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合集下载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

《产业经济学》教学大纲前言一、课程内容简介产业经济学是一门以研究产业组织、产业结构和产业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中观层次的经济学学科,它是当前经济学领域中发展最为迅速,理论创新最为活跃的学科之一.产业经济学主要研究企业之间的垄断和竞争关系,因此成为各国反垄断和政府管制政策的重要基础;同时,产业经济学对产业演变规律、产业布局的分析,也是理解后起国家产业决策和各种产业现象,以及评价产业政策以及产业结构合理与否的理论基础。

产业经济学自80年代被介绍到我国以来,在我国产业经济研究活动中得到了进一步的验证、深化和完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产业组织和产业结构问题被不断的提出和研究,政府的反垄断和管制政策、产业政策的设计等诸多领域都亟待产业经济理论的分析和运用。

二、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总体教学要求1.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产业组织的基本概念,熟悉产业结构分析的框架和主要分析方法,能对现实经济中存在的大量产业组织现象和产业政策进行较深入的经济学分析.2。

总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除了掌握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分析范式之外,还要能从专业的角度解释并且评价现实产业经济的实践问题和政策问题,有能力设计出符合现实需要的产业政策方案和产业分析报告。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照顾理论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教学重点。

针对一些难度较大的模型、推导,教师可以课外单独辅导,以满足部分素养较好学生的求知欲望.教师的教学进度参考本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安排,具体内容可酌情调整。

三、适用对象本课程为专业课,适用对象为经济学专业和相关专业的本科学生.四、课程性质本课程是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经济学原理的后续课程,是经济学相关专业的必修课。

五、总课时及各章的分配专业必修课授课时数为54学时。

具体安排如下:六、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使用教材:王俊豪主编:《产业经济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1。

[美]乔治·J·施蒂格勒著,潘振民译:《产业组织和政府管制》,上海三联书店,1989年版。

产业经济学课件 第4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产业经济学课件 第4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复习思考题
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
件?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 4.退出壁垒的种类有哪些? 5.比较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并说明两者之
间的关系。 6.如何看待进入壁垒的福利效应? 7.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之间存在怎样的联系?
(一)产品扩散策略 (二)提高转换成本 (三)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 影响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在寡占市场上,市场上总是存在企业难以准确观 察或预测的变量,而这些信息在原有企业和潜在进入 企业之间的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在这些信息 的基础上对进入后市场竞争的态势、进入后的利润做 出预期,进而决定是否进入市场。
五、产品差异化壁垒
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 产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产品差异主要来源 于市场中的消费者对有关企业的产品在长期中所形 成的消费者偏好的差异,而且还会因企业的广告宣 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法律的 支持而得到加强。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在位企业的产品差异优势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 方面: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 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 应和政府管制等。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一、规模经济壁垒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生产的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 增加而下降。企业的最小有效规模(MES)是其长 期平均成本最小时企业能生产的最小产量。
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 ,同时存在规模经济 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 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 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 业都可 能亏损。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一、 资产的专用性
企业的退出决策也影响着企业的进入决策,企业 退出越是困难,企业的进入决策就越谨慎。
第四节 退出壁垒
二、退出的固定成本
企业退出现处行业时通常要支付给律师、会计师、 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员高额费用,要向职工支付安置 费用,要向毁约的一方支付违约金,要承担宣布决定 后客户退货、供应商取消优惠、职工生产率下降等损 失。
(一)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三)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二、 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原有企业也可通过策略性行为增强消费者者对自 己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使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已, 由此可能锁定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最终使进入者 在寡占市场中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原有企业影响未 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三种:
第四节 退出壁垒
四、政府和社会壁垒
退出对工人而言意味着事业,对政府意味地方经 济的衰退、财政收入的减少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以及社 会矛盾的加剧。因此,政府和社会(尤其是产业结构 单一的地区)会设法阻止企业退出所处行业。
谢 谢!
(一)产品扩散策略 (二)提高转换成本 (三)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 影响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在寡占市场上,市场上总是存在企业难以准确 观察或预测的变量,而这些信息在原有企业和潜在 进入企业之间的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在这 些信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后市场竞争的态势、进入后 的利润做出预期,进而决定是否进入市场。
五、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经济的、政 治的、法律的等。构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 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 加了原有企业对已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努力阻 击进入的重要原因。构成退出壁垒的行为性因素主 要是管理者的行为。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简答题范围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简答题范围

万能答题:一因一果第二章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1.简述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与联系。

答:联系在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都是实现社会资源的有效使用,提高经济效率的重要手段与途径。

区别在于,如果企业增加产量能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规模经济通常按照不断下降的平均成本函数来定义的,而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2.如何判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答:一般可以用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关系来区别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如果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反之,若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

也可以用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的判定系数(FC =MC AC )来描述规模经济性:当FC>1时,平均成本大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下降;当FC<1时,平均成本小于边际成本,则存在规模不经济,即随着产出量的增加,平均成本曲线上升;如果FC=1,平均成本等于边际成本,规模收益不变,在产出量的一定范围内,平均成本曲线呈水平线。

3.如何理解和度量范围经济?请指出范围经济的一个实例。

答:理解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或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如果企业增加产品品种或种类能节约成本,则范围经济存在。

范围经济通常是以一个企业生产多种产品和多个企业分别生产一种或少数几种产品的相对总成本来定义的。

度量范围经济。

令TC (Q x ,Q y )表示一个企业生产Q x 单位的产品X 和Q y 单位的产品Y 所发生的总成本,则存在范围经济的条件可用下式表示:TC(Q x ,Q y ) <TC(Q x ,0)+TC(0,Q y )范围经济的一个经典实例。

就羊毛和羊肉联合生产的例子而言,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同一群绵羊同时生产羊毛和羊肉的成本,往往低于用一群羊只生产羊毛而用另一群羊只生产羊肉的成本之和。

4.进入与退出壁垒

4.进入与退出壁垒
进入壁垒是产业重要的结构性特征,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和绩效。判 别标准:进入可能性、进入的范围、进入的速度
Industry economics
产品差异
三、把超额利润和高集中度作为进入壁垒的判断标准的原因
第一,超额利润(经济利润)的存在是市场经济条件下 吸引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的唯一经济因素。 第二,如果一个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集中度很低, 这意味着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同时由
一个产业的MES越大,且在OM中所占份额越大,则该产业客观 上只能容纳少数企业存在,从而进入壁垒较高。产量小于OB时 平均成本曲线斜率的绝对值越大,表明产量小于MES的企业的 生产成本劣势越大,进入壁垒也就越高。
Industry economics
产品差异
二、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指在位企业在任一产量水平下的平均成本 都低于潜在进入者(如图)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经济的、政
治的、法律的等。构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
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
加了原有企业对已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努力阻 击进入的重要原因。构成退出壁垒的行为性因素主 要是管理者的行为。
Industry economics
产品差异
七、退出壁垒的种类
2
市场退出 壁垒种类
退出处置
壁垒
资本投入 壁垒
市场退出 壁垒
3
政策法规
制度壁垒
其他退出壁垒
4
Industry economics
产品差异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 必要资本量、产品差别化、网络效应和政府管制等。
规模经济壁垒 绝对成本优势壁垒 必要资本量 网络效应 产品差别化 政府管制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一个企业的产业集中度如何,表明它在市场上的地位高低和对市场支配能力的强弱,是企业形象的重要标志。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课件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课件
性? 4.进入壁垒高的产业其退出壁垒一定高吗?为什么? 5.在什么情况下,政府对企业进入数量的限制有助于社
会福利的改善?
谢 谢!
退出
壁垒种 类
第二节 退出壁垒
违约成本和企业
2
信誉损失
沉淀成本
退出壁垒
市场发育不完 4
善造成的壁垒
3
政策法规 制度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三、 退出壁垒的度量
对于退出壁垒的度量问题,至少可以从“生产能力 过剩度”和“亏损企业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退出 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1.生产能力过剩度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产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应该 在70%-80%以上,即生产能力过剩度应在20%-30 %以下,我们可以通过生产能力过剩度这一指标来衡 量退出壁垒,即生产能力过剩度越高,退出壁垒也越 高。
第一节 进入壁垒
2.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在很多产业中,企业调整产量是要花费成本的。为 提高产出,企业可能需要增加新的设备,投入必要的 劳动力和原材料。在位企业可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前进 行过度生产能力投资,这些生产能力在进入发生前是 闲置的。一旦进入者进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 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使进入者蒙受损失。潜 在进入者在观察到在位企业所做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后,理性预期到自己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 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利,因此会放弃进入。
进入壁垒的高低,既反映了市场内已有企业优势的 大小,也反映了新进入企业所遇障碍的大小。
第一节 进入壁垒
(一)结构性进入壁垒
结构性进入壁垒又称经济性进入壁垒,通常 分为: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 产品差异化壁垒和必要的资本量壁垒等。
第一节 进入壁垒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第一章产业:生产经营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和劳务的企业所组合的集合。

这些企业往往具有类似的生产经营技术、工艺和经营管理等基本特性。

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研究对象的应用经济学。

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产业组织理论、产业结构理论、产业政策理论、反垄断与管制理论。

第二章规模经济:是指当生产和经销单一产品的单一经营单位因规模扩大而减少了生产或经销的单位成本时而导致的经济。

规模不经济:因生产规模扩大而导致单位产品成本提高的现象。

范围经济:是指利用单一经营单位内原有的生产或销售过程来生产和销售多于一种产品而产生的经济。

最大最佳规模:最小最佳规模:最小经济规模:指在长期中平均成本处于或接近其最小值的最小的规模。

适者生存法:不同规模企业的竞争会筛选出效率较高的企业,所以,这是一种根据竞争的优胜劣汰规律,通过纵向对比,确定企业适度规模的方法。

水平一体化:是企业在原有生产经营范围内,通过联合、兼并同类企业或投资兴建新的生产经营单位,形成多工厂企业,以扩大企业规模。

垂直一体化:是企业在供、产、销方面实行纵向渗透和扩张。

混合一体化: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方式控制多个产业中的若干生产经营单位,实行跨产业经营,通过充分利用共同资源,降低单位产出的成本以实现范围经济。

多元化:多元化是特性不同的对象组合,业务的多元化指非相关、跨行业、多品类的业务组合。

第三章市场集中1、一般集中:表示在整个国民经济或全部企业的经济活动中,最大若干企业所占的比重。

2、市场集中:描述特定市场的规模结构,衡量特定市场的集中程度,以反映特定市场受到大型经济组织控制的状况。

3、产业集中:是指市场上的某种行业内少数企业的生产量、销售量、资产总额等方面对某一行业的支配程度,它一般是用这几家企业的某一指标(大多数情况下用销售额指标)占该行业总量的百分比来表示。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进入与退出壁垒是产业组织理论的核心问题之一,对于寡头市场进入与退出壁垒的研究构成了产业组织最具特色的理论。

本章将分析结构性进入壁垒、策略性进入壁垒以及退出壁垒,并对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福利效应进行分析。

第一节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是衡量一个产业竞争程度的重要指标,只有当一个产业可以自由进入和退出,它才是一个可竞争产业。

一、进入壁垒的含义所谓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这个新的卖者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企业,也可以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入新的产业领域。

某一产业存在的经济利润(超额利润)为新企业提供了进入这一产业的经济激励,对于潜在进入者,它们更关注在进入某一有利可图的产业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即进入壁垒,如果进入壁垒很高,新企业就可能无法进入。

由于新企业的进入一般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降低原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原有企业会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通过自己的主动行为来排挤和限制新企业的进入,实施有效的进入阻挠,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和利润。

梅森(Mason)和贝恩(Bain)等人在20世纪40年代末,提出了在产业经济学研究领域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的结构(s tructure)―行为(conduct)―绩效(performance)的SCP分析框架,而进入壁垒是反映市场结构的一个重要因素,从长期看,它也是影响市场结构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贝恩把进入壁垒作为SCP范式的重要内容,对其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并第一次给出了进入壁垒的定义:①一个产业的进入壁垒是指在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拥有的相对于进入企业的优势,从而使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把价格提高到最小平均生产和销售成本以上,而又没有引起新企业进入这个产业。

进入壁垒被认为是原有企业行使市场权力的一个必要条件:“有效的进入壁垒正是垄断和寡占的不可缺少的必要条件……当不存在进入壁垒时,卖者几乎没①Bain,J.,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68. p.252.有力量决定价格,即使有也不会持久。

旅游产业经济研究----第四章

旅游产业经济研究----第四章
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通过产权交易或置换, 使企业组织形态结构发走变化的行为。
按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的策略分为: 控股兼并主要是针对上市公司,一公司通过购买
另一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达到控股,从而实现两个公 司联合的企业组织调整行为。
契约兼并是指两个公司经过谈判达成一致,并通
过契约实现股权转让或资产置换,从而实现联合的企 业组织调整行为。
企业的价格行为主要有:
1.阻止进入的定价行为 2.驱逐竞争对手的定价行为 定价方法: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法 3.价格协调行为主要有: 价格卡特尔 暗中配合
非价格行为
以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为基本内容 的非价格行为。如: 新产品的研发 广告宣传 产品使用服务 资源配置调整


企业的组织调整行为
按企业组织边界可以分为


水平兼并是指同一产业内并行企业之间 的联合。 垂直兼并是指同一产业内上下游企业之 间的联合。
(三)市场绩效
市场绩效指在一定的市场结构下,通过一定
的市场行为使某一个产业在价格、产量、费 用、利润、产品的质量和品种以及技术进步 等方面所达到的现实状态。它实质上反映的 是市场运行的效率。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产业组织理论的基本概念 组织是个体的集合。 产业组织是同一产业内所有企业的集合。 旅游产业组织是旅游产业所有企业的集合。 产业组织理论的主要研究: ①产业组织内部企业的市场行为与有效竞争。 ②产业组织的市场结构及其对市场行为的影响。 ③产业组织的市场绩效及其影响因素。 ④市场结构一市场行为一市场绩效分析模式和经济性评 价。 ⑤产业组织合理化标准与政府产业组织政策。

4.市场结构的测量
——产业垄断和竞争程度的测量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退出壁垒

4、进入壁垒 、
• 竞争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市场竞争 竞争是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产业经济学更为关注 的是厂商进入某一市场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的是厂商进入某一市场时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即进入壁垒。 即进入壁垒。 • 进入壁垒在决定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分布中起着 中枢”作用, “中枢”作用,影响着在位厂商究竟能把价格定 在高于、等于还是低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在高于、等于还是低于边际成本的能力。 • 如果不存在进入壁垒就不存在不完全竞争市场结 构,正是进入壁垒才是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存在 的根本条件。 的根本条件。
其他学者提出六种形成进入壁垒的原因: 其他学者提出六种形成进入壁垒的原因:在位厂商的 排他性定价(限制性定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 )、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 排他性定价(限制性定价)、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累计支出、 在位厂商的生产能力储备、经验的积累、经营多样化、 在位厂商的生产能力储备、经验的积累、经营多样化、垂 直集中和销售网。 直集中和销售网。 经济壁垒的高低可以用行业价格与平均成本的差额来 衡量。差额越大, 从长期看, 衡量。差额越大,进入壁垒越—— ?从长期看,一旦价 格高得超过了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所能保护的水平, 格高得超过了进入壁垒和规模经济所能保护的水平,在位 厂商的超额利润高得诱人,进入就会发生。进入的结果— 厂商的超额利润高得诱人,进入就会发生。进入的结果 —? ?
新进入厂商数量 进入率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数量 - 退出厂商数量 净进入率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 进入的渗透率 = × 100%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进入与退出壁垒(产业经济学2个案例)

案例1案例名称:“氖灯”小巨人的成功之道案例适用:进入壁垒案例来源:薛家骥:“氖灯”小巨人和市场进入壁垒——“扬州现象”透视之五,现代经济探讨,1994年第8期,部分修改后引用。

一颗颗闪烁着红绿光的氖灯,产品虽小,却占领着一个大市场。

扬州灯泡集团(原为扬州灯泡厂)的氖灯生产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叶,最初只用于机器设备的配套,随着家电产业的发展,从电饭锅、电烤箱、微波炉等等小家电到大家电,氖灯的需要量越来越大。

1988年以后,扬州灯泡集团兴办了一系列合资企业,为氖灯的大发展铺平了道路。

从1991年到1993年,产量连续三年翻番,到1993年底,氖灯的产量已达1.5亿只,产值1.2亿元,利润 1111万元。

截至2003年,资本收益率已经连续10年达到100%。

1993年扬州灯泡集团生产的氖灯,国内市场的覆盖面已达70%,出口也占全国的50%,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中国氖灯销售的“单打冠军”。

目前,扬州灯泡集团拥有引进的氖气自动化生产线39条,年产各型氖灯、荧光辉光灯4.5亿只,占全国总产量的70%。

集团的产品畅销国内外,有50%以上直接出口,销往英国、意大利、西班牙、美国、东南亚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品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器设备、电子线路和仪器仪表中作指示用或电路元件用。

扬州灯泡集团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的短短几年时间内,氖灯生产规模从小到大,直至取得全国销售量的“单打冠军”实属不易。

扬州灯泡集团的做大做强,虽说部分得益于市场容量的迅速膨胀,但更主要的是其在经营过程中所成功构筑的一道行业进入壁垒。

灯泡生产在我国并不是一个新兴产业,技术成熟,工艺稳定,初始投资规模小,少量投入即可新建生产线。

氖灯生产与灯泡生产类似。

因此,扬州灯泡集团不仅面临着上海、盐城、镇江、日照、黄石、潮州等地原有灯泡生产厂家的强有力竞争,更重要的是它还需顶住新进入企业的步步紧逼。

扬州灯泡集团很懂得一哄而起,重复生产、重复引进的厉害。

产业经济学4.2 退出壁垒

产业经济学4.2  退出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亏损企业率 由于各种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即使亏损,也不 能退出产业。我们可以用亏损企业率来度量产业 的退出壁垒,即某一产业的亏损企业率越高,该 产业的退出壁垒也就越高。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二、 退出壁垒的种类及影响因素
1.沉淀成本(sunk cost) 许多资产具有专用性,用以生产特定的产品,一旦 当企业退出时,就会产生沉淀成本,企业要退出原 有产业,很难将这些资产转为他用,生产其它的产 品,也难以将这些资产以公平的价格卖给其它生产
同类产品的企业,这就构成企业的沉淀成本。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 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销
合同,企业就必须承担违约成本。同时,企业退出 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誉 损失,其它企业可能因此不愿与这家企业签订新的 购销合同,也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成 本。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企业退出原有产业。
第二节 退出壁垒
3.政策法律壁垒 在电力、煤气和自来水供应等基础设施产业中,由于
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政 府不允许企业随意退出产业。
第二节 退出壁垒
4.市场发育不完善而造成的退出壁垒 企业退出原有产业通常需要生产要素转卖和产权交易,
但在缺乏生产要素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正常运行机制 的情况下,企业就难以寻找生产要素和产权交易伙伴 以实现交易,从而阻碍企业退出产业。
退出
壁垒种 类
第二节 退出壁垒
违约成本和企业
2
信誉损失
沉淀成本
退出壁垒
市场发育不完 度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三、 退出壁垒的度量
对于退出壁垒的度量问题,至少可以从“生产能力 过剩度”和“亏损企业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退出 壁垒。

进入与退出壁垒

进入与退出壁垒

进入与退出壁垒所谓进入是指在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由于新企业的进入一般会造成产品价格的下降,从而降低原有企业的盈利能力,因此原有企业会尽可能利用自己的在位优势,通过自己的主动行为来排挤和限制新企业的进入,实施有效的进入阻挠,保护自己的垄断地位和利润。

例如淘宝的大卖家投入较大额的资金到直通车,使自己的产品在淘宝网页上能竟可能的拍到前面,能尽可能的争取机会展现在买家面前,保证访问量,拉动销售额,保证利润。

结构性进入壁垒结构性进入壁垒是指由产品技术特点、资源供给条件、社会法律制度、政府行为以及消费者偏好等因素所形成的壁垒。

比如消费者对淘宝买家对淘宝商城某品牌的的偏好。

策略性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在位企业为保持在市场上的主导地位,利用自身的优势通过一系列的有意识的策略性行为构筑起的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的壁垒。

比如淘宝中卖家大量的广告投入。

前者是后者的前提,而后者则可通过广告投入改变消费者偏好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的图表告诉我们在产业的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有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企业都有可能亏损。

这时新企业无法通过进入这一产业获利,规模经济成为进入壁垒。

根据产业内企业规模经济要求,新进入市场的企业必须具有与原有企业一样的规模经济产量或市场销售份额,才能与原有企业竞争,才能在进入后在行业中立足。

这之前,新企业的平均总成本(由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交易成本确定)一定高于原企业,从而处于竞争劣势。

如果新企业试图以最低经济规模进入市场并获取规模经济利益。

从而会导致行业总供给量的大大增加,当需求富有价格弹性时,供给超过原来的需求水平,从而导致产品市场价格大幅度下跌,甚至低于单位平均成本,结果新企业将得不偿失。

如果新企业预测到进入后,市场需求价格因素将导致利润下降甚至亏损,那么新企业也将放弃进入。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规模经济产生的进入壁垒并不具有绝对优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主要介绍: – 规模经济 – 绝对成本优势 – 必要资本量
– 产品差别化
– 网络效应 – 政府管制
©
一、规模经济壁垒
• 在市场需求有限,同时存在规模经济的前提下,一 个或少数几个企业在最小有效规模进行生产并获得经 济利润,如果再有新企业以同样的产量进入,则所有 企业都可能亏损。
一、进入退出无障理论的基本内容
• • • • 1.沉默成本:投入后就不可收回的成本。 2.流动性壁垒:限制资本在产业间流动的因素。 3.进入退出无障碍:就是无论企业进入还是退出某个行业时,不 存在任何经济代价。 4.完全可竞争市场:完全可竞争市场(perfectly contestable market)是指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 收的沉没成本,从而完全自由地进入或退出市场。 5.完全可竞争市场是针对完全竞争市场所提出的另一种理想的市 场概念。完全可竞争市场不存在进入退出壁垒,也不象完全竞争 市场那样存在大量小规模的原子型企业,市场上可以只有一家企 业。 6.在沉默成本为零和不存在流动性壁垒的条件下,即使是垄断和 寡头市场,潜在的进入压力会迫使在位企业只能把价格确定在经 济利润为零的水平上,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平 均 成 本
C D
需求D
LRAC
O
A
B
M
产量
图4-1 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如果MES相对于市场容量来说越大,而原有企业已经 在MES的产量上进行生产,那么新企业在进入这一产 业时面临两难选择: 如果新企业以低于MES的产量进入,则新进入企业 的成本必然高于原有企业; 如果新企业已MES进入,那么新企业进入后市场的 总产量可能会超过最大市场容量,引起市场价格下降 到平均成本以下,从而进入会导致新企业亏损。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二)干中学
•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也称学习效应。是指随着 企业所生产的累计产量的增加,由于在生产过程中生产 经验的积累使企业生产的效率不断提高,生产的平均成 本下降。 可以分两个阶段分析。第一阶段:市场上只有在位企业 ;第二阶段:进入者可能进入市场。 第一阶段,为获得更多的生产经验,必须多生产产品, 为将多生产的产品卖出,在位企业降低产品价格以增加 销量。第一阶段降低价格所损失的利润就是原来企业为 阻止进入所采取的策略性投资,这项投资具有承诺价值 ,使原有企业获得生产成本上的优势。如果干中学形成 的成本优势足够大,潜在进入者就可能放弃进入。
• • • •


(4)在位企业拥有人才;
(5)潜在进入企业需要支付更高的资金成本。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三、必要资本量壁垒
• • 1.必要资本量是指新企业进入市场必须投入的资本。 生产过程的资本密集程度越高,必要资本量越大,新 企业筹措资金越困难,其资本费用就比在位企业高,因此 新企业进入市场的难度也就越大,这就是必要资本量壁垒 。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 •
(三)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略)
• 主要有: 垂直一体化; 利用政府管制 ; 利用产品 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 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 格。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四)影响未来的需求结构
• 原有企业也可通过策略性行为增强消费者者对自己产 品的忠诚度,从而使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已,由此 可能锁定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最终使进入者在寡 占市场中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 1.产品扩散策略
一、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 (一)进入博弈的扩展形式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有效的进入阻挠(如图)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 •
利用逆向归纳法分析该博弈, 如果 ,则已进行策略性投资的在位企业的最 优选择就是斗争,而进入者的最佳策略就是不进入市场 ,此时在位企业的利润水平为 。如果在位企业采 取消极行动,则进入者就会进入,在位企业的利润为 ,因此只有 ,并且 时,即 时,存在一个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 ,在位企业的均衡策略是(采取积极行动,如果发生进 入就进行斗争),潜在进入企业的均衡策略是不进入, 均衡结果是在位企业通过对相关战略资源的投资有效地 阻止了进入并使自己获得了经济利润。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三、常见的进入阻挠策略
• (一)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在位企业在潜在进入者进入前进行过度生产能力投资 ,这些生产能力在进入发生之前是闲置的。一旦进入者进 入,在位企业可利用已投资的闲置生产能力迅速扩大产量 ,实施斗争策略,使进入者蒙受损失。潜在进入者在观察 到在位企业所作的过度生产能力投资后,理性预期到自己 进入后将招致在位者激烈的价格战,自己无法从进入中获 利,因此会放弃进入。 进入者对生产能力进行的投资是一种策略性投资, 具有专用性的特点,是沉默成本,一旦发生进入,在位企 业利用过度生产能力扩大其产出时,其边际成本为可变成 本。而新进者增加产出时的边际成本是(固定成本+可变 成本)。正是由于在位企业在边际成本上的优势,使斗争 策略成为可置信威胁,从而可有效防止潜在进入者进入。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二、沉没成本(sunk cost)与进入阻挠
• 沉没成本:是指企业在进入市场时所投入的资本 ,当企业退出市场时,不能收回的部分。 由于在位企业的策略性投资是一种不可逆的投资 ,投资的结果产生了沉默成本,使企业受制于此,只 能继续实施其预定的策略,否则将会遭受巨大的损失 。因此,沉默成本在策略性行为中具有重要意义,其 关键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回收或不可逆性产生的承诺 价值。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二、政策含义
• 为克服由于规模经济原因形成的自然垄断所可 能产生的不利影响,政府可根据退出无障碍理论的 要求制定相应的管制政策,尽可能保持潜在的竞争 压力,以此约束大企业的行为。其目的在于保持规 模经济的同时,又较好地克服垄断弊端。

新企业很难筹集到大量资本或者新企业的融资成本比 在位企业高的原因为: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信息不对称 和风险 。由于信息不对称,金融市场不能鉴别新进入企业 是否能够成功。一般而言,新进入企业失败率高于原有企 业,因此,新进入企业的筹资成本高于在位企业。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五、产品差异化壁垒
• • 1.产品差异:指产业内相互竞争的厂商所生产的产 品之间替代程度的不完全性。 2.产品差异壁垒主要消费者偏好,消费者偏好还会 因广告宣传活动以及商标法、知识产权法、专利法等 法律的支持而得到加强。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 • • •
第一节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第四节 退出壁垒

第五节 进入退出无障碍理论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第一节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一、进入壁垒
• • • • • • 1.进入:某产业内出现新的卖者(企业)。 2.进入壁垒 (1)Stigler(1968):新企业寻求进入某一产业时,所 必需承担的、高于在为企业的生产成本。 (2)Demsetz(1982),基于政府政策视角将进入壁 垒定义为:由于政策限制构成的进入壁垒。 (3)20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博弈论的发展,策略性 行为成为进入壁垒理论研究的重点。 (4)本教材: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而 使原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 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2.提高转换成本
3.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第四节 退出壁垒
• • •
1.退出:一个企业从原来的业务领域中撤出来。 2.退出壁垒:妨碍企业退出的因素被称为退出壁垒。 3.构成退出壁垒的主要因素: – 沉默成本大
– 职工解雇难度大
四、网络效应壁垒
• 1.网络效应:指消费的外部性,即随着某种商品的消费 者数量的增加,消费者的效用水平提高,从而消费者将 增加对该商品的需求。 (1)“直接的网络效应”:由于消费某一产品的用户数 量增加而直接导致的网络价值的增大就属于“直接的网 络外部性”。例子:电话、bt下载、传真机等。 (2)“间接的网络效应”:随着某一产品使用者数量的 增加,该产品的互补品数量增多、价格降低而产生的价 值,这种网络效应主要是由基础产品与辅助产品之间技 术上的互补性所形成的。例子:计算机软硬件。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一、进入阻挠的一般模型
• • • 潜在进入者的策略有两个:进入或不进入; 在位企业的策略有两个:默许或斗争。 支付向量的顺序:在位企业、进入者。



m
d
w w
垄断利润 双寡头垄断利润 价格战时双方的利润


0 〈

d


m
© copyrights by 刘春玲 2010. imfe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