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

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2024乙型肝炎病例管理指南(完全版)一、前言乙型肝炎(HBV)是一种由乙型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传播。
全球约有2.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我国是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
为了提高乙型肝炎的诊疗水平,降低病死率,本指南对乙型肝炎的病例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二、乙型肝炎病例诊断1. 病例纳入标准:(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乙型肝炎病例的诊断标准;(2)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3)有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相关临床表现,如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4)肝功能检查异常,如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升高。
2. 病例排除标准:(1)急性普通型肝炎病例;(2)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功能异常;(3)药物性肝损伤;(4)酒精性肝损伤;(5)肝硬化、肝细胞癌等严重肝脏疾病。
三、乙型肝炎病例管理1. 病历资料收集:(1)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2)流行病学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来源、传播途径等;(3)临床表现:乏力、食欲不振、肝区疼痛等;(4)实验室检查:血清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血清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等;(5)肝功能检查: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血清谷草转氨酶(AST)等。
2. 病例分类:(1)慢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HBeAg阳性或阴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高;(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HBsAg阳性,HBeAg阴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低;(3)急性乙型肝炎:HBsAg阳性,HBeAg阳性,血清乙型肝炎病毒DNA水平较高,病程较短;(4)重型乙型肝炎:病情严重,肝功能衰竭,需进行肝移植等治疗。
3. 治疗方案:(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抗纤维化治疗等;(2)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监测病毒载量、定期体检、预防感染等;(3)急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保肝治疗、对症治疗等;(4)重型乙型肝炎:肝功能支持治疗、抗病毒治疗、抗感染治疗、肝移植等。
预防乙肝母婴传播检测及干预要点

年龄较大有迫切生育要求且有治疗指征患者2
• 如既往未行抗病毒治疗,建议选用固定疗程的干扰素α 治疗结束 后6个月妊娠,或选用LAM、LdT 抗病毒治疗
• 如既往使用ETV、ADV等药物初治者,可在妊娠前换用LAM、LdT 或TDF治疗6个月后妊娠
HBsAb + HBeAb HBcAb -
HBsAb + HBeAb HBcAb +
HBsAb + HBeAb + HBcAb +
接种乙肝疫苗成功 或乙肝病毒感染恢复期
对乙肝已有免疫力
HBsAg HBeAg -
HBsAg HBeAg -
HBsAb HBeAb + HBcAb +
HBsAb HBeAb HBcAb +
既往感染
单独抗HBc阳性 不是传染性的指标
但需注意 隐匿性慢性乙肝 (HBV DNA阳性)
HBsAg HBeAg -
HBsAb HBeAb HBcAb -
未感染乙肝 但为易感者
慢性乙肝治疗药物和诊断技术的进展
抗病毒药物的不断出现
干扰素 拉米夫定 阿德福韦 恩替卡韦 聚乙二醇干扰素 替比夫定 替诺福韦
HBV的母婴阻断
• 对所有新生儿普种乙肝疫苗,既可阻断母 婴围产期传播,减少儿童中新传染源的产 生,也可以阻断儿童时期的相互传播(水 平传播)
• 中华肝病学会2005、2010年12月慢性乙肝 防治指南 HBs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 乙肝疫苗+乙肝免疫球蛋白
HBV的母婴阻断
• 出生后24小时内注射HBIG(最好在出生后12 小时,越早越好),剂量100IU,同时在不同 部位注射10μg重组酵母或20μg中国仓鼠卵母 细胞(CHO)乙型肝炎疫苗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最终版

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乙型肝炎母婴传播的预防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罗晓华讲解提纲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l一、HBV感染的相关基础知识(孕前)l二、分娩方式(分娩)l三、HBV母婴传播的预防(分娩后)l四、免疫预防失败的主要原因l五、免疫预防要点总结世界性分布:•全球约 20亿人曾感染 HBV,其中 2.4亿人为慢性 HBV 感染者•每年约有 65 万人死于 HBV 感染所致的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和肝细胞癌 ( HCC)•全球肝硬化和 HCC 患者中,由 HBV 感染引起的比例分别为30% 和 45%,我国为60%和 80%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由于乙型肝炎疫苗免疫普及,急性 HBV 感染明显减少,以及感染 HBV人口的老龄化,再加上抗病毒药物的广泛应用,近年 HBeAg 阴性 CHB 患者的比例有所上升•2006 年全国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我国 1-59 岁一般人群 HBsAg 携带率为7.18%,据此推算,我国有慢性HBV 感染者约 9300 万人,其中 CHB 患者约 2000 万例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 2015 年更新版)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14 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CDC)对全国1-29 岁人群乙型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 HBsAg检出率• 1-4 岁 0.32%• 5-14岁 0.94%• 15-29岁 4.38%•1992年以来儿童HBV感染者减少1900万l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HBV感染的主要原因,故强调对婴幼儿的预防。
l 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妇将HBV传给子代,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小于3%,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
← ↓HBV 示意图 能释放到细胞外外周血能测到不能释放到细胞外外周血不能测到HBV DNA不是HBV 本身的成分是HBcAg 的裂解产物能释放到细胞外外周血能测到外周血无游离HBV DNA检测时先裂解HBVHBsAg HBcAg HBeAg+ - - - - 感染潜伏期、有传染性 + - - - - 接种疫苗后、无传染性HBsAg 抗-HBs HBeAg 抗-HBe 抗-HBc 临床意义- + - + + 感染已恢复、有保护力- + - - + 感染已恢复、有保护力- + - + - 感染已恢复、有保护力- + - - - 接种疫苗、有保护力- - - + + 感染已恢复、无保护力- - - + - 感染已恢复、无保护力- - - - + 感染已恢复、无保护力- - - - - 既往无感染、易感人群l HBV感染的临床诊断:l 慢性病毒携带:HBsAg(+)>6个月以上,肝功能正常l 急性乙型肝炎:HBsAg(+)<3-6个月,肝功能异常l 慢性乙型肝炎:HBsAg(+)>6个月,肝功能异常l病毒载量:血清HBV DNA水平l高病毒载量:HBV DNA >106拷贝/ml或>2×105IU/mlHBV基础知识(孕前):其他第三附属医院河南省妇幼保健院l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HBV DNA水平,可反映病毒载量的高低。
完整版)妇产科指南目录

完整版)妇产科指南目录产科专业:1.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2.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3.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4.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5.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6.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7.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2012版)9.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规范(第1版)10.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1.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12.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13.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14)14.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14)15.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16.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14)17.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18.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14)19.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2015)妇科专业:1.外阴念珠菌病诊治规范(草案)2.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规范3.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外阴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指南”解读4.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草案)5.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6.细菌性病诊治指南(草案)7.滴虫炎诊治指南(草案)8.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9.妇科富腔镜诊治规范10.妇科腹腔镜诊治规范11.美国XXX“经植入网片安全警示”解读与专家共识12.XXX“经植入网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医师资格认证指南”解读13.澳洲妇科泌尿学组Ⅲ、Ⅳ度会阴裂伤相关处理的指南更新与解读14.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规范(修订版)15.腹腔镜子宫或骶骨固定术专家共识16.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草案)17.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妇科肿瘤专业:1.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规范(建议)2.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临床诊治指南3.外阴癌诊治指南4.恶性肿瘤诊治指南5.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诊治指南6.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7.子宫肉瘤诊治指南8.卵巢恶性肿瘤诊治指南。
乙肝患者应如何备孕主要内容

乙肝患者应如何备孕主要内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
目前,世界范围内受累人口已超过4 亿,其中75% 的感染者分布在亚洲、太平洋西部和撒哈拉以南非洲。
我国现有慢性HBV 感染者约9300 万人,其中慢性乙肝患者约2000 万例。
母婴传播是HBV 感染的一条重要途径,由于婴幼儿时期HBV 感染常易形成慢性感染状态,因此做好女性妊娠期HBV 感染预防与管理对于阻断母婴传播、降低慢性感染率至关重要。
然而目前妊娠期乙肝管理尚存在诸多问题,如缺乏有关母婴乙肝诊治的统一指南策略,存在产后HBV 感染加重风险,没有临床随机试验数据评估妊娠期抗病毒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等。
为此,墨尔本大学圣文森特医院传染病学副教授Visvanathan 联袂澳大利亚、英国和新西兰诸国专家,基于现有临床证据和数据,对上述相关问题做一综述,旨在针对孕前HBV 女性感染者、妊娠期各阶段以及产后母婴随访等问题提供指导意见。
该文章近期在线发表于Gut 杂志。
下面就该领域几大焦点问题的要点进行概述,为相关科室医生的医疗实践提供参考:1. 产前HBV 筛查证据及推荐与转诊途径(1)HBV 产前筛查与婴儿疫苗接种已由选择性进行逐步转为普及开展。
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强烈推荐孕妇在首次产检时接受HBV 产前筛查。
我国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于2013 年制定了第1版《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指南明确指出,所有孕妇均需产前筛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俗称乙肝两对半),如HBsAg 阳性,其新生儿是感染HBV 的高危人群,除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外,必须在出生后12 h 内注射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2)产前筛查为HBV 感染时的理想转诊路径是:产前对普筛出的HBV 感染的孕妇应进行病情评估,包括疾病分期与血清学评估和传染风险评估(HBeAg、HBV DNA 载量及了解既往母婴传播病史),现不推荐在妊娠期应用无创性检查方法FibroScan。
乙肝母婴传播预防指南PPT课件

分娩方式
• 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不能以阻 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
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
• 7-12月时,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 若HBsAg阴性,抗-HBs阳性,预防成功,有抵抗
• 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 结论:对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
HBIG。
HBV的母婴阻断
• 母婴阻断的重点时期:围生期是乙肝母婴传播 的主要时期
• 影响母婴传播的主要因素: • ----母亲HBV高水平 • ----新生儿的正规预防 • ----剖宫产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HBV的母婴阻断--预防
• 接种乙肝疫苗是最有效的措施 • 孕妇HBsAg(-)---乙肝疫苗 • HBV孕妇----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 + 乙肝疫
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的干 预措施
• 足月儿应在生后12小时之内注射,越早效果越好 (100国际单位),无需注射第二次HBIG ;
• 早产儿在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应在生后 12小时之内注射,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
• 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注射乙肝疫苗。
HBsAg阳性孕妇的母乳喂养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 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HBV感染的临床诊断
• 慢性HBV感染 :指HBeAg阳性持续6六
个月以上。
• 慢性HBV携带 :如果肝功能正常. • 慢性乙型肝炎 : 如果肝功能异常,
且排除其他原因。
HBV母婴垂直传播
• 即HBsAg阳性的孕妇将HBV传播给子女。主要 包括产时感染和产后感染,而垂直传播、分娩 前的感染率<3%(HBeAg阳性多见)
妊娠合并乙肝2020年指南解读

疾病(肝衰竭、肝硬化、肝细胞
癌)....
我国现有慢性 HBV感染者约9300
全球我国由HBV 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万人,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
(30%)、HCC(45%).....
2000万例.....BV 感染引起的肝硬化
洲、太平洋岛屿等)....
(60%)、HCC(80%).....
加 • 胎儿代谢产物增加母体负
担 • 免疫力下降 • 分娩时消耗增加
孕妇:
➢ 孕晚期醛固酮灭活能力降低--PE ➢ 影响凝血因子合成---PPH ➢ 孕晚期合并重型肝炎--孕妇死亡率
围产儿:
➢ 早产、流产、新生儿死亡
➢ 肝功能异常者,新生儿死亡率达 4.6%
➢ 围产儿感染乙肝
1.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女性生育管理专家委员会.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4;8(1):104-107. 2.彭劼,侯金林.中华肝脏病杂志.2011;19(3):236-238.
➢ 产后感染--新生儿与母亲密切接触
密切接触传播
尤其是性接触传播是常见传播方式...
医源性传播
如消毒不彻底、不安全注射等....
HBV致病机制
➢ 肝细胞受损程度与机体免疫应答的强弱有关,HBV引起免疫病理损害的机制: 病毒致机体免疫应答低下、病毒变异产生耐药、抗体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细 胞介导的免疫病理损害
➢ 阳性:HBV复制和有传染性、
水平越高表示传染性较强 ➢ HBV-DNA>2×105kIU/L、
或HBeAg(+)即视为高病 毒水平
➢ 是HBV感染最直接、特异性强和灵 敏性高的指标,反映病毒复制是否 活跃
➢ 定量检查的正常值:1000cps/ml
产科疫苗接种室培训课件-PPT

• 产科未种原因
年度 2009 2010 2011 2012 2013
早产、难产或低出生体重占产科未接种原因的比例(%) 43.50 41.57 21.49 21.83 14.10
对接种禁忌症的把握过于严格是影响医院出生新生儿乙肝 疫苗及时接种(率)的一个重要原因!
• 关于乙肝疫苗接种禁忌的建议
– 不到10%会发展成慢性乙肝
– 发展成慢性的几率高达90% – 1/3会出现黄疸、疲劳、恶心、腹
痛和厌食等症状甚至早死1
首针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
• 我国育龄妇女HBsAg携带率高
–我国2006年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 女(15-49岁)乙肝病毒表面抗原携带率仍处于较高水平( 6.6%)
传播途径只有三种
1. 母婴传播 2. 血液 3. 无保护的性行为
不会 以下行为
传播乙肝
共同用餐
打喷嚏
共同工作 接吻
握手
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 既往认为,自然分娩时因子宫收缩“挤压”胎盘,促使母 体内病毒进入胎儿,引起宫内感染,故而理论上剖宫产能 减少HBV的母婴传播。
• 近期的研究证明,慢性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 学意义(P>0.05),说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 播。
• 大多数国家的选择
–在乙肝疫苗纳入国家免疫规划的181个国家中,有107 个(60%)国家规定出生24小时内接种首针乙肝疫苗。
首针乙肝疫苗为什么要在出生24小时内接种?
• 无证据证实新生儿首
针乙肝疫苗与新生儿
(‰)
死亡率
死亡有关
40 35
完整版妇产科指南目录

产科专业妊娠合并糖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早产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推荐指南〔草案〕妊娠晚期促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草案〕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草案〕孕前和孕期保健指南〔第1版〕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诊疗指南〔第1版〕妊娠合并梅毒的诊断和处理专家共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诊治指南〔 2021版〕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标准〔第1版〕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前置胎盘的临床诊断与处理指南早产临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新产程标准及处理的专家共识〔2021〕妊娠合并糖尿病诊治指南〔2021〕染色体微阵列分析技术在产前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产后出血预防与处理指南〔2021〕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21〕妊娠晚期促子宫颈成熟与引产指南〔2021〕胎膜早破的诊断与处理指南〔 2021〕妇科专业外阴阴道念珠菌病诊治标准〔草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与治疗标准美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治疗指南〞解读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标准〔草案〕妇产科抗生素使用指南细菌性阴道病诊治指南〔草案〕滴虫阴道炎诊治指南〔草案〕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试行〕妇科富腔镜诊治标准妇科腹腔镜诊治标准美国FDA“经阴道植入网片平安警示〞解读与专家共识美国妇科泌尿协会“经阴道植入网片治疗盆腔器官脱垂的手术医师资格认证指南〞解读澳洲妇科泌尿学组Ⅲ、Ⅳ度会阴裂伤相关处理的指南更新与解读盆腔炎症性疾病诊治标准〔修订版〕腹腔镜子宫或阴道骶骨固定术专家共识盆腔器官脱垂的中国诊治指南〔草案〕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治指南妇科肿瘤专业复发性卵巢恶性肿瘤的诊治标准〔建议〕妇科恶性肿瘤保存生育功能临床诊治指南外阴癌诊治指南阴道恶性肿瘤诊治指南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子宫颈癌诊治指南子宫内膜癌诊治指南子宫肉瘤诊治指南卵巢恶性肿瘤诊治指南妊娠滋养细胞疾病诊治指南妇科恶性肿瘤的化疗指南妇科恶性肿瘤的放疗指南生殖内分泌专业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激素治疗临床应用指南修订草案〔2006版〕多囊卵巢综合征的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诊断治疗指南〔草案〕高催乳素血症诊疗共识绝经过渡期和绝经后期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闭经诊断与治疗指南〔试行〕绝经相关激素补充治疗的标准诊疗流程绝经期管理与激素补充治疗临床应用指南〔2021版〕异常子宫出血诊断与治疗指南方案生育专业人工流产后方案生育效劳指南皮下埋植避孕方法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复方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202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

2024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要点(全文)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的重要传播途径,围产期和婴儿时期感染HBV的慢性化率约为90%。
感染HBV的儿童继而成为水平传播的宿主,女性感染者生育期有可能通过母婴传播感染下一代,是家族聚集性HBV感染形成的主要原因。
聚集性HBV感染家族中,感染子代肝硬化和肝细胞癌的发病年龄较无家族史者提前10年,具有肝癌家族史的慢性HBV感染者发生肝癌的风险升高32.9倍。
为帮助感染科、肝病科、妇产科和妇幼保健等相关工作者,在管理慢性HBV感染孕妇及所生婴儿的过程中做出合理决策,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制定了《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24年版)》,医脉通特此整理了指南推荐意见,以供临床医生参考。
临床问题1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推荐意见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若7~12月龄时静脉血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和/或HBV DNA 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所致的慢性HBV感染(1B);新生儿静脉血HBsAg和/或HBV DNA阳性不作为母婴传播的标准(1B)。
临床问题2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措施有哪些?推荐意见2.1: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尽早接种1针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0µg酵母疫苗或20µg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疫苗),并在1月龄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1A);低体质量儿或早产儿,若生命体征稳定则在出生12h内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满1月龄后,再按“0-1-6月”程序接种3针乙型肝炎疫苗;若生命体征不稳定,应在生命体征平稳后尽早接种第1针乙型肝炎疫苗(1A)。
推荐意见2.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新生儿出生后12h内,在与接种乙型肝炎疫苗不同的部位尽早注射1剂100IU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1A)。
2021年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完整版)

2021年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临床管理流程(完整版)注:HBsAg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ALT为丙氨酸转氨酶;ULN为正常值上限;HBV为乙型肝炎病毒;TDF为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抗-HBs为乙型肝炎表面抗体▲图1阻断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流程图2016年5月,世界卫生大会通过了《全球卫生部门病毒性肝炎战略(2016—2021)》,这一战略提出至2030年消除病毒性肝炎公共卫生威胁的目标(包括至2030年,要在2015年数据的基础上将新发病毒性肝炎感染率降低90%,并将病毒性肝炎引起的病死率减少65%)。
其中,消除乙型肝炎(以下简称乙肝)对公共卫生的威胁需要将5岁儿童的HBV感染率降至0.1%。
母婴传播是HBV的重要传播途径,阻断HBV母婴传播是消除乙肝的关键,加强慢性HBV感染孕妇及其所分娩婴儿的规范化管理是切断HBV母婴传播的有效措施。
近年来,国内外实施的消除病毒性肝炎策略为消除HBV母婴传播提供了有利时机。
为进一步规范我国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管理,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于2017年组织专家编写并发表了《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
该管理流程已在阻断HBV母婴传播的临床实践中广泛采纳,对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阻断HBV母婴传播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热点,围绕这一热点的相关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
现参照近期国内外发表的预防HBV母婴传播的指南或共识和最新研究成果,对第1版《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进行更新,以帮助临床医师更新观念,并为阻断HBV母婴传播提供规范的临床管理流程。
一、感染HBV孕妇的筛查我国是乙肝的中高流行区,一般人群中HBsAg阳性率约为6.1%,孕产妇中HBsAg阳性率约为6.3%。
在孕妇中普遍筛查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是实施HBV母婴阻断的第1个环节。
我国预防AIDS、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要求,所有妊娠早期妇女均应筛查AIDS、梅毒和乙肝。
中国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防治指南(2019年版)

谢
谢
大
家
推荐意见4
HBVDNA≥2×105 IU/mL的孕妇, 建议妊娠24~28周 期间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以阻断母婴传播(2C)。
贝叶斯网状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表明,妊娠28周以前进行干 预与28周及以后进行干预相比,前者母婴传播风险明显降低(RR= 0.019,95%CI:0.00034~0.19);均未见孕妇 及婴儿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异常升高 。
推荐意见1
婴儿7~12月龄静脉血检测HBsAg和(或)HBVDN A阳性,可诊断发生母婴传播(1B)。
网状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结果显示,新生儿出生24h内静脉血或 脐带血HBsAg和(或)HBVDNA阳性率显著高于6月龄、7月 龄或12月龄时静脉血检测 结果 ,表明出生时HBsAg和(或)H BVDNA阳性并不能说明发生了母婴传播,可能是母血污染导致的假 阳性,或生产时胎盘剥离造成新生儿体内短暂 病毒血症 ,6月龄、7 月龄和12月龄3个时间点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Hale Waihona Puke 推荐意见12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儿在接受联合免疫治疗后,可以母乳喂养 (2B);产后继续应用TD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2C)。 系统评价结果表明,慢性 HBV感染孕妇所生婴幼儿接受联合免疫后, 母乳喂养不会增加婴幼儿HBV感染的风险(RR=0.73, P= 0.21) 。鉴于母乳 喂养获益明显,建议慢性HBV感染孕妇所生 婴儿在 接受联合免疫后母乳喂养。 哺乳期间服用TDF的慢性 HBV感染母亲的婴儿体内未检测到替诺福 韦 , 且母体血液和乳汁中有效成分为替诺福韦,几乎不经肠道吸收, 因此产后继续应用TDF治疗者可以母乳喂养。
推荐意见6
妊娠期肝脏生物化学指标异常者,若HBVDNA<2×105 IU /mL、ALT<2×正常值上限 (upperlimitofno rmalvalue,ULN)时,建议随访监测(2C);若评估后 符合CHB抗病毒治疗指征的孕妇,按照CHB防治指南进行治疗、随 访及监测(1C)。
最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最新: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摘要乙型肝炎病毒(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本指南在《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基础上,更新了推荐建议,主要包括<1)所有孕妇产前需筛查乙肝血清学指标;(2)HBsAg阴性母亲,其新生儿按〃0、1、6月〃方案接种乙肝疫苗,通常不需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3)HBsAg阳性母亲,其新生儿出生后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1针HBIG,并同时肌内注射第1针乙肝疫苗(越快越好),1月和6月龄分别接种第2针和第3针疫苗;(4)为进一步减少母婴传播,孕妇HBVDNA>2×105IU∕m1或HBeAg阳性,从妊娠28~32周可开始服用抗病毒药物,分娩当日停药;(5)不推荐以减少HBV母婴传播为目的的剖宫产术。
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Bvirus,HBV)母婴传播是我国慢性乙型肝炎(乙肝)的主要原因,预防HBV母婴传播是控制慢性乙肝的关键。
诊断HBV感染的主要依据是HBsAg阳性。
所有孕妇均需在产前检测HBsAg和其他乙肝血清学指标,目前,我国育龄期妇女HBsAg的总体阳性率为5%~6%°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是HBV感染的高危人群,务必在出生后12h内(越快越好)肌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hepatitisBimmunog1obu1in,HBIG)和乙肝疫苗很U联合免疫预防接种。
而HBsAg阴性孕妇的新生J1通常仅需接种乙肝疫苗。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于2013年发表了《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第1版)》[1],对促进我国HBV母婴传播预防措施的落实,减少母婴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年来,在预防HBV母婴传播方面取得了较多进展,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和围产医学分会组织相关专家,以妊娠前、妊娠期、分娩和分娩后这一临床时间顺序为主线,在第1版指南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形成了本指南。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床指南

6.5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呈阳性孕妇 的新生儿随访
健康孕妇的新生儿,无需定期检查HBV血清学标志物。 对HBsAg呈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需选择适当时间随 访HBV血清学标志物,检查有无HBV感染以明确是否 需加强免疫。新生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2~3周可 出现血清HBsAg呈阳性,不建议在6个月龄前对新生 儿检测HBV血清标志物。对HBsAg呈阳性孕妇的新生 儿随访的时间是第3针疫苗接种后1个月(7个月龄时) 至12个月龄时;若此间未随访,则该类新生儿于12个 月龄后仍需随访。
孕期HBV感染合并肝功异常孕妇,并不增加HBV母婴 传播风险,产后多数患者肝功能异常可恢复正常,
应严格掌握HBV感染孕妇孕期抗HBV治疗适应证。
5 剖宫产分娩不能降低乙型肝炎病毒 的母婴传播率。
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让HBV 孕妇选择剖 宫产分娩。慢性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 剖宫产与自然分娩新生儿的HBV 感染率比较,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无预防乙型 肝炎病毒母婴传播作用
对HBV感染孕妇孕晚期应用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 (hepatitis B immunoglobulin,HBIG)的研究显示:
①对新生儿免疫预防作用明显低于公认保护率;② 对 HBV感染母婴传播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HBV宫内感染率; ③研究对HBV感染孕妇自身前、后对照结果矛盾;④孕 妇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无抗HBs产生。动物实验结 果显示,注射HBIG 200~400 U不能降低HBV载量,目前 亦无关于孕妇用药后可减少母婴传播的文献报道。因此, 对HBV 感染孕妇在孕晚期使用HBIG无必要。
个体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可产生足够抗体,即称为
获得有效免疫应答;全程疫苗接种1个月后检测乙型 肝炎5项,当抗HBs≥ 100 mlU/ml为有效应答(正常应 答),10 ~ 100 mIU/ml为低应答,<10mIU/ml为无 应答。低应答和无应答者对HBV感染无抵抗力或抵抗 不足。对其最有效的方法是加强免疫接种疫苗3针 (每次10 µg),使个体达到有效应答。
乙肝病毒母婴阻断的指南

• 3.孕晚期应用HBIG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有学 者提出,HBV感染孕妇在孕晚期应用HBIG可预防胎 儿的宫内感染,但相关研究存在以下问题:(1)对 照组新生儿免疫预防后的保护率仅55%~85%, 明显低于公认的保护率,提示对照组没有正规预 防;(2)诊断标准不正确,夸大了宫内感染率;(3) 部分研究自身前后的结果存在矛盾。另外,孕妇 使用HBIG后,新生儿体内并无抗一HBs[1]。;大 猩猩实验和HBV感染者肝移植后预防再感染的研究 提示,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 U的HBIG不可能 降低HBV病毒量”[5];我国也有报道指出该方案 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6-7]。因此,对HBV感染孕 妇在孕晚期不必应用HBIG。
• 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 有5%-15%发生慢性HBV感染[7-9]。虽然, 有报道在妊娠中、晚期用拉米夫定或替比 夫定治疗可减少母婴传播[10-12]。但这些 研究有的病例数很少[10],有的对照组新 生儿可能没有正规预防[11],也有经治疗 后仍发生母婴传播的情况[10-11.13]。因 此,目前尚不能将孕妇HBeAg阳性进行常规 抗病毒治疗手段以作为减少母婴传播的适 应证
• 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 子代,主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 直传播(分娩前的宫内感染)感染率<3%[1], 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
• 检测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即HBsAg、乙型 肝炎表面抗体(抗HBs)、HBeAg、乙型肝炎e 抗体(抗-HBe)以及乙型肝炎核心抗体(抗HBc ),可判断有无感染或有无免疫力,其临 床诊断的意义见表1。
• 采取上述正规预防措施后,对HBsAg阳性 而HBeAg阴性孕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98 %~100%,,对HBsAg和HBeAg均阳性孕 妇的新生儿保护率为85%~95%[7-9]。如 果不使用HBIG,仅应用疫苗预防,总体保 护率仅为55%~8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BV母婴传播的风险,若HBeAg阳性,是否增加胎儿感染
的风险研究较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HBsAg阳性孕妇的母乳喂养:新生儿正规预防后,不管孕 妇HBeAg阴性还是阳性,均可行母乳喂养。
3.HBV感染孕妇的新生儿母乳喂 养
即使无免疫预防,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新生儿的感染率
几乎相同。更多证据证明,即使孕妇HBeAg阳性,母乳喂
养并不增加感染风险。因此,正规预防后,不管孕妇 HBeAg阳性还是阴性,其新生儿都可以母乳喂养,无需检 测乳汁中有无HBV DNA。
4.HBs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随访
如果早产儿<2000g,待体重达2000g后接种第1针(如出院
前体重未达到2000g,在出院前接种第1针);l—2个月后
再重新按O、1、6个月3针方案进行。
2.早产儿的免疫预防
HBsAg阳性孕妇:
早产儿出生后无论身体状况如何,在12h内必须肌内注射
HBIG,间隔3—4周后需再注射一次。
乙肝疫苗使用方法同HBsAg阴性孕妇者。
1.妊娠时机
抗病毒治疗期间妊娠必须慎重。 干扰素能抑制胎儿生长,使用期间必须避孕。 在使用任何抗病毒药物期间妊娠,须告知患者所用药物的
各种风险,同时请相关医师会诊,以决定是否中止妊娠或
是否继续抗病毒治疗。
2.孕妇随访
慢性HBV感染者妊娠后,必须定期复查肝功能,尤其在妊 娠早期和晚期。 首次检测肝功能正常者,如无肝炎临床症状,每l~2个月复 查1次;
如果孕妇HBsAg结果不明,或有乙肝家族史,建议对新生 儿注射HBIG。
2.早产儿的免疫预防
早产儿通常需要接种4针乙型肝炎疫苗。
HBsAg阴性孕妇:
早产儿如果出生体重≥2000g,生命体征稳定,先按正常接 种,最好在 1~2 岁再加强 l 针;如果早产儿生命体征不稳定, 应首先处理相关疾病,待稳定后再按上述方案接种。
生慢性 HBV感染。如果不使用 HBIG ,仅应用疫苗预防,总 体保护率仅为55%~85%。 对HBeAg 阳性孕妇是否需抗 HBV 治疗 以降低母婴传播, 还有待于更多研究。
三、剖宫产分娩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研究证明,慢性乙肝感染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剖 宫产与自然分娩的新生儿HBV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 意义(P>0.05),说明剖宫产并不能降低HBV的母婴传播。 因此,不能以阻断HBV母婴传播为目的而选择剖宫产分娩。
晚期不必应用HBIG。
4.孕期抗病毒治疗的问题
抗HBV药物对胚胎和新生儿可能存在严重不良影响。
孕妇HBsAg阳性但HBeAg阴性时,经正规预防后,保护率
可达98%~100%。因此,对HBeAg阴性的感染孕妇,无需
使用抗病毒治疗以预防母婴传播。HBeAg阳性孕妇的新生儿经正规预防后,仍有5%~15%发
四、HBV母婴传播的预防
接种乙型肝炎疫苗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措施: 第2针后l周左右,抗-HBs才转为阳性,对HBV有免疫力;
第3针可使抗-HBs水平明显升高,延长保护年限。
新生儿全程接种后抗-HBs阳转率高达95%~100% ,保护
期可达 22 年以上。人体主动产生抗 -HBs 后,具有免疫记
忆,非高危人群无需加强接种乙型肝炎疫苗。
l.足月新生儿的HBV预防
孕妇HBsAg阴性时,无论HBV相关抗体如何,足月新生儿
按“0、1、6个月”方案接种疫苗,不必使用HBIG。
孕妇HBsAg阳性时,或新生儿密切接触者HBsAg阳性时,
新生儿必须及时注射HBIG和全程接种乙型肝炎疫苗(0、
1、6个月3针方案)。HBIG需要在出生后 12h内(理论上 越早越好),不需要重复注射加强。
5.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
乙型肝炎疫苗对孕妇和胎儿均无明显的不良影响。 育龄妇女最好在孕前接种乙肝疫苗。
若在接种期间妊娠,无需特别处理,且可完成全程接种。
5.预防HBV母婴传播的其他事项
HBV 感染孕产妇的新生儿,先注射 HBIG ,再进行其他注
射治疗等。
HBV感染孕妇羊水穿刺,若HBeAg阴性,并不增加新生儿
健康孕妇的新生儿,无需定期检查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物;
预防成功后,无需每年随访。 随访的开始时间是第 3针疫苗后1个月(7月龄)至12月龄; 如果未随访,12月龄后仍需随访。
若HBsAg阳性,抗-HBs阴性,高度提示免疫预防失败;6 个月后复查 HBsAg 仍阳性,可确定预防失败,已为慢性 HBV感染。
如ALT升高但不超过正常值2倍(<80U/L)、且无胆红素水平 升高时,无需用药治疗,间隔l~2周复查;
如ALT水平升高超过正常值2倍(>80U/L),或胆红素水平升 高,需请相关专业医师会诊,必要时住院治疗,严重时需 终止妊娠。
3.孕晚期应用HBIG无预防母婴传播的作用
孕晚期每4周注射200~400U的HBIG不可能降低HBV病毒 量;并不能减少母婴传播。 因此,对 HBV 感染孕妇在孕
HBV母婴传播,即HBsAg阳性孕产妇将HBV传给子代,主
要发生在分娩过程中和分娩后,而垂直传播(分娩前的宫
内感染)感染率<3%,多见于HBeAg阳性孕妇。
HBV感染者孕期肝功异常并不增加HBV母婴传播的风险。
二、慢性HBV感染者的孕期管理
1.妊娠时机
慢性HBV感染妇女,肝功能始终正常的感染者可正常妊娠; 肝功能异常者,如果经治疗后恢复正常,且停药后 6 个月 以上复查正常则可妊娠。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预防临 床指南(第1版)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
中华妇产科杂志2013年2月第48卷第2期
一、HBV感染的临床诊断
慢性HBV感染是指HBsAg阳性持续6个月以上。 如果肝功能正常,称为慢性HBV携带; 如果肝功能异常,且排除其他原因,则诊断为慢性乙型肝 炎 慢性HBV携带者每6~12个月需复查肝功能和其他必要检查。