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行政指导效率与程序的统一
行政法简答题和论述题.doc

简答题和论述题1、简述行政法的特点答:(1)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2)以多种多样的法律形式表现出来,是由不同效力等级的行为规范组成的统一体;(3)行政法律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4)具有明显的易变性; (5)是行政法特有的一类行为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交织在一起,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
2、简述行政法的作用答:(1)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促使行政主体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
(2)贯彻实施宪法, 推动民主政治过程,保障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3)促进经济文化建设,保护社会经济、文化秩序,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简述行政法的法源。
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的部门规章、地方性的行政法规和地方行政规章、与行政法有关的法律解释、国际条约。
4、试着论述行政法律关系的特点。
答:(1)在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当事人中,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2)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是法律预先规定的;(3)具有不对等性;(4)行政主体的权力与义务具有统一性;(5)行政法律关系引发的行政争议,在解决方式与程序上有其特殊性。
5、简述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特点。
(1)普遍性(2)基础性(3)特殊性6、论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答:(1)行政法性原则是贯穿于全部行政法具体规范之中,是调整和决定行政主体全部行为的基本准则,具有普遍性、基础性等特点。
其具体要求为1)任何行政职权都必须基于法律的授予才能存在;2)任何行政职权的行使应依据法律,遵守法律,不得与法律相抵触;3)任何行政职权的授予和委托及其运用都必须具有法律依据,符合法律宗旨。
(2)论述行政合理性原则是指行政行为不仅仅要合法,而且要合理。
其具体要求为: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7、简述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答:(1)行政行为的动因应符合法律目的,无论有无成文的法律规定,行政机关运用权力时必须符合法律目的;(2)行政行为应建立在正当考虑的基础上,要有正当的动机;(3)行政行为的内容应合乎情理。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专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多项选择题题库及答案多项选择题 1.关于行政法的作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保障行政权有效行使 B.促进行政主体依法行政C.保障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合法权益 D.促进经济文化建设 2.关于行政主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享有国家行政权力,实施行政活动 B.以自己的名义行使行政权 C.能够独立对外承担其行为产生法律后果 D.行政机关一定是行政主体 3.我国地方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包括( )。
A.派出所 B.行政公署 C.区公所 D.街道办事处4.在我国,行政职务关系的消灭的情况有( )。
A.免职 B.撤职 C.辞退 D.离休、退休 5.关于行政相对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行政法律关系中与行政主体相对应 B.可以分为抽象相对方与具体相对方 C.申请行政法上的救济是相对方重要的权利 D.遵循法定程序要求是相对方重要的义务 6.行政行为的效力包括( )。
A.共定力 B.确定力 C.拘束力 D.执行力 7.以下主体属于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的是( )。
A.国务院 B.国家教育部 C.山东省梁山县人民政府D.重庆市人民政府 8.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照罚款数额的 3%加处罚款,3%的罚款属于( )。
A.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执行 C.间接强制 D.执行罚9.行政处罚法定原则包括( )。
A.实施处罚依据法定 B.实施处罚对象法定 C.实施处罚职权法定 D.实施处罚程序法定 10.行政责任产生的前提条件是( )。
A.行政违法 B.行政不当 C.灵活行政 D.自由裁量权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任何行政主体在享有或行使行政职权的同时必须同时履行职责 B.行政职责随行政职权的产生、变更或消灭而相应变化 C.行政职责是行政主体在行使职权过程中所享受的权利D.行政职责的核心是依法行政 12.以下属于行政法律事件的是( )。
《综合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行政法》(2023年版)_1

《综合知识》必看题库知识点《行政法》 (2023 年最新版) 事业单位考试必看考点高频试题:1、多选题行政自由裁量权主要是行政机关对违法事实、性质及其情节轻重的认定权,在行政处罚种类、范围、幅度内,选择具体行政行为,决定是否执行行政权力。
在过去长期行政执法过程中暴露出问题是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处罚中显失公平;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前后标准不一。
要确保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依法进行,必须坚持_____。
A : 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B : 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C : 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D : 相似违法行为的处罚决定标准一致的原则参考答案: ABC本题解释:答案: ABC解析:法理学规定法律冲突的三大适用原则是:1、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2、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3、上位法优于下位法的原则故正确答案为 A、B、C。
2、单选题行政行为已完成原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国家的行政管理目的,应予以_____。
A : 宣布无效B : 撤销C : 废止D : 变更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行为既已达到目标,就没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因此要予以废止。
3、单选题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下列哪一行为人民法院须征得原告同意才能实施?_____A : 允许被告改变具体行政行为B : 通知第三人参加诉讼C : 追加被告D : 决定合并审理参考答案: C 本题解释: 【答案】C。
解析:《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第 23 条规定:“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
”“应当追加被告而原告不同意追加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其以第三人的身份参加诉讼。
”另参见该解释第 46 条、第 50 条,《行政诉讼法》第 27 条。
4、单选题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主要的、核心的问题是公共行政职能的_____。
A : 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B : 科学定位和主体界定C : 主体界定和机构设置D : 科学定位和合理配置参考答案: C本题解释:参考答案:C【解析】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主要的、核心的问题是科学合理地设定政府职能,为各级政府界定出明确的权力范围和任务。
档案行政执法概念与要求的认识理解

档案行政执法概念与要求的认识理解作者:赵国强来源:《读写算·基础教育研究》2017年第10期【摘要】档案行政执法,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档案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行政相对人采取的影响其档案权利义务,以及对行政相对人行使档案权利、履行义务进行监督检查的行为【关键词】档案行政执法概念要求有法可依、严格执法是档案行政执法依据适用的首要原则,也是档案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
法律、法规、规章等虽然表现形式不同,效力层次高低不一,只要其中某一层次有所规定,且与高层次的法律的规定不相抵触,就可以作为依据执行。
贯彻有法可依、严格执法原则,是保证档案行政管理真正做到合法、合理、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的关键。
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在执法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实体法的贯彻实施,履行法定的职责,也要严格遵守程序法,保证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行为在程序上合法。
从法律意义上说,程序法与实体法有着相同的法律地位,违反程序法也是一种违法,而且会导致实体上执法无效。
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与基本要求(一)档案行政执法的概念这一概念具有以下含义:1.档案行政执法的主体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我国《档案法》规定,档案行政执法主体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这是关于档案行政执法主体的法律规定。
不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归属如何,只要它拥有档案法律、法规明确赋予的档案行政管理权,就是档案行政执法的适格主体。
2.档案行政执法的主要内容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行政,作出直接影响或直接涉及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行政行为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法作出决定,采取措施,直接影响个人、组织的权利义务;二是通过各种形式,对个人、组织是否依法正当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档案行政执法是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与个人、组织之间发生的法律关系它是一种双方关系,一般以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单方意思表示为特点。
在特殊情况下,也有在单方意思表示的基础上由双方意思表示形成的法律关系,比如行政合同。
行政指导法治化问题及对策

行政指导法治化问题及对策作者:杨井龙来源:《商情》2010年第14期【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的行政职能在不断扩大,行政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
【关键词】行政指导法制化行政指导作为一种新型的政府行为,对传统行政法学理论产生了很大影响。
它是由行政主体为实现一定行政目的对行政相对方作出的行为。
行政主体是运用柔性的非强制手段作出行政指导行为的。
一般来说,不具有直接的法律约束力,而且,相对方是否服从视自己的意愿而定。
正因为行政指导有别于传统行政行为,故行政法学界对行政指导的性质争论得相当激烈。
本人认为,无论行政指导被界定为何种性质的行为,它仍然是行政主体行使行政管理职权的行为,仍然是行政机关权威性的一种特殊表现,是行政权力弱化的一种表现。
当前,在我国,行政指导在经济、科技、体育、教育等领域被广泛采用,并以建议、提倡、鼓励、限制等多种形式大量涌现,取得了明显的实施效果。
然而,由于这种“新生”事物越发壮大的同时却没有相应的约束和制度的保障,致使我国的行政指导在实践中面临了诸多问题。
主要有:(1)行政指导与行政命令界限不清,遇到相对方持反对态度时,行政主体往往采用行政命令手段来完成行政指导的内容,这就使行政指导具有更强、更广泛的事实强制力;(2) 行政化的社会传统使得越权行政指导的大量存在;(3) 行政指导的透明度不够,“黑箱操作”的现象时有发生,容易诱发腐败行为;(4)相对方因接受行政指导而遭受不利时却救济无门的现象时有存在;(5) 行政指导行为的规范化、制度化的程度低。
(6)一些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实际运作中有时将行政指导措施当成行政指令(命令)措施操作,从而侵害了行政相对方的自主权益,导致了行政相对方“希望指导又害怕指导的矛盾心理。
”(7) 法律上缺乏对行政指导的约束和纠错机制。
行政指导作为一种行政活动方式,必然存在违法运用不当运用或出现失误的可能,因而需要加以约束和设定补救办法。
但目前我国法律在这方面的规定还几乎是空白,这使得行政指导的实施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
公共行政学书评全书共分为四个大部...

公共行政学书评全书共分为四个大部分,脉络清晰,结构明朗。
大的方向是由基本原理和体制——技术方法——遵循法律、规则——行政的发展,而涉及具体内容时又多次运用对比的方法,主要是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中外双方的对比,从而更加凸显出公共行政发展的特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读者对相关专业术语尤其是相关的行政理论的理解更加容易和透彻。
当然读过《管理学》书的读者会发现两本书在有些内容上存在着重复,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了对管理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一、行政原理与行政体制这一部分主要讲的是行政学原理的发展以及行政的几个基本要素。
首先是要对公共行政学进行定义——公共行政学又称行政学、行政管理学,是指关于公共行政制度或行政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发展性的比较系统的思想、理论、逻辑、知识、方法的体系。
其次,是讲述了公共行政学研究的对象及其相关的学科目的,主要有四个方面:⏹研究关于建立和完善国家行政制度的理念、理论和方法;⏹研究关于提升政府公共行政管理的水准和行政效率的思想、途径和方式;⏹为政府公共行政管理提供系统的理论依据、论证方法、实证技术,为国家行政发展和发展行政提供专业性意见;⏹全面培养政府公务员,尤其是行政通才。
接着是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和研究方法:①、基本范畴:1、怀特将行政管理学的范畴归纳为组织原理、人事行政、财务行政、行政法规。
2、古立克“七环节”理论,即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3、张金鉴“15M”理论,即目标、计划、人员、经费、物材、组织、方法、领导、激励、沟通、士气、协调、及时、空间、改进。
4、本书认为公共行政学的基本研究范畴主要有:行政原理、行政职能、行政权力、行政组织、人事行政、行政领导、行政决策、行政计划、行政程序、行政执行、行政技术、行政行为、行政效率、机关管理、公共财政(财务行政)、物材行政、行政责任、行政监督、行政道德、法制行政、行政改革、行政能力、行政发展。
②、研究方法:1、逻辑分析方法;2、法规分析方法;3、历史分析方法;4、实证分析方法;5、规范分析方法;6、比较分析方法;7、系统分析方法;8、生理分析方法;9、心理分析方法;10、资料分析方法;11、案例分析方法;12、量化分析方法;13、模拟分析方法;14、利益分析方法。
论行政效率原则在《湖南省行政程序规定》中的体现

般程序 。 以上法 条规定了情 况紧急时可以用“口头” 代替“ 书面” 情 ;
况紧急的可以“ 事后 补报” 这些都大大缩短了处理行政事务的时间 , 。 不但 与“ 情况 紧急” 相呼应 , 而且还提高 了行政效率 。
实行 网上并联审批 。 ” 进行什么工作 。 其次 , 政府怎样才能 以尽可能高的效率和在费用或 能 电子 政务方 式抄 告相关部 门, 以上法 条得基本方 向是一样 的, 那就 是将复 杂的, 需要多个部门 源方面用尽可 能少得成本完成这些适 当得工作” 人们开始研究怎样 。 用最小的人力、 物力、 财力和时间生产出最多最好的产品, 以产生最高 得利润 。 自那 以后 ,行政效率便成为 了行政学中重点研究的问题 之
规 定 了特 别 的 程 序 。三 是规 定 了 期 限 制度
一
统一, 目的只有一个 , 其 那就是加快行政事务的处理速度 , 方便行政相 对 人 。 从 成 本 效 益 上 分 析 便 是 降 低 成 本 , 加 产 出 , 接 提 高 行 政 效 增 直
率。
二、 简易程序与针对特 殊情况的特别程序 《 规定》 第六十四条第二款 :行政机关依职权启动程序, “ 应当由行
、
通过整合 与优化配置行政 权来保 证效率
政执法人员填写有统一编 号的程序启动审批表 , 报本行政机关负责人
《 规定》 第一百零三条:实施行政指导可以采取书面 、 “ 口头或 者其 他合理形式 。 当事人要求采取书面形式的 , 行政机关应 当采取 书面形
式 。 ”
《 规定》 第十二条: 法律、 “ 法规、 规章对上下级行政机关之 间的行 批准 。情况紧急的 , 以事后补报 。 可 ”
行政执法人员

第二章: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10、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内容
(1)政治权利和自由(选举和被选举权;言论、出版、结社自由;集会、游行、示威 自由;批评、建议权和检举权) (2)宗教信仰自由(有信教与不信教,有信这种教派和那种教派的自由。宗教团体和 宗教事务不允许国际上的宗教势力干涉、控制和支配) (3)人身自由(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公民住宅不受侵犯;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 律保护) (4)申诉、控告和取得赔偿权(申诉、诉讼、申请行政复议、请求国家赔偿) (5)社会经济权利(公民私有财产被国家征收或征用的补偿权、劳动权、劳动者休息 权、生活保障权、物质帮助权。宪法T45条年老、疾病、丧失劳动能力的公民的从国家和 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6)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受教育权、进行科学研究、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自由) (7)妇女、老人、儿童受国家保护。(特殊保障) (8)保护华侨、归侨和侨眷的正当权益。
2、宪法的作用
(1)确认和巩固国家政权; (2)是人民当家作主、公民行使基本权利和自由的根本法律保障;
(3)宪法不仅确立了社会主义法治原则,并且明确依宪治国是依法治国的最根 本要求。
第二章:我国宪法的基本内容
3、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宪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制定宪法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最基本的准则,是贯穿立 宪和行宪的基本精神。须具备普遍性、特殊性、最高性和抽象性等特征。 (1)人民主权原则 (2)人权保障原则 (3)权力制约原则 (4)法治原则
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
广义:法是指一切法律规范的总称,包括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 规、规章等
狭义:法是法律规范的一种表现形式,专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 性文件。
2、法的特征:
(1)法是调整行为关系的规范(法
我国实行行政法治的十二条基本经验

我国实行行政法治的十二条基本经验作者:杨海坤来源:《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1期本站发布时间:2009-12-7 9:59:13阅读量:307次中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已经经过30年坚持不懈的推进,到了质的飞跃的关键时刻。
我们不仅面临一个新的经济发展时代,而且面临一个新的民主法治建设的发展时代。
中国政府在确保经济发展效率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民主和法治。
而行政法治作为依法治国方略最现实、最迫切的问题得到了非常广泛的认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已经成为实现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和基础性工作。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在依法行政、实行行政法治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其基本经验至少可以总结为以下十二个方面:一、首先应该实现宪法体制下的行政法治宪法体制是行政法治建设的基础,对于行政法治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而行政法治则是实践宪法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为行政法常被称为“活的宪法”、“动态的宪法”、“宪法的具体化”。
现在行政法学界已经形成这样的共识:法治行政的灵魂是宪政的理念;如果没有宪法作为基础,则行政法无从产生,或至多不过是一大堆零乱的细则;如果没有宪法的指导,我国行政法也不可能朝更民主、更有效的方向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要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
”他最近提出政法工作必须奉行的“三个至上”中有一个过去容易忽视的“宪法法律至上”。
依法行政、实行行政法治必须在观念上、行动上都做到“宪法法律至上”,法治政府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
二、必须实现司法监督下的行政法治行政法治的血液是法治精神,而法治精神的培养和生成离不开司法对于行政必要的监督,这也是我国30年来摸索出来的重要经验,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司法监督作为司法权对行政权进行监督、制约的制度,其功能在于保障行政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
特别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我国已经加入了世贸组织之后,我们必须更加强调建立一个独立、客观、公正的裁判机构,以审查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
管理学原理 简答题论述题及答案

41.简述管理过程学派的基本观点。
答:(1)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和自己去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
(2)管理过程的职能有五个,即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指挥(指导与领导)和控制。
(3)管理职能具有普遍性。
(4)管理应具有灵活性.42.简述决策的程序。
答:(1)确定决策目标,拟定备选方案。
(2)评价备选方案。
(3)选择方案。
43.简述组织工作的步骤。
答:组织工作的步骤包括六步:(1)确定组织目标.(2)对目标进行分解,拟定派生目标。
(3)确认为实现目标所必须的各项业务工作,并加以分类。
(4)根据可利用的人力、物力、以及利用它们的最好方法来划分各种工作,由此形成部门。
(5)将进行业务活动所必须的职权授予各部门的负责人,由此形成职务说明书,规定该职务的职责和权限。
(6)通过职权关系和信息系统,把各部分的业务活动上下左右紧密地联系起来。
44.简述计划工作的步骤.答:计划工作的步骤包括以下八点:(1)估量机会。
(2)确定目标。
(3)确定前提。
(4)确定可供选择的方案。
(5)评价各种方案。
(6)选择方案.(7)制定派生计划.(8)用预算形式使计划数字化.45。
试论人员配备工作在管理五大职能中的地位作用及其重要性。
答:(1)管理中的人员配备是指对主管人员进行恰当而有效地选拔、培训和考评。
其目的在于配备合适的人员去充实组织结构中所规定的各种职务,保证组织活动的正常进行,实现组织目标。
(2)人员配备是管理的五大职能之一,与其他职能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目标与计划是组织工作的依据,组织结构决定了所需主管人员的数量和种类;适当的人员配备有利于做好指导和领导工作;选拔优秀的主管人员也会促进控制工作;人员配备工作要采用开放的方法,不仅从组织内部,也通过环境把各项管理职能有机地联系起来。
(3)人员配备工作的重要性体现在:首先它是组织有效活动的保证;人是实现组织目标最重要的资源,主管人员在组织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人员配备是组织发展的准备。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87)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87)2022-2022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期末试题及答案(试卷号:1187)盗传必究一、选择题(共2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答案正确,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行政法所调整和规定的,具有行政法上权利和义务内容的各种社会关系,被称为()。
A.行政法律关系B.行政法律事实C.行政关系D.行政法律行为2.行政行为成立以后,具有不可变更力,非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变更或撤销,这体现了行政行为具有()。
A.公定力B.确定力C.拘束力D.执行力3.以行政法的作用为标准来划分,行政法可以分为()。
A.实体行政法与程序行政法B.-般行政法与特别行政法C.中央行政法与地方行政法D.行政组织法、行政行为法及行政监督法4.国家行政机关对其系统内部违法失职的公务员实施的惩戒措施是()。
A.行政处罚B.行政处分C.行政强制D.行政司法5.公务员的违法行政,造成损害的,由()承担赔偿责任。
A.该公务员本人B.该公务员的领导C.该公务员所在行政机关D.上级行政机关6.在行政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中,()。
A.必有一方是行政主体B.行政相对方总是公民C.必有一方是国家行政机关D.权利义务关系是平等的7.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一般由()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管辖。
A.地方人民政府所在地B.行政机关所在地C.行政相对人住所地D.违法行为发生地8.下列关于行政法特点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A.行政法没有统一、完整的法典B.行政法规范的数量多,内容广泛C.行政法规范不易变化D.行政程序性规范与行政实体性规范通常共存于同一个法律文件之中9.凡政府组织法定的最高行政决策权力和责任赋予一人承担者,称为()。
A.首长负责制B.委员会制C.选举制D.合议制10.关于行政处罚的具体量罚,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行政管理学知识-第四章行政领导

第四章行政领导第一节行政领导概述一、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与管理的关系(一)领导的概念领导是指领导者在一定的环境下,为实现既定目标,对被领导者进行指挥与统御的行为过程,即指领导活动.领导是一种多层次、多领域的立体现象,可以从不同的视角进行不同的分类。
按领导的权力基础分类,有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按领导活动的层级分类,有高层领导、中层领导和基层领导;按领导活动领域分类,可以把领导分为政治领导、行政领导和业务领导等。
另外,作为名词的领导是指领导者.(二)领导的特点1.领导是一个社会组织系统2.领导是一个动态的行为过程3.领导是高层次的管理4.权威性(三)“领导"与“管理”两个范畴之间的关系1.在广义或外延层次上二者具有相等性2.在狭义上两者具有本质的差异性3.二者广义和狭义的混合关系二、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一)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含义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是领导管理工作科学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
(二)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
1。
在领导管理工作实际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意义在于:(1)领导管理工作健康发展的需要。
(2)纠正被扭曲的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标准,科学选才用人的需要。
(3)有利于“岗上"的领导管理者专业素质的提高。
2.在理论方面,准确地认识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有利于领导管理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从泰勒、法约尔创建科学管理伊始,领导管理科学迄今还不到一个世纪的历史,在我国兴起也不过20年左右.相对于传统学科来说,她还年轻,学科基础建设和全面繁荣的任务还很重,路子还长.而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在于社会领导管理实践。
(三)领导管理工作专业化的实现途径三、行政领导的含义、特点及其地位、作用(一)行政领导的概念行政领导是指在行政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者,依法行使行政权力,为实现一定的行政目标所进行的组织、管理、决策、指挥等的社会活动。
行政指导建议书

行政指导建议书一、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行政管理在各个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制定行政指导建议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本文将针对当前某地区行政管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行政指导建议。
二、问题分析在对某地区的行政管理进行调研和分析后,我们发现以下几个问题:1. 信息不畅通: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不够,导致信息传递不及时、不许确,影响了决策的正确性和时效性。
2. 行政执法不规范:行政执法部门在执行职责时存在执法不公、执法标准不统一的问题,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困扰。
3. 行政服务不便捷:行政服务事项繁琐、流程复杂,办事效率低下,给群众带来了不便。
4. 行政效能低下:行政决策缺乏科学性和及时性,导致行政效能低下,影响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三、建议措施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 加强信息共享:建立行政管理信息共享平台,各行政部门可以通过该平台及时、准确地共享信息,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 完善行政执法制度: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标准和程序,加强对行政执法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执法公正、规范。
3. 简化行政服务流程:对行政服务事项进行梳理和优化,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通过线上办理等方式提供便捷的行政服务。
4. 强化行政决策科学性:建立科学决策机制,加强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提高行政决策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确保行政决策符合实际情况和发展需要。
四、预期效果通过以上建议措施的实施,我们预期能够达到以下效果:1. 信息畅通:行政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更加及时、准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2. 行政执法规范:行政执法标准和程序得到统一,执法公正、规范,保障企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
3. 行政服务便捷:行政服务流程简化,办事效率提高,群众办事更加便捷。
4. 行政效能提升:行政决策科学性提高,行政效能得到提升,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
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

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指导教师:***20100519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摘要改革开放以来,行政指导已经被逐步运用于我国行政管理的各个领域,并取得了很大的实际效果,它弥补了法律的不足,促进了行政效率的提高,适应了社会的高速发展,促进了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减少了“官民”摩擦,推动了和谐社会的进步。
随着我国现代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进一步发展,行政指导在实践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但是从我国现阶段立法和实践状况来看,行政指导都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试对行政指导的基本理论和现状进行介绍,通过对其现状和问题的分析提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措施。
全文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语三个部分,文章的基本结构如下:引言部分介绍了选题背景和缘由,对本论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简要说明,对论文的主要内容作了概括性介绍。
第一章行政指导的概述。
在该章,对本文选题的相关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了行政指导的性质;概述了行政指导的功能。
第二章我国行政指导制度及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该章,对我国行政指导进行了规范分析;对我国行政指导的现状进行了分析;详细介绍了我国行政指导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指导存在的问题包括:我国行政指导程序规制不足;我国行政指导存在事实上的强制力;我国行政指导国家救济乏力;我国行政指导责任不明确。
第三章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措施。
在该章,针对第二章提出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了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途径。
主要包括加强我国行政指导立法;完善我国行政指导程序法;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复议制度;完善我国行政指导国家赔偿制度;完善我国行政指导行政诉讼制度。
结论部分对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发展和变化做出了判断:随着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我国行政指导法制化程度会越来越高,同时也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指导;现状;措施论我国行政指导制度的完善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has been gradually applied to all areas of our administration, and achieved great practical effect, it makes up the laws, to promote administrative efficiency, adapt to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ociety, promoting China's market economy development and reduce the "official people" friction, and promote harmonious social progress. With the modern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cy in China further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in practice will play an increasing role.However, current legislation and practice from our position, there are some issues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This paper on the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of the basic theory and describ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status and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its proposed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to improve the measures. Full-text including introduction, body and conclusion of three parts, the basic structure of the article is as follows:Introduction describe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and reason, on this thesis, the research methods used are briefly described, the main contents of the papers are generally presented.Chapter overview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In this chapter, on topics related to this concept of the analysis and interpretation; analyzed the nature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an overview of the functions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Chapter II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System in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hapter on China's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for the normative analysis; on the status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analysis; details of the operation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problem.Probl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including: our lack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program regulation; China de facto existence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mandatory; relief weak state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Chapter perfect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measures. In this chapter, for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the second chapter of the guidanc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problems,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complete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approach. Improvement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includes procedures for law; complete review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system; improve the national compensation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improve the administrative litigation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Conclusion on the development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system and changes made to check: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arket economy and democracy, the legal system of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will be more high level and will also play a greater role.Keywords: administrative guidance; the status quo; measures中南民族大学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程序法(专家建议稿)目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行政程序主体第一节行政机关第二节行政相对人第三节行政程序的其他参加人第三章行政程序基本制度第一节电子政务第二节行政公开第三节个人信息保护第四节行政调查与证据第五节说明理由与听取陈述、申辩第六节听证第七节时限、期间、送达与费用第四章重大行政决策与行政规范制定程序第一节重大行政决策程序第二节行政立法程序第三节行政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第五章行政处理程序第一节行政处理一般程序第二节行政处理简易程序第三节行政处理的效力第六章行政机关特别行为程序第一节行政合同第二节行政指导第三节内部行政规范第四节行政规划第五节行政应急行为第七章监督、责任与救济第八章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立法目的)为规范行政行为,促进行政机关依法、公正、高效行使职权,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全面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适用本法。
其他法律根据本法规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对特定行政行为的程序作出特别规定的,同时适用其他法律。
本法所称“行政机关”,是指县级以上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
法律、法规、规章授权其行使特定行政职能的组织在行使行政职权时视为行政机关,适用本法规定的程序。
本法所称“行政行为”,是指行政机关作出的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权利、义务产生影响的行为。
行政机关实施对内部机构、人员的管理行为,不适用本法。
但本法专门对内部行政行为作出的程序规定,行政机关应当适用。
第三条(社会组织的适用)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依法或依组织章程实施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为和作出影响其组织内部成员权利、义务的行为应适用本法规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原则。
具有社会公共管理职能的组织应根据本法规定的行政程序基本原则制定相应程序规则,具体规范其实施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为和作出影响其组织内部成员权利、义务的行为。
第四条(依法行政原则)行政行为应依法定权限、法定条件、法定规则和法定程序实施。
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完善资料

论行政指导行为的完善【论文摘要】我国在建国后较长时期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行政指导在经济领域和非经济领域都没有发挥太大的作用。
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从传统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行政指导这一行政行为开始受到重视并广泛应用,它对推动民主法治社会的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行政指导行政救济完善行政指导是行政主体基于国家的法律、政策的规定而作出的,旨在引导行政相对人自愿采取一定的作为或者不作为,以实现行政管理目的的一种非职权的行为。
行政指导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行政理念的必然转变,反应了现代社会的法治的价值追求。
1行政指导的原则行政指导的基本原则是实施行政指导行为所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行政指导的原则一方面是保障行政指导行为全过程不偏离法定目的,另一方面是为了弥补行政指导行为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法律漏洞。
行政指导原则主要有:正当性、自愿性、必要性原则。
1.1正当性原则正当性原则是指行政指导行为必须最大限度保障行政相对人对行政导指导的可接受性。
这种可接受性表现为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指导主观上认为如果其接受行政指导,将会产生有利于其的法律结果。
从利己这一深入公司进行行政指导人性本能出发,行政相对人对于可选择的行政指导,其必然会将自己利益在限定的范围内最大化。
如果行政相对人认为行政指导对其可能产生不利结果,或者没有什么好处,他一般是不会接受行政机关作出的行政指导行为。
我们之所以在这里将正当性作这样的界定,是因为行政指导行为是以行政相对人接受为产生预期作用的前提条件。
【1】1.2自愿性原则自愿性原则是指行政指导行为应为行政相对人认同和自愿接受,因为,行政指导行为不是一种行政主体以行政职权实施的,期以产生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对行政相对人不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自愿,本意是人在没有外在强迫下做自己想做的事。
法律上的“自愿”还应加上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之条件。
试论行政指导在行政法意义上的理论基础

【法 坛论 衡】
试 论 行 政 指 导 在 行 政 法 意义 上 的 理 论 基 础
陈
峰
(苏州大学 王健法学院, 江苏 苏州 !"#$$ %)
摘
要: 行政指导是一种新型的、 柔性的行政 行为, 用价值分析的方法分析其运行过程 发现, 行 政指导在 自 由、 效率和正义等方面极有可能发生背离其既定价值 的倾向。 确定行政 指导双 向维度 的理论 基础可以 指引行政相对人趋利避害, 而通过法治对其进行控制可以保证行政指导有效实施、 运行和发 挥应有的效 用。
[ "] 角 度, 国 内行 政法 学学 者莫 于 川已 有 相 关论 述 ) [!]
信 息资 源 等等 。 在 这 种 特 定 的 体 制 背 景 下, 即使 人 们已 变得 完全 独立 、 完全 理 性, 即使 人 们 已具 备 了 足够 的知 识和 判断 力, 照 样 会对 政 府的 各 种 ‘指 导 性’ 行为保 持高 度的 关 注, 并 作 为个 人 行 为决 策
第 !- 卷 第 # 期 !$$% 年 "$ 月
河 南 科 技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 "( -0+*%0* &%1 . *0)%"’"2/ ( -"0+&’ -0+* %0* )
<=> ( !- ?= ( # @;5 ( !$$%
[! ] ,.性 危机 ” 。 姑 且不 评 论他 们 的 研究 思 路 是否 正
当 代市 场经济 运行 过程 中 发挥 出 特有 的 现代 行 政 管理 功效 , 成为当今实现政府职能任务的重要手 段和 方式 , 受 到 越 来 越多 政 府 的 重 视 。 行 政 指 导 的 出现 以及 它 在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高 效 率 的 作 用, 使 传统 的依 法 行 政 原 则 受 到 了 新 的 挑 战 。 因 此, 行
国家上海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学(2)》期末题库和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行政法学(2)》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行政法学(2)》题库及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0分)1.行政指导制度最典型且影响最大的国家是( )。
A.英国 B.中国C.德国 D.日本2.行政指导对于相对方而言的后果是( )。
A.不具有法律强制力B.具有法律强制力C.部分具有法律强制力D.无法律意义3.作出行政行为所遵循的法定方式和步骤,统称为( )。
A.行政程序 B.行政程序法C.行政方式 D.行政制度4.行政程序所规范的核心对象是( )。
A.立法机关的行为B.行政主体的行为C.复议机关的行为D.司法机关的行为5.属于规定内部行政程序的规范性文件是( )。
A.《治安管理处罚法》B.《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C.《土地管理法》D.《税收征收管理法》6.关于行政不当的表述,错误的是( )。
A.行政不当不构成行政违法B.行政不当只针对裁量行为C.行政不当针对羁束行为和裁量行为D.行政不当一般只限于引起补救性行政责任7.公务员的违法行政,造成损害的,承担赔偿责任的是( )。
A.该公务员本人B.该公务员的领导C.上级行政机关D.该公务员所属行政机关8.根据《国家赔偿法》的规定,我国国家赔偿的费用由( )。
A.各机关自筹B.各级政府财政列支C.国家设立国家赔偿专项资金D.各赔偿义务机关使用的资金中支付9.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 )。
A.罚款B.没收C.国防行为D.强行摊派10.行政诉讼中,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可以参照( )。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

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十年期末考试论述题题库(排序版)权力机关对行政立法事后监督的主要形式是审查行政立法行为,撤销与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规章。
事后监督既可针对授权立法,又可针对职权立法。
第二,上级行政机关对下级行政机关行政立法的监督。
根据行政隶属关系,上级行政机关不仅有权撤销下级行政机关违法的行政规章,而且有权撤销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规章,而且还有权改变下级行政机关不适当的规章。
第三,人民法院对行政立法的监督。
由于人民法院在审理行政案件时要参照行政规章,因此就要对行政规章进行司法审查,审查其是否合法有效,是否越权,是否违反法定程序。
人民法院通过审查,如果认为相应行政规章违法、越权或违反法定程序和法定形式,就可以向相应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人民代表大会提出撤销或改变的建议。
在行政诉讼过程中,人民法院如果发现规章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可以不予适用。
论述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2022年1月试题]论述被授权组织和被委托组织的区别。
[2022年1月试题]答:第一,性质不同。
被授权的组织是享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特定的行政职权,属于行政主体而被委托组织不具有法律、法规所授予的职权,不是行政主体,只能以委托的行政主体的名义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第二,产生的依据不同。
被授权组织的行政主体资格由法律、法规的授权而产生。
而被委托组织的权限、范围,只能依行政主体的行政委托行为产生。
第三,行为的后果不同。
被授权组织对其行为后果独立承担法律资任。
被委托组织的行为后果的法律责任,由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承担,如在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中,被申请人或被告是行使委托权的行政主体,而不是被委托组织。
论述公务员的权利和义务。
[2022年7月试题]答:我国公务员权利主要有:第一,非因法定事由和非经法定程序不被免职、降职、辞退或者行政处分。
第二,获得履行职责所应有的权力。
第三,获得工资报酬,享受福利、保险待遇。
行政指导建议书

行政指导建议书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进步迅猛,但也面临着一些行政管理方面的问题。
为了更好地推动行政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高效化,特编写本行政指导建议书,旨在为相关部门提供行政指导的有效建议,进一步完善行政管理体系,推动社会发展。
二、问题分析1. 行政管理流程不够规范:目前,我国行政管理流程较为复杂,各部门之间缺乏协同配合,导致办事效率低下,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不必要的困扰。
2. 行政决策不够科学:一些行政决策缺乏科学依据和充分的论证,导致决策结果不尽如人意,甚至出现不公正情况,影响了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
3. 行政执法不够严格:一些行政执法部门在执法过程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导致执法效果不佳,对违法行为不能有效制止和惩处。
三、建议措施1. 规范行政管理流程:建议各部门建立统一的行政管理流程,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与沟通,提高办事效率。
同时,建议加强行政服务的信息化建设,推动行政审批事项的在线办理,方便企业和个人办事。
2. 加强行政决策科学性:建议行政决策部门加强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决策者的专业素养和决策水平。
同时,建议加强对行政决策的论证和评估,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 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建议加强对行政执法部门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执法程序和执法标准,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
同时,建议加大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违法行为严肃处理,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四、预期效果1. 行政管理流程更加规范:通过规范行政管理流程,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效率得到提升,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企业和个人的办事体验得到改善。
2. 行政决策更加科学:加强行政决策的科学性,能够更好地服务社会发展需求,提高决策的实际效果,增强社会公平和公正的实现。
3. 行政执法更加严格:加强行政执法监督,能够有效打击违法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提高执法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五、实施计划1. 建立行政管理流程标准:制定行政管理流程标准,明确各个环节的职责和权限,建立统一的办事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行政指导效率与程序的统一作者简介:胡涛,江南大学法学院,本科摘要:时代的发展要求创新行政行为满足社会的需求。
行政指导得到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引发了学者关于其合法性与合理性的分析。
本文从效率与程序角度论证行政指导的价值,并针对当前行政指导不规范现象,提出个人的见解,以期对新时期依法行政的内涵做有益的探索和补充。
关键字:行政指导价值效率程序规范引言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家行政对国民生活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国民对公行政的依存度也日益增强。
社会的发展也给行政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原有行政行为不能应对新出现的经济社会现象;另一方面,伴随民主权利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原有行政行为强制性特征提出质疑。
经济、社会的重大变迁对传统行政法观念和理论体系产生巨大冲击,行政法之任务在于促进政府践行服务型政府的理念,向社会和个人提供优质的服务,满足相对人的需求。
为实现现代行政法任务,与强制性的行政行为相对应的“柔性”的行政指导行为应运而生并得以广泛运用。
一、行政指导的价值定位与分析(一)行政指导的价值定位1.行政法律的空域社会关系的恢弘复杂绝不是法律所能够全部囊括并加以有效调整的。
法律尤其是当下行政法律法规不可能完全满足不断发展的对公共管理的社会需求。
由于立法者难以预先为行政指导设定面面俱到的法律依据,也不能预知未来社会层出不穷的公共管理现象,必然存在“行政法律的空域”。
12.行政指导的必要性行政指导大多是基于法律的根据而进行的,但是,大多数是在没有法律的具体根据的情况下进行的。
2后者并非意味着行政指导可以恣意为之,无章可循。
通常来讲,在行使行政职权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新情况,依据现有法律对行政职权的规定,行政机关无权进行管理。
但是放任自流、置之不理又会明显给社会和行政相对人造成不利,而且,这一不利后果完全可以因行政机关积极采取相应措施而予以避免。
简单分析,行政机关若为于法无具体依据的行政指导,可收利大于弊之后果;不为,则结果逆之。
是选择无动于衷还是选择适时而动,这变考量着行政法两大价值——效率与程序的定位。
3.行政指导效率与程序的统一法律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其目的是通过对社会关系发生作用增加社会利益,而非限制人的理性进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面对公共管理领域出现的新的社会需求,行政机关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运用职权满足社会的需求,维护行政相对人的权益,进而增加社会利益,而不应该出现对任何新事物置若罔闻,不予理睬,对任何新挑战避而远之,推托责任的消极行政现象。
在行政领域,不以效率为目的的程序是毫无价值的,同时,缺乏程序保障的效率也是不1莫于川.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年,第166页2 [日]南博方.行政法(第六版).杨建顺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83页存在的。
具体到行政指导,在法律空白地带,满足公共管理需求是其效率的表现。
而该行为是否于法有据则是程序的内涵。
介于上面分析的效率与程序的辩证关系,笔者认为行政指导是需要程序加以保障的必要的效率。
(二)行政指导效率与程序价值分析1.行政指导的效率价值(1)行为主体具有优势。
与一般的指导不同,作出行政指导的行政机关大多在某一领域具有广泛的资源,丰富的经验,其综合优势强,具有权威性。
基于以上优势而作的行政指导能够对相对人发挥协助、引导作用。
(2)行政指导具有非强制性。
行政指导被视为“行政弱行为”,措施柔软灵活,相对人有选择余地,能够有效避免强制行为给民众带来的不满和反抗。
当相对人理解并认可行政指导行为时,其实施主动性、积极性会得到明显提高。
(3)行政指导因时、因地制宜,主动性强。
行政指导方法灵活,能够适应多样化的管理需要。
面对新出现的社会现象,行政机关只有做到人性化、灵活化,才能保证行政效率。
除此之外,行政指导还具有其他的一些积极作用:“行政指导对法律手段具有补充作用,对经济发展具有引导促进作用,对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具有预防和抑制作用,对行政民主化具有推动作用。
”3“行政指导可以预防行政机关和相对方之间的关系失衡,推动行政法制的发展”4,等等。
如上所述,效率在行政法领域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行政指导源于并作用于当代社会,回应着现实社会公共管理的急切需求,对现实生活以及行政法的发展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2.行政指导的程序价值行政指导作为特别的行政行为,其主动性、灵活性是效率的保障。
然而,不加控制势必会出现权力的滥用——这在有些国家已经司空见惯——有损国家和行政性对人的利益,降低公权力的权威性。
对行政权力缺乏控制,则其具有无限扩张的可能性。
哈耶克曾在其著作中向世人描绘了一条“通向奴役之路”。
传统行政法正是在坚信政府是“必要的恶”这一“利维坦”本质的前提下建构了一整套具有“控权”性质的法律体系。
“在片面强调怀疑和控制的行政法体系内,行政主体与行政相对人之间的对立被视为二者之间主要的甚至是唯一的特征。
”5基于此,传统行政法一方面完善立法,加强对行政权的控制,另一方面又依赖强制性行政行为保障特定行政目标的实现。
在法律存在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对强权的态度总是在控制和依赖之间徘徊,既浪费大量的立法资源又破坏了法律的权威。
然而,最终的漏洞还是因“维护政权”或者是“维护公共利益”的需要而交付更大的强权予以弥补。
3.现代行政理念下的程序与效率的统一按照卢梭的契约论原理,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幸福主动让渡一部分权力,组建政府对公共事务进行管理。
行政权来源于民众,理论上应当为民众谋福祉。
现代行政意识到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共赢关系,宣扬公权力的“服务”理念。
与公司相比,政府的“服务”性质更纯粹、更彻底——公司以盈利为目的,服务只是其达到盈利目的的手段;政府作为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在民众面前理应是无私利可言的。
从现代行政角度出发,只有给予行政主体相应的自由才能发挥其积极性,促进其利用自身优势服务社会和公民。
过分强调控权,将会导致体制的僵硬、公共管理滞后,最终让那些追求极端自由、民主权利的人们得不偿失。
任何自由都是法律下的自由,超越法律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提倡行政权力自由化,并非3姜晓萍.行政法学.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9年,第139页4 罗豪才.行政法学.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317页5宋功德.行政法哲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年,第383页由“控权”这一极端滑向“政府万能”的另一极端。
众所周知,“政府万能”或者“政府至上”存在的危险也是不言而喻的。
我们所追求的不是舍弃程序的效率,而是“效率与程序的统一”。
根据效率与程序相统一原理,行政指导同样需要依法规制。
二、效率与程序价值引导下的立法完善由于行政指导形式多样,法律未能对其做出详细的规定,单纯依赖法律的具体条文对行政指导行为进行规制难免捉襟见肘。
而面对日益增多的无法律具体根据的行政指导行为,我们也不能基于“法无授权即禁止”这一传统理念全盘否定。
为解决这一问题,当前学者提出众多思路,笔者总结如下:创新建立人大监督专员制度、行政苦情制度,将行政指导置于权力机关和群众监督之下;完善行政复议制度、行政诉讼制度,将行政指导纳入司法审查范围之内;完善行政赔偿制度与行政补偿制度,明确行政指导责任,保障相对人的救济权利。
此外,莫于川先生还指出实现行政指导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必须要坚持合法性、合理性、协调性等重要原则。
在此,笔者做出相应补充,希望能为行政指导的规范化带来有益探索:1、行政指导否定原则简言之,当行政主体凭借行政职权作出行政指导行为,表面上看该行为无强制性,而实际上对相对人意志自由具有控制作用。
借鉴公司法上“揭开公司面纱”原则,同样的“揭开行政指导面纱”,否定该行为的指导性质,以其实际效果确定其行为性质,依已有的相关法律规定追究行政责任。
2、行政指导说明义务相对于其他行政行为而言,行政指导程序便捷,灵活多样。
然而,其他行政行为因其依法而出,往往无需多做说明,行政相对人通过查阅相关法律文件也可得知行为依据。
但是,行政指导大多无明确的具体法律依据。
为保护行政相对人权益,应明确行政机关对所做行政指导行为的主要内容作出详细说明。
行政相对人有权要求行政主体对所作指导行为给出详细说明并指出利害。
这样才能发挥行政指导“软行政”的积极引导作用,避免“钓鱼执法”或毫无实际意义的“形象工程”。
3、行政相对人利益推定原则自私是人与生俱来的本性之一。
当行政机关向相对人详细说明了指导行为并指出利害关系,相对人有自由选择接受还是拒绝的权利。
行政相对人首先对两种选择的结果进行利益的衡量(行政机关针对行政相指导事项向行政相对人作出充分说明是其选择判断的基础),选择于己有利的行为。
这一推定建立在行政相对人具有理性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相对人若无完整的理性思维能力(例如精神病人),不能成为行政指导行为的相对方,该指导行为对其无效,如产生不利后果,行政机关担负全部责任。
确定这一原则有利于促使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指导行为时充分考虑该行为对行政相对人是否有利。
若行政主体能够提供相反证据,证明损害非因强行所致,可按照相关法律规定予以免责。
4、全面提高行政人员能力和素质再完美的制度能否从理论走向现实取决于执行者的能力和素质。
德国社会科学家马克思·韦伯认为“合理化和现代化与一个训练有素的官吏阶层的形成有关”。
加强执法队伍执法能力、执法素质以及思想道德建设,深化现代行政的“服务理念”,并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
引入有关公司董事会的“勤勉义务”规则,明确其职责所在,强化公务人员的义务观念。
参考文献:[1]关保英.行政法的价值定位——效率、程序及其和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7.[2]关保英.行政法时代精神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3]莫于川.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M].科学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