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拉德反应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结构式表示
美拉德反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4. Maillard反应产物的其他功能
Title in Step 1here 益生元
抗增殖
抗氧化
MRPs的 生物活性
Title in 抗诱 here
变
降血压
Title in 抗肿瘤 here
综上所述,美拉德反应对食品在加工与贮藏中的影
响既有人们所期望的,也有人们所不期望的,这些都必 须引起食品工程技术人员足够的重视,并要在正反两方 面影响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图1 美拉德反应过程
二、影响 Maillard反应的因素
Maillard反应机制相当复杂, 不仅与参加反应的羰基化合
物及氨基化合物有关,而且还与温度、氧气、水分、金属离
子等外界因子有关。 了解这些因素对Maillard反应的影响,有助于我们控制食 品褐变,,对食品工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1. 糖
三、Maillard反应控制方法
1. 使用不易褐变的原料
2. 降低温度 3. 降低 pH值 4. 调节水分活度 5. 隔离空气
6. 钙镁离子则对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褐变抑制剂
1. 亚硫酸盐是使用最为广泛且有效的Maillard反应褐变抑制剂。主要
有: 亚硫酸钠 、亚硫酸氢钠 、焦亚硫酸等。
⑴ 亚硫酸根先与羰基结合, 然后再与氨基化合物缩合, 缩合物不能进一
美拉德反应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一、美拉德反应(Maillard反应)
美拉德反应的抗氧化性褐变及荧光性
美拉德反应的抗氧化性褐变及荧光性1.美拉德反应1.1简介美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MR)是羰基化合物(尤其是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等)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非酶促褐变反应,也被称为羰氨反应。
该反应最早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Maillard)于20世纪初发现,当他把甘氨酸与葡萄糖的混合物加热时,发现形成了褐色的类黑精,此类反应即被称为美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
1.2美拉德反应对食品的影响⑴色泽:一般来说,将食品加热或将食品长期贮藏就会产生类黑精褐色色素。
含有类黑精的食品有很多,如面包、烤肉、烤鱼、咖啡、麦茶等。
而酱油、豆酱等调味品中褐色色素的形成也是因为美拉德反应,这种反应也称为非酶褐变反应。
这些食品经加工后会产生非常诱人的金黄色至深褐色,增加人们的食欲。
在奶与奶制品的加工与贮藏中也会发生非酶褐变,基本过程是:酪蛋白末端氨基酸赖氨酸的氨基与乳糖(或其他糖类)的羰基发生反应,生成氨代葡萄糖胺,然后通过Amadori分子重排,再经裂解、脱水等过程而生成棕褐色物质。
但这种褐变却不是人们所期望的,而是食品厂家所要极力避免的。
在面包生产的上色工序中,色泽变化的基础物质是含有还原基的糖与含有氨基的化合物。
添加不同的氨基酸与糖类,可使面包表皮产生金黄色、黄色、明亮的褐色以及深褐色。
在生产上可用控制还原糖的量来调节褐变的程度,也可用增减氨基酸的量来控制。
另外,在焦糖色素生产工艺中也应用到美拉德反应,这种工艺是在糖质原料中加入一定量的含氨基化合物)如氨、铵盐、氨基酸等,在125~140℃下使之进行反应生产焦糖色素。
酱香型白酒香味物质的产生、风格的形成,也是美拉德反应的结果。
酱香型白酒的高温大曲的制作及酿酒发酵过程,均在微酸或偏酸的条件下进行,因而Amadori化合物主要发生1,2-烯醇化,而2,3-烯醇化则较缓慢,即反应产物主要是呋喃类衍生物—糠醛类风味成分,而吡喃酮等特征组分含量则较少。
美拉德反应介绍
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一种普遍的非酶褐变现象,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应用之中,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简介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反应图示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
所谓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胺反应。
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应用之中,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反应机理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
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nonenzimicbrowning)。
1953年Hodge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提出了系统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阶段。
起始阶段1、席夫碱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2、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
3、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
中间阶段在中间阶段,Amadori化合物通过三条路线进行反应。
1、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应活性不小于氨基处于α位旳。
C、pH
受胺类亲核反应活性旳制约,碱性条件有利于Maillard反应旳进行, 而酸性环境,尤其是pH<3下列能够有效旳预防褐变反应旳发生。
D、反应物浓度、含水及含脂肪量
Maillard反应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完全干燥旳情况下Maillard反应难 于发生,含水量在10~15%时轻易发生;脂肪含量尤其是不饱和脂肪酸含 量高旳脂类化合物含量增长时,Maillard反应轻易发生。
焦糖化反应有两种反应方向,一是经脱水得到焦糖(糖色)等产物; 二是经裂解得到挥发性旳醛类、酮类物质,这些物质还能够进一步缩合、 聚合最终也得到某些深颜色旳物质。这些反应在酸性、碱性条件下均可 进行,但在碱性条件下进行旳速度要快得多。下面分头简朴简介有关旳 反应过程。
1 焦糖旳形成
单糖和某些二聚糖均可发生焦糖化反应,但不同旳糖反应旳条件、 过程及产物有所差别。下页以常见单糖及蔗糖为例,简要阐明其反应旳 情况。
C
H
H
O 2,3-烯醇化
C OH
- RNH2
C OH
CH2 C OH CO
CH3 CO CO
CH3 CO C OH
CH2OH 酮式果糖胺
CH2OH
CH2OH
CH2OH
OH CH2OH
还原酮
其中第一步为烯醇化旳过程;第二步为脱去RNH2,分子内重排;第 三步为烯醇式转化为酮式;最终一步是3,4-C之间旳烯醇化。(P53教材上
HOH2C O
OH
O
无水加热
O HOH2C O
OH
OH
一次起泡
CH2OH
OH
O
CH2OH
OH
O
OH
美拉德原理以及应用
美拉德原理以及应用美拉德原理美拉德反应(MaillardReaction)是非酶促褐变反应之一,它是指单糖(羰基)和氨基酸(氨基)的反应。
和焦糖化反应(caramelization)比较,美拉德反应发生在较低的温度和较稀的溶液中。
研究证明:美拉德反应的程度和温度、时间、系统中的组分、水的活度以及pH有关。
当美拉德反应温度提高或加热时间增加时,表现为色度增加,碳氮比、不饱和度、化学芳香性也随之增加。
影响因素在单糖中五碳糖(如核糖)比六碳糖(如葡萄糖)更容易反应,单糖比双糖(如乳糖)较容易反应;在所有的氨基酸中,赖氨酸(lysine)参与美拉德反应结果,获得更深的色泽。
而半胱氨酸(cysteine)反应,获得最浅的色泽。
总之,富含赖氨酸蛋白质的食品如奶蛋白,易于产生褐变反应。
糖类对氨基酸化合物的比例变化,也会影响色素的发生量。
例如葡萄糖和甘氨酸体系,含水65%,于65摄氏度储存时,当葡萄糖对甘氨酸比,从10∶1或2∶1减至1∶1或1∶5时,即甘氨酸比重大幅增加时,则色素形成迅速增加。
如拟防止食品中美拉德反应的生成,那么必须除去其中之一,即除去高碳水化合物食物中的氨基酸化合物,或者高蛋白食品中的还原糖。
在高水分活度的食品中,反应物稀释分散于高水分活度的介质中,并不容易发生美拉德反应。
在低水分活度的食品中,尽管反应物浓度增加,但反应物流动转移受限制。
所以美拉德反应,在中等程度水分活度的食品中最容易发生。
具有实用价值的是在干的和中等水分的食品中;pH对美拉反应的影响并不十分明显。
一般随着pH的升高,色泽相对加深。
在糖类和甘氨酸系统中,不同糖品在不同pH时,色度产生以次为:pH小于6:木糖>果糖>葡萄糖>乳糖>麦芽糖pH6时:木糖>葡萄糖>果糖>乳糖>麦芽糖美拉德主要应用.美拉德反应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近年来,人们已用动、植物水解蛋白,醇母自溶产物作原料,制备出成本低、安全,且更为逼真的、更接近天然风味的香味料。
(整理)美拉德褐色反应
美拉德反应美拉德反应一种普遍的非酶褐变现象,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应用之中,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目录中药炮制简介美拉德反应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是反应图示法国化学家L.C.Maillard在1912年提出的。
所谓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是羰基化合物(还原糖类)和氨基化合物(氨基酸和蛋白质)间的反应,经过复杂的历程最终生成棕色甚至是黑色的大分子物质类黑精或称拟黑素,所以又称羰胺反应。
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应用之中,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反应机理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
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nonenzimicbrowning)。
1953年Hodge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提出了系统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阶段。
起始阶段1、席夫碱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2、 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
3、 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
中间阶段在中间阶段,Amadori化合物通过三条路线进行反应。
1、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完整版)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 2009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梅拉德反应基础介绍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的非酶褐变现象,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之中,我国还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美拉德反应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
1 美拉德反应机理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
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nonenzimicbrowning)[1]。
1953年Hodge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提出了系统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阶段[2~4]。
起始阶段席夫碱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
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
中间阶段在中间阶段,Amadori化合物通过三条路线进行反应。
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碱性条件下:经2,3—烯醇化反应,产生还原酮类褐脱氢还原酮类。
有利于Amadori重排产物形成1deoxysome。
它是许多食品香味的前驱体。
Strecker聚解反应:继续进行裂解反应,形成含羰基和双羰基化合物,以进行最后阶段反应或与氨基进行Strecker分解反应,产生Strecker醛类。
最终阶段此阶段反应复杂,机制尚不清楚,中间阶段的产物与氨基化合物进行醛基—氨基反应,最终生成类黑精。
美拉德反应产物出类黑精外,还有一系列中间体还原酮及挥发性杂环化合物,所以并非美拉德反应的产物都是呈香成分[5]。
2 美拉德反应的影响因素[5~8]糖氨基结构还原糖是美拉德反应的主要物质,五碳糖褐变速度是六碳糖的10倍,还原性单糖中五碳糖褐变速度排序为:核糖>阿拉伯糖>木糖,六碳糖则:半乳糖>甘露糖>葡萄糖。
87食品化学历年真题名词解释
历年名词解释2004年食品化学真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42分)1、回吸等温线:对于低水分食品,通过向干燥的样品中逐渐加水来测定加水过程中水分含量与αW的关系而得到的吸着等温线,称为回吸等温线。
2、蛋白质变性:外界因素的作用使构成空间结构的氢键等副键遭受破坏,导致蛋白质的二级,三级和四级结构的变化,天然蛋白质的空间构型则解体,有秩序的螺旋型,球状构型变为无秩序的伸展肽链,使天然蛋白质的理化性质改变并失去原来的生理活性,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变性作用。
3、食品添加剂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为,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4、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食品在油炸、焙烤、烘焙等加工或贮藏过程中,还原糖(主要是葡萄糖)同游离氨基酸或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残基的游离氨基发生羰氨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5、多糖复合物:多糖上有许多羟基,这些羟基可与肽链结合,形成糖蛋白或蛋白多糖,与脂类结合可形成脂多糖,与硫酸结合而含有硫酸基,形成硫酸酯化多糖;多糖上的羟基还能与一些过渡金属元素结合,形成金属元素结合多糖,一般把上述这些多糖衍生物称为多糖复合物。
6、糖苷单糖半缩醛羟基与另一个分子(例如醇、糖、嘌呤或嘧啶)的羟基、胺基或巯基缩合形成的含糖衍生物。
也称配糖体。
是单糖或寡糖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分子中的羟基、氨基或硫羟基等失水而产生水合物。
因此一个糖苷可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糖的残基(糖去掉半缩醛羟基),另一个部分是配基(非糖部分),其键称为糖苷键。
7、结合蛋白质(或杂蛋白质):指经过酶催化改性的或与非蛋白质组分复合的蛋白质。
含有氨基酸和其它非蛋白质化合物。
主要包括核蛋白、磷蛋白、糖蛋白、脂蛋白、金属蛋白。
结合蛋白中的非蛋白质组分称为辅基。
8、果胶天然果胶类物质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的形态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果实、根、茎、叶中,是细胞壁的一种组成成分,它们伴随纤维素而存在,构成相邻细胞中间层粘结物,使植物组织细胞紧紧黏结在一起。
美拉德反应
十一、 十一、发酵容器中的美拉德反应 酒醅入池后,无论温度、水分、pH 值及前体物质,均具有发生美 拉德反应的条件,但处于厌氧条件下,反应受氧的影响小,反应中 氧化还原、脱水、脱羰等过程受到抑制,所以,在发酵容器中的美 拉德反应是缓慢而温和的。 十二、 十二、蒸馏过程中的美拉德反应 蒸馏过程温度高,前体物质丰富,因而进一步发生美拉德反应,使 风味物质更为丰富。 十三、 十三、缓慢高温流酒 缓慢高温流酒有利于美拉德反应进行, 也有利于风味较差的低沸 点物质的挥发。而杂环类化合物沸点高,在酸性介质中呈水溶性。 所以要提取出来,蒸馏阶段最后应注意利用水蒸汽蒸馏的原理。
2,3位置不可逆烯醇化 C1消去胺基
甲基二羟基 中间体
反应
C - 甲基- 醛类 酮醛化 + 水 C3消去羟基
3—脱氧已糖酮 脱氧已糖酮
脱 水
2—
醛类 味
第三条反应路线是斯特勒克降解。St recker 降解包 括Amadori 产物裂解产生的α- 二羰基和其它共轭二 羰基化合物与氨基酸产生的氧化降解。在St recker 降解中,氨基酸与α- 二羰基化合物反应失去—分子 CO2 而降解成为少一个碳原子的醛类
六、增加单细胞蛋白 堆积过程中,可大量富集空气中的野生酵母,在糟醅 表面层形成一层数厘米厚的白色菌体,其中有酿酒酵母、 球拟酵母、汉逊酵母、意大利酵母等,这些酵母菌衰亡后, 其自溶物是不可多得的动物性蛋白质, 使糟醅中蛋白质 含量增加。 七、加速淀粉、蛋白质酶解 加速淀粉、 堆积发酵一般温度高达45~52℃, 因加入大曲,大 曲中的淀粉、蛋白水解酶在此温度下将有效发挥作用,增 加了美拉德反应前体物质单糖与氨基酸的含量。
五、抑制/消除反应方法
美拉德反应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反应过程,中间产物众多,终 产物结构十分复杂,完全抑制美拉德反应相当困难,又由于 美拉德反应影响因素众多,有效抑制美拉德反应必须是多种 因素协同作用的结果,一般认为可采用以下方法抑制美拉德 反应:
美拉德反应速度实验报告
1. 了解和掌握美拉德反应的基本原理和影响因素。
2. 探究不同条件下美拉德反应速度的变化规律。
3. 分析实验结果,得出美拉德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
二、实验原理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是一种非酶促褐变反应,是还原糖与氨基酸或胺类物质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
该反应对食品体系的色泽、风味和营养价值具有重要影响。
实验中,通过控制实验条件,观察并记录美拉德反应速度的变化,从而分析影响反应速度的因素。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 还原糖(D-葡萄糖)- 氨基酸(L-天门冬氨酸、L-赖氨酸、L-苯丙氨酸、L-甲硫氨酸、L-脯氨酸、L-精氨酸、L-亮氨酸)- 水浴锅- 移液器- 试管- 恒温水浴锅- 紫外分光光度计2. 实验仪器:- 紫外分光光度计- 电子天平- 移液器- 恒温水浴锅- 试管1. 配制不同浓度的还原糖和氨基酸溶液。
2. 将还原糖和氨基酸溶液混合,放入恒温水浴锅中加热。
3. 在不同时间点,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溶液的吸光度。
4. 计算不同时间点的吸光度值,并绘制美拉德反应速度曲线。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 在不同浓度下,美拉德反应速度随时间推移逐渐加快。
- 随着温度的升高,美拉德反应速度明显加快。
- 随着pH值的升高,美拉德反应速度逐渐减慢。
2. 结果分析:- 美拉德反应速度受还原糖和氨基酸浓度的影响。
浓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
- 温度是影响美拉德反应速度的重要因素。
温度越高,反应速度越快,因为温度升高有利于反应物分子间的碰撞和反应。
- pH值对美拉德反应速度有显著影响。
在酸性条件下,美拉德反应速度较快;在碱性条件下,反应速度减慢。
六、结论1. 美拉德反应速度受还原糖和氨基酸浓度、温度、pH值等因素的影响。
2. 温度是影响美拉德反应速度的最重要因素。
3. pH值对美拉德反应速度有显著影响,酸性条件下反应速度较快,碱性条件下反应速度减慢。
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在食品添加剂中的应用摘要美拉德反应一种普遍的非酶褐变现象,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应用之中,又称为“非酶棕色化反应”。
此反应最初是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于1912年在将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共热时发现的,故称为美拉德反应。
其反应产物的添加可以对食物的色泽、香味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但过程中也会带来蛋白质损失甚至有害物质的产生。
关键字美拉德反应食品香味食品添加剂1.美拉德反应机理美拉德反应实质是氨羰间的加缩反应,它可以在醛、酮、还原糖及脂肪氧化生成的羰基化合物与胺、氨基酸、肽、蛋白质甚至氨之间发生反应,其化学过程十分复杂,包括许多交叉反应和分解反应,生成一系列芳香化合物(包括酮、醛、醇、呋喃及其衍生物、吡咯、吡啶、吡嗪、噻吩、噻唑、嗯唑、噫唑林、硫化物)。
反应主要分三个步骤:1.1起始阶段氨基酸于还原糖反应生成席夫碱N-取代糖基胺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重排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1.2中间阶段Amadori产物经三条路线继续反应:酸性条件: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碱性条件:经2,3-烯醇化反应生成还原酮类褐脱氢还原酮类。
有利于amadori产物重排成1-deoxysome。
后者为大多食用香料前体。
Strecker聚解反应:继续进行裂解反应,形成羰基和双羰基化合物以进行最后阶段反应或与氨基进行strecker分解反应,产生strecker醛类。
1.3最终阶段此阶段反应复杂,机制尚不清楚,中间阶段的产物与氨基化合物进行醛基—氨基反应,最终生成类黑精。
美拉德反应产物出类黑精外,还有一系列中间体还原酮及挥发性杂环化合物,所以并非美拉德反应的产物都是呈香成分。
1.4 参加美拉德反应的糖糖:可以是糖双糖,六碳糖五碳糖,双糖有乳糖和蔗糖,五碳糖有木糖,核糖,阿拉伯糖;六糖有葡萄糖,果糖,甘露糖,半乳糖。
反应速度为五碳糖>己醛糖>己酮糖>双糖,开环核糖>环状核糖。
美拉德反应的抗氧化性、褐变及荧光性
1
实心为乳 糖体系, ○为糖, □为赖氨 酸,◇为 甘氨酸, △为丙氨 酸
2.3 观点三
Soottawat Benjakul也研究了美拉德反应中294 nm 处 的吸光值变化同抗氧化性的关系,得出美拉德反应的抗氧 化能力能力与无色中间产物量(294 nm )有很好的线性关系。
沈军卫等研究了还原糖(木糖和葡萄糖)和氨基酸 (甘氨酸和丙氨酸)的模式美拉德反应中294 nm 处的 吸光值变化同抗氧化性的关系,得出的结论也支持了 Soottawat Benjakul的观点。
美拉德反应及其抗氧化性、 褐变与荧光性
汇报人:费 鹏 安薪憬
美拉德反应( Maillard Reaction,MR) 是羰基化合物
(尤其是还原糖)与氨基化合物(氨基酸、肽类、蛋白质等) 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非酶促褐变反应,也被称为羰氨反 应。该反应最早由法国化学家美拉德(Maillard)于20世纪 初发现,当他把甘氨酸与葡萄糖的混合物加热时,发现形 成了褐色的类黑精,此类反应即被称为美拉德反应 (Maillard Reaction)。
●为乳糖,▲为葡萄糖, ■为半乳糖
2.2 观点二
I n c o ncFlruasnci oisnc,o Jt h. Mi sorsatleusd等y 研s究h o了w葡s t ha t fluores萄ce糖nc体e系m和e乳a糖su体re系m中en美t 拉o德f 反heated sugar/am应in抗o氧a化cid性s与ys光te学m特s 性is 的m关or系e efective than browning to follow the formation of 空心为葡 MRPs with free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ies 萄糖体系,in systems.
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与食品工业
• 美拉德反应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存在,通过美拉 德反应可以产生许多风味和颜色,其中有些是期望 的,有些是不期望的。
• 面包生产过程中上色工序色泽变化主
要是含有氨基酸与糖类,使面包表面形 成金黄色。色泽深度与否与还原糖的浓 度成一定比例,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可以 通过调节还原糖用量或增减氨基酸来控 制面包表面的色泽。
Maillard反应与香味
• 食品香味的来源
• 一是食品本身固有的香味,如葱蒜、芜荽本身就有一种特 有的香味。
赖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是人体合成各种蛋 白质的重要前提,少了它,其他氨基酸就受到限制或得 不到利用。
➢矿物质元素的生物有效性下降:美拉德反应产物(MRPs)易 与矿物元生了醛、杂环胺等有害的中间产物,这些成分对食品的安全构成极大的隐患。但 由于美拉德反应的复杂性以及中间体的不稳定性,目前对食品中氨基酸和糖类美的美拉德反应 产生的有害物质研究还不太清楚。
1 美拉德反应概述及产物介绍
1.2 美拉德反应产物
反应物:羰基化合物包括醛、酮、还原糖, 氨基化合物包括
氨基酸、蛋白质、胺、肽。
终产物:类黑精和一些非挥发性化合物,同时还会产生超过
3500种挥发性化合物,这些化合物具有很低的感官阈值,因 此它们对形成食品风味相当重要。
反应的结果:使食品颜色加深并赋予食品一定的风味, 如:
pH< 7
果糖基胺进行 1, 2-烯醇化反应, 脱水生成羟甲基 糠醛 (糖醛的 schiff碱)
梅拉参考资料德反应基础介绍
美拉德反应是一种普遍的非酶褐变现象,将它应用于食品香精生产之中,我国还是近几年才开始的。
美拉德反应在香精生产中的应用国外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应用很少,该技术在肉类香精及烟草香精中有非常好的应用。
所形成的香精具天然肉类香精的逼真效果,具有调配技术无法比拟的作用。
美拉德反应技术在香精领域中的应用打破了传统的香精调配和生产工艺的范畴,是一全新的香精香料生产应用技术,值得大力研究和推广,尤其在调味品行业。
1 美拉德反应机理1912年法国化学家Maillard发现甘氨酸与葡萄糖混合加热时形成褐色的物质。
后来人们发现这类反应不仅影响食品的颜色,而且对其香味也有重要作用,并将此反应称为非酶褐变反应(nonenzimicbrowning)[1]。
1953年Hodge对美拉德反应的机理提出了系统的解释,大致可以分为3阶段[2~4]。
1.1 起始阶段1.1.1 席夫碱的生成(ShiffBase):氨基酸与还原糖加热,氨基与羰基缩合生成席夫碱。
1.1.2 N-取代糖基胺的生成:席夫碱经环化生成。
1.1.3 Amadori化合物生成:N-取代糖基胺经Amiadori重排形成Amadori化合物(1—氨基—1—脱氧—2—酮糖)。
1.2 中间阶段在中间阶段,Amadori化合物通过三条路线进行反应。
1.2.1 酸性条件下:经1,2—烯醇化反应,生成羰基甲呋喃醛。
1.2.2 碱性条件下:经2,3—烯醇化反应,产生还原酮类褐脱氢还原酮类。
有利于Amadori重排产物形成1deoxysome。
它是许多食品香味的前驱体。
1.2.3 Strecker聚解反应:继续进行裂解反应,形成含羰基和双羰基化合物,以进行最后阶段反应或与氨基进行Strecker分解反应,产生Strecker醛类。
1.3 最终阶段此阶段反应复杂,机制尚不清楚,中间阶段的产物与氨基化合物进行醛基—氨基反应,最终生成类黑精。
美拉德反应产物出类黑精外,还有一系列中间体还原酮及挥发性杂环化合物,所以并非美拉德反应的产物都是呈香成分[5]。
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美拉德反应(羰氨反应)陈晓占 200931305048一、实验目的(1)了解和掌握Maillard反应基本原理和条件控制(2)掌握Maillard反应的测定原理、方法和步骤(3)体会实验条件的控制和改变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二、实验原理在一定的条件下,还原糖与氨基可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并产生一定的风味,这类反应统称为美拉德反应(也称羰氨反应)。
美拉德反应会对食品体系的色泽和风味产生较大影响。
反应过程包括还原糖与胺形成葡基胺、 Amadori重排(醛糖)或Heyns重排(酮糖)、经HMF,最后生成深色物质三个阶段。
三、实验方法1.试剂和仪器D-葡萄糖——50mgL-天门冬氨酸——50mgL-赖氨酸——50mgL-苯丙氨酸——50mgL-甲硫氨酸——50mgL-脯氨酸——50mgL-精氨酸——50mgL-亮氨酸——50mg电子天平、恒温水浴锅、锡箔纸2.步骤(1)向7根装有50mgD-葡萄糖的试管中添加7种不同的氨基酸(各管中添加量为50mg),再加入0.5mL水,充分混匀。
(2)嗅闻每根试管,描述其风味并记录感官现象。
(3)用铝箔纸将每根试管盖起来,放入100℃水浴中,加热45min,再在水浴中冷却到25℃,记录每根试管的气味(例如:巧克力味、马铃薯味、爆米花味等等)。
记录颜色0=无色,1=亮黄色,2=深黄色,3=褐色。
结论:不同的氨基酸对于美拉德反应产物具有很大的影响五、讨论1、导致食品体系发生褐变的常见因素有哪些?主要因素有:酶褐变和非酶褐变(1)酶褐变是由氧化酶对食品中多酚类物质氧化聚合而引起的褐变变化;(2)非酶褐变主要是由食品中的糖分、蛋白质、氨基酸等发生的化学变化所引起的,与酶没有直接关系,主要包括美拉德反应和焦糖化反应。
2、美拉德反应的机理和条件分别是什么?反应机理:还原糖与氨基发生的一系列复杂的反应,最终生成多种类黑精色素——褐色的含氮色素。
美拉德反应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美拉德反应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美拉德反应及其对食品加工过程的影响论文美拉德反应是由法国化学家在1912年发现的,JohnHodge 等在1953年时将其命名为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也被叫做羰胺反应,其定义为:还原糖或者是羰基化合物在常温或者加热时与含游离氨基的化合物发生缩合、聚合等化学反应,反应物和中间产物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最终生成棕褐色的大分子物质——拟黑素(类黑素)。
美拉德反应除了生成拟黑素之外,其还有醛、酮、杂环化合物生成,这些化合物为食品增加了色泽和风味。
美拉德反应导致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变化 1对于美拉德反应的相关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相对成熟的阶段,美拉德反应也成为了现代食品加工过程中应用最为频繁的技术之一。
Hodge在1953年首次提出了美拉德反应的流程图,其对美拉德反应的过程进行系统性地阐述。
依据现代化学观点,美拉德反应主要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其分别为起始阶段、中间过程、最终阶段。
1.起始阶段。
美拉德反应的起始阶段涉及到化学分子或基团的缩合、环化、取代重排等历程。
首先,氨基化合物和醛糖缩合成为席夫碱,席夫碱不稳定,其环化生成N-取代醛糖基胺,该化合物又经过重排(Amadori方式)生成Amadori化合物。
2.中间过程。
美拉德反应的中间阶段为起始阶段产物Amadori化合物以三种不同形式的分解过程,其分别为:碱性条件下的2,3-烯醇化反应,产物包括了脱氢还原酮类和还原酮类化合物;酸性条件下的1,2-位烯醇化反应,产物包括了含呋喃环的醛类化合物和羟甲基呋喃醛;碱性产物和酸性产物继续发生裂解,生成羰基(单羰基或双羰基)化合物,除此之外,碱性产物和酸性产物也可以发生Strecker分解,与氨基共同作用生成Strecker醛类化合物。
3.最后阶段。
最后一个阶段是美拉德反应产生黑素体的过程,主要是低温下胺和醛的聚合。
该反应过程相当复杂,并且该过程的反应机理尚未完全了解。
而胺类和醛类不仅聚合形成聚合物,还会产生杂环化合物(挥发性)、醛类化合物、还原酮类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拉德反应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结构式表示
初期:1.羰氨缩合(b.以果糖为底物)
CH 2OH C
O H
HO OH H OH H
CH 2OH
CH 2OH C
N H
HO OH H OH H
CH 2OH
R
CH 2OH
C
H N H HO OH
H H
CH 2OH
R
O
亚硫酸根与醛的加
成反应
CH 2OH C
O H HO OH H OH
H
CH 2OH
CH
2OH C
OH H HO OH H OH H
CH 2OH
O 3SNa
CH 2OH C
NaSO 3H HO OH H OH H
CH 2OH
N H R
氮代果糖氨
HC OH
H H HO OH
H H
CH 2OH
H N
R
O
2.分子重排(a.以葡萄糖为底物)阿姆德瑞分子重排
HC
OH H
H HO OH
H H
CH 2
OH
H N
OH +R
+
HC C
OH H HO OH H H
CH 2OH
NH
OH H 2C C
O H HO OH H H
2OH
H
N
OH R
H 2C C
H HO OH
H H
CH 2OH
H N
R
HO O C
CH
H HO OH
H H
CH 2OH H N
R
HO O HOH 2C
海因斯分子重排
HC C
H HO OH H H
CH 2OH
O
OH
H
NH R
氮代葡萄糖胺
环式果糖胺
1-氨基-1脱氧-2-酮糖
2.分子重排(b.以果糖为底物
)
CH 2OH
C
H N H HO OH
H H
CH 2OH
R
O
+
CH 2
OH
C
N
H HO OH H OH H
CH 2OH
R
+
H CHOH
C
N H HO OH H OH H
CH 2OH
R
H HC
HC N
H HO OH H OH H
2OH
R
H O 2-氨基-2-脱氧葡萄糖
氮代果糖氨
中期
1.在酸性条件下脱水转化为羟甲基糖醛.
H 2C C
O H HO OH H
H
CH 2OH
H N
OH R
1-氨基-1脱氧-2-酮糖
HC CH
H
HO OH H H
CH 2OH
H N
OH R
+2HC C
C
H OH
H H
CH 2OH
N
OH R
OH HC C
HC
H OH H H
CH 2OH
O
OH O H 2O
HC C
CH C
OH H
CH 2OH
O
OH O
2O
HOH 2C
CHO
羟甲基糖醛
H 2C C
O H HO OH H H
CH 2OH
H N
OH R
1-氨基-1脱氧-2-酮
糖
中期:在碱性条件下脱去氨基重排形成还原酮
H 2C C
OH C
OH OH H H
CH 2OH H N
OH
R
CH 2
C
OH C
O OH H H
CH 2OH
OH
CH 3C
O C
O OH H H
CH 2OH
OH CH 3C O C OH C
OH H
CH 2OH
OH
斯特勒降解
C
C
O
O
H 3C
H 3C
+
C
COOH
H
H 2N CH
CH 3
CH 3
H 2O
C
C
N O
H 3C
H 3C
C COOH
H
CH(CH 3)2
C
N OH
H 3C
H 3C
C
COOH
CH(CH 3)2
CO 2
C
C
N OH
H 3C
H 3C
CHCH(CH 3)2
+ H O
C
C
NH 2
OH
H 3C
H 3C
+
C
O
H
CH(CH 3)2
CH
C
NH 2O
H 3C
H
3C
2双分子缩合
CH
HC
N
H 3C
N
C CH CH 3
CH 3
H 2O
N
N
吡啶化合物的生成
HC H OH
R
HO
H
N HR
C COOH 22
HC H R
HO
H N
CHR
2HC H
R
HO H NH 2
N
CH 3
OH
产物氧化裂解
H 2C
R
HO
H
NHR 'O H 2C
R
OH
NHR '
OH H 2C
COOH
NHR '
+
COOH
R
R '赖氨酸残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