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一、概述行走是人体躯干、骨盆、下肢以及上肢各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 /和骨骼肌肉系统因疾病或损伤而受到损害时,就有可能出现步态的异常。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步态分析步骤1、描述研究对象的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并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2、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制;3、确定改善步态的治疗方案,包括步态训练的方法、假肢或矫形器的装配、助行器的选择。
(二)步态分析方法1.运动性步态分析对步行的运动模式或步行时身体节段间的相关进行描述,此类分析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临床上应用简单,易于开展,后面将详细介绍。
2.动力性步态分析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和昂贵的专用设备,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社区中不可能开展,此处不予介绍。
二、正常步态(一)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步态周期。
在一个步态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离地腾空并向前迈步的摆动相(迈步相)和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站立相(支撑相)。
摆动相是指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 40%;站立相是指从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与地板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60%。
其中,重心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转移,双侧下肢同时与地面接触的时间称之为双支撑相,一个正常步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双支撑相,各占步态周期的10%。
详见图1。
图 1步态周期示意图常用的步态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划分法,主要是以足能否着地为基础划分,将步态周期分为足跟着地、全足着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足尖离地、加速期、迈步中期、减速期共八个时期。
步态分析
内容:
• 掌握正常步态的步行周期 • 掌握步态的评定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 • 熟悉常见的异常步态
一、正常步态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 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对人类 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法。包括步 行和跑两种状态。
• 旨在通过生物力学和运动学手段,揭示步态异常
二、步态的评定方法
步态观察
• 步态临床观察要点(p120)
步态内容 观察要点
步行周期
步行节律 疼痛 肩臂、躯干、骨盆、
时相合理、左右对称、行进中流畅
节律、速率
ROM MMT
• 观察分析表的应用 — 美国加利福尼亚RLA步态分
析依据评定表
二、步态的评定方法
步态检查的注意事项
• 向病人明检查的要求,以期病人的良好配合
股四头肌、腓肠肌、 腓肠肌、比目鱼 肌 臀中肌
腓肠肌、比目鱼 肌、股四头肌和 髂腰肌
胫前肌、髂腰
肌、股四头肌
胫前肌
腘绳肌、臀大肌、 胫前肌、股四头肌
小腿三头肌的作用
常速步行时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活动
支撑相(Stance phase)
– 早期 – 中期 – 末期
摆动相(Swing phase)
的影响因素,从而协助康复评估治疗。
一、正常步态
基本组成
一、正常步态
步行参数
步频(cadence)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 步/分(steps/min) 正常值:95~125steps/min 步速(velocity) 沿前进方向单位时间内步行的距离。 米/秒(m/s) 正常值:1.2m/s
一、正常步态
• 全面掌握患者的病情,了解步态异常的可能原因
步态分析
– 摆动前期 (initial swing) – 摆动中期 (mid-swing) – 摆动末期 (terminal swing)
步态周期
3项功能(task)
– 承受体重 – 单腿站立 – 向前迈步
正常步态特征
稳定性
– 以最小的能量消耗来取得最大的身体重心稳定
周期性和节律性
– 两侧下肢交替摆动,重复相同过程。
竖脊肌:
– 两次足跟着地过程两次收缩活动:0~20% gait和45~70%gait
– 控制、协调身体的前移。
腹直肌:
– 2次明显的收缩活动:20%gait和70% gait
– 维持躯体平衡
25
步态周期中 的关节活动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
步态分析
定义
– 利用力学概念和已掌握的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 – 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客观的定性或定量分析
– 行走时,身体重心随着骨盆 的向前移动而上下移动大约 5cm,侧方移动约5cm
骨盆旋转
当摆动腿向前迈步时,骨盆 向前及向对侧发生一定的旋转, 正常约4°
Muscle Activity 肌肉活动
步行周期中,多数下肢肌肉也会周期性产
生肌电活动,持续大约100~400ms
在活动状态同步测定多块肌肉电活动,提
49
步态实验室
步态实验室
步态分析系统
52
步态周期中的关节活动
53
步 态 周 期 中 的 肌 电 活 动
54
步态周期中的多项比较
55
常见异常步态
常见异常步态
1、按病因分类 ⑴中枢性:失用性步态,失调性步态,偏瘫步态,脑瘫步态,帕金森病步态,截瘫步态。 ⑵末梢性:小儿麻痹步态,末梢性麻痹步态。 ⑶运动系统:假肢步态,关节疾病步态。 2、按肌张力分类 ⑴肌张力增加:痉挛性步态,僵硬步态。 ⑵肌张力降低:驰缓性步态。 3、按异常形态分类 ⑴中枢性:画圈步态、尖足步态、剪刀步态、慌张步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一、概述行走是人体躯干、骨盆、下肢以及上肢各关节和肌群的一种周期性规律运动,步态是指行走时人体的姿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以及心理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正常的步态有赖于中枢神经系统以及骨骼肌肉系统的正常、协调工作,当中枢神经系统或/和骨骼肌肉系统因疾病或损伤而受到损害时,就有可能出现步态的异常。
步态分析是利用力学的概念和人体解剖、生理学知识对人体行走功能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生物力学研究方法。
(一)步态分析步骤1、描述研究对象的步态模式和步态参数,并与正常步态进行比较找出其差异;2、分析出现差异的原因,研究产生异常步态的机制;3、确定改善步态的治疗方案,包括步态训练的方法、假肢或矫形器的装配、助行器的选择。
(二)步态分析方法1.运动性步态分析对步行的运动模式或步行时身体节段间的相关进行描述,此类分析既可定性也可定量,临床上应用简单,易于开展,后面将详细介绍。
2.动力性步态分析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技术和昂贵的专用设备,目前在我国只有少数单位开展了此项工作,社区中不可能开展,此处不予介绍。
二、正常步态(一)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经历的时间称为一个步态周期。
在一个步态周期中,每侧下肢都要经历一个离地腾空并向前迈步的摆动相(迈步相)和一个与地面接触并负重的站立相(支撑相)。
摆动相是指从足尖离地到足跟着地,足部离开支撑面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40%;站立相是指从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即足部支撑面与地板接触的时间,约占步态周期的60%。
其中,重心从一侧下肢向另一侧下肢转移,双侧下肢同时与地面接触的时间称之为双支撑相,一个正常步态周期中会出现两次双支撑相,各占步态周期的10%。
详见图1。
图1 步态周期示意图(二)步态分期常用的步态分期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传统划分法,主要是以足能否着地为基础划分,将步态周期分为足跟着地、全足着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足尖离地、加速期、迈步中期、减速期共八个时期。
【步态分析】(共19张PPT)优秀
足跟着地
承重反应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足平放
站立中期 从对侧足尖离地开始到同侧足跟离地止。
站立中期
站立末期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踵离地
迈步前期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足尖离地瞬间) 趾离地
迈步初期 从足尖离地起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
加速期
迈步中期 从足到达身体中线起到胫骨垂直地面止。
第十四页,共19页。
摆动早期
❖ 指足离开地面早期的活动,主要作用是足廓 清地面和加速肢体向前摆动,从足尖离地起 到同侧足到达身体中线止(即膝关节屈曲达 最大角度)。参与的肌肉主要为髂腰肌、股 直肌、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腘绳肌、胫前 肌。
摆动相末期 步频❖(cadence)指平均步数(步/min)。
0°~跖屈15°~0° 正常步态:是通过骨盆、髋、膝、踝和足趾的一系列活动完成的,而躯干则基本保持在两足之间的支撑面上。 从足跟抬起到同侧髋屈曲中立位止。 首次触地异常是造成支撑相异常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从髋开始屈曲起,到同侧足尖离地止。 从足跟着地起到对侧足尖离地止。 跖屈20°~跖屈10°
❖ 一个步行周期可分为支撑相和摆动相。
❖ 支撑期(stance phase) :指下肢接触地面和承受重力的时间,占步行周期的
60%。
❖ 摆动期(swing phase):指足离开地面向前迈步到再次落地之间的时间,占步行周
期的40%。
第五页,共19页。
RLA分期
步态分析内容
传统分期
初始接触 指足跟接触地面的瞬间。
步行概述
❖ 步行: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是人类与其它动物区别的关键 特征之一。
❖ 步态: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因此,它具有个体特 性。步态是人类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
三
步态分析方法
临床定性分析
步态的定性分析是由康复医师或治疗师用肉眼观察 患者的行走过程,然后根据所得印象或按照一定的观察 项目逐项评定的结果对步态做出结论,因其不需要昂贵 的设备、没有复杂的数据分析,所以是目前最常用的评 定手段。
• 随身体前倾为维持平衡可出现被动屈膝
– 踝关节:背伸10°——中间位
• 踝跖屈肌向心性收缩导致身体前冲
一、步行周期
摆动相亦称迈步相,是指在步行中足始终与地 无接触的阶段,通常指从一侧下肢的足尖离地, 到同侧足跟着地的阶段。
摆动相单位为秒,一般占一个步行周期的40%。
摆动相下肢个关节的变化
部位
– 膝关节:屈15°——0°
• 股四头肌向心性收缩以伸膝
– 踝关节:背伸15°——背伸10° (趾屈5°)
• 踝跖屈肌向心性收缩抑制踝背伸
• 支撑末期即支撑足跟离地,对侧 足跟未着地
• 关节:
– 髋关节:中间位——过伸10°
• 躯干前倾导致被动伸髋,髂腰肌离心性 收缩使伸髋减速
– 膝关节:完全伸直
主要内容:
1概
述
2步 态 参 数
3 步态分析方法
4 常见异常步态的评定
一
概述
一、基本概念
步行指通过双脚的交互动作移动身体,是人类的 基本功能,也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征性活动之 一。步行的基本功能是从某一地方安全、有效的移动 到另一地方。
步态是指人行走时的姿态,即步行的行为特征。 步态是人体结构与功能、运动调节系统、行为及心理 活动在行走时的外在表现。
摆动前期
摆动初期
摆动中期
摆动末期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步态分析是一种通过观察和研究人体行走姿态的科学方法。
在这个领域,研究人员通过观察和分析步态特征,可以获得有关一个人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等信息。
步态分析可以应用于医学、运动科学、安全监控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步态分析主要研究人体行走时的各种参数和特征,例如步幅、步频、步态节奏等。
通过观察和分析这些参数,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步态特征和步态模式。
步态分析技术主要包括传感器技术、图像分析技术和模式识别技术等。
在传感器技术方面,步态分析使用各种传感器来获取人体运动的数据。
例如,加速度计可以测量人体的加速度和运动方向,陀螺仪可以测量人体的旋转和转动。
通过这些传感器,可以获得人体行走时的加速度、角速度和其他运动参数,从而进行步态分析。
在图像分析技术方面,步态分析使用摄像机和图像处理算法来获取人体行走的图像数据。
通过分析这些图像数据,可以得出一个人的步态特征。
例如,可以分析人体的关节角度、肢体运动轨迹等。
通过这些图像分析技术,可以得到人体行走时的姿势和动作,从而进行步态分析。
在模式识别技术方面,步态分析使用机器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来识别和分类不同的步态模式。
通过训练一个模型,可以将不同的步态特征和步态模式区分开来,从而判断一个人的步态是否正常或异常。
这种模式识别技术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和监测患者的步态问题,也可以帮助运动科学家研究和改进人体运动和训练方法。
步态分析在医学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运动康复中,通过分析患者的步态特征,可以评估患者的康复进展和治疗效果。
在神经科学中,步态分析可以帮助研究人体运动控制和运动障碍的机制。
在老年保健中,步态分析可以用来评估老年人的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
此外,步态分析还可以应用于运动训练、运动损伤预防和犯罪侦查等领域。
总之,步态分析是一种研究人体行走姿态的科学方法,通过观察和分析步态特征,可以获得有关一个人健康状况、运动能力和运动损伤等信息。
步态分析可以应用于医学、运动科学、安全监控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和支持。
步态分析PPT课件
.
1
步态分析的参数
• 1 步态周期 始于一侧足跟与地的接触止于同侧足跟的再 次着地。
• 2 跨步长 是指同一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3 步长 是指不同足的足跟相继触地之间的距离。 • 4 步宽 是指两次连续地足触地时双侧足弓之间的距离。 • 5 步频 • 6足偏角
.
2
• 步行的支撑相:1足跟着地
.
7
• 膝关节:当足跟触地时膝关节大约有5度的屈曲,并且在 步态周期的前15%,它会继续再屈曲10—15度。膝关节的 轻度屈曲是由股四头肌的离心收缩引起的。最大膝关节屈 曲是60度,发生在摆动中期开始时。在摆动中末期,膝关 节处于几乎完全的伸直位,是为下次的足跟着地做准备。
.
8
踝关节:当足跟着地时,踝关节处于轻度的 跖屈。在足跟触地后不久,由踝关节背侧 屈肌的离心收缩引起踝跖屈使足平方在地 面。当胫骨前移越过支撑足时,踝背屈增 加到10度。在足跟离地后,踝关节可以跖 屈最大可到15—20度,一直到足趾离地。
.
11
• 水平面的运动 骨盆 行走时,骨盆在水平 面上的旋转是围绕垂直轴进行的,是通过 支撑腿的髋关节发生的。以右足为例,在 足跟触地时,右侧的髂前上棘相比左侧的 是靠前的。在步态周期的最初15—20%骨 盆呈现逆时针方向的旋转,在右下肢支阶 段余下时期,当左侧髂前上棘与摆动的左 下肢一起前移时,骨盆出现顺时针的旋转。 在整个步态周期骨盆向每个方向旋转的角 度大约3—4度。
•
2足放平
•
3支撑中期
•
4足跟离地
• 步行的摆动相:1足趾离地
•
2摆动早期
•
3摆动中期
•
4摆动末期
.
3
步态分析
2、步行能力的评定方法
(1)Hoffer步行能力分 级
(2)Holdden步行功能分级
03
常见异常步态
(一)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偏瘫步态 脑瘫步态 截瘫步态 帕金森步态 蹒跚步 态
(二)外周神经受损所致的异常步态
臀大肌步态 臀中肌步态 股四头肌 步态 胫前肌步态 腓肠肌步态
(三)骨关节疾患所致的异常步态
B、治疗性步行 定义:行走安全与质量均不符合功能性步行 的要求,但有支具或辅助器具的帮助能短暂 步行者。 作用(1)给患者能站能走的感觉,形成巨大 的心理支持。(2)减少对坐骨结节等处的 压力,减少压疮发生的机会。(3)肢体负 重可防止或减轻骨质疏松。(4)下肢活动 可改善血液淋巴循环。(5)可减缓肌肉萎 缩。(6)促进二便排出。(7)减少对他人 的依赖。
SW
观察场地内光线要充足,检
输入文本信息
查时被检查者应尽量少穿衣
O 点击此处输入文本信息。文字内容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入进行更改,菜单设置中功服能区,以便于观察患者的真实
可以对字体大小,颜色,行距步,态间距观进行察修改。 文字数字大小颜色参考此模板
表现
观察内容包含步行节律、
稳定性、流畅性、对称性、
文字内容等重都心可偏以移通、过手点臂击摆和动重新、输各
入进行更改关。节文在字运数动字中大的小活颜动色度参、
患者的神态与表情、辅助
考此模板
器具使用情况
文字内容等都可以通过点击和重新输 入进行更改。 文字数字大小颜色参 考此模板
观察内容 步行周期 步行节律
疼痛
观察要点 时相是否合理,左右是否对称,行进是否稳定和流畅 节奏是否均匀,速率是否合理,时相是否流畅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方法
(一) 观察分析 步态训练前、步态训练中及步态训练 后要进行全面的步态分析,可采用直接或 间接(录像)观察法,详细观察患者在行 走时,身体各个部分的变化
步态分析方法
(二) 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常采用步态分析系统。
3. 4.
异常步态-偏瘫步态 异常步态-
造成偏瘫步态的原因主要有: 造成偏瘫步态的原因主要有: ①患者早期卧位或坐位时,忽视了患肢的正 患者早期卧位或坐位时, 确体位,加之缺乏早期康复训练,使患侧 确体位,加之缺乏早期康复训练,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 下肢伸肌痉挛模式加重。
异常步态-偏瘫步态 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
步态分析
概述 正常步态 异常步态 步态分析方法
概述
步态分析(gait analysis,GA) analysis,GA) 步态分析( 是指在康复治疗中,客观、定量地评定 是指在康复治疗中,客观、 人体步行功能,全面反映康复机能状态与 人体步行功能, 适时指导治疗的参考方案。 适时指导治疗的参考方案。
正常步态
站立相
是从一侧下肢足跟着地到同侧下肢足尖
离地的阶段, 离地的阶段,
正常步态— 正常步态—站立相
具体动作步骤如下: 具体动作步骤如下: 一侧下肢向前迈出,足跟着地至全足着地, ①一侧下肢向前迈出,足跟着地至全足着地, 随即重心转移至同侧。 随即重心转移至同侧。 另一侧下肢踝跖屈,膝屈曲,髋伸展, ②另一侧下肢踝跖屈,膝屈曲,髋伸展,重 心前移,至站立相结束时,起始侧下肢, 心前移,至站立相结束时,起始侧下肢, 膝又屈曲,髋仍伸展,踝跖曲,足跟离地, 膝又屈曲,髋仍伸展,踝跖曲,足跟离地, 随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足尖离地,该下 随膝关节屈曲角度增大,足尖离地, 肢进入摆动相。 肢进入摆动相。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
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或者更准确点来说,一般是指对人类步行运动的研究。
研究分析利用到了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并使用仪器辅助测量身体的运动,身体的机械结构,以及肌肉的活跃度等。
步态分析的过程包含了测量,并对其中可测量的参数进行介绍、分析与解释,其中相关指标(健康状况,年龄,体形,重量,速度等)得出的结论。
该分析对在下列技术的测定:
时空测量法
时间和空间方面的测量可以形成对步态的一个全面的分析。
因为步态是一种周期性的活动,所以一个基本假设是我们假设每一步都在本质上与下一步相同。
一个完整的周期步态称作"步态周期"(Gait Cycle)。
一个步态周期被分成了两个阶段,分别是"支撑阶段"(stance phase)和"摆动阶段"(swing phase)。
并且又进一步分为了七个小部分(此处不表),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特征及相关参数。
时空测量是对速度、节奏、步长、周期时间、时间百分比等多个参量进行的测量与分析。
Gait Analysis. Authors: David F. Levine
运动学
此类方法有很多,且较为复杂,一般是基于照相、录像等方式采集数据,再对图片序列进行分析。
通常我们选择臀部(hip)、膝盖(knee)和踝关节角度(ankle angle)来作为主要的三个角度参数来进行分析。
它们分别有在七个部分的角度曲线。
动力学
是关于运动的产生过程中,力、能量等方面的研究。
动态肌电图
是关于运动过程中肌肉的行为活动的研究。
步态分析完整版
步态分析完整版步态分析是研究人类行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运动规律和协调性的科学方法。
它通过观察和分析人的行走姿态,评估人的运动功能,帮助医生、康复师和运动教练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和训练计划。
本完整版文档将详细介绍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方法、应用以及最新研究成果。
一、基本概念1. 步态周期:行走过程中,从一侧脚跟触地到下一次该脚跟触地的整个过程,称为一个步态周期。
一个完整的步态周期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支撑相和摆动相。
2. 支撑相:指脚与地面接触的时间段,占整个步态周期的60%左右。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重心从一侧脚转移到另一侧脚。
3. 摆动相:指脚离开地面向前摆动的阶段,占整个步态周期的40%左右。
在这个阶段,身体的重心向前移动。
4. 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频、步宽、步速等。
这些参数可以反映一个人的行走能力和运动状态。
二、步态分析方法1. 观察法:通过肉眼观察行走过程中的姿态和动作,评估步态的异常情况。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主观性强,误差较大。
2. 动态足迹分析:通过测量行走过程中脚与地面接触的痕迹,分析步态的稳定性和协调性。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较为客观的数据,但无法观察整个行走过程。
3. 三维运动捕捉技术:利用多个摄像头捕捉行走过程中身体各部位的运动轨迹,三维模型,进行详细分析。
这种方法可以提供最全面、最精确的数据,但成本较高,技术要求较高。
4. 动力分析:通过测量行走过程中地面反作用力和关节力矩,分析步态的动力学特征。
这种方法可以深入了解行走过程中的能量消耗和肌肉活动,但需要专业的设备和技术支持。
三、步态分析应用步态分析在临床医学、康复医学、运动训练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例如:1. 诊断神经系统疾病:通过步态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为治疗提供依据。
2. 评估康复效果:在康复训练过程中,通过步态分析,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行走能力变化,评估康复效果,调整训练方案。
3. 优化运动训练:对于运动员和健身爱好者,步态分析可以帮助发现行走过程中的不足,制定针对性的训练计划,提高运动表现。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
步态分析名词解释步态分析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工具,用于研究人体行为。
它被用来检测步态特征,从而可以提供有关人体动作和姿势的重要信息。
过去,人们只能通过观察和记录来研究步态,但如今,人们可以使用电子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来量化步态特征,从而准确识别人体行为。
步态分析是基于人体动作的工具,可用于识别特定的步态特征,包括步态正常性、步态变化、步态速度和步态稳定性。
步态正常性是指行走的节奏。
它可以通过比较脚步的间隔和步态参数,来确定人体是否行走正常。
步态变化是指人体行走中步态的变化和改变,包括步态的加速度和减速度,以及腿部力量的改变等。
步态速度是指人体行走的整体速度,也就是单位时间移动的距离。
步态稳定性是指人体行走是否平稳,如果有节奏,可以确定行走稳定性。
步态分析是定量的,它可以用来研究人体的行为变化。
它能够发现人体的节奏性变化,从而推断出潜在的情况。
步态分析也可以用来识别疾病症状,如脊髓损伤、神经损伤等。
此外,步态分析也可以用来研究和优化运动技能,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
步态分析分为两种主要类型,即定性步态分析和定量步态分析。
定性步态分析是根据步态特征来分析人体行为的一种方法,通常不需要使用计算机软件或传感器就可以完成步态特征的分析工作。
定量步态分析可以使用电子传感器来进行步态参数的量化分析,从而精确地反映人体的行为特征。
步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人体行为特征,从而推断出步态正常性、步态变化以及步态稳定性等信息,更好地了解人体健康状况。
步态分析还可以用来研究和优化运动技能,以提高运动表现。
综上所述,步态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检测步态特征,识别人体行为,推断出潜在的情况,诊断疾病,研究和优化运动技能。
的灵活性可以让人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从而更有效地应对不同的健康问题。
步态分析
(四)胫前肌步态 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是早期足跟着地之后不久 “拍地”,行走时,由于胫前肌无力使足下垂,摆 动相足不能背屈,以过度屈髋、屈膝,提起患腿, 完成摆动。 (五)腓肠肌步态 行走时,由于腓肠肌无力,支撑相足跟着地后, 身体稍向患侧倾斜,患侧髋关节下垂,蹬地无力。
(一)疼痛步态 (二)关节挛缩或强直步态 (三)短腿步态 (四)假肢步态 (五)平足 (六)老年步态
概念: 是利用力学原理和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知识 对人类行走状态进行对比分析的一种研究方 法,包括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步态(gait)是指人体步行时的姿势 步行(walking) 跑(running)
支持体重 单腿支撑
摆动腿迈步
步长: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 地所行进的距离 步频: 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步速: 行走时单位时间内在行进的方向上整 体移动的直线距离
人体在行走过程中承受着来自地面的地反应 力和力矩。地反应力分为垂直分力、前后分 力和侧向分力.
静态站立时,地面反应力等于体重。走 路时人的重心在不断地上下移动,双支撑相 时重心最低,相当于以双腿为边步长为底的 等腰三角形的高。而摆动相中期的重心最高, 相当于腿长(实际上还要加一个常量)。
(一)影响步行能量消耗的决定因素 正常人的身体重心位于解剖位的第二骶椎 前面。随着步行进程的发展,重心沿着一 条正弦曲线做规律性的上下、左右移动, 重心上下移动所消耗的能量要大于克服水 平移动所需要的能量,移动幅度越大,消 耗的能量就越多。
双支撑相:在一个步行周期中,当一侧下 肢完成足跟抬起到足尖向下蹬踏离开地面 的时期内,另一侧下肢同时进行足跟着地 和全足底着地动作,所以产生了双足同时 着地的阶段。
步态分析
跨步长
指同侧足跟前后两次着地时的纵向之间距离, 相当于左右两个步长相加(100-160cm)
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
步宽
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 量点(10-15cm)
足偏角
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与前进方向所成的夹角
(7-12岁儿童步宽和偏足角数据分别为8-10cm,2.5-6度)
肌肉活动
膝关节
1、股四头肌:在摆动时期的后期变得非常活跃,为 足跟着地做准备,主要发生在足跟着地后不久,股 四头肌此时的作用是控制发生在步态周期前10%的膝 关节屈曲。离心收缩起到缓冲下肢承重的比率和防 止过度膝关节屈曲的作用,股四头肌在支撑中期向 心收缩,以在支撑中期伸展膝关节和支撑体重。 2、腘绳肌:在足跟着地之前,腘绳肌减速膝关节伸 展,为足跟着地做准备,腘绳肌在支撑时相的前10% 是被激活的,以协助膝关节伸展和通过共同激活为 膝关节提供稳定性。
步态中肌肉激活的时间和强度
步态中肌肉激活的时间和强度
肌肉活动
躯干
1、竖脊肌,第一个阶段是从足跟着地稍前到步态周 期的大约20%。第二个阶段是从步态周期的45%-70%, 对应侧足跟着地。竖脊肌在每步足跟着地后不久控 制躯干向前动量 2、腹直肌,发生在步态周期的20%和40%以及70%和 90%,腹直肌产生的活动可能被用来稳定骨盆和腰椎, 提供稳定的固定
步态分析
一、健康人的步行特征
二式的检查,分析障碍发 生的原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定性分析
定量分析
从右足跟着地到后续右跟着地的 步态周期
步态分析基本概念
步行周期
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着地的 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0.小脑共济失调步态
小脑共济失调步态为小脑功能障碍所致。 患者行走时两上肢外展以保持身体平衡, 两足间距过宽,高抬腿,足落地沉重;不 能走直线,而呈曲线或呈“Z”形线前进,故 又称酩酊步态或醉汉步态。 常见于各种共济失调的病人,以小脑蚓 部病变者最为明显,如橄榄桥小脑萎缩、 遗传性小脑性共济失调、晚发性小脑皮质 萎缩等。
• (五)掴绳肌
为双关节肌群。起于坐骨结节,止于胫骨 粗隆内下方、胫骨内侧髁和腓骨头。作用 为伸宽屈膝。主要收缩活动始于迈步相末 期,足跟着地时达到活动高峰并持续到负 重期。在迈步相末期,作为屈膝肌,掴绳 肌离心性收缩使小腿向前的摆动减速,以 配合臀大肌收缩活动(使大腿向前摆动减 速),为足跟着地做准备。足跟着地时及 着地后,掴绳肌又做为伸髋肌,协助臀大 肌伸髋,同时通过稳定骨盆,防止躯干前 倾。
• • •
二 步行周期
•
步行周期指行走过程中一侧足跟着地至该侧足跟再次 着地时所经历的时间。每一侧下肢有其各自的步行周期。 每一个步行分为站立相和迈步相两个阶段。站立相又称 支撑相,为足底与地面接触的时期;迈步相亦称摆动相, 指支撑腿离开地面向前摆动的阶段。以右下肢步行周期 为例,步行周期以右侧足跟着地开始,紧接着足放平, 足底全面接触地面,进入站立中期,随后发生足跟离地 足尖离地。足尖离地的瞬间标志着站立相结束和迈步相 开始,右下肢向前摆动并依次经过摆动前,中,末期
(二)步长与跨步长
• 1.步长
行走时左右足跟或足尖先后着地 时两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称为步长,以厘 米为单位表示。步长与身高成正比,即身 材越短,步长越短。正常人为约为50~80厘 米。 • 2.跨步长 跨步长指同一侧足跟前后连续两 次着地点间的纵向直线距离,相当于左右 两个步长相加,约为100~160厘米。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康复科:PT
步态分析
一 步态分析的目的
• 患者来到康复科或物理疗法科就诊时,临床诊断
已经明确。因此,步态分析的目的 并不在于协助 临床诊断 ,而是为制定康复治疗计划和评定康复 疗效提供客观依据。为此,通过步态分析要确定 以下问题。 (1)异常步态的障碍诊断 (2)异常步态的程度 (3)比较不同种类的辅助具(含假肢),矫形 器,下肢矫形手术的作用以及对于步态的影响。
• 7.剪刀步态
剪刀步态是痉挛型脑性瘫痪的典型步态。 由于髋关节内收肌痉挛,行走时迈步相下 肢向前内侧迈出,双膝内侧常相互摩擦碰 撞,足尖着地,呈剪刀步或交叉步,交叉 严重时步行困难。 常见于先天性痉挛性截瘫、脊髓横贯性 不完全瘫痪及大脑性瘫痪,如儿童的脑性 瘫痪,各种先天性脑发育不全,脑炎后遗 症,脑白质发育不良等。
• (三)髂腰肌
为髋关节屈肌。髋关节于足跟离地至足趾 离地期间伸展角度达到峰值(10度~15度)。 为对抗髋关节伸展,从站立相中期开始至 足趾离地前,髂腰肌离心性收缩。最终使 髋关节从站立相末期由伸展转为屈曲。髂 腰肌第二次收缩活动始于迈步相初期,使 髋关节屈曲,以保证下肢向前摆动。
• (四)股四头肌
• (六)胫前肌
为踝关节背屈肌。足跟着地时,胫前肌离 心性收缩以控制踝关节跖屈度,防止在足 放平时出现足前部拍击地面的情况。足趾 离地时,胫前肌收缩,再次控制或减少此 时踝关节的跖屈度,保证足跖在迈步相能 够离开地面,使足廓清动作顺利完成。
• (七)小腿三头肌
包括腓肠肌和比目鱼肌,其中腓肠肌为双 关节肌,起于股骨内、外侧髁,以跟腱止 于跟结节。主要作用为踝关节跖屈。踝关 节负重且固定时,腓肠肌收缩可以牵拉股 骨下端和胫骨上端向后,使膝关节被动伸 直。作为踝关节跖屈肌,在足跟离地时的 蹬离动作中,腓肠肌的向心性收缩达到高 峰,产生爆发性的踝关节跖屈,从而将身 体重心有力地向上向前推进
•
站立相约占步行周期的60%,迈步相约 占其中的40%。站立相与迈步相的时间比 例与步行速度有关,随着步行速度的加快, 迈步相时间相应延长而站立相时间缩短。
三
时空参数
• (一)步频与步速 • 1 步频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步数称为步频,以步数 •
•
/分表示。正常人平均自然步频约为95~125步/分左右。 2 步行速度 单位时间内行走的距离称为步行速度, 以米/秒表示,亦可以用身高或下肢长的百分比表示。正 常人平均自然步速约为1.2米/秒左右。步速也通过下列公 式计算。可以看出,步行速度与跨步长和步频相关,跨步 长增加步频加快步行速度亦加快反之亦然。 步速(米/秒)=跨步长(米)*步频(步/分)/120
• 5.减痛步态
一侧下肢出现疼痛时,常呈现出逃避疼 痛的减痛步态,其特点为患侧站立相时间 缩短,以尽量减少患肢负重,步幅变短。 此外患者常一手按住疼痛部位,另一个上 肢伸展。疼痛部位不同,表现可有差异。 髋关节疼痛者,患肢负重时同侧肩下降, 躯干稍顷斜,患侧下肢外旋、屈曲位,尽 量避免足跟击地。膝关节疼痛患者膝稍屈, 以足跖着地行走。
五 临床常见异常步态
• 1. 臀大肌步态
臀大肌无力者,足跟着地时常用力将胸部 后仰,使重力线落在髋关节后方以维持髋 关节被动伸展,站立中期时绷直膝关节, 形成仰胸挺腰凸腹的臀大肌步态。
• 2.臀中肌步态
臀中肌麻痹多由脊髓灰质炎引起,一侧 臀中肌麻痹时,髋关节侧方稳定受到影响, 表现为行走中患侧腿于站立相时躯干向患 侧侧弯,以避免健侧骨盆下降过多,从而 维持平衡。两侧臀中肌受损时其步态特殊, 步行时上身左右交替摇摆,状如鸭子,故 又称鸭步。 见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
• (二)臀大肌
为髋关节伸肌。收缩活动始于迈步相末期, 并于负重期,即足底全面与地面接触时达 到高峰。在迈步相后期臀大肌收缩,其目 的在于使向前摆动的大腿减速,约在85% 步行周期时刻,大腿的活动方向改变为向 后,为进入下一个步行周期做准备。负重 期臀大肌抗重力收缩,起到稳定骨盆、控 制躯干向前(前倾)的加速度的作用,同 时使髋关节于站立相保持伸展位。
• 11.持拐步态
因各种原因导致单侧或双侧下肢行走过 程中不能负重者,需使用拐杖辅助行走, 呈持拐步态。根据拐杖与下肢行走的位置 关系,将持拐行走步态分为两点步、三点 步、四点步、迈至步和迈过步。
谢谢大家!
为双关节肌群。其中骨直肌起于髂前上棘及髋臼 上缘,止于胫骨粗隆。作用为屈髋伸膝。股四头 肌收缩活动始于迈步相末期,至站立相负重期达 最大值。此时作为膝关节伸肌,产生离心性收缩 以控制膝关节屈曲度,从而使站立中期免于出现 因膝关节过度屈曲而跪倒的情况。步行周期中, 股四头肌的第二个较小的收缩活动见于足跟离地 后,足趾离地后达峰值。此时具有双重作用。其 一,作为髋关节屈肌,提拉起下肢进入迈步相; 其二,作为膝关节伸肌,通过离心性收缩来限制 和控制小腿在迈步相初、中期向后的摆动,从而 使下肢向前摆动成为可能。
(三)步宽与足偏角
• 1.步宽
指左、右两足间的横向距离30厘 米,通常以足跟中点为测量点。步宽愈窄, 步行的稳定性愈差。 • 2.足偏角 指贯穿一侧足底的中心线与前进 方向所成的夹角。
(四排列。下 起骶骨、髂骨,上止椎骨、肋骨、枕骨。 作用为使脊柱后伸、头后仰和维持人体于 直立姿势。在行走周期站立相初期和末期, 竖棘肌活动达到高峰,以确保行走时躯干 正直。
• 6.偏瘫步态
偏瘫步态指一侧肢体正常,而另一侧肢 体因各种疾病造成瘫痪所形成的步态。其 典型特征为患侧膝关节因僵硬而于迈步相 时屈曲活动范围减小,患侧踝关节跖屈、 内翻;为了使瘫痪侧下肢向前迈步,迈步 相时患侧肩关节下降,骨盆代偿性抬高, 髋关节外展、外旋,使患侧下肢经外侧画 一个半圆弧将患侧下肢向前迈出,故又称 画圈步态。 最常见于脑血管病的恢复期和后遗症期, 也见于颅脑外伤,颅内感染的恢复期。
• 8.跨阈步态
足下垂患者为使足尖离地,将患肢抬得 很高,犹如跨越旧式门槛的姿势。见于腓 总神经麻痹患者。 常见的疾病有格林——巴利综合征、小 儿麻痹、腓肌萎缩症、腓神经损伤等。
• 9.短腿步态
患肢缩短达2.5cm以上者,该侧着地时同 侧骨盆下降导致同侧肩倾斜下降,对侧迈 步腿髋、膝关节过度屈曲,踝关节过度背 屈。如果缩短超过4cm,则缩短侧下肢以足 尖着地行走,其步态统称为短腿步态。
• 3.股四头肌步态
股四头肌麻痹者,行走中患侧腿站立相 伸膝的稳定性受到影响,表现为足跟着地 后,臀大肌为代偿股四头肌的功能而使髋 关节伸展,膝关节被动伸直,造成膝反张。 如伸髋肌无力,则患者需俯身用手按压大 腿,使膝伸直。
• 4.帕金森步态
帕金森步态是一种极为刻板的步态。表 现为步行启动困难,行走时双下肢交替迈 步动作消失、躯干前清、髋膝关节轻度屈 曲、踝关节于迈步相时无跖屈、足擦地而 行,步幅缩短表现为步伐细小。由于躯干 前倾,致使身体重心前移。为了保持平衡, 患者以小步幅快速向前行走,不能随意骤 停或转向,呈现出前冲或慌张步态。 见于震颤麻痹和震颤麻痹综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