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步态分析实验报告引言:步态分析是一项研究人类行走方式的科学,通过对步态参数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人类的运动机制、身体平衡以及可能存在的运动障碍。

本实验旨在通过步态分析仪器的运用,对步态进行全面的测量和分析,以探究步态特征与个体差异、年龄差异以及运动损伤等方面的关系。

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本实验选择了20名年龄在20至50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作为实验对象,确保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2. 步态分析仪器本实验采用了一款先进的步态分析仪器,该仪器能够测量和记录步态参数,如步幅、步频、支撑时间、摆动时间等。

3. 实验过程实验对象在实验室内进行步态分析,首先需要穿上专用的步态分析鞋,并进行适当的热身活动。

然后,实验对象按照指定的速度和节奏在指定的跑道上行走,步态分析仪器会自动记录并分析其步态参数。

实验结果:通过对实验对象的步态分析,我们得到了大量的数据和结果。

以下是实验结果的主要内容:1. 步态参数的平均值通过对所有实验对象的步态参数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得到了不同步态参数的平均值。

例如,步幅的平均值为X cm,步频的平均值为X 步/分钟,支撑时间的平均值为X 秒,摆动时间的平均值为X 秒。

2. 步态特征与个体差异通过比较不同实验对象之间的步态参数,我们发现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明显的步态差异。

一些实验对象的步幅较大,而步频较低;而另一些实验对象的步幅较小,但步频较高。

这些个体差异可能与身体结构、肌肉力量等因素有关。

3. 步态特征与年龄差异我们进一步将实验对象按照年龄分组,比较不同年龄组之间的步态参数。

结果显示,随着年龄增长,步幅逐渐减小,步频逐渐增加,支撑时间逐渐增加,摆动时间逐渐减少。

这表明步态特征与年龄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4. 步态特征与运动损伤我们还将实验对象按照运动损伤的有无进行分组,比较不同组之间的步态参数。

结果显示,受损者的步幅、步频、支撑时间和摆动时间均与未受损者存在显著差异。

这表明步态分析可以作为一种评估运动损伤程度和康复效果的重要手段。

步态分析 Word 文档

步态分析 Word 文档

实训5 步态分析【实训目的和要求】1.理解正常步态及常见异常步态分析方法。

2.掌握步态评定方法中的目测分析法及定量分析法。

【仪器设备】白粉、皮尺、三角尺、量角器、秒表、照相机或摄象机、评价表、笔。

【实训步骤】临床步态分析一般采用目测分析和定量分析两种方法。

1.目测分析(1)了解病史:患者既往的损伤、疾病以及手术史,对于判断步态有重要参考价值。

(2)体检:检查肌力、肌张力、关节活动范围等,尤其要注意神经系统和骨骼肌系统的检查,有助于分析步态障碍的原因。

(3)步态观察:观察内容如下。

①患者的站立姿势②步态的总体状况包括步行节奏、对称性、流畅性、身体重心的偏移、躯干的倾向、上肢摆动、患者神态表情及辅助器具(矫形器、助行器、假肢)的使用等。

③侧面观察步态包括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观察关节运动情况两个方面。

识别步行周期的时相与分期及其特点,如站立相中,足首次着地及方式、全足底着地、站立中期、足跟离地以及足尖离地;摆动相中,摆动初期、摆动中期以及摆动末期。

各个阶段是否存在异常。

观察关节运动情况,如观察骨盆、髋、膝、踝及足趾关节角度在步行周期中不同阶段的变化是否存在异常。

④正面观察步态,主要观察髋关节内收、外展和内旋、外旋,骨盆运动及身体重心的变化等。

⑤填写步态观察分析表。

此表是由美国加利福尼亚RLA医学中心设计提出,它为临床治疗人员提供了系统观察步态的手段。

该评价表中包含了48种常见的异常表现,如足趾拖地,踝关节过度跖屈或屈曲,踝或膝关节内、外翻,髋关节抬高,躯干侧弯等。

遵循评价表所提示的内容,评定者能够系统地对患者每一个关节或部位,即踝、膝、髋、骨盆及躯干等在步行周期的各个分期中的表现进行逐一分析。

该表横列为步行周期分期;纵列按躯干、骨盆、髋、膝、踝及足趾的顺序将48种异常表现依次列出。

表中涂黑的格子表示与该步行分期相对应的关节运动情况可以省略而无须观察;空白格和浅灰色格子则表示要对这一时间里是否存在某种异常运动进行观察和记录。

步态分析实习报告

步态分析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步态异常已成为老年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步态分析作为一种评估人体运动功能的方法,在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步态分析技术,提高自身专业技能,我于XX年XX月至XX年XX月在XX医院康复科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步态分析实习。

二、实习目的1. 掌握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熟悉步态分析设备的操作流程;3. 学会步态分析报告的撰写;4. 提高对步态异常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三、实习内容1. 步态分析基本原理步态分析是通过对人体运动过程中步态特征的研究,评估人体运动功能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内容包括步态时相、步长、步频、步宽、足部压力分布等参数的测量和分析。

2. 步态分析设备实习期间,我熟悉了以下几种步态分析设备:(1)三维步态分析系统:通过高速摄影技术,实时捕捉人体运动过程中的三维空间位置信息,分析步态时相、步长、步频等参数。

(2)足底压力分析系统:通过传感器采集足底压力数据,分析足部压力分布、支撑时间等参数。

(3)表面肌电图:通过肌电图技术,监测肌肉活动情况,评估肌肉力量和协调性。

3. 步态分析操作流程(1)受试者准备:受试者需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2)设备调试:根据受试者身高、体重等参数,调整设备参数,确保数据准确。

(3)步态采集:受试者按照要求进行步行,采集步态数据。

(4)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将采集到的数据导入分析软件,进行步态参数计算和分析,撰写步态分析报告。

4. 步态异常识别与评估实习期间,我参与了多个病例的步态分析,学会了以下几种步态异常的识别和评估方法:(1)步态时相异常:如步态周期缩短、步态周期延长等。

(2)步长异常:如步长缩短、步长延长等。

(3)步频异常:如步频降低、步频升高等。

(4)足部压力分布异常:如足底压力集中、足底压力分散等。

四、实习收获1. 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实习,我对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设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步态分析⽅案设计报告说明:我看了五篇关于步态分析的⽂献,并对其具体实验⽅法进⾏归纳。

五篇⽂献的原⽂在⽂件夹中。

最后为我的⽅案设计。

⼀、A practical gait analysis system using gyroscopes陀螺仪分析步态本研究是为了调查使⽤单轴陀螺仪来研制简单便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性。

陀螺仪绑在⼩腿和⼤腿的⽪肤表⾯,记录⼩腿和⼤腿⾓速度。

这两部分的倾斜度和膝关节⾓度都来⾃⾓速度。

使⽤从运动分析系统得到的信号来评估⾓速度和陀螺仪传来的信号,发现这些信号有不错的相关性。

当转⾝时,腿部倾斜度和⾓度信号会发⽣漂移,有两种⽅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动复位系统,重新初始化每个步态周期的⾓度;(2)⾼通滤波。

两种⽅法都能很好的纠正漂移。

⼩腿部的单陀螺仪可以提供以下信息:腿部倾斜度、摆动频率、步数以及步幅和步速的估计。

具体⽅法:受试者在步态实验室沿直线⾏⾛进⾏陀螺仪数据收集,陀螺仪⽤绳⼦固定在⼤腿和⼩腿部,感测轴沿中间-横向⽅向,以测量⽮状平⾯中的⾓度。

两个⼈加⼊测试,⼀个是不完整的脊髓损伤,⼀个没有损伤。

⼀运动分析系统使⽤各部分解剖学位置的回射标记物来评估腿部的偏移、腿部的⾓速度和膝⾓度。

实验开始前5s,受试者直⽴站⽴以初始化倾斜⾓度和陀螺仪的偏置,随后,对象以⼀个⾃⼰喜欢的速度沿预定路径⾏⾛。

进⾏了三组实验来分析陀螺仪的性能,并计算步幅、步态周期时间和每次⾏⾛期间的速度。

第⼀个实验,数据来⾃两⼩腿上陀螺仪的信号,并与未损伤者进⾏⽐较。

后两个实验是陀螺仪的数据与运动分析系统进⾏⽐较。

第⼀个实验是⽐较⼩腿不同位置的陀螺仪信号,对于同⼀⼩腿上的两个点,先站⽴后倾斜,两个点的⾓速度、⾓度应该是相同的,陀螺仪⼀个放在胫⾻关节处,⼀个放在胫⾻靠近踝关节10cm处。

第⼆个实验⼀个放置在⼤腿髌⾻上⽅10cm处,⼀个在胫⾻靠近踝关节10cm处,记录的是陀螺仪的⾓速度。

第三个实验,陀螺仪放置于第⼆个相同,受试者直⾏4.5m然后转⾝180°。

康复步态分析实训总结报告

康复步态分析实训总结报告

一、引言步态分析是康复医学中一项重要的技术手段,通过对患者步态的观察和分析,可以了解患者的运动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为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本实训旨在通过步态分析实训,提高学生对步态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以下是本次实训的总结报告。

二、实训内容1. 步态分析基本理论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步态分析的基本理论,包括步态的定义、步态的组成、步态的生理机制等。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步态分析在康复医学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步态分析技术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步态分析技术的操作方法,包括:(1)观察法:通过观察患者的行走过程,记录患者的步态特征,如步长、步幅、步频、步速等。

(2)录像法:使用录像设备记录患者的行走过程,然后通过视频播放和慢动作播放,观察患者的步态特征。

(3)力学分析法:通过力学传感器等设备,测量患者的步态力学参数,如地面反作用力、关节力矩等。

(4)生物力学分析法:利用生物力学原理,分析患者的步态力学特征,如步态周期、步行时相等。

3. 步态分析临床应用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习了步态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包括:(1)康复评定:通过对患者步态的分析,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为制定合理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2)康复训练:根据步态分析结果,针对患者的步态问题,制定相应的康复训练方案,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3)康复评估: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步态分析,评估康复治疗效果,调整康复治疗方案。

三、实训成果1. 提高了学生对步态分析技术的掌握程度通过本次实训,学生们对步态分析技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掌握了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临床应用。

2. 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实训过程中,学生们亲自动手操作,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的临床实践打下了坚实基础。

3. 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实训过程中,学生们分组进行步态分析,共同完成任务,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人体步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人体步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人体运动规律的研究日益深入。

步态分析作为研究人体运动的重要手段,在康复医学、运动科学、生物力学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步态分析,了解正常人的步态特征,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二、实验目的1. 研究正常人体步态的基本特征;2. 掌握步态分析的方法和技巧;3. 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三、实验原理步态分析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运动规律,揭示步态异常的关键环节及影响因素。

本实验采用光学影像采集技术和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正常人体步态进行定量研究。

四、实验材料1. 实验对象:10名身体健康、无运动损伤的正常成年人;2. 实验设备:光学步态分析系统、高精度计时器、三维运动捕捉系统、力台等;3. 实验环境:室内安静、光线充足的环境。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在实验前进行适应性训练,熟悉实验环境;2. 实验对象穿着舒适的鞋子,在实验设备前进行自然行走;3. 实验设备自动采集行走过程中的数据,包括步频、步幅、步长、足部压力等;4. 利用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六、实验结果1. 正常人体步态的基本特征:- 步频:每分钟80-120步;- 步幅:0.5-0.8米;- 步长:0.7-1.0米;- 足部压力:足跟先着地,足中部着地,足尖离地;- 躯干姿态:保持直立,头部与脊柱呈一直线;- 下肢运动: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协调运动,保持稳定。

2. 实验数据分析:- 步频、步幅、步长等参数在正常范围内;- 足部压力分布均匀;- 躯干姿态稳定;- 下肢运动协调。

七、实验结论1. 正常人体步态具有规律性和稳定性;2. 步态分析是研究人体运动的重要手段,可以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3. 本实验为步态分析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步态异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八、实验讨论1. 步态分析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评估患者的步态异常情况;- 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评估康复治疗效果。

大鼠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大鼠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大鼠步态分析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大鼠步态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因素对其步态特征的影响。

通过提取大鼠步态数据,对步态参数进行分析,发现步态参数受大鼠运动能力、年龄、性别等因素的影响。

这些结果可以为研究大鼠步态特征的相关领域提供参考和依据。

引言:步态分析是一种研究动物运动特征的重要方法。

大鼠作为常见的实验动物之一,其步态特征对其行为和健康状态的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步态分析,可以了解大鼠的运动能力、协调性和平衡能力等指标,为研究大鼠神经肌肉疾病、运动障碍等提供重要参考。

材料与方法:1.实验动物: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包括不同性别、年龄、运动能力等特征。

2.步态数据采集:使用合适的步态分析设备,如步态分析仪、高速摄像机等,采集大鼠步态数据。

同时,通过合适的软件对步态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3.步态参数分析: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一些重要的步态参数进行分析,如步长、步频、支撑时间、摆动时间等。

4.数据统计: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处理,通过合适的图表展示分析结果。

5.数据分析:根据实验设定,对步态参数的差异进行统计分析,如方差分析、t检验等。

结果:通过对大鼠步态数据的采集和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大鼠步态特征受年龄影响:随着大鼠年龄的增加,步态参数如步长和步频呈现出较明显的变化。

2.大鼠步态特征受性别影响:雄性和雌性大鼠的步态参数可能存在差异,如雄性大鼠的步长和步频可能较雌性大鼠更大。

3.大鼠步态特征受运动能力影响:训练充分的大鼠步态参数可能会优于未经训练的大鼠,如步长和步频可能更高。

讨论:本实验结果表明,大鼠步态特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年龄和性别是大鼠步态参数差异的重要因素,这可能与生理发育和性别特征有关。

此外,大鼠的运动能力对其步态特征也具有一定的影响,这可能与运动的训练和锻炼有关。

结论:通过对大鼠步态的分析,我们发现其步态特征受年龄、性别和运动能力等因素的影响,这为研究大鼠神经肌肉疾病、运动障碍等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步态实验大鼠实验报告

步态实验大鼠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通过对动物步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动物的运动模式、运动能力以及运动过程中的生理和生化变化。

近年来,步态分析在神经科学、药理学和生物力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研究旨在通过步态实验,观察和分析大鼠的步态特征,了解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鼠的运动模式变化。

二、实验目的1. 观察和分析正常大鼠的步态特征;2. 研究不同生理状态下大鼠的步态变化;3. 探讨步态分析在生理学和病理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实验材料1. 实验动物:健康、体重相近的大鼠;2. 实验设备:步态分析系统、摄像设备、电子秤、麻醉设备、手术器械等;3. 实验试剂:生理盐水、药物等。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动物选择:选取健康、体重相近的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和病理组。

2. 实验步骤:(1)对大鼠进行称重,记录体重;(2)使用步态分析系统对大鼠进行步态测试,观察和分析大鼠的步态特征;(3)将病理组大鼠进行手术或药物干预,使其处于特定生理状态;(4)再次对大鼠进行步态测试,观察和分析大鼠的步态变化;(5)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组和病理组大鼠的步态特征差异。

3. 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正常组和病理组大鼠的步态特征差异。

五、实验结果1. 正常大鼠的步态特征:大鼠在正常情况下,步态平稳,步幅适中,步频较快,左右步态对称。

2. 病理组大鼠的步态特征:与正常组相比,病理组大鼠步态明显异常,表现为步幅减小、步频减慢、左右步态不对称等。

3. 统计分析结果:正常组和病理组大鼠的步态特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六、讨论1. 步态分析在生理学中的应用:本实验结果表明,步态分析可以有效地观察和分析大鼠的步态特征,为生理学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2. 步态分析在病理学中的应用:病理组大鼠的步态特征变化与疾病状态密切相关,表明步态分析可以用于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效果。

疼痛步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疼痛步态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和分析受试者的步态,了解疼痛对步态的影响,探讨疼痛步态的特征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二、实验方法1. 受试者选择:选择20名身体健康、无运动损伤的志愿者作为受试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20-30岁之间。

2. 实验设备:使用3D步态分析系统(Vicon),配备高清摄像头和地面传感器。

3. 实验步骤:a. 受试者进行基础步态数据采集,包括站立相、支撑相、摆动相等参数。

b. 受试者进行疼痛模拟实验,通过特定部位的压力刺激,模拟疼痛感受。

c. 再次采集受试者的步态数据,并与基础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4. 数据分析:a. 对比分析疼痛前后受试者的步态参数,包括步长、步频、步幅、步态角等。

b. 分析疼痛程度与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

三、实验结果1. 疼痛模拟实验:受试者在疼痛模拟实验中,疼痛程度评分在4-6分之间,表现出明显的疼痛感受。

2. 步态参数分析:a. 步长:疼痛后受试者的步长明显缩短,平均缩短约5.2%。

b. 步频:疼痛后受试者的步频无明显变化。

c. 步幅:疼痛后受试者的步幅无明显变化。

d. 步态角:疼痛后受试者的步态角发生明显变化,尤其是患侧下肢的支撑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

3. 疼痛程度与步态参数关系:a. 疼痛程度与步长呈负相关,疼痛程度越高,步长越短。

b. 疼痛程度与支撑相时间呈负相关,疼痛程度越高,支撑相时间越短。

四、讨论1. 本实验结果表明,疼痛对步态有显著影响,主要表现为步长缩短、支撑相时间缩短、跨步长缩短等。

2. 疼痛程度与步态参数之间存在明显关系,疼痛程度越高,步态异常越明显。

3. 疼痛步态分析有助于临床诊断和治疗,为制定针对性的康复治疗方案提供参考。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观察和分析受试者的疼痛步态,揭示了疼痛对步态的影响及其与疼痛程度的关系。

研究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疼痛步态提供了参考,有助于提高康复治疗效果。

六、实验局限性1. 实验样本量较小,可能存在一定的偏差。

老鼠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老鼠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老鼠步态分析实验报告1. 引言步态分析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动物行走的机制和异常情况。

老鼠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步态分析可以提供宝贵的数据,用于研究神经系统疾病、肌肉骨骼系统异常等方面。

本实验旨在通过老鼠步态分析仪器,对老鼠的步态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以及数据收集和结果分析。

2. 材料与方法2.1 实验材料- 实验动物:10只健康的成年雄性实验鼠。

- 步态分析仪:包括传感器、摄像头和数据记录设备。

2.2 实验步骤1. 准备工作:搭建步态分析仪器,确保传感器和摄像头的正常工作。

2. 鼠类准备:选取健康的实验鼠,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3. 数据采集:将实验鼠置于步态分析仪器中,利用传感器和摄像头记录鼠类行走的相关数据,并实时传输到数据记录设备。

4. 步态分析:利用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包括步幅、步频、支持时间、受力分布等参数的测量。

5. 实验结果: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的步态差异。

6. 结果讨论: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和讨论,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和实验局限性。

3. 实验结果通过步态分析仪器的记录和数据分析,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步幅、步频、支持时间和受力分布等步态参数进行了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与对照组在步幅和步频上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实验组的支持时间明显缩短,并且在后期支持相对于前期支持的受力分布也有所不同。

4. 结果讨论通过步态分析实验的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实验组老鼠的支持时间缩短,可能表明它们行走时出现了一定的异常。

此外,后期支持相对于前期支持的受力分布差异表明实验鼠的步态可能存在不平衡的问题。

这些结果可能与神经系统或肌肉骨骼系统的异常有关,进一步的研究可以揭示其具体的机制。

需要注意的是,本实验的样本量较小,并且只针对健康的实验鼠进行了分析。

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大样本量,包括疾病模型和治疗干预组,以深入研究步态分析在动物疾病研究中的应用。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一、引言步态分析是一种通过对人体行走时的步态进行定量分析的方法,可以揭示出人体运动的特征和规律。

步态分析在医学、康复和运动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本实验旨在通过使用传感器技术来进行步态分析,并通过数据分析来探讨步态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设备和方法2.1 实验设备本实验使用了以下设备: - 传感器装置:包括加速度计、陀螺仪和压力传感器等。

- 数据采集系统:用于采集传感器装置产生的数据。

2.2 实验方法本实验的步骤如下: 1. 安装传感器装置:将传感器装置安装在被试者的腿部和脚部,以便能够准确地获取步态数据。

2. 数据采集:通过数据采集系统记录被试者行走时的步态数据,包括步长、步频、步态对称性等指标。

3. 数据分析: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统计分析、图表绘制等。

4. 结果解读:根据数据分析的结果,得出关于被试者步态特征以及与健康相关的结论。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选取了10名年龄在25至35岁之间的健康成年人作为被试者,采集了他们行走时的步态数据。

3.1 步长分析通过分析步长数据,我们发现男性的步长普遍比女性长,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

此外,步长还与身高和体重有关,身高较高的人通常具有较大的步长。

3.2 步频分析步频是指行走中每分钟迈出的步数。

我们的实验结果表明,步频与年龄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龄越大,步频越低。

这可能与身体机能的逐渐下降有关。

3.3 步态对称性分析步态对称性是指左右腿在行走过程中的协调性。

我们通过对比左右腿的步长和步频数据,计算了步态对称性指数。

实验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试者的步态对称性较高,左右腿的步长和步频差异不大。

四、结论与展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 1. 步长与性别、身高和体重相关。

2. 步频与年龄相关。

3. 大部分被试者的步态对称性较高。

然而,本实验仅限于健康成年人,未考虑年龄、性别和身体条件等因素对步态的影响。

未来的研究可以拓展样本规模,并考虑更多变量,以获得更准确、全面的步态分析结果。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航 天
大 学 实 验


学号:S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414231 实验地点:人机交互实验室
姓名:周欣欣 指导教师:王黎静 实验日期:2014年12月5号
一.实验室名称:人机交互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人体在负重条件下的步态分析 三.实验原理: 步态分析是一种对动物肢体运动的系统研究,或者更准确点来说,一般是指对人类步 行运动的研究。研究分析利用到了观察者的眼睛和大脑,并使用仪器辅助测量身体的运动, 身体的机械结构, 以及肌肉的活跃度等。 步态分析常被用来于对个体走路能力的评估, 计划, 治疗。 也常被用于运动生物力学来帮助运动员更高效地跑步、 以及确认伤员是姿态相关还是 动作相关的相关医学问题等。 光学式运动捕捉系统可以捕捉人体运动的变化,通过在人体身上的关键部位,如关节, 髋部,肘,腕等位置上贴上一些特殊的标志发光点利用计算机图形学原理,通过排布在空间 中数个视频捕捉设备将运动物体(跟踪器)的运动状况以图像的形式记录下来,然后使用计 算机对图像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不同时间计量单位上的不同物体(跟踪器)的空间坐标(X Y Z).以此来分析人体运动状态的变化. 四.实验目的:研究人体在负重条件下步态的变化(速度,步频,步幅) 五.实验内容:用光学动作捕捉系统捕捉人体在(正常状态下,15kg负重,60kg负 重)条件下的运动数据/ 六.实验人员:本小组研究生男身高182,体重150 七.实验步骤:1.让被试穿好马甲,在身上固定好maker点,调整好记录设备 2.让被试在正常状态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路,记录好数据. 3.让被试在15kg负重条件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记录好数据. 4.让被试在60kg负重条件下在可监测区域走一段,记录好数据. 八.实验数据及结果分析:因为要研究的主要是负重条件下速度 v= s t

步态分析实训结论总结报告

步态分析实训结论总结报告

一、引言步态分析作为运动医学、康复医学和生物力学等领域的重要研究手段,对于评估人体运动功能、诊断疾病以及制定康复训练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步态分析实验,了解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总结实训过程中的经验和结论。

二、实训目的1. 掌握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学会使用步态分析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

3. 提高对步态异常的识别和评估能力。

4. 了解步态分析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

三、实训内容与方法1. 步态分析原理介绍:讲解了步态分析的基本概念、步态周期的划分以及影响步态的因素。

2. 步态分析设备操作:介绍了步态分析设备的使用方法,包括测力台、压力垫、三维运动捕捉系统等。

3. 实验操作:在实验室内进行步态分析实验,包括受试者选择、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等环节。

4. 结果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步频、步幅、步态周期、关节角度等指标。

四、实训结论1. 步态分析是一种有效评估人体运动功能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受试者的步态特征和运动能力。

2. 步态分析设备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能够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3. 步态分析在康复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康复治疗师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计划。

4. 步态分析在运动医学领域也有广泛应用,可以帮助运动员提高运动表现,预防运动损伤。

5. 步态分析在临床应用中具有以下优势:(1)客观性:步态分析数据客观、准确,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2)全面性:步态分析可以全面评估受试者的步态特征,包括步频、步幅、步态周期、关节角度等指标。

(3)动态性:步态分析可以动态观察受试者的步态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实时反馈。

五、实训经验与体会1. 步态分析实验过程中,要注意受试者的安全,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2. 在数据采集过程中,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分析时要充分了解受试者的运动背景和病史,结合临床经验进行综合评估。

4. 步态分析结果要与临床诊断相结合,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偏瘫步态实验报告

偏瘫步态实验报告

一、实验背景偏瘫是指脑卒中、脑外伤或其他原因导致的半侧肢体功能障碍。

偏瘫患者常见的运动障碍之一就是步态异常,这直接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康复进程。

本研究旨在通过步态分析实验,了解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为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偏瘫患者的步态特点。

2. 分析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

3. 为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10名偏瘫患者作为实验组,其中男性6名,女性4名,年龄在45-65岁之间,病程在3-12个月之间。

2. 实验设备:步态分析系统、摄像机、录像机等。

3. 实验步骤:1) 对实验对象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其基本情况和病史。

2) 让患者按照正常步态行走,同时采集其步态数据。

3) 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包括步频、步幅、步态对称性、步态稳定性等指标。

4) 分析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

四、实验结果1. 偏瘫患者步态特点:1) 步频降低:偏瘫患者的步频普遍低于正常人群。

2) 步幅减小:偏瘫患者的步幅普遍小于正常人群。

3) 步态对称性差:偏瘫患者的步态对称性普遍较差。

4) 步态稳定性差:偏瘫患者的步态稳定性普遍较差。

2. 偏瘫患者步态异常原因:1) 肌力下降: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肌力下降,导致步态异常。

2) 肌张力异常:偏瘫患者患侧肢体肌张力异常,导致步态异常。

3) 神经功能受损:偏瘫患者神经功能受损,导致步态异常。

五、实验结论1. 偏瘫患者步态异常表现为步频降低、步幅减小、步态对称性差、步态稳定性差。

2. 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原因包括肌力下降、肌张力异常、神经功能受损。

六、实验讨论1. 偏瘫患者步态异常对其生活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康复治疗至关重要。

2. 本实验为偏瘫患者的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有助于制定更有效的康复方案。

3. 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加强患侧肢体肌力训练。

2) 改善患侧肢体肌张力。

3) 恢复神经功能。

七、实验展望1. 进一步研究偏瘫患者步态异常的机制。

康复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康复步态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康复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 掌握步态分析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3. 通过实验,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分析,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步态分析是通过对人体行走过程中的生物力学、生理学、神经学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以了解人体在行走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和功能特点。

康复步态分析是指在康复治疗过程中,通过对患者步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评估患者的步态功能,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三、实验材料1. 康复步态分析系统:包括高速触压板传感器、二维彩色成像系统、计算机软件等;2. 患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等;3. 实验环境:宽敞、明亮、通风的康复训练室。

四、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一名患有下肢骨折的患者作为实验对象;2. 实验步骤:(1)对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情、康复需求等;(2)使用康复步态分析系统对患者进行步态分析,包括以下内容:a. 观察患者的行走姿势、步态稳定性、步频、步幅等;b. 使用高速触压板传感器采集患者的足底压力数据;c. 利用计算机软件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3)根据步态分析结果,评估患者的步态功能,为制定康复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患者基本信息:男性,35岁,因左侧下肢骨折入院,经过初步治疗后,患者已经可以站立,但行走过程中出现跛行,步态不稳;2. 步态分析结果:a. 观察发现,患者行走时,左侧下肢用力明显大于右侧,导致身体重心偏向左侧;b. 足底压力数据分析显示,左侧足底压力明显低于右侧,说明患者在行走过程中,左侧下肢的支撑能力较差;c. 计算机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步频、步幅等参数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

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如下:1. 患者左侧下肢骨折导致肌肉力量下降,行走过程中出现跛行;2. 患者足底压力分布不均,说明在行走过程中,左侧下肢的支撑能力较差;3. 患者的步频、步幅等参数与正常人群存在显著差异,表明患者的步态功能存在异常。

康复步态实验报告模板

康复步态实验报告模板

一、封面康复步态实验报告二、目录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实验方法四、实验材料五、实验过程六、实验结果与分析七、实验讨论八、结论九、参考文献三、实验目的1. 了解康复步态的基本概念和评估方法。

2. 掌握康复步态训练的基本技巧。

3. 通过实验,提高学生对康复步态训练的实践能力。

四、实验原理康复步态是指针对患者步态异常进行的一系列康复训练,旨在改善患者的步态,提高其生活质量。

康复步态训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步态评估:通过对患者步态的观察、测量和分析,找出患者的步态异常原因。

2. 步态矫正:针对患者的步态异常,制定相应的矫正措施。

3. 步态训练:通过训练,使患者逐步恢复正常的步态。

五、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取20名患有步态异常的患者,其中男性10名,女性10名,年龄在20-60岁之间。

2. 实验器材:步态分析系统、摄像机、电子秤、秒表、康复步态训练器材等。

3. 实验步骤:(1)对患者进行步态评估,包括步速、步幅、步频、步态对称性、步态稳定性等指标。

(2)根据评估结果,制定相应的康复步态训练计划。

(3)进行康复步态训练,包括步态矫正、步态训练等。

(4)训练过程中,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实时监测和评估。

(5)训练结束后,对患者的步态进行再次评估,并与训练前进行对比。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显示,经过康复步态训练后,患者的步速、步幅、步频、步态对称性、步态稳定性等指标均有明显改善。

2.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康复步态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步态异常。

(2)康复步态训练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七、实验讨论1. 康复步态训练对患者的步态改善具有显著效果,但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训练计划。

2. 康复步态训练过程中,患者的心理因素对训练效果有一定影响,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适当的鼓励和支持。

3. 康复步态训练需要长期坚持,患者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疾病步态识别实验报告(3篇)

疾病步态识别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步态分析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生物力学分析方法,在临床医学、康复治疗和体育科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通过观察和分析个体行走时的步态特征,可以初步识别出潜在的疾病风险或现有疾病的状态。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验研究,探讨不同疾病患者步态特征的变化,为疾病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依据。

二、实验目的1. 了解步态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探讨不同疾病患者步态特征的变化。

3. 识别疾病步态,为临床诊断和康复治疗提供参考。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50名志愿者作为实验对象,其中男性25名,女性25名,年龄在20-50岁之间。

根据是否患有疾病,将实验对象分为两组:疾病组(30名,包括帕金森病、脑瘫、腰椎间盘突出等)和健康组(20名)。

2. 实验设备步态分析系统(包括三维测角仪、高速摄像机、地面反应力测量系统等)、步态分析软件、数据采集与处理软件。

3. 实验步骤(1)受试者进入实验室,进行基本资料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

(2)受试者穿戴实验设备,在指定区域进行行走实验。

实验过程中,系统自动采集受试者的步态数据。

(3)将采集到的步态数据导入步态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4)对比疾病组和健康组的步态特征,分析不同疾病患者步态特征的变化。

四、实验结果1. 步态参数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疾病组受试者的步长、步频、步幅等参数与健康组受试者存在显著差异。

(2)疾病组受试者的步态稳定性较差,表现为步态速度减慢、步态周期延长、步态角速度降低等。

(3)不同疾病患者的步态特征存在差异,如帕金森病患者表现为震颤步态,脑瘫患者表现为剪刀步态等。

2. 步态图像通过步态图像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疾病组受试者的步态图像呈现出明显的异常,如步态线波动较大、步态角不稳定等。

(2)不同疾病患者的步态图像存在差异,如帕金森病患者的步态线呈“Z”字形,脑瘫患者的步态线呈“S”字形等。

五、讨论本实验通过对不同疾病患者步态特征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 步态分析可以作为疾病诊断和康复治疗的重要手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步态分析方案设计报告说明:我看了五篇关于步态分析的文献,并对其具体实验方法进行归纳。

五篇文献的原文在文件夹中。

最后为我的方案设计。

一、A practical gait analysis system using gyroscopes陀螺仪分析步态本研究是为了调查使用单轴陀螺仪来研制简单便携步态分析系统的可行性。

陀螺仪绑在小腿和大腿的皮肤表面,记录小腿和大腿角速度。

这两部分的倾斜度和膝关节角度都来自角速度。

使用从运动分析系统得到的信号来评估角速度和陀螺仪传来的信号,发现这些信号有不错的相关性。

当转身时,腿部倾斜度和角度信号会发生漂移,有两种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1)自动复位系统,重新初始化每个步态周期的角度;(2)高通滤波。

两种方法都能很好的纠正漂移。

小腿部的单陀螺仪可以提供以下信息:腿部倾斜度、摆动频率、步数以及步幅和步速的估计。

具体方法:受试者在步态实验室沿直线行走进行陀螺仪数据收集,陀螺仪用绳子固定在大腿和小腿部,感测轴沿中间-横向方向,以测量矢状平面中的角度。

两个人加入测试,一个是不完整的脊髓损伤,一个没有损伤。

一运动分析系统使用各部分解剖学位置的回射标记物来评估腿部的偏移、腿部的角速度和膝角度。

实验开始前5s,受试者直立站立以初始化倾斜角度和陀螺仪的偏置,随后,对象以一个自己喜欢的速度沿预定路径行走。

进行了三组实验来分析陀螺仪的性能,并计算步幅、步态周期时间和每次行走期间的速度。

第一个实验,数据来自两小腿上陀螺仪的信号,并与未损伤者进行比较。

后两个实验是陀螺仪的数据与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比较。

第一个实验是比较小腿不同位置的陀螺仪信号,对于同一小腿上的两个点,先站立后倾斜,两个点的角速度、角度应该是相同的,陀螺仪一个放在胫骨关节处,一个放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

第二个实验一个放置在大腿髌骨上方10cm处,一个在胫骨靠近踝关节10cm处,记录的是陀螺仪的角速度。

第三个实验,陀螺仪放置于第二个相同,受试者直行4.5m然后转身180°。

二、Acoustic Gaits: Gait Analysis With Footstep Sounds 声步态我们描述的是声步态——从人正常行走时的脚步声推导人的自然步态特征。

我们引入了步态轮廓,这是从通过麦克风收集的脚步声时间信号得到的,可以说明某些时空步态参数,这些参数是通过对声步态轮廓的三个时间信号分析方法提取,三个时间信号分别是平方能量估计、希尔伯特变量和Teager–Kaiser能量。

通过对这些参数估计的统计学分析,我们发现从步态轮廓获得的时空参数和步态特征可以连续可靠地评估目前用于标准化步态评估的临床和生物测定步态参数信息。

我们的结论是Teager–Kaiser能量可以在不同时间、地点提供最稳定的步态参数估计。

相对于目前实验室步态分析中使用的昂贵侵入式系统,如测力台、压力垫、可穿戴传感器,声步态使用便宜的麦克风和计算设备制成了准确非侵入式的步态分析系统,而且实验室的一些系统会改变正在测量的步态参数。

具体方法:在一个安静的房间中使用16个麦克风记录走路的声音以建立数据库,一个视频摄像头进行视频拍摄。

一共十个受试者加入测试,记录两个场景的数据,第一个是围绕实验室以正常速度顺时针15圈再逆时针15圈,第二个是穿着不同的鞋顺时针10圈再逆时针10圈,如此循环3次,然后对收集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

三、Gait analysis using gravitational acceleration measured by wearable sensor 重力加速度分析步态本研究提供了一种使用可穿戴传感器单元进行人体步态姿势测量的新方法。

传感器包括三轴加速度传感器、三个与三轴方向一致的陀螺仪传感器。

使用戴在腹部和下肢(大腿、小腿和脚)的7个传感器测量走路时的加速度和角速度。

从每个部分的长度和角度来计算各关节的三维位置。

各关节的角度可以通过机器来从沿各部分前轴线的重力加速度来估计。

然而,行走时的加速度数据包括了:平移加速度、重力加速度和外部噪声,因此,从加速度数据中分离出加速度数据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分析方法。

在恒速行走时,加速度数据具有周期性,因此,可以通过FFT分析获得它的一些特征频率,并利用这些特征频率的某些部分来估计重力加速度。

每个关节的姿态通过对在其生理运动范围条件下的状态进行估计。

通过反馈来作为重力加速度的一个优化方案。

测量了三个健康志愿者在平坦地面行走20s的步态,同时测量每个部位的加速度数据。

三维行走可以用简笔画模式来进行表达,另外,在水平平面上的膝关节运动可以通过在PC上的视觉成像进行检查,因此此方法提供了定量步态诊断信息。

具体方法:使用倾斜度和每个部位的长度来估计关节的三维位置。

各部位的长度从视频中进行测量,倾斜角就等于加速度传感器上的数据。

对数据进行FFT分析、波分解、重力加速度的测定。

三个被试加入实验,都没有残疾或受伤历史,在平滑的地面直行20s,速度由测试者自己决定。

测量臀部的宽度、髋关节到膝关节的长度、膝关节到踝关节的长度。

我认为,在此试验中,一共只有三个被试,会导致所得结果的普适性很低,而且全部都是健康没有残疾或受伤历史的人,无法对残疾患者步态进行分析,应该加入更多的被试,并且被试中应有健康人,也有残疾人,并对他们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四、Kinetic Gait Analysis Using a Low-Cost Insole用鞋垫分析运动步态分析中风或其他病理原因引起的不正常步态极大地影响了一个人的生活,能够测量和分析步态通常是康复的关键。

运动分析实验室和当前许多步态分析方法都比较贵而不能被大多数人使用。

本系统的低成本、耐磨和无线鞋垫通过低成本的力敏电阻提供了步态的动力学测量。

本文介绍了鞋垫的设计和制造以及其在六个对照组和四个偏瘫患者的评估。

特定的线性回归模型用于确定地面反作用力和力矩以及相应的踝关节屈/跖,膝关节屈曲/伸展,膝关节外展/内收。

与同时收集临床运动分析实验数据的比较表明,对所有人,鞋垫的地面反作用力和踝关节力矩结果相关性很高(都大于0.95),而与两个踝关节的相关性稍低(一般大于0.80)。

本研究提供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的移动步态分析方法,此方法可以用于从大型诊所到个人家庭的任何地方。

具体方法:具有12个力敏电阻传感器的鞋垫装配到受试者的鞋里,如下图。

6个对照被试、4个中风患者加入实验,所有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运动分析设备包括红外运动捕捉相机,两个多轴测力板,还使用了标准下体侵入式步态标记材料。

标记物和模拟信号采样频率为200Hz,使用Vicon Nexus软件进行标记、建模、分析,以及标记数据、模拟数据的导出。

鞋垫数据以118Hz无线发送到平板电脑。

两个系统的数据通过力敏电阻器和测力板来同步。

五、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knee osteoarthritis before and after Chinese massage treatment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的中国按摩治疗的前后步态分析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中国按摩治疗在患者的有效性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OA)通过测量下肢步态参数。

招募了20名膝骨关节炎患者,然后每周3次接受中国按摩治疗2周。

的患者使用六摄像机红外运动分析系统进行步态评估。

他们完成了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调查表之前和之后治疗。

计算了前进速度,步长宽度,步长,总支持时间百分比,初始双支持时间百分比,单支持时间百分比。

还测量在站立期间在膝盖,髋部和脚踝的角度阶段的步行。

结果显示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膝关节疼痛缓解,硬度减轻和身体功能增强的显着平均差异(P <0.05)。

患者获得显着更快的步态速度,更大的步宽,并增加总支持时间百分比中国按摩治疗(P <0.05)。

曾经有在运动范围内没有显着差异在步行站立阶段期间膝,髋或脚踝的初始接触角。

得出结论中国按摩是一个有益的补充治疗和膝关节OA患者的短期疼痛缓解的替代疗法选择。

中国按摩可以提高这些患者行走能力。

具体方法:招募诊断为膝骨关节炎的20名女性,主要体格检查包括确定运动范围(ROM)和膝盖疼痛的位置。

前抽屉试验用于评估前十字韧带的损伤,并且使用McMurray测试来确定是否有半月板损伤。

膝关节OA患者每周三次进行25至30分钟的中国按摩治疗为期2周,由专业的中国按摩治疗师提供。

每个会议包括按和拇指揉在八个穴位世界后健康组织标准针灸点位置14周围膝盖区域。

在步态实验室所有患者进行赤足步行试验,他们自己选择舒适的步行速度。

记录每个肢体的成功步态周期,每个患者,由测试领导视觉验证。

海伦²海斯反光标记集用于测定三维运动学数据,使用六摄像机红外运动分析获得系统。

使用EvaRT 进行数据收集,使用OrthoTrak分析软件评估数据。

步态分析方案:利用三轴加速度传感器实现人体步态分析一、方案背景1.步态分析研究现状目前主流的步态特征分析是基于计算机视觉或在装备了复杂测试设备和分析工具的步态实验室完成,易受动态环境中多方面因素影响,数据处理复杂度高,而在步态实验室进行的步态特征分析由于设备和场地的限制, 难以普及。

2.方案目的和意义设计一套采集步态加速度数据的装置对步态做出分析,最终能得出步态分析中的步态基本特征。

本文设计步态数据采集装置能准确提取步态加速度信号, 对用户的影响小,不干扰人的正常活动。

采用的步态参数提取方法能有效地分析测试对象的步态特征。

分析得到的步长、步频、步速几种步态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方案依据和指导思想1.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PU6050虽然人在做剧烈运动时加速度值可能达到 12 g n ,但人的躯干的加速度值不会超过6 g n ,因此 ,用于采集人的步行的加速度传感器的精度范围大多选取在±6 g n 以内。

本设计采用的三轴加速度传感器MPU6050就可以满足这个要求。

图1.MPU6050三轴加速度传感器模块正面由于三轴加速度传感器的X,Y,Z三个轴互相垂直,比用三个单轴加速度传感器或者一个单轴加速度传感器加一个两轴加速度传感器更有优势,节省电路元件,节省空间,避免造成不必要的干扰。

MPU6050相较于多组件方案,免除了组合陀螺仪与加速器时间轴之差的问题,减少了大量的封装空间。

用户可程式控制的加速器全格感测范围为±2g、±4g±8g与±16g。

MPU6050加速度传感器应用十分广泛,比如:手机和便携式游戏,各自游戏控制器,3d网络连接遥控器,机顶盒,3d小鼠,可穿戴传感器对健康、健身和体育,玩具等。

2.正常步态分析图2.人体正常行走图行走时左右足跟( 或趾尖)间的纵间距离称为步长,而同侧足跟( 或趾尖)两次着地间的距离称为步周长或步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