

世界六大都市带

世界六大都市带

按照戈特曼的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城市带的规模,我国只有长江三角洲城市群跻身这六大城市带。

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下:1、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群。

该城市群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指10万人以上的城市)。

该城市带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

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是美国最大的生产基地和商贸中心,世界最大的国际金融中心。

2、北美五大湖城市群。

该城市群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集中了20多个人口达100多万以上的大都市。

是美国、加拿大工业化程度最高、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

该城市群与美国东北沿海城市群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3、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群,也称为东海道城市群。

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

该城市群一般分为东京、大阪、名古屋三个城市圈。

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

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4、欧洲西北部城市群。

这一超级城市带实际上由大巴黎地区城市群、莱茵-鲁尔城市群、荷兰-比利时城市群构成。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5、英国以伦敦为核心的城市群。

该城市带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

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是英国产业密集带和经济核心区。

6、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

这个城市群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

世界大都市圈产业布局经验对珠三角的启示

世界大都市圈产业布局经验对珠三角的启示

纵观世界五大都 市圈 ,其产业布局均遵循分工协作原则 , 坚持 多样化发 展道 路 , 形成 了完 善的产业分工格局 。像纽约都 市 圈 , 城 市 借 助 纽 约 的 资 本 优 势 , 成 各 自的 产 业 亮 点 — — 各 形 费城 的重工业 , 波士顿 的高科技产业 , 巴尔 的摩 的冶炼工业 等。 五大都市 圈的经济能量均高度集 聚于中心城市 , 中心城市产业 结构呈现 出以服务业 ,特别是知识服务业为主导 的产业 布局 。 例如纽约 的产业结构 以生产性服务业和知识性 服务业 为主 , 其 中金融业 和商业 服务业 最为发达 , 并为圈内其他城市提供高效 的服务 ; 巴黎产业结构 已形成 以第 l 业为主的态势 。都市圈 一产 内其他城市职能分 工明确 , 中心城市与周边区域形成产业层次 明 晰 的分 工 体 系 , 而 使 得 整 个 都 市 圈 的 综 合 功 能 远 远 大 于 单 从 个城市功能的简单叠加。 ( ) 业 布 局 具 有 明 显 阶 段 性 功 能 特 征 三 产
世界大都市 圈产 业布局经验对珠 三角 的启 示
邵 帅
( 南 大 学 特 区港 澳 经 济研 究 所 , 东 广 州 50 3 ) 暨 广 1 62
【 摘 要 】 世界五大都 市圈产业结构与空 间布局调整 已经历 了上 百年 的历程 , 累 了丰富的经验 , 三角都 市圈 积 珠
目前 正在走 向一体化进程 , 如何实现产业布 局优化和都市 圈协 调发展成h珠 三角面临 的现 实I , ' q题 文章在 总结世界 大 都 市 圈发 展 经 验 的基 础 上 对 珠 三 角 一体 化进 程 提 出对 策 建 议 。 【 键 词】 都 市圈; 关 产业布局; 珠三角
城市 的重要产 业 , 特别 是生物技术 、 息技术等高新技 术产业 , 信 以及食 品 、 服装 、 印刷等都市制造业 。 世界先进都市圈在推动制 造业 化发 展的过程 中大都根据 各 自情 况 , 岛级 制定 生产性服务 有 重 大 影 响 的问 题 。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世界六大都市圈

世界六大都市圈个人收藏世界六大都市圈上世纪50年代,法国地理学家简·戈特曼在对美国东北沿海城市密集地区做研究时,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认为都市圈应以2500万人口规模和每平方公里250人的人口密度为下限。

都市圈是城市群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最高空间组织形式,其规模是国家级甚至国际级的。

按照简·戈特曼的标准,世界上有六大城市群达到都市圈的规模。

它们的具体情况如下:1.纽约大都市圈。

该都市圈从波士顿到华盛顿,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华盛顿几个大城市,共40个城市。

该都市圈长965公里,宽48到160公里,面积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面积的1.5%。

该区人口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

2.北美五大湖大都市圈。

该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到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并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

它与纽约都市圈共同构成了北美的制造业带。

3.东京大都市圈。

一般指从千叶向西,经过东京、横滨、静冈、名古屋,到京都、大阪、神户的范围。

这个区域面积3.5万平方公里,占日本全国的6%。

人口将近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61%。

4.巴黎大都市圈。

主要城市有巴黎、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海牙、安特卫普、布鲁塞尔、科隆等。

这个城市带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有40座,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

5.伦敦大都市圈。

该都市圈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大伦敦地区、伯明翰、谢菲尔德、利物浦、曼彻斯特等大城市,以及众多小城镇。

这是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

该城市带面积为4.5万平方公里,人口3650万。

6.长江三角洲都市圈。

这个都市圈由苏州、无锡、常州、扬州、南京、南通、镇江、杭州、嘉兴、宁波、绍兴、舟山、湖州等城市与上海一起组成。

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7240万。

巴黎大都市圈

巴黎大都市圈

讲解结束,谢谢!

4.以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协调地区整体发 展
从20世纪60年代起,巴黎的规划者们就认识到,主要交通线路的布局决 定了城市化地区的形态发展,这在过去或许是一种自发现象,将来则完全 是可以规划的。他们并将这种认识自觉地运用到地区规划实践,通过先行 建设区域交通基础设施引导城市化发展,通过构筑区域交通网络来调控区 域空间布局。在此后数十年里,交通设施建设始终是巴黎地区城市政策的 重点,从高速铁路、城市地铁、高速公路,直至步行道路和各种交通转换 枢纽一应俱全。巴黎地区境内形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极大地提高了 人员、物资的可动性,使巴黎地区在欧洲中心和世界城市的激烈竞争中占 有优势,同时也成为巴黎地区推进区域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整体发展的 基础。



巴黎大都市圈

巴黎大都市圈在空间上分为三个圈层:
第一圈层是巴黎市,包括巴黎市辖 20 个区,总面积 105 平方公里,虽 不足巴黎大都市区的1%,但却集聚了巴黎大都市区19%的人口(213 万人,2000年)和36%的GDP(1445亿欧元,2000年).


பைடு நூலகம்
第二圈层是巴黎大都市区,简称巴黎大区,包括巴黎市区、近郊3个省 和远郊4个省,辖区总面积12012平方公里,总人口1113万人,2005 年GDP为4808亿欧元,占整个法国GDP的28.6%,是欧洲集聚度最高 和最有竞争力的地区. 第三圈层是巴黎大都市圈,即上面所述以巴黎为核心、跨越4国、涵盖 三大城市群的巨型城市化区域。由于地处欧洲南北轴线的中间,巴黎都 市圈占据着欧洲市场的中心位置。
巴黎大都市区(巴黎都市圈):
巴黎大区位于法国北部,是法国 22 个大区之一,由巴黎市和埃松、上塞 纳、塞纳 - 马恩、塞纳 - 圣德尼、瓦尔德马恩、瓦尔德瓦兹和伊夫林 等 7 省组成。

纽约都市圈:错位竞争造就完善产业格局

纽约都市圈:错位竞争造就完善产业格局

纽约都市圈:错位竞争造就完善产业格局纽约都市圈,世界五大都市圈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在这个区域中,人口到达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程度到达90%以上。

纽约都市圈的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30%以上,被视为美国经济的中心。

一直以来,很多专家学者都将它对世界经济的宏大影响力,归功于都市圈内完善的产业分工格局。

作为世界经济和国际金融的神经中枢,纽约占据了区域内的核心地位,在它的耀目光辉下,其他城市怎样寻找自己的开展之路,一直是一个让人感兴趣的话题。

位于波士顿郊区的128号公路两侧聚集了数以千计的研究机构和高科技企业,因此这里也享有了"美国东海岸硅谷"的美誉。

在128公路兴起和开展的大半个世纪中,其周边的麻省理工学院、哈佛大学和波士顿大学等著名学府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

其中由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们创办的公司就占到了70%。

我们今天要拜访的Akamai高科技公司,就是近年来其中比拟有代表性的一家。

走进akamai公司大门,一眼就看到操控室里宏大的投影墙。

墙上五颜六色的图表综合了,他们从全球70个国家的3万个效劳器上搜集到的数据,全球网络流量、使用Akamai产品前后网络速度比拟、网络黑客攻击数量统计等各方面的实时情况一目了然。

Akamai的诞生,有效地缓解了互联网"交通拥堵"的问题。

在Akamai的帮助下,欧洲航天局的访问量从每月100万人次增加到每天100万人次。

奥迪公司将其网站80%以上的通信量交给Akamai处理,使网页加载时间缩短了90%。

Akamai帮助国泰航空更有效地施行客户预订旅行效劳,使航空公司在预定流程中的本钱下降了30%。

而这一切,都源于10年前一场麻省理工学院的校园创业大赛。

当时,麻省理工学院应用数学教授汤姆·兰顿和他的团队,经过3年多的研究,开发出了利用数学运算法那么来处理内容的动态路由安排,并最终解决了困扰互联网用户的网络拥堵难题。

全球最著名的都市圈:美国11个都市圈

全球最著名的都市圈:美国11个都市圈

全球最著名的都市圈:美国11个都市圈关于⼤都市圈还没有统⼀的定义,⼀般认为是由城市组成的集群⽹络,这些城市之间应相互具备⾃然环境、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地利⽤、⽂化和历史等要素之间的协调和互动。

美国的⼤都市圈形成较早,且很早就做出了城市群的发展规划。

美国区域规划协会提出,美国要在2050年打造11个具有影响⼒的⼤都市圈。

这11个都市圈包括:亚利桑那州太阳⾛廊⼤都市圈卡斯卡迪亚⼤都市圈(⼜称太平洋西北地区,与加拿⼤接壤)佛罗⾥达州⼤都市圈芬兹⼭脉⼤都市圈五⼤湖区⼤都市圈(⼜称芝加哥-匹兹堡城市带,与加拿⼤接壤)墨西哥湾沿岸⼤都市圈东北地区⼤都市圈(⼜称波⼠顿-华盛顿城市带)北加州⼤都市圈(与南加州共组成加州⼤都市圈,⼜称旧⾦⼭-圣地亚哥城市带)南加州⼤都市圈⽪埃蒙特⼤西洋⼤都市圈德州三⾓洲⼤都市圈美国70%的居民都居住在这11个都市圈中,且超过70%的⼯作机会都集中在这11个都市圈中。

美国11个⼤都市圈地理区位美国11个都市圈夜间灯光图美国各⼤城市与周边城市的交通连接度,各颜⾊拓展范围越宽表明该城市之间的交通通达度较好美国各都市圈⼈⼝数量及⾯积亚利桑那州太阳⾛廊⼤都市圈太阳⾛廊是美国增长速度最快的特⼤区域之⼀,并且专家预测其⼈⼝于2040年将会翻倍。

亚利桑那州太阳⾛廊⾯积约为48,803平⽅英⾥,⼈⼝为5,653,766⼈(2010年⼈⼝普查)。

逾86%亚利桑那州居民都居住于太阳⾛廊中,以及约2%美国居民居住于太阳⾛廊中。

太阳⾛廊的主要⼯业为医疗保健和交通运输。

太平洋西北地区太平洋西北地区是指美国西北部地区和加拿⼤的西南部地区,⼜称“卡斯卡迪亚”(Cascadia;得名⾃喀斯喀特⼭脉),主要包括阿拉斯加州东南部、不列颠哥伦⽐亚省、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爱达荷州、蒙⼤拿州西部、加利福尼亚州北部和内华达州北部。

著名的城市主要有西雅图、波特兰、斯波坎、博伊西、温哥华、维多利亚。

佛罗⾥达州⼤都市圈佛罗利达州是美国本⼟最南端的⼀个州,亦属于墨西哥湾沿岸地区,是美国⼈⼝第三多的州,为著名的避寒圣地。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布的启示意义

日本首都圈城市功能分布的启示意义
( 二 ) 交 通 区位 条 件 促进 都 市 圈 成 型
京津冀一体化的建设 中交通设施的改善是激 活新 城的关键 因素 ,而 这其 中将伴随大量 的投资产生。与北京地理上相接壤的地区属于产 业对 接扩散的关键地 区,应充分利用北京在资本 、人才 、信息 、科研 成果的 辐射与带动作用 ,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和带动消费的开放型产业链 。
( 一 ) 地理 区 位条 件 是都 市 圈城 市 功能 定位 的基 础 条 件
京 东新 区主要建设京津唐新兴产业基地 、 京津冀农产品交易中 t l , 和家 具生产贸易中心:京东新 区主要包括廊坊境 内的三河 、大厂 、 香河。燕郊的 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蓬勃发展。香河家具城在 中国北方独树一 、闻名于海内 外,香河市立足区位优势 ,将建成 中国国际家具生产贸易中心。 天津港 口与河 北港 口之问的整合。目前天津港与河北港 口之间成竞争 状态 , 统筹规划利用港 口 资源及航运要素 , 增强港口对京津冀区域城市及周 围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 , 推进天津、河北两地港口的共同转型升级。
( 三 ) 新 城 的 建 设 与 临 空 经 济 的 发展
E t 本首都圈 由 “ 一极集 中” 变为 “ 三环 九射 ” 的分散化 的 网络格 局 ,利用环形道路 的各个交通节点形成交通枢纽 。交通体系 的建设有利 于都市圈城市间的功能互动 ,例如依赖便捷的交通条件 ,茨城 县筑波科 研城市与东京 的科研相关联 ,树立其高科技城市的功能定位 。发达的交 通条件使都市 圈内距离相近 的城市进一步发连接成为工业 区 ,发展成 为 产业聚集带 ,东京和横滨 市相距 2 5公 里 ,被称作 京滨工 业 区,这 是 日 本 最 大 的工 业 区 。 交通 的建设是人 口流动 和产业转移的关键 。 日本城市群 产业呈现 出 圈层化 的逆序分布形态 。以东京城市群为例 ,城市群核心主要 是第三产 业 ,中间环状地带 主要是第二产业 ,外圈层则主要是第一产 业。产业 布 局 的优化依赖 于交通轨道 的建设 。 轨道交通 的发展促进新城的形成 。日本政府对交通轨道 的建设不仅 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更加为东京周边 的新城建设奠定 了基础 ,为人 口 流动提供便利 。相 比之如何建设北京周边卫星城 。分散北京 的人 口与资 源压力 ,这些有相 当大 的借鉴意义 。 ( 三 ) 集 聚 效 应 与 新 城 的 发 展 东京 以优 惠政策加强产业集聚效应 ,促进产业 向新 城转移 。开 发建 设筑波新城时 ,在筑波创造 了更加优越 的工作和居住条件 以发挥集 聚效 应 。琦 玉的政府部 门和筑波 的科研 院所都是 在政府行 政主导下 的迁 移 , 并且不 断调整 吸引政 策 , 促进其他相关产业协 同发展 。 综上所述 日 本 首都圈之 所以 能够发 展成 为世 界上 最大 的都 市圈 之 是有着 多方面 的条件 的。1 、 自然地理 区位条件 :任 何一个 城市 功 能 的形成 以 自身的要 素禀赋为基础 , 通过各种经济政策 的实施便 于各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五大都市圈世界上最著名的都市圈为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及北美五大湖等五大都市圈。

这些都市圈各种要素集聚度高、国际交往能力强,汇聚了大量财富和先进生产力都市圈是城市发展到成熟阶段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的城市集合。

从经济发展层面上讲,都市圈是一个集社会、经济、技术为一体的网络化经济空间。

它建立在区域市场整合的基础上,也是产业集聚与扩散共同作用的产物。

都市圈已成为现代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方式之一,对国家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纽约都市圈形成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纽约都市圈位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平原,世界五大城市群之首,北起缅因州,南至弗吉尼亚州,跨越了10个州,其中包括波士顿、纽约、费城、巴尔的摩和华盛顿5个大城市,以及40个10万人以上的中小城市。

该区域总面积约13.8万平方公里,占美国陆地面积的1.5%。

圈内人口达到6500万,占美国总人口的20%;城市化水平达到90%以上,集中了美国70%的工业。

纽约都市圈的演化经历了大致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870年之前的孤立分散的城市发展阶段,这一阶段伴随着交通与工业的发展,大量的城外人口聚集到城市,城市规模迅速膨胀,但各城市间的联系较少,显现出彼此独立发展的状况,地域空间板块结构极其松散;第二阶段是1870年后到1920年初的单中心城市体系形成阶段,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和横贯大陆铁路网的形成,城市数量急剧增加,区域内的城市化水平提高,各城市的建设区基本成型,整个区域逐渐形成了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第三阶段是1920年到1950年的多中心城市群雏形阶段,城市发展不断向周边郊区扩展,超越了建成区的地域界限,逐渐形成了大都市圈;第四阶段是1950年以后的大都市圈发展成熟阶段,随着城市郊区化的出现,城市群的空间范围在扩大,且沿着以纽约、费城两个超级城市为核心的城市发展轴线扩散,圈内各城市的形态演化以及枢纽功能走向成熟。

纽约都市圈的形成与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是基于其地缘优势的外向型经济基础。

纽约依靠其港口的优势,通过海运带动国际经济与贸易,并充分利用世界资源、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有序的区域分工格局等,迅速发展成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力量,并且通过这一核心力量不断地向周围区域扩散与辐射,带动周边城市的发展,形成大规模的产业集聚与城市的蔓延。

在此基础上,市场机制有效地调节了区域内资源的配置,加强了城市功能的互补性,加快了生产要素的自由移动,增加区域发展的收益,加快了城市群经济的发展。

伦敦都市圈具备良好的工业基础,政府的法律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伦敦依托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形成了伦敦都市圈。

伦敦城市群以伦敦—利物浦为轴线,包括伦敦、伯明翰、谢菲尔德、曼彻斯特、利物浦等数个大城市和众多中小城镇,形成于上世纪70年代。

这一地区总面积约4.5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18.4%;人口3650万,约占英国60%的城市人口;作为产业革命后英国主要的生产基地和经济核心区,其经济总量约占英国的80%左右。

伦敦都市圈由封闭到放射,最后形成圈层结构,前后历经了50年,其形成与发展主要表现出如下三大特征:第一,18世纪后半叶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为城市化提供了必要的社会经济条件,也为伦敦都市圈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工业基础。

之后,伦敦都市圈又成功经历了从工业向服务业的转型升级。

上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伦敦以金融业和制造业支援服务业取代了传统工业,此后30年,以法律服务、会计服务和商业咨询为主的商务服务业在伦敦异军突起。

而在过去的10年,随着金融服务业发展趋缓,创意产业开始为伦敦注入新的发展动力。

第二,伦敦都市圈在建设过程中坚持始终如一的基本指导思想。

伦敦的都市圈雏形最早形成于1800年,在“巴罗委员会”规划的4个同心圈基础上,1971年进一步确定了由内伦敦、大伦敦、标准大城市劳务区和伦敦大都市圈4个圈层构成的圈域形伦敦都市圈。

第三,在伦敦城市规划过程中,政府给予的法律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英国议会1944年通过的《绿带法》、1946年通过的《新城法》,不仅推动了大伦敦的发展,也促进了伦敦都市圈的形成。

东京都市圈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交通发展模式,遵循“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东京都市圈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国际城市群。

东京都市圈以东京市区为核心,包括东京都、神奈川、千叶、琦玉、群马、茨城、山梨和杨木等七县。

总面积约1.34万平方公里,占日本陆地面积3.5%左右;人口有3400多万,大概占全国人口27%;国内生产总值更是占到日本全国的1/3;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东京都市圈的形成动力主要源于三方面:第一,日本地窄人稠的自然人文条件,重化工业化、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造就的临港工业地带,形成大规模、高密度的城市社会,促使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既增加了大型城市的人口规模和密度,还提高了经济效率,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人口大城市化和城市群化模式。

第二,与西方主要大都市相比,东京城市群是以政府为主导积极推动城市群规划建设并取得成功的典型。

以东京为核心的首都城市群规划大约每十年修定一次,现已进行了五次大规模的规划。

首都圈规划每次均根据国际背景变化、国内战略要求和东京承担的历史使命的变迁,作出适应性调整和完善。

第三,以轨道交通为主导的现代交通网建设对加强城市群内部联系作用显著。

东京都市圈是一种以轨道交通为中心的交通发展模式,每一次都市规划也都遵循“公共交通优先”的原则。

城市电气列车、新干线、轻轨、高架电车等各种轨道交通路线,构成了东京与各个据点城市、业务城市的重要纽带,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有效支撑了整个东京城市群。

目前,在东京都市圈内,超过30家公司经营着总长约2000公里的轨道交通线路。

北美五大湖都市圈整体尚处于较初级水平,在城市功能和主导产业上未形成各具特色的格局北美五大湖都市圈分布于五大湖沿岸,从芝加哥向东,经过底特律、克利夫兰、匹兹堡,一直延伸到加拿大的多伦多和蒙特利尔,共包括35个城市,面积24.5万平方公里,占全美的2.6%,人口超过5000万,占全美的15.4%。

它与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都市圈共同构成北美发达的制造业带。

其中,该都市圈有超过200万人口的城市5个、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20多个,国内生产总值在2.5万亿美元以上,人均约3万美元,制造业产值占全美的40%以上,形成了一个特大工业区域。

与纽约都市圈相比,五大湖都市圈整体发育尚处于较初级水平。

圈内不仅核心城市的国际影响力有限,而且由于地跨两国及五大湖区,导致主要城市之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缺乏统一的区域规划,在城市功能和主导产业上也远未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格局,仅仅在空间上结成了所谓的都市密集区,属都市圈发育较初级阶段的空间结构。

2003年,大湖地区的51个城市成立了一个区域协调委员会,各市负责人定期碰头,商讨通过采取统一行动解决一些跨区域的公共问题。

在核心城市内部,芝加哥率先建立起了政府和市场、社会的多边协作机制,其最突出的标志就是在一系列重大决策事务上邀请民间组织的有效参与。

民间组织的高度专业化,使得他们提出的建议、制定的标准既切合实际,又能引领产业发展方向。

作为一个完整的城市群,在长期的功能演变、市场选择和产业升级中,圈内主要中心城市必然面临着工业经济的衰落以及适时向服务经济的转型难题,特别是对一些过去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专业性城市而言,由于经济结构相对单一,这种转型往往更显艰难和漫长。

近几十年来,芝加哥和底特律一直在探索经济转型和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方式和路径。

完成产业升级,促进昔日制造业中心向研发基地和服务中心转型,少不了人才和资金的支持。

如何吸引高级人才和大公司在这里落户扎根,是芝加哥、底特律等这些老工业基地面临的最大挑战。

为此,治理污染,构筑有效的环保体系,重塑优美的生活和居住环境,就成了当地政府的首要任务。

同时,这些城市政府不但注重在政策上引导全社会保护环境,节约能源,积极提供资金和项目支持,在绿色环保技术和模式上也同样作出了示范。

巴黎都市圈发达的高速铁路网既可以使法国城市与欧洲其他大城市之间联系更加便捷,又可以促进巴黎都市圈内的联系巴黎都市圈主要由大巴黎都市圈、莱茵—鲁尔都市圈、荷兰—比利时都市圈所构成,覆盖了法国巴黎、荷兰阿姆斯特丹、鹿特丹、比利时安特卫普、布鲁塞尔和德国的科隆等大城市,包括了4个国家的40个1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总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总人口4600万人。

在巴黎都市圈的形成过程中,规划引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1932年,法国第一次通过法律提出打破行政区域壁垒,根据区域开发需要设立巴黎地区,并对城市发展实行统一的区域规划;1956年,《巴黎地区国土开发计划》提出规划建设的5座新城,形成与市区互为补充的城市体系。

国家对新城优惠政策的连续性,使得新城建设实现了快速发展;1960年,《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获得通过,该纲要规划沿城市主要发展轴和城市交通轴建设卫星城市,利用城市近郊发展多中心城市结构;1989年7月,政府对《巴黎地区整治规划管理纲要》进行修订,并于1994年获得议会批准,称为《巴黎大区总体规划》,该规划是巴黎大区发展必须遵守的法律文件,其体现的思路是:保持城市之间的合理竞争,在大区内各中心城市之间保持协调发展,在各大区之间保持协调发展。

为了加强巴黎城市群与其他欧洲大城市的联系,巴黎重点发展航空与高速铁路,在具体项目中注意航空港的建设如何积极适应对外开放的需求,并且留有足够的发展用地。

发达的高速铁路网既可以使法国城市与欧洲其他大城市之间联系更加便捷,又可以促进巴黎都市圈内的联系,使区域的社会功能高效地运转,为人们各种活动提供最为方便的服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