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尼:北京软件产业发展战略规划
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

2017
2020
2025
总目标 建成全球新兴的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
产业 规模
智能机器人研发创新基地、产业创新基地建成,培育形成 标志性创新成果更多涌现,技术、产品创新模式大幅拓展,
1—2 家国内龙头企业、10 家行业领军企业。
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智能机器人产业收入达到 120—150 亿元。
设立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建设机器人双创基地,构建开放式众创空间,打造国内领先的机器人产业融合生态圈。
举办国际性产业论坛、行业展会、机器人大赛和各类创新创业活动。建设国际一流的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科技研发与产业服务平台。
加强人才 培养
引进和培养一批机器人领域全球顶尖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团队。加快建成多层次、高质量的人才梯队。
基于运动控制器的控制系统、基于总线的高性能控制器、核 心芯片等,核心控制系统自主研发和产业化。
关节位置、力矩、视觉、触觉等高性能传感器以及电子皮肤、模块 化传感器等,产品实现集成创新和集成应用。
高磁性材料优化、一体化优化设计,具备高精度、高功率密度、高力矩特点的高性能机器人专用伺服电机和驱动器。
适合机器人应用的高效率系列化减速器,开发抓取与操作功能的多指灵巧手和具有快换功能的夹持器等末端执行器等。
实施“智造 100”工程项目。支持企业应用工业机器人及系统解决方案。加大医疗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应用力度,建成一批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
优化机器人 产业布局
完善机器人 产业生态
营造产业合 作良好环境
以中关村为核心加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研发。依托亦庄打造机器人产业创新基地和“中国制造 2025”示范区。依托京津冀联网智 能制造工程推动京津冀智能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23.09.08•【字号】石政办发〔2023〕5号•【施行日期】2023.09.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的通知石政办发〔2023〕5号各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委、办、局、处,各区属机构:经区政府同意,现将《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3年9月8日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为抢抓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机遇,推动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研发和创新应用,打造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增强发展新活力,建设具有区域影响力的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集聚区,结合石景山区发展实际,制定《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集聚区工作方案》。
具体内容如下:一、工作原则(一)建立专班,加强工作统筹成立石景山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工作专班,由常务副区长李先侠任组长,副区长王智勇、李文化任副组长,专班办公室设在园区管委会,区发展改革委、区经济和信息化局、区科委等相关部门和企业机构等作为专班成员单位(详见附件)。
区级专班将联动市级专班,研究审议重大专项工作,协调解决推进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统筹推进集聚区建设发展。
(二)突出重点,推动资源集聚发挥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引领和产业生态伙伴优势,运用专业孵化器在科幻、互联网3.0领域企业孵化加速和产业空间运营经验,强化产业联盟与专家智库、高校科研院所协同联动,积极导入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产业资源,上下游紧密衔接,产学研密切协同,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形成融通发展态势。
(三)有序推进,构建产业体系把握人工智能技术演进趋势,聚焦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方向,完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算力支撑;聚焦核心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提升孵化能力,引育重点企业;推动成果转化,建设示范应用场景;开展先行先试,制定专项支持政策;强化服务保障,打造人才集聚高地;分阶段明确任务,有序构建通用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体系。
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

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研究目的与内容 (4)1.3 研究方法与路径 (5)二、数字经济概述 (7)2.1 数字经济的定义与特征 (8)2.2 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9)2.3 数字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关联 (10)三、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现状分析 (11)3.1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概况 (13)3.2 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与布局 (14)3.3 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16)四、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 (17)4.1 促进创新驱动发展 (18)4.2 提升资源配置效率 (19)4.3 加强区域协同创新 (21)五、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证分析 (22)5.1 模型构建与变量选取 (23)5.2 实证结果与分析 (25)5.3 稳健性检验与机制研究 (27)六、案例分析 (28)6.1 北京市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 (29)6.2 天津市数字经济的发展策略 (31)6.3 河北省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 (32)七、结论与建议 (33)7.1 研究结论总结 (35)7.2 政策建议与发展策略 (36)7.3 研究展望与不足之处 (37)一、内容概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通过分析数字经济的发展现状、特点及其在京津冀地区的应用,从而评估数字经济在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升级、创新驱动、以及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研究首先回顾了数字经济的内涵和全球发展态势,接着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的宏观背景,分析该地区的经济增长模式、产业结构以及面临的挑战。
在较为全面的文献回顾基础上,本研究构建了一个包含数字经济、产业结构、创新能力和区域协调发展等指标的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模型。
研究将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数据分析、实地调研、访谈、案例分析等方式,深入分析数字经济对京津冀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数字经济对当地传统行业转型升级的促进效应,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作用,以及数字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培育效果。
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包新发展的若干措施

北京市作为我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和人工智能发展。
为了加快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发展,北京市不断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措施,积极引导和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以下是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包新发展的若干措施: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1.设立专项资金。
北京市将设立专门用于支持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的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2.建立创新创业基金。
鼓励社会资本参与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建立创新创业基金,为优秀的人工智能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推动产业发展。
二、政策扶持和优惠政策1.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区。
北京市将建立人工智能产业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吸引人工智能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2.制定税收优惠政策。
对于从事通用人工智能相关研发和创新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研发成本,激发创新活力。
三、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1.建立人才培养基地。
北京市将建立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基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引进国内外优秀教育资源,培养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专业人才。
2.引进海外人才。
鼓励引进海外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优秀人才和专家,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和发展评台,支持他们在北京从事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和创新。
四、加强科研与产业融合1.建立科研评台。
支持建立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评台和联合实验室,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加速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2.推动产学研合作。
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攻关解决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关键技术难题,推动科技和产业融合发展。
五、完善监管和法律体系1.建立人工智能技术标准。
北京市将建立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标准体系,统一行业标准,规范发展,保障人工智能技术的安全和可靠性。
2.加强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
完善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保障个人和企业的数据安全,促进良好的人工智能应用环境。
以上就是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包新发展的若干措施,通过政策扶持、资金支持、人才培养和科研产业融合等多方面的措施,将进一步推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应用,推进北京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通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高地和产业聚集地。
行业背景、经济运行情况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行业背景、经济运行情况及产业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目录1. 内容概述 (2)1.1 研究背景与目的 (2)1.2 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4)2. 行业概述 (5)2.1 行业定义与分类 (6)2.2 行业历史回顾 (8)2.3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趋势 (9)3. 经济环境分析 (11)3.1 GDP与收入水平 (13)3.2 就业状况 (14)3.3 消费者行为分析 (15)4. 产业竞争格局 (17)4.1 主要参与者介绍 (18)4.2 市场份额分布 (19)4.3 主要竞争因素分析 (20)5. 产业发展趋势预测 (22)5.1 技术创新趋势 (23)5.2 政策影响因素分析 (24)5.3 市场需求预测 (26)6. 挑战与机遇分析 (27)6.1 目前面临的主要挑战 (29)6.2 可能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 (30)6.3 未来发展机遇点识别 (32)7. 结论与建议 (33)7.1 主要发现总结 (34)7.2 对相关利益方的建议 (35)1. 内容概述本报告旨在深入剖析特定行业的背景状况,全面评估当前的经济运行态势,并基于这些分析,探讨产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报告首先会对行业的整体情况进行概述,包括行业的定义、分类、产业链结构以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报告将重点分析行业的经济运行情况,涉及行业内的生产、销售、利润等关键经济指标,以及这些指标的变化趋势和影响因素。
在此基础上,报告将进一步探讨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这包括对技术进步的预测、市场需求的变化、政策变动的潜在影响,以及国际竞争格局的演变等方面的分析。
通过综合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方法,报告旨在为行业内的企业、投资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信息,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1.1 研究背景与目的随着全球经济的深度融合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爆炸、创新层出不穷的时代。
在此背景下,各个行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
构建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科技条件平台

构建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科技条件平台发布时间:2011-7-11信息来源: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摆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部分的首要位置。
北京市委、市政府结合贯彻落实国家创新战略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提出构建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奋斗目标。
北京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市委刘淇书记、朱善璐副书记先后针对强化科技公共服务平台做过重要批示,要求北京市进一步加强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做好科技条件平台规划布局,建设具有北京特色的科技条件平台,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做强做大,更有力地支撑首都区域创新体系的建设。
首都科技条件资源是国家创新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首都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战略资源。
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首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也是提升首都科技地位与影响的重要战略举措。
通过科技条件平台建设,以联盟化和信息化为手段,促进科技条件资源开放、共享,发挥科技条件平台服务于科技重大专项、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方面的支撑作用。
一.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建设取得成效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建设和运行是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多方参与、以需求为导向、着眼于科技成果转化、通过公益化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发掘、激活、整合现有科技条件资源,提高条件资源的利用率,使条件平台逐步适应了创新型城市建设的需要。
首都科技条件具有资源丰富、覆盖创新的各个环节、中央在京资源比重大、资源质量高、分析检测类资源多等特点,分为科技基础条件、成果转化条件、中介服务条件、人才资源等方面。
其中在科技基础条件方面,根据北京科技条件信息网显示:北京地区科技装备资源现有50万元以上大型仪器设备共2338台套,价值为33个亿;共有 13大类5万元以上大型科学仪器设备4676台(套),总值 65亿元。
在成果转化条件方面,北京地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60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6个, 10家大型分析测试中心,66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原文及政策解读

北京市促进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发展的若干措施原文及政策解读措施原文:为贯彻落实《北京市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和创新平台催化作用,整合创新资源,加强要素配置,营造创新生态,重视风险防范,推动本市通用人工智能实现创新引领和理性健康发展,特制定以下措施。
一、提升算力资源统筹供给能力(一)组织商业算力满足紧迫需求着力发挥本市算力资源优势,实施算力伙伴计划,通过与云厂商加强合作,加快归集现有算力,明确供给技术标准、软硬件服务要求、算力供给规模和支持措施,为创新主体提供多元化优质普惠算力,保障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算力需求。
(二)高效推动新增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将新增算力建设项目纳入算力伙伴计划,加快推动海淀区、朝阳区建设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北京数字经济算力中心,形成规模化先进算力供给能力,支撑千亿级参数量的大型语言模型、大型视觉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科学计算大模型、大规模精细神经网络模拟仿真模型、脑启发神经网络等研发。
(三)建设统一的多云算力调度平台针对弹性算力需求,通过建设多云算力调度平台,实现异构算力环境统一管理、统一运营,便利创新主体在不同云环境上无缝、经济、高效地运行各类人工智能计算任务。
进一步优化本市与天津市、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等区域算力集群的直连基础光传输网络,提高环京地区算力一体化调度能力。
二、提升高质量数据要素供给能力(四)归集高质量基础训练数据集组织有关机构整合、清洗中文预训练数据,形成安全合规的开放基础训练数据集;持续扩展多模态数据来源,建设高质量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大模型预训练语料库,支持在依法设立的数据交易机构开展数据流通、交易。
(五)谋划建设数据训练基地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先试示范区,探索打造数据训练基地,推动数据要素高水平开放,提升本市人工智能数据标注库规模和质量。
鼓励开展内容信息服务的互联网平台提供高质量语料数据,供创新主体申请使用。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

北京市关于进一步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发展的若干措施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商务部科技部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函[2023]7号),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在本市集聚发展,推动实现外资研发中心数量、能级双跃升,进一步畅通链接全球创新资源渠道,促进创新要素跨境流动,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支撑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特制定如下措施。
一、支持外费研发中心提级扩容(一)吸引外资研发中心在京落地集聚。
充分发挥北京教育、科技、人才优势,支持知名跨国公司和国际顶级科研机构在京首次设立实体化研发创新中心或开放创新平台。
引导新设外资研发中心围绕区域主导产业,在有基础、有条件的国际合作重点区域集聚发展,推动打造国际研发集聚区,根据其在引入国际创新资源、扩大开放合作等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资金支持。
(二)鼓励外资研发中心提升创新能级。
支持在京外资研发中心由区域级研发中心提升为大区级或全球级研发中心,依据其在提升本地创新体系整体效能方面的综合评估结果,给予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资金支持。
对外资研发中/阴E京落地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等高精尖产业重大优质项目,符合条件的予以支持,并纳入市级重点项目落地与投资促进专班机制给予专项调度。
二、支持开展高水平科技创新(三)支持外资研发中心加大研发投入。
落实国家支持科技创新的税收政策,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符合条件的研发支出费用享受税前加计扣除政策。
加快实施外资研发激励计划,探索采用“免申即享"方式对外资研发中心上一年度研发投入给予支持。
加强对外资研发中心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宣传和辅导服务。
(四)支持外资研发中心深度融入本地创新体系。
支持外资研发中心独立或牵头承担北京市科技研发、国际合作、应用场景示范等政府科技彳壬务。
支持外资研发中心聚焦本市高精尖产业,搭建概念验证中心、共性技术平台等创新服务平台,开展前沿技术协同创新。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1•【字号】丰政发〔2022〕8号•【施行日期】2022.02.2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的通知各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区政府各委、办、局,各区属机构:现将《“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政府2022年2月21日“十四五”时期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发展建设规划目录第一章发展回顾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三五”丰台园发展回顾1.经济发展跃上新台阶,质量效益实现双提升2.支柱产业形成核心优势,新兴产业发力趋势明显3.创新要素聚集能力强化,双创活力带动作用显现4.科技研发力度不断加大,创新能力活力显著增强5.开发建设进程稳步推进,空间设施品质大幅改善6.企业服务能力全面升级,营商环境体系不断优化(二)把握“十四五”时期发展新形势1.丰台园需要在政策利好的战略支撑中谋划发展新思路2.丰台园需要在扩大内需的发展格局中捕捉发展新机遇3.丰台园需要在中关村统筹发展布局中满足发展新要求4.丰台园需要在丰台发展上台阶过程中担负发展新使命第二章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与总体思路(二)基本原则(三)发展目标1.总体目标2.具体目标第三章主要任务(一)做大做强优势产业集群,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1.打造两大千亿产业集群2.全力培育新兴产业集群3.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发展(二)加大创新资源汇聚力度,植厚创新创业生态沃土1.加速金融要素资源聚集,强化资本驱动创新2.聚焦硬性科创平台打造,夯实科技创新基础3.推进硬核创新载体建设,提升创新孵化质量4.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提高企业双创效率5.加速创新人才高地构建,发挥创新引领作用(三)深化对外开放对内协同,提升园区综合发展能级1.大力实施“引进来”工程2.支持园区企业“走出去”3.强化多维度协同发展(四)优化全域产业空间布局,大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1.探索体制机制与开发模式创新2.推进场所营造与智慧园区建设3.着力构建“2+N”创新空间格局(五)“两区”建设激发开放活力,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1.加大政策创新保障力度2.提升企业发展服务能力3.打响园区科技创新品牌4.强化园区招商能力建设5.加强两级人才服务保障第四章组织与保障(一)创新体制机制(二)协同政策引导(三)严格准入标准(四)统筹规划实施(五)强化人才支持第一章发展回顾与面临的形势(一)“十三五”丰台园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丰台园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园区、科技创新中心重要承载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的发展定位,聚焦服务北京“四个中心”建设和丰台区新时期战略定位,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经济质量、产业质量、创新质量、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北京市科技支撑产业发展的路径

S h i J i a n S i K a o l 实践思考
低科 技产 业 , 尤其 是 中低 科 技产业 的关 键共 有技 术 基 于任 务建立 的各 类合作机 制。通过构建政产学 研 研发 突破 和推 广应 用 , 通 过集 成创 新夯 实 中低技 术 用联合体 开展合作 创新 , 是整合 “ 自上而下 ” 和“ 自下 产业发展 , 为高科技产业 的发 展提供 产业基础 。 实现产 业转型升 级 。影 响企 业创新空 间拓展 的因素 主要有 三个方 面 , 即市场 因素 、 技术 因素和创新 能力 而 上” 两 种创 新动力 、 充 分发挥 首都科 技 资源优 势 、 的调控作 用 , 充分利 用企 业与 科研教 学机 构 的创 新 积极性 , 整合企业 与机构 的科技 活动优势与 资源 , 促
产业 发展与科研经 费投入 关联性强 ; 创新 动 推动实现产业创新 , 就技术发展方 向而言 , 主要通过 为核 心 ,
多为产 品 、 过程 、 组 织和 市场等 领 共 性技术 创新 而实现 产业创新 。 “ 自下而 上” 的优势 力 主要来 自内部 ,
技 术创 新难度 大 , 创新 风 险高 , 但 在 技术创 新 、 产 品研 发 、 产 品市场 拓展等 , 劣势 体现 域 的系统性创 新 , 在公共 技术研 发动力 不足 。 “ 自上 而下 ” 的优 势体现 潜在 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高 。包括北京在 内我 国区域
在配置 公共 资源 、 促 成企 业联盟 和组织关 键公 共技 产 业体 系的 主体 不是 高科 技 产业 而是 中低科 技 产
术研发等方面 , 但 不 足 的是 需 要 谋 求 企业 创 新 支 业 。 中低科 技产业 是最 为重要 的就业 部 门 , 也是 高
产业园定位策划报告

产业园定位策划报告目录一、前言 (2)1.1 编制背景与目的 (2)1.2 报告范围与研究方法 (3)1.3 报告结构与内容概述 (4)二、产业园概述 (5)2.1 产业园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6)2.2 产业园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7)2.3 产业园产业定位与发展战略 (8)三、市场需求分析 (9)3.1 目标市场定位 (10)3.2 市场需求趋势分析 (11)3.3 目标客户需求调研 (12)四、竞争态势分析 (13)4.1 主要竞争对手概况 (14)4.2 竞争优势与劣势分析 (16)4.3 竞争策略与建议 (17)五、产业园定位策划 (19)5.1 产业园功能定位 (20)5.2 产业园形象定位 (21)5.3 产业园品牌定位 (22)六、产业规划与发展策略 (23)6.1 重点产业发展规划 (24)6.2 产业布局与空间布局 (25)6.3 产业链整合与协同发展 (27)七、投资分析与效益预测 (28)7.1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计划 (30)7.2 产值与税收预测 (31)7.3 社会效益评估 (32)八、实施计划与保障措施 (33)九、结论与建议 (33)9.1 结论总结 (35)9.2 建议与展望 (35)9.3 落实措施与行动计划 (36)一、前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园区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竞相投资兴业的热点领域。
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管理也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企业的高度重视。
本报告旨在对某产业园区的定位策划进行全面分析和研究,以期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本报告首先对产业园区的发展背景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国内外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后续的定位策划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产业园区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综合分析,明确了产业园区的优势和劣势,为制定合理的定位策略奠定了基础。
根据产业园区的定位目标和发展需求,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定位策划措施,包括产业布局、产业结构调整、人才引进、技术创新、政策扶持等方面,以期为产业园区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向世界级软件产业基地迈进-PPT精品文档

25.6%
27.6% 30.0%
● 软件企业和软件人才增多。
• 2000年底,我国从事软件开发、研制、销售、维护和服 务的软件企业有3,000家左右,加上兼营软件的企业,总 数大约有5,000家. • 年销售额超过10亿元的企业有6家,超过5亿元的有15家, 超过1亿元的达69家。 • 全国软件从业人员约33.5 万人,其中专门从事软件技术 工作的软件人员约18.6万人,此外还有近 30万人在各领 域从事与计算机软件应用、科研与教学相关的工作。
中国发展软件产业的总体目标:
• 产品替代目标: 在涉及国家政治、经济、信息安全的关键部位基本采 用自主开发的软件系统及产品。 • 软件改造传统产业目标: 实现价值为 200亿元的软件与其他产业融合,促进产 品升级与创新,带动2000亿~3000亿元的产业规模。
5、中国软件产业的区域布局
• •
120 100 80 60 40 20 0 ±¾ ¾¾ ¾¾ 30.79 22.17 17.86 12.57 12.27 10.09 110.04
• 根据中国信息产业部预测,国内电子信息产品市场总 规模到2019年将达到20,000亿元。 • 2019年预计中国市场需求: 微机1,500万台 服务器20万套, 显示器2,000万台, 局用程控交换机2,000万线, 移动交换机2,500万部, 移动通信手机2,000万部, 光纤600至800万公里。 DVD1500万台 集电视,计算机,通信为一体的多媒体一体机、机顶 盒、数字家庭影院、数码相机等家用数字化,网络化 产品也将大量进入家庭。
1994
49 58 107 18%
2019
68 77 145 32.7%
2019
92 113 205 46.8%
科尔尼-北京市软件产业(软件园)发展战略规划

资料来源:科尔尼公司分析; IDC
软件产业结构-软件产品分类
软件产业可以按照产品层次分为四类,各
类软件产品有各自的特点
分类
概述
举例
企业级应用
• 可供多用户使用的企业信息 系统
• 通用的商业管理软件和针对 具体行业的应用软件
• ERP系统 • CRM软件 • 银行信用评估系统
软件产品
个人级应用 开发软件
主要活动描 述
旨在创造基础性的新技 术或标准的活动,例如 ,并行处理软件,新的 计算机语言等
应用现有基础技术创造 产品的活动。通常侧重 将商业逻辑/概念转化为 软件产品服务中
为满足终端用户需求提供 确保终端用户软件持续良好
软件产品或完整的可运营 地运转的活动。包括外包和
软件解决方案
培训
注:
该价值创造机制主要描述整个产业的价值创造活动,而非描述某一个具体的公司的活动
渠道和技术人才
中
高
区域性 技术人才
高
人均价值创造
中 –高
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高
低–中
低
投资风险
非常高
实现价值所需 时间
长期 通常为3-5年
资料来源: 科尔尼公司分析
高-中
中期 通常为2-3年
低
短期 通常为 0.5 – 1年
低
短期 通常为0.5 - 1年
世界知名的软件公司的业务通常涵软件盖产业多结构-种价值创造机制
实现价值的 时间跨度
通常是长期的,与产品 或服务的商品化程度相 关
从开发完成开始(一般 多于2年),并取决于 产品的在市场上的接受 程度
根据产品类型和个性化要 求程度从下一个计费周期 (一般为2个月)到多于 一年不等
北京中关村地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发展的趋势 作用及政策建议

1、国际形势不确定
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和贸易摩擦的加剧,给我国黄金行业带来了较大的不确定 性。此外,国际金价的大幅波动也会对我国黄金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
2、市场饱和度提高
我国黄金市场已经呈现出较高的饱和度,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因此,黄金行 业需要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以应对市场的挑战。
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是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设立的以研发为核心业务的机 构,负责公司的技术研发、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工作。这些研发中心通常具备 世界一流的研发设施和人才,拥有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创新能力。在北京中关村地 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影响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 展的重要力量。
2、政策环境改善
为推动黄金市场的发展,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包括推进黄金市场对 外开放、加强黄金市场监管、促进黄金产业结构调整等。这些政策的实施将进一 步优化黄金行业的政策环境。
3、技术趋势创新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国黄金行业在技术上也在不断进步和创新。数字化、 智能化等技术的应用,将为黄金行业带来更多的创新机遇和经济效益。
感谢观看
北京中关村地区跨国公司研发 中心发展的趋势 作用及政策建
议
基本内容
北京中关村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带,也是跨国公司 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的重要区域。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在 北京中关村地区的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作用,同时也面临一些挑战。本次演示 将围绕北京中关村地区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发展的趋势、作用及政策建议展开讨论。
北京中关村跨国公司研发中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些 研发中心对于跨国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 跨国公司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市场和消费者需求,优化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 争力。其次,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对于促进北京中关村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具有积极作用。
计算机行业周报:“十四五”强调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转型将提速

行业周报“十四五”强调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数字化转型将提速计算机2021年03月08日强于大市(维持)行情走势图证券分析师付强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20070001f ********************.cn闫磊 投资咨询资格编号 S1060517070006 ************y *******************.cn⏹ 行业要闻及简评:1)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
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深入谋划推进“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继续发展工业互联网,丰富5G 网络应用场景,运用好“互联网+”推进新业态新模式;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数字经济相关领域景气度持续提高。
2)工业互联网企业座谈会在京召开,各行业共同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
本次座谈会聚集各行业代表企业深入探讨《计划(2021-2023)》落地的具体方案措施,进一步深化工业互联网于各行业之间的融合应用,推动形成产业生态,预计网络基础、平台等关键领域的建设会提速。
⏹ 一周行情回顾:上周,计算机行业指数上涨0.94%,沪深300指数下跌1.39%,行业跑赢大盘2.33pct 。
年初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计算机行业指数累计下跌5.54%,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0.99%,计算机行业指数累计跑输6.53pct 。
截至上周最后一个交易日,计算机行业市盈率为56.76。
计算机行业263只A 股成份股中,217只股价上涨,0只持平,45只下跌,1只持续停牌。
⏹ 投资建议:由于市场风格的切换,快报业绩较好、估值相对合理的标的表现更好一些,相反前期涨幅较高、业绩增长相对平稳的公司,回调较为明显。
具体板块来看,网络安全、医疗IT 、金融科技等板块的一些估值相对合理以及业绩超预期的标的,涨幅领先;云计算、智能汽车以及信创等板块的多数标的则回调较为明显。
我们预计,短期这一趋势将延续,一些优质赛道且估值相对便宜的公司(尤其是近期业绩较好的公司),预计将有着更好的表现。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2003)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2003)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3.11.14•【字号】京政办发[2003]63号•【施行日期】2003.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的通知(京政办发[2003]63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各市属机构:经市政府批准,现将《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贯彻落实。
二00三年十一月十四日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体制改革方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适应深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进一步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深化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特制定本改革方案。
一、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中关村科技园区是在市场机制主导下,依靠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而发展起来的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特别是1999年国务院作出加快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的重要批复后,中关村科技园区又一次快速发展,实现了“三年大变样”的阶段性目标,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知识经济在中关村科技园区初见端倪,“中关村”成为首都知识经济的“龙头”和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品牌,引起了世界关注。
当前,中关村科技园区进入了创建世界一流科技园区的新的发展阶段。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我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和进行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在继续加快基础设施等硬环境建设的同时,必须进一步深化管理体制改革,着力在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营造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政策法制环境、培育和建立为科技企业服务的投融资体系和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进一步开辟企业家参与园区建设发展的重大决策和民主管理的渠道、实现管理重心下移等方面进行制度创新的探索,从而为推动首都知识经济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实现中关村科技园区“五年上台阶”和“十年创一流”的战略目标,注入强大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