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计划

合集下载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一、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含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根据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

同时,切实有效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和广大小学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共同的紧迫任务。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说到底就就是要促进小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就是孤立进行的,而就是服从于小学生素质教育的总目标,即以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为根本宗旨,以培养适应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数以亿万计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

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点:(1)要促使小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2)要维护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亦即减少和消除各种不良因素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3)要增进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即根据小学生成长发育的规律、特点和需要,采取各种形式和方法,提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使其人格即个性心理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

三、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1)讲授法,即通过课堂教学、辅导答疑和学科渗透等形式,以小学生喜闻乐见、便于接受的方式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2)认识指导法,旨在提高小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程度和水平,如指导阅读、举办故事会、参观访问、课堂讨论、自我表述和自我评价等;(3)活动体验法,即通过亲身参与,加深体验,以丰富和发展小学生良好的情绪和情感,如做游戏、示范表演、实地观察、写作文、谈感想、绘画、演讲等;(4)行为改变法,即在引导小学生在认识上分清良好行为和不良行为基础上,鼓励良好行为,改变不良行为,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行为训练、行为塑造、榜样示范和游戏性的奖励和惩罚,以达到良好行为养成和强化之目的;(5)自我调控法,即通过引导小学生自我教育来提高小学生的自我调控能力,以利于增进心理健康,如鼓励和要求小学生写日记、周记和小结,适当组织展览,谈收获、体会、感受等。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增强其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挫折承受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内容自我意识与自我调节: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了解自己的情绪、需求和动机,学会自我调节与控制情绪,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教授有效的沟通技巧,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人际交往能力。

挫折承受能力与心理韧性:通过心理训练和实际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培养其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毅力。

积极心态与幸福感: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积极面,培养乐观向上的心态,提高幸福感和满足感。

三、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方法。

角色扮演法:通过模拟情境,让学生亲身体验角色,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交流,加深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

心理训练法:通过专业的心理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掌握自我调节技巧和方法,提高心理素质。

四、教学资源教材与教辅:选择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提供相应的教辅资料和参考书籍。

多媒体资源: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音频、图片等,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心理测评工具:利用专业的心理测评工具,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和特点。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心理健康主题的实践活动,如心理讲座、心理辅导等,增加学生的实际体验和学习机会。

五、评估与反馈课堂表现评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评估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

作业与测验:布置相关作业和测验题目,检测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反馈与调整:根据学生的表现和评估结果,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教案
2023-12-25
目录
儿童心理发展阶段教育方法与策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游戏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问题与应对
01
CHAPTER
总结词
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能够进行基本的想象和直观操作,如搭积木、画画等,但还不能进行抽象思维。
详细描述
在教育过程中,应鼓励儿童进行想象和直观操作,同时通过游戏、故事等方式培养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式操作阶段(11岁以后)
为儿童提供多样化的玩具、图书、艺术材料等,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提供丰富多样的材料和环境
鼓励自由探索和表达
培养发散性思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鼓励儿童自由探索周围环境,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如绘画、音乐、舞蹈等。
通过开放性问题、头脑风暴等方法,培养儿童的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游戏中的目标导向、任务完成等元素,能够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率。
03
02
01
03
促进自尊心发展
游戏中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等元素,能够促进儿童的自尊心发展,增强其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
01
促进情绪调节
游戏中的角色扮演、情感表达等元素,能够培养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使其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情绪波动。
02
教பைடு நூலகம்方法与策略
通过实物操作和感知觉训练,培养儿童对物体、形状、颜色、大小等基本认知。
感知运动阶段(0-2岁)
利用游戏、故事、绘画等活动,激发儿童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语言和思维能力。
前操作阶段(2-7岁)
通过科学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培养儿童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作阶段(7-11岁)
引导儿童进行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培养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

教育学院幼儿发展心理学教学计划

教育学院幼儿发展心理学教学计划

教育学院幼儿发展心理学教学计划引言:幼儿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学科,对于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健康至关重要。

为此,教育学院设计了一套全面的幼儿发展心理学教学计划,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幼儿的心理发展,并能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一、教学主题及目标:1. 教学主题:幼儿发展心理学2. 教学目标:(1)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理论和模型;(2) 分析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需求;(3) 掌握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方法;(4) 运用幼儿发展心理学知识指导教育实践。

二、教学内容设计:1. 基本理论与模型的讲解(1) 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理论,如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弗洛伊德心理动力理论等;(2) 发展心理学的基本模型,如生态系统理论、生命周期模型等。

2. 儿童心理特征与需求的分析(1) 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交等心理特征;(2) 儿童心理需求的基本分类与满足方法。

3. 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与干预(1) 常见的幼儿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2) 幼儿心理问题的预防措施和干预方法。

4. 教育实践中的幼儿发展心理学应用(1) 幼儿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需要考虑的心理因素;(2) 幼儿教师的心理指导技巧和策略。

三、教材使用:1. 主教材:《幼儿发展心理学导论》(作者:李晓兰)这本教材是幼儿发展心理学领域的经典教材,涵盖了本课程的重要内容,具有权威性和全面性,适合作为主教材使用。

2. 辅助教材:(1) 《儿童心理学概论》(作者:Brian T. Moore)(2) 《儿童心理学》(作者:David R. Shaffer)这两本辅助教材对于学生细致全面地了解儿童心理学的相关内容有很大帮助。

结语:通过教育学院幼儿发展心理学教学计划的设计,学生可以掌握幼儿发展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和模型,深入了解儿童心理特征和需求,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指导幼儿教育实践。

这套完整的教学计划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为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5篇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5篇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范文5篇高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人格,遵循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根据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需要为学生提供心理方面的帮助和服务,以达到充分发挥学生潜能、促进形成高中生心理健康和个性主动发展的目标,让每一位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调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自我。

二、工作目标依据高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结合学校发展规划安排,通过各种途径开展适合我校学生的、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此促进学生健康心理品质的发展,促进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

各年级目标具体如下:高一年级:进行角色的转变,适应新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建立新环境中新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人交往;重新自我定位,认识自我,悦纳自我。

高二年级:生命教育,学会感悟生命、体验生命、珍爱生命、感恩生命、享受生命。

高三年级:挖掘与培养学生坚持不懈、锲而不舍的个性心理特征,学会掌握自我心态、情绪的调适方法,改善学习方法,以的状态面对高考。

三、工作内容经过一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学生和老师能够较为正确地看待心理健康工作,这些都为进一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面临着一些挑战,新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继续以继承、发展、创新为主要内容。

(一)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主要以展板、网络两种宣传方式为抓手,开展好心理知识的宣传与普及工作。

本学期力争在男、女生宿舍楼前的宣传栏开辟一块心理阵地,定期更新心理知识结合上学期的工作经验,高三年级从本学期开始编辑《高考加油站》月报。

利用家校通平台,定期为家长们发送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

(二)心理健康课程&讲座的开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上的重要作用,架起师生之间心灵沟通的桥梁。

(三)个体辅导与咨询学校心理工作室积极面向学生和老师开放,耐心地帮助学生和老师解决心理问题,协助他们解开心结。

做好来访者记录,为来访学生建立详细的档案资料,并跟踪调查。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健康教学计划:
一、目标: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
水平,培养积极的心态和应对压力的能力。

二、内容安排:
1. 介绍心理健康的概念和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心理健康对整体健康的重要性。

2. 讨论各种心理健康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等,让学生了解这些问题的表现和应
对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认知能力,通过活动和练习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
情绪和需求。

4. 引导学生学会积极应对压力,包括放松技巧、心理疏导等方法。

5. 讨论心理健康与社交关系之间的关系,鼓励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提高社交能力。

6. 总结并强调心理健康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心理健康的保持和提升。

三、方法:
1. 授课:通过讲座、讨论、小组活动等方式传授心理健康知识。

2. 观看相关视频:播放心理健康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

3. 游戏和互动:通过各种游戏和互动活动,促进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4. 角色扮演: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各种心理健康情境,让他们更好地领会心理
健康的重要性和应对方法。

这是一个简单的心理教学实施计划,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改进。

中专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中专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中专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
一、课程设置
1. 课程名称:中专幼儿心理学
2. 学分:2学分
3. 开课学期:每学期开设
4. 教学时间:理论课16学时,实践课32学时
二、教学目的
1. 对幼儿心理发育的基本规律及法则有一个系统的认识。

2. 能够运用幼儿心理学理论指导实际教育工作。

3. 培养同情心,观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1. 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
2. 幼儿语言发展与教育
3. 幼儿社会情绪发展与教育
4. 幼儿运动发展与教育
5. 幼儿个性发展与教育
6. 幼儿教育方法论
7. 幼儿教育范例研究
四、教学方法
1. 讲解方法
2. 例验法
3. 观察法
4. 范例分析法
5. 小组讨论法
5. 实习法
六、考核方法
1. 两次平时考试,各占成绩20%
2. 课堂表现和参与度,占20%
3. 阅读报告或范例分析,占20%
4. 期末考试,占20%
以上是一个中专幼儿心理学教学计划的初步框架,具体操作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调整完善。

心理课教学计划6篇

心理课教学计划6篇

心理课教学计划6篇随着一场教学的临近,我们是时候都来制定一份教学计划了,通过写一份教学计划,我们可以很好的展示自身的才华,作者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心理课教学计划最新6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心理课教学计划篇1一、指导思想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定》和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根据小学教育的特点和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通过各种途径继续认真开展小型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指导,帮助学生获取心理健康的初步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

二、教学目标总目标:培养和造就具有良好的文明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和卫生习惯,具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自立自强的生存、生活能力,有强烈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会做人,会求知,会创新,能从容迎接未来挑战的高素质的人才。

具体目标:1、能够经常对自己进行“警句长鸣”――一定要做到“守信”与“守时”,消除嫉妒心,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充满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勤于思考,不甘落后,走上成功之路。

2、使学生明白什么是真正的友谊,男女同学间怎样进行交往好,如何同老师、同学保持密切的感情联系,有集体荣誉感,并掌握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3、使学生知道遇到困难和挫折应怎么办,自觉地控制和改变不良行为习惯,锻炼自己坚忍不拔的毅力,培养个人灵活应对的品格,初步学会休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4、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学会调适。

帮助学生学会正确对待自己、接纳自己,化解冲突情绪,保持个人心理的内部和谐。

矫治学生的问题行为,养成正确的适应学校与社会的行为,消除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的质量。

5、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潜力与特长,确立有价值的生活目标,发挥主动性、创造性,追求高质量、高效率的生活。

三、教学内容1、立下坚强志#坚强意志与耐受挫折的教育。

(1)培养坚持不懈、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

(2)培养学生形成处事果断的良好习惯。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高中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为了更好地促进全校师生心理健康,泌阳一高制定了一份心理健康课程教学计划。

该计划旨在充分展现学校的风采,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开展,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

设计思路是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和我校实际情况,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而开设的。

除了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外,重点是向学生传授健康的生活理念,教授科学的心理调节技能,帮助学生自己解决心理困惑和易发问题,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课程目标是按照《纲要》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通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达到以下目标。

总体目标包括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情感和意志品质,增强自觉性、果断性和自制力;培养学生更为成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帮助学生解决研究、人际交往、情感世界及自我发展等问题;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认识和能力水平,进行人际交往辅导,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帮助学生正确面对研究和升学的压力,进行研究方法与思维方式的辅导训练,开展考试心理调试和辅导,减少研究、升学和考试的心理负担;帮助学生正确面对升学或就业问题,开展择校或职业辅导,培养学生具备选择专业或职业的能力,具备克服升学就业压力的能力。

分层目标则根据学生年级和心理特点,分别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重点。

主要任务是在教学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展,实现课程目标。

通过不断地教学实践和教学反思,不断地完善和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全面发展。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学校需要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

此外,学校还需要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减少和避免不利因素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这样,学校才能培养出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为了符合《纲要》的要求,学校选择了河南省基础教研室组编、XXX主编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教材。

(完整)小学心理教育教学计划(1-6年级)

(完整)小学心理教育教学计划(1-6年级)

岭底小学一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岭底小学 XXX一、教材分析:根据教学大纲对低年级的最基本要求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最基础的社会公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深入浅出地寓道德概念和行为习惯要求与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二、学情分析:一年级小朋友刚刚上学,对学校、老师、同学以及学习都很陌生。

具有很强的好奇心,学校这些陌生的事物对于他们都有一种新鲜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探索欲。

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学习,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

二、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成长过程,感受自己成长的变化。

对比幼儿园与学校生活的不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2、认识同学和老师,愿意与他们交往。

了解学校概况,知道自己的兴趣、特长、生长的基本情况,手的作用及保健。

关注天气变化对生活的影响,学会使用简单的测量工具。

3、尊敬国旗,学会唱国歌。

有计划有目标地安排自己的学校生活。

知道规则在学校生活中的作用并自觉遵守。

热爱集体,乐于与他人合作,生活中有自己的创意。

4、了解自己家庭成员的构成及他们之间的伦理和血缘关系。

形成初步的小主人意识,积极参与家务劳动,感受家庭生活愉快、和谐、健康、向上的氛围。

三、教学方法及措施1、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长和认知水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改变呆板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观察、实践、资料收集、合作交流以及体验、感悟和反思活动,从而实现其学习方式的多样化,拓展其学习的时间和空间。

3、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帮助学生理解。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

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

结合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岭底小学二年级心理健康教学计划岭底小学 XXX一、指导思想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育人为本,根据不同地区、不同学段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方法,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大学三年级心理学教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一、引言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在大学教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作为大学三年级学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心理学的发展,并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中。

本文将探讨心理学教案的发展以及教育心理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

二、心理学教案的发展1. 早期心理学教案的特点早期的心理学教案主要注重基本概念的介绍和实验的演示。

教师主要以讲授为主,学生 passively 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被认为缺乏互动和参与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现代心理学教案的特点随着教育理念的变化,心理学教案逐渐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现代心理学教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它们通常包括以下特点:-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激发他们的自主学习兴趣。

- 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应用:利用图像、视频等多媒体工具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 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学习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

三、教育心理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应用1. 个体差异的认识教育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并提供个性化教育方案。

教师可以通过心理评估、观察和与学生的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风格、兴趣爱好和潜能。

这样可以更好地制定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学习与记忆的优化教育心理学提供了许多优化学习和记忆的策略。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提供有助于记忆的信息组织和归纳学习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认知心理学的原理设计启发性问题,促进学生的深层思考和理解。

3. 情绪管理与心理健康大学三年级学生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压力,教育心理学帮助他们有效地管理情绪和保持心理健康。

教师可以教授情绪调节技巧,如呼吸练习和正向思维,帮助学生应对考试压力和人际关系问题。

4. 教学评估与反馈教育心理学帮助我们了解有效的教学评估方法和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

通过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困难,教师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促进学生的学习成长。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一、学情分析三年学生进过了两年的学习生活,已经适应了新的环境,在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教材分析对于小学生来说,心理健康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于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上。

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和家庭生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的学校生活,是一次质的飞跃。

从进人校门开始,学校生活便成为小学生生活中最有意义的内容,成为他们心理发展的主要源泉。

能否逐渐的适应学校生活并且进一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良好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坚强的意志品质、良好的社会关系的适应能力等等,对于小学生在整个小学阶段的心理健康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而三年级是小学儿童发展的关键期,在认识和情感方面是一个飞跃转型的发展期,主要体现在:思维方式多样化,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情绪趋于稳定,情感有一定的选择性,道德感、理智感、美感等高级情感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所以他们更需要在教师的组织引导和启发下,使其更好地认识自我,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提高学习能力,发展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观。

以此为目的将这部分教材分为五个内容:1、自我认识2、学习策略3、人际关系4、思维训练5、其它三、教学目标1、能正确的认识自我,愉快的接纳自己。

2、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培养一些学习的策略。

3、通过系统的人际交往心理和技能训练,学会尊重、赞美、初步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体验友情,学会与同学交往的方法和技巧。

4、通过思维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脑力,调动学生的潜力。

四、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技巧、人际交往能力五、教学措施1、根据三年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课程以学生的活动体验为主,老师作为启发者,营造宽松、真诚、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有话想说,想说就说,敢于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所想。

师生之间诚恳平等的交流是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2、从每周一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入手,具体来说,在课堂教学中,以活动课为主题化理论,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手段,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施加影响。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5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1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要求我们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优良的心理品质和完善的人格。

自信是一个人成才素质中的重要因素,是人格的核心部分。

在提倡“以人为本”的今天,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如何去关爱学生,让自信扎根于学生的心灵,尤其显得十分的重要。

根据学校所提出的“幸福教育”办学理念,我们心理教研组计划在巩固原有心理健康教育特色的基础上,将加强积极心理学理论在学校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作用,深化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内涵,丰富学校心理辅导的形式与途径,使学生在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增进其积极体验,促进学生积极人格品质的形成。

__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组教师及学校有志于心理学教育研究的在职教师。

心理校本研修将以积极、规范、实效为重点,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素质和教科研能力。

以“关注学生,回归本真”为主题,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和心理辅导实效,使师生得到和谐发展。

1、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高对学习环境和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2、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乐观自信,友善待人,诚实守信,开拓创新,追求向上,不畏艰难的健全人格。

3、通过心理健康教育,使学生善于控制调节自己,排除心理困扰和行为偏差,树立人生理想,并具备个人发展能力。

(一)走出去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开创从无到有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引进来请心理学科专家,来校做讲座、报告等形式,扩充教师的理论基础。

心理组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师百家讲坛”活动。

演讲对象为学校积极教育研修主干教师,演讲内容将突出以积极教育为核心、为主题,通过研修主干教师的引领、示范,使全体教师的理论和实践均得到一定的提高。

4.名师培养对象教学开放周活动。

为了充分发挥名师及培养对象等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本学期将继续举行骨干教师的展示活动,具体针对名师及培养对象的教学开放周活动,规定一位名师至少开放一节,一位名师培养对象至少开放两节课,每个教研组成员分批去听。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标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引言概述: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变得尤为重要。

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一、教学目标1.1 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目标,包括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心理品质等。

1.2 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标准:为了检验教学效果,需要制定可量化的评估标准,包括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的心理健康行为表现等。

1.3 考虑学生个体差异: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二、教学内容2.1 传授心理健康知识:教授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包括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法等。

2.2 培养心理健康技能: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技能,如情绪管理、应对压力的方法等。

2.3 提升心理健康意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对心理健康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引导他们主动关注和维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三、教学方法3.1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座、小组讨论、实践活动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3.2 个性化的辅导服务: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服务,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3.3 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结合现代科技手段,如网络课程、心理健康APP等,拓展教学资源,提升教学效率。

四、教学资源4.1 教材选择:选择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健康教育要求的教材,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手册》等。

4.2 建设心理健康教室:建设配备心理健康教育设备和资料的心理健康教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4.3 合作资源整合:整合学校、社区、家庭等多方资源,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合作网络,共同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五、教学评估5.1 定期评估教学效果: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

教育心理学课时计划一、课程概述(1节课)
- 简要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和重要理论- 通识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和意义
- 本门课程的培养目标和教学安排
二、认知发展理论(3节课)
- 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概述
- 注意和记忆的发展规律
- 智力发展规律
三、学龄前儿童发展理论(3节课)
- 艾里克森发展阶段论
- 佛洛伊德心理发展理论
- 亲子关系对儿童发育的影响
四、预期理论与成绩理论 (2节课)
- 维希特预期理论
- 德克勒成就动机理论
- 学习动机与激励理论
五、学习理论(3节课)
- 条件反射学习理论
- 社会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概述
六、个性与性格理论(2节课)
- 五大人格因素理论
- 性格发展理论
七、课堂管理与教学策略(2节课)
- 课堂纪律的基本策略
- 不同教学模式与技巧
以上内容仅为初步提纲,具体阐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详细设计。

心理学教学计划

心理学教学计划

心理学教学计划引言心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科学,在现代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对个人的发展和人际关系的建立具有积极的影响。

因此,一份系统、丰富的心理学教学计划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认知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至关重要。

一、课程目标通过这一节,我们可以了解心理学教学计划中的主要目标。

首先,培养学生对心理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心理学知识的渴求。

其次,提供学生掌握心理学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机会。

最后,鼓励学生运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课程安排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种有效的课程安排方式。

首先,将心理学分为不同的专题,例如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

每个专题可以占据一段时间来深入探讨。

其次,每个专题中的知识可以通过课堂讲授、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来传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方法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合心理学教学的方法。

首先,可采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和知识来解决真实问题。

其次,可以邀请行业专家来分享他们的心理学实践经验,让学生对心理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有更深入的了解。

四、评估方式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适用于心理学教学的评估方法。

除了传统的考试外,可以通过写作任务、小组项目和口头演讲等方式来评估学生的理解和技能水平。

这样的评估方式可以更好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教材选择在这一节中,我们将探讨如何选择适合的教材。

首先,教材应该覆盖心理学的主要领域,并提供详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解释。

其次,教材应该提供实际案例和研究来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最后,教材应该易于理解,以便学生可以自主学习和消化所学的知识。

六、实践活动在这一节中,我们将介绍一些适用于心理学教学的实践活动。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项目,让他们设计和执行心理学实验。

此外,学生还可以参观心理学实验室或相关机构,以进一步了解心理学实践领域。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范文7篇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范文7篇

心理健康教学计划范文7篇心理健康教学计划范文篇1一、目的意义新世纪的人才,需要具备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社会文化素质三方面全面发展、和谐统一,构成完善人格的整体。

学校是培育新型人才的摇篮,作为基础工程,小学教育需要从培养21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能经受全球挑战的人才目标出发,加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立足以人为本,让学生健康活泼的成长,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陶冶学生的心理情操,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学生的心理疾病,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把和谐、平等、民主的新型的师生关系寓于健康教育活动中。

二、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原则与方法,以小学心理健康教材为载体,对青少年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咨询和行为训练,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全面和谐的发展(二)课程内容特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除包括排除小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患之外,还包括小学生的全面心理健康。

主要有:学习心理:学习活动在促进心理成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使小学生喜欢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自我心理:自我意识就是人除了意识到周围世界的存在外,也意识到自我的存在及自我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成熟的自我意识包括认识自己身体和生理状态,认识自己心理状况,认识自身与外界关系;交往心理: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学生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具有重要价值,在这部分内容的教育中,主要是增强学生社会交往的主动性,克服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每课内容分档案馆、咨询台、活动区、实际园四方面安排,档案馆提供各种心理问题案例素材;咨询台是对案例的从心理学、教育学方面进行分析说明;活动区是师生讨论、表演再现案例的内容,让学生加深理解;实际园是让学生通过讨论、调查、访问等,进行心理锻炼、培养心理素质等。

(三)重点、难点1、重点:对学生问题行为的过程分析,科学地“诊断”学生问题行为产生的根源、合理的归因。

教学计划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

教学计划 儿童心理学 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

教学计划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教学计划儿童心理学: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引言儿童心理发展和教育是儿童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制定适合他们特点的教学计划,对于提高儿童的学习效果、促进其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并提供一份教学计划,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工作。

一、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儿童心理发展呈现出多样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他们在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经历着不同的发展阶段,理解这些特点对于制定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2. 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根据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将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三个阶段。

每个阶段的特点和需求都不尽相同,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具体阶段的特点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

二、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1. 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儿童心理发展是教育工作者制定教学计划的重要参考依据。

了解儿童在不同阶段的认知、情感、社交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可以根据这些特点设计相应的教育活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2. 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教学方法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创设有利于儿童心理发展的教学环境,采用适合每个阶段的教学方法,可以提高儿童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三、儿童心理学教学计划示例为了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开展儿童心理学的教学工作,以下为一份教学计划的示例: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儿童心理学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的关系,并能够制定适合不同阶段儿童的教育活动。

2. 教学内容(1)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及特点介绍;(2)儿童心理发展对教育的影响;(3)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4)制定适合不同阶段儿童的教育活动。

3. 教学方法(1)理论授课:介绍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划分和特点,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开拓学生的思维;(2)案例分析: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儿童心理发展与教育之间的关系;(3)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制定适合不同阶段儿童的教育活动进行思考和交流;(4)教学实践:安排学生进行教学实践活动,设计并实施适合不同阶段儿童的教育活动。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

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标题: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引言概述: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越来越受到重视,为了匡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心理素质,制定一个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五个方面详细介绍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的内容和实施方法。

一、制定教学目标1.1 设定明确的目标:明确教学目标,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

1.2 分阶段设定目标: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

1.3 量化目标成果:制定量化的评估标准,以便评估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的成长和进步。

二、教学内容安排2.1 知识传授:介绍心理健康的基本概念、常见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等知识。

2.2 技能培养: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情绪管理、人际沟通等技能。

2.3 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预心理健康活动、心理测评等实践活动,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三、教学方法选择3.1 多元化教学:结合讲授、讨论、游戏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预度。

3.2 个性化辅导: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提供个性化的心理辅导和指导。

3.3 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分享心得,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助和支持。

四、师生互动4.1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要尊重学生,倾听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4.2 导师制度:建立导师制度,为学生提供持续的心理健康指导和支持。

4.3 定期反馈:定期与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评估,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需求。

五、评估和改进5.1 定期评估:定期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进行评估,了解教学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5.2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5.3 持续跟踪:建立长期的心理健康教育跟踪机制,持续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介入和干预。

结语:通过科学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计划,可以匡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计划
2013年9月
参考资料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2.皮连生:《教育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吴庆麟著:《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4.桑标:《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5.刘金花:《儿童发展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李伯黎、燕国才:《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7.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王甦、汪安圣:《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9.罗伯特・索拉索:《21世纪的心理科学与脑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10.施良方.学习论——学习心理学的理论与原理.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
11.姚梅林.学习心理学.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1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