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解质的特点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性质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点,我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供大家参考。
一、强电解质口诀:
1.酸和碱都是强电解质,盐也是强电解质。
2.强酸强碱全部离子化,电离度高于百分之九十。
3.强的离子在水中游离,导电性强无疑。
以上就是强电解质口诀的内容,根据口诀我们可以知道,强电解质包括酸、碱和盐。
强酸、强碱和盐都能在水中完全离子化,并且电离度高于90%。
它们在水中游离的离子数量多,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二、弱电解质口诀:
1.弱酸弱碱大部分是分子,电离度相对较低。
2.弱电解质只有少量电离,导电性远不会很强。
3.部分电离度比较小,初电离度常见百分之十。
以上就是弱电解质口诀的内容。
与强电解质不同,弱酸和弱碱大部分存在于分子的形态,只有少量的分子能够电离成离子。
它们的电离度相对较低,导电性也较弱。
弱电解质的初电离度通常在1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可能会发生电离反应,生成更多的离子。
通过以上的口诀,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基本特点。
强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离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相对较低,导电性相对较弱。
希望以上口诀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中的强弱电解质知识点,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学习中要注重实际操作和理论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应用。
祝愿大家在学习化学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在KHSO4的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 在 子是 D A、H+ B、HSO4- C、SO42- D、K+ 、 、 、 、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3·H2O 、 B、NaHCO3 、 C、H2S 、 D、KClO3 、 NH4++OHNa++HCO32H+ + S2K+ + Cl- + 3O2-
成离子的电解质(其离子无分子化倾向 。包括大 成离子的电解质 其离子无分子化倾向)。包括大 其离子无分子化倾向 多数盐类、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 多数盐类、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
++ClNa
NaCl =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 部分电离
问题结论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总离子 浓度的大小。 浓度的大小。因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在同一浓度时,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在同一浓度时,强电 解质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解质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B 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HBr FeCl3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HF HCOOH 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CCl4 Cu
说明HCl和CH3COOH的电离程度不同。
开 始 1mol/L HCl 与 镁 条 反 应 剧 烈 , 说 明 1mol/L HCl中氢离子浓度大,即氢离子浓度 中氢离子浓度大, 中氢离子浓度大 为 1mol/L , 说 明 HCl 完 全 电 离 ; 而 开 始 与镁条反应较慢, 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 , 说明 与镁条反应较慢 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1mol/L,说 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 , 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HCl是强电解质, 是强电解质, CH3COOH是弱电解质。 是弱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1. 介绍在化学中,物质可以被分为两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这两个术语用于描述物质在溶液中是否能够导电。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分解成离子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是指不能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其分子将被水分子包围并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这些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使溶液具有很高的电导率。
强电解质的溶液通常呈现出较高的电导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酸和碱。
2.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这些离子的浓度较低,溶液的电导率相对较低。
弱电解质的离解程度取决于溶液中的浓度和温度。
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醋酸、二氧化碳和氨水。
3. 非电解质的定义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酒精和有机化合物。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比较4.1 导电性能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能够在溶液中形成电流。
而非电解质则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2 离解程度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而弱电解质只部分离解成离子。
非电解质不能分解成离子。
4.3 溶解性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电解质的溶解性通常较好,而非电解质的溶解性则相对较差。
4.4 熔点和沸点电解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非电解质的熔点和沸点相对较低。
5. 应用5.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作电池中的电解质,通过离子在溶液中的移动来产生电流。
此外,电解质溶液还可以用于电镀、电解和电解质分析等领域。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强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完全或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物质。
判断一个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寻找物质的化学式:强酸、强碱和某些无机盐通常是强电解质,而大多数有机物和一些较弱的无机盐通常是弱电解质。
2. 观察物质的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会部分电离。
可以通过电离度来判断,电离度越高的物质越可能是强电解质。
3. 测定电导率:强电解质具有高电导率,而弱电解质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判断物质的电离程度。
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判断物质是否是强酸或强碱。
对于强酸,指示剂会发生明显的酸碱指示颜色变化;而对于弱酸或弱碱,则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较弱或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的依据,具体的判断还需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和化学性质综合考虑。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进行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粒子会分散并带有电荷。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部分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但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为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蔗糖(C12H22O11)、醇类等。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下面将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特点给出几种区分方法:1. 导电性区分法:将待测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导电。
若能导电,则为电解质,若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
2. pH值区分法: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通常会呈酸性或碱性,其pH值小于7或大于7;而非电解质溶液通常呈中性,其pH值接近于7。
3. 溶解度区分法:某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划分:1. 水(H2O):无机物,非电解质。
2. 盐酸(HCl):无机酸,强电解质。
3. 乙醇(C2H5OH):有机物,非电解质。
4. 醋酸(CH3COOH):有机酸,弱电解质。
5. 蔗糖(C12H22O11):有机物,非电解质。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00% 100%
例: 25 0C时,0.1mol/L的CH3COOH 时 的
溶液中, 溶液中,C(H+)=1.0×10-3mol/L,求该 × , 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度? 的电离度? 温度下 的电离度
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1)内因: )内因: 外因: (2)外因: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 • 2、pH都为1的盐酸、醋酸、硫酸各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pH都为1的盐酸、醋酸、硫酸各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硫酸>盐酸=醋酸 硫酸>盐酸=
三者相等 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硫酸= 醋酸>硫酸=盐酸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C (OH ) C ( NH 3 ⋅ H 2 O)
−
B.
C ( NH 4 ) − C (OH )
+
C(NH3 ⋅ H2O) C(NH4 )
+
D.
C(OH )
−
4.相同温度下,两种稀氨水A和B,浓 相同温度下,两种稀氨水 和 , 相同温度下 度分别为0.2mol/L和0.1mol/L, 和 度分别为 , 浓度之比为( 则A、B的OH-浓度之比为( B ) 、 的 A.大于 大于2 B. 小于 小于2 大于 C. 等于 等于2 D. 不能肯定
(2)强碱: 如NaOH、KOH、Ba(OH)2等 强碱: 、 、 (3)大部分盐: 如NaCl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 大部分盐: 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物质的导电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应用。
一、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电解质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解或熔融后会分解成带电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离子。
它们具有很高的电导率,能够有效地导电。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只部分离解,生成少量的离子。
相对于强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较低。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醋酸、甲酸等。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不会离解成离子,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溶解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不易分解。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水、乙醇等。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电池中,通过离子的移动实现电能的转化;电解质还可用于电刷和导线涂料中,用于保护金属表面;此外,电解质在化学分析和实验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2. 非电解质的应用非电解质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也有各种应用。
例如,非电解质水在饮用和烹饪中是必不可少的;非电解质溶液常用于实验室中,用于储存和溶解不耐水的物质;此外,非电解质还可以用于某些合成反应的反应介质。
结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导电性具有重要作用。
电解质在溶解或熔融后能够完全或部分离解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导电性;非电解质则不会离解成离子,不能导电。
两者在生活和实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对于化学学习者来说,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溶液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溶液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溶液的性质和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化学角度出发,详细讨论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分析它们对溶液的电导性、离子化能力以及溶解度的影响。
一、电解质的特点及分类1.1 电解质的定义与电离过程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电离,生成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当NaCl溶解在水中时,NaCl分子会解离成Na+和Cl-离子:NaCl(s) → Na+(aq) + Cl-(aq)1.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化能力,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1.2.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从而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例如,盐酸(HCl)和硫酸(H2SO4)都属于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H+和Cl-或H+和SO42-离子。
1.2.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生成的离子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电导性较强电解质要低。
例如,醋酸(CH3COOH)和尿素(CH4N2O)都属于弱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会电离生成离子。
二、非电解质的特点及分类2.1 非电解质的定义非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状态下几乎不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无法在溶液中形成导电的离子,因而不能导电。
2.2 非电解质的分类根据非电解质的化学性质,可将非电解质分为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类。
2.2.1 分子型非电解质分子型非电解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在溶解或熔融时不会发生电离。
例如,蔗糖(C12H22O11)和乙醇(C2H5OH)都属于分子型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会分解为离子。
2.2.2 离子型非电解质离子型非电解质是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尽管它们是离子,但在溶解或熔融时也不会进一步电离。
例如,硫酸铜(CuSO4)和硝酸铵(NH4NO3)都属于离子型非电解质,它们在水中也不能产生额外的离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电解质的特点是( )A.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B. 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在溶液中不存在分子,完全电离为离D. 温度一定,电离常数一定2、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1 mol / L醋酸溶液的pH约为3B. 醋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C. 10 mL 1 mol / L醋酸恰好与10 mL 1 mol / 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 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3.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C.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值变化大D.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4、将0.lmol·1L-氢氟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C.氢氟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5、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B 电离程度C H+的物质的量D CH3COOH的物质的量6.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c(OH-)/c(NH3·H2O)B、c(NH3·H2O)/c(OH-)C、c(H+)和c(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7.在O.1mol/L的CH 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I)随加水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冰醋酸是固体,内部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B.a、b、c三点中,a点c(H+)最大,因为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离子浓度就越大C.a、b、c三点中,b点水电离的程度最大D.若使b点处溶液中c(H+)减小,可向溶液中加水或加冰醋酸9.现有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1的四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 ②< ③< ④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①<④<③C.取一定体积的④溶液,分别和①、②、③溶液完全中和,消耗①、②、③溶液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①<③D .取a 体积的①溶液和b 体积的④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则a :b 约为11:910.pH 相同的两份酸溶液(甲:盐酸,乙:醋酸),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已全部溶解,且放出的气体一样多,为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所需的时间:乙>甲B 、开始反应速率:甲=乙C 、物质的量浓度:甲>乙D 、甲、乙溶液取相同体积稀释相同倍数后pH :乙>甲 11、用0.01mol/LNaOH 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 。
需NaOH 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 盐酸B 硫酸C 高氯酸D 醋酸12、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1>V 2B .V 1<V 2C .V 1=V 2D .V 1≤V 213.少量铁粉与100mL 0.01mol/L 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 H 2 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 2O ②加NaOH 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 3COONa 固体⑤加NaCl 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 0.1mol/L 盐酸14.现有等体积的Ba (OH )2、NaOH 和NH 3·H 2O 三种溶液,将它们分别与V 1L 、V 2L 、V 3L 等浓度的盐酸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混合后呈中性,则V 1>V 2>V 3B .若混合前三溶液pH 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 1>V 2>V 3C .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 1>V 2>V 3D .若混合前三溶液pH 相等,将它们同等倍数稀释后,则NaOH 溶液pH 最大15.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 -1的HA 和MOH 溶液,pH 分别为3和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为 ( )A .≥7B .一定>7C .≤7D .可能=716.PH =2的A 、B 两种酸溶液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溶液的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的强C 、a =5 时,A 是弱酸,B 是强酸D 、若A 、B 都是弱酸,则5>a >217、c (H +)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 和B ;A 为盐酸,B 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 =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A ③④⑤B ③④⑥C ②③⑤D ②③⑤⑥18.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 .11∶1 B.9∶1 C.1∶11 D.1∶9.19.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mol/L 。
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 2 apHV(ml) 1000 1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 .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 D.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20.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A .含H+的溶液 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 D. C(OH-)<c(H+)的溶液二.填空1.用“>”、“=”或“<”符号表示以下各题中要求的量的关系。
⑴pH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相同,则X、Y、Z之间大小的关系是⑵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三者关系为---------(3)室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①pH为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④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
由水电离生成的c(H+)大小关系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___2.有三种溶液:a.Ba(OH)2、b.NaOH、c. NH3·H2O(1)pH相等时,三种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浓度相等时,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3)当pH=11时,各取100mL与同浓度的HCl中和,消耗HCl体积有多少的顺序为_________;(4)当溶度相等时,各取100mL与相同浓度HCl中和,消耗HCl体积有多少的顺序为_________;(5)与盐酸恰好中和后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3.今有a:CH3COOH、b:HCl、c:H2SO4三种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当它们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关系是。
(3)完全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
(4)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b、c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生成相应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3.有一pH = 12的NaOH溶液100 mL ,欲使它的pH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2)如果加入pH = 10的NaOH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3)如果加入0.008 mol/L HCl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4.(1)恒温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2.3g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L,所得溶液的pH= 。
5、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
现只有石蕊、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
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pH=3的盐酸99mL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101mL混合后,溶液的pH=?(看做体积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