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电解质的特点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
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了解强弱电解质的性质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和理解相关知识点,我整理了一份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供大家参考。
一、强电解质口诀:
1.酸和碱都是强电解质,盐也是强电解质。
2.强酸强碱全部离子化,电离度高于百分之九十。
3.强的离子在水中游离,导电性强无疑。
以上就是强电解质口诀的内容,根据口诀我们可以知道,强电解质包括酸、碱和盐。
强酸、强碱和盐都能在水中完全离子化,并且电离度高于90%。
它们在水中游离的离子数量多,因此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二、弱电解质口诀:
1.弱酸弱碱大部分是分子,电离度相对较低。
2.弱电解质只有少量电离,导电性远不会很强。
3.部分电离度比较小,初电离度常见百分之十。
以上就是弱电解质口诀的内容。
与强电解质不同,弱酸和弱碱大部分存在于分子的形态,只有少量的分子能够电离成离子。
它们的电离度相对较低,导电性也较弱。
弱电解质的初电离度通常在10%左右。
需要注意的是,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与浓度、温度等因素有关。
在一定条件下,弱电解质可能会发生电离反应,生成更多的离子。
通过以上的口诀,我们可以快速了解强弱电解质的基本特点。
强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离度和良好的导电性,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相对较低,导电性相对较弱。
希望以上口诀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高中化学中的强弱电解质知识点,同时也提醒大家在学习中要注重实际操作和理论联系,进一步加深对强弱电解质的理解和应用。
祝愿大家在学习化学的道路上取得优异的成绩!。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3.在KHSO4的稀溶液和熔融状态下都存在的离 在 子是 D A、H+ B、HSO4- C、SO42- D、K+ 、 、 、 、 4.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A、NH3·H2O 、 B、NaHCO3 、 C、H2S 、 D、KClO3 、 NH4++OHNa++HCO32H+ + S2K+ + Cl- + 3O2-
成离子的电解质(其离子无分子化倾向 。包括大 成离子的电解质 其离子无分子化倾向)。包括大 其离子无分子化倾向 多数盐类、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 多数盐类、强酸、强碱、活泼金属氧化物。
++ClNa
NaCl =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 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电解 部分电离
问题结论
溶液的导电能力取决于溶液中总离子 浓度的大小。 浓度的大小。因此强电解质的导电能力不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在同一浓度时, 一定比弱电解质强。在同一浓度时,强电 解质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解质一定比弱电解质的导电能力强。
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下物质分类组合正确的是 A B 强电解质: 强电解质:HBr FeCl3 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HF HCOOH 非电解质: 非电解质:CCl4 Cu
说明HCl和CH3COOH的电离程度不同。
开 始 1mol/L HCl 与 镁 条 反 应 剧 烈 , 说 明 1mol/L HCl中氢离子浓度大,即氢离子浓度 中氢离子浓度大, 中氢离子浓度大 为 1mol/L , 说 明 HCl 完 全 电 离 ; 而 开 始 与镁条反应较慢, 1mol/L CH3COOH与镁条反应较慢 , 说明 与镁条反应较慢 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1mol/L,说 其氢离子浓度较盐酸小,即小于 , 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 部分电离。 明醋酸在水中部分电离。HCl是强电解质, 是强电解质, CH3COOH是弱电解质。 是弱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1. 介绍在化学中,物质可以被分为两类: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这两个术语用于描述物质在溶液中是否能够导电。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分解成离子的物质,而非电解质则是指不能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和应用。
2. 电解质的定义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当电解质溶解在水中时,其分子将被水分子包围并分解成带电的离子。
这些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从而使溶液具有导电性。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2.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这些离子能够自由移动,从而使溶液具有很高的电导率。
强电解质的溶液通常呈现出较高的电导性和良好的导电性能。
常见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酸和碱。
2.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只部分离解成离子的物质。
这些离子的浓度较低,溶液的电导率相对较低。
弱电解质的离解程度取决于溶液中的浓度和温度。
常见的弱电解质包括醋酸、二氧化碳和氨水。
3. 非电解质的定义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分解成离子的物质。
这些物质在溶液中以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导电。
非电解质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常见的非电解质包括糖类、酒精和有机化合物。
4.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比较4.1 导电性能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导率,能够在溶液中形成电流。
而非电解质则不能导电,溶液中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
4.2 离解程度强电解质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离子,而弱电解质只部分离解成离子。
非电解质不能分解成离子。
4.3 溶解性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溶解性也有所不同。
电解质的溶解性通常较好,而非电解质的溶解性则相对较差。
4.4 熔点和沸点电解质通常具有较高的熔点和沸点,而非电解质的熔点和沸点相对较低。
5. 应用5.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作电池中的电解质,通过离子在溶液中的移动来产生电流。
此外,电解质溶液还可以用于电镀、电解和电解质分析等领域。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
强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完全或部分电离成离子的物质。
判断一个物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可以通过以下方法:
1. 寻找物质的化学式:强酸、强碱和某些无机盐通常是强电解质,而大多数有机物和一些较弱的无机盐通常是弱电解质。
2. 观察物质的电离程度:强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完全电离,而弱电解质只会部分电离。
可以通过电离度来判断,电离度越高的物质越可能是强电解质。
3. 测定电导率:强电解质具有高电导率,而弱电解质具有较低的电导率。
可以通过测量溶液的电导率来判断物质的电离程度。
4. 酸碱指示剂:酸碱指示剂可以用来判断物质是否是强酸或强碱。
对于强酸,指示剂会发生明显的酸碱指示颜色变化;而对于弱酸或弱碱,则指示剂的颜色变化较弱或不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方法只能作为初步判断的依据,具体的判断还需结合其他实验数据和化学性质综合考虑。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在初中化学学习中,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我们需要了解和区分的两个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进行归纳整理。
一、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粒子会分散并带有电荷。
根据电解质的溶解度,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HCl)、硫酸(H2SO4)等。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
2. 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部分离解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乙酸(CH3COOH)、甲酸(HCOOH)等。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有一部分形成离子,并能够导电,但导电能力较强电解质弱。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及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无法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大部分为分子化合物,在溶液中不会形成带电离子。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蔗糖(C12H22O11)、醇类等。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方法下面将根据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不同特点给出几种区分方法:1. 导电性区分法:将待测物质溶解于水中,观察其是否能够导电。
若能导电,则为电解质,若不能导电,则为非电解质。
2. pH值区分法:通过测量溶液的pH值来区分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溶液通常会呈酸性或碱性,其pH值小于7或大于7;而非电解质溶液通常呈中性,其pH值接近于7。
3. 溶解度区分法:某些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溶解在水中的溶解度是不同的。
通常情况下,电解质的溶解度较高,而非电解质的溶解度较低。
四、实例演练为了更好地理解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分,下面给出一些常见物质的划分:1. 水(H2O):无机物,非电解质。
2. 盐酸(HCl):无机酸,强电解质。
3. 乙醇(C2H5OH):有机物,非电解质。
4. 醋酸(CH3COOH):有机酸,弱电解质。
5. 蔗糖(C12H22O11):有机物,非电解质。
3.1.1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00% 100%
例: 25 0C时,0.1mol/L的CH3COOH 时 的
溶液中, 溶液中,C(H+)=1.0×10-3mol/L,求该 × , 温度下CH3COOH的电离度? 的电离度? 温度下 的电离度
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影响电离度大小的因素 弱电解质本身的性质 (1)内因: )内因: 外因: (2)外因: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____________________。 • 2、pH都为1的盐酸、醋酸、硫酸各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pH都为1的盐酸、醋酸、硫酸各1L,分别加入足量的铁。
硫酸>盐酸=醋酸 硫酸>盐酸=
三者相等 开始反应时产生氢气的速率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醋酸>硫酸= 醋酸>硫酸=盐酸 最终收集到的氢气的物质的量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C (OH ) C ( NH 3 ⋅ H 2 O)
−
B.
C ( NH 4 ) − C (OH )
+
C(NH3 ⋅ H2O) C(NH4 )
+
D.
C(OH )
−
4.相同温度下,两种稀氨水A和B,浓 相同温度下,两种稀氨水 和 , 相同温度下 度分别为0.2mol/L和0.1mol/L, 和 度分别为 , 浓度之比为( 则A、B的OH-浓度之比为( B ) 、 的 A.大于 大于2 B. 小于 小于2 大于 C. 等于 等于2 D. 不能肯定
(2)强碱: 如NaOH、KOH、Ba(OH)2等 强碱: 、 、 (3)大部分盐: 如NaCl等,包括部分难溶性的盐 大部分盐: 等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常用的两个概念。
它们之间有着明显的区别,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和物质的导电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和常见的应用。
一、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电解质是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解或熔融后会分解成带电离子,使溶液能够导电。
电解质可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完全离解,生成大量的离子。
它们具有很高的电导率,能够有效地导电。
常见的强电解质有盐酸、硫酸、氢氧化钠等。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只部分离解,生成少量的离子。
相对于强电解质,它们的电导率较低。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醋酸、甲酸等。
二、非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时不会离解成离子,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通常是由分子组成的,溶解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较强,不易分解。
常见的非电解质有水、乙醇等。
三、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应用1. 电解质的应用电解质在生活和工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电解质溶液可以用于电池中,通过离子的移动实现电能的转化;电解质还可用于电刷和导线涂料中,用于保护金属表面;此外,电解质在化学分析和实验中也有重要的作用。
2. 非电解质的应用非电解质在生活和科学研究中也有各种应用。
例如,非电解质水在饮用和烹饪中是必不可少的;非电解质溶液常用于实验室中,用于储存和溶解不耐水的物质;此外,非电解质还可以用于某些合成反应的反应介质。
结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溶液的性质以及物质的导电性具有重要作用。
电解质在溶解或熔融后能够完全或部分离解成离子,从而导致溶液具有导电性;非电解质则不会离解成离子,不能导电。
两者在生活和实验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对于化学学习者来说,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和应用是非常重要的。
溶液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
溶液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溶液中的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在溶液的性质和行为上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化学角度出发,详细讨论溶液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分析它们对溶液的电导性、离子化能力以及溶解度的影响。
一、电解质的特点及分类1.1 电解质的定义与电离过程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当电解质溶解或熔融时,其中的分子或离子会发生电离,生成带电荷的离子。
例如,当NaCl溶解在水中时,NaCl分子会解离成Na+和Cl-离子:NaCl(s) → Na+(aq) + Cl-(aq)1.2 电解质的分类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化能力,可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1.2.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完全电离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从而具有较高的电导性。
例如,盐酸(HCl)和硫酸(H2SO4)都属于强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H+和Cl-或H+和SO42-离子。
1.2.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指在溶液中只有部分电离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生成的离子数量相对较少,因此电导性较强电解质要低。
例如,醋酸(CH3COOH)和尿素(CH4N2O)都属于弱电解质,它们在水中只有一小部分分子会电离生成离子。
二、非电解质的特点及分类2.1 非电解质的定义非电解质是指在溶解或熔融状态下几乎不产生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无法在溶液中形成导电的离子,因而不能导电。
2.2 非电解质的分类根据非电解质的化学性质,可将非电解质分为分子型和离子型两类。
2.2.1 分子型非电解质分子型非电解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化合物,它们在溶解或熔融时不会发生电离。
例如,蔗糖(C12H22O11)和乙醇(C2H5OH)都属于分子型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不会分解为离子。
2.2.2 离子型非电解质离子型非电解质是由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尽管它们是离子,但在溶解或熔融时也不会进一步电离。
例如,硫酸铜(CuSO4)和硝酸铵(NH4NO3)都属于离子型非电解质,它们在水中也不能产生额外的离子。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一)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强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离解的物质,产生大量的离子。
•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非常高,导电性能强。
•强电解质溶液能够形成高浓度的离子,产生明显的电导效应。
强电解质的例子•盐酸(HCl):盐酸分子可完全离解为氢离子(H+)和氯离子(Cl-),产生强酸性溶液。
•硝酸(HNO3):硝酸分子可完全离解为氢离子(H+)和硝酸根离子(NO3-),产生强酸性溶液。
•高浓度的氢氧化钠(NaOH):氢氧化钠分子可完全离解为钠离子(Na+)和氢氧根离子(OH-),产生强碱性溶液。
弱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弱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离解的物质,产生少量的离子。
•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导电性能相对弱。
•弱电解质溶液中离子的生成与离解过程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
弱电解质的例子•乙酸(CH3COOH):乙酸分子只能部分离解为氢离子(H+)和乙酸根离子(CH3COO-),产生弱酸性溶液。
•碳酸(H2CO3):碳酸分子只能部分离解为氢离子(H+)和碳酸根离子(HCO3-),产生弱酸性溶液。
•氨水(NH3):氨水分子只能部分离解为氨离子(NH4+)和氢氧根离子(OH-),产生弱碱性溶液。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区别•全部离解程度不同:强电解质完全离解,产生大量离子;弱电解质只部分离解,产生少量离子。
•导电性能差异:强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能较强,弱电解质的水溶液导电性能相对较弱。
•离子浓度差异:强电解质的水溶液离子浓度较高,弱电解质的水溶液离子浓度相对较低。
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和特点对于理解化学反应、酸碱中和、电解质溶液的性质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反应需求选择合适的电解质类型,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电解质与非电解质是化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
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由于其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水或其他溶剂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流的传播。
与之相对的是非电解质,它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特点、分类、应用和实验方法。
一、电解质1.1 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它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种。
强电解质在水中完全离解,如HCl,NaOH等,它们的分子或离子数与原时完全相同,能够导致非常好的电导率。
弱电解质在水中只部分离解,比如CH3COOH,NH4OH等,只有部分分子或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而导致电导率下降。
1.2 分类电解质可以按照离子或分子的种类进行分类。
按照离子的种类可以分为阳离子和阴离子,按照分子的种类可以分为无机电解质和有机电解质。
无机电解质包括了化合物、酸和碱等物质,如NaCl、H2SO4、NaOH。
有机电解质则包括了能引起电离的有机化合物,如CH3COOH、C6H5NH3Cl等。
1.3 应用电解质在很多领域都有着重要的应用。
其中,电解质溶液在化学反应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电沉积、电析和电解等,电解质还广泛应用于涂料、纸张、储能器、蓄电池、电解质电容器、电镀等领域。
二、非电解质2.1 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能导电的物质,也就是不会发生电离。
与电解质不同,非电解质在水或其他溶液中的分子是无电离的,因此溶液不能导电。
2.2 分类非电解质可以按照溶解度的大小进行分类,溶解度大的为易溶性非电解质,如甘油和乙醇等,溶解度小的为难溶性非电解质,如石蜡和氧化锌等。
2.3 应用非电解质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甘油、氯化钾盐水等,都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水溶液。
此外,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也有着一定的应用。
比如溶液中的氧气和萘,就是一些常见的非电解质物质。
三、实验方法确定一种物质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可以借助实验来进行。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
高中化学强弱电解质口诀【实用版】目录1.强弱电解质的定义与区别2.强电解质的特点3.弱电解质的特点4.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5.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强弱电解质正文一、强弱电解质的定义与区别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根据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电离程度的不同,可以将电解质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完全或几乎完全电离的电解质。
这类物质包括强酸、强碱和大多数盐类。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产生大量的离子,因此能够导电。
弱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只能部分电离的电解质。
这类物质包括弱酸、弱碱和水。
弱电解质在溶液中产生的离子较少,因此导电能力较弱。
二、强电解质的特点强电解质具有以下特点:1.能够完全或几乎完全电离。
2.产生的离子数量多,因此导电能力强。
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高。
三、弱电解质的特点弱电解质具有以下特点:1.只能部分电离。
2.产生的离子数量较少,因此导电能力较弱。
3.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
四、强弱电解质的判断方法判断强弱电解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观察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程度。
若电离程度高,则为强电解质;若电离程度低,则为弱电解质。
2.观察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若离子浓度高,则为强电解质;若离子浓度低,则为弱电解质。
3.观察电解质的导电能力。
若导电能力强,则为强电解质;若导电能力弱,则为弱电解质。
五、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强弱电解质高中化学中常见的强电解质有:1.强酸:硫酸、盐酸、硝酸、高氯酸、氢溴酸、氢碘酸等。
2.强碱:钾、钠、钙、钡的氢氧化物等。
3.大多数盐:(除了乙酸铅、氯化汞等外)几乎所有的盐类。
常见的弱电解质有:1.弱酸:醋酸、碳酸、硅酸、磷酸等。
2.弱碱:氨水等。
3.水。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可以了解到高中化学中强弱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判断方法以及常见的强弱电解质。
电解质的强弱和电离程度
电解质的强弱和电离程度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电离生成离子的物质。
根据电解质的强弱程度和电离程度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解离,生成大量的离子。
强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非常高,可以达到100%。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强酸和强碱,如盐酸(HCl)、硫酸(H2SO4)、氢氧化钠(NaOH)等。
当这些物质溶解在水中时,它们会快速而完全地分解成对应的离子,而这些离子则能与溶液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与强电解质相比,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低。
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弱电解质会电离解离成离子。
大部分的弱电解质仍然以分子形式存在。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通常在1%以下,甚至更低。
典型的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和弱碱,如乙酸(CH3COOH)、碳酸氢根(HCO3-)等。
电离程度与电解质的强弱程度密切相关。
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低,主要是由于溶解度和离解度较小所致。
强电解质的离解度高,溶解度大,因此能够电离生成大量离子。
而弱电解质的溶解度和离解度较小,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电离,所以其电离程度较低。
电离程度的大小可以通过电离度常数来表示。
电离度常数(K)是指在给定温度下,电解质溶液中电离产生的离子浓度与初始电解质浓度之比。
对于强电解质来说,其电离度常数非常大,接近1或很接近。
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常数则远小于1,通常在很小的范围内变化。
电离程度的大小对电解质的溶液性质和化学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
强电解质能够迅速与其他物质反应,产生明显的化学变化,而弱电解质反应相对缓慢且不明显。
这也是为什么强酸和强碱可以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溶液的中和反应和酸碱中和反应。
总的来说,电解质的强弱程度和电离程度是电解质的基本特性。
强电解质具有较高的电离程度,能够完全电离生成大量离子;而弱电解质的电离程度较低,只有一小部分能够电离。
电离程度的大小对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化学性质和反应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
理解电解质的强弱程度和电离程度对于化学研究和实验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水解_重新整理
水解和电离一、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注意:①化合物不是电解质即为非电解质②难溶性化合物不一定就是弱电解质。
(例如:BaSO4难溶,但它溶解那部分是完全电离的,所以BaSO4等仍为强电解质。
)判断电解质强弱的方法:1.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与强电解质做导电性对比实验。
2.在相同浓度.相同温度下,比较反应速率的快慢。
如:将锌粒投入到等浓度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结果前者比后者快。
3.浓度与pH的关系。
如:0.1mol·L-1CH3COOH,其pH﹥1,则证明CH3COOH 是弱电解质。
4.测定对应盐的酸碱性。
如CH3COONa溶液呈碱性,则证明醋酸是弱酸。
5.稀释前后的pH与稀释倍数的变化关系。
例如,将pH=2的酸溶液稀释1000倍,若pH﹤5,则证明为弱酸;若pH=5,则证明为强酸。
6.采用实验证明电离平衡。
如醋酸溶液中滴入石蕊变红,加入醋酸钠晶体,颜色变浅。
7.利用强酸(或碱)制备较弱的酸(或碱)判断电解质的强弱。
如将醋酸加入到石灰石中有二氧化碳产生,则说明酸性:CH3COOH﹥H2CO38.利用元素周期律进行判断,如非金属性:Cl﹥S﹥P﹥Si,则酸性:HClO4﹥H2SO4﹥H3PO4﹥H2SiO3;金属性:Na﹥Mg﹥Al,则碱性:NaOH﹥Mg(OH)2﹥Al(OH)3二、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1.电离平衡概念:一定条件(温度、浓度)下,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率和离子结合成分子的速率相等时,各微粒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2. 特点:(1)“等”:v电离= v结合(2)“动”:动态平衡,v电离= v结合≠0(3)“定”:平衡时分子、离子的浓度不再变化(是否相等?)(4)“变”:电离平衡是相对的平衡,外界条件改变,平衡可能要移动,移动的方向运用勒夏特列原理判断。
3.影响电离平衡的因素(1)决定性因素——弱电解质的本性。
(2)外因:溶液浓度——同一弱电解质,浓度越大,电离度越小。
温度——由于弱电解质电离过程均要吸热,因此温度升高,电离度增大。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性质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与性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我们研究化学性质时经常接触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将介绍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区别,并讨论它们的性质特点。
一、电解质的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可以完全或部分电离成带电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具有以下特点:1. 电离能力: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通过溶剂的作用,将分子中的正负电荷解离出来,形成带电离子。
这种电离过程是可逆的。
2. 导电性:由于电离产生了带电离子,电解质溶液可以导电。
其中,强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强,而弱电解质的溶液导电能力相对较弱。
3. 反应性:电解质在溶液中会参与化学反应,例如酸碱中和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这是因为溶液中的离子能够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
二、非电解质的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中不会电离成离子的化合物。
它们在溶液中具有以下特点:1. 不电离:非电解质溶液不会产生离子,分子保持完整。
这种溶液中的分子是不带电的。
2. 不导电:由于非电解质溶液中没有带电粒子,因此溶液是不导电的。
3. 化学稳定性:非电解质一般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这使得它们常常被用作溶剂或稀释剂。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基于以上的特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区别。
1. 电离能力:电解质能够通过溶剂的作用发生电离,而非电解质不会电离。
2.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而非电解质溶液不导电。
3. 反应性: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能够参与化学反应,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分子保持完整,不发生反应。
4. 应用范围:由于电解质具有导电性和反应性,它们在电化学、化学分析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
而非电解质由于其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常常被用作溶剂、溶液稀释剂等。
综上所述,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溶液中的行为和特性存在明显差异。
电解质能够发生电离,导致溶液导电,并且能参与化学反应;而非电解质不电离,溶液不导电且不发生反应。
这些差异使得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化学和生物学等领域中具有各自的应用价值。
浓硫酸 强 电解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浓硫酸强电解质-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在化学领域中,浓硫酸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学物质,具有强酸性和氧化性。
同时,强电解质是指可以在水中完全离解成离子的物质,能够导电的物质。
本文将重点探讨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的特性、应用以及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浓硫酸在化学和工业领域中的重要性,并展望其未来作为强电解质的发展前景。
编写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包括了正文的主要内容以及结论部分的总结和展望,通过这样的结构设计可以让读者更清晰地了解文章的核心内容和论点。
在正文部分,我们将介绍浓硫酸的性质以及强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然后探讨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应用。
结论部分将总结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的重要性,并讨论强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同时展望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的未来发展方向。
整篇文章将围绕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这一主题展开,以全面而清晰的结构为读者呈现相关知识和观点。
1.3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的重要性和应用。
通过研究浓硫酸的性质和强电解质的定义特点,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浓硫酸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机制,并展望其在未来的发展前景。
同时,通过对浓硫酸作为强电解质的应用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浓硫酸在工业生产和实验室中的重要性,为相关领域的学习和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全面了解浓硫酸的重要性,并进一步拓宽对强电解质这一概念的理解。
2.正文2.1 浓硫酸的性质浓硫酸,化学式为H2SO4,是一种无色至浅黄色的油状液体,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它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中广泛应用于金属加工、硫酸盐制备等方面。
浓硫酸的性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腐蚀性: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可以与许多物质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
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小心使用,并且要避免与皮肤接触,以免造成灼伤。
2. 强酸性:浓硫酸是一种强酸,其pH值通常在0-1之间。
无机化学电离平衡
第15页
a. Ka是水溶液中酸强度的量度,表示酸
在水中释放质子能力的大小。
b. Ka值愈大,酸性愈强。其值大于10时 为强酸。
HAc > HClO > HCN 6.2×10-10 Ka 1.75×10-5 3.9×10-8
第16页
一些酸在水溶液中的Ka和pKa值(25℃)
酸HA H3O+ H2C2O4 H3PO4 HC2O4HAc H2CO3 H2PO4HCO3HPO42H2O Ka (aq) /
H +CO3
+ HCO3 +H
第30页
二.酸碱反应的实质 酸碱反应是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反应。 例如,HAc在水溶液中: 酸碱半反应1 HAc(aq) H+(aq) + Ac-(aq) 酸1 碱1 酸碱半反应2 H+(aq) + H2O(l) H3O+(aq) 碱2 酸2 H+ 总反应 HAc(aq) + H2O(l) H3O+(aq) + Ac-(aq) 酸1 碱2 酸2 碱1
0.15mol kg
1
lg Na
0.15 0.509 1 ( 0.30 0.15) 1 0.15
2
0.1192
Na 0.76
第13页
Na Na bNa 0.076 mol k g
1
lg SO2
4
0.15 0.509 (2) ( 0.30 0.15) 1 0.15
开始时c: 平衡时c:
H+ + 0 cα
A0 cα
c c – cα
[ H ][ A ] (c ) 2 c 2 则有: K a [ HA] c c 1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化学反应中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化学反应是指物质通过相互作用,在原子、离子或者分子层面上发生转化的过程。
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它们在反应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对于理解和解释化学反应机制至关重要。
本文将分析和比较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特征和作用。
一、电解质的定义和特点电解质,顾名思义,即能够电离形成离子的物质。
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电解质将分解为带电的离子,可以导电。
常见的电解质包括酸、碱、盐和一些金属氧化物等。
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参与反应或者调控反应的进行。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两类。
强电解质在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产生大量的离子;而弱电解质只能部分电离,产生较少的离子。
电解质的电离程度可以通过离解度来定量描述。
在化学反应中,电解质可采取多种形式存在。
例如,酸可以以分子形式存在,也可以以离子形式存在;溶解的盐可以以离子形式存在。
无论以何种形式存在,电解质都会通过溶液中的离子参与化学反应。
二、电解质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1. 催化剂的作用部分电解质具有催化剂的作用,在化学反应中起到加速反应速率的作用。
催化剂可以通过调整反应物的能量状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促进反应进程。
许多催化剂是电解质,其中酸催化和碱催化是常见的例子。
酸催化反应是指在酸的存在下,化学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酸作为催化剂,通过捕获反应物的电子或者提供质子,改变反应物的能量状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碱催化反应是指在碱的存在下,化学反应速率显著增加。
碱作为催化剂,可以接受反应物的质子或者提供羟基离子,改变反应物的能量状态,降低反应的活化能,从而加速反应进程。
2. 中和反应的参与者电解质中常见的酸和碱可以进行中和反应,产生盐和水。
酸和碱反应是一种特殊的酸碱中和反应,通过反应物之间质子和羟基离子的结合,生成水。
在这个过程中,酸和碱充当中和反应的参与者,调节反应的进行。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与区别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性质与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是物质分类的重要标准,它们在化学和生物学中具有不同的性质和应用。
本文将深入探讨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性质和区别。
一、电解质的性质与特点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根据电离程度的不同,电解质可以分为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1. 强电解质:强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完全电离产生离子,并能有效导电。
强电解质的特点是溶液中离子浓度高,并且溶液能够充分导电。
典型的强电解质包括盐类和强酸、强碱。
例如,氯化钠在水中完全电离,产生钠离子Na+和氯离子Cl-,溶液可以很好地导电。
2. 弱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溶液中只能部分电离,生成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
弱电解质的特点是溶液中离子浓度较低,溶液电导性较弱。
弱电解质常见的代表有乙酸和氨水。
例如,乙酸在水中只部分电离,产生乙酸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溶液的电导率相对较低。
二、非电解质的性质与特点非电解质是指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不能导电的物质。
非电解质一般由分子组成,并且不会电离生成离子。
非电解质的特点是不会在水溶液中产生游离离子,因此溶液中没有带电荷的粒子可以传导电流。
典型的非电解质有脂肪、糖类和醇类等有机物质。
例如,乙醇在水中溶解后不会电离,溶液不能导电。
三、电解质与非电解质的区别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导电性区别:电解质在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不能导电。
这是由于电解质能够电离生成离子,在溶液中电离的离子可以带电传导电流,而非电解质由于不发生电离,因此不能导电。
2. 分子构成区别:电解质在溶液中以离子形式存在,非电解质以分子形式存在。
电解质的化学键较强,能够在水溶解时产生离子,而非电解质的化学键较弱,不能产生离子。
3. 溶液电导性区别:电解质所生成的离子数量较多,溶液电导性较强;非电解质溶液中没有离子,电导性较弱。
4. 物质种类区别:电解质主要包含离子化合物,如酸、碱、盐等;非电解质主要是有机物质,如脂肪、糖类、醇类等。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
初中化学知识点归纳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是化学中重要的概念。
了解它们的性质和特点对于初中化学学习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这两个知识点进行归纳和解释。
一、电解质溶液电解质溶液是指能够导电的溶液。
在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着可以自由移动的离子,这些离子能够通过溶液中的导电性质来运动。
电解质溶液的离子通常来自于盐类、酸和碱的溶解。
电解质溶液可以分为强电解质溶液和弱电解质溶液两种类型。
1. 强电解质溶液强电解质溶液中,几乎所有的溶质都解离为离子,在水中完全电离。
这意味着,溶液中的电解质能够形成大量的离子,并且能够有效地导电。
例如,盐类溶解在水中时会形成阳离子和阴离子,如NaCl溶解为Na+和Cl-,这些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并产生电流。
2. 弱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中,只有一小部分的溶质会解离为离子。
相对于强电解质溶液,弱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低,导电性也较弱。
例如,乙酸在水中形成醋酸离子(CH3COO-)和氢离子(H+),但只有少数乙酸分子会解离为这些离子。
二、非电解质溶液非电解质溶液是指不能导电的溶液。
与电解质溶液不同,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分子不会解离为离子。
由于没有自由移动的离子,所以非电解质溶液无法导电。
非电解质溶液的例子包括纯水、醇类、糖类等。
这些溶液的溶质分子在溶解过程中只是与溶剂分子相互作用而并不形成离子。
三、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的区别电解质溶液和非电解质溶液在性质和特点上存在明显的区别。
1. 导电性电解质溶液能够导电,而非电解质溶液不能导电。
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离子,离子能够在溶液中自由移动并完成电荷传递。
而非电解质溶液中没有游离离子存在,无法导电。
2. 分子解离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能够解离为离子,而非电解质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则不能解离为离子。
3. 导电能力电解质溶液的导电能力比非电解质溶液要强。
这是因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较高,离子具有较强的电荷传递能力。
而非电解质溶液中溶质分子没有电离,所以导电能力较差。
强电解质的特点
强电解质的特点
强电解质特点:
1. 稳定性:强电解质受到外界起压作用时,能趋向于平衡状态,这种特性可以调节外部环境:水体的PH值、渗透压等,稳定系统。
2. 结构强度:强电解质结构中分子间距小,每个分子能够捕捉其它分子,形成稳定的晶体,因此它自身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不易分解。
3. 水溶性:强电解质由于具有较高的结构稳定性,当它们放入水中,它们的分子会失去结构稳定性,因而极易水溶,使水解质高度溶解。
4. 电导率:强电解质极易充电,放入溶液中,能使溶液电流流通,具有较高的电导率。
5. 品位:强电解质的品位极高,只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质,就可以形成强电解质。
6. 电解质类型:强电解质属于离子化的类型,它的分子带有正电荷或者负电荷,具有强大的电荷力。
7. 中和:强电解质具有极强的中和作用,它能够集中电荷,以对抗外
界力,从而达到中和作用。
8. 电离:强电解质在弱电场中具有一定的电离度,当放入溶液中时,它们会进行电离,从而改变溶液电离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强电解质的特点是( )A.溶液的导电能力较强B. 在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在溶液中不存在分子,完全电离为离D. 温度一定,电离常数一定2、醋酸的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A. 1 mol / L醋酸溶液的pH约为3B. 醋酸能与水以任何比例互溶C. 10 mL 1 mol / L醋酸恰好与10 mL 1 mol / L NaOH溶液完全反应D. 在相同条件下,醋酸溶液的导电性比强酸溶液的弱3.在下列叙述中,能说明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的是()A.将pH=4的盐酸和醋酸稀释成pH=5的溶液,醋酸所需加入的水量多B.盐酸和醋酸都可用相应的钠盐与浓酸酸反应制取C.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应的钠盐固体,醋酸的pH值变化大D.相同pH值的盐酸和醋酸分别跟锌反应时,产生氢气的起始速度相等4、将0.lmol·1L-氢氟酸溶液加水稀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c(H+)和c(OH-)都减小B.溶液中c(H+)增大C.氢氟酸电离平衡向左移动D.溶液的pH增大5、在相同温度时100mL0.01mol/L的醋酸溶液与10mL 0.1mol/L的醋酸溶液相比较,下列数值前者大于后者的是()A 中和时所需NaOH的量B 电离程度C H+的物质的量D CH3COOH的物质的量6.用水稀释0.1摩/升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A、c(OH-)/c(NH3·H2O)B、c(NH3·H2O)/c(OH-)C、c(H+)和c(OH-)的乘积D、OH-的物质的量7.在O.1mol/L的CH 3COOH溶液中存在如下电离平衡:CH3COOH CH3COO-+H+。
对于该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加入少量NaOH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B.加水,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滴加少量0.1mol/LHCl溶液,溶液中C(H+)减少D.加入少量CH3COONa固体,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8.一定温度下,冰醋酸加水稀释的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I)随加水的体积(V)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O”点导电能力为0的理由是冰醋酸是固体,内部的离子不能自由移动B.a、b、c三点中,a点c(H+)最大,因为电解质溶液浓度越大,离子浓度就越大C.a、b、c三点中,b点水电离的程度最大D.若使b点处溶液中c(H+)减小,可向溶液中加水或加冰醋酸9.现有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 mol·L-1的四种溶液:①盐酸,②硫酸,③醋酸,④NaO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①< ②< ③< ④B溶液中水电离出的H+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①<④<③C.取一定体积的④溶液,分别和①、②、③溶液完全中和,消耗①、②、③溶液的体积由小到大的顺序是②<①<③D .取a 体积的①溶液和b 体积的④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 为3,则a :b 约为11:910.pH 相同的两份酸溶液(甲:盐酸,乙:醋酸),分别与锌反应,若最后锌都已全部溶解,且放出的气体一样多,为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所需的时间:乙>甲B 、开始反应速率:甲=乙C 、物质的量浓度:甲>乙D 、甲、乙溶液取相同体积稀释相同倍数后pH :乙>甲 11、用0.01mol/LNaOH 溶液完全中和PH=3的下列溶液各100mL 。
需NaOH 溶液体积最大的是( )A 盐酸B 硫酸C 高氯酸D 醋酸12、用PH 均为2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分别中和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恰好被完全中和时,消耗盐酸和醋酸溶液的体积分别为V l 和V 2,则V l 和V 2的关系正确的是( )A .V 1>V 2B .V 1<V 2C .V 1=V 2D .V 1≤V 213.少量铁粉与100mL 0.01mol/L 的稀盐酸反应,反应速率太慢。
为了加快此反应速率而不改变 H 2 的产量,可以使用如下方法中的 ( )①加H 2O ②加NaOH 固体③滴入几滴浓盐酸④加CH 3COONa 固体⑤加NaCl 溶液 ⑥滴入几滴硫酸铜溶液⑦升高温度(不考虑盐酸挥发)⑧改用10mL 0.1mol/L 盐酸14.现有等体积的Ba (OH )2、NaOH 和NH 3·H 2O 三种溶液,将它们分别与V 1L 、V 2L 、V 3L 等浓度的盐酸混合,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混合后呈中性,则V 1>V 2>V 3B .若混合前三溶液pH 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 1>V 2>V 3C .若混合前三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酸碱恰好完全反应,则V 1>V 2>V 3D .若混合前三溶液pH 相等,将它们同等倍数稀释后,则NaOH 溶液pH 最大15.室温下,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 -1的HA 和MOH 溶液,pH 分别为3和12,将两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 为 ( )A .≥7B .一定>7C .≤7D .可能=716.PH =2的A 、B 两种酸溶液各1ml ,分别加水稀释到1000ml ,其溶液的PH 与溶液体积﹝V ﹞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A 、B 两种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B 、稀释后A 酸溶液的酸性比B 酸溶液的强C 、a =5 时,A 是弱酸,B 是强酸D 、若A 、B 都是弱酸,则5>a >217、c (H +)相同的等体积的两份溶液A 和B ;A 为盐酸,B 为醋酸,分别和锌反应,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且放出的氢气的质量相等,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反应所需要的时间B>A ②开始反应时的速率A>B ③参加反应的锌的物质的量A =B ④反应过程的平均速率B>A ⑤盐酸里有锌剩余⑥醋酸里有锌剩余A ③④⑤B ③④⑥C ②③⑤D ②③⑤⑥18.pH=13的强碱溶液与pH=2的强酸溶液混合,所得溶液的pH=11,则强碱与强酸的体积比是( ).A .11∶1 B.9∶1 C.1∶11 D.1∶9.19.在25℃时,某稀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c(H +)=10-13mol/L 。
有关该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B 2 apHV(ml) 1000 1A .该溶液一定呈酸性B .该溶液一定呈碱性C .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 D.该溶液的pH值可能为1320.下列溶液肯定是酸性的是()A .含H+的溶液 B.加酚酞显无色的溶液C.pH<7的溶液 D. C(OH-)<c(H+)的溶液二.填空1.用“>”、“=”或“<”符号表示以下各题中要求的量的关系。
⑴pH相同的氨水、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钡溶液,分别用蒸馏水稀释到原来的X倍、Y倍、Z倍,稀释后三种溶液的pH仍相同,则X、Y、Z之间大小的关系是⑵中和相同体积、相同pH的Ba(OH)2、NaOH和NH3·H2O三种稀溶液所用相同浓度的盐酸体积分别为V1、V2和V3,则三者关系为---------(3)室温下,下列四种溶液中:①pH为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④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
由水电离生成的c(H+)大小关系是(填写编号)_________________2.有三种溶液:a.Ba(OH)2、b.NaOH、c. NH3·H2O(1)pH相等时,三种溶液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2)浓度相等时,pH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3)当pH=11时,各取100mL与同浓度的HCl中和,消耗HCl体积有多少的顺序为_________;(4)当溶度相等时,各取100mL与相同浓度HCl中和,消耗HCl体积有多少的顺序为_________;(5)与盐酸恰好中和后溶液的pH大小顺序为_____________3.今有a:CH3COOH、b:HCl、c:H2SO4三种溶液,用序号回答下列问题:(1)当它们的PH相同时,其物质的量浓度的关系是。
(2)当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时,其PH关系是。
(3)完全中和同一烧碱溶液,需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三种溶液的体积关系。
(4)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a、b、c三种溶液,分别与同浓度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所需NaOH溶液的体积关系是。
生成相应盐的物质的量的关系为。
3.有一pH = 12的NaOH溶液100 mL ,欲使它的pH降为11。
(1)如果加入蒸馏水,就加入________ mL(2)如果加入pH = 10的NaOH溶液,应加入_________ mL(3)如果加入0.008 mol/L HCl溶液,应加入__________ mL4.(1)恒温下,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2.3g金属钠,充分反应后,再加蒸馏水稀释到1L,所得溶液的pH= 。
5、有两瓶pH=2的酸溶液,一瓶是强酸,一瓶是弱酸。
现只有石蕊、酚酞试液、pH试纸和蒸馏水,而没有其它试剂。
简述如何用最简便的实验方法来判别哪瓶是强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pH=3的盐酸99mL和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101mL混合后,溶液的pH=?(看做体积守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