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等 诗词鉴赏

合集下载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子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 洪(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 的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 性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 歌》。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 诗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 岭。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 才名括天地。”
品读探讨
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 达离情别意的?
诗人先写离别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 写朋友告别时的环境(室外),突出表现了 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这首送别诗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 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间 景色 情感
离堂华筵 (室内)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别路山川 (户外)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写作背景
684春,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 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 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 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 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 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
初读诗歌,读懂诗意
1.诗中哪些词语写了夜?
银烛、明月、晓天 2.诗中哪些词语写出了“别”?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
炼字
• 首联:吐 、对 •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2)分析“孤蓬”、“浮云”、“落日”三个意 象在诗中的作用?
答: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 孤蓬: 蓬草随风飞转,飘泊无根,而离别远行之人, 本如蓬草,离开了家乡也就如同离开了根,随着生活 遭遇之风而飞转,前路漫漫而迷惘;
浮云:天空中的一抹浮云,随风飘浮,好像友人即 将远离,行踪不定,任意西东; 落日: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匆 匆离开大地,好像诗人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三个意象形象地表现诗人对朋友飘泊天涯的深切关怀 和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寄李儋元锡 (1)一开篇诗人就写“花”,用的是什么艺术手法? 请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用的是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
诗”、“今年”花开虽同,但“逢君”“别君“各异 ,突出离散的哀情。 (2)苏轼认为韦应物的诗有“寄至味于淡泊”的特点 结合此诗谈谈你的看法。
(4)首联和颔联写了哪几个意象?结合诗句具体 分析这几个意象的作用。
答:微霜、鸿雁、云山。 “微霜”布地,“鸿雁”哀鸣,渲染深秋时节萧瑟 的气氛,衬托离别时心情的凄冷与哀愁。 “云山”,那云遮雾绕的重重山岭,让人联想到游 子和故里、亲人的重重阻隔,包含作者对魏万旅程孤 独艰辛的担忧。
(5)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2)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 “隐”“ 没”两字有何作用?
答:颈联两句写的是黎明时分。这两句承上文的 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隐”“没”两字表明时间过得太快,似乎在催 人分手,从而传达出依依惜别之情。
《送魏万之京》 (3)首联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
答:①照应诗题:“离歌”即离别之歌。 ②交待离别的时间--一个秋天的早晨。 ③听到离歌,想到离别在即,顿生惜别之情,奠 定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是下面写景抒情的出发点。

唐诗解读——陈之昂之《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诗解读——陈之昂之《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唐诗解读——陈之昂之《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绮筵:丰盛华美的宴席。

琴瑟:指朋友、宾客。

长河:银河。

解读:与《送魏大从军》不同的是,这首《春夜别友人》有一种春水东流的深沉,这首诗诗人离川后去洛阳、友人饯行之际,通过描写送别的情景,表达了朋友间依依惜别之情,全诗笼罩在一种淡淡的伤感之中,让人回味无穷。

诗题——《春夜别友人》点明了送别时间是春夜。

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写出了送别宴会之盛大,然而此时不见人影,唯有“景物”。

如此寂静的画面背后,是否也有离人怅然的眼泪呢?一个“吐”、一个“对”字道出了离别时相对无言,只有频频举杯,烘托了友情的深厚,反衬出离别的伤感。

颔联引出了离别的主题,进入了诗歌高潮部分,写出了离情的的缠绵与惆怅。

家中堂前,离筵已散,分手在即,借琴瑟之和谐比喻友情的深厚。

“山川”一词道出了诗人此去山高路远,不何知时能再见。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此时送别场景转至户外,仰望天空,明月西沉,已被高树遮掩,耿耿长河,此时将被曙光隐没,时间不知不觉在催人离去。

一方面借景抒情,让情感的抒发变得更为凄切,一方面以景衬情,衬托别情之深。

尾联“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洛阳道”借指古往今来的离别之道,旅途漫漫,相会无期,一个“何”字,道出了相见时难别亦难的深沉之情。

这首诗在语言上晓畅优美,平淡自然,用王夫之的话讲“雄大中饶有幽细,无此则一笨伯。

结宁弱而不滥,风范囿存。

”细读有唐人律诗的味道,同时还有六朝余韵。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四川射洪人。

少时家庭殷实,任侠使气。

十六岁后始发愤攻读。

684年进士及第,后授麟台正字,转升右拾遗,世称“陈拾遗”。

武后当政时,因言语切直而遭陷入狱。

686年,随左补阙乔知之来西北居延海、张掖河。

698年,父亲去世,在居丧期间,遭到射洪县令段简罗的迫害,含冤死于狱中。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

全诗翻译赏析及作者出处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句话是什幺意思?出自哪首诗?作者是谁?下面小编为同学们整理出这首古诗词的全文全文翻译及全文赏析,提供给同学们。

希望能对同学的古诗词的学习与提高有所帮助。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出自唐代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1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赏析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
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幺
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

【经典诗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

【经典诗句】“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的意思及全诗翻译赏析“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这两句是说,洛阳古道,悠悠漫长,从此一别,我们何年才能再次相会?一个“何”字,强调了后会难期,再逢不易,流露了离人之间隐隐的哀愁。

出自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之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参考译文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

这组离别之作,从眼前宴会的情景落笔。

前首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古诗词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白《送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词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李白《送友人》阅读练习及答案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15~16题。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送友人李白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陈诗首联以一“吐”一“对”,写出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于沉静中更见别意之深沉。

B.李诗首联写送别之地的景色,青白相间,色彩明丽,山横水绕,静中有动,与颔联的“孤蓬万里”形成对照。

C.陈诗颔联借别筵上琴瑟演奏时的音韵谐调来比拟朋友间的情谊深厚,以别路上的山川缭绕来表现离情的缠绵。

D.两诗第八句同写离愁别恨,陈诗着一“何”字,强调后会难期;李诗以景结情,借班马哀鸣衬托离人的哀伤。

答案:C(从“思”可见,这里的琴瑟并非实写“别筵上的琴瑟”,而是用典。

借琴瑟这类丝弦类乐器演奏时的音韵协调来比拟朋友间的情谊深厚。

典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友情提醒]暑期所用《唐诗宋词选读》(苏教版)本诗之下注解中的引文有误,而配套教参赏析中的引文正确。

16.明代蒋一葵称赞《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中“五、六语佳”,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6分)①意象典型。

“明月”“长河”“晓天”,既点明时间,又照应题中“夜”字;②用词准确(精于炼字)。

“隐”“没”二字,既使画面富有动感,又暗示告别时间之长;③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通过月“隐”河“没”,表明时光流逝,催人离别,衬托友人间难分难舍的深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补充:原参考答案中的第①点,若学生描述了画面,赋1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作为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非常重视向他人学习以提升自己。

在《论语·学而》诉惠子五石之瓠的价值之所在。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 探讨: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
转换来表达离情别意的?
空间
离堂华筵 (室内)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别路山川 (户外)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洛阳古道 (遥想)
悠悠古道
景物
情感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景色随
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颔联借琴瑟之声抒发真挚纯洁的友情,深厚的友谊。离堂 之上琴瑟分离,谁能忍心?别路漫漫山川萦绕,艰难之意 溢于言表。为朋友计还有什么语言能予以劝勉?感时伤怀, 痛心不已。 颈联描写明月升起,又要落下,漫漫长夜稍纵即逝,就像 过的岁月还来不及品味,朋友就要离别远去了。杯杯苦酒 浇入愁肠,不觉已是天光将亮:月亮隐藏在树梢中,银河 消失于黎明的曙光里。“隐”“没”二字写出时光催人, 离人须臾难停,实在是难舍难分。 结尾两句直写眼看有人踏上洛阳道郁郁而去,猛然想起这 一离别何时再能相会?哀愁怅惘从心中滚滚而来,不绝如 黄河水绵绵流淌。
思想感情
这首诗没有套用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 却在沉静之中见深挚的情愫。此诗写离情 别绪,意态从容而颇合体度,有如琵琶上 的淙淙清音,气象至为雍雅,不作哀声而 多幽深的情思。
写作背景
• 本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公元684年) 春。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 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 书,求取功名。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 的夜晚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 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面对金樽美酒, 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 的远大抱负。
朗读诗歌,初探诗意
• 陈子昂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诗风, 恢复《诗经》的“风、雅”传统,强调比 兴寄托,提倡汉魏风骨,是唐代诗歌革新 的先驱。他的诗风骨峥嵘,深沉蕴藉,刚 健质朴,代表作有《感杜甫:“千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 • 白居易《初授拾遗》:“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 • 韩愈《荐士》:“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 蹈。”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①这是一首送别诗。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协调来比较情意深厚的意思。

①绮筵,华美的筵席。

②琴瑟:比方友情。

③长河:指银河。

(1)首联“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描绘了一个别筵将尽,朋友分手在即的场景,句中的“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神情?(2分)(2)简要分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一联的表达效果。

(4分)(3)请赏析“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这一联。

答案:(1)友人相对无言,只是注视着银青烟。

(2)精于炼字,巧用衬托。

“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沉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间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绪。

(3)“明月隐高树”指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长河没晓天”指银河沉没在破晓的曙光中,写出饮宴之长,时间催人离别,意境肤浅,示意难舍难分的心绪。

这种以景衬情的手法,比正面抒写离情更加耐人寻味。

(诗意+意境+情感+手法)或:“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沉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示意饮宴之长,时间催人离别,表达难舍难分的心绪。

精于炼字,以景衬情。

二:1、简要概括每联的内容。

答:首联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安静状态,颔联写离情的缠绵,颈联从室内转到户外所见,尾联写友人远去希望再相聚。

2、首联最精炼传神的是哪两个字?简要分析。

答:用了拟人的手法。

“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完毕,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安静状态。

“吐”字使人想到亲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凝滞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写除了举杯劝酒之外没有什么可以牵强相慰的话了,此时无声胜有声,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肤浅。

3、颈联两句写什么时间的情景?“隐”“没”两字有何作用?答:颈联两句写的是拂晓时分。

这两句承上文写把杯送行,从室内转到户外的所见。

春夜别友人,翻译

春夜别友人,翻译

《春夜别友人二首》翻译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作品名称春夜别友人二首作品别名春夜别友人创作年代初唐作品出处《全唐诗》文学体裁五言律诗作者陈子昂目录1作品原文2注释译文▪词句注释▪白话译文3创作背景4作品鉴赏5作者简介1作品原文编辑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银烛吐青烟⑴,金樽对绮筵⑵。

离堂思琴瑟⑶,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⑷。

悠悠洛阳道⑸,此会在何年。

其二紫塞白云断⑹,青春明月初⑺。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⑻。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⑼。

[1]2注释译文编辑词句注释⑴银烛:明亮的蜡烛。

⑵绮筵:华丽的酒席。

⑶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语出《诗经〃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

”⑷“明月”二句:说明这场春宴从头一天晚上一直持续到第二天清晨。

长河:指银河。

⑸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2] 白话译文其一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其二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2] 3创作背景编辑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陈 子 昂 1、唐代文学家。字伯玉,梓州射洪 唐代文学家。 伯玉, (今属 四川)人。因曾任右拾遗, 四川) 因曾任右拾遗, 陈拾遗。 陈子昂集》 后世称陈拾遗 后世称陈拾遗。有《陈子昂集》。 2、主张:改革六朝以来绮靡纤弱的 主张: 诗风,恢复《 诗风,恢复《诗 经》的“风、雅”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比兴寄托, 传统,强调比兴寄托, 提倡汉魏风 存诗100余首, 100余首 骨。存诗100余首,其中最具代表性 首和《 的是《感遇》38首和 的是《感遇》38首和《登幽州台 歌》。 3、地位:他的诗歌创作,是唐代诗 地位:他的诗歌创作, 坛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从初唐向盛唐发展的一个分水岭。 白居易评价: 杜甫陈子昂, 白居易评价:“杜甫陈子昂,才名 括天地。 括天地。”
春 夜 别 友 人 陈 子 昂 (其 一 )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注: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燕昭 幽州,今北京附近。古代属燕国。战国时,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 王为了招纳天下贤士而筑黄金台,理遇贤士郭隗,乐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毅等,并在他们的帮助下,打败屡次侵犯燕国的齐国。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 燕国晚期也曾出现燕太子丹礼遇贤士田光、荆轲的千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古美谈,诗中感慨由此而发。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 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寂寞苦闷
二、评 点 诗 歌: 1、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意 象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 金樽, 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暗含“夜”字。金樽,形容 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 ,。绮筵 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这一联用词 比较华丽 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 华丽, 比较华丽,目的在于通过对宴会隆重热闹场面的由衷 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赞美,来烘托出友情的深厚。 炼 字 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 怅然无绪, 相对无言, “吐”: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 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出神的神情。 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对”: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 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 一杯酒”的意绪而外, 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 话了。 话了。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赏析

《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赏析《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赏析《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夜别友人》阅读答案附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春夜别友人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注:①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

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

8、宋之问诗首联中的嗟字内涵丰富,含有多重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9、同为送别诗,两首诗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但在抒情方式上又各有特点,请分别结合两首诗的颈联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8、嗟为嗟叹之意,一叹惜别离,因同知己离别而惆怅;二为故人被贬、宦海沉浮而感伤;三是抒发因病不能亲自送别友人的遗憾之情。

四是在愤懑不平友人遭遇中寄托抚慰与希望。

(答出一种情感给2分,两种情感给四分,三种情感给5分)9、宋诗用典抒情(1分),借用孙楚和屈原的'典故表达友人才学高超却仕途坎坷,寄托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2分)陈诗借景抒情(1分),高高的树荫遮掩了西向低沉的明月,滔滔江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表现时间催人离别和面对离别的不舍之情。

(2分)、赏析这首诗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别具一格。

诗的前四句通俗晓畅,选词用字,不事雕饰,抒发感慨,委婉深沉。

首联直起直落,抒写自如。

当时,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更是惆怅倍增。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如实地反映了诗人作此诗时的处境和心情。

嗟字用得自然而又蕴藉:一是惜别,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二是伤怀,为故人被贬而感伤;三是慨叹,由友人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

【诗歌鉴赏】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

【诗歌鉴赏】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及翻译赏析陈子昂《春夜别友人》原文其一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其二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注释、银烛:明亮的蜡烛。

2、绮筵:华丽的酒席。

3、离堂:饯别的处所。

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4、长河:指银河。

5、悠悠:遥远。

洛阳道:通往洛阳的路。

6、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7、青春:此指春天。

8、滴沥:形容滴水。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翻译其一银烛吐着缕缕青烟,金杯对着盛筵美宴。

离堂上思念朋友情,分别后山川路途远。

明月隐蔽高树之后,银河消失曙色里面。

前往洛阳道路漫长,不知何时才能相见?其二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赏析《春夜别友人》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这是一首五言律诗,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这时年方二十六岁的陈子昂告别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在一个温馨的夜晚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面对金樽美酒,他不禁要歌唱依依不舍的离情,抒发自己的远大怀抱,旋即写成这组离别之作。

此诗用词精准,不悲不哀,却流露出真挚的思念。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这两首诗语言畅达优美,除了开头一联因场面描写之需而适当选用华丽辞藻外,其余用语都不加藻饰,平淡自然。

他所追求的乃是整首诗的深厚和雅。

清人纪昀说得好:“此种诗当于神骨气脉之间得其雄厚之味,若逐句拆开,即不得其佳处。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原文鉴赏及译文《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唐代:陈子昂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译文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

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

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

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注释琴瑟:比喻友情。

长河:指银河。

注解:首联采用对偶句形式,“青”与“绮”相对,都为绿色的意思。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鉴赏陈子昂的《春夜别友人》共两首,这是第一首。

约作于公元684年(武则天光宅元年)春。

时年二十六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四川射洪,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

临行前,友人设宴欢送他。

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

旋即写成这首离别之作。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

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颇为深挚。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神情。

“金樽对绮筵”,用一“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除却频举金樽“劝君更尽一杯酒”的意绪而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勉强相慰的话了。

此中境界,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

颔联“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源出《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琴鼓瑟”,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的意思。

“山川”表示道路遥远,与“琴瑟”作为对仗,相形之下,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离堂”把臂,伤“琴瑟”之分离;“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

这两句着意写出了离情的缠绵,令人感慨唏嘘。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

古诗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翻译赏析《春夜别友人·紫塞白云断》作者为唐朝诗人陈子昂。

其古诗全文如下: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

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

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

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前言】《春夜别友人二首》是唐代诗人陈子昂的组诗作品。

这两首诗约作于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春。

第一首诗写作者第一次离开家乡赴东都洛阳告别宴会上的场景,充满了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第二首诗同样作于告别宴会,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倾吐其为国建功立业的宏愿。

【注释】⑹紫塞:原指长城,其土紫色。

这里泛指北方边塞。

⑺青春:此指春天。

⑻滴沥:形容滴水。

⑼大臣书:《汉书·东方朔传》载,汉武帝即位,征求天下才士,东方朔便上书自荐,自称可以当“天子大臣”。

陈子昂在光宅元年(684年)以布衣身份,诣阙进上《谏灵驾入京书》和《谏政理书》,可谓上了“大臣书”。

【翻译】紫色边塞隔断白云,春天时节明月初升。

面对如此美酒良辰,遭逢别离惆怅满胸。

花瓣挂满清凉露珠,檐边滴尽水珠叮咚。

思君念君想赠什么?献书论政是我初衷。

【赏析】第二首诗继续写宴会上的情景,诗人向友人坦露心胸,表明自己此行是向朝廷上书论政,倾吐自己立志为国建功立业的宏大理想。

后首诗开头“紫塞白云断,青春明月初”二句写景,前句写旅程之展望,为虚写;后句写眼前之场景,是实写。

此联形式上为对仗,内容上既点明诗题的“春夜”,又可见一种高迈的情怀。

接着“对此芳樽夜,离忧怅有馀”二句,是说虽然处于良辰美景之中,但在这个充斥着离情别意的场面上,一切都变得黯然,用的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反衬手法。

五六二句“清冷花露满,滴沥檐宇虚”渲染了离别时的凄冷情境,这两句与前首五六两句意境相通,寓情于景,从景物描写中可见人物心理,表达出朋友离别依依不舍的深情。

最后二句作者自豪地向友人宣告:“怀君欲何赠?愿上大臣书。

”表明作者此行非为其他,而是向国家献书论政,本是为了政治事业。

因此他对友人没有什么世俗礼品可赠,只愿他们能理解和支持自己的这次远行。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简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简析

陈子昂《春夜别友人》简析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①。

离堂思琴瑟②,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注解】
①金樽:华美的酒杯,并不是实指金色的酒杯,用“金”是为了与“银”相对。

绮筵:华筵,丰盛的筵席。

②琴瑟:指朋友宴会之乐。

【赏析】
这首送别诗没有长吁短叹的哀伤语句,而是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

首联展示送别时两人相对无言的沉静;颔联借音乐的和谐比拟情意的深厚,离情的缠绵;颈联描写送行时的景致和难舍难分的情思;尾联流露出离人隐隐的哀愁。

《春夜别友人(其一)》

《春夜别友人(其一)》
齐读全诗,进一步体会诗歌之中的深挚情感。 背诵全诗。
汇 报 人 姓 名 汇报人日期
记忆中的送 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 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 关无故人。
芙蓉楼送辛渐 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别董大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产折 生柳 原送 因别 大习 体俗 有产 三生 :于
汉 代 ,
折 柳 送 别
饮酒饯别
美酒:
《送元二使安西》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元代杨载说:“凡送人多托酒以将意,写
一时之景以兴怀,寓相勉之词以致意”。
唱歌送别
《赠汪伦》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 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 送我情。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 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常 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 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如柳永的《雨霖铃》。这类诗歌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 采用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 、联想塑造形象。以婉约派词人、诗人写的较多。
汇 报 人 姓 名 汇报人日期
空间: 离堂华筵
室内
景色: 银烛青烟 金樽绮筵
情感: 相对无言 离情缠绵
别路山川
户外
明月高树 长河晓天
时光催人 难舍难分
洛阳古道
遥想
悠悠古道
悠悠离情 此会何年
诗人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来安排空间和景 色的转换,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 色的变化而逐渐加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的《静夜思》全篇无一华丽词藻,但能成为 千古名篇,是因为其强烈而真实的思乡之情;贺 知章的《回乡偶书》,更是信手拈来,毫无修饰 雕琢之处,其感人之处也正是作者在“少小离家老 大回”这一特定环境中所融入的感情。 那么怎样才能写出饱含真情的佳作呢?有三条必
不可少:
第一,要有生活。所谓“功夫在诗外”,“词中求词, 不如词外求词”。要多接触实际,多深入生活,多 观察、多积累。如果把诗作比作是诗友精心培育
[细剖· 深析] [楼主] 《春夜别友人》首联描绘了一个别宴将尽、朋友即 将分手的场景,其中“吐”字写出了友人怎样的心情? [沙发] “银烛吐青烟”,着一“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 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银烛的青烟出神的 神情。更有一种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心中纵有 千言万语此刻却只化作相对沉默!
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
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 几处今宵垂泪痕!
【赏析】 就题意而生发,叙写同一片月光之下, 关山(边境)内外三种不同人(将军、士兵、遗民)的 境遇和心态。前四句写将军:临边不战,沉湎声 色,弛废战备。次四句写士兵:虚度岁月,暴骨 沙头,壮志难酬。后四句写遗民:渴望恢复,连 年落空,忍死等待。月亮是全篇的背景光源,三 种人都是今夜月下的不眠之人,苍白的月光照出 他们各不相同的欢乐悲苦。诗歌的重点是写“壮 士心”和“遗民泪”交织成的“月下之恨
三、名句默写 梅柳渡江春 。《和晋陵陆 ①云霞出海曙, _______________ 丞早春游望》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和晋陵陆丞 ②______________ 早春游望》 风多杂鼓声 。《从军行》 ③雪暗凋旗画,____________ 宁为百夫长 ,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④___________ 长河没晓天 。《春夜别友人》 ⑤明月隐高树, _____________
(2)杨炯 (650—693? ),是华阴县 ( 今陕西华阴 )人。 高宗显庆六年(公元六六一年),被举为神童,送 入朝廷,授校书郎,才只十一岁。永隆二年 ( 公 元682),为崇文馆学士,迁詹事、司直。他也和 王勃一样,自以为有才,对人态度傲慢,武则 天当政时,降官为梓州司法参军。三年任满, 改任盈川县令(今四川筠连县),卒于任所。后人 杨盈川 称他为 ________ ,他的诗文存于今者,称《杨 边塞征战诗 盈川集》。杨炯以写 _______________ 著称,所 作如《从军行》、《出塞》、《战城南》、 《紫骝马》等,表现了为国立功的战斗精神, 气势轩昂,风格豪放。
的花朵,那生活就是培育花朵的泥土,有好土才
会有好花,生活的深与浅,积累的多与少,观察
的粗与细,决定诗作的真与假、好与坏。首开山
水诗派的谢灵运有 “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 的 名句,作者不但注意到了树木花草的变化,连冬 去春来树梢鸣鸟的悄然变化也观察到了。
第二,要有灵感。诗词创作来自于生活,但决不 是生活场景的简单复制,而是真实生活的高度概 括和升华,这就需要诗友在深入生活、观察生活 的同时,善于捕捉充满激情的事物,善于捕捉瞬 间的感受,“凝神结想,一挥而就”(鲁迅),我们不 妨称之为捕捉灵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诸“顿开 茅塞”、“神来之笔”、“文思泉涌”之类吧。但灵感 不同于 “ 小聪明 ” ,灵感同样来自于生活,离开了 生活实践和知识积累,就如同微机断电、泉水断 流,灵感也无从谈起。
”,而“将军乐”则从正面揭露了造成这一千 古悲剧的历史原因是“和戎”的国策。全诗以 淡淡的月光涂抹了一层悲愤的时代色彩,无声 地吐诉着作者心头对“和戎”国策的谴责和报 国无门的憾恨。 【思考】 本诗的重点写了什么,“将军乐” 揭露哪些内容?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基础自主学案
一、字音辨识 (1)单音字 金樽 (zūn) . 绮 筵(qǐ) 铁骑 (jì ) . . 牙璋 (zhānɡ) 凤阙 (què ) 海曙 (shǔ) . . .
“宦游人”对这幅画卷的感受自是不同,他们自 然会想到又是一年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到来了, 不禁引起了岁月如流、漂泊他乡的感慨。这就 为最后的“归思”作了铺垫。
2.《春夜别友人》诗作的空间转换中,哪些是 眼前的,哪些是想象的?这种写法是什么?有 什么好处? 【提示】 以此让学生明白诗作虚实结合的表 达技巧以及所达到的艺术效果。眼前的室内饯 行之筵是实的,别路山川及悠悠远道是虚的。 由眼前“绮筵写到“山川”之“绕”和“洛阳 道”的“悠悠”正是诗人对远行友人牵念不舍 之情的体现。这样虚实结合可以更加突出诗人 离别之情的深沉。
四、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1)杜审言 (约645—708),唐代诗人,字必简。祖 籍襄阳 ( 今属湖北 ) ,迁居河南巩县 ( 今河南省巩 杜甫 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 县),是大诗人_______ 中宗时,因与张易之兄弟交往,被流放峰州。曾 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 崔融 、 ________ 苏味道 齐名,称“文 李峤 、 ______ 少与 _______ 近体诗 的奠基人之一。作品 章四友”,是唐代________ 多朴素自然,其五言律诗,格律谨严。
2.资料链接 初唐四杰:初唐文学家王勃、杨炯、卢照邻、骆 宾王的合称。《旧唐书 · 杨炯传》说: “杨炯与王 勃、卢照邻、骆宾王以诗文齐名,海内称为王杨 卢骆,亦号为“四杰”。
课堂互动探究
[文脉· 探究] 1.朝霞、梅柳、黄鸟、绿 ,四个主要的意象 组合成一幅美丽的画面,是一幅怎样的意境? 面对此画面,作者的感情是怎样的?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 从军行
诗海探珠
和 晋 陵 陆 丞 早 春 游 望
基础自主学案
课堂互动探究 写作素材积累
知能优化演练
美文佳作欣赏
诗海探珠 关山月 陆 游 和戎诏下十五年, 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 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 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
第三,要有激情。好的诗作需要真情,但不是普
通的情、普遍的情,而是激情。诗歌是现实生活 在作者心中溅起的火花,写诗是一种精神上的创 造,没有激情是不行的。古人说做诗要 “ 情来、 兴来、神来”,同样是说创作要有激情。李白 “斗
酒诗百篇 ” ,是为了寻找激情,薛道衡空室面壁
求佳句,也是为了寻找激情。当然,如果写诗只 是为求哈哈一笑,那就另当别论了。
(3)陈子昂 (659—700),字伯玉,梓州射洪 (今属四 川)人。少年任侠,24岁举进士,擢麟台正字,故 陈拾遗 。屡上 世或称陈正字。迁右拾遗,故又称_______ 书言事,辞多直切,颇中世病,但罕为用。曾随 武攸宜北征契丹,忤上降职。后解职回乡,为县 令段简诬陷,下狱死。陈子昂所作诗论著作《修 竹篇序》标举汉魏风骨,强调兴寄,反对六朝柔 先驱 ,对唐代诗歌 靡诗风,是唐代诗歌革新的_______ 及后代诗歌创作均有积极影响。所作诗歌以《感 遇》三十八首《登幽州台歌》等为代表,作品指 斥时弊,风骨高古,有汉魏风骨,是他的诗歌理 论的最好体现。
[板凳] 这首律诗一开头便写别筵将尽,分手在即的撩人 心绪和寂静状态。作者抓住这一时刻的心理状态 作为诗意的起点,径直但却自然地进入感情的高 潮,情怀颇为深挚。 [三楼]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首联用对起格,语 言富于对称美,同时也使得眼前景物的形象鲜明, 在对比中显出色彩美。银烛,晶莹洁白的蜡烛。 金樽,形容酒杯华贵、考究。绮筵,华美的筵席。 这一联遣词华丽,铺陈宴会隆重热闹场面,以烘 托出友情的深厚。
3 .赏析《从军行》说说诗人是如何描写书生投 笔从戎、出塞参战的情景的?
【名师点拨】
诗人没有去写书生投笔从戎的具
体细节,而是抓住这一过程中的典型的具有代表
性的片断进行概括性的描写,是一种跳跃性的结
构,突出了军情的紧急和战斗的激烈。
4.对于《从军行》这首诗的主题,有人认为是 作者看到朝廷重武轻文,心中有所不平,故发 泄不满;有人认为是作者看到敌人进犯,投笔 从戎,拜命赴边,为国效力。你认为哪种看法 更符合作品实际? 【名师点拨】 显然是后一种看法比较符合实 际。因为从诗的前六句中看,充满着杀敌报国 的激昂情绪,看不出有什么不满与牢骚。
【提示】 中间两联,诗人紧扣“物候新”, 具体地描写了诗人对“物候”的感受:清晨的 太阳从东边海上升起,云气在朝阳的照耀下, 霞光灿烂,绚丽多彩;早春的江南,梅花在枝 头绽放。这春意由江南渐渐移到江北,杨柳已 经吐出了新芽;清新和暖的空气逗得黄莺儿婉 转鸣叫,晴日的阳光把萍草 (生在浅水中的蕨类 植物)映照得变成了绿色。这四句抓住了朝霞、 梅柳、黄鸟、绿 等景物在早春里的变化,描绘 了一幅江南春天的美丽画卷。
写作素材积累
技法借鉴 写出真情 中国古典诗歌的创作原则是“诗言志、歌咏言”。 如果诗中没有真情实感,怎么言志,如何咏言? 刘勰在《文心雕龙· 宗经》篇中,曾提出文章“六 义”,而“情”为首。 《蕙风词话》曰:“真字是词骨。情真、景真, 所作必佳,且易脱稿。”
王国维先生在《人间词话》中开宗明义:“词以 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 句。„„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 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 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歌德说:“没有比毫无体验的想象力更可怕的 了。”歌德是推崇想象力的,但他认为想象力应 在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强调要有情。法国著名文 学家狄德罗更直接地说:“没有感情这个品质, 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
(2)多音字
绿林(lù ) . 绿 色(lǜ) 绿 . 宁可(nì nɡ) . 宁 静(ní nɡ) 宁 . 调离(dià o) . 调 整(tiá o) 调 . 会计(kuà i) . 会 晤(huì ) 会 .
二、词语释义 标志着不同季节的各种自然现象。 ①物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匈奴的名城,借指敌方要地。 ②龙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温和的春气。指春天温暖的气候。 ③淑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为两种乐器,同时演奏,其音谐合, ④琴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比喻朋友的情意融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陆丞《早春游望》诗。称陆丞的诗格 ⑤古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高古,是对陆丞的尊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美丰盛的酒宴。 ⑥绮筵: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