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十大形式原理规律
十个美的原则
![十个美的原则](https://img.taocdn.com/s3/m/74158d1503d8ce2f006623b1.png)
十个美的原则我们根据人类美感的共通性可以定出十个美的原则:连续、渐变、对称、比较、比例、平衡、调合、律动、统一、完整。
在研讨美的原则之前,必须先学习「单位形」的意义。
单位形是在相同或相似的形象组合中最入门的单位元素。
单位形可以单独重复排例,或组成「单位形组合」,再以「单位形组合」为入门,操作有规律的反复排例。
下列图例简明以一个「单位形」配备构成八种「单位形组合」。
以一个「单位形」配备构成八种「单位形组合」图例每一个「单位形组合」又可以重复以线状﹝又称二方连续﹞、面状﹝又称四方连续﹞、环状、放射状、镜照式的办法扩展成复杂有趣的平面构图。
下图是以环状扩展构成的平面构图。
以环状扩展构成的平面构图以下是关于十个美的原则的概述:﹝一﹞连续「连续」是一种没有开始、没有终结、没有边缘的严谨性秩序排例,它祇是反复的一种特殊情形,因此有规律的反复并不一定能产生连续。
「连续」是无限地扩张,它可超越任何架框限制。
「连续」包括「二方连续」和「四方连续」。
「二方连续」是单位形向左右或上下操作反复的规律式排例。
它可操作直线方向、曲折式、波浪式的方向延申。
「四方连续」是单位形向左右也向上下延申的现象,可产生四方连续的图形。
由二方连续造成的线条加上左右上下反复的排例,是创操作四方连续图形的办法之一。
﹝二﹞渐变「渐变」就是逐渐的改变,其有一定的秩序与规律。
「渐变」除形状渐变外,尚有「大小渐变」、「色彩渐变」、「位置渐变」和「方向渐变」等等,均可单独或混合运用。
任何构成元素之渐变,都有其开始与终结,或由一方开始,经渐变又回复原来的循环现象。
例如形状渐变,可从某一形状开始,逐渐变化成了另一形状,或由另一形状又逐步回复到某一形状。
无论是开始或终结,在渐变的设计中均可成了设计上的焦点,且在开始与终结的整个重复过程中,均会造成节奏感。
渐变形成的办法可由上而下、由左而右、或由中央发射、或操作多元化的扩展。
渐变的表现形式包括:﹝1﹞自然形象之渐变、﹝2﹞形状之渐变、﹝3﹞大小之渐变、﹝4﹞位置之渐变、﹝5﹞方向之渐变、﹝6﹞色彩之渐变。
小学美术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
![小学美术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1da0f1d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3.png)
小学美术之10大找规律方法总结1. 颜色规律- 颜色的对比和搭配可以带来视觉效果上的规律感。
- 同一幅画中,使用相似或相反的颜色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氛围和情绪。
- 通过观察现实生活中的事物,学生可以发现不同颜色在自然界中的分布规律。
2. 对称规律- 对称是一种常见的规律形式,指在图形或物体中的两个部分镜像对称。
-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图案,如蝴蝶的翅膀、树叶的形状等,来感知对称规律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3. 图形规律- 图形的形态、大小和重复方式可以构成规律感。
-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各种图形,如正方形、三角形、圆形等,来发现它们的特点及应用规律。
4. 线条规律- 线条的方向、长度和间距可以带来视觉上的规律感。
- 学生可以通过绘制不同类型的线条,如直线、曲线、交错线等,来感知线条的规律性,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5. 图案规律- 图案的重复方式和排列方式可以构成规律感。
-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各种图案,如花纹、几何图形、拼贴等,来发现它们的规律性,并尝试自己设计出新的图案。
6. 艺术风格规律- 不同的艺术家和艺术时期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 学生可以通过研究不同的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了解不同的艺术风格,并尝试在自己的创作中运用一些特定的艺术风格元素。
7. 题材规律- 题材选择和处理方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感。
- 学生可以通过选择不同的题材,如人物、风景、动物等,来探索各种题材的特点和表现方式,并尝试自己创作不同题材的作品。
8. 光影规律- 光影的运用可以营造出具有规律感的画面效果。
- 学生可以观察不同光影条件下的物体表现,如明暗对比、阴影效果等,来感知光影规律并应用于自己的创作中。
9. 纹理规律- 纹理的运用可以给作品带来规律感和层次感。
- 学生可以观察不同材质的纹理,如木纹、石纹、织物纹理等,来发现纹理的规律性并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10. 创意规律- 创意的表达方式可以呈现出不同的规律感。
- 学生可以发挥想象力,探索不同的创作方式和表达手法,以展现自己独特的创意规律。
美的十大形式原理规律
![美的十大形式原理规律](https://img.taocdn.com/s3/m/2e72fac8195f312b3169a589.png)
十大審美規律(原理)一、反覆(Repetition)「反覆」(又稱為「連續」)是指將同樣的形狀或色彩重覆安排放置的意思。
由於這些形狀或色彩性質全無改變,僅是量的增加,是以彼此之間並無主從的關係。
例如希臘神殿中的柱子,形狀、大小、粗細均相同,且以同等間隔安排,便是一種反覆的形式。
一般而言,反覆的視受形式較有秩序性,予人單純、規律的感受,在其他的藝術類別中也常可見到。
以音樂而言,在同一首曲子中,常可聽到反覆出現的旋律;以舞蹈而言,也常見到反覆動作;以文學而言,詩歌中也常出現反覆的句子或單字等,皆為此一形式原理的應用。
藝術上常用的反覆形式,是將組成作品所用的形狀、顏色、節奏、姿態等等表現手法做重複的呈現運用,經由相同形式的表現,產生繁複的美或壯觀的美。
在造型與視覺藝術上,經由單一的圖案或形體,上下左右不斷的重複,作品空間充滿著這個單一的元素呈現出一種有秩序的感覺,如布料中重複壓印的印花、油畫中出現相同的方向、相同質感的大面積筆觸、水墨畫中大面積同樣筆觸的皴法、牆面裝飾中同一質料與色澤的瓷磚拼貼,都是運用此一形式的例子。
在建築的運用上,最常應用反覆法則的是在迴廊、列柱、與立面造型。
二、漸層(Gradation)「漸層」(又稱為「漸變」)是指將構成元素的形狀、材質或色彩做次第改變的層層變化。
例如,同一種形狀的漸大或漸小、同一種色彩的漸濃或漸淡、聲音的漸強或漸弱、速度/節奏的漸快或漸慢、空間/距離的漸遠或漸近、光線的漸明或漸暗,均屬於漸層的形式變化。
而在這些漸增或漸減的層次變化中,即能具現出漸層的美感。
漸變的基本原理與反覆相類似,但由於其中或形或色的漸次改變,使得畫面較具活潑性,予人生動輕快的感受。
中國建築中的寶塔;樂曲中音量的漸強漸弱;文學小說中情節高潮的堆砌;大會舞隊型的漸次縮小或擴大……等,都是漸層形式原理的例子。
三、對稱(Symmetry)「對稱」可說是在所有的形式原理中最為常見且最為安定的一種形式,並且在自然界中也普遍存在。
美学原理
![美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2bc704ce45c3b3567ec8bdf.png)
名词解释部分1、美感:美感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的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悦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契合了内心的结构所产生的和谐感,暂时摆脱了物质束缚后精神上的自由感。
这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所获得的最高享受,也是人类心灵所达到的最高境界。
2、距离说:在我与物之间保持一定的距离,从而以审美的态度来观赏外物,这时就产生了美。
代表人是英国的爱德华。
布洛。
3、移情:所谓移情,是指人在审美活动中将自己的知觉、情感外射到外界的事物上,设身处地的把原来无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他也有了感知和情感,从而构成了物我同一,甚至物我两忘的境界。
移情说作为一种正式的审美经验理论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其代表人物是利普斯。
4、美的规律: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所谓“美的规律”是指事物之所以具有美的特征,之所以成为美的对象的规律。
美的规律实际上就是美的事物的本质,或者说是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本质。
意思是说任何事物,凡是符合美的规律就是美的不符合就是不美的,换言之,凡是美的事物就是符合美的规律,反之就不符合美的规律。
5、崇高:是审美范畴的一种,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1)、崇高的对象通过感性形态体现出粗犷博大的形式,或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或雄伟的气势等;(2)、让人的心灵受到强烈的震撼,引起敬仰和赞叹的情怀;(3)、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6、悲剧:也可称之为悲或悲剧性,不同于作为戏剧种类之一的悲剧,它比后者的含义更为广泛,它还包括现实生活中的悲剧和其他艺术种类中的悲剧(2分)。
究其实质来说,所谓悲剧是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信号,是社会生活中新旧力量矛盾冲突的必然产物。
悲剧是崇高的集中形式,是一种崇高的美。
7、净化:就是通过艺术作品,舒缓、疏通和宣泄过分强烈的情绪,恢复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产生一种精神上的快感,即美感。
8、自然美:所谓自然美,就是指客观世界中自然物的美,产生和存在于自然界中的美,即自然事物、自然景观及其关系所呈现出来的美。
形式美规律及法则
![形式美规律及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47a76bdd7f1922791688e8c5.png)
二、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在造型艺术中, 在造型艺术中,形体的大小 比例, 比例,起伏变化以及色彩的 冷暖、明暗、浓淡、强弱、 冷暖、明暗、浓淡、强弱、 调子的虚实, 调子的虚实,都能构成不同 的节奏和韵律。 的节奏和韵律。
节奏是建立在重复基础上空 间连续的分段运动形式, 间连续的分段运动形式, 并由此表现出形与色的组 织规律性。 织规律性。它是构成美的 基本形式之一, 基本形式之一,从配色角 度来看, 度来看,节奏的规律形式 可分为重复节奏和渐变节 奏两种基本类型。 奏两种基本类型。
• 近似 • 近似指的是在形状、大小、色彩、肌理 等方面有着共同特征,它表现了在统一中 呈现生动变化的效果。近似的程度可大可 小,如果近似的程度大就产生了重复感。 近似程度小就会破坏统一。
二 色彩构成的形式法则
一、色彩的均衡 二、色彩的节奏与韵律 三、色彩的单纯化 四、色彩的主次 五、色彩的呼应 六、色彩的点缀 七、色彩的互补
secaigoucheng
五、色彩的呼应
色彩的呼应在色彩设计中 表现为各种颜色不应孤立 地出现在画面的某一方, 地出现在画面的某一方, 而应在与它相对应的一方 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如前后、上下、左右等) 配以同种色或同类色构成 呼应关系。 呼应关系。色彩的呼应有 两种基本形式:局部呼应 两种基本形式: 和整体呼应。 和整体呼应。
secaigoucheng
secaigoucheng
作
业:运用色彩形式美有关理论知识制作色彩构成作品 1、将色彩手绘于透明玻璃杯上 2、色彩搭配体现色彩的形式美法则 3、做工精细 4、作品可系列化(3个以上)
形式美的规律及法则
威海职业学院
变化:在构成中强调突出各元素的特点,使画面具有丰富多彩的不同 差异性,即为变化。在变化中要有主次之分,使局部服从整体。变化 法则的使用不仅仅是为了变化而变化,它要为画面整体效果的传达服 务。变化过多易杂乱无章,无变化又死板无趣。变化的形式多种多样, 有形体的变化,如大小、高低、粗细、曲直;方向的变化,如正反、 旋转、内外;空间的变化,如前后、上下、左右;色彩的变化,如深 浅、浓淡等都可产生多样化的视觉表现。 • 统一:统一是一种富有秩序的安排,是设计者对画面整体美感进行调 整和把握的主要方法和意图。在此,我们要强调平面设计中的统一不 是对二维平面上静止状态下多种要素机械而类似的重复,而是指多种 相异的视觉要素间的和谐相构。统一原理在设计构成中的美学意义主 要表现在对设计整体美感的妥善安排上,表现在对那些复杂、富有变 化的状态所构成的有秩序的组合之中。 •
形式美的八大基本法则
![形式美的八大基本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6aad4da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db.png)
形式美的八大基本法则形式美是一种审美标准,它强调艺术作品在外观和结构上的美感。
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形式美都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和基本法则。
下面我们将介绍形式美的八大基本法则,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1. 对称性对称性是形式美的基本法则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对称性可以使作品更加平衡和和谐。
对称性可以分为轴对称和中心对称两种形式。
轴对称是指作品在某一条轴线上的左右对称,而中心对称则是指作品在中心点上的对称。
对称性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美观。
2. 比例比例是形式美的另一个基本法则。
艺术作品中的比例关系可以影响作品的整体效果。
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比例,使得作品更加协调和统一。
比例的运用可以体现出艺术家对于形式美的把握和运用。
3. 节奏节奏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作品中,节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式的节奏感的把握,使作品更加有力量和张力。
节奏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富有魅力。
4. 色彩色彩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色彩可以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色彩,使得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色彩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生动和吸引人。
5. 纹理纹理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作品中,纹理可以使作品更加有层次和质感。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式的纹理的处理,使作品更加丰富多样。
纹理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丰富多彩。
6. 空间空间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空间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深度和立体感。
艺术家需要在作品中合理运用空间,使得作品更加立体和有层次。
空间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有趣和吸引人。
7. 节奏节奏是形式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艺术作品中,节奏可以使作品更加生动和有活力。
艺术家可以通过对形式的节奏感的把握,使作品更加有力量和张力。
节奏的运用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加富有魅力。
8. 结构结构是形式美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在艺术作品中,结构可以使作品更加有条理和整体感。
美的形式法则都包含哪些
![美的形式法则都包含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abacbb6a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88.png)
美的形式法则都包含哪些
美的形式法则是一种指导艺术创作的原则,其主要思想是,通过研究具有美感的物体,找到它们具有独特特征的通用规律,以此为基础构建出艺术作品。
这类规律包括:第一种是对比法,其基本观点是,通过一个特定的明暗对比、大小变化、色彩等差异来表达美感,它能有效地提升作品的吸引力;
第二种是比例法,其主要思想是,在作品的设计中,遵循比例的和谐关系,考虑作品外形、画面分布、笔画方式等因素,使之得到充分的和谐;
第三种是过渡法,它是一种有规律地做元素连接和改变,使作品由一种状态向另一不同状态转换的手段;
第四种是综合形式法,有时我们会将以上三种法则综合起来,在设计作品的时候,考虑对比法、比例法以及过渡等多种因素,使作品色彩调和、表达凝聚力,提高作品的美感。
综上所述,美的形式法则主要有对比法、比例法、过渡法和综合形式法四种。
一般情况下,我们在创作艺术作品,可以把这些法则作为参考,使作品获得更多美感。
最终,要在大量实践中去探寻原有的美,而不是机械地套用标准。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cdcc6ab9a89680203d8ce2f0066f5335a8167c0.png)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一、美的产生的规律1、美的生物学基础最早对美的产生进行深入研究的是生物学领域的学者。
美的产生与生物学基础有着密切的关系。
人类对美的感知能力是基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等感官的,这些感官对美的感知有着重要影响。
美的产生也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关,比如人类对某些颜色、形状、音乐等有着普遍的好感,这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直接关系。
2、美的客观性的规律美的产生具有客观性,不同的文化和民族对美的认知和表现有所差异,但美的本质和规律是普适的,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美的客观性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美的普遍规律和普遍性。
3、美的文化多样性的规律美的产生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美的认知和表现有所差异。
美的文化多样性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美的多维性和多样性。
二、美的表现的规律1、美的表现形式的规律美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不同的艺术形式、不同的艺术作品对美的表现有着各自的特点。
美的表现形式的规律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美的多样性和多维性。
2、美的表现技巧的规律美的表现受到艺术家的表现技巧的影响,不同的艺术家对美的表现具有各自的特点,他们运用不同的技巧和手法来表现美,这反映了美的表现技巧的规律。
三、美的认知的规律1、美的认知的客观性的规律美的认知是客观的,不同的人对美的认知有所差异,但美的本质和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
2、美的认知的文化多样性的规律美的认知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美的认知有所差异。
美的认知的文化多样性是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反映了美的多维性和多样性。
四、美的审美经验的规律1、美的审美情感的规律美的表现引起人类的美的感知和美的情感,美的审美情感是人类基本的情感体验之一,它与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有密切关系,这是美的审美经验的规律之一。
2、美的审美体验的文化多样性的规律美的审美体验受到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背景对美的认知有所差异。
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原理经典法则
![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原理经典法则](https://img.taocdn.com/s3/m/98ad2f9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df.png)
形式美法则与构成原理一、形式构造法则英国的鲍山葵在《美学三讲》中说过:“审美形式是我们生活于其中的事物的灵魂。
”一、平衡-对称与均衡对称是指图形或物体在对称中心的周边的各部分,在大小、形状和排列上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对称是表现平衡的最完美形态,具有绝对平衡,在自然界中,许多形态都呈现出这种对称的绝对平衡。
比如:人自身的构造,从五官位置分布到躯干和四肢都是对称的形式,蝴蝶和树叶多以轴线对称分布,这样例子不胜枚举。
在画面中,形体间相互牵制后形成的视觉重量是有一定的规律的,我们可以总结为画面视觉形象的重量比较关系:1、深色比淡色重(淡色背景)2、淡色比深色重(深色背景)3、粗线比细线重4、体积大比体积小重5、颜色鲜艳的比灰暗的重6、近的东西比远的东西重7、离画面中心距离远比近的重(杠杆原理)8、动态比静态重二、对比与调和对比与调和是变化统一最直接的体现,形态间统一的格局一旦被打破,势必会形成对比,而要将许多的形态凝聚在一起,势必要用调和的手法。
对比是指将不同质或量形成的强和弱、大和小等存在对比性的形态放置在一起,对比的类型分为:形态与形态之间的对比、形态与空间之间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对比,形态间的对比又分为形状、大小、远近、方向、多少、曲直、虚实、明暗等的对比;空间中的对比分为正负、疏密、面积等的对比;色彩的对比有明度、色相、纯度、冷暖等的对比。
所谓调和就是和谐,是指构成画面的各个元素间能够安定和谐地配合在一起,给人以愉悦的美感。
形态间如果特征对比很明显,不易调和,我们就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将它们统一起来,比如适当增加主要形态的重复形或类似形,使其产生呼应;或者对形态进行位置的重新分配,使形态有秩序起来,还可以调整形态的明暗关系,起到前后穿插、主次分明的效果。
对色彩的调和最重要的是调和色调关系,色调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色在画面中占有主要面积,对比色相占中面积,由于主色调占据面积优势,所以有明显色调的画面,即使对比强烈也感觉协调。
多媒体设计的形式美原理
![多媒体设计的形式美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1ab26d6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3.png)
多媒体设计的形式美原理
1. 对称美原理:对称美是指通过左右或上下对称的方式来表现美感。
对称美可以让设计看起来更加平衡,稳定,和谐。
2. 统一美原理:统一美是指将元素组织为一个完整的整体。
统一美可以让设计看起来更加流畅,连贯和和谐。
3. 简约美原理:简约美是指将设计元素化繁为简,以清晰明了的形式来表现设计意图。
简约美可以减少视觉干扰,让设计更加易于理解和接受。
4. 强调美原理:强调美是指通过颜色,形状,大小等方式将某个元素突出显示,以吸引观众的关注和注意力。
强调美可以帮助设计传达重要信息或引起情感共鸣。
5. 色彩美原理:色彩美是指通过色彩的组合和搭配来表现美感。
在多媒体设计中,色彩可以传达情感,引发关注,以及增强品牌特征等。
6. 运动美原理:运动美是指通过动画,动态图像和交互式效果来表现美感。
运动美可以提高设计的互动性,增加趣味性和流畅性。
7. 对比美原理:对比美是指通过大小,形状,颜色等方式将两个或多个元素相对比较。
对比美可以强化设计中的信息或表现与众不同的特征。
形式美的规律都有哪几种
![形式美的规律都有哪几种](https://img.taocdn.com/s3/m/460c6c12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a.png)
形式美的规律都有哪几种
1.几何形规律:几何形最常见的是三角形、矩形、圆形,也包括正
多边形等。
三角形中,最常用的是直角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直角三
角形中,最常用的是30度和45度。
矩形中,常用的是等边矩形、长
方形和正方形等。
圆形中,常用的是圆形、半圆形和椭圆形等。
正多
边形中,最常在视觉中重复使用的是五角星、十字星或六边形等。
2.色彩规律:大部分情况下,色彩分为冷色和暖色,也就是配搭中最常见的三原色和三互补色(CMYK):蓝色、绿色、红色、黄色、橙色、紫色。
冷色与暖色经常featurette在设计中,例如:绿红相间的欧式空
间感、蓝紫以及黄色和橙色的和谐空间等,都是有规律可循的。
3.线条规律:通常会用直线、弧形和曲线组成较大的线条,其中直线强调整齐与坚毅,而弧形表现友好与顺从,而曲线则表达自由与柔软。
所以,在美学形式中,这三种线条规律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
4.比例规律:比例是表现美的重要规律,比例的不同能决定出空间或物体的大小关系,以及构成物体的形状的外观表现。
古希腊有一个叫作“金矿”的比例公式,即1:2:3:4:9:16这样16进制的比例。
现在许多设计
作品都会采用这种形式,来营造完美的比例关系。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归纳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06f85d95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1296016.png)
美学规律知识点总结归纳一、美的本质和特征1. 主观美和客观美美有主观美和客观美之分。
主观美是指人们对美的主观认识和评价,它受到主体的情感、经验和认识的影响。
客观美是指客体自身的美,它固有于客观事物的本质和形式之中。
2. 统一和多样性美的本质在于对多样性的生动而统一的表达,美的多样性是指不同文化、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艺术形式所表现的多种美的形式和特征,而这种多样性又是在一定的规律和统一之下展现出来的。
3. 真善美美学认为美、善、真为三大美德。
真指的是真实、自然,善是指的是可取、值得。
美即是一种完美的存在。
因此,美是指在艺术作品中所能引发的美感,是对美的一种艺术性的表达。
二、美的产生规律1. 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艺术作品中所产生的审美体验。
在审美经验中,人们的情感、感知和思考被艺术作品所激发和感染。
审美情感是人们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美的情感。
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是美的产生的重要规律。
2. 美的造型和结构美的造型是指形象在空间和时间中的布置和运动的方式,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形象和内容。
美的结构是指艺术作品所包含的组织结构、节奏和变化,是艺术作品构成的一种整体性的美。
3. 美的表现形式美的表现形式包括色彩、形式、线条、材质和空间等。
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直接最感染人的美的表现形式,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对比度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
形式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外形和结构,它包括了艺术作品的形状、轮廓、比例和尺度等。
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美的元素,线条的流畅、曲直和变化会产生美的运动和韵律。
材质是艺术作品的实质性的美感。
空间则是艺术作品中产生美的氛围和情感。
三、美的表现手段1. 色彩色彩是艺术作品中最直接最感染人的美的表现手段。
色彩的明暗、饱和度和对比度都会产生不同的美感。
2. 形式形式是艺术作品所表现的外形和结构,它包括了艺术作品的形状、轮廓、比例和尺度等。
3. 线条线条是艺术作品中最基本的美的元素,线条的流畅、曲直和变化会产生美的运动和韵律。
美的十大原则课程
![美的十大原则课程](https://img.taocdn.com/s3/m/88fb8ed090c69ec3d4bb751e.png)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完整、统一
作 业
作业v:利用网络资源找一张照片,里 面包含至少有2种美的原则,并把这2个 原则写在图片时,同时寄给老师。
例:
Y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完整、统一
所以在讲究统一的同时,还须要注意到 变化的问题。「变化」也是美的形式之一, 所谓「变化」是在异質的诸要素中求变化。 换句话说,即是将不同的形态、大小、色 相、明度、彩度、方向、肌理作有机性的 组织使之生动、活泼而不流于紊乱,才是 适切的变化。
例:大淡小浓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单纯、统一
作 业 R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单纯、统一
在造型上所谓的「比例」乃是指长度或 面积等属于量度之间的一种比率,它描述 的是部份与 部份;或部份与全体之间的 关系。在人类的历史中,「比例」一直是 被运用在建筑、家具、工艺以及绘画上。 尤其是希腊、罗马的建筑中,「比例」被 当是一种美的表征。
反复、渐层、对稱、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单纯、统一
对称可说是在所有的形式原理中最为常见 且最为安定的一种形式,并且在自然界中 也普遍存在。例如,人类的五官及四肢便 极为对称,其余动物或植物、昆虫或鸟类 等,也往往具有对称的形态。对称在各种 视觉形式中,最能予人平和、庄重的感受, 虽然较易失之于单调,但对于人类的情感 颇具稳定作用。于建筑物中、室内布置 上亦常可见到对称形式的出现。
作业:利用中运会的吉祥物完成一件完整作 品。
X
反复、渐层、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节奏、完整、统一
结合共同的要素,把相同或类似的形态、 色彩、肌理诸要素作秩序性或画一性的组 织、整理,使之有条不紊而相互发生关连 或共通的作用,是为「统一」。
美的形式原理
![美的形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9924a38a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34.png)
美的形式原理美的形式原理美的形式原理是形式美感的基本法则。
美的形式原理1.重复与交错重复是不断反复使⽤⼀种基本构成单元,交错是交替使⽤两种以上的基本构成单元。
重复使作品整齐、统⼀,可通过交错与重叠,来打破重复造成的呆板、平淡的格局。
2.节奏与韵律节奏与韵律来⾃于⾳乐。
节奏是基本构成单元在时间和空间上有间隔的连续排列,韵律是节奏的变化形式。
作品的表现⼒和感染⼒主要通过节奏与韵律来实现。
3.对称与均衡对称是不同部分之间的⼀种平衡。
其特点是整齐、稳定、庄严、沉静。
4.对⽐与调和对⽐是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差异,调和是不同的要素相互具有共性。
对⽐的最基本要素是显⽰主从关系和统⼀变化的效果。
对⽐与调和是相辅相成的,在作品构成中,⼀般整体宜调和,局部宜对⽐。
5.⽐例与适度⽐例是整体与部分以及部分与部分之间量的⼀种⽐率。
适度是整体与局部与⼈的⽣理或习性的某些特定标准之间的⼤⼩关系。
黄⾦⽐能求得最⼤限度的和谐,使被分割的不同部分产⽣相互联系。
6.变异与秩序变异是规律的突破,是⼀种在整体效果中的局部突变。
7.虚实与留⽩留⽩是留出时间或者空间,不让构成元素充满作品的整个时间或者空间。
作品中有构成元素的部分为实,⽆构成元素的部分为虚。
8.变化与统⼀变化与统⼀是形式美的总法则,是对⽴统⼀规律在作品构成上的应⽤。
两者完美结合,是作品构成最根本的要求,也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因素。
其他的法则都是为了实现变化与统⼀的具体⼿段。
变化是通过作品中种种因素的差异来实现的,是为了造成感觉上的跳跃;统⼀是通过作品中种种因素的⼀致性来实现的,是为了满⾜对作品的理解所需要的“完型”。
使作品达到统⼀的⽅法是保持作品的构成要素要少⼀些,⽽组合的形式却要丰富些。
九大美学及搭配原理
![九大美学及搭配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465702f42f60ddccda38a0db.png)
混搭 混搭(mix)同一套服饰中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风格搭配。
混搭风格搭配原理 一:主风格单品数量要多
混搭风格搭配原理 二:主风格面积要大
混搭风格搭配原理 三:主风格在视觉重点区域
携手共进,齐创精品工程
Thank You
世界触手可及
谢谢各位的聆听
九大美学之渐变 (形色质)
九大美学之渐变 (工艺、图)
搭配是有趣 奇妙的 ——搭配师lucas
九大美学原理
三 比例:指全体和部分、部分与部分的面积、数量、大小、长短、轻重的平衡关系
符合人体比例越传统 人与服装的关系
不符合越个性年轻
服装与服 装
大比例为强 调 (形色质)
搭配是有趣 奇妙的 ——搭配师lucas
形色质
九大美学之对称
(工艺、图)
九大美学原理
五 平衡:两个以上的要素,相互取得均衡的状态,在服装上主要体现在大小、轻重、 明暗、及质感上的均衡状态。
正平衡
安定 静态
不安定 动态感 非正平衡 比如上重下轻
搭配是有趣 奇妙的 ——搭配师lucas
九大美学之平衡
形色质
形色质
九大美学之平衡
(工艺、图)
色彩有轻量:明度底的越重,明度高的越轻。
色彩有心情:暖色高明度高纯度兴奋,冷色低明低纯安静。
色彩有性别:偏暖女,偏冷男。
色彩地位:纯度越高华丽,纯度越低质朴。
色彩搭配
面积法:调整服饰的 色彩面积比大小,并加入 黑白灰等无彩色搭配 (多色搭配中运用)
色彩搭配 渐变法:两个颜色以上的有顺序的配色
色彩搭配
呼应法:各服饰单品 之间有相同的色彩呼应。 (整体协调)
色彩搭配
焦点法:在低彩度服饰色 彩中加入色彩鲜艳的局部 色彩,起到醒目强调作用
平面设计——美的形式原理
![平面设计——美的形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369173319ec3d5bbfc0a7489.png)
虛實對比
四、調和(Harmony):兩種構成要素同時存在 時,若兩者間能達成一致,並不互相排斥時 便是調和狀態。
五、統一(Unity):在豐富多彩的表現中保持 著某種一致性之意。
六、平衡(均衡)(Balance):重量、空間、顏色、 大小等等所造成均衡的感覺(正、穩、安定)。 可分為對稱的平衡、非對稱平衡 。
第三步
用圓弧的 端點,畫 出一個長 方形。
畫一段長度為 1 的線, 然後將其分為兩段, 其中一段長度設為 X, 另一段長度就是 1-X。 那麼,所謂黃金分割 比例就是 1:X=X:1 -X。將這個比例程式 解開,可得 X= 0.61803。
馬遠 《山徑春行》 中國宋朝,設色‧絹本, 27.4 x 43.1 cm 國立故宮博物院,台北
七、比例(Proportion):所謂比例,就是保有 一定的數量關係的秩序。
阿伯提﹝Leon Battista Alberti﹞ 新聖母堂﹝S. Maria Novella﹞西向立面 1456 to 1470,佛羅倫斯, 義大利
美的形式原理:
一、律動(韻律) 二、對稱
三、對比
四、調和
五、統一
六、平衡(均衡)
七、比例
一、律動(韻律) :以造形而言,要表現律動, 最基本有兩種,即反覆及漸變。
二、對稱:線對稱、點對稱
三、對比:對比,就是兩件東西差很多,所以 我們可以很容易看到他們。
補色就是色彩 的相對色,在 色環上兩者是 處於相對位置。 例如:紅色的 補色就是綠色。
《匙橋與櫻桃》, 1988 鋁‧不鏽鋼‧油漆,354 x 618 x 162 in.
明尼亞波利斯雕塑公 園,明尼蘇達
十九世紀法國印象派畫家 竇加﹝Edgar Degas﹞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審美規律(原理)一、反覆(Repetition)「反覆」(又稱為「連續」)是指將同樣的形狀或色彩重覆安排放置的意思。
由於這些形狀或色彩性質全無改變,僅是量的增加,是以彼此之間並無主從的關係。
例如希臘神殿中的柱子,形狀、大小、粗細均相同,且以同等間隔安排,便是一種反覆的形式。
一般而言,反覆的視受形式較有秩序性,予人單純、規律的感受,在其他的藝術類別中也常可見到。
以音樂而言,在同一首曲子中,常可聽到反覆出現的旋律;以舞蹈而言,也常見到反覆動作;以文學而言,詩歌中也常出現反覆的句子或單字等,皆為此一形式原理的應用。
藝術上常用的反覆形式,是將組成作品所用的形狀、顏色、節奏、姿態等等表現手法做重複的呈現運用,經由相同形式的表現,產生繁複的美或壯觀的美。
在造型與視覺藝術上,經由單一的圖案或形體,上下左右不斷的重複,作品空間充滿著這個單一的元素呈現出一種有秩序的感覺,如布料中重複壓印的印花、油畫中出現相同的方向、相同質感的大面積筆觸、水墨畫中大面積同樣筆觸的皴法、牆面裝飾中同一質料與色澤的瓷磚拼貼,都是運用此一形式的例子。
在建築的運用上,最常應用反覆法則的是在迴廊、列柱、與立面造型。
二、漸層(Gradation)「漸層」(又稱為「漸變」)是指將構成元素的形狀、材質或色彩做次第改變的層層變化。
例如,同一種形狀的漸大或漸小、同一種色彩的漸濃或漸淡、聲音的漸強或漸弱、速度/節奏的漸快或漸慢、空間/距離的漸遠或漸近、光線的漸明或漸暗,均屬於漸層的形式變化。
而在這些漸增或漸減的層次變化中,即能具現出漸層的美感。
漸變的基本原理與反覆相類似,但由於其中或形或色的漸次改變,使得畫面較具活潑性,予人生動輕快的感受。
中國建築中的寶塔;樂曲中音量的漸強漸弱;文學小說中情節高潮的堆砌;大會舞隊型的漸次縮小或擴大……等,都是漸層形式原理的例子。
三、對稱(Symmetry)「對稱」可說是在所有的形式原理中最為常見且最為安定的一種形式,並且在自然界中也普遍存在。
例如,人類的五官及四肢便極為對稱,其它動物或植物、昆蟲或鳥類的翅膀軀幹紋路、躲花瓣排列的對稱,甚至倒影與鏡射現象等,也具有對稱的形態。
對稱在各種視覺形式中,最能予人平和、莊重的感受,雖然較易失之於單調,但對於人類的情感頗具穩定作用。
於建築物中、室內布置上亦常可見到對稱形式的出現。
古希臘人對宇宙的認識,首要的原則就是對稱,舉凡平面上的原形,或轉動中的球(由於他們在轉動時的形狀完全對稱),所以古希臘時期的畢達哥拉斯學派認為「對稱是最完美的形狀」。
「對稱」由此依其屬性分為「點對稱」與「軸對稱」二種。
「點對稱」又稱為「放射對稱」或「旋轉對稱」,是指以一點為中心做迴轉排列時所形成的放射狀對稱圖形。
「軸對稱」又稱「線對稱」,是指在視覺的畫面中,設立一條假想中的軸線,在此一假想軸的兩端分別放置完全相同的形體,即成對稱的形式,若假想軸為垂直線,則為左右對稱;若假想軸為水平線,則為上下對稱,也有上下左右均呈現對稱狀態的情形。
四、均衡(Balance)「均衡」(又稱為「平衡」)是指在視覺畫面中的假想軸兩旁,分別放置形態或不相同,但質量卻均等的事物。
如此一來,畫面中的事物雖然並不相等,但在視覺的感受上,卻由於分量相同,而產生均衡的感覺。
對稱的形式必定屬於均衡,均衡的形式則由於假想軸兩旁的物體僅是分量相等,形式卻各異,因此不同於對稱。
兩者相較之下,均衡具有彈性變化,易予人活潑、優美而具動勢的感覺。
在各類藝術領域中,於繪畫的畫面安排上、雕塑的結構安排上及舞蹈動作的設計上或景觀的造形布置上,皆常運用此一形式原理。
有些藝術批評家把「均衡」分為二種:第一種是「對稱式的均衡」,也就是所謂的「對稱」;第二種稱作「非對稱平衡」,它是在作品的質感、造型、材料等元素的組合上,藉由相同之間的大小、遠進等關係的調節,產生一種在質量上的均衡。
這類型形式的均衡在結構與佈局上比第一種「對稱式的均衡」更富彈性。
五、調和(Harmomy)「調和」是指將性質相似的事物並置一處的安排方式。
這些事物雖然並非完全相同,但由於差距微小,仍可予人融洽相合的感覺。
以形狀而言,有形的調和安排;以色彩而有調和色的安排。
調和的形式中,由於構成物的性質互相類似而差別不大,因此變化也較小,易予人協調、愉悅的感受。
在音樂中,有音色的調和;在室內布置上,也常以此種形式進行設計,以使視覺環境免生突兀之感。
六、對比(Contrast)「對比」(又稱為「對照」)其安排方式適與調和相反,是將兩種性質完全相反的構成要素並置一處,企圖達到兩者之間互相抗衡的緊張狀態。
舉凡形狀、色彩、質感、方向、光線、聲音、力度、速度-…等,均可形成或大或小、或濃或淡、或粗或細、或快或慢、或明或暗…的對比效果。
對比在應用上的意義,在於突顯兩者或兩者以上元素之間的不同、或是區分群己、強調賓主的關係。
若是要突顯主題,通常主題會小、客體會大,產生以大顯小、以多襯少的情形,這是由於人類視覺感官上的聚焦特性,所謂「萬綠從中一點紅」,就是一個視覺對比的例子。
對比是各種藝術類別均常使用的形式,如果應用得宜,則被並列的不同之物,可彼此互相襯托而各顯其美,例如中國建築物中常見的紅牆綠瓦;戲劇情節中的忠良奸惡;樂曲中的鑲鼓之聲與細絃之音……等,都是對比之美的例證。
七、比例(Proportion)比例在造形藝術上的特性有兩種:第一種是一個物體內各部位的相對視覺比例,第二種是整體構圖形態內各物體間的相對視覺比例,也就是指在一個畫面之中,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係。
不論是畫面中部分與部分間長短的關係、大小的關係,或是寬窄的關係,都屬比例的範圍。
無論哪一種比例關係,均須考慮大小對大小、線條對線條、形狀對形狀、色彩對色彩等設計元素之特質來達到審美比例的展示效果。
因此,比例的定義可『在同一結構之內,部分與部份或部分與整體之間的關係』。
比例的形式不僅符合對稱、均衡、調和、漸層等涉及整體性的穩定與平衡原理,也反映出遠近、大小、高低、寬窄、厚薄等個體與整體的相對關係。
若兩個物體在比例上不符合視覺習慣,通常就是一件失去比例原理的失衡作品。
比例的原始根源可在許多生物的有機型態中發現。
例如人體各部位的尺寸大小關係、貝殼、樹葉、樹枝、花朵與竹子。
在美術發展史上,比例是常被應用的一種形式,在古代希臘的建築及雕刻中,適當的比例甚且被視為是美的代名詞。
例如著名的「黃金比例」(Golden Ratio)認為,矩形中,若長與寬之比為1:1.618便是最具美感的矩形,生活周遭中使用的長方形事物,也常有符合此種比例者。
八、節奏/律動(Rhythm)「律動」(又稱為「節奏」或「韻律」)是大自然界中的一種基本現象。
它像是四季變化的循環,每一天的日升日落,每一個月的潮汐變化,甚至像是宇宙星體的運行,都具有規律的特質。
能予人既有抑揚變化,又有和諧、統一之美感。
律動或節奏的形式在音樂領域中最常發現,而在詩歌或舞蹈等時間藝術中也常見其應用。
這個審美原理也在視覺空間藝術裡,例如繪畫作品或建築雕刻藝術中見到。
律動在繪畫作品裡,是指將畫面中的構成元素,例如透過形狀、色彩、線條,進行週期性的交替錯綜變化,因此能在視覺上產生波動的運動感,隨而引發心理上或輕快、或激昂、或緩慢,或跳躍的情緒。
二十世紀的「歐普藝術」(Op Art)即以嚴謹的科學設計,將色彩、線條、圖案做不斷的排列組合,呈現出一種繁複的對稱美,以及一種富有秩序的律動美。
「律動」會成為設計的一種原則實際上是運用反複為原則,而反覆當作一種設計的元素,在現代許多藝術設計作品中常見的手法之一。
許多律動的手法大部份都是運用相同元素反覆重複的方法所造成的。
「律動」分有「交替式律動」與「漸進式律動」二種型態。
在律動變化中,相同的元素會在一個規律的狀態中重複與交替出現。
在設計或是繪畫中,我們會將這樣的狀態歸類為「交替性的律動」。
交替性的律動是重複連續相同的圖案或形狀所造成具有規律性的組合。
「漸進性的律動」則在於藉由某些元素的規律化的連續改變而形成,這些變化的元素包含形狀的大小、顏色的輕重、質感的漸變。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對於漸進式的律動是相當熟悉的,譬如我們站在某一座大廈前向上仰望,我們看到大廈的窗戶朝大廈頂端逐漸變小,一般人都會認為這是透視所造成的視覺效果,不過,這效果也是屬於一種漸進性的律動。
例如鐵道橋面上的鋼柱一道道的矗立重複,隨著距離變遠,視覺角度關係也隨之愈小。
因此,「漸進性的律動」的意思是除了反覆的原理運用外,視覺焦點成了漸進性律動變化的關鍵。
九、統一/統調(Unity)「統一」是指在一幅複雜的畫面中,尋找一個各部分的共通點,以之來統合畫面,使畫面不致於七零八落、散漫無章。
不論美術作品中使用了前述一種或一種以上的形式原理,都必須顧及使畫面趨於統一的重要性。
具有變化性的作品,視覺效果必較為豐富,如果缺乏變化,則畫面將流於呆板,但若僅顧及變化,畫面又將失之紊亂。
因此,於安排畫面時,一則宜以多樣的變化來充實畫面;二則應以「寓變化於統一」的手法來觀照全局,統整畫面。
「統一」有整理、綜合的意思,將各種零散的元素或形式做一個排序與規劃,將這些原本不互相統屬的元素統整為一件具備特殊美感的藝術作品。
藝術批評者在審視觀察一件作品時,不是僅單純地對單一的形式或元素作出批判或剖析,也會對整體性的好壞優劣,提出鑒察與剖析,作為作品優劣好壞的結果判斷。
若是作品的統一性與完整度沒達到一定的標準,即使一些細部做得再完美、評價再高、這些優勢反而會成為不協調的阻力。
另外,更直得一提的是,單一的元素或形式是否能成為作品中的必要因素、以及它在作品中的意義與價值,都需要從整體性來做評估。
所以,統一或統調的意義,除了必須未作品中的各項原素作適當的調整與安置外,也必須審視他們在作品中的地位,使作品看起來更具有機性與整體性。
十、簡約/單純(Simplicity)簡約主義是一種時尚潮流,一種文化傾向,一種藝術家理想主義的探索,還是一種美學定義或是一種哲學教育。
它可以是以上的全部,也可能什麼都不是。
它是一種被建築師、畫家、音樂家、作家在過去幾年中不斷提及的現象———總是和“簡約”或“簡約主義”放在一起應用在時尚及當代藝術的理想主義運動中,成為一種思想方法。
單純的意義在於將內容以簡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忽略其他次要或多餘的陪襯與裝飾,以簡單的形式表現內容。
簡單的形式最主要的概念便是以簡潔、單純、抽離形象的表現,來表達人類心靈不可言表意喻的境界。
以單純形式產生的作品,往往抽離了外在形象的表徵,進入了一種形而上的藝術內涵,西方的純真樸拙,與東方的簡單空靈,都是單純形式原則的表現,讓人在欣賞作品時,可以激發想像力與聯想力,出現感官以外的體驗與領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