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合集下载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练习第I卷(选择题)1.西周初年,周武王封神农氏后代文叔于许(今河南许昌东),建立男爵许国。

从受封立国对象的角度来看,下列西周诸侯国的立国类型与许国一致的是A.宋国 B.齐国C.鲁国 D.燕国2.《左传》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于虢,郑伯怨王,王曰:‘无之。

’故周郑交质,王子狐为质于郑,郑公子忽为质于周。

王崩,周人将畀(bì,给与)虢公政。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周郑交恶。

”材料反映出的实质是A.周天子地位衰微B.分封制遭到破坏C.宗法制崩溃D.嫡长子继承制遭到破坏3.据秦琅邪石刻,皇帝之土,西涉流沙,东有东海。

但西汉学者编写的《淮南子》等书说颛顼帝即已“西济于流沙”,大禹“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更有“纣之地,左东海,右流沙”。

上述差异最能说明()A.《淮南子》等书以传说贬抑秦始皇 B.年代久远导致历史记述莫衷一是C.历史材料的运用首先要辨别真伪 D.石刻与文献形成证据链印证历史4.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这表明先秦时期A.服饰多元成为主流B.宗法礼制逐渐崩溃C.思想领域百家争鸣D.等级政治走向消亡5.封邦建国即“封土建国”,简称“封建”。

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封邦建国”的表述正确的是A.体现了周王朝与地方间的行政关系B.体现了周王与贵族之间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贵族奴隶主与奴隶间的关系D.体现了中央与地方间垂直管理关系6.每至清明,陕西黄陵都会隆重举行公祭轩辕黄帝的典礼,海内外炎黄子孙满怀虔诚与崇敬之情拜谒礼祭黄帝。

与这一现象密切相关的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宗法制D.分封制7.中国衣冠服饰制度夏商时期已见端倪,到周代渐趋完善并成为“昭名分,辨等威”的工具;战国时期则出现了“七国异族,诸侯制法,各殊习俗”的现象。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高中历史人教版 必修一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

1.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1、《荀子·儒效》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材料所述现象,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 中央集权B. 官僚政治C. 家国一体D. 君主专制2、汉语中,对父亲的兄、弟有伯、叔等不同的称谓。

这与英语中将自己父母的兄、弟统称为“uncle”完全不同。

可见,这些汉语称谓语体现出( )A.明亲疏的家族追求B.辨等级的阶级理论C.重家庭的人伦观念D.别长幼的宗法意识3、我国先秦时期政权更替的顺序是()A. 夏、商、周B. 周、商、夏C. 夏、周、商D. 商、周、夏4、有学者认为:“西周的封建社会,从纵剖面看,是一个宝塔式结构,王室之下,有几级的封建;从横切面来看,统治阶级中,也存在着以亲属血缘为基础的宗族组织”。

这说明西周政治制度特点是()A. 中央集权B. 家国一体C. 天下为公D. 官僚政治5、周幽王为博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诸侯纷纷勤王的义务缘自( )A.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君主制6、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王-卿大夫-诸侯-士 B.王-诸侯-卿大夫-士C.王-诸侯-士-卿大夫 D.王-大夫-士-卿7、宗法制中嫡庶尊卑关系的区分,不仅决定着王位继承者,也决定着主持家庭事务的最终裁决者。

据此可知,宗法制中政治权力分配的依据是A.财产多寡 B.血缘亲疏 C.辈份尊卑 D.事务大小8、西周王朝虽然显示出一定的统一性、集权性,但国家结构上的分散性、松散性仍是最本质的特点。

造成上述“分散性、松散性”的制度因素是( )A.分封制 B.世卿世禄制 C.家国同构制 D.礼乐制度9、周朝规定同姓不婚。

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贵族建立宗法伦理关系。

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力B.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D.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10、西周时期,一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后来妻子又为他生了二儿子,妾为他生了三儿子,当该诸侯死后,继承他的爵位的应该是( )A、女儿B、大儿子C、二儿子D、三儿子11、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蕃屏周”。

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历史: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题(人教版必修一)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测试一、选择题:1、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A、部落联盟争夺首领位置的结果B、生产力推动下的社会进步C、专制代替民主的历史倒退D、私有制代替公有制的倒退2、西周的分封制规定,被封的诸侯国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的义务有()①镇守疆土②随从作战③交纳贡赋④朝觐述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③④3、启创立的王位世袭制一直影响到()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秦朝D、清朝4、西周建立后,周天子分封诸侯国,其中齐国是姜尚(传说中的姜子牙)的封地,姜尚属于受封的()A、周天子的亲属B、功臣C、先代的贵族D、归附的部落首领5、《史记》记载:楚庄王向周王“问鼎大小轻重”。

其含义是()A、关注青铜鼎的铸造B、希望借助周王室争霸C、想替代周王号令天下D、有与周王平分天下的野心6、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主要因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井田制的破坏7、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对人民的压迫8、华夏万姓,同宗同源;慎终追远,不忘祖根。

每年农历三月初三,众多华夏子孙来到黄帝出生地寻根谒祖。

这种现象源自A.井田制 B.分封制 C.礼乐制 D.宗法制9、中华民族具有尊宗敬祖、长幼有序的传统。

对形成这一传统影响最大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B.宗法制C.禅让制D.世袭制10、公元前782年,幽王宫涅继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宼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宼,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不能表明A.幽王荒淫无道B.分封制下,各诸侯王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C.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D.分封制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各封国必须服从周王室的政令11、西周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其特点是A.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B.功臣、姻亲和宗族的待遇相同C.同姓亲族和异姓亲族的结合D.大宗、小宗享有同等的政治权利12、西周时期确立的宗法分封制,有力地巩固了奴隶制国家政权,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局面。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历史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Word版含解析

[高中历史]绪论:许多同学头疼历史,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历史需要大量的记忆。

的确如此,学好历史的基础就是记忆。

人的智力系统包括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记忆力等等。

其中,记忆力是基础,思维力是核心。

法国著名思想家伏尔泰曾经说过:“人如果没有记忆力,就无法联想和发明创造。

”日本记忆学家高木重郎认为:“记忆力是效率的别名……是发展创造性的基础。

”记忆的东西越多,观察就越敏捷,思维推理就越缜密,判断就越准确,就越富有创造力。

因此,发展记忆力是和发展其他智力因素相辅相成的,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纽带。

对于历史学科的记忆来说,有以下一些具体的方法:(1) 顺序记忆法:按照事件本身的发展的顺序依次记忆。

(2) 特征记忆法:对于内容相似的知识,通过细致地观察和全面地比较后,找出所要记忆内容中特别容易记住的特征。

(3) 规律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加以记忆。

(4) 隔年记忆法:将发生时间具有某种特定规律的历史事件放在一起,加以记忆。

(5) 重复记忆法:通过反复阅读来巩固记忆。

(6) 回忆记忆法:将学过的内容,经常地、及时地尝试回忆,在回忆过程中加强记忆。

(7) 谐音记忆法:将要记的东西,变成读音相同或相近的词、词组、短语或杜撰的句子,使之便于记忆。

(8) 形象记忆法:对于较抽象的内容,可用图、表等形象地描绘出来。

(9) 讨论记忆法:在学习过程中有不够理解的地方,不妨先按照自己的意见与同学讨论,在讨论就比较容易记住。

(10)口诀记忆法:将记忆内容编写成口诀或歌谣,是一种变枯燥为趣味的记忆方法。

(11)词头记忆法:将要记忆材料的词头连成句子。

(12)练习记忆法:一些可以通过动手来记忆的内容可以自己亲自练习、检测、实验,增强记忆效果。

(13)联想记忆法:利用联想是促进记忆的有效方法之一。

(14)多种感官参与记忆法: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记忆活动,可大大提高记忆的水平。

(15)信息压缩记忆法:先记住大体轮廓,然后逐渐记住每一细节,由粗到细进行记忆。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课时训练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认为“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立子立嫡”之制……”由此,下列观点或事实符合题意的是A. 周公之继武王而摄政称王也B. 纣母生纣兄尚为妾,已而为妻而生纣,故立纣C. 文王之舍伯邑考(武王同母长兄)而立武王也D. 周公制礼,立嫡之制始也【答案】D{【解析】要注意准确理解嫡长子继承制的概念:一是“嫡”,二是“长子”;是否是“嫡”是由母亲决定的,正房所生为“嫡”,“嫡”子中的“长子”为大宗。

2.公元前781年,周幽王即位,宠幸褒姒。

“褒姒不好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

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

”这段材料表明( )A.周幽王荒淫无道,诸侯联合起兵反叛B.分封制下,小宗有随时朝贡大宗的义务C.分封制下,各诸侯对周王承担军事义务D.西周末年诸侯势力强大,大国间争霸战争频繁【答案】C【解析】据材料信息“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可知,诸侯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C项符合题意。

|3.费孝通先生曾将中国古代的某一制度描述为“差序格局”,即“以己为中心,按照……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

”这种差序格局的结构方式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之中。

其中,父子、兄弟关系是最基本的层次,是“差序格局”的模板,其他各个层次都从这里获得其构造原则,如同乡关系、师徒关系、君臣关系。

据此可知,“差序格局”()A. 产生于儒家三纲五常思想B. 使先秦血缘政治得以延续C. 可能阻滞社会结构的更新D. 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答案】C【解析】据材料“有差等的次序形成的关系网络……普遍存在于中国传统社会……父子、兄弟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宗法等级制度对中国传统社会的影响深远,这种制度根深蒂固,不利于社会转型和社会结构的更新,故C选项正确;儒家三纲五常思想形成于汉代董仲舒新儒学,而宗法等级制度在周代已经存在,故A选项错误;先秦血缘政治已经被秦朝后的官僚政治所取代,故B选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差序格局”是社会等级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试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一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 1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者表号知点易中分封制1、2宗法制、453合67一、1.王国在《殷周制度》中 :“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 ,君天子臣侯之制。

”此“制”是指 ()A. 世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嫡子承制分析 :B 资猜中“封建子弟”即分封子弟 ,“君天子臣侯”即臣属关系明确 ,周天子确定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故资猜中的“制”是指分封制。

2.(2017 河·南焦作期末 )周朝分封制“使本来各部族之相同等的松懈的盟友关系 ,成了上下依属的密的封建关系”。

明分封制()A.稳固了各部族的盟B.增强了周王室的统治C.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D.创始了等级社会次序分析 :B据资料可知,分封制改变了本来各部族之间的结盟关系,故 A 项错误 ;据资料“变为了上下依属的密切的封建关系”可知,等级威严的分封制使各封国与周王室的政治臣属关系更为明确,进而增强了周王室的统治 ,故 B 项正确 ;以宗法血缘关系为纽带在资猜中无表现,故 C 项错误 ;夏商周自己就是奴隶制等级社会,不是从周朝分封制创始的,故 D 项错误。

3.(2017 山·东济宁期中)把族权、政权和神权牢牢地联合在一同,以尊祖和敬宗为信条,确定了诸侯与王室的关系以及诸侯国的继承规则,形成了一套严实的等级次序 , 拥有保护政权的作用。

资料评论的制度是()A. 分封制B.宗法制C.郡县制D.皇帝制分析 :B宗法制以尊祖敬宗为信条,将族权与政权相联合,解决了贵族之间在权利、财富等继承上的矛盾。

4.在中国古代社会 ,“国”和“家”对统治者而言是密切相连的。

从政治角度看 ,古代社会中“国”和“家”的重要联络点是()A. 禅让制B.嫡长子继承制C.郡县制D.科举制分析 :B嫡长子继承制是宗法制的中心,将血缘关系和政治关系相结合,表现了将“国”和“家”联络在一同,B 项正确。

5.一位西方学者说 : “中国人的姓老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以前 ,而不像西方那样 ,位于个人的名字以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测试-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 第一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测试-word文档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同步测试一、单选题(共15题;共30分)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

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郡县制D. 礼乐制度2.下列对夏商早期政治文化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B. 宗族关系也是基本的政治关系C. 采取民主方式推选国家最高掌权者D. 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3.商王每日必定要占卜,遇到事情也必定要占卜,并以人作为祭品,以敬酬鬼神。

这说明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 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B. 具有极强的残酷性C. 王权来自于鬼神D. 已实行宗法制4.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A. 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 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D. 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5.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社会意义、政治意义。

比如汤显祖、张耀祖、许敬宗、伍光宗等人名就深受某一制度的影响。

该制度是( )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科举制6.Atisas of World History 一书中写道:“The old feudal (封建的)system of government was abolished and a system of prefects (官员)was introduced by Qin Shi Huangdi (秦始皇). ”这里的“feudal system”指的是A. 三公九卿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三省六部制7.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谈及周代的宗法制度时说:“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里的“天”是指()A. 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B. 表现自然现象的天道C. 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 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8.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A. 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B. 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C. 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D. 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9.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 练习):_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基础巩固1在中国历史上,对开创“大人世及以为礼”的政治局面起着关键作用的人物是( ) A.夏禹 B.夏启C.周武王D.周成王答案B2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解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统治。

封国面积很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这有利于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选A项。

B、C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答案A3《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授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民D.人民和铁犁答案C4西周宗法制下,形成了“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级,维系他们之间大宗与小宗关系的纽带是( )A.地域关系B.财产关系C.信仰关系D.血缘关系答案D5在中国古代,父亲在家中居统治地位,实行“一言堂”,是绝对的真理。

鲁迅说:“父对于子,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若是老子说话,当然无所不可,儿子有话,却在未说之前早已错了。

”上述现象与下列哪种制度有关( )A.王位世袭制B.分封制C.宗法制D.禅让制解析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政权的政治制度,从王族(皇族)到平民家庭都受到宗法制的影响。

依据宗法制度,父系家长在家族中居统治地位,拥有绝对的权力和威严,子女只能服从。

故C项正确。

答案C6某班同学在讨论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相互关系的时候,产生了以下四种观点,其中正确的是( )A.分封制是导致宗法制产生的根源B.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互为表里的制度C.宗法制是导致分封制产生的根源D.分封制与宗法制是不同性质的制度答案B7有史学家说:“且异姓之国,非宗法之所能统者,以婚媾、甥舅之谊通之。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新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课后练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使“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以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他是( )答案 D解析“天下为家”反映的是国家的出现。

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的建立者是大禹,故选D项。

2.下图为夏朝世系示意图,下列对其王位继承解读最准确的是( )A.世袭制 B.父死子继C.兄终弟及 D.举荐制答案 A解析由图片可知,王位在一个家族中传递,这说明夏王朝实行的是王位世袭制,故选A项。

3.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早期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有: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等。

材料中“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决定”反映出神权与王权密切结合,故B项正确。

A、D两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

”与材料描述相关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 C解析根据“鲁、卫、晋、齐”可以看出,这些都是西周初年分封的诸侯国;根据“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可以看出,这是周初分封的对象。

因此材料描述的是分封制,故选C项。

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

”可见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 )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C.土地和人口 D.奴隶和铁犁答案 C解析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周天子把土地和人口分给自己的亲族、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

故选C项。

6.分封制使西周统治阶层内部形成的等级序列是(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卿大夫D.周王—大夫—士—卿答案 B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分封制下,西周统治阶层内部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森严等级,故选B 项。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1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课后练习: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限时35分钟)一、选择题1.据史书记载,从夏禹到夏桀,共传14代、17王,用岁约471年。

从商汤到商纣,共传17代、31王,用岁约496年。

材料主要说明夏商实行()A.封邦建国B.王权至上C.王位世袭制D.宗法制2.周初,“天下未集”。

有商朝遗民“作乱叛周”,“周公讨之,三年而毕定”。

之后,部分商朝遗民被指令继承商的祖宗祭祀体系,封于()A.燕地B.鲁地C.宋地D.楚地3.西周分封,天子(王)的封土是“方千里”,公、侯的封土是“方百里”,伯的封土是“方七十里”,子、男则是“方五十里”。

这说明分封制的本质是()A.周天子间接统治国家的方式B.贵族内部权力与财产的再分配C.安抚功臣与异姓贵族的手段D.巩固和扩大周朝统治的政治制度4.山西曲沃北赵村晋侯苏的墓葬中曾出土过一套编钟。

编钟上的一段铭文记载道:“王亲令晋侯苏率乃师……伐夙夷。

”这反映了诸侯要对周王尽的义务是()A.朝觐述职B.镇守疆土C.出征作战D.交纳贡赋5.西周夷王在位时,诸侯多不来朝,并且互相攻伐。

这种现象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A.分封制彻底崩溃B.宗法制彻底瓦解C.周王室趋于衰微D.礼制已不复存在6.据《史记·周本纪》所载,周自文王以下到幽王共12代13王,除孝王外,其余12王均为嫡长子继位为王。

由此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是()A.禅让制B.宗法制C.分封制D.皇帝制7.公元前651年,齐桓公齐集诸侯在葵丘(开封)会盟,周天子也派代表参加,盟誓:不准以邻为壑;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为妻。

材料反映了当时() A.王室衰微,诸侯挑战中央权威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C.宗法制度受到挑战D.分封制瓦解8.周宣王晚年,干涉鲁国立太子之事,使得鲁国发生内乱,从而引起许多诸侯不满,结果是“诸侯多畔(叛)王命”。

这说明当时()A.出现了“礼崩乐坏”局面B.诸侯已不承认周王为共主C.王位世袭受到诸侯的威胁D.周朝中央集权受到威胁9.《殷周制度论》中写道:“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高三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单选题1.近代有学者称:“‘封建社会’这个名词的正确定义,就是名义上在一个王室的统治下,而实际上土地权和政治权却被无限制的分割;每方土地上都有它的大大小小的世袭主人,支配着一切经济和政治上的权利,形成一种地主与附属土地的农奴的现象。

”这种封建制度普遍推行的结果是()A. 初期有利于政权的巩固B. 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C. 导致了统一国家的分裂D. 削弱了贵族的政治经济特权2.《十三经注疏》中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

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文中把“不娶无子”列为最大的不孝的原因是()A.世袭制 B.分封制C.宗法制 D.礼乐制度3.“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于天,争乃不生。

”依据所学知识谈谈这句话是评价以下哪一制度的( )A.禅让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礼乐制度4.下列有关西周政治制度的表述,正确的是()A.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统一B.宗法制有利于维护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C.礼乐制形成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D.王位世袭制开始取代禅让制,“家天下”局面形成5.(美)伊佩霞所著《剑桥插图中国史》记载,周初的一些文献把周克商描述为正义、高尚的武士对荒淫无道的君主及其谄媚之臣的胜利。

该叙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A. 周人对历史的真实看法B. 儒家经典在周初已成熟C. 儒学否定周克商是进步D. 周人谋求权利的合法化6.我国自2019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中国国家法定节假日。

追根溯源,下列选项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7.以下最能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A.城的出现 B.大规模祭祀活动的举行 C.王的产生 D.贫富分化的加剧8.《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有地方分权体制……”文中“西周的创制”是指()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军功爵制D. 中央集权制9.顾炎武说:“封建(指分封制)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无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复习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无答案)

一、选择题1.《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 B.三公九卿制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2.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封建亲戚,以蕃屏周”B.“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C.“父死子继,兄终弟及”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3.“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

”据此,礼乐的主要社会功能是( ) A.规范“和而不同”的秩序B.塑造人群的集体认同C.促使君子庶人日趋平等 D.明确社会的等级关系4.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 )A.西安B.北京C.天津D.长沙5.据《史记》记载,周公旦灭古唐国,成王得到消息后用刀削下一片桐叶,与弟弟叔虞开玩笑说:“用此桐叶作为珪(象征爵位的玉器)赏你”。

史官因此请成王择日行封赏礼。

遂封叔虞于唐。

此则故事反映出( )A.成王分封时授予爵位B.成王分封时以桐叶为封国之名C.成王分封时要举行仪式 D.成王分封时是整国授予的6.“宗”是一个会意字。

在甲骨文中,宗字作“”,“”象宫室屋宇之形,“”可能表示( )A.青铜兵器 B.铁制农具 C.祖先牌位 D.皇帝宝座7.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D.井田制的推行8.《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 )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9.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世官制④宗法制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0.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同步练习(解析版)

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1.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是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王位世袭制2.高一历史课上,历史老师让学生归纳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下列同学的发言你认为正确的是( )①皇权至上②深受宗法等级观念的影响③天子居于统治地位,等级森严④宗法制和分封制紧密结合,互为表里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我国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建立于秦朝B. 西周的政治制度是直接从原始社会末年发展而来的C. 分封制和宗法制实施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维护周王室的统治D. 分封制只是天子对诸侯进行分封4.《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这种规定的不同反映的是( )A. 宗法等级制B. 皇权专制C. 中央集权制D. 分封制5.体现早期政权和神权结合的历史现象是A. 城的出现B. 大规模祭礼活动的举行C. 王的产生D. 贫富分化的加剧6.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

以下说法,最为恰当的是()A. 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 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 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 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为另外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7.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下列选项与宗法制无关的是()A.“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B.“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C.“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D.“别子为祖,继别为宗”8.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人,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提高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提高练习题(有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高练习题(有答案)第一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提高练习一、填空题1. 下图是北京西周燕都遗址博物馆中青铜器克罍(léi)的铭文拓片,其大意为:周王对太保说,我非常满意你的供奉,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

该铭文拓片可直接用于研究()A.禅让制 B.分封制C.礼乐制 D.郡县制2.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断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明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其评价的是()A.国与国的关系 B.嫡长子继承制C.郡国并行制 D.三公九卿制3. 《通志·氏族略》记载:“三代之前,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妇人称姓。

氏所以别贵贱,姓所以别婚姻……三代之后,姓氏合而为一。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姓与氏都是贵族专有 B.姓与氏的区分是为了强化宗族认同C.姓与氏都产生于分封 D.姓氏合而为一反映了贵族阶层壮大4. 淳于越曾向秦始皇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归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据此判断,淳于越主张实行()A.分封制 B.郡县制C.郡县并行制 D.行省制5.《国语》载:“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同志”的基础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C.内服制度 D.联姻结盟1 / 76.《周礼》记载:“诸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其食者半。

诸侯之地,封疆方四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伯之地,封疆方三百里,其食者三之一。

诸子之地,封疆方二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诸男之地,封疆方百里,其食者四之一。

”由此可见,在分封制下() A.按不同等级授予贵族土地 B.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结合C.按血缘关系授予贵族土地 D.按封地全部面积征收租税7.观察下图,西周分封时,将同姓诸侯国与异姓诸侯国交错分布,其主要目的是()A.分而治之 B.巩固统治C.论功行赏 D.富国强兵8.《诗经·大雅·板》中有“大邦维屏,大宗维翰”的表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4)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习题(4)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共20题,共50分。

)1、商代的国家政体是方国联盟制,商王不过是“盟主”,而周王却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可见,与商代相比,西周()A. 对地方实行间接统治B. 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C. 依靠分封以开疆拓土D. 王权政治得到一定加强2、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

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

该学者意在说明()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 B .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3、在中国古代,每当王朝鼎革之时,皇帝对皇族成员的信任或依赖常常会超过其他任何人。

因此,皇室成员往往被委以重任,在中央辅政或者镇守地方并掌握实权。

这反映了古代中国()A. 官僚政治易形成对皇权的威胁B. 血缘关系是维系政权的重要手段C. 贵族制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D. 宗法制成为王朝延续的政策保障4、“问我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愧树下老鸦窝。

”数百年来,这首民谣在京津冀鲁豫以及江淮地区广为传唱,妇孺皆知,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寻根文化。

影响“寻根文化”的主要因素是()A. 神话传说 B. 世袭现念C. 地理位置D. 宗法制度5、《礼记·乐记》中载:“乐者为同,礼者为异。

同则相亲,异则相敬。

乐胜则流,礼胜则离。

合情饰貌者,礼乐之事也。

礼义立,则贵贱等矣。

乐文同,则上下和矣……仁以爱之,义以正之。

如此则民治行矣。

”这最能说明礼乐制度( )A. 成为维系西周统治的重要制度B. 以礼乐来区分尊卑,亲疏,贵贱C. 强化等级观念、和谐等级关系D. 礼中有乐,烘托崇高和谐的氛围6、有人曾提出“领地国家”的概念,其中“领地国家”的特征是:在封建制度下,国王的税收有两个来源,一部分来自国王自己的领地,一部分来自诸侯的进贡;国王则无权直接对诸侯领地进行征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试题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试题第1课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练习题一、单选题1.“周代这种自上而下的分封制,还是造成了比夏、商二代更为统一的国家,更为集中的王权。

”这可以表明A. 西周是统一国家的开端B. 从夏至周中央权力在加强C. 分封制加强了专制王权D. 国家统一必须借助分封制2.商周时,内服王畿地为王室直接管辖,对外服之地大多虽享有统领权,但受封建贵族政治的制约,其控制力有限。

春秋列国体制的出现,其实也正是地方逐步独立于中央的产物,原有王朝体制因此崩解。

材料中“封建贵族政治”指的是A. 宗法制B. 分封制C. 世袭制D. 中央集权制3.《吕氏春秋》记载:“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

”材料反映了()A. 财产继承的原则B. 宗法制的核心内容C. 任人唯才的要求D. 兄终弟及的传统4.著名历史学家王国维在谈到中国古代早期形态时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他意在强调古代早期政治A.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 以血缘关系构建国家政治结构C.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D. 以宗法关系为基本特征5.有学者认为,(夏商西周时期)只有取得了“天下共主”地位的邦国,才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王国,但非帝国。

还有学者认为,这一时期的国王制度,既非贵族民主政体,也非君主专制政体,而是一种宗法贵族君主政体。

据此可见夏商周时期实行()A. 分封制下的王位世袭制B. 带有宗法色彩的君主专制C. 宗法制下的中央集权制D. 受贵族权力限制的君主制6.商王盘庚在对臣民训话时说:你们必须专心地听从商王的意见,不能为其他人的意见所蒙蔽。

我为你们向上天祈求,使你们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我不是要用我的威势去压迫你们,我是为了养育你们。

这说明商朝后期()A. 形成了较系统的政治理论B. 已经形成了民本思想C. 具有浓厚的民主平等色彩D. 已出现王权至上观念7.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1/ 5A. 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 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 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 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8.许倬云在《西周史》中指出:“分封制度是人口的再编组,每一个封君受封的不仅是土地,更重要的是分封了不同的人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据《资治通鉴》载,春秋时期晋文公有大功于王室,遂请求襄王允许自己死后按隧礼(天子葬礼)下葬,襄王不许王章也。

未有代德而有二王,亦叔父之所恶也。

不然,叔父有地而链,又何请焉!”文公于是惧而不能违。

据此可知( )
A.天子的权威仍然至髙无上
B.分封制仍维系一定的社会秩序
C.晋国称覇诸侯的野心受挫
D.襄王时僭越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2、《诗经》中有:“大宗维翰(栋梁)……宗子维城(城墙)”,这里所说的“大宗”和“宗子”均指周代贵族中根据血缘关系对族人拥有管辖和处置权的人。

对材料正确解读的是( )
A.体现了家国一体的血缘政治
B.体现了周代诸侯拥有世袭统治权
C.从材料可推知那两句诗应出自于《国风》
D.文学作品的描述不能实证宗法制的存在
3、许倬云先生在《西周史》中说:“商周的封建,事实上是基层地方社群政治权力的延续”。

许倬云对“封建”的评价主要是基于( )
A. 周初继承了商朝时的地方政治制度
B. 王权无力伸至诸侯所治理的共同体内部
C.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政治格局的形成
D. 依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确定政治权力
4、《宋史·陈兢传》记载:“(陈)防家十三世同居,宗族千余口,世守家法,孝谨不衰,阖门之内,肃于公府”、“陈家财产公有,共同劳作,并适当照顾老弱病残”。

宋仁宗追赐陈氏先祖五世公爵,朝廷也蠲免陈家杂科徭役。

朝廷表彰“义门陈氏”的主要原因是()A. 进一步巩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 “陈氏义门”在社会上有着巨大的影响
C. 利用宗法关系维护封建统治
D. 彰显朝廷教化百姓的功绩
5、司马迁的《史记》记载了商王的世系,但长期以来并不能确定该记载是否真实。

19世纪末20世纪初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证实《史记》的记载基本上是正确的。

这说明()
A. 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
B. 史料相互印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C. 历史记载不存在纯粹客观性
D. 考古资料比文献材料更有价值
6、“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

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
A.君权神授,权力世袭 B.家国一体,伦理治国
C.强干弱枝,血缘世袭 D.中央集权,贵族世袭
7、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消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

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内涵分别是()
A. 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B. 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C. 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 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8、某学者指出,限定宗法制内涵的前提是肯定宗法制源于原始时代后期的父系家长制,这自然就会将氏族与宗族混同一致来看待。

其实,宗法就是宗族之法。

该学者意在说明( ) A. 宗法制的产生时间相对较晚B. 宗族和氏族内涵具有一致性
C. 宗族的形成是宗法制产生的前提
D. 氏族是宗法制产生的基础
9、柳宗元在《封建论》中写道:“周有天下,裂土田而瓜分之,设五等,邦群后,布履星罗,四周于天下,轮运而辐集,合为朝觐会同,离为守臣扞(捍)城。

”周初的这一做法( ) A. 有利于维护等级秩序B. 容易形成割据混战
C. 有利于稳定政治统治
D.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0、禹对中国政治文明的贡献主要是指()
A. 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行之有效的制度
B. 开创了王位世袭制
C. 推行禅让制
D. 发明了甲骨文
11、1978年,湖北随县一座战国时期大型贵族墓葬,出土了大量文物,特别是有象征天子权威的全套青铜编钟和九鼎八簋(gui)经考证,墓主是曾国国君乙,故称“曾侯乙墓”。

战国时期的其他诸侯墓葬中,也发现过编钟或九鼎。

这些考古发现突出说明当时( )
A.经济大发展使贵族陪葬品更加丰富 B.物质的富足刺激了精神生活的需求
C.青铜是当时财富和权势的主要象征 D.森严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
12、战国时期,官吏享受报酬的形式不再以土地为标准,其俸禄和等级基本以粮食多少来划分,计量单位有石、盆、斗、斛等。

如“官吏二千石者,(月各)百二十斛”。

这反映出( ) A. 农业技术发展迅猛B. 西周分封制度的崩溃
C. 度量衡标准的统一
D. 郡县制度在各国实行
13、关于我国夏、商、周早期政治文明的特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王位世袭制②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③三代都采用宗法分封制④最高统治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A. ①②④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4、分封制在周初和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 王室衰微
B. 诸侯争霸
C. “礼崩乐坏”
D. 社会经济发展(生产力)
15、分封制在周初起到了巩固统治的作用;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井田制的破坏
16、《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 )
A.争霸战争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国之间互相厮杀
C.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D.分封制遭到破坏
17、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普通民众仅有名而无姓氏。

春秋以前,史料中提到“百姓”,通常是指( )
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
18、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 )
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重新任命了部族首领
C.重建了新的生产关系 D.促进了华夏民族融合
19、著名历史学者李慎之在《“封建”一词不可滥用》中认为:“历览前史,中国的封建时代恰恰是人性之花开得最盛最美的时代,是中国人的个性最为高扬的时代”。

文中的“封建时代”指的是中国的( )
A.先秦时期 B.唐宋时期
C.明清时期 D.秦汉时期
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
材料二丞相绾等言:“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镇之。

请立诸子,唯上幸许。

”始皇下其议于群臣,群臣皆以为便。

延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

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

置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

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

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徐天麟在《两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封建”指的是什么时期实行的什么制度?
(2)材料二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
(3)依据材料二,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从材料中找出最有说服力的依据。

他为“求其宁息”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汉祖取“周秦之制”指的是什么制度?此制度带来了什么问题?汉武帝是如何解决的?
答案
1、B
2、A
3、B
4、C
5、B
6、B
7、A
8、C
9、C10、B11、D 12、B13、A14、D15、A 16、D 17、A18、A19、A
20、(1)西周;分封制
(2)分封制的废或立问题(意思符合即可)
(3)李斯;“同姓子弟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郡县制(4)郡国并行制;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构成威胁。

(王国问题);实行推恩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