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合集下载

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外培养的有优势的菌种和大部分低丰度菌种则不能被分离鉴定,由此获得的研究结果信息不
能全面反映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种群数量和多样性。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近几年
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和定性、定量研究家蚕肠道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已经成为热点,特 别是利用 16S rRNA 基因序列已成为一个检测、鉴定家蚕肠道细菌的有力工具。袁志辉[1]提 取家蚕肠道细菌的宏基因组 DNA,利用通达扩增出的 16S rDNA 的限制图谱对细菌进行鉴 定,发现肠道细菌在分类上主要属于节细菌属 Arthrobacter、 乳杆菌属 Lactobacillus、假单 胞菌属 Pseudomonas、 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微球菌属 Micrococcus、芽孢杆菌属 Bacillus 和 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田贞华等[5]用类似的方法从 4 龄家蚕幼虫的中肠内容物中分 离到 14 种基因型的 109 个菌株,所有分离到的菌可分类到 10 个属,它们是 Bacillus、
收稿日期:2015-02-06 接受日期:2015-03-19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072085),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No. 2012CB114600)。 共同第一作者信息:许刚 (1974-),男,高级农艺师。
Tel: 0510-83216688, E-mail: xwfg202@ 孙振丽:(1990-),女,硕士研究生。 E-mail:zhenlisun@ 通信作者信息:贡成良,教授,博士生导师。 Tel/Fax: 0512-65880183, E-mail: gongcl@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ntestinal Bacterial Diversity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

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

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红树林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研究:揭示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红树林是一种独特的生态系统,富含生物多样性。

其中,土壤微生物在其生态功能的发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研究对于了解红树林的生态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进一步理解其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

在过去的研究中,已有多位学者对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们通过基因测序技术,揭示了红树林土壤中细菌和古菌的物种多样性以及不同环境下的序列差异。

这些研究还对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进化关系进行了探讨,并对其功能进行了初步注释。

本研究采用Illumina MiSeq平台进行测序,对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进行测序分析。

我们收集了不同红树林土壤样本,提取其总DNA。

然后,通过PCR扩增16S基因片段,并进行纯化和建库。

采用MiSeq平台进行测序,得到原始序列数据。

通过分析原始序列数据,我们得到了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序列。

进一步的数据处理和可视化分析显示,红树林土壤中存在着丰富的细菌和古菌物种多样性,且不同红树林间的物种组成存在一定的差异。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具有特殊适应性的细菌和古菌,例如能够在高盐度环境下生存的物种。

这些发现为我们深入了解红树林土壤微生物的生态功能提供了基础。

我们的研究发现,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序列在不同红树林间存在差异,这可能与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有关。

例如,某些特殊环境下生存的物种可能在其生境中具有更高的竞争力和生存能力。

我们还发现了一些与环境特性密切相关的功能注释,进一步证实了这些微生物在红树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功能。

这与先前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进一步证实了我们的结论。

通过对红树林土壤细菌和古菌的16S基因研究,我们发现其物种多样性与环境适应性之间存在密切关系。

这些发现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运行机制,也为今后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家蚕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_省略_GE和16SrDNA文库序列分析_相辉

家蚕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_省略_GE和16SrDNA文库序列分析_相辉

昆虫学报Acta Entomologica Sinica,March2007,50(3):222-233ISS N045426296家蚕幼虫中肠细菌群落多样性的PCR2D GGE和16S rD NA文库序列分析相 辉1,李木旺1,3,赵 勇2,赵立平2,张月华3,黄勇平1,3(11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上海 200032;21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系,上海 200240;31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江苏镇江 212018)摘要:采用基于16S rDNA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和16S rDNA文库序列分析的手段,研究了重要经济昆虫家蚕Bombyx mori2个品系———专食性品系C108和广食性品系SC N2幼虫中肠内的细菌群落多样性,同时还探讨了食料对家蚕中肠内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文库序列分析表明,PCR扩增得到的16S rDNA基因代表了家蚕中肠内的41种细菌系统发育型(phylotype),大多数属于Proteobacteria,其次是Lactobacillales。

此外,还有少数属于Deinococcus2Thermus、Bacillales、Clostridiales和Actinobacteria,尚有5种系统发育型不能确定其所属类型。

家蚕的这2个品系中,肠球菌属Enterococcus是其中肠细菌的优势菌群,栖热菌属Thermus是次优势菌群。

优势菌肠球菌属的组成在品系和不同食料喂养条件下有着一定的变化,无桑饲料喂养条件下SC N2品系中肠内还出现了新的次优势菌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DGGE图谱显示家蚕低龄幼虫和高龄幼虫肠道细菌格局存在差异,推测可能与其发育期生理状态的差异有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家蚕肠道特殊菌群的出现可能与其特殊的食性有一定的关系,食料改变、生长受阻后肠道微生态平衡也发生变化。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检测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检测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分离实验方法1、目的:对4-5龄的家蚕肠道进行解剖,分离出其中的微生物,进行培养纯化,最后得到单一的菌种,进行菌种鉴定分类。

2、材料及试剂2.1 供试材料供试家蚕品种为苏秀×春丰,桑叶品种为育711。

2.2 培养基肉汤蛋白胨培养基:蛋白胨10 g、牛肉膏3 g、氯化钠5 g、蒸馏水1000 ml煮沸后调节ph 7.2-7.4分装到三角瓶中,121 ℃高压灭菌15 min。

富集培养基:称取胰化蛋白胨1 g,酵母提取物0.5 g ,Na Cl g,溶解并定容于100 ml容量瓶中,转入锥形瓶中,高于灭菌,接种,摇床培养6 h。

2.3 主要试剂乙醇、蛋白胨、牛肉膏、氯化钠、稀释液为生理盐水3、试验方法3.1 菌种纯化与分离(1)将4-5龄蚕的头尾夹住,在70 %的酒精中浸泡几秒钟后,在酒精灯上燃烧,进行体表消毒,然后用灭菌剪刀剪开体表,取出中肠,将肠液小心挤入盛有9 ml稀释液的试管中,取肠液1 g。

(2)为了达到对蚕肠道微生物良好的分离效果,有必要对提取的肠液进行较好的稀释。

将4-5龄蚕肠液用灭菌生理食盐水按10-1、10-2、10-3、10-4浓度进行梯度稀释,各浓度稀释液取0.2 ml接种于12 cm 培养皿的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上,均匀涂布,37 ℃下培养2天,挑取单菌落,编号,观察菌生长情况。

根据的生长情况和菌落数,选取最佳稀释均匀浓度。

(3)将得到的菌落进一步纯化,直到镜检为单一菌为止。

将纯化好的菌接种到斜面培养基上进行保存。

3.2 菌种鉴定(1)菌落形态观察将纯化好的菌在相应的琼脂平板上划线,30℃培养箱中培养2天,待长出单菌落后,根据颜色、形状、大小、边缘、透明度、突起等。

(2)菌体特征的显微观察取一个干净的载玻片,在无菌操作条件下,用接种环挑取少许已活化的优势菌菌落均匀地涂布在载玻片上,室温条件下自然干燥。

接着,手执载玻片并使标本面朝上,在酒精灯外焰上快速通过3-4次,使标本固定在载玻片上。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

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及其意义一、肠道菌群概述肠道菌群是指生活在人体肠道内的微生物群落,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这些微生物与人体相互依存,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生态系统,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肠道菌群的数量极其庞大,约有100万亿个微生物,其基因数量也远远超过人体自身基因数量,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饮食、生活方式、药物使用、年龄、遗传等。

二、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1. 分析方法- 传统培养法:传统培养法是最早用于研究肠道菌群的方法之一。

该方法通过将肠道菌群样本在特定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然后对培养出的微生物进行鉴定和计数,从而了解肠道菌群的组成和数量。

然而,传统培养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肠道菌群中的许多微生物难以在实验室条件下培养,因此该方法只能检测到肠道菌群中的一小部分微生物,无法全面反映肠道菌群的结构多样性。

- 分子生物学方法: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分子生物学方法被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其中,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方法之一。

该技术通过对肠道菌群样本中16S rRNA基因的扩增和测序,然后将测序结果与已知的微生物序列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肠道菌群中微生物的种类和相对丰度。

除了16S rRNA基因测序技术外,宏基因组测序技术、转录组测序技术等也被广泛应用于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分析。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肠道菌群信息,有助于深入了解肠道菌群的功能和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 影响因素- 饮食因素:饮食是影响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不同的饮食结构会导致肠道菌群的组成和功能发生变化。

例如,高纤维饮食能够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增加肠道菌群的多样性;而高脂肪、高糖饮食则会导致有害菌的增加,减少肠道菌群的多样性。

此外,饮食中的某些成分,如益生菌、益生元等,也能够调节肠道菌群的结构和功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有益影响。

柞蚕肠道菌群分析及产酶菌的筛选与鉴定

柞蚕肠道菌群分析及产酶菌的筛选与鉴定

安徽农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柞蚕肠道菌群分析及产酶菌的筛选与鉴定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特种经济动物饲养指导教师:刘朝良;魏国清2011-06摘 要柞蚕Antherea pernyi属于鳞翅目大蚕蛾科柞蚕属, 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生 物模式昆虫。

分布于我国的10多个省区,以山东、辽宁、河南等华北地区为主。

昆虫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营养、免疫具有重要作用,已有很多关于不同种类昆虫 肠道菌的研究。

尽管家蚕(Bombyx mori)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得到了较多的研 究,但目前对柞蚕等野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还很少。

由于不同肠道环境的差异,不同昆虫肠道微生物也有不同的生理差异,这种 差异也提供了更多待开发的微生物资源。

通过对柞蚕肠道菌群结构及产酶菌的研 究,了解野生柞蚕的肠道环境,探寻具有新的生理及功能的微生物,可用于研制 微生态制剂,提高柞蚕生产的叶丝转化率及抗病能力。

试验采用NA、LB、萨氏培养基培养分离 5龄期柞蚕幼虫的肠道细菌,最终 得到12株形态、生理生化表型各异的纯化菌株,结合16S rDNA系统发育分析, 对其进行鉴定。

经鉴定获得的柞蚕肠道菌有芽孢杆菌、葡萄球菌、肠杆菌属,其 菌群结构特征与家蚕存在相似性,其中以芽孢杆菌为主要菌群。

采用筛选培养基 筛选产纤维素酶、蛋白酶、脂肪酶的菌株,并测定产酶菌抑菌圈的D/d值和酶活 性,比较各菌株的产酶能力和酶活力。

芽孢杆菌是分离得到的肠道菌中产纤维素 酶、蛋白酶的主要菌群,其产纤维素酶D/d值在1.5左右,活性均在100U/ml以 上;产蛋白酶 D/d 值在 5.0 左右,活性大部分在 24U/ml 以上;葡萄球菌产蛋白 酶能力较弱,酶活力在 10U/ml 左右;肠杆菌不产酶;筛选得到的脂肪酶活性很 低。

由于蚕肠道上皮细胞不能合成纤维素酶, 肠道中能利用纤维素的细菌对蚕饲 料中纤维素的消化利用可能起重要作用。

另外,纤维素酶在饲料、环境等工业中 有重要的实际应用意义。

家蚕BmNPV压力选择品系的细菌病发生及其病原分离鉴定

家蚕BmNPV压力选择品系的细菌病发生及其病原分离鉴定

南方农业学报 Journal of Southern Agriculture 2023,54(11):3388-3395ISSN 2095-1191; CODEN NNXAABDOI:10.3969/j.issn.2095-1191.2023.11.025家蚕BmNPV压力选择品系的细菌病发生及其病原分离鉴定邵榆岚,范永慧,范仕弘,张永红,张一川,白兴荣*(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云南红河州661101)摘要:【目的】调查鉴定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压力选择家蚕相关品系细菌病发病原因,为蚕作生产上家蚕抗BmNPV品种细菌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相同批次和饲养条件下,对BmNPV压力选择自建品系P50Nn(n表示代)和抗BmNPV品种4个母种品系苏N、菊N、明N、虎N的正常保种组发生家蚕细菌病情况进行初步调查,分离培养病蚕肠道细菌,开展16S rDNA分子鉴定、革兰氏染色和扫描电镜等形态学鉴定,以及糖发酵、吲哚试验等20项生化鉴定。

【结果】细菌病导致家蚕BmNPV压力选择品系添食BmNPV第3代次的P50N3结茧率为47.63%,抗BmNPV育种母种品系添食BmNPV多代次的菊N结茧率最低为34.72%,而未添食过BmNPV的对照品系P50结茧率为96.15%,P50N3和菊N结茧率与P50呈极显著差异(P<0.01)。

病蚕肠道细菌经过多次分离纯化,显微镜观察球状细菌较多;分子鉴定后获得肠球菌属(Enterococcus)、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沙雷氏菌属(Serratia)、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肠杆菌属(Enterobacter)等7类细菌属,其中葡萄球菌属占比(30.00%)最高,其次为肠球菌属和沙雷氏菌属,均为16.67%。

选择分子鉴定一致性最高的8株不同细菌,进一步进行形态学鉴定和生化鉴定,与分子鉴定结果一致。

家蚕的免疫应答与抗病性研究进展

家蚕的免疫应答与抗病性研究进展

家蚕的免疫应答与抗病性研究进展家蚕是我国重要的经济昆虫之一,世界各国也都十分注重家蚕的研究。

家蚕作为重要的蛋白质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家蚕也面临着多种疾病的威胁,例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病毒病、家蚕核多角体病、家蚕丝球菌病等。

这些疾病不仅会对家蚕的生长和发展造成影响,也会对家蚕的产业发展造成困扰。

因此,对家蚕的免疫应答和抗病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

一、家蚕的天然免疫系统家蚕的天然免疫系统包括先天免疫和适应性免疫。

其中先天免疫是家蚕在生命早期获取的免疫能力,是一种原始的免疫方式,通过由遗传的或非特异性的机制来抵御环境中的致病微生物。

适应性免疫则是只有在发生感染后才会产生的免疫效应,主要包括T细胞和B细胞的作用。

家蚕的天然免疫系统中,主要包括诸如激活的蛋白酶、缺失的蛋白、自杀基因、小颗粒物和自噬损伤机制等多种反应。

这些反应不仅能够有效地抵御致病微生物的入侵,还能够对损伤和组织修复产生积极的作用。

二、家蚕的免疫应答研究进展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家蚕免疫学的研究取得了显著的进展,尤其是在对家蚕免疫应答的研究方面。

科学家们通过对家蚕免疫系统和病毒感染过程的深入研究,发现了许多关键因子,并揭示了家蚕的免疫应答机制。

例如,科学家们发现家蚕中一种名为“家蚕降钙素”的天然抗菌肽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同时具有免疫调节、炎症抑制和细胞凋亡抑制等多种功能。

此外,家蚕中的一种谷氨酸蛋白酶称为"家蚕黑角质蛋白酶",也是参与家蚕免疫应答的重要因子之一。

家蚕黑角质蛋白酶通过水解异构酶抑制因子来激活免疫反应,同时还参与抗菌、清除自由基和消化碳水化合物等多种生物过程。

此外,家蚕的RNAi和微生物组研究也吸引了科学家们的广泛关注。

研究表明通过RNAi技术可以有效地抑制病毒复制,防止病毒繁殖。

此外,微生物组研究表明家蚕的肠道和体表都寄生着大量的细菌和真菌,家蚕的细菌群落与致病微生物的抗性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发生与防治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发生与防治

2019年第4期云南农业科技Yunnan Nongye Keji家蚕细菌性肠道病是蚕业生产上普遍发生的一种病害,以蚕种生产或人工饲料选育种发生较多[1]。

肠球菌(Enterococci )是引发该病的主要病原微生物[2],而且是家蚕消化道内的主要细菌菌丛之一[3]。

在正常家蚕的发育过程中,肠球菌作为家蚕消化道中的正常菌群参与了宿主的生理代谢活动,是宿主正常生理活动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也是一种潜在的致病菌,在宿主体质较差或较差饲养条件下会发挥致病作用,因此了解该菌丛引起的细菌性肠道病病症并探讨具体防治措施具有重要生产实践意义。

1肠球菌紊乱引起的病症肠球菌紊乱引起的细菌性肠道病一般为食欲减退、举动不活泼、身体瘦小,生长缓慢,发育不齐等慢性症状,发病龄期的不同表现的症状也存在差异,常见的有起缩、空头和下痢等。

该病大多发生在4-5龄蚕期,5龄饷食后,发育极度不齐,小蚕多(严重时饷食后可达一半以上),一般为正常蚕体的1/2大,时间越长,蚕体越小;举动不活泼,食桑能力减弱,5龄第3d 蚕体色不能转青。

随着肠球菌紊乱时间的加长,蚕体不断的缩小,体壁皱缩,体色较固有色深,爬附于蚕座(簸箕)边缘,体躯瘦小,软弱无力,停止食桑而渐渐死去,尸体软化,逐渐变黑,体壁坚韧不破裂。

发病期较长,部分病蚕可上蔟结茧,正常化蛹,而生产上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使肠球菌达到平衡状态,使蚕儿恢复正常。

由于发病时期和消化管内增值的优势菌群种类等不同,病症的表现有差异,较常见的有起缩(起蚕发病)、空头(将眠发病)和下痢(软粪)。

(1)起缩:饷食后食桑不旺或不食桑,体色黄褐,体皮多皱,体躯缩小;龄中发病因食桑少而体躯瘦小,软弱无力;(2)空头:饷食至盛食期发病,消化管前半部无桑叶而充满体液,以致胸部呈半透明状,部分缓慢就眠死于眠中,尸体软化;(3)下痢:本病后期常有排稀粪、不正形粪或念珠状蚕粪,濒死前常伴有吐液现象。

急性发病的蚕,多死于眠中,即蚕就眠后不能蜕皮而致死亡,死后尸体变成黑褐色,不久腐烂发臭。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防治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防治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防治作者:徐瑛来源:《湖南农业》 2015年第1期湖南省蚕桑科学研究所(410127) 徐瑛家蚕细菌性肠道病是由细菌感染家蚕引发的疾病,一般表现为蚕儿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蚕体瘦弱,生长缓慢伴随发育不齐。

由于发病时期和消化道内寄生的细菌种类不同,常见症状有起缩(起蚕发病)、空头(将眠发病)、下痢(软粪、不正形粪)等,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

1.严格消毒,杜绝病原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减少蚕儿感染机会。

各种大小蚕具,必须同等重视,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同时保持蚕室、贮桑室、蚕座、蚕具、垫纸、养蚕用水和洗涤用水等的清洁。

蚕期特别是5龄期要注意蚕室地面和贮桑室的消毒。

用药剂消毒时,必须按规定严格配制药品浓度,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方能保证消毒药剂对病菌的杀灭效果。

2.优选蚕种,加强饲育管理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特点,选择抗病性强、高产、优质的家蚕品种,从基础体质上提高家蚕的抗病能力。

在饲养管理上,做到蚕室适温适湿,喂食新鲜适熟、营养丰富的桑叶,注意桑叶应晾干贮存,适时翻动,切忌湿叶长期贮藏,贮藏时间不超过1天。

多湿季节注意蚕室的通风排湿,以保持蚕座干燥。

3.防治桑园害虫避免患病的桑虫尸体及粪便污染桑叶,传染给家蚕。

一般于养蚕前半个月对虫害多的桑园进行喷农药杀虫,采叶过程中尽量不要采用被污染的“虫口叶”,如缺叶确需采用,可用0.3%有效氯的漂白粉液作叶面消毒后再喂蚕,这样可有效预防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发生。

4.及时诊断,控制蔓延在蚕期,注意观察蚕儿的生长发育,及时发现病蚕,尽早确诊蚕病种类,查明发病的原因,积极采取相应措施,控制病情的恶性蔓延。

如少量蚕出现排念珠状蚕粪时,应先捡去病蚕,再添食盐酸环丙沙星,按蚕药说明使用。

无蚕药时可到药店采购医用盐酸环丙沙星片,每1克对水1公斤,浸叶喂蚕。

捡出的病死蚕不能随意乱丢,要集中放于石灰缸中,蚕沙要远离蚕室和桑园堆放,腐熟后方可施用,避免病原污染养蚕环境。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防治

家蚕细菌性肠道病的防治

期沅江市琼湖路109号信箱(413100)柳富荣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1435号(2010-07-30)附件2规定,下列中药成方制剂可广泛用于渔业生产。

三黄散〔制法〕黄芩、黄柏、大黄各30克,大青叶10克。

将以上4味粉碎,过筛,混匀。

密闭贮藏,防潮,有效期2年。

〔性状〕本品为黄色至黄棕色或黄绿色粉末;气微香,味苦。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细菌性败血症、烂鳃、肠炎和赤皮病。

〔用法与用量〕每公斤鱼体重用本品0.5克拌饵投喂,连用6天。

山青五黄散〔制法〕山豆根、甘草各15克,青蒿20克,大黄、黄芪、陈皮各10克,黄芩8克,柴胡、川芎、常山各8克,黄柏、黄连各5克。

将以上12味粉碎,过筛,混匀。

密闭贮藏,防潮,有效期2年。

〔性状〕本品为灰黄色至棕黄色粉末。

〔功能〕清热泻火,理气活血。

〔主治〕细菌性烂鳃、肠炎、赤皮和败血症。

〔用法与用量〕每公斤鱼体重用本品2.5克拌饵投喂,连用5天。

双黄苦参散〔制法〕大黄300克,黄芩175克,苦参25克。

将以上3味粉碎,过筛,混匀。

密闭贮藏,防潮,有效期2年。

〔性状〕本品为黄棕色粉末;味微苦。

〔功能〕清热解毒。

〔主治〕细菌性肠炎、烂鳃与赤皮病。

〔用法与用量〕每公斤鱼体重用本品2克拌饵投喂,连用3~5天。

(待续)家蚕细菌性肠道病是由细菌感染家蚕引发的疾病,一般表现为蚕儿食欲减退,行动迟缓,蚕体瘦弱,生长缓慢伴随发育不齐。

由于发病时期和消化道内寄生的细菌种类不同,常见症状有起缩(起蚕发病)、空头(将眠发病)、下痢(软粪、不正形粪)等,其主要传播途径为食下传染和创伤传染。

1.严格消毒,杜绝病原养蚕前,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进行彻底消毒,杀灭病原,减少蚕儿感染机会。

各种大小蚕具,必须同等重视,进行认真彻底的消毒,同时保持蚕室、贮桑室、蚕座、蚕具、垫纸、养蚕用水和洗涤用水等的清洁。

蚕期特别是5龄期要注意蚕室地面和贮桑室的消毒。

用药剂消毒时,必须按规定严格配制药品浓度,采用正确的消毒方法,方能保证消毒药剂对病菌的杀灭效果。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中的分布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中的分布

肠球菌在家蚕消化道中的分布
鲁兴萌;金伟;钱永华;贡成良
【期刊名称】《蚕业科学》
【年(卷),期】1999(25)3
【摘要】用API20STREP(V50)系统对从健康家蚕消化道来源的89株肠球菌菌株进行数值分类学研究的结果表明:在分离菌株中分布着Ent.casseliflavus、Ent.faecalis、Ent.avium、Ent.durans和Ent.gallinarum等菌种,其分布频率分别为326%、259%、157%、34%和22%。

其余18个菌株未能被该系统所分类。

Ent.casseliflavus和Ent.faecalis是家蚕消化道内的主要肠球菌菌丛。

Ent.cas
seliflavus在5龄初和末的分布频率较高,Ent.faecalis在5龄第4和第5天的分布频率较高。

【总页数】5页(P158-162)
【关键词】家蚕;肠球菌;数值分类;消化道;细菌性肠道病
【作者】鲁兴萌;金伟;钱永华;贡成良
【作者单位】浙江大学蚕学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43
【相关文献】
1.292株肠球菌中粪肠球菌和屎肠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比较 [J], 孙纳;林华;楼步青
2.引起院内感染的肠球菌和肠道中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的研究 [J], 张嵘;朱百荣;俞爱群;金亚平
3.家蚕消化道来源蒙氏肠球菌的鉴定 [J], 费晨;张海燕;钱永华;鲁兴萌
4.引起医院感染的肠球菌和肠道中的肠球菌耐药性差异的研究 [J], 张嵘;朱百荣;俞爱群;金亚平
5.微粒子病家蚕消化道内肠球菌的分布 [J], 鲁兴萌;黄少康;汪方炜;孙振国;张凡;陈盛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河南农业科学,2016 ,45(11) : 1-7Journal of Henan Agricultural Sciences d〇i:10. 15933/ki. 1004-3268.2016. 11.001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鲁迎新\刘彦群\李群\夏润玺\王欢(1.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辽宁沈阳110161; 2.沈阳工学院,辽宁抚顺113122)摘要:昆虫肠道内存在种类繁多、数量庞大的微生物,这些肠道微生物种群结构的多样性与昆虫种 类、龄期、消化道形态、食物的喂养条件、生存环境等息息相关。

近几年,随着大规模测序技术、组学 技术的发展,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快速、定性、定量研究昆虫肠道微生物种群的多样性已成为热点。

介绍了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分类和检测方法,综述了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昆虫 与其肠道微生物的协同进化和害虫防治等研究提供基本方法和数据,为今后昆虫肠道微生物的研 究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昆虫;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检测方法中图分类号:Q9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 -3268(2016)11 -0001 -07Research Progress on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 of InsectsLU Yingxin1,LIU Yanqun1,LI Qun1,XIA Runxi1,WANG Huan1’2**(1. College of Bio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Shenyang 110161 , China ;2. Sheny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shun 113122 , China)A bstract:There are a wide variety and large number of microbes in insect gut. The population diversity of intestinal microbes is related to insect species, age, intestinal morphology, food, feeding conditions and living environment, etc. In recent years, rapi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udy of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 by molecular biology techniques has become a hot spo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large-scale sequencing and omics technologies. In this paper, the classification and detection method of the insect intestinal microbes were described, and the progress on intestinal microbial diversity of insects was reviewed. Those would provide basic data and methods for research of insect gut microbes and pest control.Key w ords:insect;intestinal microbes; diversity;detection method昆虫是全球最多样化、数量最多、进化历史最悠 久、分布最广泛的动物之一[1],而这些特征与昆虫的共生物以及生存环境密不可分。

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

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

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致病机理的深入探究近年来,随着微生物相关研究的深入,科学家们越来越关注微生物在人类和动物健康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在动物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对动物健康至关重要。

一、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1. 微生物分类肠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古菌等多个物种。

其中细菌是主要成分,占据肠道微生物总量的98%以上。

细菌可以分为多个门、纲、目、科、属、种,每个分类都有着独特的功能和代表性种类。

常见的肠道细菌门包括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

其中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为最主要的两类肠道细菌门。

2. 多样性度量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可以用Shannon指数等多种方法进行度量。

其中Shannon指数是一种较为常用的度量指标,它可以综合考虑微生物群落的物种数目和物种丰度等因素。

3. 影响因素动物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生活方式、膳食、生长周期等。

特别是对于家养动物而言,人工饲养方式更是会对肠道微生物多样性造成较大的影响。

二、微生物与动物健康1. 动物肠道微生物稳定性与健康之间的关系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对动物健康非常重要。

如果某些微生物物种数量骤增或数量减少,都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甚至导致疾病发生。

因此,维持肠道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是预防疾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2. 微生物和营养的关系微生物可以分解、吸收和运输营养物质,为动物提供能量和营养物质。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也会产生一些代谢产物,例如短链脂肪酸和氨。

这些代谢产物有助于调节消化健康和肠道免疫反应。

3. 微生物和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可以通过多个途径影响动物的健康,并与许多疾病的发生有关。

比如,常见的疾病如肠炎、炎症性肠病等都与肠道微生物群落失调有关。

三、微生物多样性与致病机理的探究1. 微生物与肠道免疫反应肠道免疫系统在维持肠道健康方面可谓功不可没。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作者:郝志华等来源:《广东蚕业》 2016年第5期郝志华朱佳林黄志君(华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摘要家蚕肠道中存在着丰富的微生物群体,肠道微生物在家蚕消化吸收和抵御外界病原菌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随着家蚕的生长发育,其肠道微生物也不断的变化,优势菌群的分布与家蚕的正常生长息息相关。

文章从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组成、功能、影响因素和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以期为今后的家蚕乃至昆虫肠道微生物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家蚕;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中图分类号:S8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205(2016)05-01-06 家蚕作为我国重要的特种经济动物,在我国脱贫致富和国家出口创汇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但家蚕容易感病和饲料效率低是影响养蚕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增强家蚕的抗逆性和抗病性,提升叶丝转化率,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一直是养蚕业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微生态学得到较快的发展,肠道微生物在动物生长发育中所扮演的角色越发引起人们的重视。

随着家蚕等昆虫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和功能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肠道微生物在昆虫的营养吸收、抵御病原微生物和促进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利用肠道益生菌作为饲料添加剂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方丹等分离了鸡的肠道微生物并发现其中乳酸菌(lactobacillus)有抑制沙门杆菌(Salmonella)的效果,而且可促进鸡的生长。

将益生菌体外培养制成微生态制剂添加到饲料中,能提高畜禽的免疫能力和消化能力,增产增收。

顾金刚等研发了由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黑曲霉(Aspergillus niger)组成的复合菌剂,能分别提高猪的日增重和鸡的生长速度。

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也有了可喜的进展,周洪英等介绍了关于家蚕肠道微生物对增强蚕体体质和提高吐丝量等有良好的效果。

除提高蚕茧产量外,以家蚕为模式动物研究肠道微生物的作用机理,对研究鳞翅目昆虫肠道微生物的功能和农作物害虫防控方面也将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类型的组成及差异性

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类型的组成及差异性

不同饲料饲养家蚕其肠道微生态优势菌群类型的组成及差异性向芸庆;王晓强;冯伟;周围;谢洪霞;万永继【摘要】为探讨鳞翅目昆虫的生长发育及抗病性与肠道微生态状况的关系,以不同的桑科植物柘叶与桑叶分别饲养家蚕,采用纯培养分离检测技术、16S rDNA序列测定和系统发育分析方法,对4、5龄家蚕肠道优势菌群的类型进行了鉴定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柘叶与桑叶饲养家蚕共有的优势菌群有短波单胞杆菌属(Brevundimonas)、寡养单胞菌属(Stenotrophomonas)、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和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4个类群.从桑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还有气单胞菌属(Aeromonas)、短杆菌属(Brevi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Citrobacter)、埃希氏菌属(Escherichia)和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5个类群,而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仅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2个类群.饲料的改变导致家蚕肠道微生态细菌种群组成的变化,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分离出的优势菌群与桑叶饲养的家蚕相比,出现较大差异且不如桑叶饲养家蚕的菌群丰富.推测这种改变可能与柘叶饲养家蚕生长发育不良、容易患病具有相关性.【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0(030)014【总页数】8页(P3875-3882)【关键词】微生态优势菌群;肠道;家蚕;类型;差异性;柘叶;桑叶【作者】向芸庆;王晓强;冯伟;周围;谢洪霞;万永继【作者单位】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西南大学生物技术学院,重庆北碚,400716【正文语种】中文昆虫肠道中栖居着大量的微生物,构成了肠道的微生态系统。

家蚕肠道菌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进展

家蚕肠道菌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进展

家蚕肠道菌的多样性及研究方法进展
赵明晗;陈芳敏;夏琬婷
【期刊名称】《现代畜牧科技》
【年(卷),期】2024()4
【摘要】家蚕作为重要的经济昆虫和鳞翅目模式昆虫,近年对家蚕肠道菌结构和功能多样性的研究成为热点。

研究发现家蚕的品种、性别、龄期及不同的环境和饲养条件下家蚕肠道菌群数量和种类差异较大,且优势菌群也不尽相同。

该文介绍了家蚕肠道菌群结构、功能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研究进展,分析了肠道菌群的影响因素,对理解肠道菌与家蚕相互作用机制,以及对家蚕的生长发育、免疫及抗病力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为后续推动蚕业可持续发展和肠道菌在其他领域的研究提供科研价值和实际应用推广价值。

【总页数】3页(P121-123)
【作者】赵明晗;陈芳敏;夏琬婷
【作者单位】沈阳大学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沈阳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1
【相关文献】
1.蚊虫肠道菌群的多样性与应用研究进展
2.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对肝纤维化的加速或延缓作用及特殊菌群的防治研究进展
3.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
展4.野生鸟类肠道菌群多样性与生态适应研究进展5.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幼儿肠道菌群多样性影响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及功能研究进展
唐名艳;蒋满贵;唐亮;赵烨芸;黄深惠;陈小青
【期刊名称】《广西蚕业》
【年(卷),期】2022(59)1
【摘要】为了探索家蚕肠道微生物与家蚕健康生长之间的关系,增强家蚕抗病能力、提高桑叶转化率、提高蚕茧的产量和质量,基于国内外研究进展,系统地论述了家蚕
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阐述了肠道微生物在家蚕体内发挥的作用,特别
是在防御和解毒方面的功能。

就目前家蚕肠道微生物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提
出今后应建立更加丰富的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分离培养获得更多家蚕肠
道微生物用于功能验证,阐明肠道菌在维护家蚕健康和抗病方面的机制。

建议加大
开发蚕用微生态制剂,识别家蚕肠道内与杀虫剂抗性相关的细菌种类的研究方向,以
期为推动家蚕肠道功能微生物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总页数】8页(P51-58)
【作者】唐名艳;蒋满贵;唐亮;赵烨芸;黄深惠;陈小青
【作者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84
【相关文献】
1.昆虫肠道微生物功能及家蚕肠道微生物研究进展
2.转植酸酶基因(PhyA2)玉米对家蚕肠道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3.人体肠道微生物多样性和功能研究进展
4.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5.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15-02-06 接受日期:2015-03-19 资助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 31072085),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973”项目(No. 2012CB114600)。 共同第一作者信息:许刚 (1974-),男,高级农艺师。
Tel: 0510-83216688, E-mail: xwfg202@ 孙振丽:(1990-),女,硕士研究生。 E-mail:zhenlisun@ 通信作者信息:贡成良,教授,博士生导师。 Tel/Fax: 0512-65880183, E-mail: gongcl@
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分析
许 刚 1,2 孙振丽 1 胡小龙 1 薛仁宇 1 曹广力 1 贡成良 1* 1
(1 苏州大学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江苏151)
摘 要 家蚕肠道菌群与蚕体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健康性密切相关。为了解家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及雌 雄个体间肠道细菌总群的差异,通过应用 454 焦磷酸测序技术检测细菌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方法分析 5 龄第 3 天家蚕雌、雄幼虫肠道内容物中的细菌总群,共发现 5 578 个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 包 括 14 个门、21 个纲、30 个目、71 个科、120 个属的细菌,雌、雄个体在上述分类阶元共有的肠道细菌种 类分别为 8、9、20、38 和 46。在属水平上对细菌种群构成分析显示,雄蚕中主要优势细菌为代尔夫特菌 属 Delftia、橙单胞菌属 Aurantimonas、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嗜糖假单胞菌属 Pelomonas、青枯菌属 Ralstonia、台湾温单胞菌属 Tepidimonas、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阿斯普罗单胞菌属 Aspromonas、甲基 杆菌属 Methylobacterium 和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雌蚕中主要优势细菌为代尔夫特菌属 Delftia、 橙 单胞菌属 Aurantimonas、假单胞菌属 Pseudomonas、 嗜糖假单胞菌属 Pelomonas、佩特罗菌属 Petrobacter、 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台湾温单胞菌属 Tepidimonas、狭义的梭菌属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o、 阿斯普罗 单胞菌属 Aspromonas。其中,雄蚕肠道中有 23 个属的细菌的丰度是雌蚕的 1.5 倍以上,在雌蚕肠道中有 7 个属的细菌的丰度是雄蚕的 1.5 倍以上,表明雌雄家蚕肠道细菌总群的组成和比例存在明显差异。基于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 家蚕肠道中的优势细菌属可分为 2 个大类。这些研究结果为理解家 蚕肠道细菌的多样性提供了新的数据,为探讨雌蚕和雄蚕的经济性状差异提供了新线索。 关键词 家蚕;肠道;细菌种群;多样性;性别差异
Key words: Bombyx mori; Intestinal tract;Bacterial community;Diversity;Gender difference
家蚕肠道中的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不仅影响蚕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与转化,而且影响蚕 体的健康性 [1]。正常情况下家蚕肠道微生物类群和多样性保持着一种共生和拮抗的平衡状 态,而当家蚕肠道微生物的异常繁殖则可导致家蚕细菌性肠道疾病[2],在感染微孢子虫 (Nosema bombycis)的家蚕幼虫中肠中,Enterococci 菌的数量明显增加[3]。因此,研究家蚕肠 道微生物种群及其动态变化对改善蚕体的营养吸收和体质有重要意义。上世纪 90 年代,国 内的研究者开展了家蚕肠道微生物的研究。孙雪奇等[4]通过对不同发育阶段肠道消化液的稀 释纯培养,分离到 16 个属 253 种细菌株;鲁兴萌等[2]利用 API 20 STREP (V. 5.0) 系统从健 康家蚕幼虫和蛾的肠道中分离到 89 种 Enterococcus。采用传统的简单纯培养方法鉴定家蚕 的肠道微生物种类,往往由于只能分离到小部分能在体外培养的优势细菌,而一些难以在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Intestinal Bacterial Diversity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Xu Gang1,2 Sun Zhenli1 Hu Xiaolong1 Xue Renyu 1 Gong Chengliang1*
(1College of Basic Medicine & Life Science, Soochow University, Suzhou Jiangsu 215123, China;2 Jiangsu Province Silkworm Eggs Office, Wuxi Jiangsu 214151, China)
Abstract: The intestinal flora is involved in digestion and absorption of nutrients, and health of silkworm, Bombyx mori. To understand the gut bacterial diversity of silkworm and difference of intestinal flora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silkworm, bacterial communities in the intestinal contents of the 3 day of fifth instar larvae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16S rRNA gene sequences which detected through 454 pyrosequencing technology, and 5578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 including 14 phylum, 21 class, 30 order, 71 family and 120 genus was found, in which 8 phylum, 9 class, 20 order, 38 family and 46 genus were shared by the male and female silkworm. The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position in genus level indicated that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male were Delftia, Aurantimonas, Enterococcus, Pelomonas, Ralstonia, Tepidimonas, Pseudomonas, Aspromonas, Methylobacterium and Staphylococcus, and in the female were Delftia, Aurantimonas, Pseudomonas, Pelomonas, Petrobacter, Enterococcus, Tepidimonas, Clostridium sensu strict and Aspromonas. The abundance of 23 genus in the male were more than 1.5 time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female, while the abundance of 7 genus in the female were more than 1.5 times compared to that in the male, suggesting that there was obvious difference in the composition and abundance of bacteria between the male and female. Cluster analysis based on the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showed that the predominant bacteria in the gut could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se findings provided a novel data for understanding the diversity of gut bacterial diversity of silkworm and new clue for exploring the difference of economic traits of the male and female silkworm.
Arthrobacter 、 Enterobacter 、 Microbacterium 、 Staphylococcus 、 Brevibacterium, Cellulo simicrobium、Enterococcus、Brachybacterium、Corynebacterium 和其他的一组。相辉等[6]采 用基于 16S rDNA 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系 C108 和广食性品系 SCN2 幼虫中 肠 内 的 细 菌 群 落 多 样 性 , 共 发 现 41 种 细 菌 系 统 发 育 型 (phylotype), 大 多 数 属 于 Proteobacteria, 其次 是 Lactobacillales,肠球菌属 Enterococcus 是优势菌群 , 栖热菌属 Thermus 是次优势菌群,无桑人工饲料喂养条件下 SCN2 品系中肠内还出现了新的次优势菌 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并发现不同发育阶段肠道细菌组成存在差异。向芸庆等[7]采用纯 培养分离检测技术和 16S rDNA 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分析方法,从柘叶与桑叶饲养家蚕幼虫 的肠道中可分离到共有的优势菌群有短波单胞杆菌属 Brevundimonas、寡养单胞菌属 Stenotrophomonas、肠杆菌属 Enterobacter 和葡萄球菌属 Staphylococcus 4 个类群,除此之外, 还从桑叶饲养家蚕的肠道中检索到的优势菌群还有气单胞菌属 Aeromonas、短杆菌属 Brevibacterium、柠檬酸杆菌属 Citrobacter、埃希氏菌属 Escherichia 和克雷伯氏菌属 Klebsiella 5 个类群,从柘叶饲养家蚕肠道中还可以检索到的优势菌群仅有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和 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 2 个类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