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新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3609456.html,

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新解

作者:陆萍

来源:《教育观察·中旬》2013年第09期

[摘要]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当下思想品德的评价的影响,目前,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是传统的形式居多。教师可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这三个关键词,对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重新构思和构建。

[关键词]思品课堂;初中;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30-03

[作者简介]陆萍(1976—),女,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城北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师生关系。一节课,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就能取得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而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则课堂上必然缺少活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不能止步于教师天然是教者,而学生天然是学者这种看法。尤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对于师生关系更加需要一种新的理解。这里我们追求师生关系理解的“新”并非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是因为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课程的特殊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理解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概要地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所从事的是指向学生心灵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远非试卷上的文字答案所能描述的。甚至,如果我们的思品教育没有能够让学生在认识事物时有更为合理的见解,如果我们的思品教育不能让学生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试卷上所答的并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那我们的思品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教育要想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首先就必须从理解、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开始。

一、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现状

目前,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是传统的形式居多。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以布道者的身份向学生讲述人们常说的“大道理”,而学生则以听众的身份接受着这样的说教。尽管我们说这样的师生关系并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品课堂要求也相距甚远,但当我们看到这种师生关系仍然“顽强”地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时,我们有必要思考其中的原因。笔者经过梳理,觉得有以下两点是不能忽略的:

初中思品教学随笔-5页word资料

初中思品教学随笔 走进课改后的思想品德课堂,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意味声长的人生启迪,让人耳目一新。然而无论形式多么新颖,课堂多么活跃,仍然没能摆脱为考试而教学的束缚,课程的育人目的常被功利性目的所取代。如何让思品课堂回到原点,实现课程标准中“以初中生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合格公民”的核心理念,才是每一个思想品德教师努力的方向。 一、施以真挚情感演绎课堂真实 在思品课上,学生们总是言不由衷地表达着正确但并非真实的想法,他们不愿说出真实感受,师生间无法真正实现心灵的沟通。 教学“男生?女生”这一课时,展示了这样一个案例:小明收到了班上一个女生要求跟他交往的纸条,假如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处理?(学生讨论)生1:告诉老师,请老师帮助解决这个问题。生2:告诉家长,寻求家长的帮助;生3:自己跟这个女孩子好好谈谈,我们这个年龄应该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生4:置之不理;生5:告诉好朋友,让同学帮忙。…… 师:同学们的做法都不错!老师相信你们的建议会帮助小明走出困惑。课后反思,认为这是一堂很不成功的课。看看孩子们的回答多么公式化,他们回答的是教师想要的正确答案、标准答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当真的发生这种情况时,又有几个孩子告诉老师、父母,寻求我们的帮助呢?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对异性充满好奇,有些甚至很期待这样的情感。教师缺乏有效的引导,无法使学生袒露自己的心声,在课堂上只讲正确的话,不讲真话。当标准答案成为教学常态,德育课堂还有多少价值可言?如果学

生的道德认知得不到情感认同,也难以内化成内在精神力量,更难以自觉地物化为一种道德行为。 “德育无痕”是思品教育的至高境界,要真正让学生敞开心扉,需要教师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让学生在情感上接受教师并接受教师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真实情景,选用真实材料,以自己的真诚智慧地引导、激发学生的真情,实现情感上的升华;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学生,以此作为增强学生情感的推动力。 二、把握对话深度演绎课堂魅力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重要生活过程,教师不是演员,也不是“教育工厂”的流水线生产员;学生不是容纳知识的容器,也不是等待统一切割的“教育产品”,而是一个个有思想的精灵。让学生理性思考、自由表达,点燃他们的思维火花是思想品德课堂教学的追求。 教学“珍惜无价的自尊”时,教师作了这样的引导:师:我们说要尊重他人,是否所有的“他人”都值得我们尊重呢?学生反应:沉默!(显然,学生对提问产生疑虑、分歧)接下来,教师安排小组讨论,并要求学生诚实地对待这个问题,说出自己真实想法。由于存在道德判断上的难度,学生开始认真讨论起来。生1:我觉得并不是所有人都值得我们尊敬,譬如罪犯、恶人,他们做了坏事,不值得我们尊敬。生2:我赞成他的看法,对于罪犯、恶人我们应该鄙视,他们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对自己都构成了危害。生3:我觉得对犯人也应该区别对待。有过失犯罪也有故意犯罪,对于过失犯罪者,也许他本身并不想犯罪,值得我们宽恕,而对故意犯罪者则不然。生4:那还要看他的认罪态度如何,认罪态度好的,也值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河北省邢台县路罗中学张艳菊 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双边活动,包含着认知、情感、意志等活动过程。由此可以看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个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全心全意地去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时时和学生和谐相处,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灵活把握教材,提高课堂效率,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进行正常教学活动、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结合授课内容,千方百计地把和谐渗透到教学中,在和谐中互动,在和谐中求知、收获。 灵活把握教材的前提需要我们先吃透教材,对要讲内容的知识结构、来龙去脉、地位作用、重点、难点、关键和内在联系弄清楚,只有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才能去灵活的运用教材、组织教材、处理教材、甚至是超越教材。

现行的数学教材中,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情感因素,值得我们认真去挖掘。例如我们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可以先出示徽标、枫叶,蝴蝶等图形,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主动去探索一些图案中蕴含的轴对称关系,并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形所具有的性质,同时还可以指导学生去讨论飞机设计时为什么要采用轴对称?这样设计又有何意义?教师的这种直观式教学既走进社会,又贴近生活,创造性得使用了教材,从而使师生在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中圆满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创设温馨的学习环境与气氛,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的保证。 有人说:“环境造就人,气氛熏陶人。”对于课堂教学来说,做到环境与气氛的和谐,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所以教师要针对自己所教学科和学生的特点去重视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富有挑战性的氛围,使自己的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表明学生在无精神压力、无心理负担、心情舒畅的情况下,思维最活跃,创造力最强,可以在有意无意中接受知识。所以教师要重视构建教学环境和气氛的和谐,使学生在活动中去学习数学。比如:用做一做,比一比等学生感兴趣的环节去调动课堂气氛;还可以用动手操作、分组合作,听音乐的方式;或是借助现代化设备,例如在《相似三角形》中有一些基本图形,都可以由简单的图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转换得到,因此我们就可采用FLASH等工具把这部分内容化静为动,综合文本、图像、音频等多媒体的信息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实践过程中各自的 地位、作用、价值与活动的联结及其相互作用的状态, 它以老师“教”和学生“学”为中介,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 是教育功能实现的基石。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 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和实践。本文在抽样调查的基础上, 试图就当前高校师生关系的状况作些 初步的分析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师生关系工作化。 师生关系不仅仅包括工作关系, 它还包括人际关系、组织关系和心理关系等。所有这些关系处在不同的层次上, 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但又相互联系, 相互渗透。但据调查, 除了上课外, 80%的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而在上课时, 教师与学生相隔一个讲台也似乎隔了一道鸿沟。如此, 必然影响到了课堂的气氛和教学质量。对此, 学生中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少管制甚至无管制是对学生自我的充分释放, 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有人却感到一种失落, 他们习惯了在老师的庇护下成长, 在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下一步步前进。 对于高校师生关系越来越工作化, 教师也有其苦衷。 首先, 大学的班级观念松散,且自由时间较多, 学生很难管

理;同时,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如高中时期,大多数学生不会轻易找教师交流。二是教师要参加一些研讨会 , 同时教师有一定的科研任务 , 时间和精力也难得顾及与学生交流。三是教师在教学之外的其它工作不易量化, 通常没有列入教师考核、评优的指标中, 影响了教师加强与学生交流的主动性、积极性。 2、师生组织关系异化。 教师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各自占有不同的位置, 履 行不同的职责, 这种不同的地位和职责, 从组织上决定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即所谓师生组织关系。这种关系并不 是单向的, 而是一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关系。一方面, 学生通过教师的影响获取知识, 学到治学的方法, 为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另一方面, 教师也能 通过旨在培养学生求学的兴趣和能力的种种交往中获得 启迪, 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然而, 调查结果却不尽如人意, 多数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 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地记笔记, 师生组织关系严重异化。有的同 学大学四年, 甚至连五分钟的单独发言都没有, 这值得我们深思。 3、师生互信程度降低。 访谈中 , 学生对教师的期望值普遍偏高。他们大多 认为教师应具备以下素质:(1)端庄的, 赏心悦目的仪表;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角色关系,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形象一点说,如果我们把教学看作是拍电影的话,那么,教师该是导演(也就是要发挥主导作用),学生就是演员了,且是主角(也就是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电影要拍好,我觉得最重要的一点是优化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放开手脚去演绎每一堂课。如何处理好这个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简述师生关系。 一、简述师生关系 1、师生关系的含义 师生关系是教师与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以“教”和“学”为中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也是学校最基本的人际关系。一般来说,师生关系指的是教师与他所教的大多数学生的关系或者说是与学生群体的关系,而不是指教师与个别学生的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在共同的教育活动中通过信息交流与沟通逐步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的态度等。 2、师生关系在教育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师生关系是教育大厦得以建立的基石,理想的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当然要素。学校是人们的心灵相互接触的世界,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布贝尔指出:师生关系本身既是人与人关系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更是教师和学生作为人而存在和发展的独特方式,具有无可比拟的教育力量。 师生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面貌。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的内容和任务。新课程强调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要实现学生这一发展,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不可或缺的。当今学生知识面广,个性更突出,我们应顺时代与学生的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并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二、师生关系的类型 由于教师和学生在生活中扮演着多种社会角色,因此,在不同的生活情景中,师生关系是不一样的。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情景下,我们可以观察到如下几种类型的师生关系: 1.专制型。以活动目的、结果为取向,教师依靠自己的权力,采取强硬的管理手段,严厉要求学生,只许学生服从,不许有不同的意见,对学生不够尊重和热心。学生对教师畏惧或敌意,或一味服从,或表面服从,内心抵制。 2.权威型。以任务为取向,依靠个人的人格魅力,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经常性的强调学生应完善个人修养、遵守社会道德,对学生的期望也非常高。学生对教师崇拜和敬慕,从内心希望与教师有更多的接近与交流。师生关系密切,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

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初探 摘要:本文认真剖析新形势下高校师生关系的现状、特点,寻找到改善和优化师生关系的对策,对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等学校;师生关系;对策 师生关系它是学校环境中最普通、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很多文章是立足于中小学,探讨师生关系问题。本文在参与教学研究项目基础上,试图从高等学校的视角分析师生关系。 一、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 师生关系的好坏及人们对它的认识,将直接影响到教学理论和实践。但是调查表明,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着诸多亟需改善的问题。 1、师生交往少,关系淡漠。师生除课堂教学交往外,课后各自行走匆匆,哪怕碰面也不见得师生互打招呼,感情沟通渠道出现明显缩小的趋势。据走访了解,除了上课外,绝大部分学生课后与老师的接触为零。原因很复杂:大学扩招了,学生越来越多老师顾不过来了;科研和生计的压力让不少老师很难花更多精力在学生身上;现在社会

发展太快,学生和老师之间就容易产生代沟。师生关系冷漠必然影响到课堂气氛和教学质量。 2、师生关系的疏离,造成学生的心理失落感。有人认为,老师对学生的少管制有利于个性的张扬和发展;也有人感到一种失落,他们习惯了在老师的教诲和指导下一步步前进。对于师生关系的疏离,高校教师认为:大学的班级观念松散,学生多住集体公寓,上课地点也不固定,学生很难管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如高中时期,加之他们获取知识的渠道日趋多样化,大多数学生不轻易找教师;且都有一定的科研任务, 也难以顾及与学生的过多交流。 3、课堂单向灌输多,师生平等沟通少。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双向的教学相长和师生互动的关系。实际上多数高校教师仍然以讲授为主,课堂上仅仅是老师的讲解和学生机械地记笔记。有的老师说:我曾经也尝试过采取课堂讨论式教学,但大多数学生不爱提问,讨论效果不佳。比如就有的大三学生而言,除了英语口语课,20人的小班制,基本上每个同学都有自由发言的机会,其他很少有课能让大部分同学畅所欲言。 二、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分析 1、外部环境因素。大学不是孤岛,社会环境的任何变化都会传递到大学之内,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变化。高等学校与周围的世界是息息相通的,外面的一切变化也会影响我们每一个人。现在,大部分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初中思想品德课有效教学初探 一、研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 目前全国各地主要使用的思想品德课教材有人教版、教科版、鲁人版、湘教版、粤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南师大版、陕教版等多种版本。各地区的教师若比较研读《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修订)》(以下简称“原‘课程标准’”)与新‘课程标准’、原思想政治教材与现行思想品德教材后,不难发现原《思想政治》教材全国也有多种版本,但不同版本的教材之间没有大的差异,都是在同一体例的基础上对原“课程标准”的解释。教材内容均是依据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各年级进行的教学内容在标准中也均有作出相同的规定,即初一为心理健康教育,初二为法律常识教育,初三为社会发展常识和基本国情、国策教育。据此,教材必然可以成为教学与考试的依据,教师只要将教材吃透,就没有必要再去研究课程标准。而新“课程标准”首次打破了学科知识体系和对具体年级的教学内容要求,以学生为本,围绕“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关系”有机地整合了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教学内容,为教材的编写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教材的体例和内容的呈现形式多姿多彩,而教材已转变为仅仅是一种学习课程标准的参考资料和一种课程资源。为此,教师备课必须先备课程标准,才能了解并把握课程的总体要求,才能更好地运用教材实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提高教学活动的针对性。简言之,教师只有通过研读熟悉课程标准才能胜任教学。 二、联系生活实际,提高教学活动的实效性 伟大的教育家陶知行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并强调:“教育要以生活为中心,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的教育。”事实如此,人的思想品德正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完善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应该在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经验基础上,为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使思想品德获得健康发展提供必要的帮助。 因此,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走出照本宣科、空洞说教的误区,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理论联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学会运用这些要求和规范来观察个人、他人与社会现象,着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为将来的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在讲解“面对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一课前,我先给学生布置了一个任务:请学生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了解我市近年来社会发生的变化。课堂上学生畅所欲言,历数市区的巨大变化:平房逐渐被高楼大厦取代、外资企业逐渐增多、城市绿化明显改善、私家车进入普通家庭,等等。在此基础上,我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教材相关知识,思考、分析我市发生巨大变化的原因,深化学生的认识,实现了知行的和谐统一,教学效果很好。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高效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学习材料)

高效课堂中和谐的师生关系 目前高效课堂中的师生关系,较之传统课堂,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是相对固定的,老师就是老师、学生就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教师,既是老师也是学生,高效课堂中的学生,则既是学生也是老师。他们的角色可以根据需要不断转换,从“官教兵”到“兵教兵”,再到“兵教官”,真正实现“教学相长”。那么,在高效课堂中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呢?我认为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教师的角色观念要转变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早在唐代的韩文公已明确地告诉了我们,为人师者,是给人传道授业解惑的,不是讲道讲业讲惑的。而现在很多老师曲解、曲用了韩愈的名言,把课堂弄成了一言堂,因而有了满堂灌的说法。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尤其要求教师要彻底摒弃这种满堂灌和满堂练的“曲用”教学法,取而代之的是平等、自主、合作、和谐的教学课堂,因此,教师必须改变旧有的官僚课堂,扮演好自己的课堂角色。 1、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主导角色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启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上,学生积极主动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教学质量就越高。巴班斯基说:“如果没有学生积极的、自觉的学习,怎么教也不会产生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心理特点,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设计提问组织讨论,激发学生

学习热情,点亮学生的智慧火花,使教学效果更加优化。教师要围绕教学目标,以学科知识的学习为中心,进行思想上的交流和情感上的沟通,达到缩小或者消除师生对教学目标认识差异的目的。老师除了要把课本上的知识以互动的方式传授给学生之外,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信息资源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 2、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的参与角色 要形成课堂上民主、平等、积极合作的关系,教师必须摒弃师生间师传生受的旧观念,建立师生间相互信任和理解,在认识、情感、意志等方面相容的新型关系。“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于学科知识的学习,不同的人应该有不同的感悟。也就是说,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文本的阅读和感悟者。我们就不能把教师自己的感悟强加给学生,而应当作是一名参与者,把自己心得与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完成教学。学生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思想观念的确立,都不是别人可以代替的。如果教师脱离了自己的参与角色,课堂教学中的和谐就难以形成,学生也难以成为“自己的观念、思想等等的生产者”。 二、教师的自身素质要提高 “亲其师方能信其道”。那么,我们如何才能让学生亲己呢?我认为: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方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方能把课堂组织得生动有趣,学生才能亲其师,信其道。 1、教师的道德素质要提高

大学生的师生关系总结

大学生的师生关系 ———调查报告总结 一、摘要: 当我们从高中来到了大学,就意味着失去了家里的怀抱,需要自己面对很多事情,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老师,就是我们最最最直接的求救者,他们在学校里,是我们的监护人,因为有了他们,所以家长才放心的把我们放在学校里,那么,我们与老师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呢?在生活中,我们发现,学生与老师还是有很多的问题,有时候,假如扩大了,就有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我们在调查的同时,也可以来分析这样的关系,来避免一些不尽人意的事件的发生。 二、关键词: 大学生、老师、关系、朋友 三、正文: 1、目的和意义: 大学师生关系的特点一个人的学生时代,与教师在一起的时间超过与父母相处时间的两倍;教师的人际交往,则有50%以上是与学生的交往。所以师生关系对大学生来说很重要。当前大学的师生关系

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不良倾向,此次调查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现在大多数大学生现在与班主任的关系与我们的一致吗?当前大学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疏远与冷漠这一不良倾向我们应该怎么解决呢?包括其中调查的一些问题也是我们平时生活中发生的我们无法解决的带有疑问的。调查结果可以给我们的行为带来一些参考。当然调查结果也能了解现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及价值取向。当然结果是相对的。我们只调查了本院的50名同学,不过其中还是能看出一些端倪。 2、对象: 3、调查分析: 1:作为大学生我们还应该完全听老师的吗? A应该B不应该C其他(请写出其他的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共有5人选应该,38人选不应该,6人选其他。大多数人选了不应该,说明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具独立的人格及思想,并且比较有想法,脑子里早就从小学生什么都听老师变成更具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是自己的行动的主导,谁也不能撼动,老师也不行。 2:如果你的班主任问你今天干了些什么事,你会怎么说? A如实回答B轻妙谈写C这是我的隐私和他没关系(拒不回答)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在课堂中的有效教学 发表时间:2019-04-08T11:55:38.98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6月1期作者:李怡珂 [导读]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用新课改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常训练,方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李怡珂广西柳州市鱼峰区雒容中学 545616 【摘要】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用新课改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常训练,方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关键词】有效性;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6-001-01 中学生思想品德课是中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由于其思想性,时代性强,而且又是理论性很强的科目,普遍存在着老师难教,学生厌学,教学课堂混乱,教学质量不高的现象。新课程改革以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成了教师追求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提高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尝试用新课改理论联系教学实践。探讨如何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有效性,如: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合作探究,课堂小结,随堂训练,方能促进学生不断发展。 文章要写好开头,乐章要奏好序曲,好戏要演好序幕,电影要拍好开场,以致先声夺人,激发读者或听众的兴趣和注意力。那么,一堂成功的思想品德课如何一开始就将学生吸引住?我认为课堂导入是至关重要的。 一、明确教学目标,做好情境导入设计 在进行准备时,作为教师要明确课堂教学目标,并能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备课。同时教学需要充分了解学生情况,能够结合学生实际进行课堂设计,这是备课环节的重、难点内容,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工作。比如,在《世界因生命而精彩》的课堂导入中,我是这样设计的:教师出示两张照片,一张以蓝天、白云为背景,鸟儿在天空自由飞翔,人们在碧绿的草地上尽情欢畅。另一张照片是干枯的田地,枯萎的树木,灰色的天空,高大的烟囱……通过照片对比,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感想,并设想一下,如果没有蓝天白云,地球上没有了生命,世界会是什么样子?这种导入,能够产生强烈的视觉冲突,能够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热情,是很成功的。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级、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教师可以通过讲讲故事、视频导入、图片展示等等的形式创设情境,有时刚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思想品德课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寡闻。”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人们应具备的基本生存能力,我们应在课堂学习中引入有效的合作学习机制,给孩子们选择好合作学习的内容,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习合作。这样,孩子们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才能得以培养和提高。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习方法之一。它有利于发挥每个学生的优势,使各小组成员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有便于开展组际之间的竞争,提高教学质量。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但不是唯一方式。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情况,选择有意义的内容,利用恰当的时机,开展适当次数的合作学习。因此,科学地设计小组合作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合理分组。许多教师认为,让多个学生组成一组共同完成任务,这就是合作学习。其实,组成小组只是形式,而实质在于小组是怎样构成的,合理分组才能达到有效合作学习的目的。小组合作学习多是采取异质分组的分组原则。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为了体现组间竞争的公平性,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应该尽量保持一致。成功的合作小组分组并非“强强联合”,而应该是“互补”的,从而实现各小组成员在合作的过程中优势互补、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二)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拔。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倾听、质疑、评价、整合”这些基本的合作技能。小组交流时要善于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的发言,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对别人的发言作好评价。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敢于修正他人的观点,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 三、注重复习和练习反馈 要注重复习以及练习的过程,是学生巩固知识的关键因素。复习是教学工作的常规环节。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是以老师,以知识为主体,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通过大量的重复的练习强化记忆。往往整个复习过程学生疲惫不堪,结果收效甚微。更使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严重脱离,不能学以自用。素质教育提倡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问题,注重知识与学生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扩展知识技能,完善知识结构,平时要把巩固基础知识作为第一要义,狠抓基础,注重知识联系,构建知识体系。通过知识体系的结构,可使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全文的内容要点。避免了学生只孤立地掌握些支离破碎的知识现象。 总之,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创设丰富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服务之外,应设法教会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掌握学习方法,同时与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情感,与学生一起去探索真理,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向导。真正做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使一堂的思想品德课更有效,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

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赤道中学关忠义 【摘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保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条件。一名教师只有热爱他的学生,关心他们,并且帮助他们克服学习的困难,他们才能进行更好的学习;相反,如果一个学生和自己的任课教师有对抗情绪,那他就会厌恶这位教师所教的这门课程,直接影响这门学科的学习成绩,因此,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都要建立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积极的人生准则和良好的心态来维系,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传统的道德标准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一些行为准则是永远也不会改变的。师生关系主要决定于教师的师德师风以及个人思想和文化素质、修养。 【关键词】教育和谐师生关系课堂教学教师学生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独立参与活动,他们都是活动的主体,建构了教学中的共同体。在这共同体中,平等与信任的师生关系是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它的好坏,直接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和效果。只有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才会产生教师的“期望效果”,益于学生个性的有利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效率呢?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尊重学生,乐于奉献 人们把教师比作是蜡烛、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所以教师也应该象蜡烛一样给学生付出自己的一切,像园丁一样精心栽培心爱的花木,对学生要亲切关怀、耐心帮助、平等相待,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倾注全部的爱。这种爱是建立在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是对学生未来的深切关注。这种爱应该是经常性的、是公平的,不能只给学习好的同学,而对“学困生”冷若冰霜。因为教师的歧视和偏心,会打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挫伤自信心,从而导致他们拒绝教师的一切要求,产生逆反心理,自暴自弃,觉得前途渺茫,最终就会走向由厌学到弃学之路。教师要想赢得学生的尊敬,就必须主动的接近学生,了解学情,热爱本职工作,认真备课,上好每一节课,把自己所有的知识全部传授给每一个学生。真诚是一个教师必须具备的

中英大学师生关系比较

中英大学师生关系比较 作者:娄欣生周艳球时间:2006-4-17 10:38:10 来自:《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浏览次数:658 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未来的发展。英国大学普遍实行“导师制”,由导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德。中英大学师生关系在师生交流目的、交流内容、交流方式及交流时空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英国大学的师生关系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之处。借鉴英国的经验,应从观念更新、制度建设、教师素质提高、学生态度改变等几方面入手,着力建设良好的大学师生关系。 关键词:中英大学;导师制;师生关系;比较 教师和学生是高校教育、教学中的两个基本要素,而高校师生关系则在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着人与人关系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师生关系是否和谐一致,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培养质量和学校的未来发展。综观各国高等教育,英国大学堪称世界水平,其中尤以牛津、剑桥最为著名,它们被称作英国高等教育的“王冠”,而其“导师制”被誉为“王冠”上的“明珠”。本文从“导师制”入手,对中英大学的师生关系进行比较分析,进而探讨如何构建我国大学和谐师生关系的问题。 一、英国大学的导师制 导师制(tutorial system)由15世纪初创办“新学院”的温切斯特主教威廉·威克姆所首创。这一制度普遍存在于英国的大学中。导师(tutor)是高等学校或科研机构中指导学生学习、自修及写作论文的专门人员。tutor一词本身就含有“个别教授”之意,也作“大学导师的个别指导时间”解。顾名思义,导师是通过个别的交谈或个别的指导来对学生进行辅导的人。在英国的大学教师中,很少有未担任过导师的人,也很少有没有导师配合的讲师和教授。导师主要负责指导学生的学业和品德,帮助学生选修科目、课程,指定学生阅读的书目并要求其写出心得报告。学生按时去见导师时,要当着导师的面朗读论文,然后,导师用谈论的方式一句一句地、一个立论一个立论地剔除或采纳。理科生除了准备读书报告并同导师讨论以外,还要和导师一起做实验等。 导师制下的师生关系能够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发展,并且对学生比较容易做到因材施教,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所以,美国高等教育学权威弗莱克斯纳在比较了美国、英国和德国的高等教育后指出:牛津、剑桥大学在本科生和导师之间建立的那种个人关系,是世界上最有效的教育关系。 二、中英对比 1、文化背景对比。 英国文化传统的核心是绅士文化。绅士文化实际上是英国社会文化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反映在教育上,这种文化主要表现在培养精英人才的要求上面,即培养有风度的绅士,

初中思品课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初中思品课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 作者:肖秀菊()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有效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障。叶澜教授说“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的教学方为有效课堂教学”。所谓活力, 即师生生命的创造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经营课堂教学活动, 用活知识, 用生命激扬生命, 用心灵激动心灵, 用人格激励人格, 积极创设回归学生生活、激荡学生情趣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能真真切切地体验到成长的快乐, 让他们的生命在“有效”的课堂中涌动, 从而实现人的和谐和全面发展。追求课堂的有效性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效教学是指能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以及价值观三者有机整合与发展的课堂教学。因此, “有效教学”既是一种理念, 又是一种策略。作为一种理念,“有效教学”始终致力于教学效益的提高; 作为一种策略, “有效教学”表现为教学者为提高教学效益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行为方式, 具体落实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评价等阶段。 一、精致的备课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要上好课, 首先要备好课。新课程理念下, 教师要树立大备课观, 实现多维度备课。既要备学生、备课标、备情境、备设计, 也要备自己。要把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 思考和解决对教材的处理如何能吸引学生学习、问题的设计怎样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学方式是否有利于学生主动探究、教学过程是否有足够的时空留给学生自主活动等问题。备课中的难点应该是把握课标和学科特色, 追求教学品位, 即寻找教育教学的真谛。备课通过寻找教育教学的整体感觉, 能把教育教学的真谛体会出来, 从而给自己带来充沛的教育情感和教学激情。最高级的备课形式是教育教学的科学研究。备课时要研究预设与生成的统一, 从实际效果看, 备课时的“预设”越充分、越科学, 课堂上的“生成”就越有效、越自然、越精彩。 特别指出:备课要做好“三个把握”、“三个关注”。 1、三个把握 (1)把握课标 课程标准是一线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依据。没有课标,教学工作就失去了前进的方向,就不能准确的把握知识教授所要达到的层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严格依据课标授课。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是一位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教学策略不再是怎样讲清楚了,而是怎样创设问题情境,怎样把现实生活中蕴含的大量信息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开展小组讨论,鼓励不同的见解等等。因此要改变“教师为主体”的观念,转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怎样学习远远比他们学什么重要的多,当学生处在最有探索欲望的年龄时,我们不能只让他们记忆那么多,学生在课堂上得到的就不仅仅是知识,对学习材料的兴趣使得他们乐于参与到探索中去,从而有了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经历。 (2)把握资源 充分利用教材、教师用书、网络电视、新闻媒体及课堂生成的资源。研究教材的同时要理论联系实际,引领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注重学生情感体验、

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新解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453609456.html, 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新解 作者:陆萍 来源:《教育观察·中旬》2013年第09期 [摘要]受中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当下思想品德的评价的影响,目前,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是传统的形式居多。教师可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这三个关键词,对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重新构思和构建。 [关键词]思品课堂;初中;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3)26-0030-03 [作者简介]陆萍(1976—),女,江苏如皋人,本科,江苏省如皋市城北初级中学教师,中学一级。 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往往取决于师生关系。一节课,如果师生关系融洽,就能取得教与学相得益彰的效果,而如果师生关系紧张,则课堂上必然缺少活力。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对师生关系的理解不能止步于教师天然是教者,而学生天然是学者这种看法。尤其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上,对于师生关系更加需要一种新的理解。这里我们追求师生关系理解的“新”并非为了追求眼球效应,而是因为我们确确实实感受到课程的特殊性质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理解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 概要地说,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所从事的是指向学生心灵的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远非试卷上的文字答案所能描述的。甚至,如果我们的思品教育没有能够让学生在认识事物时有更为合理的见解,如果我们的思品教育不能让学生的价值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如果我们的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表现与试卷上所答的并不相同甚至截然相反,那我们的思品教育就是失败的。因此,教育要想真正抵达学生的心灵,首先就必须从理解、构建新的师生关系开始。 一、初中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现状 目前,思品课堂上的师生关系还是传统的形式居多。这样的课堂上,教师以布道者的身份向学生讲述人们常说的“大道理”,而学生则以听众的身份接受着这样的说教。尽管我们说这样的师生关系并不符合现代教育要求,与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思品课堂要求也相距甚远,但当我们看到这种师生关系仍然“顽强”地存在于我们课堂上时,我们有必要思考其中的原因。笔者经过梳理,觉得有以下两点是不能忽略的: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互动艺术思考4页

初中思品课堂教学中静与动的互动艺术思考静与动是两个相对的概念,从哲学理论上认为静是指事物运动过程中暂时的相对的稳定,而运动则是指绝对的、无条件的、常在的,这两者是辩证统一体。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在教师的讲解、引导下,系统的掌握课本中理论知识,静态的知识经验与学生的能动行为就是我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组矛盾统一体,正是这一统一体,推动学生不断学习、掌握新知、不断创新,让自己永远处于向上,健康的成长状态。 传统的思品课堂教学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存在压抑学生个性、重知识灌输,轻情感体验、脱离生活实际等现象,课堂教学气氛沉闷,学生对思品学习缺乏兴趣,如何改变政治课教学的这种死水现状,成为每位思品老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在实际的课堂组织教学过程中,怎样让课堂教学活起来,让学生在求知中不断的提升自己,把被动的感知转化为内存的主动的需求,让思品课成为学生爱上、喜欢上的课,感兴趣的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理论性特别强且具有特殊性质的课程,同时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培养社会主义的思想品德起着奠基作用,那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广大思品教师怎样才能把一堂枯燥无味的政治课变得生动起来,让学生们乐学、爱学、好学,让学生们在玩中学,学中玩,让枯燥的理论知识在师生的互动交流之中,心神愉悦之中解决好、掌握好呢,下面就以上问题产生及解决作出如下分析。 一、思品课的特点及教学要求

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的特征包括四个方面,即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和综合性。 在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准确把握课程特征,坚持正面教育的原则,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强调联系生活实际,面向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选取学生关注的话题,围绕学生在生活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社会生活的要求和规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通过调查、讨论、访谈等活动,在合作和分享中丰富、扩展自己的经验,不断激发道德学习的愿望,提升自我成长的需求。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在教学中,不断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感悟和理解社会的思想道德价值要求,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良好行为习惯。 二、要认清政治课教学中“静态”与“动态”的辩证统一关系的意义及其必要性 鉴于思品课程理论性较强、缺乏操作性、趣味性、可比性,所以课堂的教学就显得枯燥无味,学生无学习热情,无精打采,缺乏活力及学习的主动性。整个课堂死气沉沉,反过来,这种课堂现状又影响教师的课堂组织的兴趣和组织能力,尤其对于一些缺乏生活经验、组织教学能力相对弱的年轻教师就更显得束手无策,对政治课教学深感茫然,前途堪忧。鉴于以上情况,政治课课堂教学呈现出学生厌学、课堂无活力,一堂死水,老师照本宣科,勿忙应付,课堂教学无效率、无活力。那么怎样才能把这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系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关 系 作者: 陈如平论文2004-3-3 当前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大致有以下七种情形 1、教师塑学生。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好像雕塑师,学生就好比 被雕塑的物体,教师按其意向的理想来塑学生 2、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知识。在这种情形中,教师将自己所 拥有的知识传递给学生 3、教师演示,学生模仿。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好像一位标准 动作的示范者,学生则在一旁模仿和学习教师的一举一动 4、教师设计,学生活动。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要工作是 创设学生学习的情境,而学生通过各种活动,不断培养独立学习的技能 5、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教与学的活动。此时,教与学的活动已融 为一体,无法明确划分。这种情形的师生关系,主要是强调师生对教学 活动的共同参与 6、教师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在这种情形中,教师以评价者的身 份出现。他希望通过进行经常性的检查、考核和评比,激励学生不断进 7、教师仲裁学生的学习活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经常遇

到许多真伪、善恶共存的现象,然而,又不得不共同面对这些现象。在这种情形下,学生需要教师作出正确的判断,裁决什么是合理的,什么 是道德的,什么是科学的 以上七种情形反映了人们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不同理解和解释 在前三种情形中,教师高高在上,其权威性显而易见,教学只限于教师 教、学生学的单向活动。人类早期的活动倾向于这种情形。至于4、5 两种情形所强调的是师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在共同参与的过程中,显 现教师对学生人格的尊重。这种观点与近代教育学家们的看法相同。而 第6种,则强调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 对评价的意义与真谛有所了解;否则,滥用与误用评价技术,必然会对 学生造成莫大伤害。至于最后一种,因为常常牵涉到价值的层面,所以, 教师究竟是采用灌输的方式还是引导的方式,应从其最后效果加以慎重 思考 以上七种教学情形的师生关系,虽然都有各种适用的情境,但大多 数教育专家还是希望都是能尽量采取双向的教学方式,主张通过精心设 计各项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教师有效的价值引导以及适 宜地运用各种教学评价方式等,帮助学生学习与成长。然而,如果对现 在的课堂教学加以审视,就很容易发现,这种理想似乎与事实相去甚远 虽然专家们强调,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但事实上 整个教学活动的主导权依旧掌握在教师手中。教师之所以无法依照理想

如何处理好大学师生关系

如何正确处理大学师生关系 有人说大学是半个社会,的确,大学生在校期间所要面对和处理的关系很多,包括和同学之间的关系,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和院系领导之间的关系,以及和恋人之间的关系。 应该说,从一个学生的角度来看,师生关系是大学生面对和所要处理的关系中最重要的。因为,作为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学习知识永远是第一要务。这学习当然包括理论知识、实践知识、社会知识、人格培养等各方面知识的学习,但是不管是何种知识,老师都是我们学习知识过程极为重要的一环。所谓“传道授业解惑”,大学期间的老师表现得极为明显。那么,如何更好地发挥老师的作用,充分“利用”老师为自己成长成才服务,这里面,处理好师生关系就显得尤其意义非凡。 (一)正确对待师生平等,真正实现师生平等。 现代社会是个追求自由平等的社会,在大学校园也是如此。但是关于师生平等,很多同学都存在误解。我们以为师生平等就是师生之间地位等的完全平等,于是认为师生之间称兄道弟是理所当然的。在这种平等观念下,我们看到大学校园里的很多怪现象:路上遇到老师不用礼貌问好甚至“不屑一顾”;上课迟到了不经老师同意就大摇大摆的走进教室;课还没结束,就“拉帮结派”离开教室;在教室里面一边听歌一边玩手机,甚至发出嘈杂的声音。在这种情况下,老师

受不到应有的尊重,肯定会影响授课的心情和心态,进而抛开不学的同学不说也影响一些渴望学习的同学的学习效率。 我们认为,师生平等,是指师生之间人格的平等,绝不是我们不少同学认为的完全平等。没有根本的尊重,没有师生之间必要的“权威辈分”等级差异,我们是无法营造一种好的学习环境的。师生人格平等了,长幼有序,大家心情顺畅,学习自然才有效率和保障。(二)主动和老师沟通,反映学习生活状态。 大学和中学有很大的不一样,中学时期可以每天见到老师,很多时候师生都是吃住在学校,这样,学生可以有很多机会接触老师。同时,老师也会经常主动“介入”学生的学习生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大学期间有了很大的改变。学生要想和老师交流,很多时候必须靠自己主动去接触老师。所以,我们应该经常主动找时间和老师交流,反映我们学习生活和情感上的成就和困扰,让老师第一时间掌握我们的情况,及时解惑。 (三)关心老师的“状态”,传递关爱之心。 学生可以通过一些途径,了解老师的一些基本情况。比如知悉老师的生日,在生日那天,给老师打一个电话或是发一条短信。当得知老师生病的时候,及时送去我们的关心和祝福,条件允许可以去老师家或是医院,看望下老师。在学校,课间时可以主动给老师檫黑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