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道菌群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研究进展
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
![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https://img.taocdn.com/s3/m/693d9501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1f.png)
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崔佳瞿1, 2 陈启仪1, 2 李宁1, 2[1.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肠道微生态诊疗中心(结直肠病专科);2. 同济大学消化系统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上海 200072]摘要 肠-脑轴在维持机体内平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而肠道微生物群在肠道和大脑的双向沟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故学者们建立了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这一概念。
肠道微生物群可通过神经、免疫、神经内分泌和代谢途径对宿主产生影响,包括神经发育、传递和行为,并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
本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研究进展,结合本中心的临床经验,对肠道微生物群、肠道、神经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发生发展中扮演的角色,以及以肠道微生物群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靶点的肠-脑轴干预策略进行讨论,以期为神经精神系统疾病治疗提供一些新的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 肠道微生物群 肠-脑轴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图分类号:R363.21; R454.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3)01-0014-05引用本文崔佳瞿, 陈启仪, 李宁. 肠道微生物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系统疾病中的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23, 44(1): 14-18.Research progress of gut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in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CUI Jiaqu1, 2, CHEN Qiyi1, 2, LI Ning1, 2[1. Intestinal Microenvironment Treatment Center (Department of Colorectal Disease ), Shanghai Tenth People’s Hospital;2. Clinical Research Center for Digestive Diseases,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72, China]ABSTRACT The gut-brain axis and gut microbiota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maintaining homeostasis and the bidirectional communication between the gut and the brain, respectively. Therefore, scholars established the concept of a gut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Gut microbiota may affect the host through neural, immune, neuroendocrine, and metabolic pathways, including nerve development, transmission and behavior, and participate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a variety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In this review, we discussed the interaction among gut microbiota, gut and brain,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gut-brain axis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including depression, anxiety,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Alzheimer’s disease, Parkinson’s disease and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and the intervention strategy of gut-brain axis with gut microbiota as therapeutic target for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 based on the current research progress at home and abroad and the clinical experience of the center, so as to provide some new ideas and methods for the treatment of neuropsychiatric diseases.KEY WORDS gut microbiota; gut-brain axis; neuropsychiatric disorders肠道中有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它们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养肠有道,才能静享“肠瘦”和长寿
![养肠有道,才能静享“肠瘦”和长寿](https://img.taocdn.com/s3/m/5425b786a6c30c2259019eba.png)
养肠有道,才能静享“肠瘦”和长寿作者:来源:《祝您健康·养生堂》2019年第10期王化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教授。
擅长治疗胃肠运动和消化内镜方面。
门诊时间:周一全天周四下午健康或者不健康,能通过外表分辨出来吗?不健康的人是面黄肌瘦而健康的人都是身宽体胖吗?答案显然没有那么简单。
但是基本不容置疑的是,肥胖的体态与人的身体状况直接相关。
研究发现,肥胖的人跟肿瘤有很大的关系,特别是胃肠道的肿瘤。
结直肠的癌症、肝脏的肿瘤、胰腺的肿瘤,这些都是与肥胖直接相关的。
除了身体本身流动的脂肪以外,吃下去的食物通过消化道吸收跑到血液里,流动的脂肪以外的沉积在身体上,还有一部分在消化系统。
大量的研究表明,人的肥胖以及胃肠道的健康与我们的肠道菌群有着密切关联。
肠道的健康需要靠肠道菌群的平衡来维持。
肠道内的微生物是由我们人体与微生物长期协同进化,相互选择和适应而形成的,也与我们每天所吃的食物息息相关。
大量研究表明,饮食所提供的营养是肠道菌群生存和发挥功能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
如果肠道功能出现了紊乱,那么很有可能就会造成肠道疾病的发生,“它”有可能是扰乱肠道菌群的一个元凶。
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可夫提出:肠道菌群产生的毒素是人体衰老和得病的主要原因。
在国际杂志《糖尿病》上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代谢性内毒素血症假说”,该研究发现小鼠肠道菌群的内毒素能够进入血液,引起低度的慢性炎症,从而导致小鼠出现肥胖、胰岛素抵抗等代谢损伤。
实际上,造成肥胖的细菌可能人人都有,但人们的体态各不相同,这取决于每个人肠道屏障功能的强弱。
人体70%的免疫细胞都在肠道,肠道是人体的第二大脑,也是人体的一道防线。
如果这道防线被破坏,身体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大多数人生下来都会获得一套良好的肠道菌群,这些细菌帮助人们分解糖,抑制脂肪的堆积,维持人体代谢的稳定。
当我们在后天环境中,因为饮食结构不当或者意外遭病菌感染后,就会助长一些恶性细菌,在我们的肠道里安家落户。
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阿尔茨海默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b6a1ed6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8f.png)
Science & Technology Vision42科技视界作者简介:于震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从事帕金森病及相关疾病的诊断、生物标志物和分子机制探索,首次证实外周血中存在中枢少突胶质细胞来源外泌体,并对帕金森病和多系统萎缩这两种临床症状相似、误诊率高的神经退行性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创新性地提出少突胶质细胞外泌体转运障碍导致的α-syn 异常堆积是胶质细胞胞质包涵体(Glial cytoplasmic inclusions, GCIs)产生的分子机制之一。
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和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承担了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点项目的子课题,参与包括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国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内的多项科研项目。
以第一作者或者通信作者发表SCI 论文12篇,总影响因子82.6,其中包括Brain 、Annals of Neurology 等国际顶级神经科学期刊。
获受理PD 诊断及鉴别诊断相关的国家发明专利3项,国际专利2项。
阿尔茨海默病(AD )是最常见的痴呆形式,也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
肠肠道菌群的变化能够引起多种症状和疾病,除了常见的各种肠道疾病外,甚至还能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
近年来,科学家提出了脑- "于震维(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 病理生理室,北京 100070)肠道-肠道微生物轴(脑肠轴)的概念,目前这一概念的研究仍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但至少包括神经、免疫、内分泌和代谢等多条途径。
本文旨在总结和讨论当前发现,以阐明肠道微生物群在AD 发展中的作用。
阿尔茨海默病(AD )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也是老年人痴呆的最常见原因。
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群中,阿尔茨海默病的患病率达5.9%,目前患者约1 250万人,占世界患病人群的2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这一疾病的患病人数将在可见的未来急剧增加,严重危害着我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为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的负担。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d859b6a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fc3d857.png)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进展肠道菌群,即肠道微生物,它是人类体内最为庞大的微生物群落之一,有着非常重要的生理和代谢功能。
正常人体内大约有100万亿(10^14)个微生物,其中包括数千种不同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
这些微生物主要分布在人体的肠道、皮肤、口腔、泌尿系统等部位。
在这些细菌中,大多数是有益的,并对人体的生理、代谢、营养吸收等多个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人类肠道菌群的研究历程可以追溯到20世纪初期。
起初,人们只是对一些肠道细菌的分类、数量和分布进行了一些简单研究。
随着科技进步和技术手段更新,对肠道菌群的研究也迎来了突破性的发展。
下面就来介绍一下肠道菌群研究的最新进展。
一、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分析随着新一代测序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类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多样性与健康状态密切相关。
例如,有些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与人体免疫系统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可以预测肠道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医生开始意识到人体与微生物群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提出了以肠道菌群为重点研究的整体健康观念。
二、肠道菌群对人体代谢的影响人类肠道菌群的组成及数量可以影响人体内多种代谢反应的进行。
例如,有研究表明肠道细菌可以促进人体吸收微量元素和维生素、调节血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等。
肠道菌群也可以产生多种有益物质,如丁酸、丙酸等,这些物质对维护肠道健康和整体代谢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的关系肠道菌群与多种人类疾病的关系已经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一些研究表明,慢性肠道疾病、肥胖、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都与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异常有关。
这些研究的发现为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四、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分析人类肠道微生物可以为人体提供许多生理和代谢上的帮助。
例如,一些能够在人体内产生叶酸和维生素K的肠道细菌,可以帮助人体维持血液凝固机制的稳定性。
此外,肠道细菌还能够分解多种不易被人体消化的食物成分。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14ac065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ad9bd46.png)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研究进展肠道菌群是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与人体健康有着密切的。
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组学研究的深入,肠道菌群在人类健康中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概述肠道菌群的概念、历史及其在人类健康中的重要性,并探讨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及未来研究方向。
肠道菌群是由多种微生物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这些微生物通过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产生影响。
早在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研究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的认识逐渐深入,肠道菌群在维护人体健康方面的作用也越来越受到。
肠道菌群通过影响人体的消化、代谢、免疫等方面,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失调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如肥胖、糖尿病、炎症性肠病等。
通过对比不同疾病患者与健康人的肠道菌群,科学家们发现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减少,有害菌增多,有益菌减少。
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主要包括遗传、环境、饮食等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肠道菌群受到宿主代谢的影响,而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影响宿主代谢来调节人体健康。
例如,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屏障功能、影响脂肪和糖代谢、增强免疫功能等方式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肠道微生物,如双歧杆菌、乳酸菌等。
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增强免疫力等方式来改善人体健康状况。
益生菌还可以缓解抗生素使用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减少抗生素相关腹泻等不良反应。
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和争议。
不同研究之间存在差异,部分研究结果可能受到研究方法、样本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因果关系仍需进一步探讨,部分研究发现可能仅仅是相关性而非因果性。
益生菌的应用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益生菌种类和剂量的选择、益生菌的安全性等。
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肠道菌群与人类健康之间的关系,未来的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探讨肠道菌群的作用机制,特别是肠道菌群如何影响人体代谢、免疫等方面的研究;加强肠道菌群与常见疾病发生发展之间关系的研究,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开展大规模、多中心的临床研究,以验证益生菌在改善人体健康方面的效果;研究不同人群肠道菌群的差异,为个体化营养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益生菌的安全性及其对肠道微生态的长期影响,为益生菌产品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支持。
肠道菌群与衰弱关系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衰弱关系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140f62f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f9.png)
基础医学与临床Basic & Clinical MedicineJanuary 2021Vol.41 No.12021 年 1 月 第 41 卷 第 1 期文章编号:1001-6325 ( 2021 ) 01-0108-04短篇综述肠道菌群与衰弱关系的研究进展牛晓丹,郭静波,王惠琳,迟俊婷,阮海慧,陶红霞,王艳红*收稿日期:2020-03-01修回日期:2020-05-27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1804064);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lzujbky-2017-16)*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 : yanghongwang@ (兰州大学护理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人体肠道菌群数量庞大,种类繁多,且随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着变化。
肠道菌群与老年人的衰弱状况密切相关,肠道菌群可通过各种途径参与衰弱的发生发展。
因此,研究衰弱老年人肠道菌群特征、衰弱与肠道菌群的关系,对调整衰弱老年人肠道菌群具有重要意义,可使处于衰弱风险的老年人得到及时和必要的干预与帮助。
关键词:肠道菌群;衰弱;衰弱表型;认知衰弱中图分类号:R592文献标志码:AAdvances in research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stinal microbiota and frailtyNIU Xiao-dan , GUO Jing-bo , WANG Hui-lin , CHI Jun-ting , RUAN Hai-hui ,TAO Hong-xia , WANG Yan-hong *(School of Nursing, Lanzhou University , Lanzhou 730030, China)Abstract : The quantity of human intestinal microbiota is large and diverse , its changes with age. Intestinal microbi ota is closely related to the frailty of the elderly , and can be potential risk factor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of frailty with different mechanisms. Therefore , the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railty and intestinal microbiotain elderly patients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regulation of intestinal microbiota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frailty , so that the elderly at risk of frailty can get timely and necessary intervention and help.Key words :intestinal microbiota ; frailty ; frailty phenotype ; cognitive frailty随着人口老龄化(aging )进程的不断加剧,衰 弱(frailty )老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社区老年人衰 弱发生率高达49.0%[1]O 衰弱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综合征,其核心特点是年龄相关的多个生理系统 的储备功能下降,造成机体脆弱性增加,维持稳态 能力下降,面对各种应激时,发病和死亡的风险增加。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研究进展
![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b4395f9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d9.png)
结论
1、深入探讨肠道菌群如何通过神经、免疫等途径影响脑肠轴的功能,揭示其 具体作用机制。
结论
2、研究不同治疗方法对肠道菌群和脑肠轴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比较其优劣 性。
基本内容
基本内容
针灸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具有广泛的治疗作用。近年来,随着微生物 组学的快速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肠道菌群在人体健康中的重要性,而针灸对肠 道菌群的调节作用也引起了。本次演示将基于脑肠轴学说,探讨针灸对肠道菌群 调节的影响。
治疗方法探讨
2、针灸治疗:针灸可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改善肠道菌群和脑肠轴的功能。 研究发现,针灸可以缓解帕金森病的症状,可能与调节肠道菌群有关。
,改善肠道微环境,进而影响脑肠轴的 功能。临床试验表明,按摩可以缓解焦虑和抑郁症状。
结论
结论
本次演示探讨了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机理及基于中医脑肠学说的相 关治疗方法。肠道菌群与脑肠轴在神经、免疫、物质代谢等方面存在密切,对于 维持人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医脑肠学说和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的相互作用 机理,采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治疗相关症状具有良好前景。然而,尚需进 一步深入研究肠道菌群与脑肠轴相互作用的具体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的临床效果和 安全性。未来的研究应以下方向:
基本内容
脑肠轴学说是指大脑与肠道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肠道 菌群与脑肠轴相互调节,维持人体健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肠道菌群失衡可 能导致脑肠轴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多种疾病。针灸作为一种有效的调节方法,可 以通过调节肠道菌群来改善脑肠轴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基本内容
在中医理论中,经络、气血、脏腑等与肠道菌群调节有着密切的。经络理论 认为,针灸可以通过调节经络气血来改善脏腑功能,进而调节肠道菌群。气血理 论则认为,针灸可以促进气血流通,改善肠道微循环,有利于肠道菌群的平衡。 脏腑理论指出,针灸可以调和阴阳平衡,改善脾胃功能,进而影响肠道菌群。
健康饮食在预防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是什么
![健康饮食在预防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是什么](https://img.taocdn.com/s3/m/a20ada4c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27.png)
健康饮食在预防老年性痴呆中的作用是什么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老年性痴呆(阿尔茨海默病)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
老年性痴呆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了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目前,虽然还没有完全治愈老年性痴呆的方法,但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健康饮食在预防老年性痴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那么,健康饮食究竟是如何影响老年性痴呆的发生和发展的呢?首先,健康饮食能够为大脑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
大脑是一个高度活跃且耗能的器官,需要各种营养素来维持其正常的功能。
例如,omega-3 脂肪酸对于大脑的健康至关重要。
它存在于鱼类(如三文鱼、金枪鱼)、坚果(如核桃、杏仁)和植物油(如亚麻籽油、紫苏籽油)中。
omega-3 脂肪酸有助于维持细胞膜的流动性和稳定性,促进神经细胞的生长和发育,提高大脑的认知功能。
维生素 B 族,特别是维生素 B12 和叶酸,也对大脑健康有着重要意义。
维生素 B12 主要存在于肉类、鱼类、蛋类和奶制品中,叶酸则在绿叶蔬菜、豆类和柑橘类水果中含量丰富。
它们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和代谢,缺乏维生素 B12 和叶酸可能导致神经系统的损伤和认知功能下降。
抗氧化剂,如维生素 C、维生素 E 和类黄酮等,能够对抗自由基对大脑细胞的损伤。
自由基是一种具有高度活性的分子,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如果数量过多,会导致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细胞膜和细胞内的结构,包括神经细胞。
富含抗氧化剂的食物包括各种水果(如蓝莓、草莓、橙子)和蔬菜(如西兰花、菠菜、胡萝卜)。
其次,健康饮食有助于控制体重和血糖水平。
肥胖和糖尿病是老年性痴呆的重要危险因素。
过多的脂肪组织会产生炎症因子,对大脑产生不利影响。
而且,肥胖和糖尿病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影响大脑对葡萄糖的利用,进而影响大脑的功能。
通过健康饮食,摄入适量的膳食纤维、控制糖分和脂肪的摄入,可以帮助维持健康的体重和稳定的血糖水平。
膳食纤维丰富的食物,如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豆类和蔬菜,能够增加饱腹感,减少高热量食物的摄入。
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和粘附性研究
![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和粘附性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60ee4707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61.png)
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和粘附性研究
严梅桢;宋红月;叶文华;伍迎红;张粒民;周钟鸣
【期刊名称】《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年(卷),期】1998(10)6
【摘要】用AF64A复制实验性痴呆动物模型,分析该动物的肠道菌群,并以双歧杆菌和大肠杆菌作为肠道菌的代表,初步探讨它们对实验性痴呆动物肠道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粘附特性。
结果表明,实验性痴呆动物的肠道菌群是紊乱的,二种试验菌均能粘附到正常小鼠肠上皮细胞上,双歧杆菌的粘附率明显高于大肠杆菌,而双歧杆菌对实验性痴呆小鼠肠上皮细胞的粘附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小鼠,大肠杆菌则相反。
【总页数】3页(P327-329)
【关键词】痴呆动物;肠道菌群;粘附
【作者】严梅桢;宋红月;叶文华;伍迎红;张粒民;周钟鸣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58.122;R378.2
【相关文献】
1.中药褐多孔菌对实验性大肠癌小鼠肠道正常菌群调整的作用 [J], 吕方舟;吕佳宏;代月
2.肠道菌群与痤疮发生的相关性分析:110例肠道菌群样本的回顾性研究 [J], 王萃;
张柳萦;黄卫新
3.肠道菌群与血管性痴呆的相关性研究 [J], 徐梦; 许奔奔; 孟新玲
4.思密达对实验性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J], 石梅;彭广能;钟志军;白永平;沈留红;马晓平
5.肠道菌群与老年性痴呆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李先强;张高兰;李慧芬;王晓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2c76cd5dccbff121dc36834c.png)
综 述
������447������
肠道菌群与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郭 颖 ( 天津市南开医院ꎬ天津 300193)
恩病、肠易激综合征等[6 -7] ꎮ 此外ꎬ有研究显示ꎬ肠 道菌群失调在结肠癌、肝硬化、脂肪肝、糖尿病、高血 脂、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症、风湿性关节炎、骨质 疏松症以及变态反应性疾病等的发生发展过程中ꎬ 发挥了重要的作用[8 -9] ꎮ 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病、多 发病ꎬ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死率、高致残率特点ꎬ我国 脑卒中患病 率 > 336. 3 / 10 万 人ꎬ 死 亡 率 为 ( 103 ~ 136. 7) / 10 万人[10] ꎬ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威胁ꎬ 与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共同构成我国三大主要致 死性疾病ꎮ 脑卒中危险因素可分为可控危险因素及 不可控危险因素两大类ꎮ 不可控危险因素包括年 龄、性别、遗传基因等ꎬ由于该类因素人为不可干预ꎬ 故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ꎮ 可控危险因素包括:高 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血脂异常、肥胖、吸烟、饮酒、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纤维蛋白原、高尿酸血症ꎮ 肠道菌群与多种疾病具有相关性ꎬ其中就包括上述 脑卒中可控危险因素ꎬ目前研究多集中于糖尿病、血 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冠心病、高尿酸血症几方面ꎬ 本文就此做以总结ꎮ 1 糖尿病
������448������
Hale Waihona Puke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Modern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9 Febꎬ 28(4)
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https://img.taocdn.com/s3/m/47706777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69.png)
阿尔茨海默症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昝志远 综述,王永红 审校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重庆 400042)
[摘 要] 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人均寿命显著提升,随着人群平 均 寿 命 的 延 长,与 年 龄 相 关 的 认 知 功 能 障 碍 发 病 数 及 比 例
tionship between oxidative stress and inflammatorycytokinesindiabeticnephropathy[J]. Cardiovasc Ther,2012,30(1):49-59.
·综 述·
[20]GNUDIL.A newchancetobeatdiabetickidney disease:innate immunity and MCP-1:a matterofgood and bad macrophages? [J]. Nephrol Dial Transplant,2015,30(4):525-527.
[21] HAIDET J,CIFARELLI V,TRUCCO M,et
al.Anti-inflammatory properties of C-peptide [J].Rev Diabet Stud,2009,6(3):168-179. [22]SCALIA R,COYLE K M,LEVINEBJ,etal.
目前,经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 准 上 市的用于阿尔茨海默症患者 的 治 疗 用 药 有 5 种,即 他 克林、多 奈 哌 齐、卡 巴 拉 汀、加 兰 他 敏 和 美 金 刚,前 4 种用药均为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类。 1.1 乙酰胆 碱 酯 酶 抑 制 剂 与 N-甲 基-D-天 氡 氨 酸 受 体拮抗剂 目前,临床主要 使 用 的 乙 酰 胆 碱 酯 酶 抑 制 剂有多奈哌齐、卡 巴 拉 汀 及 加 兰 他 敏 等,N-甲 基-D-天 氡氨酸受体拮抗剂仅有美 金 刚,以 上 药 物 均 为 经 典 抗 阿尔茨海默症用药,故在 此 不 过 多 赘 述。 但 需 提 到 的 是最新有文献报道,在使用 多 奈 哌 齐 治 疗 时 有 极 少 数 患者会出现横纹肌溶解。 加 拿 大 一 项 为 期 15 年 队 列 研究分析,服用多奈哌齐与 使 用 卡 巴 拉 汀 或 加 兰 他 敏 的 30d 因 横 纹 肌 溶 解 的 入 院 率 分 析 表 明 ,多 奈 哌 齐 组 患者因横纹 肌 溶 解 入 院 率 (0.06%)明 显 高 于 其 他 药 物组,但所有患者均不 需 给 予 透 析 治 疗 。 [1] 以 上 4 种 基本药物在临床中该如 何 选 择 呢? 一 项 涵 盖 了 36 个 随机对照试验(RCT)的 meta分析对上述4种药物进 行的汇总分析发 现,4 种 药 物 在 治 疗 任 何 阶 段 的 阿 尔 茨海默症时均具有良好的 疗 效 及 安 全 性,可 明 显 延 缓 阿尔茨海默症患者疾病 进 展 至 少 52 周。 通 过 比 较 其 对相应认知 量 表 的 改 善 情 况 分 析 后 指 出,目 前,加 兰 他敏是最优的选择[2],但 这 仅 对 目 前 所 收 集 的 临 床 数 据得出的结论,在临床选择 时 还 需 要 结 合 患 者 本 身 情 况及经济状况做出最优化选择。 1.2 石杉碱甲 石杉碱甲 是 我 国 率 先 对 蛇 足 石 杉 分 析、提取并分离出来的单 体 化 合 物,化 学 结 构 独 特,易 透过血脑屏 障,口 服 生 物 利 用 度 好,对 脑 内 乙 酰 胆 碱 酯酶的选择 性 高,持 续 时 间 更 长,对 多 种 认 知 功 能 缺 陷的动 物 模 型 均 具 有 改 善 学 习、记 忆 等 作 用。GUL 等 研 [3] 究表明,石杉碱甲(0.4 mg/d)可 明 显 改 善 阿 尔 茨海默症患者认知功能及 任 务 转 化 能 力,提 高 患 者 生 活质量。但 TSAI[4]指出,目前,关 于 石 杉 碱 甲 的 临 床 试验时间较 短,需 长 时 间 的 临 床 试 验 以 了 解 药 效;同 时,有文献指出,0.4 mg/d剂量不能改善患者认知 功 能,而0.8 mg/d才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仍缺少石杉
甘露特钠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甘露特钠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a600daf988fcc22bcd126fff705cc1755275fd6.png)
·15JOURNAL OF RARE AND UNCOMMON DISEASES, NOV. 2023,Vol.30, No.11, Total No.172【第一作者】王顺旺,男,副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神经系统变性疾病。
E-mail:****************【通讯作者】王长明,男,主任医师,主要研究方向:脑血管疾病及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
E-mail:****************·论著·甘露特钠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王顺旺1 王慧娟3 王长明2,*1.厦门市第三医院(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同安院区)神经内科 (福建 厦门 361100)2.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贵州 遵义 563000)3.福建中医药大学 (福建 福州 350122)【摘要】目的 探讨甘露特钠对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纳入2020年10月-2022年5月本院院内治疗的78例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
对照组采用常规多奈哌齐治疗5mg,每日1次;观察组采用甘露特钠治疗450mg,每日2次。
连续随访治疗6个月,利用认知水平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老年性痴呆生活质量量表评分(QOL-A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变情况。
结果 干预6个月后,观察组与治疗组MoCA评分和QOL-AD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认知水平和生活质量均较治疗前好转。
观察组注意力,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记忆,抽象思维,定向力,语言以及命名评分、生活质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结论 轻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用甘露特钠治疗,可提高认知水平,改善生活质量。
【关键词】甘露特钠;多奈哌齐;阿尔茨海默病;认知水平;QOL-AD评分【中图分类号】R338.2【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9-3257.2023.11.007Study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Mannate Sodium in Patients with Alzheimer's Disease and Its Influence on Cognitive Level and QOL ScoreWAng Shun-wang 1, WAng Hui-juan 3, WAng Chang-ming 2,*.1.Third Hospital of Xiamen Tong'an District,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Xiamen university, Xiamen 361100, Fujian Province, China2.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university, Zunyi 563000, guizhou Province, China3.Fujian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uzhou 350122, Fujian Province,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odium oligomannate (gV-971)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andits influence on cognitive level and the score of senile dementia quality of life scale (QOL-AD). Methods 78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 = 39) and observation group (n = 39) .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donepezil (5mg, qd)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gV-971 (450mg, bid) .After 6 months of continuous follow-up, the changes of cognitive level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by using 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scale -MoCA and quality of life scale Alzheimerimer's disease (QOL-A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after 6 months of intervention, the scores of MoCA and QOL-AD in both groups were improved.The attention, visual space and executive function, memory, abstract thinking, orientation, language and naming score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0.05),the clinical effective rat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gV-971 demonstrated significant efficacy in improving cogni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Alzheimer's disease.Keywords: Sodium Mannate; Alzheimer's Disease; Cognitive Level; QOL Score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属于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退行性病变,其高发期为老年前期与老年期,患者的主要特征为出现进行性行为损害与认知功能方面的障碍。
益生菌与阿尔茨海默病
![益生菌与阿尔茨海默病](https://img.taocdn.com/s3/m/3dc3bcdfaf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13.png)
益生菌与阿尔茨海默病据统计,世界上约有4400万人患有痴呆症,包括阿尔茨海默病。
据估计,到2030年,将有6600万痴呆症患者,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增至1.15亿人。
阿尔茨海默病,俗称老年痴呆,是一种老年人中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占所有痴呆的60%-80%。
痴呆症被认为是全球老龄化所面临的最具挑战性的医疗问题之一。
在老龄化日趋显著的情况下,老年痴呆已成为严重的社会公共卫生问题,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已经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重大疾患,造成严重的社会和经济负担。
尽管人们付出了巨大努力来对抗这种疾病,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阿尔茨海默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以认知能力下降为特征的慢性衰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是痴呆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典型的痴呆症包括记忆、语言、问题解决和其他认知能力方面的障碍,这些障碍会影响一个人的日常活动能力。
认知能力下降可以通过神经元的退化来反映,首先受到影响的是大脑的认知区域,例如海马体,使得记忆的编码和提取变得困难。
最终,痴呆症会扩散到大脑的其它区域,损害神经元和功能。
这种损伤从海马体扩散到大脑的语言中枢,出现语言障碍;这种障碍也会影响大脑中涉及逻辑思维的区域,使解决问题、掌握概念和制定计划的能力变得困难;这种疾病还会影响与情绪有关的大脑区域,患者可能失去控制情绪的能力;这种情况还可能损害患者的听觉、视觉和嗅觉,并可能引发幻觉。
这种疾病在破坏患者的平衡和协调能力之前会持续抹去患者可能拥有的古老记忆。
最终,老年痴呆会损害患者的呼吸能力。
患者从轻度遗忘到死亡的过程平均为8-10年。
阿尔茨海默病首次在1906年被发现,但直到70年后,人们才认识到它是导致痴呆的常见原因,也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
研究人员在对抗阿尔茨海默病的道路上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迄今为止,科学界一直未能找到导致这种疾病发生的确切生物学变化。
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症状与衰老相关的认知变化之间的差异非常微妙,有时很难发现。
2022肠道菌群-肠-脑轴的研究进展(全文)
![2022肠道菌群-肠-脑轴的研究进展(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a2e78879a8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5abae.png)
2022肠道菌群-肠-脑轴的研究进展(全文)摘要肠道菌群-肠-脑轴在神经、精神发育和胃肠道疾病的生物和生理学基础研究领域中越来越受关注。
肠道菌群和大脑通过自主神经系统、免疫系统、代谢产物(如短链脂肪酸、胆汁酸和支链氨基酸)等多种途径相互交流。
影响宿主菌群组成的因素众多,包括遗传、分娩方式、感染、抗生素的使用、营养状况、环境压力源、生活习惯和昼夜节律等。
焦虑症、抑郁症、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肥胖、孤独症等多种疾病涉及肠道菌群-肠-脑轴改变,动物模型、粪菌移植、脑成像和菌群基因组测定等研究方式的发展对了解肠道菌群-肠-脑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肠-脑轴在健康维持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肠道微生物群已成为肠-脑轴的关键调节点。
对无菌动物的研究表明,体内缺乏微生物群,大脑会受到明显影响;给予特定细菌菌株或受微生物感染的动物或人的行为则发生了改变,且在生命早期或成年前使用抗生素会对大脑、脊髓和肠神经系统造成长期影响。
某些临床诊疗经验也进一步验证了肠道菌群的重要作用,如肝性脑病可通过使用抗生素清除肠道微生物来治疗。
为更深入地了解和探究相关机制,肠道菌群-肠-脑轴的概念由此出现,本文就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肠道菌群-肠-脑轴的概念人体内微生物群绝大多数定殖于肠道。
肠道与大脑之间存在双向信息交流网络,肠道菌群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人员据此提出"肠道菌群-肠-脑轴"这一概念。
肠道菌群-肠-脑轴的信号交流途径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有许多潜在的交流途径,包括从神经支配的、高度可调节的神经元途径到难以测量的小分子信息传递系统。
1.自主神经系统和递质: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和肠神经系统。
自主神经系统通过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结合作用调节宿主的生理稳态。
肠道细菌通过合成与分泌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或代谢产物作用于神经系统[1]。
乙酰胆碱和去甲肾上腺素是最主要的自主神经递质,其中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释放后通过作用于大脑皮质的烟碱受体(包括γ-氨基丁酸、甘氨酸和一些谷氨酸受体)而发挥作用。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747407d2cc58bd63186bde2.png)
肠道菌群领域研究进展(完整版)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与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相关,肠道菌群科学家们2019年在肠道微生物组研究领域取得了研究成果;【1】Nat Biotechnol:突破!科学家在人类肠道微生物组中鉴别出100多种新型肠道菌群!近日,一项刊登在国际杂志Nature Biotechnology上的研究报告中,来自英国桑格研究院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对肠道微生物组研究,从健康人群的肠道中分离出了100多个全新的细菌类型,这是迄今为止研究人员对人类肠道菌群进行的最全面的收集研究,相关研究结果获奖帮助研究人员调查肠道微生物组在人类机体健康及疾病发生过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本文研究结果能帮助研究人员快速准确地检测人类肠道中存在的细菌类型,同时还能帮助开发出治疗多种人类疾病的新型疗法,比如胃肠道疾病、感染和免疫疾病等。
人类机体中细菌大约占到了2%的体重,肠道微生物组就是一个主要的细菌聚集位点,同时其对人类健康非常重要。
肠道微生物组的失衡会诱发诸如炎性肠病等多种疾病的发生,然而由于很多肠道菌群难以在实验室环境下生存,因此研究人员就无法对其进行更加直观地研究。
【2】Science:肠道微生物组可能是药物出现毒副作用的罪魁祸首药物本是用于治疗很多患者,但是一些患者遭受这些药物的毒副作用。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耶鲁大学的研究人员给出了一种令人吃惊的解释---肠道微生物组(gut microbiome)。
他们描述了肠道中的细菌如何能够将三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相关研究结果发表在Science期刊上。
研究者表示,如果我们能够了解肠道微生物组对药物代谢的贡献,那么我们能够决定给患者提供哪些药物,或者甚至改变肠道微生物组,这样患者具有更好的反应。
在这项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一种抗病毒药物,它的分解产物可引起严重的毒副反应,并确定了肠道细菌如何将这种药物转化为有害的化合物。
饮食因素与老年痴呆症的关联研究
![饮食因素与老年痴呆症的关联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b70edb32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e.png)
饮食因素与老年痴呆症的关联研究老年痴呆症是一种常见的老年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近年来,关于饮食因素与老年痴呆症的关联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发现,我们的饮食习惯对预防和缓解老年痴呆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研究表明心理学和营养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我们每天所摄取的食物对于我们的身体和大脑功能至关重要。
例如,高脂肪饮食不仅使人更容易患上肥胖等身体疾病,还会影响脑功能,增加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相反,饮食中含有丰富的抗氧化剂、维生素E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会有助于减少发生老年痴呆症的可能性。
因此,要保持健康的大脑功能,我们应该保持均衡的饮食结构,合理摄取各类营养物质。
其次,我们知道,蔬菜和水果是非常有益健康的食物,有助于保护我们的大脑。
一些研究显示,每天吃更多的蔬菜和水果,尤其是深色水果和蔬菜,可以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这些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叶黄素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减少自由基的损害,提高脑细胞的抵抗力。
此外,坚果和鱼类等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也被证明能够帮助改善大脑功能,避免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所以,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对这些食物的摄取,对保护我们的大脑健康至关重要。
此外,不可忽略的是膳食纤维的重要性。
膳食纤维能够促进胃肠蠕动,维持消化系统的正常运作。
同时,膳食纤维还具有降低胆固醇、稳定血糖以及降低炎症反应的作用。
这对于预防老年痴呆症具有重要意义,因为炎症在神经退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通过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我们可以改善肠道菌群的平衡,并减少炎症反应的发生,从而降低老年痴呆症的风险。
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中餐文化中某些特定的食物和饮品也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相关。
例如,绿茶被证明能够改善记忆力和认知功能,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
此外,一些具有抗氧化和抗炎作用的中药如何鱼腥草、黄芩等也被推测具有预防老年痴呆症的潜力。
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饮食可以成为预防和治疗老年痴呆症的重要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