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比较阅读及答案
忆秦娥183;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注释】:咽(yè):在这里读入声。
本义是声音因梗塞而低沉,这里用来描写在清晨寒风中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从头越〕重新跨越。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据作者说,是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一到娄山关这种战争胜利和自然景物的突然遇合,就产生了他自以为颇为成功的这两句话。
娄山关:又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大娄山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入贵州的要道上的关口。
海拔1440米,古称天险.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烈:猛烈,强劲。
长空:辽阔的天空。
碎:细碎。
咽:声音阻塞低沉。
漫道:莫道。
残日:日落时残存的晚霞。
残阳:夕阳。
【题解】〔娄山关〕在贵州省遵义城北娄山的最高峰上,是防守贵州北部重镇遵义的要冲。
中央红军长征时,于一九三五年一月占领遵义,召开了革命历史上有伟大意义的遵义会议。
会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原准备在泸州和宜宾之间渡过长江,没有成功,就折回再向遵义进军,在途中经半天激战打败了扼守娄山关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部一个师,乘胜重占遵义。
这首词写的就是这次攻克娄山关的战斗。
前阕写红军拂晓时向娄山关进军的情景;后阕写红军攻占和越过徒称天险的娄山关时,太阳还没有落山。
词中的“西风”、“雁叫”、“霜晨”,都是当地二月间的真实情景。
作者自注:“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过了岷山,豁然开朗,转化到了反面,柳暗花明又一村了。
以下诸篇(按:一九五八年出版的《毛主席诗词十九首》,《忆秦娥·娄山关》排在《十六字令三首》之前,‘以下诸篇’指《十六字令三首》、《七律·长征》、《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反映了这一种心情。
”一九三五年一月十六日至十八日,遵义会议开了三天,随后红军就经娄山关北上四川,想和张国焘的红四方面军会合。
二月五日,在一个叫“鸡鸣三省”(四川,贵州,云南)的村庄,博古把军事指挥权正式移交给毛泽东。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原文注释翻译赏析作品简介:《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景中含情,情中又有景,情景一体,水乳交融。
其篇幅虽短,但雄奇悲壮,气势如虹,寥寥数笔,“份量”很重,像一幅出自大师手笔的简笔画。
作品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品注释:1.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
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
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
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3.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4.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5.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6.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7.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8.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9.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5、毛泽东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勾勒了怎么样的典型环境?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答:16“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为什么说“从头越”这三个字用得好?(2分)答:17、这首词以描绘了红军什么壮举,抒写了红军怎样的精神?(2分)答:参考答案:整理15、“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勾勒了云贵高原的冬日的典型环境。
肃杀的西风、迷茫的长空、凄厉的雁声、寒冷的霜华、斜挂的残月等诸多景观相互组合,创造了一个的背景,不仅点明了进军途中的季候特点,而且调动了感觉、、,引人置身于这铁铸般的严酷之境,领略到红军于险山恶水中杀开一条血路的壮烈意味,以及不辞辛劳,不畏艰险去争取胜利的战斗意志和英雄气概。
16、答:三个字笔势豪放,将全词推向高潮,这两句不仅歌颂了红军再克娄山关的战绩,而且表现了毛泽东对敌人的藐视和对长征必胜的坚强信念。
此外,“从头越”还包含着遵义会议以后,中国革命在正确路线指引下开始了新的里程的含义。
17、《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这首词写于长征途中。
这首词以悲壮凝重的笔调描绘了遵义会议后红军胜利跨越娄山关的壮举,抒写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坚强意志。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5篇完美版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一):《忆秦娥娄山关》上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前的行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在霜天的凌晨,月光下,西风猛烈地吹着,天空中传来一群大雁的叫声。
这是描述红军突过娄山关开始行动时的景色。
霜晨月,是叠句,既是词牌的要求,又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马蹄声碎,喇叭声咽,是描述红军的行军。
碎和咽,烘托了红军行军时的严肃与敏捷。
《忆秦娥娄山关》下阙写红军突过娄山关之后的愉悦情绪。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雄关,是牢不可破的关口,漫道,是别说的意思,铁,是坚不可摧。
别说娄山关的险要是牢不可破的,红军就这样从容迈步,从山头上越过去了。
这两句,既雄壮又豪迈,写出了红军敢于战胜困难的英雄气概。
从头越,又是叠句,也是承上启下。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句,写的是傍晚的景色,突过娄山关,正是夕阳西下之时。
站在山头上向远望去,山峦起伏,一眼望不到边,就好像翻腾的大海一样;夕阳西下,落日像血一样鲜红。
诗人在突破娄山关后的欣喜情绪溢于言表。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二):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手迹大约书于1962年,这幅作品被书家视为毛泽东草书精品。
笔法气势磅礴,以苍凉萧瑟之悲壮、屈铁盘金之刚劲取胜。
激越之中,危峰叠起,如巨浪排空。
起笔一改以往笔重字大的风格,着墨轻盈,婀娜藏于苍茫遒劲之内,长空压缩,施放出雁叫霜晨月,一笔而下,领出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此后,饱蘸浓墨,任感情闸门奔流,一气呵成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之后以游丝般的线条写下从头越,苍山如海,紧跟着枯笔一顿,气凝笔端,下出残阳如血。
全篇笔法奇伟豪迈,令人心醉神迷。
书家评这幅手迹和而不同,违而不犯,自然流畅,毫无雕凿,乃书法之上品。
据毛泽东身边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有许多书法大家求毛泽东墨宝,毛泽东都欣然应允,命笔赠书,故而一些真迹流传至今。
毛泽东生前多次手书《忆秦娥.娄山关》,现有多件真迹传世。
这首词作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
高考语文 诗歌鉴赏 培优 易错 难题练习(含答案)及详细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1.阅读下面这一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注(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㶚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注释】此词相传为李白所作。
(1)下列对本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开篇写呜咽的箫声惊醒夜梦人,为全词奠定了凄凉的情感基调。
B. 上片写闺情念远,由月色到柳色,由虚到实,道尽了离别之伤。
C. 下片写秋望伤时,咸阳古道、汉家陵阙勾连古今,抒兴废之悲。
D. 全词意境开阔,既有时序的跳跃,又有场景的转换,开阖有致。
(2)这首词的结尾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有何妙处?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答案】(1)B(2)①意象叠加(列锦)。
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
【解析】【分析】(1)B项,错在“由虚到实”,由月色到柳色,是由眼前照着楼台的月色回想往年在灞桥折柳,送别爱人的悲伤情景。
应该是由实到虚。
故选B。
(2)“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使用了意象叠加的艺术手法,描绘了从乐游原上远望咸阳古道的悲凉景象,引出秦娥眼前之所见,只有在肃杀的秋风之中,一轮落日空照着汉代皇帝陵墓的荒凉图景。
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
诗人以景结情,将秦娥怀古伤今的弦外之音,表达得淋漓尽致,意境深远。
故答案为:⑴B;⑵①意象叠加(列锦)。
这一句将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三个名词性短语叠加在一起,描绘出在西风落日的映衬下,汉王朝陵墓宫阙凄冷荒凉的景象,营造出古朴苍凉的意境。
②以景结情。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既是眼前实景,又是历史遗迹,营造出一种悲壮的历史消亡感,含蓄蕴藉,意境深远,寓深沉的历史浩叹于开阔的景象之中。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注]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该词写于 1935 年 2月,红军过娄山关时。
当时因张国煮的错误指挥,红军受挫,损失颇大。
娄山关在遵义市北的大娄山上,是由黔入蜀的要道。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从词中“雁”“霜”这些意象的使用上,我们可以推断出这时是 2 月。
B.“长空雁叫霜晨月”意思是清晨时分,雁声穿空,霜华铺地,残月在天。
C.上阕前两句作者通过感觉、听觉、视觉进行勾勒,呈现出一种暗淡冰冷的色调。
D.“漫道”指道路漫长,“真如铁”指真的像钢铁一般坚固——说明前行之路漫长而艰难。
15.“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6 分)阅读答案:14. D15.“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悲壮慷慨高亢的意境。
“烈”字既可理解为“激烈”,又可理解为“壮烈”,让人读来犹如置身凛冽的西风之中,平添悲壮之情。
【解析】14.试题分析: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
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
本题D项“漫道”解释错误,应该是“漫说”“别说”的意思。
故选D。
1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
题干是“‘西风烈’三字开头,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烈”字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解答本题先审题,本题有两问,第一问考查的是写景的作用,“西风”即秋风,寒风;西风正壮烈地吹着,“西风烈”,悲声慷慨高亢,•英雄落寞之情划破寒空,直上云天。
娄山关忆秦娥原文翻译 娄山关忆秦娥赏析

娄山关忆秦娥原文翻译娄山关忆秦娥赏析每天诗词猎奇,关注读书狗子!词本是为乐曲所填的歌词,词作者最初依照曲谱填词,因而曲名就是词调名,也就是“词牌”。
后来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特的格律诗体,而词牌,也就成为一首词格律的标志。
历史上词牌数量多达一千六百多个,仅仅宋词中所用到的词牌就有八百多。
同一个词牌填词者众多,其中不乏名作佳篇,但在有些词牌的词作中,若是出了一首千古绝唱。
那么往往这首词几乎就成为该词牌的象征。
譬如说起《虞美人》,几乎所有人首先想到李煜的“春花秋月何时了”;说起《如梦令》,则首推李清照之作;说起《青玉案》,无人可出辛弃疾之右。
只因他们所作之词太过经典,故而也就成了这个词牌中的绝唱。
今天狗子向大家介绍的这个词牌同样有着经典绝唱,令其他同词牌之作黯然失色。
不过此绝唱却是两首,一首前无古人,另一首后无来者,二词颉颃难分高下!这个词牌就是《忆秦娥》,想必大家心中已然浮现出了两首《忆秦娥》经典之作。
咱们便一起来重温经典吧,且先欣赏《忆秦娥》的前无古人之作:忆秦娥唐·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忆秦娥》是词史中最早的词作之一,被后人称为“百代词曲之祖”。
词署名李白,后世常有争议,但毕竟难以断定否认,因而也无人敢轻率地剥夺李白的创作权。
这首词以气象取胜,境界极为阔大,写女子思夫之事,比拟寄托情怀,将意象与情感浑融在一起,由个人之忧愁始,以历史之忧愁收。
语调抑扬顿挫,气象悲凉浑厚,表达出一种历史盛衰、古今悲欢的、既悲且壮的情感。
读这首词令人新潮为之澎湃、震荡、沉思、为之惊心动魄。
寥寥数笔,微微唱叹,却如天地初开,沉声切响,掷地有声,气象悲凉而宏大,堪称千古绝唱。
李白的这首《忆秦娥》也是历史上最早的一首《忆秦娥》,不惟年代上前无古人,而其气象境界也是前无古人。
甚至后代唐宋所有的《忆秦娥》都无法超越,千百年来几乎无人可与之一比高下。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学过《忆秦娥娄山关》,你理解这首词了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秦娥娄山关赏析及原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翻译凛冽的西风正猛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
晓月当空,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山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重振旗鼓向前,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
忆秦娥娄山关注释1.忆秦娥:是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该词牌名的最早出李白《忆秦娥·箫声咽》词。
此调别名甚多,计有《秦楼月》、《玉交枝》、《碧云深》、《双荷叶》,而《秦楼月》则与《忆秦娥》同取词中首句为之名。
2.西风烈:列,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3.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4.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5.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6.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7.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漫道,徒然说,枉然说。
人们徒然传说娄山关坚硬如铁。
8.而今迈步从头越:迈步,跨步、大踏步。
从头越,即为头越。
张相《诗词曲语词汇释》:“为头,犹云从头,或开始也。
”有重头再开始的意思。
说的是从头大踏步越过雄关,却隐约透露着当时战略任务受挫,要对长征计划从头再作部署,且有取得胜利的坚定不移的信心。
9.苍山如海: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
10.残阳如血: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忆秦娥娄山关赏析毛泽东这首《忆秦娥·娄山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色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
《忆秦娥》练习及参考答案

《忆秦娥》练习题
阅读下面的词,完成1—4题。
忆秦娥
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词按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小令、中调、长调,本词属____________。
(1分)
2、“断”字的表达效果是什么?能否用“醒”字来替代?(3分)。
3、对本词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
A、上阕写秦娥对情人的思念来表达词人内心对某种事物的苦思与追求,偏重于个人的悲欢离合,奠定了全词的感情基调。
B、下阕直接抒发了词人怀古伤今的情绪,把个人的忧愁融到历史的忧愁之中,面对咸阳古道,汉家陵阙,进入历史的反思,造成了一种悲壮的兴亡感。
C、“音尘绝”三字重叠出现,使秦娥望归人归来却“人未归”时的痛苦之情更加浓烈。
D、本词语言自然流畅、精炼、抑扬顿挫,意境博大,风格浑厚。
4、赏析本词景与情的关系。
(4分)。
参考答案:
1、小令
2、“醒”指梦的自然状态,极平常,语言缺乏表现力;“断”字则不然,写出了忽然惊觉、猝然惊醒的神情,并与前文的箫声相呼应(被箫惊醒),箫声将梦延续,增添了迷惘、哀怨
的情韵。
3、A(全词的情感基调是悲壮豪放的,而不是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上。
)
4、(以柳月为例)春柳为送之时,秋月乃望归之候。
自春至秋,年复一年,秦楼人月,相对不眠,月正凄迷,人犹怅惘;通过写“年年柳色”的离愁,来强化“望月”的怅绪,情与景在此自然流畅地结合,水乳交融。
【参考文档】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范文word版 (13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篇一: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忆秦娥娄山关1935年2月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忆秦娥娄山关》中词牌名是________,题目是________。
(2)词的上阕,描绘了红军进军的场面。
(下面的填空请选用词里的文字)进军的时间是________,为了渲染红军急速而又坚毅地向娄山关前进的英勇姿态,诗人写到的物象有________。
(3)当时的红军仍处在长征途中,困难重重,流血牺牲在所难免。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诗人为了表达这一抽象立意,在下阙中借助的形象之物有________。
(4)________ (5) 综观全词,词的感情基调是 [ ] A. 壮丽 B. 壮烈 C. 悲凉 D. 壮观 (6) 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漫道一词的意思是 [ ] A. 漫长的道路 B. 满路 C.莫道,别说D.慢慢地说(7)本词的比喻句有哪些?________阅读题答案:1.忆秦娥,娄山关;2.霜晨月,西风烈、长空雁叫、马蹄声碎、喇叭声咽;3.苍山如海、残阳如血;4.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5.B;6.C;7.雄关漫道真如铁。
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篇二:语文版九下《忆秦娥·娄山关》同步练习2篇理解·探究·鉴赏一、1、有关词的知识填空。
词,文体名,诗歌的一种。
古代的词,又称曲子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都能合乐歌唱。
盛行于_______________代。
最初的词,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后来主要是依调填词。
曲牌的名称叫词牌,如“浪淘沙”、“水调歌头”、“沁园春”等。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

忆秦娥·娄山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忆秦娥·娄山关》是现代革命家、文学家毛泽东于1935年创作的一首词。
此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从内到外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冬夜行军图,描画了红军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以下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忆秦娥·娄山关原文、翻译注释及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忆秦娥·娄山关近现代: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译文: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西风猛烈,长空中一群群大雁南飞,一阵阵鸣叫,霜花满地,残月在天。
天将破晓,马蹄声零碎而又纷杂,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不要说娄山关坚硬如铁难以逾越,而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
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注释: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lǎ)叭(ba)声咽。
忆秦娥:词牌名,源于李白的词句“秦娥梦断秦楼月”。
双调,仄韵格,四十六字。
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
娄山关是红军长征途中的一处天险,此处战役关系着红军的生死存亡。
西风烈:烈,凛烈、猛风;西风劲厉。
长空雁叫霜晨月:在霜晨残月映照下,在烟雾茫茫的长空中,有飞雁在叫唤。
这两句是记拂晓情景,时娄山关战斗已经胜利结束。
霜晨月:叠句,类似音律上的和声,有连锁作用,详见词牌忆秦娥。
马蹄声碎:碎,碎杂,碎乱。
喇叭声咽:喇叭,一种管乐器,即军号。
咽,呜咽、幽咽,声音因阻塞而低沉。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雄关漫道真如铁:雄关,雄壮的关隘,即指娄山关。
《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阅读练习题答案

《忆秦娥?娄山关》《沁园春?雪》阅读练习题答案词两首?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素裹折腰谦逊( )风骚( ) 粉suì( ) lǎ( )叭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解释不全对的一项是A.分外略输 B.须晴日顿失滔滔C.惟余莽莽俱往矣 D.西风烈苍山3.判断修辞。
①残阳如血。
( ) ②顿失滔滔。
( )③看红装素裹。
( ) ④欲与天公试比高。
( )4.填入横线上恰当的一项是然他已经丧失了明是非的能力,那么,使跟他争得面红耳赤,恐怕也无济于事。
A.即辩既辨 B.既辩即辨 C.既辨即辩 D.即辨既辩二、整体感悟1.《忆秦娥?娄山关》中“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如何理解?2.《沁园春?雪》中“惜秦皇汉武”中的“惜”是何意思?三、课文阅读题阅读《沁园春?雪》的下阕,回答问题。
1.给下阕划分层次。
2.“竞”的意思是,“折腰”的意思是。
3.评论的几位古代帝王依次是4.“风骚”本指里的和里的,此处指,采用了的修辞方法。
5.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诗词,相信你也积累了不少,请写出他的一首诗或词。
一、1.guǒ yāo xùn sāo 碎喇2.D 点拨:“苍山”的“苍”意思是“青绿色”。
3.①比喻②夸张③借代④拟人点拨:要明确每种修辞的特点。
4.C二、1.娄山关地势很高,西风吹得猛烈,大雁在辽阔的天空中凄厉地叫着,寒霜满地,残月挂在天空。
该句将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那种紧张严肃的气氛生动地点染了出来。
点拨:解答此题,要抓住词作的写作背景、时间来理解。
2.“惜”有“可惜”“惋惜”之意,因为作者指出的是历代帝王的不足。
点拨:要理解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感情。
三、1.划分三层。
第一层前两句;第二层从第三到第九句;第三层第十句到结尾。
点拨:要理解词的内容才能正确划分。
2.竞相崇敬、倾倒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成吉思汗。
点拨:要结合书下注释和历史知识。
4.《诗经》《国风》《楚辞》《离骚》文学才华借代点拨:要了解《诗经》和《楚辞》的有关内容。
毛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山关》原文译文赏析

【导语】⽑泽东这⾸《忆秦娥·娄⼭关》是他所有词作中较为出⾊的作品,此词慷慨悲烈写景状物、抒发胸臆,堪当精品。
下⾯是分享的⽑主席诗词《忆秦娥·娄⼭关》原⽂译⽂赏析。
欢迎阅读参考! 《忆秦娥·娄⼭关》 【原⽂】 西风烈⑶,长空⑷雁叫霜晨⽉。
霜晨⽉,马蹄声碎⑸,喇叭声咽⑹。
雄关漫道⑺真如铁, ⽽今迈步从头越⑻。
从头越,苍⼭如海,残阳⑼如⾎。
⽑泽东另版《忆秦娥·娄⼭关》的⼿迹。
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 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
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如海,残阳如⾎。
【题解】 这⾸词,⽑泽东曾有注云“⼀九三四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情⼜是郁闷的。
这⼀⾸清平乐,如前⾯那⾸菩萨蛮⼀样,表露了同⼀⼼情。
”当时,中共和红军由博古,周恩来和李德(德国⼈)“三⼈团”领导。
⽑泽东被排挤出了领导集团,在会昌“养病”。
赣南军区司令员龚楚去看他,酒后⽑泽东喟然长叹,“我⾃从参加⾰命以来,受过三次开除中委和⼋次严重警告的处分,这次更将造成失败的责任,完全推在我的⾝上。
现在,可不是我们井冈⼭⽼同志的天下了!”说时竟凄然泪下。
【注释】 ⑴忆秦娥:词牌名,本于李⽩诗“秦娥梦断秦楼⽉” ⑵娄⼭关:⼜名太平关.遵义市北⼤娄⼭脉中段遵义.桐梓交界处,从四川⼊贵州的要道上的关⼝。
海拔1440⽶,古称天险.⾃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⑶烈:猛烈,强劲。
⑷长空:辽阔的天空。
⑸碎:细碎。
⑹咽(yè):在这⾥读⼊声。
本义是声⾳因梗塞⽽低沉,这⾥⽤来描写在清晨寒中可听来时断时续的军号声。
⑺漫道:莫道。
⑼从头越:重新跨越。
⑼残阳:⼣阳。
【译⽂】 西风正壮烈地吹送, ⼤雁鸣霜、晓⽉当空。
晓⽉当空, 嗒嗒的马蹄令⼈⼼碎, 军号声声沉郁低回。
不要说群⼭起伏像铁般难以逾越, ⽽今让我们重振旗⿎向前。
重振旗⿎向前, 茫茫青⼭如⼤海, ⼣阳光华⾚如⾎。
《忆秦娥》阅读答案

《忆秦娥》阅读答案《忆秦娥》阅读答案在各领域中,我们很多时候需要适量地做些阅读题,就有可能接触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给我们提供解题指导和解题思路。
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忆秦娥》阅读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忆秦娥》阅读答案1忆秦娥刘辰翁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③。
[注] ①中斋:邓剡的号。
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
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③梅髮:白发。
(1)“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2)“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髮”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6分)参考答案:(1)描绘了一幅风雪载途、朝京人绝的画面,(1分)渲染了悲凉的氛围,(1分)与昔日元宵节的繁盛景象形成对比,(1分)烘托了词人对物是人非的感慨和对故国的眷恋之情,(1分)为下文情感的抒发奠定了基调。
(1分)(2)“当时月”表达了国破家亡、物是人非的兴亡之痛;(2分)“烛泪”表达了一位孤臣义士内心的亡国之悲和对故国的忠心;(2分)词人借“梅髮”表达了容颜渐老、年华已逝的悲苦,也表达了凛然不移的节操。
(2分)《忆秦娥》阅读答案2中斋①上元客散感旧,赋《忆秦娥》见属,一读凄然。
随韵寄情,不觉悲甚。
烧灯节②,朝京道上风和雪。
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
百年短短兴亡别,与君犹对当时月。
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③。
注释:①中斋:邓剡的号。
邓剡,和刘辰翁同乡,曾入文天祥幕府,参加抗元斗争,宋亡后不仕。
②烧灯节:即上元节(俗名元宵节)。
③梅发:白发。
8.“风和雪,江山如旧,朝京人绝”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分)9.“当时月,照人烛泪,照人梅发”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忆秦娥娄山关》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忆秦娥娄山关》含答案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14.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以“西风烈”指出了战斗的时间、景候,营造出壮烈的抒情氛围,慷慨高亢。
B.以表现事物形态的“碎”来形容马蹄声的急,以“咽”来描绘喇叭声的低,准确而精彩。
C.下片起句豪迈,写出了娄山关的坚不可摧,红军战士固守雄关的英勇,豪气激昂。
D.“从头越”这三个字表现了词人踏平险阻的坚强决心、无畏勇气以及对获胜的信心。
15.本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作结,有何好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14.C15.①以景作结,形象生动、含蓄蕴藉。
②词人立于娄山关之巅,遥看远处群山绵延莽苍,如大海一般深邃,而夕阳渐渐落下,剩余的一抹霞光如血一般映红了天际,境界壮丽沉雄。
③表现了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展现了词人宏伟的气魄和博大的胸怀。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C.“红军战士固守雄关的英勇”错误。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写出红军夺取娄山关的异常艰辛,而非“固守”娄山关的“英勇”。
故选C。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意境的能力。
首先理解结尾两句话的意思,青山起伏,像海的波涛,夕阳鲜红,像血的颜色。
前一句写山。
“苍山”即青山。
以写景句来收笔,可以判断其手法为比喻、以景结情。
“如海”是说山峦起伏不尽,就像碧波万顷的大海。
这不仅展现了壮阔的山景,也表明了作者是站在高处眺望,一股雄壮的气势萦绕于句中。
后一句写夕阳。
“如血”是说夕阳像鲜血那样殷红,境界壮丽沉雄。
它点出了红军胜利越关的具体时间,还使人通过这一壮丽的图景联想到红军义无反顾、不怕牺牲的伟大精神。
这两个色彩鲜明的比喻句既描绘了景物,又饱含着感情。
词以“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这两个景句来收笔,极有情味。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题答案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题答案
《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
下面就让店铺给大家分享一些《忆秦娥·娄山关》阅读题答案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原文
忆秦娥·娄山关
毛泽东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注] 这首词写于长征路上,作者指挥中央红军攻克娄山关之后。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题目
8.上阙从哪些角度来写景?作者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6分)
9.“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5分)
《忆秦娥·娄山关》阅读答案
8.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景(2分)。
通过西风、长空、鸣雁、霜花、晨月、马蹄声、喇叭声等景物(2分),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2分)。
9.尽管关隘如铁一样坚固,道路漫长而凄冷,但红军依然能够战胜这些困难,并且重新开始新的征程(3分),表现了红军不畏严寒,不怕困难的豪情壮志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2分)。
《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比较阅读及答案

《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比较
阅读及答案
《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比较阅读及答案
[迁移阅读](12分)
(一)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
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1)。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3),苍山如海,残阳如(4)。
73.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4分)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74.这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
的气氛并不相同,请以“月”为例加以概括说明。
(2分) 75.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
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整理
73.月、咽、越、血
74.李词的月凄凉、冷清、伤感;毛词的月虽然也
是秋月,但是这个月烘托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
75.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
忆秦娥娄山关(用)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 声咽。
上阕:红军霜晨行军图。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 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 如海,残阳如血。
下阕:胜利后苍山远眺图。
(领)西风烈 长空雁叫霜晨月 (齐)霜晨月 (领)马蹄声碎,(急促) ( 齐)马蹄声碎, (领)喇叭声咽(悲怆) (齐)喇叭声咽
(领)雄关漫道,真如铁 (齐)真如铁,(坚定) (领)而今迈步从头越 (齐)从头越(豪迈) (领)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齐)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悲壮)
背景
本词写于1935年2月,红军长征途中,娄山关 激战后。1935年1月中旬,红军准备从四川渡过长 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此时的蒋介石集结重兵, 封锁长江,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 贵州军阀急调两个师固守娄山关。25日凌晨,红军 借着夜色向娄山关挺进,与敌军遭遇,经过激烈拼 搏,红军终于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中 央红军在夕阳映照下,急速通过娄山关。26日,又 击溃了反扑之敌。这次战役,歼敌两个师又八个团, 俘敌近3000人,是遵义会议以来的第一个大胜战。
这首词通过对娄山关进军行动的描写, 歌颂了红军排除万难、不怕牺牲的革命 英雄主义精神,同时又预示了革命前途 是无限光明、无限广阔的,但前进的道 路艰难曲折,还需经历无数的流血牺牲
1、两种风格(上片的悲凉沉郁与下片的雄 劲豪放)融成一体。 2、手法上明暗虚实巧妙结合。 3、以景传情,景情并茂。 4、既炼字(碎、咽)又炼句(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深化主题。
西风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长空雁叫霜晨月。
喇叭声咽。 暗写景中人,以有声衬无声。天色未 亮,凄风冷月,红军披星戴月、跋涉 风霜,含蓄刻画出红军战士们在艰苦 环境里不畏严寒、慷慨赴敌的英雄气 概和坚毅沉着的革命风度,为下阕蓄 势
《忆秦娥》阅读理解及赏析

《忆秦娥》阅读理解及赏析《忆秦娥》阅读理解及赏析忆秦娥李白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1.词中作者两次巧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达到了极佳的叙事抒情效果,两个“秦楼月”与两个“音尘绝”内含各不相同,请分别说明。
(5分)2.这首词情景交融,给人以丰富的。
请结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和“西风残照,汉家陵阙”两处诗文加以简要说明。
(6分)参考答案1. 前一个“秦楼月”,是指(秦娥在梦中被箫声惊醒)的环境特色;后一个“秦楼月”,借指秦娥与人在此地共同度过的难忘的恋情与往事。
前一个“音尘绝”,指当年灞陵送别时的车辆行走的声音和扬起的尘土;后一个“音尘绝”,这么长时间以来,一直没有爱人的消息。
(音尘,常指消息)2. 描绘秦娥当年在灞陵送别时,正是杨柳依依的季节景象,而柳色由嫩绿变为枯黄已有多少次了,可还看不到他回家。
以景象的轮回衬托别离的凄惋煎熬。
(2分)西风(秋风),“残照”落日的余晖,“汉家陵阙”汉代的皇帝的陵墓和宫殿。
(1分)这些就是秦娥伫立呆望的背景,在这夕阳沉坠,暮色苍茫中她只能辨认出那高高凸起的陵阙了。
(2分)它借助荒芜凄清的氛围,形象地烘托人物亲人失望痛苦且无奈的悲情愁绪(1分)译文玉箫的声音悲凉呜咽,秦娥从梦中惊醒时,秦家的'楼上正挂着一弦明月。
秦家楼上的下弦月,每一年桥边青青的柳色,都印染着灞陵桥上的凄怆离别。
遥望乐游原上冷落凄凉的秋日佳节,通往咸阳的古路上音信早已断绝。
西风轻拂着夕阳的光照,眼前只是汉朝留下的坟墓和宫阙。
赏析:《忆秦娥·箫声咽》是唐五代词中的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之一,相传为伟大诗人李白所作。
此词双片四十六字,伤今怀古,托兴深远。
上片以月下箫声凄咽引起,已见当年繁华梦断不堪回首。
次三句,更自月色外,添出柳色,添出别情,将情景融为一片,想见惨淡迷离之概。
下片揭响云汉,摹写当年极盛之时与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比较
阅读及答案
《忆秦娥李白》《忆秦娥?娄山关》比较阅读及答案
[迁移阅读](12分)
(一)忆秦娥李白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霸
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
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1)。
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2)。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3),苍山如海,残阳如(4)。
73.从下面列举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入《忆秦娥?娄山关》中的空格处(4分)
月泣却越血霞咽冷画
74.这两首词都通过景物描写渲染气氛,但所渲染
的气氛并不相同,请以“月”为例加以概括说明。
(2分) 75.两首词的结尾都通过写景来抒情,气象宏大,
但所抒发的感情不同。
请概述其感情的不同之处。
(2分)参考答案:整理
73.月、咽、越、血
74.李词的月凄凉、冷清、伤感;毛词的月虽然也
是秋月,但是这个月烘托了一种壮怀激烈的氛围。
75.李词结尾抒发了一种怀古伤今的悲壮之情;毛词抒发的是红军战士越过天险娄山关时的那种豪迈雄壮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