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彩电行业的进入与退出壁垒简单分析 喻强 0133120
彩电行业进入和退出壁垒的简单说明:长期以来,我国彩电行业的趋同化趋势日益明显。
产品差异程度低,产品结构的同质性,厂商在成本结构上的趋同性,导致了产业内企业间竞争手段单一,价格竞争是各厂商竞争最为主要的手段。
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彩电行业出现产能过剩的现象,这就加速了厂商间的价格竞争步伐。
我国彩电行业频繁进行价格大战的原因主要是进入壁垒太低,以及产业资源由于政府干预缺乏合理的退出机制造成的。
中国彩电行业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有哪些?
进入壁垒低的表现:彩电行业进入的资金障碍较小;技术障碍较小(直接引进国外的专利技术,以技术引进代替自主创新的策略导致技术障碍较小);彩电行业的成本结构和产品品质具有趋同性,即产品差别较小);政策性进入壁垒较小;限制进入策略行为难以实施。
退出壁垒高的原因:第一:地方政府出于就业、财政方面的压力不仅阻止亏损彩电企业退出,还通过各种优惠政策来保护它们。
其二:国内产权市场以及资本市场不完善。
第三:从经济性壁垒来说,彩电行业的资产专用性不强,可以转到VCD、电脑、手机等其他产品生产上去。
第二章 之进入和退出壁垒
结构性壁垒产生于欲进入的产业本身的基 本特性,即进入某一特定产业时遇到的经 济障碍以及克服这些障碍所导致的成本的 提高,包括技术、成本、消费者偏好、规 模经济和市场容量等方面的障碍。
专利技术是产生绝对成本优势的一个重要原 因。因为专利限制了新企业取得最新技术的机会, 专利保护的有效性,决定了新企业进入产业或市 场的难易程度。
德姆塞茨等人认为,在某些产业中,企业 经营需要获得批准和执照,企业进出口需 要获得有关许可证,资金筹措也要受到政 府限制,还有差别性的税收壁垒、专利制 度。都将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的壁垒。并 且这些壁垒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 等手段加以克服。
依仗其现有的庞大的客户群,企业可组建 一个由辅助性产品和服务商加盟的巨大网
络,为核心产品增加价值。若想吸引这些
辅助产品的供应商和服务加盟商离开该企
业的网络而加盟另一个竞争运作系统,将
会非常困难,并且即使可行的话,新进入
市场的公司也需要投入巨额的花费。这种 模式是由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引起 的:随着某一产品用户基础的增加,越来 越多的用户发现使用该产品非常值得。
C.贝恩的实证研究(20世纪50年代对美国部分产 业的进入壁垒进行了分类)
高度进入壁垒产业:当价格比平均费用(包括 平均利润)高10%时,新企业仍难以进入的产 业。农用拖拉机、卷烟、汽车和钢笔。
较高进入壁垒产业:高6%~8%。钢铁、铜、 炼油、肥皂。
中等和低进入壁垒产业:4%以下。橡胶轮胎、 水泥、面粉、人造丝。
第四讲 进入与退出壁垒
3、网络效应壁垒
网络外部性(Network Externality)是网络产业的显著特征,
它指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某种产品的价值会随着购买这种 产品或其兼容产品的用户数量的增多而增大。 反映了需求方的规模经济性在现代网络产业中的地位,企
业建立的网络用户规模 (也称“用户基数”)是决定其网络
效应大小的重要因素,同时也对潜在进入者的市场行为产生 策略性影响。
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3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信息不对称现有企业管理者思维这些壁垒很难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费等手段加以克如对于电力石油化工钢铁等规模经济极其显著的行业
第四讲 进入与退出壁垒
一、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1、进入壁垒(Barriers to Entry)
贝恩 从经济角度对进入壁垒展开,将其定义为: 使潜在进入者处于与已存厂商相比不利竞 争地位和使已存厂商能长期获取常态利润 的因素。
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或称学习效应) 提高竞争对手成本:垂直一体化、利用政府管制、利用产 品的互补性和配件生产、提高工资和其他投入品的价格。 阻止进入定价
2、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产品扩散策略(产品线深化或宽度增加)。 提高顾客的转换成本 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总结
不能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考虑进入壁垒的问题, 还应该将政策、法律和技术等非经济因素包括 进来。
按照造成进入壁垒的主体因素将其划分为: 结构性进入壁垒 行为策略性进入壁垒 政策法律性进入壁垒
2、退出壁垒(Barriers to Exit)
退出壁垒指企业从原来的市场退出(企业破产或 向其他行业转移)所遇到的种种障碍。
五、退出壁垒
第四章 进入与退出壁垒
企业的退出决策也影响着企业的进入决策,企业 退出越是困难,企业的进入决策就越谨慎。
第四节 退出壁垒
二、退出的固定成本
企业退出现处行业时通常要支付给律师、会计师、 资产评估师等专业人员高额费用,要向职工支付安置 费用,要向毁约的一方支付违约金,要承担宣布决定 后客户退货、供应商取消优惠、职工生产率下降等损 失。
(一)过剩生产能力投资 (二)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
(三)提高竞争对手的成本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二、 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
原有企业也可通过策略性行为增强消费者者对自 己产品的忠诚度,从而使未来的市场需求有利于已, 由此可能锁定消费者偏好或市场需求,最终使进入者 在寡占市场中的需求处于不利地位。原有企业影响未 来需求结构的策略性行为主要有三种:
第四节 退出壁垒
四、政府和社会壁垒
退出对工人而言意味着事业,对政府意味地方经 济的衰退、财政收入的减少和财政支出的增加以及社 会矛盾的加剧。因此,政府和社会(尤其是产业结构 单一的地区)会设法阻止企业退出所处行业。
谢 谢!
(一)产品扩散策略 (二)提高转换成本 (三)利用长期契约锁定产品需求
第三节 策略性进入壁垒
三、 影响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在寡占市场上,市场上总是存在企业难以准确 观察或预测的变量,而这些信息在原有企业和潜在 进入企业之间的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对称,在这 些信息的基础上对进入后市场竞争的态势、进入后 的利润做出预期,进而决定是否进入市场。
五、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经济的、政 治的、法律的等。构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 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 加了原有企业对已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努力阻 击进入的重要原因。构成退出壁垒的行为性因素主 要是管理者的行为。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第四章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以下内容:进入壁垒与进入壁垒的基本涵义、形成原因与测量方法。
教学重点进入壁垒,退出壁垒。
教学难点进入壁垒的产生原因。
本章主要从新企业进入市场(产业)与原有企业退出市场(产业)角度,对进壁垒与退出壁垒问题进行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考察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之间复杂的市场竞争行为,揭示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对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的影响。
为政府通过提高进入壁垒与降低退出壁垒,促进生产要素向优质企业与行业集中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组织效率提供政策思路。
第一节对进入壁垒的理论分析一、进入障碍的基本涵义进入障碍是指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
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定义进入壁垒,如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优势。
这些优势体现在原有企业可以持续地使价格高于竞争水平之上而又不会吸引新的企业加入该产业”。
施蒂格勒(G.stigler)认为“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在某些或每个产出水平上),这种成本是打算进入这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
”克拉克森等经济学家也持相同的观点,他们认为,进入壁垒可定义为“寻求进入某个行业的厂商而不是由已在该行业内的厂商负担的生产成本。
”显然,在他们看来,进入壁垒就是新厂商比老厂商多承担的生产成本。
但事实上,除了生产成本外,还必须存在其它影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因此,进入壁垒是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
简单地说,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进入特定产业(或市场)所面临的一系列障碍。
课堂提问:请同学们举一个进入壁垒的实例?二、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其原因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与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具有自发性,它是新企业在对进入产业后的预期收益与竞争对手分析的基础上,形成进入新市场(产业)的一系列障碍因素。
与此同时,经济性壁垒具有平等性,它对所有企业都会产生阻碍,甚至对于行业中已有的企业。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整理]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1、形成壁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量及埋没费用产品差别绝对费用政策法律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
(1)由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
企业在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前,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
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最小最佳规模(单位生产成本最低时的最小产量)占市场规模(产业需求量)比重很大的产业,往往集中度很高,也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
新企业的进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高的起始规模,而且难于站稳脚跟。
(2)必要的资本量壁垒。
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
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
(3)埋没费用壁垒。
如果在企业能够筹集资金进入,并且在进入早期遭到失败后,能够将设备、厂房按接近于原值的价格卖给其他企业,那么必要资本量的巨额化不能成为强大的壁垒。
但如果按比较低的价格出售,或只能转卖一部分设备,剩下的不可能回收的资金称为“埋没费用”,因此,埋没费用的大小成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
(4)产品差别形成的进入壁垒。
产品差别对企业产品的销路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影响,当由产品差别(设计、广告等)形成的成本对新厂商更高时,产品差别才成为进入壁垒。
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心理上的认同感颇深。
对于原有企业来说,他们在广告宣传上只保持原有的力度或稍加改变即可,无需花费巨额的支出。
但对于新企业,万事需从头做起,在解决了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难点之后,还要想方法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这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
例如在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里,原有企业建立了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推销网和服务网,新企业要建立与之相匹敌的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
因此原有企业的产品差别程度便成为一道进入壁垒。
(5)绝对费用形成的进入壁垒。
既存企业一般都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要素和资源,购买这些要素和资源所付费用是很大的,这就是绝对费用。
相对于新企业,既存企业在绝对费用和资源占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包括对资源的占有、技术、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垄断,以及对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拥有等各个方面,因而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的成本相对比较低。
产业经济学:进入退出壁垒
(2)厂商主义的分析 斯蒂格勒(1968)提出了一个建立在在位者与进入者之间 成本不对称基础上的进入壁垒概念,认为进入壁垒是指那些 “新厂商进入一个市场所负担的、而这一市场中在位厂商不 负担的生产成本”。规模经济、资本需要量、产品差异都不 构成进入壁垒。他强调的是政府管制这一人为壁垒。
冯∙ 维茨塞克(1980):“进入壁垒是一种生产成本,它 必然是由谋求进入一个行业的企业承担,而不是由已处于 该行业中的企业承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且从社会的角度看,这意味着资 源配置的扭曲”。
3、进入的阶段。 • 准备期:市场考察,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以及与
银行金融机构接触。秘密进行。 • 进入期:进入者投资以确立自己在市场中的位置。继 续进行市场调研,产品技术开发等以外,筹建销售力量、 组建工厂。 • 持续期:进入者的战略由进入转向企业长期目标、着 手战略发展的时期。广告宣传,改进产品设计,提高质 量,增加花色品种,改进服务等。 • 后进入期:维持或防守已占领的市场位置。保持企业 盈利的持续增长。
进入壁垒是产业重要的结构性特征, 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和绩效。 • 市场竞争程度由成本需求特性、厂商数量和类型、买者的 特性以及投入要素供给市场状况决定。 在位厂商的数量和规模分布。 进入壁垒在决定厂商数量和厂商规模分布中起着“中枢作 用”。
进入壁垒是产业重要的结构性特征, 影响产业的竞争程度和绩效。 • 进入可能性
新进入厂商数量 ()进入率 1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数量 - 退出厂商数量 (2)净进入率 = ? 100% 原在位厂商数量 + 新进入厂商数量 新进入厂商的销售额 (3)进入的渗透率 = ? 100% 整个市场的销售额 (4)进入者进入后的生存时间 = 进入者的平均寿命周期
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
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
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是指导致个体或组织停止或放弃参与某个市场或行业的各
种因素。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
1. 高成本:进入或继续参与市场所需的成本过高,例如高昂的设备、设施或技术投资,劳动力成本过高等,这些高成本可以使个体或组织难以维持经营,进而选择退出市场。
2. 激烈竞争:市场竞争激烈,利润空间有限,导致个体或组织难以在市场上获得足够的回报,选择退出市场。
3. 产品或服务过时:个体或组织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失去市场需求,随着技术的发展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旧产品或服务无法满足消费者的新需求,个体或组织可能选择退出市场。
4. 监管限制:法律法规或政府监管对市场参与者有一定的限制或限制,可能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或获得许可证,如果个体或组织无法满足这些限制或限制,可能选择退出市场。
5. 门槛太高:市场的进入门槛过高,例如市场准入条件苛刻、专利或版权保护等控制市场的主要参与者,如果个体或组织没有足够的资源或能力满足这些门槛,可能选择退出市场。
6. 不利的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的不利因素,例如经济衰退、通货膨胀、汇率波动等,可能导致个体或组织经营困难,选择退出市场。
7. 其他市场机会:个体或组织发现其他更具吸引力或潜力的市场机会,可能会选择放弃当前市场,转向其他市场,追求更大的利润和发展机会。
总之,构成退出壁垒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可以是与成本、竞争、技术、法律法规、市场条件、经济环境等相关的因素。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二)非经济性进入壁垒的种类与产生的原因
政策法律制度
阻止进入的策略性行为
指寡头垄断行业中现有企业通过相互协调,实施控制产业利润率、形 成过剩供给、针对新企业的歧视性价格等一些阻止进入的策略和行 为,由此形成阻碍新企业的壁垒。
第二节 测量进入壁垒的基本方法 产业的进入壁垒越高----新企业进入越困难----产业内企业也就越少--
进入壁垒与退出壁垒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第一节 对进入壁垒的理论分析
一、进入障碍 阻止外部企业进入并与原有的企业进行竞争的各种障碍因素。 贝恩认为,进入壁垒是“一个产业中原有企业相对于潜在进入企业的
我国学者杨治从相反的角度来定义进入壁垒,----即进入壁垒就是新企业比 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
新企业比老企业必须多承受的不利因素,都会阻碍新企业进入产业,构成进 入壁垒。
进入壁垒的特征: (1)进入壁垒是针对特定产业或企业; (2)进入壁垒是可变的; (3)进入壁垒是企业针对竞争对手采取策略性行为的主要方式,具有针对性。 (4)进入壁垒具有多样性,一般分为经济性进入壁垒与非经济性进入壁垒。
二、进入壁垒的种类及其原因 进入壁垒按其性质可以分为经济性壁垒和非经济性壁垒。 经济性壁垒具有自发性、平等性,它对所有企业都会产生阻碍,甚至
第四章进入与退出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亏损企业率 由于各种退出壁垒的存在,企业即使亏损,也不 能退出产业。我们可以用亏损企业率来度量产业 的退出壁垒,即某一产业的亏损企业率越高,该 产业的退出壁垒也就越高。
第三节 进退无障碍理论
一、进退无障碍理论的主要内容
进退无障碍理论是指厂商可以自由地、无任何损 失地进入或退出某一行业。
第二节 退出壁垒
2.违约成本和企业信誉损失 如果企业退出原有产业,就不能履行原先签订的购 销合同,企业就必须承担违约成本。同时,企业退 出产业往往被视为竞争能力不足,这会造成企业信 誉损失,其它企业可能因此不愿与这家企业签订新 的购销合同,也会增加企业融资的难度,提高融资 成本。这些因素都会阻碍企业退出原有产业。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进入障碍?构成进入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2.什么是退出障碍?构成退出障碍的因素有哪些? 3.进退无障碍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有什么局限
性? 4.进入壁垒高的产业其退出壁垒一定高吗?为什么? 5.在什么情况下,政府对企业进入数量的限制有助于
社会福利的改善?
谢 谢!
退出
壁垒种 类
第二节 退出壁垒
违约成本和企业
2
信誉损失
沉淀成本
退出壁垒
市场发育不完 4
善造成的壁垒
3
政策法规 制度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三、 退出壁垒的度量
对于退出壁垒的度量问题,至少可以从“生产能力 过剩度”和“亏损企业率”这两个指标来度量退出 壁垒。
第二节 退出壁垒
1.生产能力过剩度 在正常情况下,大多数产业的生产能力利用率应该 在70%-80%以上,即生产能力过剩度应在20%-30%以 下,我们可以通过生产能力过剩度这一指标来衡量 退出壁垒,即生产能力过剩度越高,退出壁垒也越 高。
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产业经济学习题及答案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2.产业组织3.产业结构4.产业关联5.产业政策6.淘汰产业7.新兴产业8.生产要素分类法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第一章产业经济学导论(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产业:具有某种同类属性的具有的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或系统。
2.产业组织:生产同一类(严格地说,是生产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产品)的企业在同一市场上集合而成的同一产业内各企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构,该结构决定了企业规模经济效益的实现与企业竞争活力的发挥之间的平衡。
3.产业结构:产业与产业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构及技术经济联系方式,产业结构的变化主要由需求结构、生产结构、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及其关联机制的变化体现出来。
4.产业关联:最终产品产业与生产这些最终产品所投入的中间产品产业之间以及这些中间产品产业之间的技术经济和数量结构联系,是产业结构最主要的表现特征之一。
5.产业政策:国家或地区政府为了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或社会目的,应用产业经济学的原理,以全产业为对象所实施的能够影响产业发展进程的一整套政策的总称。
6.淘汰产业:产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由于技术老化、需求萎缩、成本上升、长期亏损而不能适应市场的需要而退出市场的产业。
7.新兴产业:由于科技的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已经度过了幼年生命危险期的新的细分产业,这些新的细分产业的产品在技术工艺、用途、生产方式、用料或其他方面与原有产业的产品有较大不同。
8.生产要素分类法:按照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的比重或对各生产要素的依赖程度对产业进行划分的分类法。
可以将全部生产部门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知识密集型产业。
9.产业发展阶段分类法:按照产业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进行产业分类的一种方法。
按照这种分类法划分的常见产业有幼小产业、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夕阳产业、衰退产业、淘汰产业等等。
第二章产业组织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习题)一、名词解释:1.产业组织2.市场行为3.有效竞争4.市场结构5.市场绩效五、简答题1.简述可竞争市场理论的主要内容。
产业经济学4.进入与退出壁垒
弹簧门 - 现状调查
◆不仅是税收,在融资、行政收费、政府服务等各方 面,各种政策也无法让民企满足。一些村镇银行、 商业银行不给民营企业机会,在股权融资方面存 在很多不完善的配套政策。 “民企寻求资金是要 快、很急,希望尽快消化资金使用成本,而金融 机构审贷程序较长,不适合民营企业的使用方 式。”
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三、进入壁垒的类型
按照进入壁垒的成因把它划分为两类:结构性 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
四、退出壁垒的含义
一般而言,某一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被其他企业 击败,就应该退出该产业或市场,但由于受到种种 限制和制约,很难从该产业或市场中退出,这些妨 碍企业退出的限制因素,就称之为退出壁垒。
第二节 结构性进入壁垒
六、法律政策壁垒
如果政府认为一个产业中只适合少数几个企业 的生存,为避免过多企业进入引起的过度竞争,政 府就会实行许可证制度来限制新企业的进入。
由于政府的政策和法律一般来说都是企业无法 控制的外生变量,所以由此导致的进入壁垒是结构 性进入壁垒。
玻璃门、弹簧门现象
弹簧门,也特别喻指民间投资(特别是民营企业) 在市场准入和门槛上遭遇到有关限制,被政策“弹 出”的现象。中国民营企业进入一些行业领域,往 往会遇到两扇门的困扰:一扇是“玻璃门”,看着 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出个大包; 另一扇就是“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之后,但 又不得不在非市场因素干扰下被迫退出来。
第一节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含义
五、退出壁垒形成的原因
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多种多样,如经济的、政 治的、法律的等。构成退出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 是资产的专用性,即沉淀成本。沉淀成本的存在增 加了原有企业对已占领市场的依赖性,也是努力阻 击进入的重要原因。构成退出壁垒的行为性因素主 要是管理者的行为。
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
中国银行业进入壁垒的理论与实证分析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关键词:进入壁垒;银行准入;民营银行一、问题的提出二、银行业进入壁垒的理论分析不同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进入壁垒下了定义。
斯蒂格勒(1989)从生产成本的角度出发,将进入壁垒定义为打算进入某一产业的新厂商必须负担,而已在该产业内的厂商无须负担的生产成本。
贝恩的定义还考虑到了其他影响新企业进入的因素,认为进入壁垒是和潜在的进入者相比,现存厂商所享有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是通过现存厂商可以持久地维持高于竞争水平的价格而没有导致新厂商的进入所反映出来的,即进入壁垒是老厂商比新厂商多享有的有利条件;或者说,进入壁垒是新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所需要克服的障碍。
具体到银行业,进入壁垒就是指新的银行进入所面临的不利因素。
它不仅包括由生产成本、产品差异及银行规模等造成的经济性障碍,还包括限制、规范新的进入者的法律、规范、准则等政策性障碍;并且,由于银行业的特殊地位及资本构成,银行业的进入壁垒更多地体现为政策性壁垒。
下面对银行业的经济性壁垒和政策性壁垒分别进行分析。
(一)经济性壁垒一般来讲,构成经济性壁垒有绝对成本优势壁垒、规模经济壁垒、必要资本量壁垒、产品差异壁垒和退出壁垒等五种。
1.绝对成本优势壁垒银行业的绝对成本优势壁垒,即在位银行与新进入银行相比,除了具有产品生产以外的费用优势,还有特殊的稀缺资源。
(1)客户资源是银行业的稀缺资源。
与新进入的银行相比,在位银行拥有稳定的客户群和营销网络。
新进入者在开展业务时,首先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营销服务网络;其次,在争取客户时需要寻找、采集及挑选潜在客户的信息,需要游说对方与自己签订合约,这些都需要新进入者比在位者付出更高的交易成本。
特别是签订合约时,客户很可能是在位银行的老客户,新银行往往需要承诺更优厚的贷款条件和其他好处才能争取到别人的客户,从而导致费用支出过高。
(2)人力资源也是银行业的稀缺资源。
在位银行一般都有熟练的操作人员、有良好人际网络的营销人员以及较高素质的管理人员。
产业经济学进入和退出壁垒
其竞争性较强(而程度比较稳定)。
• ③ 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较低, • 市场集中度提高↗,垄断程度提高 • ↗,竞争程度下降↘。 • ④ 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 • 市场集中度下降↘,垄断程度下降 • ↘ ,竞争程度提高↗ 。
• ① 埋没费用(沉没成本)壁垒 • ② 解雇费用壁垒 • ③ 经营联系(结合生产)壁垒, • 如:石油精炼产业 • ④ 政策法律壁垒
(3)退出壁垒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 进入壁垒和退出壁垒的关系
• 一般情况下,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 • 退出壁垒也较高; • 而进入垒垒较低的产业, • 退出壁垒也较低。 • 是否存在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较低
• (3)进入壁垒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 进入壁垒越高, • 垄断程度越高,竞争程度越低。 • 进入壁垒越低, • 竞争程度越高,垄断程度越低。
2、退出壁垒
(1)概念: 所谓退出是指某个企业停止作为卖方 的行为,它包括破产和转产两种情 况。
企业在退出某个产业市场时所遇到 的阻碍,即退出壁垒
(2)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的产业呢? • 存在,如建筑业
退出壁垒和市场结构的关系
① 进入壁垒较(越)高,退出壁垒 也较(越)高,
• ② 进入壁垒较(越)低,退出壁垒 也较(越)低,
• ③ 进入壁垒较高,而退出壁垒较低, • ④ 进入壁垒较低,而退出壁垒较高,
① 进入壁垒较(越)高,)。
1、进入壁垒
(1)概念: 又叫进入障碍,它是指产业内已有企
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 所拥有的优势,
或者说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 不利因素或限制。
这里的新企业,既可以是新设立的企业, 也可以是原来其他产业的企业进入新的 产业领域。
进入与退出壁垒
Part
04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行业的规模经济与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的定义
规模经济是指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生产成本逐渐降低的 现象。
规模经济对进入壁垒的影响
规模经济可能导致较高的进入壁垒,因为新进入者需要达 到一定的规模才能与现有企业竞争。
案例分析
钢铁行业是一个典型的规模经济行业,需要大规模投资才 能获得回报。新进入者很难在短期内达到现有企业的规模, 因此面临较高的进入壁垒。
优化供应链管理
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生产成本和 运营成本,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 力,降低潜在进入者的进入意愿。
针对退出壁垒的策略建议
合理规划企业战略 企业应制定长期发展战略,明确 发展目标和方向,避免盲目扩张 和过度投资,降低退出壁垒。
寻求合作伙伴或被收购 在面临退出壁垒时,企业可以考 虑与其他企业合作或寻求被收购, 以实现资源整合和市场拓展,降 低退出风险。
进入与退出壁垒
• 进入壁垒 • 退出壁垒 • 进入与退出壁垒对企业的影响 • 进入与退出壁垒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建议
目录
Part
01
进入壁垒
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的存在意味着在一定时期内,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单位产品的成本会降低, 从而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新进入市场的企业需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获得经济性,否则将 面临成本劣势。
优化资产结构
企业应优化资产结构,降低固定 资产比重,提高流动资产比重, 以便在需要退出时能够快速变现 和转让。
建立风险预警机制
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和问题,提前 采取应对措施,避免陷入无法退 出的困境。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
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1.简述企业进入壁垒的构成因素。
答:(1)绝对成本优势(2)规模经济(3)产品差异化(4)政策法律制度(5)阻止进入策略行为2.简述动态竞争策略性行为。
答:(1)动态竞争的概念(2)产量领先策略(3)长期竞争策略(4)米尔各罗姆-罗伯兹垄断限价模型3.影响产业布局的因素有哪些?答:(1)地理位置因素(2)自然因素(3)人口因素(4)社会经济因素(5)科学技术因素4.行政规制运用要具备哪些经济条件?答:(1)战时经济;②供求总量或结构严重失衡;③无药可医的病态经济;(4)国有化或自然垄断产业;⑤后发展国家为了实现赶超战略;5.简述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答:德国经济学家霍夫曼对工业化问题进行了许多富有开创性的研究,提出了被称为"霍夫曼工业化经验法则"的工业化阶段理论.他根据霍夫曼比例, 即消费品工业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把工业化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消费品工业占主导地位,霍夫曼比例为(5±1);第二阶段:资本品工业快于消费品工业的增长,消费品工业降到工业总产值的 50%左右或以下, 霍夫曼比例为(2.5±0.5);第三阶段:资本品工业继续快速增长,并已达到和消费品工业相平衡状态,霍夫曼比例为(1±0.5);第四阶段:资本品工业占主导地位,这一阶段被认为实现了工业化,霍夫曼比例为 1 以下.在实际应用中,霍夫曼比例往往用轻工业品净产值与重工业净产值的比例来表示. 霍夫曼的工业化阶段理论阐述的主要是工业化过程中重化工业化阶段的结构演变情形.6.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答:(1)地域分工是在广阔的区域内,按商品分工实行生产的专门化.这一分工,把一定的(2)生产部门固定在一定地区.(3)地域分工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地域分工可以节约社会劳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5)地域分工的作用取决于社会生产方式及其变革.7.简述实现产业组织政策目标的手段主要有哪些?答:(1)控制市场结构;(2)控制市场行为;(3)直接改善不合理的资源配置;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1)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大幅度提高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减少资源消耗.(2)利用高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和基础产业,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的产业的结构,推进经济协调稳定发展.(3)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可以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竞争力,增强综合国力8.简述退出壁垒的构成因素。
王俊豪《产业经济学》课后习题详解(进入与退出壁垒)【圣才出品】
第4章进入与退出壁垒1.简述进入壁垒的含义和分类。
答:(1)进入壁垒的含义进入壁垒是能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产业内持续地存在超额利润,并能保持产业高集中度的因素。
(2)进入壁垒的分类根据限制进入的外生性因素和在位企业的主动性及其内生性,进入壁垒可分为结构性进入壁垒和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
构成进入壁垒的结构性因素主要包括:规模经济、绝对成本优势、必要资本量、网络效应、产品差异化和法规政策等。
策略性进入壁垒(或进入阻挠)又可分为三类: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未来需求结构的进入阻挠;影响潜在进入者信念的进入阻挠。
2.为什么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是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答:进入壁垒是影响市场结构的重要影响因素,具体是指使进入者难以成功地进入一个产业,使在位企业能够持续地获得超额利润,并能使整个产业保持高集中度的因素。
进入壁垒一方面可以保护产业中的在位企业,另一方面成为想要进入企业的首要阻碍。
将在位企业赚取经济利润作为衡量进入壁垒的前提条件的原因有两点:①存在超额利润,产业外的企业才有进入动机。
②如果产业中企业数量很多、没有经济利润,则几乎不存在限制企业进入的结构性因素,也很难形成进入壁垒。
如果产业中长期存在高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必然存在进入壁垒。
3.在位企业如何能够有效地阻止潜在进入者的进入?答:(1)在位企业可以通过其策略性行为设置进入壁垒,使潜在企业预期进入后无法获得经济利润,从而主动放弃进入。
在位企业进行进入阻挠,策略性投资必须具有承诺价值。
在位企业的投资能否成功阻止进入取决于三个基本条件:①策略性投资必须发生在企业的进入决策之前,而且能被进入者观察到;②这种投资能改变进入者对进入后利润的预期,从而影响进入者的进入决策;③这种投资必须是不可收回或不可逆的。
(2)根据在位企业的策略性行为影响未来收入预期的方式,可以把进入阻挠分为三种类型。
①影响未来成本结构的进入阻挠:在位企业通过策略性行为对进入后的企业的相对成本结构产生影响,使进入者在寡占市场结构中处于成本劣势,利用这种成本上的不对称,在位企业发动的价格战很容易使进入者遭受亏损,当进入者预期到在位企业的价格战是可信威胁时,就不会进入。
进入退出壁垒的名词解释
进入退出壁垒的名词解释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听到进入退出壁垒这个词组。
这个词组常常在商业、经济、技术领域被用到,它指的是一种限制或限制人或企业进入或退出某个市场或领域的条件、政策或措施。
一、什么是进入壁垒?进入壁垒指的是一种制约或阻碍人或企业进入新的市场或领域的条件、政策或措施。
这种壁垒可以包括各种形式,如法律法规、技术要求、准入门槛和市场垄断等。
其中,法律法规是一种最常见的进入壁垒形式,特别是在特许经营或专有领域中。
例如,在某些国家,政府对特许经营行业进行了监管,只有特许经营执照的企业才能进入该市场,并且需要满足一定的资质要求。
这种进入壁垒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企业和市场,限制外国竞争者的进入。
此外,技术要求也是一种常见的进入壁垒形式。
例如,在某些高科技行业,企业需要具备特定的技术和专业知识才能进入市场。
这种技术壁垒有助于保护技术先进的企业,阻碍低技术水平的竞争者进入。
二、什么是退出壁垒?退出壁垒是指一种制约或阻碍人或企业退出特定市场或领域的条件、政策或措施。
当一个人或企业决定退出特定市场时,可能会面临各种壁垒,这些壁垒可能是法律、经济或技术上的。
法律壁垒是一种常见的退出壁垒形式。
例如,在某些国家,企业在退出特定市场时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法律法规要求,比如支付特定的税费或满足雇佣员工方面的条件。
这些法律壁垒可以看作是一种限制企业退出市场的手段,有时也会成为企业决定退出的障碍。
除了法律壁垒,经济壁垒也可以成为退出市场的阻碍。
例如,在某些行业中,企业需要支付高昂的退出成本,比如解雇员工、清偿债务或处理资产。
这些经济壁垒可能会使企业在退出市场时面临财务困境,进而影响其退出决策。
三、壁垒的影响与应对进入退出壁垒和市场竞争密切相关。
一方面,进入退出壁垒可以有助于保护市场的稳定,并为本地企业提供更多的竞争优势。
然而,过多或过高的进入退出壁垒可能会阻碍市场创新和降低竞争。
在进入和退出壁垒的影响中,对于创新和竞争的平衡存在着很多争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形成壁垒的原因很多,主要有:
规模经济
必要资本量及埋没费用
产品差别
绝对费用
政策法律
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行为等等。
(1)由规模经济形成的进入壁垒。
企业在取得一定市场份额前,不能以最低成本生产。单位产品成本最低时的最小最佳规模(单位生产成本最低时的最小产量)占市场规模(产业需求量)比重很大的产业,往往集中度很高,也是垄断程度较高的产业。新企业的进入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和较高的起始规模,而且难于站稳脚跟。
(2)解雇费用形成的退出壁垒。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要给解雇工人支付退职金和解雇工资。有时为了让工人改行,还需要支付培训费用和行政费用。这些费用是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需要付出的代价,也构成了退出壁垒。
(3)固定成本形成的退出壁垒,主要包括:如果企业准备退出,撕毁原本订立的购买原材料及推销产品的长期合同会被罚款,企业必须支付违约成本;企业的退出会影响职工的情绪,生产能力下降,财务状况容易恶化;退出表明企业没有发展前景,增加了企业转移出去后的融资困难,使企业的信用等级降低,提高了融资成本,等等。
(4)结合生产形成的退出壁垒。结合生产在许多产业中存在,例如,在石油精炼产业中,从汽油到轻油、煤油、重油等多种油品都使用石油作原料进行结合生产。现在即使重油的市场需求显著下降,但降低重油的产量却有限度。这样,在结合生产的产业,即使一部分市场需求下降,但作为结合生产结果的一部分要单独退出是相当困难的。
(6)由法律、行政规制(管制)造成的进入壁垒。所谓法律、行政进入壁垒是指为了保证资源有效配置,采取立法形式指导和干预企业进入行为,调整企业关系的公共政策。从现象上看,无论行政性壁垒还是法规性壁垒都要使用一定的强制手段,这是它们的共同之处。在某些行业内存在的实业许可制、认可制,使得其他企业进入的可能性变得很小。例如煤、电、水等行业的垄断性经营就属于此类,而关税、非关税壁垒这些由国家制度形成的贸易障碍是难以用降低成本或增加广告等促销费用的办法来克服的。
(5)绝对费用形成的进入壁垒。既存企业一般都已占有一些稀缺的要素和资源,购买这些要素和资源所付费用是很大的,这就是绝对费用。相对于新企业,既存企业在绝对费用和资源占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包括对资源的占有、技术、销售渠道和市场的垄断,以及对本行业的专家和技术工人的拥有等各个方面,因而生产、经营和研究开发的成本相对比较低。
(2)必要的资本量壁垒。必要的资本量是指企业进入某一产业时最低限度的资本数量。必要资本量越大,筹措越困难,壁垒就越高。
(3)埋没费用壁垒。如果在企业能够筹集资金进入,并且在进入早期遭到失败后,能够将设备、厂房按接近于原值的价格卖给其他企业,那么必要资本量的巨额化不能成为强大的壁垒。但如果按比较低的价格出售,或只能转卖一部分设备,剩下的不可能回收的资金称为“埋没费用”,因此,埋没费用的大小成为进入壁垒的重要因素。
进入壁垒是由多个因素结合而成。但即使进入壁垒很高,如果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该产业的利润率和需求成长率都很高,那么也会诱发进入。
2、形成退出壁垒的因素主要有:
(1)由埋没费用形成的退出壁垒。企业投资后形成的固定资产,由于特定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而变得特殊化,形成专用性资产。在很多情况下不容易将专用性很强的固定资产转卖给他人或其他企业。当企业退出某一产业时,不得不放弃一部分设备,这些设备的价值就不能全部收回或完全不能收回。这部分不能收回的费用叫做埋没费用或沉没成本,它是企业退出产业时的一种损失,也就构成了企业退出时的障碍。埋没费用越大,法规形成的退出壁垒。政府为了一定的目的,往往通过制订政策和法规来限制生产某些产品的企业从产业内退出。例如在电力、邮电、煤气等提供公共产品的产业中,各国政府都制订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来限制企业的退出。
(7)既存企业的战略性阻止进入行为。原有企业为了巩固自己在市场上的地位,采取各种对策以阻止和威慑新企业的进入。在卖方高度集中的寡头垄断产业中,原有企业互相协调,把利润率限制到自己产业中相当于进入壁垒高度的程度,采取有效的阻止进入政策,并相应地采取一些阻止进入的行动,如一次性降低价格,重新获得或强化绝对费用壁垒中原有企业的优势。
(4)产品差别形成的进入壁垒。产品差别对企业产品的销路和市场占有率有很大的影响,当由产品差别(设计、广告等)形成的成本对新厂商更高时,产品差别才成为进入壁垒。消费者对差别化产品的心理上的认同感颇深。对于原有企业来说,他们在广告宣传上只保持原有的力度或稍加改变即可,无需花费巨额的支出。但对于新企业,万事需从头做起,在解决了设计和制造方面的难点之后,还要想方法使公众相信新企业的产品与众不同,这无疑要比原有企业花费更多的广告和设计费用。例如在汽车和家用电器行业里,原有企业建立了区域性或全国性的推销网和服务网,新企业要建立与之相匹敌的系统不是一朝一夕能做到的。因此原有企业的产品差别程度便成为一道进入壁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