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一中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含答案

泉州一中2012-201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命题人:吴秀峰审题人:李陇耕

一、积累运用(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熟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拥有高贵灵魂的人,即使身处逆境,也会安之若素

....。因此,千万不要以貌取人,就像判断一本书一样,单看封面并不可靠。

B.他对同学们照顾得无所不至

....,同学们都很喜欢他。

C.民间对高考的议论从来就没有停止过:有不满意者,把现行的高考制度批得体无完肤

....;也有认可者,认为高考制度是当下最公平的人才选拔方式。

D.有人说,既然是低碳生活,就不要坐车,不住温度、湿度适宜的房子,不吃肉蛋等食

品,这种做法无异于因噎废食

....。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从2001年揭露“珍奥核酸”骗局开始,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已科学打假近1000余起,10多次成为被告,他被美国《时代》周刊称为“中国科学黑暗世界的警察”。

B.最近发布的《中国风电发展报告2010》显示,中国在2009年的风电新增装机容量全球排名第一,中国2009年的风电发展再次向世界提出了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信心。

C.因受“基地”组织的威胁,使美国驻也门大使馆被迫关闭,使馆中的当地雇员被暂时遣散回家。

D.为纪念中国第一轮生肖邮票发行30周年,由联合国邮政和国际政府间集邮组织共同发行的《生肖邮宝》世界生肖邮票珍藏宝典,1月10日在北京举行首发式。

3.下列各句所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

例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A.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B.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C.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D.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等找们再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是永远地睡着了。

4.默写填空(14分)

(1) ,吾独穷困乎此时也。,余不忍为此态也。(《离骚》)

(2)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诗经·氓》)

(3) ,枉用相存。,心念旧恩。(《短歌行》)

(4)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归园田居》)

(5) 舳舻千里,旌旗蔽空,,(《赤壁赋》)

(6),。后之视今,亦尤今之视昔(《兰亭集序》)

(7) 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游褒禅山记》)

二、文言文阅读(24分)

(一)课内部分(9分)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群贤毕.至(全)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之也(错误)终期.于尽(至、及)B.山川相繆.(盘旋)冯虚.御风(太空)卒.莫消长(到底)

C.有穴窈然.(……的样子)其致.一也(情致,情趣)无物以相.之(帮助)

D.列.坐其次(排列)正襟危坐

..(端坐)喻.之于怀(明白)

6.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挟飞仙以遨游

..

C.夫人

..之观

..之相与,俯仰一世D.世之奇伟、瑰怪、非常

7.下列文言句式的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

A.仰观宇宙之大(定语后置句)

B.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乎(被动句)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止(状语后置句)

D.有志矣,不随以止也(定语后置句)

(二)课外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10题。(15分)

桃花涧修禊诗序

宋濂

浦江县东行二十六里,有峰耸然而葱蓓者,元麓山也。山之西,桃花涧水出焉。乃至正丙申三月上巳,郑君彦真将修禊事于涧滨,且穷泉石之胜。

相帅向北行,以壶觞随。约二里所,始得涧流,遂沿涧而入。水蚀道几尽,肩不得比,

先后累累如鱼贯。又三里所,夹岸皆桃花,山寒,花开迟,及是始繁。又三十步,诡石人立,高可十尺余,面正平,可坐而箫,曰凤箫台。又六七步,奇石怒出,下临小洼,泉洌甚,宜饮鹤,曰饮鹤川。又五六步,水左右屈盘,始南逝,日五折泉。又四十步,从山趾斗折入涧底,水汇为潭。潭左列石为坐,如半月。其上危岩墙峙,飞泉中泻,遇石角激之,细沫散潭中,点点成晕,真若飞雨之骤至,曰飞雨洞。洞旁皆山,峭石冠其巅,遥望见之,病登陟之劳,无往者。

还至石坛上,各敷茵席,夹水而坐。呼童拾断樵,取壶中酒温之,实髹觞①中。觞有舟,随波沉浮,雁行下。稍前,有中断者,有属联者,方次第取饮。时轻飙东来,觞盘旋不进,甚至逆流而上,若相献酬状。酒三行,年最高者命列觚翰②,人皆赋诗二首,即有不成,罚酒三巨觥。众欣然如约,或闭目潜思;或拄颊上视霄汉;或与连席者耳语不休;或运笔如风雨,且书且歌;或按纸伏崖石下,欲写复止;或口吻作秋虫吟;或群聚兰坡,夺觚争先;或句有未当,搔首蹙额向人;或持卷授邻坐者观,曲肱看云而卧:皆一一可画。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迨罢归,日已在青松下。

又明日,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濂按《韩诗内传》:三月上巳,桃花水下之时,郑之旧俗,于溱、洧③两水之上,招魂续魄,执兰草以祓除不祥。今去之二千载,虽时异地殊,而桃花流水,则今犹昔也。其远裔能合贤士大夫以修禊事,岂或遗风尚有未泯者哉?虽然,无以是为也。为吾党者,当追浴沂之风徽,法舞雩之咏叹,庶几情与境适,乐与道俱,而无愧于孔氏之徒。无愧于孔氏之徒,然后无愧予七尺之躯矣,可不勖哉!濂既为序其游历之胜,而复申以规箴如此:他若晋人兰亭之集,多尚清虚,亦无取焉。郑君名铉,彦真字也。

(选自《明代散文名篇选读》)【注】①髹( xiu)觞:漆制的酒杯。②觚(gu)翰:指纸笔。觚,古人用以书写的木简。翰,毛笔。③溱、洧(zhen wei):溱水和洧水,郑国的两条水名。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其上危.岩墙峙危:危险。

B.可不勖.哉勖:勉励。

C.已而诗尽成,杯行无算

..无算:不多。

D.病登陟.之劳陟:石级。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第二段文字略述了入山沿涧探幽寻胜的过程,并点明了桃花涧得名的由来,还生动而

形象地描写了桃花涧四周的景象。

B.作者绘声绘色地细述详陈桃花涧的四周山水,为桃花涧的修禊雅集布设了一个赏心悦目、优雅秀丽的自然背景,也是作者“情与境适”的内心感受的自然流露,是情与景的和谐交融。

C.文章中对曲水流觞、次第取饮的记叙,丝毫没有流露出作者对物情的体味,这正是作者清虚无为的人生态度的一种体现。

D.第三段对赋诗人构思诗篇时的种种情态进行了生动传神的描写,既各具特点又相映成趣,与桃花涧的自然景致融合为一幅优雅、快乐、和谐、美好的画面,人情物态各尽其妙。10.把下列几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郑君以兹游良欢,集所赋诗而属濂以序。(3分)

译文: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2分)

译文:

(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2分)

译文:

(4)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2分)

译文:

三、诗歌鉴赏(6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问题。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精①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注】①水精,指水晶。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座怎样的山亭,一位怎样的诗人?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水精帘动微风起”这句诗。

四、名著阅读(15分)

12.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有误的两项是( )(5分)

A.荀彧劝阻曹操加封九锡,曹操心中不快,就让他自杀了。曹操兴兵四十万征讨孙权,要报赤壁之仇。两军相持多日,曹操无功而返。见曹操兵退,孙权又想再取荆州。他的谋士出了一个计策,给张鲁写一封信,让他进攻荆州;再给刘璋写一封信,说刘备想夺取西川。B.孙权听说刘备已去了西川,便想派兵断刘备的后路,不想此事被他的母亲吴国太听见,吴国太怕孙权此举会伤了自己的女儿,不准孙权妄动。孙权与张昭谎称吴国太病危去召孙夫人,孙夫人带着阿斗离开荆州。刘备派赵云奋力拦截,从船上夺回阿斗。张飞带船赶来接应,救回阿斗。

C.刘备与庞统兵分两路进攻雒城,蜀将张任伏兵于山中,把庞统乱箭射死于落凤坡。刘备无心再战,令人到荆州请诸葛亮。诸葛亮把荆州托付关羽后,亲率大军分两路进川。张飞异常英勇,计取巴郡,还收了老将严颜。

D.刘备引兵再攻雒城。为张任所败,幸为张飞所救。诸葛亮定计捉住了张任。马超引羌兵来攻冀城,刺史韦康欲降,参军杨阜苦谏。韦康不听,投降后被杀。马超认为杨阜守义,复用杨阜为参军。杨阜暗中借来救兵,大破马超。

E.张鲁派马超援救刘璋,张飞与马超在葭萌关斗得难分难解,孔明使用反问计,迫使马超归降了刘备。马超利用援军这种特殊身份,骗刘璋打开城门,随及迫使刘璋投降。刘备率军进入成都,百姓张灯结彩,夹道欢迎。刘备占领了西川。

13.填空题(5分)

(1)诸葛亮第六次出兵祁山,司马懿坚守不战。诸葛亮病危,禳星祈祷不成,遂将平生所学传授姜维,并做好身后军事安排;临终嘱咐 A 退兵之计,又将蜀国重任交给 B 、费祎,并授予 C 一锦囊,让他在魏延反叛时打开,按计行事。最后,魏延在大叫“ D ”时,被斩于马下。

(2)诸葛亮第五次出兵祁山,因 E 的缘故退兵。

14.简述题(二选一,100字左右)(5分)

(1)“汉中争夺战”在蜀国战史上举足轻重,请简述。

(2)简述马谡失街亭的主要经过。

五、现代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题。(15分)

一抹忧伤抵达的月光

安宁

我是在一个寂静的秋天的夜晚,关了灯,从客厅到卧室的一小段距离里,突然发现了很多年前乡下的那抹月光。

其实,那月光在我的卧室里,已经流溢了许久。只是我一直以为,那是对面高楼上,某家定时开关的白炽灯,投射到阳台上,又透过一扇门,照亮了床前安静憩息的一双鞋子。

我在深秋傍晚伴着微弱虫鸣的凉风里,注视着那缓缓游动的月光,穿过阳台的绿纱,爬过雏菊含苞的花朵,游过雕花的窗棂,抚过卧室洁净的地毯、壁橱、床单、棉被,最终在一面宽大的落地镜前,好奇地停下。

我不知道如何才能一步就跨到床上去,从而将那片柔软透明的月光,完美地留在绘有风情花朵的地毯上。最终,我选择脱掉鞋子,翘起脚跟,轻柔地蹚过月光汇成的溪水。但我还是听到了水流的声音,看到了溪水般明净清凉的月光,在我的脚踝处,一圈圈地荡漾开去。

我的记忆在涉过那片月光,回身去看的那个瞬间,便逆流而上,回到了许多年前,我嬉戏玩耍的乡间的夜晚。

我记得深秋的月光下,我穿着薄薄的小衫,奔跑在已经空旷的田地里,为将最后一车的玉米拉回家去晾晒的父母加油鼓劲,我自然是什么忙也帮不上,甚至连玉米,也剥不了几个;便在月亮安静注视下的玉米堆上,呼呼地睡去。每每都是母亲,喊我的乳名,让我起来喝熬好的玉米粥,我才睡眼惺忪地揉一揉眼睛,眯眼看一看梧桐树上,吊着的那一轮饱满莹润的月亮,听一听角落里蟋蟀的鸣叫,这才哼哼唧唧地在母亲不耐烦的训斥里,踩着被露水打湿的玉米,高一脚低一脚地,去吃因为困倦而忘记了滋味的粥饭。

而今我在蒸笼般的城市里,已经很多年忆不起这乡下的月光了。我一直以为,乡下的月

光,它永远穿不透幽深的地铁,越不过林立的高楼,飞不进拥挤的公交,跨不进狭仄的楼道,更溶不进日日奔波在路上无暇抬头看天的城市人的心中。我在跨入城市立志在城市扎根的那天起,就不再有抬头看天上星辰的习惯。我要飞速地向前冲,要赶上那些有房有车的人,要为加薪提职而埋头苦干,要将别人头上的光彩争抢到自己的身边。况且当我在下班的路上,为了在沙丁鱼罐头般的车上寻一个歇脚的位置,而眼神尖锐神经紧张的时候,怎可能透过窗户看一眼被蛛网般密集的线路笼罩住的天空,并确认霓虹闪烁处究竟有没有一片光亮,是来自于静谧的月光?

我一心想着挣到足够的钱,而后去山水间找寻心灵的宁静,却唯独忘了,如水的月光它也必如潺潺的溪水一样,可以毫无阻碍地穿越山石、丛林、灌木、原野、峻岭。当它抵达拥塞的城市,并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吝啬,照例将那清冷的光,蒲公英般温柔地落入每一个角落。它藏在公交飞旋的轮上,落在地铁出口处湿滑的台阶上,隐在下班后窗台那盆无人照管的水竹的叶间,停在一只流浪狗孤单的眼睛里,亦流进我入梦后安静的枕边。

只是,我的眼睛与心灵,不是被喧哗的灯光充塞,就是被俗世的物质占满,唯独忘记了,关上白亮的灯,祛除心灵的负累,在某个夜晚,倚在床头,看一看,那悄悄潜入卧室的月光。

这样的月光,它从经年的隧道中穿梭而至,抵达我心中的时候,并没有忘记,给我一抹年少时田野中奔跑,被我绊倒的一株玉米的忧伤。

(有删节)

15.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3分)

A.作者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和一系列个性化的动词,写出了月光的动态,把月光写活了。

B.作者运用明白晓畅、质朴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月光的喜爱之情。

C.作者笔下的月光是温润轻柔的,她承载着作者美好的回忆和向往。

D.本文表现了作者追求心灵的宁静却又在世俗的物欲中难以自拔的尴尬。

16.作者描写自己童年在乡间夜晚的情景有什么作用?(4分)

17.为什么作者踏入了城市就再也看不到月光了?请简要分析原因。(4分)

18.本文中童年乡间的月光有哪些象征意义?(4分)

六、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一堆木材或煤块,又冷又硬,但如给它们一点火种,木柴、煤炭就会生热发光,产生力量。

生活中,有的人既是燃料,又是火种,他们可以很容易地把自己燃烧起来,发出光和热。而有的人却不然,他们仅仅是燃料,有发光发热的可能,但需要火种把他们点燃。

对这一段话,你有何理解?请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议论文,不少于800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