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_张华林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状态的预警警戒线。我国的石油进 35%定为安全点,把35%上下增减5个百
权重的确定常用德尔菲(Delphi)
口对外依存度逐年上升,2003 年石油净 分点的位置作为“基本安全”状态的预警 法、模糊数学(Fuzzy)法和层次分析
进口量近 1 亿吨,占该年石油消费量的 警戒线,即油价波动率在30 %~40 %的 (AHP)法等。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即
石油消费强度 = 一国的年石油消 耗总量/该国当年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12)能源可转换与替代程度 能 源替代是能源领域科技进步和资源合理 利用要求的反映。天然气和可再生能源 是能源替代的关键。能源可转换与替代 程度越高,石油供应的安全性越好。
三、我国石油安全的定量评价
值三种赋值方法,即对指标赋值一方面 通过资料综合对比,另一方面通过征求 专家意见加以确定。参照参考文献[4]和 文献[7]的部分内容,根据石油安全的程 度,文中按等差数列将评价指标分值分 为 5 个等级(见表 1),即很安全、较安 全、基本安全、危险和高度危险,或以 A 级、B 级、C 级、D 级和 E 级来表示。 分值越大,安全程度就越高;分值越小, 安全程度就越低。
10)国际市场的石油可获得性 该 指标旨在反映一个国家从国际石油市场 上获得石油资源的难易程度,它与世界 石油供应情况、石油进口国与产油国之 间的关系等有关。石油进口国与产油国 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越好,石油的国 外供给就越稳定,安全程度就越高。
11)石油消费强度 它是指单位实 际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石油的数量。石 油消费强度越小,石油安全状况就越好。
85~95 天的区间内为“基本安全”。截 界安全点,将 6% 上下增减 1 个百分点 丰富,通过煤炭液化技术将煤炭转化成
至 2003 年底,我国尚没有战略性的石 作为“基本安全”状态的预警区。2003 石油和加快天然气行业发展减少石油消
油储备库存,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属于 年我国石油消费增长速度为11.4%,该 费是石油替代战略的重要步骤。近些年
国的应急石油储备的规模应不低于该国 设为该指标的安全点,上下增减1个百 的石油消耗水平远高于发达国家,该指
上年 90 天的石油净进口量,欧盟规定 分点的位置作为“基本安全”状态的预 标的安全状况处于危险区。
成员国必须保有相当于上一年度 90 天 警警戒线。2003年底,该指标处于较安
(12)能源可转换与替代程度
7)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 重 石油在本国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
重越大,说明石油作为能源在促进国民 经济增长中的重要性越高,也说明石油 的需求量大,石油安全风险高,石油安 全程度低。
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 = 本国年石油消费量/该年本国一次能 源消费总量
8)石油消费增长速度 石油消费 增长速度越快,对石油的需求量就越 大,石油安全供应就越严峻。
4)石油对外依存度 反映本国石 油消费量对净进口石油的依赖程度,同 时也是国内石油自给率的逆指标。对外 依存度越高,则安全程度越低;反之, 安全程度越高。一般来说,对国际市场 依存度的提高,意味着风险因素的增多 和不安全程度的提高。
对外依存度 = 石油年净进口量 / 本国年消费量
5)石油进口集中度 反映石油进 口来源地的集中程度,进口集中度高, 表明石油进口来源太集中,不利于分散 风险。
指标层——指标体系中最小的组 成单位。
石油安全评价中涉及的指标很多,
一、石油安全内涵
基于石油安全内涵的广泛性和复
通过广泛查阅资料并咨询专家意见,确 定能够比较全面反映石油安全方面的主
杂性,按照评价指标的选取应具有科学 要指标有 12 个。
对于石油进口国而言,石油安全是 性、代表性、可比性及可量化性等几个
基本空白。因此,该指标的安全等级处 指标处于危险区。
来,我国煤制油产业进展缓慢,天然气
于高度危险水平。
(9)油价波动率
的发展仍跟不上能源需求的增长。因
(4)对外依存度
我们选取持续两个月的油价波动率 此,我国的能源可转换与替代程度仍相
一国石油进口量占国内消费量的 来衡量。近 10 年来,我国除个别年份 对较低,安全等级处于危险区。
36.6%,已经突破 30% 这一公认警戒线。 区间为“基本安全”;当油价波动率小于 通过专家咨询打分对石油安全的层次结
(5)石油进口集中度
零时,石油供应处于很安全的状态。
构进行分析比较,分别构建判断矩阵,然
截至 2003 年,来自动荡不定的中
(10)国际市场的石油可获得性
等级分值
9
7
5
3
1
国际石油经济 2005 年 5 月 第13卷 第5期
45
ENERGY SECURITY 能源安全
点,上下增减 0.05作为基本安全区间。 通道可靠性差,安全等级属于危险区。 美国的2.38倍,巴西的1.21倍。因此,
自 1989 年以来,我国的石油储量接替
(7 )石油在一次能源消费中所占 本文将 0.15 吨标油 / 千美元作为石油
2.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考虑计算方法的可操作性,为得 出石油安全的总评价分值,采用多目标 线性加权函数法,即:
( ) m
n
S = ∑W ∑ R ⋅W
i =1 i j =1
ij
ij
(i =1~m;j=1~n) 式中:m 为准则层个数,n 为某准 则层选取的具体指标数;Wi为第 i 个准 则层在总目标层所占的权重;Wij 为 Wi 准则层选取的第j个指标在该准则层所 占的权重;Rij 为第 i 个准则层中选取的 第 j 个指标的评分值。 3.单项指标的安全评价
石油消费增长速度 = 年石油消费 量增长量 / 上一年石油消费量
9)油价波动率 表示石油价格波 动有多种指标,我们选择某一时段(通 常是两个月)内同种原油的最高价和最 低价之差值与平均油价的比值作为衡量 油价波动的评价指标。
油价波动率 =(某一期间某原油的 最高价-同期同种原油的最低价)/ 同 期同种原油的平均价
小于 5 年则高度危险。我国的剩余石油
探明可采储量和储采比均处于中等偏下
水平,但仍可划分到基本安全的等级。
(2)储量接替率
本文将 1 定为储量接替率的安全
1.指标的赋值 本文综合采用直接 赋值、间接赋值和主观赋
表1 单项指标安全等级分值表
A 级 B级 C 级 D级 E级 评价安全等级
很安全 较安全 基本安全 危险 高度危险
石储 战 油量 略 储接 石 采替 油 比率 储
备 度
对进运 外口输 依集通 存中道 度度可
靠 性
石
石油
油
油价
占
消波
一
费动
次
增率
能
长
源
速
比
度
重
国
石
能
际
油
源
市
消
可
场
费
转
可
强
换
获
度
与
得
替
性
代
程
度
指标层
外部石油供应量突然减少,从而造成其
图1 石油安全评价层次结构
44
2005 年 5 月 第 13 卷 第 5 期 国际石油经济
储量接替率 = 当年新增探明可采 储量 / 当年消耗的储量
3)战略石油储备度 战略石油储 备度大小,用战略储备量可消费的天数 来表示。储备度越大,则储备可供国内 在非常时期消费的时间就越长,对国内 市场的稳定作用越明显,安全程度就越 高;反之,安全程度就越低。
战略石油储备度 = 战略石油储备 总量 / 国内每天石油消费量
30%,这是国际公认的安全警戒线。本文 (1998 年亚洲金融危机和 2000 年油价迅
我国石油安全评价各项指标的等
将 30% 作为对外依存度的安全点,将上 速攀升)外,油价起伏不大,大致在10%~ 级标准见表 2。
下增减 1 个百分点的位置作为“基本安 40%上下浮动。因此,我们将油价波动率
4.指标权重的确定
1)储采比 石油资源的储采比是
指石油进口国能够以合理的价格持续稳 原则,本文设计出由目标层、准则层、 石油剩余可采储量支持现有石油生产水
定地获得外部石油资源,以满足本国经 指标层3个层次所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 平的能力,表现为可开采年限。储采比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需要。国际能源机 (见图 1)。
越高,则供给就越安全。
关键词 石油安全 评价指标 评价体系 层次分析法 对策建议
从1993年我国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 国内石油供应不足。
准则层——国内石油资源因素
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石油
3)石油价格持续大幅上涨。在一 (简称“资源因素百度文库)、石油进口因素(简
需求不断扩大,2004年原油加成品油的 定的时期,国际油价出现大幅度上涨 称“进口因素”)、国内市场因素(简称
ENERGY SECURITY 能源安全
国际合作
我国石油安全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张华林 刘 刚
(中国石油大学)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增长,我国石油供应的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加快对石油安全措施的探索迫在眉 睫。为此,本文尝试建立石油安全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和安全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中国的石油安全状 况进行综合评价。石油安全评价的最终目的不仅仅是确定石油安全现况如何,更重要的是根据评价的结果,找出 影响石油安全的主导因素,进而提出针对性对策,保障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国内石油消费量的石油储备量。本文将 全水平。
本文用很高、高、一般、低、很低
90 天消费量作为战略石油储备度的安
(8)石油消费增长速度
五个等级来划分能源可转换与替代程
全点,把90天上下增减5天的位置作为
考虑到我国石油消费增长的特点, 度。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可
“基本安全”状态的预警警戒线,即在 本文将 6% 作为石油消费增长速度的临 转换与替代程度还很低。我国煤炭储量
国际合作
ENERGY SECURITY 能源安全
2)储量接替率 反映某一时间周 期(通常为年度)内新增探明石油可采 储量与储量消耗之间(一般为当年原油 产量)的比例关系。当储量接替率大于 1 时,说明储量增加大于储量消耗,剩 余可采储量净增加;储量接替率越大, 石油安全程度越高。当储量接替率小于 1 时,储量的消耗大于储量的增加,说 明安全程度较低。
率基本在 1 左右徘徊。截至 2003年,该 比重
消费强度的安全点,把 0.15 上下增减
指标尚属于基本安全水平。
受客观条件限制,石油在我国一 0.01的位置作为“基本安全”状态的预
(3)战略石油储备度
次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偏低。考虑到石 警警戒线,即在 0.14~0.16 的区间内
国际能源机构(IEA)规定各成员 油还不是我国的主导能源,因此将25% 为“基本安全”。2003 年中国单位 GDP
石油进口集中度 = 本国进口石油 最多的前3位国家的石油净进口量之和 / 本国净进口石油总量
6)运输通道可靠性 该指标与运输 的距离、运输线的安全状况、运输方式以 及运输国对石油运输线的安全保障能力 强弱有关。运输通道的安全保障能力越 高,运输通道的可靠性就越强,石油供应 的安全性就越高;反之安全性就越低。
石油净进口量已突破1.4亿吨,对外依存 并给世界经济和社会生活带来严重的 “市场因素”)和其他因素共4个准则层,
度已经超过 40%。鉴于我国是一个石油 影响。
用以表征这四个方面的安全状况。
资源人均占有量较低的国家,我国对国 际市场的依赖将会越来越大,因此,加 快对石油安全措施的探索迫在眉睫。
二、石油安全评价指标 体系的构成
各单项指标安全标准的划分和评
价如下。
(1)储采比
从《BP 世界能源统计》来看,世
界石油平均储采比在 40 年左右。我国
的储采比处于 14 年左右。除中东等地
区的个别国家外,主要产油国的储采比
在 10~20 年范围内。本文取 20 年作为
储采比的安全点,上下增减 1年作为基
本安全区。储采比大于 50 年则很安全,
构(IEA)把石油供应中断量达到上年
目标层——石油安全度 S,它是石
储采比 = 年底剩余石油可采储量/
净进口量的7%定为石油安全的警戒线。 油安全状况好坏的综合体现。
当年石油产量
石油供应中断的概念应该包括以
石油安全
目标层
下几层含义。 1)全球性供应短缺。因战争或其
他严重的突发事件的影响,世界石油供 应量大幅度减少,导致世界石油的正常 供应受到严重影响。
2)局部性供应短缺。因突发事件 导致某一个国家或者几个国家可获得的
资源因素 进口因素 市场因素 其他因素 准则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