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癌NCCN指南解读

合集下载

2020宫颈癌NCCN解读

2020宫颈癌NCCN解读
99Tc—γ探测器探测 美兰—肉眼
根据分期指导手术
根据分期指导手术
放疗原则
MRI:判断晚 PET:有助于 期肿瘤患者软 确定不能手术 组织和宫旁浸 的子宫颈癌患 润最好的方法。 者淋巴结转移
范围和术后患 者是否有淋巴 结残留
同期放化疗: 放疗期间予同 期含铂方案化 疗,8周内完 成治疗效果最 佳。
病例2:患者65岁,G4P2。因“绝经10年,阴道流血2次。”入院。HPV-DNA 分型:18,51,58型阳性。TCT:HSIL;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提示:鳞状细胞癌。 妇检:外阴发育正常,老年性改变,阴道通畅,阴道黏膜薄,内见少量稀薄分泌 物,阴道穹隆消失,宫颈后唇萎缩展平,宫颈前唇见一范围约2x2cm病灶,无明 显触血,子宫前位,萎缩,无压痛,未触及包块,双附件区未扪及明显异常。三 合诊:双侧骶主韧带稍缩短,以左侧明显,弹性可,直肠壁光滑,未触及异常, 直肠指套退出无血染。
C
ⅠA1期(无脉管间隙浸润)
切缘为HSIL:筋膜外全子宫切除 不再锥切者 切缘为癌:行改良根治性子宫切
C N
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ⅠA1期伴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ⅠA2期 ➢ 改良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术 ➢ 可盆腔外照射+近距离放疗

➢ 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盆腔淋巴结切除(证据等级1 )±主动脉旁淋 一
• 具备任何一个“高危因素”均推荐进一步影像学检查以了解其他部 位转移情况,然后补充盆腔外照射+含铂同期化疗(证据等级1)± 近距离放疗。
术后辅助治疗
腺癌采用四因素模型:肿瘤直径>3cm,LVSI+,外1/3间 质浸润,腺癌,存在任何2个因素,加放疗均有益
治疗后随访

2020 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20 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子宫内膜浆液性癌及高达25%的G3子宫内膜样腺 癌基因检测表现为高拷贝型,预后最差。
(3) MSI-H/dMMR推荐帕姆单抗,NTRK基因融合阳 性推荐拉罗替尼/恩曲替尼。
WEI
42
3、分子分型检测推荐流程:
43
十、前哨淋巴结活检原则
(1)影像学检查及术中探查均无子宫外转移病灶,病变 局限子宫的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可用作手术分期。
WEI
8
二、子宫内膜样腺癌的初始及 辅助治疗
(非保留生育功能)
1.病变局限于宫体初始治疗:
(1)能耐受手术: 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术后辅助治疗。 有条件者首选微创手术。 (2)不适宜手术者: 首选外照射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 (3)无法耐受手术和放疗:内分泌治疗。
10
2.I 期分期手术后处理:
(2)虽然不是分期指标,仍推荐取腹水细胞学并单独报告。
(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淋巴结评估是病灶局限于子宫 者的最基本术式,某些有转移患者也可行全子宫双附件切除 。
(4)手术可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或机器人进行,需完整取 出子宫,避免用子宫分碎器和分块取出子宫。在不影响治疗 效果的前提下,首选微创手术。
2020 NCCN(第1版) 子宫内膜癌治疗指南解读
安徽省立医院 杨光
1
2020.3.6 美国肿瘤综合协作网(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NCCN)公 布了《2020 NCCN子宫肿瘤临床实践指南(第1 版)》。子宫肿瘤主要包括子宫内膜癌和子宫 肉瘤。
(2)子宫颈注射染料法已被证实是一种识别高危转移风 险淋巴结效果确切的方法。
(3)放射性标记胶体99mTc;1%异硫蓝+1%亚甲蓝及专 利蓝;近红外线摄像定位成像染料吲哚菁绿(ICG)。

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国际权威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解读

二、治疗选择
根据FIGO的《指南》,子宫内膜癌的治疗应结合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肿瘤 分期等因素综合考虑。对于早期低风险的患者,可以优先考虑手术治疗,如全 子宫切除术和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可能需要通过化 疗、放疗或激素治疗来控制病情。
在手术治疗中,FIGO推荐应用腹腔镜或机器人辅助的微创手术技术。这些技术 能够减少手术创伤,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一、诊断与分期
在《指南》中,FIGO提供了详细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流程。首先是通过全面的妇 科检查和超声检查进行初步评估。如果怀疑有子宫内膜癌,应进行组织活检和 病理学检查。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PET-CT等以 确定肿瘤的分期。根据这些检查结果,医生可以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为后 续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参考内容
近期,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发布了一份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癌症报告—— 《国际妇产科联盟癌症报告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这份报告为子宫内膜癌的 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明确且全面的指引,对于全球的妇科医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 考价值。本次演示将对该报告进行解读,以帮助医生和患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 这些指南。
放疗和化疗也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对于早期患者,放疗可以降低局部复发的风 险;对于晚期或复发患者,化疗可以提高生存率并控制肿瘤的扩散。
三、激素治疗
在《指南》中,激素治疗被推荐为子宫内膜癌的一种有效治疗方式。尤其是对 于晚期或复发患者,激素治疗可以作为手术或放化疗的辅助手段,有效控制病 情进展。
四、随访与监测
四、治疗指南解读
1、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是子宫内膜癌的首选治疗方法。手术范围根据肿瘤的 分期、病理类型、患者年龄等因素而定。对于早期肿瘤,手术治疗可达到根治 效果;对于晚期肿瘤,手术可减轻症状、延长生存期。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

子宫内膜癌诊疗规范一、概述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上皮性恶性肿瘤子宫内膜癌好发于老年女性,主要是绝经后妇女或围绝经期妇女,约占全部子宫内膜癌病例的75%以上。

子宫内膜癌中位发病年龄为60~65岁,绝经前妇女患子宫内膜癌的比例<25%,而年龄<40岁的患者则更少。

但是近年来,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绝经前的女性发病率逐渐增加。

二、诊断1.症状和体征子宫内膜癌最常见症状是异常子宫出血,少数患者以阴道排液为首发症状。

盆腔检查发现早期子宫内膜癌常无明显异常,约占40%的患者子宫体大小和性状往往正常,而子宫体增大与肿瘤扩散和伴有肌瘤或宫腔积脓有关。

2.辅助检查子宫内膜癌的辅助诊断技术包括经腹或经阴道超声、CT、MRI 及PET/CT检查等。

血清肿瘤标记物检查也有助于鉴别良恶性病变。

但最终确诊需要依赖病理学检查。

(1)超声检查目前比较强调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超声检查作为初步检查,已有许多超声研究显示子宫内膜厚度<5mm者,患子宫内膜癌的危险性<1%。

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

(2)核磁共振成像(MRI)M R I 对软组织分辨率高是其最大的优点,对分期的准确性可达83~92%。

正确率优于B超检查,也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3)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99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较卵巢癌低,但可有助于预示子宫外转移,并有助于判断分期、提示预后和监测复发。

三、分期表1: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FIGO,1970年修订)表2:子宫内膜癌手术-病理分期(FIGO,2009年修订)注:腹腔冲洗液需单独报告。

四、子宫内膜癌的播散与转移子宫内膜癌发展缓慢,扩散和转移较晚,但这主要指的是Ⅰ型子宫内膜癌(也即占绝大部分的子宫内膜样腺癌);对Ⅱ型子宫内膜癌而言,扩散和转移几率较高,尤其是浆液性乳头状癌(UPSC)、高级别内膜癌和癌肉瘤,临床早期即可出现子宫外播散和淋巴结转移。

其转移途径主要有直接蔓延扩散、淋巴转移和血路播散。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版)》要点(全文)子宫内膜癌在中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在发达国家居首位。

据2019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中国子宫内膜癌发病率为10.28/10万,死亡率为1.9/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持续雌激素暴露[如卵巢排卵功能障碍,分泌雌激素的卵巢肿瘤(无孕激素保护的雌激素替代治疗,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治疗,如他莫昔芬等)]、代谢异常(如肥胖、糖尿病)、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携带子宫内膜癌遗传易感基因,如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以及高龄等。

近年来,由于高脂高热饮食和低运动量生活方式的影响,子宫内膜癌在我国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约有70%的子宫内膜癌诊断时肿瘤局限于子宫体,属临床早期,预后较好。

部分患者可能因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而失去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机会。

子宫内膜癌的预后与发病年龄、分期、肿瘤的分化程度、病理学类型有关,高龄、分期晚、低分化的患者预后更差。

临床上可将子宫内膜癌分为型和型(Bokhman分型),型为激素依赖型,病理类型以子宫内膜样癌为主,预后较好;型为非激素依赖型,主要包括浆液性癌、透明细胞癌、癌肉瘤等,预后较差。

子宫内膜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和放化疗。

近年来,随着临床研究的开展,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也在子宫内膜癌中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此外,基因检测的广泛应用,不仅为Lynch综合征等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诊断提供依据,更为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和靶向药物的选择提供指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子宫内膜癌绝大部分为散发性,但约有5%的患者为遗传性子宫内膜癌。

1.1 子宫内膜癌患者Lynch综合征的筛查在条件允许时,建议对所有子宫内膜癌患者行Lynch综合征筛查。

在条件有限时,至少对以下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Lynch综合征筛查:≤60岁时诊断为子宫内膜癌。

任何年龄被诊断为子宫内膜癌,同时具有以下一个或几个危险因素:患者本人同时或先后患有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一位一级亲属在60岁或更年轻时患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病理学检查强烈提示Lynch综合征相关癌症。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一、本文概述《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作为全球权威的宫颈癌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最新的治疗建议和策略。

本文旨在深入解读该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其内涵和实际应用。

文章将首先概述指南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包括宫颈癌的诊断、分期、治疗选择以及随访等方面的指导原则。

通过解读这些指南,读者可以了解到宫颈癌治疗的最新进展,以及针对不同病情和患者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本文还将探讨指南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的应用,以及可能面临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通过全面解读《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本文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实用的参考,促进宫颈癌治疗的规范化、个性化和精准化。

二、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概述《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是由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制定的一份权威性的临床指南,旨在为全球的妇科肿瘤医生提供关于宫颈癌诊断、治疗和管理的最佳实践建议。

该指南基于当前最新的科学研究、临床试验和专家共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且实用的参考框架。

该指南概述部分主要介绍了宫颈癌的流行病学特征、病理类型、临床分期以及治疗原则。

它强调了宫颈癌的预防和筛查的重要性,提倡通过HPV疫苗接种和定期的宫颈细胞学检查来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指南详细介绍了宫颈癌的病理类型和临床分期,为医生提供了准确诊断的基础。

在治疗方面,指南详细阐述了宫颈癌的手术、放疗和化疗等多种治疗手段,包括各种治疗方法的适应症、禁忌症以及具体的操作步骤。

指南还强调了多学科协作在宫颈癌治疗中的重要性,提倡妇科、肿瘤科、放疗科等多个学科的医生共同参与患者的治疗决策。

指南还关注了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和随访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帮助医生更好地管理患者的长期健康。

《NCCN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全面、系统的宫颈癌治疗和管理方案,有助于提高宫颈癌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三、宫颈癌的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宫颈癌是全球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显著差异。

NCCN子宫内膜癌指南解读

NCCN子宫内膜癌指南解读
➢ 阴性:观察或补充阴道近距离放疗±盆腔放疗
➢ 阳性:再次手术分期,然后参照已进行全面手术分期后的辅助治疗
Ⅰa、G3级,Ⅰb,Ⅱ期:
➢ 再次手术分期,然后参照已进行全面手术分期后的辅助治疗 ➢ 先行影像学检查:
✓ 阴性:盆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腹主动脉旁放疗,其中对于G3者, 可±化疗
✓ 阳性:再次手术分期,然后参照已进行全面手术分期后的辅助治疗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根据有无高危因素进行相应的处理
高危因素包括:
年龄>60岁 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肿瘤较大 子宫下段或宫颈腺体浸润
17
第十八页,共三十六页。
I 期手术分期后的辅助治疗
Ia期 Ib期
高危因素
G1
G2
G3

观察
观察或阴道 观察或阴道 近距离放疗 近距离放疗
第三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6
第七页,共三十六页。
子宫内膜癌 2022 FIGO分期

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Ⅰa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Ⅰb 肿瘤浸润深度≥1/2肌层

肿瘤侵犯宫颈间质,但无宫体外蔓延

肿瘤局部和(或)区域扩散
Ⅲa 肿瘤累及浆膜层和(或)附件
Ⅲb 阴道和(或)宫旁受累
Ⅲc 盆腔淋巴结和(或)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
Ⅲc1 Ⅲc2 Ⅳ
病变局限于盆腔〔子宫、阴道、膀胱、肠/直肠/宫 旁〕:盆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化疗±手术
病变超出腹腔或转移到肝脏:考虑姑息性子宫+双附件 切除±放疗±激素治疗±化疗
15
第十六页,共三十六页。
2. 子宫内膜癌完成分期手术 后的辅助治疗

国家卫健委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国家卫健委子宫内膜癌诊疗指南
• 长期危险因素评估中显示EAH发生癌变的概率为14倍,而EIN则为 45倍左右。
2.子宫内膜癌 (1)子宫内膜样癌 • 最常见的子宫内膜癌的组织学类型,约占子宫内膜癌的 60%~80%左右。 • 子宫内膜样癌伴鳞状分化:10%~25%的子宫内膜样癌可见到灶性鳞状
分化。 • 子宫内膜样癌伴分泌性改变:典型的伴有分泌改变的子宫内膜样癌几
• Ⅰ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与无孕激素拮抗的雌激素持续刺激直接 相关,缺乏孕激素对抗,子宫内膜长期处于过度增生的状态, 进一步发展为子宫内膜癌。
• Ⅱ型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机制至今尚不完全清楚。
主要危险因素如下:
1.生殖内分泌失调性疾病:如无排卵性月经异常、无排卵性不孕、 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由于无周期性排卵,子宫内膜缺乏孕激素拮 抗,长期的单一雌激素作用致使子宫内膜发生增生,甚至癌变。
系统体征。 • 是否因长期失血导致贫血而出现贫血貌。 • 触诊锁骨上、颈部及腹股沟淋巴结是否肿大。 • 妇科三合诊检查。可触及宫颈或子宫颈管质硬或增大、子宫主韧
带或子宫骶韧带增厚及弹性下降、附件肿物以及盆壁处肿大固定 的淋巴结。
(三)辅助检查
1.血液生化检查:子宫内膜癌可以出现血色素下降。因多数患者合 并糖尿病、高血压或心血管疾病,需重视血糖、血脂等方面结果。 还要进行肝功能、肾功能检查。
(5)子宫内膜混合型腺癌
• 混合有 2 种或 2 种以上病理类型的子宫内膜癌至少有 1 种是Ⅱ型 子宫内膜癌,任何比例的Ⅱ型子宫内膜癌 的混合存在即可诊断为 混合型癌。
• 最常见的是子宫内膜癌和 浆液性癌的混合型癌,其次是子宫内膜 癌和透明细胞癌的混 合型癌。
• 混合型癌的预后取决于混合成分中的高级别癌的成 分,即使小于 5%的浆液性癌混合在普通型的子宫内膜样腺癌中,预后仍然较差。

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完整版)

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完整版)

2022 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完整版)文章没有格式错误,但是有一些段落没有明显的信息或者重复了已经提到的内容,因此删除了这些段落。

同时,对每段话进行了小幅度的改写。

2022年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一版解读子宫颈癌是全球女性第4大常见癌症,对女性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于2021年10月26日公布了“2022NCCN子宫颈癌临床实践指南(第1版)”。

该指南讨论的范围包括子宫颈鳞癌、腺鳞癌、腺癌以及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

主要更新新版指南主要更新了以下内容:1.持续性或复发转移子宫颈癌的监测方法为针对可疑部位进行影像学检查或选择性活检。

在此基础上新增:可采用有效的或经XXX(XXX)批准的基因组分析(CGP),如转移部位的组织活检难以获取可考虑血浆ctDNA检测进行CGP。

2.子宫颈神经内分泌癌组织形态学上类似于肺神经内分泌癌。

子宫颈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免疫组化通常表现为染色粒素、CD56、突触素呈阳性。

3.影像学检查原则进行了较大修改:FIGOⅠB1~ⅠB3期不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首选盆腔增强MRI评估局部病灶;首选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或胸部/腹部/骨盆CT或PET-MRI评估全身情况。

保留生育功能患者首选盆腔MRI评估局部病灶和肿瘤与子宫颈内口的距离;MRI有禁忌者可行经超声检查进行评估。

全子宫切除术后意外发现的子宫颈癌患者,建议行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或胸部/腹部/骨盆CT评估转移性疾病和盆腔MRI评估盆腔残留病灶。

Ⅱ~ⅣA期患者亦首选盆腔增强MRI评估局部病灶。

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首选颈部/胸部/腹部/骨盆/腹股沟PET-CT+脑部MRI进行评估。

4.复发转移性子宫颈癌(鳞状细胞癌、腺癌或腺鳞癌)一线联合治疗更新:PD- L1阳性患者首选帕博利珠单抗+顺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或帕博利珠单抗+卡铂/紫杉醇±贝伐珠单抗方案(1类证据);二线治疗药物新增纳武单抗用于PD-L1阳性患者(2A类证据);其他药物新增Tisotumab vedotin-tftv (抗体药物偶联物)(2A类推荐)。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

子宫内膜癌诊断与治疗指南(完整版)子宫内膜癌在发达国家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在我国居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的第二位,据2015年国家癌症中心统计,我国发病率为63.4/10万,死亡率21.8/10万。

相关危险因素包括高水平的雌激素(可能由肥胖、糖尿病、高脂肪饮食引起),初潮早,未育,绝经延迟,林奇综合征(Lynch Syndrome),高龄(55岁以上)以及应用激素替代和他莫昔芬等。

近年子宫内膜癌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

本指南更新基于临床重要规范的修正,不能解决临床所有的问题,也不能替代好的临床判断和个体化治疗。

约有70%的子宫内膜样癌患者,发现时局限于子宫体。

子宫内膜癌大部分是局限性病变,生存率相对较高,但常忽略早期不规则阴道流血和阴道排液等症状,失去早期诊断的机会。

有数据显示,我国近年来子宫内膜癌的病死率增速超过了发病率的增速。

增高的病死率可能与晚期病例的增加,高危型病理类型(如浆乳癌),诊断时处于高龄等相关。

美国监测流行病学和结果(SEER)数据显示,年轻患者、早期病例、低级别病变的患者有更好的生存率。

与生存相关的危险因素包括:病理级别、浸润深度、年龄、淋巴结状态、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脉管浸润、病变累及子宫下段等。

为了提高患者生存率,医师需要判断这些高危因素进行适当的个体化治疗。

目前,尚缺乏有效的子宫内膜癌筛查手段,可探索无创筛查方法。

1 遗传咨询与干预大部分的子宫内膜癌患者是散发性的,但有5%左右的患者是遗传性子宫内膜癌,其特点是这些患者发病年龄要比散发性子宫内膜癌患者平均年龄要小10~20岁。

对于遗传性子宫内膜癌的筛查[如患有林奇综合征、遗传性非息肉性结肠癌(HNPCC)者]应该在50岁以前进行。

对于小于50岁或者有家族史的子宫内膜癌或结肠癌患者建议进行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

林奇综合征患两种恶性肿瘤如结肠癌或者卵巢癌的可能性增加,这些患者的亲属也是林奇综合征的易感人群,因此建议根据子宫内膜癌患病年龄和家族患癌情况进行遗传咨询。

2009年版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009年版NCCN子宫内膜癌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2R);影像学阳性应行手术再分期或病理学证实有转移病灶。
2.2.5
其他类型子宫内膜癌(浆液性乳头状癌、透明细胞
癌)的治疗初始治疗:(1)子宫双附件、盆腔和腹主动脉旁 淋巴结切除、腹水细胞学、大网膜切除,腹膜表面活检(包括 横膈下);(2)肿瘤减灭术。 术后处理:(1)I期:观察或化疗或肿瘤靶向放疗;(2)
G2/G3、I C期G1/G2;有高危因素的I B期GI);(3)观察或
向放疗或全腹盆腔放疗±阴道近距离放疗(3类);(3)Ⅲ,:(1)两年内每3—6个月1 次,随后6—12个月1次;(2)阴道细胞学刮片两年内每6个 月1次,随后每年1次;(3)相关症状的教育;(4)CAl25(选 择性);(5)胸片每年1次(2B);(6)有指征CT/MRI;(7)明
2.2.3
复发或转移内膜癌的全身治疗
(1)激素治疗(仅
适用于内膜样癌):孕激素药物;他莫西芬;芳香酶抑制荆; (2)化疗方案:顺铂/多柔比星/紫杉醇(1类);顺铂/多柔比 星(1类);卡铂/紫杉醇。 2.2.8肿瘤靶向放疗肿瘤靶向放疗指直接针对已知或可 疑的肿瘤侵犯部位,可包括外照射和(或)近距离放疗。通 常肿瘤靶向外照射是指直接针对盆腔的放疗,含或不含主动 脉旁区域。近距离放疗用于以下情况:(1)有完整子宫(包 括术前或术后)的放疗;(2)更常见的是子宫切除术后阴道 放疗。全腹部放疗不能称为肿瘤靶向放疗。 盆腔放疗应靶向:大块病灶(若存在的话)、髂总下段、 髂外、髂内、宫旁、阴道上段、骶前淋巴结(若宫颈受侵)。延 伸野放疗应包括整个髂总淋巴结链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区 域。延伸野的上段取决于临床情况,但至少达到肾血管水 平。对于显微镜下病灶,外照射剂量应为45—50 Gy。肯定 的多部位病灶可应用CT三维重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能手术者则先行放疗或化疗,再重新评 估是否可以手术切除化疗
3.肿瘤扩散到子宫外
➢ 超出子宫转移至腹腔(包括腹水细胞学阳性、 大网膜、淋巴结、卵巢、腹膜转移):行子宫 +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减瘤术,尽可能达R0. 可考虑术前化疗。
➢ 超出子宫局限在盆腔(转移至阴道、膀胱、肠 /直肠、宫旁)无法切除者,推荐放疗+阴道近 距离放疗,或化疗后评估是否手术或放疗。
分期 ⅠA期
ⅠB期
高危因素 无 有

G1
G2
G3
观察
观察或加阴道近距离放疗
观察或阴道近 观察或阴道近距离放疗和/或盆
距离放疗
腔放疗
观察或阴道近距离放疗
观察或阴道近 距离放疗和/或 盆腔放疗

观察或阴道近距离放疗和/或盆 盆腔放疗和/或腔放疗Biblioteka 阴道近距离放疗化疗
Ⅱ期的术后处理需结合手术方式和 组织分级但不需考虑高危因素
切除活检。
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指征和方法1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和肉瘤不能保留生育功能)
• 1.子宫内膜样腺癌,G1期。 • 2.MRI(首选)或阴道超声检查确定病灶局
限子宫内膜。 • 3.影像学检查未发现可疑的转移病灶。 • 4.无药物治疗或妊娠的禁忌症。 • 5.经充分咨询了解保留生育功能并非子宫内
影像学检查原则
• 除非有禁忌症,指南中提及的MRI及CT均为 增强检查。
• 胸部CT不要求增强。 • 重视MRI评估局部病灶。 • 推荐PET CT应用不如宫颈癌。
影像学初始检查原则
• 不保留生育功能: 1. 胸部平片,有异常行CT平扫 2.盆腔MRI:鉴别宫腔或宫颈管和局部扩散 3.高级别癌:胸部/腹部/盆腔CT 4.意外发现内膜癌或高危因素的不全分期:
子宫内膜癌
2017版NCCN指南解读
近年指南主要更新
• 2014
1.增加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及评估原则 2.增加了早期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保留生育功能指 征和方法。 3.增加内膜样腺癌前哨淋巴结应用原则 4.对分期手术淋巴结切除术指征、意义进行讨论。
• 2015:提出新辅助治疗概念:肿瘤扩散到腹腔 • 2016:提出新辅助治疗概念:肿瘤扩散到宫颈 • 2017:新增“影像学应用原则”
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及评估原则1
• 1.评估腹膜、横隔膜及浆膜层有无病灶,在 任何可疑部位取活检以排除子宫外病变。
• 2.仍推荐取腹水细胞并单独报告。 • 3.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和淋巴结评估是最
基本手术方式。某些有转移患者也可行全 子宫双附件切除。 • 4.可经腹、经阴道或腹腔镜或机器人腹腔镜 切除子宫,需完整取出子宫,避免用碎宫 器和分块取出子宫。
a.癌持续存在6-12个月,考虑盆腔MRI,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 期
b. 病变完全缓解6个月,鼓励患者受孕,孕前持 续每3-6月进行内膜取 样检查。暂无生育计划,予孕激素维持治疗及定期监测。
10.完成生育后或内膜取样发现疾病进展,即行全 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
子宫内膜样腺癌初始治疗
治疗前分三种情况: • 1.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 2.肿瘤侵犯宫颈 • 3.肿瘤超出子宫外
EMSO:化疗+放疗优于单独化疗或单独放疗
Ⅳ期的术后处理
ⅣA/ⅣB已行减灭 化疗放疗 术并无肉眼残存 病灶或显微镜下 腹腔病灶
特殊类型子宫内膜癌
膜癌的标准治疗方式。 • 6.治疗前咨询生殖医学专家。
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生育功能指征和方法1
7.有条件者可考虑遗传咨询或基因检测 8.可选择甲地孕酮(160-320mg/D)、醋酸甲羟孕
酮(400-600mg/D)和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 或加GnRHa。 9.严密随访:每3-6个月分段诊刮或子宫内膜活检
手术方式 筋膜外子宫切除术
广泛全子宫 切除术
切缘阴性+淋 巴结阴性
切缘阳性/或 淋巴结阳性
G1
G2
阴道近距离 阴道近距离
放疗和/或盆 放疗加盆腔
腔放疗
放疗
观察或同上处理
已升级为Ⅲ期,按Ⅲ期处理
G3
盆腔放疗+阴 道放疗化疗
分期 ⅢA, ⅢC
ⅢB
Ⅲ期术后处理
无需考虑肿瘤分级 全身治疗和/或外照射阴道 后装 全身治疗和/或外照射+阴道后 装
子宫内膜癌手术分期及评估原则2
• 5.切除可疑或增大的盆腔或主动脉旁淋巴结排除转 移非常重要。
• 6.病变局限子宫者,淋巴结切除也是分期手术的重 要部分。淋巴结切除可以判断预后,为后续治疗提 供依据。
• 7.深肌层浸润、高级别癌、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 腺癌和癌肉瘤需切除主动脉旁淋巴结。
• 8.某些患者可考虑前哨淋巴结活检。(适合早期) • 9.某些患者可能不适合做淋巴结切除术。 • 10.浆液性腺癌、透明细胞腺癌和癌肉瘤需行大网膜
1.肿瘤局限于子宫体
• 不能耐受手术 :放疗或内分泌治疗 • 能手术/不需保留生育功能:全子宫+双附件
切除+手术分期术后辅助治疗 • 保留生育功能:见“子宫内膜样腺癌保留
生育功能指征和方法”
2.怀疑或肉眼宫颈受累
能手术者: 1. 直接行广泛子宫+双附件切除+手术分期
2.先行放疗(A点75-80Gy)后再行全子宫+双 附件切除+手术分期
胸部/腹部/盆腔CT 5.选择行PET CT 6.根据临床症状及可疑转移病灶,选择其他影
像学检查
影像学初始检查原则
• 保留生育功能: 1. 胸部平片,有异常行CT平扫 2.首选盆腔MRI了解浸润子宫肌层和局部扩
散情况 3.不适宜MRI者,行阴道超声检查 4.根据临床症状及可疑转移病灶,选择其
他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随访检查原则
• 非保留生育功能 1.根据临床症状及复发/ 转移而定
2.Ⅲ-Ⅳ期:建议治疗结束后3个月、之后每6个月, 第2-3年每6-12个月行胸部/腹部/盆腔CT
3.怀疑有转移者选择PET CT
• 保留生育功能 1.治疗6月后仍为癌者:盆腔MRI 2.其余检查根据临床症状及复发/ 转移而定
➢ 超出腹腔或转移至肝脏:考虑姑息性子宫+双 附件切术 化疗放疗 激素治疗
术后补充治疗
• Ⅰ期患者需结合高危因素: 1.年龄>60岁 2.淋巴脉管间隙浸润 3.肿瘤直径大于2cm 4.子宫下段或宫颈表面腺体浸润
• 阴道顶端愈合后尽早开始放疗,最好不超 过术后12周。
Ⅰ期患者术后处理需结合分期、组织分 级和高危因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